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路

时间:2019-05-14 22:42: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析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析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路》。

第一篇:试析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路

试析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路

作者:【彭成洪】 2010-10-24 □财会月刊·全国优秀经济期刊 2010.2 中旬试析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路彭成洪(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财经学院广州510420)【摘要】本文在阐述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问题和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从清理项目、缩小范围,确定主管部门、明确责任,建立考核指标、进行全过程管理,推行考核问责制等方面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路。【关键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思路责任制度财政专项资金是财政分配中用于专项事业的资金,是公共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现行财政支出分类方式中,无论按什么方式分类,都没有专项支出这一项。在实际操作中,究竟哪些资金应纳入专项管理尚不明确,以致造成在管理和统计口径上出现较大的差异。在当前各种制度和规定中,专项资金有着不同的名称,如专项支出、项目支出、专款等,并且在包括的具体内容上也有一定的差别。根据目前财政专项资金的实际运用情况,笔者认为,财政专项资金是指财政部门拨付的用于完成专项工作或工程,并需要单独报账结算的资金,其具有三个特点:①来源于政府财政;②用于特定事项;③需要单独按项目核算。

一、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专项不专。我国财政专项资金数量庞杂,金额巨大,专项不专,涉及工业、农业、教育、科学各个领域,涵盖了政府各职能部门的管理范围,专项种类多达几十种。中央有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资金、中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央财政补助地方专项检查经费、农村义务教育专项资金、革命老区专项转移支付资金、高致病禽流感防控基金等专项资金。地方有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装备制造业专项资金、自主创新专项资金、贫困山区农村机电排灌议案资金、农村青年技能培训补助、乡镇卫生院改造建设专项资金等专项资金。由于我国预算编制长期采用“基数加增长”的增量预算编制办法,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员的更换,年复一年积存的专项资金与单位公用支出混合使用,使得专项资金的职能和使用范围逐渐发生变异,以致专项性质不强,涉及的资金量巨大,加大了专项资金管理的难度。2. 重拨轻管。财政管理薄弱的问题依旧存在,在专项支出管理方面尤其突出,“重分配,轻管理”的观念仍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在专项项目资金的分配和审核以及资金的拨付上虽有财政部门把关,但在具体项目实施过程中对资金使用的管理和监督很不到位,且对专项资金支出的监管方式还是老一套:突击性、专项性检查多,事前、事中监督少;有针对性重点检查多,制度性检查和全方位跟踪监督少。另外,对一些不按预算执行或随意改变支出用途的问题,特别是对以前年度发生的违规事项,目前还只是要求违规单位今后要引以为戒,不再发生,而没有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措施,缺乏应有的处置力度,直接影响了财政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3. 使用随意。由于我国没有实现零基预算,编制预算实行的是“人员经费按标准、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实际” 的模式,使得专项经费的编制没有科学、合理的标准,依据的是基数加增长,甚至有的将专项资金进行切块分配。专项资金预算编制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必然带来专项资金使用上的随意性,以致截留、挤占、挪用的现象极为普遍,如救灾专项资金有的用于领导探访困难群众的慰问金,有的用于支付部分困难群众的医疗补助,有的甚至用来弥补单位的经费不足等,扭曲了专项资金的真实用途,造成财政资金浪费。4. 效益不高。一方面,各部门、各单位为了争取专项资金不惜花费大量成本,从各项材料的准备到逐级申报与层层审核的一系列环节,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其中有些是灰色投入,使得专项资金的取得成本在无形之中加大。另一方面,由于专项资金分别掌握在不同部委手中,一些项目可以从不同部委申请不同的专项资金,分散了资金的用途,致使资金难以统筹安排、合理配置,不能发挥资金的最佳效益。还由于层级过多,造成资金的划拨时间过长,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益。另外,一些用款单位想方设法争取上级财政专项资金,致使虚增用款资金的现象大量存在,导致专项资金滞留或被挪用,严重地降低了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1. 多头管理。各级政府的财权与事权不匹配,财力资源更多地被上级政府占用,而搞好各项事业发展的责任被更多地压给下级政府,以致各下级政府的各部门都向上级或本级财政部门申报财政专项资金。一些部门在申报财政专项资金时往往绕过同级财政部门而直接把财政专项资金申请递交上级主管部门或有关单位,待财政专项资金下达后,本级财政部门还不知道财政专项资金的具体用途,这就从源头上给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管带来了困难。又由于申领财政专项资金的部门繁多、项目繁杂,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成为职能部门的内部事务,各部门自定规则、各行其是,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28·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财会月刊□ 2010.2 中旬缺乏统一的管理规章制度约束,以致各部门都在使用专项资金,自行管理专项资金,然而却并不负责任。2. 无考核指标。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高与低,管理的好与坏目前尚无明确的考核指标。比如,由于现行财政法规对财政专项资金支出范围没有科学的界定,专项资金的支出标准、范围尚不明确,使得项目单位支出随意性大。同时财政部门对各部门、各单位上报的各类报表尚停留在数字上的汇总,而没有从资金使用的角度加以分析,制定统一的标准,以致不同单位使用同类专项资金时标准不统一,给考评和监管带来了困难。目前对专项资金进行监督的有上级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监察机关,看似部门很多,但由于多头重复检查,使得资金使用部门为应付检查不堪重负,而效果并不明显,主要还是因为没有相应的考核硬指标,无判断是非的统一标准,只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3. 缺乏问责机制。目前,在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上没有按照“权责”相统一的原则,明确财政资金管理者和使用者的责任。各部门或单位领导对专项资金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加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缺乏问责机制,造成人们对挤占挪用、损失浪费专项资金的行为不在意,认为只要没把钱装进个人腰包就不算违法,并认为专项资金是上级额外给的钱,能把钱要到手就是为地方谋了利益,有点违规行为也是可以理解的。这种思想观念导致财政专项资金的违规使用司空见惯。

三、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路 1. 清理项目,缩小范围。如上所述,长期以来,专款并未做到专用,专项资金并不完全“专”,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现象比比皆是,而且屡查屡犯、屡禁不止,以致浪费了国家资财,打乱了国家宏观调控计划,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甚至滋生贪污腐败,形成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黑洞。为此,我们要及时对多达几十项的专项资金进行清理,在摸清各种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效益情况、客观评价各种专项资金存在必要性的基础上,大力压缩不适时或效益不高的专项资金,将经常性专项支出列入一般性预算支出。如,可将公安警察的定期换装费用、购置警车费列入经常性经费,将环境保护和治理污染、对农村贫困群体的资助等也可列入一般性预算。同时要合并资金用途相近的专项资金,增强集中财力办大事的能力。另外,要缩小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使各级政府的财权与事权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明确了各级政府事权的前提下,改革财政预算体制,留足该级政府用于发展地方各项事业的资金,压缩现有的专项转移项目,对于属于地方支出责任范围内的事务,上级不再安排专项资金,比如“阳光税务”、“阳光政务” 的宣传广告费用,各种会展、节日费用,请“同一首歌”节目组到本地演唱费等,都不再安排财政专项资金,尽量减少不符合公共财政管理规范的专项资金的使用。应及时调整省、市、自治区对地市补助资金的结算,减少专项资金的拨付,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从根本上杜绝基层为争取资金立项目、跑项目,以及由此而造成的资金挤占、挪用,使各级财政支出的安排严格按预算拨付,严格控制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2. 确定主管部门,明确责任。从管理的角度上讲谁都负责就是谁都不负责,这种管理是无效的管理。为了改变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上的多头管理状况,必须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财政的职能决定了对专项资金的分配及拨付应由财政部门负责,而专项项目的审批和资金的分配及调剂则由主管部门负责。要在财政部门与主管部门之间建立权力制衡机制,互相监督、约束。较好的办法是由财政部门与主管部门订立财政专项资金使用合同,明确各自的权责及违责(如财政部门少拨晚拨专项资金,主管部门申报项目不实,验收通不过)处理办法。要改变过去财政专项资金由主管部门拿回后便放任层层下属单位使用的状况,坚定不移地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将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纳入财政监管范围,坚决堵塞主管部门挪用、占用专项资金的漏洞。对不符合规定的,如使用专项资金的单位不进行政府采购的物品便不予支付资金、基建工程不进行招标的也不予拨款,以切实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3. 建立考核指标,进行全程管理。为了规范和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必须建立相应的考核指标体系。考核指标应由主管部门与财政部门共同拟定,做到基本上是“一户一定”,一个项目一套指标,实行差异化管理。各部门的指标还应包括项目内容考核指标,如立项目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立项目标完成情况、项目验收的公正、有效等均有指标。还要有财务考评指标,如财政专项资金拨付情况、实际竣工决算情况、财务信息质量、经济效益等均通过指标来反映。要对专项资金分配使用进行全过程管理。在项目申请阶段,项目的主管部门要根据国家财政法规要求及产业政策发展趋势,分析影响项目资金编报的各种因素,并就用款理由、计划规模与事项认真填报专项资金项目申报表。在项目实施阶段,财政部门和用款单位财务部门应坚决杜绝虚假支出,不得任意改变项目内容或扩大使用范围,保证专款专用。项目完成后,项目实施单位应会同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依据项目计划对项目进行验收,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整改。4. 建立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责任制度,推行考核问责制。尽管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对专项资金管理相继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和办法,但在专项资金使用与核算上仍然存在大量违规问题,究其原因,与没有问责制密切相关。因此,必须建立问责机制,对项目负责人进行严格的考核,对资金低效使用、没有完成目标任务以及发生挤占、挪用和损失浪费的项目单位,建议有关部门追究责任人的责任,按《财政违法行为处罚条例》进行处罚,对触犯刑律的,要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以促使责任人切实管理和使用好自己手中的资金,保证各类财政专项资金的规范运作和使用效益。主要参考文献 1.王新秀.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经济论坛,2008;7 2.江苏省苏州市财政局财政稽查大队课题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初探.财政监督,2007;5 3.卢大美.财政专项资金实行项目化管理的探讨.当代经济,2008;16 ·29·□

第二篇:浅析整合财政专项资金思路措施

浅析整合财政专项资金思路措施

整合财政专项资金,放大财政杠杆作用,集中财力办大事,是各级高度关注的重要课题。近年来,财政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在整合财政专项资金,发挥财政资源优势方面,正视存在问题,积极开拓创新,探索了许多好做法、好经验。如何结合本地实际,借鉴先进地区做法,推进财政专项资金整合工作在我县取得实效,通过学习和思考,本人提出自己粗浅的认识和看法,仅供领导参考。

一、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般来说,专项资金是指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为落实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拨给行政事业单位,具有专项用途,用于完成专项工作任务,为促进相关事业发展而设立的专门资金。在管理上要求专款专用,按项目单独核算。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变化,这一特性和要求,却被片面的理解,在某种程度上给财政专项资金科学使用和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问题。

一是财政专项资金安排零星分散。各职能部门都有各自的工作目标,都强调自身工作重要,相互之间,缺乏统一规划,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资”出多门,“条条”管理,造成了大量低水平建设,财政资金被分散使用,有限的财力资源被支解,“撒胡椒面”现象较为严重。

二是财政专项资金使用重形式、轻效益。由于片面强调“专款专用”,专项资金使用单位和管理部门在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上主动性不足,“不越雷池一步”,对专项资金的整合缺乏研究和实践,产生了许多规模小、效益低的“黑胡子”工程,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时有发生。

三是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部门多,统筹协调难。各部门几乎都有直接管理的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各自为政,管理方式方法多样,下达形式各异,政出多门,各自为战,造成统筹协调难。

四是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考核难以实施。由于大多数专项资金被分散使用,有的只是短期行为,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因此考核目标难以确定,绩效考核工作难以开展。

二、充分认识整合财政专项资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专项资金项目越来越多,数额越来越大,使用范围越来越广,迫切要求我们对之进行整合。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我县专项资金数额5.59亿元。到2009年专项资金数额达到9.85亿元。近年来,随着财政收入总量的不断增加,以及扩大内需、保障民生等重大决策的实施,专项资金增长势头更加明显,并已扩大到多个领域,迫切要求我们探索全新的管理模式,对专项资金进行合理有效整合。

2、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昭示我们必须改革传统专项资金使用模式,推行整合捆绑使用,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而对于专项资金整合使用来讲,其本质也是统筹使用。多年来,专项资金多头管理,各自为战,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很难形成规模效应,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在统筹上下功夫。对于我们财政人来说,推进财政专项资金的整合工作,就是落实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3、各地整合财政专项资金的成功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近年来,各级越来越重视财政专项资金的整合工作,湖北、甘肃等地的一些做法受到了财政部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推广。我省西乡、石泉等地在整合财政专项资金方面也收到了明显的成效,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我县2007年以来逐步开展了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基层政权建设专项资金整合试点和教育专项资金板块整合试点,取得了初步成效。这些都为我们下一步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从理论到实践反复证明,财政专项资金整合无疑对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积极推广和实施。尤其对于我们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讲,更应将之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三、财政专项资金整合使用的思路措施

1、规划先行,增强资金整合的黏合力。明确财政专项资金的投向,解决好安排分散、重点不突出问题,这是专项资金整合工作的要义所在。从各地的成功实践来看,开展财政专项资金整合工作,首先要从规划抓起。规划是蓝图、是“操作指南”,只有规划做好了,资金整合才有依据,具体工作才有方向,整合目标才能落实。如果没有科学、严谨、具有操作性、约束力的规划,专项资金整合捆绑使用只能是空谈。各地失败的教训也一再告诫我们,走好第一步――精心制订规划至关重要,第一步没有走好,下一步的工作就无法展开。对于专项资金整合来讲,当前,紧要的是围绕产业发展,以明确资金投向、扶持方向为重点,制订有利于资金整合的产业发展规划。制订规划要善于做大文章,打破行业界限、部门界限,统筹考虑各方面的资金资源,进一步明确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区域、重点问题,为财政专项资金集中投向,发挥聚合效应奠定基础。规划一经确定,财政专项资金就必须严格按照发展规划来安排,决不允许各自为政。

2、创设平台,搭建有效载体。发展规划管方向,管大局,要真正把财政专项资金整合工作落到实处,光有规划还不行。我们要进一步把规划细化,精心设计和搭建整合平台。结合各地的成功实践,我们要着重在四个平台上下功夫。要搭建以重点产业为载体的整合平台。根据全县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制定扶持产业发展的整合措施,把各类专项资金捆绑使用,使主导产业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做特做精。要搭建以重点领域为载体的整合平台。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要力戒遍地开花、小打小闹。要本着一年一个区域,一年一个重点,各个项目一齐上,多项措施一齐用的思路,力争做到扶一块,成一块,使群众真切体会到建设的成果,确保取得示范带动作用。要搭建以重点项目为载体的整合平台。要对重点项目分类排队,本着先重点、后一般,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的思路,每年确定一批财政扶持的重点项目,同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任务,切实增强专项资金投入的针对性,做到目标同向,握指成拳。要搭建以解决重点问题为载体的整合平台。对群众最关注、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社会事业发展问题,要精心谋划,分类制定具体实施步骤,着力引导财政专项资金的有效投入,集中财力解决突出问题。

3、加强领导,提供组织保障。整合财政专项资金,改革投入使用的方式方法,调整资金投入的方向和重点,涉及部门利益时,势必会遇到一定的阻力。从我县及各地区的实践来看,要确保整合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强领导和组织协调尤为关键。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组织协调,就很难做到步调统一,目标一致,就很难解决各自为战的问题;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组织协调,就很难形成长效的工作机制、强大的工作动力,整合的目标就很难实现。因此,要加强政府的统一领导,重点解决好跨部门、跨行业的工作协调问题。要建立日常议事决策机制,及时根据政府的产业规划、工作规划,精心设计整合平台;通过联席磋商,建立“分头受理、共同研究、统一审批、重点使用”的工作制度,避免出现项目单位多头申请、资金分散使用现象。要围绕所规划的项目,建立相应的工作责任制,形成在同一项目区资金的统一协调和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口管理的“统分”结合的工作联系制度。

4、多线操作,扩大整合规模。当前,我们开展的支农资金整合、教育专项资金板块整合、基层政权建设资金整合工作,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势头良好。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扩大整合的类型和范围,使整合工作实现多线操作,取得更大的成果。结合我县的实际,我们要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整合各类新农村建设资金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着力建设新农村的先行区;要以振兴工业经济为重点,整合现有支持企业发展的财政专项资金,按照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更加合理地安排专项资金,着力促进工业经济再次腾飞;要以县城新区建设为重点,整合各类城建资金,将城市维护费、公用事业附加、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打捆使用,不断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功能,全力打造宜居新城。总之,要尽力开拓思路,积极研究财政专项资金整合的领域和范围,由易到难,由线到面,循序渐进,逐步推进整合工作向纵深发展。

5、激发内力,重视归并本级财政资金。要打破现行预算科目和部门界限,统筹安排各类专项资金,积极推行跨资金性质整合,将同类中的预算内、预算外和政府基金整合使用;积极推行跨部门整合,将分散在不同部门管理的同类资金整合使用;积极推行财政内部整合,将不同科室内的专项资金整合使用。要对现有的各类专项资金进行全面的清查清理,特别是清理历年财政专项资金结余,包括:项目实施完成形成的结余,受政策变化、计划调整、项目绩效差等原因导致项目中止或撤销形成的结余,项目支出进度超过预算确定期限一年以上而形成的结余,等等,将结余资金全部收归财政统筹安排。

6、统一步调,着力做好纵向整合。在做好横向整合的同时,更要做好纵向整合。对于贫困区县来讲,有效整合,统筹争取上级资金更为重要。近年来,上级对县级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专项资金不管是类型和数额都在不断增多,成为解决基层财政困难,支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在资金整合上,上级确立了“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尽其力,各记其功”的总体原则,也为资金整合工作明确了方向。作为县级来讲,整合工作一定要从头做起,扎实做好各项基础性的工作。各部门在筹划和申报项目时,既要吃透上级的政策,明确上级支持的方向和重点,更要围绕县级整合规划,符合本地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努力促进上级资金和本级资金的捆绑使用,形成合力。要建立规范的报送渠道,形成统一协调、共同审批的工作机制,严防自行其事、各自为政。要以大项目为引领,高度重视子项目的谋划和包装,不断拓宽资金争取渠道,努力促进大项目做大做强。

第三篇: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探讨

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探讨

淮北市烈山区会计核算中心 张维伟

深化支出管理改革是当前财政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在整个财政支出中,专项资金支出的管理尤为重要。现就近年来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当前专项资金预算编制中“项目内容细化、编制时间提早”的现状,以及如何进一步深化支出管理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作一探讨。

一、专项资金的管理内容 1.专项资金的含义及特点

在不同的制度和规定中,专项资金有着不同的名称,如专项支出、项目支出、专款等,在具体内容上也有一定的差别,但总体看,其含义是基本一致的。一般来说专项资金是指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用于完成专项工作或工程,并需要单独报账结算的资金。也就是说,专项资金有三个特点:一是来源于财政或上级单位;二是用于特定事项;三是需要单独按项目核算。2.专项资金的构成与分类

目前对专项资金的构成尚没有统一的界定,从财政资金管理的情况看,在日常操作中,一般采用的是“扣除界定法”,即扣除工资福利支出(人员经费)、商品和服务支出(公用性经费)以外的,由财政安排 以及上级单位拨付的财政资金等,全部作为专项资金。从支出性质分类,专项资金包括个人部分(如专项补贴、专项奖励等)和公用部分(如专项购置、专项修缮等);从支出用途分类,可以将专项资金分为基本建设支出、专项业务费、专项支出购置、专项修缮和其他专项等。

3.对专项资金管理现行规定

根据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规定,行政单位支出按支出经济分类分为工资福利支出(人员经费)、商品和服务支出(公用性经费)、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和专项支出。工资福利支出(人员经费)、商品和服务支出(公用性经费)和专项支出的具体项目,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其他工资、福利支出、社会保障缴费、办公费、邮电费、维修(护)费、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等。专项支出应当按照批准的项目和用途使用,并需要单独项目的专项报账结算,即应当与正常的拨款区分开来,分别核算,同时接受有关部门的检查、监督。已完成项目的专项结余,报经主管预算单位或者财政部门批准后,方可使用,否则就上交财政。

一些制度、规定、办法的出台,无疑使专项资金从预算、执行、核算各个环节做到了有制可依,对规范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难以用现行制度予以解决和规范,亟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二、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专项资金的科学界定。专项资金是财政分配用于专项事业的资金,是公共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理论界对公共支出分类主要有理论分类和统计分类两种,但无论那一种分类方式,均对专项支出没有明确的界定。现行制度中虽然将专项资金解释为财政或上级拨入用于专项工程或专项事业的财政资金,但在实际操作中,除了定额的人员和公用经费外均属于专项,纳入专项资金管理。但是,由于对专项资金不同的界定,在管理和统计的口径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对于各单位取得的预算外收入,目前规定是应全额上缴财政专户,使用时由财政根据实际需要再予拨付。这类资金是否属于专项资金,在界定上就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和管理方式。在各地财政部门,有的将其纳入综合预算,实行收支脱钩,并将拨付的资金作为专项资金管理,用款单位不得随意挤占、挪用;有的虽也纳入综合预算,但未实现收支脱钩,拨付的资金不作为专项资金管理,其结余部分由用款单位自行决定开支。这使得大量超标准、超定额的人员经费、公务经费和一些不能在业务费中开支的费用挤入预算外收入的现象出现,形成有预算外收入的单位个人收入和待遇大大高于没有收入的单位,导致同是行政单位但收入待遇上却苦乐不均。

2.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不够规范,分配不够合理。

近年来各地财政预算中普遍推行了部门预算和细化预算的编制方法,基本上实行的是“人员经费按标准,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实际”。但对于专项资金如何按实际,缺少明确的定论。换句话说,就是专项资金分配缺乏科学合理的标准和依据。加之在预算编制中,缺少对经济运行状况的科学预测和编制方法,没有实行完全意义上的“零基 预算”。

专项资金分配结构是指专项支出总额中各类专项的组合以及各类专项在整个专项总额中的比重。专项资金的结构反映着一个时期的政策趋向和变化,其优化与否关系着用款单位能否在一定财力约束下有效的履行其职能。由于当前财政对专项资金没有科学的界定,各地财政对专项资金的统计口径不尽相同,测算比重上会存在一定差异,但从一般情况说,对于大类的专项统计口径应该是基本一致的。以某市2001年大类专项支出情况为例,除基本建设支出、卫生经费支出、城市维护费支出占到10%以上外,其他项目比重均低于8%。这一分配结果,形成专项资金使用分散,大大降低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3.专项资金使用中违规现象严重。

尽管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相继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和办法,但在专项资金使用与核算上仍存在着大量的违规现象。

一是年终突击花钱现象依然存在。一些地方财政部门明确规定完工项目的专项资金结余应上缴财政或报经财政批准后方可留用,但是一些用款单位为了不上缴专款结余,年终突击花钱、突击采购。如有的用款单位采取在年底根据专项的预算统计结余金额后,进行突击购置;或者将尚未开工的项目的专项支出,提前拨付,并且“以拨代支”列入当年支出等等,以达到期末不留结余,从而不上缴财政的目的。

二是重复购置,设备闲置,资金浪费现象尚未杜绝。一些有预算外资金收入的单位,攀比之风盛行,对于一些不经常使用的设备,如摄像 机、照相机、投影仪和一些大型仪器设备等,存在着“别人有,我也要有”的错误观念。由于利用率不高,形成购置后设备闲置,无形中造成资金的浪费。

三、问题的主要成因分析

1.专项资金支出管理弱化。在专项资金支出管理方面尤为突出,“重分配,轻管理”的观念仍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单位在专项支出过程中,财务支出监督滞后,主要应付财政突击性、专项性检查多,日常监督少;事后检查多,事前、事中监督少;对某一事项和环节询问多,全方位跟踪监督少。涉及监督和管理的制度和法规相对滞后,对于一些不按预算执行或随意改变支出用途的用款单位,单位会计只有等发现后尽量予以协调、向财政请示调整专项预算,而没有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措施,使得监督往往流于形式,缺乏应有的力度,直接影响了财务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使管理手段相对弱化,导致财务资金使用效益低下。2.一些制度和办法已不能适应当前管理的要求。现行制度中有些条款过于粗放,如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规定行政单位支出中,“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的具体项目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其他工资、福利支出、社会保障缴费、办公费、邮电费、维修(护)费、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等。”这种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进行笼统规定的条款,与目前实行的细化部门预算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此类问题在现行财务制度中同样存在,形成预算实现了细化,但核算尚未细化的问题,造成监督和管理上的困难。3.单位财务部门缺少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综合评价和跟踪问效。对于用款单位上报的各类专项资金更多地只是从数字上简单汇总,用于应付上级部门的要求,而没有从财务角度加以分析和利用,特别是缺乏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综合评价以及相关同类专项使用标准的归纳和确定的了解。

四、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的一些建议

1.尽快对专项资金进行科学界定。专项资金的分类不是核算问题,而是财务管理问题。应根据专项资金的定义及内涵,明确哪些项目应作为专项资金管理,确定统一的专项资金统计口径,从而达到科学管理,有效监督的目的。除按规定定额确定的人员经费和基本支出的公务费(包括特殊部门的经常性特殊经费)等支出作为财务基本支出外,其他财政安排、追加或上级拨入的经费(包括预算内、预算外)应全部作为专项资金支出管理;同时,随着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每年对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的项目进行相应调整,尽量避免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具体内容上的重叠。对专项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界定与分类,不仅有利于用款单位对专项资金的核算管理和控制,同时也有利于财政部门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督和开展综合评价。

2.建立项目库,规范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建议建立专项资金预算项目数据库。加强专项资金的项目管理是防止资金浪费,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必要前提。所谓“专项资金预算项目数据库”,就是根据项目发展规划,制订三年工作目标,并将该工作目标细分至各业务科室。根据各业务科室工作目标,依据财力编制上报各滚动预算计划,并依据该滚动预算建立预算项目数据库。对照当年预算计划分析整理本年预 算执行情况,研究影响本预算执行的各相关因素。根据三年中心工作指标,以六个月为界,编制三年业务项目滚动预算。根据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并参照预算政策的变动状况,每六个月对预算项目进行修订和补充。

3.细化预算编制,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监督。增强预算本身的透明度,就是要细化预算,使预算支出落实到每一个项目和每项支出的每一款。而专项资金监督必须贯穿在整个资金分配使用的全过程,即要开展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管理。事前管理,在申报专项资金时,项目实施部门及各相关部门应依据国家财政法规要求及产业政策发展趋势,分析影响项目资金编报的各类因素,编制项目资金用款计划,并就用款理由、计划规模、预期目的等事项填报专项资金项目申报表。事中管理,在专项资金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立专项资金管理责任制,落实项目负责人,对金额较大的支出项目要签订合同,财务部门应对照项目下达指标及工作计划,真实、全面、完整地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反映,坚决杜绝虚假支出,不得任意改变项目内容或扩大使用范围,保证专款专用,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事后管理,专项资金项目完成后,项目实施部门会同各相关部门应依据项目计划对项目进行验收,发现问题后,及时予以整改,最后通过整改后的情况撰写项目总结。

4.建立专项资金效绩评价。目前实施绩效评价的方式很多,专项资金实施绩效评价采取的方式,应根据不同的项目内容来确定。对于效益是经济的、有形的、可以用货币衡量的支出项目,可以采用成本-效益评价法;对那些成本易于衡量,但效益却不易衡量,而且通过此项支出所 提供的商品或劳务,不可能以任何形式进入市场交换的支出评价,则可以采用“最低费用法”。例如对于实验室仪器设施支出,可以通过测算人群占有量和设备利用率,及调查该设备对化验、诊断的作用等,与相近或同类地区比较,确定目前条件的最低配备量。若评价结果超过这一指标,再行购置,将会造成设备闲置,资金浪费,反之则相反。此外,对于一般性专项资金还可以采取“比率分析”、“比较分析”等方式对专项资金结构和增减水平等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判断资金效率情况。实施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可以在事前,也可以在事中或事后。事前评价,有利于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性;事中评价,可以分析研究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事后评价,则可以审查和评价对项目支出成果是否符合目标要求。通过建立财政专项资金效绩评价分析制度,对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和合理性,优化资金结构,强化监督管理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四篇:财政专项资金

财政专项资金,是中央、省、州拨给各地用于社会管理、公共事业发展、民生保障、项目建设以及政策补贴的资金,具有明确的指定用途,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说,专项资金的高效使用是推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催化剂”,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社会事业发展的有力保障,也是解决“三农”问题、民生问题的重要物质基础。来源多、数额大、是当前财政专项资金的主要特点。

财政专项资金必须严格执行“据实申报,专家评审、择优推荐、专款专用、绩效评价”的工作程序,认真落实专家评审制、工程招投标制、大宗物资政府采购制、资金管理“三专(专户存储、专账核算、专人管理)”制、资金使用公示制等管理制度,确保资金运行安全,发挥最大效益;国家涉农补贴专项资金,必须严格遵循“调查核实、张榜公示、专款专用、据实补贴、集中发放”的程序;财政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符合其使用规定和用途,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超越权限,违反程序擅自分配、拨付、使用专项资金。

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是指对企业用特定资金来源形成的,并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进行计划、调控、监督等管理工作的有关要求。专项资金按其形成来源主要可分为专用基金、专用拨款和专项借款三类。

专项资金管理的基本要求是:

1.各种专项资金的形成,建立、提取和使用都必须符合国家统一规定。对各种专项资金要单独核算,划清与生产经营性开支的界限,不能互相占用;

2.建立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责任制,努力提高其使用效率;

3.在资金的使用上,要坚持专款专用,量入为出的原则,使各项专用资金按规定的用途使用并达到预期目的。

为建立科学管理、确保专项资金安全和有效使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特订立本制度。

一、专项资金的内容。专项资金是指国家和上级拨付给本单位的项目资金、扶贫资金、贴息资金、补助资金等。

二、严格执行专款专用。凡属国家或上级拨付的各项专项资金一律实行专款专用,不得挪作它用或改变用途性质。

三、资金使用审批。专项资金的使用必须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由局长亲自审批支出项目,由班子集体决定使用方向和数额。如果是上级指定使用的必须按要求使用。

四、专项资金的管理。专项资金实行专帐管理,专户储存,财会人员必须严格遵照执行。

五、专项资金的支付。专项资金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开支后方可支付,支付程序为:开支内容——凭证——经办人签字——审核——审批——支出。

对违反上述规定者,扣减年终奖,构成犯罪的要依法处理。

本制度从二00九年八月二十日起执行。

为进一步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提升

对财政专项资金“报账制”管理机制。

一是全面推行专项资金“报账制”管理体制。按照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管理要求,将专项资金全面纳入“报账制”管理,并结合资金性质、规模和使用单位的实际情况,分别实

行县、乡两级“报账制”,对专项资金做到管好管活。

二是“报账制”程序进一步得到规范。项目实施单位在第一次申请预拨资金时,必须提供项目实施方案、资金预算、合同等有关资料,经项目主管部门审核后,送财政部门相关业务股室审核,报分管领导审核,交专项资金核算处办理资金拨付手续;以后申请拨付资金时,必须将前次预拨资金全部报账,并由项目主管部门技术人员和有关监理人员签证后,按工程完工进度申请拨付,项目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对项目实施情况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和跟踪问效,项目完工后,由项目实施单位、承建单位提出验收申请,经项目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实施单位共同验收合格后,扣除质量保证金;专项资金实行封闭运行,资金直接拨付到项目实施

单位,大大减少了资金拨付环节,有力地推动了项目建设。

三是规范专项资金管理体制,确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按照分工协作、部门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原则,改变过去项目主管部门既管项目又管资金的现象,在资金管理上理顺了财政部门与项目主管部门的关系,明确各自的职能职责,有效地遏制了随意挤占、挪用、调整项目资金的现象,确保了资金专款专用。

四是健全约束机制,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财政部门积极参与项目立项申报,变过去只由项目主管部门立项为财政部门参与立项,避免了盲目争项、重复立项的现象;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和跟踪问效,实行专项资金“报账制”管理,改变了过去项目管理与资金管理责权不明的现象,使项目主管部门、财政部门、项目实施单位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共同把关、相互制约,规范了资金运行,强化了资金管理;同时项目主管部门、财政部门把监督检查和跟踪问效贯穿于项目建设、资金使用的全过程,大大提高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五篇:农业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标准文本

农业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标准文本

农业产业化

项 目 名 称:优质薄皮核桃种植基地建设项目 项 目 单 位:济南市长清区尚德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 项目申报部门:济南市长清区财政局 项目申报文号:济长财农[2012]42号 项目申报日期:2012年12月3日

下载试析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路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析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支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强化支出责任,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管理体系,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

    财政农业专项资金管理标准文本

    财政农业专项资金管理标准文本财政农业专项资金管理标准文本项目名称×市×区农业生态旅游园区资金类别项目属性扩建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wenmi114.com项目登记号......

    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法律法规相关规定......

    经典财政专项资金自查报告

    2023年经典财政专项资金自查报告1 为加强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监督,促进专项资金规范管理,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XXXXX财发[20xx]94号文件精神,我公司重点对20xx年财政拨付企......

    财政专项资金会计核算

    财政专项资金会计核算 作者:刘玉升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787更新时间:2011-12-23 为了支持企业发展,中央和地方财政分别从企业、经建、农业、农发办、金融等归口管理部门,安排......

    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软件

    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软件介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软件主要管理各类专项资金,通过来文指标的一次性登记,根据来文登记的项目下发指标,资金拨付等。下达的预算指标可以按年度查询支出......

    财政专项资金自查报告

    财政专项资金自查报告14篇 财政专项资金自查报告1 为加强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监督,促进专项资金规范管理,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XXXXX财发[20xx]94号文件精神,我公司重点对20......

    财政专项资金自查报告

    财政专项资金自查报告1 昌乐县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成立于20xx年,是财政拨款的副科级事业单位。帮扶中心成立以来,我们健全完善困难职工档案,健全帮扶网络,使帮扶基础扎实稳固。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