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强教学研究促进长远发展论文
教学成绩如何提高?是单纯依靠时间上的多投入,简单重复地大量做题,还是靠提高课堂效益?答案是肯定的。要提高课堂效益,除了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外,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加强教学研究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下面我就对开展教研活动的必要性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开展教研活动是当前面临的教育形势所决定的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初中各学科的教学活动和以前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而且在考试形式上都呈现出新的特点。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快、更好地适应新的教学活动,有必要深入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开展教研活动是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
我校是一所年轻的学校,教师相对紧张,好几个学科的部分教师并非是本专业教师,而是根据学校教学的实际需要,由其他学科转任本学科教学工作的,虽然在教学中工作很努力,但在一些问题上有时也感到力不从心。还有一些教师,在工作中常常遇到一些实际问题,需要通过相互合作来解决。因此多数教师都有强烈的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愿望,希望通过一定的形势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素质,以胜任自己的本质工作,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开展教研活动是教师自身发展的要求
新课程对每一名教师来说都是全新的课题,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只有多读书、勤思考、善积累、才能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和应对机智,才能有乐在其中的职业幸福感。学生也希望教师是个博学多识,阅历丰富的专家、杂家。
马卡连柯说过,学生能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教师的不学无术。因此,我们一定要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做一个学习者、思考者、实践者。经得多了,见得广了,想的深了就会有课堂驾轻就熟的从容。就会有“一览众山小”的境界。而达到这种境界,除了自身的不懈努力,与同事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
基于以上原因,几年来,我校多个教研组教师便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并形成制度,认真落实。回顾几年来来所做的工作,其中一些有益的做法,对各位老师可能会有些许的帮助,现在把我们的一些做法向大家做一介绍。
我们学校初中有三个年级,每个年级有十几个教学班。各年级各学科都由好几位教师担任。教师之间在年龄、学历、知识结构、教学经验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一些差异。有位教育学家说过:差异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那么,如何利用好这种差异,把这种差异转化为宝贵的财富呢?集中开展教研活动,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在活动中,一方面我们注意调动每位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做人人有任务、人人要参与,具体的讲就是我们把所有任课教师以两人为一组,根据教学进度,每周每组认真备好一节课,并写出一份较为详细的说课稿。在每周固定的教研活动中,把本组准备的那节课,以说可稿的形式进行说课,其他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讨论。各抒己见竞相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对说课稿进行修改、润色,最后集中集体的智慧,形成一份较为完美实用的教学设计,做到优质资源的共享,同时也使每位教师在活动中,增长了见识,提高了个人素质。
另一方面,为了不使说课活动流于形式,而达到应有的效果,我们还对说课稿的设计,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制订了具体的环节,使说课活动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总之,由于我们制定了较为可行的制定,采取了较为具体的措施,并长期坚持下来,从而提高了教师的素质,教学成绩也显著提高。
第二篇:创建优秀企业文化,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创建优秀企业文化,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学号:09070100111姓名:罗志祥
摘要:“企业兴旺在于管理,管理优劣在于文化。”世界500强企业管理演变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那些能持续成长的公司,尽管其经营战略和经营业务总是不断地调整以适应变化的外部世界,却始终保持着稳定的核心文化理念。管理界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管理不仅是一门学问,而且还是一种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动力、行为的准则、成功的核心。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因此有人将其称之为企业的“灵魂立法”。一个企业真正有价值、有魅力、能够流传下来的东西,就是它的企业文化,并且将这种文化运用到企业的管理中去,在管理中塑造企业的文化形象。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企业发展
引言
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纵观当今世界优秀企业的发展历史,以及它们能够在波浪翻滚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定市场份额,并长期立于不败之地,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它们都非常自觉地进行企业文化的建构。面对中国加入WTO后,迎接经济全球化的竞争挑战,中国企业在建设现代企业制度中要实现对生产力各要素的有效整合,就必须与具有领先水平的企业管理思想、方式、方法相接轨,迅速建立起符合自己实际的先进的企业文化。随着我国建立和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随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企业之间的竞争由资本积累的竞争到人才竞争,由人才竞争到企业文化的竞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一个企业创造优秀、独特的文化已成为企业走向成功的标志。企业成功也已由产品制胜、经营制胜发展到企业文化制胜,并在不同时期发挥着不同的优势。
1.企业文化的内涵、特点、功能及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1.1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这一思想已为人们普遍接受,但在理解上存在着差异,不少人把其理解为企业精神文化,就应该说有失偏颇,或者说是一狭义的概念。企业文化是一系统概念,如果把其细分,应分为:企业物质文化、企业制度文化、企业精神文化。
1.1.1企业物质文化
主要指资金、设备、市场等。具体说,就是公司的规模,资金的规模,市场中的地位,包括企业的地理位置,建筑形式,内部、外部环境,企业的级别档次,以及企业产品的品牌、质量、科技含量、商标、广告等等,这种基础的物质的东西,对企业员工心理上产生影响,使其对企业物质上有一评价。
1.1.2企业制度文化
主要指工作纪律、规章制度、运作程序、分配原则等。具体说,制度健全与否,动作程序合理与否,工艺、工作秩序顺畅与否,分配原则怎样,这一人为设计的管理制度体系,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对员工精神和生产性质有直接关系,影响到员工的切身利益和企业的发展。
1.1.3企业精神文化
包括企业个性、企业形象、成员整体素质。具体说,在制度基础上,表现为企业内部形成的共同的文化观念、价值准则、道德规范、生活理念和发展目标等,所有这些从制度而生,又反映了具体操作,带着人文的活生生的色彩,直接反映企业管理层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从而也调动着、影响着全体员工的精神和行为方式。
建设企业文化,以上三个层面是辩证的统一,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稳定的不断发展的企业,其企业文化的这三个层面都是要具备而缺一不可的。我们平时所说的企业文化,很大程度上讲的是企业精神文化,是通过发展企业精神文化来带动制度文化的完善并反作用于物质文化,达到三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且同步进步发展的目的,这也就是哲学上所说的发挥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的意义.1.2企业文化的特点
1.2.1能得到员工的广泛认同的价值观。
员工认同企业文化才是真正的文化。在实际企业管理工作中,很多企业老板或负责人连自己都不认同的东西,还要员工去执行。
1.2.2能在价值观指导下成功的实践与验证。
有一家企业价值观是这样的:实实在在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但在这个企业和员工做的时候就完全变啦。企业经常是不按时发工资,对员工的承诺不兑现,于是老板忽悠员工,员工骗老板,骗客户,他们做法与他们的“实实在在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却大相径庭。
1.2.3使企业员工产生使命感,使企业产生积极的因素。
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能使员工产生使命感和责任感,而且能激励员工积极的工作,使员工对未来充满憧憬,反之,会使员工产生消极,悲观厌世,甚至自杀。像最近富士康公司的接二连三的跳楼事件,就证明了这一点。造成富士康的员工跳楼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个人职场情商低;二是社会竞争压力大;三是企业管理有问题,这个是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也就是说富士康的企业文化建设不到位。才导致一些员工产生消极厌世心理和行为。
1.2.4简约明了,令人心悦诚服。
企业文化的核心主张一定要简洁明了,我们可以看看国内外著名的企业文化,都可以
精简一句话或一个词,如海尔的诚信文化——真诚到永远,非利浦的进取文化——我们一直在努力。
1.2.5能使企业产生不可复制的竞争力。
事实上企业文化已经超越了管理范畴,其实质上是一种具有不可复制的竞争文化。而
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文化的竞争,或者说是品牌文化的竞争。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最有力竞争武器,而且是不可复制的。
1.2.6能使员工对企业产生深厚的感情。
企业文化不仅能提高员工主人翁意识和员工高尚情操,而且能使员工对企业产生深厚
感情。无论走到哪里员工对企业的一草一木总是充满怀念,听到或看到企业代表人物、标志、广告、产品等总是有一种亲切感。
1.3企业文化的功能
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企业经营业绩的促进作用已得到公认,在21世纪将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企业文化建设是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现代企业的发展依靠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来自于技术,技术来自于管理,而管理靠的是企业文化,因此,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没有企业文化,企业就没有竞争力,更谈不上发展。一个优秀的企业,就是要创造一种能够使全体员工衷心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念和使命感,一个能够促进员工奋发向上的心理环境,一个能够确保企业经营业绩的不断提高,一个能够积极地推动组织变革和发展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具有以下重要功能:
1.3.1 凝聚和激励功能
企业文化体现企业核心价值观念,是全体员工衷心认同和共有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念,企业文化像纽带,把员工与企业的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使每个员工产生归属感,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一旦形成,不仅会对现在的企业员工,而且也会对后来进企业的员工具有很大的精神激励作用。
1.3.2 约束功能
企业文化规定了人们的基本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或者说习以为常的东西,是一种不需要思考就能表现出来的东西,对员工行为具有无形的约束力,是经过潜移默化形成的一种群体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1.3.3 塑造企业形象的功能
企业形象是一个企业在社会公众及消费者心目中的总体印象,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也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优秀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树立信誉,扩大影响。
1.4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1.4.1统一员工的思想。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由经营哲学、经营理念以及企业价值观共同组成的思想体系。经过长期有效的宣传与推行,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引起员工的共鸣,使大家的思想逐渐统一到企业文化的要求上来。
1.4.2指导员工的行为。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员工的思想决定员工的行为。在良好的企业文化的影响下,员工会逐渐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奋斗目标和共同的事业,并最终使员工的行为体现为共同的文化。
1.4.3弥补管理的不足。
人的精力和体力是有限的,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总会有管理者监督不到的地方,总会有管理制度约束不够的地方。而良好的企业文化则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弥补规章制度和工作监督的不足,使员工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也会按照企业文化的要求认真而有效地工作。
1.4.4突出企业的特色。
良好的企业文化一定要有自己企业的特色,否则,我们就不需要煞费苦心地创建自己文化。而且,具有本企业特色的良好的企业文化必定要体现在企业的方方面面。正如日本的丰田汽车和英国的劳斯莱斯汽车,虽然都是高质量的汽车,但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因此,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使不同的企业产品相互区分开来,便于消费者识别和选择。
2.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人是企业的核心动力,管理就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领导与员工、员工与消费者、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各种矛盾等,管理支配着企业的规章制度、组织结构战略决策等等。企业文化是以精神和意识层面反映着人的气质和风格。企业文化不是简单的“企业”+“文化”,更不是附庸风雅借以装饰企业的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信念、价值观、理想、最高目标、行为准则、传统、风气等内容的复合体;企业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用于调动、激发目标对象作出贡献;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支柱,从深层影响着每一个员工的生活态度、价值取向以及个性特征,对企业组织的影响,对组织成员的精神培养,对组织机体运行秩序的维护,对组织协作能力的巩固和凝聚,对组织创新能力的提升,其作用都将是巨大的。也就是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一种力量,是巨大生产力的推动者。
2.1.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相互包容关联的关系
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将企业文化建设与完善企业规章制度紧密结合起来,导入管理文化的内涵,致力于管理、制度和科技创新,将企业文化分为管理文化、制度文化和人文文化,按照依法治企、以德治企、文明建企的行为规范和管理理念,努力打造高品质的企业文化,使企业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人文化轨道。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充分利用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全方位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增强企业凝聚力和活力,以与时俱进和奋发有为的精神,不断丰富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达成以先进文化引领企业发展的共识,从而提升企业的形象,为企业的发展注入强大的推动力。
2.2.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的互促共赢关系
围绕企业改革和发展两大任务,企业文化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员工树立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自主择业观念,以加强企业管理,实现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的双赢。体现在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目标的一致性;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作用对象的一致性;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保证作用;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导向作用。
2.3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相互补充完善的关系
企业文化是一种经营管理文化,属于管理理论范畴。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的关系两者并存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实践活动之中,有不少相互补充完善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2.3.1.观念上的互补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取向均较计划经济时代有深刻的变化和很大的转变,企业管理功能受市场和人们思想意识以及企业实际的影响,不可能发挥出人们想象中的、理论上的全部功能,或多或少存在不足,企业文化则可以弥补企业管理功能中的不足并给予补充、完善。
2.3.2.协调上的互补性
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及时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在不能用行政命令、强制压服的手段时,就需要通过企业文化的协调、说服、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来改善关系,缓和紧张气氛,以达到保持企业内部的团结和谐。
2.3.3.吸引力上的互补性
亲和铸就企业魂,和谐造就企业人。在企业,员工是工作的载体,他们所拥有的知识对企业的价值(是否有用),工作对企业的作用(是否愿意奉献),企业吸引力、凝聚力强不强,员工是否对企业有依附感、归属感,除加强企业管理,为员工谋福利外,还需要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企业精神,把企业精神作为凝聚人心的精神支柱,让职工对企
业有自豪感、满意感,从而促使员工更好地为企业的生产目标而努力工作。
2.4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一定的企业文化,是特定的历史文化积淀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功用性结晶,体现为一种多重内容复合的复杂系统,以一定的哲学思想为指导,以约定俗成的社会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为基础,以企业家的成功理念和企业成功经验相结合形成的具有企业自身特点的价值观、行为准则、经营宗旨为基本内容。
2.5将企业文化落实到企业管理工作中
2.5.1.企业核心文化全面渗透到各项管理工作中
企业核心文化要全面渗透到各项管理工作中,从而提炼出管理文化,如质量文化、安全文化、营销文化、礼仪文化、饮食文化等,可以讲,管理也是文化。现在,我国企业己经进入到文化管理时代,必须高度重视人性与管理的关系,注意培养人的价值观,让各种理念在企业管理中发挥凝聚员工意志、约束和规范员工行为的作用,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员工有一个与企业宗旨相一致的事业追求,进而拓展企业与社会的交融,推动企业向前发展。将企业文化全面渗透到各项经济建设和管理活动中,是企业的灵魂所在,是关系到我国企业前途和命运的大事。所以,抓好企业文化管理是企业建设好与坏的重要标志,就我国企业的状况而言,凡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的企业,它的企业文化建设一定是抓得好的,如“白沙”文化、“海尔”文化、“bgs”文化、“联想”文化等。
2.5.2.抓好企业内文化和外文化的结合在企业文化管理工作中,首先,要抓好企业内文化和企业外文化的结合,在坚持本企业文化的同时,要借鉴和学习外企业的文化。如大庆的传统文化:“三老、四严”及“铁人精神”。其次,要抓好本地文化和外地文化的结合,如“雷锋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而美国的“罗文精神”则是西方优良文化的体现。
综上所述,时代在前进,市场经济在不断深入发展,企业要立于世界众多的大企业之林,经济要不断取得较快发展,需要更多的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建立适合市场发展要求的企业文化,用巨大的精神力量凝聚广大员工,拿起企业生存发展的法宝——企业文化,多在“优秀”这一点上做文章,真正创建一大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拥有优秀企业文化的知名企业。所以,在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同时,不能盲目,可以借鉴,但不照搬照抄;发展企业自己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有着深远意义的影响,对推动企业生产力的发展尤有重要意义。
3.创建优秀企业文化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3.1 深刻认识和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提升企业文化品味
所谓企业文化,亦称“公司文化”,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下,由企业内部创造为主,外部文化刺激、输入为辅形成的不同形态的特质构成的复合体系。它以企业精神为核心,以企业文化理念群、企业价值取向、企业文化形态、企业文化精髓为主要内容;以企业物质文化、企业制度文化为支撑,以企业文化符号为外部记载、传播与输出的工具,融企业的宗旨、行为规范、伦理道德、价值准则、制度规定为一体,是企业赖以存在的精神支柱,是有形和无形的行为法则,它具有维系、约束、激励、阻碍等多种功能。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它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塑造企业文化,就是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整个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就是要认识人研究人;就是要关心人、培育人、塑造人。人是生产要素最具活力、最具潜力的要素,作为管理者,必须在实际工作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和保护广大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每名员工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
3.2充分认识企业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营造有个性的企业文化
独特、系统的企业文化,可以改善企业的经营体制和提高管理素质,形成企业的协同力,孕育企业文化个性,并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推进和实现企业改革整体目标和发展的实施方案。
3.3认识企业文化的系统性,全面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它表现的具体形式充分说明这一点。在企业的运作过程中,无时无事无不表现和包含着企业文化,甚至连企业员工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表现出企业文化的内涵。领导人的风度、员工的精神面貌都代表着企业的形象,都体现出企业文化的特征。企业管理处处体现了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可分为硬性化管理(即科学管理)和柔性化管理(即文化管理)。硬性化管理包括制度管理、量化管理、标准化管理、目标管理和方法管理。制度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量化管理是通过数量控制来达到提高企业效率的目的。标准化管理是企业管理中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范。目标管理是从企业应达到的目标出发来确定企业、部门、员工任务。方法管理是强调管理方法的科学性和重要性,从而使管理达到规范化、程序化和标准化的运作目的。这些管理在企业的日常工作中容易被人们认识。但它的基本力量是人,也就是说要有具备一定知识的人才,并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才能使这些管理到位。
结束语
企业文化建设是个长期且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我们各企业在深入研究企业文化建设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再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建设出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同时,还应注意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进性,充分吸收和利用国内外先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做到与时俱进而非一成不变。顺应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加以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法、途径,一个先进的企业文化必将建设成功,必将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施恩著:《企业文化理论与实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王超逸、马树林著:《最卓越的企业文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
[3]唐娜·迪普罗斯著:《企业间文化竞争优势》,万卷出版公司2004年版
[4]陈少峰著:《企业文化与企业伦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陈军、张亭楠著:《现代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6]张文昌著:《现代管理学》,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4年版
第三篇:作好教育宣传工作促进我县长远发展
新闻稿
做好教育宣传工作促进我县长远发展 ——开阳县2014年第一期宣传干部培训班启动 3月29日,开阳县2014年第一期宣传干部培训在县委党校举行,宣传部副部长黄双福担任本期培训班主任,参培学员由县各单位具有一定宣传工作基础的人员组成,这次集中培训为期3天,但学习内容广泛,课题新颖。
本次培训以如何做好我县宣传工作为主题。县委宣传部部长方玉明、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王鸿等就开展好本期宣传培训工作做了动员讲话。方部长希望通过这次培训学习能提高我县宣传干部的业务素质和思想水平。他提出了两条建议:一是建议增强新形势下宣传工作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建议提高宣传发动群众的能力。培训对学员们今后的宣传工作产生了巨大意义和深远影响。首先,思想上有了新的认识。学习新经验、新做法、新观念,特别是新形势下的宣传工作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性思维就会迸发出来,就会很好推动宣传文化工作发展新跨越。其次,能力上有了新的提高。聘请了贵阳市具有深厚资质的知名人士讲座,贵州日报时政部主任冉斌深刻的解读了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央、省、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贵州大学谢萍教授的讲座,让学员们深有体会、如临其境,她阐释了当今宣传文化干部能力建设与创新思维培养,把理论贯穿到实践当中去。还
集中观看了纪录片——陈永洲、杨善洲等,这些生动的案例分析告诉大家,作为一名宣传工作者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应该做些什么,怎么去做,观看后,学员们踊跃发言交流、讨论,激发了学员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新闻是宣传的良好媒介,是宣传工作的重要载体。贵阳日报新闻中心经济部主任刘凌主要从新闻写作的内容、形式及特点等方面进行讲解,生动的讲述了新闻稿写作应该明确写什么、怎么写、怎样写好,并强调做好宣传工作要多阅读、多思考、多比较;写深、写活、写透;多实践、勤动手。还讲解了新闻写作的技巧。她讲到新闻写作要注重真实性、时效性、可读性,写好新闻需要具有一双慧眼去找新闻点;具有一颗慧心去挖新闻;具有一双慧手去写新闻。
通过培训学习,大家的思想得到洗礼,振作精神,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力争把开阳县的宣传工作做得有特色、有成效,深入挖掘文化品牌和好的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全县宣传工作全面发展,努力提高我县宣传工作的整体效应和知名度,从而促进开阳县经济社会的发展。
开阳县龙水乡中心学校赵喜军
第四篇:强化发展战略管理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强化发展战略管理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2010年05月14日 12:33中国会计报【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
条
什么都可以出错,战略不能出错;什么都可以失败,战略不能失败。战略的失败是最彻底的失败!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和一个行业,还是一个微观组织,都面临发展战略管理的问题。作为一个现代企业,如果没有明确发展战略,就不可能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国际化浪潮冲击下求得长远发展。为此,我们研究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 —发展战略》。该指引分为三章十一条,阐明了为什么要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如何制定发展战略以及如何实施发展战略等问题。本文就此进行解读。
一、为什么要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
发展战略是企业在对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的中长期发展目标与战略规划。企业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发展战略可以为企业找准市场定位。市场定位就是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找准位置。定位准了,才能赢得市场,才能获得竞争优势,才能不断发展壮大。定位所要解决的问题很广泛,包括为社会提供什么样的产品或服务、以什么样的方式满足客户和市场需求、如何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以保持持续竞争力、如何才能更好更快地迈进行业前列等。发展战略要着力解决的正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这些全局性、长期性的问题。从这个角度讲,制定发展战略,就是为企业进行市场定位。第二,发展战略是企业执行层行动的指南。发展战略指明了企业的发展方向、目标与实施路径,描绘了企业未来经营方向和目标纲领,是企业发展的蓝图,关系着企业的长远生存与发展。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企业执行层才有行动的指南,其在日常经营管理和决策时才不会迷失方向,才能知晓哪些是应着力做的“正确的事”;否则,要么盲目决策,要么无所作为,既浪费企业宝贵的资源,难以形成竞争优势,又可能失去发展机会,导致企业走向衰落甚至消亡。
第三,发展战略为内部控制设定了最高目标。《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明确指出,“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从中可以看出,企业内部控制的系列目标中,促进发展战略实现是内部控制最高层次的目标。它一方面表明,企业内部控制最终所追求的是如何通过强化风险管控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另一方面也说明,实现发展战略必须通过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提供保证。发展战略为企业内部控制指明了方向,内部控制为企业实现发展战略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如何制定发展战略
制定发展战略是企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起点。企业应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将企业的前途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立足当前,面向未来,科学制定切合自身实际又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发展战略。
(一)要建立和健全发展战略制定机构发展战略联系着企业的现在和未来,企业各层级都应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要在人力资源配置、组织机构设置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保证。
企业应当在董事会下设立战略委员会,或指定相关机构负责发展战略管理工作,履行相应职责。战略委员会对董事会负责,委员包括董事长和其他董事。战略委员会委员应当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实践经验。比如,熟悉公司业务经营运作特点,具有市场敏感性和综合判断能力,了解国家宏观政策走向及国内外经济、行业发展趋势等。同时,委员的任职资格和选任程序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的规定。战略委员会主席应当由董事长担任;委员中应当有一定数量的独立董事,以保证委员会更具独立性和专业性。必要时,战略委员会还可聘请社会专业人士担任顾问,提供专业咨询意见。
战略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对公司长期发展战略和重大投资决策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具体包括:对公司的长期发展规划、经营目标、发展方针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对公司涉及产品战略、市场战略、营销战略、研发战略、人才战略等经营战略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对公司重大战略性投资、融资方案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对公司重大资本运作、资产经营项目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等。为确保战略委员会议事过程透明、决策程序科学民主,企业应当明确相关议事规则,对战略委员会会议的召开程序、表决方式、提案审议、保密要求和会议记录等作出明确约定。
为了使公司发展战略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企业除了在董事会层面设立战略委员会外,还应在内部机构中设置专门的部门或指定相关部门,承担战略委员会有关具体工作。
(二)要综合分析评价影响发展战略的内外部因素企业外部环境、内部资源等因素,是影响发展战略制定的关键因素。只有对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和拥有的内部资源展开深度分析,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在此过程中,企业应当综合考虑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技术发展趋势、行业及竞争对手状况、可利用的资源水平和自身优势与劣势等影响因素。
1.分析外部环境,发现机会和威胁。外部环境是制定发展战略的重要影响因素,包括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及竞争对手、经营环境等。分析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应当着重分析环境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及其对企业战略的重要影响,同时评估有哪些机会可以挖掘,以及企业可能面临哪些威胁。
第一,宏观环境分析。企业是一个开放的经济系统,其经营管理必然受到客观环境的控制和影响。企业要在充分研究外部环境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抓住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机会,避开环境威胁的因素。宏观环境分析一般通过政治和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和文化环境、技术环境等因素分析企业所面临的状况。
第二,行业环境及竞争对手分析。企业应当加强对所处行业调研、分析、发现影响该行业盈亏的决定性因素、当前及预期的盈利性以及这些因素的变动情况。通过行业分析,确保企业在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类型、方式及地点,以及希望实现的产业规模等方面,能够与同行业竞争对手区别开来,建立和巩固自身市场优势,制定差异化竞争战略。
第三,经营环境分析。经营环境分析侧重于对市场及竞争地位、消费者消费状况、融资者、劳动力市场状况等因素的分析。经营环境比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更容易为企业所影响和控制,也更有利于企业主动应对其带来的机会和威胁。
2.分析内部资源,识别优势和劣势。内部资源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制约条件,包括企业资源、企业能力、核心竞争力等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分析企业拥有的内部资源和能力,应当着重分析这些资源和能力使企业在同行业中处于何种地位,与竞争对手相比,企业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第一,企业资源分析。企业资源分析应着重对企业现有资源的数量和利用效率,以及资源的应变能力等方面的分析。通过企业资源分析,确定企业资源的状态,找出企业资源优势和劣势;通过与主要竞争对手资源情况的比较,明确形成企业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的战略性资源。
第二,企业能力分析。企业能力是企业有形资源、无形资源和组织资源等各种资源有机组合的结果,主要包括:研发能力分析、生产能力分析、营销能力分析、财务能力分析、组织管理能力分析等。通过分析和挖掘企业能力,了解发展战略能否适应企业面临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同时还可能发现让竞争对手无法企及的新机会和新领域。
第三,核心竞争力分析。核心竞争力是指能为企业带来相对于竞争对手存在竞争优势的资源和能力。能够有助于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资源主要包括:稀缺资源、不可模仿的资源、不可替代的资源、持久的资源等。企业在战略分析时,应当将注意力特别集中在那些能够帮助企业建立核心竞争力的资源上。
(三)要科学编制发展战略发展战略可以分为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两个层次。其中,发展目标是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和基本内容,是在最重要的经营领域对企业使命的具体化,表明企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所要努力的方向和所要达到的水平。战略规划是为了实现发展目标而制定的具体规划,表明企业在每个发展阶段的具体目标、工作任务和实施路径。
1.制定发展目标。企业发展目标作为指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准绳,通常包括:盈利能力、生产效率、市场竞争地位、技术领先程度、生产规模、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用户服务、社会责任等。
关于发展目标的编制,有几点值得注意:第一,发展目标应当突出主业。在编制发展目标时突出主业,将其做精做强,做成行业“独一份”,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是许多成功的跨国公司的经验之谈。然而,我国少数大型企业存在盲目投资非主业的现象,特别是一些非地产主业的央企投资房地产,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争议。此举既不利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落实,也可能损害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只有集中精力做强主业,才能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在行业发展、产业发展中发挥引领和带头作用。第二,发展目标不能过于激进,不能盲目追逐市场热点,不能脱离企业实际,否则可能导致企业过度扩张或经营失败。
为追求“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有些企业转而制定激进的发展目标。在这种浮躁心态的驱使下,这些企业盲目做大,不惜成本,急于“铺摊子”,试图在短期内就打造成为巨型企业。但是,这种所谓“跨越式”发展,在内部管理能力难以跟上、风险管理水平不匹配的情况下,一旦遇到外部环境“风吹草动”,企业很可能倾刻间“灰飞烟灭”,迅速走向衰败。第三,发展目标不能过于保守,否则会丧失发展机遇和动力。在过于保守的战略引导下,企业由于发展目标易实现而沾沾自喜,久而久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往往不能及时抓住市场机会,导致发展滞后,最终难以逃脱被淘汰的命运。
2.编制战略规划。发展目标确定后,就要考虑使用何种手段、采取何种措施、运用何种方法来达到目标,即编制战略规划。战略规划应当明确企业发展的阶段性和发展程度,制定每个发展阶段的具体目标和工作任务,以及达到发展目标必经的实施路径。
3.严格审议和批准发展战略。
发展战略拟订后,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发展战略方案进行审议和批准。
审议战略委员会提交的发展战略建议方案,是董事会的重要职责。在审议过程中,董事会应着力关注发展战略的全局性、长期性和可行性,具体包括:第一,发展战略是否符合国家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第二,发展战略是否符合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方向;第三,发展战略是否突出主业,有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第四,发展战略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第五,发展战略是否客观全面地对未来商业机会和风险进行分析预测;第六,发展战略是否有相应的人力、财务、信息等资源保障等。董事会在审议中如果发现发展战略方案存在重大缺陷问题,应当责成战略委员会对建议方案进行调整。
企业发展战略方案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后,应当报经股东(大)会批准后付诸实施。
三、如何实施发展战略
科学制定发展战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实施发展战略更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只有重视和加强发展战略的实施,在所有相关目标领域全力推进,才有可能将发展战略描绘的蓝图转变为现实,铸就成核心竞争力。为此,企业应当加强对发展战略实施的统一领导,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通过编制全面预算,将目标进行分解、落实,确保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此外,还要加强对发展战略的宣传培训,通过组织结构调整、人员安排、薪酬调整、财务安排、管理变革等配套措施,保证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一)着力加强对发展战略实施的领导要确保发展战略有效实施,加强组织领导是关键。企业经理层作为发展战略制定的直接参与者,往往比一般员工掌握更多的战略信息,对企业发展目标、战略规划和战略实施路径的理解和体会也更加全面深刻,应当担当发展战略实施的领导者。要本着“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的原则,围绕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卓有成效地发挥企业经理层在资源分配、内部机构优化、企业文化培育、信息沟通、考核激励相关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协调、平衡和决策作用,确保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
(二)着力将发展战略分解落实发展战略制定后,企业经理层应着手将发展战略逐步细化,确保“文件上”的发展战略落地变为现实。第一,要根据战略规划,制定工作计划。第二,要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原则编制全面预算,将发展目标分解并落实到产销水平、资产负债规模、收入及利润增长幅度、投资回报、风险管控、技术创新、品牌建设、人力资源建设、制度建设、企业文化、社会责任等可操作层面,确保发展战略能够真正有效地指导企业各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
第三,要进一步将预算细分为季度、月度预算,通过实施分期预算控制,促进预算目标的实现。第四,要通过建立发展战略实施的激励约束机制,将各责任单位预算目标完成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体系,切实做到有奖有惩、奖惩分明,以促进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
(三)着力保障发展战略有效实施战略实施过程是一个系统的有机整体,需要研发、生产、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等各个职能部门间的密切配合。在目前复杂动态的市场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对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这种协同运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此,企业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保障措施,确保发展战略的顺利贯彻实施。
1.要培育与发展战略相匹配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发展战略有效实施的重要支持。发展战略制定后,要充分利用企业文化所具有的导向、约束、凝聚、激励等作用,统一全体员工的观念行为,共同为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而努力奋斗。
2.要优化调整组织结构。发展战略决定着企业组织结构模式的设计与选择;反过来,发展战略的实施过程及效果又受到所采取的组织结构模式的制约。要解决好发展战略前导性和组织结构滞后性之间的矛盾,企业必须在发展战略制定后,尽快调整企业组织结构、业务流程、权责关系等,以适应发展战略的要求。
3.要整合内外部资源。企业能够利用的资源是有限的,如何调动和分配企业不同领域的人力、财力、物力和信息等资源来适应发展战略,是促进企业发展战略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企业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只有对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达到战略与资源的匹配,才能充分保证战略的实现。
4.要相应调整管理方式。企业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往往需要克服各种阻力,改变企业日常惯例,在管理体制、机制及管理模式等方面实施变革,由粗放、层级制管理向集约、扁平化管理转变,为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四)着力做好发展战略宣传培训工作企业应当重视发展战略的宣传培训工作,为推进发展战略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支撑和行为导向。一是,在企业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中树立战略意识和战略思维,充分发挥其在战略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模范带头作用;二是,通过采取内部会议、培训、讲座、知识竞赛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把发展战略及其分解落实情况传递到内部各管理层级和全体员工,营造战略宣传的强大舆论氛围;三是,企业高管层要加强与广大员工的沟通,使全体员工充分认清企业的发展思路、战略目标和具体举措,自觉将发展战略与自己的具体工作结合起来,促进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
四、如何实现发展战略转型
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当这种变化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发展战略可能会滞后或其执行偏离既定的发展目标。对此,企业战略委员会应当加强对发展战略实施情况的监控,定期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对于明显偏离发展战略的情况,应当及时报告。同时,因经济形势、产业政策、技术进步、行业状况以及不可抗力等因素发生变化时,确需对发展战略作出调整优化甚至转型的,应当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调整发展战略或实现战略转型。
(一)要加强对发展战略实施的监控企业应当建立发展战略评估制度,加强对战略制定与实施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评估。从发展战略监控的角度讲,重点应当放在对实施中及实施后的评估。事中评估是对实施中发展战略的效果进行评估,是战略调整的重要依据。企业应当结合战略期内每一工作计划和经营预算完成情况,侧重对战略执行能力和执行效果进行分析评价。事后评估是对发展战略实施后效果的评估,应结合战略期末发展目标实现情况,侧重对发展战略的整体实施效果进行概括性的分析评价,总结经验教训,并为制定新一轮的发展战略提供信息、数据和经验。在发展战略评估过程中,企业应当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发展战略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应当及时进行内部报告,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二)要根据监控情况持续优化发展战略发展战略明确了企业长期发展目标,在一定时期内应当保持相对稳定。但是,企业在开展战略监控和评估过程中,发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调整、优化发展战略,以促进企业内部资源能力和外部环境条件保持动态平衡:一是,经济形势、产业政策、技术进步、行业竞争态势以及不可抗力等因素发生较大变化,对企业发展战略实现有较大影响;二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发生较大变化,确有必要对发展战略作出调整。
发展战略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第一,各战略执行单位提出各自的战略规划评估报告和修订意见;第二,战略管理部门汇总各单位意见,并提出修订后的发展战略规划草案;第三,战略委员会对修订后发展战略规划草案进行评估论证,向董事会提出发展战略建议方案;第四,企业董事会严格审议战略委员会提交的发展战略建议方案。按公司章程规定,董事会审议通过的方案须报经股东(大)会批准的,还应履行相应的程序;第五,战略管理部门将批准的新发展战略,下发各战略执行单位遵照执行。
(三)要抢抓机遇顺利实现战略转型当企业外部环境尤其是所从事行业的竞争状况发生重大变化时,或当企业步入新的成长阶段需要对生产经营与管理模式进行战略调整时,企业必须选择新的生存与发展模式,即战略转型。企业战略转型不是战略的局部调整,而是各个战略层次上的方向性改变。比如,海尔从产品制造企业向高端制造服务型企业的战略转型;吉利汽车从低端汽车产品向中端产品的战略转型等。
当前,随着环境和资源压力日益显现,粗放型和劳动密集型发展方式逐渐走到尽头,特别是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由于国际市场需求的严重萎缩,这种发展方式的致命弱点显露无遗。严峻的形势正“倒逼”着我国企业进行涅槃重生式的战略转型,正催促着我国的企业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中海油高管层说得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企业要一马当先,要起带头作用,特别是央企更要在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上走在前面”;“公司战略要服务服从于国家发展战略,在完成国家发展战略中打造企业的竞争优势”。
常言道:“三年发展靠机遇,十年发展靠战略”。加强战略管理,提高战略管理水平,是企业谋求长远发展的不懈追求。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我国正处在世界经济大变革、大转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企业应当以此为契机,强化发展战略管理,积极推进战略转型,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五篇:字理教学研究促进教师发展
字理教学研究促进教师发展
2011年10月,我校向字理教学研究中心申报了《掌握析词方法 提高析词能力》课题。根据总课题组、县教研室的要求和我校课题研究计划,我校字理课题组各位成员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既定任务,通过两年多的学习培训与研究实践,课题研究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作为课题组的主持人,我欣喜地看到课题组成员的语文素养得到了质的提升,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下面谈谈我校的一些做法与成效。
一、领导重视,以身作则
要想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课题研究也一样,学校领导做课题组主持人,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有力地促进课题研究的开展。因此平时很重视督促检查各项研究计划的实施情况并具体指导,还亲自参加听课评课。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榜样力量,增强了课题组成员的科研信心。
二、学习培训,夯实基础
“字理”是什么,“字理教学”又该怎么进行呢?课题组成员首先反思总结当前的识字教学现状,调研学生识字的学习效果,接着制定课题的实施方案。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课题研究组长组织每位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字理知识,并要求课题组成员做好笔记,写心得体会,使课题组成员在学习中不断得到提高。我们采取外出培训、集中学习与自我研修的方式进行培训。总课题组的每一次培训活动都派部分课题组成员参加,南宁、漯河等都留下了我们追寻字理的足迹。除了外出学习,学校教导处把业务学习和课题培训学习结合起来,每周四的语文业务学习时间全体语文教师就集中到多媒体教室进行字理知识的学习。我们观看课题组配发的字理知识光盘和课例光盘,讨论交流疑点和难点问题。登陆字理网共享平台资源,关注科研动态,借鉴他人经验。课题组成员如饥似渴地进行自我研修,潜心阅读相关书籍,积极做读书笔记。通过学习培训,课题组成员对汉字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等方面有较为全面了解,了解了常用部首的含义,熟悉形象、指事、会意、形声字构型及组合方式,加强了对“六书”的理解和认识,夯实自己的文化功底。
三、根植课堂 实践探究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课堂蕴涵着生命的资源;课堂是教学相长的平台。我们立足“用活教材,实践字理”积极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感受祖国文字的博大精深与魅力。每学期,课题组组织“一人一课”活动,每位成员踊跃参加,精心备课,用心上课,深刻反思,字理教学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可以说,每一次备课、上课对老师来说都是一次挑战,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以课堂为阵地,以字理为平台,培养了一个个的语文教学能手。2012年5月陈晓萍老师上《水》研讨课,引导学生抓住“奔跑跳跃”“大呼小叫” “仰起”“张大”“吃”等动词来品味。“奔跑跳跃” 是怎样子的?(出示奔的古文字)看“大”像一个人摆臂跨腿奔跑的形状,是在大步大步地跑;孩子们在雨中“奔跑跳跃”那是因为――太高兴了。“卉”表示三个“止”,“止”的古文字像脚趾的形状“卉”表示脚步不断交换,频频相接,可见跑得急,跑得快。孩子们如此的奔,那是因为――终于下雨了,兴奋呀!“跑跳跃”三个字都是足字旁,每一个孩子都在跑呀跳呀,都是因为――下雨了,心里激动呀!通过这么析解,“奔跑跳跃”在孩子的眼中不再只是一个动词,而是一幅动态的画面,是一份欢快、激动、兴奋、幸福的情感。以后孩子们再去阅读这样的作品,对文字就多了一份敏感,就多了一份咀嚼。2012年11月,杨静萍老师教学《鞋匠的儿子》时,发现“尴尬”一词在文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尴尬”一词必须好好品味,而且要品到位,品出它的分量。首先引导学生认清字形,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尴尬”这两个字的偏旁是什么?绝大部分的学生说是“九”字旁,只有个别学生说是“尤”字少一点,教师明确地告诉学生这字读wang。认清了字形接着就了解本义,杨静萍老师运用肢体演示“大”字表示人,再把左脚往后扭曲,告诉学生这就是“尢”“尢”的竖弯钩就表示被扭曲的一只脚,表示跛脚的人。再扮演跛脚的人走路,引导学生想象此时跛脚的在正常人面前是什么感受(多么地难为情,不好受),于是脸色的神情就不自然了,这就是“尴尬”。运用字理析解文眼“尴尬”一词,瞬时理清文章脉络,突破难点。2013年6月,陈静老师在培训中上微型课,展示字理的探究,得到听课教师的啧啧称赞。字理课堂实践,提高了课堂实效,彰显出教师的语文教学魅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反思总结 促进提高
有人说:“优秀教师=经验+反思”,反思是教师成长和自我发展的基础,教师通过反思,自觉地探索教育教学过程,可以在学中教、教中思、思中改,反思还可以让人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对于字理教学,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怎样才能走得稳、走得远,那得不时地回头看看,思考思考自己的字理学习到位了吗?深入了吗?教材的解读透彻了吗?词语的析解科学了吗?课堂的操作恰当了吗?我们要求课题组成员不定期地写学习心得、教学心得。课题组成员撰写了20多篇有关字理的论文、教学设计或学习心得。同时,我们还积极参加总课题组的论文评比活动,均获得一、二等奖。课题组成员参加字理教学研究中心组织的第二、三届全国汉字文化知识竞赛活动,每位成员均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我们深知,只有经常性反思才可以让我们获得熟练的字理教学技能,从而获得专业教师所独有的专业智慧。
五、形式多样、素养提升
学校课题组不仅着力笃实教师的文字学基础与课堂的研究,更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近两年来,我们先后组织学生以“我爱汉字”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如低年级的铅笔字比赛,中年级的钢笔字比赛,高年级的毛笔字比赛,经典诗文诵读比赛,字理演讲比赛,字理书画评比活动、字理手抄报比赛。字理之花怒放在孩子们的心中,深深地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它就像一幅美丽的画,一首优美的诗。
综上所述,字理教学让我校教师立足于自己的本专业,精通自己的专业,使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机结合,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了专业发展,彰显了教师传承传统文化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