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强化发展战略管理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强化发展战略管理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2010年05月14日 12:33中国会计报【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
条
什么都可以出错,战略不能出错;什么都可以失败,战略不能失败。战略的失败是最彻底的失败!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和一个行业,还是一个微观组织,都面临发展战略管理的问题。作为一个现代企业,如果没有明确发展战略,就不可能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国际化浪潮冲击下求得长远发展。为此,我们研究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 —发展战略》。该指引分为三章十一条,阐明了为什么要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如何制定发展战略以及如何实施发展战略等问题。本文就此进行解读。
一、为什么要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
发展战略是企业在对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的中长期发展目标与战略规划。企业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发展战略可以为企业找准市场定位。市场定位就是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找准位置。定位准了,才能赢得市场,才能获得竞争优势,才能不断发展壮大。定位所要解决的问题很广泛,包括为社会提供什么样的产品或服务、以什么样的方式满足客户和市场需求、如何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以保持持续竞争力、如何才能更好更快地迈进行业前列等。发展战略要着力解决的正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这些全局性、长期性的问题。从这个角度讲,制定发展战略,就是为企业进行市场定位。第二,发展战略是企业执行层行动的指南。发展战略指明了企业的发展方向、目标与实施路径,描绘了企业未来经营方向和目标纲领,是企业发展的蓝图,关系着企业的长远生存与发展。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企业执行层才有行动的指南,其在日常经营管理和决策时才不会迷失方向,才能知晓哪些是应着力做的“正确的事”;否则,要么盲目决策,要么无所作为,既浪费企业宝贵的资源,难以形成竞争优势,又可能失去发展机会,导致企业走向衰落甚至消亡。
第三,发展战略为内部控制设定了最高目标。《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明确指出,“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从中可以看出,企业内部控制的系列目标中,促进发展战略实现是内部控制最高层次的目标。它一方面表明,企业内部控制最终所追求的是如何通过强化风险管控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另一方面也说明,实现发展战略必须通过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提供保证。发展战略为企业内部控制指明了方向,内部控制为企业实现发展战略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如何制定发展战略
制定发展战略是企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起点。企业应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将企业的前途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立足当前,面向未来,科学制定切合自身实际又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发展战略。
(一)要建立和健全发展战略制定机构发展战略联系着企业的现在和未来,企业各层级都应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要在人力资源配置、组织机构设置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保证。
企业应当在董事会下设立战略委员会,或指定相关机构负责发展战略管理工作,履行相应职责。战略委员会对董事会负责,委员包括董事长和其他董事。战略委员会委员应当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实践经验。比如,熟悉公司业务经营运作特点,具有市场敏感性和综合判断能力,了解国家宏观政策走向及国内外经济、行业发展趋势等。同时,委员的任职资格和选任程序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的规定。战略委员会主席应当由董事长担任;委员中应当有一定数量的独立董事,以保证委员会更具独立性和专业性。必要时,战略委员会还可聘请社会专业人士担任顾问,提供专业咨询意见。
战略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对公司长期发展战略和重大投资决策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具体包括:对公司的长期发展规划、经营目标、发展方针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对公司涉及产品战略、市场战略、营销战略、研发战略、人才战略等经营战略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对公司重大战略性投资、融资方案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对公司重大资本运作、资产经营项目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等。为确保战略委员会议事过程透明、决策程序科学民主,企业应当明确相关议事规则,对战略委员会会议的召开程序、表决方式、提案审议、保密要求和会议记录等作出明确约定。
为了使公司发展战略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企业除了在董事会层面设立战略委员会外,还应在内部机构中设置专门的部门或指定相关部门,承担战略委员会有关具体工作。
(二)要综合分析评价影响发展战略的内外部因素企业外部环境、内部资源等因素,是影响发展战略制定的关键因素。只有对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和拥有的内部资源展开深度分析,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在此过程中,企业应当综合考虑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技术发展趋势、行业及竞争对手状况、可利用的资源水平和自身优势与劣势等影响因素。
1.分析外部环境,发现机会和威胁。外部环境是制定发展战略的重要影响因素,包括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及竞争对手、经营环境等。分析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应当着重分析环境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及其对企业战略的重要影响,同时评估有哪些机会可以挖掘,以及企业可能面临哪些威胁。
第一,宏观环境分析。企业是一个开放的经济系统,其经营管理必然受到客观环境的控制和影响。企业要在充分研究外部环境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抓住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机会,避开环境威胁的因素。宏观环境分析一般通过政治和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和文化环境、技术环境等因素分析企业所面临的状况。
第二,行业环境及竞争对手分析。企业应当加强对所处行业调研、分析、发现影响该行业盈亏的决定性因素、当前及预期的盈利性以及这些因素的变动情况。通过行业分析,确保企业在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类型、方式及地点,以及希望实现的产业规模等方面,能够与同行业竞争对手区别开来,建立和巩固自身市场优势,制定差异化竞争战略。
第三,经营环境分析。经营环境分析侧重于对市场及竞争地位、消费者消费状况、融资者、劳动力市场状况等因素的分析。经营环境比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更容易为企业所影响和控制,也更有利于企业主动应对其带来的机会和威胁。
2.分析内部资源,识别优势和劣势。内部资源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制约条件,包括企业资源、企业能力、核心竞争力等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分析企业拥有的内部资源和能力,应当着重分析这些资源和能力使企业在同行业中处于何种地位,与竞争对手相比,企业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第一,企业资源分析。企业资源分析应着重对企业现有资源的数量和利用效率,以及资源的应变能力等方面的分析。通过企业资源分析,确定企业资源的状态,找出企业资源优势和劣势;通过与主要竞争对手资源情况的比较,明确形成企业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的战略性资源。
第二,企业能力分析。企业能力是企业有形资源、无形资源和组织资源等各种资源有机组合的结果,主要包括:研发能力分析、生产能力分析、营销能力分析、财务能力分析、组织管理能力分析等。通过分析和挖掘企业能力,了解发展战略能否适应企业面临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同时还可能发现让竞争对手无法企及的新机会和新领域。
第三,核心竞争力分析。核心竞争力是指能为企业带来相对于竞争对手存在竞争优势的资源和能力。能够有助于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资源主要包括:稀缺资源、不可模仿的资源、不可替代的资源、持久的资源等。企业在战略分析时,应当将注意力特别集中在那些能够帮助企业建立核心竞争力的资源上。
(三)要科学编制发展战略发展战略可以分为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两个层次。其中,发展目标是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和基本内容,是在最重要的经营领域对企业使命的具体化,表明企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所要努力的方向和所要达到的水平。战略规划是为了实现发展目标而制定的具体规划,表明企业在每个发展阶段的具体目标、工作任务和实施路径。
1.制定发展目标。企业发展目标作为指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准绳,通常包括:盈利能力、生产效率、市场竞争地位、技术领先程度、生产规模、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用户服务、社会责任等。
关于发展目标的编制,有几点值得注意:第一,发展目标应当突出主业。在编制发展目标时突出主业,将其做精做强,做成行业“独一份”,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是许多成功的跨国公司的经验之谈。然而,我国少数大型企业存在盲目投资非主业的现象,特别是一些非地产主业的央企投资房地产,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争议。此举既不利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落实,也可能损害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只有集中精力做强主业,才能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在行业发展、产业发展中发挥引领和带头作用。第二,发展目标不能过于激进,不能盲目追逐市场热点,不能脱离企业实际,否则可能导致企业过度扩张或经营失败。
为追求“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有些企业转而制定激进的发展目标。在这种浮躁心态的驱使下,这些企业盲目做大,不惜成本,急于“铺摊子”,试图在短期内就打造成为巨型企业。但是,这种所谓“跨越式”发展,在内部管理能力难以跟上、风险管理水平不匹配的情况下,一旦遇到外部环境“风吹草动”,企业很可能倾刻间“灰飞烟灭”,迅速走向衰败。第三,发展目标不能过于保守,否则会丧失发展机遇和动力。在过于保守的战略引导下,企业由于发展目标易实现而沾沾自喜,久而久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往往不能及时抓住市场机会,导致发展滞后,最终难以逃脱被淘汰的命运。
2.编制战略规划。发展目标确定后,就要考虑使用何种手段、采取何种措施、运用何种方法来达到目标,即编制战略规划。战略规划应当明确企业发展的阶段性和发展程度,制定每个发展阶段的具体目标和工作任务,以及达到发展目标必经的实施路径。
3.严格审议和批准发展战略。
发展战略拟订后,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发展战略方案进行审议和批准。
审议战略委员会提交的发展战略建议方案,是董事会的重要职责。在审议过程中,董事会应着力关注发展战略的全局性、长期性和可行性,具体包括:第一,发展战略是否符合国家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第二,发展战略是否符合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方向;第三,发展战略是否突出主业,有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第四,发展战略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第五,发展战略是否客观全面地对未来商业机会和风险进行分析预测;第六,发展战略是否有相应的人力、财务、信息等资源保障等。董事会在审议中如果发现发展战略方案存在重大缺陷问题,应当责成战略委员会对建议方案进行调整。
企业发展战略方案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后,应当报经股东(大)会批准后付诸实施。
三、如何实施发展战略
科学制定发展战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实施发展战略更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只有重视和加强发展战略的实施,在所有相关目标领域全力推进,才有可能将发展战略描绘的蓝图转变为现实,铸就成核心竞争力。为此,企业应当加强对发展战略实施的统一领导,制定详细的年度工作计划,通过编制全面预算,将年度目标进行分解、落实,确保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此外,还要加强对发展战略的宣传培训,通过组织结构调整、人员安排、薪酬调整、财务安排、管理变革等配套措施,保证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一)着力加强对发展战略实施的领导要确保发展战略有效实施,加强组织领导是关键。企业经理层作为发展战略制定的直接参与者,往往比一般员工掌握更多的战略信息,对企业发展目标、战略规划和战略实施路径的理解和体会也更加全面深刻,应当担当发展战略实施的领导者。要本着“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的原则,围绕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卓有成效地发挥企业经理层在资源分配、内部机构优化、企业文化培育、信息沟通、考核激励相关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协调、平衡和决策作用,确保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
(二)着力将发展战略分解落实发展战略制定后,企业经理层应着手将发展战略逐步细化,确保“文件上”的发展战略落地变为现实。第一,要根据战略规划,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第二,要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原则编制全面预算,将发展目标分解并落实到产销水平、资产负债规模、收入及利润增长幅度、投资回报、风险管控、技术创新、品牌建设、人力资源建设、制度建设、企业文化、社会责任等可操作层面,确保发展战略能够真正有效地指导企业各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
第三,要进一步将年度预算细分为季度、月度预算,通过实施分期预算控制,促进年度预算目标的实现。第四,要通过建立发展战略实施的激励约束机制,将各责任单位年度预算目标完成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体系,切实做到有奖有惩、奖惩分明,以促进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
(三)着力保障发展战略有效实施战略实施过程是一个系统的有机整体,需要研发、生产、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等各个职能部门间的密切配合。在目前复杂动态的市场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对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这种协同运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此,企业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保障措施,确保发展战略的顺利贯彻实施。
1.要培育与发展战略相匹配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发展战略有效实施的重要支持。发展战略制定后,要充分利用企业文化所具有的导向、约束、凝聚、激励等作用,统一全体员工的观念行为,共同为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而努力奋斗。
2.要优化调整组织结构。发展战略决定着企业组织结构模式的设计与选择;反过来,发展战略的实施过程及效果又受到所采取的组织结构模式的制约。要解决好发展战略前导性和组织结构滞后性之间的矛盾,企业必须在发展战略制定后,尽快调整企业组织结构、业务流程、权责关系等,以适应发展战略的要求。
3.要整合内外部资源。企业能够利用的资源是有限的,如何调动和分配企业不同领域的人力、财力、物力和信息等资源来适应发展战略,是促进企业发展战略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企业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只有对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达到战略与资源的匹配,才能充分保证战略的实现。
4.要相应调整管理方式。企业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往往需要克服各种阻力,改变企业日常惯例,在管理体制、机制及管理模式等方面实施变革,由粗放、层级制管理向集约、扁平化管理转变,为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四)着力做好发展战略宣传培训工作企业应当重视发展战略的宣传培训工作,为推进发展战略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支撑和行为导向。一是,在企业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中树立战略意识和战略思维,充分发挥其在战略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模范带头作用;二是,通过采取内部会议、培训、讲座、知识竞赛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把发展战略及其分解落实情况传递到内部各管理层级和全体员工,营造战略宣传的强大舆论氛围;三是,企业高管层要加强与广大员工的沟通,使全体员工充分认清企业的发展思路、战略目标和具体举措,自觉将发展战略与自己的具体工作结合起来,促进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
四、如何实现发展战略转型
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当这种变化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发展战略可能会滞后或其执行偏离既定的发展目标。对此,企业战略委员会应当加强对发展战略实施情况的监控,定期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对于明显偏离发展战略的情况,应当及时报告。同时,因经济形势、产业政策、技术进步、行业状况以及不可抗力等因素发生变化时,确需对发展战略作出调整优化甚至转型的,应当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调整发展战略或实现战略转型。
(一)要加强对发展战略实施的监控企业应当建立发展战略评估制度,加强对战略制定与实施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评估。从发展战略监控的角度讲,重点应当放在对实施中及实施后的评估。事中评估是对实施中发展战略的效果进行评估,是战略调整的重要依据。企业应当结合战略期内每一年度工作计划和经营预算完成情况,侧重对战略执行能力和执行效果进行分析评价。事后评估是对发展战略实施后效果的评估,应结合战略期末发展目标实现情况,侧重对发展战略的整体实施效果进行概括性的分析评价,总结经验教训,并为制定新一轮的发展战略提供信息、数据和经验。在发展战略评估过程中,企业应当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发展战略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应当及时进行内部报告,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二)要根据监控情况持续优化发展战略发展战略明确了企业长期发展目标,在一定时期内应当保持相对稳定。但是,企业在开展战略监控和评估过程中,发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调整、优化发展战略,以促进企业内部资源能力和外部环境条件保持动态平衡:一是,经济形势、产业政策、技术进步、行业竞争态势以及不可抗力等因素发生较大变化,对企业发展战略实现有较大影响;二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发生较大变化,确有必要对发展战略作出调整。
发展战略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第一,各战略执行单位提出各自的战略规划评估报告和修订意见;第二,战略管理部门汇总各单位意见,并提出修订后的发展战略规划草案;第三,战略委员会对修订后发展战略规划草案进行评估论证,向董事会提出发展战略建议方案;第四,企业董事会严格审议战略委员会提交的发展战略建议方案。按公司章程规定,董事会审议通过的方案须报经股东(大)会批准的,还应履行相应的程序;第五,战略管理部门将批准的新发展战略,下发各战略执行单位遵照执行。
(三)要抢抓机遇顺利实现战略转型当企业外部环境尤其是所从事行业的竞争状况发生重大变化时,或当企业步入新的成长阶段需要对生产经营与管理模式进行战略调整时,企业必须选择新的生存与发展模式,即战略转型。企业战略转型不是战略的局部调整,而是各个战略层次上的方向性改变。比如,海尔从产品制造企业向高端制造服务型企业的战略转型;吉利汽车从低端汽车产品向中端产品的战略转型等。
当前,随着环境和资源压力日益显现,粗放型和劳动密集型发展方式逐渐走到尽头,特别是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由于国际市场需求的严重萎缩,这种发展方式的致命弱点显露无遗。严峻的形势正“倒逼”着我国企业进行涅槃重生式的战略转型,正催促着我国的企业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中海油高管层说得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企业要一马当先,要起带头作用,特别是央企更要在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上走在前面”;“公司战略要服务服从于国家发展战略,在完成国家发展战略中打造企业的竞争优势”。
常言道:“三年发展靠机遇,十年发展靠战略”。加强战略管理,提高战略管理水平,是企业谋求长远发展的不懈追求。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我国正处在世界经济大变革、大转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企业应当以此为契机,强化发展战略管理,积极推进战略转型,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创建优秀企业文化,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创建优秀企业文化,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学号:09070100111姓名:罗志祥
摘要:“企业兴旺在于管理,管理优劣在于文化。”世界500强企业管理演变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那些能持续成长的公司,尽管其经营战略和经营业务总是不断地调整以适应变化的外部世界,却始终保持着稳定的核心文化理念。管理界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管理不仅是一门学问,而且还是一种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动力、行为的准则、成功的核心。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因此有人将其称之为企业的“灵魂立法”。一个企业真正有价值、有魅力、能够流传下来的东西,就是它的企业文化,并且将这种文化运用到企业的管理中去,在管理中塑造企业的文化形象。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企业发展
引言
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纵观当今世界优秀企业的发展历史,以及它们能够在波浪翻滚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定市场份额,并长期立于不败之地,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它们都非常自觉地进行企业文化的建构。面对中国加入WTO后,迎接经济全球化的竞争挑战,中国企业在建设现代企业制度中要实现对生产力各要素的有效整合,就必须与具有领先水平的企业管理思想、方式、方法相接轨,迅速建立起符合自己实际的先进的企业文化。随着我国建立和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随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企业之间的竞争由资本积累的竞争到人才竞争,由人才竞争到企业文化的竞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一个企业创造优秀、独特的文化已成为企业走向成功的标志。企业成功也已由产品制胜、经营制胜发展到企业文化制胜,并在不同时期发挥着不同的优势。
1.企业文化的内涵、特点、功能及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1.1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这一思想已为人们普遍接受,但在理解上存在着差异,不少人把其理解为企业精神文化,就应该说有失偏颇,或者说是一狭义的概念。企业文化是一系统概念,如果把其细分,应分为:企业物质文化、企业制度文化、企业精神文化。
1.1.1企业物质文化
主要指资金、设备、市场等。具体说,就是公司的规模,资金的规模,市场中的地位,包括企业的地理位置,建筑形式,内部、外部环境,企业的级别档次,以及企业产品的品牌、质量、科技含量、商标、广告等等,这种基础的物质的东西,对企业员工心理上产生影响,使其对企业物质上有一评价。
1.1.2企业制度文化
主要指工作纪律、规章制度、运作程序、分配原则等。具体说,制度健全与否,动作程序合理与否,工艺、工作秩序顺畅与否,分配原则怎样,这一人为设计的管理制度体系,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对员工精神和生产性质有直接关系,影响到员工的切身利益和企业的发展。
1.1.3企业精神文化
包括企业个性、企业形象、成员整体素质。具体说,在制度基础上,表现为企业内部形成的共同的文化观念、价值准则、道德规范、生活理念和发展目标等,所有这些从制度而生,又反映了具体操作,带着人文的活生生的色彩,直接反映企业管理层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从而也调动着、影响着全体员工的精神和行为方式。
建设企业文化,以上三个层面是辩证的统一,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稳定的不断发展的企业,其企业文化的这三个层面都是要具备而缺一不可的。我们平时所说的企业文化,很大程度上讲的是企业精神文化,是通过发展企业精神文化来带动制度文化的完善并反作用于物质文化,达到三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且同步进步发展的目的,这也就是哲学上所说的发挥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的意义.1.2企业文化的特点
1.2.1能得到员工的广泛认同的价值观。
员工认同企业文化才是真正的文化。在实际企业管理工作中,很多企业老板或负责人连自己都不认同的东西,还要员工去执行。
1.2.2能在价值观指导下成功的实践与验证。
有一家企业价值观是这样的:实实在在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但在这个企业和员工做的时候就完全变啦。企业经常是不按时发工资,对员工的承诺不兑现,于是老板忽悠员工,员工骗老板,骗客户,他们做法与他们的“实实在在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却大相径庭。
1.2.3使企业员工产生使命感,使企业产生积极的因素。
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能使员工产生使命感和责任感,而且能激励员工积极的工作,使员工对未来充满憧憬,反之,会使员工产生消极,悲观厌世,甚至自杀。像最近富士康公司的接二连三的跳楼事件,就证明了这一点。造成富士康的员工跳楼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个人职场情商低;二是社会竞争压力大;三是企业管理有问题,这个是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也就是说富士康的企业文化建设不到位。才导致一些员工产生消极厌世心理和行为。
1.2.4简约明了,令人心悦诚服。
企业文化的核心主张一定要简洁明了,我们可以看看国内外著名的企业文化,都可以
精简一句话或一个词,如海尔的诚信文化——真诚到永远,非利浦的进取文化——我们一直在努力。
1.2.5能使企业产生不可复制的竞争力。
事实上企业文化已经超越了管理范畴,其实质上是一种具有不可复制的竞争文化。而
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文化的竞争,或者说是品牌文化的竞争。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最有力竞争武器,而且是不可复制的。
1.2.6能使员工对企业产生深厚的感情。
企业文化不仅能提高员工主人翁意识和员工高尚情操,而且能使员工对企业产生深厚
感情。无论走到哪里员工对企业的一草一木总是充满怀念,听到或看到企业代表人物、标志、广告、产品等总是有一种亲切感。
1.3企业文化的功能
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企业经营业绩的促进作用已得到公认,在21世纪将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企业文化建设是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现代企业的发展依靠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来自于技术,技术来自于管理,而管理靠的是企业文化,因此,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没有企业文化,企业就没有竞争力,更谈不上发展。一个优秀的企业,就是要创造一种能够使全体员工衷心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念和使命感,一个能够促进员工奋发向上的心理环境,一个能够确保企业经营业绩的不断提高,一个能够积极地推动组织变革和发展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具有以下重要功能:
1.3.1 凝聚和激励功能
企业文化体现企业核心价值观念,是全体员工衷心认同和共有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念,企业文化像纽带,把员工与企业的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使每个员工产生归属感,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一旦形成,不仅会对现在的企业员工,而且也会对后来进企业的员工具有很大的精神激励作用。
1.3.2 约束功能
企业文化规定了人们的基本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或者说习以为常的东西,是一种不需要思考就能表现出来的东西,对员工行为具有无形的约束力,是经过潜移默化形成的一种群体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1.3.3 塑造企业形象的功能
企业形象是一个企业在社会公众及消费者心目中的总体印象,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也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优秀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树立信誉,扩大影响。
1.4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1.4.1统一员工的思想。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由经营哲学、经营理念以及企业价值观共同组成的思想体系。经过长期有效的宣传与推行,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引起员工的共鸣,使大家的思想逐渐统一到企业文化的要求上来。
1.4.2指导员工的行为。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员工的思想决定员工的行为。在良好的企业文化的影响下,员工会逐渐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奋斗目标和共同的事业,并最终使员工的行为体现为共同的文化。
1.4.3弥补管理的不足。
人的精力和体力是有限的,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总会有管理者监督不到的地方,总会有管理制度约束不够的地方。而良好的企业文化则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弥补规章制度和工作监督的不足,使员工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也会按照企业文化的要求认真而有效地工作。
1.4.4突出企业的特色。
良好的企业文化一定要有自己企业的特色,否则,我们就不需要煞费苦心地创建自己文化。而且,具有本企业特色的良好的企业文化必定要体现在企业的方方面面。正如日本的丰田汽车和英国的劳斯莱斯汽车,虽然都是高质量的汽车,但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因此,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使不同的企业产品相互区分开来,便于消费者识别和选择。
2.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人是企业的核心动力,管理就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领导与员工、员工与消费者、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各种矛盾等,管理支配着企业的规章制度、组织结构战略决策等等。企业文化是以精神和意识层面反映着人的气质和风格。企业文化不是简单的“企业”+“文化”,更不是附庸风雅借以装饰企业的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信念、价值观、理想、最高目标、行为准则、传统、风气等内容的复合体;企业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用于调动、激发目标对象作出贡献;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支柱,从深层影响着每一个员工的生活态度、价值取向以及个性特征,对企业组织的影响,对组织成员的精神培养,对组织机体运行秩序的维护,对组织协作能力的巩固和凝聚,对组织创新能力的提升,其作用都将是巨大的。也就是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一种力量,是巨大生产力的推动者。
2.1.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相互包容关联的关系
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将企业文化建设与完善企业规章制度紧密结合起来,导入管理文化的内涵,致力于管理、制度和科技创新,将企业文化分为管理文化、制度文化和人文文化,按照依法治企、以德治企、文明建企的行为规范和管理理念,努力打造高品质的企业文化,使企业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人文化轨道。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充分利用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全方位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增强企业凝聚力和活力,以与时俱进和奋发有为的精神,不断丰富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达成以先进文化引领企业发展的共识,从而提升企业的形象,为企业的发展注入强大的推动力。
2.2.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的互促共赢关系
围绕企业改革和发展两大任务,企业文化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员工树立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自主择业观念,以加强企业管理,实现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的双赢。体现在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目标的一致性;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作用对象的一致性;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保证作用;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导向作用。
2.3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相互补充完善的关系
企业文化是一种经营管理文化,属于管理理论范畴。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的关系两者并存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实践活动之中,有不少相互补充完善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2.3.1.观念上的互补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取向均较计划经济时代有深刻的变化和很大的转变,企业管理功能受市场和人们思想意识以及企业实际的影响,不可能发挥出人们想象中的、理论上的全部功能,或多或少存在不足,企业文化则可以弥补企业管理功能中的不足并给予补充、完善。
2.3.2.协调上的互补性
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及时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在不能用行政命令、强制压服的手段时,就需要通过企业文化的协调、说服、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来改善关系,缓和紧张气氛,以达到保持企业内部的团结和谐。
2.3.3.吸引力上的互补性
亲和铸就企业魂,和谐造就企业人。在企业,员工是工作的载体,他们所拥有的知识对企业的价值(是否有用),工作对企业的作用(是否愿意奉献),企业吸引力、凝聚力强不强,员工是否对企业有依附感、归属感,除加强企业管理,为员工谋福利外,还需要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企业精神,把企业精神作为凝聚人心的精神支柱,让职工对企
业有自豪感、满意感,从而促使员工更好地为企业的生产目标而努力工作。
2.4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一定的企业文化,是特定的历史文化积淀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功用性结晶,体现为一种多重内容复合的复杂系统,以一定的哲学思想为指导,以约定俗成的社会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为基础,以企业家的成功理念和企业成功经验相结合形成的具有企业自身特点的价值观、行为准则、经营宗旨为基本内容。
2.5将企业文化落实到企业管理工作中
2.5.1.企业核心文化全面渗透到各项管理工作中
企业核心文化要全面渗透到各项管理工作中,从而提炼出管理文化,如质量文化、安全文化、营销文化、礼仪文化、饮食文化等,可以讲,管理也是文化。现在,我国企业己经进入到文化管理时代,必须高度重视人性与管理的关系,注意培养人的价值观,让各种理念在企业管理中发挥凝聚员工意志、约束和规范员工行为的作用,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员工有一个与企业宗旨相一致的事业追求,进而拓展企业与社会的交融,推动企业向前发展。将企业文化全面渗透到各项经济建设和管理活动中,是企业的灵魂所在,是关系到我国企业前途和命运的大事。所以,抓好企业文化管理是企业建设好与坏的重要标志,就我国企业的状况而言,凡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的企业,它的企业文化建设一定是抓得好的,如“白沙”文化、“海尔”文化、“bgs”文化、“联想”文化等。
2.5.2.抓好企业内文化和外文化的结合在企业文化管理工作中,首先,要抓好企业内文化和企业外文化的结合,在坚持本企业文化的同时,要借鉴和学习外企业的文化。如大庆的传统文化:“三老、四严”及“铁人精神”。其次,要抓好本地文化和外地文化的结合,如“雷锋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而美国的“罗文精神”则是西方优良文化的体现。
综上所述,时代在前进,市场经济在不断深入发展,企业要立于世界众多的大企业之林,经济要不断取得较快发展,需要更多的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建立适合市场发展要求的企业文化,用巨大的精神力量凝聚广大员工,拿起企业生存发展的法宝——企业文化,多在“优秀”这一点上做文章,真正创建一大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拥有优秀企业文化的知名企业。所以,在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同时,不能盲目,可以借鉴,但不照搬照抄;发展企业自己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有着深远意义的影响,对推动企业生产力的发展尤有重要意义。
3.创建优秀企业文化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3.1 深刻认识和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提升企业文化品味
所谓企业文化,亦称“公司文化”,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下,由企业内部创造为主,外部文化刺激、输入为辅形成的不同形态的特质构成的复合体系。它以企业精神为核心,以企业文化理念群、企业价值取向、企业文化形态、企业文化精髓为主要内容;以企业物质文化、企业制度文化为支撑,以企业文化符号为外部记载、传播与输出的工具,融企业的宗旨、行为规范、伦理道德、价值准则、制度规定为一体,是企业赖以存在的精神支柱,是有形和无形的行为法则,它具有维系、约束、激励、阻碍等多种功能。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它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塑造企业文化,就是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整个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就是要认识人研究人;就是要关心人、培育人、塑造人。人是生产要素最具活力、最具潜力的要素,作为管理者,必须在实际工作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和保护广大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每名员工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
3.2充分认识企业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营造有个性的企业文化
独特、系统的企业文化,可以改善企业的经营体制和提高管理素质,形成企业的协同力,孕育企业文化个性,并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推进和实现企业改革整体目标和发展的实施方案。
3.3认识企业文化的系统性,全面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它表现的具体形式充分说明这一点。在企业的运作过程中,无时无事无不表现和包含着企业文化,甚至连企业员工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表现出企业文化的内涵。领导人的风度、员工的精神面貌都代表着企业的形象,都体现出企业文化的特征。企业管理处处体现了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可分为硬性化管理(即科学管理)和柔性化管理(即文化管理)。硬性化管理包括制度管理、量化管理、标准化管理、目标管理和方法管理。制度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量化管理是通过数量控制来达到提高企业效率的目的。标准化管理是企业管理中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范。目标管理是从企业应达到的目标出发来确定企业、部门、员工任务。方法管理是强调管理方法的科学性和重要性,从而使管理达到规范化、程序化和标准化的运作目的。这些管理在企业的日常工作中容易被人们认识。但它的基本力量是人,也就是说要有具备一定知识的人才,并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才能使这些管理到位。
结束语
企业文化建设是个长期且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我们各企业在深入研究企业文化建设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再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建设出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同时,还应注意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进性,充分吸收和利用国内外先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做到与时俱进而非一成不变。顺应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加以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法、途径,一个先进的企业文化必将建设成功,必将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施恩著:《企业文化理论与实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王超逸、马树林著:《最卓越的企业文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
[3]唐娜·迪普罗斯著:《企业间文化竞争优势》,万卷出版公司2004年版
[4]陈少峰著:《企业文化与企业伦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陈军、张亭楠著:《现代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6]张文昌著:《现代管理学》,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4年版
第三篇:强化战略回顾,保证企业康长远发展
强化战略回顾,保证企业康长远发展
如何确保企业的战略执行体系运作良好?重视和强化战略回顾工作也许是必然的选择。很多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都有制定企业战略规划,但很多企业的战略规划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或执行效果偏差很大。企业在发展中不重视战略回顾环节以及职能部门没有把战略回顾工作常态化应该是重要原因之一,很多企业管理者认为企业战略规划是一次性事件,制定后束之高阁,而不是不断学习的过程。企业战略规划是“制定—实施—回顾—修订—再实施”的渐进螺旋式调整上升过程。“目的地是通过旅行实现的”。因此,企业的战略规划应将更多的精力集中于执行过程。战略回顾对提高规划实施的科学性、准确性具有重要的指导和现实意义,它通过对战略规划实施以来阶段性或全局性总结和思考,对影响战略规划的内外部相关因素进行重新分析和评估,对相应的重大战略行动和短中期战略目标做出及时的调整和修正,从而保证企业健康长远发展。
一、战略回顾的主要作用和意义
1、战略回顾可以跟踪绩效表现,加强战略执行力,实施和改进企业的战略管理体系。
战略回顾为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提供了开放、透明的对绩效进行检验和沟通的机会,集中关注如何提高未来业绩,建立有效的战略实施保障系统,借助系列诊断手段和方法来反映战略执行的现状,发现问题并及时地跟进和解决。同时,还可以使企业领导人和战略规划部门不断审视现有的战略管理体系,适时加以改进。企业应该定期召开战略回顾会,最好是每季度一次。
2、有助于企业中高层负责人全面系统的思考问题,全局利益最大化。一般的经营回顾和业绩分析会仅仅看业绩的结果,并且通常是财务结果,一般不对原因进行系统的分析,对企业整体经营绩效认识不足,采取的经营措施很少考虑其行为对企业中长期发展的影响。战略回顾是系统地回顾过去一段时期的战略实施效果,包括一系列的目标、对目标的衡量预算具体指标以及相应的发展策略。不仅分析经营目标的业绩结果,还要分析业绩不佳的原因,以及如何提高业绩的经营措施,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经营绩效的系统分析,检验公司战略有没有问题,从而更精确地调整战略。
3、战略评估是企业领导人了解和培养下属的良好契机。
领导人可以借此更多了解下属的战略思考能力和全局把控能力。在整个战略回顾的过程中,领导人将对参与人员有更多的了解,并对他们获得提升的潜力做出更为恰当的评估,这同时也是企业领导人指导和培养下属的好机会。
4、战略回顾为企业管理层提供了定期讨论和沟通战略的环境,避免战略规划和日常工作“两张皮”,避免战略规划制定跟不上企业内外部发展形势变化。在日常工作中,管理层在一起开会一般就具体事项进行决策,很少讨论战略问题。如果战略回顾形成公司的正常工作机制并定期召开,战略回顾会就会更加聚焦于战略而非日常工作,能够使公司管理层形成对战略高度的统一,使各级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公司战略,衡量战略的标准,通过对战略目标完成情况的分析来不断反思战略。
目前,企业所处的环境瞬息万变,顾客、竞争对手、合作伙伴以及企业自身都在不断发生变化,技术的变革、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政策法规的调整更是时时对企业形成新的挑战。面对种种变化,如果不能通过战略回顾来及时验证和修
订企业战略,就会使企业的中长期发展出现问题。通用汽车的破产保护,以及柯达集团的一蹶不振,都是很好的例证。
二、战略回顾的流程和内容
战略评估流程因企业的性质和不同时段的战略需求不同而有所差别。一般来说,季度、半的战略回顾主要针对企业外部环境发生的具体重大变化或企业日常重大经营策略及经营绩效是否偏离企业中长期战略目标和发展路径进行回顾和评估。跨的战略回顾主要是对企业的整体发展规划进行回顾、分析和修订,甚至不排除调整企业的发展愿景和企业使命。但是,一个有效的战略回顾流程,其逻辑是基本不变的。战略规划流程如下图所示:
1、经营绩效回顾
我们需要首先针对企业前期的经营绩效和战略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回顾,重点通过数据来说话,调查研究这些目标的完成情况,确知企业战略执行的现状结果。
(1)企业经营绩效要和优秀企业比较,要进行行业对标。
通过标杆管理,明得失,找差距,而后才能进步。俗话说,没有比较就没有优劣,一个企业的经营绩效通过纵向和横向对比,才能知道是否取得进步和成功。韩国三星公司在对标方面是企业界的楷模,学习的结果是让三星公司和这些世界顶尖厂商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最终成为所处行业中的领导者。三星公司向世界知名企业学习,根据行业的特点开始大范围的实施对标战略,把竞争对手的产品与三星的产品放在一起进行品质与设计的比较。三星新产品开发对标标杆是学习摩托罗拉,营业销售对标标杆是学习微软,优质服务及库存管理对标标杆是学习施乐,纤维对标标杆是学习日本东丽,现场作业管理对标标杆是学习惠普和飞利浦,电子对标标杆学习是索尼和松下,质量管理对标标杆是学习施乐。
(2)企业经营绩效要和企业战略目标比较,确知企业战略执行的现状结果。企业经营绩效是企业实际经营行为的后果和自然形成的目标结果,企业战略目标是企业假定经营行为的后果和设想的目标结果。要把战略总体目标以及分解预算子目标同企业实际经营目标进行对比,形成企业战略执行的现状结果报告,确知战略目标是否大体实现,实际战略实施手段和发展策略是否符合原先设定。
2、战略规划偏差原因分析
(1)对企业现有业务进行战略地位评估,重新审视业务组合。
在企业战略规划中一般把企业的业务根据战略地位的不同划分为核心业务、稳定发展业务、培育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等。从市场潜力和空间、利润空间、竞争态势等外部指标和企业经营绩效、核心优势、管理团队等内部指标两个纬度对
现有业务的战略地位重新评估,看业务战略地位排名是否发生变化。战略地位排名靠前的业务加大扶持力度,集团资源要重点倾斜;排名靠后的业务压缩经营规模,停止新增投资或资产重组。
在实际战略咨询项目中,我们都会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业务战略地位评估模型。我们在为一家以节能环保为主业的中央企业提供战略咨询服务时,基于企业竞争力和产业吸引力两个角度的综合评价,进行业务评估。评价指标如下图所示:
(2)寻找战略规划执行偏差原因,即驱动因素。
通过内外部环境分析和行业对标找寻产生结果的深层原因,即驱动因素。将偏差结果分解为更细分层面的不同元素,然后根据多方面的信息来源,分析和验证这些战略因素的执行情况及所处环境变化情况。研究造成偏差的原因,究竟是战略本身的问题(如原定的战略目标过高等),还是执行不力、措施不妥、互相脱节等行动方面的问题。
三、根据战略回顾结论来决定是否进行战略规划调整
通过战略回顾认为原战略规划目标和实施手段已经不合时宜,就要对战略规划进行调整或修订。战略调整可按调整范围的大小分为以下两类:
1、局部战略调整。这就是按照影响战略的因素对战略进行局部性的小修改,而不涉及方向性的变化。由于这种调整并不影响总体战略,可由战略执行单位加以调整。
2、总体战略调整。这是涉及到全局的长期战略方向的调整,需要在战略回顾结论的基础上再进行详细论证,掌握足够的论据以后再改变。这种调整应由战略规划部门或二级企业提出调整方案交企业管理层研究决定或寻求专业咨询机构协助。
第四篇:强化企业文化建设 促进生产经营发展
强化企业文化建设 促进生产经营发展
近年来,###公司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两个至上”为价值取向,紧紧围绕改革和发展,以改革统揽全局,以改革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切实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和谐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和保障,有效地带旺了企业员工的精神风貌和企业的发展,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从2004年以来,实现利润11851万元,企业在取得较好成绩的同时,不断受到表彰:被省局授予“第五届文明行业创建工作示范点”;公司工会被省总工会授予“省级模范职工之家”称号;县局党支部被市委、县委评为###公司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在全市烟草商业系统目标管理考核中,各项工作连年名列前茅;2006年以来,全公司有20多人(次)被评为国家、省等级的先进个人。
现将###公司分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特点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为确保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促进企业职业道德建设、行业作风和文明示范窗口建设再上新台阶,局党支部对企业文化建设非常重视,早部署、勤检查、抓落实、重实效。成立了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一是工作目标明确。制定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阶段性计划和长远规划,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分步实施。二是工作思路清晰。做到机构健全,队伍精干,责任明确。三是工作机制健全。把企业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与业务经营融为一体,做到四个文明建设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
(二)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用“两个至上”统领企业文化建设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作为专卖专营的国有企业,我们不仅要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也要成为先进文化的主力军。在实践中,###公司坚持把握正确的价值取向,自觉从思想认识上与国家局提出的“两个至上”的共同价值观保持高度一致,始终把企业文化放在落实“两个至上”、建设“和谐烟草”的高度和大局中来理解和落实,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企业精神、经营理念、行为规范、制度体制于一体,通过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以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通过提高职工队伍素 质,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体现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通过满足员工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努力实现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和谐统一,为推进行业改革和建设和谐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三)坚持三个注重,构建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企业文化体系
1、注重创新载体、营造氛围
虚的文化必须通过实的载体来实现。为此,###公司注重创新载体,通过多形式多途径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使文化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相结合,把文化的力量转化为物质的力量。
一是与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相结合。将创建省级文明单位活动与引导员工爱岗敬业、开拓创新、提升服务相结合,把文化建设贯穿其中,坚持用“讲责任”约束人,用“讲诚信”感染人,用“讲效率”激励人,用“讲奉献”鼓舞人。通过与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确保文明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与争先创优及各种文化活动相结合。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坚持每年组织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科室”、“ “文明窗口”、“五好职工”等一系列争先创优活动。用榜样教育和引导员工,激发全员工作热情,对内增强了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对外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同时,将企业文化与开展各种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如烟草组建20周年有大型的庆 祝活动;机关办公楼整体搬迁有自演自乐的庆祝活动。
三是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寓教育于娱乐活动之中。如每年重大节日,我们都将组织县局(分公司)机关全体员工进行猜迷语、对对联、套圈、乒乓球、拔河等项目竞赛活动,以活跃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竞赛,如2006年参加市局组织的篮球赛,获得了第一名;2007年参加市局组织乒乓球比赛,单项和团体均取得不俗成绩。
2、注重搞好企业文化延伸
企业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搞好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实践中,###公司注重把企业文化向社区、向家庭、向烟农、零售户延伸,使企业文化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一种追求。一是将企业文化向社会延伸。我们在公司大院制作了“文化墙”,墙上装饰设计了精美的宣传图片,内容有“三个代表”、“八荣八耻”、“两个至上”等宏观文化。在布臵文化墙的同时,坚持办好公司网站,通过及时更新一些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知识,形成浓郁的社会文化氛围。二是将企业文化向家庭延伸,如重大节日组织职工家属进行一次文化教育活动,或在革命老区进行爱国教育。同时,对高考升学的职工子女给予每人500元的奖励,使他们感受到烟草这个大“家庭”的人文关怀。三是将企业文化向零售户延伸。一方面,我们每月精心编辑《###》,免费发放给烟农与 零售户,同时为客户免费制作《客户服务指南》、《办证指南》、《经营导向》等服务小册子,使客户直接感受到烟草规范的服务和浓厚的文化。另一方面,我们统一规范员工的言行举止,通过员工富有文化品位的服务细节,提升服务水平和企业形象。同时,努力通过“客户关怀”等活动,延伸烟草企业文化。
3、注重挖掘和提炼文化内涵
在加强企业文化体系建设的同时,我们从文化的内在规律入手,创造性地进行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提炼。主要为三个方面:一是培育温馨家园文化。企业就是一个家,家的温馨与和谐是凝聚员工的情感线。为增强企业这个“家”的凝聚力,我们在广大员工中积极培育温馨家园文化。如:员工升职、结婚有祝贺;生病住院有慰问;直系亲属故世有悼唁。从政治待遇和生活等各个方面给予关心,积极营造家的感觉。几年来,我们通过培育温馨家园文化,较好地感染和凝聚了人心,使他们对烟草有了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是培育愉悦长寿文化。离退休老同志是行业发展与辉煌的缔造者。如何关注关心关爱老同志,不仅是一个落实政策和维护稳定的问题,更是一个融洽感情与确保和谐的问题。对此,我们坚持结合老干工作,积极培育愉悦长寿文化。如每年都要定期组织老同志座谈,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使老同志在心理上保持平和;建立老同志活动中心,各种设施 使老同志活动有场地、锻炼有器材,并经常性组织老同志开展钓鱼、养花草、健身等活动,使老同志在身体上保持健康;我们还经常地为老同志收集发放养身知识、医疗服务信息等等,为老同志长寿提供服务。真正实现了“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老有所为”的良好局面。
三是培育和谐社会文化。几年来,我们通过积极开展捐资助学、建整扶贫、回报社会等公益性活动,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此外,我们与汀东村51户贫困户建立为期五年的帮扶关系。
(四)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最好的管理是自我管理,最好的激励是自我激励。管理从最初的他律的规章、守则发展到人的自律规范,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一种文化认同。这种观念上的转变,文化力量的潜移默化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突出企业员工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关心、爱护、尊重企业员工的人格,用爱心维权、用工作细致维稳,从而激发员工潜在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员工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达到加强企业管理的目的。
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提升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近年来,我们十分注重从员工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出发,从提高员工队伍素质入手,狠抓员工学习教育不放松。坚持每周一次政治理论学习活动,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论述、《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以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政治理论学习始终坚持“四抓”(贯彻上级精神及时抓,理论学习经常抓,围绕中心重点抓,突出重点深入抓)、“五有”(年初有计划,阶段有安排,学习有笔记,心得体会有文章,年终有考核),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并根据职工队伍建设规划,大力开展职工培训教育活动,落实职工培训政策,每年年初,都根据实际制定培训计划,注重对员工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市场营销等内容的培训。通过听取专家讲座、宣讲教育、以会代训、经常性的岗位技术练兵、季度测试、比赛、知识竞赛等形式,调动员工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全面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同时我们鼓励职工参加函授、电大等成人教育,树立员工重视学习的观念,营造学习气氛,使企业成为学习型企业,员工成为知识型员工。努力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近两年,全县三线员工岗位年参培率达95%,有45名员工参加成人教育,取得了大专以上文凭。此外,我们还做好人才引进工作,近年来,我们每年向社会公开招聘应届本科以上毕业生2~3名。
二、取得的成效
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大力开展企业文化创建活动,从工作场所的形象、员工精神面貌的展示、优质服务形成的特色、向社会公众传达的文化信息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坚定了发展信心,明确了发展方向,形成了企业发展的共同愿景。通过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广大干部职工在推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理念上形成了共识,进一步丰富了“和谐、诚信、创新、卓越”的企业精神的内涵,“至诚至信,全心全意”的服务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2、执行力明显提高,队伍作风进一步转变。通过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活动,树立了正确的企业荣辱观,总结提炼了各项行为规范,增强了工作和学习的自觉性,全体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各级干部对落实上级的各项决策,态度更加积极、更加坚定,事业心和责任感明确增强,工作效率、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明显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干部队伍作风也有了进一步转变,深入基层一线,联系群众,依靠群众的民主作风日益浓厚,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3、企业文化体系的总体构架基本形成。通过大力开展制度文化建设,健全了公司的制度体系,做到了有章可循,有章必循。在精神文化建设上,通过广泛的学习研讨,“两个至上”价值观已经形成,企业精神、企业宗旨已深入人心,8 并且被赋予了反映新形势下内涵。在行为文化上,我们总结提炼了企业荣辱观和职工行为规范、服务规范等等。在企业形象建设上,开辟了内网论坛,扩大了职工交流的平台,并且开展了环境建设,改善办公环境和工作条件,提升企业形象。
三、几点体会
通过近年来的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我们体会到要想切实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重视,干部带头,全员参与。企业领导所处的地位决定了领导者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各项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企业领导的价值观直接影响着企业的价值观。领导者的表率作用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对广大职工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因此,企业领导者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龙头,是倡导和实践企业价值观的领路人。同时,还要认识到职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者,没有职工的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就会成为独角戏、走过场。因此,在领导班子的号召和带动下,全局上下都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履行职责,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
正是由于各级干部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带头学习,带头实践,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充分发挥模范 带头作用,发动全体职工共同参与,才使得我局(分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开端。
2、夯实基础,统筹规划,扎实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它不是那几个人和那几个部门的工作,而是涉及了企业活动的各个方面。因此,必须要立足长远发展,做好统筹规划,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进行全方位的建设。而且在推进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局(分公司)领导班子始终明确这样一点,那就是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把促进企业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做到扎扎实实,务求实效,决不能搞花架子,走形式。为此,我们开展文化建设的每个环节都要求必须做到扎扎实实。
3、必须结合实际需要,把企业文化建设落在实处。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努力使员工思想行为自觉地与企业发展保持和谐一致,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为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实现企业与职工的共同进步。因此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着眼于解决企业的发展问题,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时刻注意用企业文化的理念指导每项工作,用企业发展的愿景引导职工的思想。比如对于困难职工,公司不是简单地给与补助,而是以一家人的理念,号召全体职工捐款,通过捐款活动,增强职工的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使职工深切感受 到企业与职工息息相关的紧密联系,进一步增强了凝聚力。
企业文化的建设任重而道远。几年来,通过全体员工齐心协力,经营业绩和员工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与不足,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建设全新的企业文化,在内,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在外,需要各级领导的大力关心与支持。今后,我们还要继续以企业文化建设为抓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锐意进取,自我加压,开拓创新,实现新的跨越。
第五篇:企业发展战略管理
总那么
管理公司建立企业开展战略管理制度,明确规定企业使命确立、企业目标设定,以及保证目标正确落实的全过程管理要求,为公司生存和开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管理公司业务开展战略是在集团整体的指导下来制定,一般先做3—5年的战略,然后在每年的年末对战略实施过程及其成效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适时的战略调整。
1.3
为保证公司确立的开展战略得到有效实施,必须建立和执行战略控制程序,将公司日常业务决策与企业开展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
开展战略的制定
2.1
战略制定的组织工作
2.1.1
管理公司经营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公司业务开展战略制定的组织工作,成立专门的战略工作小组,成员应包括:管理公司领导层成员和各部门负责人、工程所在公司管理层成员,必要时还可以包括一些社会专家学者。
2.1.2
工作小组在开展工作前应提出专门的工作方案,明确战略制定过程的工作内容、步骤、适用方法、责任和要求等。
2.1.3
战略制定的根本内容一般包括:
a)
企业使命确定;
b)
业务战略目标设定;
c)
外部环境分析〔宏观环境、行业环境、竞争环境〕;
d)
企业资源与战略能力评估;
e)
战略方向选择;
f)
竞争战略选择。
2.2
企业使命与战略目标
2.2.1
管理公司应遵循集团确定的企业使命,在经过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分析后,应对企业使命的适宜性进行再评估。如果需要,管理公司经营管理委员会应提出企业使命修订建议,形成企业使命报告书,提请集团经营决策委员会审议。
2.2.2
管理公司业务战略目标是集团整体战略目标的组成局部,在经过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分析后,应对管理公司业务战略目标进行再评估,并进一步设定管理公司各职能战略目标和各工程所在公司战略子目标。
2.2.3
战略目标的表达可以是:盈利能力、市场、生产率、产品、资金、生产、技术开展、组织开展、人力资源等。
2.3
战略分析
2.3.1
战略分析的主要任务是明确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以及评估现有资源与战略能力。为企业使命和战略目标的评估,以及进行经营战略和竞争战略选择提供准确的决策信息。
2.3.2
企业外部环境的分析包括: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和竞争环境分析。内部资源与战略能力包括:现有资源〔金融性资源、物理性资源,以及人力资源〕评估、价值链分析、核心竞争力分析等。
2.3.3
相关信息的搜集和分析,可由工作小组直接完成,或由管理公司经营管理委员会委托专业机构完成。相关分析报告应包括信息来源及其可信性说明、分析方法应用、分析结论,以及根据分析结论对企业使命和战略目标的评估意见和进一步战略选择的建议。
2.4
战略选择
2.4.1
根据集团选择确定的战略方向,管理公司应着重于竞争战略的选择。为保证战略选择决策的有效性,应至少拟订两套战略备选方案。
2.4.2
战略备选方案应清晰表达完整的业务开展战略内容。
管理公司经营管理委员会通过集体决策,选择确定战略方案后,报集团经营决策委员会审议批准。
2.4.4
经批准的业务开展战略,由管理公司经营管理委员会在公司范围内予以正式发布。
战略实施
战略实施工作方案
3.1.1
根据管理公司总体业务开展战略实施的需要,管理公司经营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战略工作小组制订相应的实施工作方案,包括,但不限于:
a)
组织结构调整方案;
b)
资源配置调整方案;
c)
企业使命宣导及战略支持型企业文化建设方案;
d)
管理体系评审与调整方案。
3.各类实施工作方案应明确具体的实施目标、内容、步骤、措施、责任和时间要求,对分阶段进行的实施工作,必须明确阶段性目标。
3.1.3
实施工作方案经管理公司经营管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后,分发到管理公司各职能部门和各工程所在公司。
3.2
职能战略及工程所在公司战略
3.2.1
管理公司各职能部门和各工程所在公司根据管理公司总体战略,及其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拟订本部门〔公司〕的战略。职能部门〔工程所在公司〕战略主要在于明确为实现管理公司总体战略,在阶段时间内应完成的具体工作及相应的策略方案。
3.2.2
职能部门〔工程所在公司〕的战略应每年修订一次,经管理公司经营管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后执行。
3.3
战略实施控制
3.3.1
战略实施过程的监控主要通过日常的实施工作报告和定期战略实施总结的方式进行。
日常实施工作报告是反映实施工作方案和部门〔工程所在公司〕战略中规定的阶段性工作〔目标〕完成,按规定向管理公司提交书面报告。
3.3.3
定期的战略实施总结每半年进行一次,首先由各部门〔工程所在公司〕对战略实施情况进行总结,根据对照规定的实施工作目标进行评价。管理公司经营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各部门〔工程所在公司〕提交的总结报告进行审查,并针对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提出纠正要求。
战略评价与调整
战略评价
4.1.1
战略评价活动每年进行一次,由管理公司经营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进行。战略评价根据是针对战略实施过程和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内、外部环境因素变化,对管理公司总体战略进行的综合分析和评审。
4.1.2
战略评价应有方案地进行,在战略评价前应向相关责任部门发出战略评价方案,明确战略评价所需资料及准备责任部门、战略评价参与人员、评价议题等。
战略评价应形成书面的评价报告,对战略实施过程和效果〔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分析,并针对战略的适宜性、可行性、可接受程度、协调性和有效性等做出评价意见,以及战略调整的需要。
4.1.4
必要时,管理公司经营管理委员会可委托专业机构协助进行战略评价。
战略调整
根据战略评价结论,需要对管理公司总体战略进行调整时,管理公司经营管理委员会应组织战略工作小组拟订调整方案,并报集团经营决策委员会审议批准。
4.2.2
战略调整方案的实施及其监控,均应形成专门的工作方案,或包含在调整方案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