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人口老龄化时代下的合意选择

时间:2019-05-14 22:44: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医养结合人口老龄化时代下的合意选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医养结合人口老龄化时代下的合意选择》。

第一篇:医养结合人口老龄化时代下的合意选择

医养结合人口老龄化时代下的合意选择

2015年3月、11月,国务院办公厅分别发布《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和《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都强调了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相结合的重要性,为医养结合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河南省作为人口大省,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养老与医疗资源供需不匹配的现象,医养结合,作为人口老龄化时代下的合意选择,其实现形式备受关注。汝州市康宁托老中心(以下简称“托老中心”)依托汝州市骨伤科医院的医疗优势,在医养结合领域发挥了排头兵的作用。调研发现,托老中心积累经验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旨在破解瓶颈,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托老中心的成功经验

(一)依托医疗资源,提高养老效率与质量

人类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会出现身体机能的退化,随之对医疗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然而,由于后者的资金、人才、技术、土地等要素投入量大且回报周期长,所以短时间内很难满足老年人对医疗的需求。汝州市骨伤科医院发现医疗与养老的供需矛盾,2006年开始构想,经过论证后,全额投资兴建托老中心,2009年正式运营。“依医托老”的养老服务模式,一方面提高了骨伤科医院的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扩大了其影响力;另一方面缓解了医院“压床”现象,满足了老年人在急性病或者恢复期的治疗和护理需求。

(二)人性化管理,营造温馨的养老氛围

人性化管理是托老中心的一大特色,这种人性化不仅体现在工作中,也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建立健康档案、定时检查身体、落实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卫生标准、开展临终关怀等;日常生活中,定期举办娱乐活动、对老年人嘘寒问暖、对护工物质精神激励、合理安排膳食等。由此,不仅使老年人住得舒心、子女放心,也使工作人员工作得开心、顺心。

二、托老中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挫伤机构积极性

对于非营利医疗或养老机构而言,有限的结余资金重新投入日常营运中,几乎不产生利润,因此对医疗、养老机构的吸引力较弱。如果缺乏政府的优惠政策,则会举步维艰。河南省人民政府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导下,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关于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然而,政策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执行,执行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受惠程度。托老中心在土地、用水、用电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但是涉及不同的管理部门,需要协调多方利益,增加了政策执行难度。而且,每月80元的运营补贴也很难及时到位。此外,由于规模和示范效应,大机构往往能够获得较多的优惠政策,而小机构获得的优惠政策相对有限。

(二)多头管理现象严重,降低办事效率

根据《社会福利机构管理办法》,养老机构由民政部门负责,医疗机构由卫生计生部门管理,医养结合机构则不仅涉及民政、人社、卫生计生部门,也涉及消防、国土、食品安全等部门。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环境下,多重管理导致职能分散,政策监管工作难度增大。各部门之间虽然有职能分工,但职责交叉现象也时常发生,如民政部门与卫生部门在年终时都要审核“医养结合”机构医护人员的资质、设备等项目,两部门职责出现重合,不仅造成管理部门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而且也降低了管理部门的办事效率,影响了服务型政府的构建。笔者在调研中了解到,医养结合项目,因多头管理确实给医养结合机构增加了不必要的经济和时间成本,因此对统一主管部门的呼声较高。

(三)福利待遇较低,招聘人员困难

护理人员、护工作为医养结合机构的服务主体,其数量多少与质量高低影响着老年人满意度、社会认可度。托老中心在旺季需要照顾170多位老人,但中心仅有退休返聘的护理人员7人,平均年龄50岁左右的护工16人,她们24小时待命,劳动强度较大。护理人员平均工资1500元/月,护工平均工资1900/月,其中包括夜班费、奖金等。虽然略高于当地平均工资,但是劳动价值与薪酬待遇不成正比,这也是人员难聘的原因之一。此外,护理专业的大学生或者研究生更倾向于选择就业机会多、福利待遇好的大城市公立医院,小城市、小规模的养老、医疗机构不具备基本的人才竞争优势,加重其陷入人才困境。

(四)培训机制不健全,阻碍业务水平提升

招聘人员是托老中心面临的突出问题,即使能够招聘到人员,如何提升新员工的整体素质,以便其尽快投入工作并获得认可,也值得思考。目前大部分医养结合机构尚未建立起有效的、长期的制度化培训机制,均是采取“老带新”的方式自行培训,很少请外界专家到机构讲座,或者选派护理人员到“标杆”机构进修学习,专业性培训极度匮乏,加大了新员工职业素养提升的难度。医养结合虽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与潜力,但目前仍处于萌芽阶段,机构基本上没有足够的财力、精力、时间提供水平更高、实用性更大、专业性更强的培训,且由于机构自身规模大小不一,培训的规模效应很难充分发挥。

三、进一步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思路

(一)加大政策执行力度,发挥时效性功用

国务院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医养结合发展的政策,地方应该抓住机遇加大政策执行力度,发挥时效性功用,减少与预期效果的偏差。首先,可考虑将医养结合项目发展状况纳入各地一级政府、政府部门、政府官员的绩效考评,以绩效考评内容引导、监测项目执行情况。其次,明晰相应主管部门责任,并由主管部门牵头提供一站式服务,简化医养结合机构的办事流程,降低医养结合机构办事难度。最后,设立综合性监管部门,人员可由人社、卫生、民政等部门选派,形成独立于本部门的横向监管体系,既可避免内部监管的不作为,又可防止外部监管的非专业。只有加大政策执行力度,让医养结合机构及时、准确地享受到优惠,才能真正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该领域的积极性,缓解人均预期寿命延长与医疗资源紧张之间的矛盾。

(二)理顺管理部门关系,提高办事效率

由于尚未明确医养结合项目的主管部门,带来一系列的政府部门“越位”“缺位”现象,因此要理顺管理部门关系,明确主管部门,这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客观要求,有利于防止部门间出现“踢皮球”现象,提高办事效率,促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壮大。

医养结合是积极应对我国老龄化的长久之计,是各部门均应重视的重要事务。卫生、社保、民政和老龄等部门合作,与主管部门一起参与“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标准设立,服务内容、服务主体、服务对象的确立,制定统一完善的准入标准、建筑标准、医护人员标准等。同时各部门应该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如卫生部门应多注重医护标准的制定和管理;住建部门要严格管控房屋的适老性;财政部门要保证资金得到及时有效发放。

(三)提高福利待遇,增强职业吸引力

随着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会化养老成为一种必然,同时,失能、半失能、失智、高龄老人需要护理人员、护工的数量急剧攀升,然而目前存在巨大供需缺口。数据显示,护理人员需求量为1000万,目前持证上岗的仅3万人,影响医养结合的开展。因此亟须充实人员队伍,其中重要的途径是使护理人员的工作价值通过薪酬得以体现,形成激励机制,从而增强职业吸引力。河南省应该建立关于护理人员、护工的科学的福利待遇管理体系,使其薪酬水平随着经济发展状况、物价上涨幅度等指标呈现指数化变化。

(四)健全人员培训机制,提升整体素养

护理人员是医养结合项目中较为重要的人力资源,护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品质。鉴于人员招聘困难的客观现实,对现有护理人员培训使之掌握尽可能完备的护理知识,为老年人提供高水平的服务是医养结合机构开发人力资本的关键。第一,内部培训。采取定期开展的方式,使工作中能力较强、经验较多的老员工培训业务不熟练的员工。第二,外部培训。采取不定期开展的方式,使员工到“标杆”机构接受先进的服务理念、获取专业系统化的知识并锻炼实际应用能力。需要说明的是,目前针对医养结合机构护理人员培训的机构几乎是空白,因此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促进该行业的发展。

【本文系河南省政府招标课题“河南省‘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研究”(2015B33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郭婕系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张亚玲系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在读研究生)

第二篇:无忧保—医养结合: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

养老服务不足制度准备欠充分

记者: 银发浪潮的快速来临,对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带来一定影响。请介绍一下,当前我国在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上存在着哪些短板?

杨立雄:当前,社会保障不足是我国在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一大挑战。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建立的;上世纪90年代,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社保制度做出了一系列改革,但那时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还不严重,问题也不突出和明显。到了21世纪,随着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我们开始逐渐意识到养老保障缺乏前瞻性。一些省份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退休年龄定得太早,都是这一问题的具体表现。

不过,我认为,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最大短板,还是我国养老服务的不足。

现在,我国很多老人有养老需求,大多数家庭选择的是居家养老这一模式。众所周知,居家养老需要家庭和社会服务的双重支撑,可目前我国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庭,难以承担家庭养老的重任,对于社会养老服务来说存在着较大压力。

在社会化养老方面,“十二五”期间,我国新建了很多养老机构,在这些养老机构中,有一些机构是 “一床难求”,但在另一些养老机构中,床位空置率很高。这就使得养老的需求和资源不能很好的匹配起来。

社会化养老的需求很大,但目前我国社会化养老的设施远远没有跟上。这不仅仅是养老机构的缺乏,还有我国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严重滞后的原因。现在,北京等一线城市都在建设 “养老驿站”,但全国还有绝大部分二三线城市没有建立类似设施,这给这些地区的养老服务带来了很多困难。这些应该是我国养老面临的最大短板,也是在“十三五” 期间,国家将重点放在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的原因所在。

推行健康管理任重道远

记者:发展医养结合,对我国而言有什么特殊意义?我国城乡老年人对医疗卫生服务与健康管理有哪些需求?

杨立雄:发展医养结合,能够有效地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目前,医养结合的问题突出,但为什么中国会产生医养结合的问题,而国外没有产生类似问题? 这是因为,在中国主管 “医”和 “养”的两个部门是独立分割开的,缺乏协调,医院和养老机构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具体表现在,公民在家中养老,如果想要同时享受医疗服务是十分困难的,必须要到医院才能获得相应的医疗资源。而在国外,老人在养老机构看病可以报销,在医院就医时也有专门的老年人通道,居家养老也可以请家庭医生,社区医疗资源丰富。

目前,城乡老年人对医疗资源有很高的需求,尤其是农村医疗资源短缺,老年人看病 “千难万难”。我国还没有完全建立国外非常普遍的家庭医生制度,在推行居家养老的过程中,也就谈不上对老人进行健康管理。因此,健康管理一直没有跟上,而这恰恰是老年人最需要的服务。

健康管理作为一个新兴概念,还无法深入到居民家庭中,医院也无法把医疗服务力量深入到居民家庭,养老机构同样没有开展健康管理。如在北京,很多社区医院所谓的 “健康管理”,只是为老年人建立了一份健康档案,要达到真正的健康管理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医、养不能简单混同

记者:当前,在探索医养结合的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杨立雄:现在有很多机构都在探索建立医养结合的新模式,这些模式中,我认为存在两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以营利为目的,在养老院中建医院。这主要存在于一些规模比较大、有四五百个床位的养老机构中。在一些地方的实践中,很多养老机构并不是从 “养” 的基础上,而是在营利的基础上建立医院,建医院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所以,在这些养老机构中,医院是建起来了,但 “养” 做得非常差,老人仍不能健康快乐地养老。

第二个误区是盲目地在医院中建立养老机构。“医”和 “养”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专业。养老护理,涉及到生活照料、技术护理、康复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很多医院往往都是养老护理的 “门外汉”,尽管医术精湛,但在养老护理领域中还是差得很远。

上述两大误区,实际上都是看中了医疗产业和养老产业的巨大利润,可是却没有真正弄明白医疗和养老这两个领域真正是怎么回事,没有真正实现医养结合,不仅增加了成本,而且降低了专业性和安全性,不值得推广。

政府与市场合力推动医、养、人之间合作

记者:为了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医养结合应该如何进行探索和实践?

杨立雄:现在医养结合最重要的方向,是让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的老人都能得到健康管理。目前,我国很多地区都没有 “健康管理”这个概念。对于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在 “医”过后,“养”的费用会急剧上升,从更经济、更贴近民情的角度而言,医养结合重要的不是 “医”,而是 “养”。这就需要政府、市场的推动,把养老院与医院结合在一起,在医院、养老机构和老人三者之间建立一个健康管理的合作模式。

国内对健康管理进行了一些探索。比如,采用日本普遍推行的模式,让医院和养老院建立合作联盟关系,医院与养老院签订合作协议之后,在养老院内也不用建立专门的医务室,可以有效地节省成本。这是一种很好的医养结合模式。在我国贵阳市,一些养老院建立了合作联盟,效仿日本模式与医疗设备比较好的医院达成协议,入住养老院的老人一旦生病,就可以到医院去看病,同时给老人预留出床位,待老人病愈后再回到养老院休养。

建立养老护理院也是发展医养结合的专业模式。养老护理院强调老年人医疗和康复,尤其是对于年纪较大、有老年病的老人,养老护理院可以运用专业化的老年医学知识,例如早上定时测量血压、体温,根据老人身体状况制定专门的菜谱,有针对性地进行养老护理与康复。

第三篇:人口老龄化,养老问题,医养结合模式发展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养老问题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综述

摘要

基于基本国情,中国老龄化具有老年人数多、老龄化速度快、未富先老和老龄化地区差别大的特点。老年人健康长寿水平与发达地区有很大差距,中国老龄政策要把老年人健康作为优先考虑的内容。老龄化速度快是低生育的结果,应充分利用“人口红利”为老龄化做好物质准备。老龄政策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在未富先老的条件下,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必须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支持。本文从三个方面描述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情况,即人口老龄化现状、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问题及对策和新型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

关键词:老龄化 养老问题医养结合

前言

低生育率是导致人口老龄化的决定性因素。战后发展中国家人口转变过程中都要面临人口高增长和人口老龄化的两难抉择。中国做出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抉择是艰难的,也是科学的,对此所带来的人口老龄化后果是有一定认识和准备的。存在决定意识。老龄政策的制定应建立在对中国老龄化过程、前景的科学认识之上,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决定于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人口多、底子薄、资源不足、地区经济文化差异大的国情决定了人口老龄化过程和形成特点集中表现为:老年人数多、老龄化速度快、未富先老和老龄化地区差别大。在中国跨入老龄化国家行列之际,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对其特点进行更准确的再认识。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而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特殊性在于中国的加速老龄化是自觉的历史选择。对中国人口老龄化有诸多隐忧无可厚非,但中国应对老龄化也存在后发优势。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平均寿命的延长使得中国可以克服应对老龄化的悲观思维。为此,我们需要更新发展观念,重新认识老年人价值,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制定应对老龄化的战略。

1我国老龄化现状

1.1我国老龄化状况

根据联合国新标准规定,一个地区65岁以上人口比率超过总人口的7%,就可以被称为“老龄化社会”,而超过14%就被称为“老龄社会”。中国一直是世界历史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60岁以上老年人最多的国家。2000年我国进入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的发展中国家。预测显示,2015—2035年的20年里,中国

老年人口比例将会增加一倍,达到20%。

1.2老龄化特点及发展趋势

1.2.1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巨大、发展迅速

60岁作为老龄化标准,1990年中国老龄人口达1亿人,预计2014年将达到2.03亿,2026年将达3.04亿,2039年将高达4亿人,若以65岁为标准,我国老龄人口从1953年7月1日的2504万增加到2005年11月1日的10045万人,增长3.01倍。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今后以每年3.2%的速度递增,65岁以上人口比例由7%增长到14%,发达国家大多用了45年以上的时间。中国只用27年就可以完成这个历程,并且将长时期保持很高的递增速度,属于老龄化速度最快国家之列。

1.2.2老龄化人口中高龄化速度过快

一般认为,60~69岁为低龄老年人口,70~79岁为中龄老年人口,80岁以上为高龄老年人口。借鉴发达国家人口转变的实践及我国现阶段人口年龄现状,我国将出现人口高龄化问题。1990年我国高龄人口为801万,到2000年已达1201万,年均增长率高达3.6%。据预测,到205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33578万,比2000年增加2.81倍,高龄老人将达到1亿人,比2000年增加7.18倍。可见,高龄老人增长速度远远超过老年人口增长速度。高龄老年人口的大量出现,意味着带病生存和卧床不起的概率增高,多数人生活不能自理,是人均占有医疗资源最多的群体,需要各方面的临终关怀,包括精神上、经济上、生活上的慰藉与供养。

2带来的养老问题及对策

从宏观角度来讲,人口老龄化会带来经济压力和社会活力问题。在经济上主要依靠社会养老的现时代,人口老龄化意味着将给国家财政预算带来压力,因为养老金的负担会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而增大。同时,人口老龄化到一定程度会导致两代人赡养比例的变化,从而影响到劳动力的供给,影响到在业人口的劳动产出率问题。这是人口老龄化的宏观效应。从微观个体的角度说,伴随人口老龄化而来的还有一个老年发展的问题,就是如何使老年人过上有欢乐、有价值、有创造的生活。归根结底,这是老年人身上的发展性需求和价值性需求所决定的,可以理解为人口老龄化的微观效应。

2.1积极应对,化弊为利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但并非没有希望,至少长寿是我们共同向往的,哪怕长寿的过程也伴随着病痛的折磨。在一般意义上,“好死不如赖活”也有其正面的含义,就是说,痛苦的活有时也不失其意志顽强、挑战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人口老龄化,我们应该树立的“科学老龄观”是辩证的: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挑战的严峻性、后果的严重性、话题的严肃性;另一方面,要坚持积极、主动、乐观的态度去看待和回应。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可能转化为无法化解的巨大压力,也可能转化为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古典经济学认为,需求引致生产,消费促进生产,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也是可以转化的。巨大的为老年人服务市场的需求昭示着巨大的老龄产业的发展空间。老龄化社会的商机无限。根据估计,我国未来养老市场潜力可能达到数万亿人民币,可以帮助创造很多就业岗位,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2.2提前应对,有备而老

我们耳熟能详的“未富先老”说法说明的是经济发展和老人增加的不平衡性,“未备先老”这一说法则依据我国养老服务供给普遍、长期、严重滞后于养老服务需求这一事实作出的概括,这一特点将伴随我国比较长的一个时期。多年的实践证明,中国未来的养老服务社会化方向是建设和完善城乡统筹,专业规范,以满足老年人多样性、个性化需求为目标,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照护为补充的多支柱、多功能养老服务体系。但实际上,“未备先老”表现在很多方面,而不仅仅是养老服务供给,虽然这可能是最引人关注的一方面。从生命历程的观点出发,成功的老龄化一定是有准备、有储备的老龄化。无论是准老年人、家庭、社会和政府都需要为重度老龄化的到来做好准备。

2.3科学应对,对症下药

要相信科学的力量,要相信人民的力量。我们要调查研究,广开言路,设计出重点领域,明确我们的路线图,列出优先次序。遵循人口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顺势而为。1982年维也纳召开首届世界老龄大会以来,国际上先后提出了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成功老龄化等重要主张。积极老龄化是一个全球战略,其含义是指老年群体和老年人自身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不仅在机体、社会、心理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而且要积极地面对晚年生活,作为家庭和社会的重要资源,可以继续为社会作出有益的贡献。

2.4全面应对,统筹治理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经济影响非常广泛而且深远。“全面应对、统筹治理”的思想包含的视角非常广阔,包括了应对主体和应对方面,而且这两个方面是结合在一起的。一方面,从应对主体看,包括了政府、单位组织和社区组织。另一方面,从应对方面看,包括了赡养体系、资源配置、文化建设等方面。只有在科学理论和正确战略的指引下,汇聚各个方面的力量,整合强大的应对能力,我们才可能实现成功的老龄化目标。

3医养结合模式及其发展

传统的养老模式在满足了老年人基本生活需要的同时,并未满足老年人的医疗卫生保健需要,养老与医疗相互分离,不能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服务,于是建立医疗和养老两者相结合的养老模式不仅势在必行,而且具有现实可行性。

3.1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必要性及意义

针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必要性及意义的研究较多,目前的共识主要是:一是我国老龄化伴随着严重的高龄化趋势,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数量逐年递增,对医疗卫生服务提出迫切的要求;二是从社会变迁的角度来看,家庭的小型化、空巢

化现象使得传统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随着老年人健康状况的不断恶化,现代家庭往往无力承担照护的重担,急需医疗卫生服务强化养老功能;三是传统的养老机构医疗服务水平较低,无法满足基本就医需求,医养结合能进行有效弥补;四是医养结合照护体系是建设覆盖城乡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有利于优化医疗与照料服务质量。

3.2医养结合的困境及应对策略研究 3.2.1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困境分析

随着各地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实践的深入,阻碍其发展的制约因素也逐渐出现。现有研究主要是从内外两方面的处境进行阐述:内部困境包括医护人员的紧缺、专业性不足以及服务层次尚待提升等方面;外部制约因素包括制度支持力度小、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功能分层和衔接不完善、多方协作效果不明显、资金投入不足、多头管理等问题。对医养结合推进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类,包括四方面:理念制约,即现阶段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依循的逻辑基础是补救型,以养老和医疗机构的经济利益为驱动;政策制约,即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存在医疗保险制度报销的限制;制度制约,主要体现在公办养老机构服务对象出现偏离,而民办养老机构发展面临诸多障碍;人才制约,专业的医护人员不足是制约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上述四类制约因素给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常态化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3.2.2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发展策略研究

医养结合发展的对策研究,即针对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策略,进而推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发展。从现有研究看,目前对于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策略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供给主体、顶层设计、服务延伸、队伍建设等方面。供给主体方面,针对目前供给主体积极性不高、单一的问题,应积极探索建立社会力量参与机制,提高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社会与政府力量通力合作,共同营造充满活力、专业的市场氛围是未来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发展方向。顶层设计方面,政府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医养结合服务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具体操作层面,真正的医养结合是实现老人的医疗服务享受到国家统筹医疗保险报销这一目标;应建立相应的退出机制及相关养老行业标准。由此可见,关于医保结算的问题是未来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突破的瓶颈。服务延伸方面,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下一步的发展策略,即面向农村地区的模式推广服务普及到家庭病床和社区服务供给中,实现与居家、社区养老模式的兼容和衔接。未来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不仅是加强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对接,农村地区、城市社区也应纳入其规划体系,形成全面辐射的格局。队伍建设方面,医护人员紧缺是制约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的瓶颈问题。

4展望

老龄问题是全球性问题,中国的老龄问题也具有显著的世界性,中国应对自身人口的老龄化对于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尚未进入老龄社会之前,中国就向全世界宣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将面临三分之一以上老年人口和不到五分之一的少年人口与二分之一多的劳动年龄人口的基本格局,这意味着中国将在人口重度老龄化的条件下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还将面临更加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这就要求我们着眼长远,立足当前,从民族兴衰的高度,居盛思衰,把握人口老龄化的应对之道,为国家的长治久安作出战略安排,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对老龄化积极乐观是科学认识、唯物史观的产物,而非盲目乐观。只有摒弃各种悲观思维,才能满怀信心地积极应对。其次,全社会要全力以赴、积极主动地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社区、志愿者、老年人及其家庭各有责任,共同应对才能有效和持之以恒。最后,科学的应对人口老龄化,把各项应对举措建立在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健全各项机制,力求方法、措施到位,逐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养老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邬沧萍,姜向群.“健康老龄化”战略刍议[ J ].中国社会科学,1996,(5).[2] 耿爱生,杨文娴.我国老年保障研究中的“健康老龄化”研究趋向及其价值[ J].社会保障研究,2014,(2).[3] 耿爱生.养老模式的变革取向:医养结合及其实现[ J ].贵州社会科学,2015,(9).[4] 刘宏,高松,王俊.养老模式对健康的影响[ J ].经济研究,2011,(4).[5] 王德文.高龄老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其影响因素[ J].中国人口科学,2004,(增刊).[6] 吕林,杨建辉,吕牧轩.不同养老模式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影响调查分析[ 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11).[7] 段小刚.影响老年人养老模式选择的因素分析— —基于天 津 市 城 区 调 研 数 据 Logit 二 元 选 择 模 型 分 析 的 视 角[ J].天津经济,2012,(10).[8] 刘 红.中 国 机 构 养 老 需 求 与 供 给 分 析[ J ].人 口 与 经 济,2009,(4).[9] 郭东,李惠优,李绪贤,官计彬.医养融合服务老年人的可行性 探 讨[ J ].国 际 医 药 卫 生 导 报(卫 生 管 理 版),2005,(21).[10] 王 贇.青 岛 市 “医 养 融 合 ”养 老 模 式 探 索.卫 生 软 科 学[ J].,2015,(2).[11] 沈连法.关于医养结合的思考.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 J ].2015,(6).[12] 吴玉韶,王莉莉,孔伟,董彭滔,杨晓奇,等.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 J].老龄科学研究,2015,(8).[13] 袁晓航.“医养融合”机构养老模式创新研究[ D ].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13.[14] 童立纺,赵庆华,丁福,肖明朝.医养融合老年长期照护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J].护理研究,2015,(4).[15] 赵艺,马欣婷,曾玉娟.医养融合型养老模式的运营问题研究[ J].管理观察,2014,(24).[16] 纪娇,王高玲.协同理念下医养融合养老机构创新模式研究[ 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4,(6).[17] 黄佳豪,孟昉.“医养融合”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困境与对策[ 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人口与健康),2014,(6).[18] 刘华.关于上海推进“医养融合”的思考与建议[ J ].科学发展,2014,(5).[19] 符美玲,陈登菊,张伟,杨巧.从长期住院研究谈构建“医养融合”照护体系的必要性[ J].中国医院,2013,(11).[20] 王素英,张作森,孙文灿.医养融合的模式与路径— —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调研报告[ J ].社会福利,2013,(12).[21] 张旭.医养融合养老模式研究[ 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22] 刘清发,孙瑞玲.嵌入性视角下的医养融合养老模式初探[ J].西北人口,2014,(6).

第四篇:健康老龄化背景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研究

健康老龄化背景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研究

[摘要]良好的身心健康是老年人保持独立和继续为家庭或社区做出贡献的前提,健康老龄化即延长老年人的“健康余寿”,缩短其带病生存期,这需要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合作,有效地融合医疗资源与养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可利用、可获得的综合医疗保健与养老照护。分析当前我国三类“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拓展其外延,进而构建“一个中心、两个依据、三种类型、四个战略支撑”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战略框架,完善“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网络,促进健康老龄化的实现并提出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指导

[关键词]健康老龄化;医养结合;健康生活方式指导

中共中央曾在2006年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明确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的任务,国务院先后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和《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提出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以实现养老和医疗资源的整合。卫生部与民政部护理事业与老龄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也探索了“医养结合”的老年照顾服务模式,应对社会老龄化和医疗卫生改革的需要。对目前流行的三种“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实践进行分析,提出“医养结合”亟待厘清的误区,拓展模式的外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整合医疗资源与养老服务的战略框架,促进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的协调与整合,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有效地实现健康老龄化所要求的“老有所养”与“老有所医”以及“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辅”的多元化养老目标。

一、健康老龄化与“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医疗资源融入养老服务的“医养结合”模式,能够提升老人的健康水平和独立性,通过其积

以医院治疗为主,导致费用支出高、医疗保险资金压力大。“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对象并非单指“需要中长期专业医疗服务的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而应该是全体老年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内容也并非指在老人已经失能或半失能之际提供医疗服务,而是提前介入,加强对老人慢性病的预防,尤其要预防对老年人日常生活影响较大的慢性病,这远比疾病治疗更有意义,也能够更好地利用医疗资源。现代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认为,影响疾病的四类因素按照影响程度从高到低分别是:生活方式和行为、环境因素、人类生物学因素和卫生保健服务制度。

二、“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分析。“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在实践中被界定为在养老机构内开设医疗机构、在医疗机构内开设养老机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等三种模式,养老机构开设医疗机构如: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开设福利医院、青岛福山老年公寓开设医疗中心医疗机构开设养老机构、重医大附一院内开设青杠老年护养中心、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开设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与湖南康乃馨养老机构合作、北京康泰医院与颐乐之家敬老院合作

(一)“养老机构开设医疗机构”的分析。“医养结合”模式一是在养老机构开设医疗机构,这种模式以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和青岛市福山老年公寓为代表。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简称北京一福)由北京市政府于1987年投资兴办,内设经卫生局批准的北京第一家集医疗、康复、颐养、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二级甲等医院——老年病医院。主要接受国家优抚、需要照料的离、退休老人、归国华侨等老年群体,其老年病医院是北京市医疗保险定点单位。北京一福是国内具有“窗口”示范作用的老年服务机构,由于其优质的医养服务和低收费而成为养老服务的“标杆”单位,也由此陷入“一床难求”的困境,导致大部分入住者是有特殊背景的老人,成为一小部分老人享受的福利。青岛市福山老年公寓由青岛市民政局于2012年批准筹建的新型民办养老机构,其最突出的特点即内 的学科,为入住老人提供权威的健康支持,但老人发生疾病时,可以立即转到医疗区接受专业的医治。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是河北省最大的三级甲等医院,2013年开始筹建养老服务中心,将成为集综合医院与老年养护中心为一体的养护机构。对医疗机构开设养老机构的实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内部优势和外部机会在于医疗机构了解人的老化的过程和老人的医护需求,而能够提供适老的医疗设施与医护服务,这不仅能够解决大型公立医院的压床现象,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还能够为老人提供全方位的持续性医护服务。此外,国家部委发布的相关指导意见和规划,明确提出支持综合性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推进医护型养老机构的建设,这些有利因素激励着医疗机构开设养老机构。对医疗机构开设养老机构的内部劣势和外部挑战分析发现,由于三级医院和基层医院本就存在较大差距:三级医院人满为患,甚至出现病人压床现象,而基层医院则病患不足,经济效益差,因此三级医院开设养老机构的动力不足,而基层医院开设养老机构的能力匮乏。此外,医疗机构开设养老机构还可能发生滥用医疗保险基金的风险。医疗机构开设养老机构可能使得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差距进一扩大。

三、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

促进和维护老年人的健康应首先从老年人的生活方式着手。

(一)规律的生活起居。辖区医护人员可协助老年人安排每日的作息时间,使老年人每日的安排既充实,又舒适。

(二)合理的饮食。老年人应重视饮食的质量,摄取较高的营养物质以保证老年人能量的需求。

(三)良好的卫生习惯。辖区医护人员应指导和协助老年人搞好个人卫生,如皮肤和口腔的卫生。

(四)适当的运动与锻炼。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贯穿于机体生长、发育、衰老的全部过程,所以运动对老年人也同样至关重要。如果老年人能坚持适量的运动和锻炼,不仅能延缓衰老的过程,而且能调节、增强和改善机体各系统的功能。

第五篇:医养结合

医养结合:为何两方大倒苦水,一拍两

散?

发布时间: 2014-12-26

难题:养老机构办医院风险大

我国老龄人口已超过2亿,其中60%以上老年人患有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大量失能、半失能空巢老人需要特殊照料与医疗服务。

养老机构能不能解决医疗问题?

去年8月底,郑州市长江东路的一家养老机构办医院引发媒体热议,被赞为开启了“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但2个月前,托管该医院的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全员撤离。被问及原因,医院方面称,养老机构隶属民政部门,医院隶属卫生部门,两者理念不同,最后“和平分手”。

养老机构方面关于原因没有过多提及。不过,其负责人坦言,办医院投入巨大,聘请医生、护士,还要购买设备、药品,运营成本高,而且承担风险大。

她说,虽然医院有资质,但是老人的医疗活动无法进行医保报销,“虽然也在筹办中,不知道前景如何。这算是“医养结合”实施的一个障碍吧。

昨天,记者联系多家养老机构,不少养老机构负责人一肚子苦水,“没钱开医院,一旦医保不给支持,这都是硬赔的。”

现状:目前,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咋做的?

前年年底,河南省老年医养协作联盟宣布成立,由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发起。

该联盟负责人张长安介绍,至目前,联盟已覆盖包括新乡、开封等地在内的56家养老机构。医院专门组织了巡诊队,定期为养老机构送服务,按照“小病就地诊治,急危重病人到医院,经医院治疗好转或痊愈的老人送回养老院”的医养合作模式,把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建设成为养老机构的医疗保障基地,为养老机构解除后顾之忧。

障碍:民政部门补贴“吃不到” 卫生部门补贴也没有

昨天,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老年关爱病房大楼投入使用,开放床位数增加至1200张。

该院院长白建林说,最主要的还是得先满足病人的治疗需求。养老机构设医院难,那医院设立养老院呢?

张长安说,医院的病房只能提供医疗服务,不可能再建养老院。目前,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有近250张病床提供医养结合的综合服务,患者全依托医护人员照料,医院只收取治疗费用,长远发展很困难。

张长安介绍,医院做过调查,住院靠医保的老年患者,大多家庭经济情况不好,再收取一定的养护费用,家属不一定付得起。除此之外,老年人多慢性病,而医保多单病种支付。他还表示,民政部门鼓励新增养老床位,每张床位有补贴,然而,医疗机构内的养老护理床位,民政部门补贴“吃不到”,卫生部门补贴也没有。

业内人士透露,两头靠不到,这是部分医院不愿尝试医养结合的症结所在。若养老护理床位能有政策倾斜与补助,医养结合才能走得更远。

模式

几年前,汝州市探索建立了“医院+养老”服务新模式,成立了河南省唯一医疗机构直接承办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康宁托老中心,新华社高度关注,认为“医疗服务做后盾,托老养老有保障”的新模式具有很高的推广和研究价值。

他们为啥能成功?有媒体探讨,政府支持力度大,公益参与多。

不过,他们也遇到了问题。今年9月,在一次论坛上,河南汝州市康宁托老中心主任吉向阳说,老人就医好解决,可是护工培训是个大问题。

探因:分而治之格局造成医疗与养老资源不能融合 昨天,养老机构、医院多位业内人士分析,医养结合推进不顺畅的重要原因是,养老机构由民政部门管理,医疗机构由卫生计生部门管理,医保由社保部门管理,分而治之的格局造成医疗和养老资源不能融合。

民革中央副主席刘家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医养结合的方向非常好,但产业发展还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政府应建立长期照护的保障制度,解决医院、老人与养老服务机构三者间服务费用的支出问题,使医生、护士提供的服务有经费来源。

下载医养结合人口老龄化时代下的合意选择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医养结合人口老龄化时代下的合意选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医养结合考察报告

    医养结合考察报告 *月*日,区政府**副区长带队赴***福利中心考察了医养结合工作。 一、***医养结合概况 ***人民政府于*年*月出台医养结合方案,成立了区长为组长的医养结合领导......

    医养结合协议书(定稿)

    医养结合协议书 甲方: 卫生院(简称甲方) 电话: 乙方: 敬老院(简称乙方) 电话: 为积极响应国家医养结合政策,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障,创新医疗服务特色,甲乙双方经协商一致,自愿签订医养结......

    医养结合方案

    医养结合中心试点工作方案 @@@医院作为第一批医养结合试点中心,为贯彻落实十九大会议精神,结合@@@市《》文件精神要求,依据相关试点工作内容要求,特制定相关工作方案。 一、 指......

    “医养结合”实施方案

    明水县中医医院 “医养结合”实施方案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完善老龄人口相关保障体系, 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全面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有效解决快速增长的......

    医养结合开创绿色通道

    医养结合开创绿色通道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技红杏出墙来。目前,汉川市农村福利院,优美的环境和周到的服务,吸引了很多农村五保老人和鳏寡孤独老年人入住。随着入住老人的增多,......

    医养结合签约协议书

    涧西区开展养老院、养老服务中心 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签约协议书 甲方 机构名称:负责人: 联系电话:乙方 医疗指导机构名称:负责人: 联系电话:为提高对居民的医疗、保健、预防和康复......

    纺织医养结合工作总结

    X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结合工作总结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寿命不断增长,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显,我中心以国家医改政策为指引,以惠民利民为原则,以社区基本公共卫生......

    医养结合项目规划

    医养结合项目规划近年来,我国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老年消费市场初步形成,老龄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总体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