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的反腐败

时间:2019-05-14 22:42: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议我国的反腐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议我国的反腐败》。

第一篇:浅议我国的反腐败

浅议我国的反腐败(原)

论文 2007-10-09 09:36 阅读339 评论18

字号: 大 中 小

腐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既非现在所有,也非中国所独有,古今中外莫能例外,是全世界各国政府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国民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但随之也出现了令人担忧的一些社会问题,腐败现象便是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反腐败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寻求根治腐败良策。

一、腐败现象存在的根源

江泽民曾经指出“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它的主要表现是贪赃枉法、行贿受贿、敲诈勒索、权钱交易、挥霍人民财富、腐化堕落等现象。”①它对人民、对国家、对整个社会有相当严重的危害。那么腐败在我国源何得以存在和发展呢?

(一)私有制的存在是腐败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

腐败作为一种历史现象,自从人类出现对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私人占有以来,就一直存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一种观点。认为腐败是发展中国家固有的现象,是当地文化的劣根,其实这只是一种偏见。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只要私有制没有从人类社会中消灭,腐败这种社会痼疾就不可能自动消失。江泽民同志指出:腐败“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在中国历史上虽然也有励精图治的皇帝、清正廉洁的官吏,但历代统治阶级根本不可能解决腐败问题。剥削阶级从本质上是同人民根本对立的,历代王朝的覆灭都是同政权腐败分不开的。” ②在我国这样一个生产力较为落后,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与满足这种需要的条件存在较大差距的国度,本身也存在有许多诱发腐败现象的因素,而且这些因素在一定时期内还将长期存在,反腐败的斗争将是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在一定的条件下,甚至会是很激烈的。这是我们所面临的现实。在私有制没有从我们国家消亡以前,腐败现象都将存在,这是腐败现象产生的内在规律和根本原因。

(二)利益的驱动是腐败现象存在的原动力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美国的几位开国元勋也说过,人本身都有腐败的倾向。人性是复杂的,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好利之心,而在大量的唾手可得的收益面前,大多数人即使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也未必对其没有想法。贪欲总是在有机会就暴露出来,而权力给人带来的诱惑又实在是超乎人的想像的,掌有权力者只要有缝隙便会千方百计去寻租,权力只有遇到边界才会停止。正是由于人类这种原始的欲望和弱点,在强烈的利益驱动下,一些利欲熏心者便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寻找一切可乘之机攫取财富,腐败现象也就随之产生并不断发展。现在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正之风,如权钱交易、贪污受贿、行贿买官、跑官要官、造假骗官等现象是最好的例证。我们的少数领导干部正是由于面对金钱和权力的诱惑,无法很好的把持自己,置党纪国法于不顾,一步步走向腐化堕落。

(三)制度和管理上的漏洞是腐败现象存在的温床

腐败的表现形式尽管有所不同,但从根本上讲,腐败的实质就是权力的腐败,是权力职能的蜕变。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腐败现象之所以能产生并迅速发展,与我们的政策、法律、法规存在漏洞和权力运行机制不健全、不完善是密不可分的。腐败分子就是善于寻找政策漏洞,只要政策本身具有这样那样的漏洞,腐败现象就会很快地渗透进去,在其中开始滋生和发展,并很快形成规模。江泽民同志曾严肃地指出:“已经揭露出来的问题说明,我们在管理上、制度上存在不少漏洞,在领导作风上存在严重问题,使犯罪分子、腐败分子有机可乘。要吃一堑长一智,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堵塞漏洞,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坚决克服官僚主义。”③还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④如果我们彻底杜绝了漏洞,那么腐败现象也就失去了其产生和发展的客观条件。

(四)反腐败的力度是制约腐败发展速度的关键

在公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情况下,腐败犯罪的发生率等于私有制与公有制的比率乘以防范机制。用数学公式表示:腐败发生率=(私有制/公有制)×防范机制 在私有制与公有制比例基本相当的不同国家中,防范机制是否有力、措施是否到位,在腐败发生率方面就具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这里所说的防范机制是一个复合体,它既包括一个国家的基本社会制度、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法律制度,也指一个国家的社会管理方式、管理能力、公民法律意识、文化素质、历史传统以及反腐败力度等,而在其他因素基本不变或者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反腐败力度就至关重要。在反腐败斗争中,腐败与反腐败本身就是对立的、矛盾的、相互排斥的。当反腐败的力量比较强大的时候,腐败现象的发展就比较缓慢而微弱。而当反腐败的力量有所削弱的时候,腐败现象的发展就会变得非常迅猛。所以反腐败的斗争是一个需要不断地、持久地进行的过程,而且,要不断加大打击力度,才能制约腐败的发展速度直至根除腐败。

二、腐败现象的危害

腐败的本质是对人民赋予的权力、对公共权力的滥用。腐败现象造成的危害是极大的,它像瘟疫一样侵蚀着党的肌体,使党和人民群众的距离拉大了,关系疏远了,也构成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严重威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表象复杂,危害渠道多样

腐败就其表象来看,又表现为多种形式,概括起来有政治上、经济上和生活方式上的。政治上的腐败又可以分为用人的腐败、用权的腐败,腐败者信奉任人唯亲的选拔原则,滥用职权,欺上压下,离间党群关系,放弃共产主义信念,抛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最终蜕化变质;经济上的腐败形式多样,常见的有贪污受贿、权钱交易,新兴的有利用合法“形式”掩盖其非法目的,如在奖券,信用卡上大做文章,也有麻将桌上送礼等等。经济犯罪目前猛烈之势在于团伙犯罪,许多大案要案所涉及的并非三、五人,一网就是一帮、一伙,这种形势更令人心惊胆寒;生活方式上的腐败表现在挥霍公款、吃喝玩乐、买别墅、养情妇,完全丧失起码的生活道德。不难看出,这三方面的腐败是相联的,政治信念丧失不可避免地转向经济上的腐化,生活方式也会随之变得奢侈靡烂,因此,腐败现象也就有增无减。

(二)破坏建设,动摇经济基础

腐败直接动摇着我国社会主义的主要经济的基础――公有制。腐败行为给我国经济建设造成的直接损失是惊人的。以吃喝风为例。据估计,1988年全国大吃大喝的公款有100多亿元。进入九十年代后,不仅未彻底刹住,吃喝掉的公款数额更是成几何倍数在增长。难怪有些人惊呼:如此吃下去将要“吃塌江山”了。同时腐败造成的间接损失更无法估计。尤为严重的是,腐败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根据国有资产管理局的材料,从1982年到1992年,国有资产流失大约5000亿。这就是说,流失速度每天超过一个亿。近年来腐败更为严重,贪污、受贿、挪用的数额更向天文数字化发展,向高级干部队伍发展,腐败的恶性快速发展只会导致两极分化和全面私有化的出现,使我党丧失掉执政的经济基础。

(三)侵蚀肌体,腐蚀政治基础

腐败在政治方面造成的危害更为严重,因为它削弱乃至破坏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尽管腐败分子是极少数,但其所作所为却严重损害着社会主义事业的正义性。使党和社会主义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扭曲,使党的威信下降,群众的社会主义信念动摇。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腐败行为染指法律,使法律失去应有的严肃性,公开性。任人唯亲等腐败还导致“近亲繁殖”,使干部素质和政府的行政能力下降。严重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和亲和力,导致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不信任。政令法令招制抵触。执政能力大打折扣。出现政治危机。政治领域腐败的严重发展,也会背弃人民利益,使社会主义改变性质。

(四)混淆是非,毒害文化道德

在思想文化方面,腐败行为严重毒害着人们的思想和社会风气。腐败造成整个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素质的下降,它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危害,比造成的物质损失更为严重。直接导致一切向钱看、向权看的的可怕的畸形的人生观的社会化、全民化趋势,导致整个社会主流道德标准受到严重冲击,社会意识变得邪恶和扭曲。

(五)动摇信念,削弱党风党纪

腐败行为侵蚀着党的先进性,削弱着党的战斗力。在思想上,少数人的腐败行为是对共产党人崇高理想和革命精神的亵渎,严重毒害党内风气和党员思想,造成一些党员是非、善恶、美丑、荣辱观念的颠倒,思想混乱,灵魂空虚,不能发挥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组织上,腐败导致一些党组织内歪风邪气盛行,组织涣散,派性发作,纪律松弛,党员自作主张,各行其是。凡是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严重滋长的地方和单位,党组织的先进性和战斗力就受到严重损害。

综上所述,腐败现象给党和国家造成的危害是全面的,极其严重的,不加以制止和清除就会涣散民心,动摇国本,毁掉社会主义大业。执政党容忍腐败,无异于自挖墙角。

三、反腐败的思考

(一)加强教育与自我教育,筑牢思想和和道德防线

纵观社会上的腐败现象,我们不难发现:没有哪一个腐败分子是从一开始就腐败,而是一步步的走向堕落的深渊,最终成为人民的公敌,社会的败类。这与其自身的修养休戚相关。因此,教育和自我教育的作用绝不容忽视。邓小平同志指出,对贪污腐化和滥用权力的现象,“我们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解决,一个是教育,一个是法律。”教育在这里主要指对党员干部进行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其核心问题是坚定共产主义理想、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真正过好“名位关、权力关、金钱关、色情关和人情关”,拒腐防变。努力使领导干部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对于教育和自我教育,我认为自我教育作用尤为重要,这正如同外因和内因这两个要素,内因是起决定作用的。党员干部的自我教育是自省自律的重要手段,党员干部应依据党和国家的有关规定不断地进行对比检查,与先进找差距,深入持久地学习马列理论,增强爱国主义热情,在内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并力争自己成为先进、典型。由此,教育与自我教育的作用才算真正地发挥出来。

(二)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完善廉政建设机制

只有在深化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中,扎扎实实地加强勤政廉政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相适应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才能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消除产生腐败现象的根源。

1、要加强勤政廉政方面的法制建设。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是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勤政廉政和法制建设,一要使国家公务员牢固树立法制观念,认真学习法制知识,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执法。二要注重完善法律。结合我们近年来打击腐败的成果和经验,及时把那些行为规范已经成熟的制度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尽快使我国勤政廉政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完备起来,以彻底堵塞体制、法制和政策等方面的漏洞。

2、要尽早出台规范行政行为的文件。领导干部和一般公务员队伍中腐败现象的产生,是由于目前政治体制和人事制度上存在弊端。目前要抓紧建立和健全各方面规范的行政行为制度,通过规范性的文件法规, 使其行政行为有章可循。这将对规范领导干部和一般公务员的行为、抵制腐败现象起到积极作用。

(三)严格选人用人,彻底根除吏治腐败

最大的腐败是吏治的腐败。反腐的重要环节在“用人”上,以“任人唯亲、任人唯近、任人唯庸”为用人原则,非但腐败不能消除,而且还会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甚至危及我们国家的社会安定团结。我们要造成“提拔一个好干部,激励一批好干部”的氛围,树立正气。可见,从严治党、消除腐败首先还是要搞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在干部的推荐选拔任用过程中真正贯彻中央提出的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以及“四化”的方针,干部队伍纯洁了,腐败之风也就会渐小渐消。

(四)规范权力运作,保证决策民主、透明

腐败与权力是休戚相关的,腐败多表现在滥用职权、权钱交易,因此对于领导干部的权力进行一定的规范限制是很有必要的。尉建行曾尖锐地指出:“从陈希同,王宝森问题来看,一是对领导班子成员授权不能太大,更不能形成一个人大权独揽,……二是个人行使权力,要严格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办事,不得越权,不得擅权,更不能侵权。”只有在权力行使中坚决推进民主化,才能有效地杜绝“一言堂”和“宗派主义”。在日常政务活动中,要十分注意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只有将权力界限划分清楚,才能保证干部执行职权时的合法合理。

(五)整合各种力量,确保监督全面、有效

革命导师列宁说过: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古今中外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为了遏制腐败现象,保持政府部门的清正廉洁,必须建立健全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使滥用职权的越轨行为得到及时有效的制裁和纠正,使弄权营私者无隙可乘。毛泽东同志在同黄炎培先生谈话时指出:“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2005年1月3日)中也强调“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三者统一于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之中,相互促进,共同发挥作用。”

1、要建立健全监督体制,赋予人民群众监督的权力,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要动员群众勇敢检举揭发腐败分子,要同腐败分子作坚决斗争。这同时也要健全保障体系,使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作用得到极大地发挥。

2、领导干部也要为民主监督开道,要真诚主动地接受群众监督,广开言路,听民声,察民意、知民情,要建立健全以“公开化”为主要特征的公共权力运行程序,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办事过程,公开办事结果,以此来更好地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

3、健全监督网络,发挥整体效应。对腐败现象进行监督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必须健全网络体系,开展整体性全方位的监督。坚持党内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法律监督、民主监督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形成立体化的监督网络体系。一要自觉置身于在党组织的监督之下。切实加强班子内部互相监督,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监督的主渠道作用。二要加强各级人大监督职能。各级人代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监督职能,监督和督促公务员依法行政。三要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作用。舆论监督是防止滥用权力、搞不正之风的有力工具。“不怕通报,就怕见报”,正是搞不正之风者的心态,他们视舆论与新闻媒介为强大的社会压力而不敢轻举妄动。

(六)加大处罚力度,从严惩治腐败分子

目前,国家已经制定出台了许多政策、法令来约束惩治腐败分子,但腐败现象似乎仍在蔓延,可以看出,惩治腐败的力度仍要加大,强度更要增强。当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法律面前不能人人平等的事件时有发生,使法律成为一纸空文,失去威慑的本色,应有的强制作用没有得到发挥。因此,对于腐败分子,绝不能姑息迁就,而应毫不留情,从严惩处。

诚然,反腐败是一幅短期内难以勾勒完成的图画,它的艰巨性、长期性、复杂性是众所周知的,但我们坚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人民群众的密切配合下,一定会铸就一座反腐倡廉的丰碑。

注释:

①、② 江泽民.《在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1993年8月21日。

③ 江泽民.《在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1994年2月28日。

④ 江泽民.《在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1995年1月23日。

【参考文献】

1、许法根:《国家公务员制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

2、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中共中央办公厅通讯》〔2005〕第2期。

3、李景鹏.《论反腐败的系统工程》.《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4、胡鞍钢.《对腐败问题的估计和诊断》.清华大学反腐败战略研讨会,2001年3月。

5、罗景一,王奇.《党政干部职业道德》.法律出版社,1990年.

6、《学习党章 遵守党章 贯彻党章 维护党章学习读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2月。梓楠于07年7月1日

第二篇:我国反腐败问题

我国反腐败问题

自从党十六大提出了反腐问题,我国一直大力执行反腐这项艰巨的任务,态势良好,但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党员干部中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尚未全面有效地得到遏制,反腐败斗争的任务仍然很艰巨。主要表现在: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滥用权力,贪污等现象,部门、行业乱收费、乱罚款问题突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公车使用、公款接待,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消费中的不正之风,也是广大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我们从我国的国情去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第一:我国曾经处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制度,2000多年的封建官场是以是一部以贪官污吏为主、腐朽思想盛行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之后,这种腐朽的思想还残留至今,一些地方政府对反腐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不重视反腐败问题,让这种思想愈演愈激烈。官员贪污,国家下拨的款官员私自收取一部分。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但一些领域体制机制制度还不完善,客观上存在腐败现象滋生的空间和漏洞。各种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不断增多,增强了社会活力,但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在有些经济组织、不法分子拉拢腐蚀面前,经不住诱惑,搞官商勾结,谋取私利。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关系多样化,有利于引导全社会把竞争压力转化为奋发有为的动力,但不少利益关系和矛盾交织在一起,容易引发行贿受贿等行为。第三:我国的监督乏力,在党内监督方面,存在着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的现象。尤其是作为党内专门监督机关的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监督同级党委,特别是对“一把手”进行监督的难度十分大。第四:法制不健全和滞后性因素。法制建设是反腐败斗争的基本保障。一些地方、部门、领域无法可依和法律不完善的问题仍然存在。权力和责任没有完全对等地挂起钩,权大于责的现象严重,以致一些滥用权力的行为没有受到责任追究。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没有及时立法,罪与非罪,合法与违法的界限不清。如有关廉政方面的规定,没有及时上升为法律,惩戒的力度不够大,腐败低成本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这既有因监督力度不大,致使发现问题的几率较低的原因;也有发现问题后,因查处手段跟不上,或者无法、无章可依,致使腐败分子逃脱惩罚。

对于我国的反腐问题仍然任重而道远。切实加强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中央权威,确保政令畅通;认真抓好反腐倡廉教育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有力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严肃查处违反党纪的案件,保持党的纯洁和团结统一;不断加大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力度,促使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深入开展治本抓源头工作,有效预防腐败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等等。

第三篇:新时期我国反腐败势在必行

新时期我国反腐败势在必行

中国共产党历来坚持反腐倡廉,反腐倡廉是党风廉政建设的行动纲领。2013年底,党中央印发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对反腐工作进行了展望规划。总书记在十八届中纪委三次全会上表示,要“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党的十八大指出,腐败问题不解决,将会人亡政息、亡党亡国。在总书记的指导下,反腐败成为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而且随着反腐工作的进行,有一大批大小官员已经落马甚至锒铛入狱,反腐败取得了不小的成效,给广大官员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和良好的警示,也让我们的老百姓拍手称快。在新时期,防腐败工作仍将是势在必行,义无反顾!

一、反腐败工作势在必行

(一)反腐败是时代要求

中国古代历史上多个王朝最后的灭亡都是和贪腐有着巨大的关系,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反腐倡廉具有着影响国家生死存亡的重要意义。反腐倡廉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十分重视的大问题,因为反腐倡廉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社会安定。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整个社会经历了一轮大的进步,在经济的迅速膨胀下,金钱和权力的欲望也不断膨胀,腐败问题也日益凸显;目前中国社会正进入转型的关键时期,反腐败更是涉及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站在当前的历史时期,社会发展面临着许多潜在的难题,但反腐败工作迫在眉睫。反腐倡廉一直以来都是受到全社会高度的关注和重视,当前反腐倡廉呈现出了“中央高度重视”、“百姓高度关注”、“贪官高度紧张”的特点,一直是热点焦点问题。在过去几年的反腐败工作也成绩斐然,尤其是近期更是打掉了不少“大老虎”,整个社会都大快人心。反腐败是当前的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并且将推动整个中国社会向着更好的方向继续前进。

(二)反腐败规范官员作风

随着反腐败工作在各个领域的开展推进,已是起到了一些成效,对于官员的行为起到了一定的规制作用,对于整个社会风气也起到了一定改善作用。2012年12月4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自八项规定和六条禁令发布后,对于规范官员作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上每周都在对违反了中央八项规定的案件进行公示,近期公布的2014年8月11日至17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147件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件。此外,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还开通了公款送月饼等“四风”问题举报窗,邀群众举报中秋公款送月饼、礼券等行为。这是继去年严禁中秋国庆公款送节礼之后,针对节日腐败的又一计“重拳”。受到中央反腐败影响的还有曾经的公款高端餐饮业和高端白酒市场,以前的公款消费铺张浪费,大吃大喝,因为反腐败严抓严惩,不到半年时间就卓有成效,官员们不再敢用公款大吃大喝,三公消费也有了明显改善。

(三)反腐败聚集百姓民心

贪腐表现在官员不作为甚至胡作非为,这将直接损害到党和国家的利益,今年来查处的贪腐案件中官员的贪腐受贿金额一个比一个巨大,动辄上亿元人民币,这贪腐掉的不仅是财产,更是我们广大人民群众的人心。民心是一个国家的核心政治资源,民心向背和整齐度将很大程度上影响这个国家,尤其是在遭遇重大困难时期。随着反腐败工作的有序推进,在社会上获得了空前的反响,不少人都大快人心,拍手称快。不少人民群众还参与到群众反腐中去,“表叔”杨达才的锒铛入狱和我们广大的网友的反腐参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群众路线一直是我们党和国家坚定不移的方针路线,反腐既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将群众性反腐纳入到现代民主法治中,同时又聚集了民心,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因此进一步推进反腐败工作将利国利民,势在必行。

二、进一步推进我国反腐工作(一)推进反腐倡廉宣传

清廉是对一个官员的基本要求,反腐工作要治标又治本,就要先从思想源头抓起,推进廉政宣传,构建清廉和谐新社会。加强反腐倡廉的思想教育,让全社会树立一种清廉的社会风气,让人们有一种以廉洁为荣,以腐败为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新加坡在廉政建设方面在国际上都十分有名,我们还可以学习借鉴新加坡的反腐倡廉教育的经验。反腐倡廉宣传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化的工作,需要持续的开展,逐渐深入人心,形成影响力。通过廉政公益广告,通过廉政宣传进社区、进校园、进农村等形式,向最广大人民群众传递社会的廉政风气,并且形成对贪腐的群众监督,对贪污腐败举报检举的意识。对于廉政教育最主要的对象,广大的政务工作者要进行深刻的廉政教育,形成明确的是非关,对于一些已经发生的贪腐案件要警钟长鸣,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清醒的认识,远离诱惑,避免“鱼为诱饵吞钩,鸟为秕谷落网”。

(二)加强反腐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相对于法律监督而言具有更加灵活性和广泛性,因而要充分运用好反腐败的舆论监督。首先是政府部门和其他机关需要做到信息公开,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一旦做到信息公开就等于是主动的接受群众的监督,让广大人民群众看到自己的蛛丝马迹。政府和其他机关应当主动的公布自己的除国家秘密各项政务内容,接受人民群众的质询,并积极做出回应。同时还应当做到提供方便快捷的举报检举,监督建议平台,让老百姓有问题时有及时可达的反映问题的去处,比如举报电话,市长热线,短信,邮件,微博,现场举报等方式,并且还要对举报检举和监督建议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回复和处理。其次是广大网民积极参与网络反腐,意义重大。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普及,网民称为日益重要的一股力量,在反腐败方面也起到了很强大的监督作用;目前网络反腐凭借着互联网的优势,被认为是群众监督的新形式,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的有力补充。典型的网络反腐案件如刘铁男案,2012年12月,刘铁男因被《财经》杂志副主编罗昌平实名举报,2013年8月8日,中央纪委对刘铁男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检查,经查,刘铁男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本人及其亲属收受巨额钱物;违规为其亲属经营活动谋取利益;收受礼金礼品;道德败坏。最终,正部级高官落马。可见,网络反腐在反腐败的大浪中也是功不可没,今后应当更加规范网络反腐,加大网络反腐的力度,更好地利用好网络反腐,更多人去参与到网络反腐。再者,新闻媒体的监督也是不容忽视的力量,一直以来新闻媒体对于贪污腐败问题的追踪报道都是揭开贪腐案件的有力武器。我们的新闻媒体应当继续做好自己的舆论监督工作,对于贪腐问题要敢于批评报道,对于廉洁从政要敢于赞扬推崇。(三)建立反腐权力监督

之所以会滋生贪腐,最核心的问题是因为权力缺乏制约,没有收到约束的权力就容易被滥用,一旦被滥用就必然涉及到了贪污腐败,涉及到了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权权交易。因此要斩断贪腐的根,那就要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形成对权力的制约监督机制。同时加强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不仅仅是反腐败的要求,也是实现法制现代化的要求,实现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因此,反腐败要重视权力制约,以吉林省为例,为了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吉林省在落实“两个责任”的同时,坚持“两个为主”,即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同时,要求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全覆盖,巡视工作全覆盖。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接下来的反腐败工作中要更加重视制度艰涩,加强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体系的建设,实现真正的把权力关进笼子,从源头上断绝贪腐。

三、结论

在当前社会经济面临转型的新时期,反腐败工作更是显得尤为重要;反腐倡廉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是实现伟大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之举;进一步推进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反腐败工作,新时期我国反腐败势在必行!

第四篇:浅析我国反腐败刑事政策

浅析我国反腐败刑事政策

摘 要:现在虽然在大力度的进行反腐工作,但是对腐败犯罪所保持的高压态势似乎是收效甚微。当然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不能只把责任推到反腐败刑事政策身上。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现行的反腐败刑事政策确有改进的空间。要使我们的反腐败刑事政策又严又厉,应当根除在以前的工作中擅自提高立案标准、擅自对不同级别的官员设立不同的立案标准和擅自制造宽大理由的思想与此类行为。真正做到综合治理,惩防兼具。民意在政策认同、改革动力和参与配合方面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反腐败形势政策;政策弊端;改进建议

一、我国现行反腐败刑事政策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现行的反腐败刑事政策

1、对腐败犯罪进行严厉惩处,对腐败犯罪处于高压状态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此后,这一基本的治国方略,正式写入宪法。依法治国,重点是依法治权、依法治官。在反腐败立法方面,无论是从构罪的要件上还是与之相配套的刑罚适用,都不可谓不严厉。不仅在反腐立法方面构建严密的刑事法网,而且党在下发的各种关于反腐的通知中,在字里行间都透漏着严惩腐败的决心。

2、坚持一要坚决,二要慎重,务必搞准的原则,严格依法办案

这一刑事政策的出处在1989年3月29日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报告中。

3、对大案要案采取非常规措施,即“抓大放小”

198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击经济领域中严重犯罪活动的决定》强调,在斗争中, 重点要明确,“对一般案件和重大案件,重点抓重大案件”,“要集中力量抓紧处理大案要案”。一些司法文件中,不时有“集中精力查办大案”、“狠抓大案”、“集中力量查办一批大案要案”等求和部署。一些地方执法机关以刑法1997年确定的立案标准(一般5000元)已经不合情势,要集中力量查办大要案等为理由,在内部大幅度提高立案标准,规定受贿5万元人民币以下一不予查处。

4、惩治与预防并举,更加注重预防

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今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六项主要任务。其中第二项任务就是“要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在统筹推进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等各项工作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努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提高预防腐败能力和水平。”坚持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政策,不断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系,把反腐倡廉融入各项工作之中,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领域,这是我国反腐败工作的一大特色。

5、轻轻重重,宽严相济

针对腐败犯罪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该宽则宽,该严则严,有宽有严,宽严适度;“宽”不是法外施恩,“严”也不是无限加重,而是要严格依照刑法、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的刑事法律,根据具体的案件情况来惩罚犯罪,做到“宽严相济,罚当其罪”。此一刑事政策可以实现打击和教育挽救的双重目的。

(二)我国现行的反腐败刑事政策的弊端

现在虽然在大力度的进行反腐工作,但是对腐败犯罪所保持的高压态势似乎是收效甚微。当然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不能只把责任推到反腐败刑事政策身上。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现行的反腐败刑事政策确有改进的空间。

1、虽然对于打击反腐败犯罪总是在“重拳出击”,刑罚显得相当严厉,但是却严而不厉

不少刑法学者一直在倡导制定一套原本是要严厉的刑罚,而要追求“不厉”的效果。但是放在反腐败的刑事政策思想中,笔者认为既要严又要厉。某些腐败犯罪的罪名不少,规定的也不是不严厉,但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却是隐性的拉高了构罪的门槛,这与我们严而不厉的刑事政策思想不无关系。例如,我国规定的某些入罪标准过严、过窄,大量的实质性的犯罪行为逃脱了法网。

2、狠抓大案,但有轻纵小案的弊病

在当前反腐败的严峻形势下,坚持集中力量查办大案、要案,这是在“效益原则”的选择方面的必然。但是不少地方把狠抓大案要案等同于放弃“查处小案”,致使较多的腐败案件因为尚属“小案”而被人为放纵,大量的“犯罪黑数”被隐藏了起来,严重影响了惩治腐败的整体效果。如果一味地追求查办大案,而放弃查办一般案件,势必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陷入这样一种悖论:对大案、要案的查处体现了打击力度,可是案件数量和案值的增加却反映出犯罪分子并未被震慑。

3、坚持慎重办理反腐败案件这是值得赞同的,但是为了迎合这一刑事政策而被其束缚了手脚,则就违背了这一刑事政策的初衷

腐败案件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花样翻新,随之带来的就是腐败案件的高智商性、隐蔽性,对其判断会是很困难,如果仍然还是一味坚持过于慎重的刑事政策,会“贻误战机”,对打击腐败案件将是十分的不利。表现如过于谨慎的偏差反映在对反贪侦查的控制太过严格。法律赋予的侦控手段十分软弱,侦控腐败案件最为有效的技术侦查、诱惑侦查等手段,至今未直接赋予检察机关。当然,任何事情都是要讲究一个“度”字,切不可矫枉过正。

4、惩防并举中,“防”很欠缺

坚持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政策,不断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系,把反腐倡廉融入各项工作之中,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领域,这是我国反腐败工作的一大特色。但是不容忽视的是,从惩治和预防两者比较来看,无论是人力资源的投入,还是法律制度的保障,预防这一手显得明显薄弱。虽然我国于2007年9月13日成立了国家预防腐败局,但其作用主要是有利于协调各部门预防腐败的相关工作、有利于拓展工作领域、建立反映廉政状况的指标体系和腐败预警机制。在真正预防腐败的领域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我国反腐败刑事政策改进的建议

(一)反腐败刑事政策要又严又厉

要使我们的反腐败刑事政策又严又厉,应当根除在以前的工作中擅自提高立案标准、擅自对不同级别的官员设立不同的立案标准和擅自制造宽大理由的思想与此类行为。通过立法降低腐败犯罪的构罪标准,采取定性不定量的立法模式,严密刑事法网,提高入罪率。“对犯罪最强有力的约束力量不是刑罚的严酷性,而是刑罚的必定性。”[1]反腐败必须严密刑事法网,这是理论界和实务界普遍的共识。严格执法,提高贪污贿赂犯罪的查处率。我们要发挥刑罚在预防腐败中的作用,就必须使腐败成为一种“高风险、低回报”的活动。要在办案过程中提高对腐败犯罪的侦控效能。为加强惩治腐败的力度,应在立法上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规定的监听、控制下交付、诱惑侦查等特殊侦查手段全面纳入刑事诉讼法中。

(二)真正做到综合治理,惩防兼具

在进行综合治理过程中要坚持多措并举,完善防止腐败的各种配套措施。健全权力监督制约机制。权力缺乏监督制约是造成我国腐败现象的重要原因。加强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推进政务信息公开方面的立法,建立强制性的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建立和完善财产实名制和财产申报制度。同时要加强国家预防腐败局在预防腐败方面的实在的权力。

(三)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要在反腐败方面有所取舍

在反腐败中贯彻宽严相济政策,最为关键的是正确把握宽严的衡量标准。虽然腐败犯罪的数额是定罪量刑的主要依据,但也有一个参照其他情节的问题,因此正确认识和把握与案件密切相关联的其他情节极为重要。

(四)门槛威慑的刑事政策

通过适当降低贪污贿赂的定罪标准,合理设定并严格执行贪污贿赂的惩治范围,以造成对这类犯罪强大的威慑力,达到充分打击和有效遏制贪污贿赂犯罪的目的。

(五)反腐败刑事政策要充分考量民意

民意在政策认同、改革动力和参与配合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在反腐败斗争之中没有老百姓的参与那是没有持久力的。因此在制定刑事政策的时候要倾听人民的声音。

参考文献:

[1]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第57页。

作者简介:张兴,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刑法学研究生;焦毅,西安市雁塔区人民检察院干警。

第五篇:浅谈我国反腐败建设

浅谈我国反腐败建设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腐败现象也日益增长。腐败现象在备受人民关注的同时也给政府乃至国家施加了压力。十五大以来,党和政府开始重视反腐败的建设。从源头上、从体制上预防腐败,通过深化改革和建章立制,初步建立了多层次、多方位的反腐败制度体系,使反腐败建设得到了初步成效。但腐败之风并未得到根本的遏制,其重要原因是我们在反腐败的认识上思路不太清晰,容易导致犯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此,我们要创新反腐败理念,纠正过去错误的做法,对反腐败进行重新认识,让反腐败的新成效取信于民。

【关键词】:反腐败建设新认识建议

【正文】

一、腐败的表象及本质

腐败的本质是对人民赋予的权力及公共权力的滥用。腐败和权力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权力过分集中或行使不当都容易产生腐败。而就腐败的表象来看,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和生活方式上。政治腐败表现在用人腐败和用权腐败上,腐败者信奉任人唯亲的选拔原则,滥用职权,欺上压下,离间党群关系,抛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最终导致了质变。经济腐败则表现在贪污受贿和权钱交易上。而生活方式的腐败则表现在挥霍公款、吃喝玩乐等丧失道德的生活作风上。不难看出,政治、经济和生活方式这三个方面的腐败是相关联的,政治信念的丧失不可避免地转向经济上的腐化;生活方式也会随之变得奢侈糜烂。因此,腐败现象也就会变得有增无减。

二、对反腐败建设的新认识

坚决反对腐败,是由我们党和政府的性质决定的,也是由我国经济发展的性质所决定的。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腐败现象出现了群体化、高官化、巨额化、期权化、潜规则化、国际化、新型化等新特点。因此,对于反腐败的建设我们更要创新反腐败理念,对反腐败进行重新的认识。

1、反腐败不等同于重刑惩罚

透明国际认为,腐败之所以发生,是由于现存的制度有漏洞。因此,建立人们难以逾越的腐败障碍,杜绝腐败行为的发生,才是当今反腐败的主题。反之,将反腐败等同于重刑惩罚,不但会使真正需要反腐败制度的建设受到忽视,还会导致反腐败的结果不理想。当然,反腐败和建设清廉社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即使是世界最清廉的国家也不是一天之内就能形成的。今天的清廉并不代表永远都会清廉,因此,反腐败又具有动态性。只要各国政府加大反腐败制度的建设,实施得当,建设在民主和法治上的清廉政府就不会遥远。

2、实行连带责任制,并形成良性的社会劝导机制

现在,腐败现象之所以屡惩不止,关键就在于惩治腐败往往只限于对腐败分子个人的追究,而没有将腐败分子与其近亲群体连带追究,致使一些腐败分子无所忌惮,甚至滋生“腐败我一个,幸福几代人”的腐败心理。实行腐败责任连带制追究,即一个人腐败要“罪”及其知情不阻的近亲群体,“罪”及其主管领导、推荐领导,使领导的近亲群体从关心自己利益出发自觉约束自己言行。

3、廉政文化的建设

清廉国家的实践表明,廉政文化对公共权力的异化具有重大的防范作用,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廉洁自律是政府官员必须具备的品格。在社会转型时期,执掌公共权力的公务人员面临着各种利益的诱惑,其对公共权力异化的承受能力变

得十分脆弱。故而,必须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固本函源。廉政文化的建设是个漫长的过程,其成效也不能迅速体现;但是一旦廉洁光荣、贪污可耻的思想深深扎根在人们的心中,弥漫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那么贪污腐败滋生的土壤将会渐渐贫瘠,干部、官员的自我道德约束机制也就逐步塑造得坚不可摧。

三、对反腐败建设的建议

1、划定权力界限、把住用人关口

腐败与权力是休戚相关的,腐败多表现在滥用职权、权钱交易上;因此对于领导干部的权力进行一定的规范限制是有必要的。在日常政务活动中,要十分注意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三者之间的关系;只有将权力界限划分清楚,才能保证干部执行职权的时候合法合理。而腐败的关键在于“用人”上,以“任人唯亲、唯近、唯明、唯庸”为用人原则,不仅会使腐败现象不能除,反而还会丧民心、殃政权。在干部的推荐选拔任用过程中真正贯彻中央提出的德才兼备、任人唯贤原则以及“四化”方针,腐败之风才会渐小渐消。

2、发挥合力作用,充分发动民众反腐败

反腐败不仅仅是政府和执政党的责任,更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只有充分调动人民群众,保障群众的监督权,才能使腐败现象无处藏身。许多案例显示,一些群众正当的检举、揭发、意见、建议没有呗认真对待;一些群众的正当诉求被当成无理取闹;甚至出现受理单位与被举报人串通,从而导致举报人遭受不利的情况。那么,如何更好的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呢?首先,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赋予人民群众监督的权力;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动员群众勇敢检举揭发腐败分子。其次,领导干部也要为民主监督开道;要真诚地接受群众监督、广开言路、听民声、察民意、知民情。最后,要建立健全的以“公开化”为特征的公共权力运行程序;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办事过程、公开办事结果,以此来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在群众与反腐败机构二者之间建立起正常可靠且安全通畅的联系通道不仅是当权者决心反腐败的表现,更是能获得社会最有效支持的表现。

4、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建立制度防线

在我国,无论是法制建设还是党风廉政建设,执行力的问题始终是个大的问题。只有增强政府政策的透明度,加大政府、党政机关的执行力度,对反腐败的执行要独立和高效,才能反腐败工作提上更高的水平。

5、适当提高收入,充分体现廉者厚养原则

就目前我国的国情而言,对于领导干部尚无法做到高薪养廉。但在我国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提高公务员的收入,使其能以合法收入满足其正常消费。也可以仿照养老金的收缴方法,在银行设立专户储存,由个人、单位和国家共同缴纳,公务员退休时一次性发放,使那些终生廉洁从政的人,有一笔丰厚的基金安度晚年而无后顾之忧。对于一些不廉受惩的公务员则按程度扣除部分甚至取消全部的廉政养老公基金,并可能被作出从业限制。把公务员的经济利益和廉政建设结合起来,实行“积薪养廉”制,从而增加公职人员廉洁从政的收入预期和从事腐败行为的成本预期,降低腐败动机。

【参考文献】:

1、何增科.《中国转型期腐败和反腐败问题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3,(1)

2、李统书.《腐败产生的思想文化根源及治理对策》.[J].特区理论与实践,2004,(4)

3、袁永宁.《腐败的经济学分析及反腐败的经济对策》.[J].山东经济,2006,(5)

下载浅议我国的反腐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议我国的反腐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前我国反腐败问题研究5篇

    当前我国反腐败问题研究腐败问题是目前全球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中国面临的最大社会污染和重大政治挑战。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正确认识反......

    现阶段我国反腐败的对策分析

    文章标题:现阶段我国反腐败的对策分析在严厉打击腐败犯罪的同时,加强对腐败行为的防治,是党和政府的一贯主张和要求。综观世界各国反腐倡廉、惩治腐败的措施,不外乎治标和治本两......

    新形势下我国反腐败的困难与策略

    论公众参与反腐的渠道 贪污是常见的人类行为,在法律上为非法所得,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杜绝贪污。宋朝的李新说:“廉吏十一,贪吏十九。” 王亚南在《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书中曾......

    我国反腐败法律体系存在的缺1

    我国反腐败法律体系存在的缺陷如前所述,我国反腐败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建立起来,但是反腐败的法律制度仍然不够完备,很多领域尤其是国家公务活动领域需要大量立法以规范国家......

    新形势下我国反腐败的困难与策略

    当前中国的腐败问题与反腐败策略 [摘要] 腐败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最大的危险。腐败向高层发展和向社会蔓延,涉及层面不断扩大;其主要原因有:体制转型期出现的体制缝隙和漏洞使贪......

    新形势下我国反腐败的困难与策略

    摘要:反腐倡廉一直是大家关心的热点问题。在中国,腐败问题成了一种社会生态。贪污贿赂问题,困扰着中国许多年,经过许多法制制度和政策的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这个问题依然......

    当前我国腐败现象的新特点与反腐败的对策

    当前我国腐败现象的新特点与反腐败的对策 一、当前我国腐败现象的新特点 当前我国的腐败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由收钱收物的“硬腐败”发展为接受各种服务、旅游出国等“好处......

    浅析我国民主监督在反腐败过程中的作用

    浅析我国民主监督在反腐败过程中的作用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腐败问题也随之时有发生,这就严重损害了广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