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放射科论文放射学论文放射技术论文:口腔医院放射科数字化设备的应用
放射科论文放射学论文放射技术论文:
口腔医院放射科数字化设备的应用
【关键词】 口腔医学;放射摄影术/牙科/数字;治疗应用
医学影像学是现代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各个医学专业。随着光学工业和计算机工业的发展产生了数字化X线摄影术(Digital radiography)。本文就该系统在口腔医院的重要性进行综述。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在口腔科的发展
1989年法国人Dr Francis Monyen首次将数字化成像系统引用牙科学,同年FDA核准将其应用于口内成像,称之为Radio Visio Graphy(RVG),国外应用较早,设备研发较成熟;20世纪70年代末,间接数字化x线摄影首先应用于口腔科,后来发展为以CCD传感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化牙片拍摄;直到后来出现了以IP板为基础的口腔CR技术;口腔放射科才真正实现了数字化[1]。口腔放射科数字化设备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硬件包括:①DIGORA处理系统、全景与头影测量的PCT系统;DIGORA系统有可重复使用记录影像的IP板,规格有3中(成人板、儿童板、咬翼板);PCT有3中板(6×12英寸的全景板、8×10的头测板、10×12的普通板)②与计算机连接的扫描仪,③与之相连的计算机及打印机[2]。
IP板代替普通胶片,接收患者被照区组织透过的X线,并
IP板表面。再将IP板置于扫描器内,通过激光扫描IP板,将图像直接显示在电脑屏幕上;再通过软件对图像进行自动及手动调节,以弥补投照量的不足或过量。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与传统牙片及CCD成像模式的比较
传统牙片都是使用常规的X线技术,直接投照牙片,再通过后续的冲洗方法,使图像显示在胶片上;不仅工序繁琐;而且图像质量不如数字化的清晰,对牙齿的微细结构显示不清,尤其是牙周膜的显示远不如数字化图像清晰;但是IP板也有传统胶片不及的地方,IP板弯曲度小,不如胶片柔软,对某些部位摆位不方便,像智齿的摆位,易引起患者恶心。系统用IP代替胶片,在扫描器内25s成像,无需暗室冲洗。影像储存于计算机中便于管理、查询、研究。但IP质硬,放于口内时其不适感大于普通胶片[3,4]。
IP板的投照宽容度大,可在0·02~2·32s之间,而胶片只能在0·38~1·8s间,因而减少了投照不足或过度而引起的重照。因而减少了患者的辐射剂量。系统的后处理功能(如对比度、亮度、边缘增强、三维影像、放大等)及线距、角度、密度的测量能提高其应用价值。对比分辨力高,而空间分辨力低,可能会影响对细微结构的观察。
与其它数字化X线摄影(CCD系统)比较;Digora与传统,无导线与计算机相连,因而较CCD系统操作方便。CCD系统影像显示面积小于Digora,且CCD探头过厚(12mm),尤其后牙放置困难,1/4的RVG片被丢弃就因为目的区未能照及。Digora系统在40%CCD投照量下就可获得与之相同的诊断价值[5]。Digora系统特有的密度测量的功能有利于临床及基础研究工作。Digora影像由8位2进制数字对应的象素构成,有256个灰度。而CCD系统是由12位2进制数字对应的4096个灰度,因而Digora对细微结构的测量比CCD差,但对于诊断来讲两者影像质量相同。数字化X线摄影的优点
4·1 影像为数字化文件,所占空间少,便于长期存储,并可并入网络系统。
4·2 便于病历管理,提高病历检索效率,利于患者复诊前后对比。
4·3 系统提供的后处理功能多,可改变图形大小、质量、对比度、清晰度及负影等,可获得进一步的诊断信息;易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准确的诊断依据。
4·4 X线剂量比常规摄影明显降低;只有传统牙片的10%,保护操作者和患者。(管电压60kV,管电流7mA,曝光时间0·04s)4·5 其它优点:图象清晰直观,应用于根管治疗、种植,提高了临床医师的诊断水平和诊断效率,为患者带来了便利,为医院带来效益,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摄像、出片只要3~5s)[6], 保护环境(不需要显、定影液),进行诊疗更客观(有利于进行根管长度测量)。在网络管理上的应用
真正的口腔数字化设备,进行图像传输,有利于临床应用,组建真正的口腔医院网络,实现影像信息资源共享。目前大的综合性医院都实现了全院网络管理;都是以CR、CT、MRI等数字化设备为中心的HIS系统或PACSS系统。我院于2008年上了芬兰的DIG-ORA牙片数字化设备以后就实现了牙片的数字化;减少了患者的等待时间,临床医生可以在诊室就能看到清晰的电脑图像;也可根据自己的看片习惯调节图像。尤其是2009年又购进了口腔全景及头影测量的数字化设备(PCT)后,就真正实现了放射科数字化管理即减少了医院传统胶片冲洗的污染,又节省了资源;还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为全院实现真正的网络数字化管理打下基础。使医院能够成功地进行网络传输、处理、交流、存储,以及影像诊断报告的书写打印。实现了病员信息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利用服务器还可通过INTRANT实现远程医疗[7-8]。在临床上的应用
6·1 数字化影像清晰度高,对疾病的微小变化显示清晰,;误诊率降低。可进行骨密度测量;从而便于在较短时间内对骨密度变化进行临床检测。牙槽骨密度定量测量系统的准确性和灵敏度能够满足临床和科研的需要,可用于对牙槽骨密度的横向比较和纵向观察,有较广阔的应用空间[9]。Digora系统对邻面龋的X线诊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对于早期邻面龋,其诊断效力明显优于传统牙片[10]。
6·2 利用它的测量功能可进行根管测量,可准确的判断根管的超充、欠充、漏充或侧充,减少了术中、术后并发症,提高治疗的满意率。对牙周病拍摄全口根尖片优于传统牙片。减少了传统牙片摆片的繁琐环节,也有利于治疗前后个别部位的对比。Borg等[11]在体外使用Digora对根尖及15号根管锉(Hedstrom)尖端进行测量,结果显示,锉尖至根尖距离较常规胶片测量值长2·0%~3·8%,锉尖与根尖至参照线的距离在观察者间无统计学差异。而Seki等[12]用常规胶片研究表明观察者对根尖定位比对锉尖更为准确。两项研究结果的不同,可能由于Digora系统在研究时运用对比增强而提高了对锉尖的可视度。不同投照时间(16、32、63、125、250、500、1000ms)下所得两尖距离值无统计学差异。在16ms时,锉、根长度较其它投照时间短,可能由于过低投照时量子噪音增强,使尖端清晰度降低。Velders等[13]用不同投照量对010、015、020、025号根管锉(K-file,Colorinox,Maillefer,Switzer-land)
:当测量020及更粗锉时,投照量降至常规胶片的6%,所得结果与常规胶片一致;当测量015号锉时投照量可降至25%,当降至5%时锉长度减少0·5mm;当测量010号时,无论何种投照量锉长度都下降至少1mm,配合灰度调节则长度只减少未调节时减少的一半,可见灰度调节对细小锉长度的测量有积极作用。但当投照量低于6%时,伴灰度调节锉长度减少更多,因为此时256个灰度中有120个用于影像调节,其它灰度自动变为黑(0)或白(1),此时锉、根均呈白色,对比消失,测量误差增大。该研究同时显示Digora对牙根长度的测量值较常规胶片略大,可能与测量精度不同有关:常规胶片为0·5mm,而Digora以象素(0·068 5mm)为单位,伴有5%波动范围。牙槽骨水平高度的测量;口内X线摄影术在评价牙周炎边缘性骨丧失程度及疗效上有重要作用,但通过X线影像对牙槽骨水平丧失高度通常低估2~3mm[14],而骨丧失越多则低估越多[14]。Borg等[15]研究表明,Digora对第一磨牙骨丧失水平低估0·4~0·7mm,第二磨牙低估0·8~1·4mm,不同投照量(160、200、250、300、400ms)间无差异。用常规X线片研究显示对第一磨牙低估2·6mm,对第二磨牙低估3·4mm[15]。可见对于牙槽骨水平吸收程度,Digora较常规X线片更接近于真实情况。
6·3 对正畸患者也有传统胶片不可比拟的优点;利用特,可以对患者头颅进行精确的自动划线测量;减少了手动划线的繁琐;减轻了正畸医生的工作负担;也有利于正畸病历的存档。
头影测量分析是口腔正畸临床重要的辅助诊断、分析方法[16];数字化口腔正畸医学影像信息系统主要是运用计算机对头颅影像进行图象处理及测量分析。该系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用于正畸临床诊断和设计的头影测量软件,它包括病例管理、预约管理、记录管理、图片管理、影像测量、疗效预测、疗效评价及图片展示八个功能模块;另一部分是用于临床科研的中心数据库软件,该软件具备从病例库中抽取样本的功能,并且可以构建任意几何计算,具备数人定点取均值、批处理、统计接口等科研功能[17]。该系统的创新性贡献在于将医疗用软件与科研用软件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为正畸医师提供客户端软件及计算机头影测量软件,一方面可以大大缩短手工头影测量的时间,并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大家使用统一的图像采集和模板标定的规范化标准
6·4 对教学科研提供了很大帮助;对学生讲课可制作多媒体教具;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所学内容;对医生进行科研提供了更加完整的资料。随着影像设备的数字化、网络化的迅速发展升级;口腔颌面部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尤其是口腔放射科数字化设备的应用,使得多媒体技术
;使口腔医学的教学实现以数字化为基础的多媒体化及网络化。数字化的多媒体教学,使老师能够发挥更大的主观能力,讲解病历更加直观,使学生更益理解掌握。数字化的多媒体教学,内容丰富,感官刺激强烈,更易使学生掌握,从而把老师从繁琐的传统教学中解脱出来。数字化多媒体教学,以大量的图像资料为基础,结合临床口腔科知识,利用数字化设备的调节功能,显示不同的教学内容,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理解记忆,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18-19]。结语
口腔数字化设备给口腔科临床病例的诊断、管理、研究分析带来便利,并因其投照宽容度大而提高了投照成功率,大大降低了X线辐射量。其影像管理及后处理功能为正常及病理口腔组织的基础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手段。其密度测量功能可反应骨及牙体组织矿化程度的微小变化,可用于牙体组织结构、牙周病及种植体周围骨质密度变化的观测。口腔数字化设备不仅提高了牙科诊疗设备的整体技术水平,也提高了医生的诊治效果和口腔诊所的运作效率[20]。
综上所述,这些技术的利用将有利于口腔科临床及基础研究的发展。
参考文献
邹兆菊,马绪臣.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4-5.2 肖玲.根尖片数字化X线摄影术在口腔医学的应用.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J].2004,7(2):108-110.3 张铁军,赵燕平,张祖燕,等.根尖片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中华口腔医学杂志[J].2000,35(4):261-262.4 芦春花,刘昊,涂凤兰.计算机X线与普通X线摄影图像质量对比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04,5(2):91-92.5 Wenzel A,Hintze H,H rsted-Bindslev P.Accuracy of radi-ographic detection of residual caries in connection with tun-nel restorations[J].Caries Res,1998,32(1):17-22.王风.数字化牙片精简流程当仁不让[J].中国医院院长,2008,4(10):77-79.7 张殷雷,张金宁.口腔医学影像网络的建立与应用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05,2(1):41-43.8 段刚,陈卫国,黄信华,等.PACS系统在影像诊断教学中的应用[J].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2003,26(1):19-20.9 郑旭,林久祥.计算机辅助的牙槽骨密度定量测量系统准确性和灵敏度的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9,27(3):305-309.10刘丹.Digora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在口腔科的应用[J].,2000,10(1):49-52.11 Borg E,Grondahl HG.Endodontic measurements in digitalradiographs acquired by a photostimulable,storage phosphorsystem[J].Endod Dent Traumatol,1996,12(1):20.12 Seki K,Okano T.Exposure reduction in cephalography witha digital
photostimulable
phosphor
imaging system[J].Den-tomaxillofac Radiol,1993,22(3):127-130.13 Versteeg KH, Sanderink GC, Velders XL, et al.In vivostudy of approximal caries depth on storage phosphor plateimages compared with dental X-ray film[J].Oral Surg Oral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 Endod,1997,84(2):210.14 Borg E, Grondahl K, Grondahl HG.Marginal bone levelbuccal to mandibular molars in digital radiographs fromcharge-coupled device and storage phosphor systems:An invitro study[J].J Clin Periodontol,1997,24(5):306.15 Huysmans MC,Hintze H.Wenzel A Effect of exposure timeon in vitro caries diagnosis using the Digora system[J].EurJ Oral Sci,1997,105(1):15-20.16周建,李晓智.头影测量模板分析法的发展和应用[J].口腔医学,2004,24(4):241-243.17许天民,林久祥,周彦恒,等.数字化口腔正畸医学影像
[DB/OL].国家科技成果数据库,2001-07-15.18段刚,陈卫国,黄信华,等.PACS系统在影像诊断教学中的应用[J].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2003,26(1):19-20.19王滨,张仕状,董鹏,等.PACS教学系统在医学影像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2006,3(2):69-70.20李亚逆.口腔医学数字影像处理及辅助诊疗系统[DB/OL].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09-28.
第二篇:数字化放射科的设备配置
数字化放射科的设备配置
日趋成熟的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为医学影像信息系统的建立提供了技术手段,新的医学成像技术为临床诊断提供了丰富的影像资料,在相当程度上提高了医疗水平。一个现代化医院的建设与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放射科——作为医院内医学图像主要来源部门,如何使医学图像实现数字化采集、存储、管理、处理、传输及有效利用,是医院数字化建设中最引人关注的焦点,数字化放射科的建设已成为中国大地上许许多多医院的梦想,历史悠久的老医院想逐步完成改造、新建医院将规划一步到位。怎样合理配置相关数字化设备才符合当今医疗发展的需求,基本或完全达到数字化放射科的条件?笔者试从一所600张床位的综合性医院角度,对数字化放射科的配备拟出一份清单。直接数字化摄片及造影系统
数字化照相DR系统(Digital Radiography)是放射数字化图像的划时代革命,由于直接数字化平板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影像链的组成方法。平板技术提供了高清晰的图像并极大的降低了X线剂量,不但革掉了传统影像链中的影像增强器、光学系统、视频系统和模数转换器等烦琐结构,同时也改善了传统影像链所造成的伪影、失真。尤其平板探测器在对比度方面具有的特大动态范围使图像的密度分辨率达到相当高的水准。
1.1 DR胸片机 X线胸部摄影是综合性医院中X线摄片工作量最大的部分,基本占到了拍片总量的40%。选择一台工作效率高、速度快、操作劳动强度低的胸片机至关重要。平板型探测器的诞生,使高、快、低三者达到了统一。一台DR胸片机一天7小时的工作时间基本能拍200多人次的胸片,碰到大量的体检病人,达到300人次也是可轻松达到的。
胸片机的类型分为立柱式和悬吊式两种。
立柱式具有安装简单、价格低廉之优点,拍摄胸片时胸片架位置直上直下相当方便。而悬吊式球管支架配合可旋转90°的平板探测器除了能拍胸片外,还能进行四肢及其它的可变角度拍摄,应用范围扩大了许多。拍片系统具有高效的工作流程,能自动设定曝光条件、图像处理参数、滤片及缩光器大小;具有自动跟踪功能确保球管与探测器中心对准;电离室自动探测曝光范围。除一般工作软件外,胸片机还有二个相当有用的软件。
1.1.1 组织均衡图像处理软件。使用该软件将再次扩展摄片的动态范围,确保一次曝光即可获得从软组织到骨骼的各种密度的诊断信息。
1.1.2 双能量减影软件。由于胸部X射线片大约有40%的病灶被肋骨重叠,特别是有时一些小的结节病灶往往被肋骨重叠而漏诊,双能量减影技术用高能量曝光获得的肋骨片与标准片相减,把标准片上的肋骨重叠影去掉,而使被遮盖的小病灶得以显示。
1.2 DR拍片床系统 DR拍片床应用于除胸片之外的全身其它部位摄片,按球管安置方式可分为立柱和悬吊式两种,按床分又可分为平床与电动床两种。其中最简单配置为平床加立柱型。最好配置则为电动床加悬吊式球管,该类配置虽然造价贵一点,但能拍摄立位腹部片和胸片,大大拓展了使用范围,从性能价格比方面和方便病人来衡量,具有相当的意义。拍片床的摄片要求比胸片机更高,更注意空间分辨率的大小,DR的空间分辨率从根本上分析取决于像素尺寸大小。目前有厂家的像素点矩做到134微米,理论线对数达到3.6LP/mm(全屏),作为X线数字化设备,已经是相当不错的。
1.3 X线数字平板减影系统(DSA)数字平板的出现给X线数字减影系统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发展前途一片光明。与传统的DSA相比,数字平板革掉了笨重的影像增强器,使整台DSA的机架运转相当轻巧灵便,每秒旋转角度大幅度提高,扩大了介入治疗的应用范围,数字平板的高分辨率特点,使得到图像层次分明、血管清晰,而X线剂量却大大降低,受检测的病人和操作医生吃线量明显下降,得到有利保护。
1.3.1平板尺寸分为20×20cm,30×30cm,30×40cm,43×43cm四种,其中20×20cm主要用于心脏造影,其余尺寸可用作全身介入,其中30×40cm的平板在使用中可旋转900足以包络所需观察的部位,保持了功能,降低了造价。1.3.2 受数字采集和刷新影响,每秒实时采集帧数与平板实际使用尺寸相关,只有应用于心脏的20×20cm范围内(包括大平板),采集矩阵1K×1K方能做到25~30帧/秒,其它大尺寸的平板采集率只有6~15帧/秒。
1.3.3平板的采集矩阵与平板面积成正比,如40cm×40cm能达到2K×2K,如选择其中的20cm×20cm,采集矩阵则降到了1K×1K,显然在传统的DSA中,无论6英寸、9英寸、12英寸,采集矩阵是相同的。
1.4 数字式全视野乳腺扫描仪(DR)数字式全视野乳腺扫描仪(full—fied digifal Mammography)不仅能够增加乳房病人员的可视性,而且还有可能大大减少以往图像不清楚的做重复检查的患者数量,此外由于采用了高分辨率、高性能密度分辨率的平板技术,能清楚找出手摸无感觉的极细小的肿块,同时在探测肿块和因牵拉组织而引起的结构变形方面,都要优于普通的胶片式乳房X射线摄影,降低检查时间是该设备最大优点,对改善工作流程,加快流通量,以及降低病人所受X线照射剂量,减少病人乳房受压疼痛都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为今后开展乳房病普查奠定了基础。计算机X线成像装置(CR)
计算机X线成像装置—CR系统,早在上世纪70年代即由富士公司推出,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逐步深入到各级医院放射科。虽然DR X线机的推出,领导了新的发展潮流,但DR昂贵的装备费用,使它不可能替代所有普通X线装置,比如进行静脉肾盂造影术,所花费的时间相当长,DR具有的大流通量作用已不复存在;另外也不可能用DR拍片机去进行流动的床旁摄影,相比之下,采用常规X线拍片机加上一套CR系统,既能保证高质量的拍片效果,又能解决图像数字化问题,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CR必将与DR共存,选择CR关注几个方面:
2.1 单槽系统与多槽系统 单槽系统与多槽系统实质是IP板工作预备位单个与多个的区别,单槽系统只能允许一个IP板扫描,第二块IP板扫描必需等到第一块IP板完成后才能插入;而多槽系统则可以多达8~10个预备位,工作人员只需把IP板放上预备位置,机器投入逐个扫描,工作人员可以离开去做其它事,解放了劳动力。
2.2 IP影像板 IP影像板是CR系统中图像转换的媒质。IP板分为软性板和刚性板2种,采用软性IP板,扫描机的IP板流程比较灵巧、体积小、速度较快,缺点是每次运作过程中,IP存在弯曲状态,易折损,而刚性板则恰恰相反,扫描机相对笨重点,速度也不及软性板,但没有弯曲,IP板的寿命相对比较长。选择IP板还应注意分辨率,普通IP板分辨率做到5~6点/毫米,高分辨率IP板则能达到10~11点/毫米。
2.3 图像后处理功能 CR系统一般都具有图像后处理功能,将从IP板上采集到的图像信息按照应用条件进行各种类型后处理,突出临床感兴趣的病变细微处,方便诊断和处理,各家供应商都有不同级别的软件提供选购,一套优秀的CR系统只有配上相应软件才能充分发挥出图像效果。其他大型检测设备
3.1 数字胃肠机 遥控式数字胃肠机(又称多功能X光机),目前仍是我国放射科在胃肠检查以及一些特殊造影和部分介入手术的主要设备,选择数字胃肠机重点在三个方面:
3.1.1 发生器和球管功率,应选择大一些,满足各类造影需求和长时间造影要求。
3.1.2 影像增强器应选择≥12英寸,要具有高分辨率。
3.1.3 数字化摄像系统,无论是真空摄像器还是CCD数字采集矩阵要≥1K×1K,采集数据字长≥10Bit. 3.2 CT扫描仪 螺旋CT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有了三次大的飞跃,第1代单层螺旋扫描机,最快速度发展到≤1秒/每圈;第2代从二层螺旋扫描逐步发展到4层、8层,速度发展到≤0.5秒/每圈;第3代发展到16排扫描,最快速度达到≤0.4秒/每圈,使无创心脏成像得到满意图像,由于有低于0.4秒的扫描速度,大大拓展了心率适用范围,平均心率最高可达100次/秒,并且可以不使用β-受体阻滞剂。目前多排CT已经普遍得到广泛使用,从2排、4排、6排、8排、10排、16排均有,更新的32排、40排、64排也正在推出中,选择高排还是低排,应视临床应用范围和经济条件而定,只要够用就行。
3.3 磁共振扫描仪(MRI)自1986年第一台磁共振扫描仪研制成功,医学影像学进入了一个新纪元,此后随其广泛应用与发展,磁共振成像在许多领域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MRI对人体组织的评价已经从最初的形态学评价发展为功能性评价,以及形态—功能关系的评价,并且进一步逐渐向分子学领域发展。十年前0.5T强度的MRI是临床医疗诊断的主力,如今正在向高磁场强进发,3.0T以及更高场强的MRI已应用于临床,但从合理的配置角度出发,分析MRI的发展与应用,以及经济效益展望,1.5T磁共振扫描仪在一段时间还将充当综合性医院的主力机型。选择MRI重点考察几个方面: 3.3.1 为降低病人在进行MRI扫描时产生的恐怖幽闭症的影响,在确保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应该选择大喇叭开口的短磁体,目前长度已经能做到1.5米~1.57米左右。
3.3.2 MRI工作时的噪声常使病人无法忍受,降低机器噪音,是各大生产厂商正在努力克服的重要任务,同样也是我们选择机型的重要指标之一。3.3.3 成像速度低是MRI设备与CT相比最有差距的,为此,从梯度场、梯度切换率、线图等各硬件方面提高性能,以及加快数据处理能力研发新的成像软件,增加应用范围。
3.3.4 最新技术开发包括双梯度、并行扫描、全身扫描线圈阵列等等。4 PACS系统和RIS系统
4.1 医疗影像网络PACS(Pictures Archiving & Communica Systems)系统 是医疗信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PACS可实现影像设备的网络互连,实现各种不同设备的影像统一存储和管理,实现实时地、远程地诊断、会诊。节省存放胶片的费用和空间,并能进一步充分使用原始数据增加后期应用制作研究等功能。实现彻底的无胶片放射和数字化放射科,已经成为医疗现代化不可阻挡的潮流。PACS通过多年来的发展,许多供应商已经能够提供成熟的商业化产品。从低端到高端,从mini PACS到Full PACS全系列解决方案推出,无需我们去设计方案,只能像选择设备一样去挑选适合应用的产品,如何选择应考虑以下几点: 4.1.1 图像的传输、存储、调用、浏览的速度快慢是反映PACS网络系统性能的最重要指标。优秀的PACS图像的在线调用相当之快,随调随现,最慢的也应在几秒内实现。过长的调用时间,则造成对读片过程的阻碍。
4.1.2 图像存储空间 图像存储空间可分为在线存储和离线存储。在线存储主要采用RAID技术;离线存储可采用磁带、CD-R、DVD等,在线存储一般认为以半年到一年的图像数据量为限。随着存储设备的容量不断扩大,价格一再下降,业内已提出全在线方案,考虑这样一个方案,PACS服务器和PACS控制软件的存储器控制范围要充分大,便于每年逐步扩大在线存储单元。4.1.3 无损压缩技术 无损压缩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存储空间,加快图像在网络中的传递速度,通常无损压缩应低于2.8:1。
4.1.4 安全性 影像资料是反映病员状况的重要病史资料,原始图像的丢失会给病员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PACS系统中图像存储和调用的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必须关注于高可靠性存储方案,集中管理的存储备份方案以及异地灾难备份的应用等安全措施。
4.2 放射信息管理系统RIS 放射信息管理系统(RIS)提供放射科整体流程和操作的控制管理,承担并执行各种医学影像环境内常规工作流程的任务和角色。主要有2种工作站来完成相关任务。
4.2.1 检查登录工作站 〖HT〗该工作站可以单独将相关检查信息提前预登录,或者透过HIS系统将信息直接移植到RIS中,执行检查任务时间表的预安排,通过工作流程表(Worklist)将被检查者的相关信息直接送到相关影像设备,大大方便了使用,加快了速度,节省了时间。
4.2.2 诊断报告工作站 〖HT〗诊断报告工作站是放射科医生调用图像以及写报告的主要工具。一般采用方便、快捷的诊断报告模块编辑,用户可根据需要产生任意数目和类别的诊断报告工作站模块。并实现图文报告合一。诊断报告工作站应该选用双屏和三屏技术,其中至少应包含1个以上专用图像显示器,除注意空间分辨率外,更应该关心密度分辨率—灰度的阶级。结语
综上所述,构建了一个基本的数字化放射科装备配置系统,(如图所示),经笔者单位的使用表明,足以满足临床需求(个别的可视情况略为修改),采用数字化配备方案,不但能提高放射科图像诊断质量,放射科技术人员数量可以降到最低标准,对医院的人力、财力的节省、医院医疗业务的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也为数字化医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篇:放射科医疗设备数字化胃肠机免费下载
(高频数字化医用诊断X射线机PLD6000)
(一)产品用途:
医用X光机为多功能数字胃肠机医疗器械,可用于胃肠透视/摄影,消化道检查,胸部摄影,头颅及全身骨骼摄影。胃肠造影、食道造影、脊髓造影、关节腔造影、胆道造影、支气管造影、静脉造影、周边血管造影、泌尿系统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儿科影像检查、部分介入放射治疗应用。
(二)产品主要特点:
★单床单管X光机,集优化原则生产,全系统优秀配置,满足临床个性化需求
★高频主机全新技术,数字化图像采集,轻松获得高品质影像,可实现拍片透视一体化 ★直观显示人机界面,出色的操控系统,使人机对话更加方便,易懂; ★多重安全保障,使影像质量和辐射剂量达到有机平衡 ★强大的数字图像处理功能,全面兼容DICOM网络应用
★PLD6000上球管数字化高频医用诊断X射线机,具有占地面积小,操作简单、适应范围广、主机功率大、逆变频率高、图像清晰等特点。
(三)产品详细特点:
一、集优化原则生产,全系统优秀配置,开拓了广泛的临床使用范围
二、50KW高频主机全新设计,数字化采集,是高品质图像的保证
1、采用先进的进口高频高压X射线发生器,射线品质好,皮肤剂量低;
2、配备进口小焦点,大容量输出的高性能X射线管组件,即使连续使用也有充足的阳极热容量;
3、采用高品质影像增强器,数字式摄像机,实现清晰的数字图像;
4、配有医用高清逐行输入和输出的电视系统,图像噪音低、清晰度和对比度高;
5、采用固定式进口密纹滤线栅,进一步提高射线质量,图像效果好。
三、出色的操控系统
1、系统采用了设计新颖,结构紧凑的控制台,不仅美观大方,而且方便临床操作;
2、直观显示的人机界面,全中文操作,采用触摸屏控制技术,使人机对话更加直观、方便、易懂;
3、采用PLC可编程控制技术,提高了系统稳定性和控制精度,同时方便了临床操作和机器维护;
4、一键式操作手柄,八位控制开关,可以控制床体运动、透视和点片,方便临床使用,简化操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性能卓越、多功能的诊断床床体系统
1、诊断床为上球管岛屿式电动遥控,床体移动快速、平稳、舒适、床体在转动时、软启动、软停止,减少了患者的不适感觉;
2、广泛的透视/摄影范围,方便临床诊断,影像系统可以沿床身纵向移动720cm,床面横向可移动220cm,采用机动人不动的操作方式,在患者不必移动的情况下,就可在大范围内进行透视或摄影,轻松完成从咽喉,食道到下腹的一系列检查;
3、可升降的球管立柱,焦距可伸长至1.5米,这样使得在诊断床上拍14×17英寸的胸片简单易行,无需另加立式摄影架;
4、床体转动范围大,90º~0º~25º,不仅可进行常规的消化器官检查,也可用于各种特殊检查,易于造影剂的控制;
5、方便的透视、摄影位置选择,人性化设计的诊断床侧位开关可以操纵床体和影像系统的运动,使近台操作也十分方便;
6、点片盒自行张开,一次按键即可完成前插式装片,节省空间,方便迅速;
7、采用高分辨率的旋转编码传片系统,精确的传送电机行走速度及位置,使得自动分片精度高。X射线影像效果好;
8、电动控制的±360度无限位旋转的脚踏板,无须病人转动,即可完成多方面,多角度的观察,方便医生的操作;
9、尺寸丰富的点片系统:从8“×10”到14“×17”的五种尺寸胶片均可使用,除消化道检查和胸部摄影外,还适用于脊髓腔造影、泌尿系统透视检查与摄影。
第四篇:教育技术应用论文
浅谈教育技术应用对历史教学的作用
郧县叶大乡九年一贯制学校
张明军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是历史教学不可缺少的工作伙伴。它使得历史教师在深刻领会教材的基础上,可以超越教材,实现教学的激情;它给学生展示了知识的广阔空间,教会学生在现代信息爆炸的社会如何进行学习,实现学习的个性化;它利用自己的学科优势,以大量的图文、声音、影像生动地再现了过去的历史,利用学生认识过程“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特点,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抽象的道德认知生动地、主动地走进学生心灵,传承民族之魂。
关键字词: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历史教学
教师个性 学生个性
学科德育渗透 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作为历史教师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积极进行教育创新,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历史教学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学科整合,为历史教学开辟一片崭新的天地。
一、教育技术在历史学科中的应用为教师教学个性提供了张扬的舞台。
现代科学实验证明:在同一段时间内,人通过感官获得的知识量是不同的,它们的比例是:视觉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视觉和听觉获取的知识达94%之多。另一个试验还表明:信息的展示如果是纯视觉,学习时注意的集中率是83.7%,而信息的展示如果是纯听觉的,注意的集中率只有54.6%。以上数据说明,视听结合所接受的信息量和记忆度都超过单项感官接受的效率。因此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历史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的资源共享优势,随时从网络上充实自己的个人素材库,结合教学实际,进行筛选、整理、提炼,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的单纯使用教材、教参备课的老套路,实现备课的创新。在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构思,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改变历史过去性和一维性的特点,使某些抽象的、难以表现的教学过程得以实现,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历史,达到声画同步、图文并茂、情感共鸣,使许多教学设想变为现实,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网络支持下的学科计算机与多媒体教学可以较好地实现教师教学风格的个性化和学生学习的自主化,教学的空间极大地扩展,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学科之间相互交流和合作的余地得到无限延伸。
二、教育技术在历史学科中的应用为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历史《标准》要求结合“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影视资料、历史文物、历史遗址遗迹等,可通过文化机构、传播媒体、学校、社区、参观访问和网络等多种渠道获得。”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学习者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电子化学习资源。学生只要掌握了一定的网络操作技能和资料检索能力,就可以通过各种网上搜索引擎,方便快捷地获得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因此在教学中历史教师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可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完成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得到教师的帮助与支持,而且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协作和支持。如在带领学生到微机室上网时,我通常要求他们,利用D盘共享建立“资料市场”,调剂组际资料。每个小组在整理资料的时候,都会剔出大量无用的资料。如何使无用的资料得到再生利用,化废为宝是很有意义的。学生们把小组无用的资料存入D盘,在“资料市场”进行交流,互通有无,实现资料再利用。学生也在重新选择中学会合作的重要性,相互协作。
三、教育技术在历史学科中的应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实践的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更为强烈。”历史课堂中的现代建构意义下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辅以计算机的帮助,自主参与,具有高度的自主性、探索性的一种教学活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和谐、开放的氛围,有意识地帮助学生与网络建立联系,指导学习、参与讨论,实现由维持性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轨,这种学习意味着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多的自由和主动。如:在教学中,我注意营造氛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经常让学生走上课堂,利用自己上网查阅的素材制成POWERPONIT,讲出自己的感受。其中雷震同学的《不能忘却的记忆》留给同学们深刻的反思。他在展示课件讲课的同时,还节选了《南京大屠杀》影片中的四个片断,以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震撼着每个学生的心灵。
我们在震惊之余,更真切地感受到学科整合的魅力他让一个孩子在信息化的讲台上有了充分发挥才能的空间,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创造性学习的乐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活学生思考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随着历史学科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历史学科信息化平台的创设,使学生带着任务和问题,自主地进行学习,通过自己的思考及在网上寻找信息,寻求答案,建构起自己的知识经验,变过去那种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的探寻未知,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和信息素质的养成。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学生知道怎样、从哪里获得感兴趣的知识,通过网络迅速实现知识的拓展、选择、归纳、凝炼,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形象,有助于解决课堂教学不足的后顾之忧和某些教材知识的遗漏,实施个性化的教育。
四、教育技术在历史学科中的应用为学科德育渗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历史课堂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载体。它在知识的传授中潜移默化地把爱国主义精神和各个历史时期的民族精神植根在学生的心里,使得历史悠久的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进步的源源动力,焕发出巨大创造力。
在教学中我经常利用多媒体技术,运用文字、图象和音响来展示历史的风云变幻,重现难忘的历史时刻,展现中华文化的精彩斑斓,以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调动学生的多重感观去感受历史,了解历史,发现历史,领悟历史,将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繁荣富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责任感和光荣感,增强课堂教学的生机与活力。
如在讲授八年级历史第8课《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中,我把学生带到微机室,分活动小组选择专题,追寻中国“两弹一星”及战略导弹部队的建设史及英模人物的先进事迹,利用素材制成简单的POWERPOINT,通过教师机进行广播,使学生迅速实现知识的选择汇集,展现计算机操作能力。在大量精美的图文中学生形象地了解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史,受到了“两弹一星”民族精神的教育,增强了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是历史教学不可缺少的工作伙伴。它使得历史教师在深刻领会教材的基础上,可以超越教材,实现教学的激情。它给学生展示了知识的广阔空间,教会学生在现代信息爆炸的社会如何进行学习,实现学习的个性化。它利用自己的学科优势,以大量的图文、声音、影像生动地再现了过去的历史,利用学生认识过程“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特点,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抽象的道德认知生动地、主动地走进学生心灵,传承民族之魂。
参考文献:《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教育学理论》、《十六大工作报告》等
第五篇:数字化地形图探讨论文
1地理数据生产、管理与应用问题分析
目前在基础地理数据生产、管理与应用方面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数据形式多样、标准不一
目前各基础地理数据管理一般拥有不同年代、不同方式获取的部分基础数据。这些数据格式不同、来源各异,有CAD格式的数据,也有MapInfo格式的数据,有经过编码的也有未经编码的数据等。数据存储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有的采用传统的图纸保存,有的采用文件方式保存,有的以数据库表的方式保存等等。
1.2生产模式并行、成果形式单一
当前数字化生产模式多采用“一体化并行生产模式”,即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产品制作在同一个软件内完成。但由于当前数据采集软件大多只是从软件操作的方便性出发,而较少从数据使用的角度去考虑数据组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得数据成果形式单一,要么只能满足建库,要么只能满足制图,导致生产过程的重复和浪费,限制了数据的应用范围。
1.3数据更新不力、现势性差
数据的现势性是数据的生命力所在,为了保证数据的现势性必须采用有效的更新机制。以前所采用的数据更新方式往往比较零散,更新速度慢,难以保证数据的现势性。
1.4管理手段落后、数据安全性难以保证
由于多采用传统的文件或图纸方式管理空间图形数据,数据容易丢失、损坏和泄密,数据的安全得不到保证。随着图纸年久损坏,这些宝贵的历史资料将难恢复。
1.5分析手段单一、信息利用率低
城市规划部门对大量的基础数据的分析目前所采用的方法、手段较为单一。而随着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以及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等新技术的应用,给空间分析带来了新的方法;特别是多种信息相结合,在地理信息的支撑下可采用各种专题图来表达和分析。
1.6难以深层次利用、社会化服务程度较低
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是信息系统建设的一个主要目标,城市规划部门大量的规划和其它信息资源与基础地理信息还没有统一管理,信息的利用仅停留在原始信息的提供阶段,没有进一步的进行深层次的挖掘,这就难以满足社会、企业和个人对城市信息的需求。随着科技的发展,应能通过多信息的综合分析,为制定21世纪初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为城市制定社会、经济、科教等各项发展政策提供决策支持。
1.7目前勘测管理工作与国家要求的“五统一”原则有距离
即:统一的平面坐标系统,统一的高程系统,统一城市地形图的图幅分幅和编号,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管理城市勘测基础资料。
2城市数字化的总体目标
为了避免重复投资,统一测绘成果,实现数据共享,采取地形和地籍两图并测的方法,对城市全域航空摄影面积为2400平方公里,实际成图范围为1864平方公里的地形图和地籍图的更新测绘工作(分3种比例尺):132平方公里范围的1:500比例尺现势地形图及完整的地籍图库;560平方公里范围的1:1000比例尺地形图及154平方公里的村庄地籍调查、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1864平方公里范围的1:5000比例尺数字线划图。
2.1建立一套城市基础空间数据的采集、监理、转换、入库有效模式;
2.2建立数据分层、分类编码体系,实现数据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生产;
2.3制定影像图生产、建库方案,满足城市DOM和DEM数据生产、建库和应用分析要求;
2.4建立开放、稳定、安全、共享、海量、连续无缝的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的空间数据库管理与应用系统;
2.5建立一套完整的数据更新机制。转
3城市数字化系统
为实现建设全市范围的准确、动态、高效的共享型基础空间数据库的目标,针对目前基础空间数据生产、管理和服务的业务流程,分以下六个阶段来完成:
3.1数字化地形图、地籍图测绘及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总体设计
数字化地形图、地籍图测绘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总体设计是整个工程的纲领性文件,对工程分项实施具有指导作用,它涵盖了航空摄影、控制测量、两图测绘、内外业监理质检、两系统开发建设、组织架构等方方面面。
3.2航空摄影、航摄底片扫描及监理阶段
航空摄影及航摄底片扫描由某信息技术研究所中标,项目监理由市测绘院承担,邀请了省内外专家对中标单位提出的“市基础测绘航空摄影技术方案”进行了论证,明确和规范了航空摄影的技术路线与指标,对方案中不足之处提出了修改意见。
3.3数据生产阶段
由专家组按照科学规范的评分规则认真仔细审阅了投标单位标书,确定了12家作业单位。按总体设计提供的数据作业方案、数据整理方案、过程监理方案、质量检查方案和数据提交方案等要求,对地形、地籍数据进行采集、加工和整理,使之成为符合规范的入库数据。
3.4数据建库阶段
数据建库阶段是本项目的核心内容,在这个阶段主要完成基础空间数据库、地籍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及数据的监理和入库工作。组织邀请了省内外专家组评审,确定了某城市信息研究所有限公司和某信息工程有限公司为数据内外业监理单位和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籍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单位。
3.5动态更新阶段
动态更新阶段从数据库的建成就已经开始了,这个阶段主要是对数据的修测、补测、监理、入库更新形成一整套实时更新管理办法。
3.6系统应用阶段
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是基础空间数据建设社会化服务的终极目标,通过管理系统中的基础空间数据为政府提供城市建设、国土资源利用、环保、水利、统计等决策支持的基础地理框架信息,为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一整套标准的基础地理信息支持平台。
4数字化的主要特点
4.1数据共享,一次采集数据,地形、地籍共同利用。
4.2两图并测,比分项施测节约经费约30%。
4.3利用先进的测绘技术、严格的质量标准、优化的工作方案、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
4.4一律实行全过程招投标制度,使各投标单位在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运作机制下,同等参与竞争,增加办事的透明度,并请两局纪检部门参加,对整个工程实行全过程监督。确保工程优质、高效地完成,对整个工程实行全过程监理,在有效的监理机制下,对整个作业过程进行全过程监督,促进施工单位、监理、业主三方密切配合,协同作战,确保成果的质量,按时完成任务。
4.5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其它城市建立UGIS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城市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一套适合城市具体实际情况的数据信息规范化、标准化技术方案体系,建立一个全市统一数据规范的开放型的基础空间数据库。
小结
城市数字化地形图、地籍图测绘与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将是以空间数据库为核心,多种专业信息数据库相结合,各种应用子系统为支撑,融数据采集、系统管理与维护于一体的综合型信息系统。使科学化、自动化、信息化和高效化的基础数据为城市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供高质量的基本地理资料,为城市各专题GIS应用系统提供标准化的现状基础信息,实现面向社会公众的网上基础地理信息服务,为城市其他专题信息系统提供标准化、权威性的多种比例尺的公共基础地理信息平台,为数字城市的建设提供空间数据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