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刍议
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刍议
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良性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的必然选择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举措直接关系我国现代化事业的成败”税收秩序被列为此次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几大重点领域之一国家税务总局局长金人庆在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也强调今年要继续强化税收征管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并提出了“内外并举、重在治内、以
内促外”工作方针下面笔者想就此谈几点感想
一、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的核心是整治内部秩序
按照范围划分税收秩序可划分为内部秩序和外部秩序内部秩序主要是指税务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应该遵守的各类行为规范的总称更主要的表现为征税行为与之相对应外部秩序则是指纳税人、相关利益集团乃至地方政府在税收领域的各类行为规范的总称更主要的表现为纳税行为 当前各地税务部门在开展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工作时一般都把查处偷骗税即整顿外部秩序作为集中整治的重点这并无不妥在一定时期内确实能够狠狠打击极少数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对于培养守法纳税意识、净化税收环境的确很有好处但笔者认为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并不仅仅是一项暂时性、突击性的任务若站在更高的层次上来看待这个问题整治内部秩序才是立足长远、纠治根本的良方
其一整治内部秩序是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的一个主要方面税务机关既是税收秩序框架的设计者又是税收秩序的维护者其自身行为是否规范、运作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税收秩序好坏
其二整治内部秩序是抓好基层税收工作的根本为抓好基层税收工作国家税务总局从队伍建设、组织收入两方面提出了“带好队收好税”的总体工作方针落实这一方针的基本前提条件就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内部秩序作保障很难设想一个秩序混乱、管理松懈的单位能够实现队伍稳定、税收收入持续增长的目的
其三内部秩序混乱是当前税收领域违法犯罪的主要诱因从近几年发生的一些案件尤其是在全国造成重大影响的大案 要案来看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内部秩序混乱具体表现为案发地基层税务机关内部管理无序征管职责不清各项制度形同虚设税务人员与不法分子内外勾结如某重大税案若没有多名税务人员为不法分子虚开发票提供种种便利不法分子绝不可能越过层层“关卡”轻易得手也就不可能造成国家巨额税款的流失因此要打击外部税收违法犯罪行为必须整治内部秩序
其四税收与经济息息相关税收征管效率高低也直接影响到企业发展和宏观调控职能的实现目前随着一些涉税案件的曝光反映出部分基层税收单位管理漏洞大、人员素质差、征管机制不协调等诸多问题税收内部秩序的不稳定性已暴露无遗已经到了非整改不可的时候因此若能抓住当前契机从大力整治内部秩序入手必能带动以深化征管体制改革、提升管理效率、提高人员素质为主要内容的各项税收工作从而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积极作用
二、整治内部秩序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法治、高效的税收征管体系
(一)税收工作的基础就是征管它既是组织税收收入、反映征纳关系、传递宏观调控意图的重要途径也是形成内部秩序的基石内部秩序只是对税收工作结果的一种状态展现能 否达到其既定目标关键还是要通过税收征管体系来实现内部秩序与征管体系的关系满足“黑箱理论”的原理内部秩序最终体现为一种“输出”至于这种“输出”是井然有序还是杂乱无章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征管体系这个“输入”变量可以说内部秩序的全貌就体现在税收征管
体系上
既然内部秩序好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税收征管体系所决定那么什么样的税收征管体系才能形成良好内部秩序呢笔者认为要达到这一要求税收征管体系必须达到两个目标法治、高效这是由内部秩序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
(二)法治良好内部秩序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行为边界清晰规范不仅要有严格的职责限定而且要有一个明确的活动范围大到行为主体、小到单个的行为人都只能依照授权在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这种行为边界延伸到税收征管体系则集中体现为一种法治思想具体而言就是要在税收征管中强化法治权威弱化人治权威表现为三种作用一是遵循作用日常征管活动绝不是靠独立个体的意志进行而只能在税收及相关法律所构造的空间内依律行事二是判定作用即判定具体税收征管行为是否合理必须以法治作为重要尺度三是指引作用一方面税收 行政主体在设计制定内部规范时必须以法律精神为指引另一方面随着政府职能日益明确以及对行政权力监督力度的不断加强税收行政权力的行使将逐步由模糊化向透明化、精确化过渡过渡的最终目标就是征管行为的法治化
(三)高效良好内部秩序也体现为一种动态上的有序它要求行为人之间必须始终处于一种和谐、顺畅的互动关系中其基本特征就是税收行政行为要富有效率效率是公共行政的生命线具体到税收征管体系而言则要求具备充分的组织效率效率来源于管理税收工作实践表明影响税收增长主要有三大因素一个是经济一个是政策一个是征管就基层税务部门而言经济环境和税收政策都是左右不了的惟一能够发挥作用的就是加强管理长期以来税务部门对税收管理尤其是征收管理重视得很不够还存在重收入轻管理的思想观念只要收入任务完成了管理水平高低、征管质量好坏无所谓目前依靠政策、依靠经济增长拉动来组织税收的力度将会越来越弱而依靠管理、依靠提高内部效率来确保收入增长的要求将变得越来越强烈考核一个基层税务单位绩效不仅仅看其组织收入数量更要包括征管质量、税收成本、执法水平等非收入因素而且后者的意义将越来越重要另外加强管理也是打击税收违法行为、堵塞征管漏洞的重要途径从一些案件中我们可以看到部分基层单位的征管漏洞并不是出在征管手段不够先进、征管 人员素质不够高上而是基层的税收管理力度太弱管理不到位无法对不法分子形成控管合力
三、整治内部秩序的着力点行政管理目标化和征管流程电子化
之所以提出这两个着力点也是基于对税收征管体系的两个目标的认识而言的
行政管理目标化直接体现了税收征管体系的法治要求因为税收行政行为是否符合法治精神考察指标并不是对应某些抽象、粗线条的法律法规而是具体体现为是否符合内部管理要求即管理目标管理目标是将法治精神在税收征管体系中的要求一一加以明细化和体系化具有直接、量化、可操作的特点若行政主体缺乏管理目标不仅无法判定其行为优劣而且征管质量也难以评价管理效率更无从谈起最终使征管体系背离法治方向现在基层税收工作的一个难点就在于工作内容无量化管理目标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年末考核往往停留在形式化的定性评估
征管流程电子化是实现税收征管体系高效运作的前提和基础在现代行政中能否大幅度提高效率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 于现代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运用情况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行政管理越来越多地采用先进科学技术与方法为提高行政效率提供了重要保障信息行政的发展减少了人工劳动使机构人员缩减因而会大大降低行政成本同时信息行政也会带来一系列新的管理模式和组织方法为实现办公现代化创造条件从深层次讲信息行政是对传统、稳
固、单
一、迟缓政府体制的挑战使政府从集权走向相对分权从静止走向相对灵活最终实现重组公共管理、改进政府组织、信息资源共享的目标
税务部门也面临着同样的挑战缺乏有效的科技手段和信息技术税务机关就不能全面掌握税源情况就不能有效地进行税收征管税收工作就很难做到准确、效率、便捷和低成本就会陷入被动落后的境地笔者认为整治内部秩序中最关键的步骤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改造现行税收征管体系征管流程信息化是解决我们目前征管体系中数据失真、沟通不畅、职责交叉、管理低效等类问题的有效途径
四、整治内部秩序的基础是全面提高税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各种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为根本、起决定性作用的税务人员是税收征管的主体是税收征管效率的力量源泉能否建立一个良好的税收内部秩序税务人员的素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核心变量税收内部秩序的运作主要有赖于税务人员来进行税务人员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内部秩序的最终效果
正如行政学家梅耶士所指出的“不论政府组织如何健全、财力如何充足、工作方法如何精当但如果不能获得优秀人才到政府中供职仍不能对工作作有效的实际推行”税务人员素质高低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事管理制度可以说一个精干高效、运转协调的税收征管体系必然是以人事管理制度的科学、合理为前提的
目前税务部门实行的人事管理制度是与传统的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相适应的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它的弊端主要表现为
1管理对象庞杂缺乏科学分类;2管理方式陈旧单一不利于各类人才的成长;3行政权限过分集中责权分离管人与管事相脱节;4人才选拔制度不健全缺乏竞争、激励机制这种状况与税收事业的发展要求很不适应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必须全面改革现行的人事管理制度
改革人事制度就是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建立科学的分类管理体制;通过建立监控机制实现干部人事的依法管理和公开监督;要重塑税务人员的伦理价值观发扬团体精神以“责任心”为首要道德准则;要通过建立完善竞争激励机制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并加速人力资源的整体开发造就一支充满活力、效率和积极性的高素质的专业化的税务人员队伍使税收征管体系的运转效率不断提高
作者深圳市国税局副局长
(中国税务报2002.04.15)
第二篇: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刍议
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刍议
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良性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的必然选择,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举措,直接关系我国现代化事业的成败。”税收秩序被列为此次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几大重点领域之一。国家税务总局局长金人庆在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也强调,今年要继续强化税收征管,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并提出了“内外并举、重在治内、以内促外”工作方针。下面,笔者想就此谈几点感想。
一、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的核心是整治内部秩序
按照范围划分,税收秩序可划分为内部秩序和外部秩序。内部秩序主要是指税务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应该遵守的各类行为规范的总称,更主要的表现为征税行为。与之相对应,外部秩序则是指纳税人、相关利益集团乃至地方政府在税收领域的各类行为规范的总称,更主要的表现为纳税行为。
当前,各地税务部门在开展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工作时,一般都把查处偷骗税,即整顿外部秩序作为集中整治的重点,这并无不妥,在一定时期内确实能够狠狠打击极少数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对于培养守法纳税意识、净化税收环境的确很有好处。但笔者认为,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并不仅仅是一项暂时性、突击性的任务,若站在更高的层次上来看待这个问题,整治内部秩序才是立足长远、纠治根本的良方。
其一,整治内部秩序是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的一个主要方面。税务机关既是税收秩序框架的设计者,又是税收秩序的维护者,其自身行为是否规范、运作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税收秩序好坏。其二,整治内部秩序是抓好基层税收工作的根本。为抓好基层税收工作,国家税务总局从队伍建设、组织收入两方面提出了“带好队,收好税”的总体工作方针,落实这一方针的基本前提条件就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内部秩序作保障。很难设想,一个秩序混乱、管理松懈的单位能够实现队伍稳定、税收收入持续增长的目的。其三,内部秩序混乱是当前税收领域违法犯罪的主要诱因。从近几年发生的一些案件尤其是在全国造成重大影响的大案要案来看,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内部秩序混乱。具体表现为:案发地基层税务机关内部管理无序,征管职责不清,各项制度形同虚设,税务人员与不法分子内外勾结。如某重大税案,若没有多名税务人员为不法分子虚开发票提供种种便利,不法分子绝不可能越过层层“关卡”轻易得手,也就不可能造成国家巨额税款的流失。因此,要打击外部税收违法犯罪行为,必须整治内部秩序。其四,税收与经济息息相关,税收征管效率高低也直接影响到企业发展和宏观调控职能的实现。目前,随着一些涉税案件的曝光,反映出部分基层税收单位管理漏洞大、人员素质差、征管机制不协调等诸多问题,税收内部秩序的不稳定性已暴露无遗,已经到了非整改不可的时候。因此,若能抓住当前契机,从大力整治内部秩序入手,必能带动以深化征管体制改革、提升管理效率、提高人员素质为主要内容的各项税收工作,从而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积极作用。
二、整治内部秩序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法治、高效的税收征管体系
(一)税收工作的基础就是征管,它既是组织税收收入、反映征纳关系、传递宏观调控意图的重要途径,也是形成内部秩序的基石。内部秩序只是对税收工作结果的一种状态展现,能否达到其既定目标,关键还是要通过税收征管体系来实现。内部秩序与征管体系的关系满足“黑箱理论”的原理,内部秩序最终体现为一种“输出”,至于这种“输出”是井然有序还是杂乱无章,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征管体系这个“输入”变量。可以说,内部秩序的全貌就体现在税收征管体系上。
既然内部秩序好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税收征管体系所决定,那么,什么样的税收征管体系才能形成良好内部秩序呢?笔者认为,要达到这一要求,税收征管体系必须达到两个目标:法治、高效。这是由内部秩序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
(二)法治。良好内部秩序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行为边界清晰规范,不仅要有严格的职责限定,而且要有一个明确的活动范围,大到行为主体、小到单个的行为人都只能依照授权在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这种行为边界延伸到税收征管体系,则集中体现为一种法治思想。具体而言,就是要在税收征管中定性作用的还是征管体系这个“输入”变量。可以说,内部秩序的全貌就体现在税收征管体系上。
既然内部秩序好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税收征管体系所决定,那么,什么样的税收征管体系才能形成良好内部秩序呢?笔者认为,要达到这一要求,税收征管体系必须达到两个目标:法治、高效。这是由内部秩序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
(二)法治。良好内部秩序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行为边界清晰规范,不仅要有严格的职责限定,而且要有一个明确的活动范围,大到行为主体、小到单个的行为人都只能依照授权在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这种行为边界延伸到税收征管体系,则集中体现为一种法治思想。具体而言,就是要在税收征管中强化法治权威,弱化人治权威,表现为三种作用:一是遵循作用。日常征管活动绝不是靠独立个体的意志进行,而只能在税收及相关法律所构造的空间内依律行事。二是判定作用。即判定具体税收征管行为是否合理必须以法治作为重要尺度。三是指引作用。一方面税收行政主体在设计制定内部规范时必须以法律精神为指引,另一方面随着政府职能日益明确以及对行政权力监督力度的不断加强,税收行政权力的行使将逐步由模糊化向透明化、精确化过渡,过渡的最终目标就是征管行为的法治化。
(三)高效。良好内部秩序也体现为一种动态上的有序,它要求行为人之间必须始终处于一种和谐、顺畅的互动关系中,其基本特征就是税收行政行为要富有效率,效率是公共行政的生命线。具体到税收征管体系而言,则要求具备充分的组织效率,效率来源于管理。税收工作实践表明,影响税收增长主要有三大因素:一个是经济,一个是政策,一个是征管。就基层税务部门而言,经济环境和税收政策都是左右不了的,惟一能够发挥作用的就是加强管理。长期以来,税务部门对税收管理尤其是征收管理重视得很不够,还存在重收入轻管理的思想观念,只要收入任务完成了,管理水平高低、征管质量好坏无所谓。目前,依靠政策、依靠经济增长拉动来组织税收的力度将会越来越弱,而依靠管理、依靠提高内部效率来确保收入增长的要求将变得越来越强烈。考核一个基层税务单位绩效不仅仅看其组织收入数量,更要包括征管质量、税收成本、执法水平等非收入因素,而且后者的意义将越来越重要。另外,加强管理也是打击税收违法行为、堵塞征管漏洞的重要途径,从一些案件中我们可以看到,部分基层单位的征管漏洞并不是出在征管手段不够先进、征管人员素质不够高上,而是基层的税收管理力度太弱,管理不到位,无法对不法分子形成控管合力。
三、整治内部秩序的着力点:行政管理目标化和征管流程电子化 之所以提出这两个着力点,也是基于对税收征管体系的两个目标的认识而言的。行政管理目标化直接体现了税收征管体系的法治要求。因为税收行政行为是否符合法治精神,考察指标并不是对应某些抽象、粗线条的法律法规,而是具体体现为是否符合内部管理要求,即管理目标。管理目标是将法治精神在税收征管体系中的要求一一加以明细化和体系化,具有直接、量化、可操作的特点。若行政主体缺乏管理目标,不仅无法判定其行为优劣,而且征管质量也难以评价,管理效率更无从谈起,最终使征管体系背离法治方向。现在基层税收工作的一个难点就在于工作内容无量化管理目标,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年末考核往往停留在形式化的定性评估。
征管流程电子化是实现税收征管体系高效运作的前提和基础。在现代行政中,能否大幅度提高效率,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现代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运用情况。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行政管理越来越多地采用先进科学技术与方法,为提高行政效率提供了重要保障。信息行政的发展,减少了人工劳动,使机构人员缩减,因而会大大降低行政成本。同时,信息行政也会带来一系列新的管理模式和组织方法,为实现办公现代化创造条件。从深层次讲,信息行政是对传统、稳固、单
一、迟缓政府体制的挑战,使政府从集权走向相对分权,从静止走向相对灵活,最终实现重组公共管理、改进政府组织、信息资源共享的目标。
税务部门也面临着同样的挑战,缺乏有效的科技手段和信息技术,税务机关就不能全面掌握税源情况,就不能有效地进行税收征管,税收工作就很难做到准确、效率、便捷和低成本,就会陷入被动落后的境地。笔者认为,整治内部秩序中最关键的步骤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改造现行税收征管体系,征管流程信息化是解决我们目前征管体系中数据失真、沟通不畅、职责交叉、管理低效等类问题的有效途径。
四、整治内部秩序的基础是全面提高税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各种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为根本、起决定性作用的。税务人员是税收征管的主体,是税收征管效率的力量源泉。能否建立一个良好的税收内部秩序,税务人员的素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核心变量。税收内部秩序的运作主要有赖于税务人员来进行,税务人员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内部秩序的最终效果。
正如行政学家梅耶士所指出的:“不论政府组织如何健全、财力如何充足、工作方法如何精当,但如果不能获得优秀人才到政府中供职,仍不能对工作作有效的实际推行。”税务人员素质高低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事管理制度。可以说,一个精干高效、运转协调的税收征管体系必然是以人事管理制度的科学、合理为前提的。
目前税务部门实行的人事管理制度是与传统的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相适应的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它的弊端主要表现为:
1管理对象庞杂,缺乏科学分类;2管理方式陈旧单一,不利于各类人才的成长;3行政权限过分集中,责权分离,管人与管事相脱节;
最终效果正如行政学家梅耶士所指出的:“不论政府组织如何健全、财力如何充足、工作方法如何精当,但如果不能获得优秀人才到政府中供职,仍不能对工作作有效的实际推行。”税务人员素质高低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事管理制度。可以说,一个精干高效、运转协调的税收征管体系必然是以人事管理制度的科学、合理为前提的。
目前税务部门实行的人事管理制度是与传统的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相适应的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它的弊端主要表现为:
1管理对象庞杂,缺乏科学分类;2管理方式陈旧单一,不利于各类人才的成长;3行政权限过分集中,责权分离,管人与管事相脱节;4人才选拔制度不健全,缺乏竞争、激励机制。这种状况与税收事业的发展要求很不适应,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必须全面改革现行的人事管理制度。
改革人事制度,就是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建立科学的分类管理体制;通过建立监控机制,实现干部人事的依法管理和公开监督;要重塑税务人员的伦理价值观,发扬团体精神,以“责任心”为首要道德准则;要通过建立完善竞争激励机制,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并加速人力资源的整体开发,造就一支充满活力、效率和积极性的高素质的专业化的税务人员队伍,使税收征管体系的运转效率不断提高。
第三篇: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工作规划
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工作规划 (2005年—2007年)
按照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为进一步做好整治市场经济环境工作,实现税收秩序的根本好转,国家税务总局编制了2005年-2007年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工作规划,全面推进税收整规工作,为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一、当前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主要任务
近几年来,国家税务总局按照国务院和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坚持标本兼治、内外并举的原则,通过专项检查、重点整治、健全机制、完善制度,积极开展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纳税环境和税收秩序明显好转。同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税收领域在有的地方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秩序比较混乱、管理相对薄弱的问题,偷、逃、骗税及虚开、倒卖、非法印制发票等违法犯罪活动还较为突出,有的还比较猖獗;税收执法的随意性、不规范性问题仍然存在,税收管理机制和征管方式有待进一步改善。因此,偷逃骗税与反偷逃骗税的斗争将长期存在,有时甚至非常激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有针对性地开展税收整规工作,不断加大打击涉税违法犯罪活动力度,严厉查处偷逃骗税行为。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完善税收法制,改进税收征管机制,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营建诚信纳税环境,全面推进依法治税的工作任务仍然很繁重,各级税务机关要克服松懈情绪,不断强化对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工作的组织领导,改进工作,做好协调,坚持不懈地将整规工作开展下去。
税收整规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深入开展税收专项整治,严厉打击涉税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税,稳步实施税收改革,全面强化科学管理,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实现税收秩序根本好转,确保税收收入稳定增长,为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工作的总体目标
一是初步遏制涉及全国的税收大要案件的发生,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恶性案件数量显著减少。二是税收执法监督机制更加完善,税务干部的法治观念、执法水平以及执法规范性明显提高。
三是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高,税收收入随经济发展稳定增长。 四是通过税收改革的深化,税收制度、征管体制和内部管理机制逐步完善,税收调节经济和调节分配的作用进一步发挥。
五是税务干部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人员素质基本适应税收工作需要。
三、确保实现整规工作目标的保障措施
(一)深入开展税收专项检查,严厉打击税收违法活动
针对税收违法犯罪活动的新特点、新趋势、新手法,有重点地开展税收专项整治工作,有的放矢地在税收秩序较为混乱的行业和税收征管相对薄弱的区域开展税收专项检查和专项整治工作;集中力量查处涉税违法犯罪案件特别是影响恶劣、危害严重的大案要案,遏制重大涉税违法犯罪活动的蔓延。
税收专项检查采取行业治理与区域整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基本思路是:每年选择若干个行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税收专项检查,在此基础上各地税务机关根据当地产业结构和税源分布情况,确定本省范围内的检查项目。充分利用省级、地市级税务稽查机构现有的机构、人员优势,着重对大、中型企业和重点税源户进行检查,突出重点,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取得实效。
在行业治理的同时,各地区要确定税收征管基础较为薄弱、税收秩序相对混乱的一个地市或者县区,统一调配力量,集中优势兵力,对该地区税收征管问题进行全面检查,开展重点地区税收专项整治。通过对重点地区的集中整治,梳理税收违法活动线索,查找税收征管漏洞和薄弱环节,促进税收征管工作的提高。
2005年,国家税务总局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对钢铁生产企业、水泥生产企业、煤炭生产及销售企业、废旧物资回收企业、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摩托车生产及销售企业、房地产企业、实行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生产企业等进行税收专项检查。
同时,按照全国整规办的统一部署,围绕开展食品、药品放心工程、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打击商业欺诈行为三项重点工作,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 2005年打击涉税违法犯罪活动的工作重点是:继续严厉打击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和骗取出口退税违法活动,加大查处利用做假账、两套账、账外经营等手法偷逃税案件的工作力度。要着重对利用海关完税凭证、废旧物资发票、农副产品收购发票和货物运输发票进行涉税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和治理。继续开展打击非法印制、倒卖假发票的专项整治行动,端掉作假窝点,铲除不法团伙,摧毁假发票销售网络。
(二)切实强化税收执法监督,规范税收执法行为
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按照法定权限与程序执行好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切实维护税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税务系统要认真执行税收执法检查规则,以涉税文件是否合法、执法程序是否适当、执法行为是否公正、执法文书是否规范、被查出的问题是否纠正等方面为重点,开展税收执法检查。
大力推进税收执法责任制,修订下发《全国国、地税系统执法责任制岗位职责和工作规范本(试行)》、《税收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办法》和《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强化对税收执法权的监督制约。
开发并在部分地区试运行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计算机自动考核,在此基础上辅之必要的人工考核,增强对税收执法环节考核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加强对重大税务案件查办的监督和检查,坚决纠正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并举一反三抓好整改。
加强税务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切实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税务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三)搞好税法宣传,推进税收普法教育
要加大日常税法宣传咨询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税收普法教育,做到常抓不懈,潜移默化。通过搞好税法宣传,不断增强全社会的税收法治观念,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
规范税法公告制度,积极开展“网送税法”活动,及时将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告知纳税人。 加强“12366”纳税服务热线的运行管理,完善“12366”服务、管理功能的业务规范,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
结合开展向纳税人开具个人所得税完税凭证的试点工作,加强依法诚信纳税宣传,广泛宣传依法诚信纳税的典型,搞好企业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工作。
向社会公告涉税违法企业,公开曝光涉税违法犯罪大案要案,震慑不法分子,教育广大纳税人,不断提高全社会依法纳税的观念,逐步使依法履行纳税义务成为社会自觉行动。
认真开展每年一次的全国税收宣传月活动,集中声势,注重实效。动员各种资源,利用多种形式,进一步扩大税法宣传的辐射面和影响力。
(四)完善税收法律体系,加快税收法律制度建设
适应税收工作的需要,深入研究、科学合理地规划税收法律体系,尽快弥补税收法律、法规及规章的薄弱点和空白点,为税收执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确立的税收立法计划,积极、稳妥地做好各项税收立法的调研、准备和起草工作。
针对现行部分税收法律、法规中存在不具体、不严密、不详尽的情况,加快税收法律制度建设,制定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法律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税收各个执法领域和执法环节都严密、明确、具体,有可操作性,以减少税收执法的随意性。
(五)强化税源管理,完善以税源管理为重点的征管机制
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的基础性工作,要进一步落实税源管理的各项措施,不断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
一是加强税收分析预测。通过收入分析,及时发现税收政策执行和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并追踪到税源、落实到企业,进行深入剖析,以加强税源监控。要完善重点税源监控体系,改进收入预测方法,有效地指导组织收入工作。
二是建立并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2005年全国税务系统全面实施《税收管理员制度(试行)》,按照革除弊病、发挥优势、明确职责、提高水平的要求,建立税收管理员工作规范,明确工作要求,落实管理责任,切实解决“淡化责任、疏于管理”等问题,进一步提高税源监控水平。三是全面开展纳税评估。2005年税务系统开始试行纳税评估管理办法,结合税收实践不断改进评估方法,逐步完善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和完善纳税评估模型库。通过纳税评估,不仅掌握纳税人情况,还要掌握税源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加强税源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四是大力推广应用税控收款机。从2005年开始,税务部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的商业零售业、服务业、娱乐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中逐步推广应用税控收款机,做好有关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工作。计划在3至5年内,基本普及应用税控收款机,达到利用税控收款机强化税收征管的目的。
五是建立健全税收征管质量考核体系。规范税收征管业务流程,据以确定税收征管各项业务的岗位职责,在此基础上科学设置税收征管质量考核评价的指标体系,力争在2005年实现根据信息系统的原始数据自动生成考核数据,利用计算机对税收征管质量进行考核评价。
六是全面推行纳税信用等级制度管理。建立纳税信用等级制度,强化纳税人诚信纳税、依法纳税意识。认真总结、交流和推广各地税收信用体系建设好的经验和做法,加强税收信用体系建设的理论研究,进一步指导和规范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工作。
(六)加快推进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
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突出重点、分布实施,整合资源、讲求实效,加强管理、保证安全”的原则和税收信息“一体化”建设的要求,以加强税收征管、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为目标,积极有效地做好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作。
加快信息资源整合步伐,实现主体应用系统的省级数据集中管理,做好数据衔接和功能衔接,逐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税收管理信息化应用格局。
加强对税务系统综合征管软件的推广、运行、维护的管理和投入,完成综合征管软件的优化、升级工作,确保并提升系统运行质量和效率。2005年在三分之二的省国税系统完成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工作,有条件的地方要提高数据处理的集中度,实现按省集中处理数据的新模式。计划在2006年,完成综合征管软件在全国国税系统推广应用,实现国税系统征管信息系统全部与总局联网运行;同时开展地税系统统一综合征管软件相关工作,并力争在部分省地税系统进行试运行。到2007年底,80%地区的税务部门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银行系统实现信息系统联网运行。
完善纳税人信息资料“一户式”储存,做好各类信息的采集、接受和储存工作,并实行动态管理,不断提高信息应用水平。
继续做好金税工程三期立项、规划和部分先期启动系统的设计、试点等工作。
(七)全面加强税务干部队伍建设
要围绕提高执政能力,全面加强税务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执法公正、服务规范的高素质税务干部队伍,为完成各项税收任务提供坚强保证。
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加强税务系统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使之成为学习型组织、创新型团队、实干型集体、廉洁型班子。要加强理论学习,把领导干部的学习情况特别是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干部考察的重要内容,增强领导干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探索制定符合正确政绩观要求的科学的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促使各级领导班子不断提高素质,改进作风,增强团结。
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广大税务干部做好税收工作的能力,税务系统将用三年时间完成对全系统司局级领导干部的轮训,用五年时间完成对处级领导干部的轮训,此外每年还将培训各类业务骨干4000余人。认真落实教育培训规划,加强税收政策法规、征收管理、财务会计、稽查审计、信息化知识的培训。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和岗位技能。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培养大批业务能手。建立健全符合税务部门实际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努力铸就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实绩突出的税收干部队伍。
第四篇:射洪规范房地产税收秩序
射洪规范房地产税收秩序
射洪规范房地产税收秩序一体化管理显成效
射洪县进一步规范房地产税收管理,在地税局成立了专门负责房地产税收征管的直属税务二所。该所年初成立以来,坚持依法治税,实施房地产税收“四个一”管理,实现了税收征管质量和税收收入同步增长。一季度,该所征收入库房地产税收1208万元,比去年同期入库数
397万元增加811万元,增长2倍。其中:契税135.7万元,土地增值税151.9万元,销售不动产税收521.8万元,建筑安装业税收398.7万元。
一、明确工作责任,完善考核机制。地税局为加强房地产税收征管,优化征管力量,对该所配了所长、两名副所长和纪检监察员,所内设立了管理一组、管理二组和综合组,明确了相关职责和工作要求,健全了《一体化管理实施意见》、《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一体化管理工作规程》、《建筑业税收管理办法》和《工作目标责任制》等制度,按工程项目落实到管户责任人,建立健全规范化管理若干制度、责任体系,纳入目标考核。
二、创新管理方式和办法。通过认真调查研究,制定了《房地产开发业税收管理办法》、《重点工程项目税收管理办法》,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建立了新开工工程的相关信息资料传递工作平台,确保了税收基础信息的及时、准确掌握和监控。
三、健全协税护税网络。加强工作联系和协调,实施计经委、建设局、房管局、国土局、公安经侦大队工作联系制度,构建起房地产税收协税护税网络,建立了彼此把关的联动机制。在房管局设立征税窗口,派驻了一名副所长在征税窗口把好政策关,直接办理一手房、二手房、改制企业的税款征收,实现了“先税后证”、“以票管税”。
四、环节控制,完善“一体化”进程。抓好税收环节控管,从征地、建筑、销(预)售、办证等环节,步步为营,实施建筑、销售两决算和工程项目栋号管理。做到“四个一”即:做到一户一册(即一个企业一个档案)、一项一页(即一个项目一页)、一月一核(即每月核对一次)、一季一结(一个季度结算一次税款)。做到不漏一个工程,不漏一个项目,辖区内的房地产建安企业(包括项目工程)所涉及到的建筑业税收实现了每月按拨款进度(形象进度)申报税收,每月按实际销售收入申报销售不动产税收。代扣代缴税收也做到每月申报缴纳。
五、统一计税价格核定标准。以县局对城区生活住宅房屋交易计税价格核定标准、楼层差浮动比例和房管中介机构评估资料为参考,结合地段、区域统一核定标准,通过采取现场调查、拨打购房热线查询、与购房人座谈、熟人交谈等形式了解房地产交易信息,确保计税依据准确,有效控制了一、二手房交易中计税价值偏低、漏税现象。
六、搞好税收宣传和服务,增强税收遵从度。一是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板报、标语、宣传资料等形式,在征收窗口设立税收政策公示栏和办税工作流程,免费向纳税人发放有关宣传资料,把辖区内土地的“招、拍、挂”所涉及契税、耕地占用税及房地产开发、建筑的有关政策作为宣传重点,让纳税人明白交什么税、应怎样交税;二是深化税收政策告之制度,将税收告之函的形式直接送达到县内企业、外来企业、重点工程项目,明确法律责任及要求;三是县局局长和所长服务上门,定期和不定期深入企业、施工现场,进行纳税辅导,现场解决纳税人提出的有关税收疑问,努力构建和谐的征纳环境。
(墨狼)
第五篇: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
六国土资通„2011‟42号
六枝特区国土资源局
关于成立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专项整治工作
领导小组的通知
机关各股、室、站、所、大队、中心、各国土资源所:
为进一步整治我区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有效保护矿产资源,保障全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更好更快发展,根据•关于转发†六盘水市社会治安“两打三治”治理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市国土资通„2011‟114号)精神要求,经局党组研究决定,特成立六枝特区国土资源局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连家华
副组长:邓家林 赵黔明 朱晓黔
成 员:晏毓尧 吴崇迅 刘正明 李龙祥 聂瑜平赵秀华 王明艳 各国土资源所负责人
一1一 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在执法监察大队,负责监督指导各国土资源所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专项整治工作业务的开展,办公室主任由朱晓黔担任。
二○一一年八月一日
附:六枝特区国土资源局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主题词:经济管理 资源 整治 机构 通知
抄报:六枝特区人民政府办公室,特区安全委员会 六枝特区国土资源局办公室 2011年8月1日印发
共印30份
一2一 附件
六枝特区国土资源局 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专项整治方案
为进一步整治我区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有效保护矿产资源,保障全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更好更快发展,根据•关于转发†六 盘水市社会治安“两打三治”治理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专项行动工 作方案‡的通知‣(市国土资通„2011‟114号)精神要求,结合 我局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充分认识加强矿山秩序治理管理对平安建设、维护稳定、安 全生产、经济发展,以及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分析原因,找准症结,按照“铁腕治乱,正本清源”的思路,抓关键、抓切入、抓突破,彻底整治突出的问题,有力推动全区矿山秩序整治工作。
二、工作目标
通过全面开展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顿和治理行动,加大严格 执法依法行政力度,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规范行政管理行为,做到制度完善、责权明确、管理规范、秩序井然。使矿产资源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矿山秩序明显好转,矿山安全事故明显减少,矿山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明显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监管到位。实现矿产资源的
一3一 科学规划、严格管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矿业经济持续、协调和健康发展。
三、主要任务
(一)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矿产资源开发中的违法违规行为。重点查处无证或持过期失效许可证勘查开采、停产整顿期间擅自采矿、已关闭矿山“死灰复燃”等违法违规行为;要采取联合执法和专项治理行动的方式,严厉查处盗采矿产资源的行为。
(二)加快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要以治小、治散、治乱为总目标,坚决关停生产规模小、生产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和污染严重的矿山;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加快推进资源整合规划的落实;坚持规模生产、环保生产的原则,依据我区矿产资源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制定矿业权设置方案,提高准入门槛,加大科技投入,从根本上减少矿山企业数量,真正实现规模生产、集约生产和环保生产,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矿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加强对生产和关闭矿山的安全检查。要统一部署,统一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对矿山企业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矿山,要坚决停产整顿。凡停产整顿的矿山,一律收回采矿许可证;凡未通过整改验收的矿山,一律注销或吊销相关证照,坚决关闭;对通过整改验收的,要按照程序办理相关手续。对已
一4一 关闭的矿山要进行全面调查,对发现存在危岩体和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关闭矿山,要设置防护区,设立警示标志,防止人员进入造成伤害。
四、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阶段(2011年5月)
统一部署、采取措施,广泛宣传,营造环境。充分发挥社会媒体的舆论导向和监督作用,广泛宣传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重大意义,多渠道、多方式宣传先进典型,实事求是曝光违法违规案件,在社会上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从2011年6月-2011年11月)组织开展打击非法采矿专项行动,对无证采矿、违法违规采矿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符合立案标准的要坚决立案查处,对涉嫌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完成矿业权非法转让情况、矿业权审批登记情况和关闭矿山的清理工作;对查出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要做到处理到位、落实到位.第三阶段:组织实施阶段(从2011年12月)
各所要认真总结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并于12月5日前向局执法监察大队报送工作总结
一5一
五、工作要求
真正把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管理纳入工作日程,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坚持治本原则,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联合执法与各部门配合实施专项治理行动的联动机制;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对监管不到位、查处违法违规采矿行为不力的,要逐级追究责任。通过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真正做到合理开发、秩序正规、查处及时,依法保护,全面提升矿产资源管理水平。
一6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