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规范化
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规范化实施办法
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规范化,是推动企业规范管理基础工作,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并不断改进和创新企业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保障机械工业“三大战役”顺利实施的一项重要活动。管理基础工作是任何一个企业开办和运行的起码条件,因此,该项活动就其内容而言,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各企业要在行业统一目标要求下,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认真自查,找出差距,制订措施,限期整改达标,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奠定坚实的管理基础。各级机械工业管理部门要切实负起全行业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服务的职能。为此,特制定《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规范化实施办法》(简称《规范化》)。
一、目标
“九五”期间,所有机械企业都要使管理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和巩固,全面达到《规范化》要求的内容(简称“达标”),其中,在实施“三大战役”中创立1000种名牌产品的企业、500家质量信得过“明星”企业、100家有较强竞争力的“巨人”企业、300家建立起具有较强开发能力技术中心的企业,以及已获得国家一级、二级企业和“中国机械工业优秀企业”称号的企业应提前达到要求:一年见效,两年完善、三年巩固。
二、要求
(一)标准化工作
1.正式生产的产品必须有按规定程序批准并适合用户需要的产品标准,及与产品标准相适应的有关基础标准,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外购件标准;主要产品的包装、储运标准;产品的工艺、工装标准;安全、卫生、环保标准;检验范文搜网和测试标准等,并认真贯彻执行。
2.制定了生产、技术、质量、设备、物资、能源、经营、财务等各项管理标准、职能处(科)室的工作标准和各类人员的工作标准,并认真贯彻执行。
(二)计量工作
1.达到三级以上计量合格。
2.有合理的计量检测点、网络图,计量器具配备齐全。3.计量器具综合配备率达到100%。其精度以适合为限。4.计量标准器具的周检率及其合格率达到100%。
(三)定额工作
1.建立健全了劳动、物资、能源消耗、资金、费用、设备等各类定额体系,主导产品定额覆盖率达到90%以上,执行率达到100%。
2.定额实行归口管理,定额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完善,台帐齐全,有定额执行情况的分析改进措施,完成情况良好。
(四)信息工作
1.建立了信息档案管理制度,各类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处理、传递、存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能及时应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
2.各类信息,包括原始记录、台帐、统计报表、计划指令、档案等信息齐全、准确、及时。
3.有信息、档案工作发展规划和实施措施,逐步实行信息工作的计算机辅助管理。
(五)基本规章制度
1.建立健全了各项基本规章制度,包括: 企业领导制度: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的企业,制定了三个条例的实施细则;实行《公司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建立了规范的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企业领导制度。
管理工作制度:经营决策、计划、生产、技术、质量、物资、财务、设备、动力、劳动
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规范化实施办法
人事、销售服务、思想政治工作、生活福利事业等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经济责任制和资产经营责任制:做到职权清楚,企业的方针、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车间和班组;责任落实,考核严格,奖惩合理,使职工的劳动所得与劳动成果相挂钩。
2.规章制度具有严肃性、权威性,有保证贯彻执行的可行措施和考核办法,并能适时修订、充实和完善。
(六)职工教育
1.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有长期培训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
2.对全体职工进行了本专业应知应会和安全教育,并达到岗位技术(业务)要求。3.新职工进厂先培训、后上岗,特殊工种和关键岗位的操作人员必须取得操作合格证书。
(七)班组建设
1.建立健全了以经济责任制为核心的班组管理制度,形成班组建设管理体系。2.加强班组的思想、文化、业务建设,有班组建设的规划、目标和措施。3.班组实行民主管理,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活动,充分发挥职工加强班组建设的积极性。
(八)现场管理
1.“工艺突破口”工作达到了五条标志: ①建立健全了统一、有效的工艺管理体系。②有一套充分调动工艺人员积极性的办法。
③完善工艺文件和规章制度,严格考核办法,严格执行了“三按”(按图样、工艺、标准)和“三定”(定人、机、工种)。
④建立起文明生产秩序。
⑤消除因工艺管理不善而造成的产品质量事故,建立起正常的工艺工作秩序,使产品质量基本稳定并有所提高。
2.现场管理工作落实了六项基本要求:
①治理现场环境,实行“定置管理”,改变生产现场“脏、乱、差”的状况,做到人流、物流运转有序、畅通,现场环境整洁,建立起文明生产秩序。
②在“工艺突破口”工作初见成效的基础上,按照产品技术和经济生产的要求进一步调整工艺路线和工艺布局,提高工艺水平,严格按工艺要求组织生产,使生产处于受控状态,达到产品质量稳定提高。
③以生产现场组织体系的合理化、高效化为目标,不断优化生产劳动组织,合理进行劳动分工,消除各种无效劳动和时间浪费,做到生产指挥灵,劳动效率高,安全均衡生产。
④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标准、工作标准、劳动及消耗定额、计量检测、统计台帐等管理基础工作,做到制度化、标准化,并严格考核,保证信息流及时、准确、畅通。
⑤完善管理保证体系,把质量、工艺、消耗、生产、设备、财务、安全等各项管理工作进行系统协调,采用先进管理方法对投入产出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提高现场管理的运行效能。
⑥搞好班组建设和民主管理,开展群众性、经常性的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和双增双节活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一支思想觉悟高、技术过硬、纪律严明的职工队伍。
三、实施原则
(一)企业自主实施与行业管理部门监督相结合的原则。
(二)各项管理基础工作要求的目标尽量采取量化的原则。
(三)无假冒伪劣产品,无重大人身、安全、设备和质量事故,无严重违犯财经纪律和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应作为管理基础工作规范达标的基本条件。
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规范化实施办法
(四)达标监督检查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扎扎实实,从严要求、保证质量,注重实效、不走过场,不给企业增加负担。
四、工作程序
(一)企业按照《规范化》要求的内容和目标,对照检查,找出薄弱环节,制订措施,认真整改,限期达标。自查一般一年进行一次,并将自查结果书面上报企业的行业管理部门。自查达标的企业向行业管理部门申报达标结果;未达标的企业要上报自查情况、存在问题、分析原因、整改措施和达标期限。
(二)各省、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机械行业管理部门、国家试点机械企业集团在收到企业的申报书后,要组织有关单位领导和专家组织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评价组,选择一定比例的企业进行抽查。其中:对创立1000种名牌产品的企业、500家质量信得过“明星”企业、100家“巨人”企业、300家建立技术中心的企业,以及已经获得国家一级、二级企业和“中国机械工业优秀企业”称号的企业,要进行认真细致的逐一检查。对未达标企业要进行帮助、教育和督促,以及有关的经验、存在的问题、拟采取的措施等报部政策法规体改司企管处。
(三)部政策法规体改司企管处组织有关司局和专家组成“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评价委员会”,对各省市厅(局)的评价活动进行监督和指导,并进行必要的抽查,在进一步审核后,通报检查结果。
五、组织领导
(一)按照“分级组织,分类领导”的原则,机械工业部负责全行业《规范化》实施的组织领导工作,其职责是:
1.组织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对全行业企业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基础工作知识的培训;
2.组织“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评价委员会”,对全行业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并通报检查结果,具体工作委托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进行;
3.组织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机械工业部经济管理研究院及各行业协会等单位,开展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咨询、诊断活动,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
4.根据《规范化》的实施情况,对全行业管理基础工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做出适时的评价,并提出改进措施;
5.在全行业推广企业加强管理基础工作的经验,同时对因忽视管理基础工作而造成严重后果的企业进行曝光,以引起全行业的警觉;
6.根据管理基础工作规范达标情况,在全行业的评优、试点等工作中提出对有关企业的推荐或否决意见。
(二)各省、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机械行业管理部门或国家计划单列机械企业集团在机械工业部的统一指导下,负责推动本地区(集团)《规范化》的实施和组织对企业的评价,其职责是:
1.负责组织本地区(集团)中小型企业厂级领导和企业管理人员有关知识的培训工作; 2.负责组织本地区(集团)管理基础工作评价组,对企业进行抽(检)查,并将抽(检)查结果上报机械工业部;
3.根据本地区(集团)〈规范化《的实施情况,对本地区管理基础工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做出评价,并提出改进措施;
4.组织有关专家对本地区(集团)企业进行管理基础工作咨询和诊断活动,尤其对于后进企业应加强指导、督促和帮助;
5.及时总结、汇报本地区(集团)开展管理基础工作规范化的经验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6.根据本地区(集团)》规范化《的实施情况,对有关企业的评优、试点等工作提出推
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规范化实施办法
荐或否决意见;
7.可以委托中介组织具体从事有关工作,以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
六、本办法由机械工业部政策法规体改司负责解释。
七、本办法自1997年起实施。
《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规范化实施办法》来源于范文搜网,欢迎阅读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规范化实施办法。
第二篇: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规范化实施办法
文章标题: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规范化实施办法
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规范化,是推动企业规范管理基础工作,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并不断改进和创新企业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保障机械工业“三大战役”顺利实施的一项重要活动。管理基础工作是任何一个企业开办和运行的起码条件,因此,该项活动就其内容而言,带
有一定的强制性。各企业要在行业统一目标要求下,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认真自查,找出差距,制订措施,限期整改达标,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奠定坚实的管理基础。各级机械工业管理部门要切实负起全行业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服务的职能。为此,特制定《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规范化实施办法》(简称《规范化》)。
一、目标
“九五”期间,所有机械企业都要使管理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和巩固,全面达到《规范化》要求的内容(简称“达标”),其中,在实施“三大战役”中创立1000种名牌产品的企业、500家质量信得过“明星”企业、100家有较强竞争力的“巨人”企业、300家建立起具有较强开发能力技术中心的企业,以及已获得国家一级、二级企业和“中国机械工业优秀企业”称号的企业应提前达到要求:一年见效,两年完善、三年巩固。
二、要求
(一)标准化工作
1.正式生产的产品必须有按规定程序批准并适合用户需要的产品标准,及与产品标准相适应的有关基础标准,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外购件标准;主要产品的包装、储运标准;产品的工艺、工装标准;安全、卫生、环保标准;检验xiexiebang.com和测试标准等,并认真贯彻执行。
2.制定了生产、技术、质量、设备、物资、能源、经营、财务等各项管理标准、职能处(科)室的工作标准和各类人员的工作标准,并认真贯彻执行。
(二)计量工作
1.达到三级以上计量合格。
2.有合理的计量检测点、网络图,计量器具配备齐全。
3.计量器具综合配备率达到100%。其精度以适合为限。
4.计量标准器具的周检率及其合格率达到100%。
(三)定额工作
1.建立健全了劳动、物资、能源消耗、资金、费用、设备等各类定额体系,主导产品定额覆盖率达到90%以上,执行率达到100%。
2.定额实行归口管理,定额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完善,台帐齐全,有定额执行情况的分析改进措施,完成情况良好。
(四)信息工作
1.建立了信息档案管理制度,各类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处理、传递、存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能及时应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
2.各类信息,包括原始记录、台帐、统计报表、计划指令、档案等信息齐全、准确、及时。
3.有信息、档案工作发展规划和实施措施,逐步实行信息工作的计算机辅助管理。
(五)基本规章制度
1.建立健全了各项基本规章制度,包括:
企业领导制度: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的企业,制定了三个条例的实施细则;实行《公司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建立了规范的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企业领导制度。
管理工作制度:经营决策、计划、生产、技术、质量、物资、财务、设备、动力、劳动人事、销售服务、思想政治工作、生活福利事业等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经济责任制和资产经营责任制:做到职权清楚,企业的方针、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车间和班组;责任落实,考核严格,奖惩合理,使职工的劳动所得与劳动成果相挂钩。
2.规章制度具有严肃性、权威性,有保证贯彻执行的可行措施和考核办法,并能适时修订、充实和完善。
(六)职工教育
1.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有长期培训规划和实施计划。
2.对全体职工进行了本专业应知应会和安全教育,并达到岗位技术(业务)要求。
3.新职工进厂先培训、后上岗,特殊工种和关键岗位的操作人员必须取得操作合格证书。
(七)班组建设
1.建立健全了以经济责任制为核心的班组管理制度,形成班组建设管理体系。
2.加强班wenmi114.com组的思想、文化、业务建设,有班组建设的规划、目标和措施。
3.班组实行民主管理,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活动,充分发挥职工加强班组建设的积极性。
(八)现场管理
1.“工艺突破口”工作达到了五条标志:
①建立健全了统一、有效的工艺管理体系。
②有一套充分调动工艺人员积极性的办法。
③完善工艺文件和规章制度,严格考核办法,严格执行了“三按”(按图样、工艺、标准)和“三定”(定人、机、工种)。
④建立起文明生产秩序。
⑤消除因工艺管理不善而造成的产品质量事故,建立起正常的工艺工作秩序,使产品质量基本稳定并有所提高。
2.现场管理工作落实了六项基本要求:
①治理现场环境,实行
“定置管理”,改变生产现场“脏、乱、差”的状况,做到人流、物流运转有序、畅通,现场环境整洁,建立起文明生产秩序。
②在“工艺突破口”工作初见成效的基础上,按照产品技术和经济生产的要求进一步调整工艺路线和工艺布局,提高工艺水平,严格按工艺要求组织生产,使生产处于受控状态,达到产品质量稳定提高。
③以生产现场组织体系的合理化、高效化为目标,不断优化生产劳动组织,合理进行劳动分工,消除各种无效劳动和时间浪费,做到生产指挥灵,劳动效率高,安全均衡生产。
④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标准、工作标准、劳动及消耗定额、计量检测、统计台帐等管理基础工作,做到制度化、标准化,并严格考核,保证信息流及时、准确、畅通。
⑤完善管理保证体系,把质量、工艺、消耗、生产、设备、财务、安全等各项管理工作进行系统协调,采用先进管理方法对投入产出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提高现场管理的运行效能。
⑥搞好班组建设和民主管理,开展群众性、经常性的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和双增双节活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一支思想觉悟高、技术过硬、纪律严明的职工队伍。
三、实施原则
(一)企业自主实施与行业管理部门监督相结合的原则。
(二)各项管理基础工作要求的目标尽量采取量化的原则。
(三)无假冒伪劣产品,无重大人身、安全、设备和质量事故,无严重违犯财经纪律和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应作为管理基础工作规范达标的基本条件。
(四)达标监督检查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扎扎实实,从严要求、保证质量,注重实效、不走过场,不给企业增加负担。
四、工作程序
(一)企业按照《规范化》要求的内容和目标,对照检查,找出薄弱环节,制订措施,认真整改,限期达标。自查一般一年进行一次,并将自查结果书面上报企业的行业管理部门。自查达标的企业向行业管理部门申报达标结果;未达标的企业要上报自查情况、存在问题、分析原因、整改措施和达标期限。
(二)各省、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机械行业管理部门、国家试点机械企业集团在收到企业的申报书后,要组织有关单位领导和专家组织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评价组,选择一定比例的企业进行抽查。其中:对创立1000种名牌产品的企业、500家质量信得过“明星”企业、100家“巨人”企业、300家建立技术中心的企业,以及已经获得国家一级、二级企业和“中国机械工业优秀企业”称号的企业,要进行认真细致的逐一检查。对未达标企业要进行帮助、教育和督促,以及有关的经验、存在的问题、拟采取的措施等报部政策法规体改司企管处。
(三)部政策法规体改司企管处组织有关司局和专家组成“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评价委员会”,对各省市厅(局)的评价活动进行监督和指导,并进行必要的抽查,在进一步审核后,通报检查结果。
五、组织领导
(一)按照“分级组织,分类领导”的原则,机械工业部负责全行业《规范化》实施的组织领导工作,其职责是:
1.组织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对全行业企业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基础工作知识的培训;
2.组织“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评价委员会”,对全行业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并通报检查结果,具体工作委托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进行;
3.组织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机械工业部经济管理研究院及各行业协会等单位,开展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咨询、诊断活动,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
4.根据《规范化》的实施情况,对全行业管理基础工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做出适时的评价,并提出改进措施;
5.在全行业推广企业加强管理基础工作的经验,同时对因忽视管理基础工作而造成严重后果的企业进行曝光,以引起全行业的警觉;
6.根据管理基础工作规范达标情况,在全行业的评优、试点等工作中提出对有关企业的推荐或否决意见。
(二)各省、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机械行业管理部门或国家计划单列机械企业集团在机械工业部的统一指导下,负责推动本地区(集团)《规范化》的实施和组织对企业的评价,其职责是:
1.负责组织本地区(集团)中小型企业厂级领导和企业管理人员有关知识的培训工作;
2.负责组织本地区(集团)管理基础工作评价组,对企业进行抽(检)查,并将抽(检)查结果上报机械工业部;
3.根据本地区(集团)〈规范化《的实施情况,对本地区管理基础工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做出评价,并提出改进措施;
4.组织有关专家对本地区(集团)企业进行管理基础工作咨询和诊断活动,尤其对于后进企业应加强指导、督促和帮助;
5.及时总结、汇报本地区(集团)开展管理基础工作规范化的经验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6.根据本地区(集团)》规范化《的实施情况,对有关企业的评优、试点等工作提出推荐或否决意见;
7.可以委托中介组织具体从事有关工作,以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
六、本办法由机械工业部政策法规体改司负责解释。
七、本办法自1997年起实施。
《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规范化实施办法》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规范化实施办法。
第三篇:机械工业企业管理期末复习题(一)
机械工业企业管理期末复习题(一)
一、单选题:
1.由国家各部委和各省市自治区各级政府出资兴办的,其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这样的企业叫(A)。
A.全民所有制企业
B.集体企业
C.个体企业
D.民营企业
2.股份有限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B)。
A.董事会
B.股东会
C.监事会
D.总经理
3.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对企业的债务承担(C)。
A.无限责任
B.全部责任
C.有限责任
D.部分责任
4.(D)是公司制的核心。
A.股东会
B.董事会
C.法人
D.法人治理结构
5.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最低出资额为(A)
万元。
A.1O
B.1
C.3
D.30
6.具有亡羊补牢作用的控制类型是(C)。
A.预先控制
B.同步控制
C.反馈控制
D.以上三种都不是
7.古人云:“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这里的“运筹帷幄”反映了管理的哪一个职能?(A)。
A.计划职能
B.组织职能
C.领导职能
D.控制职能
8.在科学管理思想阶段,(B)主张在企业管理中实行“例外原则”。
A.梅奥
B.泰罗
C.法约尔
D.马斯洛
9.属于企业文化中间层的是企业的(C)文化。
A.行为文化
B.物质文化
C.规范文化
D.精神文化
10.一个工厂的生产处处长属于(B)。
A.高层管理者
B.中层管理者
C.基层管理者
D.中高层管理者
11.管理的首要职能是(A)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12.长期计划一般指(A)
年以上的计划。
A.1
B.2
C.3
D.5
13.企业形象内涵的本质和核心是(B)
A.行为识别
B.理念识别
C.视觉识别
D.文化识别
14.企业文化结构核心层次是(C)
A.物质文化
B.制度文化
C.精神文化
D.行为文化
15.在产品整体概念中最基本最主要的部分是(A)
A.核心产品
B.形式产品
C.潜在产品
D.附加产品
16.以下是公司最高权力机构的是(A)。
A.股东会
B.董事会
C.监事会
D.职代会
17.古人云:“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这里的“运筹帷幄”反映了管理的哪一个职能?(A)。
A.计划职能
B.组织职能
C.领导职能
D.控制职能
18.在科学管理思想阶段,(B)主张在企业管理中实行“例外原则”。
A.梅奥
B.泰罗
C.法约尔
D.马斯洛
19.属于企业文化中间层的是企业的(C)文化。
A.行为文化
B.物质文化
C.规范文化
D.精神文化
20.一个工厂的生产处处长属于(B)。
A.高层管理者
B.中层管理者
C.基层管理者
D.中高层管理者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个体企业的创建模式的优点的是
(AC)。
A.建立程序简单
B.取得贷款的能力较强
C.产权能够比较自由转让
D.企业的生命力强
2.下列哪些主体不能成为合伙人?(ABCD)。
A.国有独资公司
B.国有企业
C.上市公司
D.社会团体
3.从生产要素联合的方式看,股份合作制可分为(AB)两种。
A.劳资合作型
B.劳资合股型
C.劳资合一型
D.劳资联合型
4.经销和代理的区别主要表现在(ABCD)。
A.代理的双方是一种代理关系,而经销双方则是一种买卖关系
B.代理是以委托人即厂商的名义销售,签订销售合同,而经销商则以自己的名义从事销售
C.代理商的收入是佣金收入,而经销商的收入则是商品买卖的差价收入
D.从法律关系上讲,代理行为只是委托人行为,而经销商与用户之间发生民事的法律后果须由其自己承担
5.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程序主要有(ABCD)。
A.股东缴纳出资
B.验资
C.设立登记
D.签发出资证明书
6.工业生产的时间组织形式有:(ABC)。
A.顺序移动方式
B.平行移动方式
C.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D.其他移动方式
7.固定成本包括(ABC)。
A.设备折旧费
B.车间房屋租金
C.车间管理人员
D.生产工人工资
8.原材料消耗定额的内容包括(AB)。
A.产品净重
B.工艺性损耗
C.非工艺性损耗
D.仓储损耗
9.限额领材料制度的要点是(ABC)。
A.根据材料消耗定额和计划产量确定领料限额
B.建立补料与退料制度
C.因工作过失超限额领料要进行经济处罚
D.可以随意领料
10.劳动合同应包括的内容有(ABCD)。
A.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
B.合同期限
C.工作内容和地点
D.工作时间和劳动报酬
11.工业生产的时间组织形式有:(AB)
A.顺序移动方式
B.平行移动方式
C.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D.其他移动方式
12.固定成本包括:(ABC)
A.设备折旧费
B.车间房屋租金
C.车间管理人员
D.生产工人工资
13.原材料消耗定额的内容包括:(ABC)
A.产品净重
B.工艺性损耗
C.非工艺性损耗
D.仓储损耗
14.限额领材料制度的要点是:(AB)
A.根据材料消耗定额和计划产量确定领料限额
B.建立补料与退料制度
C.因工作过失超限额领料要进行经济处罚
D.可以随意领料
15.抽样检验适合:(ABC)
A.破坏性检验
B.产品批量很大
C.价值较小的产品
D.所有产品
16.公司分为:(ABC)
A.股份有限公司
B.有限责任公司
C.合伙公司
D.私人公司
17.按生产产品的用途,工业企业可分为:(ABC)
A.重工业
B.轻工业
C.大型企业
D.小型企业
18.与物资采购批量相关的成本有:(ABCD)
A.采购成本
B.订购成本
C.储存成本
D.缺货成本
19.工业企业的组成部分为:(ABC)
A.基本生产
B.辅助生产
C.大量生产
D.单件生产
20.机械制造工业的基本生产过程包括:(ABC)
A.毛坯生产
B.机械加工
C.装配
D.运输
第四篇:机械工业企业管理期末复习题(二)
机械工业企业管理期末复习题(二)
一、简答题:
1.有限责任公司的成立需要哪些条件?
答:
1.股东符合法定人数。有限责任公司由五十个以下股东共同出资设立,一个自然人或者一个法人也可以单独设立有限责任公司。2、股东出资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三万元,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十万元。特定行业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需高于上述所规定限额的,由法律、行政法规另行规定。3、股东共同制定公司章程。有限责任公司章程应当载明下列事项:①公司名称和住所;②公司经营范围;③公司注册资本;④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⑤股东的出资方式、出资额和出资时间;⑥公司的机构及其产生办法、职权、议事规则;⑦公司法定代表人;⑧股东会会议认为需要规定的其他事项。此外,股东应当在公司章程上签名、盖章。4、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有限责任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5、有公司住所。公司住所是公司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是法定的注册地址,不同于公司的生产经营场所。
2.什么叫法人资格?法人应具备哪些条件?答: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消灭。法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依法成立;(二)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三)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四)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3.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的基本程序包括哪些?
答: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的程序:1.发起人发起并签定设立协议。2、草拟章程.全体股东共同制定公司章程。3、申请名称预先核准。4、设立审批。5.交纳出资。6、验资。7.确立公司的组织机构。8.申请设立登记。
二、计算题(共20分)
1.某工厂现有生产设备50台,全年规定工作250天,每天设备工作15.5小时,每台设备年计划检修时间60小时,A产品加工台时定额为10台时/件。要求确定企业设备生产A产品的生产能力。
1.生产能力
50×(250×15.5-60)÷10=19075(件)
2.某工厂生产
A产品,某月产量为2000件,原材料总消耗量为10000公斤,原材料消耗定额为5.2公斤。
要求:(1)计算原材料单耗;
(2)分析检查原材料消耗定额完成程度;
(3)分析计算由于原材料消耗定额完成好坏对原材料消耗量的影响。
解:
(1)原材料单耗=10000÷2000=5(公斤/件)
(2)原材料消耗定额完成程度=5/5.2=96.2%
降低3.8%
(3)原材料实际单耗比定额降低而节约的原材料=(5-5.2)×2000=400(公斤)
第五篇:企业管理基础工作
浅谈如何搞好企业管理工作
企业管理工作是指为企业有效地执行各项管理职能、实现企业经营目标而提供资料数据、共同准则、基本手段和前提条件的必不可少的专业性工作,是企业各项专业管理工作的基础。它和各项专业管理工作,既有区别,又相互依存。一方面,基础工作寓于各项专业管理之中,必须和专业管理工作结合起来,才能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各项专业管理工作,又必须建立在基础工作之上,依赖基础工作才能搞好。企业管理基础工作主要有:
1.标准化工作。包括各种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的制订、执行和管理。
2.定额工作。包括各类技术经济定额的制订、执行和管理。3.计量工作。包括计量检定、测试、化验分析等方面的计量技术和管理工作。
4.信息工作。主要是指收集、处理、传递、贮存生产经营活动中所需要的资料、情报、数据等工作。
5.规章制度工作。指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制订、执行、修订和管理工作。
6.基础教育。指对职工从事本职工作,履行本岗位职责所必需进行的政治思想教育和技术业务教育。
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就其整体看,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科学性,即基础工作必须按客观规律科学地做好。如劳动定额和物资消耗定额,不是随意进行臆测和估计而制定的,它是根据客观规律,结合实际,用先进的测试工具和科学的测试方法,对大量的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确定的。
2.全员性,即基础工作必须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依靠企业全体人员共同做好。因为基础工作是一项面广、量大、日常性的工作,广泛存在于企业的各部门、各环节、各职能工作之中。
3.发展性,即基础工作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随着环境与条件,特别是经营目标的变化,必须在内容与要求上作出新发展与调整。
4.先行性,即基础工作必须先于各项专业管理工作进行。
因此,基础工作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管理体系中处于基础的地位。有什么样的基础工作,对于企业的有效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它是实现企业管理职能的必要前提.如果没有基础工作提供准确的资料、准则、手段和前提,计划、指挥、协调与控制就不可能很好地进行。
2.它是提高企业素质的重要基础。企业素质包括员工队伍素质、技术设备素质和经营管理素质等多方面内容,其中任何一方面素质的提高都有赖于搞好管理基础工作。例如,加强标准化和计量检测工作,制定先进合理的标准,运用科学的计量检测手段,可以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提高技术设备水平;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加强员工思想工作和业务培训,有利于提高员工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而搞好信息、标准化、定额工作和规章制度建设,又可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3.它是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重要依据。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企业的基本分配原则。要正确贯彻这一原则,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必须对员工劳动的贡献做出量与质的评价。而各种标准、规范的执行情况的完成程度,则是衡量员工劳动情况的重要依据。
4.它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有了先进合理的定额,员工劳 2 动有标准,降耗节能有依据,从而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物耗的降低;有了严格的技术标准和精确、完备的计量检测手段,有利于保证产品质量,加之切实可行的科学决策和各项管理职能作用的高效发挥,从而在各方面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奠定良好的基础,提供重要保证。
加强企业管理工作,就应抓好企业管理的六项基础工作,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标准化工作
标准是指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标准化则是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优良秩序和理想效益的过程。标准化工作则是指标准的规定、执行和管理等一系列工作,它是企业中一项根本性的管理基础工作。
企业标准有多种类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不同的分类。我厂企业标准是按制订标准的对象进行分类的,主要分为技术标准、工作标准、管理标准。
技术标准是对生产对象、生产条件、生产方式以及包装贮运等所作的应该达到的尺度和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定。它是企业标准的核心和主体。其内容主要包括:各专业《运行规程》、《检修规程》、《试验规程》、《化验规程》。
管理标准是指对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职责、内容、程序等所作的规定。其内容主要包括管理基础标准、管理程序标准、管理业务标准、等,我厂《管理标准》共分为安全生产、综合经营、党群管理、职责范围及绩效考评等四个分册。
工作标准是对企业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及工作要求而制定的标准。主要包括:各岗位人员岗位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各单位业 3 务保安责任制等。
2.定额工作
定额是指企业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对人、财、物的消耗、利用和占用所应遵守的数量规定。定额工作是指企业各类定额的制订、执行和管理等工作。定额对于企业制定生产经营计划,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合理组织劳动,提高劳动效率,充分利用物质技术设备,都在重要作用。
定额的种类繁多。工业企业的定额通常包括劳动定额、物资定额、设备定额、流动资金定额、管理费用定额、生产组织定额等。
定额工作的核心是确定定额水平,制定先进合理的定额。先进合理的定额是指在正常生产条件下,经过努力大多数职工能够达到,少量职工能够超时,少数职工能够接近的水平。定额制订的办法主要包括经验估计法、统计分析法和技术测定法等三类。虽然精确性不同,但各有其适用范围。
3.计量工作
计量就是用计量器具的标准量值去测量各种对象的量值。计量工作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量、质的数值进行掌握和管理,包括计量检定、测试和化学分析等方面的计量技术和计量管理工作。计量技术是指计量方面的技术研究和应用,主要研究计量标准及其测量手段和测量方法。计量管理是对企业计量实行技术的、经济的、法制的、行政的组织管理。
计量工作是取得真实数据的重要手段,没有计量,就不可能有可靠的原始记录和统计资料。随着企业管理的发展,计量工作已成为“工业的眼睛”、“管理的耳目“。因此,做好计量工作对提高企业素质、产品和服务质量及经济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做好计量工 4 作,其关键在于准确、完备和计量单位统一。
4.信息工作
信息是人类共享的从客观现象中提炼出来的各种有用的消息总称,是具有新内容和新知识的消息。企业信息是从企业角度去观察与研究、利用的信息,它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并能被利用又反作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的信息。企业信息工作则是对企业信息的搜集、处理、传递、贮存等管理工作。其内容主要包括原始记录、统计、技术经济情报以及科技档案等。
原始记录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定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每一次具体内容所作的最初的直接记录。
统计资料是对原始记录提供的原始数据用一定的方法进行整理分析而形成的比较系统的资料。
技术经济情报是指企业为提高科技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而收集的、有系统的、经加工处理的信息资料。
科技档案是指在企业的科研、新产品开发、基本建设、企业管理等活动中形成的应当归档保管存贮的图纸、文字材料、计算资料、照片、影片、录音、录像等科技经济文件。
在现代企业中,信息已成为一种宝贵的无形资源,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越来越显示其重要作用。它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是企业组织和控制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各方面之间联系的纽带。
5.规章制度
企业规章制度是用文字的形式,对各项管理工作和作业操作的要求所作的规定,是企业全体员工行动的规范和准则。其内容大体上包括基本制度、工作制度和责任制度三类,其中责任制度是其他各项制 5 度的核心。
基本制度,是带根本性制度,如企业领导制度、民主管理制度等,这类制度对企业总体工作产生影响。
工作制度,是对包括计划、劳动、物资、财务等专业管理工作的内容、程序、方法、要求等所做的具体规定。如计划管理制度、生产经营管理制度、技术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等。
责任制度,是指规定企业内部各级组织、各类人员的工作范围、应负责任以及相应权限的制度。现已发展成为企业内部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搞好企业规章制度建设,有着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它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秩序进行曲的必要条件;是协调企业内部关系、提高工作效能的重要手段;是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的重要措施;是增强职工组织性、纪律性的行动规范。
6.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是指为了使企业每个成员具备从事本职业、本岗位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素质而进行的思想、纪律和技术业务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职业道德、思想纪律、该岗位的专业知识、技能等的教育培训。
企业管理工作实际上是一项一针引千线的综合工作。我厂的企业管理工作主要采用的是方针目标管理法。每年根据厂部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制定了方针目标实施对策图,月度下达方针目标任务书,过程中以安全、生产、经营、人力资源、精神文明、综合管理等几条线进行动态和静态检查考核,对存在问题进行月度诊断汇总,提出整改措施,以使工作得以持续改进。为确保月度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厂部又要求各职能部门制定周工作计划安排,企管逐项落实;对办公会、调度会领导布置的 6 各项工作,企管要进行跟踪落实,督查督办。
从我厂企业管理目前现状来看,各种制度、标准、规范还比较健全,关键是认识上还有差距,落实上还不到位,执行上打了折扣;信息渠道不够及时、畅通,有时存在断档、越位情况;原始记录不够规范,归档保存不够系统,技术档案未全面实现单位共享,有时还保存在个人手中,清册不全;劳动定额还不够科学合理,岗位规范、岗位描述还在制定、推广阶段等,今后应对以上存在问题进行逐项整改落实,全面提高我厂的企业管理水平,为我厂的全面持续可协调发展提供基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