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刘寿山先生学术思想及正骨经验简介
刘寿山先生学术思想及正骨经验简介
先师刘寿山先生,字泉,北京人,生于清末,卒于1980年初夏。先生幼年随舅父学针灸,19岁拜文佩亭老先生为师.口传心授继承文老先生正骨经验,并且舍医药济贫于劳动人民。解放后.在党的中医政策感召下曾与朱格一先生合作创办正骨讲习所,桃李满园。1959年受聘于北京中医学院,任附属医院骨科主任,为发扬祖国医学,勤奋钻研,对筋骨损伤学术造诣较深。以培养新中医为己任,尽心尽力毫不保留,将自己毕生临床经验传授于后,曾发表“中医简明伤科学”及“刘寿山正骨经验”专著。今就先生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结合我们的粗浅体会述其梗概,以兹缅怀。
一、对筋骨、气血的认识
刘寿山先生认为人体骨骼分明硬骨、软骨及额外骨,并指出明硬骨204块,软骨64块,除颅骨和躯若干骨骼与现今解剖数目有差异外,其四肢骨则基本一致。从到目前为止所掌握的有关中医骨伤科学骨骼资料来看,先生的认识还是比较系统而完整的。
人体筋道总数为485道。在脊柱、四肢各大关节及手足等部位均有“伸、屈、力、通”四种筋道,它们相互协同起着支持和运动的作用。对其筋的认识为连系骨与关节的纤维韧带和关节囊组织,以及以关节为枢扭,以骨骼为支架起着杠杆作用的肌肉、肌健或筋膜而言。对于筋道的命名是按其部位和作用而名之,机体的任何运动都不是单一一块肌肉作用的结果,而是数块肌肉协同合作完成统一的一个动作,“伸、屈、力、通筋道”形象地描述了骨与关节在运动中内、外平衡而协调的相互关系。先生对人体气血的认识是“老年人筋骨枯干,气血衰败,中年人筋骨足壮,气血和平;少年人筋骨绵软,气血充足。”损伤后在治疗时应辨证论治。还认为气血在人体中循环往复,“气与血两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筋骨之损伤必及于气血,故此治疗筋骨损伤,调理气血则为首要。
二、对筋骨损伤的治疗见解
筋骨扳伤原因分为跌打、仆坠、压砸、撞碰之直接暴力;及神截、闪挫、服拧、踌趾之间接暴力,两者均可造成骨折、脱骸和伤筋等损害。先生对骨折、脱箭和伤筋的治疗以正骨手法、固定、用药和调养为基本治疗原则。而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强调手法的重要性,提出“七分手法,三分药”,其手法的运用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可谓达到了炉火纯青境地,且要求他的学生掌握手法的基本技能要纯熟,“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而且要“心手相应”,“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为手法。”
对骨折的整复,运用接骨八法,即推、拿、续、整、接、掐、把、托。脱肋的复位用上骸八法施以提、端、娜、正、屈、挺、扣、捏。而伤筋则采用治筋八法戮、拔、捻、挥、归、合、顺、散。手法共列为廿四法,临证之时,辨证识相,灵活运用。手法的操作要稳、准、敏捷,用力均匀巧妙,动作协调连贯,外柔内刚,刚柔相济,切忌粗暴。要达到这样高的水平,除熟练掌握手法墓本功外,先生要求须多临证,勤操作,积累经验方能得心应手,然后“治自多效"。
其接骨之时是筋骨并重的,指出“伤骨必伤筋”,骨折断端重叠,、筋肉俱已收缩,欲对其位,必先巧力拔神,使断端分离,而后捺正。先生常说“拔不开接不上。”虽语言通俗浅显,但指导临床意义颇深。在治疗脱骸时,上骸八法的运用,先生突出一“摘”字,亦即“欲合先离”之意。脱骸后骨端离开骨案,多被筋肉收缩而“锁”在异常位置,运用八法提端挪正,屈挺扣捏,将骨头“摘出”以“解锁”,方能归案。伤筋是临症最常见损伤。人体各部位筋肉可发生不同程度损伤,亦是骨折或脱骸后的必然并发症。先生认为单纯伤筋根据受伤原因分为戳伤、神伤、扭伤、掀伤、闪挫伤、躇伤和蹄伤等。依临床症状及病理表现又可分为筋粗、筋硬、筋僵、筋挛、筋缩、筋聚、筋错、筋转和筋断数种。伤筋虽较骨折、脱骸伤情为轻,但治疗时往往不如骨折或脱骸易于迅速收效,特别是有些急性伤筋,由于失治或治不得法而转成慢性者,常常经久不愈,所以有“宁治十个骨折,不治一个脱骸,宁治十个脱箭,不治一个伤筋”的说法。先生认方‘筋喜柔不喜刚”,所以治疗伤筋时,手法应柔韧和缓,“外柔内刚,”切不可粗暴生搬硬拉,力量应由轻逐渐加重,使感觉由浅入深,而患者并不感到皮肤疼痛之苦。
先生在外治法与内治法中重视气血方面的辨证论治,认为老年人气血衰败,筋骨枯干,骨骼中钙质成份增多,骨皮质变薄,骨小梁疏松,轻微外伤即可造成骨折,且粉碎者多见,对老年人骨折的治疗手法应轻巧,拔伸牵引力量不宜过大,又因其筋肉松弛,收缩无力,若拔伸力量过大反而适得其反。骨折也不必强求完全对位,以免造成更多损伤,而影响气血和骨折愈合。而中年人气血和平,筋骨足壮,骨骼粗大,筋肉强而有力。骨折整复时应大力拔伸以克服筋肉收缩的张力,方能使骨折端重叠及嵌入得到矫正。青少年因其气血充足,筋骨绵软,骨骼中胶质较多生长较快,故手法整复时间应越早越好,不应拖延,手法用力尤其须要灵巧。
在内治法中对男、妇、老、幼、壮、弱、虚、实;体力或脑力劳动者治之有别。治伤时人有三等之论,即中年男人、壮人、老妇人、体力劳动者治为头等;少年人、实人治为二等;老年男人、虚人、脑力劳动者治为三等。其中老妇人与壮人相同,因其血经已止,气血归于四肢,故此足壮。辨证施治时有伤气和伤血之分,伤血者“有癖血停积,或为亡血过多”,血与气两者不可分割,气为血帅,血随气行,故伤气必伤血,伤血亦必伤及气,其结果是气滞血潦,故在八纲辨证中,活血与理气兼顾。
损伤初期以癖痛为主要症状,药物治疗则以祛疲止痛为主,常用桃红四物汤加减,先生在上肢损伤中加桂枝、姜黄;下肢加川牛夕、五加皮;胸胁损伤疲痛用复元活血汤为主,另加积壳、广郁金。兼气滞作痛者则用和营止捅汤。伤后大便秘结,轻者用加减苏子桃仁汤;重者用桃仁承气汤。
损伤中期治疗以和营止痛,接骨续筋或舒筋温络为法,除骨折用接骨紫金丹外,血虚可配合使用生血补髓汤;气虚配合和营止痛汤;气血俱虚以补气养血汤为主。损伤后期筋骨未能完全修复.肢体活动远不能完全自如,需养气血,培肝肾,强筋壮骨,酌情选用补肾壮筋汤(或丸散剂)。若骨折后期,滑精梦遗者,先生认为“影响骨折愈合”,因“肾主骨”,骨伤必克肾之缘故,急当固肾涩精,用金锁固精丸。在损伤后期肢体的康复过程中,先生经验需要腾洗药腾洗伤处,以温经通络,活血散潦,接骨续筋。方剂组成:当归、羌活、红花、白芷、防风、制乳香、制没药、骨碎补、续断、宣木瓜、透骨草、川椒共十二味。另随部位及证状加减,手部加桂枝、郁李仁;足部黄柏、茄根;腿部牛夕、虎骨;腰部杜仲、桑寄生:胸部郁金、茵陈;右肋陈皮、积壳:左肋桅子、降香;肩部川芍、片姜黄;骨折加土鳖虫、自然铜;兼风寒者加厚朴、肉桂:理气加葱头、天仙藤;舒筋加芙蓉叶、金果榄。上诸药各等分,共为粗末,加入白酒一两拌匀,分装两个布袋内缝妥,放入蒸笼内,蒸热后轮换敷在伤处,每日一次.每次一小时,其药力由表及里,由皮而肉.而血、而筋、而骨地逐层传入,通达于伤处。
先生在正骨学术中是以人的整体观点出发.指导临床实践,效果良好。
三、重视练功的重要性
我国传统医学的功能锻练,源于古代导引术,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已认识到导引。练功有行气活血、强筋壮骨之作用。古代医书多有记述,如唐代《千金要方》、《理伤续断秘方》;明代《跌打损伤妙方》及清代《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都有练功疗法的术势与步骤。先 生自幼酷爱国术,对内家拳八卦有较深研究,摸索出一套较为完整而又实用的练功术势.并应用于筋骨损伤的治疗及调养之中.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治疗与调养措施,按其部位在医者指导下循序渐进地自主活动。例如:躯干部位:哪咤探海势;犀牛望月势;金狮摇头势;风摆荷叶势;两手攀足势;浪里荡舟势:摇头摆尾势;鲤鱼打挺势。上肢部位:顺水推舟势:仙人推碑势;单手托天势;野马分鬃势:车轮环转势;大鹏展翅势:蝎子爬墙势;抓空增力势;仙人摇扇势;单、双手托云拨雾势下肢部位:蹬空增力势;坠举千斤势;白鹤摇膝势;倒掖九牛势。这些术势在促进损伤肢体功能恢复中确有较好效果。
先生毕生致力于正骨临床实践,在医疗实践中对待患者如亲人,不分男女、老幼.从诊断到治疗都是一丝不苟。骨伤科患者多为体力劳动者,在劳动中受伤,患者往往是一身油泥一身汗水,先生从不怕脏和累,满腔热情地严肃认真地为患者作治疗、行固定。先生总是哪里有患者,那里就是诊室,何时有病人就医就何时治疗,走到那里治到那里,甚至在路旁都在为患者施术治疗,因此深受广大群众的信任和爱戴。在学术思想上无门户之见.赞成中西医互相取长补短,主张采用中医之所长,结合现代医学之诊疗技术,更精确地了解和掌握病情.做到诊断明确,治疗恰当.效果良好先生两格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中医诊疗技术的同时.掌握现代医学科学知识,期待骨伤科学术在医学领域中发挥更大作用先生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很丰富.我们学业浅陋,体会不深.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敬希同志们指正。
第二篇:泰瑞先生简介
泰瑞先生简介
名泰瑞,字吴尚,号玄明。生于1957年陕西洛南人.以书以张旭怀素为宗旨。多习诸家之所长集众家之精英历练三十余家之经典;其运笔流畅,功力深厚,集众英贤之精华,气势恢宏.笔走龙蛇.。行云作雨,作品可观性强,直取自然万象入书,大气磅礴,匠心独具。其作品潇洒飘逸而不失浑厚稳重,痛快淋漓而不失规矩法度,实可谓动中寓静,以静致动,妙趣无穷,气度非凡,一泻千里之势,自成一体,使人飘然欲仙,引人如画。
中国书法家艺术促进会主席
中国书画名家艺术联合会主席
中国国际书法家协会理事
北京市诗联书画院研究员
中国艺术精品特邀顾问
新中文化交流友好使者
其作品以收入《中国书画家大词典》《泰瑞草书千字文》《盛世大匠》《中国精品艺术当代名家集》《当代中国书画领军人物》特邀顾问。等著作。抗美援朝六十周年纪念活动捐赠作品。由中国文化部艺术服务中心艺术品鉴定评估委员会鉴定:6500元至8500元/平方尺。
参加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大型展览多次,作品远销东南亚为台海外(韩国、日本、新加坡)所喜爱。作品以国礼赠送缅甸驻华大使馆
其作品受到各级领导(国务院领导、总参将军、民政部)、新闻工作者’央视主持人等各界收藏都所喜爱,具有广阔的升值空间。...[详细介绍]
联系电话:***QQ44519527
第三篇:青年画家刘砚平先生的艺术简介
青年画家刘砚平先生的艺术简介
刘砚平,男,汉族,1973年出生。2011年结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沧州市南皮人。网名:晴朗的心,清风客,清闲一客。系河北新闻网通讯员。系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姚建萍刺绣艺术馆合作画家,中国书画协会理事,北京盛世轩书画艺术研究院画师,河北清风书画院院长,中国科技部书画馆签约画家,香港紫荆画院画家。
自幼酷爱绘画,刻苦钻研绘画艺术。1990年,向齐大鹏、王树珩、潘清溪、杨泽等先生学习国画,书法;2011年受到国画泰斗喻继高大师的指导,拜喻老为师;2011年在清华大学,受教于霍春阳,王界山,李翔,李燕,程大利,何延喆,杨琪,刘贞麟,宋唯原,毛国典等导师。
通过自己努力探索,博采古今巨匠之长,在传统工笔花鸟领域,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创新,创作出别具一格的各种蓝底、红底、金底„„系列工笔花鸟作品。其传统吉祥题材工笔鱼系列国画,尤受中外各地的收藏家、书画爱好者、企业家、领导等所喜爱。近期创作的水墨作品,以水破墨,以水破线,水与墨自然渗透,产生出意想不到的肌理效果,配以工笔鸟虫,恰适的表现出飘逸、空灵的意境。
2004年,中国书画家协会组织的“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书画展中,《四季平安》四条屏荣获一等奖,并于2004年10月5日在中国烟台参加了颁奖仪式。
2004年,徐悲鸿纪念馆组织的“第二届全国书画艺术分科选评展”中,《秋之韵律》获得中青组花鸟画优秀奖。
20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发生大地震后,组织泊头、南皮、盐山、沧州等地的书画家向灾区人民奉贤爱心,在沧州“迎宾馆”,通过“沧州红十字会”捐献了许多书画、雕刻、泥塑等艺术作品,并进行拍卖,将善款救济灾区。
2009年,多幅作品被“中国科技部书画馆”珍藏。
2010年春,多幅作品被“香港紫荆花书画院”珍藏。2010年冬,作品被中国鸿缘文化艺术展示中心珍藏.并由中国书画协会设计出版了“国画家刘砚平2011年挂历”,入选“中国书画艺术.2011年推荐十二名家”台历。
2010年,多幅作品,被姚建萍刺绣艺术馆收藏。
2011年,多幅作品,被鸿缘文化艺术中心收藏。
2011年出版国画扑克。
2012年,其国画作品,通过中国书画作品评估委员会、中国书画研究院评估,润格评估:5000元/平方尺。
2012年,其国画作品,由中国邮政总局出版《中国当代书画名家 刘砚平》纪念珍藏邮册。
2013年,其国画作品,由中国邮政网出版《中国当代书画家。刘砚平》话卡、金币、邮票等珍藏册。
2013年,其早期国画作品’长寿图‘四条屏,作为电视剧《武松》布景作品
2013年,出版个人画集《中国书画百家精品集.刘砚平》
作品入编《中华书画宝典》,《中国书画名家选》,《当代书画》《水墨清华》
Introduction to art young painter Mr.Liu Yanping
Liu Yanping, male, the Han nationality, born in 1973.2011 graduated from the Tsinghua University Academy of Fine Arts.Nanpi people in Cangzhou city.Name: clear heart,breeze, quiet a.Hebei news network reporter.Director of the Department of Chinese Artists Association, memberChina Folk Artists Association, Yao Jianping Museum of art embroidery cooperative painter,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Association of Beijing Chinese, painter Sheng Shixuan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Art Research Institute, HebeiAcademy of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China breeze, the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Museum sign painter, Hongkong Bauhiniapainter.His childhood love of painting, assiduously painting art.In 1990, Qi Dapeng, Wang Shuheng, Pan Qingxi, Mr.Yang Zeto learn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calligraphy;in 2011 by the Chinese painting master Yu Jigao masters, thanks toYu old division;Tsinghua University in 2011, taught by Huo Chunyang, Li Xiang, Li Yan, Wang Jieshan, Chengdali, He Yanzhe, Yang Qi, Liu Zhenlin, Song Weiyuan, Mao Guodian, tutor.Through their own efforts to explore, from ancient and modern masters of long, in traditional Chinese realisticflower field, through the unremitting efforts and innovation,to create a variety of blue have a style of one's own bottom,red, gold bottom......Series of fine brushwork flower and bird paintings.The traditional auspicious Chinese Gongbipainting fish series, especially by Chinese and foreigncollectors,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lovers, entrepreneurs,leaders like.The recent creation of ink painting with waterto water, porno, broken line, water and ink penetration of natural, produce beat all texture effect, with fine brushworkbird insect, appropriate show elegant, ethereal mood.In 2004, Chinese Calligraphers Association organized the “100 anniversary birthday of Comrade Deng Xiaoping”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exhibition, “safe” four screen “won the first prize, and in October 5, 2004 in Yantai Chineseattended the ceremony.In 2004, Xu Beihong Memorial Museum organized ”the second national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art departmentselected Exhibition“, ”autumn“ get rhythm Zhongqing grouppainting award of excellence.In May 12, 2008, after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China,organization of Botou, Nanpi, Yanshan, Cangzhou and other places of the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to the people of Fengxian disaster area of love, " " in Cangzhou;Yingbin Hotel;Cangzhou Red
Cross, through the ”“ donated a number of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carving, clay plastic works of art, and the auction, thecharity relief the disaster area.In 2009, a number of works by " China;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collection of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of ".The spring of 2010, many works by ”Bauhinia HongkongAcademy of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collection“.The winter of 2010, works by the Chinese hung edgeculture art exhibition center collection.And the China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association design published ”thecountry artist Liu Yanping in 2011 Calendar“, appeared in the ”China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art.2011recommendation twelve masters“ calendar.In 2010, a number of works by Yao Jianping, embroidery artmuseum collection.In 2011, many of his works, was hung edge cultural arts center.Published in 2011, Chinese poker.In 2012, the Chinese painting,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works by Chinese evaluation committee, China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Institute evaluation assessment, price: 5000 yuan / square feet.In 2012, the Chinese painting, by China GPO publication”China contemporary masters of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Liu Yanping Memorial Collection album.In 2013, the Chinese painting, by Chinese postal networkpublishing ”Chinese contemporary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Liu Yanping “card, gold coins, stamps collection album.In 2013, the early Chinese paintings' longevity 'four screen,TV drama ”Wu Song“ as the background work
In 2013, his personal collections ”China hundred paintingsboutique.Liu Yanping“
Works for the ”Chinese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collection“,”Chinese artists selected“, ”contemporary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Tsinghua ”ink"
第四篇:足亚先生简介
足亚文化传播中心
足亚先生简介
刘福葵,笔名:足亚先生。1970出生于内蒙古,乌兰浩特市人,“足亚文化”创始人。
工作:自然医学工作者
从事医学,祖国自然医学等诸多方面的人体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和养生等健康与非健康的人体工程社会工作者。
职务:中国劳动和社会就业指导中心按摩师师资职业技能培训、考评和职业技能鉴定专家。
足亚先生,在工作中积累了大量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的丰富知识和经验,充分发挥人体工程专业技能与行业管理才智,使专业的技术成为专业管理的核心,使科学的职业管理成为职业技术的产业化发展。
论文:20余篇
在20和自然医学的瑰宝,并在传承的基础上,病的治疗》,《现代推拿术的借力》,、《CHC之足亚篇》、《足亚文化足中求》、《足疗的附加值科学面面观》、贡献:2004年、2005会议,修改、邀参加资质和荣誉:20
高级医疗推拿师;
CHC 全国高科技健康产业工作委员会足部按摩专业委员会师资培训、考评员;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足部按摩师师
“中国自然医学疗法特技人才”荣誉称号;
“中国首届当代医学名人”荣誉称号;
首届中国中外名人论坛“特邀嘉宾”;
中国足部按摩师教材编写、审定者;
中国江苏科技报“健康形象大使”荣誉称号;
研究发展、教育推广、服务社会、传播健康、专业化、正规化、产业化、国际化及产业加盟是一贯坚持发展的基本原则。
足亚先生
第五篇:余光中先生简介及作品集
余光中先生简介及作品集
余光中(1928-),男,当代著名诗人和评论家。
祖籍福建省永春县桃城镇洋上村,1928年生于江苏南京,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LOWA)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师范大学、台湾大学、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53年10月,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及《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诗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在台湾居住,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主要诗作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诗集有《灵河》、《石室之死》、《余光中诗选》等;诗论集有《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其中《乡愁》一诗,因为形象而深刻抒发了游子殷切的思乡之情并富有时代感而受到人们的喜爱河赞赏。他的诗,兼有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雕细刻,抒情细腻缠绵,一唱三叹,含蓄隽永,意味深长,韵律优美,节奏感强。他因此被尊为台湾诗坛祭酒。他的诗论视野开阔,富有开拓探索的犀利朝气;他强调作家的民族感和责任感,善于从语言的角度把握诗的品格和价值,自成一家。
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台湾整个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在台湾早期的诗歌论战和70 年代中期的乡土文学论战中,余光中的诗论和作品都相当强烈地显示了主张 西化、无视读者和脱离现实的倾向。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时代,笔尖所染,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酿业无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 80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对乡土文学的态度也由反对变为亲切,显示了由西方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因而被台湾诗坛称为“回头浪子”。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是个“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诗人“。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 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现已出版诗集21种;散文集11种;评论集5种;翻译集13种;共40余种.著有 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白玉苦瓜》等十余种。
余光中的诗文创作及翻译作品,祖国大陆有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广州花城出版社、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等15家出版社先后出版。余先生同时又是资深的编辑家,曾主编《蓝星》、文星》、《现代文学》等重要诗文刊物。并以“总编辑”名义主编台湾1970?/FONT>1989《中华现代文学大系》共15册(小说卷、散文卷、诗卷、戏剧卷、评论卷)。
余光中在台湾与海外及祖国大陆文学界享有盛誉。他曾获得包括《吴三连文学奖》、《中国时报奖》、《金鼎奖》、《国家文艺奖》等台湾所有重要奖项。多次赴欧美参加国际笔会及其他文学会议并发表演讲。也多次来祖国大陆讲学。如1992年应中国社会科学院之邀演讲《龚自珍与雪莱》;1997年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其诗歌散文选集共7册,他应邀前往长春、沈阳、哈尔滨、大连、北京五大城市为读者签名。吉林大学、东北大学颁赠客座教授名衔。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曾朗诵演出他的名诗《乡愁》。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与北京图书目录》,收录《余光中诗选》于其中。近年来,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东方之子》等栏目专题向国内观众连续推荐报导余光中先生,影响很大。
海内外对余光中作品的评论文章,大约在一千篇左右。专论余光中的书籍,有黄耀梁主编,分别由台湾纯文学出版社与九歌出版社出版的《火浴的凤凰》、《璀璨的五彩笔》;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余光中一百首》(流沙河选释)等5种。传记有台湾天下远见出版公司出版,傅孟君著《茱萸的孩子——余光中传》。其诗集《莲的联想》,1971年由德国学者译成德文出版。另有不少诗文被译成外文在海外出版。
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他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他目前仍在“与永恒拔河”。呼吸在当今,却已经进入了历史,他的名字已经显目地镂刻在中国新文学的史册上。
但其曾经在1960,1970年代攻击台湾左翼作家及乡土作家,让人诟病至今。但这并不为大陆读者熟知。
【年代】:现当代 【作者】:余光中 【作品】:乡愁 【内容】: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六一.一.二十一
评价:该诗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国的统一,又将乡愁描写的淋漓尽致。余光中 寻李白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余光中
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 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 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 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 留给杜二去细细的苦吟 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 认你做谪仙,便更加佯狂 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壶
把自己藏起来,连太太也寻不到你
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 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 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天 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 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 肝硬化怎杀得死你? 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从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 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 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 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 当地一弹挑起的回音
一贬世上已经够落魄 再放夜郎母乃太难堪 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
陇西或山东,青莲乡或碎叶城 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 凡你醉处,你说过,皆非他乡 失踪,是天才唯一的下场 身后事,究竟你遁向何处? 狼啼不住,杜二也苦劝你不住 一回头四窗下竟已白头 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 匡山给雾锁了,无路可入 仍炉火示纯青,就半粒丹砂 怎追蹑葛洪袖里的流霞?
樽中月影,或许那才你故乡 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 而无论出门向西哭,向东哭 长安却早已陷落 二十四万里的归程
也不必惊动大鹏了,也无须招鹤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 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 诡缘的闪光愈转愈快 接你回传说里去
余光中(1928-),男,当代著名诗人和评论家。
祖籍福建省永春县桃城镇洋上村,1928年生于江苏南京,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LOWA)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师范大学、台湾大学、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53年10月,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及《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诗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在台湾居住,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主要诗作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诗集有《灵河》、《石室之死》、《余光中诗选》等;诗论集有《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其中《乡愁》一诗,因为形象而深刻抒发了游子殷切的思乡之情并富有时代感而受到人们的喜爱河赞赏。他的诗,兼有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雕细刻,抒情细腻缠绵,一唱三叹,含蓄隽永,意味深长,韵律优美,节奏感强。他因此被尊为台湾诗坛祭酒。他的诗论视野开阔,富有开拓探索的犀利朝气;他强调作家的民族感和责任感,善于从语言的角度把握诗的品格和价值,自成一家。
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台湾整个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在台湾早期的诗歌论战和70 年代中期的乡土文学论战中,余光中的诗论和作品都相当强烈地显示了主张 西化、无视读者和脱离现实的倾向。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时代,笔尖所染,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酿业无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 80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对乡土文学的态度也由反对变为亲切,显示了由西方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因而被台湾诗坛称为“回头浪子”。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是个“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诗人“。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 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现已出版诗集21种;散文集11种;评论集5种;翻译集13种;共40余种.著有 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白玉苦瓜》等十余种。
余光中的诗文创作及翻译作品,祖国大陆有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广州花城出版社、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等15家出版社先后出版。余先生同时又是资深的编辑家,曾主编《蓝星》、文星》、《现代文学》等重要诗文刊物。并以“总编辑”名义主编台湾1970?/FONT>1989《中华现代文学大系》共15册(小说卷、散文卷、诗卷、戏剧卷、评论卷)。
余光中在台湾与海外及祖国大陆文学界享有盛誉。他曾获得包括《吴三连文学奖》、《中国时报奖》、《金鼎奖》、《国家文艺奖》等台湾所有重要奖项。多次赴欧美参加国际笔会及其他文学会议并发表演讲。也多次来祖国大陆讲学。如1992年应中国社会科学院之邀演讲《龚自珍与雪莱》;1997年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其诗歌散文选集共7册,他应邀前往长春、沈阳、哈尔滨、大连、北京五大城市为读者签名。吉林大学、东北大学颁赠客座教授名衔。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曾朗诵演出他的名诗《乡愁》。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与北京图书目录》,收录《余光中诗选》于其中。近年来,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东方之子》等栏目专题向国内观众连续推荐报导余光中先生,影响很大。
海内外对余光中作品的评论文章,大约在一千篇左右。专论余光中的书籍,有黄耀梁主编,分别由台湾纯文学出版社与九歌出版社出版的《火浴的凤凰》、《璀璨的五彩笔》;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余光中一百首》(流沙河选释)等5种。传记有台湾天下远见出版公司出版,傅孟君著《茱萸的孩子——余光中传》。其诗集《莲的联想》,1971年由德国学者译成德文出版。另有不少诗文被译成外文在海外出版。
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他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他目前仍在“与永恒拔河”。呼吸在当今,却已经进入了历史,他的名字已经显目地镂刻在中国新文学的史册上。
但其曾经在1960,1970年代攻击台湾左翼作家及乡土作家,让人诟病至今。但这并不为大陆读者熟知。
【年代】:现当代 【作者】:余光中 【作品】:乡愁 【内容】: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六一.一.二十一
评价:该诗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国的统一,又将乡愁描写的淋漓尽致。余光中 寻李白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余光中
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 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 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 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 留给杜二去细细的苦吟 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 认你做谪仙,便更加佯狂 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壶
把自己藏起来,连太太也寻不到你
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 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 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天 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 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 肝硬化怎杀得死你? 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从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 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 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 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 当地一弹挑起的回音
一贬世上已经够落魄 再放夜郎母乃太难堪 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
陇西或山东,青莲乡或碎叶城 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 凡你醉处,你说过,皆非他乡 失踪,是天才唯一的下场 身后事,究竟你遁向何处? 狼啼不住,杜二也苦劝你不住 一回头四窗下竟已白头 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 匡山给雾锁了,无路可入 仍炉火示纯青,就半粒丹砂 怎追蹑葛洪袖里的流霞?
樽中月影,或许那才你故乡 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 而无论出门向西哭,向东哭 长安却早已陷落 二十四万里的归程
也不必惊动大鹏了,也无须招鹤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 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 诡缘的闪光愈转愈快 接你回传说里去
余光中(1928-),男,当代著名诗人和评论家。
祖籍福建省永春县桃城镇洋上村,1928年生于江苏南京,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LOWA)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师范大学、台湾大学、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53年10月,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及《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诗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在台湾居住,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主要诗作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诗集有《灵河》、《石室之死》、《余光中诗选》等;诗论集有《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其中《乡愁》一诗,因为形象而深刻抒发了游子殷切的思乡之情并富有时代感而受到人们的喜爱河赞赏。他的诗,兼有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雕细刻,抒情细腻缠绵,一唱三叹,含蓄隽永,意味深长,韵律优美,节奏感强。他因此被尊为台湾诗坛祭酒。他的诗论视野开阔,富有开拓探索的犀利朝气;他强调作家的民族感和责任感,善于从语言的角度把握诗的品格和价值,自成一家。
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台湾整个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在台湾早期的诗歌论战和70 年代中期的乡土文学论战中,余光中的诗论和作品都相当强烈地显示了主张 西化、无视读者和脱离现实的倾向。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时代,笔尖所染,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酿业无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 80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对乡土文学的态度也由反对变为亲切,显示了由西方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因而被台湾诗坛称为“回头浪子”。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是个“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诗人“。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 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现已出版诗集21种;散文集11种;评论集5种;翻译集13种;共40余种.著有 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白玉苦瓜》等十余种。
余光中的诗文创作及翻译作品,祖国大陆有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广州花城出版社、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等15家出版社先后出版。余先生同时又是资深的编辑家,曾主编《蓝星》、文星》、《现代文学》等重要诗文刊物。并以“总编辑”名义主编台湾1970?/FONT>1989《中华现代文学大系》共15册(小说卷、散文卷、诗卷、戏剧卷、评论卷)。
余光中在台湾与海外及祖国大陆文学界享有盛誉。他曾获得包括《吴三连文学奖》、《中国时报奖》、《金鼎奖》、《国家文艺奖》等台湾所有重要奖项。多次赴欧美参加国际笔会及其他文学会议并发表演讲。也多次来祖国大陆讲学。如1992年应中国社会科学院之邀演讲《龚自珍与雪莱》;1997年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其诗歌散文选集共7册,他应邀前往长春、沈阳、哈尔滨、大连、北京五大城市为读者签名。吉林大学、东北大学颁赠客座教授名衔。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曾朗诵演出他的名诗《乡愁》。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与北京图书目录》,收录《余光中诗选》于其中。近年来,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东方之子》等栏目专题向国内观众连续推荐报导余光中先生,影响很大。
海内外对余光中作品的评论文章,大约在一千篇左右。专论余光中的书籍,有黄耀梁主编,分别由台湾纯文学出版社与九歌出版社出版的《火浴的凤凰》、《璀璨的五彩笔》;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余光中一百首》(流沙河选释)等5种。传记有台湾天下远见出版公司出版,傅孟君著《茱萸的孩子——余光中传》。其诗集《莲的联想》,1971年由德国学者译成德文出版。另有不少诗文被译成外文在海外出版。
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他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他目前仍在“与永恒拔河”。呼吸在当今,却已经进入了历史,他的名字已经显目地镂刻在中国新文学的史册上。
但其曾经在1960,1970年代攻击台湾左翼作家及乡土作家,让人诟病至今。但这并不为大陆读者熟知。
【年代】:现当代 【作者】:余光中 【作品】:乡愁 【内容】: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六一.一.二十一
评价:该诗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国的统一,又将乡愁描写的淋漓尽致。余光中 寻李白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余光中
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 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 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 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 留给杜二去细细的苦吟 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 认你做谪仙,便更加佯狂 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壶
把自己藏起来,连太太也寻不到你
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 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 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天 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 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 肝硬化怎杀得死你? 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从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 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 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 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 当地一弹挑起的回音
一贬世上已经够落魄 再放夜郎母乃太难堪 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
陇西或山东,青莲乡或碎叶城 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 凡你醉处,你说过,皆非他乡 失踪,是天才唯一的下场 身后事,究竟你遁向何处? 狼啼不住,杜二也苦劝你不住 一回头四窗下竟已白头 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 匡山给雾锁了,无路可入 仍炉火示纯青,就半粒丹砂 怎追蹑葛洪袖里的流霞?
樽中月影,或许那才你故乡 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 而无论出门向西哭,向东哭 长安却早已陷落 二十四万里的归程
也不必惊动大鹏了,也无须招鹤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 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 诡缘的闪光愈转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