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律审查办法
辽宁省农村信用联合社法律审查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防范和控制法律风险,支持各项业务依法合规健康发展,保障经营管理行为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结合省联社所辖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法律审查,是指由各级法律审查人员依照本办法规定的业务事项及相关法律文件的合法性、有效性进行审核,对法律风险进行识别、提示和控制的专门工作。
第三条 凡本办法规定应当进行法律审查的业务事项及相关法律文件,各单位在审批或签署之前必须履行法律审查手续,否则由业务事项主办部门及审批人员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四条 法律审查工作由各级合规风险管理(法律事务)部门负责。上级合规风险管理(法律事务)部门对下级合规风险管理(法律事务)部门的法律审查工作负有指导、检查和监督的责任。第五条 各单位应当根据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的需要,设置法律审查岗位,配备专职法律审查人员。同时,要加强对法律审查人员的管理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法律审查工作水平和质量。
第六条 合规风险管理(法律事务)部门及法律审查人员应当客观独立地进行法律审查和发表法律意见。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干预法律审查工作,不得以回避或掩盖风险为目的,要求法律审查人员修改或重新出具法律意见。
第二章 法律审查范围
第七条 下列业务事项及相关法律文件应当进行法律审查:
(一)信贷审查机构审议或报上级咨询审议的贷款、贴现等信贷业务事项;
(二)审批或报上级行审批的债务重组、资产处置业务事项;
(三)制定或修改业务制度、规定、办法或规章;
(四)对外产生权利义务关系的各种合同、业务协议、履约凭证、电子表格、信函及相应的授权文件;
(五)新业务、新产品相关法律事项;
(六)涉及劳动人事关系的法律关系事项;
(七)与省联社辖属单位设立、合并、撤销、重组等组织形式变更相关的法律事项;
(八)其他应当进行法律审查的事项。
第八条 下列业务事项,业务主办部门应当事先提请法律人员参与方案论证、业务谈判:
(一)涉及新的客户类型、业务领域、交易模式、产品结构或风险控制措施的创新性业务事项;
(二)金额较大、融资结构复杂和社团贷款的事项;
(三)法律关系复杂、涉及多方的债务重组或资产处置事项;
(四)涉及省联社辖属单位重大利益的有关业务事项。第九条 各级信贷业务或其他业务事项,如果需要与客户进行协商以确定合同条件的,业务主办部门应当约请法律审查人员参加相关合同谈判,并由上级合规风险管理(法律事务)部门对最终的合同条款进行审核。
第十条 各级专业部门使用的各类格式合同和其他格式法律文件,由各级合规风险(法律事务)管理部门根据专业部门提出的需求统一制定。省联社未制定统一格式合同的业务,由各级合规风险管理(法律事务)部门可根据专业需要制定辖内统一使用的格式合同,由本级合规风险管理(法律事务)部门审核确认,并报省联社合规风险(法律事务)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 凡使用省联社制定格式合同或格式文件办理的业务事项,如果该合同或文件的条款未作修改或未添加新的内容,该合同或文件可以不再提交法律审查。
第三章 法律审查要求
第十二条 凡是应当进行法律审查的业务事项及法律文件,由业务主办部门主要负责人签署,几个部门共同起草的由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共同签署。将相关的文件、资料提交相应的合规风险管理(法律事务)部门进行书面审查。提交审查应采取书面专送或文件会签的形式。
第十三条 法律审查应确保被审查事项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符合中国银行业监管委员会法律工作规定,符合银行业监管部门有关的禁止性要求。交易内容和交易条件表述要完整准确,审查意见能够得到法律的支持。
第十四条 对信贷业务应当主要审查以下内容:
(一)贷款用途的合法性;
(二)债务人、保担保人的主体资格;
(三)担保及其他风险控制措施的合法性、有效性;
(四)抵押(出质)人对抵(质)押财产是否享有处分权、抵(质)押财产的处置是否存在法律障碍;
(五)担保人提供担保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六)涉及的其他法律问题。
第十五条 对债务重组、资产处置业务应当主要审查以下内容:
(一)债务重组、资产处置是否符合相关政策或需要有权部门批准,操作程序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涉及的债权债务关系、资产权属是否存在法律瑕疵或争议;
(三)省联社辖属单位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充分、合理的保护;
(四)相关的文件、协议是否合法、有效;
(五)涉及的其他法律问题。
第十六条 对业务章程、管理办法应当主要审查以下内容:
(一)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防范和控制法律风险的措施是否适当、完善;
(三)对业务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的处理是否妥善。
第十七条 对各种合同、业务协议、履约凭证、电子表格、信函等法律文件应当主要审查以下内容:
(一)当事人是否具有合法的主体资格,文件签字人是否具有合法、有效的授权;
(二)法律文件内容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相关权利义务在合同中是否得到公平、明晰和充分的体现;
(三)省联社辖属单位的权益在法律文件中是否得到相应的保护;
(四)法律文件涉及的法律要素是否齐全,各相关文件的内容和相互关系是否协调;
(五)与文件有关的其他法律问题。
第十八条 对债务重组、资产处置事项应重点审查以下内容:
(一)债务重组、资产处置是否需要并获得有权部门的批准,操作程序是否有关法律规定;
(二)相关债权债务关系、资产权属是否存在法律瑕疵或争议;
(三)相关文件、协议是否合法、有效;
(四)我社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充分、合理保护;
(五)涉及的其他法律问题。
第十九条 对涉及劳动人事关系的事项应当主要审查以下内容:
(一)劳动合同的内容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解除或终止的程序安排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三)对违规违纪员工给予开除或解除劳动合同等处理的法律依据是否充分,程序安排是否合法。
(四)涉及劳动人事关系的其他法律问题。
第二十条 法律审查一般应在收到被审查业务事项和法律文件后3至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于特别紧急的事项,经提交审查的业务主办部门负责人签注后,应在1至2个工作日内完成法律审查。
第二十一条 对重大、复杂的审查事项或法律问题,法律审查人员可以向上级法律审查人员咨询或请示,也可以征询有关政府部门、司法机关或中介机构的意见,作为法律审查的参考依据。
第二十二条 法律审查人员完成法律审查工作后,应当发表审查意见。审查意见可以通过法律意见书、会签意见和其他形式表示。
第二十三条 报送上级审批的业务事项,经由本级合规风险管理(法律事务)部门法律审查人员出具书面法律意见的,上级合规风险管理(法律事务)部门法律审查人员如无不同意见,可以使用签章或其他形式确认该意见,不再另行出具书面意见。上级合规风险管理(法律事务)部门法律审查人员认为下级的法律意见有疑问或失误,可以要求下级补正或修改法律意见,也可以自行出具法律意见。
第二十四条 法律审查意见应归入相关业务档案,留存备查。
第四章 法律审查人员
第二十五条 各级从事法律审查工作的人员应当是具有法律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者通过企业法律顾问资格考试(司法考试资格)的本社员工,或经省联社同意聘请的企业法律顾问(律师)。经省联社合规风险管理(法律事务)部考核和人力资源部批准,暂不具备上述资格的人员可以从事法律审查工作,但是,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后执证上岗。
第二十六条 各级单位应当建立本级法律专业人员名录,报省联社合规风险管理(法律事务)部备案。
第二十七条 各级合规风险管理(法律事务)部门应当从法律专业人员名录中聘用法律审查人员。聘用名录之外人员从事法律审查工作的,应当报经上一级合规风险管理(法律事务)部批准。
第二十八条 各级合规风险管理(法律事务)部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聘请企业法律顾问(律师)协助或承担必要的法律审查工作。被聘请企业法律顾问(律师)应当报省联社合规风险管理(法律事务)部审批备案。
第二十九条 适用外国法律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法律的业务事项及相关法律文件,应聘请具有相应法律执业资格的律师进行法律审查,出具法律意见。
第三十条 聘请执业律师为我社提供法律服务的,各级合规风险管理(法律事务)部门应对律师提交的法律意见和文件进行审核,并对律师的工作进行监督和考核。
第五章 部门责任
第三十一条 合规风险管理(法律事务)部门及法律审查人员应当尽职履行法律审查职责,对发表的法律意见负责。
第三十二条 业务主办部门对经办的业务事项和相关文件应当进行审慎调查和审核,确保其符合金融监管规章和我社的有关规定。
第三十三条 业务主办部门应对提交法律审查的相关文件和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负责。法律审查人员认为相关文件、资料不完整或有疑问的,可以要求业务主办部门予以补充或做出说明,必要时可直接对相关资料和信息进行核实。
第三十四条 合规风险管理(法律事务)部门基于法律审查对业务事项及相关法律文件的合法性、有效性提出的意见,业务主办部门应当采纳;对预防和控制法律风险、维护我社权益提出的意见,业务主办部门应当予以完善。
第三十五条 合规风险管理(法律事务)部门可以对本级或下级签订的融资性文件、担保合同以及相关事项进行法律检查,以堵塞漏洞,控制风险。第三十六条 合规风险管理(法律事务)部门对法律检查发现的问题提出补救措施或纠正意见的,有关部门或单位应当接受并及时整改。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社各级法人机构和市办。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由省联社负责解释和修改。各级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报省联社备案。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银行法律审查办法
中国ⅩⅩ银行法律审查办法(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防范和控制法律风险,保障各级行经营管理行为的合法性和债权的安全性,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我行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法律审查,是指事先由行内法律事务部门对本办法规定的业务事项及相关法律文件的合法性、有效性进行审核,对法律风险进行识别、提示和控制的专门工作。
第三条 凡本办法规定应当进行法律审查的业务事项及相关法律文件,各级行在审批或签署之前必须履行法律审查手续,否则由业务事项主办部门和审批人员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四条 法律审查工作由各级行法律事务部门负责。未设立法律事务部门的,由上级行法律事务部门委派、授权或核准的人员承担法律审查工作。
上级行法律事务部门对下级行的法律审查工作负有指导、检查和监督的责任。
第五条 各级行应当根据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的需要,配备必要的法律审查人员。同时,要加强对法律审查人员的管理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法律审查工作水平和质量。
第六条 法律事务部门及法律审查人员应当客观独立地进行法律审查和发表法律意见。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以市场竞争、业
-1- 务拓展等理由干预法律审查工作,不得以回避或掩盖风险为目的,要求法律部门和法律审查人员修改或重新出具法律意见。
第二章 法律审查范围
第七条 下列业务事项及相关法律文件应当进行法律审查:
(一)由本行信贷审查机构审议或报上级行审批的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保函等信贷业务事项;
(二)由本行审批或报上级行审批的债务重组、资产处置业务事项;
(三)制定或修改业务制度、规定、办法或章程;
(四)对外产生权利义务关系的各种合同、业务协议、履约凭证、通知、表格、信函及相应的授权文件;
(五)与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相关的法律事项;
(六)新业务的法律风险控制措施;
(七)与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法律事项;
(八)涉及劳动人事关系的法律事项;
(九)与我行机构设立、合并、撤销、重组等组织形式变更相关的法律事项;
(十)本行和上级行认为需要进行法律审查的其他事项。第八条 下列业务事项,业务主办部门应当事先提请法律事务部门参与方案论证、业务谈判:
(一)涉及新的客户类型、业务领域、交易模式、产品结构 -2-或风险控制措施的创新性业务;
(二)金额较大、融资结构复杂或涉及境外客户的项目融资和银团贷款;
(三)法律关系复杂、涉及多方的债务重组、资产处置业务;
(四)涉及我行重大利益的有关业务事项。
第九条 经过行内审批的信贷业务或其他业务事项,如果需要与客户进行协商以确定合同条件的,业务主办部门应当约请法律审查人员参加相关合同谈判,并由法律事务部门对最终的合同条款进行审核。
第十条 全行统一使用的各类格式合同和其他格式法律文件,由总行法律事务部根据业务部门提出的需求统一制定。总行未制定格式合同的业务,一级分行、直属分行可根据需要制定辖内统一使用的格式合同,由本行法律事务部门审核确认,并报总行法律事务部备案。
第十一条 凡使用行内格式合同或格式文件办理的业务事项,如果该合同或文件的条款未作修改或未添加新的内容,该合同或文件可以不再提交法律事务部门审查。
第十二条 各级行办理具体业务时,如果不使用或者修改总行制定的格式合同或格式文件,相关的业务合同或文件须经一级分行、直属分行法律事务部门或由其授权的下级行法律事务部门审核确认。
-3-
第三章 法律审查要求
第十三条 凡是应当进行法律审查的业务事项及法律文件,由业务主办部门在审批之前将相关的文件、资料提交法律事务部门审查。提交审查应采取书面函件专送的形式,特殊事项可采取文件会签的形式。
第十四条 法律审查应确保被审查事项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符合有关的强制性要求,交易内容和交易条件在合同及相关法律文件中得到完整准确的表述,各项约定能够得到法律的支持。
第十五条 对信贷业务应主要审查以下内容:
(一)贷款用途的合法性;
(二)借款人(银行承兑汇票出票人、保函申请人)、担保人的主体资格;
(三)担保及其他风险控制措施的合法性、有效性;
(四)抵押(出质)人对抵(质)押财产是否享有处分权、抵(质)押财产的处置是否存在法律障碍;
(五)贷款、担保的操作程序、手续和文件的合法性;
(六)涉及的其他法律问题。
第十六条 对债务重组、资产处置业务应主要审查以下内容:
(一)债务重组、资产处置是否需要并获得有权部门的批准,操作程序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涉及的债权债务关系、资产权属是否存在法律瑕疵或 -4-争议;
(三)我行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充分、合理的保护;
(四)相关的文件、协议是否合法、有效;
(五)涉及的其他法律问题。
第十七条 对业务章程、管理办法应主要审查以下内容:
(一)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防范和控制法律风险的措施是否适当、完善;
(三)对业务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的处理是否妥善。第十八条 对业务合同、协议、履约凭证、通知、表格、信函等法律文件应主要审查以下内容:
(一)当事人是否具有合法的主体资格,文件签字人是否具有合法、有效的授权;
(二)文件内容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相关的权利义务在合同中是否得到公平、明确的体现;
(三)我行的权益在文件中是否得到充分的保护;
(四)文件涉及的法律要素是否齐全,各相关文件的内容和相互关系是否匹配;
(五)与文件有关的其他法律问题。
第十九条 对涉及劳动人事关系的事项应主要审查以下内容:
(一)劳动合同的内容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解除或终止的程序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5-
(三)对违规违纪员工给予开除等行政处分的法律依据是否充分,程序是否合法。
第二十条 法律审查一般应在收到被审查业务事项和法律文件后3至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于特别紧急的事项,经提交审查的业务主办部门负责人签注后,应在1至2个工作日内完成法律审查。
第二十一条 对重大、复杂的审查事项或法律问题,法律事务部门可以向上级行法律事务部门咨询或请示,也可以征询有关政府部门、司法机关或中介机构的意见。
第二十二条 法律事务部门完成法律审查工作后,应当发表审查意见。审查意见可以通过法律意见书、会签意见或其他形式表达。书面法律意见应由发表意见的法律审查人员署名。
第二十三条 报送上级行审批的业务事项,经由该承办行法律事务部门或法律审查人员出具书面法律意见的,上级行法律事务部门如无不同意见,可以使用签章或其他形式确认该意见,不再另行出具书面意见。上级行法律事务部门认为下级行的法律意见有疑问或失误,可以要求下级行补正或修改法律意见,也可以自行出具法律意见。
第二十四条 法律审查意见应归入相关业务档案,留存备查。
第四章 法律审查人员
第二十五条 各级行从事法律审查工作的人员应当具有法律 -6-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者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包括律师资格考试)或企业法律顾问考试。经一级分行、直属分行法律事务部门考核和批准,暂不具备上述资格的行内人员可以从事法律审查工作。
第二十六条 一级分行、直属分行法律事务部门应建立本行法律审查人员名录,报总行法律事务部备案。
第二十七条 各级行应当从法律审查人员名录中聘用法律审查人员。聘用名录之外人员从事法律审查工作的,应报经一级分行、直属分行法律事务部门批准。
第二十八条 一级分行、直属分行法律事务部门对本行法律审查人员应当进行工作考评,经考评不适合从事法律审查工作的,应当从名录中删除。
第二十九条 法律事务部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聘请执业律师协助或承担有关的法律审查工作。对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消费信贷等批量业务涉及的常规性法律审查工作,可由法律事务部门选聘的执业律师承担。
第三十条 适用外国法律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法律的业务事项及相关法律文件,应聘请具有相应法律执业资格的律师进行法律审查,出具法律意见。
第三十一条 聘请执业律师为我行提供法律服务的,法律事务部门应对律师提交的法律意见和文件进行审核,并对律师的工作进行监督和考核。
-7-
第五章 部门责任
第三十二条 法律事务部门及法律审查人员应当尽职履行法律审查职责,对发表的法律意见负责。
第三十三条 业务主办部门对经办的业务事项和相关文件应当进行审慎调查和审核,确保其符合金融监管规章和我行的有关规定。
第三十四条 业务主办部门应对提交法律审查的相关文件和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负责。法律审查人员认为相关文件、资料不完整或有疑问的,可以要求业务主办部门予以补充或做出说明,必要时可直接对相关资料和信息进行核实。
第三十五条 法律事务部门基于法律审查对业务事项及相关法律文件的合法性、有效性提出的意见,业务主办部门应当采纳;对预防和控制法律风险、维护我行权益提出的意见,业务主办部门应当予以完善。
第三十六条 法律事务部门可以对本行或下级行签订的融资文件、担保合同以及相关事项进行法律检查,以堵塞漏洞,控制风险。
第三十七条 法律事务部门对法律检查发现的问题提出补救措施或纠正意见的,有关部门或单位应当接受并及时整改。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行境内各级分支机构。
-8-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由总行负责解释。一级分行、直属分行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报总行法律事务部备案。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原《中国ⅩⅩ银行法律审查办法》(ⅩⅩ发[]193号)同时废止,其他有关规定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9-
第三篇:银行法律合规审查办法
商业银行合规审查工作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商业银行(下文简称“我行”)法律性文本、文件审查工作程序,及时解决我行法律问题,提高审查工作效率和质量,为管理创新与业务的稳健发展提供有效的法律支持和制度保障,根据《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风险管理制度》及风险资产部职责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法律性文本、文件”是指我行在经营和管理过程中,以本行名义对内(外)出具或接受的产生法律权利、义务的合同、协议、信函、证明、声明、承诺以及其他有关文件和重要规章制度。
我行各级部门在日常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法律性文本、文件”以外的法律问题可以书面形式提交风险资产部(法律合规部)。
第三条 合规审查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依法合规原则。
(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与促进我行规范发展的原则。
(三)业务职能管理部门管理与风险资产部(法律合规部)管理相结合原则。
第四条 我行合规审查工作采取与外部律师事务所合作的运行机制。
第二章 部门分工与职责
第五条 风险资产部负责统一对总行法律性文件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并对全行的法律问题提供咨询服务。
第六条 业务性审查职责
(一)是否符合国家经济政策、产业政策、货币政策、监管政策等业务性规范。
(二)是否符合上级监管制定的有关行业管理制度及政策,内部控制机制是否严密、完备,操作流程与岗位节点设置是否合理科学。
(三)是否符合行业规定的技术等级、施工规范、产品 质量标准与相应资质要求。
(四)是否超越业务权限。
(五)是否真实反映谈判情况。
(六)对方当事人是否具有签约主体资格。
(七)业务用语表述是否规范,是否会产生歧义。第七条 法律合规性审查职责包括:
(一)制定或签约法律程序是否符合规范。
(二)条款之间是否有冲突。
(三)条款之间是否有歧义。
(四)条款是否与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政策相抵触。
(五)条款是否损害我行的合法权益。
第三章 审查流程与时限
第七条 总行各部门认为需要将法律性文件送交风险资产部审查的,应填制《法律审查申请表》(格式附后)。申请表经送审部门负责人签字后,连同法律性文件、相关材料的复印件送交风险资产部。
第八条 对于涉及或可能涉及重大、复杂法律问题的业务,有关部门应在业务办理的前期,约请风险资产部(法律合规部)早期介入,指派人员参与业务谈判及文件准备,争取有利的谈判地位,拟定对我行有利的文件草案,提高法律性文件审查效率。
第九条 各级部门在日常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法律性文本、文件”以外的法律问题可以书面形式(连同电子版)于每周二前提交风险资产部(法律合规部)。
第十条 送审部门应如实、全面地介绍、解释有关背景情况。有特殊需求和特殊风险的,有关部门应主动加以说明。
第十一条 风险资产部(法律合规部)在审查过程中,有权要求送审部门提供必要的补充资料。如果送审部门无法提供全部所需资料,审查人员仅以已送材料为依据出具法律意见,未经送审部门确认的情况介绍不得作为提出法律意见的依据。
第十二条 对涉及重大、复杂业务或管理问题的法律性文件,法律审查人员应认真听取有关部门业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意见,对业务或管理问题有必要的了解以后,方可出具法律审查意见。
第十三条 风险资产部接到申请表及有关材料后,应于当日指定审查人员。
第十四条 审查工作一般分为初审和复审,分别由不同的审查人员审核。
简单的审查工作可由一名审查人员独立完成。
涉及重大、复杂法律问题的法律性文件,审查人员可以要求风险资产部集体讨论,形成审查意见。风险资产部可以聘请行外律师发表审查意见。
第十五条 法律性文件审查原则上应自收到送审文件次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完成;涉及重大、复杂法律问题的法律性文件,应自收到送审文件次日起七个工作日内完成;对于需进一步调查、补充材料的法律性文件,经通知送审部门,可以适当延长审查期限;对紧急文件应优先办理。
“法律性文本、文件”以外的法律问题于送到次周周三前以律师意见书形式予以解答。
第十六条 审查人员应根据送审部门提供的事实情况,以法律为依据,分析法律性文件涉及到的权利、义务内容及其法律后果,提出审查意见和建议。
第十七条 法律审查意见书应统一编号,由风险资产部负责人签发。
第十八条 法律审查意见书仅作为送审部门决策的参考依据。送审部门应综合权衡各方面因素(包括法律因素)后进行决策。
第十九条 法律性文件审查完毕,审查人员应将法律审查意见书交送审查部门。
第二十条 法律性文件审查完毕,审查人员应将法律审查意见书复印,连同法律审查申请表及相关材料一并归档。
第二十一条 风险资产部应当认真审查法律性文件。
因法律审查人员工作疏忽,造成损失的,由有关人员承 担责任,但因送审部门提供的资料、情况不完整、不准确导致法律审查人员判断错误的除外。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总行风险资产部负责解释。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珠海市技术引进中专利法律状态审查办法
珠海市技术引进中专利法律状态审查办法
珠海市人民政府令
(第5号)
《珠海市技术引进中专利法律状态审查办法》已经1997年11月7日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市长:黄龙云一九九七年十一月十日
第一条 为了加强我市技术引进中的专利审查,保障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合法权益,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和《广东省专利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专利法律状态审查,是指对该专利是否有效,该专利受到保护的地区、时间和期限的审查。
第三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单位或个人通过贸易或经济技术合作的途径,从本市以外的单位或个人获得技术时涉及专利技术的,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本市专利行政主管部门是本行政区域的专利管理机关,负责本办法的贯彻实施。
第五条 凡涉及专利技术引进的项目,技术转让方或许可方必须提供与该专利的法律状态有关的资料(专利证书复印件和专利权有效证明),双方须在正式合同签订前将上述材料报送市专利行政主管部门,市专利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收到材料后对国内专利进行确认,并于3日内出具其专利法律状态报告;对国外专利的法律状态进行审查并于10日内出具其专利法律状态报告。
第六条 凡涉及专利技术引进项目的合同,应附具经市专利行政主管部门确认或出具的专利法律状态报告,否则,市有关主管部门不予审批。
第七条 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中,外方以专利技术投资的,申报单位应向审批机关提供专利证书以及市专利行政主管部门确认或出具的该专利法律状态报告。
第八条 引进市重点专利技术项目时,引进单位应当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市专利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对其项目的谈判,必须有熟悉专利业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
市重点专利技术引进项目,是指对本市社会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或专利技术转让合同金额超过50万无人民币或设备、技术总投资超过500万元人民币的项目。
第九条 专利技术引进合同生效后,有关单位应将合同副本抄报市专利行政主
管部门,有关专利的实施情况要及时向市专利行政主管部门通报。
第十条 本规定由市专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一条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上海市集体合同审查办法》
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上海市集体合同审查办法》的通知
沪劳保关发(2008)43号
各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各企业主管部门,控股(集团)公司:
为了规范集体合同报送、审查程序,现将《上海市集体合同审查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二○○八年八月五日
上海市集体合同审查办法
为进一步规范集体协商和签订、履行集体合同的行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上海市集体合同条例》、《集体合同规定》等相关规定,现对本市集体合同的审查工作制订如下办法:
一、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审查范围
1、市属国有企业及其控股的外资企业,以及注册资金一千万美元(或者相当于一千万美元)以上的外商独资企业的集体合同;
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根据《集体合同规定》指定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查的集体合同;
3、本市行政区域内,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为需要由其审查的其他集体合同。
二、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审查范围
1、各区县行政区域内除应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查范围之外的企业的集体合同;
2、各区县行政区域内的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合同;
3、各区县行政区域内的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的集体合同。
浦东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审查浦东新区行政区域内除国家特别指定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查之外的各类集体合同。
三、报送审查时限
1、企业集体合同报审时限
企业与职工一方签订或者变更集体合同,集体合同草案经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讨论通过后,由职工一方的首席协商代表将讨论通过的情况书面告知企业一方。企业自收到书面告知之日起十日内,负责将集体合同报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查。
2、行业性和区域性集体合同报审时限
行业性集体合同草案经认可该草案的企业全体职工代表半数以上或者全体职工半数以上同意,方获通过。
区域性集体合同草案经本区域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认可该草案的企业全体职工代表半数以上或者全体职工半数以上同意,方获通过。
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合同由企业方面代表或者工会组织在草案通过后十日内将集体合同以及相关材料报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查。
四、报送材料
1、报送企业集体合同,应当提供下列材料各一份:
(1)企业集体合同;
(2)企业集体合同送审表(附件1);
(3)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4)企业工会法人证书(或者工会委员会成立批复)复印件;
(5)协商代表基本情况表(附件2);
(6)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集体合同草案的决议。
企业分支机构报送集体合同还应提供上级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与上级法人授权分支机构负责人与分支机构职工方进行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的书面委托材料。
2、报送行业性或区域性集体合同,应当提供下列材料各一份:
(1)行业性或区域性集体合同;
(2)行业性或区域性集体合同送审表(附件3);
(3)企业认可行业性或区域性集体合同的证明材料(附件4);
(4)认可行业性或区域性集体合同的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5)工会组织主体资格证明复印件;
(6)企业方面代表产生的证明材料(附件5);
(7)职工方代表产生的证明材料;
(8)行业性或区域性协商代表基本情况表(附件6);
(9)区域职工代表大会同意区域性集体合同草案的证明材料,或者认可行业性或区域性集体合同草案的企业全体职工代表半数以上或者全体职工半数以上同意该草案的证明材料。
五、审查时限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于收到报送材料后开具《集体合同受理回执》(附件7)。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自收到报送材料之日起15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集体合同生效后,双方协商代表应当及时以适当的形式向本方全体人员公布。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报送的集体合同有异议的,应当自收到报送材料之日起15日内将审查意见告知报送单位或组织,并发出《集体合同审查意见书》(附件8)。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集体合同提出异议的,集体协商当事人双方可就异议事项重新协商。重新签订集体合同的,应按照本通知第三、四条规定的程序和时限将集体合同文本及相关材料报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查。
六、保存期限
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受理的集体合同进行保管。集体合同期满后,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继续保存的期限为2年。
七、附则
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报送审查集体合同的,依照企业报送审查集体合同的规定办理。
本通知自发文之日起施行。原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沪劳保关发(2004)21号文件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