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检验科废弃处理制度
检验科消毒及废弃物处理制度
1.医务人员要求
(1)工作人员应穿戴整洁,工作服一般每周更换2次;
(2)试验室接触标本均为可疑污染物,操作前均应戴好乳胶手套,手套破损要及时更换,工作后脱手套用手消毒液消毒双手,用流动水洗净;
(3)做血常规检查的操作者必须做到一人一消毒,消毒液为0.5%醋酸洗必泰酒精;
(4)离开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脱掉手套;不能穿工作服到院外活动。2.病人手指消毒
(1)做血常规检查应选取病人无红肿,破损,伤痕的手指部位;
(2)用75%酒精消毒针刺部位,干后针刺取血,做到一人一针一消毒一吸管;(3)推片不得直接接触创口皮肤取血。3.废弃物的消毒及处理
(1)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严格分开,黑色垃圾袋装生活垃圾,黄色垃圾袋装医用垃圾;
(2)装盛垃圾的垃圾桶应用脚踏式,或加盖儿。
(3)固体医疗垃圾套双层垃圾袋,防止泄露,定时或在装满3/4时及时清理,运送到指定地点,集中焚烧,转运时应有防止锋利物刺破垃圾袋遗洒的防护措施。(4)液体垃圾如病人尿液等按8片/L健之素消毒片投放,有效氯浓度为2000mg/l,作用30分钟,到入医用下水道;
(5)锐利物应及时投入专用锐器盒,在装满前或48小时之内及时更换。(6)一般的化学废弃物可直接排入下水道;血球分析仪废液含氰化物,应放入健之素消毒片,30分钟后到入下水道。4.各种物面及地面消毒
(1)各种物表及台面每日用300-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用紫外线消毒时,灯管离台面不宜超过1米,消毒有效区域为灯管周围1.5-2.0米,每次时间不少于30分钟;
(2)地面用浸有500-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或0.1-0.2%过氧乙酸的拖把拖地 5.空气消毒
(1)实验室应开窗通风,保证持空气流通、清新;
(2)空气消毒用紫外线灯照射,每次时间均应大于30分钟,每天不少于1小时;
(3)有条件的实验室可采用静电吸附式空气净化器持续消毒。6.化验单消毒
(1)要保持化验单干净,避免被检验材料污染;
(2)不等取的化验报告单,在每日工作结束时,用微波炉中火消毒2分钟后发出;
(3)门急诊未被污染的化验单,可随时发出。凡有可能被污染的化验单,均须经消毒后方可发出。7.消毒液配制及监测
(1)正在使用的消毒液应有标识
(2)四环牌清洗消毒剂含有效氯5%,配比:1:19有效氯≧2000mg/l;1:99有效氯≧500mg/l;1:199有效氯≧250mg/l;(3)健之素消毒片含有效氯250mg/片(4)消毒液浓度监测用G-1型试纸 9.紫外线强度监测
(1)开启紫外线灯管5分钟后,将指示卡置于紫外线灯下垂直距离1米处,有图案的一面朝上,照射1分钟,图案中光敏色块由乳白色变成不同程度的淡紫色,将其与标准色块比较,读出照射强度,使用中紫外线灯辐照强度≥70μW/cm2为合格;每季度检测一次;
(2)做好紫外线消毒记录,每季度检测一次紫外线强度,检测结果贴于记录本上,灯照强度<70μW/cm2应及时更换灯管。
第二篇:幼儿园废弃口罩集中处理制度
幼儿园废弃口罩集中处理制度3篇
篇一
为进一步做好废弃口罩安全有效处置,确保全园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宣传动员全园师生,科学合理佩戴口罩,做到既有效防止疾病的传播和流行,又有效节约有限资源。
二、幼儿园在醒目位置按照规范足量设置“废弃口罩收集桶”,对师生的废弃口罩进行收集处理。
并在桶上张贴明确标识,引导师生定点投放,规范处置。三、将废弃口罩专用收集桶放置在室外。
收集桶要内设塑料袋内衬,废弃口罩应准确投入收集桶中。四、废弃口罩专用收集桶做到日消毒、日收集处理。
五、废弃口罩专用收集桶每天消毒三次,消毒采取84消毒水消毒。
六、废弃口罩由附近社区统一口罩收集点处置。
七、严禁废弃口罩重复使用。
篇二
一、设置专用容器。
后勤办公室立即开展核查,确保校区主干道、重点场所增设专门垃圾容器,用于收集废弃口罩。
容器应为“其他垃圾”
收集容器,设置文字标识(标明“废弃口罩专用”
字样),内设塑料袋内衬,避免废弃口罩与容器直接接触。
学校及周边,要严格按医废管理的有关规定收集处理。
二、实行定点投放。
广泛利用各类媒体宣传废弃口罩的分类投放要求,教育引导师生规范定点投放。
鼓励大家将废弃口罩消毒(喷洒
75%酒精、84
消毒水),进行简易破损(在做好防护措施的前提下扯烂或剪碎)
后投放至专用容器内,以防不法分子回收贩卖。
投放后及时洗手。
三、配合专车收运。
采取专人专车清运废弃口罩,集中运往校外定点垃圾回收站处理。
四、设施全面消杀。
严格落实垃圾收运消杀和日
产日
清,加强垃圾收集容器每日
消杀,特别是加强废弃口罩专用容器、厨余垃圾收集容器、其他垃圾收集容器、垃圾集中投放点、公共场所等消杀工作,收集容器每天消杀不少于两次。对校内卫生间、大门口每天消杀不少于两次。要加强垃圾转运车消杀工作,做到转运一次消杀一次。
五、落实作业防护。
从事分类、收集、保洁、垃圾清运等工作人员
应按要求做好自
身防护措施,作业时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
收集容器、转运车辆等采用含氯消毒剂(如
消毒液)
清洗消毒;
相关作业人员
要勤洗手、洗干净,注意个人卫生。
现场、一线人员
一旦发现有发烧、咳嗽等症状,要及时安排就诊并向学校报备。
第三篇:学校废弃口罩集中处理制度
学校废弃口罩集中处理制度
为进一步做好废弃口罩安全有效处置,确保全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宣传动员全校师生,科学合理佩戴口罩,做到既有效防止疾病的传播和流行,又有效节约有限资源。
二、学校要在醒目位置按照规范足量设置“废弃口罩收集桶”,对师生的废弃口罩进行收集处理。并在桶上张贴明确标识,引导师生定点投放,规范处置。
三、将废弃口罩专用收集桶放置在室外。收集桶要内设塑料袋内衬,废弃口罩应准确投入收集桶中。
四、废弃口罩专用收集桶做到日消毒、日收集处理。
五、废弃口罩专用收集桶每天消毒三次,消毒采取84消毒水消毒。
六、废弃口罩由附近社区统一口罩收集点处置或送卫生院处置。
七、严禁废弃口罩重复使用。
第四篇:检验科标本接受和处理制度
检验科标本接受和处理制度
一、标本接收
1.核对检验单填写是否完整,如姓名科别、床号、性别、年龄、诊断和医生签名、日期等。
2.核对联号是否相符,检验目的是否清楚。
3.标本是否符合要求,不合格者应及时通知并病房重留并登记在相应的登记本上。
4.急诊标本应及时查对,并在登记本上记录收到时间和送检人并签字。5.门诊送来的标本应及时与送检者核对、接收,同时两人在登记本上签字、根据送检项 目写清楚取报告的时间
二、标本的处理制度
1、血清类标本检验后标本保存3天,全血类标本保存24小时,以供必要时复查结果。
2、过保存期的血标本由保洁员进行清点、登记、高压消毒、打包后交医院垃圾收集人员处理,并进行交接登记。
3、注射器针头放锐器盒中按锐器处理方法处理。
4、检验后尿液标本不作保留,尿液加入10g/L漂白粉消毒2小时处理后才能排放入下水道内。使用后的一次性尿杯、试管放在10g/L漂白粉溶液中浸泡2小时后,打包交医院垃圾收集人员处理,并进行交接登记。
5、检验后粪便标本不作保存,将粪便盒投入塑料桶中,加入20%的漂白粉干粉,搅拌混合,作用2-6小时后,打包交由医院垃圾收集人员处理,并进行交接登记。
6、检验后前列腺、精液标本不作保存。将涂有标本的载玻片或盛有标本的试管投入10g/L漂白粉溶液中浸泡2小时后,废液倒入一水道排入医院废水处理系统,玻片、试管经洗涤、高压消毒后重新使用或打包交由医院垃圾收集人员处理,并进行交接登记。
7、其他标本和培养物采用高压蒸汽消毒法消毒后,打包交医院垃圾收集人员处理,并进行登记。
第五篇:检验科差错和投诉处理制度
检验科差错和投诉处理制度
检验科须对发生的差错事故和投诉定期讨论,重大事故应立
即讨论,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及防范措施,给予当事人批评
教育或必要的处理,并立即采取挽救措施,积极做好善后工作。
根据情况,向有关上级领导报告。
(一)检验科差错处理制度
1、差错认定:
检验报告签发后,因质量抽查或临床、患者投诉,经调查证实并由科室质量管理小组讨论认定。
2、差错定性:
(1)经调查系因违反检验科操作规程造成,属严重差错;
(2)遵守操作规程,因偶然因素失误造成,属一般差错。
3、处理办法:
由科室质量管理小组讨论决定对当事人处理意见。
(二)投诉处理制度
1、投诉信息来源:检验科的服务对象通过各种途径(如上门、来信、电子邮件、电话、调查等)向院部或检验科提出服务质量、服务态度等不满的意见,或媒体的负面报导,即投诉成立。
2、投诉的受理:各专业检验人员必须认真接受服务对象以任何方式或通过医院管理层转达等形式向本科室提出的投诉,尽可能详细问明情况并做好记录,立即向本专业主管汇报。
3、投诉的处理:投诉受理后,专业主管应及时与相关责任
人员联系,通过调查核实,分析研究,确定投诉性质是否为有效投诉,查明原因,有错必纠;当专业主管无法解决时须迅速向科
主任汇报,及时处理,让投诉者满意。
4、科室须定期归纳和分析投诉记录,提出改进方案,避免同类错误再次发生。
5、定期征求医患意见或建议,规范医患沟通内容、形式,增强沟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