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07.19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浅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摘要: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三农”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全局性的根本问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中国农村社会通过集体和个人集资,用以为农村居民提供低费的医疗保健服务的一种互助互济制度,它既是中国医疗保障制度中有特色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本文重点从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历程着手,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效果与问题进行全方位分析,然后深入研究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试点过程中的问题及其原因,最后比较系统地提出了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政策与建议。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医疗改革 , 筹资 贫困 卫生 农民
一.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概述
(一)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合作医疗是由我国农民自己创造的一种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把我国农村合作医疗称作“发展中国家解决卫生经费的唯一典范”。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先后经历了20世纪40年代的萌芽阶段、50年代的初创阶段、60~70年代的发展与鼎盛阶段、80年代的解体阶段和90年代以来的恢复和发展阶段。针对传统合作医疗中遇到的问题,我国卫生部组织专家与地方卫生机构进行了系列的专题研究,为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全局性的根本问题。如果不解决好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就无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际,更谈不上现代化社会的完全建立。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也已经表明:农村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势在必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政府、集体和个人三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资金筹集方面,新农合的财政由各级政府给予支持,并设立专项基金,列入每年的财政预算;资金管理方面,由管理机构对全部基金进行审核、管理、监督,并定期向社会公布基金的使用和监管情况;在理赔方面,当参合人员在定点医院产生可报销医疗费用时,先行垫付,后按一定比例报销。
2002年10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并于2002年末正式称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为“新农合”),确定为中央、地方、农户、其他等多方出资的合作医疗制度。2003年开启了新农合的试点工作。2005年12月31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08年,在全国农村基本普及新农合制度,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在2011年的《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中,国务院明确规定将继续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统筹推进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
(二)国外农村医疗保障情况
国外对农村医疗保障按医疗保障基金筹集方式来划分,世界各国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大致可以划分为免费医疗保障、商业医疗保险、社区合作医疗和社会医疗保险4种不同模式。1 免费医疗保障
免费医疗保障模式,也称国家医疗、全民医疗保障模式,是指医疗保障资金主要来自税收,政府通过预算分配方式,将由税收形成的医疗保障基金有计划地拨给有关部门或直接拨给公立医院,医疗保障享受对象看病时基本上不需要支付费用的制度。实行免费医疗保障模式的国家,基本上由国家开办医院,提供医疗服务。在公立医院工作的医务人员的工资直接由国家分配。中国曾经实行过公费医疗,英国、加拿大、瑞典、爱尔兰、丹麦等发达国家和马来西亚、越南等发展中国家所实行的福利性全民医疗保障制度都属于此类。2 商业医疗保险
商业医疗保险是把医疗保险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按市场法则自由经营的医疗保险模式。在医疗保险市场上,卖方是指赢利或非赢利的私人医疗保险公司或民间医疗保险公司;买方既可以是企业、社会团体,也可以是政府或个人。商业医疗保险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参保者个人及其雇主所缴纳的保险费,一般而言,政府财政不出资或不补贴。美国是实施商业医疗保险模式的典型代表。尽管美国政府举办了医疗照顾制度、医疗救助制度和少数民族免费医疗等社会医疗保险计划,但在整个医疗保险体系中,它们并不占有主要地位,其覆盖的人群范围十分有限。在美国,80%以上的国家公务员、私营企业雇员和农民都没有受到社会保险的保护,而是参加了商业保险制度。3 社区合作医疗保障
社区合作医疗保障模式,是指依靠社区的力量,按照“风险共担,互助共济”的原则,在社区范围内通过群众集资建立集中的医疗基金(政府通常也给予一定补贴),采取预付方式用来支付参保人及其家庭的医疗、预防、保健等服务费用的一项综合性基本医疗保健措施。中国传统的农村合作医疗和泰国的医疗保险卡制度,是社区合作医疗保障模式的代表。社区合作医疗制度将一个区域内医疗资金的筹集、因病造成经济损失的分担机制及医疗保健服务的提供三者结合在一起,能够在基层单位提供较好的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有效保障基层农民的身体健康。其局限性是资金有限,覆盖人群少,抗御大病风险的能力差。4 社会医疗保险
社会医疗保险,是指由国家出面以社会保险的形式组织的、向农民提供因生病、受伤或生育所必需的医疗服务及经济补偿的制度,它具有社会保险的强制性、互济性、福利性和社会性等特征。社会医疗保险的基金来源于国家、集体与个人3方面,通常个人只需要承担小部分的费用。
二.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现状及其问题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现状 1 新农合制度基本建立并正常运行。从规模上看,截至2008年底,全国己有2729个县(市、区)实施了新农合,参合农民达到8.15亿人,参合率为91.5%,从参合率上看,新农合制度得到了农民的广泛认可。2008年度新农合筹资总额达785亿元,人均筹资96.3元,全国新农合基金支出662亿元,补偿支出使5.8亿人次受益,其中住院补偿0.51亿人次,门诊补偿4.86亿人次,体检及其他补偿0.48亿人次。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近年来,在以新农合为主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推动下,我国农村各级医疗机构有了较快发展。截至2008年底,全国2003个县共有县级医院8874家、县级妇幼保健机构1985家、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259处、县级卫生所1735处。上述四类县级卫生机构共有卫生人员164.2万人。全国3.43万个乡镇共有卫生院3.91万家,床位84.7万张,卫生人员107.5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90.4万人)。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床位0.96张,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人员 1.22人(而2003年末,全国乡镇卫生院拥有床位仅67.3万张,每千农业人口乡 2
镇卫生院床位0.76张,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人员1.19人)。全国60.1万个行政村共设61.3万处村卫生室。村卫生室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2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93.8万人,每千农业人口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06人。3 提高了农民对医疗服务的利用水平。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增加了低收入家庭对基本医疗服务的利用水平,缩小了不同收入对医疗服务利用的差距,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
财科所资料显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04年资金筹集实际到位率高达93.87%。卫生信息中心资料显示,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得到了大多数农民的支持,参合率大大提高。大多数农民和农村各类管理人员、卫生服务提供者均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一个较好的制度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民的就医障碍,农民对医疗服务的可及性有所提高。卫生部信息中心的资料还显示,合作医疗实施过程中,方便农民就医和报销的措施和方式,受到农民的欢迎。5 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就医经济负担。
通过合作医疗基金的补偿,有64%的农民认为就医经济负担有所减轻,卫生服务的可及性有所提高,在有医生诊断需要住院的病人中,参合农民由于经济困难而没有住院的病人比例比未参合的农民低34%。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问题 1.卫生服务尚未充分体现公平
卫生服务的公平性是评价卫生政策的重要指标之一,没有体现出公平性的卫生政策一定不是好政策。200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全国开始试点以来,确实提高了农民的医疗服务的“可及率”,需住院而未住院的比例也有明显下降,但在农民住院服务利用率有所提高的情况下,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公平现象。低收入农民的住院率低于较高收入农民,需住院而未住院的比例仍然是低收入农民高于较高收入农民,且低收入农民未能住院的主要原因仍然是经济困难。
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功能脆弱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共分为三级,县级卫生机构是农村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的业务指导中心;乡镇卫生院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综合提供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等服务;村卫生室承担卫生行政部门赋予的预防保健任务,防病治病,使农民不出村就能解决一般常见病的就医用药,且收费低廉。但是由于贫困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本身的医疗条件落后、医务人员缺乏,导致了这三级网络的服务功能相对比较脆弱。特别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启动后,群众就诊率、治疗率速增,造成了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能较好的提供一般常见病的医治作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条件落后、医务人员缺乏的状况暴露无遗。3.缺乏长效筹资机制,筹资难度大(1)稳定的长效筹资机制尚未建立
稳定、低成本的长效筹资机制是合作医疗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但目前在政府筹资和农民筹资两方面均存在着急需解决的问题。对于政府筹资,在政府资金增长以及资金拨付等方面尚未建立起相关的制度保证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还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2)筹资难度大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虽然强调“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实行农民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但是在实际运行中由于种种原因,筹资难度相当大,特别是一些贫困地区农村经济相对落后,由于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农民收入低、可支配现金少、农民实际支付能力不高,筹资能力明显不足。4.农民参保不积极、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1)农民参保不积极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行是自上而下的,政府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是运作的主体,而农民则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农民所处的被动地位直接导致了他们未充分认识到自己是合作医疗受益者的身份,参保本身也就变得不积极主动。同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出台以后,农民对其期望值比较高,但从现实的角度说,现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保障水平还比较低,并不能完全解决农民看病问题。最后导致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认识的落差很大,影响了其参保的积极性。(2)逆向选择
所谓的“逆向选择”是指医疗保险的投保者为健康风险高的人群所集中的现象。如果医疗保险并不免费,那么总有一批自我感觉健康状况良好的人选择不参加,而健康状况不佳的人更愿意参加。(3)道德风险
医疗保险的研究表明,为参保者提供百分之百的保障是不经济的、没有必要的,因为参保者在没有任何支付压力的情况下有可能会“无病呻吟、小病大看”。这就是所谓的“道德风险”问题。相对逆向选择来讲,道德风险的问题显得更为严重。
三.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议
2.1 加大宣传力度
使农民充分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在深入了解和分析农民的认识、疑虑和意见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健康和风险共担意识。乡(镇)、村一级干部的宣传落实情况尤其重要,因为他们直接与农民打交道。与农民接触最多,对农民所思所想最了解,也最透彻,宣传中更能做到对症下药,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9]。
2.2 积极探索稳定的筹资渠道
按现行分税制度,财力分布呈逐级向上集中态势。所以,不能仅依赖中央财政
来提高对贫困地区参合农民的补助标准,各省级财政要承担起主要责任。另外,地方政府应开发其他资金来源、拓宽筹资渠道:可以尝试同基金会、慈善机构等社会组织发展合作,也可以通过媒介广泛宣传农村合作医疗的重要性,鼓励各种形式的捐赠。
2.3 因地制宜分区域、分阶段加快建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体系
统一标准的全国范围的社会保障目前很难实现,要因地制宜,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有所侧重和区别。基本条件具备的富裕地区应采取措施完善各项制度、健全服务网络。医疗保障体制建设应纳入一体化发展,农民的健康保障体制可以向城镇过渡,直至结合;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可在发展和完善现行合作医疗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向医疗保险制度过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工作的深入,再全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而对于欠发达的地区,目前重点是根据自愿的原则建立合作医疗保险。
2.4 科学、合理地设置与管理经办机构
农村卫生机构设置不应该与行政体聚焦新农村制相对应。应根据地理环境、病人流向等客观因素,结合乡(镇)撤并、卫生院产权制度等相关配套改革,撤并重复设置的卫生院。调整乡(镇)卫生院的规模、功能和布局,整合卫生资源。充分满足广大农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2.5 坚持普通疾病就近医疗原则
按照普通疾病就近解决原则,至少在乡(镇)一级卫生院有配套的基本医疗硬件设备。为更好实现就近原则,可以采取如下措施:改进用人机制,不断提高学历、水平;加强卫生技术人员的在职培训,强化卫生行政管理人员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管理工作能力,建立定期考核制度等。2.6 加强基金监管,广开筹资渠道
一方面,要加大违规违纪处罚力度,提高违规违纪的犯罪成本。从财经管理风险的角度讲,任何一笔专项基金在发放或传输途中,都可能遭到一定程度的消耗或“线损”。因此,必须对那些事关国计民生的基金实施“高压传输”,有了这法律的“高压线”,才能令那些对农民救命钱垂涎欲滴者望而却步
[11]
[10]。
。要建立和完善群众举报制度,使邻里之间相互了解、共守规则。另一方面,要扩大资金来源,广开筹资渠道。首先,在保证中央政府投资增量不减的情况下,适当加大地
方政府的投资比重。当前的投资结构总体是“上大下小、上重下轻”,这不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其次,可以发挥商业保险和有关慈善组织的作用。在加强管理的情况下,也可以引进境外相关组织参与进来,还可以考虑发行彩票来募集资金。目前,一些地方正在着手改“种粮直补”为“参合直补”,以提高农民参合的积极性,这一做法亦值得借鉴。2.7 调整补偿模式,提高补偿比例
鉴于当前农村居民就医主要还是以非住院的老年性疾病和慢性病为主,因此在筹资额度增加的情况下,应调整补偿方案,适当加大小病和慢性病的补偿额度,以提高农民获益程度。如将慢性病门诊医疗费用起付线、补偿比例、封顶线等都适当调高,农村五保户和低保户的住院、门诊、慢性病补偿均不设起付线(即零起付线),专门设立100 万元大病救助基金,对于恶性肿瘤、尿毒症、糖尿病和器官移植等特殊疾病增加补助额度
[12]。
另外,部分地区引入按门诊费用多少来作为报销依据的做法值得提倡。可采取“住院补偿+门诊大额费用补偿”的模式,其基本做法是:不仅补偿住院费用,同时对某些重大疾病或慢性病的非住院治疗费用也给予一定的补偿;住院和门诊大病/慢性病的大额费用分别设立起付线和封顶线,中间按比例分段报销;超过封顶线的部分用大病救助金按照规定给予补助。目前浙江、北京多采用该模式。
建议参合农民在本县(市、区)范围内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现场结报医疗费用。对于采取参合农民就医时先垫后报的地方,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采取由医疗机构先垫付费用、然后定期到新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兑付的办法。
在一些新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沉淀较多的地区,开展“二次补偿”的做法不应提倡。因为它增加了制度的不公平性,容易使那些平时注意保护身体而不生病住院的人产生不平衡心理,从而产生“负激励”效应。因此,“二次补偿”应慎重。2.8 增强公益性质,引入竞争机制
建立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不仅要让参合农民有钱看病、有地方看病,还要让农民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卫生 事业的主要责任是维护和增进全民健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是通过治病而取经济收益。因此,农村卫生工作要进一步强化公益性质,对参合农民实行零利润或微利润,切实把药费、诊疗费等降下来。同时,还要为参合农民免费体检,建
立健康档案,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在确保农民看得起病的同时,还有帮其树立健康观念,培养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这是降低疾病发生率、减少医药费用开支以及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进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农村和谐度的重要一环[13]。
强调公益性,并不是不要竞争。当前的定点医疗机构(特别是乡镇一级)具有一定的垄断性,缺乏激励性,其服务水平、服务质量难以满足农村患者的要求。所以,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展农村卫生服务事业。鼓励企业、团体和个人在符合有关条件的情况下,兴办农村乡镇一级的卫生机构,增加参合农民就医的选择机会。
2.9 提高统筹层次,实现城乡对接
2007 年《国务院批转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通知》要求,在“十一五”期间,要“统筹城乡、区域卫生协调发展,统筹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协调发展,建设适应人民健康需求、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卫生服务水平和质量,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人群之间卫生服务差距,努力实现人人公平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目标”。
按照“大数法则”,统筹层次愈高,所筹集的资金就愈雄厚,抗风险能力就愈强,那么该制度的可持续性就愈强。这是当下提高新农村合作医疗统筹层次的必要性所在。因此,应把乡办乡管、区办镇管的统筹管理模式变成县级统筹管理,然后统一各区(县)的补偿模式,逐步过渡到市级统筹和统一管理
[14]
。如果能像养老保险一样,将新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统筹水平提高到省一级,甚至国家一级,使城乡医保实现对接,包括广大农民工在内的流动群体就可以“一卡走天下”。
目前,全国各地的新农村合作医疗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各地进度基本一致,且筹资模式及补报模式亦大体相当,这就为进一步提高统筹层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下,国家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开发并提供统一的技术支持;各地应积极开展“区域医疗合作”、“医疗互认”等,为提高统筹层次、实现城乡对接奠定基础。
结语
通过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分析,看到了其不可忽视的缺陷.为了达到该制度本身所定的目标和实现其制度的优越性,我们应该采取各种措施加以改正和防范。如,一.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大张旗鼓的宣传,让新农合这项民生工程逐渐深入人心。二.变行政指令为参合自愿。任何道理只要宣传到位受益者明白才行。在动员农民参合时要“阳光作业”不 7
要“暗箱操作”。三.简化缴费和就诊报销程序,要让参合对象觉得“门好进,事易办,受益大,心舒坦”。四.严把入院就诊和报销关口,坚决杜绝国家农合专项费用流失。从而真正实现“新农合”制度的既定目标。
增加投资、强化监管是保证新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运行的基础。一是建议政府继续加大对农村地区,尤其是对贫困农村地区卫生领域的投资力度。对广大农民的健康投资就相当于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的消费信心,从而也有利于发展和繁荣农村经济。二是从医疗机构和患者两方面同时入手加大对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监管力度。三是要做好医疗卫生领域投入与产出的测算评估工作。任何一项投入如果不与其产生的绩效挂钩都将是盲目的,最终也是难以为继的。
参考文献
[1] 李卫平、石光、赵琨,我国农村卫生保健的历史、现状与问题,管理世界,2003年第4期第36页
[2] 夏敬.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思考[J].当代经济 , 2009,(07)[3] 蒋磊.我国新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 2008,(08)[4] 张灿灿等,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报,2004.11.08 1版 [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2002年10月19日),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2年12月第9卷第12期,第3页
[6] 张毅.农民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原因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 , 2005,(08)[7] 刘振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探析[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8] 朱金伟.加强宣传引导 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J].现代农业 , 2007,(11)
[9] 胡凯,朱利平.浅析新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南医科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6)
[1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2011年2月13日), 国办发〔2011〕8号 [1].李华,《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7.2 [2].陈佳贵,王延中《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3].杨福泉,杨士杰《云南省少校边穷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制研究》,中国书籍出版社,2009.11 [4].邓大松,刘昌平等《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7 [5].聂华林,杨建国•中国西部农村社会保障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 [6].刘苓玲•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城乡衔接理论与政策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8• [7].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Extending Social Protection in Health through Communnity Based Health Organizations : Evidence and Challenges[M]•Discussion Paper.International Labour Ofice:Geneva.2002 [8].周裕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几点启示 [J].江苏卫生保健, 2004(2): 31-32.[9].庹国柱,王国军.中国农业保险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374-394.[10].郑晋鸣,张焱•江苏四管齐下缓解农村缺医问题[N]•光明日报, 2007-08-13.[11].「美]大卫:N海曼,公共财政:现代理论在政策中的应用凹.第六版.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79一83 [12].孙莉,李淑萍•对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探讨[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08;(3): 5-9.[13].米红,杨翠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基础理论框架研究[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年:63 [14].李君如,吴焰.建设中国特色农村社会保障体系[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年:292.[15].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编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年鉴(2006)[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7.[16].Economic and Social Implications of Population Aging[M],New York: UnitedNations,1988 [17].翟杨.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分析及模式构想[D],西南财经大学,2005 [18].刘燕.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政府责任问题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6;(2):75 一 79;[19].JosePh P.Newhouse.Consumer一Directed Health Plands and the RAND Health Insurance ExPeriment [J」.Health Affairs,2004,6(23):107一113 [20].周铁军.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现状分析 [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6),6 [21].和春雷.当代德国社会保障制度 [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224.[22].周寿棋.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重新解读.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J].2003,11(23)
第二篇:新农村合作医疗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我国农民自己创造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所普遍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范本,不仅在国内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而且在国际上得到好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XX年起在全国部分县(市)试点,预计到2010年逐步实现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及省政府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意见有关精神,农民大病统筹工作改称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筹资标准不能低于30元/人,其中县财政补助10元,乡镇财政补助5元,农民筹资15元。归纳起来是筹资提高,政府补助多,农民受益面大,为患大病的农民建立了保障,最高给付额达到550元。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然而,经济的发展并没有给农民在看病问题上带来太多的实惠。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就这仅有的2%的医疗资源,其80%都集中在城市。从1998年到2005年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2.48%,但医疗卫生支出年均增长11.48%,后者的增长竟然是前者的近五倍。据有关媒体报道,至今中国农村有一半的农民因经济原因看不起病。在广东那样的经济发达地区,也有40.08%的群众有病未就诊,23.35%的群众应住院而不能住院。另外,我国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还很窄,不足以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在广大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基本上处于“空白地带”。疾病,像一把利剑挂在农民兄弟的头上,“看病难、看病贵”是目前中国农村比较普遍的现象。“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过程将进一步加剧,要使这一转型能够平稳推进,整个社会需要构建严密而可靠的安全网。因此,农民的医疗卫生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问题本身,解决农民的看病难,不仅仅是尊重农民起码的生存权的问题,更是建设公平、公正的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如何解决农民的看病难?回顾历史,我们曾经解决过这一问题,而且是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1993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投资与健康》指出:“直到最近,(中国)一直是低收入国家的一个重要的例外„„到上世纪70年代末期,医疗保险几乎覆盖了所有城市人口和85%的农村人口,这是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举世无双的成就。”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农村人口还占全国人口80%,但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6岁提高到了68岁。专家们承认,这种健康业绩的基础,是在“将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资源配置大格局中,辅之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网络、遍布每个农村社区的土生土长的“赤脚医生”队伍和合作医疗制度的“三大法宝”。因此,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发展农村合作医疗,是新时期建设新农村题中应有之意,是非常必要.一般对住院患者的报销比例比较大,可以分为慢性病、特殊病种种意外伤害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报销比例意外伤害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报销比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病致贫、因病反贫的情况。医疗保险可以发挥重要的经济保障作用
不同的医疗保险制度建设的具体操作
第三篇: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情况实践报告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情况实践报告
姓
名:韩
钧
德 班
级:2009级1班
学
院:基 础 学 院
专
业:麻
醉
时
间:01/08/11—07/08/11
学
校:滨州医学院
实践队及成员: 滨医09级麻醉一班#队
韩钧德
*** ***
*** *** *** *** *** 实 践 地
点:河北省海兴县香坊乡 实
践
目的
一、活动宗旨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如何深化农村体制改革,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保障农村人民最基本权利,直接关系到农民是否获得更好的医疗权,直接关系到民生这一国家不能摈弃的事业。走进香坊乡实践团旨在通过实地考卫察调研了解当前农村合作医疗改革取得的优秀成果及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方案,并结合专业知识服务当地群众;让更多的农民确实深入了解并享受农村合作医疗这一惠民政策。
二、活动主题 走进农村,服务民生,关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情况,对社会主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制度实施情况做出基层调查。
三、活动内容 以“团队合作”模式为依托,本实践团由8名同学组成,通过考察调研和实践服务两种途径开展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情况的社会实践活动,从基层社会实践中确实提高自身实践水平及团队合作意识及精神,确实提高队员自身综合能力。
主
要
内
容
产生背景: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我国农民自己创造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所普遍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范本,不仅在国内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而且在国际上得到好评。在1974年5月的第27届世界卫生大会上,第三世界国家普遍表示热情关注和极大兴趣。联合国妇女儿童基金会在1980~1981年年报中指出,中国的“赤脚医生”制度在落后的农村地区提供了初级护理,为不发达国家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提供了样本。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把我国农村的合作医疗称为“发展中国家解决卫生经费的唯一典范”。但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由于农村合作社体制的逐步解体,随农村内的“工分制”瓦解,赤脚医生无法通过从事医疗活动来换取工分进而获得粮食等其他生活资料,赤脚医生便完全丧失了外出行医的动力。另外,由于合作社的瓦解无法再为村内卫生所的正常运行提供资金来源,导致村内的公共卫生机构无法继续支撑而瓦解。所以从赤脚医生和村内卫生所这两方面来看,自从合作社体制瓦解以后,农村内的公共医疗机制基本上呈现着真空的状态。合作医疗在将近50年的发展历程中,先后经历了20世纪40年代的萌芽阶段、50年代的初创阶段、60~70年代的发展与鼎盛阶段、80年代的解体阶段和90年代以来的恢复和发展阶段。面对传统合作医疗中遇到的问题,卫生部组织专家与地 3 方卫生机构进行了一系列的专题研究,为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也已表明,在农村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势在必行。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03年起在全国部分县(市)试点,到2010年逐步实现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
调查方式:
1、问卷实地调查
2、对镇长,村长,医院院长,村医,学者,患者进行专题采访
3、参与座谈会,探讨医疗卫生的发展状况
调 查 结 果:
1)基本情况
1、针对实地问卷研究表明对“新农合”知晓的农民达98%以上,对“新农合”达到了解程度达85%以上,而能透彻了解“新农合”的则低于30%。农民对于“新农合”绝大多数处于一种生病住院吃药国家给报销一部分的程度,对于报销的科目及具体比例也只是停留于一些常规的简单的认识,对于深一步的了解则十分浅薄。
2、对于进行的一系列采访,本实践团了解到,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参合农民的补助标准都在原来每人每年10元的基础上增加了10元,使每人每年达到40元,同时,河北省还对省、市、县的财政负担政策做了适当调整。为了加强河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的力量,河北省组建了河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并从今年起,将合作医疗试点工 作由省管为主转为市管为主。患 4 者及学者、医生等等社会对于“新农合”给予了高度评价,“新农合”确实是一项惠民政策。但是,也反映出了一系列问题如“新农合”的宣传力度不够人们对“新农合”的了解程度低、农民获得“新农合”权益的速度慢与保障低、有关部门对“新农合”款项的使用情况不够透明、看病贵的现实情况依然严峻等。
3、对参与座谈会,探讨“新农合”的发展状况发现,政府及卫生医疗部门对于“新农合”确实作为了一项不会搁置的政策,但是对于“新农合”的重视程度欠缺。
2)问 题 虽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较以往是一个由无到优的质的飞跃,但是不可否认这只是一种注重广度的保障,由于保障程度低,实施时间短,相关经验匮乏,其中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1)社会满意度低
社会保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强调的不是个人成本收益的平等,而是保险金的社会满意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一种社会保险,受益的农民和政府补助资金来源的纳税人的满意度对其成功与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调查中发现一些农民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是基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低,农民了解不深,怕政策有变,认为是把自己的保险金拿去补偿别人了等的考虑。而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不满主 5 要是因为保障水平低,参加和办理报销的程序繁琐等。此外政策不公等导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社会满意度低。
(2)保障水平低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以大病统筹兼顾小病理赔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这个定义显示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救助农民的疾病医疗费用的而门诊、跌打损伤等不在该保险范围内,这项规定使得农民实际受益没有预想的那么大。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宣传不到位
现有的宣传多集中在介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农民带来的表面好处上,没有树立起农民的风险意识,也没有体现出重点,没有对那些不参加的农民进行调查,使得宣传大多停留在形式上。许多农民并不真正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他们仅从自己短期得失的角度考虑,由于自己身体好,生病住院的概率低,没有必要花那个冤枉钱。还有一些农民认为它跟以前的义务教育保证金一样,最后被政府骗走了,认为是把自己的保险金拿去补偿别人了。宣传也没有把具体的理赔标准发给农民,使得他们在理赔时,看到那么多药费不能理赔一些农民有被欺骗上当的感觉。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程序过于繁琐
首先,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登记程序繁琐。其次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程序也很繁琐。城镇居民的医保都是可以拿来抵押一 部分医药费的,可以直接在卡上交医疗费的,事后再来结算。有的村庄离报帐中心和信用社很远,来回的车费都比较贵。繁琐的登记、理赔程序增加了农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降低了农民的满意度。
(5)看病贵的问题依然存在
看病贵是长久以来难以解决的痼疾,在以往的8年间中国人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平均每年分别增长13%和11%,大大高于人均收入增长幅度,公众经济负担沉重,这其中有里有合理的因素,也有体制、机制以及医疗销售和医疗服务不正之风的影响,本次调查70%的对象认为药价仍然偏贵和很贵,这样的数据没有任何的新意,但是却反映着最现实最基本的问题,看病贵的问题在我们国家过分突出。不管这背后到底有什么样合理的因素,老百姓并没有自我感觉真正得到实惠,我们经常听到村民们给我们讲一些他们的亲身感受,例如一位老人对我们说 “美比达”是专门治疗糖尿病的,在医院报销了以后是29.5元,而在市场上只要卖 27元,这种药是独家生产,不存在不一样的问题,所以表面是报了其实还是没有得到实惠,群众对医院不满意”如此等等,出现这种状况自然不是老百姓想得那么简单,也不能完全归咎到医院的责任上,据我们了解医院也完全是按照程序和条文办的,细究原因必然有着其深刻的体制原因,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这其中农民思想的局限性,不管什么原因,在外在体现上却是老百姓看病还是很贵尤其是要加很贵,也就是门诊看病很贵,一老伯一 7 语中的:“合作医疗,看大病能得到实惠,看小病不行。”而我们一定程度上是否可以认为合作医疗据得了较大胜利?毕竟合作医疗的初衷是为了缓解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是以大病统筹为主的。
3)对策建议
(1)加快“新农合”的建设、改进及宣传力度 省市地区应确实重视“新农合”的“新农合”的建设、改进及宣传工作,不能中央给予明确指示的前几个月进行三分钟热度,要全力始终贯彻如一的实施下去,确保这项利民政策能够真正起到它制定所理应拥有的预期效果,确实保障农民获得权益的拥有。(2)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支持力度、完善合作医疗资金筹集和监管机制 为使利民政策得到更加显著的效果,保障农民获得更全面更优质的权益,提高农民满意程度及保障水平,及时按规定足额补偿医药费用,杜绝截留、挤占、挪用、贪污基金现象;杜绝擅自提高或降低农民个人缴费标准,擅自变更支出项目、调整支出标准,未按时将基金收入存入财政专户,未按时足额将基金从财政专户拨付到支出户或办理结算现象。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支持力度、完善合作医疗资金筹集和监管机制刻不容缓。
(3)进一步解决好贫困农民的看病就医问题、加强农村药品监督和供应网络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加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组织领导、8 广泛搜集民间各个阶层的意见和建议正确做出适当调整、吸收国外的先进理念以完善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实 践 总 结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的实行,我团队不仅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历史背景,发展及其前景,更深刻体会到国家为国家主人所做的真正意义上的实惠努力。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增强了我团队的团结合作精神,提高队员之间的默契于信任,提升了各队员的综合能力,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本次实践活动的设计目的与宗旨。期盼“新农合”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完善、健全、完美。
第四篇:社会调查实践报告 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从2003年起在全国部分县(市)试点,到2010年逐步实现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总体来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当前社会最为关注、覆盖人群最广、受益程度最为明显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比较重要的作用。但是该项政策在基层实施得如何,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政策本身还有哪些不足?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课题小组深入安徽农村进行了为期4天的调查。
我们选取伏岭镇、瀛洲乡、汤口镇等三个乡镇作为主要的调查地点,共调查了200个左右的样本,样本主要集中在45岁以上的人群。这是基于农村的现实情况——青壮年都去城里打工,而农村大多是老人和儿童。调查问卷共200份,其中只有1份未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样本参保率99.5%,与公开报道的数据安徽省新农合参保率98%基本吻合。在199份参保的问卷中,对目前的医疗政策的满意度为99%(即满意、比较满意和基本满意),唯一的一份未参保问卷对新农合不满意。总体来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农村对绝大多数农民来说还是一项受欢迎的制度,使大多数农民受益,减轻了他们对疾病的负担。
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分析:
1、问卷中有15份左右提到对目前镇卫生所的状况不满意,医生看病非常不积极,甚至躲着病人,造成农民就近就医难。有两位农民对此义愤填膺,谈及该问题时情绪略有激动,并对医疗政策的满意度为不满意。
造成这种基层医生看病不积极甚至躲着病人的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目前乡镇卫生院医生的待遇、福利等是固定不变的,与看不看病,看多少病没有关系。在这样的制度下,大多医生对工作根本没有积极性,看到病人跟看到债主一样躲,实在躲不掉,大概看看,简单的随便开点药,稍微有点疑难的病情,就直接让病人转至县级医院等更高级的医院去看。在乡村,交通不发达,卫生所的设立本就是为了方便村民,让村民能够及时的看病,少花钱。但在这种制度下,却让乡镇卫生所形同虚设,有的村民没办法小感冒都得去县医院,来回车费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这样的情况必然激起一定的民怨。我们在调查中也采访了一位镇卫生所的医生,说到这样的情况,他也有点不好意思,但也表示,当前乡镇卫生院医生的待遇和公务员、教师等比起来低很多,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医生工作的积极性;另外,由于医生护士福利待遇差,导致卫生院人手短缺,大龄医生退休后没有新生力量补充,毕业生不愿意到乡镇医院就职,原本编制为二十余人的卫生所实际在职人员仅为一半,这也是导致农民就近就医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多数农民都觉得应该让医生的收入与看病多少挂钩,这样才能提升其看病的积极性,农民也就能更多的享受医疗保险制度带来的好处。我们认为解决该问题,一方面是要让医生的收入与其工作量挂钩,另一方面,也要采取措施增加乡镇定点卫生所医护人员的数量,解决就近就医难。对于前者,医生的收入不能使简单的与其所接待的患者所消费的总额成正比,否则容易出现另一种不健康的现象,即医生为了提高自己的收入不顾实际病情开贵药,让病患多做无用的检查,从而增加农民看病的负担。医生的收入与其工作量要有一个科学的计算方法,比如收入为接待病人人数、病人所花费总额、病人的满意程度等的一个加权平均,每一项取一个合适的权重,这样或许能改善目前医生看病不积极的现状,同时又不至于再次出现看病贵、有病不敢看等现象。对于后者,要增加乡镇定点卫生所医护人员的数量,可以适当增加其基本福利待遇,或者是给与有意到乡镇卫生所工作的毕业生一定的奖励,也可以采取减免报考医学院校考生大学的学费,并与之签订协议,毕业后要到乡镇卫生所服务3-5年,服务期满仍愿意留下的给予另外的奖励等措施,吸引贫困考生报考医学院校并充实卫生所的医护队伍。
2、部分村民反映对新农合政策不是很了解,对看完病之后如何报销等流程不清楚,报
销比例也不知道,从而导致看完病报不了,或者对报销比例较大的预期而导致报销后的失望情绪严重。
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基层宣传不到位导致的。诚然,各级政府、医疗机构对新农合已经做了大量的宣传,吸引了98%以上的农民都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但是很多农民只是跟风参加了保险,或者只是因为政府的宣传,觉得好,就参加了,可是等到真的生病要报销的时候,却都纷纷不知道该如何报销,有什么流程,需要哪些材料。一旦因为不了解报销流程而使本来能报销的医疗费用报不了,必然会造成民众对新农合的满意度下降,从而使原本很好的民生工程没能完全发挥原有的作用、效果。当被问及什么样的宣传手段能更有效的普及新农合保险相关细节,使村民们能进一步了解各种手续时,受访者表示在农村可能贴大字报的形式宣传效果相对会好一些。一方面,大字报的形式可以保留较长时间,村民大都与好奇心理,贴出来一般都会去瞧一瞧,再相互议论议论,可以达到比较好的宣传效果;另一方面,对于新农合保险的报销流程等细节,通过大字报这种书面方式,也能够较为全面、具体的阐述清楚。这是用于日常宣传。还可以在新农合定点医院导医台或者挂号处都放有免费的新农合宣传册,内附具体详尽的报销流程等细节,这样或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能报的报不了的情况,从而提升民众对新农合的满意度。
3、有个别村民反映因为基层工作人员疏忽,办理新农合保险时基本信息搞错了导致报销不了的情况。
这虽然是比较少见的情况,但也从侧面反映出一些及基层工作人员工作时不够细心,责任心不够强,出现这种疏忽势必也会降低新农合制度的群众满意度。可见政府、医院需要加强管理,积极对基层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在信息登记以及办理报销手续过程中尽量少出错,让群众满意,出错及时处理,尽量能让民众少损失,让民众满意。
4、在调查中不少民众反映很多常用药、慢性病药涨价幅度较大,特别是目录外的药物,这增加了参加新农合农民,尤其是有慢性病的农民的医药费用负担,参合的农民受益率和满意度下降。所以各级主管部门应该协调有关部门出台新的医疗服务价格,确保医院有章程可参照,使参合病人消费得明明白白,另外应该进一步加大目录内药品使用力度的监管,制定各级医院目录内药品的使用比率,确保参合农民收益水平的最大化。
5、另外有很多农民建议政府、医院能组织参加新农合的农民定期进行体检,尤其对于大龄的民众,定期体检的意义重大,毕竟提前发现疾病提前治要比等并拖严重了再治疗要节省大量人力物力,也大大增加农民的健康系数。可以采取自愿的方式,愿意多家定期体检的每年保险金额多交一些,但要比自己去医院体检便宜,同时加大宣传体检预防疾病的重大意义,对农民自身的好处,这样既增加民众的满意度,也提高了农民的健康系数。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议:
针对以上提出的一些细节的问题,我们在宏观上对新农合医疗制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不断探索和完善科学合理有效的筹资机制、补偿机制和监督机制。
新农合医疗保险筹集的资金宗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因此我们必须探索一套可靠的筹资、补偿机制并对其加以完善,使农民受益最大化,政府应该使筹资基金透明化,让农民知道筹资了多少资金,每人实际受惠数量,以及每年资金的变化及用途,这有助于农民的满意度的提高,农民愿意缴纳费用。
对于一个完善的医疗制度,一套科学的监督机制是不可或缺的。负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集资金管理者、参与新农合的农民、新农合定点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三方必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使得筹集的资金及时到位,及时为农民使用。三方共同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良好运作努力,使农民享受到更多医疗优惠。政府应该积极宣传给农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质,使农民真正成为新农合的主人,真正的唯一受益者。使农民们担当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的守卫者。无论谁用资金,都要来去透明,让农民充分了解。这样筹措到的新农合资金才能用到刀刃上,用的透明,用得来之于民,回馈于民。使农民充分享受到自己应得的权益。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2、强化政府职责,农民的参与意识以及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
政府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一方面,政府需要对新农合在农村的推广实施进行组织于适当的引导并予以支持宣传。另一方面,政府还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集资金的主要来源方,新农合单靠农民个人与集体的微薄资助是不能正常运转的,只有政府充分发挥其职能筹措到大量基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才能运作起来,所以,政府要强化其职责,充分发挥出其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要想在农村实施并得到推广与发展,那么农民的参与是至关重要的。意识对主体具有能动作用,农民的参与意识必须得到强化,使得农民充分了解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好处,加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努力规避参合农民的逆向选择。
定点医疗机构承载着当地农民的身体健康,体现着农村当地的医疗水平与医疗服务人员的医疗服务素质。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目前还存在医疗服务人员文化水平低、技术熟练程度低、服务态度恶劣等问题。使得农民对这些门诊机构抱怨不断。所以政府必须强化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的诊疗行为。
3、整顿和规范农村药品市场,建立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
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尚处于初期阶段,许多问题也比较突出。比如部分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机构故意给农民开贵药、还有本不需要检查的强制农民进行身体检查以获取更多利润。其次,部分农村卫生合作医疗定点机构的医疗费用朝施暮改,使得农民感觉很不正规。很多药物也不符合药物检验检疫局给出的标准。这既使得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支出增加,同时也加大了农民的负担。另外,农村药品市场秩序混乱,药品价格偏高。有时存在同样的感冒,参加农合的患者开的药比没参加的贵很多,即使报销完仍然偏贵的现象。其次,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政府卫生预算支出在城乡之间的分配极不合理。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资源缺乏合理有序配置,再加上基层卫生人才缺乏、医疗技术水平低下,难以有效支撑和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最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医疗设施简陋。由此可见,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城镇偏离于农村,造成了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要想让农民享受到最优质的医疗服务,享受到最先进的医疗技术,享受到最低廉的医疗费用,享受到最就近的医疗路程,我们就必须建立一个可以和县城相媲美的农村新型医疗卫生体系。必须深化农村医疗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五篇: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的调查
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的调查
黄平波
湖南省汝城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用创新发展的思维,大力构建了覆盖广大农民的健康保障机制,有效地突破了贫困县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瓶颈,减轻了广大农民医疗费用负担,力促了全县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一)新农合制度覆盖面扩大。参合人数由2007年的30.8万人增加到2011年的32.8万人;受益人数由2007年的8263人次增加到2010年的70644人次。就医补偿由2007年的392.63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4140.77万元;从2007年至2010年累计补偿167653人次,补偿金额达8980.88万元。2011年全县32.8万人农村人口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合率达97.91%,创造了历史新高。新型农合工作为民办实事、政府绩效评估和目标管理考核三项指标完成情况均排全市前列。
筹资标准不断提升。2007年至2010年新农合人平筹资50元、80元、100元、140元,分别当筹集资金总额1539.98万元、2445.05万元,2845.88万元、4373.61万元;2011人平筹资可达到230元,当预计筹集资金总额7543.82万元。其中农民个人出资从2007年的10元/人,增加到2011年的30元/人,中央、省、市、县配套资金从2007年的40元/人,增加到2011年的200元/人,农民个人出资增涨了3倍,国家配套资金增涨了5倍。新农合基金总量的大幅增加,既提高了新农合基金抗风险能力,又提高了农民的受益面和收益度,新农合制度的优越性快速显现。
基金监管日益规范。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报账直通车”的形式,形成了“筹钱(乡镇)的不管钱,管钱(银行)的不用钱,用钱(农合办)的不用
钱”的监管机制,基金使用率由2007年的36.15%增长到2010年的94.68%。从近两年的数据来看,基金使用率达到了95%左右,不仅没有出现透支的现象,保持了基金监管水平到位,又充分发挥了基金使用效益,最大限度方便了农民。全县实际住院补偿率由2007年的25.2%增加到2010年的55.79%。病人在省、市、县、乡四级住院费用的补助比例,2007年分别为25%、25%、40%、50%,2010年分别提高了55%、55%、65%、80%。2007年住院补助最高补助额封顶线为0.7万元,2010年搞高到6万元。2010年我县的实际住院补助率排全省第二位。全面提升农民受益水平。今年新的补助方案大幅提高了新农合的补助标准,加大了利民惠民力度,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一是提高了补助比例。省、市、县、乡四级的补助比例均在去年的基础上上调了10个百分点,其中乡级补助比例达到了90%。二是提高了封顶线。最高补助限额封顶由去年的6万元,提高到8万元。三是提高了材料费纳入可报费用比例。国产材料80%、进口材料50%纳入可报比例,分别比去年提高30和20个百分点。四是提高了大病补助的力度。加大对儿童先心病、白血病的救治力度。儿童先心病有三个病种实行全免、四个病种救治住院费的80%,儿童白血病救治住院费用的70%或75%。五是提高了特殊群体的补助力度。与民政部门一同执行五保优惠政策,对农村五保对象县乡两级基本医疗费实行全免。国家规定的9项疾残人康复项目纳入特殊门诊予以补助。符合计生政策的新生儿可随已参合的母亲享受出生当年的补助政策。六是提高了普通门诊和特殊门诊的补助比例和封顶线。七是提高了补助政策的公平性。对2011年1月1日以来未享受新补助政策的参合农民患者住院费用按新政策予以追补。按照新的补助政策,预算全年补助支出6800万元,平均实际住院补偿率在62%,县乡两级平均住院补偿率71%左右,农民得实惠的水平将大幅上升。
---住院参合病人流向合理。省、市、县、乡四级住院人占总住院病人的比例,2007年分别为3.85%、7.47%、46.05%、42.63%;2010年分别为1.61%、11.76%、33.19%、53.44%,做到了县乡两级的住院病人比例占总住院病人的近90%,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的新农合制度工作目标。
(二)农民自筹和县级财政配套资金压力大。农民自筹由原来宣传的每人每年10元逐年增加到现在的每人每年30元,今后可能还有提高,使农民群众对新农合筹资制度不太理解,导致参合筹资工作难度加大。随着新农合工作的全面推进,要求县级财政配套资金也不断增加,我县县级配套资金由2007年的92万增加到2010年354万元,预计2011年要超过600万多元。
乡镇村级公示欠完整。乡镇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对补偿信息都存在公示不及时现象,有的公示栏内容半年得不到更新,公示内容缺乏完整性,公示地点仅限办公场所,范围很窄,不全面。
新农合经办机构建设亟待加强。全县23个乡镇仅有12名专职审核员,监管力量相当薄弱。新农合工作涉及面广,每年面临80家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和住院人员上10万人次,农合资金的监管任务近亿元。定点机构进行医疗行为和基金使用等督导检查监管难度大,监管工作人员不足,致使对违规使用和套取新农合基金等不良行为难以从源头上及时查处。
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急需提高。尽管近几年我县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加强,但仍跟不上医疗卫生需求的要求。特别是医疗卫生设备缺乏,县乡两级医院的诊疗设备不能满足参合农民的需求,一些本可以在县内就医的病情因设备限制而必须转诊转院到县外就诊。村卫生室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低、服务能力不强。
---新农合法律法规政策体系缺乏。目前,对违规使用新农合基金行为,只有湖南省监察厅下发了一个规范性文件和湖南省卫生厅认可的协议管理办法,没有法
律或地方性行政法规等法律依据可依,导致新农合工作监管的法律法规政策保障机制匮乏,监管职权所限,确实监管执法效应难以充分发挥。
(三)提高中央、省级补助资金比例,减轻农民自筹和县级财政配套资金压力。针对汝城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每年要拿出上千万元的新农合配套资金,贫困县“吃饭财政”确实不堪重负。随着农民自筹资金逐年提高,农民对新农合制度的认识存有误解,影响了农民参加新农合主动性的现状,建议提高中央、省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比例,致力于向重点国家级贫困县倾斜,以缓解县级财政压力,稳定农民的自筹标准,保障新农合工作平稳发展,以实现农民得实惠,政府得民心,医院得发展的三赢成效。
加强新农合经办机构能力建设。加强乡镇专职审核员管理,确保专职审核员专职专用。加大培训力度,力求建设一支业务精、技术熟、责任强的监管队伍。落实办公经费,将新农合公用经费纳入财政部门预算,保证创新务实,高效运转,为农民提供便利、快捷、周到的服务。
强化对定点医疗机构的有效监管。完善《定点医疗机构考核办法》和《医疗服务协议》,采取定期考核专项督查等方式,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围绕住院以实施率、次均费用、实际补偿、直报率、药占比、目录外用药率等指标进行量化考核。以农村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契机,真正形成卫生、农合办、物价、药监管部门单位通力合作的工作机制,对考核不合格的医院,采取限期整改措施;对违规行为要严厉查处追责。建立健全定点医疗机构对住院病人检查、治疗和用药等方面的制度和规定,严格执行医疗收费标准和药品价格,杜绝乱收费行为,新农合医药用品实行政府采购,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规范服务价格行为,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切实降低患者医疗费用。
提高农民参合积极性。广泛深入地开展政策宣传活动,把参合办法、参合人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审核结算流程等内容宣传到千家万户,使群众切实感受到制度的意义和好处,提高自觉参合意识,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充分发挥乡镇(中心)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宣传作用,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人员培训,熟悉掌握政策,在给患者治病的同时向农民宣传新农合制度的优越性。
坚持基金补偿公示制度。新农合补偿公示是提升新农合运行水平的关键环节,也是接受全社会监督的最有效途径,基金使用和费用补偿要坚持完善县、乡、村三级定期公示制度。乡镇合医站要将参合农民就医补偿信息逐月汇总,在乡镇设公示新农合各项政策、规章制度和实施办法、公示医疗机构服务项目及价格、新农合基本药物目录及价格,公示参合农民就诊流程、补偿比例、起付线和封顶线、补偿审核程序,公示新农合监督举报电话。从而既确保参合农民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又增强基金使用的公开透明度。
作者单位:汝城县物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