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资产使用管理办法-2010-61号[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4 22:41: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省级资产使用管理办法-2010-61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省级资产使用管理办法-2010-61号》。

第一篇:省级资产使用管理办法-2010-61号

浙江省财政厅 文件

浙财资产〔2010〕61号

关于印发浙江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

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省级各行政事业单位:

经研究,我厅制定了《浙江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对在本办法出台前未经批准已经实施的出租、对外投资、担保等事项,各单位要认真清理,并将上述事项发生的时间、期限、资金来源、资产状况、所签合同(或协议)、收益情况等,报主管部门审核认定。各主管部门应加强管理、认真审核,并于2010年9月底前,将审核认定情况以书面形式报省财政厅备查(没有主管部门的,直接报省财政厅)。同时,各单位应及时将出租、— 1 — 对外投资和担保等资产使用情况录入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本办法下发后,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原租赁合同(协议)存续期内收取的租金以及事业单位按原合同(或协议)取得的对外投资、担保收入应按本办法的规定上缴省财政。

二○一○年六月二十一日

(此件公开发布)

— 2 — 浙江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和完整,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根据《浙江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浙政办发〔2009〕178号)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省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使用和管理。

其他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占有的国有资产使用和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国有资产使用,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自用、出租以及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和担保等行为。国有资产使用应首先保证本单位履行职责和事业发展的需要。

第四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应遵循权属清晰、安全完整、风险控制、注重绩效的原则。权属不明确或者存在权属纠纷的资产不得进行出租、对外投资以及担保。

第五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以及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和担保应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主管部门和省财政厅批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不得出租、对外投资和担保。主管部门、省财政厅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使用事项的批准文件,是单位

— 3 — 订立资产出租、对外投资、担保合同(协议)和账务处理的重要依据。单位账务处理按照现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和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条 行政事业单位对出租资产以及事业单位对对外投资和担保资产应建立专门台账,实行专项管理,并在单位财务会计报告中对相关信息进行披露。

第七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各项国有资产使用管理制度,规范国有资产使用行为,加强资产日常管理,防止因资产使用不当或管理不善造成损失和浪费,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

第二章 自用资产管理

第八条 自用资产管理具体包括:资产购臵、资产入库登记、资产领用交回、资产清查盘点、资产处臵、资产统计报告、资产管理考核、资产共享共用、无形资产管理等。

第九条 资产购臵。行政事业单位应按照省财政厅批准的资产购臵预算办理资产购臵事项。对列入控购范围的资产,应按规定办理控购审批手续,属于政府采购项目的,应当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并依法实施政府采购。各单位要严格按照申购、审批、合同订立、验收、付款等流程购臵资产,不得超标准购臵。

第十条 资产入库登记。对通过购臵、接受捐赠、无偿划拨等方式获得的资产,单位资产管理部门应严把数量、质量关,验收合格后及时办理入库手续;自建资产应及时办理竣工验收、— 4 — 竣工财务决算编报以及按相关规定办理资产移交和产权登记。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应根据资产的相关凭证或文件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十一条 资产领用交回。行政事业单位应在资产使用明细账中,全面反映本单位资产的领用、交回、占用情况。资产领用必须经主管领导批准,资产出库应及时进行账务处理。使用人员离职,所用资产必须按规定交回。

第十二条 资产清查盘点。行政事业单位应定期对国有资产进行清查盘点(至少每年一次),单位资产管理部门要与财务部门定期进行账目核对,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

第十三条 资产处臵。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需要处臵时,应按照《浙江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臵管理暂行办法》(浙财资产〔2010〕1号)的规定办理。

第十四条 资产统计报告。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及时将资产占有、使用情况及增减变动信息录入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本单位国有资产实行动态管理,并按要求定期向主管部门和省财政厅报送资产统计报告。

第十五条 资产管理考核。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资产使用管理责任制,将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使用部门和使用人。资产使用部门和使用人对所用资产负有保管、维护、确保资产安全完整的责任。行政事业单位对资产丢失、毁损等情况应实行责任追究,并对资产管理、使用岗位相关人员结合年度工作进行考核。

— 5 — 第十六条 资产共享共用。对行政事业单位之间或单位内部可以实行共享共用的大型仪器、设备等资产,要积极推进国有资产共享共用工作,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

第十七条 无形资产管理。事业单位应加强对专利权、商标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无形资产的管理,依法保护,合理运用,并结合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第三章 资产出租管理

第十八条 资产出租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在保证履行行政职能和完成事业任务的前提下,经批准以有偿方式将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让渡给公民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使用的行为。

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不得以无偿方式出借给公民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使用。行政事业单位之间因工作需要确需无偿占用对方资产的,应报省财政厅批准。省政府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行政事业单位的货币资金不得用于出借。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行政事业单位公有住房由本单位干部职工租住的,按现行房改政策执行。

行政事业单位将房产、车辆等国有资产承包给他人经营且不承担经营风险而获取收益的,视同租赁行为,应按本办法规定程序报经批准。

第十九条 行政事业单位拟对外出租资产,期限在6个月以内(含6个月)的,由主管部门负责审批(无主管部门的由单位— 6 — 自行审批),并于批复之日起1个月内由资产出租单位将主管部门审批文件及租赁合同(或协议)等报省财政厅备案。出租期限在6个月以上的,主管部门在对单位申报材料的完整性、决策过程的合规性进行审查后,转报省财政厅审批。省财政厅对资料齐全、理由充足且符合规定的申请,出具批复文件。

第二十条 行政事业单位申请办理资产出租事项的,应提交如下材料,并对材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准确性负责:

(一)拟出租事项的书面申请;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申报审批表(附1);

(三)拟出租资产的价值凭证及权属证明,如购货发票或收据、工程决算副本、记账凭证、固定资产卡片、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股权证、专利权证等凭据的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四)其他有关资料(包括单位法人证书复印件、其他产权共有人同意出租的证明,采用非公开方式招租的承租方法人证书复印件或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等。)

第二十一条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出租:

(一)已被依法查封、冻结的;

(二)未取得其他共有人同意的;

(三)权属不清或产权有争议的;

(四)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

— 7 — 第二十二条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出租应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委托合法的产权交易机构实行公开招租,因特殊情况无法公开招租的,须在申请文件中详细说明理由,经主管部门或省财政厅审批同意后方可以其他方式出租。

第二十三条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出租必须签订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合同或协议,房产租赁期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其他资产租赁期限最长不得超过3年。通过非公开方式招租的,租金价格不得低于市场平均价格,其中房产的租金价格应参照同类地区同类房产的出租价格确定,如无法提供的,必须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评估。

第四章 对外投资资产管理

第二十四条 行政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用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兴办经济实体或对外投资。

本办法实施前已经用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举办经济实体的行政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党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脱钩的有关规定进行脱钩。脱钩之前,行政单位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举办的经济实体的经济效益、收益分配及资产使用情况等进行管理和监督检查。

第二十五条 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或对原控股、参股公司增加股份的,应在维持本单位事业正常发展、保证完成事业任务的前提下,进行必要的可行性论证,科学、谨慎决策,并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主管部门在对单位申报材料的完整性、— 8 — 决策过程的合规性、拟投资项目资金来源的合理性等进行审查后,转报省财政厅审批。省财政厅对资料齐全、投向合理且符合规定的申请,出具批复文件。

第二十六条 事业单位申请办理对外投资或在原股份上增资扩股的,应提交如下材料,并对材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准确性负责:

(一)对外投资事项的书面申请;

(二)对外投资申报审批表(附2);

(三)对外投资的可行性论证报告;

(四)拟对外投资资产的价值凭证及权属证明,如购货发票或收据、工程决算副本、记账凭证、固定资产卡片、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股权证、专利权证等凭据的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五)拟开办经济实体或投资单位的章程;

(六)与拟合作方签订的合作意向书、协议草案或合同草案;

(七)本单位近期的会计报表以及拟对外投资资产使用情况说明;

(八)控股或参股公司增资扩股董事会决议;

(九)经中介机构审计的拟合作方上年年末会计报表及近期会计报表;

(十)本单位法人证书复印件、拟合作方法人证书复印件或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等;

(十一)其他需要提交的文件、证件及材料(包括其他产权共有人同意对外投资的证明)。

第二十七条 事业单位经批准用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或在原股份上增资扩股的,应聘请具有相应资质的评估机构,对拟投资资产进行资产评估。资产评估事项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财政厅核准或备案,并以不低于核准或备案后的评估价出资。

第二十八条 事业单位不得从事以下对外投资事项:

(一)买卖期货、股票,购买各种企业债券、各类投资基金和其他任何形式的金融衍生品或进行任何形式的金融风险投资,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

第二十九条 事业单位应严格控制货币性资金对外投资。不得利用财政拨款和财政拨款结余对外投资。同时,应加强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的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第三十条 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进行境外投资的,应遵循国家境外投资项目核准和外汇管理等相关规定。

第三十一条 事业单位应加强对外投资形成的股权的管理,依法履行出资人的职能。事业单位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等企业国有资产监管的有关规定,加强对所投资全资企业和控股企业的监督管理。

— 10 — 第三十二条 事业单位对外投资,享有对外投资收益分配权,并承担对投入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的监督责任。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要加强对对外投资的风险控制,对对外投资资产的经营和收益分配应进行严格考核和监督检查,发现可能出现资产损失的,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第五章 对外担保资产管理

第三十三条 行政单位不得用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对外担保,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十四条 事业单位原则上不得用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对外担保。确需对外担保的,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规定,在严格论证的基础上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主管部门在对单位申报材料的完整性、决策过程的合规性等进行审查后,转报省财政厅审批。省财政厅对资料齐全、理由充足且符合规定的申请,出具批复文件。

第三十五条 事业单位申请办理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担保的,应提交如下材料,并对材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准确性负责:

(一)事业单位对外担保事项的书面申请;

(二)事业单位对外担保申报审批表(附3);

(三)拟对外担保资产的价值凭证及权属证明,如购货发票或收据、工程决算副本、记账凭证、固定资产卡片、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股权证、专利权证等凭据的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四)拟担保对象法人证书复印件或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等;

(五)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包括其他产权共有人同意担保的证明)。

第六章 资产使用收入管理

第三十六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收入以及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和担保等取得的收入,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有关规定上缴省财政,纳入预算管理。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认真执行国有资产使用的各项规定,切实履行国有资产管理职责,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第三十八条 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的监督、检查,坚持单位内部监督与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相结合,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相结合,制止国有资产使用中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维护国有资产的合法权益。对于资产使用中的违法违纪行为,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三十九条 对涉及国家安全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活动,应按照国家有关保密制度的规定,做好保密工作,防止失密和泄密。

— 12 — 第四十条 与省级行政单位尚未脱钩的经济实体、实行企业化管理并执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以及事业单位创办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按照企业国有资产使用管理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此前颁布的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附:1.浙江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申报审批表 2.浙江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外投资申报审 批表

3.浙江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外担保申报审批表

C:Documents and Settingsu6f58朝晖My D附:

主题词:资产

使用

办法

通知

浙江省财政厅办公室 2010年6月22日印发

第二篇:资产、装备使用管理办法

黑龙江省公路路政管理局绥化处 资产、装备使用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全市公路路政系统资产装备管理,维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优化资产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确保路政公务活动的正常开展,根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市公路路政系统各单位资产、装备管理活动。

第三条

本办法资产是指路政管理部门各单位占有使用的、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即各单位的国有(公共)财产。包括各单位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形成的资产、国家调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按国家规定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其表现形式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等。

第四条

资产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明晰产权关系,实施产权管理;明确资产管理责任,保障资产的安全、完整;健全规章制度,规范资产使用行为;建立资产监督管理机制,推动资产的有效使用;监督用于公务活动的资产管理。

第五条 资产管理的内容包括: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管理,用于公务活动的资产管理,资产清查、统计报告、监 督检查等。

第二章 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第六条

市公路路政管理处装备管理科负责对全市公路路政系统各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实施具体管理。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具体办法并组织实施;

(二)负责本系统所需资产(装备)计划的编制和申报工作;

(三)负责本系统资产(装备)的管理、领取、发放和设备维护工作;

(四)负责本系统预算内自行采购的资产及维修项目资金的管理、申报工作;

(五)负责本系统资产管理、项目申请、购置、处置的申报、审批,定期做好资产清查国内工作;

(六)负责编制、统计、汇总资产装备管理报表工作。

(七)接受主管部门的监督指导并向其报告工作。

第三章 资产配置

第七条

公路路政管理各单位配置资产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二)与开展公务活动需要相适应;(三)科学合理配置,优化资产结构;(四)勤俭节约,从严控制。

第八条

对有规定配备标准的资产,应严格按照标准进行配备;对没有规定配备标准的资产,应按其保证正常开展公务活动的实际需要,从严控制,合理配备。能通过调剂解决的,原则上不重新配置。

第九条 各单位应在市处的指导下,编制资产购置计划,市装备管理科审核后,市处领导办公会审批。经审批的购置项目列入(部门)预算。具体程序为:

(一)在部门预算编制前,各单位负责资产管理科室会同财务部门审核资产存量,提出拟购置资产的品目、数量,测算经费额度,经单位负责人签字后报市装备管理科审核;

(二)装备管理科对各单位提出的资产购置计划,根据单位资产存量状况和配置标准,审核汇总后,报处长办公会审批;

(三)处长办公会根据装备管理科的审核意见,对资产购置计划进行审批;

(四)经处长办公会批准的资产购置计划,各单位应列入预算,并在上报预算时附送批复文件等相关材 料。未经批准的,不得列入部门预算,也不得列入单位经费支出。

第十条

各单位应于每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前将资产配置结果报市处财务科及装备管理科备案。

第四章 资产使用

第十一条

资产的使用包括单位自用和对外投资、出租、出借、担保等方式。在使用资产过程中原则上不得用国有资产对外担保。对拟将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对外出租、出借、担保的,必须事先上报处长办公会审核批准。未经批准,不得对外出租、出借、担保。

第十二条 用于对外投资、出租和出借的资产要实行专项管理,并在单位财务会计报告中对相关信息进行充分披露。对外投资收益以及利用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和担保等取得的收入应当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第十三条 各单位要建立健全资产的购置、验收、保管、使用等内部管理制度,并将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个人。

第十四条 各单位对所占有、使用的资产应当建立固定资产卡片管理制度,设置总台账和分类明细账,定期组织清查盘点,做到家底清楚,账、卡、物相符,防止资产流失。

第十五条 各单位对配备给个人使用的固定资产或物品,要建立领用交还制度,工作人员调动时,在办理所使用 和保管的资产移交手续后,方可办理调动手续。

第五章 资产处置

第十六条 资产处置,是指单位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产权转让或注销产权的行为。处置方式包括出售、出让、无偿转让、对外捐赠、报废、报损以及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等。处置国有资产,应当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自行处置。对占有、使用的房屋建筑物、土地和车辆的处置,货币性资产损失的核销,以及单位价值或者批量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上的资产的处置,经处长办公会审核审核后报省局财财务部门审批;

第十七条 资产处置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申报。资产使用部门提出意见,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技术部门审核鉴定,经单位领导签字后,装备管理科提交资产处置申请,并提供有关文件、证件及资料;

(二)评估。出售、出让、报损、报废的资产需要评估的,应当委托资产评估机构或专业技术部门对其进行评估或技术鉴定,评估、鉴定报告书须按有关规定,报装备管理科和财务科核准或备案;

(三)审批。装备管理科、财务科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进行审核审批;

(四)处理。各单位要按照财务科、装备管理科的资产处置批复进行资产处置。资产处置价低于评估价90%的,应 报财务科根据有关规定批准。

(五)备案。资产处置后,每季度结束后,10日内将资产处置结果报财务科和装备管理科备案。

第六章 资产清查

第十八条 各单位要定期开展资产清查、自查。因特定经济行为需要开展资产清查(自查)的,应向装备管理科提出申请,报财务科审核,处长办公会批准立项后组织实施。

第十九条 资产清查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清查、账务清理、财产清查、损溢认定、资产核实和完善制度等。资产清查、自查具体办法,按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暂行办法》执行。

第七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 各单位财务人员、装备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应认真履行国有资产管理职责,依法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

第二十一条 建立和完善资产、装备购入、使用、管理制度。建立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的入库验收、保管、分发使用、检查、维护等制度和办法。

第二十二条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责任制,将资产监督、管理的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单位和个人。第二十三条 装备管理科对个单位国有资产的账卡管理、清查登记、统计报告及日常监督检查;对所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定期进行清查盘点,做到家底清楚,账账、账卡、账实相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 各单位及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从事下列行为的,财务科和装备管理科责令其改正,建议并依据相关规定给予处罚、处分,追究主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一)未尽其职责,资产管理不善,造成重大损失的;(二)未按规定程序报批,擅自占有、使用、处置国有资产或将资产用于经营活动的;

(三)对已超标准配置、长期闲置或低效运转的资产,拒不服从调剂的;

(四)其他违反本办法行为的。

第九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省公路路政管理局绥化处装备管理科负责解释,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经处长办公会讨论通过后试行。

第三篇:四川省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四川省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2007年05月29日 15时17分 939 主题分类: 财税审计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专项资金”

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四川省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川财建[2007]13号

省级有关部门,各市州财政局、环境保护局:

为了加强和规范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污染防治,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和执法水平,我们制定了《四川省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四川省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四川省财政厅

四川省环境保护局

二○○七年三月十九日

附件:

四川省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我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提高专项资金的绩效,根据《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69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的通知》(川府函[2003]242号)和《排污费资金收缴使用管理办法》(财政部、国家环保总局令第17号),结合我省环境保护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是指由省财政安排的纳入财政预算的排污费资金和其它用于环境保护方面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 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使用,按照“集中统筹,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确保安全“的原则,优先考虑符合国家有关法规政策的、纳入环保规划的、自身为治理主体的、已开工的环境保护项目和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第二章 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范围

第四条 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全省重大污染防治、生态建设和环保能力建设等环境保护项目。

(一)重点污染防治项目。包括技术和工艺、设备符合环境保护及其它清洁生产要求的重点行业产业、重点污染源防治项目及其监控设施项目;

(二)区域性污染防治项目。主要用于跨流域、跨区域的污染防治、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项目,以及重点流域、重点区域的污染防治监控设施项目;

(三)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应用项目。主要用于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研制开发,以及资源综合利用效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的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的推广应用项目;

(四)污染综合整治及跨流域、跨区域污染整治示范项目;

(五)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项目和饮用水源保护示范项目;

(六)自然生态恢复、示范建设项目和保护项目;

(七)环境监测、监察、科技、宣传、教育、信息、统计等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八)省委、省政府规定安排的其它项目。

第五条 申请使用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根据申报的《四川省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进行。

第三章 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审查和安排

第六条 省财政厅、省环保局成立省级环保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环保局规划财务处),共同对申请省级环保专项资金的项目进行审查和管理。同时,建立“省环境污染防治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库“,实行滚动项目库管理制度。省级项目单位的主管部门、市(州)财政和环保部门按照相关规定对项目进行审核、排序和报批,并负责申报项目的真实性,确认项目的工程规模和建设进度。

第七条 项目审查及资金安排

(一)项目初审。省环保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办公室对申请省级环保专项资金的项目,从项目申报条件、材料完整性等进行审查,确定是否受理。对受理的项目,委托有关技术机构进行技术初审,并提出初审意见。

(二)项目抽查。项目管理办公室依据项目初审意见,组织所在市(州)财政、环保部门(也可委托当地财政、环保部门)对项目进行抽查。抽查情况作为项目审查的重要依据。

(三)专家审查。对通过初审和抽查的项目,提交专家组进行技术审查和排序,提出技术方案审核意见。

(四)项目审定。项目管理办公室对通过专家审查的项目提出初审意见,报请省环保局和省财政厅审批。

(五)资金安排。环保专项资金的安排,应当避免随意性,杜绝人为因素,提高资金安排的规范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对金额较大或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专项资金的安排使用管理,逐步实行信息公开和项目公示制度,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各级财政和环保部门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及时下达和拨付环保专项资金,不得以任何不正当理由或借口滞拨专项资金。

第四章 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的实施与监管

第八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依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并按规定报送财政和环保部门审查后组织实施。

对于环境监管能力建设项目,项目实施单位按照申报文件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对于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项目,项目实施单位委托工程设计单位(或污染治理单位)编制项目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应包括项目现有条件、工程建设规模、治理工艺、建设进度、投资计划、污染物产生及治理排放情况、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

第九条 项目监督管理要求

(一)省环保局和省财政厅对省级环保专项资金实施统一监管。按照环境保护属地管理的原则,省级项目单位的主管部门以及市(州)环保、财政部门是环保专项资金项目监管的责任单位。省级项目单位的主管部门以及各市(州)财政和环保部门负责对本区域内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进行日常监督管理,对项目的实施情况按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实施方案确定的内容以及当地环保部门确认的项目进度,实施经常性的监督检查。

(二)省财政厅和省环保局可委托市(州)财政局、环保局对省级环保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实行跟踪管理,并逐步试行项目绩效考核,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为确保监管工作的落实,按污染治理项目监管难易程度安排一定的省级项目监管工作经费,用于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编报审查论证、现场核实、跟踪实施、检查验收、绩效考核等全过程监管工作。

当年跟踪管理和绩效考核情况作为次年审查和安排省级环保专项项目资金的主要依据。逐步推行环保专项资金项目管理责任制,由项目单位所在市、州财政或环保部门与项目单位的法人代表签订项目责任书,明确各自的权利和责任,严格管理责任。

(三)项目单位在收到省级环保专项资金补助后3个月内,必须启动项目实施方案。污染治理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政策、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招投标制、政府采购制和资金报帐制度等规定,积极有效地安排和使用资金。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要与其它资金统筹安排,并专帐核算、专款专用、专人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或者挪用,不得擅自更改资金的使用范围、补助环节和补助标准等。

项目单位在收到省级环保专项资金补助后3个月没有启动项目实施方案的,市(州)环保局、财政局应督促项目单位尽快组织实施。若项目单位实施困难,市(州)环保局、财政局可提出项目变更申请,报省环保局、省财政厅审批后可作项目调整。

(四)当年未完工的项目,年终时省级环保专项资金如有结余的,可结转下继续用于该项目。项目完工验收后省级环保专项资金若有结余的,报经省财政厅和省环保局批准,可继续用于本地区其它污染治理项目。

(五)如遇特殊情况需调整或变更已批准的项目或内容,由市(州)环保局、财政局提出调整申请联合上报省财政厅、省环保局。省财政厅、省环保局对项目的调整或变更报告将组织专家论证或现场技术核查,作出批复意见,经批准后市(州)环保局、财政局方能调整或变动。

(六)项目执行年终报告制度。各市、州财政和环保部门在终了后3个月内报送环保专项资金使用总结,将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拨付、使用和项目实施情况及取得的绩效等报省财政厅和省环保局(纸质文本和电子版本分别各一份)。

第十条 中央安排的环保专项资金项目和省级安排的环保专项资金重点项目,有关市(州)环保局和财政局在项目竣工验收前后都要实行追踪问效,逐步试行绩效考核,保证资金的安全和效益。

第十一条 凡是中央和省级环保专项资金拨款补助和贷款贴息的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项目,省级项目单位的主管部门以及市(州)环保、财政部门都要在项目完工后3个月内向省级财政和环保部门申请竣工验收(省级财政和环保部门也可以委托地方财政和环保部门进行验收)。

中央和省级环保专项资金拨款补助的环境监管能力建设项目,市(州)环保、财政部门在项目完工后3个月内向省级财政和环保部门报送项目完工情况报告。

第五章 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违规处理

第十二条 违规处理

(一)项目单位不按照规定的用途使用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按照国务院《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二)项目承担单位弄虚作假,资金计划下达后3个月内项目未启动实施,项目管理不善、进展缓慢、损失浪费严重、不能如期竣工,未经批准改变技术方案又不能达到原技术方案的效果的,市(州)环保局、财政局应责令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由市(州)环保局、财政局负责将项目资金收回并上缴省级财政金库。该项目承担单位三年内不得再次申报省级环保专项资金。

(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不负责任或弄虚作假,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结论明显失真的,予以全省通报,其编制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在三年内不得作为省级环保专项资金申报材料上报。情节严重的,提请资质审批部门予以查处。

(四)各市(州)在环保专项资金中截留、挤占、挪用的,一经查实,从次年起取消该市(州)三年申请使用省级环保专项资金的资格,已下达专项资金的要按规定予以追回,对违反财政法规或政策规定的,按国家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项目竣工在规定的时间内不申请验收和未通过验收的项目,由省财政厅、省环保局视其情况予以通报,并对项目单位在三年内不得安排环境保护专项资金。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省环保局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30日以后施行。省财政厅、省环保局《关于印发〈四川省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川财建[2004]30号文件)同时废止。

第四篇:四川省省级环保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四川省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

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我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提高专项资金的绩效,根据《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69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的通知》(川府函[2003]242号)和《排污费资金收缴使用管理办法》(财政部、国家环保总局令第17号),结合我省环境保护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是指由省财政安排的纳入财政预算的排污费资金和其它用于环境保护方面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 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使用,按照“集中统筹,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确保安全“的原则,优先考虑符合国家有关法规政策的、纳入环保规划的、自身为治理主体的、已开工的环境保护项目和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第二章 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范围

第四条 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全省重大污染防治、生态建设和环保能力建设等环境保护项目。

(一)重点污染防治项目。包括技术和工艺、设备符合环境保护及其它清洁生产要求的重点行业产业、重点污染源防治项目及其监控设施项目;

(二)区域性污染防治项目。主要用于跨流域、跨区域的污染防治、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项目,以及重点流域、重点区域的污染防治监控设施项目;

(三)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应用项目。主要用于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研制开发,以及资源综合利用效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的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的推广应用项目;

(四)污染综合整治及跨流域、跨区域污染整治示范项目;

(五)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项目和饮用水源保护示范项目;

(六)自然生态恢复、示范建设项目和保护项目;

(七)环境监测、监察、科技、宣传、教育、信息、统计等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八)省委、省政府规定安排的其它项目。

第五条 申请使用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根据申报的《四川省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进行。

第三章 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审查和安排 第六条 省财政厅、省环保局成立省级环保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环保局规划财务处),共同对申请省级环保专项资金的项目进行审查和管理。同时,建立“省环境污染防治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库“,实行滚动项目库管理制度。省级项目单位的主管部门、市(州)财政和环保部门按照相关规定对项目进行审核、排序和报批,并负责申报项目的真实性,确认项目的工程规模和建设进度。

第七条 项目审查及资金安排

(一)项目初审。省环保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办公室对申请省级环保专项资金的项目,从项目申报条件、材料完整性等进行审查,确定是否受理。对受理的项目,委托有关技术机构进行技术初审,并提出初审意见。

(二)项目抽查。项目管理办公室依据项目初审意见,组织所在市(州)财政、环保部门(也可委托当地财政、环保部门)对项目进行抽查。抽查情况作为项目审查的重要依据。

(三)专家审查。对通过初审和抽查的项目,提交专家组进行技术审查和排序,提出技术方案审核意见。

(四)项目审定。项目管理办公室对通过专家审查的项目提出初审意见,报请省环保局和省财政厅审批。

(五)资金安排。环保专项资金的安排,应当避免随意性,杜绝人为因素,提高资金安排的规范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对金额较大或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专项资金的安排使用管理,逐步实行信息公开和项目公示制度,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各级财政和环保部门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及时下达和拨付环保专项资金,不得以任何不正当理由或借口滞拨专项资金。

第四章 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的实施与监管 第八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依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并按规定报送财政和环保部门审查后组织实施。

对于环境监管能力建设项目,项目实施单位按照申报文件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对于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项目,项目实施单位委托工程设计单位(或污染治理单位)编制项目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应包括项目现有条件、工程建设规模、治理工艺、建设进度、投资计划、污染物产生及治理排放情况、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

第九条 项目监督管理要求

(一)省环保局和省财政厅对省级环保专项资金实施统一监管。按照环境保护属地管理的原则,省级项目单位的主管部门以及市(州)环保、财政部门是环保专项资金项目监管的责任单位。省级项目单位的主管部门以及各市(州)财政和环保部门负责对本区域内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进行日常监督管理,对项目的实施情况按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实施方案确定的内容以及当地环保部门确认的项目进度,实施经常性的监督检查。

(二)省财政厅和省环保局可委托市(州)财政局、环保局对省级环保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实行跟踪管理,并逐步试行项目绩效考核,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为确保监管工作的落实,按污染治理项目监管难易程度安排一定的省级项目监管工作经费,用于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编报审查论证、现场核实、跟踪实施、检查验收、绩效考核等全过程监管工作。

当年跟踪管理和绩效考核情况作为次年审查和安排省级环保专项项目资金的主要依据。逐步推行环保专项资金项目管理责任制,由项目单位所在市、州财政或环保部门与项目单位的法人代表签订项目责任书,明确各自的权利和责任,严格管理责任。

(三)项目单位在收到省级环保专项资金补助后3个月内,必须启动项目实施方案。污染治理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政策、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招投标制、政府采购制和资金报帐制度等规定,积极有效地安排和使用资金。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要与其它资金统筹安排,并专帐核算、专款专用、专人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或者挪用,不得擅自更改资金的使用范围、补助环节和补助标准等。

项目单位在收到省级环保专项资金补助后3个月没有启动项目实施方案的,市(州)环保局、财政局应督促项目单位尽快组织实施。若项目单位实施困难,市(州)环保局、财政局可提出项目变更申请,报省环保局、省财政厅审批后可作项目调整。

(四)当年未完工的项目,年终时省级环保专项资金如有结余的,可结转下继续用于该项目。项目完工验收后省级环保专项资金若有结余的,报经省财政厅和省环保局批准,可继续用于本地区其它污染治理项目。

(五)如遇特殊情况需调整或变更已批准的项目或内容,由市(州)环保局、财政局提出调整申请联合上报省财政厅、省环保局。省财政厅、省环保局对项目的调整或变更报告将组织专家论证或现场技术核查,作出批复意见,经批准后市(州)环保局、财政局方能调整或变动。

(六)项目执行年终报告制度。各市、州财政和环保部门在终了后3个月内报送环保专项资金使用总结,将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拨付、使用和项目实施情况及取得的绩效等报省财政厅和省环保局(纸质文本和电子版本分别各一份)。

第十条 中央安排的环保专项资金项目和省级安排的环保专项资金重点项目,有关市(州)环保局和财政局在项目竣工验收前后都要实行追踪问效,逐步试行绩效考核,保证资金的安全和效益。

第十一条 凡是中央和省级环保专项资金拨款补助和贷款贴息的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项目,省级项目单位的主管部门以及市(州)环保、财政部门都要在项目完工后3个月内向省级财政和环保部门申请竣工验收(省级财政和环保部门也可以委托地方财政和环保部门进行验收)。中央和省级环保专项资金拨款补助的环境监管能力建设项目,市(州)环保、财政部门在项目完工后3个月内向省级财政和环保部门报送项目完工情况报告。

第五章 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违规处理 第十二条 违规处理

(一)项目单位不按照规定的用途使用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按照国务院《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二)项目承担单位弄虚作假,资金计划下达后3个月内项目未启动实施,项目管理不善、进展缓慢、损失浪费严重、不能如期竣工,未经批准改变技术方案又不能达到原技术方案的效果的,市(州)环保局、财政局应责令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由市(州)环保局、财政局负责将项目资金收回并上缴省级财政金库。该项目承担单位三年内不得再次申报省级环保专项资金。

(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不负责任或弄虚作假,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结论明显失真的,予以全省通报,其编制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在三年内不得作为省级环保专项资金申报材料上报。情节严重的,提请资质审批部门予以查处。

(四)各市(州)在环保专项资金中截留、挤占、挪用的,一经查实,从次年起取消该市(州)三年申请使用省级环保专项资金的资格,已下达专项资金的要按规定予以追回,对违反财政法规或政策规定的,按国家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项目竣工在规定的时间内不申请验收和未通过验收的项目,由省财政厅、省环保局视其情况予以通报,并对项目单位在三年内不得安排环境保护专项资金。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省环保局负责解释。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30日以后施行。省财政厅、省环保局《关于印发〈四川省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川财建[2004]30号文件)同时废止。

第五篇:贵州省省级知识产权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贵州省省级知识产权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依法、合理地管理省级知识产权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引导和激励作用,提高我省社会各界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鼓励发明创造,促进自主创新,在支柱产业、特色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重点产业,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省级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的资助对象是省属及中央在黔企事业单位以及省知识产权局认为需要资助的其他单位和个人。各市、州、地级知识产权专项资金资助本辖区内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 专项资金的来源:贵州省财政预算拨款。

第四条 专项资金的用途包括:

(一)资助在中国大陆申请授权的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

(二)资助向港、澳、台地区申请并已受理的发明专利;

(三)资助向国外申请并已受理的发明专利;

(四)资助植物新品种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和地理标志的申请、登记或注册;

(五)资助发明专利实施及产业化;

(六)资助知识产权研究工作;

(七)用于专利行政执法建设和重大专利案件办理工作;

(八)用于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和对外交流活动;

(九)用于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

(十)其他确需资助的知识产权事业。

第五条 申请本办法第四条第(一)项至第(四)项规定资助的,省知识产权局每季度集中受理一次;申请本办法第四条第(五)项、第(六)项规定资助的,每年4月30日前受理立项申请。

第六条 申请本办法第四条第(一)项至第(四)项规定资助的项目,应符合相关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及规章的规定。列入省人民政府重点扶持的产业,可以提前予以资助,具体资助办法由省知识产权

局另行规定。

第七条 申请本办法第四条第(一)项至第(四)项规定资助的,申请人应填写相应的“贵州省知识产权专项资金资助申请表”和提供知识产权权属证明、相关费用证明等材料。

第八条 申请本办法第四条第(一)项至第(三)项规定资助的,应在获得专利授权公告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申请第四条第(四)项规定资助的,应在申请登记、受理或注册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

第九条 申请本办法第四条第(五)项规定的发明专利,其法律状态应稳定,权属无争议,且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并符合国家及我省的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和具有较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具体资助办法由省知识产权局另行规定。

第十条 申请本办法第四条第(五)项规定资助的,申请人应填写“贵州省专利技术实施及产业化项目申报书”并提供以下材料:

(一)专利权属证明;

(二)专利法律状态证明;

(三)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四)省知识产权局认为应当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十一条 申请人为法人的,须提供工商营业执照或法人登记证明;申请人为自然人的,须提供身份证明。

第十二条 申请资助的专利项目,如有实施许可的,应到省知识产权局备案。未备案的,不受理资助申请。

第十三条 省知识产权局负责对专项资金进行管理。以当年省财政安排的资金额度为限,用完为止,如有节余转下一使用。

第十四条 省知识产权局负责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负责编制专项资金的财务决算。

第十五条 省财政厅负责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对挤占挪用专项资金或违反财经纪律的,将严肃查处。

第十六条 申请资助的单位或个人如有弄虚作假的行为,一经发现,除全额追回已资助款项外,并终身取消该单位或个人申请资助的资格。

第十七条 省知识产权局及其工作人员,在办理资助过程中不得滥用职权,如因此造成专项资金重大损失的,承担相应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省知识产权局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贵州省省级知识产权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黔知通[2002]75号)同时废止。

下载省级资产使用管理办法-2010-61号[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省级资产使用管理办法-2010-61号[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资产管理办法

    资产管理办法 1. 目的 为规范公司资产管理流程,保障公司资产的安全和有效利用,特制订本办法。 2. 职责 2.1人事部负责资产管理,指导、监督各部门资产管理,对各部门资产负直接管......

    资产管理办法

    国 有 资 产 管 理 办 法 (试行)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镇国有资产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国有资产,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依照**文件精神及财政财务管理制度,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

    资产管理办法

    长沙市建筑安装工程公司企业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为加强企业集体资产的监督管理,防止集体资产流失,促进集体资产的规范运营和保值增值,维护企业职工......

    甘肃省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全文5篇)

    甘肃省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来自:甘肃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0-7-16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促进我省环境保护工作,确保完成我省主要污染减排指标......

    河北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整合使用管理办法(推荐)

    【发布单位】河北省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3-10-01 【生效日期】2003-10-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河北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整......

    资产使用证明

    xxxxx资产使用证明 使用人:xxxxx,所使用笔记本电脑(型号:联想U31-70,资产编号:8888888888)原为使用人在g g g g g g g公司时购买使用,现使用人已调岗至xxx分公司,兹证明该笔记本电脑......

    信息系统资产管理办法[大全]

    信息系统资产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县**医院信息系统资产管理,保证信息系统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其使用效率,根据**县**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办法。第二条信息......

    闲置资产管理办法

    XXXX XXXX-XXXX-XXXX-2017XXX 闲置资产管理规定 一、定义 1.1为规范公司闲置资产管理,盘活存量资产,充分发挥资产效能。 1.2本规定所指闲置资产包括: 1.2.1公司因技术进步、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