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北省消防安全自查评估标准及实施办法(试行)
河北省出台消防安全自查评估标准及实施办法(试行)
河北省公安厅消防局3月17日在河北日报刊登了《关于在全省组织开展消防安全自查评估活动的公告》,公布了《河北省消防安全自查评估标准及实施办法(试行)》,全文如下:
河北省公安厅消防局
关于在全省组织开展消防安全自查评估活动的公告
为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建立“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接受监督”的消防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事故发生,为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及公安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河北省公安厅消防局决定在全省组织开展社会单位和农村、社区消防安全自查评估活动。现将《河北省消防安全自查评估标准及实施办法(试行)》予以公告,具体自查评估表格请登陆河北消防网(http://www.hetxf.net)自行下载。
消防安全自查活动自公告之日起实施,以后形成一种机制长期坚持下去。
二〇〇八年三月十七日 河北省消防安全自查评估标准及实施办法(试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及公安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为进一步提高全省社会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建立“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接受监督”的消防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事故发生,制定本办法。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本省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含个体工商户)、农村及社区开展消防安全自查评估以及中介机构开展消防安全评估工作。
二、评估标准
根据各单位消防安全应具备的条件和项目的重要程度,将其分为A、B、C三类,其中A类为必须具备项,B类为重要项,C类为一般项。A类项存有任意一项不合格的,直接判定该单位消防安全不合格;B类项有十项(含十项)以上不合格的,判定该单位消防安全不合格;C类项有十二项(含十二项)以上不合格的,判定该单位消防安全不合格。
农村、社区消防安全有四项(含四项)以上不合格的,判定消防安全不合格。
(一)消防许可手续标准
1、新建、改建、扩建及建筑内装修工程施工前依法办理《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意见书》(B类);
2、经消防审核的建筑工程竣工后依法办理《建筑工程消防验收意见书》(B类);
3、公众聚集场所开业前依法办理《消防安全检查意见书》(A类);
4、自动消防设施经技术测试合格,并取得《建筑消防设施技术测试报告》(B类);
5、防雷防静电检测合格,并取得相应的检测报告(B类);
6、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单位应与火灾自动报警控制中心进行联网(C类);
7、易燃易爆单位、人员密集场所应办理《火灾公众责任保险》(C类)。
(二)消防安全制度体系建立标准
建立消防安全教育、培训;防火巡查、检查;安全疏散设施管理;消防(控制室)值班;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火灾隐患整改;用火、用电安全管理;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专职和义务消防队的组织管理;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燃气和电气设备的检查和管理(包括防雷、防静电);消防安全工作考评和奖惩等制度,并严格落实(C类)。
(三)单位员工素质标准
1、所有员工要懂得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懂得预防火灾措施,懂得火灾的扑救方法,懂得火场逃生方法;会报火警,会使用灭火器材,会扑救初期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B类);
2、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要熟悉和掌握消防控制室设备的功能及操作规程,按照规定测试自动消防设施的功能,保障消防控制室设备的正常运行(B类);
3、重点工种人员要熟练掌握岗位操作规程,做到持证上岗,无违章行为(B类);
4、消防安全责任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要熟悉岗位消防安全职责(B类);
5、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要具备相应的消防专业知识,了解掌握有关消防法律法规,能够及时发现火灾隐患和违法行为(B类)。
(四)建筑消防安全布局及建筑防火标准
1、单位或场所符合城市消防安全布局要求(A类);
2、单位内部的总平面布局合理(B类);
3、与周围建筑的防火间距符合规范要求(B类);
4、消防车通道的设置符合要求(B类);
5、消防扑救面符合规范要求(B类);
6、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与使用性质相符(A类);
7、建筑的防爆泄压设施和面积符合有关规范要求(B 类);
8、防火分区划分符合规范要求(B类);
9、防烟分区划分符合规范要求(B类);
10、消防供电负荷等级符合要求(B类);
11、消防水源能满足火灾延续时间内的消防用水量要求(B类);
12、在设有车间或者仓库的建筑物内,不得设置员工集体宿舍(B类)。
(五)建筑消防设施标准
1、按照规范要求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和消火栓系统(A类);
2、消防控制室设置符合要求(B类);
3、消防控制室控制设备运行正常,并能显示系统工作状态(A类);
4、消防专用电话和消防应急广播设置合理,并保持完好有效(B类);
5、火灾探测器和手动报警按钮设置合理,并保持完好有效(B类);
6、消防控制设备主备电切换正常(B类);
7、消防设施联动运行正常(A类);
8、消防控制室应设可直接报警的外线电话(C类);
9、自动灭火系统设备组件设置合理,运行正常(B类);
10、泡沫液、气体灭火剂要按期进行检测(B类);
11、消火栓位置设置合理,压力、数量符合要求(B类);
12、水泵结合器设置合理,数量符合要求(B类);
13、消防泵房设置合理,符合规范要求(B类);
14、通风空调及防排烟系统各组件设置符合规范要求,且运行正常(B类);
15、防火卷帘、防火门的设置符合规范要求(B类)。
(六)消防疏散标准
1、疏散楼梯、走道和安全出口的数量符合规范要求(A类);
2、应急照明和安全疏散指示标志设置符合规范要求(B类);
3、疏散用门应采用平开门,并向疏散方向开启,不得采用推拉门、卷帘门、吊门、转门(A类);
4、疏散走道、疏散楼梯和安全出口的最小净宽度应符合规范要求(B类);
5、疏散走道至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应符合规范要求(B类);
6、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保持畅通,禁止占用、堵塞疏散通道和楼梯间(B类);
7、人员密集场所在使用和营业期间疏散出口、安全出口的门禁止锁闭(B类);
8、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的防火门及闭门器完好,有效(B类)。
(七)内装修标准
装修材料分为不燃材料(A级),难燃材料(B1级),可燃材料(B2级),易燃材料(B3级)。
1、除地下建筑外,无窗房间的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除A级外,应在规定的基础上提高一级(B类);
2、图书室、资料室、档案室和存放文物的房间,其顶棚、墙面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地面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B类);
3、大中型电子计算机房、中央控制室、电话总机房等放置特殊贵重设备的房间,其顶棚和墙面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地面及其他装修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B类);
4、消防水泵房、排烟机房、固定灭火系统钢瓶间、配电室、变压器室、通风和空调机房等,其内部所有装修均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B类);
5、建筑物内设有上下层相连通的中庭、走马廊、开敞楼梯、自动扶梯时,其连通部位的顶棚、墙面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其他部位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B类);
6、无自然采光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顶棚、墙面和地面均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B类);
7、防烟分区的挡烟垂壁,其装修材料应采用A级装修 材料(B类);
8、建筑内部的变形缝(包括沉降缝、伸缩缝、抗震缝等)两侧的基层应采用A级材料,表面装修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B类);
9、建筑内部的配电箱不应直接安装在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上(B类);
10、照明灯具的高温部位,当靠近非A级装修材料时,应采取隔热、散热等防火保护措施.灯饰所用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不应低于B1级(B类);
11、地上建筑的水平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的门厅,其顶棚装饰材料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其他部位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B类);
12、建筑内部消火栓的门不应被装饰物遮掩,消火栓门四周的装修材料颜色应与消火栓门的颜色有明显区别。内部装修不应遮挡消防设施、疏散指示标志及安全出口,并不应妨碍消防设施和疏散走道的正常使用(B类);
13、建筑物内的厨房,其顶棚、墙面、地面均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B类);
14、经常使用明火器具的餐厅、科研试验室,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除A级外,应在规定的基础上提高一级(B类);
15、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设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建 筑的四层及四层以上时,室内装修的顶棚材料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其它部位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当设置在地下一层时,室内装修的顶棚、墙面材料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其它部位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B类);
16、地下民用建筑的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的门厅,其顶棚、墙面和地面的装修材料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B类);
17、地下商场、地下展览厅的售货柜台、固定货架、展览台等,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B类);
18、装有贵重机器、仪器的厂房或房间,其顶棚和墙面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地面和其他部位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B类);
19、当厂房中房间的地面为架空地板时,其地面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不应低于B1级(B类);
20、其他部位装修要符合规范要求(B类)。
(八)灭火器材配置及电气防火防爆标准
1、灭火器的配置类型与该场所的火灾种类必须相符(B类);
2、灭火器不宜设置在潮湿或强腐蚀性的地点和超出其使用温度范围的地点,应设置在位置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点,且不得影响安全疏散,灭火器箱不得上锁(B类);
3、灭火器配置的规格和数量要符合规范要求(B类);
4、一个计算单元内配置的灭火器数量不得少于2具,每个设置点的灭火器数量不宜多于5具(C类);
5、灭火器有压力不足或损坏情况的要及时进行维修更换(B类);
6、其他灭火器材应按有关规范要求配置(B类);
7、消防用电设备应采用专用的供电回路,当生产、生活用电被切断时,应仍能保证消防用电(A类);
8、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线路应满足火灾时连续供电的需要,其敷设应符合有关规定(B类);
9、消防用电的配电线路不应装设漏电切断保护装置,消防水泵、防排烟风机等重要消防设备不宜装设过负荷保护(B类);
10、架空线路不得跨越易燃易爆物品库、有爆炸危险的场所、易燃可燃液体储罐、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和易燃材料堆场,且距离应符合规范要求(B类);
11、配电线路敷设在有可燃物的闷顶内时,应采取穿金属管等防火保护措施;敷设在有可燃物的吊顶内时,宜采取穿金属管、采用封闭式金属线槽或难燃材料的塑料管等防火保护措施(B类);
12、电器设备安装要符合有关规定并严禁超负荷(B类);
13、电气线路严禁出现接触不良及绝缘老化等现象(B类);
14、具有爆炸危险的场所必须选用相应的防爆电气设备(A类)。
(九)农村、社区消防安全标准
1、农村、社区应建立消防安全管理组织,并定期召开消防工作会议;
2、农村、社区应建立消防工作档案,并且档案内容完整;
3、农村、社区应定期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村民、居民熟悉消防安全知识;
4、农村、社区各种消防安全制度健全,并严格执行、落实;
5、农村、社区应建立义务和志愿消防队,定期组织灭火技能演练,并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装备。农村还须配备农消两用消防车;
6、农村、社区应建立防火巡查组织,并定期开展防火安全检查;
7、农村、社区应配备基本的消防器材、设施,并保证完整好用;
8、农村应设有专(兼)用消防活动室;
9、社区应设有专(兼)用消防工作服务站或消防警务室;
10、社区消防水源要达到规范要求,消火栓无埋压、圈占、损坏现象,消防车通道保持畅通;
11、社区每季度应组织居民和驻社区单位进行灭火与逃生演练;
12、农村、社区应对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建立档案,定期走访,并配备消防应急呼救器等设施。
三、评估方法
(一)人员组成:
1、单位自评由本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或消防安全管理人负责,组织专(兼)职消防人员参加,成立消防安全自查评估小组;
2、具有消防评估资质的中介机构开展评估时评估人员不得少于3人。
(二)评估程序
1、由自查评估小组按照《消防安全自查评估表》逐项进行检查,并如实填写检查情况。
2、检查结束后,评估小组负责人要组织参评人员按照实际情况认真填写《自查评估结论》,并判定单位或农村、社区消防安全是否合格,经评估人员签字后留存备查。
3、对自查评估中发现的火灾隐患和问题,自评单位要按照火灾隐患整改程序,明确整改部门、人员,落实整改资金,并及时将隐患情况及整改措施上报当地公安消防机构或派出所。
4、隐患整改完毕后,报请当地公安消防机构或派出所 复核。
四、奖惩
凡是自查评估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由当地公安消防机构提请当地人民政府给予表扬和奖励。
对不主动参加评估或自查评估走了过场且又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的单位,由当地公安消防机构或提请当地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依法予以严厉查处。
本办法由河北省公安厅消防局负责解释。
第二篇:河北省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自查评估标准及实施办法
河北省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自查评估标准及实施办法
(试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及公安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为进一步提高全省社会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建立“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接受监督”的消防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事故发生,制定本办法。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本省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含个体工商户)开展消防安全自查评估以及中介机构开展消防安全评估工作。
二、评估标准
根据各单位消防安全应具备的条件和项目的重要程度,将其分为A、B、C三类,其中A类为必须具备项,B类为重要项,C类为一般项。A类项存有任意一项不合格的,直接判定该单位消防安全不合格;B类项有十项(含十项)以上不合格的,判定该单位消防安全不合格;C类项有十二项(含十二项)以上不合格的,判定该单位消防安全不合格。
(一)消防许可手续标准
1、新建、改建、扩建及建筑内装修工程施工前依法办理《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意见书》(A类);
2、经消防审核的建筑工程竣工后依法办理《建筑工程消防验收意见书》(A类);
3、公众聚集场所开业前依法办理《消防安全检查意见书》(A类);
4、自动消防设施经技术测试合格,并取得《建筑消防设施技术测试报告》(B类);
5、防雷防静电检测合格,并取得相应的检测报告(B类);
6、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单位应与火灾自动报警控制中心进行联网(C类);
7、易燃易爆单位、人员密集场所应办理《火灾公众责任保险》(C类)。
(二)消防安全制度体系建立标准
建立消防安全教育、培训、防火巡查、检查、安全疏散设施管理、消防(控制室)值班、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火灾隐患整改、用火、用电安全管理、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专职和义务消防队的组织管理、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燃气和电气设备的检查和管理(包括防雷、防静电)、消防安全工作考评和奖惩等制度,并严格落实(C类)。
(三)单位员工素质标准
1、所有员工要懂得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懂得预防火灾措施,懂得火灾的扑救方法,懂得火场逃生方法;会报火警,会使用灭火器材,会扑救初期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B类);
2、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要熟悉和掌握消防控制室设备的功能及操作规程,按照规定测试自动消防设施的功能,保障消防控制室设备的正常运行(B类);
3、重点工种人员要熟练掌握岗位操作规程,做到持证上岗,无违章行为(B类);
4、消防安全责任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要熟悉岗位消防安全职责(B类);
5、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要具备相应的消防专业知识,了解掌握有关消防法律法规,能够及时发现火灾隐患和违法行为(B类)。
(四)建筑消防安全布局及建筑防火标准
1、单位或场所符合城市消防安全布局要求(A类);
2、单位内部的总平面布局合理(B类);
3、与周围建筑的防火间距符合规范要求(B类);
4、消防车通道的设置符合要求(B类);
5、消防扑救面符合规范要求(B类);
6、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与使用性质相符(A类);
7、建筑的防爆泄压设施和面积符合有关规范要求(B类);
8、防火分区划分符合规范要求(B类);
9、防烟分区划分符合规范要求(B类);
10、消防供电负荷等级符合要求(B类);
11、消防水源能满足火灾延续时间内的消防用水量要求(B类);
12、在设有车间或者仓库的建筑物内,不得设置员工集体宿舍(B类)。
(五)建筑消防设施标准
1、按照规范要求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和消火栓系统(A类);
2、消防控制室设置符合要求(B类);
3、消防控制室控制设备运行正常,并能显示系统工作状态(A类);
4、消防专用电话和消防应急广播设置合理,并保持完好有效(B类);
5、火灾探测器和手动报警按钮设置合理,并保持完好有效(B类);
6、消防控制设备主备电切换正常(B类);
7、消防设施联动运行正常(A类);
8、消防控制室应设可直接报警的外线电话(C类);
9、自动灭火系统设备组件设置合理,运行正常(B类);
10、泡沫液、气体灭火剂要按期进行检测(B类);
11、消火栓位置设置合理,压力、数量符合要求(B类);
12、水泵结合器设置合理,数量符合要求(B类);
13、消防泵房设置合理,符合规范要求(B类);
14、通风空调及防排烟系统各组件设置符合规范要求,且运行正常(B类);
15、防火卷帘、防火门的设置符合规范要求(B类)。
(六)消防疏散标准
1、疏散楼梯、走道和安全出口的数量符合规范要求(A类);
2、应急照明和安全疏散指示标志设置符合规范要求(B类);
3、疏散用门应采用平开门,并向疏散方向开启,不得采用推拉门、卷帘门、吊门、转门(A类);
4、疏散走道、疏散楼梯和安全出口的最小净宽度应符合规范要求(B类);
5、疏散走道至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应符合规范要求(B类);
6、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保持畅通,禁止占用、堵塞疏散通道和楼梯间(B类);
7、人员密集场所在使用和营业期间疏散出口、安全出口的门禁止锁闭(B类);
8、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的防火门及闭门器完好,有效(B类)。
(七)内装修标准
装修材料分为不燃材料(A级)、难燃材料(B1级)、可燃材料(B2级)、易燃材料(B3级)。
1、除地下建筑外,无窗房间的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除A级外,应在规定的基础上提高一级(B类);
2、图书室、资料室、档案室和存放文物的房间,其顶棚、墙面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地面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B类);
3、大中型电子计算机房、中央控制室、电话总机房等放置特殊贵重设备的房间,其顶棚和墙面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地面及其他装修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B类);
4、消防水泵房、排烟机房、固定灭火系统钢瓶间、配电室、变压器室、通风和空调机房等,其内部所有装修均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B类);
5、建筑物内设有上下层相连通的中庭、走马廊、开敞楼梯、自动扶梯时,其连通部位的顶棚、墙面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其他部位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B类);
6、无自然采光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顶棚、墙面和地面均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B类);
7、防烟分区的挡烟垂壁,其装修材料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B类);
8、建筑内部的变形缝(包括沉降缝、伸缩缝、抗震缝等)两侧的基层应采用A级材料,表面装修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B类);
9、建筑内部的配电箱不应直接安装在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上(B类);
10、照明灯具的高温部位,当靠近非A级装修材料时,应采取隔热、散热等防火保护措施;灯饰所用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不应低于B1级(B类);
11、地上建筑的水平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的门厅,其顶棚装饰材料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其他部位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B类);
12、建筑内部消火栓的门不应被装饰物遮掩,消火栓门四周的装修材料颜色应与消火栓门的颜色有明显区别。内部装修不应遮挡消防设施、疏散指示标志及安全出口,并不应妨碍消防设施和疏散走道的正常使用(B类);
13、建筑物内的厨房,其顶棚、墙面、地面均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B类);
14、经常使用明火器具的餐厅、科研试验室,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除A级外,应在规定的基础上提高一级(B类);
15、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设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四层及四层以上时,室内装修的顶棚材料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其它部位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当设置在地下一层时,室内装修的顶棚、墙面材料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其它部位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B类);
16、地下民用建筑的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的门厅,其顶棚、墙面和地面的装修材料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B类);
17、地下商场、地下展览厅的售货柜台、固定货架、展览台等,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B类);
18、装有贵重机器、仪器的厂房或房间,其顶棚和墙面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地面和其他部位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装修材料(B类);
19、当厂房中房间的地面为架空地板时,其地面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不应低于B1级(B类);
20、其他部位装修要符合规范要求(B类)。
(八)灭火器材配置及电气防火防爆标准
1、灭火器的配置类型与该场所的火灾种类必须相符(B类);
2、灭火器不宜设置在潮湿或强腐蚀性的地点和超出其使用温度范围的地点,应设置在位置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点,且不得影响安全疏散,灭火器箱不得上锁(B类);
3、灭火器配置的规格和数量要符合规范要求(B类);
4、一个计算单元内配置的灭火器数量不得少于2具,每个设置点的灭火器数量不宜多于5具(C类);
5、灭火器有压力不足或损坏情况的要及时进行维修更换(B类);
6、其他灭火器材应按有关规范要求配置(B类);
7、消防用电设备应采用专用的供电回路,当生产、生活用电被切断时,应仍能保证消防用电(A类);
8、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线路应满足火灾时连续供电的需要,其敷设应符合有关规定(B类);
9、消防用电的配电线路不应装设漏电切断保护装置,消防水泵、防排烟风机等重要消防设备不宜装设过负荷保护(B类);
10、架空线路不得跨越易燃易爆物品库、有爆炸危险的场所、易燃可燃液体储罐、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和易燃材料堆场,且距离应符合规范要求(B类);
11、配电线路敷设在有可燃物的闷顶内时,应采取穿金属管等防火保护措施;敷设在有可燃物的吊顶内时,宜采取穿金属管、采用封闭式金属线槽或难燃材料的塑料管等防火保护措施(B类);
12、电器设备安装要符合有关规定,并严禁超负荷(B类);
13、电气线路严禁出现接触不良及绝缘老化等现象(B类);
14、具有爆炸危险的场所必须选用相应的防爆电气设备(A类)。
三、评估方法
(一)人员组成:
1、单位自评由本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或消防安全管理人负责,组织专(兼)职消防人员参加,成立消防安全自查评估小组;
2、具有消防评估资质的中介机构开展评估时评估人员不得少于3人。
(二)评估程序
1、由自查评估小组按照《消防安全自查评估表》逐项进行检查,并如实填写检查情况。
2、检查结束后,评估小组负责人要组织参评人员按照实际情况认真填写《自查评估结论》,并判定单位或农村、社区消防安全是否合格,经评估人员签字后留存备查。
3、对自查评估中发现的火灾隐患和问题,自评单位要按照火灾隐患整改程序,明确整改部门、人员,落实整改资金,并及时将隐患情况及整改措施上报当地公安消防机构或派出所。
4、隐患整改完毕后,报请当地公安消防机构或派出所复核。
四、奖惩
凡是自查评估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由当地公安消防机构提请当地人民政府给予表扬和奖励。
对不主动参加评估或自查评估走了过场且又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的单位,由当地公安消防机构或提请当地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依法予以严厉查处。
本办法由河北省公安厅消防局负责解释。
第三篇:河北省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
河北省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
【法规标题】河北省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
【颁布单位】河北省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09]第8号
【颁布时间】2009年10月29日
【全文】
《河北省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已经2009年9月28日省政府第4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12月1日起施行。
省长 胡春华
二○○九年十月二十九日
河北省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明确和落实消防安全责任,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及个体工商户和其他组织。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工作。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及其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负领导责任;分管消防安全工作的负责人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个体工商户的主要经营管理人是其生产经营场所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对其生产经营场所的消防安全工作负直接责任。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工作职责:
(一)领导本行政区域的消防安全工作,建立由分管负责人牵头、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消防安全委员会,督促所属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及时研究解决消防安全工作的重大问题;
(二)将消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障消防工作与本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
(三)将消防业务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逐年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改善消防装备,并针对本地火灾等灾害事故特点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应急反应和处置机制,按照事权、财权划分原则,专项解决公安消防队应急救援装备和队站、设施建设经费;
(四)将消防专业规划纳入城乡规划,保证公共消防设施、消防装备与其他基础设施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投入使用;
(五)加强合同制等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建设,建立合同制消防员的工资待遇、社会保险和福利保障机制;
(六)将消防安全工作纳入城市社区和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并确定有关部门具体组织实施;
(七)对公安机关报告的本地区影响公共安全的重大火灾隐患和城乡消防安全布局、公共消防设施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事项,以及公安机关报请依法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决定的行政处罚事项,在规定期限内作出处理决定;
(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消防安全工作职责。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依照下列规定,履行消防安全工作职责:
(一)公安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消防安全责任制实行情况的监督管理工作;
(二)发展和改革部门按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指导消防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并按规定审批消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三)财政部门保障本级消防业务经费按财政预算及时、足额拨付;
(四)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配合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依据城乡规划制定消防专业规划并监督实施,对不符合消防专业规划的建设项目不予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五)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大型人员密集场所和其他特殊建设工程,根据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提出的消防设计审核意见和消防验收意见,分别办理建筑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对未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进行消防设计审核或者审核不合格的建设项目不予核发施工许可证,对未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进行消防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建设项目不予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
(六)市政工程、城市供水等行政主管部门和单位按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做好公共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工作,使之处于完好状态;
(七)质量技术监督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规定的职责,负责消防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依法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消防产品的违法行为;
(八)通信部门负责保障火警专线以及消防指挥中心与消防队站和供水、供电、供气、医疗急救、市政工程等部门、单位之间调度专线的通信运行安全,保证消防指挥调度的通信畅通;
(九)教育部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将有关消防安全知识纳入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消防安全知识教育;
(十)司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按规定的职责,将消防法律、法规、规章分别纳入普法、培训和安全生产考核的内容;
(十一)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站等部门和单位定期刊播消防公益广告,面向社会义务进行消防知识宣传教育;
(十二)监察部门依法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单位的工作人员履行消防安全工作职责的情况进行行政监察;
(十三)供电、供气、医疗急救等部门和单位按规定的职责,依照消防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家、本省其他有关规定,履行消防安全工作职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各部门应当督促本部门、本系统所属单位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办理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养老院、福利院、医院、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体育场馆和公共娱乐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相关行政许可事项时,应当一并审查其使用的建筑物、场所是否已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办理消防行政许可手续。对未办理消防行政许可手续的,不予办理相关行政许可事项。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消防安全责任制实行情况的监督管理工作,并履行下列消防安全工作职责:
(一)开展消防调查研究,分析消防安全形势,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改进消防安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二)依法实施消防行政许可,对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大型人员密集场所和其他特殊建设工程提出消防设计审核意见和消防验收意见,对其他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和消防验收履行备案抽查和相关监督管理职能;
(三)组织开展消防法律、法规、规章和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
(四)对公安派出所和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进行消防业务指导,对消防岗位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
(五)受理对消防违法行为的举报和投诉,组织实施消防监督检查,责令改正消防违法行为和消除火灾隐患,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措施;
(六)承担火灾扑救和国家、本省规定的其他应急救援任务;
(七)依法调查火灾原因,统计火灾损失。
第七条 公安派出所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家、本省其他有关规定,履行消防安全工作职责。
第八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工作职责:
(一)成立消防工作领导组织,确定专职或者兼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二)根据县(市、区)消防专业规划,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消防规划或者方案,并负责组织实施;
(三)根据本地经济发展状况和消防工作需要,建立专职消防队或者志愿消防队,参与火灾扑救工作;
(四)组织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活动,在人员密集场所设置消防宣传教育专栏和消防安全标志;
(五)指导和帮助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开展群众性消防安全工作;
(六)按规定组织实施防火安全检查,及时制止和纠正随意堆放易燃物品、违反规定用电、影响公共消防设施正常使用及堵塞消防车通道等消防违法行为,必要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七)在发生火灾时及时报警,疏散人员,组织有关单位和个人对初起火灾进行扑救,并协助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做好火灾扑救、现场保护、火灾调查和善后处置工作。
第九条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工作职责:
(一)组织制定本地的居(村)民防火安全公约;
(二)将本地企业和居民住宅的消防安全布局、消防通道、消防水源建设纳入村庄建设规划,与村容村貌的治理改造和新农村建设同时进行,并将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纳入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范围同步实施;
(三)建立并落实对无人扶养、赡养或者监护的孤儿、老年人、残疾人和精神病人等重点人员的消防安全登记、救助制度;
(四)本办法第八条第一项、第四项、第六项、第七项规定的职责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消防安全工作职责。
第十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及其他组织应当依法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工作领导机制,落实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各工作岗位的消防安全工作职责和相关责任人,确保本单位的消防安全。
第十一条 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施工必须符合国家和本省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的规定。建设工程的建设、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单位依法对工程的消防设计、施工的质量负责。
第十二条 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单位应当依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进行公共消防设施建设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并在项目竣工后按规定进行验收。竣工验收应当通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参加。
第十三条 同一建筑物由两个以上单位管理或者使用的,应当明确各方的消防安全责任,并确定责任人对共用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建筑物的消防设施和
消防车通道进行统一管理。
第十四条 将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出租、出让给他人使用或者委托他人经营、管理的,应当在合同中约定双方当事人的消防安全责任;未约定的,消防安全责任由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的使用人或者经营、管理人承担。第十五条 消防产品质量认证、消防设施检测、消防安全监测等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和执业人员应当依法取得相应资质或者资格,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执业准则的规定,提供消防技术服务,并对服务质量负责。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与所属有关部门、单位,上级人民政府与下一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与所属单位,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与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按签订消防安全工作责任书。
消防安全工作责任书应当载明消防安全工作的主管负责人、消防工作领导组织、专职或者兼职消防安全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以及责任范围、责任期限、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和考核、奖惩办法等事项。
第十七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签订消防安全工作责任书的形式,落实本单位内部的消防安全责任。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消防安全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和领导干部政绩考评的重要内容,以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建文明城市(乡镇、村)和平安地区的考评范围,建立健全考评机制,定期进行检查和考核评价。第十九条 对在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应当予以表彰、奖励。
第二十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处分:
(一)不依法履行消防安全工作职责的;
(二)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不依法及时查处的;
(三)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四条、第五条、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和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提请本级人民政府给予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给予处分或者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给予警告。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条和第十三条规定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给予处分或者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给予警告。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2009年12月1日起施行。2001年3月1日省人民政府公布施行的《河北省消防安全责任制规定》同时废止。
第四篇:河北省行政处罚案卷标准(试行)
河北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关于印发《河北省行政处罚案卷标准
(试行)》的通知
冀法„2010‟10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经省政府同意,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进一步规范我省行政处罚案卷,提高行政执法水平,现将《河北省行政处罚案卷标准(试行)》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一、充分认识行政处罚法律文书在依法行政中的作用。行政处罚法律文书是行政机关依法实施行政处罚的重要工具和载体,行政处罚法律文书制作质量的好坏,直接体现着行政执法和依法行政水平的高低。因此,加强对行政处罚法律文书的学习和研究,努力提高文书制作质量,切实做到主体合法、程序合法、文书规范、格式正确,是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内在要求。各级行政机关务必抓好这一重要环节,以规范行政处罚法律文书为突破口,全面提高行政处罚工作质量和依法行政水平。
二、抓好行政处罚等法律文书的规范工作。各单位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河北省行政处罚案卷标准(试行)》的要求,对原有行政处罚法律文书进行规范,同时积极推行说理式行政处罚文书,进一步提升执法水平。
三、严格备案报告制度。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本标准制作本系统统一的文书格式,可根据部门执法工作需要增加相关文书格式,并报省政府法制机构备案,使用国务院有关部门行政处罚文书格式的,也同时备案。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要把行政处罚等法律文书的具体使用作为法制监督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案卷评查、现场督查等有效形式,切实加强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附件:
》
二○一○年六月二十三日《河北省行政处罚案卷标准(试行)
附件:
河北省行政处罚案卷标准(试行)
为进一步完善全省各级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执法案卷,规范各级各部门的行政执法行为,不断提高行政执法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河北省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规定》、《河北省行政执法证件和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证件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分为基本术语、一般程序处罚案卷标准、简易程序处罚案卷标准、立卷归档标准和附则五部分。
基本术语
1、处罚主体:是指依法能够独立行使行政处罚权并承担法律责任的行政机关或组织。
2、被处罚主体:是指实施违反行政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受到行政处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3、公民:包括自然人、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个人合伙等。
4、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分为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四种。
5、其他组织:是指合法成立,有一定组织机构和财产,但又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组织。
6、行政机关负责人:是指该行政机关的法定代表人或主管负责人。
7、证据:主要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结论、询问笔录、检查(勘验)笔录等。
8、时间:本标准所称的时间至少要具体到年、月、日。
9、地点:本标准所称的地点要具体到市、县(市、区)、路、门牌号、楼层、房间号或乡、村、队和具体处所。
10、日期:本标准所称的日期要具体到年、月、日。
11、当事人基本情况:当事人是公民的,要记载其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住址、单位、职业、联系方式等情况;当事人是单位的,要记载其单位的名称、组织机构代码、营业执照号码、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姓名、职务、联系方式等。
一般程序处罚案卷标准
一、实体标准
实体标准是指反映行政处罚案卷合法性的基本标准和要素,包括:主体、事实、适用法律、原则和程序。
(一)主体合法
1、处罚主体合法
(1)实施行政处罚的部门具备行政处罚的主体资格,并取得罚没许可证;
(2)实施的行政处罚符合法定权限;
(3)法律文书中,印章使用符合《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
(4)履行行政执法任务的人员必须是行政执法人员,并按照《河北省行政执法证件和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证件管理办法》申领和持有合法、有效的行政执法证件(含国务院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核发的行政执法证件,并已向当地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备案)。
2、被处罚主体认定准确
(1)被处罚主体必须是依法能够独立行使权利、承担法律责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不满14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和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且在案卷中应有证明被处罚主体资格的材料;
(2)被处罚主体必须是违法行为的当事人;(3)法律文书中,被处罚主体应当使用全称,且前后一致。
(二)事实清楚、证据确凿
1、法律文书所述违法事实是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事实;
2、准确记载违法时间、地点、情节、程度和后果以及调查取证过程;
3、证据材料应当合法、真实,与违法事实有关联,足以证明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程度和后果。
(三)适用法律正确
1、作出行政处罚的依据必须是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规章;
2、法律、法规、规章的名称应使用全称,并准确引用到条、款、项、目;
3、行政处罚的种类和幅度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四)遵循处罚原则
1、公正、公开原则。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
2、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实施行政处罚,纠正违法行为,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
3、“一事不再罚”原则。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五)程序合法
1、应按照立案、调查取证、告知当事人权利、审查决定、送达、执行的步骤实施行政处罚;
2、在时间顺序上应按照实施处罚的步骤记载;
3、在形式上每一执法活动的内容、过程和结果都应当有相应的法律文书记载;
4、在行为方式上必须符合法定要求。主要包括: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必须由两名以上执法人员进行调查取证,并出示合法有效的执法证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必须告知当事人拟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并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符合听证条件的,在作出处罚决定前必须书面告知当事人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依法组织听证;行政处罚决定必须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必须经行政机关负责人集体讨论;依法应由上一级行政机关批准或决定的行政处罚案件,必须上报;法律文书的送达符合法定的时限、方式,案卷中必须有相应的送达回证;依法应当移送其他机关的案件,必须移送。
二、案卷文书标准
案卷文书标准,是指行政处罚案卷中,反映各种法律文书的制作和使用规范的一般要求。
(一)立案
行政处罚案件的立案,应有立案审批表,并明确以下内容:
1、当事人基本情况。
2、案件来源。检查中发现、举报、群众来信来访、领导交办、移送、途径披露和其他方式等。检查中发现的案件应注明检查的时间、地点。
3、案情记载。应注明发生违法行为的时间、地点,及承办人对涉嫌违法的事实、情节的客观描述。
4、承办人意见。应注明当事人涉嫌违反的法律、法规、规章的名称、条款,建议立案的理由、依据及意见、承办人签名及日期。
5、办案机构意见。应有办案机构负责人意见、签名及日期。
6、审批意见。应有行政机关负责人审批意见、签名及日期。
(二)调查取证
主要法律文书有调查笔录、抽样取证文书、先行登记保存文书、鉴定结论、告知及听证文书、调查终结报告等。
1、有两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共同执法,案卷内所有调查取证文书中均有两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的签名。
2、调查笔录。包括:询问笔录、检查(勘验)笔录等。询问笔录(每份询问笔录只能对应一个被询问人且每次询问制作一份)应当有:询问起止的时间和地点;询问人和记录人姓名;被询问人的基本情况;询问内容(包括反映本案事实的时间、地点、行为及行为人、情节、后果等);被询问人对笔录的意见(应有“记录属实”的字样并由被询问人逐页签名或盖章);告知当事人享有陈述、申辩权和申请回避的记载(使用专门告知文书的除外);询问笔录记录的被询问人回答的问题,有更改的,应由被询问人在更改处捺手印;询问笔录为多页时,被询问人应捺骑缝手印;被询问人拒绝签字的,应在笔录中注明,并由两名执法人员签名。
检查(勘验)笔录(一个案件有多处现场的,应分别制作笔录)应当具备:检查(勘验)的时间、具体地点;被检查人基本情况。其他有关人员在场的,记载其基本情况;检查(勘验)的完整内容记录(包括表明身份、说明执法依据、准确客观地记载违法事实或违法行为与违法情节等);检查(勘验)、记录人员签名;被检查人对笔录的意见。应注明“情况属实”的字样并逐页签名或盖章。被检查人拒绝签字或不在现场的,应在笔录中注明,由见证人或两名执法人员签名或盖章并说明原因;笔录中有更改之处时,应有被检查人捺手印、盖章或签名;笔录为多页时,被检查人应捺骑缝手印。
3、抽样取证文书。包括:抽样取证通知书和抽样取证物品处理通知书及相应审批文书(使用案件处理内部审批表)。
抽样取证通知书中应当具备事项有:当事人的名称(姓名);取证的事由;取证物品的抽样基数、生产企业、品牌名称、数量、规格等;取证的时间、地点;取证的依据;当事人签名或盖章;行政机关印章及日期;物品清单;两名以上执法人员签名或盖章;当事人拒绝签字的,应在清单上注明。
抽样取证物品处理通知书应当具备事项有:当事人的名称(姓名);取证物品的名称、数量、规格等;抽样取证物品处理的依据;抽样取证物品的处理意见;两名以上执法人员签名或盖章;当事人拒绝签字的,应在清单上注明拒签的原因及理由。
4、先行登记保存证据文书 先行登记保存证据文书包括:
(1)先行登记保存证据通知书。并注明:当事人的名称(姓名);登记保存物品的法律依据、理由、名称、规格、数量等物品性状描述;登记保存物品的方式、期限和地点;当事人签名或盖章和主管领导签字及行政机关印章,并有日期。
(2)物品清单。
(3)先行登记保存证据审批文书(使用案件处理内部审批表)。
(4)先行登记保存证据物品处理通知书。包括:当事人的名称(姓名);物品处理意见;执法人员、当事人签名盖章;行政机关印章及日期。
5、鉴定结论
鉴定结论应当具备:申请鉴定的单位或个人;申请鉴定的时间及内容;明确的结论性意见;鉴定人员签名、鉴定机构印章及日期。
6、告知及听证文书
(1)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制作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应载明:当事人的基本情况;有告知当事人违法事实、理由和依据的条、款、项、目及完整记载;应告知当事人拟给予行政处罚的种类和额度;有告知当事人陈述、申辩权以及陈述、申辩的途径、期限;应载有行政机关名称、印章及日期。当事人要求陈述和申辩的,应制作陈述、申辩笔录,或当事人陈述申辩材料,应当有陈述和申辩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地点;有陈述人的基本情况及与本案的关系;有陈述和申辩的内容;有陈述人及记录人的签名。
(2)听证文书。包括:听证告知书、举行听证通知书或听证公告、听证笔录、听证报告等。
在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制作听证告知书。听证告知书具备的事项与处罚事先告知书基本相同。
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制作举行听证通知书。通知书要注明:当事人,举行听证的具体时间、地点和方式,听证主持人、听证员、书记员的姓名,告知当事人可以委托代理人参加听证和有要求听证主持人回避的权利,行政机关印章及日期。
听证公告应明确:案由;听证的时间、地点、方式和有关事项;行政机关印章及日期。
听证笔录具备的事项包括:举行听证的起止时间、地点;听证主持人、记录人、案件调查人、当事人、代理人、证人的基本情况;听证过程中的陈述、质证等详细内容;听证主持人、记录人、当事人、代理人、有关证人签名等。
听证报告应当具备:听证的时间、地点、方式和参加人情况;案件调查人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和行政处罚建议的内容;当事人针对行政机关认定的违法事实、证据、行政处罚建议、适用法律等提出的申辩和质证,以及从轻、减轻或不予处罚的要求;争论的焦点问题;主持人意见及签名;报告形成时间等。
7、调查终结报告(1)有对案件调查的来源、调查经过;(2)有当事人的基本情况;(3)有当事人违法事实和相关证据记录;(4)有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和行政处罚的法律依据及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规则依据;(5)有案件调查机构的处理建议。
(三)审查决定
主要法律文书有:案件处理审批表、案件集体讨论记录、行政处罚决定书、责令改正通知书等。
1、案件处理审批表(使用案件处理内部审批表)。(1)有对案件来源记载。(2)有当事人的基本情况。(3)有违法事实和证据情况。
(4)有明确的行政处罚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及条款)以及根据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规则进行裁量的依据。
(5)有承办人和承办机构的意见及签名。(6)有行政执法部门法制机构意见。(7)有行政机关负责人审批意见。
2、案件集体讨论记录。集体讨论决定的行政处罚,须有案件集体讨论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讨论时间、地点;案由;主持人、出席人员、列席人员、记录人员的姓名及职务;承办人员汇报案情;参加讨论人员的主要观点和意见;结论性意见及参加人签名。
应由上级行政机关批准的行政处罚案件,须有报批文书,包括本行政机关的意见及印章,案由和案情陈述、处理建议、报送日期、上级行政机关批准日期等。
3、行政处罚决定书
(1)有当事人的基本情况。
(2)有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的事实和证据。(3)有行政处罚的种类和依据(含根据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规则进行裁量的依据)。
(4)有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实行罚缴分离的,应告知当事人罚款缴付的指定银行名称、地址等,并告知若逾期缴纳罚款是否有加处罚款的规定。
(5)有告知当事人不服行政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6)有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日期(以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或决定处罚的日期为准)。
(7)有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名称、印章。
4、责令改正通知书
(1)应载明当事人的基本情况。
(2)有违法事实和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名称的全称及具体条、款、项、目。
(3)有责令改正的内容及期限。(4)有行政机关名称、印章及日期。
(四)送达和执行
1、送达文书主要是送达回证,适用于发生法律效力和具有法律意义文书的送达。送达回证必须包括:送达文书的名称;受送达人的名称(姓名);送达时间、地点;送达方式(代收送达、留臵送达的应在备注中注明;公告送达应将公告文书归档入卷;邮寄送达的可以将挂号信回执粘贴于备注中);送达人签名、被送达人或见证人签名。
2、执行文书的要求是:处罚全部履行的,应有相应的凭证。如行政处罚缴款书、违法物品监销单等;处罚部分履行的,应有相应的审批文书,如延期或分期缴纳罚款审批文书等;处罚逾期不履行的,应有依法加处罚款、查封、扣押、冻结文书或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文书。
(五)结案
结案的主要法律文书是结案报告。结案报告包括:案由、案情、送达情况、执行情况及其结果和相关证据、承办人意见及签名、办案机构负责人意见及签名、行政机关负责人意见及签名、结案日期等。
简易程序处罚案卷标准
简易程序处罚案卷标准,只适用于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当场处以五十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当场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警告的行政处罚案卷。其具体标准为:
一、实体标准
实体标准同一般程序处罚案卷标准中的实体标准。
二、案卷文书标准
简易程序处罚案卷的文书应具备以下内容(相关内容的具体要求与一般程序处罚案卷标准中的案卷文书标准要求相同):
1、使用预定格式和编有号码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2、有当事人姓名或单位名称、地址(住址);
3、有违法行为的具体时间、地点;
4、有违法行为的事实和证据;
5、有罚款金额或警告内容;
6、有行政处罚依据(条、款、项、目);
7、有行政处罚履行方式和期限;实行罚缴分离的,应告知当事人罚款缴付的指定银行名称、地址等,并告知若逾期缴纳罚款是否有加处罚款的规定;
8、有告知当事人不服行政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9、有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名称、印章和日期;
10、有当场实施处罚的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证件号码、签名或盖章;
11、当场执行行政处罚决定的要有备注。立卷归档标准
1、行政处罚案件实行一案一卷、一卷一号制度。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案件,可以实行一案二卷,即正卷和副卷。
2、卷内文书应当使用蓝黑色、黑色钢笔、签字笔书写。当事人提供的材料使用铅笔或圆珠笔的,入卷前应予复印。所有文书只存一份正本。
3、案卷按照《文书档案案卷格式》(GB/T9705—2008)的要求立卷。
4、卷内材料排列有序。可选择两种顺序排列:第一种顺序是按照办案过程顺序排列文书;第二种顺序是行政处罚决定书和送达回证在前,其余文书按照法律文书、证据文书、其他文书设臵分类排序。
5、卷内文书采用阿拉伯数字逐页编写页码,正页在右上角、反页在左上角编写。
6、不能随文书装订立卷的证据,应放入证据袋中,随卷归档,并在证据袋上注明证据的名称、数量、拍摄时间、地点等内容;不能随文书立卷装订的录音、录像或实物证据,需在备考表中注明录制的内容、数量、时间、地点、责任人及存放地点等内容。
7、纸张无破损,破损文书应修补或复制。文书大小规格统一,文书过小的应衬纸粘贴切齐,文书过大的应折叠整齐。
8、案卷中不得涂改,如确需涂改,必须在涂改处捺手印,并注明涂改的原因及理由。
附则
1、各级政府法制部门和部门法制机构负责指导、规范和监督行政处罚文书的制作、立卷和案卷管理工作。
2、各级政府法制部门和部门法制机构应定期组织行政处罚案卷的评查,推广先进经验,纠正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行政处罚案卷质量和行政执法水平。
3、国务院有关部门对行政处罚文书格式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省人民政府行政执法部门按照本标准制作本系统统一的文书格式,可根据部门执法工作需要增加相关文书格式,并报省政府法制机构备案。
4、行政处罚文书中根据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规则进行裁量的依据不得单独使用,应与相应的法律、法规、规章同时使用。
5、本标准由河北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解释。附:河北省行政处罚案卷参考文书样式 河北省行政处罚参考文书样式
一、立案审批表
二、询问笔录
三、检查(勘验)笔录
四、抽样取证通知书
五、抽样取证物品处理通知书
六、先行登记保存证据通知书
七、先行登记保存证据物品处理通知书
八、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九、陈述、申辩笔录
十、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
十一、行政处罚听证通知书
十二、听证笔录
十三、听证报告
十四、调查终结报告
十五、案件集体讨论笔录
十六、案件处理内部审批表(通用)
十七、行政处罚决定书
十八、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
十九、行政处罚文书送达回证
二十、行政处罚案件结案报告 二
十一、当场行政处罚决定书 二
十二、行政违法案件移送函 二
十三、行政处罚强制执行申请书 二
十四、案卷封面 二
十五、案卷目录
第五篇:河北省办税服务厅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邢台市国家税务局文件 邢国税发„2010‟63号
邢台市国家税务局
关于转发《办税服务厅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县、市、区国家税务局:
现将•河北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办税服务厅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冀国税发[2010]87号)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执行中遇有问题请及时向市局(纳税服务科)反馈。
二○一○年七月二日 河北省国家税务局文件 冀国税发„2010‟87号
河北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
《办税服务厅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市国家税务局:
为全面加强办税服务厅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提高纳税服务水平,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办税服务厅管理办法(试行)‣,省局制定了•办税服务厅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有问题,请及时向省局(纳税服务处)反馈。
二○一○年六月十八日
办税服务厅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办税服务厅管理,进一步提高办税服务质量和效率,根据总局•办税服务厅管理办法(试行)‣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办税服务厅是为纳税人提供纳税服务的重要场所。坚持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理念,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办税服务效能,实现办税服务厅服务行为规范化、服务要求标准化、服务方式多元化、服务环境人性化,不断提高纳税人满意度和税法遵从 度,是各级国税机关的重要任务。
第三条 各级国税机关应以软环境建设为核心,按照统筹兼顾、合理推进、实事求是的原则,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办税服务厅。
第四条 各级国税机关应加强办税服务厅管理,调整和转换办税服务厅功能,增加办税服务厅税法宣传、咨询、辅导岗位和人员。
第五条 各级国税机关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按照要求统一办税流程,探索推行涉税事项“同城通办”服务。提倡与地税机关共建办税服务厅,鼓励办税服务融入地方政务服务。第六条 办税服务厅可设置综合服务、发票管理、申报纳税三类窗口;或合并综合服务、申报纳税窗口职能,设置综合服务、发票管理两类窗口;或合并综合服务、发票管理、申报纳税三类窗口职能,设置综合服务窗口。
县(市、区)级国税机关应积极创造条件设置综合服务窗口统一办理各类涉税事项,为纳税人提供全职能窗口服务。
第七条 办税服务厅应设置综合服务、发票管理、申报征收、资料管理、主任(值班长)和咨询辅导岗位。
(一)综合服务岗位职责: 1.办理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税务登 记事项;
2.受理行政许可、涉税审批申请,办理备案事项;
3.实施税务违法的简易处罚; 4.办理其他相关事项。
(二)发票管理岗位职责: 1.办理发票计划、库房结存、发票核销、发票挂失等事项;
2.办理柜台库存、发票(验旧)发售、发票缴销等事项; 3.办理发票代开事项; 4.办理其他相关事项。
(三)申报征收岗位职责: 1.办理纳税申报事项; 2.办理税款征收事项;
3.办理认证、报税、其他抵扣凭证信息采集和票表比对等事项;
4.办理委托代征报告、代扣代缴报告、代征代扣结报单等报告事项; 5.办理其他相关事项。
(四)资料管理岗位职责: 1.各类文书、资料的管理与传递; 2.办理征收会计凭证的收发及核算等事项;
3.通过相关业务系统对各岗位录入数据进行监控和复核; 4.办理其他相关事项。
(五)主任(值班长)岗位职责: 1.办税服务厅职责范围内涉税申请事项的审批;
2.调配工作资源,对突发事件及时进行处理和上报,维护正常工作秩序; 3.受理纳税人现场投诉,处理意见箱、举报箱收集的信件; 4.办理其他相关事项。
(六)咨询辅导岗位职责: 1.解答咨询,提供辅导,引导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
2.发放税法宣传资料和空白表证单书,宣传税收政策;
3.受理纳税人预约咨询和预约办税事项; 4.及时维护、更新办税公开设施内容
5.办理其他相关事项。
第八条 提供全职能窗口服务的办税服务厅可合并综合服务、发票管理、申报征收岗职责,统一为综合服务岗职责。办税服务厅可根据业务量、人员配备等实际情况,合理布局窗口数量,合并窗口功能和岗位职能。
第九条 办税服务厅窗口工作人员应按照公正文明、程序合法、准确高效的服务要求,遵守基本服务制度规范和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等相关规定;熟练掌握本岗位涉及的税收政策、工作流程、业 务标准、操作技能等,保证业务处理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及时将应归档资料移交资料管理岗归档。
第十条 办税服务厅各岗位与其他业务部门之间涉税纸质资料的移交、传递统一由资料管理岗办理。
办税服务厅与其他业务部门之间及办税服务厅各岗位之间要密切配合,加强工作衔接和信息沟通,做到责任明晰、衔接有序、运转顺畅。
第十一条 县(市、区)级国税机关应明确办税服务厅资料交接时间和地点,业务量较大时,办税服务厅可随时通知其他业务部门交接资料。实行“同城通办”的办税服务厅之间的涉税资料交接时间、地点由市级国税机关明确。
第十二条 办税服务厅应按照如下要求,做好纳税服务工作。
(一)服务态度:尊重、耐心、周到。
(二)办税服务:规范、便捷、高效。
(三)咨询服务:准确、及时、完整。
(四)环境建设:简洁、实用、统一。第十三条
办税服务厅应落实好以下工作制度:
(一)办税公开;
(二)导税服务;
(三)全程服务;
(四)限时服务;
(五)延时服务;
(六)预约服务;
(七)提醒服务;
(八)首问责任;
(九)一次性告知服务;
(十)应急处理。
市级国税机关应按照以上制度统一各项服务工作标准。
第十四条 办税服务厅可提供主动回复、绿色通道等服务。
主动回复服务。受理纳税人咨询,对不能当场解答的疑难问题,应记录问题内容和纳税人联系方式,与有关部门沟通明确后及时回复纳税人;受理纳税人 办税事项,对不能即时办结的涉税审批事项,及时将审批结果通知纳税人。绿色通道服务。办税服务厅应积极创造条件,优先为以下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
1.纳税信用等级为A级的纳税人; 2.市级以上重点税源企业; 3.其他按照国家规定应提供绿色通道服务的纳税人。
第十五条 办税服务厅应按照有关规定,通过办税公开设施公开相关内容,重点公开以下内容:
(一)纳税人权利与义务;
(二)行政许可与行政审批的内容和 程序;
(三)办税服务内容、流程及适用范围;
(四)办理涉税事项服务承诺。
第十六条 办税服务厅应根据规模大小设置办税服务区、咨询辅导区、自助办税区、资料填写区和等候休息区等功能区域。县(市、区)级国税机关可按照适用、有效、整洁的原则适当合并功能区域并合理确定各功能区域面积和比例。各功能区域应按以下要求配备设备设施:
(一)办税服务区为纳税人提供必要办公用品,各地可根据具体情况配备排 队叫号机、服务质量评价器等相关设备设施。
(二)咨询辅导区设置咨询辅导台或导税服务台,提供导税服务和预约服务,发放空白表证单书,配备供咨询辅导岗人员使用的电脑、电话以及必要办公用品。
(三)自助办税区配备计算机,可根据实际情况配备自助办税终端(ARM机)、打印机、扫描仪等自助办税服务设备。
(四)资料填写区提供桌椅、各类表证单书填写范本、笔墨、复写纸等办税用品。
(五)等候休息区为纳税人提供休息座椅、饮用水和纸杯,可配备供纳税人观看的电视。
第十七条
办税服务厅应为主任(值班长)岗人员设置值班长工作台,也可合并至咨询辅导台或导税服务台。
第十八条
公告栏、宣传资料取阅架、电子显示屏、触摸屏等办税公开设施应在办税服务厅内合理安装设置。办公时间应在户外醒目位置公开。
第十九条
办税服务厅应按照总局规定统一设置外部标识和内部标识。
第二十条
办税服务厅应建立健全政治业务学习、税容风纪、服务投诉处理、廉政管理、安全管理、环境卫生、AB岗互补等日常管理制度。
第二十一条
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系统故障、电力故障、排队拥挤等突发事件,办税服务厅应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处理措施,建立健全应急机制,确保各项工作安全运行。
第二十二条
办税服务厅应建立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工作质量和工作制度,工作质量主要指政策执行、工作量、信息录入和资料传递等情况;工作制度主要指政治业务学习、税容风纪、服务质量、廉政管理、安全管理、环境卫生等 情况。
第二十三条
办税服务厅可成立考核小组,具体负责考核工作的实施,考核可采取集中考核方式,依月、季、半年或进行,也可采取集中与日常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第二十四条
办税服务厅应根据考核结果查找工作薄弱环节,采取奖惩措施,不断改进和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第二十五条
各级国税机关应加强对办税服务厅的考核,完善考核制度,及时通报考核结果,将对办税服务厅的考核纳入目标工作考核内容。
第二十六条
县(市、区)级国税机关应按统一要求编制办税服务厅人员工作编号。办税服务厅人员接听、回复纳税人电话,首先应告知纳税人工作编号。
第二十七条 市级国税机关应制定办税服务厅与其他部门工作人员定期轮岗制度,明确轮岗比例和轮岗时间。
第二十八条 县(市、区)级国税机关选拔任用工作人员,同等条件下应优先考虑具备办税服务厅工作经历人员。
第二十九条 市级国税机关应制订办税服务厅人员培训计划,加强工作人员政治、业务、服务技能等方面的培训,科级以下干部每年参加脱产培训时间累计不得少于12天。第三十条 各级国税机关应加强办税服务厅纳税服务人才的培养,通过推荐、考试等方式发现、选拔优秀人员纳入纳税服务人才库。
第三十一条 办税服务厅可在保证工作正常运转的前提下,统筹安排工作人员轮流上岗、轮流调休,保障人员身心健康。
第三十二条 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应按照以下行为规范为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提供纳税服务。
(一)着装规范:统一着装、规范得体;
(二)仪容举止:整洁大方、庄重 文明;
(三)岗前准备:充分准备、准时上岗;
(四)接待规范:态度谦和、以礼待人;
(五)冲突处理:平复情绪、沟通解决;
(六)工作纪律:廉洁自律、严守法纪;
(七)规范用语:文明礼貌、和蔼可亲;
(八)服务忌语:不可冷漠、不可烦躁。
第三十三条
各市国家税务局可根据本实施办法制定相应配套措施和具体操作规范。
本实施办法由河北省国家税务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 本实施办法与国家税务总局印发的•办税服务厅管理办法(试行)‣一并试行。•河北省国税系统办税服务厅管理办法(试行)‣(冀国税发„2005‟35号)同时废止。
信息公开选项:主动公开
河北省国家税务局办公室 2010年6月21日封发 校对:纳税服务处 田伟光
信息公开选项:主动公开
邢台市国家税务局办公室 2010年7月9日封发 校对:纳税服务科 高献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