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着眼“四个全面”促进文明发展
着眼“四个全面”促进文明发展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纪实
新华社记者孙铁翔黄小希
顺应时代要求,思想凝聚发展共识。立足中国实际,精神汇聚前进力量。唱响主旋律、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树立新风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精神文明建设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也承担着非常重要的历史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着眼“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取得新成就、创造新经验,有效发挥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强大作用,鼓舞和激励全国人民在党中央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奋进。
胸怀发展大局服务“四个全面”
——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初冬的江苏草青风和,洋溢蓬勃生机。2014年12月,总书记马不停蹄地深入企业、乡村、农户,顶着夜色到科研院所考察、听汇报。调研中,他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这是总书记首次公开将“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一并提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吹响了治国理政新号角。
决胜千里之外,需要运筹帷幄;实现宏伟目标,重在统筹兼顾。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既表现为以经济科技为核心的国家“硬实力”的直接较量,更体现在以精神文明建设引领的国家“软实力”的深度角逐。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围绕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相关问题多次召开会议,组织专题集体学习,进行全面研究和部署;召开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召开三次中央文明委全体会议;召开全国宣传部长、文明办主任会议,对新时期宣传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多次就精神文明建设领域工作出台各类意见、通知……
把握新布局、推动新发展。去年以来,党中央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不断将精神文明建设推向更高水平。
总书记历来重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摆脱贫困》一书摘录了早在20多年前习近平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有关“正确认识脱贫致富和建设精神文明的关系”的论断,书中提出:真正的社会主义不能仅仅理解为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还必须有高度发展的精神文明。
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不仅是人人“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生活,还向往个个“知礼节知荣辱”的社会风气。
2013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总书记向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他强调,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
同年8月,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更加鲜明地指出:“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谆谆善诱,言犹在耳。精神文明建设在国家整体战略中的地位,以及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作用不言而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精神文化生活的小康。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要得以满足,让百姓过上真正“双丰收”的好日子。
全面深化改革,离不开坚定的理想信念。总书记强调,“全党要坚定改革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离不开崇德向善的正能量。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他律和自律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全面从严治党,打铁还需自身硬。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思想教育要突出重点,加强党性和道德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
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论述字字千钧、语重心长,深刻阐述了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要求,也传递出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指导和引领,坚不可摧、势不可挡。
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里有精神,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强国之魂,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2012年11月29日,总书记和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他神色坚定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环顾全世界,很少有哪一个国家在持续奋斗中始终坚守着同一个梦想。这个梦想,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世界宣示的中国梦。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出行的首站。这充分表明,中国梦既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又表明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作为顶层设计,中国梦里不仅有实现富国强民的物质建设宏伟目标,更有催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源泉。
2014年3月,总书记的欧洲文化之旅,更是把精神文明这一概念带向了世界:“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
总书记高度重视新时期下弘扬中国精神。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谈到这“三个必须”时的讲话,斩钉截铁、掷地有声。
总书记对中国精神内涵也有着高度的凝炼和概括——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振奋起全民族的“精气神”。
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说:“要充分发挥各方面英模人物的榜样作用,大力激发社会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2013年10月21日,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
……
一个人有了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就能不懈努力、执着追求;一个国家和民族有了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就能披荆斩棘、攻坚克难。
2012年11月17日,中央政治局组织第一次集体学习,总书记反复强调了理想信念的重要性——
“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
2013年五四青年节,总书记对青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提出的要求,也是对每一个追梦人的要求——“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
实践一次次告诉我们,中国梦是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树立“三个自信”,用理论武装头脑。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刚刚履新,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就紧锣密鼓地开始了。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2015年1月23日,是吉林大学孙正聿教授最难忘的一天,这一天他走进中南海授课。今天他的学生是一个影响着中国发展走向的“国字班”——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
这已经是本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节集体学习课了。听来略显枯燥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课程,对于总书记和他的“同学”却意义重大、用处多多。
深情的关怀,郑重的嘱托。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怀下,从弘扬中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到坚持理论武装,中国梦的鸿篇战略巨制中,精神文明建设注定有辉煌一笔。
树立价值坐标引领社会风尚——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成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让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去年10月,“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检查启动,三年一度的城市“大考”拉开序幕。和以往不同的是,中央文明办颁发的新版《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强调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把这项根本任务细化为80余个测评指标。
“我们必须毫不放松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建设、意识形态工作,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5年1月23日,中央政治局举行今年首次集体学习时,总书记的话语铿锵有力。
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契合;这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
如何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成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让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总书记对此有着深入的思考。
——领导干部要做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领头雁”。2014年2月24日,中央政治局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总书记指出,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带头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2014年5月4日,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去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总书记对少年儿童寄予殷切期望: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熟记熟背,融化在心灵里,让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少年儿童心中生根发芽……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总书记在去年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要求,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
从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以“三个倡导”为核心内容,到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阐述“三个独特”的科学论断,再到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下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更加明确、内容更加丰满、思想更加成熟。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精神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美好,必然是接地气、连民心的群众性实践活动。各地各部门深刻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吸引群众广泛参与——
大力宣传推动。“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图说我们的价值观”,设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讲述精彩的中国故事等,让12个关键词、24个字深入人心;
立足传统文化。“我们的节日”“我们的家训”“厅堂悬挂家训、培育文明家风”等活动,通过把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融入学校教育。“学习雷锋,争做美德少年”“认星争优”“童心向党”“向国旗敬礼”等活动,面向青少年宣传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青少年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品味、细细琢磨、逐步领会;
融入创建活动。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各地深入开展,城乡环境面貌和群众精神风貌显著改善;
……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随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犹如缕缕春风吹遍祖国大江南北。作为中国梦的价值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贯穿整个精神文明建设,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助力。
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 ——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
“向龚老前辈表示致敬!”2013年9月26日,北京京西宾馆会议楼前厅,总书记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向一位“老阿姨”致以崇高敬意。
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是老将军甘祖昌的夫人龚全珍。当年,将军回乡当农民,龚全珍毫无怨言,并用自己的一生书写了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感人篇章。
习近平饱含深情地说,我们要弘扬这种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我们这代人要传承,我们的下一代也要弘扬,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这是党中央对道德模范的亲切关怀,更体现了我们党对于道德建设的高度重视。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加强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
法治与德治,并驾齐驱、并行不悖。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他律和自律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在山东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参观考察时,总书记指出,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
匡正道德风气,必须先修官德。在河南考察期间,总书记要求,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
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不断推进道德建设,中华大地涌现出一大批道德模范、时代楷模、中国好人、最美人物。他们中间,有的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有的诚实守信、敬业奉献,有的孝老爱亲……
道德的光芒一次次在中华大地闪烁绽放,引领着越来越多的普通人积极践行善举。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广大志愿者用他们的真行、真情、真心、真意播撒爱的阳光。
小善大爱的感人事迹,得到了总书记的肯定与鼓励。2013年以来,总书记分别给“本禹志愿服务队”“郭明义爱心团队”“南京青奥会志愿者”三支志愿者服务队回信—— “希望你们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当有人需要帮助时,大家搭把手、出份力,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
“作为志愿者,无论是在台前还是幕后,无论是迎来送往还是默默值守,都可以在这场青春盛会中展现自己的风采。”
在党中央关怀下,我国志愿服务工作朝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方向不断迈进。2014年2月,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专门印发《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进一步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制度。
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对于提升社风民风,总书记挂在心。
——浪费之风务必狠刹。在新华社一份《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总书记作出批示:“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提升公民出境旅游文明素质。2014年9月,总书记出访马尔代夫听取工作人员汇报时幽默“插话”:“我插一句啊,也要教育我们的公民到海外旅游讲文明。矿泉水瓶子不要乱扔,不要去破坏人家的珊瑚礁……”
近年来,设立企业诚信“红黑榜”惩治“老赖”推动了诚信建设制度化,“微信十条”“账号十条”等举措让网络空间更加清朗……一系列举措回应社会关切,一项项措施解决突出问题,社风民风得以好转。
同心掬得满庭芳,文明花开满园春。放眼神州,精神文明建设正以实实在在的成果,在全社会形成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社会新风。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
第二篇:以人为本着眼未来促进发展2
以人为本 着眼未来 促进发展
——浅谈学校管理的几点体会 四川省仪陇县复兴小学 龙 俊
管理,从字面意思看,管即管道;理即梳理,即将阻塞疏通、将混乱理顺。管理就是把管道疏通。李仕民说:“水能覆舟,也能载舟。”他把民比作水。我不防也把被管理中的人比作水。管理就是让水在这管道里向着同一个目标奔流。这样,他们不仅能推波助澜,永不干涸,而且能互相牵引,勇往直前。而今,社会极需创新型人才,教育的重心也转向如何培养人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具有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又是培其中的关键。那如何创新学校管理,把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师生,让师生有创新的时空,应成为现代学校管理中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在工作中,我做了些初浅的探索,发现“以人为本,着眼未来,促进发展”是促进学校管理的有效方法。下面我谈几点初浅的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构建符合课改理念管理运行机制,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王湛同志在全国基础教育课改推广播电视讲话上指出“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是课程改革实验成功的关键”。准确全面、理解基础教育改革的理念,建立实施课程改革管理运行机制是构建现代学校管理框架的重要内容。
(一)营造和谐、平等的氛围,引领师生主动发展。英国小说《十字军英雄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奴在身者,其人可怜;奴在心者,其人可鄙。”我国由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封建残留意识对人们的侵蚀与毒害,不少人充满了奴性。甚至在社会上 1
还流行着一句官话:“要想当主子,先得当好奴隶。”有教授说:中国人容易驾驭,是否与中国人的素食有关。我想这与食物的关系应该没有教育的关系直接吧!中国真正的要成为世界强国,教育应该在培养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减少奴性方面应下点功夫。管理者也应该从这方面入手。
新课程追求的是人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人的潜能的开发,个性化的发展,全面地发展;管理也要与时俱进,为教师松绑,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提供一个让师生创造性发挥集体智慧的空间;给师生创造一个健康发展的环境,把学校管理的重心转移到帮助师生建立和完善自我约束、自主发展与创新机制上来。
基于此,我们做了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营造和谐、平等的氛围。这是让管理者与师生心与心相融的前提,是管理者的管理能否得到师生认同的关键,也是管理与实际相符的前提。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是放下架子;然后是深入群众;第三是学会交流与倾听,从中把握教师的特点;第四是根据特点用人、培养人,让教师人人有被重视的感觉。
二是引领教师主动力发展。教育工作必须用心,且要有爱心、耐心、责任心。教育具有长期性与长效性的特点。外显直观的考核都非常片面,缺乏主动性,教育工作就难以做实。这方面,我们从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人生品味和责任感;开阔教师的眼界,创造多渠道学习与交流平台,提高教师的素质,增强教师的紧迫感;引导教师要学会包容,学会欣赏,学会坦诚,学会交流与合作,做快乐教师;建立激励机制,让教师有奔头,有想头,齐头并进;引导教师所长避短,制定专业发展规划,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让教师心有所向。
(二)营造有效的管理氛围,促进师生快速发展。
在新的管理理念下,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越来越为更多的管理者所接受,以人为本的管理,强化服务意识,注重师生的主体意识应成为学校教育管理者的共识。
首先,要不断调整管理的决策、措施和手段,通过制度化建设,气氛的营造,在学校形成一种崇尚学术、崇尚研究的氛围,创设教师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交流的学校文化,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习化组织,让师生在校园里感受到学习、工作、生活的幸福与快乐,让校园真正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乐园。
其次,将管理的重心更多地转为方向引导、发现经验、具体帮助和创造条件上,强调人文关怀,尊重每一位教师,发现每一位教师的长处,引导老师扬长避短。强调合作与交流,资源共享,为教师提供一些合作交流的平台,让每一位教师在不同的起点上获得发展,感受成功的快乐,感受受人尊重的幸福,从而减轻老师的身心负担,促进老师健康发展。
深入师生队伍,发现师生所需。处处以人为本,为师生的主客观需要服务,努力探求教师工作与身心愉悦发展的的最佳链结,营造和谐愉悦的人际关系,营造师生培养和发展的最佳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热情,促进所有教师最大限度地发展。
二、形成适宜师生成长的自主发展机制,促进学校快速发展。一所学校要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那是一句空话。名校的形成,离不开名教师的支撑。促进教师个性化成长,是培养名教师的关键。营造一个多层面、全方位的符合学校自身特色的最优化发展环境,建立适宜师生成长的自主发展机制,为学校、教师、学生三维一体发 3
展融合,这是促进学校的快速发展的关键。
(一)提高学校办学声誉,构建教育发展的硬环境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学校只有加强过程管理,增强科研意识,提高办学水平,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学生的发展,使我们的办学真正为“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办宗旨服务,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才能得到老百姓的口碑; 才能实现“兴办一方教育,造福一方百姓”的教育目的。学校只有注重师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师生发展,学校发展才有原动力,才有丰富内涵。
同时,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是树德、树人的工作。做人,先是做好人。做好人就是不做有损人民利益的坏事。再做有用的人,做有用的人就是学到知识和本领,提升办事才能。有言道:德才出众是精品,德才兼备是正品;有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毒品。因此,学校要把树德、树人的工作放在首位,“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教育无小事为指导,不放过每一个细节,把握住育人和督导的契机,实现育人与督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全体教职工形成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二)营建适合教师发展的良好氛围,促进教师发展。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发展的保证。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是激发教师发展的内因,创设为广大教师供学习、成长、发展的外因,让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成为教职工主动进取、展示成功的舞台。
首先,从课堂管理入手,建立平等的群体关系,开辟助教师发展的渠道。只有我们和教师成为平等的朋友等关系,教师才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我们才能准确把握每一个教师发展的切入点,才能提供适合教师发展的捷径,将管理工作做到教师的心砍儿上。教师也才能主动从心理采纳管理者的建议,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尊重。4
注重多种形式的不同层次的帮扶,促进教师主动快速的发展。通过家长听课、随机评课、活动促课、专家导课,外出听课,形成一个同伴互助、专家引领,随机督导的开放的课堂环境,让老师们自觉地将自己的课堂变成艺术的殿堂。在工作中享受成功快乐、享受尊重的幸福。
其次,从教科研工作着眼。学校要振兴,狠抓教育科研是途径。在科研兴校、科研兴教已成共识的今天,我们只有从狠抓教育科研工作着眼,锻炼我们的教师,才能构建人材资源发展最佳环境,才能促进教师更快、更好的发展。开展切实有效的实践活动:教研、科研,让教师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在活动中实践、总结、提高;在活动中展示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
(三)拓展学生成长空间,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不仅重视学生课堂教学的优化,更迫切要求我们提供更广、更全的服务和给予学生最优、最大的发展空间。
首先,积极建设最佳的学习环境。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教育环境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校园环境建设上,我们一定利用现有的条件,建设展示教师自身人文底蕴,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环境的绿、美、静,人的文明、正气与良好秩序的形成,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让师生互动方式有较好条件,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与学风。
其次,努力拓展最大的发展空间。
学校教育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努力创设充满人文气息的育人环境,营造充分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人文氛围,让学生不仅在课堂里成长,而且在学校创设人文环境 5
中成长。
学校还要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天地,我们不仅注重常规性的各种活动的开展,形成以培养能力为目的,以思想教育为先导,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的常规活动系列,让活动贯穿于学校教育工作始终,让学生在愉快、愉悦的状态下接受教育,进行学习,自主发展,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组织学生参与各级各类的活动,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施展和承认,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同时,学会生活,学会理解、尊重和感恩。同时,要让学校教育得到巩固,避免“5+2=0”的家教负面影响的发生,加强家校的联系,注重家庭教育的引领,引导家长正确、科学地教育子女。办好家校联系学校,切实快速地为家长解决子女教育中的问题。
三、建立“以人为本,着眼未来,促进发展”的激励评价机制 学校教育,是为未来培养人才的事业,教育者肩负着“把人口大国建设成人才大国”的重任。邓小平指出:“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制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论、评价体系、评价方法、手段及评价行为的变革。实践发现,建立“以人为本,着眼未来,促进发展”的激励师生评价反馈机制,对促进师生科学、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很有效。传统的评价体系把学生当成应试的机器,接受知识的容器,忽视学生的人性和可持续发展。分数和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教学优劣成败的重要指标,教师不得不想方设法运用威逼、体罚、占用学生课余时间,加大学生的学习强度来提高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教师无暇顾及教改及本学科领域的前沿问题,无力开展真正的教学科研。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教师一定会成为埋头教书的“教书匠”,教师的发展一定会落后于时代和社会的需求。这样就形 6
成了人才培养的恶性循环。我认为这也是我国60年来教育培养不出尖端人才的原因。不少学生不是随着年龄增长而主动性增强,而是越来越厌学。有人说,我国大学与美国幼儿园孩子差不多,而我国小学生的学习状态与美国大学生差不多。人应该随着见识与年龄的增长而动机更强,求知欲更加旺盛才是正常的。而我国的不少人却因教育的急功近利而违背了人的自然发展规律,这又怎能培养出尖端人才呢?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方面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新课程的学生评价也强调要从评价学生的“过去”和“现在”,转向评价学生的“将来”和“发展”。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个性差异和不同发展水平;倡导纵比,弱化横比。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的过程,注重评价的信息来源的全面性。为此,我们的评价必须关注师生成长、进步、发展、成功,培养被评价者的兴趣、信心。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以促进师生的发展推动学校的发展,以学校的发展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以教育的发展促进人口大国向人才大国的转变。国家的发展的良性循环的良好局面才能指日可待,让中国成为世界强国的伟大理想才不甚遥远。
第三篇:坚持四个着眼加强四个创新
坚持四个着眼加强四个创新
努力提升两新组织党建全覆盖工作水平
XX作为X市两新组织党建全覆盖试点县市,在X市委组织部的指导下,始终坚持“立足顶层设计,夯实基层基础,打造XX标准,走在全省前列”的总目标,健全完善工作体系,积极创新长效机制,全面提升两新组织党建全覆盖工作的整体水平。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着眼于提高两新组织党建科学化水平,创新管理模式,做好顶层设计和标准制定
1、制定“5+1”党建全覆盖标准,确保科学考核。制定了《XX市两新组织党建全覆盖工作考核办法(试行)》。考核办法从组织架构全覆盖、党的组织全覆盖、党的工作全覆盖、阵地平台全覆盖和工作保障全覆盖等五个方面对全覆盖的标准和内容进行明确,并细化为30个小项。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两新组织典型培育计划,提出了示范带动全覆盖的目标,从而形成了两新组织党建“5+1”的全覆盖标准。
2、建立“纵向到底”党建组织架构,确保科学领导。建立“三级联动、纵向到底”的组织架构,在市一级建立了市委两新工委;在乡镇、街道一级建立了乡镇街道两新组织党工委,设立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办公室;在村和社区一级,建立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或指导协调小组。
3、构建“条块结合”的工作格局,确保科学推进。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两新组织党建全覆盖试点工作的意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为主、行业管理为辅”的原则,制定下发了《中共XX市委新经济与新社会组织工作委 1
员会职责和制度》,明确了工商、民政、人社、财政、司法等两新组织党工委委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加强对部门管理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二、着眼于实现两新组织党的组织全覆盖,创新工作方法,抓好力量整合和难点突破
1、破解企业党员少的难题。开展了“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活动,共发现X名企业隐形党员、“口袋”党员,已为其中的X名接转组织关系;积极开展“双向培养”活动,即将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骨干、将生产经营骨干培养成党员,累计发展非公企业党员X名;通过举办就业推介会、企业定向招募党员职工等措施,先后向非公企业推荐、输送党员X名;采取“派员组建”的方式,解决只有2名党员的企业党组织组建难题,全市共下派了X名机关干部到企业。到2011年底,我市非公企业党员已达X名,比2010年增加了X名,新社会组织党员X名。注重在职工人数多而未建立党组织的企业中,加大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力度,目前我市共有非公企业入党积极分子X名。
2、破解企业主不够重视的难题。采取找准组织定位、典型引路等措施,使广大企业主真正认识到抓好党建能够增强企业凝聚力,有效促进企业发展,从而支持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通过上门服务、指导,与企业主面对面地交流,争取企业主的理解和支持。如X镇台资企业园区的许多企业主原来对党的工作有一种抵触心理,X镇党委通过镇领导上门做工作,使台资企业党建工作取得了突破。目前,该镇成功建立了台资企业园区党总支,已建台资企业党组织X家,覆盖台资企业X家。
3、破解组建方式难题。通过开展领导干部联系重点企业、派指导组下企业指导、责任包干等方式,加快推进企业党组织的单建工作,采用园区联建、行业统建、楼宇统建、专业市场
(街区)联建、龙头企业带建、村企联建、商会会员企业联建等模式推进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区域化组建工作。截止去年12月底,我市共组建非公企业党组织X家,覆盖非公企业X家,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率达到X%,组建率提高了X个百分点,实现了四个100%,即有党员的非公企业组织覆盖率达到100%、从业人员80人以上非公企业的组织单建率达到100%、从业人员50—79人且年营业入收500万元以上非公企业的组织覆盖率达到100%,固定从业人员50人以上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中介组织和拥有80家以上会员单位且有一定数量专职工作人员的社会团体党的组织覆盖率100%的目标。
三、着眼于构建两新组织区域化党建格局,创新工作载体,推进阵地建设和平台建设
1、围绕依托“六种模式”,不断探索区域党建体系设置。按照地域相邻和便于活动、便于管理的原则,采取依托工业园区、专业市场、商圈、楼宇、村(社区)、行业等六种模式,在全市范围内划分了X个党建区域,将所有两新组织纳入其中。对于党员数量较多、分布较散或已建立党组织的两新组织数量较多的党建区域,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区域性党组织,全市共建立X个区域性党组织;对于党员数量少或建立党组织的两新组织数量少的区域,建立形式上相对灵活的区域性党建联席会议,统一负责区域党建工作的统筹规划、议事协商、综合协调等工作。同时在每个党建区域建立两新组织党员区域活动中心,作为区域内开展党组织建设的活动阵地,并按照“十个一”的目标,推进活动中心的规范化建设。
2、围绕建设“四支队伍”,努力配强区域党建工作力量。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两新组织党建信息工作的通知》,不断加强“三员”(党建信息员、网络舆情员、远教专管员)队伍建设;建立了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党建数据库,以区域为单位,将全市X家非公企业和X家新社会组织,全部录入数据库。同时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志愿者队伍建设,选配X名热心并熟悉党务工作、有一定威信的企业党务工作者、机关干部等作为党建工作志愿者,担任两新组织党员区域活动中心负责人,帮助区域内的两新组织开展党的工作。
3、围绕突出“双强示范”,引领区域党建整体水平提升。积极开展“双强争先、示范创建”活动,在非公企业领域,积极培育“发展强、党建强”的示范企业;在新社会组织领域培育“诚信强、党建强”的示范单位。在示范单位的培育上,除了在类别上注重广度,在地域上,依托划分的党建区域,在每个区域有针对性地培植典型,积极发挥各级“双强”示范创建单位的典型引领作用,使区域内其他两新组织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不断提升区域内整体党建工作的水平。
四、着眼于实现两新组织党的工作全覆盖,创新工作机制,加强共建力度和保障力度
1、建立“党群共建”机制。为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我市坚持以党建带群建,以群建促党建,统筹推进党组织建设和工会、共青团、妇女组织建设。全市单建企业工会2731家,联建工会X家,覆盖企业X家(含国有集体企业),企业工会组建率达X%;开展两新组织妇女组织集中组建工作,新建妇女组织X家,总数达到X家,覆盖两新组织X家;新建非公企业团组织X家、新社会组织团组织X家,两新组织团组织达到X家。
2、建立“联系指导”机制。选派X名机关、事业单位和村(社区)等的优秀党员干部或退休干部,到非公企业党组织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员)。党建工作指导员每年对联系的企业提供不少于1次的业务指导和党建理论培训,定期深入企业,检查指导非公企业党建情况,并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在难以建立党组织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都落实了党建工作指导员或联络员,确保党的工作及时覆盖的所有新社会组织。
3、建立“双向保障”机制。一方面完善人才保障机制。加强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选好配强党组织书记。通过内部推优、组织选派、外部招聘、公开选拔、公推直选等形式选配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积极推行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公推直选,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离职报告制度。另一方面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市财政、市管党费和乡镇、街道财政分别按不低于每人每年40元、10元和50元标准安排资金用于非公企业党员的教育培训。设立了非公企业区域活动中心、行业活动中心负责人岗位津贴,一般每月100-200元,同时每年对每个活动中心补助活动经费X元,2011年全市共补助各类经费达X万元。
第四篇:四个着眼确保落实
四个着眼确保落实
一是着眼于整改方向“不跑偏”,精心制定整改方案。坚持“四增强四体现”作为制定整改落实方案的基本原则,要求制定整改措施增强针对性,体现个性特色;提出整改要求增强操作性,体现规范有序;公布整改情况增强群众性,体现公开透明;解决突出问题增强互联互动,体现速度效率。为此,县委常委会围绕“移民迁安、县域经济发展、和谐社会建设、完善体制机制、党的建设”五个方面的问题,制定出全县具体可行的整改落实方案,把需要整改的问题、制度进行分解,明确了整改责任人、时间进度和目标要求。县四大班子也都按照要求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整改落实方案。各部门、各单位按照统一要求,以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为基础制定出高质量的整改落实方案。
二是着眼于整改问题“全解决”,细化具体措施。坚持把“四明确”作为集中精力解决突出问题的原则,就是对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制度,做到整改落实项目明确、目标和时限明确、措施明确、责任明确。在抓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重点抓整改进度。按照时间服从任务、进度服从质量的要求,县活动办建立“挂号”、“销号”制度,要求各单位对于影响科学发展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列出问题清单,逐问题“挂号”整改、“销号”落实,定期向县活动办汇报。重点抓整改方法。采取具体督办、现场办公、限时办结等办法推动问题解决。针对群众反映强烈、事关民生民计的热点难点问题,从纪检、组织、财政、农牧、审计等单位抽组人员组成专项检查组,由县级领导带队,深入全县17个乡镇、街道办和14个涉农部门,开展了“农村专项资金大检查、矛盾纠纷大调处、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大整顿”活动,已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54件,协调处理146件。对一个部门、一个单位能够解决的问题,全力以赴,不等不靠,尽快解决。尤其要把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整改重点,区分轻重缓急,提出整改项目,制定整改措施,务求在整改中化解矛盾,理顺情绪,促进工作,取信于民。对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采取现场提出解决问题办法,化解不稳定因素。对一些落实难度大、涉及部门多的问题,由县级分管领导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现场办公,形成左右联动解决问题。对需要上级有关部门帮助协调才能解决的问题,主动请示汇报,上下联动,积极争取支持予以解决。至目前,全县各单位初步梳理查找600余个问题,已解决260余个,其余正在逐步整改落实。三是着眼于整改过程“真满意”,及时征求群众意见。各单位根据自身特点,组织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外干部、有关专家、基层单位代表、群众代表,采取座谈、集中评议等形式,征求群众对整改工作的意见建议,普遍对方案进行了修改,强化了整改落实工作力度,力求群众满意。第三阶段,县直各单位累计召开座谈会300余次,发放征求意见表5000余份,征求意见建议800余条。
四是着眼于整改落实结果“管长远”,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县委、县政府结合学习调研、分析检查阶段成果,出台了《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初步建立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科学评价、产业发展引导、机关绩效考评、工作督查落实等机制,完善了班子决策、专家咨询、群众评议、目标责任管理、监督问责、领导班子及干部实绩考核评价等制度,为实现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根本保障。同时,集中开展了政策措施、规章制度的“废、改、立”工作,各单位严格梳理筛选,形成了本单位制度清单。目前全县已清理各类制度42项,废止36项,健全完善制度措施760余条。
第五篇:着眼“四个全面”,勇担精神文明创建新使命
着眼“四个全面”,勇担精神文明创建新使命
2015-02-27 徐令义 来源:人民日报
精神文明创建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蓬勃兴起,群众基础深、社会影响广,为改善城乡环境面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发挥重要作用,已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响亮品牌。当前,全党全国人民正沿着党的十八大确立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精神文明创建必须把握新的历史方位、适应新的战略布局,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应有贡献。
着力提高认识,认清精神文明创建新形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四个全面”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韬略,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新遵循。它要求我们从更高站位、以多维视角审视精神文明创建,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从国际视野看。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国际社会更加关注中国、借重中国。但西方敌对势力也始终把我国的发展壮大视为对其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挑战,千方百计进行西化分化、干扰遏制,竭力抹黑我国社会主义 1 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国家的精神独立性,凝聚起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
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看。我们确立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现在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短短6年时间,我们必须既推动经济健康增长、又促进文化繁荣发展,既使物质基础更加雄厚、又让精神定力更加牢固,实现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同步提高。
从战略要求看。在“四个全面”中,全面深化改革进入关键期,精神文明创建要切实在统一思想、更新观念、凝聚力量、提振信心上发挥更大作用,同时自身也要以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开展工作。全面依法治国进入新征程,需要大力推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弘扬法治理念、法治精神,引导人们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深入,必将营造党风政风清正廉明的“大气候”,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抓住党风政风好转的有利契机,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树立先进典型,弘扬新风正气,打击歪风邪气,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从群众期盼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随着我国物质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 盛,关注和参与道德建设、文化建设的热情空前高涨,盼望生活得更有信仰、更有道德、更有文化、更有品位。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切实回应人民群众对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公共行为、网络净化、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新关切,把群众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上升为工作决策、转化成具体抓手,让人们更多地享有文明创建成果。
着力贯穿融入,汇聚推进“四个全面”新力量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精神文明创建必须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融入其中,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提供有力道德支撑和精神动力。
补理想信念之“钙”。理想引领人生航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习近平同志把理想信念比作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指出“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支柱,是对全体人民的普遍要求,是精神文明建设一以贯之的战略任务,必须深入持久地抓下去。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坚持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不断加深对讲话精神的理性认同和实践自觉。把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作为重点,列出专题学,结合工作学,引导文明办系统的同志从物质和精神的辩证关系上认清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作用和基本遵循,认清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以理想信念的定力、改革创新的动力、实际工作的能力履职尽责、爱岗奉献。铸价值引领之“魂”。主流价值导向是社会进步的灵魂。要把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作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战场和排头兵,运用多种方式和渠道,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叫响做实、落地生根。广泛刊播“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和“图说我们的价值观”,面向广大干部群众开展诚信、孝敬、勤俭和礼仪教育,既利用好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又利用好“七一”、“八一”、“十一”和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重要活动,在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大力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优良美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一年到头有声音、有气势。抓好实践养成,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结合起来,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做到百姓日用而不觉。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使文明创建与文化文艺结合起来,用文艺的形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生动形象地传播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
强道德建设之“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精神文明创建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宣传教育和主题实践,为“四个全面”提供强大道德力量。要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活动,善于用讲故事的方式宣传他们的感人事迹和高尚品质,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用无数普通百姓的生动形象扮靓美丽中国。立足城乡社区,以学雷锋精神为魂、以志愿服务组织为体,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困难群众等志愿服务,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坚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文明城市评选的前置条件,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开展“争做美德少年”“童心向党”和创建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活动,引导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十三五”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规划,加大投入,扩大覆盖,为农村孩子搭建寓教于乐、学技学艺、立德树人的平台。
正社会文明之“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不正之风,是精神文明创建的当务之急。必须坚持专项教育治理,着力培育良好社会风尚。狠抓影响中国形象的旅游不文明问题,发挥好部际联席会议作用,把好护照关、组团关、出境关、交通关、落地关、行程关“六关”,努力使出境旅游的每一个游客都成为中国的“文化名片”和“文明使者”。狠抓影响百姓日常生活的诚信问题,会同有关部门联手惩治失信“老赖”,发布偷漏税款、制售有毒有害食品药品等方面的“黑名单”,让百姓“吃得安全、用得放心”。
谋利民惠民之“实”。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四个全面”才有坚实的群众基础、社会基础。要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推动各地各部门多办作用大、影响大的好事实事,不断改善城乡环境面貌和群众精神风貌。大力倡导生态文明理念,着力整治脏乱差现象,努力改变垃圾围城、雾霾遮天现象,保护绿水青山,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和古村落古民居,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5 突出文化惠民,加快各类道德讲堂、文化礼堂等文化惠民项目建设,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文化进万家等活动,让人们享受到更加丰富、更有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突出服务惠民,深入开展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窗口等创建活动,创造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安全、有序、健康、文明的现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