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检验科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
检验科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
一、实验室发生职业暴露后按照既往进行的该种污染物的生物安全危害度 评估结果,快速有效的对意外暴露人员进行紧急医学处置;对污染区域进行有效 的控制,最大限度的清除和控制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和扩散;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暴露人员的医学观察等原则和步骤进行处理;
1、根据既往进行的生物安全危害度的评估和暴露的程度即时进行现场紧急 医学处置,消除或最大程度降低病原微生物对暴露人员的伤害;同时,有效的污 染区域进行防控,最大限度的防止污染物对周围人员和环境的污染。
2、一般性的事故可在紧急医学处置后,要立即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事故情况和处理方法,以及时发现处理中的疏漏之处。
3、当重大事故发生时,在进行紧急医学处置的同时,要立即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情况;立即协调现场紧急处理和周围环境污染防控;协调评估职业暴露 的危害性和对暴露人员的伤害程度;对药物可以治疗和预防该污染物感染的,力 争在暴露后最短时间内开始预防性用药;留取暴露人员相应的标本备检,并同时 进行医学观察。
4、建立意外事故登记,详细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 损伤的具体部位、程度;接触物种类(培养液、血液或其他体液)的情况;处理 方法及处理经过;是否采用药物预防疗法;定期检测的日期、检测项目和结果。
二、意外事故现场处理方法:工作人员发生意外事故时,如针刺损伤、感 染性标本溅及体表或口鼻眼内,或污染实验台面等均视为安全事故,应立即进行 紧急医学处置(根据事故情况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根据生物安全危害度和暴露程度,现场初步评估职业暴露危害程度和选择处理方式。
1、化学污染: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被污染部位;根据造成污染的化学物质 的不同性质用药;在发生事件后的 48 小时内向有关部门汇报,并报告感染管理 科。
2、锐器刺伤:
(1)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或其他锐器刺伤后,应立即采用相应保护 措施,清创,对创面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2)意外受伤后必须在 48 小时内报告有关部门,并报告感染管理科。(3)可疑被 HBV 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尽快注射抗乙肝病毒高效价抗体和 乙肝疫苗;
(4)可疑被 HIV 感染的锐器刺伤时,应及时找相关专家就诊,根据专家意 见预防性用药,并尽快检测 HIV 抗体,然后根据专科医生建议行周期性复查(如 6 周、12 周、6 个月等)。
3、皮肤、粘膜、角膜被污染
(1)皮肤若意外接触到血液或体液或其他化学物质时,应立即用肥皂和流 动水水冲洗;
(2)若患者的血液、体液意外进入眼睛、口腔,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 水冲冲洗;
(3)及时就诊,请专科医生诊治;48 小时内向有关部门报告,并报告感染 管理科。
4、标本污染
(1)棉质工作服、衣物有明显污染时,可随时用有效氯 500mg/l 的消毒液,浸泡 30-60 分钟,然后冲洗干净。
(2)各种表面若被明显污染,1000-2000mg/l 有效氯溶液撒于污染表面,用 并使消毒液浸过污染表面,保持 30-60 分钟,再擦除,拖把或抹布用后浸于上述 消毒液内 1 小时。
(3)仪器污染应考虑消毒方法对仪器的损伤,和对检测项目的影响,选用适当的方法
检验科 2016 年 10 月 8 日
第二篇:意外事件处理报告制度
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
(一)评估防控处理的效果 总结和评估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程序中是否存在不当 发生暴露人员试验操作等过程是否存在失误 整改措施和实行。(二)意外事故现场处理方法
工作人员发生意外事故时 如针刺损伤、感染性标本溅及体表或口鼻眼内 或污染实验台面等均视为安全事故 应立即进行紧急医学处置(根据事故情况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根据生物安全危害度和暴露程度 现场初步评估职业暴露危害程度和选择处理方式。
1、化学污染
①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被污染部位。
②立即到急诊室就诊 根据造成污染的化学物质的不同性质用药。
③在发生事件后的48小时内向有关部门汇报 医生报告医务处 护士报告护理部 并报告感染管理科。
2、针刺伤
①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或其他锐器刺伤后 应立即用力捏住受伤部位向离心方向挤出伤口的血液 不可来回挤压 同时用流动水冲洗伤口 ②用75%酒精或安尔碘消毒伤口 并用防水敷料覆盖
③意外受伤后必须在48小时内报告有关部门 医生报告医务处 护士报告护理部 并报告感染管理科、领取并填写《医疗锐器伤登记表》 必须在72小时内作HIV、HBV等的基础水平检查
④可疑被HBV感染的锐器刺伤时 应尽快注射抗乙肝病毒高效价抗体和乙肝疫苗
⑤可疑被HCV感染的锐器刺伤时 应尽快于被刺伤后做HCV抗体检查 并于4—6周后检测HCV的RNA ⑥可疑被HIV感染的锐器刺伤时 应及时找相关专家就诊 根据专家意见预防性用药 并尽快检测HIV抗体 然后根据专科医生建议行周期性复查 如6周、12周、6个月等。在跟踪期间 特别是在最初的6-12周 绝大部分感染者会出现症状 因此在此期间必须注意不要献血、捐赠器官及母乳喂养 过性生活时要用避孕套。
3、皮肤、粘膜、角膜被污染
①皮肤若意外接触到血液或体液或其他化学物质时 应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水冲洗 ②若患者的血液、体液意外进入眼睛、口腔 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③及时到急诊室就诊 请专科医生诊治 48小时内向有关部门报告 医生报告医务处 护士报告护理部 并报告感染管理科领取并填写相关登记表。
4、灼伤 ①碱类灼伤
1.1皮肤 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至碱性物质基本消失为止 再用1%-2%醋酸或3%硼酸溶液进一步冲洗。
1.2 眼睛 被碱灼伤时应先用大量流水冲洗 再选择适当的中和药物如2%-3%硼酸溶液大量冲洗 特别要注意穹窿部要冲洗彻底。②酸类灼伤 2.1一般酸灼伤
2.1.1皮肤 被一般酸灼伤后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2.2 彻底冲洗后可用2-5%的碳酸氢钠溶液、淡石灰水或肥皂水进行中和切忌未经大量流水彻底冲洗就用碱性药物在皮肤上直接中和 这样会加重皮肤的损伤。2.2 浓硫酸灼伤
皮肤被浓硫酸沾污时切忌先用水冲洗 以免硫酸水合时强烈放热而加重伤势 应先用干抹布吸去浓硫酸 然后再用清水冲洗。2.3 强酸灼伤
强酸溅入眼内 用眼喷淋器冲洗时应 冲洗时应拉开上下眼睑 使酸不至于留存眼内和下穹窿中 立即送医院眼科治疗。
5、标本污染
①棉质工作服、衣物有明显污染时 可随时用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 浸泡30-60分钟 然后冲洗干净。
②各种表面若被明显污染 用1000-2000mg/l有效氯溶液撒于污染表面 并使消毒液浸过污染表面 保持30-60分钟 再擦除 拖把或抹布用后浸于上述消毒液内1小时。③仪器污染应考虑消毒方法对仪器的损伤 和对检测项目的影响 选用适当的方法。④支持性文件: 4.1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职业暴露登记表 4.2消毒技术规范 4.3职业暴露危害评估表
第三篇: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
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 目的
明确微生物实验室人员在发生实验室意外事件时的处理方法,避免在发生实验室意外事件时工作出现混乱,确保危险状态顺利消除。
2、范围
适用于进入中心微生物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
3、职责
3.1中心生物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3.2检验室负责人负责实施。
3.3进入中心检验室微生物实验室的所有人员必须以本制度规范自己的工作。4.要求
4.1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材料的意外接种(皮肤损伤)
实验过程中,如发生损伤暴露事故,受伤人员应立刻脱去防护服,并立即用流动水冲洗双手及暴露部位,尽可能挤出受伤处的血液,伤口用碘伏或75%乙醇消毒,厌氧菌实验用3%过氧化氢冲洗,并适当扩创然后及时送医,同时报告实验室主任。实验室主任视情况要求感染人员停止工作,作出医疗评价。必要时进行医学观察和预防性治疗及必要的预防接种。处理完毕,应详细记录事故经过、损伤部位、程度以及处理过程。
4.2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材料的意外侵害
实验过程中不慎污染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材料,应立刻脱去防护 服,送就近医疗机构进行处理,特殊安全级别的微生物需要进行必要的医学观察和治疗。
4.3 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材料气溶胶的释放
4.3.1实验过程中如不慎在生物安全柜中发生污染,少量感染物溢出,产生有限气溶胶,如琼脂板掉下但没破碎,吸管或接种环上滴落传染性材料等,应立即喷洒适当的消毒剂,并以浸透消毒液的纱布覆盖污染区域,30分钟后将纱布放入消毒袋,随即用新的浸透消毒液的纱布搽试污染区域。并对污染的器材进行消毒处理。
4.3.2如在生物安全柜中发生大的污染(滴洒大量培养物、离心管破裂等),可能产生大量气溶胶时,应停止工作,用消毒液喷洒污染区域,并以浸透消毒液的纱布覆盖污染区域,打开生物安全柜的紫外灯。1小时后将纱布放入消毒袋,随即用新的浸透消毒液的纱布搽试污染区域。并对污染的器材进行消毒处理。如工作人员的皮肤沾上了污染物,须用适当消毒剂清洗消毒,如污染了衣物,应立即更换,并放入灭菌袋中高压消毒或选择适当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
4.3.3在生物安全柜外发生小的污染,产生有限气溶胶,如落下一些固体培养基,立即用消毒液浸湿的纱布覆盖污染区,1小时后,按前述步骤清除污染,所有污染的材料放入生物安全废弃物灭菌袋高压消毒。
4.3.4如在安全柜外发生大的污染,产生大量气溶胶,应立即停止实验,用消毒液喷洒污染区域,并以浸透消毒液的纱布覆盖污染区域,打开紫外灯。关上实验室的门,贴上明显标志后离开实验室。报告实 验室主任,严禁人员入内。24小时后,由专职消毒人员或在专职消毒人员的指导下实施消毒和清除污染,所有进入实验室人员应采取适当的个体防护措施。
4.4 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材料溢出
4.4.1 感染性和潜在感染性材料溅到实验服上,应尽快脱去防护服,摘掉手套,洗手并更换防护服和手套,必要时尽快喷淋。将污染的防护服和手套做为实验废弃物处理。
4.4.2 感染性和潜在感染性材料溅到眼睛里或眼睛周围等部位,立即摘掉手套,用洗眼器清洗或流动水冲洗眼部,并视情况进行医学观察和预防性治疗及必要的预防接种。处理完毕,应详细记录事故经过。4.4.3 当手套破损,感染性和潜在感染性材料污染手部皮肤时,立即摘掉手套,用适宜的消毒液浸泡,流动水冲洗,更换新手套。4.4.4 实验室记录表格或手写的资料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材料污染,应立即摘抄这些资料内容,将原件作为实验废弃物处理。4.5 离心管破裂
使用离心机时,装有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材料的离心管破裂或可疑破裂,应关闭动力并保持离心机盖子关闭30分钟。如离心机停止运行后发生破裂,应立即关闭机盖,保持30分钟。清理时,一次性手套外面再带一双厚胶皮手套,用镊子或垫着棉花的镊子夹取碎片,所有破裂的试管、碎离心桶和套管应放入利器盒,按废弃物处理规定进行处理。未破碎的有盖的管子用含氯消毒液对污染的容器表面消毒。离心机内表面污染可用有效氯浓度为0.5%的含氯消毒剂(5g/l)或75% 酒精擦拭两遍后再用清水进行擦拭,干燥后使用。4.6仪器设备故障
4.6.1实验过程中,如发现生物安全柜或其他防护设备的技术指标偏离正常范围,不符合实验要求,应立即停止实验。报告实验室主任,通报有关部门修理,并做好详细记录。
4.6.2如发生停电,应自动启用备用电源。否则,应立即停止实验,按操作规程离开实验室。离开实验室时应关好实验室门。电力恢复后,至少等30分钟才能再次进入实验室工作。
4.6.3如发生仪器故障,应及时报告科主任,并报有关部门维修。仪器运出前应彻底消毒。
修理冰箱、培养箱时,应取出所有物品,放入备用设备中,用消毒剂彻底消毒内表面及外表面。
若维修人员必须进入实验区,则应按要求穿戴防护用品。维修工作结束后,所用工具在带出实验室前应严格消毒。实验室人员必须帮助和监控维修过程。
4.6.4出现以上异常情况而影响到实验结果,应停止实验。待一切恢复正常后重新测试,原测试步骤作废。4.7紧急救助
4.7.1实验室应配备急救箱,在工作中出现意外事件并造成损伤时,先进行自救,根据需要到就近医疗机构进行救护。
4.7.2吸入感染性材料时,立即到定点医院就诊,就诊时应由专人专车陪同前往,做好医疗记录。4.7.3相关科室应协助完成人员隔离、救治、污染实验室及环境消毒等工作。4.8记录
对意外事件的记录应包括当事人姓名、性别、年龄,所在科室,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过程及处理方法,并要求相关人员签字。4.9其他
4.9.1菌(毒)种必须放置在带锁的超底温冰柜或液氮罐内保存,双人双锁管理。如发现毒种丢失或锁损,应立即报告,迅速查明原因,及时追回。
4.9.2实验室应避免使用玻璃等易碎品,如发生玻璃器具破碎,无污染的可以应用扫帚、簸萁、镊子等工具处理,有污染的则需要先用纱布围住然后倒入消毒剂处里,使用无菌器械将污染物残片放入生物安全废弃物袋并放入有危险标志的利器盒,禁止用手。
第四篇: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与报告制度
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与报告制度
根据卫生部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要求,我室制定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与报告制度。
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实验室意外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当遇到突发事件(如地震、水灾等)或设施出现故障,有可能使保存菌(毒)种等感染性材料的容器发生破裂,而对操作者、环境和后续的抢险清理人员的健康造成威胁等等,针对这些情况的处理原则如下:
(一)地震
在地震区不应建设BSL-3以上实验室。若发生地震,应根据实验室被破坏的程度进行理。1. 房屋倒塌 首先是设立适当范围的封锁区,其次是进行适当范围的消毒,边消毒边清理,最后由专业人员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对实验室边消毒边清理,清理到菌(毒)种保存室。如果菌(毒)种的容器没有破坏,可安全转移到其他安全的实验室存放。如果菌(毒)种的容器已破坏和外溢应立即用可靠的方法进行彻底清毒灭菌。处理现场的人要进行适当的医学观察。2. 实验室轻微损坏
可由专业人员按照上述方法处理。
(二)水灾
在经常发生水灾或可能发生水灾的地区不应建设BSL-3以上实验室。万一发生水灾报警时应停止工作,转移菌(毒)种和相关材料,对实验室进行彻底消毒。对仪器设备消毒转移并做有关防水处理。水灾过后对实验室应进行消毒清理维修和试运转、安全参数检测检测验证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
(三)火灾
实验室平时应加强防火。万一发生火灾,BSL-3以上实验室,首先要考虑实验室人员安全撤离,其次是工作人员在判断火势不会迅速蔓延时,可力所能及地扑灭或控制火情,消防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不得用水灭火。消防部门只管控制火情,以便火灾不会殃及邻居。
(四)停电
要迅速启动双路电源或备用电源或自备发电机,电源转换期间应保护好呼吸道;如时间较短,应屏住呼吸,待正常后恢复正常呼吸;如时间较长,应该加强个人防护,如佩带专用的头盔。
(五)生物安全柜出现正压
若生物安全柜出现正压,应被视为房间有试验因子污染并对实验人员危害较大,应立即关闭安全柜电源,停止工作,缓慢撤出双手离开操作位置,避开从安全柜出来的气流。在保持房间负压和加强个人防护的条件下进行消毒处理,撤离实验室(见下条款)。
(六)房间正压而安全柜负压
应被视为房间轻微污染,此时危险不大,应停止工作,报告实验室负责人进行检修。
(七)房间和安全柜均为正压
若房间和安全柜均为正压,则被视为发生严重污染,对实验人员和环境威胁较大,应立即关闭实验室和安全柜,停止工作,报告实验室主任。工作人员要加强个人防护,对房间进行消毒后按下列程序撤出: 1. 进入第二缓冲间,进行淋浴或其他消毒,换鞋洗手,喷雾消毒离开,开门进入半污染区,锁住或封住缓冲间的外门。2. 对半污染区进行消毒,个人消毒后进入第一缓冲间,锁住或封住进入半污染区的门。3. 在第一缓冲间进行消毒净化处理,用肥皂水洗澡,离开实验室,锁住或封住实验室进口,并标明实验室污染。
(八)发生上述特发事件或事故,在妥善处理的同时向科主任口头报告,科主任应立即向上级报告,必要时及时进入现场进行处理。
(九)事故现场处理后,应及时翔实填写事故处里记录。
(十)实验过程中出现意外事件
1、实验过程中,操作台或地面的污染,如菌液溢出,打破细菌平皿等,应立即喷洒消毒液,待消毒液彻底浸泡30分钟后,进行清理。清理后的物品,高压灭菌。
2、实验过程中,如污染物溅落在身体表面,或有割伤、烧伤、烫伤、感染动物咬伤等情况,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皮肤表面用消毒液清洗,伤口以碘酒酒精消毒,眼睛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事故的情况应报告实验室主任和上级领导。
3、实验过程中,如发生气溶胶污染,应立即关闭实验室、用消毒液喷雾和紫外线照射污染的历域,24小时后再进行终未消毒。
4、进行强毒操作后,有疑似症状出现时,应立即向实验室主任报告,观察就医。
(十一)处理后科主任应立即向医院生物安全委员会作出详细汇报。
(十二)医院生物安全委员会应及时对事故做出危险程度评估并提出下一步的对策。
株洲北雅医院检验科
第五篇:检验科废弃处理制度
检验科消毒及废弃物处理制度
1.医务人员要求
(1)工作人员应穿戴整洁,工作服一般每周更换2次;
(2)试验室接触标本均为可疑污染物,操作前均应戴好乳胶手套,手套破损要及时更换,工作后脱手套用手消毒液消毒双手,用流动水洗净;
(3)做血常规检查的操作者必须做到一人一消毒,消毒液为0.5%醋酸洗必泰酒精;
(4)离开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脱掉手套;不能穿工作服到院外活动。2.病人手指消毒
(1)做血常规检查应选取病人无红肿,破损,伤痕的手指部位;
(2)用75%酒精消毒针刺部位,干后针刺取血,做到一人一针一消毒一吸管;(3)推片不得直接接触创口皮肤取血。3.废弃物的消毒及处理
(1)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严格分开,黑色垃圾袋装生活垃圾,黄色垃圾袋装医用垃圾;
(2)装盛垃圾的垃圾桶应用脚踏式,或加盖儿。
(3)固体医疗垃圾套双层垃圾袋,防止泄露,定时或在装满3/4时及时清理,运送到指定地点,集中焚烧,转运时应有防止锋利物刺破垃圾袋遗洒的防护措施。(4)液体垃圾如病人尿液等按8片/L健之素消毒片投放,有效氯浓度为2000mg/l,作用30分钟,到入医用下水道;
(5)锐利物应及时投入专用锐器盒,在装满前或48小时之内及时更换。(6)一般的化学废弃物可直接排入下水道;血球分析仪废液含氰化物,应放入健之素消毒片,30分钟后到入下水道。4.各种物面及地面消毒
(1)各种物表及台面每日用300-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用紫外线消毒时,灯管离台面不宜超过1米,消毒有效区域为灯管周围1.5-2.0米,每次时间不少于30分钟;
(2)地面用浸有500-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或0.1-0.2%过氧乙酸的拖把拖地 5.空气消毒
(1)实验室应开窗通风,保证持空气流通、清新;
(2)空气消毒用紫外线灯照射,每次时间均应大于30分钟,每天不少于1小时;
(3)有条件的实验室可采用静电吸附式空气净化器持续消毒。6.化验单消毒
(1)要保持化验单干净,避免被检验材料污染;
(2)不等取的化验报告单,在每日工作结束时,用微波炉中火消毒2分钟后发出;
(3)门急诊未被污染的化验单,可随时发出。凡有可能被污染的化验单,均须经消毒后方可发出。7.消毒液配制及监测
(1)正在使用的消毒液应有标识
(2)四环牌清洗消毒剂含有效氯5%,配比:1:19有效氯≧2000mg/l;1:99有效氯≧500mg/l;1:199有效氯≧250mg/l;(3)健之素消毒片含有效氯250mg/片(4)消毒液浓度监测用G-1型试纸 9.紫外线强度监测
(1)开启紫外线灯管5分钟后,将指示卡置于紫外线灯下垂直距离1米处,有图案的一面朝上,照射1分钟,图案中光敏色块由乳白色变成不同程度的淡紫色,将其与标准色块比较,读出照射强度,使用中紫外线灯辐照强度≥70μW/cm2为合格;每季度检测一次;
(2)做好紫外线消毒记录,每季度检测一次紫外线强度,检测结果贴于记录本上,灯照强度<70μW/cm2应及时更换灯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