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消防安全技术实务重点考点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
一、考试目的
考查消防专业技术人员对于消防科学技术基础理论、消防技术专业知识和消防技术标准及建设工程消防技术规范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包括建筑主动防火、被动防火、安全疏散技术措施及应用方法,各类建筑消防设施的基本原理及管理要求,各类建筑和场所的火灾危险特点及防火安全措施,火灾风险评估的方法及作用等。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消防基础知识
1.燃烧基础知识。
熟悉固体、液体、气体的燃烧特点;掌握燃烧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辨识和分析各种燃烧物质的燃烧产物及其有毒有害性。
2.火灾基础知识。
熟悉火灾的危害性,分析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掌握火灾的定义,对不同的火灾进行辨识和分类;掌握火灾发生和发展蔓延的机理,提出预防火灾和扑救火灾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
3.爆炸基础知识。
熟悉爆炸危险源的概念及常见危险源,分析引起爆炸的主要原因对不同的爆炸,根据其形式和特点进行辨识和分类;掌握浓度爆炸极限、温度极限的定义,运用爆炸极限判定物质的火灾爆炸危险性,提出有爆炸危险场所建筑物的防爆要求以及防爆安全操作规程。
4.易燃易爆危险品安全知识。
掌握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分类和特性,辨识不同危险品的火灾危险性,运用相关消防专业技术,提出易燃易爆危险品的防火防爆要求和灭火基本方法。确定易燃易爆危险品生产、储存、运输安全管理的措施。
(二)建筑防火
1.生产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熟悉各类生产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掌握各类生产和储存物品火灾危险性的分类方法;根据消防法律法规,运用相关消防技术和标准,辨识和分析各类生产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
2.建筑分类与耐火等级。熟悉建筑的不同分类方法,掌握不同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和建筑构件耐火极限的的要求;根据消防法律法规,运用相关消防技术和标准,辨识和分析各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以及不同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提出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防火的要求。
3.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
了解城市建筑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掌握防火间距的设置要求,运用相关消防技术和标准,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建筑规模和耐火等级,分析和确定建筑规划选址、总体布局以及建筑物内平面布置的消防要求,提出防火间距不足时应采取的防火技术措施。
4.防火防烟分区与分隔。
熟悉防火分区划分应考虑的因素和常用的防火分区分隔构件。掌握防火墙、防火卷帘、防火门、防火阀、挡烟垂壁的设置要求;根据消防法律法规,运用相关消防技术标准,针对不同建筑物和场所,提出合理划分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的基本方法与防火分隔设施的设置要求。
5.安全疏散。
掌握建筑安全出口、疏散走道、避难走道、避难层的设置要求;依据消防法律法规,辨识和分析工业与民用建筑在疏散楼梯形式、安全疏散距离、安全出口宽度等方面存在的隐患;运用安全疏散相关技术和消防标准,针对不同的建筑,确定疏散设施的设置方法和要求。
6.建筑电气防火。
熟悉电线电缆选择和电气线路保护的措施要求,辨识和分析电气照明器具和电气设备的选型、安装及使用方面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分析电动机的火灾危险性,提出电动机的火灾预防措施;依据消防法律法规,运用相关消防技术和标准,解决电气线路和用电设备的防火保护措施技术问题。
7.建筑防爆。
掌握建筑防爆基本原则和措施要求,根据消防法律法规,辨识和分析建筑防爆安全隐患。掌握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与范围,提出爆炸危险性厂房、库房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的具体要求;掌握爆炸危险环境电气防爆的原理和措施,辨识电气设备的基本防爆型式;运用消防法律法规、相关消防技术和标准,解决建筑物防爆技术难题。
8.建筑设备防火防爆。
分析锅炉房、电力变压器等燃油燃气设施的火灾危险性,辨识锅炉房、电力变压器等燃油燃气设施防火防爆措施应用的正确性;分析采暖、通风与空调系统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依据消防法律法规,运用不同的防火防爆技术,提出消除隐患的方案。
9.建筑装修、保温材料防火。
掌握建筑装修材料的分类分级以及装修防火要求,根据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技术标准,辨识和分析建筑装修存在的火灾隐患,提出隐患整改的方案;运用相关消防技术和标准,辨识各装修材料和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制定不同建筑物和场所内部装修与外墙保温系统的消防安全要求。
10.灭火救援设施。
掌握消防车道、消防登高面、消防救援窗及屋顶直升机停机坪、消防电梯等消防救援设施的设置目的与要求,运用消防法律法规和相关消防技术标准,解决实际工程中消防救援设施设置的技术问题。
(三)建筑消防设施
1.室内外消防给水系统。
了解消防给水系统的主要构成及系统的类型,熟悉室内外消火栓系统的工作原理,掌握室内外消火栓系统的设置要求。运用消防法律法规、相关技术和标准规范,正确选用建筑室内外消防给水方式和用量,提出消防供水设施和管路的设置要求。
2.自动水灭火系统。掌握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细水雾灭火系统等自动水灭火系统的灭火机理和系统特点,熟悉各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设计参数,运用相关技术和标准规范,根据各个系统的适用范围、选型原则以及设置要求,分析和辨识建设工程中自动水灭火系统系统选择和设置的合理性,提出完善的要求。
3.气体灭火系统。
掌握二氧化碳、七氟丙烷、IG541等气体灭火系统的灭火机理和系统特点,熟悉各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设计参数,运用相关技术和标准规范,根据各个系统的适用范围、选型原则以及设置要求,分析和辨识建设工程中气体灭火系统选择和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的方案。
4.泡沫灭火系统。
掌握低倍数、中倍数、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的灭火机理和系统特点,熟悉各个系统的喷射方式、结构形式、应用方式、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和设置要求;运用相关技术和标准规范,根据各个系统的适用范围、选型原则以及设置要求,分析和辨识建设工程中泡沫灭火系统选择和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修正方案。
5.干粉灭火系统。
掌握干粉灭火系统的灭火机理、分类方式、系统组成和适用范围,熟悉系统的控制方式、工作原理和设计参数;运用相关消防技术标准,辨析不同保护对象系统设置的合理性,提出系统设置要求和干粉用量的计算方法。
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熟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分类、组成及组件功能,掌握火灾探测报警系统、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和可燃气体探测器、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以及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和电气火灾监控器的工作原理及设置要求,分析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用方面存在的常见问题;运用相关消防技术和标准规范,根据不同建筑和场所的特点,评价系统的选型和设置的有效性。
7.防烟排烟系统。
熟悉建筑防烟排烟设施的分类形式和设置要求,掌握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和机械排烟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设计参数,辨识和分析建筑防排烟方面存在的常见问题;运用相关消防技术和标准规范,针对建筑工程实际,评价防排烟方式和系统设置的有效性。
8.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
熟悉消防应急灯具的分类、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要求,掌握系统的选择原则和设置要求,运用相关消防技术标准,辨析系统型式和设备性能,制定相应系统设计要求。
9.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
熟悉系统组成和相关设备的主要功能,掌握系统分类、工作原理、主要功能、设计原则和性能要求;运用相关消防技术标准,制定系统设置和使用要求。
10.建筑灭火器配置。
了解灭火器的分类及其型号标识与主要参数,熟悉水基型、干粉、二氧化碳等常用灭火器的基本构造与灭火机理,掌握各类灭火器的适用范围、配置计算方法以及选型与设置要求。运用相关消防技术和标准,辨析灭火器的配置与保护对象的适应性,确定建筑物和场所配置灭火器的计算方法和配置要求。
11.消防供配电。
熟悉消防负荷和消防电源的分级与要求,掌握消防备用电源的组成、选型要求和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方式,运用相关消防技术标准,辨析消防供电方式和消防负荷等级的合理性,制定消防供配电设计要求。
(四)其它建筑、场所防火
1.石油化工防火。
熟悉石油化工生产工艺的工作原理和火灾特点。运用石油化工相关技术和标准,根据石油化工装置布置、物质特性和生产储存特点,辨识和分析石油化工生产、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制定事故防控措施,提出规划选址和功能区域划分的要求和方法。
2.地铁防火。
熟悉地铁建筑特性和火灾危险性,分析不同火灾工况下消防设施运行状况和人员疏散特征,掌握地铁的防火要点。运用地铁防火相关技术和标准,辨识和分析地铁靠站、运行等不同过程及站台区、车轨区等不同区域的火灾危险特征,制定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
3.城市隧道防火。
熟悉隧道分类、建筑特性和火灾特点,掌握隧道防火设计要求,辨识和分析城市交通隧道的火灾隐患,制定整改方案。运用相关消防技术标准,解决城市隧道防火设计技术问题。
4.加油加气站防火。
熟悉加油加气站的火灾危险性以及加油加气站的分类分级。掌握加油加气站防火间距、平面布局、建筑防火、消防设施等方面的防火要求,依据消防法律法规,辨识加油加气站的火灾隐患。运用相关消防技术和标准规范,针对工程实际,制定加油加气站规划选址、平面布局等防火设计方案。
5.发电厂防火。
熟悉发电厂的不同类别及其发电机理,掌握火力发电厂建筑防火设计和消防设施配置的要点。运用相关消防技术和标准规范,分析火力发电厂存在的主要火灾危险源以及火灾事故危险性,制定火灾防范对策措施,提出火力发电厂消防扑救力量配置和防火设计要求。
6.飞机库防火。
掌握飞机库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设计要求,运用飞机库相关消防技术和标准规范,辨识和分析飞机库的消防安全隐患,制定整改措施,提出特殊的防火设计要求。
7.汽车库、修车库防火。
掌握汽车库、修车库的火灾特点和防火设计要点,依据消防法律法规,运用汽车库、修车库相关消防技术和标准规范,辨识和分析汽车库、停车库的消防安全隐患,制定整改措施,提出防火设计要求。
8.洁净厂房防火。
掌握洁净厂房的火灾特点和防火设计要求,分析洁净厂房的消防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措施。运用洁净厂房相关技术和标准,辨识和分析洁净厂房火灾危险,制定防范火灾的对策措施,提出消防设施配置等防火设计要求。
9.信息机房防火。
掌握信息机房的火灾危险特点和防火设计要求。运用信息机房相关消防技术和标准规范,辨识和分析信息机房的消防安全隐患,制定整改措施,提出消防设施配置等防火设计要求。10.古建筑防火。
掌握古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安全措施要求。运用古建筑相关消防技术和管理规定,辨识和分析古建筑的结构特点及其火灾危险特征,制定古建筑火灾防范的对策措施。11.人民防空工程防火。掌握人民防空工程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安全措施要求,依据消防法律法规,运用人民防空工程相关消防技术和标准规范,辨识和分析人民防空工程消防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措施;以平战结合的人民防空工程为重点,提出防火设计要求。
(五)消防安全评估
1.火灾风险识别。
熟悉火灾危险源可能带来的火灾风险和预防、控制危险发生的措施要求,掌握火灾危险源分类方法,运用相关消防技术,辨识常见的火灾危险源,制定火灾危险源的管控措施,消除或减小火灾风险。
2.火灾风险评估方法。
了解火灾风险评估基本流程、常用评估方法以及试验模拟方法基本技术手段;掌握安全检查表法和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的技术特点,运用事件树分析方法进行事故致因分析,根据相关消防技术和法律法规,制定对区域和建筑进行火灾风险评估的方案。
3.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评估。
了解烟气及疏散模拟计算分析手段、影响建筑结构耐火性能的主要因素以及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耐火的计算方法;掌握疏散安全所需时间的组成和计算方法,运用相关性能化消防技术,设定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的目标和条件,制定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评估的方法、步骤和要求。
第二篇: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重点考点
《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
一、考试目的 考查消防专业技术人员在开展消防安全技术工作过程中,掌握消防技术前沿发展动态,熟练运用消防有关法律法规和消防技术标准规范,组织开展建筑防火检查和隐患排查整治,解决消防设施安装、检测与维护管理以及消防安全管理、消防安全评估等复杂、疑难消防安全技术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消防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与注册消防工程师职业道德
1.消防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了解与消防工作相关的法律、规章 和规范性文件的基本内容,熟悉《消防法》、《规划法》等法律以及《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行政法规的主要内容,掌握消防工作方针、原则和消防工作责任制。运用相关法律法规,分析单位消防安全责任制度、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制度、消防安全检查制度等消防管理制度的法律依据及其完整性,辨识消防违法行为及其相应的法律责任,提出整改违法行为的方案。
2.消防职业道德。熟悉注册消防工程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掌握注册消防工程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规范。熟悉注册消防工程师的执业范围、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根据相关法律和规范性文件,辨识和分析注册消防工程师执业行为的合法性,提出规范执业行为、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二)建筑防火检查
1.总平面布局与平面布置检查。
掌握总平面布局与平面布置检查的主要内容和方法,辨识和分析建筑耐火等级、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消防车道和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及其他灭火救援设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依据消防法律法规,运用相关消防技术和标准规范,解决消防安全总体布局以及工业与民用建筑平面布置的消防安全技术问题。
2.防火防烟分区检查。
掌握防火防烟分区检查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根据消防法律法规,运用相关消防技术和标准规范,辨识和分析防火分区与防烟分区划分,防火墙、防火门(窗)、防火卷帘、防火阀和防火隔间设置等方面存在的隐患,解决防火防烟分隔设施的消防安全技术问题,开展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设施的检查。
3.安全疏散检查。
掌握安全疏散设施检查的主要内容和方法,辨识和分析安全出口、疏散楼梯、避难走道、避难层(间)、下沉式广场等疏散设施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改进方案。运用相关消防技术和标准规范,确定厂房、住宅和公共建筑中安全出口数量、疏散宽度、疏散距离等疏散安全的要求,开展建筑安全疏散设施的检查。
4.易燃易爆场所防爆检查。
掌握易燃易爆场所防爆检查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排查易燃易爆场所存在的火灾爆炸的危险性,提出整改措施。运用相关消防技术和标准规范,辨识和分析易燃易爆场所防爆、泄压设施的正确性,制定防火防爆的管控措施。
5.建筑装修和建筑保温检查。掌握建筑装修和建筑保温系统检查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熟悉建筑内部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的划分,运用相关消防技术和标准,辨识建筑内部装修和外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排查建筑装修和保温系统的火灾隐患,制定防范火灾的对策措施。
(三)消防设施安装、检测与维护管理
1.基本要求。
掌握消防设施施工质量控制要求,以及消防设施安装与调试、技术检测与竣工验收、运行维护管理等工作的基本要求;辨识和分析消防控制室技术条件、维护管理措施和应急处置程序的正确性。
2.消防给水系统。
掌握消防给水系统的安装调试与检测验收方法。运用相关消防技术和标准规范,辨识和分析系统运行过程中造成故障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处理解决方法。
3.消火栓系统。
掌握消火栓系统的安装调试与检测验收方法。运用相关消防技术和标准,辨识和分析系统运行过程中造成故障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处理解决方法,指导相关从业人员安装、调试、检测和维护保养系统。
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水喷雾灭火系统。
熟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水喷雾灭火系统各组件进场检查要求及方法,掌握系统及其组件设置、安装调试、检测验收和维护管理的要求。运用相关消防技术和标准规范,辨识和分析系统故障及其原因,提出处理解决办法,指导相关从业人员安装、调试、检测和维护保养系统。
5.细水雾灭火系统。
熟悉细水雾灭火系统主要部件进场检查的内容和方法;掌握系统安装调试、检测验收、维护管理的要求,运用相关消防技术和标准规范,辨识系统常见故障及其原因,提出处理解决办法,指导相关从业人员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系统。
6.气体灭火系统。
熟悉气体灭火系统各部件、组件进场检查的内容和方法;掌握气体灭火系统的安装调试、检测验收、维护管理的要求;运用相关消防技术和标准规范,辨识和分析系统运行过程中造成故障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处理解决方法,指导相关从业人员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系统。
7.泡沫灭火系统。
熟悉泡沫灭火系统主要部件安装前的检查内容和方法,掌握系统安装调试、检测验收、维护管理的要求;运用相关消防技术和标准规范,辨识系统主要故障及其原因,提出相应处理解决方法。指导相关从业人员对系统进行安装、调试、检测和和维护保养。
8.干粉灭火系统。
熟悉系统主要组件进场检查的内容和方法,掌握系统安装调试、检测验收、维护管理的要求,运用相关消防技术和标准规范,辨识系统主要故障及其原因,提出相应处理解决方法,指导相关从业人员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系统。
9.建筑灭火器配置。熟悉灭火器产品进场检验(查)内容和方法,掌握灭火器配置、安装、验收、检测、维护管理的要求。运用相关消防技术和标准规范,辨识和分析建筑灭火器配置的正确性,指导相关从业人员正确配置和维护保养灭火器。10.防烟排烟系统。
熟悉防烟排烟系统各部件、组件进场检查的内容和方法;掌握防烟排烟系统安装调试、检测验收、维护管理的要求;运用相关消防技术和标准规范,辨识和分析系统运行过程中造成故障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处理解决方法,指导相关从业人员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系统。
11.消防用电设备的供配电与电气防火防爆。
熟悉供配电系统和电器防火防爆的检查内容与要求;掌握变配电装置、控制电器、电气线路及插座、灯具开关、家用电器等的防火措施;掌握电气系统维护的方法;运用相关消防技术和标准规范,辨识常见的电气消防安全隐患,提出消除隐患的技术措施。
12.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
熟悉系统组件进场检查的内容与要求,掌握系统及各组件安装调试、检测验收、维护管理的要求;运用相关消防技术和标准,辨识和分析系统运行的故障和原因,提出提出解决故障的方法与措施,指导相关从业人员对系统进行安装、调试、检测和维护保养。
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熟悉火灾探测报警系统、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组件进场检查内容与要求;掌握系统布线、安装调试、检测验收、维护管理的要求。运用相关消防技术和标准规范,辨析常见的系统故障及其原因,提出处理解决方法,指导相关从业人员对系统进行安装、调试、检测和维护保养。
14.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
熟悉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进场检查的主要内容与要求;掌握系统及各组件安装调试、检测验收、维护管理的要求;运用相关消防技术和标准规范,辨析常见问题及其原因,提出检查处理方法,指导相关从业人员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系统。
(四)消防安全评估方法与技术
1.区域消防安全评估。
掌握区域消防安全评估需要考虑的因素和基本流程,运用区域消防安全评估方法与技术,开展区域消防安全评估工作,评价区域火灾风险等级,提出降低或消除火灾风险,提高安全等级的处置意见。
2.建筑火灾风险评估。
掌握单体建筑消防安全评估需要考虑的因素和基本流程,运用建筑消防安全评估方法与技术,开展建筑消防安全评估工作,评价建筑物火灾风险等级,提出降低或消除火灾风险,提高安全系数的处置意见。
3.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
熟悉性能化防火设计的适用范围、基本程序步骤、常用计算分析软件。运用性能化防火设计技术,确定建设工程消防安全目标,合理选择计算分析软件,确定火灾荷载,设定火灾场景,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评估。
(五)消防安全管理
1.消防安全管理基础知识。
熟悉消防安全管理的性质和特性;掌握消防安全管理的要素,制定消防安全管理的原则、方法与目标。
2.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
熟悉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内容和要求;辨识和分析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安全隐患。运用相关消防行政法律法规,制定社会单位消防管理的相关制度,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3.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
掌握消防安全宣传与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辨识和分析单位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存在的薄弱环节,制定和实施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的方案,评估消防教育培训效果。
4.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掌握应急预案编制的方法、程序与内容,辨识和分析单位消防应急预案的优缺点,根据消防法律法规与规定,针对单位实际,编制单位应急预案,提出开展应急预案演练的要求和方法,评估预案演练效果。
5.施工现场消防管理。
掌握施工现场火灾风险因素及防火管理内容与要求;辨识和分析施工现场消防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措施。依据消防行政法律法规,运用相关消防技术标准和规范,制定施工现场总平面布局、建筑防火、临时消防设施、防火安全管理制度的要求,开展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检查。
6.大型群众性活动消防安全管理。
掌握大型群众性活动的主要特点及火灾风险因素,辨识大型群众性活动场所的不安全因素。依据消防行政法律法规,运用相关消防技术标准规范,制定大型群众性活动的消防安全方案
《消防安全案例分析》
一、考试目的 考查专业技术人员综合运用消防法律法规、我国国家消防技术标准及其他国家相关工程建设技术标准、消防安全管理的理论方法和专业技术,解决建筑防火、消防设施、消防安全评估、消防安全管理等方面消防安全实际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熟悉消防技术标准规范,对建设工程类别、建筑耐火等级、建筑总平面布局、建筑平面布置、建筑构造、安全疏散、消防救援设施和建筑内部装修等的建筑防火案例进行分析,辨识不符合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技术标准规范的现象和隐患,提出解决问题和整改隐患的对策措施。
(二)熟悉消防技术标准规范,对建筑室、内外消火栓系统、自动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其联动控制系统、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等消防设施应用案例进行分析,辨识不符合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技术标准规范的现象和隐患,提出解决问题和整改隐患的对策措施。
(三)熟练掌握消防安全评估和性能化防火设计评估的内容、方法和步骤,对消防安全评估和性能化设计评估案例进行分析,辨识安全评估和性能化设计评估方法步骤的缺陷和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提出完善安全评估和性能化设计评估,消除安全隐患的对策措施。
(四)熟悉消防行政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掌握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的要求,对消防安全管理案例进行分析,辨识消防安全管理中不符合消防法律法规的现象和行为,提出整改的措施。
第三篇:消防安全技术实务试题二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试题
(二)一、单项选择题(共80题,每题1分,每个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掌握燃烧类型的有关常识,对于了解物质燃烧机理和火灾危险性的评定,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各类可燃固体的燃烧方式和燃烧特性,生活中常见的蜡烛,其燃烧形式属于()。
A.蒸发燃烧
B.表面燃烧
C.分解燃烧
D.熏烟燃烧
2.某煤化工厂的空分厂房,采用装配式排架结构,球节钢网架屋盖,大型预制槽板屋面,建筑面积2772m,跨度21m,高度17.5m,是典型的制氧工业厂房。根据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标准,该空分厂房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应确定为()。A.甲类B.乙类C.丙类D.丁类
3.某戊类汽车总装厂房,其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占地面积不限,喷添工段占总装厂房的面积比例不足(),则其生产类别仍属戊类。A.3%B.5%C.10%D.20% 4.某单层仓库内储存有大量同一规格玻璃工艺制品,该工艺品均选用木箱包装,包装后的成品每箱重量为30kg,其中木箱的重量为6.5kg。该仓库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应确定为()。
A.乙类B.丙类C.丁类D.戊类
5.某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建筑面积45600m,南北向长约410m,东西向宽约180m。病房楼设在最南端,建筑高度42.5m,规模400张病床位。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中民用建筑的分类,该病房楼属于()。A.一类高层什宅建筑B.一类高层公共建筑 C.二类高层住毫建筑D.二类高层公共建筑
6.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防火安全。某新型建筑材料研发制造厂生产的新型预制复合保温板,厚度为166mm,燃烧性能等级的附加信息标识是
2GB8624B1(B-s1,d0,t1)。根据《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2012,该保温板的烟气毒性等级为()级。A.BB.s1
C.d0
D.t1
7.某加工厂,建筑高度22m,耐火等级为二级,室内吊顶采用某新型轻质不燃材料制成的板材,是由膨胀珍珠岩加上胶粘剂、增强剂、防火剂经加压、烘干而成。则该板材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h。A.0.15B.0.25C.0.50D.耐火极限不限
8.某建造于百年前的古建筑,在几次大的地震灾害中,只受到轻微的破坏,主体框架基本没受影响。由于该古建筑主要采用以本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这种结构方式用木材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以木柱、木屋架承重,砖石等不燃材料为墙。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的规定,该古建筑按()耐火等级确定。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
9.某药业公司,占地面积40000m,建筑面积4469.6m,其中厂房3744m、其它辅助设施725.6m。厂房系用轻钢结构,其中靠围墙处的C栋厂房为青霉素提炼车间。现拟在该公司旁新建一座高度为18m的医院,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的规定,C栋厂房与该医院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m。A.25B.30C.40D.50
10.某纺织公司投资1.5亿美元兴建纺织厂,占地面积24公顷,预计将雇佣500名工人,8栋厂房均为单层,耐火等级为二级,同时在某栋厂房旁边兴建一座员工宿舍,建筑高度42m。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B50016-2014的规定,员工宿舍与该单层厂房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m。A.15B.20C.13D.25
11.某建材仓库物流园区,A栋仓库单层,耐火等级为二级,建筑高度7m,储存物品为钢材,B栋仓库两层,耐火等级为二级,建筑高度11m,储存物品为玻璃。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的规定,两栋仓库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m。
221 A.14B.12C.10D.8 12.某农家乐,住宅建筑为木结构,建筑内附设有机动车库,机动车库采用耐火极限2.00h的防火隔墙和耐火极限为1.00h的不燃性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该机动车库的建筑面积不宜大于()m。A.50B.60C.100D.500 13.某栋多功能组合建筑,总建筑面积约29.6万m,其中办公用房建筑面积17.8万m,商业用房建筑面积8067m,酒店用房建筑面积4.5万m,建筑内全部设置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建筑地下4层,地上46层,其中地下部分为停车场和设备用房,地上一层到四层为商业酒店综合功能,5层到9层为办公,10层及以上为住宅,9层和10层相连接处开口之间应设置高度不小于()m的实体墙。A.0.6B.1.0C.0.8D.1.2 14.某大型购物商场,位于一栋商业建筑的地下一层和地下二层,总建筑面积3400m,其中地下一层部分建筑面积1800m,地下二层为1600m,在进行建筑安全疏散设计时,本商场的疏散人数应为()。A.1976B.2016C.1896D.1080 15.某电影院单独建造,地上3层,每层建筑面积为2800m,电影院的座位数为1600个,则该电影院的疏散楼梯的最小总净宽度为()m。A.10.40B.11.44C.12D.13.20 16.某新建小区,内部规划有一所幼儿园。该幼儿园两层,耐火等级为二级,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m。
A.15B.20C.25D.30 17.某高层住宅建筑,建筑高度126m,设有避难层。按典型的标准层六户计算,22层132户,按每户3.5人共462人计算,则避难层的净面积不宜小于()m。A.462B.116C.93D.77
18.电气线路是引发电气火灾的主要起火源,有统计资料显示,占比超过一半。电气线路的防火措施首先要考虑电线电缆的选择。对于城市居民家中的电气线路,线芯面积为()mm及以下的线缆不宜选用铝芯电缆。A.2B.3C.5D.6
19.某建筑高度为25m,建筑面积共3600m的面粉加工厂的面粉碳磨车间为3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面粉研磨车间的正常生产时,空气中的可燃性面粉粉尘云很可能偶尔出现于爆炸性环境中。根据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2014的规定,该面粉碾磨车间应划分为()区。A.1B.2C.21D.22
20.下列可以用于模拟办公区、体育场馆、购物中心和地铁车站等场所的软件是()。A.SIMULEXB.EGRESS
C.EXODUS
D.STEPS
21.安全间隙的大小反应了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传爆能力。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按最大试验安全间隙的大小分为ⅡA、ⅡB、ⅢC三级。最大试验安全间隙是在标准试验条件下,壳内所有浓度的被试验气体或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点燃后,通过长()mm的接合面均不能点燃壳外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外壳空腔两部分之间的最大间隙。A.15B.20C.25D.40
22.根据我国经济、技术条件和供电情况,建筑中一般采用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应急电源。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的规定,下列关于布置在民用建筑内的柴油发电机房的设置要求,不正确的是()A.应设置火灾报警装置
B.可布置在建筑的地下一层和二层
C.机房内设置的储油间的总储存量不应大于5m
D.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1.50h的不燃性楼板与其他部分分隔 23.马赛克又称为锦砖,建筑上用于拼成各种装饰图案用的片状小瓷砖。坯料经半干压成形,窑内熔烧成锦砖。泥料中有时用CaO、Fe2O3等作为着色剂,为我们的视觉效果
322 2 带来了一定的冲击性,是一种装饰艺术。根据建筑内部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划分,马赛克应为()级。A.AB.B1C.B2
D.B3
24.下列关于建筑内设置的消防应急照明和灯光疏散指示标志的备用电源的连续供电时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建筑高度为120m的公共建筑,不应小于90min B.建筑高度为60m的住宅建筑,不应小于60min C.建筑高度为18m的老年公寓,不应小于60min D.建筑高度为24m的学校,不应小于30min 25.某25t水罐、泡沫消防车采用中国重汽生产的ZZ5437S4667C底盘改制而成。该消防车设计新颖、性能优良,具有动力强劲、载液量大、消防炮射程远等特点,它主要用于高层建筑、石油化工、机场等特大型火灾的扑救,该型消防车的最小转弯半径是()m。A.7B.9C.12D.15 26.某栋建筑为20层,建筑高度为100m,耐火等级为一级。该建筑内设有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室外设有消防水泵接合器。则消防水泵接合器的位置应该在距室外消火栓()m范围内。
A.15-40B.25-50
C.40-100
D.50-120 27.某住宅小区其中的1号楼,共有186户,建筑高度95m,总建筑面积23000m,采用临时高压给水系统,并设有高位水箱,则高位水箱的储水量不应小于()m。A.12B.10C.18D.24 28.消防工作作为城市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与城市居民人身、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在技术发展影响下,新管材层出不穷。无论是采用金属管材,还是非金属管材,室外消防给水管道的直径不应小于()。A.DN65B.DN80
C.DN100 D.DN150 29.高层民用建筑的火灾扑救应立足于自救,且以室内消防给水系统为主,应保证室内
32消防给水管网有满足消防需要的流量和水压,故周密地考虑高层民用建筑的室内消防给水系统供水方式十分重要。当室内最低消火栓栓口的静水压力大于()MPa,或系统工作压力大于()MPa,应采取分区给水系统。
A.0.8,2.4
B.1.0,2.4
C.0.3,2.5
D.0.6,2.5
30.《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给水规范》GB50974-2014是我国第一本关于消防给水和消火栓系统的专用规范、涵盖了系统设计、施工、调试、验收及系统推护管理等方面内容,对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起者重要作用。以下关于室内消火栓的设置规定,不正确的是()。A.室内消火栓的水枪充实水柱应通过水力计算确定,且不应小于10m
B.室内消火栓的间距应由计算确定,当保证同层相邻有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被保护范围内的任何部位时,消火栓的间距不应大于32m;当保证有一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到达室内任何部位时,不应大于50m
C.室内消火栓应设置在明显易于取用的地点;消火栓的出水方向宜与设置消火栓的墙面相垂直,栓口离地坪高度宜为1.10m;同一工程内应采用统一规格的消火栓、水枪和水带,每根水带长度不应大于25m
D.消火栓栓口动压力不应大于0.5MPa,当大于0.7MPa时,应设置减压装置
31.某商场共三层,每层设计安装1500只玻璃球喷头,商场设计采用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则该系统按规范要求设置的报警阀个数不宜少于()。A.9B.8C.7D.6
32.热敏性能对洒水喷头的动作性能、控火效能以及对建筑空间的保护性能有影响,当安装高度为3m的情况下,采用快速响应喷头,喷头公称动作温度为68℃,响应时间指数(RTI)为35(m·s)0.5。则该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玻璃球洒水喷头工作液色标为()色。
A.红B.橙C.黄D.绿
33.某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1926年,由中外商贾募捐及政府集资兴建,占地面积约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750平方来,为中轴对称的三进式仿古建筑。现设有火 3 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对其进行保护,则该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基本参数中的作用面积为()m。A.100B.160C.180D.260 34.某印刷厂,坐落于经济开发区,占地面积100亩,建筑面积近4万平方米,公司注册资金3.19亿元,拥有世界最先进的报纸印刷、商业印刷、包装印刷设备,是集印前设计制作、印刷、印后加工于一体的综合性专业印刷制造企业。该印刷厂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则该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基本参数中的喷水强度为()[L/(min·m)]。A.6
B.8
C.12
D.16 3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作为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固定灭火设施,对预防火灾蔓延和扑灭建筑物初期火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版)规定,对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根据喷头类型不同,可分为闭式系统和开式系统两大类。下列不属于闭式系统的是()。A.湿式系统B.雨淋系统C.预作用系统D.干式系统
36.某写字楼高度为32m,共9层,每层面积为120m,楼内设有消火栓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如果把写字楼的每层作为一个计算单元,那么每个楼层配置灭火器的最小灭火级别为()。A.16AB.8AC.12AD.6A 37.高位消防水箱是指设置在高处直接向水灭火设施重力供应初期火灾消防用水量的储水设施,下列建筑中,室内采用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时,必须设置高位消防水箱的是()。
A建筑层数为6层的住宅
B.建筑面积为20000m的单层建材市场 C.建筑面积为8000m的2层乙类厂房 D.建筑面积为20000m的4层购物中心
38.由于近年来对初期消防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视,建筑物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也越来22
2222
越普遍。喷头作为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最后灭火的实施者,是关键组件之一,其布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受保护场所发生火灾时,系统是否能快速而有效地控制火灾,扑灭火灾。在对电影院进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布置时,系统配水管两侧每根配水支管控制的标准喷头数不应超过()只。A.6
B.7
C.8
D.10
39.某变电站是省级电力网与市区电力环网的联络中枢点,随着电力调度技术的发展,变电站将逐渐采用少人甚至无人值守,因此,变电站内采用自动消防系统是十分重要的。该站设有两台220kV油浸式室外电力变压器,互为备用,为确保其安全运行,设计采用水喷雾灭火系统进行保护,系统的喷头应选用()。
A.防腐型水雾喷头B.锥型喷头C.加防尘罩喷头D.离心雾化型水雾喷头
40.水喷雾灭火系统的灭火机理主要为表面冷却,窒息,冲击乳化和稀释,是利用水雾喷头将水漓雾化进行灭火或防护冷却的一种固定灭火系统,由水源、消防水泵、管道、雨淋阀组、过滤器和水雾喷头等组成。下列场所不应设水喷雾灭火系统的是()。A.电石仓库
B.高层民用建筑内燃油、燃气锅炉房
C.每座占地面积超过1000m的棉、毛、丝、麻、化纤、毛皮及其制品库房 D.自备发电机房
41.水喷雾灭火系统是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是采用水雾喷头将水流分解为细小的水雾滴,使水的利用率得到最大的发挥。在灭火过程中,细小的水雾滴可完全汽化而达到最佳的冷却效果,同时,膨胀的水蒸气可破坏燃烧的条件,水雾滴的粒径应在()mm范围内。A.02-1.0B.0.3-1.5C.0.2-1.5
D.0.3-1.0
42.细水雾灭火系统的设计,应综合考虑保护对象的火灾危险性及其火灾特性、防护目标和环境条件等因素,合理选型。下列场所不宜选择局部应用方式的开式系统的是()。A.涡轮机房B.柴油发电机房
C.液压站
D.油浸变压器室 4 43.火灾探测器的选择要根据探测区域内可能发生的火灾特征、房间高度、环境条件等因素来确定,下列场所不宜选择感温火灾探测器的是()。A.可能发生阴燃的场所 B.有大量粉尘存在的场所 C.锅炉房
D.容易发生无烟火灾的场所
44.某建筑高度为54m的办公楼采用两路供水,办公楼设有室内外消火栓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室、内外消火栓系统设计流量均为40L/s,火灾延续时间为2h,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流量为30L/s,火灾延续时间为1h。当补水量为30L/s时,该建筑消防水池最小有效容积不应小于()m A.348B.456C.576D.672 45.气体灭火系统是传统的四大固定式灭火系统(水、气体、泡沫、干粉)之一,广泛应用在工业和民用建筑中,主要用于扑灭通信设施、贵重及精密设备、电气线路、变配电设施、发电机组等火灾。气体灭火系统的应用日趋广泛,其安全性问题也日益突出。灭火剂的毒性主要是针对防护区内的人员而言。在以全淹没方式设计的防护区内,在灭火剂释放前都有人员疏散的要求。设置气体灭火系统的防护区应设有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使该区人员能在()min内撤离防护区。A.0.5B.1C.5D.10 46.某建筑高度为36m的7层商业中心,建筑内设置了消火栓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等消防设施。商业中心的第三层设有一餐厅,餐厅的疏散门需通过疏散走道通至最近的疏散楼梯间,请同该餐厅内任一点至最近的疏散楼梯间的安全距离不应大于()m。A.30B.37.5C.50D.60 47.近几年来,石油市场的发展可谓是变化多端,社会各领域对石油的供求情况也常出现波动。在这种情况下,对石油资源进行适当的储备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浮顶罐已
3经成为了储备基地普遍采用的原油储罐,浮顶罐采用的泡沫灭火系统应选用()。A.液下喷射系统B.半液下喷射系统C.液上喷射系统D.半液上喷射系统
48.氟蛋白泡沫由于氟碳表面活性剂分子中的氟碳链既有疏水性,又有很强的疏油性,使它既可以在泡沫和油的交界上形成水腹,也能把油滴包于泡沫中,阻止油的蒸发,降低含油泡沫的燃烧性。因此,液下喷射氟蛋白泡沫扑教汽油罐火灾时,必须使用专用的高背压泡沫产生器。下列发泡倍数是由高背压泡沫产生器产生的()。A.3
B.13C.30D.300
49.细水雾灭火系统喷头的最低设计工作压力不应小于()MPa A.0.05 B.1.00C.1.20D.1.50
50.某拟建中的隧道是目前国内最长的高速公路隧道之一,它的防灾问题一直是各方面关注的焦点,泡沫-水喷淋系统,是长大公路隧道工程中值得推荐的防灾新技术。某隧道内设置泡沫-水喷淋系统,则在发生火灾时。泡沫混合液与水的连续供给时间之和应不水手()min A.15B.30C.60D.90
31.在防灾设计中,建筑的耐火等级是由组成建筑的墙、柱、楼板和吊顶等主要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决定的。对于某三级耐火等级的老年人建筑,当其吊顶采用难燃材料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A.0.50h B.0.25h C.0.15hD.0.10h
52.某耐火等级为一级的仓库储存天然橡胶及其制品,仓库共5层,高度为20m,占地面积为800m,仓库的外墙均为防火墙。现需在其旁边新建一座2层,高8m,占地面积为1500m的储存煤油、松节油的仓库,仓库耐火等级为一级,则这两座仓库之间的防火间距应为()。A.10m B.6m C.4mD.不限
53.下列有关干粉灭火系统的设计参数中不正确的是()。A.防护区吊顶的耐火极限为0.25h 5 B.全淹没灭火系统的设计浓度为0.5kg/m C.室外局部应用灭火系统的干粉喷射时间为80S D.预制干粉灭火装置工作压力为2MPa 5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以实现火灾早期探测和报警、向各类消防设施发出控制信号并接受设备反馈信号的一种自动消防设施。下列有关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探测区域和报警区域的划分,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A.报警区域可按楼层划分,可将发生火灾时需要同时联动消防设备的相邻楼层划分为一个报警区域
B.某公路隧道的报警区域为200m C.某体积为50000m的外浮顶储罐独立划分为一个报警区域
D.某大空间建筑内,红外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的探测区域的长度为100m 55.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能够在保护区内泄漏可燃气体浓度低于爆炸下限的条件下提前报常,避免由于可燃气体泄漏引发的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下列关于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设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气体探测器应接入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不应直接接入火灾报警控制器的探测器回路
B.可燃气体探测器可接入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也可直接接入火灾报警控制器的探测器回路
C.可燃气体探测器应同时接入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和火灾报警控制器的探测器回路 D.可燃气体探测器不应直接接入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应先接入火灾报警控制器的探测器回路
56.在宜发生固体火灾的学校教室、教研室场所配置手提式灭火器时,灭火器的最大保护距离不应大于()。A.15m B.20m C.25mD.30m 57.在地铁设计防火中,地下车站的站厅和站台、全封闭车道、防烟楼梯间和前室、连
33续长度大于()的区间应设置机械防排烟设施。A.100m B.200m C.300m D.400m
58.加气站、加油加气合建站应设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系统。可燃气体检测器一级报警设定值应小于或等于可燃气体爆炸下限的()。A.10%B.15%C.20%D.25%
59.下列关于火灾报警和消防应急广播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的说法,正确的是()。A.设置消防联动控制器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声光警报器只能由消防联动控制器控制
B.同一建筑内设置多个火灾声警报器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能同时启动和停止所有火灾声警报器工作
C.集中报警系统可不设置消防应急广播
D.消防应急广播系统的联动控制信号应由火灾报警控制器发出。当确认火灾后,应同时向全楼进行广播
60.某建筑高度为110m,标准层建筑面积为2000m的办公楼屋顶设置有直升机停机坪,下列关于该停机坪的设置做法中错误的是()。A.停机坪采用圆形平面 B.屋顶水箱间距离停机坪4m C.停机坪起降区用白色“H”符号 D.通向停机坪的出口有2个,宽度为1.0m
61.某一类高层办公楼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下列关于消防联动控制设计说法正确的是()
A.在火灾报警后经确认,消防联动控制器应在5s内按设定的控制逻辑发出联动控制信号给相应的消防设备
B.消防联动控制器的电压控制输出应采用直流24V
C.湿式报警阀压力开关的动作信号作为系统启动的联动触发信号,系统的联动控制受消6 防联动控制器处于自动或手动状态的影响
D.由同一报警区域内一只感烟火灾探测器或一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报警信号,作为雨淋阀组开启的联动触发信号
62.根据《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2009的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防火分区的划分可采用防火墙划分,也可采用防火卷帘或防火分隔水幕划分 B.设置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的商业营业厅、展览厅等,当采用A级装修材料时,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0m
C.电影院、礼堂的观众厅,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不应大于1000m,当设置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时,其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也不得增加
D.自行车库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为1000m,当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时,其防火分区允许最大面积为2000m
63.某LPG加气站设置了2个容积为20m的储气罐,按照《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516-2012(2014版)的规定,该LPG加气站的等级应是()。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
64.下列哪些火灾不适用于用二氧化碳灭火系统扑救()。A.电气火灾
B.灭火前可切断气源的气体火灾 C.棉毛、织物、纸张等所有固体深位火灾 D.液体火灾或可融化固体火灾
65.下列场所中,消防用电应按二级负荷供电的是()。A.座位数为1500个的电影院
B.室外消防用水量为35L/s的木材堆场
C.建筑高度为16m的3层展览馆,每层的建筑面积均为5000m D.室外消防用水量30L/s的乙类生产厂房
66.电气线路是用于传输电能、传递信息和宏观电磁能量转换的载体,电线电缆的选择
322
对气线路的防火有重要意义,下列场所应选用铝芯电缆的是()。A.发电机房B.氨压缩机房C.锅炉房D.移动设备的线路
67.某旅游景点,现需新建一单层木结构商店,当该建筑总面积大于()时,该木结构建筑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A.1000mB.1500mC.2000mD.2500m
68.某新建剧场,设计容纳人数为2800人,按2min内人员疏散完毕的原则设计建筑的安全疏散,每股人流的通过能力为40人/min,该剧场每个出口的最小宽度宜为()m。A.1.6B.1.8C.2.0D.2.2
69.某新建轨道交通车辆段停车场高12m,其火灾报警探测系统拟采用现行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则安装探测器时,两组探测器的水平间距不应大于()m,探测器发射器和接受器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m。
A.12,100
B.12,120
C.14,100
D.14,120
70.消防备用电源主要有应急发电机组和消防应急电源等,下列需要配接备用电源的消防设备宜用应急发电机组,不宜用消防应急电源的是()。A.消防电梯 B.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C.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D.消防应急疏散和照明指示系统
71.安全出口和疏散出口的位置、数量、宽度对于满足人员安全疏散至关重要。下列厂房、仓库可设置一个安全出口的是()
A.某印刷厂,每层建筑面积200m,同一时间生产人数30人 B.某石棉加工厂房地下室,建筑面积100m且经常停留人数15人 C.某食品仓库占地面积400m
D.某纺织品地下仓库,建筑面积100m
72.某丙类液体固定顶储罐,储罐容积为200m,直径为20m。采用水喷雾灭火系统进
2行防护冷却、则水雾喷头与保护储罐外壁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A.0.5B.0.7C.0.9D.1.0 73.下列关于消防电梯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类高层公共建筑应设置消防电梯
B.某建筑地下室埋深为12m,该建筑地下室应设置消防电梯 C.消防电梯在火灾时不能停靠在地下室
D.商场设置的消防电梯在首层应能经过长度不大于30m的通道通向室外 74.下列关于石油化工储罐区防火设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应设置在城市的边缘或相对独立的安全地带 B.液化石油气储罐区宜设置在城市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C.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液化石油气储罐区应与装卸区、辅助生产区及办公区分开布置
D.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液化石油气储罐区宜布置在地势较低的地带
75.事故树分析法是系统安全工程中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在绘制事故树中,用矩形符号表示的事件是()。
A.结果事件B.底事件C.基本事件D.特殊事件
76.某建筑共16层,建筑高度为50m,耐火等级为一级,1-3层为商场,商场部分总高度为16.5m,4-16层为住宅。下列关于该建筑防火设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建筑为二类高层公共建筑
B.该建筑住宅部分的应设置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前室的使用面积可为4.5m C.该建筑住宅部分的疏散楼梯最小净宽度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小于1.1m D.该建筑商场部分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1500m,当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3000m
77.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的联动设计中,自带电源非集中控制型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应由消防联动控制器联动()实现。
A.应急照明控制器B.应急照明集中电源 C.应急照明分配电装置D.应急照明配电箱 78.下列哪些场所或部位应设置防烟设施()。
A.建筑高度为60m的写字楼的消防电梯,当消防电梯前室有不同朝向的外窗,且可开启外窗的面积满足自然排烟的要求
B.建筑高度为48m的酒店的防烟楼梯间前室采用敞开的阳台做前室
C.建筑高度为80m的住宅建筑,消防电梯间前室与防烟楼梯间合用的前室采用凹腐做 前室
D.建筑高度为32m商场的封闭楼梯间
79.下列场所的楼梯间,应设置防烟系统的是()
A.某建筑高度为55m的公共建筑,其防烟楼梯间的前室采用敞开的阳台 B.某建筑高度为80m的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间的前室采用敞开的凹廊 C.某建筑高度为35m的丙类厂房,其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采用敞开的阳台 D.某建筑高度为40m的戊类厂房,其防烟楼梯前的前室具有不同朝向的封闭外窗 80.下列汽车库、修车库中不需设排烟系统的是()。A.建筑面积为800m的地下一层汽车库 B.建筑面积为600m的Ⅲ类修车库 C.停车数量为50辆的IV类汽车库 D.车位数为2辆的IV类修车库
二、多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须得0.5分)
81.现为满足某城市实际需求拟建设一总容积为200m、3台加油机的汽油加油站,关于该加油站的说法,正确的有()。A.该加油站可建设在城市建成区 B.该加油站双车停车位宽度为8m
322 8 C.该加油站内设置4具4kg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D.该加油站站内停车位的坡度为10% F.该加油站罩棚顶棚的承重构建为钢结构时,耐火极限为0.25h 82.隧道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建筑形式,针对隧道的火灾特点应对隧道采取针对性的防火技术措施。下列关于隧道内防火设计,正确的有()A.隧道内地下设备用房的防火分区面积为2000m
2部位隔开
D.通风、空气调节机房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E.酒店内机房设置储油间时,储油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5h的防火隔墙与机房分隔 85.对建筑物进行防火分区的划分是通过防火分隔构建来实现的,可开启关闭式的防火分隔构建包括防火门、防火窗、防火卷帘和防火水幕等。下列场所中,关于防火门的设置,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A.建筑内柴油发电机房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B.消防电梯机房与普通电梯机房之间隔墙上的门为乙级防火门
C.设置在建筑内的电影院、剧场、礼堂与其他区域分隔得隔墙上的门为乙级防火门 D.电缆井、管道井等墙壁上的检查门应采用丙级防火门
E.设置在建筑内的歌舞娱乐场所与建筑内其他部位相通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
86.在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时,机械排烟系统能将火灾中建筑房间、走道内的烟气和热量排出建筑,从而为人员的安全疏散和灭火救援行动创造有利的条件。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的规定,下列场所或部位中,应设置排烟设施
2B.建筑面积为600m且无人值守的隧道地下设备用房可设置一个疏散出口 C.隧道内消火栓间距为60m D.隧道内设置的ABC类干粉灭火器,设置点间距为100m E.在隧道入口120m处设置报警信号装置
83.洁净厂房每层或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数量不应少于2个,当满足一定条件时,可设置一个安全出口,下列关于洁净厂房可设置一个安全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类生产厂房每层的生产洁净区厂房,总建筑面积不超过100m,且同一时间内的生产人员总数不超过5人
B.乙类生产厂房每层的生产洁净区厂房,总建筑面积不超过150m,且同一时间内的生产人员总数不超过10人
C.丙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250m,且同一时间内生产人数不超过20人时 D.丁类生产区的建筑面积不大于300m,且同一时间内生产人数不超过30人时 E.戊类生产区的建筑面积不大于400m,且同一时间内生产人数不超过30人时 84.某五星级酒店,地下三层,地上五层,建筑高度27m,耐火等级为一级。下列关于该酒店设备用房的布置,下列设置不符合规范的是()A.酒店使用的常压燃油锅炉房设置在地下二层
B.当酒店内其他部位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布置在地下二层的柴油发电机房可以不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C.酒店内的消防控制室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1.50h的楼板与其他
22的是()。
A.设置在建筑物内首层,面积为200m的歌舞娱乐放映场所 B.占地面积为1500m的某储藏谷物、面粉的仓库
C.某针织厂房建筑面积为200m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 D.设置在某商场四层建筑面积为300m的电影院 E.某商业中庭
87.火灾探测器根据其监视范围的不同,分为点型火灾探测器和线型火灾探测器。下列有关火灾探测器的设置中,合理的是()。
A.点型感烟探测器至多孔送风顶棚孔口的水平距离为1m
B.线型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的光束轴线距离顶棚的垂直距离为0.5m,距离地面16m C.线型光纤感温火灾探测器宜设置在公路隧道和城市铁路隧道中
229 D.采用管路采样式吸气感烟火灾探测器的一个探测单元的采样孔总数为120个 E.当吊顶楼空面积与总面积的比例为35%时,探测器应设置在吊顶的下方
88.火力发电厂厂区的用地面积较大,建筑物的数量较多,而且建筑物的重要程度、生产操作方式、火灾危险性等方面的差别也较大,因此总平面设计的关键在于合理划分重点防火区域。下列属于重点防火区域的是()A.主厂房区B.室外配电装置区 C.消防水泵房区D.材料库区 E.消防车道区
89.某公共建筑地下3层,地上17层,每层建筑面积3000m。地上一层到三层为商场,四层为电影院,五层到十七层为办公区,地下一层高5.0m,为设备用房及KTV包用。下列关于该建筑的消防设计中,符合规范要求的是()。A.该建筑首层疏散外门的最小净宽为1.10m B.首层营业厅内任一点至最近疏散门或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最大为27m C.四层电影院观众厅的疏散门最小净宽为1.40m D.面积为150m的KTV包厢的疏散门总的设计宽度为2.0m E.某设备用房防火分区面积为1200m
90.可配置在油田、油库、炼油厂等场所,用于扑救油类物质初起火灾的灭火器有()A.干粉灭火器B.二氧化碳灭火器 C.水基型泡沫灭火器D.水基型水雾灭火器 E.洁净气体灭火器
91.对于一些人员密集场所、火灾危险性大的场所,其装修应当按照从严要求的原则采取放火措施。下列场所中,其顶棚、墙面和地面均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的是()。A.无自然采光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 B.消防控制室
C.大中型电子计算机房、中央控制室等特殊贵重设备用房
22D.消防水泵房 E.地下商场营业厅
92.某座位数为2000座的剧场舞台口设置有水幕系统、喷水点高度为12m;刚场与解台相连的侧台设置有防火卷帘及水幕系统,水幕系统喷水点高度为10m。下列关于该剧场内水幕系统的设计参数,正确的是()。
A.设置在舞台口的水幕系统喷水强度为2LV(s*m),设置在侧台的水幕系统喷水强度为1L/(s*m)
B.设置在舞台口的水幕系统喷水强度为2L/(s*m),设置在侧台的水落系统喷水强度为0.5L/(s*m)
C.设置在舞台口的水幕系统喷头工作压力0.1MPa,设置在侧台的水落系统喷头工作压力为0.05MPa
D.设置在舞台口的水幕系统喷水强度为L/(s*m),设置在侧台的水幕系统喷水强度为0.5L/(s*m)
E.设置在舞台口的水幕系统喷头工作压力为01MPa,设置在侧台的水幕系统喷头工作压力为0.1MPa
93.某市拟新建一体育馆,建筑高度15m,设计座位数为2400座。则该体育馆应设()建筑消防设施。
A.室内消火栓系统B.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C.火灾自动报警系统D.排烟系统 E.建筑灭火器
94.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的规定,下列建筑中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是()。
A.占地面积为2000m的木器厂房 B.总建筑面积为2500m的玩具厂房 C.藏书为100万册的图书馆 10 D.总建筑面积为400m的老年人活动中心 E.总建筑面积为3200m的医院病房楼
95.某氯乙烯厂房占地面积为8000m,东西长度为200m,南北宽度为40m,下列关于该厂房消防车道的设计,符合规范规定的有()A.在该厂房南北两侧分别设置消防车道
B.消防车道靠厂房外墙一侧的边缘距离建筑外墙的距离不宜小于2m C.消防车道的坡度不宜小于3% D.消防车道的边缘距离消防水池的距离不宜大于5m E.消防车道的路面下面的管道和暗沟应能承受重型消防车的压力
96.某储存物质为乙醇的储罐区设有2个固定顶储罐,单罐容积为10000m,直径为36m,现需在该储罐区设置泡沫灭火系统,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系统可以选用液下泡沫灭火系统 B.该系统泡沫液应采用抗溶性泡沫液 C.该储罐区宜选用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 D.泡沫混合液的连续供给时间不应小于25min E.可以采用泡沫炮作为该储罐的主要灭火设施
97.对某高铁站进行消防性能化设计评估,高铁站候车大厅的火灾及烟气模拟计算应考虑的场景包括()。A.商铺火灾B.列车车厢火灾
C.候车区域行李火灾D.餐饮区厨房火灾 E.软席候车区座椅火灾
98.某发电厂气体灭火系统选择组合分配设置的IG541全淹没的灭火方式,主要分布在集控
室、电缆夹层、电子间等关键部位,下列关于该灭火系统的设置,说法正确的是()。A.该气体灭火系统的喷头保护高度为7m
222
B.防护区宜以单个封闭空间划分,同一区间的吊顶层和地板下需要同时保护时,应划分为两个防护区
C.该系统采用管网灭火系统时,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为800m,体积为3000m D.该组合分配系统所保护的防护区个数为8个 E.释放灭火剂用于扑救表面火灾时不大于1min 99.下列关于雨淋系统联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由同一报警区域内两只独立的感烟探测器的报警信号作为雨淋阀组开启的联动触发信号,由消防联动控制器联动控制雨淋阀组的开启
B.可以由同一报警区域内一只感烟探测器和一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报警信号作为雨淋阀组开启的联动触发信号,由消防联动控制器联动控制雨淋阀组的开启
C.可以由不同区域内的一只感温探测器和一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报警信号作为雨淋阀组开启的联动触发信号,由消防联动控制器联动控制雨淋阀组的开启
D.可以由同一报警区域内两只独立的感温探测器的报警信号作为雨淋阀组开启的联动触发信号,由消防联动控制器联动控制雨淋阀组的开启
E.可以在消防控制室内消防联动控制器上的手动控制盘直接手动控制雨淋阀组的开启 100.某印刷厂地上两层,耐火等级为一级,厂房内设置有储存纸张的中间仓库,则关于该广房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厂房内中间仓库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1200m B.厂房与仓库的总建筑面积之和不应大于7200m C.中间仓库与厂房隔开时,采用防火墙
D.中间仓库与厂房隔开时,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50h的防火隔墙 E.中间仓库与厂房隔开时,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楼板
2211
第四篇:2016《消防安全技术实务》学习笔记
2016《消防安全技术实务》
(学习笔记)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
第一篇 消防基础知识
第一章 燃烧基础知识
第一节 燃烧条件
一、燃烧的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3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和引火源(温度)。
二、大部分燃烧发生和发展需要4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温度)和链式反应自由基
第二节 燃烧类型
一、燃烧类型分类:按照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可分为着火和爆炸。其中着火分为点燃和自燃,自燃又可分为化学自燃和热自燃。
二、闪点、燃点、自燃点的概念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采用闭杯法测定),称为闪点。闪点是可燃性液体性质的主要标志之一,是衡量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闪点是判断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以及对可燃性液体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可燃性液体的闪点越低,其火灾危险性也越大。例如,汽油的闪点为-50℃,煤油的闪点为38~74℃,显然汽油的火灾危险性就比煤油大。根据闪点的高低,可以确定生产、加工、储存可燃性液体场所的火灾危险性类别:闪点<28℃的为甲类;闪点≥28℃至<60℃的为乙类;闪点≥60℃的为丙类。第三节 燃烧方式与特点
一、气体燃烧: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
二、液体燃烧:闪燃、沸溢、喷溅。
液态烃类燃烧时,通常具有橘色火焰并散发浓密的黑色烟云。醇类燃烧时,通常具有透明的蓝色火焰,几乎不产生烟雾。
三、固体燃烧:
蒸发燃烧——如蜡烛、松香、硫、钾、磷、沥青和热塑性高分子材料等燃烧 分解燃烧——如木材、煤、合成塑料等燃烧。表面燃烧——如焦炭、木炭、铁、铜等的燃烧。熏烟燃烧(阴燃)动力燃烧(爆炸)第四节 燃烧产物
不完全燃烧产物:CO、NH3、醇类、醛类、醚类等。
燃烧产物的危害性: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燃烧产生的两种主要燃烧产物。其中,二氧化碳虽然无毒,但当达到一定的浓度时,会刺激人的呼吸中枢,导致呼吸急促、烟气吸入量增加,并且还会引起头痛、神志不清等症状。而一氧化碳是火灾中致死的主要燃烧产物之一,其毒性在于对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高亲和性,它能够阻碍人体血液中氧气的输送,引起头痛、虚脱、神志不清等症状和肌肉调节障碍等除毒性之外,燃烧产生的烟气还具有一定的减光性。烟气在火场上弥漫,会严重影响人们的视线,使人们难以辩别火势发展方向和寻找安全疏散路线。同时,烟气中有些气体对人的肉眼有极大的刺激性,使人睁不开眼而降低能见度。
第二章 火灾基础知识
第一节 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
二、火灾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需要,火灾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
(一)按照燃烧对象的性质分类为A、B、C、D、E、F 六类。
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
B.类火灾:液体或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C.类火灾:气体火灾。D.类火灾:金属火灾。E.类火灾:带电火灾。
F.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
(二)按照火灾事故所造成的灾害损失程度分为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灾、较大火灾和一般火灾。①特别重大火灾: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 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
②重大火灾: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 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
③较大火灾: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
④一般火灾: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注:“以上”包含本数;“以下”不包含本数。
三、火灾的危害——危害生命安全、造成经济损失、破坏文明成果、影响社会稳定、破坏生态环境 第二节 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
电气、吸烟、生活用火不慎、生产作业不慎、设备故障、玩火、放火、雷击 第三节 建筑火灾蔓延的机理与途径
一、建筑火灾蔓延的机理——热量的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
二、建筑火灾的烟气蔓延
在火场上,烟雾流动的方向通常是火势蔓延的一个主要方向。建筑物发生火灾,烟火在建筑内的流动呈现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且两种流动往往是同时进行的。一般,500℃以上热烟所到之处,遇到的可燃物都有可能被引燃起火。
(一)烟气的扩散路线
烟气扩散流动速度与烟气温度和流动方向有关。烟气在水平方向的扩散流动速度较小。烟气在垂直方向的扩散流动速度较大。
(二)烟气流动的驱动力——烟囱效应、火风压和外界风的作用。
(三)烟气蔓延的途径——孔洞开口蔓延、穿越墙壁的管线和缝隙蔓延、闷顶内蔓延、外墙面蔓延。
三、建筑火灾发展的几个阶段——初期增长阶段、充分发展阶段和衰减阶段。
通常,轰然的发生标志着室内火灾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一般认为火灾衰减阶段是从室内平均温度降到其峰值的80%时算起。第四节 灭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一、冷却灭火——水喷雾灭火系统;
二、隔离灭火——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系统;
三、窒息灭火——用二氧化碳、氮气、蒸汽降低空间的氧浓度,从而达到窒息灭火。此外,水喷雾灭火系统实施动作时,喷出的水滴吸收热气流热量而转化成蒸汽,当空气中水蒸汽浓度达到35%时,燃烧即停止,这也是窒息灭火的应用;
四、化学抑制灭火——干粉和七氟丙烷。
第三章 爆炸基础知识
第一节 爆炸的概念及分类
二、爆炸的分类——按物质产生爆炸的原因和性质不同,通常将爆炸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三种。
(一)物理爆炸——是指物质因状态或压力发生突变而形成的爆炸。如蒸汽锅炉爆炸;压缩气体或液化气钢瓶、油桶受热爆炸等。
(二)化学爆炸——是指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而形成的爆炸现象。各种炸药的爆炸和气体、液体蒸气及粉尘与空气混合后形成的爆炸都属于化学爆炸。
(1)可燃粉尘爆炸应具备三个条件,即粉尘本身具有爆炸性、粉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并与空气混合到爆炸浓度、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火源。(2)粉尘爆炸的特点。
①连续性爆炸;
②粉尘爆炸所需的最小点火能量较高;
③与可燃气体爆炸相比,粉尘爆炸压力上升较缓慢,较高压力持续时间长,释放的能量大,破坏力强。(3)影响粉尘爆炸的因素。
①颗粒的尺寸。颗粒越细小其比表面积越大,氧吸附也越多,在空中悬浮时间越长,爆炸危险性越大; ②粉尘浓度。
③空气的含水量。空气中含水量越高,粉尘的最小引爆能量越高; ④含氧量。随着含氧量的增加,爆炸浓度极限范围扩大;
⑤可燃气体含量。有粉尘的环境中存在可燃气体时,会大大增加粉尘爆炸的危险性。第二节 爆炸极限
(一)气体和液体的爆炸(浓度)极限
通常用体积分数(%)表示。通常在氧气中的爆炸极限要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范围宽。除助燃物条件外,对于同种可燃气体,其爆炸极限还受以下几方面影响。
(1)火源能量的影响。引燃混气的火源能量越大,可燃混气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宽,爆炸危险性越大。(2)初始压力的影响。初始压力增加,爆炸范围增大,爆炸危险性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干燥的一氧化碳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压力上升,其爆炸极限范围缩小。(3)初温对爆炸极限的影响。初温越高,爆炸极限范围越宽,爆炸危险性越大。
(4)惰性气体的影响。加入惰性气体,会使爆炸极限范围变宽,一般上限降低,下限变化比较复杂。
(二)可燃粉尘的爆炸(浓度)极限
粉尘的爆炸极限通常用单位体积中粉尘的质量(g/m³)表示。
三、爆炸极限在消防上的应用
物质的爆炸极限是正确评价生产、储存过程的火灾危险程度的主要参数,是建筑、电气和其他防火安全技术的重要依据。控制可燃性物质在空间的浓度低于爆炸下限或高于爆炸上限,是保证安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的基本措施之一。具体应用有以下几方面:
①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依据,爆炸范围越大,下限越低,火灾危险性就越大; ②爆炸极限是评定气体生产、储存场所火险类别的依据,也是选择电气防爆型式的依据。生产、储存爆炸下限<10%的可燃气体的工业场所,应选用隔爆型防爆电气设备; 生产、储存爆炸下限≥10%的可燃气体的工业场所,可选用任一防爆型电气设备; ③根据爆炸极限可以确定建筑物耐火等级、层数、面积、防火墙占地面积、安全疏散距离和灭火设施; ④根据爆炸极限,确定安全操作规程。第三节 爆炸危险源
发生爆炸必须具备两个基本要素,一是爆炸介质,二是引爆能源。在生产中,爆炸危险源可从潜在的爆炸危险性、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等几方面来确定,具体包括能量与危险物质、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管理缺陷等。
一、引起爆炸的直接原因——物料原因、作业行为原因、生产设备原因、生产工艺原因
二、常见爆炸点火源——机械火源、热火源、电火源及化学火源
第四章 易燃易爆危险品消防安全知识
第一节 爆炸品
爆炸品的主要危险性——爆炸性、敏感度。第二节 易燃气体
易燃气体是指温度在20℃、标准大气压101.3kPa 时,爆炸下限≤13%(体积),或燃烧范围不小于12 个百分点(爆炸浓度极限的上、下限之差)的气体。
一、易燃气体的分级
易燃气体分为二级。
I 级:爆炸下限<10%;或不论爆炸下限如何,爆炸极限范围≥12 个百分点; II 级:10%≤爆炸下限<13%,且爆炸极限范围<12 个百分点。
实际应用中,通常将爆炸下限<10%的气体归为甲类火险物质,爆炸下限≥10%的气体归为乙类。
二、易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易燃易爆性、扩散性、可缩性和膨胀性、带电性、腐蚀性、毒害性。第三节 易燃液体
易燃液体是指闭杯试验闪点<61℃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混合物的液体。
一、易燃液体的分类 易燃液体分为三级。
I 级。初沸点≤35℃。
II 类。闪点<23℃,且初沸点>35℃。
III 类。23℃≤闪点≤35℃,且初沸点>35℃。
或35摄氏度<闪点≤60℃,初沸点>35℃且持续燃烧。
实际应用中,通常将闪点<28℃的液体归为甲类火险物质;28℃≤闪点<60℃归为乙类;闪点≥61℃归为丙类。
二、易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易燃性、爆炸性、受热膨胀性、流动性、带电性、毒害性。第四节 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在易燃易爆危险品这一类物质中包含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三项。
一、易燃固体根据燃点的高低,燃烧物质可分为易燃固体和可燃固体,燃点高于300℃的称为可燃固体。燃点低于300℃的为易燃固体。
二、易于自燃的物质
(1)发火物质。指即使只有少量物品与空气接触,在不到5min 内便会燃烧的物质,如黄磷、三氯化钛等。(2)自热物质。指发火物质以外的与空气接触不需要能源供应便能自己发热的物质。如油纸,动、植物油,潮湿的棉花等。
第二篇 建筑防火
第一章 概述
建筑防火的原理和技术方法:
(一)总平面布置
(二)建筑结构防火
(三)建筑材料防火——楼梯间、管道井等竖向通道和供人员疏散的走道内应当采用不燃材料。
(四)防火分区分隔
(五)安全疏散——安全疏散是建筑防火最根本、最关键的技术,也是建筑消防安全的核心内容。
(六)防排烟
(七)建筑防爆和电气防火
建筑安全疏散技术的重点是:安全出口、疏散出口以及安全疏散通道的数量、宽度、位置和疏散距离。基本要求是:每个防火分区必须设有至少两个安全出口;疏散路线必须满足室内最远点到房门,房门到最近安全出口或楼梯间的行走距离限值;疏散方向应尽量为双向疏散,疏散出口应分散布置,减少袋形走道的设置;选用合适的疏散楼梯形式,楼梯间应为安全的区域,不受烟火的侵袭,楼梯间入口应设置可自行关闭的防火门保护;通向地下室的楼梯间不得与地上楼梯相连,如必须相连时应采用防火墙分隔,通过防火门出入;疏散宽度应保证不出现拥堵现象,并采取有效措施,在清晰的空间高度内为人员疏散提供引导。
第二章 生产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第一节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一、评定物质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
(一)评定气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爆炸极限和自燃点。
(二)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闪点。
(三)评定固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熔点和燃点
二、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方法
国内主要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把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为5 类:甲乙丙丁戊。甲类:1.闪点<28℃的液体 2.爆炸下限<10%的气体
乙类:1.28℃≤闪点<60℃的液体 2.爆炸下限≥10%的气体 丙类:1.闪点≥60℃的液体 2.可燃固体 丁类:常温下使用或加工难燃烧物质的生产 戊类:常温下使用或加工不燃烧物质的生产
注:同一座厂房或厂房的任一防火分区内有不同火灾危险性生产时,厂房或防火分区内的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应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当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易燃、可燃物的量较少,不足以构成爆炸或火灾危险时,可按实际情况确定;当符合下述条件之一时,可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
(1)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小于 5% 或丁、戊类厂房内的油漆工段小于10%,且发生火灾事故时不足以蔓延到其他部位或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采取了有效的防火措施。
(2)丁、戊类厂房内的油漆工段,当采用封闭喷漆工艺,封闭喷漆空间内保持负压、油漆工段设置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或自动抑爆系统,且油漆工段占其所在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不大于20%。第二节 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一、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方法
甲类:1.闪点<28℃的液体 2.爆炸下限<10%的气体,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爆炸下限<10%气体的固体物质。乙类:1.28℃≤闪点<60℃的液体 2.爆炸下限≥10%的气体 丙类:1.闪点≥60℃的液体 2.可燃固体 丁类:难燃烧物品 戊类:不燃烧物品
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特征
石油库储存油品的火灾危险性分为三类:
甲类:油品闪点 Ft<28 乙类:A——28≤Ft≤45 B——45<Ft<60 丙类:A——60≤Ft≤120 B——Ft>120 第三章 建筑分类与耐火等级
第一节 建筑分类
一、民用建筑的分类:
单、多层住宅建筑:建筑高度不大于27m 的住宅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
二类高层住宅建筑:建筑高度大于27m,但不大于54m 的住宅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一类高层住宅建筑:高度大于54m 的住宅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单、多层公共建筑:1.建筑高度大于24m 的单层公共建筑。
2.建筑高度不大于24m的其他民用建筑。
二类高层公共建筑:除住宅建筑和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外的其他高层民用 一类高层公共建筑:1.建筑高度大于50m 的公共建筑
2.任一楼层建筑面积大于1000 ㎡的商店、展览、电信、邮政、财贸金融建筑的建筑 3.医疗建筑、重要公共建筑
4.省级及以上的广播电视和防灾指挥调度建筑、网局级和省级电力调度 5.藏书超过l00 万册的图书馆、书库建筑
三、按建筑高度分类
(1)单层、多层建筑。27m 以下的住宅建筑、建筑高度不超过24m(或已超过24m 但为单层)的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
(2)高层建筑。建筑高度大于27m 的住宅建筑和其他建筑高度大于24m 的非单层建筑。我国对建筑高度超过100m 的高层建筑,称超高层建筑。
第二节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及分级
一、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
国外分为A1、A2、B、C、D、E、F 七个等级。我国分级为A(A1、A2)、B1(B、C)、B2(D、E)、B3。A 不燃材料(制品)B1 难燃材料(制品)B2 可燃材料(制品)B3 易燃材料(制品)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判据的主要参数及概念(1)材料。
(2)燃烧滴落物/微粒。
(3)临界热辐射通量。火焰熄灭处的热辐射通量或试验30min 时火焰传播到的最远处的热辐射通量。(4)燃烧增长速率指数-FIGRA。
(5)THR600s。试验开始后600s 内试样的热释放总量(MJ)。
二、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等级的附加信息和标识
(一)附加信息
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等级附加信息包括产烟特性、燃烧滴落物、微粒等级和烟气毒性等级。
(二)附加信息标识
GB 8624□(□-□,□, □)
烟气毒性等级(t0、t1、t2)
燃烧滴落物/微粒等级(d0、d1、d2)产烟特征等级(s1、s2、s3)燃烧性能等级(A2、B、C、D)燃烧性能等级(A、B1、B2、B3)
示例:GB8624 B1(B-s1, d0,t1),表示属于难燃B1 级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细化分级为B 级,产烟特性等级为s1 级,燃烧滴落物/微粒等级为d0 级,烟气毒性等级为t1 级。第三节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一、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
通常我国把建筑构件按其燃烧性能分为三类,即:不燃性、难燃性和可燃性。(注意:无易燃性)
二、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
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是以楼板的耐火极限为基础,再根据其他构件在建筑物中的重要性以及耐火性能可能的目标值调整后制定的。第四节 建筑耐火等级要求
耐火等级分为一、二、三、四级。
一、厂房和仓库的耐火等级
二、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
(1)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应根据其建筑高度、使用功能、重要性和火灾扑救难度等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和一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一级; ②单、多层重要公共建筑和二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2)建筑高度大于100m 的民用建筑,其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h。
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上人平屋顶,其屋面板的耐火极限分别不应低于1.50h 和1.00h。
(3)
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屋面板应采用不燃材料,但屋面防水层可采用可燃材料。
(4)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内采用难燃性墙体的房间隔墙,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75h;当房间的建筑面积不大于l00 ㎡ 时,房间的隔墙可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0.50h 的难燃性墙体或耐火极限不低于0.30h 的不燃性墙体。二级耐火等级多层住宅建筑内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的楼板,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75h。
(5)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内采用不燃材料的吊顶,其耐火极限不限。三级耐火等级的医疗建筑、中小学校的教学建筑、老年人建筑及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和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的吊顶,应采用不燃材料;当采用难燃材料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25h。
二、三级耐火等级建筑中门厅、走道的吊顶应采用不燃材料。
第四章 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 第一节 建筑消防安全布局 第二节 建筑防火间距
影响防火间距的因素很多,火灾时建筑物可能产生的热辐射强度是确定防火间距应考虑的主要因素。火场热辐射强度取决于火灾规模的大小、持续时间的长短,与邻近建筑物的距离及风速、风向等因素。
一、防火间距的确定原则
(一)防止火灾蔓延
(二)保障灭火救援场地需要
(三)节约土地资源
(四)防火间距的计算
二、防火间距
(一)厂房的防火间距
★乙类厂房与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50m;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不宜小于30m。★两座厂房相邻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限,但甲类厂房之间不应小于4m。
★甲类厂房与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小于50m,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不小于30m。★厂区围墙与厂区内建筑的间距不宜小于5m
(二)仓库的防火间距
★两座仓库的相邻外墙均为防火墙时,防火间距可以减小,但丙类不应小于6m;丁戊类不应小于4m。
(三)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
★建筑高度大于100m 的民用建筑与相邻建筑的防火间距,当符合规范允许减小的条件时,仍不应减小。
三、防火间距不足时的消防技术措施
1.改变建筑物的生产和使用性质,尽量降低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改变房屋部分结构的耐火性能,提高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2.调整生产厂房的部分工艺流程,限制库房内储存物品的数量,提高部分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3.将建筑物的普通外墙改造为防火墙或减少相邻建筑的开口面积,如开设门窗,应采用防火门窗或加防火水幕保护。
4.拆除部分耐火等级低、占地面积小,使用价值低且与新建筑物相邻的原有陈旧建筑物。5.设置独立的室外防火墙。第三节 建筑平面布置
二、设备用房布置
(一)锅炉房、变压器室布置
燃煤、燃油或燃气锅炉、油浸电力变压器、充有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和多油开关等用房宜独立建造。当确有困难时可贴邻民用建筑布置,但应采用防火墙隔开,且不应贴邻人员密集场所。受条件限制必须布置在民用建筑内时,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燃油和燃气锅炉房、变压器室应设置在首层或地下一层靠外墙部位,但常(负)压燃油、燃气锅炉可设置在地下二层,当常(负)压燃气锅炉距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6m 时,可设置在屋顶上。
2.锅炉房、变压器室的门均应直通室外或直通安全出口;外墙开口部位的上方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m 的不燃烧体防火挑檐或高度不小于1.2m 的窗槛墙。
3.锅炉房、变压器室与其它部位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不燃烧体隔墙和1.50h 的不燃烧体楼板隔开。在隔墙和楼板上不应开设洞口,必须开设门窗时,应设置甲级防火门窗。4.当锅炉房内设置储油间时,其总储存量不应大于1m³,且储油间应采用防火墙与锅炉间隔开,当必须在防火墙上开门时,应设置甲级防火门。
5.变压器室之间、变压器室与配电室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不燃烧体墙隔开。
(二)柴油发电机房布置
1.宜布置在建筑物的首层及地下一、二层,不应布置在地下三层及以下,柴油发电机应采用丙类柴油作燃料。
2.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不燃烧体隔墙和1.50h 的不燃烧体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3.机房内应设置储油间,其总储存量不应大于8h 的需要量,且储油间应采用防火墙与发电机间隔开;当必须在防火墙上开门时,应设置甲级防火门。
4.应设置火灾报警装置。
5.应设置与柴油发电机容量和建筑规模相适应的灭火设施。(三)消防控制室布置
1.单独建造的消防控制室,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2.附设在建筑物内的消防控制室,宜设置在建筑物内首层的靠外墙部位,亦可设置在建筑物的地下一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隔墙和1.50h 的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并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3.严禁与消防控制室无关的电气线路和管路穿过。
4.不应设置在电磁场干扰较强及其它可能影响消防控制设备工作的设备用房附近。
(四)消防设备用房布置
1、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隔墙和1.50h 的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
2、独立建造的消防水泵房,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附设在建筑内的消防水泵房,不应设置在地下三层及以下或地下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 的楼层,消防水泵房设置在首层时,其疏散门宜直通室外,设置在地下层或楼层上时,其疏散门应靠近安全出口。
3、消防水泵房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4、电梯机房应与普通电梯机房之间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隔墙分开,如开门,应设甲级防火门。
三、人员密集场所布置
(一)观众厅、会议厅、多功能厅
高层建筑内的观众厅、会议厅、多功能厅等人员密集场所,应设在首层或二、三层;当必须设在其它楼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400㎡。2.一个厅、室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3.必须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4.幕布和窗帘应采用经阻燃处理的织物。
(二)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应布置在建筑的首层或二、三层,宜靠外墙设置,不应布置在袋形走道的两侧和尽端。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隔墙和1.00h 的楼板与其它场所隔开,当墙上必须开门时应设置不低于乙级的防火门。当必须设置在其它楼层时,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不应设置在地下二层及二层以下,设置在地下一层时,地下一层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的高差不应大于10m。
2.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应超过200㎡。
3.一个厅、室的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当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小于50㎡,可设置一个出口。4.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及防烟、排烟设施等。
(三)电影院、剧场、礼堂
1.电影院、剧场等不宜设置在住宅楼、仓库、古建筑内。3.当电影院、剧场、礼堂设置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应设置在首层、二层;当设置在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应设置在首层。
四、特殊场所布置
(一)老年人建筑及儿童活动场所
老年人建筑及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和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宜设置在独立的建筑内。当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多层和高层建筑内设置时,应设置在建筑物的首层或二、三层;当设置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应设置在首层及二层;当设置在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应设置在首层。并均宜设置独立的出口。
(二)医院的病房
1.对于设置在人防工程中的医院病房,不应设置在地下二层及以下层,当设置在地下一层时,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不应大于10m。
2.人防工程内设置的病房,应划分独立的防火分区,且疏散楼梯不得与其他防火分区的疏散楼梯共用。3.当病房设置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应设置在首层、二层;当设置在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应设置在首层。
五、工业建筑附属用房布置
(一)办公室、休息室
1.办公室、休息室等不应设置在甲、乙类厂房内,当必须与本厂房贴邻建造时,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 的不燃烧体防爆墙隔开和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
2.在丙类厂房内设置的办公室、休息室,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50h 的不燃烧体隔墙和1.00h的楼板与厂房隔开,并应至少设置1 个独立的安全出口。如隔墙上需开设相互连通的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3.甲、乙类仓库内严禁设置办公室、休息室等,并不应贴邻建造。
(二)液体中间储罐
厂房中的丙类液体中间储罐应设置在单独房间内,其容积不应大于1m³。
(三)附属仓库
1.厂房内设置不超过一昼夜需要量的甲、乙类中间仓库时,中间仓库应靠外墙布置,并应采用防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 的不燃烧体楼板与其他部分隔开。
第五章 防火防烟分区与分隔
第一节 防火分区
防火分区的面积大小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高度、火灾危险性、消防扑救能力等因素确定。
一、厂房的防火分区
甲类厂房除因生产工艺需要外,应尽量采用单层建筑。
厂房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增加1.0 倍。当丁、戊类的地上厂房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限。
二、仓库的防火分区
除了对仓库总的占地面积进行限制外,库房防火分区之间的水平分隔必须采用防火墙分隔,不能采用其他分隔方式替代。甲、乙类仓库内的防火分区之间应采用不开设门窗洞口的防火墙分隔,且甲类仓库应采用单层结构。甲、乙类仓库不应附设在建筑物的地下室和半地下室内。
三、民用建筑的防火分区 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内的营业厅、展览厅,当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采用不燃或难燃装修材料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适当增加,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置在高层建筑内时,不应大于4000 ㎡;
2.设置在单层建筑内或仅设置在多层建筑的首层内时,不应大于10000 ㎡; 3.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时,不应大于2000 ㎡。
四、木结构建筑的防火分区
建筑高度不大于18m 的住宅建筑,建筑高度不大于24m 的办公建筑或丁、戊类厂房(库房)的房间隔墙和非承重外墙可采用木骨架组合墙体。采用木结构的自用车库的建筑面积不宜大于60㎡。
五、城市交通隧道的防火分区
隧道内的变电站、管廊、专用疏散通道、通风机房及其他辅助用房等,应采取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等分隔措施与车行隧道分隔。隧道内附设的地下设备用房,占地面积大,人员较少,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1500 ㎡。第二节 防火分隔
二、功能区域分隔
(一)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相互分隔的独立房间应是独立的防火分隔单元。当其布置在地下或四层及以上楼层时,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 ㎡,即使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面积也不能增加。厅、室之间及与建筑的其他部位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防火隔墙和不低于1.00h 的不燃性楼板分隔,设置在厅、室墙上的门和该场所与建筑内其他部位相通的门均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单元之间或与其他场所之间的分隔构件上无任何门窗洞口。
(二)人员密集场所
布置在四层及以上楼层时,建筑面积不宜大于400 ㎡,且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自动灭火系统,幕布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B1 级。
(三)医院、疗养院建筑
医院和疗养院的病房楼内相邻护理单元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防火隔墙分隔,隔墙上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设置在走道上的防火门应采用常开防火门。
三、设备用房分隔
通风空气调节机房和变配电室开向建筑内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消防控制室和其他设备房开向建筑内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四、中庭防火分隔
建筑物内设置中庭时,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应按上下层相连通的建筑面积叠加计算。当中庭相连通的建筑面积之和大于一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中庭应与周围相连通空间进行防火分隔。
2.高层建筑内的中庭回廊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3.中庭应设置排烟设施; 4.中庭内不应布置可燃物。
五、玻璃幕墙防火分隔
1.对不设窗间墙的玻璃幕墙,应在每层楼板外沿,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h 高度不低于1.2m的不燃性实体墙或防火玻璃墙;当室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该部分墙体的高度不应小于0.8m。
2.为了阻止火灾时幕墙与楼板、隔墙之间的洞隙蔓延火灾,幕墙与每层楼板交界处的水平缝隙和隔墙处的垂直缝隙,应该用防火封堵材料严密填实。
窗间墙、窗槛墙的填充材料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以阻止火灾通过幕墙与墙体之间的空隙蔓延。需要注意的是,当玻璃幕墙遇到防火墙时,应遵循防火墙的设置要求。防火墙不应与玻璃直接连接,而应与其框架连接。
六、管道井防火分隔 15
第三节 防火分隔设施与措施
防火分隔构件可分为固定式和可开启关闭式两种。固定式包括普通砖墙、楼板、防火墙等,可开启关闭式包括防火门、防火窗、防火卷帘、防火水幕等。
一、防火墙
防火墙是具有不少于3.00h 耐火极限的不燃性实体墙。在设置时应满足六个方面的构造要求:
1.防火墙应直接设置在基础上或钢筋混凝土框架上。防火墙应截断可燃性墙体或难燃性墙体的屋顶结构,且应高出不燃性墙体屋面不小于40cm,高出可燃性墙体或难燃性墙体屋面不小于50cm。
2.防火墙中心距天窗端面的水平距离小于4m,且天窗端面为可燃性墙体时,应采取防止火势蔓延的设施。
3.建筑物外墙如为难燃性墙体时,防火墙应突出墙的外表面40cm,或防火墙带的宽度,从防火墙中心线起每侧不应小于2m。
4.防火墙内不应设置排气道。防火墙上不应开设门、窗、洞口,如必须开设时,应采用能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窗。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不应穿过防火墙。其它管道如必须穿过时,应用防火封堵材料将缝隙紧密填塞。
5.建筑物内的防火墙不应设在转角处。如设在转角附近,内转角两侧上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4m。紧靠防火墙两侧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m。
6.甲、乙类厂房和甲、乙、丙类仓库内的防火墙,其耐火极限不低于4h。
二、防火卷帘
1.按叶板厚度,可分为轻型:厚度为0.5-0.6mm;重型:厚度为1.5-1.6mm。
一般情况下,0.8-1.5mm 厚度适用于楼梯间或电动扶梯的隔墙,1.5mm 厚度以上适用于防火墙或防火分隔墙。
需要注意的是,为保证安全,除中庭外,当防火分隔部位的宽度不大于30m 时,防火卷帘的宽度不应大于10m;当防火分隔部位的宽度大于30m 时,防火卷帘的宽度不应大于该防火分隔部位宽度的1/3,且不应大于20m。
三、防火门窗
(1)按耐火极限:防火门分为甲、乙、丙三级,耐火极限分别不低于1.50h,1.00h,和0.50h,对应的分别应用于防火墙、疏散楼梯门和竖井检查门。
(2)防火窗的耐火极限与防火门相同。设置在防火墙、防火隔墙上的防火窗,应采用不可开启的窗扇或具有火灾时能自行关闭的功能。
四、防火分隔水幕
防火分隔水幕宜采用雨淋式水幕喷头,水幕喷头的排列不少于3 排,水幕宽度不宜小于6m,供水强度不应小于2L/(s·m)。
五、防火阀
防火阀平时处于开启状态,发生火灾时,当管道内烟气温度达到70℃时,易熔合金片熔断断开而自动关闭。
(一)防火阀的设置部位 1.穿越防火分区处;
2.穿越通风、空气调节机房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 3.穿越重要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 4.穿越防火分隔处的变形缝两侧;
5.竖向风管与每层水平风管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但当建筑内每个防火分区的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均独立设置时,水平风管与竖向总管的交接处可不设置防火阀; 6.公共建筑的浴室、卫生间和厨房的竖向排风管,应采取防止回流措施或在支管上设置公称动作温度为70℃的防火阀。公共建筑内厨房的排油烟管道宜按防火分区设置,且在与竖向排风管连接的支管处应设置公称动作温度为150℃的防火阀。
(二)防火阀的设置要求
1.防火阀宜靠近防火分隔处设置;
2.防火阀暗装时,应在安装部位设置方便维护的检修口;
3.在防火阀两侧各2.0m 范围内的风管及其绝热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
六、排烟防火阀
排烟防火阀是安装在排烟系统管道上起隔烟、阻火作用的阀门。当管道内的烟气达到280℃时排烟阀门自动关闭。
排烟防火阀设置场所:排烟管在进入排风机房处;穿越防火分区的排烟管道上;排烟系统的支管上。第四节 防烟分区
一、防烟分区面积划分
防烟分区不宜大于2000 ㎡,长边不应大于60m。当室内高度超过6m,且具有对流条件时,长边不应大于75m。
2.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
5.储烟仓高度不应小于空间净高的10%,且不应小于500mm,同时应保证疏散所需的清晰高度;
二、防烟分区分隔措施——挡烟垂壁、隔墙、防火卷帘、建筑横梁等。
第六章 安全疏散
第一节 安全疏散基本参数
主要包括人员密度计算、疏散宽度指标、疏散距离指标等参数。
(一)百人宽度指标
百人宽度指标是每百人在允许疏散时间内,以单股人流形式疏散所需的疏散宽度。
(二)疏散宽度 1.厂房疏散宽度
厂房内疏散出口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0.9m;疏散走道的净宽度不宜小于1.4m;疏散楼梯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1.1m。
2.高层民用建筑疏散宽度
公共建筑内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0m,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10m。4.电影院、礼堂、剧场疏散宽度
观众厅内疏散走道的净宽度,应按每百人不小于0.6m 的净宽度计算,且不应小于1.0m;边走道的净宽度不宜小于0.8m。
在布置疏散走道时,横走道之间的座位排数不宜超过20排;纵走道之间的座位数,剧院、电影院、礼堂等每排不宜超过22个,体育馆每排不宜超过26个,前后排座椅的排距不小于0.9m 时,可增加一倍,但不得超过50个,仅一侧有纵走道时,座位数应减少一半。6.其他民用建筑
疏散宽度应按本层及以上各楼层人数最多的一层人数计算,地下建筑中上层楼梯的总宽度应按其下层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
办公建筑的门洞口宽度不应小于1.00m,高度不应小于2.10m。
三、疏散距离指标
安全疏散距离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房间内最远点到房门的疏散距离,二是从房门到疏散楼梯间或外部出口的距离。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内疏散门或安全出口不少于2 个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其室内任一点至最近疏散门或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30m;当该疏散门不能直通室外地面或疏散楼梯间时,应采用长度不大于10m 的疏散走道通至最近的安全出口。当该场所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安全疏散距离可增加25%。
第二节 安全出口与疏散出口
一、安全出口
(一)疏散楼梯 1.平面布置
(1)疏散楼梯宜设置在标准层(或防火分区)的两端,以便于为人们提供两个不同方向的疏散路线。(2)疏散楼梯宜靠近电梯设置。(3)疏散楼梯宜靠外墙设置。2.竖向布置
(1)疏散楼梯应保持上、下畅通。(2)应避免不同的人流路线相互交叉。
(二)疏散门
疏散门是人员安全疏散的主要出口。其设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1.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但人数不超过60 人的房间且每樘门的平均疏散人数不超过30 人时,其门的开启方向不限(除甲、乙类生产车间外)。
2.民用建筑及厂房的疏散门应采用平开门,不应采用推拉门、卷帘门、吊门、转门和折叠门;但丙、丁、戊类仓库首层靠墙的外侧可采用推拉门或卷帘门。
4.公共建筑内安全出口的门应设置在火灾时能从内部易于开启门的装置;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观众厅的入场门、疏散出口不应设置门槛,从门扇开启90°的门边处向外1.4m 范围内不应设置踏步,疏散门应为推闩式外开门。
5.高层建筑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上方,应设置挑出宽度不小于1.0m 的防护挑檐。
(三)安全出口设置基本要求 每座建筑或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数目不应少于两个,每个防火分区相邻2 个安全出口或每个房间疏散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0m。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并应有明显标志。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当一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全部直通室外确有困难时,符合下列规定的防火分区可利用设置在相邻防火分区之间向疏散方向开启的甲级防火门作为安全出口:
1.该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大于1000 ㎡ 时,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数量不应少于2 个;该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小于等于1000 ㎡ 时,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数量不应少于1 个;
2.该防火分区直通室外或避难走道的安全出口总净宽度,不应小于计算所需总净宽度的70%。
(五)住宅建筑安全出口设置要求
住宅建筑每个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 个,且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符合下列条件时,每个单元每层可设置1 个安全出口:
1.建筑高度不大于27m,每个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小于650 ㎡ 且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小于15m;
2.建筑高度大于27m 且不大于54m,每个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小于650 ㎡ 且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大于10m,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每个单元设置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单元之间的楼梯通过屋顶连通;
3.建筑高度大于54m 的多单元建筑,每个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小于650 ㎡且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大于10m,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每个单元设置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54m 以上部分每层相邻单元的疏散楼梯通过阳台或凹廊连通。
(六)厂房、仓库安全出口设置要求
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相邻2 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厂房、仓库符合下列条件时,可设置一个安全出口:
1.甲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100 ㎡,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5 人; 2.乙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150 ㎡,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10 人; 3.丙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250 ㎡,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20 人; 4.丁、戊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400 ㎡,且同一时间内的生产人数不超过30 人;
5.地下、半地下厂房或厂房的地下室、半地下室,其建筑面积不大于50㎡ 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 6.一座仓库的占地面积不大于300 ㎡或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大于100 ㎡; 7.地下、半地下仓库或仓库的地下室、半地下室,建筑面积不大于100 ㎡。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地下、半地下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数目不应少于2个。
二、疏散出口
对于一些人员密集场所人数众多,如剧院、电影院和礼堂的观众厅,其疏散出口数目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两个。为保证安全疏散,应控制通过每个安全出口的人数:即每个疏散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250人;当容纳人数超过2000人时,其超过2000人的部分,每个疏散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400人。
体育馆的观众厅,其疏散出口数目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两个,每个疏散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宜超过400~700 人。
高层建筑内设有固定座位的观众厅、会议厅等人员密集场所,观众厅每个疏散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250人。
第三节 疏散走道与避难走道
一、疏散走道
疏散走道的布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1.走道应简捷,并按规定设置疏散指示标志和诱导灯。
2.在1.8m 高度内不宜设置管道、门垛等突出物,走道中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3.尽量避免设置袋形走道。4.疏散走道的宽度应符合要求。
5.疏散走道在防火分区处应设置常开甲级防火门。
二、避难走道
(一)基本概念——设置防烟设施且两侧采用防火墙分隔,用于人员安全通行至室外的走道。
(二)避难走道设置要求
1.走道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0h;
2.走道直通地面的出口不应少于2 个,并应设置在不同方向;
3.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任一防火分区通向走道的设计疏散总净宽度; 4.走道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 级;
5.防火分区至避难走道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0㎡,开向前室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前室开向避难走道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6.走道内应设置消火栓、消防应急照明、应急广播和消防专线电话。第四节 疏散楼梯与楼梯间
三、封闭楼梯间
封闭楼梯间指设有能阻挡烟气的双向弹簧门或乙级防火门的楼梯间。
多层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除与敞开式外廊直接相连的楼梯间外,均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如下: 1.医疗建筑、旅馆、老年人建筑; 2.设置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建筑;
3.商店、图书馆、展览建筑、会议中心及类似使用功能的建筑; 4.6 层及以上的其他建筑。
高层建筑的裙房;建筑高度不超过32m 的二类高层建筑;建筑高度大于21m 且不大于33m 的住宅建筑,其疏散楼梯间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当住宅建筑的户门为乙级防火门时,可不设置封闭楼梯间。
四、防烟楼梯间
在下列情况下应设置防烟楼梯间:
1.一类高层建筑及建筑高度大于32m 的二类高层建筑; 2.建筑高度大于33m 的住宅建筑;
3.建筑高度大于32m 且任一层人数超过10 人的高层厂房;
4.当地下层数为3 层及3 层以上,以及地下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 时。
(三)防烟楼梯间的设置要求
3.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0 ㎡,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 ㎡;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以及高层仓库不应小于10.0 ㎡,居住建筑不应小于6.0 ㎡;
4.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第五节 避难层(间)
1.避难层的设置条件及避难人员面积指标
(1)设置条件。建筑高度超过100m 的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应设置避难层。
(2)面积指标。避难层(间)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数避难的要求,可按5人/㎡计算。2.避难层的设置数量
从首层到第一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不应大于50m,两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不大于45m。3.避难层的防火构造要求
(1)为保证避难层具有较长时间抵抗火烧的能力,避难层的楼板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h。
(2)为保证避难层下部楼层起火时不致使避难层地面温度过高,在楼板上宜设隔热层。
(3)避难层四周的墙体及避难层内的隔墙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0h,隔墙上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4.避难层的安全疏散 在避难层应设应急照明,其供电时间不应小于1.00h,照度不应低于1.00lx。
消防电梯是供消防人员灭火和救援使用的设施,在避难层必须停靠;而普通电梯因不能阻挡烟气进入,则严禁在避难层开设电梯门。5.通风与防排烟系统
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可开启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外窗应采用乙级防火窗或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 的C 类防火窗。
二、避难间
建筑高度大于24m 的病房楼,应在二层及以上各楼层设置避难间。第六节 逃生疏散辅助设施
一、建筑内消防应急照明灯具的照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疏散走道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1.0lx;
②人员密集场所、避难层(间)内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3.0lx; ③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避难走道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5.0lx;
二、疏散指示标志设置要求
(1)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的正上方应采用“安全出口”作为指示标识;
(2)沿疏散走道设置的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应设置在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高度1.0m 以下的墙面上,且灯光疏散指示标志间距不应大于20.0m;对于袋形走道,不应大于10.0m;在走道转角区,不应大于1.0m。
第七章 建筑电气防火
第一节 电气线路防火
一、电线电缆的选择
固定敷设的供电线路宜选用铜芯线缆。工业及市政工程等场所不应选用铝芯线缆。
阻燃电缆的性能主要用氧指数和发烟性两指标来评定。由于空气中氧气占21%,因此氧指数超过21 的材料在空气中会自熄,材料的氧指数愈高,则表示它的阻燃性愈好。
阻燃电缆燃烧时的烟气特性可分为一般阻燃电缆、低烟低卤阻燃、无卤阻燃电缆3大类。电线电缆成束敷设时,应采用阻燃型电线电缆。当电缆在桥架内敷设时,在同一通道中敷设的电缆,应选用同一阻燃等级的电缆。阻燃和非阻燃电缆也不宜在同一通道内敷设。非同一设备的电力与控制电缆若在同一通道时,宜互相隔离。
明敷的耐火电缆截面积应不小于2.5m ㎡。
二、电气线路的保护措施——短路保护、过负载保护和接地故障保护。第二节 用电设备防火
(一)电气照明灯具的选型:火灾危险场所应选用闭合型、封闭型、密闭型灯具。
(二)照明灯具的设置要求
3.照明电压一般采用220V;携带式照明灯具(俗称行灯)的供电电压不应超过36V;如在金属容器内及特别潮湿场所内作业,行灯电压不得超过12V,36V 以下照明供电变压器严禁使用自耦变压器。
5.每一照明单相分支回路的电流不宜超过16A,所接光源数不宜超过25个;连接建筑组合灯具时,回路电流不宜超过25A,光源数不宜过超过60个;连接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的单相分支回路的电流不应超过30A。10.舞台暗装彩灯泡,舞池脚灯彩灯灯泡,其功率均宜在40W 以下,最大不应超过60W。
二、电气装置防火——开关防火、熔断器防火、继电器防火、接触器防火、启动器防火、剩余电流保护装置防火、低压配电柜防火
三、电动机防火
(一)电动机的火灾危险性
电动机的具体火灾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过载、断相运行、接触不良、绝缘损坏、机械摩擦、选型不当、铁心消耗过大、接地不良
(二)电动机的火灾预防措施:合理选择功率和型式、合理选择启动方式、正确安装电动机、应设置符合要求的保护装置、启动符合规范要求、加强运行监视、加强电动机的运行维护
电动机不允许频繁启动,冷态下启动次数不应超过5 次,热态下启动次数不应超过2 次。
第八章 建筑防爆
第一节 建筑防爆基本原则和措施
二、防爆措施
建筑防爆的基本技术措施分为预防性技术措施和减轻性技术措施。
(一)预防性技术措施
1.排除能引起爆炸的各类可燃物质 2.消除或控制能引起爆炸的各种火源
(二)减轻性技术措施
1.采取泄压措施
2.采用抗爆性能良好的建筑结构体系 3.采取合理的建筑布置
第二节 爆炸危险性厂房、库房的布置
一、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及范围
(一)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
1.爆炸性气体环境——0 级区域(简称0 区)、1 级区域(简称1 区)、2 级区域(简称2 区)。2.爆炸性粉尘环境——10 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粉尘的场所)、11 区(偶然出现)
(二)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
1.爆炸性气体环境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应按释放源级别和通风条件确定。
2.爆炸性粉尘环境其危险区域的范围应按爆炸性粉尘的量、爆炸极限和通风条件确定。
二、爆炸危险性厂房、库房的布置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为甲、乙、丙、丁、戊类。
(一)总平面布局
1.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库房宜独立设置,并宜采用敞开或半敞开式。
2.有爆炸危险的厂房、库房与周围建筑物、构筑物应保持一定的防火间距。如甲类厂房与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5m,与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0m,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0m。甲类库房与重要公共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0m,与民用建筑和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按其储存物品性质不同为25m~40m。
3.有爆炸危险的厂房平面布置最好采用矩形,与主导风向垂直或夹角不小于45。
4.防爆厂房宜单独设置。如必须与非防爆厂房贴邻时,只能一面贴邻,并在两者之间用防火墙或防爆墙隔开。相邻两个厂房之间不应直接有门相通,以避免爆炸冲击波的影响。
(二)平面和空间布置 1.地下、半地下室
(1)甲、乙类生产场所不应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2)甲、乙类仓库也不应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2.中间仓库
(1)厂房内设置甲、乙类中间仓库时,其储量不宜超过一昼夜的需要量。3.办公室、休息室
甲、乙类厂房内不应设置办公室、休息室。当办公室、休息室必须与本厂房贴邻建造时,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 的不燃烧体防爆墙隔开和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
甲、乙类仓库内严禁设置办公室、休息室等,并不应贴邻建造。第三节 爆炸危险性建筑的构造防爆
为了防止爆炸时建筑构造受到破坏导致建筑物承载能力降低乃至坍塌,必须加强建筑构造的抗 爆能力,并采取有效泄压措施降低爆炸的危害程度。
一、泄压
泄压设施可为轻质屋盖、轻质墙体和易于泄压的门窗,但宜优先采用轻质屋盖,不应采用普通玻璃。作为泄压设施的轻质屋面板和轻质墙体的单位质量不宜超过60kg/㎡。
在设计中采取措施尽量减少泄压面的单位质量(即重力惯性)和连接强度。
二、抗爆
(一)防爆结构形式的选择
耐爆框架结构一般有如下三种形式: 1.现浇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2.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3.钢框架结构。耐爆强度较高,但耐火极限低,能承受的极限温度仅400℃。
(二)隔爆设施:防爆墙、防爆门和防爆窗等。第四节 爆炸危险环境电气防爆
一、电气防爆原理与措施
(一)电气设备引燃爆炸混合物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电气设备产生的火花、电弧,二是电气设备表面(即是爆炸混合物相接触的表面)发热。
(二)电气防爆基本措施
1.宜将正常运行时产生火花、电弧和危险温度的电气设备和线路,布置在爆炸危险性较小或没有爆炸危险的环境内。
2.采用防爆的电气设备。
3.按有关电力设备接地设计技术规程规定,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应可靠接地。4.设置漏电火灾报警和紧急断电装置。5.安全使用防爆电气设备。
6.散发较空气重的可燃气体、可燃蒸气的甲类厂房以及有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的乙类厂房,应采用不发火花的地面。
二、爆炸危险环境区域划分
爆炸性气体环境分为三个区,即0 区、1 区、2 区; 爆炸性粉尘环境分为两个区,即10 区、11 区;
可燃性粉尘环境分为三个区,即20 区、21 区、22 区。
三、爆炸性混合物的分类
(一)爆炸性物质的分类
Ⅰ类:矿井甲烷;
Ⅱ类: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含蒸气、薄雾); Ⅲ类:爆炸性粉尘(含纤维)。
四、防爆电气设备
(一)电气设备的基本防爆型式
1.隔爆型(d)——适用于1 区、2 区危险环境。
2.增安型(e)——主要用于2 区危险环境,部分种类可以用于1 区。
3.本质安全型——ia 适用于0 区、1 区、2 区危险环境,ib 适用于1 区、2 区危险环境。4.正压型(p)——可以用于1 区、2 区危险环境。5.油浸型(O)——适用于1 区、2 区危险环境。6.充砂型(q)——适用于1 区、2 区危险环境。7.无火花型(n):——设备仅适用于2 区危险环境。8.浇封型(m——适用于1 区、2 区危险环境。
9.特殊型(S)——根据实际使用开发研制,可适用于相应的危险环境。10.粉尘防爆型——选用于20 区、21 区或22 区危险环境。
(二)防爆电气设备类别
1.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分为I 类和Ⅱ类两种类别。I 类:煤矿用电气设备。
Ⅱ类:除煤矿外的其他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2.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分为:A 型尘密设备、B 型尘密设备、A 型防尘设备、B 型防尘设备。
(五)防爆电气设备选用原则
1.电气设备的防爆型式应与爆炸危险区域相适应。
2.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应与爆炸危险环境物质的危险性相适应。3.应与环境条件相适应。
4.应符合整体防爆的原则,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使用维修方便。
第九章 建筑设备防火防爆
第一节 采暖系统防火防爆
一、选用采暖装置的原则
1.甲、乙类厂房和甲、乙类库房内严禁采用明火和电热散热器采暖。2.散发可燃粉尘、可燃纤维的生产厂房对采暖的要求:
(1)为防止纤维或粉尘积集在管道和散热器上受热自燃,散热器表面平均温度不应超过82.5℃(相当于供水温度95℃,回水温度70℃)。但输煤廊的采暖散热器表面平均温度不应超过130℃。(3)不应使用肋形散热器,以防积聚粉尘。
★下列汽车库或修车库需要采暖时应设集中采暖: ①甲、乙类物品运输车的汽车库; ②I、Ⅱ、Ⅲ类汽车库; ③I、Ⅱ类修车库。
第二节 通风与空调系统防火防爆 ★防火阀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有熔断器的防火阀,其动作温度宜为70℃。(2)防火阀宜靠近防火分隔处设置。
(3)防火阀安装时,可明装也可暗装。当防火阀暗装时,应在安装部位设置方便检修的检修口。(4)为保证防火阀能在火灾条件下发挥作用,穿过防火墙两侧各2m 范围内的风管绝热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且具备足够的刚性和抗变形能力,穿越处的空隙应用不燃材料或防火封堵材料严密填实。
★燃油、燃气锅炉房应选用防爆型的事故排风机。可采用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当设置机械通风设施时,该机械通风设备应设置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通风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燃油锅炉房的正常通风量按换气次数不少于3 次/h 确定。
(2)燃气锅炉房的正常通风量按换气次数不少于6 次/h 确定,事故通风量为正常通风量的2倍。第三节 燃油、燃气设施防火防爆
(一)柴油发电机房的火灾危险性
对于柴油发电机房而言,它主要安装了发电机组、电气设备和供油设施,它可能发生下列几种火灾: 1.固体表面火灾。发电设备超温、油路泄漏、机内电路短路。2.电气火灾。供电线路短路或其它原因的火灾引起电器设备着火。
3.非水溶性可燃液体(柴油)火灾。供油系统的输油管路、容器泄漏或火灾时遭到破坏,油类流淌到地面,接触到高温烟气或明火而燃烧。
(二)柴油发电机房的防火防爆措施
1.宜布置在首层或地下一、二层,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柴油发电机应采用丙类柴油作燃料,柴油的闪点不应小于55℃。
2.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不燃烧体隔墙和1.50h 的不燃烧体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3.机房内设置的储油间时,其总储存量不应大于1m³,储油间应采用防火墙与发电机间分隔;必须在防火墙上开门时,应设置甲级防火门。4.应设置火灾报警装置。
5.建筑内其他部位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二、直燃机房的防火防爆措施
直燃机组机房的安全问题,其核心是防止可燃性气体泄漏,使爆炸不致发生。
2.机组应布置在首层或地下一层靠外墙部位,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并采用无门窗洞口的耐火极限不低于2.OOh 的隔墙和1.50h 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当必须开门时,应设甲级防火门。燃油直燃机房的油箱不应大1 m³,并应设在耐火极限不低于二级的房间内,该房间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3.直燃机房人员疏散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至少应设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从机房最远点到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超过35m。疏散门应为乙级防火门,外墙开口部位的上方,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00m 不燃烧体的防火挑檐或不小于1.20m 的窗间墙。
4.机房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燃油直燃机房应设温感报警探测器,燃气直燃机房应设可燃气体报警探测器)及水喷雾灭火装置,并且可靠联动,报警探测器检测点不少于两个,且应布置在易泄漏的设备或部件上方,当可燃气体浓度达到爆炸下限25%时,报警系统应能及时准确报警和切断燃气总管上的阀门和非消防电源,并启动事故排风系统。设置水喷雾灭火系统的直燃机房应设置排水设施。
10.在烟道周围0.50m 以内不允许有可燃物,烟道不得从油库房及有易燃气体的房屋中穿过,排气口水平距离6m 以内,不允许堆放易燃品。
三、厨房设备防火防爆措施
1.由于厨房环境温度较高,其洒水喷头选择也应符合其工作环境温度要求,应选用公称动作温度为93℃的喷头,颜色为绿色。
3.厨房灶具旁的墙壁、抽油烟机罩等容易污染处应天天清洗,油烟管道清洗至少应每半年一次。第四节 锅炉房防火防爆
★ 燃油和燃煤锅炉房的耐火等级分别为一、二级。但如装设总额定蒸发量不超过4.00T/h、以煤为燃料的锅炉房,可采用三级耐火等级建筑。燃油锅炉的油箱间、油泵间、油料加热间的火灾危险性,为丙类生产厂房,建筑物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
★ 锅炉房应选择在主体建筑的下风或侧风方向,第五节 电力变压器防火防爆
三、电力变压器本体的防火防爆措施
1.防止变压器过载运行。2.保证绝缘油质量。3.防止变压器铁芯绝缘老化损坏。4.防止检修不慎破坏绝缘。5.保证导线接触良好。6.防止雷击。
7.短路保护要可靠。8.保持良好的接地。——容量100kVA 以下的变压器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0Ω。9.防止超温。10.变压器室应配备相应消防设施。11.应经常对运行中的变压器进行检查、维护。
第十章 建筑装修、保温材料防火
第一节 装修材料的分类与分级
二、分级
(一)标准分级
A 级/A1、A2 级——不燃材料(制品)B1 级/B、C 级——难燃材料(制品)B2 级/D、E 级——可燃材料(制品)B3 级/F 级——易燃材料(制品)
第二节 装修防火的通用要求
一、消防控制室
消防控制室的顶棚和墙面应采用A 级装修材料,地面及其他装修应使用不低于B1 级装修材料。
二、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
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门厅的顶棚应采用A 级装修材料,其他装修应采用不低于B1 级装修材料。无自然采光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的顶棚、墙面和地面应采用A 级装修材料。
三、挡烟垂壁
防烟分区的挡烟垂壁,其装修材料应采用A 级装修材料。
四、变形缝
建筑内部的变形缝(包括沉降缝、温度伸缩缝、抗震缝等)两侧的基层应采用A 级材料,表面装修应采用不低于B1 级的装修材料。
五、消火栓门
建筑内部消火栓的门不应被装饰物遮掩,消火栓门四周的装修材料颜色应与消火栓门的颜色有明显区别。
六、配电箱
建筑内部的配电箱不应直接安装在低于B1 级的装修材料上。
七、灯具和灯饰
照明灯具的高温部位,当靠近非A 级装修材料时,应采取隔热、散热等防火保护措施。灯饰所用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不应低于B1 级。
八、饰物
公共建筑内部不宜设置采用B3 级装饰材料制成的壁挂、雕塑、模型、标本,当需要设置时,不应靠近火源或热源。
第三节 特殊功能部位与用房装修防火要求
一、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设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四层及四层以上时,室内装修的顶棚材料应采用A 级装修材料,其他部位应采用不低于B1 级的装修材料;当设置在地下一层时,室内装修的顶棚、地面材料应采用A 级装修材料,其他部位应采用不低于B1 级的装修材料。
二、共享空间
应采用A 级装修材料,其他部位应采用不低于B1 级的装修材料。
三、无窗房间
除地下建筑外,无窗房间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除A 级外,应在原规定基础上提高一级。
四、图书室、资料室、档案室和存放文物的房间
这类房间的顶棚、墙面应采用A 级装修材料,地面应使用不低于B1 级的装修材料。
五、特殊贵重设备用房
顶棚和墙面应采用A 级装修材料,地面及其他装修应用不低于B1 级的装修材料。
六、设备机房
内部所有装修均应采用A 级装修材料。
七、建筑内的厨房
建筑物内厨房的顶棚、墙面、地面这几个部位应采用A 级装修材料。
八、使用明火的餐厅和科研试验室 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除A 级外,应比同类建筑物的要求提高一级。
九、消防设施、疏散指示标志
建筑内部装修不应遮挡消防设施、疏散指示标志及安全出口,并且不应妨碍消防设施和疏散走道的正常使用,也不应减少安全出口、疏散出口和疏散走道的设计所需的净宽度和数量。第四节 单层、多层公共建筑装修防火 第五节 高层公共建筑装修防火
除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100m 以上的高层民用建筑及座位数大于800 的观众厅、会议厅,顶层餐厅外,当设有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和自动灭火系统时,除顶棚外,其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可降低一级。第六节 地下民用建筑装修防火
地下民用建筑也包括半地下民用建筑,即房间地平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1/3,且不超过1/2 者。
第七节 建筑外保温系统防火
一、建筑外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宜为A 级,且不应低于B2 级。
二、建筑外保温材料
从材料燃烧性能的角度看,用于建筑外墙的保温材料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以矿棉和岩棉为代 表的无机保温材料,通常被认定为不燃材料;二是以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为代表的有机-无机复合 型保温材料,通常被认定为难燃材料;三是以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包括EPS 板和XPS 板)、硬泡聚氨 酯和改性酚醛树脂为代表的有机保温材料,通常被认定为可燃材料。
第十一章 灭火救援设施
第一节 消防车道
一、消防车道设置要求
(一)环形消防车道 1.对于那些高度高、体量大,功能复杂、扑救困难的建筑应设环形消防车道。高层民用建筑,超过3000 个座位的体育馆,超过2000 个座位的会堂,占地面积大于3000 ㎡的展览馆等单、多层公共建 筑的周围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确有困难时,可沿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2.高层厂房、占地面积大于3000 ㎡的甲、乙、丙类厂房和占地面积大于1500 ㎡的乙、丙类仓库,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确有困难时,应沿建筑物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二)穿过建筑的消防车道
1.当其沿街长度超过150m,或总长度大于220m 时,应在适当位置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
2.为了日常使用方便和消防人员快速便捷地进入建筑内院救火,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建筑物,当其短边长度大于24m 时,宜设置进入内院或天井的消防车道。
(三)尽头式消防车道
(四)消防水源地消防车道
供消防车取水的天然水源和消防水池应设置消防车道。消防车道边缘距离取水点不宜大于2m。
二、消防车道技术要求
(一)消防车道的净宽度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m,消防车道的坡度不宜大于8%。
(二)消防车道的荷载:轻、中系列消防车最大总质量不超过11t;重系列消防车其总质量15t~50t。
(三)消防车道的最小转弯半径:轻系列消防车≥7m,中系列消防车≥9m,重系列≥12m。
(四)消防车道的回车场:面积不应小于12m×12m;对于高层建筑,回车场不宜小于l5m×l5m;供重型消防车使用时,不宜小于18m×18m。
(五)消防车道的间距:室外消火栓的保护半径在150m 左右,按规定一般设在城市道路两旁,故消防车道的间距应为160m。
第二节 登高面、消防救援场地和灭火救援窗 高层建筑应至少沿一条长边或周边长度的l/4 且不小于一条长边长度的底边连续布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该范围内的裙房进深不应大于4m,高度不大于5m。建筑高度不大于50m 的建筑,连续布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有困难时,可间隔布置,但间隔距离不宜大于30m,三、消防救援场地的设置要求
(一)最小操作场地面积:最小操作场地长度和宽度不宜小于15m×8m。
(二)场地与建筑的距离:登高场地距建筑外墙不宜小于5m,且不应大于10m。
四、灭火救援窗的设置要求
窗口的净高度和净宽度分别不应小于0.8m 和1.0m,下沿距室内地面不宜大于1.2m,间距不宜大于30m,且每个防火分区不应少于2 个,设置位置应与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相对应。第三节 消防电梯
一、消防电梯的设置范围
1.建筑高度大于33m 的住宅建筑。
2.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32m 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
3.设置消防电梯的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室,埋深大于10m 且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 ㎡ 的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
4.符合下列条件的建筑可不设置消防电梯:(1)建筑高度大于32m 且设置电梯,任一层工作平台上的人数不超过2 人的高层塔架。
(2)局部建筑高度大于32m,且局部高出部分的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50 ㎡ 的丁、戊类厂房。
二、消防电梯的设置要求
消防电梯前室应符合以下要求:
(1)前室宜靠外墙设置,并应在首层直通室外或经过长度不大于30m 的通道通向室外;(2)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 ㎡,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 ㎡;
与防烟楼梯间合用的前室,公共建筑不应小于10 ㎡,居住建筑不应小于6 ㎡。(3)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不应设置卷帘。第四节 直升机停机坪
对于建筑高度大于100m 的高层建筑,建筑中部需设置避难层。
一、直升机停机坪的设置范围
建筑高度大于l00m 且标准层建筑面积大于2000 ㎡ 的公共建筑,其屋顶宜设置直升机停机坪或供直升机救助的设施。
二、直升机停机坪的设置要求
(一)起降区 1.起降区面积的大小。当采用圆形与方形平面的停机坪时,其直径或边长尺寸应等于直升机机翼直径的1.5 倍;当采用矩形平面时,其短边尺寸大于或等于直升机的长度。并在此范围5 米内,不应设设备机房、电梯机房、水箱间、共用天线、旗杆等突出物。
3.起降区的标志。停机坪四周应设置航空障碍灯,并应设置应急照明。停机坪起降区常用符号“H”表示,符号所用色彩为白色,需与周围地区取得较好对比时亦可采用黄色,在浅色地面上时可加上黑色边框。
(二)设置待救区与出口
待救区应设置不少于2 个通向停机坪的出口,每个出口的宽度不宜小于0.90m。
第三篇 建筑消防设施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建筑消防设施的作用及分类
二、建筑消防设施的分类
按其使用功能不同划分,常用的建筑消防设施有以下15类:
(一)建筑防火分隔设施——防火墙、防火隔墙、防火门窗、防火卷帘、防火阀、阻火圈等。
(二)安全疏散设施——安全出口、疏散楼梯、疏散(避难)走道、消防电梯、屋顶直升飞机停机坪、消防应急照明和安全疏散指示标志等。
(三)消防给水设施——消防供水管道、消防水池、消防水箱、消防水泵、消防稳(增)压设备、消防水泵接合器等。
(四)防烟与排烟设施——送排风管道、管井、防火阀、门开关设备、送、排风机等。
(五)消防供配电设施——消防电源、消防配电装置、线路等。
(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探测触发装置、火灾报警装置、火灾警报装置等。
系统按应用范围可分为区域报警系统、集中报警系统、控制中心报警系统三类。
(七)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由洒水喷头、报警阀组、水流报警装置(水流指示器、压力开关)等组件以及管道、供水设施组成。
依照采用的喷头分为两类:闭式系统——包括湿式系统、干式系统、预作用系统、简易自动喷水系统等;开式系统——包括雨淋系统、水幕系统等。
(八)水喷雾灭火系统——灭火机理主要是表面冷却、窒息、乳化和稀释作用。
(九)细水雾灭火系统——灭火机理主要是表面冷却、窒息、辐射热阻隔和浸湿以及乳化作用。
(十)泡沫灭火系统
(十一)气体灭火系统
(十三)可燃气体报警系统
(十四)消防通讯设施——主要包括火灾事故广播系统、消防专用电话系统、消防电话插孔以及无线通讯设备等。
(十五)移动式灭火器材——灭火器、灭火毯、消防梯、消防钩、消防斧、安全锤、消防桶等。
第二章 室内外消防给水系统
第一节 消防给水设施
一、消防水泵
(一)设置要求
在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稳高压消防给水系统中均需设置消防泵。消防水泵应设置备用泵。下列情况下可不设备用泵:
1.当工厂、仓库、堆场和储罐的室外消防用水量小于等于25L/s。2.建筑的室内消防用水量小于等于10L/s 时。
(二)消防水泵吸水管应保证不漏气,且在布置时应注意:(1)水泵宜采用自灌式吸水。
(6)吸水管的直径小于DN250 时,其流速宜为1.0 m/s~1.2m/s;直径大于DN250 时,宜为1.2m/s~1.6m/s。
二、消防供水管道
(一)室外消防给水管道
1.室外消防给水管道的布置要求:
(1)室外消防给水管网应布置成环状,当室外消防用水量小于等于15L/s 时,可布置成枝状。(2)向环状管网输水的进水管不应少于两条。
(3)环状管道应采用阀门分成若干独立段,每段内室外消火栓的数量不宜超过5 个。(4)室外消防给水管道的直径不应小于DN100,有条件时,应不小于150mm。
(二)室内消防给水管道
4.消防给水竖管的布置应保证同层相邻两个消火栓的水枪充实水柱同时到达被保护范围内的任何部位。高层民用建筑内每根消防给水竖管的直径不应小于100mm。
5.室内消火栓给水管网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管网应分开设置。如有困难,应在报警阀前分开。
三、消防水泵接合器
水泵接合器有地上式、地下式和墙壁式三种。其设置应方便连接消防车水泵;距水泵接合器15m~40m 范围内,应设置有室外消火栓或消防水池。
水泵接合器的组件排列次序应合理,从水泵接合器给水的方向,依次是止回阀、安全阀、阀门。
四、增压稳压设备
消防给水系统消防稳压泵的流量应按系统的渗透流量计算确定。喷淋消防稳压泵的流量宜为1L/s,并不宜大于一只喷头的流量;消火栓给水系统的消防稳压泵,其流量不应大于5L/s,消火栓给水系统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合用的消防稳压泵宜为3L/s。
(二)气压罐
(1)消火栓给水系统的气压罐消防储存水容积应满足火灾初期供两支水枪工作30s 的消防用水量要求,即Vx=2×5×30=300(L)
(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储存水容积应满足火灾初期提供5 个喷头工作30s 的消防用水量要求,即Vx=5×1×30=150(L)
当消火栓系统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合用气压罐时,其容积应为300+150=450(L)。
五、消防水池和消防水箱
(一)消防水池
在市政给水管道、进水管道或天然水源不能满足消防用水量,以及当市政给水管道为枝状或只有一条进水管的情况下,室内外消防用水量之和大于25 L/s 的建(构)筑物应设消防水池。
在火灾情况下能保证连续补水时,消防水池的容量可以减去火灾延续时间内补充的水量,消防水池的补水时间不宜超过48h。消防水池总容积超过500m³时,应分成两个能独立使用的消防水池; 第二节 室外消火栓系统
3.室外消火栓的间距不应大于120m。
4.室外消火栓的保护半径不应大于150m,在市政消火栓保护半径150m 以内,当室外消防用水量小于等于15L/s 时,可不设置室外消火栓。
7.消火栓距路边不应大于2m,距房屋外墙不宜小于5m。第三节 室内消火栓系统
三、系统设置场所
(一)低层和多层建筑
(1)建筑占地面积大于300 ㎡的厂房(仓库)。
(2)体积大于5000m³的车站、机场的候车楼以及展览建筑、商店、旅馆、病房楼、图书馆等。(3)特等、甲等剧场,超过800个座位的剧场和电影院等,超过1200个座位的礼堂、体育馆等。(4)建筑高度大于15m 米层或体积大于10000m³的办公楼、教学楼等其它民用建筑。
(5)建筑高度大于21m 的住宅。建筑高度不大于27m 的住宅建筑,当确有困难时,可只设置干式消防竖管和不带消火栓箱的DN65 的室内消火栓。消防竖管的直径不应小于65mm。(6)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重点砖木或木结构的古建筑。
(二)高层民用建筑应设置室内消火栓。
(二)设置要求
1.室内消火栓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2)室内消火栓的布置应保证有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室内任何部位。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24m 时,且体积小于或等于5000m³的库房,可采用1 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到达室内任何部位。(3)室内消火栓栓口离地面的高度为1.1m,其出水方向宜向下或与设置消火栓的墙面成90°角。(7)室内消火栓的间距应由计算确定。单层和多层建筑室内消火栓的间距不应超过50m。高层厂房(仓库)、高架仓库和甲、乙类厂房中室内消火栓的间距不应大于30m。
(9)室内消火栓的栓口直径应为65mm,每根水带的长度不应超过25m,水枪喷嘴口径不应小于19mm。
第三章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第一节 系统的分类与组成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根据所使用喷头的型式,分为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开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一、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以下简称湿式系统)在准工作状态时管道内充满用于启动系统的有压水。
二、干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以下简称干式系统)在准工作状态时配水管道内充满用于启动系统的有压气体。
三、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以下简称预作用系统)在准工作状态时配水管道内不充水,由火灾报警系统自动开启雨淋阀后,转换为湿式系统。预作用系统与湿式系统、干式系统的不同之处,在于系统采用雨淋阀,并配套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四、雨淋系统——采用开式喷头,由雨淋阀控制喷水范围,由配套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或传动管系统启动雨淋阀。
五、水幕系统——水幕系统不具备直接灭火的能力,是用于挡烟阻火和冷却分隔物的防火系统。
六、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系统——配置供给泡沫混合液的设备后,组成既可喷水又可以喷泡沫。第二节 系统的工作原理与适用范围
一、湿式系统——适合在环境温度不低于4℃并不高于70℃的环境中使用。
二、干式系统——适用于环境温度低于4℃,或高于70℃的场所。
三、预作用系统——适用于严禁系统误喷的忌水场所。
四、雨淋系统——适用于需大面积喷水、快速扑灭火灾的特别危险场所。
五、水幕系统——适用于局部防火分隔处。第三节 系统设计主要参数
一、火灾危险等级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置场所的火灾危险等级,共分为4 类8 级,即轻危险级、中危险级(Ⅰ、Ⅱ级)、严重危险级(Ⅰ、Ⅱ级)和仓库危险级(Ⅰ、Ⅱ、Ⅲ级)。
★室内最大净空高度不超过8m、且保护区域总建筑面积不超过1000 ㎡的民用建筑可采用局部应用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但系统应采用快速响应喷头,喷水强度不应低于6L/min﹒㎡,持续喷水时间不应低于0.5h。
★除特殊规定外,系统的持续喷水时间,应按火灾延续时间不小于1.0h 确定。第四节 系统主要组件及设置要求
一、洒水喷头
根据喷头的热敏性能指标,喷头分为早期抑制快速响应(ESFR)喷头、快速响应喷头和标准响应喷头。
0.5早期抑制快速响应(ESFR)喷头的响应时间指数为RTI<28(m·s);快速响应喷头的响应时间指数为RTI0.50.5≤50(m·s);标准响应喷头的响应时间指数为RTI=80~350(m·s)。
二、报警阀组
报警阀组分为湿式报警阀组、干式报警阀组、雨淋报警阀组和预作用报警装置。
(二)报警阀组设置要求
报警阀组宜设在安全及易于操作、检修的地点,环境温度不低于4℃且不高于70℃,距地面的距离宜为1.2m。水力警铃应设置在有人值班的地点附近,其与报警阀连接的管道直径应为20mm,总长度不宜大于20m;水力警铃的工作压力不应大于0.05MPa。
一个报警阀组控制的喷头数,对于湿式系统、预作用系统不宜超过800 只,对于干式系统不宜超过500 只。
六、管道
配水管道应采用内外壁热镀锌钢管或铜管、涂覆钢管和不锈钢管,其工作压力不应大于1.20MPa。
第四章 水喷雾灭火系统
第一节 系统灭火机理——表面冷却、窒息、乳化和稀释作用。第二节 系统分类
一、按启动方式分类
水喷雾灭火系统按启动方式可分为电动启动水喷雾灭火系统和传动管启动水喷雾灭火系统。
(一)电动启动水喷雾灭火系统——是以普通的火灾报警系统作为火灾探测系统,通过传统的点式感温、感烟探头或缆式火灾探测器探测火灾,当有火情发生时,探测器将火警信号传到火灾报警控制器上,火灾报警控制器打开雨淋阀,同时启动水泵,喷水灭火。为了减少系统的响应时间,雨淋阀前的管道上应是充满水的状态。
(二)传动管启动水喷雾灭火系统——是以传动管作为火灾探测系统,传动管内充满压缩空气或压力水,当传动管上的闭式喷头受火灾高温影响动作后,传动管内的压力迅速下降,打开了封闭的雨淋阀,为了尽量缩短管网充水的时间,雨淋阀前的管道上应是充满水的状态,传动管的火灾报警信号通过压力开关传到火灾报警控制器上,报警控制器启动水泵,通过雨淋阀、管网将水送到水雾喷头,水雾喷
头开始喷水灭火。传动管启动水喷雾灭火系统一般比较适合于防爆场所,或者不适合安装普通火灾探测系统的场所。
传动管启动水喷雾灭火系统按传动管内的充压介质,可分为充液传动管和充气传动管两种。
二、按应用方式分类
水喷雾灭火系统按应用方式可分为固定式水喷雾灭火系统、自动喷水—水喷雾混合配置系统和泡沫—水喷雾联用系统三种系统。
第三节 系统工作原理与适用范围
二、系统适用范围
水喷雾灭火系统按防护目的主要分为灭火控火和防护冷却两大类。
(一)以灭火控火为目的的水喷雾系统主要适用于以下范围:固体火灾、可燃液体火灾、电气火灾。
(二)以防护冷却为目的的水喷雾系统主要适用于以下范围:
1.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的生产、储存、装卸、使用设施和装置的防护冷却。2.火灾危险性大的化工装置及管道,如加热器、反应器、蒸馏塔等的冷却防护。
四、不适用范围
(一)不适宜用水扑救的物质——过氧化物、遇水燃烧物质
(二)使用水雾会造成爆炸或破坏的场所
1.高温密闭的容器内或空间内——压力急剧升高,造成破坏或爆炸的危险。2.表面温度经常处于高温状态的可燃液体——可燃液体的飞溅,致使火灾蔓延。第四节 系统设计参数
一、水雾喷头的工作压力
用于灭火、控火目的时,水雾喷头的工作压力不应小于0.35MPa;用于防护、冷却目的时,水雾喷头的工作压力不应小于0.2MPa。
二、水喷雾灭火系统的响应时间
用于灭火、控火目的时,系统的响应时间不应大于45s;用于液化气生产、储存装置或装卸设施的防护冷却目的时,系统响应时间不应大于60s,用于其他设施的防护冷却目的时,系统响应时间不应大于300s。
六、泡沫—水喷雾联用系统泡沫供给时间不应小于10min。
第五节 系统组件及设置要求
一、水雾喷头
(一)水雾喷头按结构可分为离心雾化型水雾喷头和撞击型水雾喷头两种。
(二)水雾喷头主要性能参数
1.工作压力——用于灭火的水雾喷头,其工作压力应为0.35MPa~0.8MPa;用于防护冷却的水雾喷头,其工作压力应为0.2MPa~0.6MPa。
2.雾化角——常见的雾化角有45°、60°、90°、120°、150°等五个规格。4.有效射程——同一水雾喷头,雾化角小,射程则远,反之则近。5.水雾滴平均直径——一般水雾的粒径应在0.3-1mm 范围内。
(三)水雾喷头布置要求 1.基本原则
2.布置方式
水雾喷头的平面布置方式可为矩形或菱形。当按矩形布置时,水雾喷头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水雾喷头的水雾锥底圆半径的1.4倍;当按菱形布置时,不应大于1.7 倍。4.保护储罐、球罐的水雾喷头布置要求
当保护对象为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储罐时,水雾喷头宜布置在保护对象周围,与保护储罐外壁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0.7m。
当保护对象为球罐时,水雾喷头的喷口应面向球心;水雾锥沿球罐纬线方向应相交,沿经线方向应相接;当球罐的容积等于或大于1000m³,水雾锥沿球罐纬线方向应相交,沿经线方向宜相接,但赤道以上环管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3.6m。
二、雨淋阀
雨淋阀一般有角式雨淋阀和直通式雨淋阀两种。
直通雨淋阀具有三种控制方式:电动、手动和传动控制。
三、管道
系统管道的工作压力不应大于1.2Mpa。
系统管道应采用沟槽式连接件(卡箍),或螺纹、法兰连接。
系统管道采用钢管时,管径不应小于25mm;采用铜管时,管径不应小于20mm。系统管道的最低处或水容易聚集的地方应设置泻水阀。
第五章 细水雾灭火系统
第一节 系统灭火机理
一、细水雾的成雾原理
细水雾:指在最小设计工作压力下,经喷头喷出并在喷头轴线下方1.0m 处的平面上形成的雾滴粒径Dv0.5 小于200μm,Dv0.99 小于400μm 的水雾滴。
二、细水雾的灭火机理——主要是表面冷却、窒息、辐射热阻隔和浸湿作用。第二节 系统分类
一、按工作压力分类
(一)低压系统——系统分布管网工作压力小于或等于1.21MPa 的细水雾灭火系统。
(二)中压系统——系统分布管网工作压力大于1.21MPa 且小于3.45MPa 的细水雾灭火系统。
(三)高压系统——系统分布管网工作压力大于或等于3.45MPa 的细水雾灭火系统。
二、按应用方式分类
(一)全淹没式系统——适用于扑救相对封闭空间内的火灾。
(二)局部应用式系统——适于扑救大空间内具体保护对象的火灾。
三、按动作方式分类
(一)开式系统——采用开式细水雾喷头的系统,包括全淹没应用方式和局部应用方式。
(二)闭式系统——采用闭式细水雾喷头的细水雾灭火系统,又可分为湿式、干式和预作用三种形式。
四、按雾化介质分类
(一)单流体系统——使用单个管道向每个喷头供给灭火介质的细水雾灭火系统。
(二)双流体系统——水和雾化介质分管供给并在喷头处混合的细水雾灭火系统。
五、按供水方式分类
(一)泵组式系统——采用泵组(或稳压装置)作为供水装置,适用于高、中和低压系统。
(二)瓶组式系统——采用贮水容器贮水、贮气容器进行加压供水,适用于中、高压系统。
(三)瓶组与泵组结合式系统——既采用泵组又采用瓶组作为供水装置,适用于高、中和低压系统。第三节 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一、开式细水雾灭火系统工作原理
火灾发生后,火灾探测器动作,报警控制器得到报警信号,向消防控制中心发出灭火指令,在得到控制中心灭火指令或启动信息后,联动关闭防火门、防火阀、通风及空调等影响系统灭火有效性的开口,并启动控制阀组和消防水泵,向系统管网供水,水雾喷头喷出细水雾,实施灭火。
二、闭式细水雾灭火系统——适宜于采用非密集柜存储的图书库、资料库和档案库等保护对象。第四节 系统适用范围
一、系统的特性——节能环保性、电气绝缘性、烟雾消除作用
二、适用范围——细水雾灭火系统适用于扑救以下火灾:
可燃固体火灾(A 类)、可燃液体火灾(B 类)、电气火灾(E 类)
三、不适用范围
1.细水雾灭火系统不能直接用于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或产生大量有害物质的活泼金属及其化合物火灾。
2.细水雾灭火系统不能直接应用于可燃气体火灾,包括液化天然气等低温液化气体的场合。3.细水雾灭火系统不适用于可燃固体深位火灾。第五节 系统设计参数
在综合分析细水雾灭火系统设置场所的火灾危险性及其火灾特点、设计防护目标、防护对象的 特征和环境条件的基础上,合理选择系统类型,确定系统设计参数。
一、系统选型
(一)下列场所宜选择全淹没应用方式的开式系统
液压站,配电室、电缆隧道、电缆夹层,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文物库,以及密集柜存储的图书库、资料库和档案库。
(二)下列场所宜选择局部应用方式的开式系统
油浸变压器室、涡轮机房、柴油发电机房、润滑油站和燃油锅炉房、厨房内烹饪设备及其排烟罩和排烟管道部位。
(三)下列场所可选择闭式系统
采用非密集柜储存的图书库、资料库和档案库。
(四)系统宜采用泵组式系统
难以设置泵房或消防供电不能满足系统工作要求的场所,可选择瓶组系统,但闭式系统不应采用瓶组系统。
二、设计参数
细水雾灭火系统喷头的最低设计工作压力不应小于1.20 MPa。
(一)闭式系统的设计参数
闭式系统的作用面积不宜小于140 ㎡,每套泵组所带喷头数量不应超过100 只。
(三)全淹没应用方式的开式系统的防护区容积
全淹没应用方式的开式系统,其单个防护区的容积,泵组系统不宜大于3000m³,瓶组系统不宜超过260m³。
(六)系统设计响应时间
开式系统的设计响应时间不应大于30s。采用全淹没应用方式的瓶组式系统,当同一防护区内采用多组瓶组时,各瓶组必须能同时启动,其动作响应时差不应大于2s。第六节 系统组件及设置要求
(二)喷头的选择
5.对于电气火灾危险场所的细水雾灭火系统不宜采用撞击雾化型细水雾喷头。
(三)喷头的布置要求 1.闭式系统喷头布置要求
喷头的感温组件与顶棚或梁底的距离不宜小于75 mm,并不宜大于150 mm。5.喷头备品
数量不应小于相同型号规格喷头实际设计使用总数的1%,且分别不应少于5 只。
第六章 气体灭火系统
目前常用的气体灭火系统有:二氧化碳灭火系统、七氟丙烷灭火系统、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等。第一节 系统灭火机理 一、二氧化碳灭火系统——主要在于窒息,其次是冷却。二、七氟丙烷灭火系统——主要是由于它的去除热量的速度快,其次是灭火剂分散和消耗氧气。
三、IG-541 混合气体灭火系统——由氮气、氩气和二氧化碳气体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气体。混合气体释放后把氧气浓度降低到它不能支持燃烧来扑灭火灾。第二节 系统分类和组成
一、系统分类
(一)按使用的灭火剂分类 1.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按灭火剂储存压力不同可分为高压系统(指灭火剂在常温下储存的系统)和 低压系统(指将灭火剂在-18℃~-20℃低温下储存的系统)两种应用形式。管网起点计算压力(绝 对压力):高压系统应取5.17MPa,低压系统应取2.07MPa。
2.七氟丙烷灭火系统——以七氟丙烷作为灭火介质的气体灭火系统。3.惰性气体灭火系统
包括:IG01(氩气)灭火系统、IG100(氮气)灭火系统、IG55(氩气、氮气)灭火系统、IG541(氩气、氮气、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二)按系统的结构特点分类——无管网灭火系统、管网灭火系统
管网系统又可分为组合分配系统和单元独立系统。
(三)按应用方式分类——全淹没灭火系统、局部应用灭火系统
(四)按加压方式分类——自压式气体灭火系统、内储压式气体灭火系统、外储压式气体灭火系统 第三节 系统工作原理及控制方式
气体灭火系统主要有自动、手动、机械应急手动和紧急启动/停止四种控制方式。第四节 系统适用范围 一、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可用于扑救灭火前可切断气源的气体火灾;液体火灾或石蜡、沥青等可熔化的固体火灾;固体表面火灾及棉毛、织物、纸张等部分固体深位火灾;电气火灾。
该系统不得用于扑救硝化纤维、火药等含氧化剂的化学制品火灾;钾、钠、镁、钛、锆等活泼金属火灾;氢化钾、氢化钠等金属氢化物火灾。二、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适于扑救电气火灾;液体表面火灾或可熔化的固体火灾;固体表面火灾;灭火前可切断气源的气体火灾。
本系统不得用于扑救下列物质的火灾:含氧化剂的化学制品及混合物,如硝化纤维、硝酸钠等;活泼金属,如钾、钠、镁、钛、锆、铀等;金属氢化物,如氢化钾、氢化钠等;能自行分解的化学物质,如过氧化氢、联胺等。
三、其他气体灭火系统
适用于扑救电气火灾;固体表面火灾;液体火灾;灭火前能切断气源的气体火灾。
不适用于扑救下列火灾:硝化纤维、硝酸钠等氧化剂或含氧化剂的化学制品火灾;钾、镁、钠、钛、锆、铀等活泼金属火灾;氢化钾、氢化钠等金属氢化物火灾;过氧化氢、联胺等能自行分解的化学物质火灾;可燃固体物质的深位火灾。第五节 系统设计参数
一、防护区的设置要求
(一)防护区的划分——防护区宜以单个封闭空间划分;同一区间的吊顶层和地板下需同时保护时,可合为一个防护区;采用管网灭火系统时,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800 ㎡,且容积不宜大于3600m³;采用预制灭火系统时,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500 ㎡,且容积不宜大于1600m³。
(二)耐火性能
防护区围护结构及门窗的耐火极限均不宜低于0.50h;吊顶的耐火极限不宜低于0.25h。
全淹没灭火系统防护区建筑物构件耐火时间(一般为30min)包括:探测火灾时间、延时时间、释放灭火剂时间及保持灭火剂设计浓度的浸渍时间。延时时间为30s、释放灭火剂时间对于扑救表面火灾应不大于1min;对于扑救固体深位火灾不应大于7min。
(六)环境温度——防护区的最低环境温度不应低于-10℃。
二、安全要求
设置气体灭火系统的防护区应设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保证防护区内所有人员在30s 内撤离完毕。防护区内的疏散通道及出口,应设消防应急照明灯具和疏散指示标志灯。防护区内应设火灾声报警器,必要时,可增设闪光报警器。
通信机房、电子计算机房等场所的通风换气次数应不小于每小时5 次。防护区内设置的预制灭火系统的充压压力不应大于2.5MPa。三、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设计
(二)全淹没灭火系统的设计
二氧化碳设计浓度不应小于灭火浓度的1.7 倍,并不得低于34%。
当防护区的环境温度超过100℃时,二氧化碳的设计用量应在设计规范计算值的基础上每超过5℃增加
2%。当防护区的环境温度低于-20℃时,二氧化碳的设计用量应在设计规范计算值的基础上每降低1℃增加2%。
全淹没灭火系统二氧化碳的喷放时间不应大于1min。当扑救固体深位火灾时,喷放时间不应大于7min,并应在前2min 内使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30%。
(三)局部应用系统的设计
局部应用灭火系统的二氧化碳喷射时间不应小于0.5min。对于燃点温度低于沸点温度的液体和可熔化固体的火灾,二氧化碳的喷射时间不应小于1.5min。
四、其他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
(一)一般规定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防护区采用组合分配系统时,一个组合分配系统所保护的防护区不应超过8个。灭火系统的储存装置72 小时内不能重新充装恢复工作的,应按系统原储存量的100%设置备用量。灭火系统的设计温度,应采用20℃。管网上不应采用四通管件进行分流。
喷头的保护高度和保护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最大保护高度不宜大于6.5m;最小保护高度不应小于0.3m;喷头安装高度小于1.5m 时,保护半径不宜大于4.5m;喷头安装高度不小于1.5m 时,保护半径不应大于7.5m。
喷头宜贴近防护区顶面安装,距顶面的最大距离不宜大于0.5m。一个防护区设置的预制灭火系统,其装置数量不宜超过10 台。
同一防护区内的预制灭火系统装置多于1 台时,必须能同时启动,其动作响应时差不得大于2s。
(二)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灭火设计浓度不应小于灭火浓度的1.3 倍,惰化设计浓度不应小于惰化浓度的1.1 倍。固体表面火灾的灭火浓度为5.8%,规范中未列出的,应经试验确定。
(三)IG541 混合气体灭火系统
IG541 混合气体灭火系统的灭火设计浓度不应小于灭火浓度的1.3 倍,惰化设计浓度不应小于灭火浓度的1.1 倍。固体表面火灾的灭火浓度为28.1%,规范中未列出的,应经试验确定。第六节 系统组件及设置要求 一、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一)灭火剂储存装置——目前我国二氧化碳储存装置均为储存压力5.17MPa 规格,储存装置为无缝钢质容器,它由容器阀、连接软管、钢瓶组成,耐压值为22.05MPa。二氧化碳高压系统储存装置规格有32L、40L、45L、50L、82.5L。
(二)容器阀——按其结构形式,可分为差动式和膜片式两种。容器阀的启动方式一般有手动启动、气启动、电磁启动和电爆启动等方式。
(三)选择阀——可采用电动、气动或机械操作方式。选择阀的工作压力:高压系统不应小于12MPa,低压系统不应小于2.5MPa.系统启动时,选择阀应在容器阀动作之前或同时打开。
二、其他气体灭火系统
(一)一般规定
储瓶间和设置预制灭火系统的防护区的环境温度应为-10℃~50℃;
操作面距墙面或两操作面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1.0m,且不应小于储存容器外径的1.5 倍。
输送启动气体的管道,宜采用铜管;管道的连接,当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80mm 时,宜采用螺纹连接;大于80mm 时,宜采用法兰连接。
第七章 泡沫灭火系统
第一节 系统的灭火机理
泡沫灭火系统的灭火机理——隔氧窒息作用、辐射热阻隔作用、吸热冷却作用。
水溶性液体火灾必须选用抗溶性泡沫液。扑救水溶性液体火灾只能采用液上喷射泡沫,不能采用液下喷射泡沫。对于非溶性液体火灾,当采用液上喷射泡沫灭火时,选用蛋白、氟蛋白泡沫液或水成膜泡沫液均可。对于非水溶性液体火灾,当采用液下喷射泡沫灭火时,必须选用氟蛋白泡沫液或水成膜泡沫液。泡沫液的储存温度应为0℃~40℃。第二节 系统的组成和分类
二、系统的分类
(一)按喷射方式分为:
1.液上喷射系统——固定式、半固定式、移动式三种。2.液下喷射系统——固定式和半固定式两种。
3.半液下喷射系统——泡沫从储罐底部注入,通过软管浮升到液体燃烧表面。
(二)按系统结构分为:固定式、半固定式和移动式
(三)按发泡倍数分为: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
1.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发泡倍数小于20 的泡沫灭火系统。该系统是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及石油化工装置区等场所的首选灭火系统。
2.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是指发泡倍数为20~200 的泡沫灭火系统。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较少,且多用作辅助灭火设施。
3.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是指发泡倍数大于200 的泡沫灭火系统。
(四)按系统形式分为:全淹没系统、局部应用系统、移动系统、泡沫-水喷淋系统和泡沫喷雾系统。第三节 系统形式的选择
一、系统选择基本要求
1.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宜选用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单罐容量不大于5000m³的甲、乙类固定顶与内浮顶油罐和单罐容量不大于10000m³的丙类固定顶与内浮顶油罐,可选用中倍数泡沫系统。
2.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固定式、半固定式或移动式泡沫灭火系统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应符合相关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油罐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宜为固定式。
4.储罐区泡沫灭火系统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烃类液体固定顶储罐,可选用液上喷射、液下喷射或半液下喷射泡沫系统;水溶性甲、乙、丙液体的固定顶储罐,应选用液上喷射或半液下喷射泡沫系统;外浮顶和内浮顶储罐应选用液上喷射泡沫系统;烃类液体外浮顶储罐、内浮顶储罐、直径大于18m 的固定顶储罐以及水溶性液体的立式储罐,不得选用泡沫炮作为主要灭火设施;高度大于7m、直径大于9m 的固定顶储罐,不得选用泡沫枪作为主要灭火设施;油罐中倍数泡沫系统,应选液上喷射泡沫系统。
二、系统适用场所
1.全淹没式高倍数、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可用于下列场所:(1)封闭空间场所;
(2)设有阻止泡沫流失的固定围墙或其它围挡设施的场所。2.局部应用式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可用于下列场所:
(1)不完全封闭的A 类可燃物火灾与甲、乙、丙类液体火灾场所;(2)天然气液化站与接收站的集液池或储罐围堰区。3.局部应用式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可用于下列场所:(1)不完全封闭的A 类可燃物火灾场所;(2)限定位置的甲、乙、丙类液体流散火灾;
(3)固定位置面积不大于100 ㎡的甲、乙、丙类液体流淌火灾场所。4.移动式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可用于下列场所:
(1)发生火灾的部位难以确定或人员难以接近的火灾场所;(2)甲、乙、丙类液体流淌火灾场所;
(3)发生火灾时需要排烟、降温或排除有害气体的封闭空间。
5.移动式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可用于下列场所:
(1)发生火灾的部位难以确定或人员难以接近的较小火灾场所;(2)甲、乙、丙类液体流散火灾场所;
(3)不大于100 ㎡的甲、乙、丙类液体流淌火灾场所。6.泡沫-水喷淋系统可用于下列场所:
(1)具有烃类液体泄漏火灾危险的室内场所;
(2)单位面积存放量不超过25L/㎡或超过25L/㎡但有缓冲物的水溶性甲、乙、丙类液体室内场所; 7.泡沫喷雾系统可适用于下列场所:
(1)保护面积不大于200 ㎡的烃类液体室内场所。(2)独立变电站的油浸电力变压器。第四节 系统的设计要求
一、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
(一)固定顶储罐
非水溶性液体储罐液下或半液下喷射泡沫灭火系统,其泡沫混合液供给强度不应小于5.0L/min·㎡、连续供给时间不应小于40min。
(二)外浮顶储罐
非水溶性液体的泡沫混合液供给强度不应小于12.5L/min·㎡,连续供给时间不应小于30min。
(三)内浮顶储罐——泡沫堰板距离罐壁不应小于0.55m,其高度不应小于0.5m。
二、高倍数、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
(一)全淹没系统
高倍数泡沫淹没深度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用于扑救A 类火灾时,泡沫淹没深度不应小于最高保护对象高度的1.1 倍,且应高于最高保护对象最高点以上0.6m。
(2)当用于扑救B 类火灾时,汽油、煤油、柴油或苯类火灾的泡沫淹没深度应高于起火部位2m。
A 类火灾单独使用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时,淹没体积的保持时间应大于60min;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联合使用时,淹没体积的保持时间应大于30min。
(二)局部应用系统
高倍数泡沫的供给速率应按下列要求确定:
(1)淹没或覆盖保护对象的时间不应大于2min。
(2)淹没或覆盖A 类火灾保护对象最高点的厚度不应小于0.6m。(3)对于汽油、煤油、柴油或苯,覆盖起火部位的厚度不应小于2m。
当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用于扑救A 类和B 类火灾时,其泡沫连续供给时间不应小于12min。对于A 类火灾场所,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覆盖保护对象的时间不应大于2min。(3)泡沫连续供给时间不应小于12min。
对于流散的或不大于100 ㎡流淌的B 类火灾场所,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沸点不低于45℃的烃类液体,泡沫混合液供给强度应大于4L/min·㎡。(2)室内场所的最小泡沫供给时间,应大于10min。(3)室外场所的最小泡沫供给时间,应大于15min。
(四)油罐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
固定顶与内浮顶油罐的保护面积应为油罐的横截面积。系统泡沫混合液供给强度不应小于4L/min·㎡,连续供给时间不应小于30min。油罐中倍数泡沫灭火剂应采用特制8%型蛋白泡沫液。
三、泡沫-水喷淋系统与泡沫喷雾系统
泡沫混合液连续供给时间不应小于10min;泡沫混合液与水的连续供给时间之和应不小于60min。
泡沫—水雨淋系统与泡沫—水预作用系统应同时具备自动、手动功能和应急机械手动启动功能,机械手动启动力不应超过180N 第五节 系统组件及设置要求
一、泡沫消防泵
泡沫液泵应耐受时长不低于10min 的空载运行;当泡沫液泵平时充泡沫液时,应充满。
二、泡沫比例混合器
我国目前生产的泡沫比例混合器有:环泵式泡沫比例混合器、压力式比例混合器、平衡压力泡沫比例混合器、管线式泡沫比例混合器。
(一)环泵式泡沫比例混合器——用于建有独立泡沫消防泵站的场所,尤其适用于储罐规格较单一的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
(二)压力式泡沫比例混合器——适用于全厂统一采用高压或稳高压消防给水系统的石油化工企业,尤其适用于分散设置独立泡沫站的石油化工生产装置区。(1)压力比例混合器的单罐容积不宜大于10m³。
(三)平衡压力比例混合器——目前工程中采用较多。尤其设置若干个独立泡沫站的大型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多采用水力驱动式平衡压力比例混合装置。
(四)管线式比例混合器——在固定式泡沫灭火系统中很少使用,其主要用于移动式泡沫灭火系统,与泡沫炮、泡沫枪、泡沫产生器装配一体使用。
三、泡沫产生装置
其作用是将泡沫混合液与空气混合形成空气泡沫,输送至燃烧物的表面上。分为高倍数泡沫产生器、高背压泡沫产生器、中倍数泡沫产生器、低倍数泡沫产生器四种。
第八章 干粉灭火系统
第一节 灭火机理
二、干粉灭火剂的类型
(一)普通干粉灭火剂:可扑救B 类、C 类、E 类火灾,又称 BC 干粉灭火剂。钠基、钾基。
(二)多用途干粉灭火剂:可扑救A 类、B 类、C 类、E 类火灾,又称 ABC 干粉灭火剂。磷基、铵基。
(三)专用干粉灭火剂:可扑救D 类火灾,又称D 类专用干粉灭火剂。属于这类的干粉灭火剂有:(1)石墨类:在石墨内添加流动促进剂;
(2)氯化钠类:氯化钠广泛用于制作D 类干粉灭火剂;
(3)碳酸氢钠类:碳酸氢钠是制作BC 干粉灭火剂的主要原料,添加某些结壳物料也宜制作D 类。
三、注意事项
1.BC 类与ABC 类干粉不能兼容。
2.BC 类干粉与蛋白泡沫或者化学泡沫不兼容。
四、干粉的灭火机理——化学抑制、隔离、冷却与窒息 第二节 系统的组成和分类
一、干粉灭火系统的组成
干粉灭火系统由干粉灭火设备和自动控制两大部分组成。前者由干粉储罐、动力气瓶、减压阀、输粉管道以及喷嘴等;后者由火灾探测器,启动瓶、报警控制器等。
二、干粉灭火系统的分类
(一)按灭火方式分类——全淹没式干粉灭火系统、局部应用式干粉灭火系统
(二)按设计情况分类——设计型干粉灭火系统、预制型干粉灭火系统
(三)按系统保护情况分类——组合分配系统、单元独立系统
(四)按驱动气体储存方式分类——储气(氮气或二氧化碳)式、储压式、燃气式干粉灭火系统 第三节 系统工作原理及适用范围
干粉灭火系统启动方式可分为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
一、干粉灭火系统适用范围
1.非水溶性及水溶性可燃、易燃液体的火灾。2.天然气和石油气等可燃气体火灾 3.一般带电设备的火灾。
二、干粉灭火系统不适用范围
1.火灾中产生含有氧的化学物质,例如硝酸纤维。2.可燃金属,例如钠、钾、鎂等。3.固体深位火灾。第四节 系统设计参数 一、一般规定
可燃气体,易燃、可燃液体和可熔化固体火灾宜采用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剂; 可燃固体表面火灾应采用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剂。
二、全淹没灭火系统
全淹没灭火系统的灭火剂设计浓度不得小于0.65kg/m³。全淹没灭火系统的干粉喷射时间不应大于30s。
三、局部应用灭火系统
室内局部应用灭火系统的干粉喷射时间不应小于30s;室外或有复燃危险的室内局部应用灭火系统的干粉喷射时间不应小于60s。
四、预制灭火装置
预制灭火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灭火剂储存量不得大于150kg;(2)管道长度不得大于20m;(3)工作压力不得大于2.5MPa。
一个防护区或保护对象宜用一套预制灭火装置保护。一个防护区或保护对象所用预制灭火装置最多不得超过4 套,并应同时启动,其动作响应时间差不得大于2s。第五节 系统组件及设置要求
一、系统组件
干粉储存容器设计压力可取1.6MPa 或2.5MPa 压力级;其干粉灭火剂的装量系数不应大于0.85;其增压时间不应大于30s。
二、系统设置要求选择阀和喷头
全淹没系统干粉灭火剂喷射时间一般不大于30 秒,干粉贮罐的充压时间也不大于30 秒;
全淹没系统喷头应均匀分布,喷头间距不大于2.25 米,喷头与墙的距离不大于1 米,每个喷头的保护容积不大于14m³。
扑灭BC类火灾推荐采用碳酸氢钠干粉;扑灭A 类火灾只能用ABC类干粉,推荐采用磷酸铵盐干粉。
第九章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第一节 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和系统分类
一、火灾探测器分类
(一)根据探测火灾特征参数分类——可以分为感烟、感温、感光、气体、复合等五种基本类型:
(二)根据监视范围分类——分为点型火灾探测器和线型火灾探测器。
二、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分类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按编码方式分为编码型报警按钮与非编码型报警按钮。
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分类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根据保护对象及设立的消防安全目标不同分为:
(一)区域报警系统
(二)集中报警系统
(三)控制中心报警系统 第二节 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和适用范围
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组成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由:火灾探测报警系统、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及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组成。
三、系统适用范围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适用于人员居住和经常有人滞留的场所、存放重要物资或燃烧后产生严重污染需要及时报警的场所。
(一)区域报警系统——适用于仅需要报警,不需要联动自动消防设备的保护对象。
(二)集中报警系统——适用于具有联动要求的保护对象。
(三)控制中心报警系统——一般适用于建筑群或体量很大的保护对象。第三节 系统设计要求
3.控制中心报警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有两个及两个以上消防控制室时,应确定其中一个为主消防控制室;
(2)主消防控制室应能显示所有火灾报警信号和联动控制状态信号,并应能控制重要的消防设备;各分消防控制室内的消防设备之间可以互相传输并显示状态信息,但不应互相控制;
(三)报警区域和探测区域的划分 1.报警区域的划分
电缆隧道的一个报警区域宜由一个封闭长度区间组成,一个报警区域不应超过相连的3 个封闭长度区间;道路隧道的报警区域应根据排烟系统或灭火系统的联动需要确定,且不宜超过150m;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的报警区域应由一个储罐区组成,每个50000m³及以上的外浮顶储罐应单独划分为一个报警区域。2.探测区域的划分
探测区域应按独立房(套)间划分。一个探测区域的面积不宜超过500 ㎡;红外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和缆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的探测区域的长度,不宜超过100m;空气管差温火灾探测器的探测区域长度宜为20m~100m。
下列场所应单独划分探测区域:
(1)敞开或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
(2)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消防电梯与防烟楼梯间合用的前室、走道、坡道;(3)电气管道井、通信管道井、电缆隧道;(4)建筑物闷顶、夹层。
三、系统设备的设计及设置
(一)系统参数兼容性要求 1.火灾报警控制器的设计容量
任意一台火灾报警控制器所连接的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和模块等设备总数和地址总数,均不应超过3200 点,其中每一总线回路连结设备的总数不宜超过200 点,且应留有不少于额定容量10%的余量。
2.消防联动控制器的设计容量
任意一台消防联动控制器地址总数或火灾报警控制器(联动型)所控制的各类模块总数不应超过1600 点,每一联动总线回路连结设备的总数不宜超过100 点,且应留有不少于额定容量10%的余量。
(五)火灾探测器的设置
2.点型感烟感温火灾探测器的安装间距要求
(2)在宽度小于3m 的内走道顶棚上设置点型探测器时,宜居中布置。感温火灾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0m;感烟火灾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5m;探测器至端墙的距离,不应大于探测器安装间距的1/2。(4)点型探测器周围0.5m 内,不应有遮挡物。
42(5)点型探测器至空调送风口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并宜接近回风口安装。3.点型感烟、感温火灾探测器的设置数量
在有梁的顶棚上设置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感温火灾探测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当梁突出顶棚的高度小于200mm 时,可不计梁对探测器保护面积的影响;
③当梁突出顶棚的高度超过600mm 时,被梁隔断的每个梁间区域应至少设置一只探测器; ⑤当梁间净距小于1m 时,可不计梁对探测器保护面积的影响。5.线型光束感烟火灾探测器的设置
(1)探测器的光束轴线至顶棚的垂直距离宜为0.3m ~1.0m,距地高度不宜超过20m;
(2)相邻两组探测器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4m,探测器至侧墙水平距离不应大于7m,且不应小于0.5m,探测器的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距离不宜超过100m;
8、其他说明
(1)镂空面积与总面积的比例不大于15%时,探测器应设置在吊顶下方;(2)镂空面积与总面积的比例大于30%时,探测器应设置在吊顶上方;
(六)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安装间距——每个防火分区应至少设置一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从一个防火分区内的任何位置到最邻近的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步行距离不应大于30m。
(八)火灾警报器的设置
每个报警区域内应均匀设置火灾警报器,其声压级不应小于60dB;在环境噪声大于60dB 的场所,其声压级应高于背景噪声15dB。.火灾警报器设置在墙上时,其底边距地面高度应大于2.2m。
(十)消防专用电话的设置——各避难层应每隔20m 设置一个消防专用电话分机或电话插孔;
火灾探测器的传输线路,宜选择不同颜色的绝缘导线或电缆。正极“+”线应为红色,负极“-”线应为蓝色或黑色。
当确认火灾后,由发生火灾的报警区域开始,顺序启动全楼疏散通道的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系统全部投入应急状态的启动时间不应大于5s。第四节 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一、可燃气体探测器分类
测量范围为0~100%LEL 的点型可燃气体探测器; 测量范围为0~100%LEL 的独立式可燃气体探测器; 测量范围为0~100%LEL 的便携式可燃气体探测器; 测量人工煤气的点型可燃气体探测器; 测量人工煤气的独立式可燃气体探测器; 测量人工煤气的便携式可燃气体探测器;
线型可燃气体探测器——线型可燃气体探测器的保护区域长度不宜大于60m。第五节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1.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的分类
(1)按工作方式分——独立式、非独立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
(2)按工作原理分——剩余电流保护式、测温式(过热保护式)、故障电弧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2.电气火灾监控设备按系统连线方式分类为:
(1)多线制电气火灾监控设备,即采用多线制方式与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连接。
(2)总线制电气火灾监控设备,即采用总线(一般为2~4 根)方式与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连接。第六节 消防控制室
一、消防控制室的建筑防火设计
设有消防联动功能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或设有消防联动功能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机械防(排)烟设施的建筑,应设置消防控制室。消防控制室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43(1)单独建造的消防控制室,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2)附设在建筑内的消防控制室,宜设置在建筑内首层的靠外墙部位,亦可设置在建筑物的地下一层,但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隔墙和不低于1.50h 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3)消防控制室送、回风管的穿墙处应设防火阀;
(4)消防控制室内严禁有与消防设施无关的电气线路及管路穿过;
(5)不应设置在电磁场干扰较强及其他可能影响消防控制设备工作的设备用房附近。
二、消防控制室的功能要求
消防控制室应设有用于火灾报警的外线电话。
消防控制室管理应实行每日24h 专人值班制度,每班不应少于2 人;
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应能在接收到火灾报警信号或联动信号后10s 内将相应信息按规定的通讯协议格式传送给监控中心。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应能在接收到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状态信息后100s 内将相应信息按规定的通讯协议格式传送给监控中心。
第十章 防排烟系统
第一节 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
一、自然通风方式
建筑高度小于等于50m 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等于100m 的住宅建筑,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防烟系统。
(三)自然通风设施的设置
1.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每5 层内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的有效面积不应小于2.00 ㎡,且在该楼梯间的最高部位应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1.00 ㎡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
2.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可开启外窗或开口的有效面积不应小于2.00 ㎡,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0 ㎡。
3.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避难层(间)应设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其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避难层(间)地面面积的2%,且每个朝向的有效面积不应小于2.00 ㎡。
二、自然排烟方式的选择
多层建筑优先采用自然排烟方式。高层建筑一般采用机械排烟方式较多。根据《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规定,自然排烟口的总面积大于本防烟分区面积的2%时,宜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敞开式汽车库以及建筑面积小于1000 ㎡ 的地下一层汽车库、修车库,其汽车进出口可直接排烟,且不大于一个防烟分区,故可不设排烟系统,但汽车库、修车库内最不利点至汽车坡道口不应大于30m。
★排烟窗应设置在排烟区域的顶部或外墙,并应符合下列要求:(2)宜分散均匀布置,每组排烟窗的长度不宜大于3.00m;(3)设置在防火墙两侧的排烟窗之间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0m;
(6)室内或走道的任一点至防烟分区内最近的排烟窗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30m,当室内高度超过6.00m,且具有自然对流条件时其水平距离可增加25%。第二节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一、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主要由送风口、送风管道、送风机和吸风口组成。
二、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工作原理
在建筑内发发生火灾时,从安全性的角度出发,高层建筑内可分为四个安全区(安全系数从大到小):第一类安全区为防烟楼梯间、避难层;第二类安全区为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第三类安全区为走道;第四类安全区为房间。依据上述原则,加压送风时应使防烟楼梯间压力>前室压力>走道压力>房间压力。
三、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选择
1.建筑高度小于等于50m 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等于100m 的住宅建筑,当前室或合用前室
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且其加压送风口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上时,楼梯间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当前室的加压送风口的设置不符合上述规定时,防烟楼梯间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2.建筑高度大于50m 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100m 的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前室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的防烟系统。
3.当防烟楼梯间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的防烟系统时,楼梯间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设施,前室可不设机械加压送风设施,但合用前室应设机械加压送风设施。防烟楼梯间的楼梯间与合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分别独立设置。
5.地下室、半地下室楼梯间与地上部分楼梯间均需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时,宜分别独立设置。
6.地上部分楼梯间利用可开启外窗进行自然通风时,地下部分的防烟楼梯间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当地下室层数为3 层及以上,或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 时,按规定应设置防烟楼梯间,并设有机械加压送风,其前室为独立前室时,前室可不设置防烟系统,否则前室也应按要求采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的防烟措施。
7.自然通风条件不能满足每5 层内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的有效面积不应小于2.00 ㎡,且在该楼梯间的最高部位应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1.00 ㎡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的封闭楼梯间,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当封闭楼梯间位于地下且不与地上楼梯间共用时,可不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但应在首层设置不小于1.20 ㎡的可开启外窗或直通室外的门。
8.避难层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可开启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外窗应采用乙级防火窗或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 的C 类防火窗。
9.建筑高度大于100m 的高层建筑,其送风系统应竖向分段设计,且每段高度不应超过100m。
10.建筑高度小于等于50m 的建筑,当楼梯间设置加压送风井(管)道确有困难时,楼梯间可采用直灌式加压送风系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高度大于32m 的高层建筑,应采用楼梯间多点部位送风的方式,送风口之间距离不宜小于建筑高度的1/2。
(2)直灌式加压送风系统的送风量应按计算值或按表3-10-1 中的送风量增加20%。(3)加压送风口不宜设在影响人员疏散的部位。11.人防工程的下列部位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防烟设施: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或合用前室;避难走道的前室。12.建筑高度大于32m 的高层汽车库、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的高差大于10m 的地下汽车库,应采用防烟楼梯间。
四、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主要设计参数
3.封闭避难层(间)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按避难层(间)净面积每平方米不少于30m³/h 计算。避难走道前室的送风量应按直接开向前室的疏散门的总断面积乘以1.00m/s 门洞断面风速计算。
4.人民防空工程的防烟楼梯间的机械加压送风量不应小于25000 m³/h。当防烟楼梯间与前室或合用前室分别送风时,防烟楼梯间的送风量不应小于l6000 m³/h,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送风量不应小于l2000 m³/h。
(三)风压的有关规定及计算方法
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满足走廊至前室至楼梯间的压力呈递增分布,余压值应符合下列要求: 1.前室、合用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封闭避难层(间)与走道之间的压差应为25Pa~30Pa。2.防烟楼梯间、封闭楼梯间与走道之间的压差应为40Pa~50Pa。3.当系统余压值超过最大允许压力差时应采取泄压措施。
为了促使防烟楼梯间内的加压空气向走道流动,发挥对着火层烟气的阻挡作用,因此要求在加压送风时,防烟楼梯间的空气压力大于前室的空气压力,而前室的空气压力大于走道的空气压力。
(四)送风风速
当采用金属管道时,管道风速不应大于20m/s;当采用非金属材料管道时,不应大于15m/s;当采用土建井道时,不应大于10m/s。加压送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7m/s。
五、机械加压送风的组件与设置要求
(三)送风管道
1.送风井(管)道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且宜优先采用光滑井(管)道,不宜采用土建井道。2.送风管道应独立设置在管道井内。当必须与排烟管道布置在同一管道井内时,排烟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2.00h。
3.管道井应采用耐火极限不小于1.00h 的隔墙与相邻部位分隔,当墙上必须设置检修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4.未设置在管道井内的加压送风管,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1.50h。(四)余压阀
为了防止正压值过大而导致疏散门难以推开,应在防烟楼梯间与前室,前室与走道之间设置余压阀,控制余压阀两侧正压间的压力差不超过50Pa。第三节 机械排烟系统一、机械排烟系统的组成
机械排烟系统是由挡烟壁(活动式或固定式挡烟垂壁,或挡烟隔墙、挡烟梁)、排烟口(或带有排烟阀的排烟口)、排烟防火阀、排烟道、排烟风机和排烟出口组成。
二、机械排烟系统的工作原理
目前常见的有机械排烟与自然补风组合、机械排烟与机械补风组合、机械排烟与排风合用、机械排烟与通风空调系统合用等形式。一般要求是:
1.排烟系统与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宜分开设置。当合用时,应符合下列条件:系统的风口、风道、风机等应满足排烟系统的要求;当火灾被确认后,应能开启排烟区域的排烟口和排烟风机,并在15s 内自动关闭与排烟无关的通风、空调系统。
2.走道的机械排烟系统宜竖向设置;房间的机械排烟系统宜按防烟分区设置。
3.排烟风机的全压应按排烟系统最不利环管道进行计算,其排烟量应增加漏风系数。
4.人防工程机械排烟系统宜单独设置或与工程排风系统合并设置。当合并设置时,必须采取在火灾发生时能将排风系统自动转换为排烟系统的措施。
5.车库机械排烟系统可与人防、卫生等排气、通风系统合用。
三、机械排烟系统的选择
1.建筑内应设排烟设施,但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房间、走道及中庭等,均应采用机械排烟方式。高层建筑主要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会较大,一般采用机械排烟方式较多。2.人防工程下列部位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
(1)建筑面积大于50 ㎡,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大厅;(2)丙、丁类生产车间;
(3)总长度大于20m 的疏散走道;(4)电影放映间、舞台等。
3.除敞开式汽车库、建筑面积小于1000 ㎡ 的地下一层汽车库和修车库外,汽车库、修车库应设置排烟系统(可选机械排烟系统)。
需要注意的在同一个防烟分区内不应同时采用自然排烟方式和机械排烟方式。
四、机械排烟系统的主要设计参数
(一)走道的最小清晰高度不应小于其净高的1/2。
(二)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简称喷淋)的场所,其室内净高大于12m 时,应按无喷淋场所对待。
轴对称型烟羽流、阳台溢出型烟羽流、窗口型烟羽流为火灾情况下涉及的三种烟羽流形式
(三)排烟量的选取
(1)建筑面积小于等于500 ㎡的房间,其排烟量应不小于60m³(h·㎡),或设置不小于室内面积2%的排烟窗;
(2)当建筑面积大于500 ㎡小于等于2000 ㎡时的办公室,其排烟量可按8 次/h 换气计算且不应小于
30000m³h,或设置不小于室内面积2%的排烟窗;
(3)当建筑面积大于500 ㎡小于等于1000 ㎡时的商场和其他公共建筑,排烟量应按12 次/h换气计算且不应小于30000m³h,或设置不小于室内面积2%的排烟窗;
(7)对于人防工程,担负一个或两个防烟分区排烟时,应按该部分总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60m³h 计算,但排烟风机的最小排烟风量不应小于7200m³/h;担负三个或三个以上防烟分区排烟时,应按其中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120m³h 计算。
(四)排烟风速
当采用金属风道时,管道风速不应大于20m/s;当采用非金属材料风道时,不应大于15m/s;当 采用土建风道时,不应大于10m/s。排烟口的风速不宜大于10 m/s。(加压送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6 m/s)
五、机械排烟系统的组件与设置要求
(一)排烟风机
1.排烟风机可采用离心式或轴流排烟风机(满足280℃时连续工作30min 的要求),排烟风机入口处应设置280℃能自动关闭的排烟防火阀,该阀应与排烟风机连锁,当该阀关闭时,排烟风机应能停止运转。
4.排烟风机与排烟管道上不宜设有软接管。当排烟风机及系统中设置有软接头时,该软接头应能在280℃的环境条件下连续工作不少于30min。
(二)排烟防火阀
排烟防火阀安装在排烟系统管道上,平时呈关闭状态,火灾时由电讯号或手动开启,同时排烟风机启动开始排烟;当管内烟气温度达到280℃时自动关闭,同时排烟风机停机。
(三)排烟阀(口)
1.排烟口应设在防烟分区所形成的储烟仓内。排烟口至该防烟分区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m。3.排烟口的设置宜使烟流方向与人员疏散方向相反,排烟口与附近安全出口相邻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0m。
5.当排烟阀(口)设在吊顶内,通过吊顶上部空间进行排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封闭式吊顶的吊平顶上设置的烟气流入口的颈部烟气速度不宜大于1.50m/s,且吊顶应采用不燃烧材料;
(2)非封闭吊顶的吊顶开孔率不应小于吊顶净面积的25%,且应均匀布置。
6.单独设置的排烟口,平时应处于关闭状态;排风口和排烟口合并设置时,应在排风口或排风口所在支管设置自动阀门,该阀门必须具有防火功能,并应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火灾时,着火防烟 分区内的阀门仍应处于开启状态,其他防烟分区内的阀门应全部关闭。
7.排烟口的尺寸可根据烟气通过排烟口有效截面时的速度不大于10m/s 进行计算。排烟速度越 高,排出气体中空气所占比率越大,因此排烟口的最小截面积一般不应小于0.04 ㎡。
(四)排烟管道
1.排烟管道必须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当采用金属风道时,管道风速不应大于20m/s;当采用非 金属材料风道时,不应大于15m/s;当采用土建风道时,不应大于10m/s。
2.当吊顶内有可燃物时,吊顶内的排烟管道应采用不燃烧材料进行隔热,并应与可燃物保持不小于150mm 的距离。
3.排烟管道井应采用耐火极限不小于1.00h 的隔墙与相邻区域分隔;当墙上必须设置检修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排烟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0h,当水平穿越两个及两个以上防火分区或排烟管道在走道的吊顶内时,其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1.50h;排烟管道不应穿越前室或楼梯间,如果确有困难必须穿越时,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2.00h,且不得影响人员疏散。
4.当排烟管道竖向穿越防火分区时,垂直风道应设在管井内,且排烟井道必须要有1.00h 的耐火极限。当排烟管道水平穿越两个及两个以上防火分区时,或者布置在走道的吊顶内时,为了防止火焰烧坏排烟风管而蔓延到其他防火分区,要求排烟管道应采用耐火极限1.50h 的防火风道。
当确有困难需要穿越特殊场合(如:通过消防前室、楼梯间、疏散通道等处)时,排烟管道的耐火极
限不应低于2.00h,主要考虑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下穿越上述区域时,应采用2.00h 的耐火极限的加强措施,确保人员安全疏散。排烟风道的耐火极限应符合国家相应试验标准的要求。
(五)挡烟垂壁
挡烟垂壁是为了阻止烟气沿水平方向流动而垂直向下吊装在顶棚上的挡烟构件,其有效高度不小于500mm。挡烟垂壁应用不燃烧材料制作。活动挡烟垂壁落下时,其下端距地面的高度应大于1.80m。
六、补风
(二)补风系统的选择
对于建筑地上部分的机械排烟的走道、小于500 ㎡的房间可以不用专门设置补风系统。除这些场所以外的排烟系统均应设置补风系统。
(三)补风的方式——自然补风、机械补风、自然排烟与机械补风组合方式。
(四)补风的主要设计参数
1.补风量——补风系统应直接从室外引入空气,补风量不应小于排烟量的50%。
2.补风风速——机械补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10m/s,人员密集场所补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5m/s;自然补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3m/s。
(五)补风系统组件与设置
1.补风口——补风口与排烟口水平距离不应少于5m。第四节 防排烟系统的联动控制
一、防烟系统的联动控制
当火灾确认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能在15s 内联动开启常闭加压送风口和加压送风机。
二、排烟系统的联动控制
当火灾确认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在15s 内联动开启同一排烟区域的全部排烟阀(口)、排烟风机和补风设施。并应在30s 内自动关闭与排烟无关的通风、空调系统。
第十一章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
第一节 系统分类与组成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按照灯具的应急供电方式和控制方式的不同,分为自带电源非集中控制型、自带电源集中控制型、集中电源非集中控制型、集中电源集中控制型四类系统。第二节 系统的工作原理与性能要求
二、系统的性能要求
1.应急转换时间——不应大于5s;高危险区域使用系统的应急转换时间不应大于0.25s。3.标志灯具的表面亮度
(1)仅用绿色或红色图形构成标志的标志灯,其标志表面最小亮度不能小于50cd/ ㎡,最大亮度不大于300 cd/㎡;
(2)用白色与绿色组合或白色与红色组合构成的图形作为标志的标志灯表面最小亮度不小于5cd/㎡,最大亮度不大于300 cd/㎡,白色、绿色或红色本身最大亮度与最小亮度比值不大于10。白色与相邻绿色或红色交界两边对应点的亮度比不小于5且不大于15。4.照明灯具的光通量
消防应急照明灯具应急状态下的光通量不能低于其标称的光通量,且不小于50lm。疏散用手电筒的发光色温在2500K 至2700K 之间。第三节 系统的选择及设计要求
一、系统的选择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专业性、节能、安全性
二、系统设计要求
(一)一般要求
1.应急转换时间——人员密集场所的应急转换时间不应大于1.5s,其它场所不应大于5s。
2.蓄电池组初装容量
100m 及以下建筑的初始放电时间不小于90min;100m 以上建筑的初始放电时间不小于180min;避难层的初始放电时间不小于540 min。
(二)供电设计
1.平面疏散区域供电
大于2000m²的防火分区单独设置应急照明配电箱或应急照明分配电装置;小于2000 m²的防火分区可采用专用应急照明回路;应急照明回路沿电缆管井垂直敷设时,公共建筑应急照明配电箱供电范围不宜超过8 层,住宅建筑不宜超过16 层;一个应急照明配电箱或应急照明分配电装置所带灯具覆盖的防火分区总面积不超过4000 m²,地铁隧道内不超过一个区段的1/2,道路交通隧道内不超过500m。5.灯具配电回路
AC220V 或DC216V 灯具的供电回路工作电流不宜大于10A;安全电压灯具的供电回路工作电流不宜大于5A;每个应急供电回路所配接的灯具数量不宜超过64。6.应急照明配电箱及应急照明分配电装置的输出
输出回路不超过8 路;采用安全电压时的每个回路输出电流不大于5A;采用非安全电压时的每个回路输出电流不大于16A。
(四)集中控制型系统的设计
应急照明控制器的主电源由消防电源供电,应急照明控制器的备用电源至少使控制器在主电源中断后工作3h。
第十二章 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
第一节 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
一、系统组成
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由用户信息传输装置、报警传输网络、监控中心以及火警信息终端组成。
二、系统的分类
按信息传输方式,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可分为:有线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无线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有线/无线兼容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
按报警传输网络形式,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可分为:基于公用通信网的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基于专用通信网的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基于公用/专用兼容通信网的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第二节 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
一、系统的设计原则——实时性、适用性、安全性和、扩展性。
二、系统功能与性能要求
监控中心能同时接收和处理不少于3 个联网用户的火灾报警信息。从用户信息传输装置获取火灾报警信息到监控中心接收显示的响应时间不大于10s。监控中心向城市消防通信指挥中心或其他接处警中心转发经确认的火灾报警信息的时间不大于3s。监控中心与用户信息传输装置之间通信巡检周期不大于2h,并能够动态设置巡检方式和时间。监控中心的火灾报警信息、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状态信息等记录应备份,其保存周期不少于1 年。远程监控系统具有统一的时钟管理,累计误差不大于5s。
三、信息传输要求
日常防火巡查信息和消防设施定期检查信息应在检查完毕后的当日内发送至监控中心,其他发生变化的消防安全管理信息应在3 日内发送至监控中心。
五、系统设置与设备配置
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的设置,地级及以上城市应设置一个或多个远程监控系统,并且单个远程监控系统的联网用户数量不宜大于5000 个。
六、系统的电源要求
监控中心的电源应按所在建筑物的最高负荷等级配置,且不低于二级负荷,并应保证不间断供电。
用户信息传输装置应有主电源与备用电源之间的自动切换装置。备用电源的电池容量应能提供传输装置在正常监视状态下至少工作8 h。第三节 系统的主要设备
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的主要设备包括:用户信息传输装置、报警受理系统、信息查询系统、用户服务系统和火警信息终端和通信服务器等。
第十三章 建筑灭火器配置
第一节 灭火器的分类
按其移动方式可分为:手提式和推车式;按驱动灭火剂的动力来源可分为:储气瓶式、储压式;按所充装的灭火剂则又可分为:水基型、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洁净气体灭火器等;按灭火类型分:A 类灭火器、B 类灭火器、C 类灭火器、D 类灭火器、E 类灭火器等。
一般编在型号首位,是灭火器本身的代号,通常用“M”表示。灭火剂代号编在型号第二位: F——干粉灭火剂;T——二氧化碳灭火剂;Y——1211 灭火剂; Q——清水灭火剂。型式号编在第三位。目前我国灭火器的结构特征有手提式(包括手轮式)、推车式、鸭嘴式、舟车式、背负式五种,其中型号分别用S、T、Y、Z、B 表示。型号最后面的阿拉伯数字代表灭火剂重量或容积,一般单位为千克或升,如“MF/ABC2”表示2kgABC 干粉灭火器;“MSQ9”表示容积为9L 的手提式清水灭火器;“MFT50”表示灭火剂重量为50kg 推车式(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器。
常用灭火器的类型主要有:水基型灭火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洁净气体灭火器等。
一、水基型灭火器
常用的水基型灭火器有清水灭火器、水基型泡沫灭火器和水基型水雾灭火器三种。
(一)清水灭火器
清水灭火器是指筒体中充装的是清洁的水,并以二氧化碳(氮气)为驱动气体的灭火器。一般
有6L 和9L 两种规格。它主要用于扑救固体物质火灾,但不适于扑救油类、电气、轻金属以及可燃气体火灾。清水灭火器的有效喷水时间为1min 左右。
(二)水基型泡沫灭火器
它能扑灭可燃固体、液体的初起火灾,更多用于扑救石油及石油产品等非水溶性物质的火灾(抗溶性泡沫灭火器可用于扑救水溶性易燃、可燃液体火灾)。
(三)水基型水雾灭火器——主要适合配置在具有可燃固体物质的场所。
二、干粉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是利用氮气作为驱动动力,将筒内的干粉喷出灭火的灭火器。干粉灭火器可扑灭一般可燃固体火灾,还可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三、二氧化碳灭火器
灭火时具有两大作用:一是窒息作用。二是具有冷却作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600V 以下电气设备及油类的初起火灾。
四、洁净气体灭火器
洁净气体灭火器适用于扑救可燃液体、可燃气体和可融化的固体物质以及带电设备的初期火灾,可在图书馆、宾馆、档案室、商场、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种公共场所使用。其中IG541 灭火剂的成分为50%的氮气、40%的二氧化碳和10%的惰性气体。第二节 灭火器的构造
二、灭火器构造
(一)手提式灭火器
手提式灭火器结构根据驱动气体的驱动方式可分为:贮压式、外置储气瓶式、内置储气瓶式三种形式。外置储气瓶式和内置储气瓶式主要应用于干粉灭火器,目前这两种结构的灭火器已经停止生产,市场上主要是贮压式结构的灭火器,像1211 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水基型灭火器等都是贮压式结构。
第五篇: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重点
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重点)
第一篇 消防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与消防职业道德
第一章 消防法及相关法律法规(P22)
一、消防工作的方针和原则是什么? 答:消防工作的方针和原则是:“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
二、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有哪些? 答:《消防法》关于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的规定主要有:
1、在总则中规定,任何单位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任何单位都有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应当加强对本单位人员的消防宣传教育。
2、规定了单位消防安全职责:
(1)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制定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2)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完好有效;(3)对建筑消防设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完好有效,检测记录应当完整准确,存档备查。(4)保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保证防火防烟分区、防火间距符合消防技术标准;(5)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6)组织进行有针对性的消防演练;(7)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消防安全职责。
3、规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除履行单位消防安全职责外,还应当履行下列特殊的消防安全职责:
(1)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组织实施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2)建立消防档案,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设置防火标志,实行严格管理;
(3)实行每日防火巡查,并建立巡查记录;
(4)对职工进行岗前消防安全培训,定期组织消防安全培训和消防演练。
4、规定同一建筑物由两个以上单位管理或者使用的,应当明确各方的消防安全责任,并确定责任人对共用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建筑消防设施和消防车通道进行统一管理。
5、规定任何单位不得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得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不得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
6、规定任何单位都应当无偿为报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 警,严禁谎报火警;发生火灾的单位和相关人员应当按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要求保护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如实提供与火灾有关的情况。
7、规定被责令停止施工、停止使用、停产停业的单位,应当在整改后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报告,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报告,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检查合格,方可恢复施工、使用、生产、经营。
同时,《消防法》还规定,任何单位都有权对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执法中的违法行为进行检举、控告。
三、简述消防责任事故罪概念及立案标准
答:
1、消防责任事故罪概念是指:违反消防管理法规,经消防监督机构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拒绝执行,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安全的行为。
2、立案标准
《规定
(一)》第十五条规定,违反消防管理法规,经消防监督机构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拒绝执行,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导致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3人以上的。(2)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的。
(3)造成森林火灾,过火有林地面积2公顷以上的,或者过火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面积4公顷 以上的。
(4)其他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 四、一、二级注册消防工程师的执业范围有哪些? 答:
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执业范围:
1、消防技术咨询与消防安全评估
2、消防安全管理与技术培训
3、消防设施检测与维护
4、消防安全监测与检查
5、火灾事故技术分析
6、公安部规定的其他消防安全技术工作
二级注册消防工程师执业范围:
1、除100米(含)以上公共建筑、大型的人员密集场所、大型的危险化学品单位外的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评估;
2、除250米(含)以上高层公共建筑、大型的危险化学品单位外的消防安全管理;
3、单体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及以下建筑的消防设施检测与维护;
4、消防安全监测与检查;
5、省级公安机关规定的其他消防安全技术工作.五、注册消防工程师依法应当履行哪些义务? 答:注册消防工程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1、遵守法律、法规和有关管理规定,恪守职业道德;
2、执行消防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技术标准;
3、履行岗位职责,保证消防安全技术执业活动质量,并承担相应责任;
4、保守知悉的国家秘密和聘用单位的商业、技术秘密;
5、不得允许他人以本人名义执业;
6、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消防安全技术能力;
7、完成注册管理部门交办的相关工作
六、注册消防工程师考试科目如何设置? 答: 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资格考试设《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和《消防安全案例分析》3个科目,分三个半天进行,前两个科目考试时间均为2.5小时,第三个科目的考试时间为3小时。二级注册消防工程师资格考试设《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和《消防安全案例分析》两个科目,分两个半天进行,第一个科目考试时间为2.5小时,第二个科目的考试时间为3小时。
第二章 注册消防工程师职业道德
一、注册消防工程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原则有哪些? 答:注册消防工程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原则分为维护公共安全原则和诚实守信原则
二、注册消防工程师职业道德规范包括哪些? 答:注册消防工程师职业道德规范包括爱岗敬业、依法执业、客观公正、公平竞争、提高技能、保守秘密和奉献社会七个方面。
三、简述注册消防工程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答:(1)重视职业道德修养,是促进注册消防工程师行业兴旺发达的需要。
(2)重视职业道德修养,是促进注册消防工程师进步和成才的需要。
(3)重视职业道德修养,是做好本职工作,维护服务对象合法权益和消防安全的需要。
(4)重视职业道德修养,是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
四、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理论修养、业务知识修养、人生观修养和职业道德品质修养
五、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有哪些? 答: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是坚持结合日常工作,在履行职业责任过程中进行职业道德修养;
方法是自我反思、向榜样学习、坚持“慎独”、提高道德选择能力四个方面
第二篇 建筑防火检查
第一章 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检查
一、简述建筑分类检查中建筑高度的计算方法
答:建筑高度是界定建筑是否为高层的依据,建筑高度大于27m的住宅建筑和其他建筑高度大于24m的非单层建筑属于高层建筑。建筑高度检查时,需要注意:
(1)建筑屋面为坡屋面时,建筑高度为建筑室外设计地面至檐口与屋脊的平均高度。
(2)建筑屋面为平屋面(包括有女儿墙的平屋面)时,建筑高度为建筑室外设计地面至屋面面层的高度。
(3)同一座建筑有多种形式的屋面时,建筑高度按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后,取其中的最大值。
(4)对于台阶式地坪,位于不同高程地坪上的同一建筑之间有防火墙分隔,各自有符合规范规定的安全出口,且可沿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贯通式或尽头式消防车通道时,可分别确定各自的建筑高度。否则,建筑高度按其中建筑高度最大者确定。
(5)局部突出屋顶的瞭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或设施、电梯机房、排风和排烟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辅助用房占屋面面积不大于1/4时,不需计入建筑高度。(6)对于住宅建筑,设置在底部且室内高度不大于2.2m的自行车库、储藏室、敞开空间,室内外高差或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室的顶板面高出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不大于1.5m的部分,不计入建筑高度。
二、简述对钢结构建筑构件防火涂料进行检查时主要操作的内容。
三、简述不同耐火等级的厂房,其最多允许层数的区别。
答:不同耐火等级的建筑,最多允许层数有所不同。检查要求为:
(1)厂房。二级耐火等级的乙类厂房建筑层数最多为6层;三级耐火等级的丙类厂房建筑层数最多为2层;丁、戌类厂房建筑层数最多为3层;四级耐火等级的丁、戌类厂房只能为单层建筑。
(2)仓库。甲类仓库,三级耐火等级的乙类仓库,四级耐火等级的丁、戌类仓库,都只能为单层建筑。三级耐火等级的丁、戌类仓库建筑等级层数最多为3层。
(3)民用建筑。对于单层或多层的民用建筑,当其耐火等级为三级时,建筑层数最多为5层;当其耐火等级为四级时,其建筑层数最多为2层。商店建筑、医院和疗养院的住院部分、教学建筑、食堂、菜市场、剧场、电影院、礼堂等采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时,其建筑层数最多为2层;商店建筑、医院和疗养院的住院部分、教学建筑、食堂、菜市场,采用 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时,只能为单层建筑。
第二章 总平面布局与平面布置检查
一、简述防火间距不能满足规定时,可以采用的加强措施。
二、简述对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进行防火检查的主要内容。
三、简述对民用建筑内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进行防火检查的主要内容。
四、简述对厂房内中间仓库进行防火检查的主要内容。
五、简述对消防电梯现场进行功能检查时,需要进行操作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 防火防烟分区检查
一、简述对建筑内中庭防火检查的主要内容。
二、简述对防火卷帘现场检查时的主要操作内容。
三、简述对常开式防火门检查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四、简述防烟分区划分的基本原则。
五、简述对防火阀现场检查时的主要操作内容。
第四章 安全疏散检查
一、高层民用建筑在满足什么条件下,每个防火分区可以设置一个安全出口?
二、简述对避难层(间)进行防火检查的主要内容。
三、什么类型 的建筑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四、简述下沉式广场进行防火检查的主要内容。
五、简述对建筑疏散距离进行检查时需要注意的要求。
第五章 防爆检查
一、常见容易发生火灾或爆炸的厂房有哪些类型?试举例说明。
二、简述对有爆炸危险的厂房平面布置进行防火检查的主要内容。
三、简述爆炸危险环境电气设备选择的原则。
四、简述对有爆炸危险性场所的供暖系统进行防火检查的主要内容。
五、简述对易燃易爆场所通风空调系统进行防火检查的主要内容。
第六章 建筑装修和外保温系统检查
一、建筑内部装修材料按使用部位和功能划分的具体分类有哪些?
二、建筑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如何划分?请分别举例说明。
三、简述对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进行防火检查的主要内容。
四、简述对建筑外墙的装饰进行防火检查的主要内容。
五、民用建筑满足什么条件,建筑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可以适当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