第一篇:山东省安全生产行政责任制规定省政府第293号令
省政府第293号令公布《山东省安全生产行政责任制规定》
2015-11-07 00:00 11月5日,郭树清省长签发第293号省政府令,公布《山东省安全生产行政责任制规定》(以下简《规定》共5章45条,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政府职责、部门职责等作出规范。
《规定》(征求意见稿)于2015年9月21日—28日,由省政府法制办在“山东省政府法制网”上公求意见。
山东省人民政府令 第293号
《山东省安全生产行政责任制规定》已经2015年11月2日省政府第6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日起施行。省长 郭树清 2015年11月5日
山东省安全生产行政责任制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明确各级人民政府以及政府有关部门、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健全安全生产行政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有关法律、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各级人民政府以及政府有关部门、单位(以下简称有关部门)落实安全生制,应当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谁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
第三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坚持属地监管与分级监管相结合、以属地监管为主。
第四条 安全生产工作实行一岗双责制度。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域和域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工作承担全面领导责任;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对安全生产要领导责任;其他负责人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承担直接领导责任。第二章 政府职责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安全生产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实施安全发展战略,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安全生产规划并组织实施;
(二)研究制定安全生产制度措施,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工作协调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安全生产监重大问题;
(三)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安全生产行政执法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
(四)健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打违法行为;
(五)健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体系,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组织或者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
(六)加大安全生产资金投入,落实政府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制度,按照规定执行安全生产监管监察
(七)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安全生产委员会(以下简称安委会),作为本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构,在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下开展下列工作:
(一)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安全生产工作部署;
(二)研究部署、指导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有关安全生产的制度、措施建议;
(三)组织分析安全生产形势,研究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四)组织、指导年度安全生产考核工作,并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奖惩建议;
(五)督促检查下级人民政府和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情况,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整治,对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
(六)根据本级人民政府安排,向下级人民政府发出警示通报,对有关人员进行约谈;
(七)承办本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委会下设办公室,为本级人民政府安委会的办事机构,设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安委会日常工作。
第七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理机构应当明确负责安全生产工作的机构,对本区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协助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第三章 部门职责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有关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实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安全生产政策和规划,加强安全生产宣传,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二)依法实施涉及安全生产的行政许可,并对许可事项进行事中事后监管;
(三)依法开展涉及安全生产的行政执法工作,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监督检查,督促整改事故隐患生产违法行为;
(四)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参与或者组织事故应急救援和事故调查处理,对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进
(五)受理安全生产举报投诉,进行事故统计;
(六)负责本单位及其所属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七)国家和省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一)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中央企业二级单位(分公司、子公司等)和省管企业总部(总公司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二)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中央企业三级单位、省管企业二级单位、省属企业(省管企市管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三)县(市、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中央企业四级及以下单位、省管企业三级及以下单位和单位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国家对有关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综合监督管列职责:
(一)指导协调、监督检查下级人民政府和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二)分析和预测安全生产形势,协调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
(三)发布安全生产信息,综合管理生产安全事故调度统计工作;
(四)对非煤矿山单位、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和储存单位、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安全生产监
(五)对冶金、有色、建材、轻工、纺织、机械、商贸、烟草等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安全生产
(六)对生产经营单位(煤矿除外)的职业卫生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七)对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和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监督检查;
(八)对安全评价、安全生产检测检验等安全生产专业服务机构进行监督管理;
(九)组织、指导和协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履行下列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下达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撑体系基本划;
(二)将建设项目安全条件作为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
(三)参与对不符合工业发展规划、不符合产业政策、布局不合理的矿山、化工等企业关闭及落实指导;
(四)粮食管理机构负责粮食流通领域安全生产管理,指导监督粮油仓储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济和信息化部门履行下列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负责工业安全生产综合管理;
(二)承担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指导、监督管道企业履行管道保护义务;
(三)国防科学技术工业管理机构负责军工单位和民用爆破器材生产销售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以安全生产监督检查;
(四)煤炭管理机构负责组织指导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组织煤矿安全专项整治和日常监督检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井,监督煤矿事故隐患整改;
(五)中小企业管理机构负责督促指导中小企业、乡镇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履行下列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负责教育行业的安全监督管理;
(二)指导、监督各类学校(含幼儿园)及其教学、科研、实验机构的安全管理工作,指导各类学事件应急预案;
(三)将安全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学校教学内容,指导各类学校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四)负责学生在校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的安全监督管理;
(五)依法负责校车安全管理工作。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承担下列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将安全生产科技进步纳入科技发展规划和财政科技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组织、指导安全生产重大科技攻关、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对安全生产领域重大科学技术研奖励。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履行下列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负责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二)负责消防安全监督管理;
(三)负责危险化学品公共安全管理;
(四)负责民用爆炸物品和烟花爆竹公共安全管理;
(五)负责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
(六)依法履行校车安全管理职责;
(七)查处涉及安全生产的刑事犯罪案件和治安管理案件。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履行下列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纳入公民普法内容,指导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等机构提法律服务;
(二)司法行政戒毒管理机构负责司法行政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三)监狱管理机构负责监狱系统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履行下列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对安全生产领域先进集体和个人以及在事故救援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二)指导农民工安全培训教育;
(三)指导技工学校、职业培训机构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履行下列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负责矿业秩序整顿和资源整合工作,依法查处无证勘查开采矿产资源以及违法从事选(洗)
(二)负责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督促矿山企业对采矿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进行恢复治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包括城乡规划、市政公用等部门)履行下列作职责:
(一)负责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交通、水利、铁路、民航、电力、通信专业建设工程除外
(二)负责建筑施工、建筑安装、建筑装饰装修、勘察设计、建筑监理等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物屋征收拆迁等房地产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三)对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用起重机械的安装、拆卸、使用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督管理;
(四)对市政公用行业(含城市道路桥梁隧道、城市照明、供水、供热、排水及污水处理、环境卫化、风景名胜区)安全生产进行监督管理;
(五)负责城镇燃气安全管理;
(六)将安全生产规划与城乡规划相衔接,指导高危行业建设项目规划选址;
(七)指导农村住房建设、农村住房安全和危房改造工作。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履行下列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负责道路运输行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二)负责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国家海事部门管辖范围除外);
(三)负责职责范围内公路、水运工程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四)负责职责范围内公路安全设施建设和水上航标的设置,组织监督公路危桥、危险路段、港口路段安全隐患治理;
(五)负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监督管理;
(六)依法参与校车安全管理工作。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履行下列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负责水利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组织、指导、监督防汛抗旱工作的安全管理;
(二)对水利工程项目安全设施进行监督管理,监督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安全评价工作;
(三)对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履行下列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负责农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指导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民做好种植业生产安全事故防范工作;
(二)畜牧兽医机构负责畜牧、畜禽屠宰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对兽药和饲料生产、经营、使用进承担草原(场)防火工作;
(三)农业机械管理机构负责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对农业机械使用进行监督检查。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与渔业主管部门履行下列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负责渔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对渔业船舶、渔港及渔港水域安全进行监督管理;
(二)负责海洋灾害预警预报,配合有关部门协调海上渔业抢险救助工作。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履行下列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负责林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二)指导、监督职责范围内林区、林场、森林公园和其他涉林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
(三)指导、监督林产品加工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履行下列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指导、监督商贸流通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
(二)指导、监督拍卖、典当、旧车流通、再生资源回收等特殊流通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
(三)对报废汽车回收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文物)主管部门履行下列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对文艺演出单位、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博物馆、图书馆、文物保护单位、影剧院、文文化娱乐场所进行安全监督管理;
(二)协助有关部门对文化娱乐等公众聚集场所的消防安全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履行下列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对卫生和计划生育领域的安全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二)负责危险化学品毒性鉴定管理和放射性物品、医疗废弃物的安全处置管理;
(三)负责生产安全事故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四)负责对职业病诊断、鉴定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履行下列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负责核安全、辐射安全的监督管理和辐射环境事故应急处置;
(二)对破坏生态环境、污染严重、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矿山、尾矿库关闭工作进行指导、监督
(三)对废弃危险化学品收集、贮存、处置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四)组织、指导、协调生产安全事故次生环境事件的污染处置和应急监测。
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下列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依法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
(二)对国有出资企业负责人履行安全生产职责情况进行考核;
(三)组织或者参与对国有出资企业的安全生产检查,督促国有出资企业落实安全防范和隐患治理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新闻出版广电主管部门履行下列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对出版机构、播出机构、传输机构、电影制片发行放映单位及印刷发行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
(二)负责主办、承办的各类图书展销会、订货会、交易会、书市等活动的安全生产管理;
(三)对广播电影电视重大工程和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进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四)组织、指导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机构及新闻媒体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律进行舆论监督。
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主管部门履行下列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对公共体育场馆、公共体育设施安全运行进行监督管理,对承建的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工程理;
(二)对承办的体育赛事和活动、体育彩票发行进行安全管理;
(三)监督指导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履行下列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对企业登记中涉及安全生产登记事项的前置审批文件、证件进行审查;
(二)规范各类商品交易市场经营秩序;
(三)依法对无照经营行为进行查处、取缔。
第三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履行下列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依法对特种设备安全、安全防护计量器具进行监督管理;
(二)对生产领域的烟花爆竹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抽查;
(三)依法对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物、容器(不包括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固定式大型储罐)生产企业行监督。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主管部门履行下列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负责旅游安全的综合协调和监督管理,指导旅游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
(二)对旅行社安全生产进行监督管理;
(三)指导旅游安全培训工作。
第三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履行下列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负责单建人防工程安全监督管理;
(二)指导单建人防工程安全生产和已建成人防工程安全监督管理;
(三)负责人防直属工程平战使用的安全监督管理;
(四)负责人防工程拆除、报废工作的安全监督管理。
第三十六条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履行下列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负责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警报工作,及时发布影响安全生产的天气预警、预报信息;
(二)对雷电灾害安全防御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三)会同有关部门指导无人驾驶自由气球和系留气球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负责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检查和事故防范。
第三十七条 民航、铁路、海事、地震、通信管理、邮政管理、能源、煤矿安全监察、黄河河务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负责本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监察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和法律、法规授权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依照法律、法规和规履行安全生产工作职责。第四章 监督与责任追究
第三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分析、部署本行政区安全事故工作。会议决定事项作为安全生产有关检查、考核的依据。
第三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定期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履行安全生产工作职责情况。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定期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情况,每年年全生产工作报告。
第四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考核制度,完善考核指标体系,每年向本级人部门和下一级人民政府分解下达年度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
第四十一条 本行政区域和本行业、领域发生重大事故或者连续发生较大事故的,有关人民政府应一级人民政府作出检查,有关部门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作出检查。
第四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人民政府给予警示通报,并对有约谈:
(一)本行政区域和本行业、领域发生较大以上事故或者事故造成恶劣影响的;
(二)本行政区域和本行业、领域连续发生事故且影响重大的;
(三)本行政区域和本行业、领域事故发生起数和死亡人数超过年度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的;
(四)不执行事故挂牌督办指令的;
(五)不落实事故责任追究的;
(六)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有前款
(一)、(二)、(三)项情形的,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第四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未按照本规定履行安全生产工作职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政府给予通报,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
(一)未依法履行涉及安全生产的行政许可、行政执法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未依法履行重大事故隐患监督管理职责的;
(三)未有效组织或者参与事故救援,导致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扩大的;
(四)对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的;
(五)阻挠、干涉事故调查处理或者责任追究的;
(六)有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其他行为的。第五章 附 则
第四十四条 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与省人民政府有构设置上不一致的,由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确定其安全生产工作职责。第四十五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山东省安全生产行政责任制规定 (293号令)学校主体责任
山东省安全生产行政责任制规定(省政府令第293号)
来源: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时间:2015-11-06 10:24
山东省人民政府令
《山东省安全生产行政责任制规定》已经2015年11月2日省政府第6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省长 郭树清 2015年11月5日
山东省安全生产行政责任制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明确各级人民政府以及政府有关部门、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健全安全生产行政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各级人民政府以及政府有关部门、单位(以下简称有关部门)落实安全生产行政责任制,应当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
第三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坚持属地监管与分级监管相结合、以属地监管为主。
第四条 安全生产工作实行一岗双责制度。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域和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工作承担全面领导责任;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工作承担重要领导责任;其他负责人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承担直接领导责任。
第二章 政府职责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安全生产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实施安全发展战略,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安全生产规划并组织实施;
(二)研究制定安全生产制度措施,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工作协调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三)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安全生产行政执法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
(四)健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打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
(五)健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体系,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组织或者委托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
(六)加大安全生产资金投入,落实政府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制度,按照规定执行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岗位津贴;
(七)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安全生产委员会(以下简称安委会),作为本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议事协调机构,在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下开展下列工作:
(一)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安全生产工作部署;
(二)研究部署、指导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有关安全生产的制度、措施建议;
(三)组织分析安全生产形势,研究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四)组织、指导安全生产考核工作,并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奖惩建议;
(五)督促检查下级人民政府和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情况,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和专项整治,对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
(六)根据本级人民政府安排,向下级人民政府发出警示通报,对有关人员进行约谈;
(七)承办本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委会下设办公室,为本级人民政府安委会的办事机构,设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安委会日常工作。
第七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理机构应当明确负责安全生产工作的机构,对本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协助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
第三章 部门职责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有关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安全生产政策和规划,加强安全生产宣传,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二)依法实施涉及安全生产的行政许可,并对许可事项进行事中事后监管;
(三)依法开展涉及安全生产的行政执法工作,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监督检查,督促整改事故隐患,查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
(四)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参与或者组织事故应急救援和事故调查处理,对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进行监督检查;
(五)受理安全生产举报投诉,进行事故统计;
(六)负责本单位及其所属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七)国家和省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管理,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一)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中央企业二级单位(分公司、子公司等)和省管企业总部(总公司、集团公司)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二)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中央企业三级单位、省管企业二级单位、省属企业(省管企业除外)和市管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三)县(市、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中央企业四级及以下单位、省管企业三级及以下单位和其他企业、单位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国家对有关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综合监督管理,履行下列职责:
(一)指导协调、监督检查下级人民政府和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二)分析和预测安全生产形势,协调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
(三)发布安全生产信息,综合管理生产安全事故调度统计工作;
(四)对非煤矿山单位、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和储存单位、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五)对冶金、有色、建材、轻工、纺织、机械、商贸、烟草等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
(六)对生产经营单位(煤矿除外)的职业卫生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七)对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和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八)对安全评价、安全生产检测检验等安全生产专业服务机构进行监督管理;
(九)组织、指导和协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履行下列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下达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撑体系基本建设投资计划;
(二)将建设项目安全条件作为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
(三)参与对不符合工业发展规划、不符合产业政策、布局不合理的矿山、化工等企业关闭及落实情况的监督指导;
(四)粮食管理机构负责粮食流通领域安全生产管理,指导监督粮油仓储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济和信息化部门履行下列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负责工业安全生产综合管理;
(二)承担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指导、监督管道企业履行管道保护义务;
(三)国防科学技术工业管理机构负责军工单位和民用爆破器材生产销售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以及船舶工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
(四)煤炭管理机构负责组织指导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组织煤矿安全专项整治和日常监督检查,组织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井,监督煤矿事故隐患整改;
(五)中小企业管理机构负责督促指导中小企业、乡镇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履行下列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负责教育行业的安全监督管理;
(二)指导、监督各类学校(含幼儿园)及其教学、科研、实验机构的安全管理工作,指导各类学校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三)将安全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学校教学内容,指导各类学校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四)负责学生在校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的安全监督管理;
(五)依法负责校车安全管理工作。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承担下列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将安全生产科技进步纳入科技发展规划和财政科技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组织、指导安全生产重大科技攻关、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对安全生产领域重大科学技术研究成果进行奖励。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履行下列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负责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二)负责消防安全监督管理;
(三)负责危险化学品公共安全管理;
(四)负责民用爆炸物品和烟花爆竹公共安全管理;
(五)负责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
(六)依法履行校车安全管理职责;
(七)查处涉及安全生产的刑事犯罪案件和治安管理案件。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履行下列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纳入公民普法内容,指导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等机构提供安全生产法律服务;
(二)司法行政戒毒管理机构负责司法行政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三)监狱管理机构负责监狱系统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履行下列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对安全生产领域先进集体和个人以及在事故救援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二)指导农民工安全培训教育;
(三)指导技工学校、职业培训机构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履行下列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负责矿业秩序整顿和资源整合工作,依法查处无证勘查开采矿产资源以及违法从事选(洗)矿的行为;
(二)负责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督促矿山企业对采矿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进行恢复治理。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包括城乡规划、市政公用等部门)履行下列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负责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交通、水利、铁路、民航、电力、通信专业建设工程除外);
(二)负责建筑施工、建筑安装、建筑装饰装修、勘察设计、建筑监理等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房屋征收拆迁等房地产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三)对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用起重机械的安装、拆卸、使用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使用进行监督管理;
(四)对市政公用行业(含城市道路桥梁隧道、城市照明、供水、供热、排水及污水处理、环境卫生、园林绿化、风景名胜区)安全生产进行监督管理;
(五)负责城镇燃气安全管理;
(六)将安全生产规划与城乡规划相衔接,指导高危行业建设项目规划选址;
(七)指导农村住房建设、农村住房安全和危房改造工作。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履行下列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负责道路运输行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二)负责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国家海事部门管辖范围除外);
(三)负责职责范围内公路、水运工程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四)负责职责范围内公路安全设施建设和水上航标的设置,组织监督公路危桥、危险路段、港口、事故多发路段安全隐患治理;
(五)负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监督管理;
(六)依法参与校车安全管理工作。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履行下列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负责水利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组织、指导、监督防汛抗旱工作的安全管理;
(二)对水利工程项目安全设施进行监督管理,监督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安全评价工作;
(三)对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履行下列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负责农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指导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民做好种植业生产安全事故防范工作;
(二)畜牧兽医机构负责畜牧、畜禽屠宰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对兽药和饲料生产、经营、使用进行监督检查,承担草原(场)防火工作;
(三)农业机械管理机构负责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对农业机械使用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与渔业主管部门履行下列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负责渔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对渔业船舶、渔港及渔港水域安全进行监督管理;
(二)负责海洋灾害预警预报,配合有关部门协调海上渔业抢险救助工作。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履行下列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负责林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二)指导、监督职责范围内林区、林场、森林公园和其他涉林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
(三)指导、监督林产品加工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履行下列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指导、监督商贸流通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
(二)指导、监督拍卖、典当、旧车流通、再生资源回收等特殊流通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
(三)对报废汽车回收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文物)主管部门履行下列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对文艺演出单位、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博物馆、图书馆、文物保护单位、影剧院、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娱乐场所进行安全监督管理;
(二)协助有关部门对文化娱乐等公众聚集场所的消防安全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履行下列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对卫生和计划生育领域的安全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二)负责危险化学品毒性鉴定管理和放射性物品、医疗废弃物的安全处置管理;
(三)负责生产安全事故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四)负责对职业病诊断、鉴定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履行下列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负责核安全、辐射安全的监督管理和辐射环境事故应急处置;
(二)对破坏生态环境、污染严重、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矿山、尾矿库关闭工作进行指导、监督;
(三)对废弃危险化学品收集、贮存、处置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四)组织、指导、协调生产安全事故次生环境事件的污染处置和应急监测。
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下列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依法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
(二)对国有出资企业负责人履行安全生产职责情况进行考核;
(三)组织或者参与对国有出资企业的安全生产检查,督促国有出资企业落实安全防范和隐患治理措施。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新闻出版广电主管部门履行下列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对出版机构、播出机构、传输机构、电影制片发行放映单位及印刷发行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
(二)负责主办、承办的各类图书展销会、订货会、交易会、书市等活动的安全生产管理;
(三)对广播电影电视重大工程和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进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四)组织、指导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机构及新闻媒体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主管部门履行下列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对公共体育场馆、公共体育设施安全运行进行监督管理,对承建的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工程进行安全管理;
(二)对承办的体育赛事和活动、体育彩票发行进行安全管理;
(三)监督指导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履行下列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对企业登记中涉及安全生产登记事项的前置审批文件、证件进行审查;
(二)规范各类商品交易市场经营秩序;
(三)依法对无照经营行为进行查处、取缔。
第三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履行下列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依法对特种设备安全、安全防护计量器具进行监督管理;
(二)对生产领域的烟花爆竹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抽查;
(三)依法对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物、容器(不包括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固定式大型储罐)生产企业产品质量进行监督。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主管部门履行下列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负责旅游安全的综合协调和监督管理,指导旅游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
(二)对旅行社安全生产进行监督管理;
(三)指导旅游安全培训工作。
第三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履行下列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负责单建人防工程安全监督管理;
(二)指导单建人防工程安全生产和已建成人防工程安全监督管理;
(三)负责人防直属工程平战使用的安全监督管理;
(四)负责人防工程拆除、报废工作的安全监督管理。
第三十六条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履行下列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负责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警报工作,及时发布影响安全生产的天气预警、预报信息;
(二)对雷电灾害安全防御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三)会同有关部门指导无人驾驶自由气球和系留气球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负责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期间的安全检查和事故防范。
第三十七条 民航、铁路、海事、地震、通信管理、邮政管理、能源、煤矿安全监察、黄河河务等机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负责本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监察、民政、财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和法律、法规授权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履行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第四章 监督与责任追究
第三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分析、部署本行政区域防范生产安全事故工作。会议决定事项作为安全生产有关检查、考核的依据。
第三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定期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履行安全生产工作职责情况。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定期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情况,每年年底前提交安全生产工作报告。
第四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考核制度,完善考核指标体系,每年向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下一级人民政府分解下达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
第四十一条 本行政区域和本行业、领域发生重大事故或者连续发生较大事故的,有关人民政府应当逐级向上一级人民政府作出检查,有关部门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作出检查。
第四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人民政府给予警示通报,并对有关人员进行约谈:
(一)本行政区域和本行业、领域发生较大以上事故或者事故造成恶劣影响的;
(二)本行政区域和本行业、领域连续发生事故且影响重大的;
(三)本行政区域和本行业、领域事故发生起数和死亡人数超过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的;
(四)不执行事故挂牌督办指令的;
(五)不落实事故责任追究的;
(六)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有前款(一)、(二)、(三)项情形的,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
第四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未按照本规定履行安全生产工作职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人民政府给予通报,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依法履行涉及安全生产的行政许可、行政执法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未依法履行重大事故隐患监督管理职责的;
(三)未有效组织或者参与事故救援,导致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扩大的;
(四)对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的;
(五)阻挠、干涉事故调查处理或者责任追究的;
(六)有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其他行为的。
第五章 附 则
第四十四条 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与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机构设置上不一致的,由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确定其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第四十五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分送:省委书记、副书记、常委,省长、副省长,省政府特邀咨询。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省委各部门,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察院,济南军区,省军区。各民主党派省委。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5年11月5日印发
第三篇:山东省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规定(省政府第256号令)
山东省人民政府令
第256号
《山东省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规定》已经2012年10月21日省政府第13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省 长
姜大明 2012年11月19日
山东省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落实道路交通安全责任,有效控制交通违法行为,预防交通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坚持权责一致的原则,实行政府领导、部门监管、单位负责、社会参与的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
第三条
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分为政府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车辆所属单位主体责任。
第二章
政府领导责任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负主要领导责任;分管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负责人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其他负责人对分管范围内涉及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负相应领导责任。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履行下列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职责:
(一)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二)将道路交通安全专项规划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并组织实施,加强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保证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与其他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时投入使用;
(三)完善道路交通事故抢险救援机制,建立、健全应急处置预案,加强抢险救援队伍、装备建设,及时救援、处置、善后处理发生在本行政区域内的道路交通事故;
(四)定期分析本地区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情况,与下一级人民政府签订《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及时研究解决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对道路交通安全重大隐患整改事项及时作出决定;
(五)组织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和公益活动;
(六)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纳入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文明城市创建检查考核范围;定期对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履行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职责的情况进行督察和考核,对执行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成绩突出的部门、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执行不力的予以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由公安、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教育、监察、司法行政、财政、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机)、卫生、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安全生产监管、旅游、气象、保险监督管理等部门和机构参加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机制,指导、协调、督促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的落实;通报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情况,督促落实防范措施,消除安全隐患;总结、推广道路交通安全防范的工作经验;组织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目标管理考核与评定。
第八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做好本辖区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等工作,落实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机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措施,组织、指导、督促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车辆所属单位和驾驶人做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根据工作需要配备专(兼)职交通安全员,协助有关部门和机构做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
第三章
部门监管责任
第九条 公安机关负责机动车和驾驶人的管理,实施机动车登记、查验和驾驶人安全教育、考试工作;巡查和整治道路交通秩序,依法查处交通违法行为;处理道路交通事故,定期分析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和特点,及时提出做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道路沿线重大建设项目组织进行交通影响评价;会同有关部门排查道路交通安全隐患,下达《重大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
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在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监督检查本行政区域车辆所属单位的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执行情况。
第十条 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将中小学校的校车安全工 4 作情况纳入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年终考核内容;指导和督促学校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和乘车安全教育;对学校将学生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纳入综合素质评定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
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健全汽车生产及改装企业行业管理制度,加强汽车生产企业市场准入管理和生产一致性管理;会同公安、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对电动自行车、燃油助力车和残疾人机动轮椅车进行安全技术认证。
第十二条
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将道路交通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作为普法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第十三条
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及时组织维护、养护城市道路,保持路面完好;会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做好道路、停车场、道路配套设施的规划、设计、验收,加快公共停车设施和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无障碍通行设施的建设;按照国家有关标准、技术规范,设置和完善交通信号灯、城市道路标志标线、物理隔离等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及时整治存在安全隐患的城市道路、桥梁。
第十四条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加强对公路、桥梁的监测,设置和完善公路标志、标线、物理隔离等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对事故多发点段 5 采取安全防护措施;负责有关道路客、货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在作出道路运输经营许可时,严格审查运输经营者的安全生产条件、车辆技术状况、驾驶人从业资格;负责车站(场)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督促汽车客运站经营管理者履行安全检查职责,落实安全管理措施;严格执行公路施工报备制度,落实施工单位安全主体责任,督促公路施工单位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布设施工作业区,保证施工规范有序;严格执行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资格管理和监督检查。
第十五条
农业(农业机械)主管部门应当严格实施农业机械号牌、行驶证、检验合格标志和农业机械驾驶证的发放与管理工作;定期进行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检验、驾驶人审验和安全教育工作;严格执行农业机械驾驶人培训机构准入制度,加强资格管理和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
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建立道路交通事故快速抢救机制,完善道路交通事故救援体系;组织、协调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做好道路交通事故伤员的急救、转运工作。
第十七条
广播电影电视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完善交通安全公益宣传机制,督促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发布道路交通安全公益广告和协查公告,对社会公众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
第十八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严格执行机动车、6 非机动车生产企业登记制度,依法查处销售未经国家机动车产品主管部门许可或者不符合安全技术标准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及其配件、无照经营机动车和电动自行车、出售报废机动车和拼组装机动车等行为。
第十九条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会同公安机关依法加强对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的监督检查;加强对机动车、非机动车成品及其配件生产企业和道路交通安全防护产品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监督;依法查处非法拼装、改装机动车,生产不符合安全技术标准的机动车、非机动车及其配件和未取得工业产品许可证擅自生产电动自行车等行为。
第二十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指导、协调和监督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对存在重大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的下级人民政府及时下达整改指令书,限期整改;组织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客(货)运输车辆、校车发生的道路交通责任事故进行调查处理。
第二十一条
旅游部门应当协助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加强对旅游包车及驾驶人员的监管,督促旅行社团运送旅客时选择具有相应经营范围的旅游包车客运车辆。
第二十二条 气象部门应当及时向媒体、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供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为有关部门和机构启动 7 应急预案以及公众了解灾害性天气信息提供便利。
第二十三条
监察机关应当依法对本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及其公务员、本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任命的其他人员、下一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履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职责实施监察,对不履行或者未按照规定职责和程序履行道路交通安全职责的有关人员,依法追究责任。
第二十四条
公安机关、监察机关应当建立健全酒后驾驶、涉牌涉证违法行为管理机制,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酒后驾驶、涉牌涉证的违法行为,应当抄告其所在单位,所在单位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及时将处理情况反馈给公安机关和监察机关。
第二十五条
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制定保险费率浮动制度,将保险费率与机动车辆交通违法、事故情况挂钩;监督协调有关保险企业做好道路交通事故的理赔工作;会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建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和道路交通事故的信息共享机制。
第二十六条
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机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机构应当将构成犯罪的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与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文明单位评选挂钩。有关单位因所属工作人员酒后驾驶、涉牌涉证违法行为受到行政处罚或者纪律处分的,取消该单位和个人当评优创先资格。
第四章
车辆所属单位主体责任
第二十七条
车辆所属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道路交通安全制度,教育职工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组织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检查,整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落实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
第二十八条
车辆所属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的道路交通安全责任人,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贯彻执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掌握本单位的道路交通安全情况;
(二)建立并组织实施本单位的道路交通安全制度和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操作规程;
(三)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与本单位的生产、科研、经营等活动予以统筹安排;
(四)对本单位所属的公路营运载客汽车、旅游客车、危险物品运输车、校车安装具有卫星定位功能的行驶记录仪,并保持正常运行;
(五)对本单位道路交通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隐患督促整改、及时处理;
(六)对交通违法、事故多发的驾驶人予以离岗培训、调整工作岗位或者辞退。
第二十九条
车辆所属单位应当确定本单位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人,具体负责下列道路交通安全工作:
(一)拟定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计划,组织实施日常道路交通安全检查等工作;
(二)建立健全车辆管理、使用、保险、维修、保养和车辆安全运行技术等档案;定期组织车辆安全检查,确保车辆安全性能良好,制止不符合安全技术条件的车辆上道路行驶,消除事故隐患;
(三)建立安全管理台帐,及时了解掌握车辆驾驶人工作强度、违法、事故和安全行车等情况;
(四)对驾驶人进行跟踪教育,适时组织道路交通安全学习和培训,定期开展安全驾驶检查评比活动。
第三十条
以承包、租赁或者委托等方式经营管理机动车辆的,应当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各方的道路交通安全责任。承包、承租或者受委托单位应当在经营管理范围内履行道路交通安全职责。
第五章
责任追究
第三十一条 辖区内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或者一年内发生2起一次死亡5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的,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应当向省人民政府作出检查。
辖区内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或者连续发生多起一般道路交通事故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向设区的市人民政府作出检查。
第三十二条
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情节特别严重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规定的条件、程序发放许可证照或者作出其他审批决定的;
(二)对存在的重大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未及时组织整改或者整改不力的;
(三)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隐瞒不报或者未按照规定及时上报的;
(四)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处置不当、抢救不及时,导致事故后果扩大的;
(五)其他不履行规定职责或者失职、渎职的情形。第三十三条 车辆所属单位的营运车辆不具备规定的安全技术条件、驾驶人不具备从业资格或者存在其他重大安全隐患的,由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法吊销《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
公路营运载客汽车、旅游客车、危险物品运输车、校 11 车未按照规定安装行驶记录仪或者行驶记录仪不能正常运行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200元罚款。
第三十四条 承修有交通肇事逃逸嫌疑的车辆未向公安机关报告的,由公安机关对机动车修理企业或者个体工商户处5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回收无报废证明的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对报废机动车回收企业或者个体工商户处5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 车辆所属单位对道路交通事故负有责任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他部门依法处罚;有关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 车辆所属单位6个月内发生2起死亡3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且单位或者车辆驾驶人对事故承担全部责任或者主要责任的,车辆所属单位所在地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报经设区的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后,对车辆所属单位作出责令限期消除安全隐患的决定,并禁止未消除安全隐患的机动车上道路行驶,同时通报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地及车辆所属单位所在地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本规定所称车辆所属单位,是指拥有或者使用机动车辆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组织、个体工商户以及未办理工商登记以自有车辆从事生产经营的个人。
第三十八条本规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的决定(省政府令第.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 体责任规定》的决定(省政府令第 303号
.来源: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时间:2016-06-08 14:29 山东省人民政府令 第 303号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
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的决定》已经 2016年 5月 27日省政府 第 7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省长 郭树清 2016年 6月 7日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
修改《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 主体责任规定》的决定
省政府决定对《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规定》(省政府令第 260号作如下修改:
一、第五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安全生产监督管 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统称负有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二、第六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本规定所称生产 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包括董事长、总经理、个人经营的
投资人以及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实际控制的其他人员。”
三、第八条第一款第七项修改为:“组织建立安全生产 风险管控机制,督促、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 全事故隐患;”。
四、第九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法律、法规对生 产经营单位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安全生产管理 人员另有规定的 , 从其规定。”
五、增加一条,作为第十条:“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 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履行下列职责:(一组织或者参与拟订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 作规程;(二参与本单位涉及安全生产的经营决策,提出改进 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督促本单位其他机构、人员履行安全 生产职责;(三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计划和目 标,并进行考核;(四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 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情况;(五 监督本单位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和技术措施的落实;(六 监督检查本单位对承包、承租单位安全生产资质、条件的审核工作,督促检查承包、承租单位履行安全生产职 责;(七督促落实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监督劳 动防护用品的采购、发放、使用和管理;
(八组织落实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措施,检查本单位的 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查事故隐患,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督促落实安全生产整 改措施;(九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制 定、演练;(十 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本单位规定的其他职责。”
六、将第十条改为第十一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高危生产经营单位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或者安全总监、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任免,应当 书面告知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主管部门。”
七、将第十一条改为第十二条,在“从业人员在 300人以上的高危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设置安全总监” 后增加:“安 全总监应当具备安全生产管理经验,熟悉安全生产业务,掌 握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八、将第十四条改为第十五条,修改为:“生产经营单 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及交通运输工具发包或者出 租的,应当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 的资质进行审查,并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 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约定有关的安全生产管理事项。对不 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不得发包、出租。生产 经营单位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问题的,应当及时督促 整改。
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
单位、个人,或者未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 理协议、约定安全生产管理事项,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生 产经营单位应当承担主要责任,承包、承租单位承担连带赔 偿责任。”
九、删去第十五条。
十、第二十三条在“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及时修订 和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后增加“并与 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相衔 接”。
十一、将第二十五条第二款修改为:“高危生产经营单 位的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或者安全总监、安 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经过培训,并由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 理职责的主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考核不得收费。”
十二、将第二十七条第一款修改为:“生产经营单位应 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定期组织安全检查, 开展事故隐患自查自纠。对检查出的问题应当立即整改;不 能立即整改的,应当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和监控措施,制定
隐患治理方案, 并落实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对于重大事故隐患,应当及时将治理方案向负有安全生产监 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 , 并由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 部门对其治理情况进行督办,督促生产经营单位消除重大事 故隐患。”
十三、将第二十九条修改为:“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 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机制,定期进行安全生产风险排查,对排 查出的风险点按照危险性确定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的风险 管控措施,对风险点进行公告警示。
高危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利用先进技术和方法建立安全 生产风险监测与预警监控系统,实现风险的动态管理。发现 事故征兆等险情时,应当立即发布预警预报信息。生产现场 带班人员、班组长和调度人员,在遇到险情时第一时间享有 下达停产撤人命令的直接决策权和指挥权。”
十四、第三十五条增加一项,作为第七项:“未按规定 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的。”
十五、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未 按规定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机制,并采取风险管控措施的,由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 改正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处理。”
十六、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未 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或者未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隐患 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责令限 期改正或者责令消除;拒不执行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 处罚款。”
十七、对部分条文作以下文字修改:(一将第一条中的“和谐”修改为“持续健康”。
(二将第四条中的“管理保障责任”修改为“教育培 训保障责任、安全管理保障责任”。
(三将第七条中的“调查处理”修改为“事故报告、应急救援”。
(四将第九条中的“冶金”修改为“金属冶炼” , “交 通运输”修改为“道路运输”。(五将第十二条中的“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安全 总监 ”修改为“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或者安全总监” ,将 第二十五条第一款中的“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安全总监 和”修改为“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或者安全总监、”。
(六将第二十八条中的“有监管责任的安全生产监督 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修改为“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 的部门” ,将第三十四条中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 他有关部门, ” 修改为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 将第三十五条中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有关部门” 修改为“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七将第三十一条中的“受限空间”修改为“有限空 间”。此外,对条文顺序作相应调整。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省政 府令第 260号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2013年 2月 2日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 260号公布
根据 2016年 6月 7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山东省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的决定》修订
第一条 为了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预 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 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 产法》 《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 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生产经营单位履行安全 生产主体责任, 适用本规定。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 从其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生产经营单位,是指从事生产或者 经营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个体经济组织等组织。
第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对本单
位的安全生产承担主体责任。主体责任主要包括组织机构保 障责任、规章制度保障责任、物质资金保障责任、教育培训 保障责任、安全管理保障责任、事故报告和应急救援责任。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 法对生产经营单位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实施综合监督管 理;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负责职责范围内生产 经营单位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监督管理。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职责的部门,统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第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度,实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 人、其他负责人、职能部门负责人、生产车间(区队负责 人、生产班组负责人、一般从业人员等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 生产责任,并逐级进行落实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从业人员 职务调整、收入分配等的重要依据。
本规定所称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包括董事长、总经理、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以及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实际控 制的其他人员。
第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国 家、行业或者地方标准,制定涵盖本单位生产经营全过程和 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应当涵盖本单位的安全生产会议、安 全生产资金投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安全设施和设备管理、职业病防治管理、安全生产检查、危险作业管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重大危 险源监控管理、安全生产奖惩、事故报告、应急救援,以及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内容。
第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 产的第一责任人,对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负责, 具体履行下列职责:(一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二组织制定并督促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 程的落实;(三确定符合条件的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技术负 责人;(四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配备安全生产管理 人员,落实本单位技术管理机构的安全职能并配备安全技术 人员;
(五定期研究安全生产工作,向职工代表大会、职工 大会或者股东大会报告安全生产情况, 接受工会、从业人员、股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六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依法履行建设项 目安全设施和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 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规定;(七组织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机制,督促、检查安 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八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九依法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安全文化建设和 班组安全建设工作;(十组织实施职业病防治工作,保障从业人员的职业 健康;(十一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十二及时、如实报告事故,组织事故抢救;(十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生产经营单位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协助主要负责人 履行安全生产职责,技术负责人和其他负责人在各自职责范 围内对安全生产工作负责。
第九条 矿山、金属冶炼、道路运输、建筑施工单位,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装卸、运输单位和使用危险 物品从事生产并且使用量达到规定数量的单位(以下简称高 危生产经营单位 ,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 构或者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一从业人员不足 100人的,应当配备专职安全生产 管理人员;(二从业人员在 100人以上不足 300人的,应当设置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并配备 2名以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其中至少应当有 1名注册安全工程师;
(三从业人员在 300人以上不足 1000人的,应当设 置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按不低于从业人员 5‰但最 低不少于 3名的比例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其中至少 应当有 2名注册安全工程师;(四从业人员在 1000人以上的,应当设置专门的安 全生产管理机构,并按不低于从业人员 5‰的比例配备专职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其中至少应当有 3名注册安全工程师。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 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一从业人员不足 100人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 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二从业人员在 100人以上不足 300人的,应当配备 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三从业人员在 300人以上不足 1000人的,应当设 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配备 2名以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 员,其中至少应当有 1名注册安全工程师;(四从业人员在 1000人以上的,应当设置专门的安 全生产管理机构,并按不低于从业人员 3‰的比例配备专职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其中至少应当有 2名注册安全工程师。
法律、法规对生产经营单位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 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另有规定的 , 从其规定。
生产经营单位使用劳务派遣人员从事作业的,劳务派遣 人员应当计入该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人数。
第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 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履行下列职责:(一组织或者参与拟订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 作规程;
(二参与本单位涉及安全生产的经营决策,提出改进 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督促本单位其他机构、人员履行安全
生产职责;(三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计划和目 标,并进行考核;(四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 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情况;(五 监督本单位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和技术措施的落实;(六 监督检查本单位对承包、承租单位安全生产资质、条件的审核工作,督促检查承包、承租单位履行安全生产职 责;(七督促落实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监督劳 动防护用品的采购、发放、使用和管理;(八组织落实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措施,检查本单位的 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查事故隐患,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督促落实安全生产整 改措施;(九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制 定、演练;(十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本单位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支持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履行管理职责,并保证其开展工作应当 具备的条件。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待遇应当高 于同级同职其他岗位管理人员的待遇。高危生产经营单位应 当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岗位风险津贴制度,专职安全生产管理 人员应当享受安全生产管理岗位风险津贴,事业单位按国家 有关规定执行。
高危生产经营单位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或者安全总 监、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任免, 应当书面告知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主管部门。
第十二条 从业人员在 300人以上的高危生产经营单位 应当设置安全总监。安全总监应当具备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熟悉安全生产业务,掌握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安全 总监协助本单位主要负责人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专项分 管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第十三条 从业人员在 300人以上的高危生产经营单位 和从业人员在 1000人以上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 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委员会。安全生产委员会由本单位的主要 负责人、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或者安全总监、相关负责人、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相关机构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 人员和工会代表以及从业人员代表组成。生产经营单位的安 全生产委员会负责组织、指导、协调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任 务的贯彻落实,研究和审查本单位有关安全生产的重大事项, 协调本单位各相关机构安全生产工作有关事宜。安全生产委 员会每季度至少召开 1次会议,会议应当有书面记录。
第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聘用合同以及与劳务派遣单位订立的劳务派遣协议,应当载 明有关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防止职业病危害的事项。生 产经营单位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 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从业人员,不得隐 瞒或者欺骗。劳务派遣单位无能力或逃避支付劳务派遣人员 工伤、职业病相关待遇的,由生产经营单位先行支付。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与从业人员订立免除或 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职业病危害事故依法
应当承担责任的协议。使用劳务派遣人员的生产经营单位应 当将现场劳务派遣人员纳入本单位从业人员统一管理,履行 安全生产保障责任,不得将安全生产保障责任转移给劳务派 遣单位。
第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 及交通运输工具发包或者出租的,应当对承包单位、承租单 位的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的资质进行审查,并签订专门的 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约定有关 的安全生产管理事项。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 的,不得发包、出租。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 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 安全问题的,应当及时督促整改。
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 单位、个人,或者未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 理协议、约定安全生产管理事项,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生 产经营单位应当承担主要责任,承包、承租单位承担连带赔 偿责任。
第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因改制、破产、收购、重组等 发生产权变动的,在产权变动完成前,安全生产的相关责任
主体不变;产权变动完成后,由受让方承担安全生产责任;受让方为两个以上的,由控股方承担安全生产责任。
第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确保本单位具备安全生 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安全生产资金投入纳入生产 经营计划和财务预算,不得挪作他用,并专项用于下列安全 生产事项:(一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及监督管理设施设备 支出;(二配备、维护、保养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物资支 出,制定应急预案和组织应急演练支出;(三开展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评估、监控和整改支 出;(四 安全生产评估检查、专家咨询和标准化建设支出;(五配备和更新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用品支出;(六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支出;
(七安全生产适用的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新装 备的推广应用支出;(八安全设施及特种设备检测检验支出;(九参加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支出;(十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建立安全生 产费用提取和使用制度。
第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造成其从 业人员死亡的,死亡者家属除依法获得工伤保险补偿外,事 故发生单位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其一次性支付生产安全 事故死亡赔偿金。生产安全事故死亡赔偿金标准按照不低于 本省上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 20倍计算。
高危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缴纳安全生产风 险抵押金。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安全生产风 险抵押金转作事故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资金。
生产经营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参加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由承保公司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支付相 应的赔偿金。
第十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推进安全生产技术进步, 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并掌握其安全技术特 性,及时淘汰陈旧落后及安全保障能力下降的安全防护设施、设备与技术,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 安全的工艺、设备。
第二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生活和储存区域之间 应当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 品的车间、商店和仓库不得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 并与员工宿舍、周边居民区及其他社会公共设施保持规定的 安全距离。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应当设有符合紧急疏散 要求、标志明显、保持畅通的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禁止封 闭、堵塞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员工宿舍的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危险源、危险区域设置明显的安全 警示标志,配备消防、通讯、照明等应急器材和设施,并根 据生产经营设施的承载负荷或者生产经营场所核定的人数
控制人员进入。
第二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 定,明确本单位各岗位从业人员配备劳动防护用品的种类和 型号,为从业人员无偿提供符合国家、行业或者地方标准要 求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督促、检查、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 规则佩戴和使用。
购买和发放劳动防护用品的情况应当记录在案。不得以 货币或者其他物品替代劳动防护用品,不得采购和使用无安 全标志或者未经法定认证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
第二十二条 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 照有关规定及时申报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定期检测、评价。
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从业人员,生产经营单位应当 按照有关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 查,并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 生产经营单位承担。
第二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及时修订和实施
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与所在地县级以上 人民政府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相衔接。高危生产经营 单位每年至少组织 1次综合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 至少组织 1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其他生产经营单位每年至 少组织 1次演练。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配备相应的应急 救援器材及装备。不具备单独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规模 较小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与邻近建有专业救援队伍的企业 或者单位签订救援协议,或者联合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第二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全员安全生 产教育培训。对新进从业人员、离岗 6个月以上的或者换岗 的从业人员,以及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 设备后的有关从业人员,及时进行上岗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 训;对在岗人员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生产再教育培训活动。教 育培训情况应当记录备查。
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生产经营单位与劳务派遣单位 应当在劳务派遣协议中明确各自承担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职责。未明确职责的,由生产经营单位承担安全生产教育培 训责任。
第二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生 产的负责人或者安全总监、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与 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高危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 人或者安全总监、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经过培训,并由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主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 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考核不得收费。
特种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接受与其所从事 的特种作业相应的安全技术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培训,取得 特种作业相关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第二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 展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 标准化建设。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建立安全生产自 我约束机制。第二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隐
患排查治理体系,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开展事故隐患自查自 纠。对检查出的问题应当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应当 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和监控措施,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并落 实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对于重大事故隐患, 应当及时将治理方案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报告 , 并由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其治理情况 进行督办,督促生产经营单位消除重大事故隐患。
安全检查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健全和落实情况;(二设备、设施安全运行状态,危险源控制状态,安 全警示标志设置情况;(三作业场所达到职业病防治要求情况;(四 从业人员遵守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情况, 了解作业场所、工作岗位危险因素情况,具备相应的安全生 产知识和操作技能情况,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五发放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情况,从业人员佩带和 使用情况;(六现场生产管理、指挥人员违章指挥、强令从业人 员冒险作业行为情况,以及对从业人员的违章违纪行为及时 发现和制止情况;(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演练情况;(八其他应当检查的安全生产事项。
第二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 建立重大危险源辨识登记、安全评估、报告备案、监控整改、应急救援等工作机制,采用先进技术手段对重大危险源实施 现场动态监控,定期对设施、设备进行检测、检验,设立重 大危险源安全警示标志,制定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半年向所在地县(市、区或者按 隶属关系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本单位 重大危险源监控及相应的安全措施、应急措施的实施情况;对新产生的重大危险源,应当及时报告并依法实施相关管理 措施。
第二十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 控机制,定期进行安全生产风险排查,对排查出的风险点按 照危险性确定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对风 险点进行公告警示。
高危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利用先进技术和方法建立安全 生产风险监测与预警监控系统,实现风险的动态管理。发现 事故征兆等险情时,应当立即发布预警预报信息。生产现场 带班人员、班组长和调度人员,在遇到险情时第一时间享有 下达停产撤人命令的直接决策权和指挥权。
第三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单位负责人现场带 班制度,建立单位负责人带班考勤档案。带班负责人应当掌 握现场安全生产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置事故隐患。
第三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爆破、悬挂、挖掘、大 型设备(构件 吊装、危险装置设备试生产、危险场所动火、建筑物和构筑物拆除以及重大危险源、油气管道、有限空间、有毒有害、临近高压输电线路等作业的,应当按批准权限由 相关负责人现场带班,确定专人进行现场作业的统一指挥, 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安全检查和监督,并由具 有专业资质的人员实施作业。
生产经营单位委托其他有专业资质的单位进行危险作 业的,应当在作业前与受托方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 各自的安全生产职责。
第三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应当按 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报告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 他有关部门。
生产经营单位系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的,上市公司应当 立即报告注册地证券主管部门,并按有关规定及时办理信息 披露事宜。
第三十三条 法律、法规和规章对违反本规定行为的法 律责任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法律、法规和规章没有规定 的,适用本规定。
第三十四条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在对 生产经营单位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监督管理中,有失职 渎职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行为 的,对直接 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 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负有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处以 5000 元以上 2 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主要负责人处以 1000 元以 上 1 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责令限期整顿,可处 以 2 万元以上 3 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主要负责人处以 1 万 元以上 2 万元以下的罚款; 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规定使用安全生产资金投入的;
(二)未按规定存缴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或者参加安全 生产责任保险的;
(三)未按规定使用劳务派遣人员的;
(四)未按规定设置安全生产委员会、安全总监的;
(五)未按规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活动的;
(六)未按规定执行单位负责人现场带班制度的;
(七)未按规定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的。
第三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未按规定建立安全生产风 险管控机制,并采取风险管控措施的,由负有安全生产监督 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照有关法 律、法规规定处理。第三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未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制度或者未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隐患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 国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责令限期改正或者责令消除;拒 不执行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罚款。第三十八条 本规定自 2013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分送:省委书记、副书记、常委,省长、副省长,省政 府特邀咨询。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 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省委各 部门,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 察院。各民主党派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 年 6 月 7 日印发
第五篇:山东省生猪屠宰管理办法(省政府令240号)
山东省生猪屠宰管理办法 山东省人民政府令
第240号
《山东省生猪屠宰管理办法》已经2011年7月25日省政府第105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山东省生猪屠宰管理办法》公布,自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
省 长 姜大明 二○一一年八月十五日
山东省生猪屠宰管理办法
(1998年12月21日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99号发布 2011年7月25日省政府第105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生猪屠宰管理,保证生猪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国务院《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生猪屠宰和生猪产品加工、销售、储存、运输活动及其监督管理。
第三条 生猪屠宰管理工作应当遵循统一规划、分级管理、规范经营的原则,实行定点屠宰、集中检疫制度。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生猪屠宰监督管理工作的领导,协调解决生猪屠宰监督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并将生猪屠宰管理和生猪屠宰执法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生猪屠宰活动的监督管理。
畜牧兽医、卫生、环境保护、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食 1 品药品监督管理、公安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生猪屠宰活动的相关管理工作。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生猪屠宰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 鼓励生猪定点屠宰厂(场)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推行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经营,提高生猪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
第二章 规划与定点
第七条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和小型生猪屠宰场点的设置应当按照合理布局、适当集中、有利流通、方便群众的原则进行规划。
省商务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畜牧兽医、环境保护以及其他有关部门,根据全省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全省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和小型生猪屠宰场点的设置规划(以下简称设置规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全省设置规划,结合本行政区域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并报省人民政府备案。
第八条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和小型生猪屠宰场点的选址,应当符合全省设置规划、当地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远离医院、幼儿园、学校、敬老院、社会福利机构、居民集中住宅区以及畜禽养殖场等场所。
禁止在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法定保护区域内设置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和小型生猪屠宰场点。
第九条 设立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有与屠宰规模相适应的水源条件且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二)有符合国家规定要求的待宰间、屠宰间、急宰间、隔离间以及生猪屠宰设备;
2(三)有与屠宰规模相适应并依法取得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具健康证明的屠宰技术人员;
(四)有与屠宰规模相适应并经省商务主管部门培训考核合格的肉品品质检验人员;
(五)有符合生猪屠宰技术标准和国家规定要求的检验设备、消毒设施和药品;
(六)有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污染防治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七)有符合病害生猪以及生猪产品无害化处理标准的设施设备;(八)依法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第十条 设立仅限于向本地市场供应生猪产品的小型生猪屠宰场点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水质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水源条件;
(二)有待宰间、屠宰间以及确保肉品质量安全的基本设施设备,地面硬化不渗漏;
(三)有依法取得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具健康证明的屠宰技术人员;
(四)有经省商务主管部门培训考核合格的肉品品质检验人员;(五)有必要的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消毒设施和药品;
(六)有污水排放设施以及病害生猪、生猪产品无害化处理措施;(七)依法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小型生猪屠宰场点的销售区域范围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
第十一条 设立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或者小型生猪屠宰场点,应当向所在的县级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县级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受理申请并按程序上报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收到上报材料后,应当会同畜牧兽医、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依照本办法规定的条件进行审查,并征求省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的意见后,报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确定,颁发全国统一的生猪定点屠宰证书和生猪定点屠宰标志牌。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应当将其确定的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和小型生猪屠宰场点名单及时向社会公布,并报省人民政府备案。
第十二条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和小型生猪屠宰场点应当持生猪定点屠宰证书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
第十三条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不得擅自设立分厂,确需设立的,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取得相应的定点资格。
第三章 屠宰与检验
第十四条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和小型生猪屠宰场点应当建立生猪进厂(场)、场点检查登记制度。
运入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和小型生猪屠宰场点的生猪,应当附有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并佩带畜禽标识。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申报检疫,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在屠宰现场依法实施全流程同步检疫;小型生猪屠宰场点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定时申报检疫。
第十五条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和小型生猪屠宰场点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屠宰生猪。
鼓励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定实施人道屠宰。第十六条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和小型生猪屠宰场点应当建立肉品品质检验管理制度。肉品品质检验应当按照生猪屠宰产品品质检验规程和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经检验合格的猪胴体,应当加盖肉品品质检验合格验讫印章并附 4 具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经检验合格的其他生猪产品(含分割肉品)应当附具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冒用或者使用伪造的肉品品质检验合格验讫印章和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
生猪产品未经肉品品质检验或者经肉品品质检验不合格的,不得出厂(场)、场点。
第十七条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和小型生猪屠宰场点对检疫、检验发现的病害生猪以及生猪产品,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病害生猪以及生猪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的费用和损失,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财政予以适当补助。
第四章 经营与管理
第十八条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和小型生猪屠宰场点应当将生猪定点屠宰标志牌悬挂于厂(场)、场点区域的显著位置。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和小型生猪屠宰场点不得出借、出租或者转让生猪定点屠宰证书和生猪定点屠宰标志牌。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冒用或者使用伪造的生猪定点屠宰证书和生猪定点屠宰标志牌。
第十九条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和小型生猪屠宰场点对未能及时销售或者出厂的生猪产品,应当采取冷冻或者冷藏等必要措施予以储存。
第二十条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和小型生猪屠宰场点运载生猪产品,应当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专用运载工具,并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
第二十一条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质量追溯制度,如实记录其屠宰的生猪来源、屠宰与检验信息以及生猪产品流向等。
小型生猪屠宰场点应当如实记录其屠宰的生猪来源和生猪产品流向。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第二十二条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应当建立缺陷生猪产品召回制度。发现其生产的生猪产品不安全时,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通知销售者停止销售,告知消费者停止使用,召回已经上市销售的生猪产品,并向当地商务主管部门报告。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对召回的生猪产品应当采取无害化处理措施,防止该产品再次流入市场。
第二十三条 从事生猪产品销售、肉食品生产加工的单位和个人以及餐饮服务经营者、集体伙食单位销售、使用的生猪产品,应当是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经检疫和肉品品质检验合格的生猪产品;但在小型生猪屠宰场点核定销售区域内的,可以销售、使用小型生猪屠宰场点经检疫和肉品品质检验合格的生猪产品。
第二十四条 单位和个人加工、销售生猪产品应当严格依照有关规程操作,保证肉品卫生,防止肉品污染。鼓励对猪内脏以及分割的生猪产品实行包装销售。
第二十五条 鼓励从事生猪产品销售的市场、超市、商场等经营者与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签订协议,实行统一配送制度。
第二十六条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和小型生猪屠宰场点收取屠宰加工费,应当执行价格主管部门核定的标准。收费标准应当张贴明示。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和小型生猪屠宰场点不得拒绝为生猪饲养户提供屠宰服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小型生猪屠宰场点以及生猪所有者、销售者收取费用,国家和省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七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从事下列活动:(一)对生猪或者生猪产品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
6(二)屠宰病死、毒死、死因不明、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的生猪;(三)为未经定点违法从事生猪屠宰活动的单位或者个人提供生猪屠宰场所或者生猪产品储存设施;
(四)为对生猪或者生猪产品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的单位或者个人提供场所。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八条 商务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公安、环境保护、畜牧兽医、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建立生猪屠宰监督管理工作协调机制,定期通报生猪屠宰监督管理工作情况,并研究制定有关的政策措施。
发生制售病害肉等严重违法行为时,商务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报请本级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
第二十九条 商务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严格履行职责,加强对生猪屠宰活动的监督检查。依法进行监督检查时,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入生猪屠宰等有关场所实施现场检查;(二)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情况;
(三)查阅、复制有关记录、票据以及其他资料;
(四)查封与违法生猪屠宰活动有关的场所、设施,扣押与违法生猪屠宰活动有关的生猪、生猪产品以及屠宰工具和设备。
第三十条 商务主管部门进行监督检查时,监督检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应当出示执法证件。
对商务主管部门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挠。
第三十一条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或者小型生猪屠宰场点不再具备本办法规定条件的,商务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逾期仍达不到本办法规定条件的,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取消其生猪定点屠宰 7 资格。
第三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有权向商务主管部门举报。商务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举报制度,公布举报电话、信箱或者电子邮箱,对接到的举报按照职责及时调查处理。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未经定点擅自从事生猪屠宰活动的,由商务主管部门予以取缔,没收生猪、生猪产品、屠宰工具和设备以及违法所得,并处货值金额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货值金额难以确定的,对单位并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并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冒用或者使用伪造的生猪定点屠宰证书或者生猪定点屠宰标志牌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或者小型生猪屠宰场点出借、出租或者转让生猪定点屠宰证书或者生猪定点屠宰标志牌的,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取消其生猪定点屠宰资格;有违法所得的,由商务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
第三十四条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或者小型生猪屠宰场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商务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小型生猪屠宰场点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业整顿,对生猪定点屠宰厂(场)主要负责人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屠宰生猪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的;(二)未建立或者实施肉品品质检验制度的;
(三)未按规定建立质量追溯制度或者未按规定记录其屠宰的生猪来源和生猪产品流向的;
(四)对经肉品品质检验不合格的生猪产品未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并如实记录处理情况的。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或者小型生猪屠宰场点出厂(场)、场点未经肉品品质检验或者经肉品品质检验不合格的生猪产品的,由商务主管部门责令停业整顿,没收生猪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货值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对生猪定点屠宰厂(场)主要负责人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货值金额难以确定的,对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小型生猪屠宰场点并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取消其生猪定点屠宰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冒用或者使用伪造的肉品品质检验合格验讫印章、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的,由商务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以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小型生猪屠宰场点或者其他单位、个人对生猪、生猪产品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的,由商务主管部门没收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的生猪、生猪产品、注水工具和设备以及违法所得,并处货值金额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对生猪定点屠宰厂或者其他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货值金额难以确定的,对定点屠宰厂(场)或者其他单位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小型生猪屠宰场点或者个人并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小型生猪屠宰场点对生猪、生猪产品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的,除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外,还应当由商务主管部门责令停业整顿;造成严重后果,或者两次以上对生猪、生猪产品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的,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取消其生猪定点屠宰资格。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小型生猪 9 屠宰场点屠宰病死、毒死、死因不明、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的生猪的,由商务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病死、毒死、死因不明、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的生猪、生猪产品以及违法所得,并处货值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对生猪定点屠宰厂(场)主要负责人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货值金额难以确定的,对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并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小型生猪屠宰场点并处3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业整顿;造成严重后果的,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取消其生猪定点屠宰资格。
第三十八条 从事生猪产品销售、肉食品生产加工的单位和个人以及餐饮服务经营者、集体伙食单位,销售、使用非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或者小型生猪屠宰场点屠宰的生猪产品、未经肉品品质检验或者经肉品品质检验不合格的生猪产品以及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的生猪产品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据各自职责,没收尚未销售、使用的相关生猪产品以及违法所得,并处货值金额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货值金额难以确定的,对单位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照)机关吊销有关证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 为未经定点违法从事生猪屠宰活动的单位或者个人提供生猪屠宰场所或者生猪产品储存设施,或者为对生猪、生猪产品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的单位或者个人提供场所的,由商务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对单位并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并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小型生猪屠宰场点超出限定区域销售生猪产品的,由商务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以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其他单位或者个人超出限定区域销售小型生猪屠宰场点的生猪 10 产品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可以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一条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或者小型生猪屠宰场点从事肉品品质检验的人员未经考核合格的,由商务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对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小型生猪屠宰场点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或者小型生猪屠宰场点屠宰技术人员未依法取得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具的健康证明的,由商务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二条 生猪定点屠宰厂(场)运载生猪产品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由商务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或者小型生猪屠宰场点拒绝为生猪饲养户提供屠宰服务的,由商务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对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处3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小型生猪屠宰场点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四条 商务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生猪屠宰监督管理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依法应当予以许可的事项,未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时限作出许可决定的;
(二)未依法履行职责,造成生猪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三)违法实施行政处罚和监督检查的;
(四)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五条 农村地区个人自宰自食的,不适用本办法。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