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整顿和规范招生秩序意见
年招生工作已经开始,为控制我区生源外流、禁止各类违纪违规招生现象,维护招生工作的严肃性和教育的公平性,维护学生、家长、学校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区教育和谐健康发展,特研究制定此《关于整顿和规范招生秩序的实施意见》并下发给你们,望严格遵照执行。
一、建立招生工作督查机制,层层落实招生任务
1、区教育局成立招生工作督查组:
2、督查组主要职责:
(1)积极做好招生宣传,正确引导毕业生特别是初中
毕业生的报名,热情为考生提供服务。
(2)及时发现和制止学校或教师违规向外县学校提供
考生信息,坚决打击以牟利为目的的招生中介活动和招生贩子。及时接收举报和投诉,并对有关人员作出行政纪律处分。
(3)支持督促区属学校进行招生宣传,努力完成招生计划。招生学校和生源输送学校要成立由学校校长、教导主任(学工处)及年级组长、班主任组成的招生工作组,全面负责本校的招生工作,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招生措施,层层分解招生任务,狠抓落实。设立举报箱,随时掌握本校教师、有关人员违规向区外学校推荐生源、通报考生信息拿取回扣的情况,及时向区招生督查组反映。
(4)实施招生目标管理,对各生源学校下达中招稳定生源工作目标责任书,实现区内80%以上的生源和优质生源留在区内高中就读。并将各生源学校完成目标情况纳入对学校年终考评。对因工作不力,生源和优质生源大量流失的学校校长进行训诫处理。对向本区重点高中输送优质生源比例高的初中学校实行奖励。
二、统一招生宣传,明确招生范围
按照《关于年义务教育阶段学区划分调整的指导意见》(教发号)和《中招实施方案》的文件规定,本区内小学、初中学校不得跨学区招生;外县区高中类学校要进入我区进行招生宣传须经教育局审核批准,未经批准的外县区高中类学校或驻区高职学校一律不能进入我区各校进行招生宣传。经批准的学校招生宣传必须做到四个不准:不准使用虚假广告;不准以宣传为由进校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不准到学生家庭或利用电话、邮件等形式拉生源;不准暗中使用“回扣”或欺骗手段进行招生。招生广告和宣传资料只能委托区中招办和学校代为宣传。
三、加强招生管理,严肃招生纪律
1、区中招办和学校相关人员教师必须保守考生信息。
2、中招录取工作结束后,各招生学校和生源学校要相互配合,录取通知要在二天内送到学生手中。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3、招生学校要迅速掌握录取学生情况,采取预报名的方法稳定学生。
4、要及时掌握已录取的学生外流情况并于8月15日前整理上报区中招办。
5、各校要将招生任务同班主任、科任教师及相关人员的目标考核相挂钩。
6、对有下列违纪行为的学校或教师予以取消学校当年评优资格、个人不准评优、晋级处分、有偿向外县区提供招生信息的(包括学生花名册、成绩册、家庭地址、住宅电话);有偿为外县高中类学校招生的;不经中招办同意擅自招收学生造成招生秩序混乱的。
第二篇:加强学籍管理 规范招生秩序
加强学籍管理 规范招生秩序
基础教育处 王强
一、充分认识当前普通高中招生存在的问题
去年,我省统一高中招生管理平台工作实施以后,规范高中招生工作受到各地高度重视,招生秩序明显好转,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普通高中招生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仍有部门地区学生未通过平台招生,导致这些学生至今没有学籍。
二是跨地区违规招生现象比较严重。近期,我们接到举报,反映部分地区学校跨地区违规招生,主要是到其它地区招收尖子学生。
三是普通高中招收当地和其它地区普高线下的学生。四是经过省批准提前招生和跨地区招生的个别学校,存在招生行为不规范问题。
这些问题若不及时制止,将会严重干扰中考招生制度改革,促使生源争夺愈演愈烈,影响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甚至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高度重视学籍管理在规范高中招生中的作用。规范高中招生秩序需要综合治理,其中,加强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学籍管理是规范高中招生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是规范招生行为的基础。以义务教育学籍库作为中考报名的基础库,能够有效甄别不符合报名资格的学生,清理规范跨地区招生,从源头保证招生行为规范有序。
二是规范招生行为的强有力的手段。统一实施中考招生和学籍注册,凡不通过招生平台录取的学生一律不予注册,如果坚持这一条,只要平台操作是规范的,招生行为就是规范的,平台操作越阳光,招生行为越规范,因此,是规范招
生行为的强有力的手段。
三是规范招生行为的最后一道防线。学籍注册是学生高中身份的认可,把住了学籍注册这道防线,就会对招生行为产生有力的反制作用,倒逼招生行为必须规范。
三、加强学籍管理,确保高中招生工作有序进行。
1、加强新生注册管理,严格实行比对注册制。2012年普通高中学籍注册实行严格的对比注册制,这里面有三个含义:一是所注册的每一个新生都必须是通过平台招收进来的,不是平台招收进来的不予注册;二是所注册的每一个学生都要核查初中毕业学校,不是本地区初中毕业的不予注册;三是省招办和各市州教育局基础教育科要把招生数据分别报给基础教育处,由基础教育处负责对这二个数据库进行比对,能够对应的予以注册,不能对应的不予注册。
2、加强省外转学管理,建立举报核查制。新生注册后,省外转学是唯一的注册通道,为防止在这个环节弄虚作假,我们建立一个举报网站,凡是违规跨地区招生的,先读后注册的学生,由市州教育局基教科负责在网上进行举报。外省转入的学生分配学号前,先在举报网站核查,若举报网上有举报信息,暂时不予分配学号。当然,与之配套的学生进入学校后,改姓名、改身份证号也要进行比对。
3、强化学习过程监控,规范学业评价管理。现在,我省已经实现了对每一个学生学习过程的全程监控,包括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学分认定、体质健康测试、学生成长档案袋、毕业证书发放等。从今年秋季开始,严格实行学生学业评价的限期登录制,即每一个学生的每一学期的学业评价必须在下学期开学前全部完成,并上网,若超过时限,系统将不接受该学生的学业评价。这一制度对没有注册的学生影响是,若在第一学期不能注册,意味了即使注册了也拿不到毕业证书。
总之,规范高中招生行为必须坚持全省行动,令行禁止,不能让任何一个地方和学校有侥幸心理。我们要认识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不仅仅是规范高中招生秩序的需要,事实上他是规范办学行为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根本上讲,他是把人力资源大省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省的需要,是把教育大省建设成为教育强省的需要。
就基础教育来讲,把教育经费投入到位了,不能说我们是教育强省,把义务教育搞均衡了也不能说我们是教育强省,把教师队伍素质提高、地位提高了,也不能说我们是教育强省。衡量教育强省的核心指标是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问题,也就是只有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才能把基础教育大省建设成为基础教育强省。因为一个学生的素质是由他所接受的课程结构决定的,有什么样的课程就有什么样的素质。
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涉及到深层次的变革,需要做复杂的利益调整,如果不全省统一行动,用强大的行政力量,坚决做到令行禁止,是不可能达到目标的。应该说现在省教育厅是有这个能力的,因为资源主要集中在中央和省两级,省教育厅有较强资源调控能力。就基础教育处来讲,在规范办学行为上,我们要么就不说,说了就必须做到,不管任何地方和学校,都不能例外。我们的手段除了行政手段要,就是资源配臵手段,把资源配臵、项目配臵要与地方的整体工作水平挂钩。比方说,这一次申报综合实践活动基础,我们推荐了宜昌和荆门,但话要说清楚,这次开展的普通高中课程水平第三方调查中,我们发现宜昌的秭归二中,枝江二中有可能组织学生做假,荆门更多一些,荆门的东宝中学、掇刀中学、京山一中、京山五中、沙洋中学、沙洋后港中学有6所学校也存在这种,这些学校你们必须查实,如果不查实,不认真整改,涉及到基础教育处决定的所有项目都不予
考虑。这次课程评价还涉及到一些县市,对在评价过程中应付、走过场的县市我们也要通报,并做出相应处理。
二O一二年七月十日
第三篇: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刍议
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刍议
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良性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的必然选择,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举措,直接关系我国现代化事业的成败。”税收秩序被列为此次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几大重点领域之一。国家税务总局局长金人庆在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也强调,今年要继续强化税收征管,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并提出了“内外并举、重在治内、以内促外”工作方针。下面,笔者想就此谈几点感想。
一、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的核心是整治内部秩序
按照范围划分,税收秩序可划分为内部秩序和外部秩序。内部秩序主要是指税务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应该遵守的各类行为规范的总称,更主要的表现为征税行为。与之相对应,外部秩序则是指纳税人、相关利益集团乃至地方政府在税收领域的各类行为规范的总称,更主要的表现为纳税行为。
当前,各地税务部门在开展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工作时,一般都把查处偷骗税,即整顿外部秩序作为集中整治的重点,这并无不妥,在一定时期内确实能够狠狠打击极少数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对于培养守法纳税意识、净化税收环境的确很有好处。但笔者认为,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并不仅仅是一项暂时性、突击性的任务,若站在更高的层次上来看待这个问题,整治内部秩序才是立足长远、纠治根本的良方。
其一,整治内部秩序是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的一个主要方面。税务机关既是税收秩序框架的设计者,又是税收秩序的维护者,其自身行为是否规范、运作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税收秩序好坏。其二,整治内部秩序是抓好基层税收工作的根本。为抓好基层税收工作,国家税务总局从队伍建设、组织收入两方面提出了“带好队,收好税”的总体工作方针,落实这一方针的基本前提条件就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内部秩序作保障。很难设想,一个秩序混乱、管理松懈的单位能够实现队伍稳定、税收收入持续增长的目的。其三,内部秩序混乱是当前税收领域违法犯罪的主要诱因。从近几年发生的一些案件尤其是在全国造成重大影响的大案要案来看,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内部秩序混乱。具体表现为:案发地基层税务机关内部管理无序,征管职责不清,各项制度形同虚设,税务人员与不法分子内外勾结。如某重大税案,若没有多名税务人员为不法分子虚开发票提供种种便利,不法分子绝不可能越过层层“关卡”轻易得手,也就不可能造成国家巨额税款的流失。因此,要打击外部税收违法犯罪行为,必须整治内部秩序。其四,税收与经济息息相关,税收征管效率高低也直接影响到企业发展和宏观调控职能的实现。目前,随着一些涉税案件的曝光,反映出部分基层税收单位管理漏洞大、人员素质差、征管机制不协调等诸多问题,税收内部秩序的不稳定性已暴露无遗,已经到了非整改不可的时候。因此,若能抓住当前契机,从大力整治内部秩序入手,必能带动以深化征管体制改革、提升管理效率、提高人员素质为主要内容的各项税收工作,从而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积极作用。
二、整治内部秩序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法治、高效的税收征管体系
(一)税收工作的基础就是征管,它既是组织税收收入、反映征纳关系、传递宏观调控意图的重要途径,也是形成内部秩序的基石。内部秩序只是对税收工作结果的一种状态展现,能否达到其既定目标,关键还是要通过税收征管体系来实现。内部秩序与征管体系的关系满足“黑箱理论”的原理,内部秩序最终体现为一种“输出”,至于这种“输出”是井然有序还是杂乱无章,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征管体系这个“输入”变量。可以说,内部秩序的全貌就体现在税收征管体系上。
既然内部秩序好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税收征管体系所决定,那么,什么样的税收征管体系才能形成良好内部秩序呢?笔者认为,要达到这一要求,税收征管体系必须达到两个目标:法治、高效。这是由内部秩序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
(二)法治。良好内部秩序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行为边界清晰规范,不仅要有严格的职责限定,而且要有一个明确的活动范围,大到行为主体、小到单个的行为人都只能依照授权在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这种行为边界延伸到税收征管体系,则集中体现为一种法治思想。具体而言,就是要在税收征管中定性作用的还是征管体系这个“输入”变量。可以说,内部秩序的全貌就体现在税收征管体系上。
既然内部秩序好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税收征管体系所决定,那么,什么样的税收征管体系才能形成良好内部秩序呢?笔者认为,要达到这一要求,税收征管体系必须达到两个目标:法治、高效。这是由内部秩序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
(二)法治。良好内部秩序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行为边界清晰规范,不仅要有严格的职责限定,而且要有一个明确的活动范围,大到行为主体、小到单个的行为人都只能依照授权在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这种行为边界延伸到税收征管体系,则集中体现为一种法治思想。具体而言,就是要在税收征管中强化法治权威,弱化人治权威,表现为三种作用:一是遵循作用。日常征管活动绝不是靠独立个体的意志进行,而只能在税收及相关法律所构造的空间内依律行事。二是判定作用。即判定具体税收征管行为是否合理必须以法治作为重要尺度。三是指引作用。一方面税收行政主体在设计制定内部规范时必须以法律精神为指引,另一方面随着政府职能日益明确以及对行政权力监督力度的不断加强,税收行政权力的行使将逐步由模糊化向透明化、精确化过渡,过渡的最终目标就是征管行为的法治化。
(三)高效。良好内部秩序也体现为一种动态上的有序,它要求行为人之间必须始终处于一种和谐、顺畅的互动关系中,其基本特征就是税收行政行为要富有效率,效率是公共行政的生命线。具体到税收征管体系而言,则要求具备充分的组织效率,效率来源于管理。税收工作实践表明,影响税收增长主要有三大因素:一个是经济,一个是政策,一个是征管。就基层税务部门而言,经济环境和税收政策都是左右不了的,惟一能够发挥作用的就是加强管理。长期以来,税务部门对税收管理尤其是征收管理重视得很不够,还存在重收入轻管理的思想观念,只要收入任务完成了,管理水平高低、征管质量好坏无所谓。目前,依靠政策、依靠经济增长拉动来组织税收的力度将会越来越弱,而依靠管理、依靠提高内部效率来确保收入增长的要求将变得越来越强烈。考核一个基层税务单位绩效不仅仅看其组织收入数量,更要包括征管质量、税收成本、执法水平等非收入因素,而且后者的意义将越来越重要。另外,加强管理也是打击税收违法行为、堵塞征管漏洞的重要途径,从一些案件中我们可以看到,部分基层单位的征管漏洞并不是出在征管手段不够先进、征管人员素质不够高上,而是基层的税收管理力度太弱,管理不到位,无法对不法分子形成控管合力。
三、整治内部秩序的着力点:行政管理目标化和征管流程电子化 之所以提出这两个着力点,也是基于对税收征管体系的两个目标的认识而言的。行政管理目标化直接体现了税收征管体系的法治要求。因为税收行政行为是否符合法治精神,考察指标并不是对应某些抽象、粗线条的法律法规,而是具体体现为是否符合内部管理要求,即管理目标。管理目标是将法治精神在税收征管体系中的要求一一加以明细化和体系化,具有直接、量化、可操作的特点。若行政主体缺乏管理目标,不仅无法判定其行为优劣,而且征管质量也难以评价,管理效率更无从谈起,最终使征管体系背离法治方向。现在基层税收工作的一个难点就在于工作内容无量化管理目标,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年末考核往往停留在形式化的定性评估。
征管流程电子化是实现税收征管体系高效运作的前提和基础。在现代行政中,能否大幅度提高效率,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现代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运用情况。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行政管理越来越多地采用先进科学技术与方法,为提高行政效率提供了重要保障。信息行政的发展,减少了人工劳动,使机构人员缩减,因而会大大降低行政成本。同时,信息行政也会带来一系列新的管理模式和组织方法,为实现办公现代化创造条件。从深层次讲,信息行政是对传统、稳固、单
一、迟缓政府体制的挑战,使政府从集权走向相对分权,从静止走向相对灵活,最终实现重组公共管理、改进政府组织、信息资源共享的目标。
税务部门也面临着同样的挑战,缺乏有效的科技手段和信息技术,税务机关就不能全面掌握税源情况,就不能有效地进行税收征管,税收工作就很难做到准确、效率、便捷和低成本,就会陷入被动落后的境地。笔者认为,整治内部秩序中最关键的步骤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改造现行税收征管体系,征管流程信息化是解决我们目前征管体系中数据失真、沟通不畅、职责交叉、管理低效等类问题的有效途径。
四、整治内部秩序的基础是全面提高税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各种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为根本、起决定性作用的。税务人员是税收征管的主体,是税收征管效率的力量源泉。能否建立一个良好的税收内部秩序,税务人员的素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核心变量。税收内部秩序的运作主要有赖于税务人员来进行,税务人员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内部秩序的最终效果。
正如行政学家梅耶士所指出的:“不论政府组织如何健全、财力如何充足、工作方法如何精当,但如果不能获得优秀人才到政府中供职,仍不能对工作作有效的实际推行。”税务人员素质高低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事管理制度。可以说,一个精干高效、运转协调的税收征管体系必然是以人事管理制度的科学、合理为前提的。
目前税务部门实行的人事管理制度是与传统的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相适应的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它的弊端主要表现为:
1管理对象庞杂,缺乏科学分类;2管理方式陈旧单一,不利于各类人才的成长;3行政权限过分集中,责权分离,管人与管事相脱节;
最终效果正如行政学家梅耶士所指出的:“不论政府组织如何健全、财力如何充足、工作方法如何精当,但如果不能获得优秀人才到政府中供职,仍不能对工作作有效的实际推行。”税务人员素质高低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事管理制度。可以说,一个精干高效、运转协调的税收征管体系必然是以人事管理制度的科学、合理为前提的。
目前税务部门实行的人事管理制度是与传统的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相适应的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它的弊端主要表现为:
1管理对象庞杂,缺乏科学分类;2管理方式陈旧单一,不利于各类人才的成长;3行政权限过分集中,责权分离,管人与管事相脱节;4人才选拔制度不健全,缺乏竞争、激励机制。这种状况与税收事业的发展要求很不适应,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必须全面改革现行的人事管理制度。
改革人事制度,就是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建立科学的分类管理体制;通过建立监控机制,实现干部人事的依法管理和公开监督;要重塑税务人员的伦理价值观,发扬团体精神,以“责任心”为首要道德准则;要通过建立完善竞争激励机制,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并加速人力资源的整体开发,造就一支充满活力、效率和积极性的高素质的专业化的税务人员队伍,使税收征管体系的运转效率不断提高。
第四篇: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工作规划
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工作规划 (2005年—2007年)
按照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为进一步做好整治市场经济环境工作,实现税收秩序的根本好转,国家税务总局编制了2005年-2007年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工作规划,全面推进税收整规工作,为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一、当前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主要任务
近几年来,国家税务总局按照国务院和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坚持标本兼治、内外并举的原则,通过专项检查、重点整治、健全机制、完善制度,积极开展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纳税环境和税收秩序明显好转。同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税收领域在有的地方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秩序比较混乱、管理相对薄弱的问题,偷、逃、骗税及虚开、倒卖、非法印制发票等违法犯罪活动还较为突出,有的还比较猖獗;税收执法的随意性、不规范性问题仍然存在,税收管理机制和征管方式有待进一步改善。因此,偷逃骗税与反偷逃骗税的斗争将长期存在,有时甚至非常激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有针对性地开展税收整规工作,不断加大打击涉税违法犯罪活动力度,严厉查处偷逃骗税行为。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完善税收法制,改进税收征管机制,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营建诚信纳税环境,全面推进依法治税的工作任务仍然很繁重,各级税务机关要克服松懈情绪,不断强化对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工作的组织领导,改进工作,做好协调,坚持不懈地将整规工作开展下去。
税收整规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深入开展税收专项整治,严厉打击涉税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税,稳步实施税收改革,全面强化科学管理,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实现税收秩序根本好转,确保税收收入稳定增长,为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工作的总体目标
一是初步遏制涉及全国的税收大要案件的发生,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恶性案件数量显著减少。二是税收执法监督机制更加完善,税务干部的法治观念、执法水平以及执法规范性明显提高。
三是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高,税收收入随经济发展稳定增长。 四是通过税收改革的深化,税收制度、征管体制和内部管理机制逐步完善,税收调节经济和调节分配的作用进一步发挥。
五是税务干部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人员素质基本适应税收工作需要。
三、确保实现整规工作目标的保障措施
(一)深入开展税收专项检查,严厉打击税收违法活动
针对税收违法犯罪活动的新特点、新趋势、新手法,有重点地开展税收专项整治工作,有的放矢地在税收秩序较为混乱的行业和税收征管相对薄弱的区域开展税收专项检查和专项整治工作;集中力量查处涉税违法犯罪案件特别是影响恶劣、危害严重的大案要案,遏制重大涉税违法犯罪活动的蔓延。
税收专项检查采取行业治理与区域整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基本思路是:每年选择若干个行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税收专项检查,在此基础上各地税务机关根据当地产业结构和税源分布情况,确定本省范围内的检查项目。充分利用省级、地市级税务稽查机构现有的机构、人员优势,着重对大、中型企业和重点税源户进行检查,突出重点,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取得实效。
在行业治理的同时,各地区要确定税收征管基础较为薄弱、税收秩序相对混乱的一个地市或者县区,统一调配力量,集中优势兵力,对该地区税收征管问题进行全面检查,开展重点地区税收专项整治。通过对重点地区的集中整治,梳理税收违法活动线索,查找税收征管漏洞和薄弱环节,促进税收征管工作的提高。
2005年,国家税务总局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对钢铁生产企业、水泥生产企业、煤炭生产及销售企业、废旧物资回收企业、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摩托车生产及销售企业、房地产企业、实行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生产企业等进行税收专项检查。
同时,按照全国整规办的统一部署,围绕开展食品、药品放心工程、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打击商业欺诈行为三项重点工作,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 2005年打击涉税违法犯罪活动的工作重点是:继续严厉打击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和骗取出口退税违法活动,加大查处利用做假账、两套账、账外经营等手法偷逃税案件的工作力度。要着重对利用海关完税凭证、废旧物资发票、农副产品收购发票和货物运输发票进行涉税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和治理。继续开展打击非法印制、倒卖假发票的专项整治行动,端掉作假窝点,铲除不法团伙,摧毁假发票销售网络。
(二)切实强化税收执法监督,规范税收执法行为
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按照法定权限与程序执行好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切实维护税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税务系统要认真执行税收执法检查规则,以涉税文件是否合法、执法程序是否适当、执法行为是否公正、执法文书是否规范、被查出的问题是否纠正等方面为重点,开展税收执法检查。
大力推进税收执法责任制,修订下发《全国国、地税系统执法责任制岗位职责和工作规范本(试行)》、《税收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办法》和《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强化对税收执法权的监督制约。
开发并在部分地区试运行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计算机自动考核,在此基础上辅之必要的人工考核,增强对税收执法环节考核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加强对重大税务案件查办的监督和检查,坚决纠正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并举一反三抓好整改。
加强税务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切实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税务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三)搞好税法宣传,推进税收普法教育
要加大日常税法宣传咨询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税收普法教育,做到常抓不懈,潜移默化。通过搞好税法宣传,不断增强全社会的税收法治观念,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
规范税法公告制度,积极开展“网送税法”活动,及时将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告知纳税人。 加强“12366”纳税服务热线的运行管理,完善“12366”服务、管理功能的业务规范,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
结合开展向纳税人开具个人所得税完税凭证的试点工作,加强依法诚信纳税宣传,广泛宣传依法诚信纳税的典型,搞好企业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工作。
向社会公告涉税违法企业,公开曝光涉税违法犯罪大案要案,震慑不法分子,教育广大纳税人,不断提高全社会依法纳税的观念,逐步使依法履行纳税义务成为社会自觉行动。
认真开展每年一次的全国税收宣传月活动,集中声势,注重实效。动员各种资源,利用多种形式,进一步扩大税法宣传的辐射面和影响力。
(四)完善税收法律体系,加快税收法律制度建设
适应税收工作的需要,深入研究、科学合理地规划税收法律体系,尽快弥补税收法律、法规及规章的薄弱点和空白点,为税收执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确立的税收立法计划,积极、稳妥地做好各项税收立法的调研、准备和起草工作。
针对现行部分税收法律、法规中存在不具体、不严密、不详尽的情况,加快税收法律制度建设,制定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法律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税收各个执法领域和执法环节都严密、明确、具体,有可操作性,以减少税收执法的随意性。
(五)强化税源管理,完善以税源管理为重点的征管机制
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的基础性工作,要进一步落实税源管理的各项措施,不断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
一是加强税收分析预测。通过收入分析,及时发现税收政策执行和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并追踪到税源、落实到企业,进行深入剖析,以加强税源监控。要完善重点税源监控体系,改进收入预测方法,有效地指导组织收入工作。
二是建立并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2005年全国税务系统全面实施《税收管理员制度(试行)》,按照革除弊病、发挥优势、明确职责、提高水平的要求,建立税收管理员工作规范,明确工作要求,落实管理责任,切实解决“淡化责任、疏于管理”等问题,进一步提高税源监控水平。三是全面开展纳税评估。2005年税务系统开始试行纳税评估管理办法,结合税收实践不断改进评估方法,逐步完善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和完善纳税评估模型库。通过纳税评估,不仅掌握纳税人情况,还要掌握税源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加强税源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四是大力推广应用税控收款机。从2005年开始,税务部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的商业零售业、服务业、娱乐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中逐步推广应用税控收款机,做好有关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工作。计划在3至5年内,基本普及应用税控收款机,达到利用税控收款机强化税收征管的目的。
五是建立健全税收征管质量考核体系。规范税收征管业务流程,据以确定税收征管各项业务的岗位职责,在此基础上科学设置税收征管质量考核评价的指标体系,力争在2005年实现根据信息系统的原始数据自动生成考核数据,利用计算机对税收征管质量进行考核评价。
六是全面推行纳税信用等级制度管理。建立纳税信用等级制度,强化纳税人诚信纳税、依法纳税意识。认真总结、交流和推广各地税收信用体系建设好的经验和做法,加强税收信用体系建设的理论研究,进一步指导和规范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工作。
(六)加快推进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
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突出重点、分布实施,整合资源、讲求实效,加强管理、保证安全”的原则和税收信息“一体化”建设的要求,以加强税收征管、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为目标,积极有效地做好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作。
加快信息资源整合步伐,实现主体应用系统的省级数据集中管理,做好数据衔接和功能衔接,逐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税收管理信息化应用格局。
加强对税务系统综合征管软件的推广、运行、维护的管理和投入,完成综合征管软件的优化、升级工作,确保并提升系统运行质量和效率。2005年在三分之二的省国税系统完成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工作,有条件的地方要提高数据处理的集中度,实现按省集中处理数据的新模式。计划在2006年,完成综合征管软件在全国国税系统推广应用,实现国税系统征管信息系统全部与总局联网运行;同时开展地税系统统一综合征管软件相关工作,并力争在部分省地税系统进行试运行。到2007年底,80%地区的税务部门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银行系统实现信息系统联网运行。
完善纳税人信息资料“一户式”储存,做好各类信息的采集、接受和储存工作,并实行动态管理,不断提高信息应用水平。
继续做好金税工程三期立项、规划和部分先期启动系统的设计、试点等工作。
(七)全面加强税务干部队伍建设
要围绕提高执政能力,全面加强税务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执法公正、服务规范的高素质税务干部队伍,为完成各项税收任务提供坚强保证。
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加强税务系统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使之成为学习型组织、创新型团队、实干型集体、廉洁型班子。要加强理论学习,把领导干部的学习情况特别是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干部考察的重要内容,增强领导干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探索制定符合正确政绩观要求的科学的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促使各级领导班子不断提高素质,改进作风,增强团结。
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广大税务干部做好税收工作的能力,税务系统将用三年时间完成对全系统司局级领导干部的轮训,用五年时间完成对处级领导干部的轮训,此外每年还将培训各类业务骨干4000余人。认真落实教育培训规划,加强税收政策法规、征收管理、财务会计、稽查审计、信息化知识的培训。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和岗位技能。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培养大批业务能手。建立健全符合税务部门实际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努力铸就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实绩突出的税收干部队伍。
第五篇: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刍议
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刍议
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良性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的必然选择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举措直接关系我国现代化事业的成败”税收秩序被列为此次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几大重点领域之一国家税务总局局长金人庆在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也强调今年要继续强化税收征管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并提出了“内外并举、重在治内、以
内促外”工作方针下面笔者想就此谈几点感想
一、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的核心是整治内部秩序
按照范围划分税收秩序可划分为内部秩序和外部秩序内部秩序主要是指税务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应该遵守的各类行为规范的总称更主要的表现为征税行为与之相对应外部秩序则是指纳税人、相关利益集团乃至地方政府在税收领域的各类行为规范的总称更主要的表现为纳税行为 当前各地税务部门在开展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工作时一般都把查处偷骗税即整顿外部秩序作为集中整治的重点这并无不妥在一定时期内确实能够狠狠打击极少数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对于培养守法纳税意识、净化税收环境的确很有好处但笔者认为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并不仅仅是一项暂时性、突击性的任务若站在更高的层次上来看待这个问题整治内部秩序才是立足长远、纠治根本的良方
其一整治内部秩序是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的一个主要方面税务机关既是税收秩序框架的设计者又是税收秩序的维护者其自身行为是否规范、运作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税收秩序好坏
其二整治内部秩序是抓好基层税收工作的根本为抓好基层税收工作国家税务总局从队伍建设、组织收入两方面提出了“带好队收好税”的总体工作方针落实这一方针的基本前提条件就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内部秩序作保障很难设想一个秩序混乱、管理松懈的单位能够实现队伍稳定、税收收入持续增长的目的
其三内部秩序混乱是当前税收领域违法犯罪的主要诱因从近几年发生的一些案件尤其是在全国造成重大影响的大案 要案来看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内部秩序混乱具体表现为案发地基层税务机关内部管理无序征管职责不清各项制度形同虚设税务人员与不法分子内外勾结如某重大税案若没有多名税务人员为不法分子虚开发票提供种种便利不法分子绝不可能越过层层“关卡”轻易得手也就不可能造成国家巨额税款的流失因此要打击外部税收违法犯罪行为必须整治内部秩序
其四税收与经济息息相关税收征管效率高低也直接影响到企业发展和宏观调控职能的实现目前随着一些涉税案件的曝光反映出部分基层税收单位管理漏洞大、人员素质差、征管机制不协调等诸多问题税收内部秩序的不稳定性已暴露无遗已经到了非整改不可的时候因此若能抓住当前契机从大力整治内部秩序入手必能带动以深化征管体制改革、提升管理效率、提高人员素质为主要内容的各项税收工作从而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积极作用
二、整治内部秩序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法治、高效的税收征管体系
(一)税收工作的基础就是征管它既是组织税收收入、反映征纳关系、传递宏观调控意图的重要途径也是形成内部秩序的基石内部秩序只是对税收工作结果的一种状态展现能 否达到其既定目标关键还是要通过税收征管体系来实现内部秩序与征管体系的关系满足“黑箱理论”的原理内部秩序最终体现为一种“输出”至于这种“输出”是井然有序还是杂乱无章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征管体系这个“输入”变量可以说内部秩序的全貌就体现在税收征管
体系上
既然内部秩序好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税收征管体系所决定那么什么样的税收征管体系才能形成良好内部秩序呢笔者认为要达到这一要求税收征管体系必须达到两个目标法治、高效这是由内部秩序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
(二)法治良好内部秩序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行为边界清晰规范不仅要有严格的职责限定而且要有一个明确的活动范围大到行为主体、小到单个的行为人都只能依照授权在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这种行为边界延伸到税收征管体系则集中体现为一种法治思想具体而言就是要在税收征管中强化法治权威弱化人治权威表现为三种作用一是遵循作用日常征管活动绝不是靠独立个体的意志进行而只能在税收及相关法律所构造的空间内依律行事二是判定作用即判定具体税收征管行为是否合理必须以法治作为重要尺度三是指引作用一方面税收 行政主体在设计制定内部规范时必须以法律精神为指引另一方面随着政府职能日益明确以及对行政权力监督力度的不断加强税收行政权力的行使将逐步由模糊化向透明化、精确化过渡过渡的最终目标就是征管行为的法治化
(三)高效良好内部秩序也体现为一种动态上的有序它要求行为人之间必须始终处于一种和谐、顺畅的互动关系中其基本特征就是税收行政行为要富有效率效率是公共行政的生命线具体到税收征管体系而言则要求具备充分的组织效率效率来源于管理税收工作实践表明影响税收增长主要有三大因素一个是经济一个是政策一个是征管就基层税务部门而言经济环境和税收政策都是左右不了的惟一能够发挥作用的就是加强管理长期以来税务部门对税收管理尤其是征收管理重视得很不够还存在重收入轻管理的思想观念只要收入任务完成了管理水平高低、征管质量好坏无所谓目前依靠政策、依靠经济增长拉动来组织税收的力度将会越来越弱而依靠管理、依靠提高内部效率来确保收入增长的要求将变得越来越强烈考核一个基层税务单位绩效不仅仅看其组织收入数量更要包括征管质量、税收成本、执法水平等非收入因素而且后者的意义将越来越重要另外加强管理也是打击税收违法行为、堵塞征管漏洞的重要途径从一些案件中我们可以看到部分基层单位的征管漏洞并不是出在征管手段不够先进、征管 人员素质不够高上而是基层的税收管理力度太弱管理不到位无法对不法分子形成控管合力
三、整治内部秩序的着力点行政管理目标化和征管流程电子化
之所以提出这两个着力点也是基于对税收征管体系的两个目标的认识而言的
行政管理目标化直接体现了税收征管体系的法治要求因为税收行政行为是否符合法治精神考察指标并不是对应某些抽象、粗线条的法律法规而是具体体现为是否符合内部管理要求即管理目标管理目标是将法治精神在税收征管体系中的要求一一加以明细化和体系化具有直接、量化、可操作的特点若行政主体缺乏管理目标不仅无法判定其行为优劣而且征管质量也难以评价管理效率更无从谈起最终使征管体系背离法治方向现在基层税收工作的一个难点就在于工作内容无量化管理目标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年末考核往往停留在形式化的定性评估
征管流程电子化是实现税收征管体系高效运作的前提和基础在现代行政中能否大幅度提高效率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 于现代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运用情况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行政管理越来越多地采用先进科学技术与方法为提高行政效率提供了重要保障信息行政的发展减少了人工劳动使机构人员缩减因而会大大降低行政成本同时信息行政也会带来一系列新的管理模式和组织方法为实现办公现代化创造条件从深层次讲信息行政是对传统、稳
固、单
一、迟缓政府体制的挑战使政府从集权走向相对分权从静止走向相对灵活最终实现重组公共管理、改进政府组织、信息资源共享的目标
税务部门也面临着同样的挑战缺乏有效的科技手段和信息技术税务机关就不能全面掌握税源情况就不能有效地进行税收征管税收工作就很难做到准确、效率、便捷和低成本就会陷入被动落后的境地笔者认为整治内部秩序中最关键的步骤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改造现行税收征管体系征管流程信息化是解决我们目前征管体系中数据失真、沟通不畅、职责交叉、管理低效等类问题的有效途径
四、整治内部秩序的基础是全面提高税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各种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为根本、起决定性作用的税务人员是税收征管的主体是税收征管效率的力量源泉能否建立一个良好的税收内部秩序税务人员的素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核心变量税收内部秩序的运作主要有赖于税务人员来进行税务人员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内部秩序的最终效果
正如行政学家梅耶士所指出的“不论政府组织如何健全、财力如何充足、工作方法如何精当但如果不能获得优秀人才到政府中供职仍不能对工作作有效的实际推行”税务人员素质高低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事管理制度可以说一个精干高效、运转协调的税收征管体系必然是以人事管理制度的科学、合理为前提的
目前税务部门实行的人事管理制度是与传统的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相适应的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它的弊端主要表现为
1管理对象庞杂缺乏科学分类;2管理方式陈旧单一不利于各类人才的成长;3行政权限过分集中责权分离管人与管事相脱节;4人才选拔制度不健全缺乏竞争、激励机制这种状况与税收事业的发展要求很不适应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必须全面改革现行的人事管理制度
改革人事制度就是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建立科学的分类管理体制;通过建立监控机制实现干部人事的依法管理和公开监督;要重塑税务人员的伦理价值观发扬团体精神以“责任心”为首要道德准则;要通过建立完善竞争激励机制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并加速人力资源的整体开发造就一支充满活力、效率和积极性的高素质的专业化的税务人员队伍使税收征管体系的运转效率不断提高
作者深圳市国税局副局长
(中国税务报200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