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井中心小学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组织机构
大井中心小学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组织机构
为切实加强对重大疫情及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的领导,及时、迅速、有效地开展应急处理,控制疫情,保障全体师生身体健康,维护学校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点监测方案》,特成立传染病防治及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如下:
一、领导小组组成
(一)领导小组成员
组 长:杨建业 副组长:容计凡
成 员:官文肖 冯耀生 刘凤群 李永勇 张金海 黎达凤
二、工作职责
1、认真执行传染病管理办法。
2、督促、检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落实情况,做好统计上报。
3、采取不同形式对全体教职工、学生、家长宣传预防传染病的有关知识,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快反映,严处理,做好预防工作。准备好应急物品,如消毒液、宣传资料、患病隔离室、观察室。
4、重视加强对其它传染病的爆发、流行或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篇: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
仪陇县福临乡卫生院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张瑞刚(院长)
副组长:许百龄(疾控科长)
成员:罗祥隆、蒋和平、唐毅,邓玉容及各村卫生站负责人
小组职责:院长负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总责,副组长负责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具体协调工作,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保证网络信息畅通,小组成员负责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具体日常事务,随时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听从召唤,服从指挥。
二〇一四年元月一日
第三篇: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登记
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登记、报告制度
一、严格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管理办法》。
二、凡是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责任疫情报告人在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时必须按规定认真填写报告卡放在科室指定的地点,由预防保健科及时收取,经网络或电话向城西社区中心报告。
三、责任疫情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及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白喉患者、SARS、禽流感、甲乙类病原携带者或疑似患者时立即向城西社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电话报告并作好记录,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随后补报传染病卡,白天报预防保健科,夜间报院总值班。
四、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乙类传染病及其疑似患者时,应在24小时内报出疫情报告卡。如发现多发、暴发疫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立即电话报告预防保健科,预防保健科在2小时之内向城西社区报告,做好登记及交班记录,随后补报传染病报告卡卡片,未经医院职能科室同意,任何人不得随意向新闻媒体透露疫情。
五、填写传染病卡片应字迹清楚逐项填写,不得漏项,凡已报者在病历诊断中注明“已报”字样。
六、死亡病例报告卡、食物中毒报告卡也同甲、乙、丙类卡填写方式相同,按要求逐项填写,不得漏项。
七、预防保健科每天(包括节假日)必须到科室收取报告卡,在规定时限内进行网上直报,并按病种进行分类统计,填写旬报表,在规定的时限内向城西社区报告。
八、预防保健科每月对全院进行一次传染病漏报率的调查,保证疫情报告做到全、快、准。任何人不得隐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报、谎报疫情。保证传染病报告率为100%。
九、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科室目标管理挂钩,若因传染病迟报、漏报或未按规定履行职责造成传染病流行或引起严重后果者,由当事人自行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四篇: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考试题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考试题
单位: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
1、我国把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其中甲类2种,乙类()种,丙类()种。
2、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中新规定,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埃博拉出血热、黄热病、寨卡病毒病、拉沙热、裂谷热、西尼罗病毒等新发输入传染病人和疑似病人,或发现其他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时,应按有关要求于()小时内报告。
3、()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及疑似病人后,按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
4、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传染病各项制度,包括:传染病诊断制度、网络直报制度、登记与报告制度、()、门诊日志和住院登记管理制度、()、对新入院的医生和实习生、进修生等开展培训制度。
二、判断题:
1、《传染病报告卡》应至少保留3年。()
2、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的要求,“传染病疫情报告率”的计算公式是网络报告的传染病病例数 /发生传染病病例数×100%。()
3、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要求,订正和补报传染病报告卡的情况包括漏报、填卡错误、病例诊断变化、病例死亡。()
4、传染病责任报告人为公民、医务人员、社区及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
5、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 人应当在6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6、对于14岁及以下孩子发生传染病时,除了要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外,还须填写家长姓名、联系电话、学校名称。()
第五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为切实加强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维护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和卫生部、及市、区有关文件精神等有关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防治目标
(一)落实《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条例》;
(二)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法定职责与义务,依法履行监管职责;(三)全面掌握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原因,纠正违法行为;(四)科学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防治工作,探索建立贯彻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防治的长效机制。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防治防控报告
1、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必须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2、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报告卡由录卡单位保留三年。
3、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无网络直报条件责任报告单位报送的传染病报告卡后,应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进行直报。
4、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要同时进行网络直报,直报的信息由指定的专业机构审核后进入国家数据库。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采用最快的通讯方式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报送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的专业机构,应对信息进行审核,确定真实性,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同时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尽快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现场调查,如确认为实际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根据不同的级别,及时组织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如尚未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由专业防治机构密切跟踪事态发展,随时报告事态变化情况。
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信息报告的其它事项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及《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有关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