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业场所噪声管控制度
山西雄山振义煤业有限公司 作业场所噪声管控制度
为加强作业场所噪声防治,保护从业人员的健康,特制定作业场所噪声管控制度。
一、本规定适用于井下及地面存在噪声危害的作业场所。
二、成立噪声危害防治领导小组 组 长:矿 长
副组长:生产副矿长 机电副矿长 采煤副矿长 开掘副矿长
安全副矿长 总工程师 后勤副矿长 经营副矿长 总会计师 多经副矿长
成 员:各科室科(区)长 办公室设在环保基建科
三、责任划分
(一)矿长是噪音危害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机电副矿长对全矿环境噪声防治管理负责; 各战线副矿长对分管战线的噪声防治管理负责。
(二)环保基建科对噪声管理业务负监察考核责任,委托有资质单位对厂界噪声进行年度监测。
(三)采煤区、开掘区、通风区、机运区、设备中心、防突区、后勤科、计划科等业务科室对战线矿长负责,对所管战线的噪声防治和日常管理进行监管。
(四)经营科负责作业人员个人噪声防护用品(耳塞或耳罩)的采购发放和更新。
(五)各业务科(区)长、基层单位队长是本科室、区队噪声防治第一责任人,本着“谁产生、谁治理,谁就是第一责任者”原则,对本单位范围内的噪声危害防治工作负全面责任。
四、各噪声源管理科(区)、队必须明确一名副职负责职业危害防治日常管理工作,并报矿环保基建科备案。
五、各噪声源管理单位必须指定一名兼职噪声监测员,按照有关规定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日常监测。监测人员按特种作业人员管理。
六、质量办委托具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测评价。
七、矿应按照《煤矿职业安全卫生个体防护用品配备标准》(AQ1501)规定,为接触职业危害的从业人员提供符合要求的个体防护用品,从业人员必须正确使用。
八、各噪声源管理单位必须在产生噪声场所的醒目位置设置噪声警示标识和说明。
九、矿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危害防治知识培训,岗前培训不少于4学时,在岗培训每年不少于2学时。
十、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积极应用低噪声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各战线、单位应限制并逐步淘汰职业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和产品。
十一、噪声危害判定标准:从业人员每天连续接触噪声时间达到或者超过8小时的,噪声声级限值为85dB(A);每天接触噪声时间不足8小时的,根据实际接触噪声的时间,按照接触噪声时间减半、噪声声级限值增加3 dB(A)的原则确定其声级限值,最高不得
超过115 dB(A)。
十二、各噪声源管理责任单位必须对噪声进行日常监测,队分管领导和业务科(区)室分管领导签字并建立档案。并将当月检测结果一式两份上报战线科(区)室备份存档和环保基建科备份。
各单位根据检测结果,采取积极防治措施,预防噪声危害。
十三、对噪声源采取消音、吸音、隔音等措施,降低职业危害。在通风机房室内墙壁、屋面敷设吸声体;在压风机房设备进气口安装消声器,室内表面做吸声处理;对主井绞车房内表面进行吸声处理,局部设置隔声屏;在巷道掘进中应使用液动凿岩机或凿岩台车;在采煤工作面应使用双边链条刮板输送机等措施控制噪声。
十四、煤矿作业场所噪声的监测地点主要包括通风机、压风机、风动凿岩机、煤电钻、采煤机、掘进机、输送机等地点。
十五、煤矿作业场所边界噪声每年至少监测1次。各单位在安装、改造、大修或噪声明显变化等情况下必须进行噪声监测;每6个月至少检测一次噪声。
十六、各单位配备兼职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日常监测。
十七、各业务科室根据实际情况每月安排噪声检测计划,责任单位按计划现场检测。检测时由战线业务科室和基层单位联合进行检测。在每个监测地点选择3个测点,取平均值。
十八、现场配有声级计的单位,必须坚持日常监测。
十九、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拆除降噪设施。
二十、环保基建科每月根据各单位的管理情况进行考核,优奖劣罚。考核标准如下:
(一)没有明确分管干部或兼职噪声监测员的,对责任单位、部门科(区)长、队长分别扣绩效2分,对责任单位罚款1000元,直接责任人罚款200元。
(二)噪声超标区域的作业人员不佩戴个人防噪用品的,每次对单位罚款300元。
(三)单位不按规定发放个人防护用品或没有设置噪声警示标识和说明的,每次(处)对责任单位正职扣绩效1分,对分管副职罚款200元,对单位罚款500元。
(四)没有按规定进行检测的,一次对责任单位正职扣绩效2分,对分管副职罚款300元,对单位罚款2000元。
(五)没有建立完整档案或分管领导没签字的,一次对分管副职罚款200元,对单位罚款1000元。
(六)破坏、擅自拆除降噪设施或仪器的,对单位正职和分管领导分别罚款300元,直接责任者罚款500元,对单位罚款5000元。
(七)由于管理原因给矿造成重大损失或影响的,按矿责任追究办法从重从严处理。
(八)矿每季度对管理优秀单位进行奖励。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环保基建科
2018年6月22日
第二篇:八矿作业场所噪声管理制度
八矿作业场所噪声管理制度
为加强作业场所噪声防治,保护从业人员的健康,依据《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试行)》,制定八矿作业场所噪声管理制度。
一、本规定适用于八矿井下及地面存在噪声危害的作业场所。
二、成立噪声危害防治领导小组 组 长:矿 长
副组长:生产副矿长 机电副矿长 采煤副矿长 开掘副矿长
安全副矿长 总工程师 后勤副矿长 经营副矿长 总会计师 多经副矿长
成 员:战线副总工程师和业务科室科(区)长
办公室设在环保节能科
三、责任划分
(一)矿长是八矿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机电副矿长对全矿环境噪声防治管理负责; 各战线副矿长对分管战线的噪声防治管理负责。
(二)环保节能科对噪声管理业务负监察考核责任,委托有资质单位对厂界噪声进行监测。
(三)采煤区、开掘区、通风区、机运区、设备中心、防突区、后勤科、计划科等业务科室对战线矿长负责,对所管战线的噪声防治和日常管理进行监管。
(四)经营科负责作业人员个人噪声防护用品(耳塞或耳罩)的采购发放和更新。
(五)各业务科(区)长、基层单位队长是本科室、区队噪声防治第一责任人,本着“谁产生、谁治理,谁就是第一责任者”原则,对本单位范围内的噪声危害防治工作负全面责任。
四、各噪声源管理科(区)、队必须明确一名副职负责职业危害防治日常管理工作,并报矿环保节能科备案。
五、各噪声源管理单位必须指定一名兼职噪声监测员,按照有关规定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日常监测。监测人员按特种作业人员管理。
六、质量办委托具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测评价。
七、矿应按照《煤矿职业安全卫生个体防护用品配备标准》(AQ1501)规定,为接触职业危害的从业人员提供符合要求的个体防护用品,从业人员必须正确使用。
八、各噪声源管理单位必须在产生噪声场所的醒目位置设置噪声警示标识和说明。
九、矿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危害防治知识培训,岗前培训不少于4学时,在岗培训每年不少于2学时。
十、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积极应用低噪声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各战线、单位应限制并逐步淘汰职业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和产品。
十一、噪声危害判定标准:从业人员每天连续接触噪声时间达到或者超过8小时的,噪声声级限值为85dB(A);每天接触噪声时间不足8小时的,根据实际接触噪声的时间,按照接触噪声时间减半、噪声声级限值增加3 dB(A)的原则确定其声级限值,最高不得超过115 dB(A)。
十二、各噪声源管理责任单位必须对噪声进行日常监测,队分管领导和业务科(区)室分管领导签字并建立档案。并将当月检测结果
一式两份上报战线科(区)室备份存档和环保节能科备份。
各单位根据检测结果,采取积极防治措施,预防噪声危害。
十三、对噪声源采取消音、吸音、隔音等措施,降低职业危害。在通风机房室内墙壁、屋面敷设吸声体;在压风机房设备进气口安装消声器,室内表面做吸声处理;对主井绞车房内表面进行吸声处理,局部设置隔声屏;在巷道掘进中应使用液动凿岩机或凿岩台车;在采煤工作面应使用双边链条刮板输送机等措施控制噪声。
十四、煤矿作业场所噪声的监测地点主要包括通风机、压风机、风动凿岩机、煤电钻、采煤机、掘进机、输送机等地点。
十五、煤矿作业场所边界噪声每年至少监测1次。各单位在安装、改造、大修或噪声明显变化等情况下必须进行噪声监测;每6个月至少检测一次噪声。
十六、各单位配备兼职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日常监测。
十七、各业务科室根据实际情况每月安排噪声检测计划,责任单位按计划现场检测。检测时由战线业务科室和基层单位联合进行检测。在每个监测地点选择3个测点,取平均值。
十八、现场配有声级计的单位,必须坚持日常监测。
十九、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拆除降噪设施。
二十、环保节能科每月根据各单位的管理情况进行考核,优奖劣罚。考核标准如下:
(一)没有明确分管干部或兼职噪声监测员的,对责任单位、部门科(区)长、队长分别扣绩效2分,对责任单位罚款1000元,直接责任人罚款200元。
(二)噪声超标区域的作业人员不佩戴个人防噪用品的,每次对单位罚款300元。
(三)单位不按规定发放个人防护用品或没有设置噪声警示标识
和说明的,每次(处)对责任单位正职扣绩效1分,对分管副职罚款200元,对单位罚款500元。
(四)没有按规定进行检测的,一次对责任单位正职扣绩效2分,对分管副职罚款300元,对单位罚款2000元。
(五)没有建立完整档案或分管领导没签字的,一次对分管副职罚款200元,对单位罚款1000元。
(六)破坏、擅自拆除降噪设施或仪器的,对单位正职和分管领导分别罚款300元,直接责任者罚款500元,对单位罚款5000元。
(七)由于管理原因给矿造成重大损失或影响的,按矿责任追究办法从重从严处理。
(八)矿每季度对管理优秀单位进行奖励。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2013年11月19日
第三篇:职业危害作业场所噪声应急预案
职业危害作业场所应急预案
一、风泵安全操作规程
1.设备运行前,必须先检查安全阀,压力表及各阀门是否正常,防止瞬间产生高压,爆管伤人。
2.当设备周围有易燃或有有毒气体时,严禁开启设备。
3.不要让设备在超过其额定压力下运行。
4.在运行中需要打开隔音门检查设备时,必须事前佩戴耳罩以免伤害耳膜。
5.不要用手或皮肤直接接触运行中的设备以免高温烫伤皮肤。
6.维修设备时要挂“警示牌”。
7.设备未冷却前,严禁拆卸,以免高温油或零部件烫伤皮肤。
8.不要用压缩空气吹洗皮肤和衣服,用压缩空气吹零件表面时要佩戴防护眼镜。
9.严禁用易燃液体或四氯化碳清洗零件。
10.在油箱或油管未清理干净时,切勿焊接,以免发生爆炸。
11.不要用敞开式易燃液体为燃料的光源来检查设备内的零部件,以免燃烧的液体飞溅出来,掉落在设备上引起火灾。
12.在装配前,必须检查是否有零件或碎布遗留在设备内,以免试机时发生事故。
13.试机前必须检查各紧固螺母,防止试机时高温油或高压气体伤人。
14.试机时,先启动,如无异常声音时,可开启1分钟后,再停止,检查油标,补充到适当的油位后,方可使用,并继续跟进,否则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15.集气罐应定期排油、排水,防止油水集聚发生危险造成。
16.压力容器及安全附件必须按期检验,作到持证使用。
二、噪声伤害应急措施
1.工业噪声卫生标准:工业噪声卫生标准是控制噪声危害的重要依据。项目作业场所的工作地点噪声容许标准90db(A)。对接触噪声不足8小时的工作, 噪声标准可按接触时间减半, 容许放宽3db(A), 但噪声强度最大不得超过115db(A)。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达到标准所提的要求。
2.控制和消除噪声源:控制和消除噪声源是防止噪声危害的根本措施。应根据噪声不同的机械采取不同的工艺方式等技术措施解决。如发电机、空气压缩机实行全封闭隔声隔离处理。其他机械机具可采用工艺技术措施解决并加强维修减低由不必要的或松动的附件撞击的噪声。
3.合理规划与设计:生产强烈噪声的机械应与民工宿舍及居民区有一定的距离。产生噪音的机械常常伴有较强的振动, 应在机座下、地基上装设减振装置。
4.控制噪声传播和反射的技术措施
5.吸声用多孔材料贴敷在墙壁和屋顶表面, 或制成吸声尖劈、吸声板装设在墙壁和屋顶.以吸收辐射或反射出的声能, 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
6.消声是防止空气动力性噪声的主要措施, 用于风道、排气管.利用滤波的原理, 使声波在传播途中改变方向或形态, 或在消声器内装设吸声材料, 达到消耗声能降低噪声的目的。
7.隔声用某些材料、结构和装置将声源封闭, 以达到控制噪产传播的目的。
8.隔振为了防止通过固体传播的振动噪声, 应在机座下、地基上装设减振装置。
9.个体防护:根据具体作业环境及作业时间长短,配备个人防护用具。
10.卫生保健措施:进行就业前检查,定期对接触噪声的工人进行健康检查, 特别是听力的检查。发现听力损伤应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合理操作时间, 经常检测操作场所噪声情况, 监督检查预防措施执行情况及效果。
第四篇:粉尘、噪声管控措施
日常粉尘治理措施
为了加强 厂煤尘管理力度,杜绝煤尘造成的各类事故,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作业环境,针对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测试的结果,动筛车间一楼、动筛二楼、手选车间等属于粉尘超标区,对该区域采取降尘措施。
一、原因分析
动筛车间一楼、动筛二楼、手选车间喷雾降尘装置不足。
二、措施
1、在动筛车间一楼增设3处雾化降尘装置。
2、在动筛车间二楼增设4处雾化降尘装置。
3、在手选皮带机机头增设2处雾化降尘装置。
4、岗位人员每班对所有的喷头进行检查,发现有堵塞的要及时清理、更换,确保喷雾降尘装置正常工作。
5、各岗位员工要适现场粉尘实际情况,将喷雾打开。
6、清扫卫生时,应湿式作业,禁止干式清扫,防止二次扬尘。
7、采取封闭的措施,对所有的结合口做好封闭,在检查口焊接安装观察口,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8、保证2237除尘风机的正常运行,及时清理风机内部的积尘。
9、加强个体防护,严格防尘口罩的佩戴管理。
噪声超标区安全措施
针对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书测试的结果,对噪声强度超标区采取如下措施。
一、原因分析
1、振动筛设备本身的噪声发射值较高且许多设备集中布置,存在噪音叠加,造成手选部位噪音大。
2、噪音点没有防噪装置。
二、措施
1、根据现场测试结果分析,我厂的主要声源有:振动筛。
2、做好振动筛的日常维护保养,定期紧固筛板,避免筛板松动后振动产生噪音。
3、重点做好筛机激振器的日常检修。
4、在相关设备溜槽内焊接接煤板,在落煤点下方安装缓冲板。
5、噪声区域作业人员按标准佩戴个体防护用品,如耳塞。
6、减少岗位人员在噪声环境中的暴露时间,及时调整高噪音区人员的工作环境。
7、在班前会强调,加强教育,使每一位员工能正确的佩戴听力保护用品。未佩戴防护用品上岗作业当场制止,按违章作业进行考核。
第五篇:外来人员管控制度
关于加强对外来人员进行管控的通知
各部门、各车间:
随着公司业务的增加,外来人员(包括外来客户及外协外包人员)越来越多。为加强外来人员的管理和协调,防止各类不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公司的管理规定,特就外来人员管控问题作如下规定:
1、所有外来人员进入公司前必须在门卫进行登记,登记时须提供相关身份证明(身份证、驾驶证均可)。不能提供身份证明的,必须由到访部门人员电话告知并签出入证方可进入。
2、门卫对所有外来人员应登记并发放《贵宾证》或《出入证》,必须佩戴此证方可进出。《出入证》须交证件押金10元或将其有关身份资料暂时留置(贵宾客户及政府部门人员到访的除外),离厂时予以交换。《出入证》丢失的须到财务上交证件工本费20元,收据交由门卫处方可离开。
3、政府机关或重要单位来访贵宾人员,无需登记签字。门卫应主动询问来访人员的单位、职务及姓名。并及时通知被访人员,必要时,相关人员到大门处迎接。对于不清楚来历的,要求出示相关执法证明或证件后联系行政办公室接待方可进入。
4、所有外来人员进入公司时,对交通工具应同时进行登记,并由门卫值班人员安排车辆停放地点。未经允许不得进入生产区域或生活区域。对外出车辆由门卫人员按规定进行查验。
5、对常驻外贸客户,由相关业务部门负责管控并将人员名单报行政办公室存档,进出公司时无需办理登记签字手续。
6、外来人员携带物品出入的,需进行查验、登记。
7、外包人员管控如下(加工、维修、施工等人员):
7.1、主管部门应根据外包业务性质,允许外包业务单位或人员到公司从事加工、制作、安装业务。必须到门卫处备案,由门卫给予发放证件时,讲解注意事项及安全要求。
7.2门卫人员对外包人员进行管控。没有有效证件的一律不得允许其进入工作区域。
7.3相关合同经批准签订后,主管部门通知行政办公室予以备案,并注明施工单位、施工地点、施工范围、施工期限、需动用的设备、电力等。对需动火或电源的,必须事先申报,并经行政办公室同意后方可开工。
8、主管部门的其他责任:
8.1、凡是有组织的外包人员进入公司时(如施工队),不得出现穿奇装异服、赤脚、光膀、穿拖鞋、穿超短裤等现象。否则,门卫人员应禁止其进入公司。
8.2、应教育外来人员自觉爱护公司财物,如有损坏,应照价赔偿;如发现有偷盗现象,应立即上报处理。
8.3、应教育外来人员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公司规定范围内不得喝酒、吸烟。
8.4、应要求外来人员在指定的区域施工或办理业务,严禁到其他区域随意走动。
8.5、应教育外来人员自觉接收守卫人员的监督和检查。对于态度恶劣的应提出警告,对拒不配合检查或对提出的问题拒不整改的,应暂停其施工或相关业务的办理。
9、凡不按要求执行的,每发现一人次,则给予相关部门负责人100元以上处罚;造成损失,其一切损失均由相关部门负责人承担。
10、外来人员出入佩戴证件注意事项:
10.1、出入证件不得转借他人,一经发现给予没收,并不退押金;若有丢失,请到门卫补办,并到财务补交证件费20元。10.2、工作结束后,将出入证退回,并退还押金或证件。10.3、自觉遵守施工安全要求。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及时拨打电话0880。
10.4、所有施工人员离开时请主动接受门卫安防检查。
本通知解释权归行政办公室,自二0一八年八月一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