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促进集团公司又快又好发展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促进集团公司又快又好发展 在集团公司2006年工作会议上,董事局主席、党委书记耿加怀指出,“十五”期间,集团公司各项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十一五”更是大有可为的五年。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职工要立足明年,着眼“十一五”,站在新起点,瞄准新目标,实现新发展。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职工要保持清醒头脑,坚定信心,开拓创新,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一切”,弘扬“四种精神”,加强“四好”班子建设,深化“四化”管理,学习“五本书”,突出“五个建设”,创建“五型”企业,提高“六个能力”,打好“六大硬仗”,实现“一个目标”,加快建设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国际化企业集团。坚持“四个一切”,即继续坚持改革推动一切,发展解决一切,稳定压倒一切,素质创造一切。弘扬“四种精神”,即大力弘扬贺国强部长视察兖矿提出的艰苦创业、协力攻关、科技兴企、体制创新精神。加强“四好”班子建设,即继续加强以“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为主要内容的“四好”领导班子建设。深化“四化”管理,即深化准军事化、精细化、内部市场化和企业文化管理。学习“五本书”,即学习《解放军精神》、《团队精神》、《与公司一起成长》、《为你自己工作》和《员工准则》。突出“五个建设”,即突出加强领导班子、人才队伍、企业文化、“平安兖矿”和节约型企业建
设。创建“五型”企业,即创建本质安全型、质量效益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发展型企业。提高“六个能力”,即提高各级班子战略决策、加快发展、市场竞争、经营管理、改革创新、应对复杂局面和克服困难能力。打好“六大硬仗”,即全力打好安全生产、压煤村庄搬迁、节约型企业建设、改革改制、大项目建设及达产达效和生产经营单位扭亏为盈六大硬仗,全面实现2006年“42301578”经济工作奋斗目标。
第一,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无论是“十一五”还是2006年,都是兖矿历史上投资大、项目多、发展快的重要阶段。我们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煤炭工业化道路,把“又快又好”作为根本目标,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又快”发展,就是要抢抓机遇,扩大经济规模,增强整体实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好”发展,就是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一基地三园区”建设,更加注重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把以人为本、“平安兖矿”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定预案,超前防范,为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实现安全发展、持续发展、有效发展、快速发展、和谐发展。
第二,要规避投资和经营风险。不发展没有机遇,机遇中就有风险。随着国家实行浮动利率、汇率,增大了投资风险。近年来,集团公司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和经营风险在加大。我们要坚持稳健的投资原则,投资增长必须充分体现产量、收入、利润增加和投资回报的稳步提高。
要加强大项目建设的资金控制,制定并认真落实集团公司《投资管理办法》、《担保管理办法》,准确把握投资方向,合理安排投资规模,注重优化投资结构,严格控制对外担保和出借资金,不断提高投资收益和管理水平。要发挥上市公司优势,拓展融资渠道,强化资本运营。要增强风险意识,建立相关制度,采取专家授课、员工培训等方式,提高企业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切实预防和化解财务风险。
第三,要提高应对和驾驭市场能力。市场形势千变万化,国家政策也在不断调整。我们必须密切关注市场走势,积极研究有关政策。特别是煤业公司作为国际上市公司,要及时把握煤价、股市等方面的变化,科学决策生产经营活动,对于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和不确定因素,超前应对,防患未然,在变化的市场中捕捉机遇,用足用好政策,趋利避害,树立良好品牌形象。要对照国内外先进企业找差距,比学赶超,密切与合作方的关系,加快发展,实现双赢。要加大外经外贸工作力度,外事部门要适应集团公司进出口贸易不断增长的新形势,准确把握汇率波动,切实为集团公司开拓国际市场和规避风险,提供保证。
第四,要协调发展和推动“五个转变”。统筹企业内部单位与单位之间、省内与省外、国内与国外、企业与地方、企业与社会的发展,推动安全管理由以治为主向以防为主转变,煤炭生产组织由厚煤层、大块段开采为主向厚薄煤层配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规模扩张为主向规模与质量管理效益型并重转变,产业结构由以煤为主向煤和煤炭深加工转变,发展模式由以经济发展为主向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
第二篇:立足当前 着眼长远 致力提高办学水平(汇报材料)
立足当前
着眼长远
致力提高办学水平
--阿拉尔中学教育教学工作汇报材料
阿拉尔中学地处塔里木河北岸,与塔里木大学毗邻,创办于1960年,是一所具有45年光辉历史和光荣传统的完全中学。近年来,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现有教学班70个,其中高中班45个,学生总数4200人,住校生1900人。现有教职工211名,专任教师184名,其中特级教师1名,高级教师19名,一级职称54名,学历达标率 %。
近年来,学校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受到了国家教育部、兵团、师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悉心指导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目前,学校办学思想端正,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教育现代化,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五育并举”,正确处理“德育为首,智育为主,育人为本”的关系,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初步形成了“团结、进取、务实、创新”的校风、“敬业、奉献、实干、创新”的教风和“爱校、勤奋、踏实、进取”的学风,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先后获得“兵团精神文明单位”、“师市精神文明单位”、“师市十佳勤政廉洁十佳单位”等荣誉称号。
下面结合学校近几年的具体工作,扼要汇报以下几方面的情况:
一、立足校情,着眼发展,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近年来,我校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向生源要效益,向师资要效益,向制度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使我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稳步提高。
(一)建设一支素质精良的师资队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关键。我校以提高教学能力为重点,不断提升学位、学历层次,加强干部队伍、教师队伍、班主任队伍、新教师队伍、教研队伍的建设,努力培养一批骨干教师队伍。
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主要采取以下三项措施: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 校党、政、工密切配合,做好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教师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创文明校风,树师表形象”活动,努力使师德规范深入人心,并转化为全体教职工的自觉行为,形成“敬业、修身、爱生、奉献”的师德风尚和服从分配、乐于吃苦、努力工作、团结奋斗的良好风气。为了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我们坚持“抓班子作表率”,即“作风上作榜样,业务上作骨干,服务上作公仆”。要求班子成员“职责要明,业务要精,本职要实,分管要勤”,“明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为了能够早日实现省级重点中学的目标,班子成员放弃休息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工作,靠的就是敬业奉献的精神和踏实进取的作风。二是重视业务素质的提高。形成以校本培训为主、外送学习为辅的教育培训机制,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技能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教育科研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和学科带头人评选活动。针对我校青年教师多的特点,组织开展了新老教师“导师带徒“系列活动,重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在“优化课堂,减负增效”上下功夫,有计划地开展对外公开教学活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加强交流,切磋技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促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充当骨干;中年教师争先创优,成为学科带头人和名教师,从而提高了全校教师的教学水平。三是关心教职工生活。在国家政策和经济许可的范围内,尽可能地改善教师福利待遇,尽力解决教职工的住房、就医及其子女的上学、家属的就业等问题,解除了教职工的后顾之忧,稳定了教师队伍,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学校关心教师,教师热爱学校。他们“致力于集体,奉献于事业”,表现出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与积极性。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近年来,我校遵循“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思路,围绕着“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实行依法、严格、科学、有效的管理,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坚持“先做大再做强,向管理要质量,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 的办学宗旨,将工作重心确立为“构建三大课程体系(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建设四大工程(德育工程、名师工程、环境工程、管理工程),强化五种意识(科研意识、现代意识、质量意识、特色意识、人本意识),不断开拓进取,从而开创阿拉尔中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全新局面,使教育教学质量有了历史性的突破。
1、探索育人途径,健全学生人格
我校在开展德育的过程中,牢固占领课堂这个主阵地和主渠道,把道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全过程,采取“渗透于课堂,寄寓于活动,示范于师德,训练于习惯,熏陶于环境”的方式,全面开展师生道德建设。学校在实施德育全员化的过程中,以维汉“手拉手”为载体,着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通过开展“信得过班级”、“信得过宿舍”评比活动,加强学生常规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结合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实施环境教育,增强师生环境意识,提高自觉保护环境的行为和能力;坚持开展“扶贫助学”活动,号召社会各界和全校师生捐款,为贫困学生办实事、办好事。学校把这四项活动作为德育的传统项目,并制度化、系统化和经常化。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我校总结出了123456德育工程:“提高一个认识”即提高师生对“德育首位的认识”;“发挥两个优势”即“兵团精神和学校优良传统优势”;“抓好三个环节”即抓“重在明理,善在激情、贵在引导”的教育方法;“实施四大礼仪”,即精心实施“升国旗、学生文明礼仪、少先队入队仪式、团员入团仪式”;“坚持五项常规”,即坚持以时事教育、社会实践活动、主题班会、军训和节庆日活动为常规教育载体;“加强六个方面的结合”即加强德育工作与课堂教育渗透,校园的建设,社会家庭教育、规章制度建设、专题教育的结合。几年来,学校的德育工作不断上新台阶,德育工程为学生的励志、成才插上腾飞的翅膀,有力地促进了我校素质教育的实施与发展。
2、转化教科成果,丰富教育内涵 我校以提高教师素质、培养学科带头人为重点,以优化课堂教学为中心,以开展课改实验为主导,以总结推广新经验为标志,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创设浓厚的教研氛围,形成从严治校的风尚。加强学校教务处、教研室、教研组建设,定时间、定内容、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引导教师学大纲、钻教材、学理论、说教法、研学法、改方法、认真把好“备、讲、练、研”四关。一是备课做到:“四有(脑中有大纲,胸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手中有方法)、四备(备教学目标,备教具实验,备双边活动,备作业练习)”,达到:“四精(精备、精讲、精练、精选)、四点(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找准知识点,提高能力点)、四能(强调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三设计(精心设计提问,设计板书、设计课堂练习)。近三年,全校共有10篇论文获国家、省级奖励,有200余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或在有关学术会议上交流。46名教师在国家级教学竞赛中获奖,49名教师在省级教学竞赛中获奖,409名学生在师级以上各科教学中获奖。在全师水平测试中,我校英语、数学、化学等学科平均成绩名列师前予。三年来,我校高考录取率96%以上,本科上线率52%,今年我校还是全师普通中学中唯一一所拥有3名600分以上考生的学校。
3、丰富文化生活,发展学生个性
在素质教育方面,学校按照“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以创新为重点,以体艺为特色”的办学思想,逐步形成了科学文化和艺术、体育双轨并行的特长培养机制。学校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举办了绘画、航模、剪贴、英语、舞蹈、体育等13个举趣小组,每年在“六一”、“十一”等节假日举行大型文艺活动及特长展示会。在近几年师市组织的各项活动中,我校都能够载誉而归。
(三)、强化学校管理,致力提高全员素质与教学质量
一是健全学校领导管理体制。学校实行校长全面负责、党委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的“三位一体”制度,在管理体制的运转过程中,我们注意处理好 党政关系及校长负责与民主管理的关系。二是尝试学校管理改革。尝试了全员管理,形成“班子为核心,教职工为主体,学生人人参与”的管理模式,使全校上下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被管理者,人人都是学校主人,从而壮大了管理队伍,增强了管理力度,提高了管理质量。尝试了用人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三制”(校长负责制、岗位责任制、干部聘用制),并对中层干部及业务人员进行竞聘上岗,对校内职能部门进行精减合并。逐步建立起重能力、重贡献、重实绩、向一线倾斜、向重点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效激励、严格监督、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三是抓好总务后勤管理,坚持“三个服务”,即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生活服务,为学校发展服务,坚持“开源节流,勤俭办学”的方针,在具体工作上要求总务处做好内当家,变后勤为先行。
(四)、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
随着学校办学水平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近年来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领导班子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阿拉尔建市的良好机遇,致力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发展后劲,拓宽发展路子,谋求跨越式、超常规发展,扩大办学规模。根据我校生源成倍增长,自身积累少,校舍、教学设备严重缺乏,办学基础相对薄弱等实际情况,以教育产业化思想为指导,积极寻求政府和社会对学校发展的支持,多种渠道筹措办学资金。校领导多次在社会上,兵团和师市有关部门奔走呼吁,反映学校的办学情况,得到了各级政府、有关领导人和社会人士的理解关心和支持,办学条件、办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资金统筹过程中,我校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一方面学校把有关投资计划及时向上级汇报,一方面学校开源节流,贷款投资。在硬件设施方面,我校树立精品意识,不搞重复建设,不搞花架子,利用暑假改建了理化生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和微机教室,铺了水泥路面,进一步充实了各现代化专用教室的内部装备,添置了高配置电脑主机、扫描仪、数码相机、刻录机、视频采集 卡等多媒体课件制作设备。近三年来,学校先后投入资金
万元,建造了教学楼、学生宿舍楼、餐厅等
万平方米的建筑,修建了水厕、师生健身园,改造了浴室、锅炉。这几年的校园建筑面积远远超过学校前四十年的建筑。
为了跟上现代化教育的步伐,我校准备建设校园网基础设施,这将使我校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搭乘教育信息化的快车,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使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同步迈向新台阶。
(五)先进性教育取得阶段性成果
按照中央、兵团和师市党委的统一部署,在师市督导组的督导下,我校于今年7月参加了第二批党员先进性教育。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校牢牢把握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条主线,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这个主题,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这个着眼点,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四个一”的总体要求,根据中央确定的“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推进各项工作”的总体目标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务求实效、群众满意的要求,紧紧围绕先进性教育动员学习、分析评议和整改提高三个阶段共十三个环节开展工作,通过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已圆满完成了现阶段的各项任务。
二、存在的困难:
1、目前资金投入不足,改善办学条件的速度较慢,而近年来,学生增长速度快,现有的教学设施已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对管理上造成了较大的困难。
2、高中学生增长速度过快,使师资相对缺乏。同时,近三年从各地引进70余名大学生,有些教师的学历还不达标。
3、由于高中教师长期在一线,教学任务重,对他们的培训仅限于五年一次的继续教育,已远远不能满足他们对新知识、新理念、新信息的需求。
三、努力开拓进取,争创一流教育 顺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把充满生机和活力、健康奋发的师市教育事业推向新的浪潮,使我校成为阿拉尔市高中教育的集团军、生力军,这是师市党委和教育局的明确要求,也是阿拉尔人民的殷切期望。为此,结合学校实际,我校将在“十一·五”期间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以《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为纲,坚持“班子作表率,骨干带好头,典型促全面”,努力创建良好的校风、教风与学风,注重“抓规范打基础,创特色带全面,重科研提水平”,确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增强“办一流学校,育一流人才”的意识,争创一流教育;
2、努力实现我校尽快跻身省级重点中学的行列,努力把我校办成适应阿拉尔市经济发展,“社会公认,家长信任,学生满意”的名副其实的重点中学。
3、扩大办学规模,将学校在“做强”上狠下功夫,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主要目标是: 努力实现教育的“四个一流”,即造就一流师资,用好一流设施,实施一流管理,争创一流质量;加快构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与学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部管理体制与运作机制,把震川中学建成教育现代化学校。近期目标是: 争创师市先进集体、先进学校和“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教育优质”的省级重点中学。
远期目标是: 高标准,严要求,创建“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学校有特色”的具有较高的教育质量和社会声誉的国家示范中学。
主要措施是: 加强邓小平理论和十六大精神的学习,增强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自觉性;强化师资队伍建设,花大力气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工程与名师工程,不断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和业务素质;加强教育管理,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要落实措施,实现目标,必须紧紧依靠我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我们将大力弘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学风,从学校的实际出发,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 求是,把大胆探索的勇气与科学求实的精神统一起来,保持坚忍不拔、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务实奋进,集中精力在培养师资素质和提高办学水平上狠下功夫,努力开创我校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为把我校办成省级重点中学而努力奋斗。
阿拉尔中学 2005年9月16日
第三篇: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基本国策
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基本国策
“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人们注意到,《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这是中央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可持续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
当前,资源和环境瓶颈约束已经上升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之一。
我国人均石油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淡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必须把资源节约作为基本国策,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推动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推行清洁生产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仍未根本转变,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同时,存在法规、政策不完善,体制、机制不健全,相关技术开发滞后等问题。本世纪头20年,我国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形势十分严峻。为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少的废物排放,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清洁生产是循环经济的基础,在企业层面上实施清洁生产,是我国推进循环经济的重要举措之一。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吴晓青说,通过在企业实施清洁生产,促进了技术进步,提高了管理水平,资源消耗及能耗下降,产生了明显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国家环保总局正积极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工作。目前,已有5000多家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
权威数据显示,2004年与1998年相比,全国万元产值二氧化硫、烟尘和粉尘排放量,水泥行业分别下降49.8%、79.1%和68.8%;电力行业分别下降5.7%、32.3%和19%。
有关专家指出,发展循环经济,一是大力推进节约降耗,在生产、建设、流通和消费各领域节约资源,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二是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废物的产生,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三是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尽可能实现废物资源化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四是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注重开发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技术与装备,为资源高效利用、循环利用和减少废物排放提供技术保障。
“如果2005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60%,可节水580亿立方米,相当于2000年工业取水量的50%左右。”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冯之浚说。
冯之浚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可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循环经济法正式列入国家立法计划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突破水资源和能源的瓶颈制约,并有效改善环境质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策。我国的循环经济正处在一个从理论研究、战略规划向生产实践转化,从小范围试点和示范向较大范围推广的发展过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盛华仁指出。发展改革委、环保总局、科技部等已联合确定了第一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这些“国字号”的试点单位包括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7个重点行业的42家企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4个重点领域的17家单位,国家和省级开发区、重化工业集中地区和农业示范区等13个产业园区,资源型和资源匮乏型城市涉及东、中、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10个省市。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吴晓青说,自1999年在广西贵港开展全国首家生态工业园区试点开始,国家环保总局又先后在企业相对集中的地区创建生态工业园区,对传统工业区进行生态化改造。2003年以来,在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开展循环经济试点。17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中,西部地区6个,超过三分之一,东部和中部地区11个。
“国家环保总局主要在制糖、造纸、化工、钢铁、冶金等行业开展了试点。这些园区通过各系统之间中间产品、产品和废物的相互交换,使园区内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废物得到有效利用、环境污染降低到较低水平、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进而拉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吴晓青说。
目前,国家环保总局在8个省市开展了循环经济试点,包括辽宁盛江苏盛盘锦市、日照市、义马市、鹤壁市、贵阳市和武威市。这些省市通过引入循环经济理念,用生态链条把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区与郊区、行业与行业有机结合起来,改变了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辽宁省已有部分工业企业开始走上低消耗、低排放、高产出的路子,黑龙江、吉林两省目前也已积极展开这方面的探索工作。
河北一些地方开展的循环经济试点已开始见到成效。石家庄市实施循环经济试点一年来,已带来27亿元的经济效益。
江苏省已有1037家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108家单位开展循环经济试点。
同时,循环经济法已经正式列入了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并由全国人大环资委负责组织起草。
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毛如柏说,希望通过制定这部法律,明确政府和有关主体发展循环经济的义务和责任,确立必要的行政强制、经济激励和自愿行动的法律规范,以形成一个由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等构成的比较完整的法律制度框架,为我国循环经济的实践探索和创新发展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
公众节约意识与技能仍待培养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鲍云樵介绍,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目前仅为34%,比发达国家落后20年,相差10个百分点,而能源消费强度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及世界平均水平,约为美国的3倍,日本的7.2倍。
在生活中,人们的节约意识淡漠,“屋内没人照样开灯”“电脑一开一整天”“单位的水随便流”等浪费现象非常普遍。2004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比上年增长14.13%,而2005年全国能源消费增量将更大。
“坚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粒粮„„”中宣部宣教局联合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国家环保总局污控司共同主办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公民道德建设网上座谈会引起网友共鸣。75830名网友在线参与,页面浏览量达3000多万。新华网、中国精神文明网、光明网、央视国际网、中青网和新浪网、搜狐网、中华网等网站联合进行了转播。
一项旨在倡导节约资源,促进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树立节约型城市典范的2005中国十大节约型中小城市评介工程已经正式启动,以提高全国中小城市政府的节约意识,推动中小城市开展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可持续发展。
节约能源意识已经开始深入人心。今年夏天,全国20多个省会城市提出,党政机关和公共场所要将空调温度设定在26摄氏度左右;在海口,不少机关单位采取了节能措施,如离开办公室时必须关灯,节水、节油、节约办公用品等;在能源紧缺的苏、浙、沪地区,许多人已经把节能变成了自觉行动。
“在能源紧张面前,节约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口号上了。”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说。
有关报告显示,到2020年,我国要以能源翻一番实现经济翻两番,但要按近三年能源消费增长的趋势,到那时我国能源消费量将高达40多亿吨标准煤,在能源供应及能源安全等方面都会带来严重问题,即便考虑到各种节能因素,我国能源消费量仍将达30亿吨标准煤,能源供应仍有缺口。这一切,都决定着能源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成为百姓关注的焦点。
节能专家戴言德说:“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对资源的需求将会不断增长。如果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和资源消费观念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发展过程中的‘高消耗’和‘高浪费’现象将会更加严重。”
解决好这一矛盾,需要“多管齐下”:下大力气进行产业调整和产品结构的调整;重点加强资源节约技术的孵化和培育;在全国尽快创建科学的资源节约评价体系;培养公众的节约意识与节约技能。
本文来自:神马网【http://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促进企业又快又好发展
着力推进环保客运公司党组织建设
——促进企业又快又好发展
在喜迎党的九十周年生日之际,张家界易程天下环保客运有限公司党总支被湖南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近年来,环保客运公司党总支在各级各部门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公司党总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结合企业党建的实际,以创新思维探索新途径,组织引领企业党员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激发了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了公司经营生产,取得了较好成绩。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突出企业党建实际,抓素质基础。
1、用良好机制激励企业党员的荣誉感,增强党员意识。针对企业党员流动性相对大,存在“隐形”党员等特点,通过探索和努力,找到一套可行的机制与办法,使公司党员愿意公开亮化身份,积极主动参加党组织活动,勇于担当,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一是在招聘员工时对党员实行优先录用;二是对党员管理实行动态维护;三是对党员实行各种方式的特别关怀与措施;四是党员实行挂牌上岗;五是参加各种党建活动实行补偿保障机制;六是注重培养党员责任感、使命感。
2、抓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全面提升公司党员的素质建设。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积极开展思想动员,完善学习制度。一是加强领导模范带头,在每次总经理例会时,都要预留一部分时间集中学习新的政策和经典著作等,做到以点带面,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二是常抓“三会一课”制
1度,抓党员学习笔记,学习心得;三是建设“线上线下”两个学习阵地,大力拓展学习的平台;四是围绕生产需要,加强员工内部培训;五是利用各类培训学习机会外派员工进行学习培训。
(二)、用心关爱员工,抓保障基础。
公司党总支历来注重抓保障来稳定“人心“,通过开展一系列关爱员工行动,让员工意识到党组织是核心,是大家贴心的服务者。一切党建工作都是与员工紧密结合,增强了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和向心力。主要采取一是实施“两学、两带”促“两帮”,满足员工需求;二是充分发挥兼职政工员桥梁纽带作用;三是扎扎实实做实事,实行内部帮扶制度和具体行动温暖员工,关爱员工。
(三)、以形式多样的创先争优活动服务生产,抓工作基础。
除了认真完成落实公开承诺、领导点评、群众评议等等创先争优的规定动作外,党总支创新方式,结合公司实际积极开展企业创先争优活动。主要开展了:一是全面开展优质服务车、岗、站场示范性评比活动;二是开展“对照优质服务示范人员找差距”活动;三是全线推行由被动服务变主动服务”工作方法;四是开展“啄木鸟计划”活动;五是认真 做好党团服务小组建设。
(四)、塑造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抓企业形象基础。公司党建工作着力宣传,抓企业形象基础,通过狠抓企业文化建设各项工作,搞好渗透结合,形成合力。以党建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以企业文化繁荣带动党建工作发展。一是恨抓内刊《环保快车》建设,强化对内对外宣传;二是建设诚信务实的企业文化氛围。
面对荣誉,环保客运公司深知任重而道远,将继续开拓创新,积极进取,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把通过抓企业党建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为主要目的,促进企业又快又好发展。
(张新富)
第五篇:改变企业机制,立足长远发展
改变企业机制,立足长远发展
[摘要]本文全面地阐述了方圆监理公司股份制改造的特点:在股权设置上突出与单位剥离的员工优先持股,将公司命运与剥离者利益直接挂钩;领导无特殊“优惠”,与员工股权等同,坚定了股民对公司发展前途的信心;规定调出、亡故、年满66岁的职工退出股金,留给公司发展急需的人才用;改制不减员,通过“按贡献取酬”制度激励员工多作贡献;通过“培训学习”提高弱势群体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按股份制原则建立管理模式,制定出人事、财务、工资等严密的规章制度,实现用制度规范所有人行为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
[关键词]股份制改造、监理机制
北京方圆工程建设监理公司隶属于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是1992年注册成立的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是研究院八个研究所之一,院内编制为监理与检测加固研究所。经过几年的发展到1998年底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旧体制下“国家主人”的习惯思维方式对于进一步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首先是用人机制问题,到1998年方圆监理公司形成了所谓“三种人”,第一种人是在研究院事业单位编制内的人员,第二种人是几年之中陆续与方圆签订较长期合同的基本队伍成员,第三种人是以退休人员为主的临时聘用人员。用人机制不灵活,造成迫切需要的人才招不进或即使招入也留不住,同时不胜任工作的人却请不走,造成了第一种人必须重用,第二种人次之,轻易不用第三种人的局面。其次,分配制度不够公正。由于来源和经历不同的“三种人”在待遇和分配方面事实上执行着不同的标准,未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并且由于外聘高工不能高过院内高工,外聘同水平人员不能超过院内人员的旧思路作怪,大大限制了职工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此外,日常行政管理上的习惯作法等等也对公司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出于对以上因素的考虑,方圆监理公司主动提出了对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的要求。方圆监理公司的改制是在充分发扬民主的的基础上在平稳中完成的。两年多来的实践证明,方圆监理公司的改制是成功的,这种成功不只体现在短期效益的增长上,更主要的是公司步入了可持续发展和良性循环的轨道,为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充分发扬民主,合理设置股本结构
方圆监理公司改制是早在党的十五大召开之后就开始酝酿的,最初曾提出了包括部分改制在内的几种设想,由于人的思想认识水平的限制和其它一些因素的制约,当时未能付诸实施。1998年10月,我公司(监理所)向上级主管单位 北京市建工研究院和北京建工集团公司递交了改制申请。由于研究院当时也面临着自身定位和由事业向企业转制的问题,正准备以下属一个所为试点进行偿试,由于监理所对外为独立法人单位,业务单一,且无大的固定资产负担,搞起来牵动相对较小,院党政联席会经过认真研究批准了我们的方案。并在改制的过程中给了我们相当大的支持。同时,我们的改制方案也得到了集团公司领导特别是局改制办公室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为我们顺利完成改制提供了很大帮助。
我公司的改制充分发扬民主,先后六次召开专门讨论会,大家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确定了合理的股本结构。我们将是否从国有体制下剥离作为入股多少的一个限制条件,监理所职工从研究院剥离者其入股份额上限是保留院籍者的10倍。剥离者将放弃原来在研究院所拥有的工资、医疗、退休金等一切待遇和行政级别,每位职工均根据自己的年龄状况、自身条件、家族负担和自身承受能力等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在此过程中,作为发起人的现任总经理和一般工作人员在入股权上的选择是完全等同的,领导干部不给自己任何“优惠”,使职工看到由领导发起的改革完全是出于公心,目的纯正,没有私心杂念。这大大坚定了全体职工的信心。
对于以咨询服务为主业的监理单位,如果股权过于分散,比如每个职工人均各占1%或采取股东持股会的形式,不利于从根上改变过去大锅饭的传统思维模式,不利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反之如果股权过于集中,比如总经理占的到总股本30%,或全公司只有几个股东,则会由于自然人大股东的变动或大股东对公司经营的意见不一致而对公司长远发展造成损害。本公司现有自然人股东33名,共占总股本的65%,大股东12名,各占总股本的3.4%。另外股东会议事规则规定,超过20%股份分额的股东签字才有股东大会提案权,这一点保证了公司经营者将主要精力全部用于经营,把内耗降至最低。
2 改制是机制的变革,减员不是目的监理单位最大的财富是人,是最适合从事监理工作的人,同时最大的负担也是人,是基本不适合监理工作,能力不强的那部分人。如果改制不考虑历史遗留问题,片面强调通过“减员”来达到“增效”的目的,那么方圆公司显然应该将现有股东数削减一半,再从社会上招聘急需要的人才。但这显然不利于稳定。我们充分分析了当时的人员结构构成,提出了“按贡献取酬”和“全员定期学习提高”两项制度。通过全员定期学习,使能力不强的人得以提高,能力强的人更上一层楼,同时将每个人的优势结合起来,发挥出集体运作的优势,使监理工作水平明显提高;通过改变“按劳取酬”,而“劳”只片面地理解为“出勤”的错误认识,代之以“按贡献取酬”使大多数人的实际收入不降低,个别能力较差的技术含量低、可替代性强的岗位人员的收入降低不多,能力强贡献大的人收入逐步提高,从而造成人人争先恐后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人人争做实际工作人人争着为公司做贡献的良好工作氛围。
改制过程中有五名职工因为自身原因没有与母体剥离,我们没有把他们推给研究院,两年多来一直受聘于本公司;在此期间另有两名研究院的分流人员受聘到本公司工作,另外本公司还临时安置了建工集团内部由于各种原因待岗的职工10余人,其它国有企业待岗下岗职工30余人。改制要实现的目标之一是理顺产权关系,将不该由国家包办的事放回企业,减轻国有资产的长期负担,使国有资产逐步退出竞争性行业。对此我们在改制中给予了充分的理解,本公司改制过程中从母体剥离者全部办理了自动放弃原国有单位的级别、工资、福利待遇等手续,其中年龄最大的当时年满51岁,工龄30年。两年多来随着企业实力的不断壮大,剥离者无一人感到后悔,反而是未剥离的人表示出了后悔之意,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的改制是成功的。
3改变法人治理结构和用人机制,保持良性循环
公司改制过程中,坚持按法律程序办事,改制中每走一步,都经过了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和全体股东的同意,对于最为敏感的劳动合同变更这一关键环节,我们除让职工本人亲笔签字外,还要求职工庄严地按下了自己的指纹,公司章程经过了全体股东逐条严格的审定。由于改制后公司的规章制度及重大事项须经董事会或股东会讨论,变过去的人管人为现在的用制度来规范所有人的行为,经理处于执行规定的位置。由于初步建立了现代化企业制度的管理模式,制定了人事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工资分配原则等较严密的规章制度,使公司管理纳入了规范化的轨道。公司设七人组成的董事会和两名监事,重大事宜必须集体决策,避免了个人意气用事,避免了乱投资、乱担保、乱挪款等个人长官意志的行为。监理公司再大,终究属于咨询服务类的小公司,其抗风险能力有限,无法承受重大失误造成的损失。集体决策有利于规避风险。
改制改变了过去懒人无约束,能人请不来的被动局面。公司章程规定:股东入股后不得退股,不提私自转让。当遇股东调转、辞退、亡故或由于其它原因不能继续从事公司工作,或年满66周岁者,应退出其所持有的股份。退出的股份由股东大会决定卖给公司急需的人才。由于有此规定,确保了公司能够不断地进行“血液”更新循环,有利于公司发展。公司已初定录用应届(2002年)毕业研究生6名,届时公司将这6人作为人才重点培养和使用,并各给予1%的“期权”。公司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公司中层以上领导中的50%以上具备研究生以上学历,从而进一
步提高人员素质,并以此促进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4 重经济效益,更重长远发展
改制所取得的成果是不能单单以个人收入水平提高的程度来衡量的,而应用综合实力的提高来衡量综合实力的增加较短期的效益重要。改制两年来,我公司整体实力和声誉明显提高,今年6月我公司成功完成了等比例增资,把原注册资金按股东所持比例增加至200万元,其中研究院法人股也按原持有比例增资,方圆监理公司两年来上交研究院的固定资产使用租赁费加上两年中的法人股分红远远超过了本次增资研究院需要投入的资金,保证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改制后从经理到职工,不再追求吃光分净和眼前利益,而是以增强企业实力、树立企业形象、扩大市场份额、多渠道开发创收途径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改制的效果不应用短时期内单一的货币收入来衡量。而应以是否给股东以长期稳定的回报为标准来衡量。公司改制两年以来,在册职工人数增加了30%,同比所承担的监理任务和年收益提高40%。两年中有七项工程获得市级以上优质工程奖,相当于过去7年获奖数的总和,公司声誉明显提高,公司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2001年12月,公司出资80%正式注册北京方圆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争取突破目前在业内已形成的对监理工作的片面理解和认识,提高智力工作含量,招展工作范围,强化工作深度,与国际接轨,打造民族咨询业的品牌,迎接入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改制是过程而不是目的,如果说改制迈出了建立现代化企业的第一步,那么接下来还有许多路要走,我们自信有能力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迎接更加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