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嘉兴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

时间:2019-05-14 22:30: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嘉兴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嘉兴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

第一篇: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嘉兴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

发布部门: 浙江省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文号: 嘉政办发[2006]138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市财政局关于《嘉兴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试行)》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六年九月二十九日

嘉兴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试行)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财政资金管理,规范财政支出行为,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财政部、省财政厅有关绩效评价的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关联法规: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以下简称绩效评价)是指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单位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设置、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按照统一的评价标准和原则,对财政支出运行过程及其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判的管理行为。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主管部门和单位,是指与财政部门直接发生预算拨款关系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第四条 绩效评价的范围为各项财政性资金安排的支出,包括一般预算资金、政府基金、政府专项资金安排的支出以及应纳入部门综合预算的其他资金支出。第五条 绩效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一)统一领导原则。绩效评价工作由各级政府统一领导,财政部门统一组织,主管部门和单位具体组织实施。

(二)分类管理原则。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单位可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制定分类的绩效评价实施办法。

(三)客观公正原则。绩效评价工作应从评价对象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公平合理地评价财政支出的绩效情况。

(四)科学规范原则。绩效评价应以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为出发点,按照规范的程序,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科学、准确地确定评价结果。

第六条 绩效评价的基本依据:

(一)国家和省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规章制度;

(二)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单位制定的绩效评价工作规范;

(三)财政部门制定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四)主管部门和单位的职能、职责及绩效目标和年度工作计划与中长期发展规划;

(五)主管部门和单位预算申报的相关材料和财政部门的预算批复;

(六)主管部门和单位的项目预算申报论证材料和项目验收报告;

(七)主管部门和单位预算执行的年度决算报告和年度审计报告;

(八)其他相关资料。第二章 绩效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第七条 绩效评价可对单位财政支出实施整体绩效评价,单位财政支出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也可对项目支出单独实施项目绩效评价。

绩效评价项目包括重大项目和一般项目,其中重大项目是指资金数额较大、社会影响较广、具有明显社会效益的项目。

第八条 绩效评价的基本内容:

(一)绩效目标的设定情况;

(二)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及财政支出所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等;

(三)为完成绩效目标安排的预算资金使用情况、财务管理状况和资产配置与使用情况;

(四)为完成绩效目标采取的加强管理的制度、措施等;

(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其他评价内容。

第九条 绩效评价一般以预算年度为周期实施年度评价,其中跨年度的重大项目可根据项目完成情况实施阶段性评价。

第十条 绩效评价的方法,是指在实施绩效评价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操作方法。主要有:

(一)目标比较法。指通过对财政支出产生的实际效果与预定目标的比较,分析完成目标或未完成目标的原因,从而评价绩效的方法。

(二)成本效益法。又称投入产出法,是将一定时期内的支出所产生的效益与付出的成本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评价绩效的方法。

(三)因素分析法。指通过列举所有影响成本与收益的因素,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从而得出评价结果的方法。

(四)历史比较法。指将相同或类似的财政支出在不同时期的支出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判断绩效的评价方法。

(五)横向比较法。指通过对相同或类似的财政支出在不同地区或不同部门、单位间的支出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判断绩效的评价方法。

(六)专家评议法。指通过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评议,得出评价结果的方法。

(七)问卷调查法。又称公众评判法,指通过设计不同形式的调查问卷,在一定范围内发放,收集、分析调查问卷,进行评价和判断的方法。

(八)询问查证法。指评价人员以口头或书面、正式或非正式会谈等方式,直接或间接了解评价对象的信息,从而形成初步判断的方法。

(九)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单位确定的其它评价方法。

第十一条 绩效评价应采取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实施绩效评价时,可采用一种评价方法,也可多种评价方法并用。

第三章 绩效评价的指标与标准

第十二条 绩效评价指标是衡量和评价财政支出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的载体。绩效评价指标设置应以评价内容为基础,并考虑以下因素:

(一)系统性。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应注意指标体系的逻辑关系,将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系统反映财政支出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等内容。

(二)重要性。根据绩效评价指标在整个评价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设置最具有代表性和最能反映评价要求的评价指标。

(三)相关性。绩效评价指标应与主管部门和单位的绩效目标密切相关。

(四)可行性。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既要考虑经济性和实用性,又要考虑现实条件与可操作性。

(五)可比性。对相同或类似的评价对象设置共同的绩效评价指标,便于评价结果的相互比较与运用。

第十三条 绩效评价指标根据评价内容和设置要求,可分为基本指标和具体指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由市财政局另行制定)。

第十四条 基本指标是绩效评价基本内容的概括性指标。根据评价内容的不同,又可分为业务指标和财务指标。

(一)业务指标主要包括目标设定情况、目标完成程度、组织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可持续性影响等。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业务指标的内容可有所增减。

(二)财务指标主要包括资金落实情况、实际支出情况、会计信息质量、财务管理状况和资产配置与使用情况等。

第十五条 具体指标是在评价对象确定后,根据评价对象不同特点,对基本指标内容细化、分设后的评价指标。

第十六条 基本指标由财政部门统一制定,并根据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情况逐步完善。具体指标由主管部门、单位商财政部门研究确定。

第十七条 绩效评价标准。是衡量财政支出绩效的标尺和准绳,其基本类型有计划标准、行业标准、历史标准和经验标准等。

(一)计划标准。是以预先制定的目标、计划、预算、定额等数据作为评价的标准。

(二)行业标准。是以同行业的相关指标数据为样本,运用一定的统计方法计算和制定出的评价标准。

(三)历史标准。是以本地区、本部门、类似部门、本单位绩效评价指标的历史数据作为样本,运用一定的统计方法计算出的各类指标平均历史水平。

(四)经验标准。是由专家学者根据财政经济活动发展规律和实践经验,经过分析研究后得出的评价标准。

第十八条 绩效评价标准是依据绩效评价指标设定的。在评价对象和具体指标确定后,应选择合适的评价标准,选择的评价标准应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第四章 绩效评价的组织管理与实施

第十九条 财政部门负责制定绩效评价制度、办法和操作规范,统一组织和规划绩效评价工作,指导、监督和检查主管部门和单位绩效评价工作,并选择重大项目直接组织实施绩效评价。

第二十条 主管部门和单位负责拟订本部门、单位绩效评价具体实施办法,并商财政部门确定;负责组织实施本部门、单位的绩效评价工作。

第二十一条 重大项目的绩效评价由财政部门组织,可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或组织专家组实施,并可邀请人大、政协专门委员会的委员参加;一般性项目可由本部门、单位内部相关业务人员实施,也可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或组织专家组实施。

第二十二条 主管部门和单位应将本部门、单位的绩效评价结果于评价结束后20天内报同级财政部门,财政部门可对绩效评价结果进行检查。

第二十三条 实施绩效评价所需经费,应纳入同级财政部门预算。

第五章 绩效评价的工作程序

第二十四条 为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绩效评价工作应当遵循严格、规范的工作程序,一般分为前期准备、实施评价和撰写报告三个阶段。第二十五条 前期准备阶段。

(一)确定评价对象。绩效评价对象由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单位根据绩效评价工作重点及预算管理要求确定。对确定的评价对象,主管部门和单位在向财政部门编报年度预算时,应提出评价对象的预期绩效目标,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批复下达;如遇特殊情况需对绩效目标作出调整的,应及时报财政部门审定。

(二)成立评价工作组。评价对象确定后,组织实施绩效评价的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单位应成立评价工作组,负责制定评价实施方案、选择评价机构和审核评价报告等。

(三)下达评价通知。在具体实施绩效评价工作前,组织实施绩效评价的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单位应下达评价通知。内容包括评价目的、任务、依据、评价机构、评价时间和有关要求等。

第二十六条 实施评价阶段。

(一)资料审核。评价机构应对主管部门或单位提交的相关资料进行审核。主管部门或单位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二)现场和非现场评价。绩效评价的形式包括现场评价和非现场评价,评价机构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评价形式。现场评价是指评价机构到现场采取勘察、询查、复核等方式,对有关情况进行核实,并对所掌握的有关信息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提出评价意见。非现场评价是指评价机构在对提交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评价意见。

(三)综合评价。评价机构在现场和非现场评价的基础上,运用相关评价方法对绩效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价。

第二十七条 撰写报告阶段。

(一)撰写报告。评价机构按照规范的文本格式和要求撰写绩效评价报告(具体格式和要求由市财政局另行制定)。绩效评价报告要依据充分,内容完整,数据准确,分析透彻,逻辑清晰。

(二)提交报告。评价机构应将评价报告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评价工作组,经评价工作组审定后,将评价结果通知被评价者。

(三)归档存查。评价工作结束后,组织实施评价的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单位应及时将评价报告、评价通知书和实施方案等资料归档存查。

第六章 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第二十八条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作为下年度部门预算编制和专项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并逐步建立财政支出绩效激励与约束机制。对绩效优良的,要给予适当奖励和表彰,在下年度安排预算时给予优先考虑;对绩效一般的,在下年度安排预算时要从紧考虑;对绩效差劣的要进行通报批评,并取消下年度项目立项资格。

第二十九条 财政部门应当根据绩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和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措施或整改意见,并督促主管部门或单位予以落实,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三十条 主管部门和单位应当根据绩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加以整改,及时调整和完善本部门、单位的工作计划和绩效目标,合理调整支出结构并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第三十一条 绩效评价中若发现违法行为的,应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2004)427号)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关联法规:

第三十二条 为增强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可建立绩效评价信息公开发布制度,将绩效评价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布。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各县(市、区)可依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意见。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负责解释。市财政局 二○○六年九月

第二篇:广东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行办法

广东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行办法

发布日期:2006-10-24

广 东 省 财 政 厅

广 东 省 审 计 厅

广 东 省 监 察 厅

广 东 省 人 事 厅

粤财评〔2004〕1号

关于印发《广东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行方案》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财政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为我省经济稳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近几年特别是新一届省委、省政府成立以来,树立和坚持“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用财有规”的财政工作指导思想,进一步加强了财政支出管理,并对部分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进行了评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我省财政收支规模快速增长,但财政资金供求矛盾突出。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有利于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财政资金分配和管理体系,逐步改变我省目前存在的“重收入、轻支出,重分配、轻管理”的财政管理现状,有利于提高

我省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反腐倡廉工作。为此,根据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要求,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广东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行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提出以下意见,请一并贯彻落实。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意义

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做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是财政工作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举措,是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各地、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工作责任感,并加强组织领导,采取得力措施,切实做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要通过推进和深化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达到四个方面的目的:一是改革现行财政资金支出行为和方式,强化公共支出管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二是根据对财政资金支出的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效益和合规性、合理有效性的评判情况,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三是加强财政资金支出绩效监管,促进行政部门提高办事效率;四是坚持“大事优先、绩效优先、注重公平”的原则,集中财力办大事,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提供财力保障。

二、坚持“先简后繁,先易后难,由点及面”的原则,稳步推进我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

财政绩效评价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业务性突出,操作难度大。因此,必须坚持“先简后繁,先易后难,由点及面”的原则,以省属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为突破口,通过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有序地建立项目–单位–部门–综合等四个层次的评价类型,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地推进此项工作。评价具体财政支出项目的绩效,要以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为评判标准,以科学、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作风,以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科学、规范地进行权衡比较和综合判断。现阶段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实施范围主要是重大项目建设资金、大宗请款及教育、水利、社会保障、基础建设等财政支出,对一般性、常规性财政支出暂不进行绩效评价。今后,如要扩大绩效评价实施范围,由省财政厅会有关部门研究提出意见,报省政府审定后执行。

三、加强领导,分工协作,切实做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

各级政府要根据省的统一部署,结合自身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本通知精神,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组织,切实加强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领导。各部门要统一思想,顾全大局,通力协助,积极配合支持财政部门履行绩效评价工作职能。其中,审计部门要做好有关财政支出项目和资金的审计监督工作;监察、人事部门要严肃查处有关违法违规违纪行为,对有严重问题的,必须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各级财政部门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财政服务服从于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公共财政的改革方向,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认真组织,狠抓落实,切实履行好财政工作职责。今后,各级政府要把绩效评价结果作为财政预算以及部门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增强财政绩效评价工作的规范性和约束力,发挥绩效评价对财政资金的跟踪问效作用和决策信息反馈作用,使财政支出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二〇〇四年八月五日

附件:

广东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行方案

(省财政厅、审计厅、监察厅、人事厅)

为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改革和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财政资金分配、管理体系,贯彻实施好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03〕100号),逐步探索和建立我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特制订本方案。

一、工作原则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原则。即把财政支出行为及其过程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其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的比较和评价分析,判断支出的行为过程和执行的业绩、效果优劣。经济性、效率性与有效性是一个相辅相成的统一整体。

(二)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定量分析建立在支出项目的财务数据采集分析上,定性分析通过对项目支出的全面、综合因素分析,结合相关专家的意见,与定量分析共同评价支出项目的效果,以更加合理、准确反映支出的实际绩效。

(三)真实性、科学性、规范性原则。真实性是保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公正客观的基础,科学性是以项目的实际情况为主,兼顾国家、国际比较标准,将预算标准和实际相结合,普遍适用和个别选择相结合,充分考虑财政支出的特点和运作过程,以真实反映和衡量不同资金使用受益单位(部门)管理和使用财政资金的能力。规范性是评价行为和结果始终贯穿和反映财政资金运作的全过程,强化、规范公共支出项目的选项、审批、监管、审核功能,增强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的责任制,使绩效评价对公共支出和预算管理起到激励和约束作用。

二、基本方法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方法包括:

(一)成本––效益比较法。针对财政支出确定的目标,在目标效益额相同的情况下,对支出项目中发生的各种正常开支、额外开支和特殊费用等进行比较,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效益为优。

(二)目标预定与实施效果比较法。通过比较财政支出所产生的实际结果与预定的目标,分析完成(或未完成)目标的因素,从而评价财政支出绩效。

(三)摊提计算法。研究某项支出通过盈余得以回收的时限,即计算投资回收期或投资风险。摊提时间越短,风险越小。

(四)最低成本法。在某项公共支出不易观测或计算其效益大小的情况下,可采取比较多个功能和目的相近的方案,评价和选择成本最低的方案。

(五)因素分析法。通过列举分析所有影响收益及成本的内外因素,综合分析评价的方法。

(六)历史动态比较法。将历史上各时期的公共支出按一定原则和类别分类排列,分析比较,确定公共支出效率变化的情况。

(七)横向比较法。将相同或近似的支出项目通过比较其在不同地区间的实施执行情况来分析判断支出的绩效。

(八)专家评议与问卷调查法(公众评判法)。通过若干相关领域的专家对财政支出绩效进行分析,同时,设计不同的调查问卷,发给一定数量人员填写,最后汇总分析各方意见进行评价判断。

(九)财政部、省财政部门制订的其它方法。

在实施绩效评价时,根据支出项目的不同情况可以只采用一种方法,也可以多种方法同时进行。

三、指标体系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基本(通用)指标,一类是个性(选定)指标。基本指标包括基本财务指标、国家(国际)通行指标、公众关注指标等被普遍应用在公共支出项目绩效评价的指标。个性指标是在确定具体评价对象后,通过了解、收集相关资料、信息,结合评价对象不同特点和目标来设置(选定)的特定指标。

个性指标包括绩效指标和修正指标。绩效指标根据财政支出的不同功能和类型,同时兼顾绩效评价工作的可操作性分为九大类,每类设立支出类型评价“指标库”,针对不同项目的绩效评价内容选取一定比例的指标。为满足评价工作的要求,还可以结合具体需要临时设置一些补充指标(绩效评价指标及计算公式详见附件)。

四、组织管理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由财政部门统一组织管理,财政、主管部门、项目单位分级实施。财政部门作为财政预算分配的主体,负责安排各项财政支出并对财政资金使用进行监督,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主管部门,负责研究制订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评价标准,统一规划评价工作并组织实施,指导各地、各部门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各主管部门、支出项目单位是财政支出评价工作的具体组织者,负责本部门、本项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行分类管理的办法。日常绩效评价,由省财政厅组织实施;省委、省政府指定的重要项目,由省委、省政府指定的牵头单位或由省财政厅、审计厅、监察厅共同组织实施;对省直部门或一级预算单位的整体支出绩效评价,由省人事厅、财政厅会同审计、监察部门组织实施。

进行绩效评价必要时可以邀请各级人大专门委员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参加。

五、工作程序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必须遵循严格、规范的工作程序,从而减少误差,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一般工作程序主要包括:

(一)前期准备

1、绩效目标申报。

(1)财政基本支出的绩效目标,包括按定员定额标准计算的基本支出绩效目标和单项核定的基本支出绩效目标,由财政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和标准确定。

(2)预算单位在申报支出项目时,必须提交项目可行性方案,明确提出项目资金使用的绩效目标。预算数额较大或者专业技术复杂的项目,可行性方案必须有科学的论证和专家意见。

可行性方案中,绩效目标包括以下内容:申报单位基本情况、项目概况、项目必要性、项目所要达到的预期绩效目标、前景预测、条件论证、内容和规模、资金来源渠道及比例、资金使用进度、相关经济社会效益等。

省级财政支出项目申报必须按《广东省省级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试行办法》(粤财预[2003]63号)规定的申报条件、程序和规范文本格式申报。省级部门(单位)在报送预算支出项目申报材料时,加报一份给省财政厅绩效评价部门备案。省财政厅对省级部门提交的可行性方案,要进行严格的审核。一般性支出项目可以按规定的例行程序审核,重大项目可由省财政厅组织成立专家组进行评审。

2、确定评价对象,下达评价通知书。根据公共支出绩效目标以及绩效预算管理的要求,有针对性确定评价目标和对象并下达评价通知书。评价通知书应载明评价任务、目的、依据、评价人员、评价时间和有关要求等。

3、成立评价组织机构。确定评价目标后,应根据目标的具体情况,成立评价组织机构,负责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制订评价实施方案、选择委托评价机构,审核评价结果报告。

4、制订评价实施方案。评价组织机构根据评价工作规范,针对评价对象,拟定评价工作具体方案,成立评价工作组,选定评价指标,确定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二)现场评价

1、收集基础数据和资料。评价工作组根据评价工作要求,到评价对象现场采取勘查、问卷、复核等方式收集、整理基础数据和资料,包括评价对象的基本情况、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评价指标体系需要的相关资料。

2、核实、分析基础数据并计算评价结果。评价实施机构根据被评价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核实基础数据的全面性、真实性以及指标口径的一致性,根据实际情况对指标和标准进行必要的调整,并辅助以专家问卷等定性指标的分析计算出评价结果。

(三)撰写报告

1、形成初步评价结论。评价工作组根据计算的初步评价结果,撰写评价分析报告,并在必要时候将初步评价结果反馈被评价单位,核实相关调整事项,评价分析报告按规定格式和要求(具体格式和要求由省财政厅另行制订),内容完整,分析透彻,逻辑清晰,用语准确,并报请评价组织机构审核确认或备案。

2、总结建档。评价工作完成以后,应进行工作总结,将评价有关问题和建议形成书面材料上报评价组织机构,并将评价项目建立工作档案备查。

六、分类实施

(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类型分为项目实施过程评价和项目完成结果评价。项目实施过程评价,是指对项目实施过程中阶段执行情况或者跨项目支出绩效的评价。项目完成结果评价是指项目完成后总体绩效的评价。

(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具体实施主体分为部门(单位)自我评价和财政部门组织评价。

1、部门(单位)自我评价。

财政支出项目统一实行部门(单位)对资金使用情况自评制度。

(1)项目完成后评价。所有预算项目支出完成后一个月内,资金使用单位必须对项目支出的绩效和预定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绩效自我评价,并向财政部门提交绩效评价自评报告备案。

(2)项目中期评价。对跨项目支出实行项目中期绩效自我评价制度。每个预算结束,项目资金使用单位都要对资金使用绩效情况实施一年一评的中期评价制度,自评报告报财政部门备案。

(3)支出项目绩效自评报告应该包括:与申报的可行性方案进行比较分析、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完成情况(项目阶段完成情况)、绩效结果等(具体格式和规范文本由省财政厅另行制订)。

(4)抽样复核。财政部门对项目资金使用单位报送备案的绩效自评报告进行抽样复核、审查,抽查面逐步达到每个预算支出项目的5%以上。

2、财政部门组织评价。

(1)重点项目评价。财政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在每个预算筛选部分有影响和有代表性的重点支出项目进行综合绩效评价。综合绩效评价由财政部门在项目资金使用单位自评的基础上,根据各方面材料和基础数据,对项目评价采取定量和定性分析、判断,综合专业意见,对项目支出的经济、社会、政治绩效进行全面的评价。

(2)项目中期评价。对影响较大或者所跨较长的项目,由省财政厅组织进行绩效评价。

(3)支出预算中按定员定额标准计算的基本支出和单项核定的基本支出,由财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实施评价。

财政部门组织评价可以委托下一级财政部门和具有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实施评价(具体办法由省财政厅另行制订)。

七、实施范围和步骤

(一)重大支出项目。省级500万元以上(含500万元)的支出项目试行支出绩效评价。项目实施单位,应按《方案》的规定和要求对支出绩效进行自评,上报自评报告,财政部门对自评报告进行抽查和复核。对其中的重大项目和社会影响较大的项目,可由财政部门委托或组织评价。

(二)一般性支出及小额请款。暂不实行支出绩效评价,待绩效评价制度全面建立后,再结合部门预算编制和部门综合评价一并实施。

(三)跨支出项目。全部按《方案》规定实行自我评价。项目单位对资金使用进度和阶段效果形成自评报告,报财政部门备案。对所跨较长的项目,可由省财政厅组织进行绩效评价。

(四)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属财力性转移支付,纳入地方预算收入综合平衡。由接受转移支付的地方财政部门结合各地具体实际情况组织实施绩效评价。

(五)专项补助资金。可以采取省财政部门组织评价,也可以由省委托市、县的财政部门或中介机构进行绩效评价。

八、结果应用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包括:

(一)对项目支出资金使用单位报送备案的绩效自评报告进行核实和抽查。逾期不报送项目资金绩效自评报告的,视同项目支出绩效目标没有达到。

(二)对跨实施中期评价的项目支出,在提交评价报告之前,财政部门不再拨付资金,并可以根据评价报告的结果,对长期项目资金作中期调整,以使项目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不按规定提交评价报告的,必须向本级政府提出书面申请,经同意后方可拨款。对绩效差劣的项目要进行通报,对同类项目下一预算不再安排资金。

(三)重点支出项目经过综合绩效评价,财政部门可根据评价结果向本级政府报告,对后续资金拨付提出处理意见,经政府批准调整支出预算。同时,提请有关部门对重点项目资金进行重点审计和事后审计,加强对重点项目的财政和审计监督。

(四)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将作为下安排部门预算的重要依据。综合评价结果还可以判断财政资金配置的合理性,准确把握财政决策和政策效应,控制财政风险。

(五)根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分析诊断单位内部的管理问题和部门的主要政绩水平,加强财政资金的监控,提高支出项目的管理水平。对绩效良好的项目通报表扬,并对下的同类项目优先安排。

(六)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经报请本级政府同意后,将在一定范围内公布,以加强部门财政资金运用和部门行为监督,体现和增加公共支出公正性和透明度。

九、本方案自省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执行,各市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

十、本方案由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附件:广东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广东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反映财政支出绩效总体现象的特定概念和具体数值,是衡量、监测和评价财政支出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揭示财政支出存在问题的重要量化手段;是根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要求,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对财政支出内容和评价对象进行科学合理、层次清晰、实用可行的分类形成的指标体系。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定量指标,一类是定性指标。

定量指标包括基本(通用)指标和个性(选定)指标。

基本指标包括基本财务指标、国家(国际)通行指标、公众关注指标等被广泛应用在综合性绩效评价以及公共支出项目绩效评价的指标。个性指标包括绩效指标和修正指标,是在确定具体评价对象后,通过了解、收集相关资料、信息,结合评价对象不同特点和财政支出具体设定目标来设置(选定)特定的指标。其中绩效指标按照使用的财政经费,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划分为九大类。

定性指标指无法通过数量计算分析评价内容,而采取对评价对象进行客观描述和分析来反映评价结果的指标。

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共同构成财政支出对象的评价指标体系。体系是动态的,可扩充的,具体体现在所选用的指标既可从每类指标和备选指标库中选取,也可以根据评价对象的特性设置指标,从而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见下图:

一、定量指标

(一)基本指标。主要评价财政支出效益的共性方面,它是每个评价对象都必须采用的指标。包括资金到位率、资金使用率和支出效果率三项指标构成,其公式如下:

实际拨付金额

资金到位率(%)= ×100%

计划使用金额

实际使用金额

资金使用率(%)= ×100%

实际拨付金额

实际达到的效果

支出效果率(%)= ×100%

目标效益

目标效益:指项目申报时,可行性分析报告中指出所要达到的效益。

实际达到的效果:指项目完成后,实际达到的效益。

1、当效益是可以量化的数额时,则用采用相应的数额;

2、当效益不可量化时,则可以采用专家评议、委托中介机构调查问卷、涉及对象评议等方法,得出结论。具体如下:评议分为很好、好、良好、一般、差五等,目标效益为100。

当采用一种以上调查方法(Zi),其通用公式为:

n

∑(Zi)/n

i=“1”

支出效果比率= ×100%

(二)绩效指标

绩效指标是评价财政支出效益的核心指标。按照财政支出的功能,分为九类指标,每一类指标又由若干个明细指标构成。

1、经济建设支出指标。包括直接效益指标、资金利税率、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项目建成投产率、基建投资回报率、投资效益系数六类。涉及的财政支出科目包括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潜改造支出、地质勘探支出、科技三项费用。

新增固定资产

直接效益指标=

财政经济建设投资

说明:新增固定资产指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

新增利税

资金利税率= ×100%

财政对经济建设投资总额

同期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价值

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 ×100%

基本建设投资总额

全部建成投产项目个数

项目建成投产率= ×100%

全部施工项目个数

项目完成后年平均新增利税

基建投资回报率= ×100%

基建投资总额

由该项目投资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额

投资效益系数=

基建投资总额

2、财政支农支出指标。包括支持农村建设、支持和促进农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三类指标,每类指标又分若干子指标。涉及的财政支出科目包括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业综合开发支出、农林水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中的财政扶贫资金、其他部门事业费中的农业综合开发事业和基本建设支出中的农业基建支出等。

实际到位的配套资金

项目配套资金到位率= ×100%

计划到位的配套资金

项目实施后新增的城镇人口

农村城镇人口增长率= ×100%

项目实施前的城镇人口

非农劳动力数量

非农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

总劳动力数量

非常满意和满意的人数

农户对项目实施结果满意率= ×100%

调查的总人数

财政对农业科研费用的投入

农业科研费用占财政支农= ×100%

支出的比率 本地区财政支农支出总额

项目区农业生产总值增加额

项目区农业生产总值增长率= ×100%

项目实施前农业生产总值

项目区实施后投入因素的净差额

劳动生产率提高率= ×100%

项目区实施前投入因素的总额

项目实施后农户人均纯收入净差额

农户人均纯收入增长率= ×100%

项目实施前农户人均纯收入

项目实施后土地治理面积的增加额

土地治理面积提高率= ×100%

项目实施前土地治理面积

贫困人口减少净额

贫困人口减少率= ×100%

原有贫困人口数

财政对农业支出的增长速度

农业保护水平= -1

财政对所有行业支出的平均增长速度

说明:当农业保护水平>0时,说明财政资源向农业倾斜,农业得到了保护;反之表明政府未对农业进行有效保护。

项目实施后农业规模扩大净额

支柱农业规模扩大率= ×100%

项目实施前农业规模

项目实施后农业企业产值提高净额

支持农业企业产值提高率= ×100%

项目实施前农业企业产值

项目实施后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净额

农产品附加值提高率= ×100%

项目实施前农产品附加值

3、财政教育支出指标。由投入资金分析、财政资金产出效益、财政资金利用效率和发展潜力四类组成,每一类都包括若干指标。涉及的财政支出科目包括教育事业费等。

财政投入后带动其他资金投入总额

财政投入乘数=

财政投入金额

创收能力:反映出财政投入外自我创收的能力,具体由专家评定。

教育事业费中用于科研的经费

教师人均科研经费=

教师的总人数

培养学生人数×10000

万元财政投入培养学生数=

财政投入用于培养学生的金额

科研成果获奖数×1000

教师千人均科研成果获奖数=

教师人数

已经成功运用的科研成果数

科研成果应用转化率= ×100%

科研成果总数

师生比=“学生总数/教师总数”

专任教师总数

专任教师占全体教职工比例= ×100%

全体教职工总数

(业务费+设备购置费)

业务费、设备购置费占公用经费比例= ×100%

公用经费

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专任教师数

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比例= ×100%

专任教师总数

三年教育经费投入增长率之和

连续三年教育经费投入平均增长率=

总资产增长率=“(年末总资产-年初总资产)/年初总资产×100%”

三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之和

连续三年平均毕业生一次就业率=

4、财政科技支出指标。由投入资金分析、财政资金产出效益、财政资金利用效率和发展潜力四类组成,每一类都包括若干指标。涉及的财政支出科目包括科学事业费等。

科研经费

科技人员人均科研费用=

科技人员人数

科技人员数×10000

财政供养万人当中科技人员数=

财政供养人员数

科技人员人均发表课题、成果数=“课题成果数/科技人员数”

科技人员人均获科研成果奖数=“获科研成果奖数/科技人员数”

已经成功运用的科研成果数

科技人员科研成果应用转化率= ×100%

科研成果总数

产出的成果

投入产出率= ×100%

投入的总数

高科技投入成功率=“高科技投入项目成功数/高科技投入项目数×100%”

项目成功率=“财政投入项目成功数/财政投入项目总数×100%”

科研支出增长率

科研支出和财政支出增长率的比率= ×100%

财政支出增长率

三年科研经费投入增长率之和

连续三年科研经费投入平均增长率=

(科研年初人数-因非客观因素离开人数)

科研人员队伍稳定率= ×100%

科研年初人数

应用研究在国际国内的先进性:由专家评议。

5、财政文化体育支出指标。由投入资金分析、财政资金产出效益、财政资金利用效率和发展潜力四类组成,每一类都包括若干指标。涉及的财政支出科目包括文体广播事业费等。

人均文化体育经费的增长额

人均文化体育经费增长率= ×100%

上年人均文化体育经费

公共图书馆藏书册数×1000

每千人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册数=

本地区人数

财政供养的专职教练员数×10000

每万元供养专职教练员数=

财政投入的体育经费

“优秀运动队”运动员数×10000

每万元培养“优秀运动队”运动员数=

财政投入的体育经费

获奖的成果数

获奖成果比率= ×100%

财政投入的成果数

文体支出增长率

文体支出和财政支出增长率的比率= ×100%

财政支出增长率

三年文体经费投入增长率之和

连续三年文体经费投入平均增长率=

(从事文体年初人数-因非客观因素离开人数)

从事文体事业人员队伍稳定率= ×100%

从事文体年初人数

项目在国际国内的水平:由专家评议。

6、财政卫生支出指标。由投入资金分析、财政资金产出效益、财政资金利用效率和发展潜力四类组成,每一类都包括若干指标。涉及的财政支出科目包括卫生经费等。

人均卫生经费的增长额

人均卫生经费增长率= ×100%

上年人均文化体育经费

本地区人数

本地区每所医院负担的人数=

本地区医院数

医疗设施购置费

医疗设施购置费占卫生经费的比例= ×100%

卫生经费

医疗设施先进性和完好率:由专家评定。

婴儿和孕产妇死亡人数

婴儿和孕产妇死亡率= ×100%

婴儿和孕产妇人数

农村卫生和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的完善性:由专家评定。

治愈的病人

治愈率= ×100%

病人总数

社会公众满意率:可以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确定结果。

培训费占卫生经费的比重=“人员培训费/卫生经费×100%”

卫生科研在国际国内的水平:由专家评定。

7、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指标。包括国有企业失业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线、财政资金落实情况和社会稳定评估等七类指标。每一类都包括若干指标。涉及的财政支出科目包括社会保障补助支出等。

当期实际发放(含代缴社会保险费)金额

失业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发放率= ×100%

当期应发放金额

(财政安排+社会筹集+企业自筹的实际数)

三三制资金筹集率= ×100%

(财政安排+社会筹集+企业自筹的应支出数)

再就业培训率=“实际培训失业人数/失业总人数×100%”

参保面=“(当年新增参保人数+上年底参保人数)/应参保人数×100%”

征缴率=“当期实际入库数额/当期应征数额×100%”

社会化发放率=“实际社会化发放人数/参保人数×100%”

目标完成情况=“政府下达目标数-实际参保人数”

应保未保面=“应保未保人数/当地城市居民人数×100%”

失业保障资金落实情况=“财政实际支出数/财政应承担的资金数×100%”

低保线资金落实情况=“当期实际支出数/纳入低保应安排的资金数×100%”

当期实际用于为企业兜底资金数

兜底资金落实情况= ×100%

当期财政国有企业失业保障资金支出数

8、政府采购支出指标。包括四个指标,基本都涉及到财政支出科目。

政府采购支出

政府采购支出占同期财政支出比重= ×100%

同期财政支出

政府采购面=“实际政府采购项目数/应政府采购项目数×100%”

政府采购节支率=“(市场价值-政府采购价值)/市场价值×100%”

政府采购的商品或劳务质量:由专家评定或采用调查问卷调查涉及对象满意程度确定。

9、政府运转支出指标。包括趋势分析指标、结构性指标和定额指标三类。每类指标又由若干个指标组成。涉及的财政支出科目包括行政管理费、公检法司支出和其他部门事业费等。

政府运转经费支出增长与财政支出增长的比例=“政府运转经费支出增长速度/财政支出增长速度×100%”

政府运转经费支出增长与GDP增长的比例=“政府运转经费支出增长速度/同期GDP增长速度×100%”

政府运转经费支出占同期财政支出的比重=“政府运转经费支出/同期本地区财政支出×100%”

在职人数与编制人数的比例=“在职人数/编制人数×100%”

财政负担人数与在职人数的比例=“财政负担的在职人数/在职人数×100%”

人员经费占经费支出的比重=“人员经费/政府运转经费支出×100%”

公用经费占经费支出的比重=“公用经费/政府运转经费支出×100%”

公检法司办案费占其经费支出比重=“公检法司办案费/政府运转经费支出×100%”

会议、培训、招待费占公用经费支出比重=“会议、培训、招待费/公用经费×100%”

工资占经费支出的比重=“工资/政府运转经费支出×100%”

人均人员经费=“人员经费/实有人数”

人均公用经费=“公用经费/实有人数”

人均会议费支出=“会议费/实有人数”

人均汽车比例=“汽车数量/实有人数”

车均燃修费比例=“(车辆用燃料费+维护保养和修理费)” /实有汽车数

人均房屋建筑物日常开支费用=“房屋建筑物日常开支费用/实有人数”

修正指标。主要是根据所处的环境、行业的特点,对环境、社会发展、长期体现的效益的影响来对评价结果作出修正。该类指标包括五项指标。

二、定性指标

(一)定性指标的构成

定性指标是用于评价财政支出项目涉及政治影响、社会稳定、改革与发展、资源配置状况、服务态度和质量等非定量指标因素,是对定量指标的进一步补充。通过对定性指标各项定性因素的分析判断,对定量指标评价结果进行全面的校验、修正和完善,形成财政支出项目绩效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结论。由于定性指标无法量化的自身特点,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定性指标主要由财政支出项目预定目标规划、执行情况、项目单位公务员(在岗职工)素质、支出项目的管理水平、项目的发展创新能力与战略、服务硬环境与服务满意度、综合社会贡献等6项非定量指标构成。

1、支出项目预定目标规划、执行情况

指财政支出项目单位申请支出项目时,对预定目标的设定、规划和执行基本情况是否合理、能否体现支出绩效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以及单位的组织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等因素。

2、项目单位公务员(在岗职工)素质

指财政支出项目部门和单位的公务员和在岗职工的文化水平、道德水准、专业技能、组织纪律、参与社会建设事业的积极性及爱岗敬业精神等方面的综合因素。

3、支出项目的基础管理水平

指财政支出项目部门和单位按照国家政策法规规定和本单位实际情况,在事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形成和运用的维系单位正常运作及生存与发展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各项基础管理制度、激励与约束机制、信息支持系统、依法行政、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建设及贯彻执行状况。

4、发展创新能力与战略

指部门和单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和目标,不断根据外部环境进行的结构调整和创新的能力。包括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观念创新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在发展战略方面包括科技投入、市场开拓、项目规划、资源配置、资本筹措及人力资源等方面的谋划和策略。

5、服务硬环境与服务满意度

指部门和单位办公条件和主要专用设备的先进程度,以及适用性、技术水平、使用及闲置状况、更新改造情况、技术投入水平和采用环保技术措施等情况。在推动事业改革和发展中,服务的种类、速度、方便程度、服务态度和质量,以及群众接受服务的心理满足程度等。

6、综合社会贡献

指部门和单位对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综合影响。主要包括对国民经济及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提供就业和再就业机会、履行社会责任与义务以及信用操守情况、对财政税收的贡献和对环境的保护影响等等。

(二)定性指标的设定方法

对定性指标的设定,可从以下方面取得判断基础或依据:一是专家经验判断。专家凭借自己的经验,综合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形势,以及以往年份同类项目、单位或部门使用同类资金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结合一定的经验,对该项财政资金的支出绩效做出经验判断。二是问卷测试。对于一些涉及公众满意度.应达到的支出目标等指标,通过公众评判的方式建立定性标准。三是横向比较。综合比较同类财政支出绩效所达到的结果作出判断。四是“一票否决”法。通常运用在项目或单位使用的财政资金上行为违法违规时,评价采取“一票否决”法作出评判,确认该资金的使用绩效为最差。

定性指标测定通常是上述四种方法的综合运用,采取模糊学的隶属因子赋予法对不同的等级赋予相应的等级参数,形成若干个从高到低有档次的评语。

(三)定性指标的权重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依据层次分析法设定不同层次指标的权重,然后采用综合指数法根据各项指标的权数进行加权汇总得出量化的评价结果。6项定性指标的权重如下:

绩效评价定性指标权重表

项目 定性指标 权重 比例 支出项目预定目标规划、执行情况 20 20%公务员(在岗职工)素质 15 15%基础管理水平15 15%发展创新能力与战略 17 17%服务硬环境与服务满意度 17 17%综合社会贡献 16 16%

合 计 100 100%

三、备选指标

(一)社会状况指标

1. 社会结构:

(1)城市人口比重;

(2)脑力劳动者比重;

(3)失业率;

(4)基尼系数。

2. 教育水平:

(1)劳动者人均受教育年限;

(2)人均教育经费;

(3)科技人员比例。

3. 人口控制:

(1)人口自然增长率;

(2)生育率;

(3)老年人口系数。

4. 健康与安全:

(1)平均预期寿命;

(2)每万人拥有医生数量;

(3)人均社会保障金;

(4)每十万人口发案件数。

5. 生活质量:

(1)人均收入;

(2)人均消费水平;

(3)人均居住面积;

(4)人均交通占有量;

(5)每万人占有商业网点数;

(6)家用电器拥有率;

(7)恩格尔系数;

(8)社会事业费比率。

(二)经济环境指标

1. 人均指标: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长率;

(2)人均粮食产量及增长率。

2. 经济效益:

(1)全社会劳动生产率;

(2)成本利润率;

(3)总资产报酬率及增幅;

(4)科技成果转化率;

(5)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7)外贸总额增长率。

3. 产业结构:

(1)第一产业比重;

(2)第三产业比重。

4. 发展潜力:

(1)固定资产投资率;

(2)科研经费比率及增长率;

(3)科研进步贡献率变幅;

(4)经济可持续发展承载力。

(三)环境整治指标

1. 环境质量:

(1)城市空气污染指数平均值;

(2)饮用水资源水质达标率;

(3)地面水高锰酸盐指数平均值;

(4)城市区域环境噪音平均值。

2. 污染控制:

(1)烟尘控制区平均覆盖率;

(2)汽车尾气达标率;

(3)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4)城市环境噪音达标覆盖率;

(5)工业“三废”综合利用率;

(6)渔业水域富营养化治理率。

3. 环境建设:

(1)城市污水处理率;

(2)生活垃圾地无害化处理率;

(3)居民气化普及率;

(4)城市绿化平均覆盖率;

(5)自然保护区覆盖率;

(6)环保产业占GDP比;

(7)环境与生态建设投资比率。

4. 环境管理:

(1)环境保护合格率;

(2)环境影响报告制度执行率;

(3)排污费征收率。

(四)资源利用指标

1. 存量变动:

(1)人均耕地面积变幅;

(2)人均水资源量变幅;

(3)人均森林面积变幅;

(4)人均矿产储量变幅;

(5)人均可利用草地面积变幅。

2. 效益增幅:

(1)耕地平均产值增长率;

(2)水资源产业产值增长率;

(3)森林资源产业产值增长率;

(4)矿产资源产业产值增长率;

(5)草地资源产业产值增长率。

3. 耗损变幅:

(1)耕地恶化变动增幅;

(2)万元产值水耗量变幅;

(3)万元产值木材消耗量变幅;

(4)万元产值矿耗量变幅;

(5)万元产值能耗变动幅度。

4. 投入变幅:

(1)自然资源相关科研人员增长率;

(2)自然资源相关经费增长率。

四、指标体系运用

当评价对象确定后,将从指标体系中选取基本指标、绩效指标中的一种(根据评价对象的财政支出类别确定)、修正指标和定性指标,同时根据评价对象的特性,再从选定的绩效指标、修正指标和备选指标库中分别选择若干个指标或添加反映其特性的指标,构成评价对象的一套完整指标。

五、指标量化

就整体而言,定量指标占整个指标体系的80%,定性指标(W)占20%。定量指标中的权重又可以细分为:基本指标(A)占20%,绩效指标(B)占50%,修正指标(C)占30%。每类指标总分都为100分,根据其明细指标的得分(Pi)和设定的权重(Ii)计算出得分(也可以采用平均分),再将每类指标的得分与权重的乘积加总,得出评价分数(S)。其通用公式为:

S=“(A×20%+B×50%+C×30%)×80%+W×20%”

n

A=“∑(Pi×Ii)”

i=“1”

Pi:每项指标算出的结果转化成相应的分值。

Ii:根据评定对象的性质,对所选指标设定相应的权重。

B、C、W的计算方法同上。

六、评价结论

评价结果分为优、良、中、低、差五等,根据计算结果的分值,确定评价对象最后达到的档次。具体见下图:

项目分值 优 良 中 低 差

≥90(90,80](80,70](70,60] <60

关闭本页

第三篇:慈溪市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办法(试行)

慈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慈政办发„2007‟157号

关于印发慈溪市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慈溪市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办法(试行)》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七年十一月七日

慈溪市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财政资金分配、管理体系,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效率,根据宁波市人民政府《转发市财政局关于推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意见的通知》(甬政

办发„2006‟89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部门和单位是指与市级财政直接发生预算拨款关系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第三条 绩效评价范围所称的财政支出为纳入市本级部门预算管理的综合性财政资金。

第四条 绩效评价工作坚持“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形式多样,注重实效;方式科学,操作规范;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

第五条 绩效评价类型。按不同的评价阶段分为项目前期评价、实施过程评价和项目结果评价。项目前期评价是指项目在列入预算前,对其可能产生的效果和经济性进行评价;项目实施过程评价是指对项目实施过程执行情况的绩效进行评价;项目结果评价是指对项目完成后的总体绩效进行评价。

第六条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实施范围。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在100万元(含)以上的项目、500万元(含)以上的基建项目和社会关注度高的其他财政支出项目均应纳入绩效评价范围。

第七条 财政部门负责研究制订全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计划,汇总各部门绩效评价情况,指导镇级财政绩效评价工作,组织实施市重点绩效评价计划,管理市级绩效评价专项资金。

第八条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由财政部门统一管理,并由财政部门和项目主管部门分级实施。

(一)项目主管部门组织评价

项目主管部门应根据项目安排情况和以前项目实施情况,编制项目评价计划并负责实施,项目评价计划于每年3月15日前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项目主管部门在评价结束后20天内,应将评价报告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财政部门负责对主管部门的绩效评价情况进行抽查。

(二)财政部门组织评价

财政部门根据各部门的绩效评价计划,结合上级要求和管理需要编制重点评价计划,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财政绩效评价原则上不重复进行。项目实施单位应积极提供反映项目绩效的相关材料,做好绩效评价的配合工作。

第九条 财政部门和各项目主管部门应建立或指定相应的绩效评价机构,负责项目绩效评价工作。项目主管部门组织评价的由项目主管部门组成评价组;财政部门组织评价的由财政部门组成评价组。项目评价组人员应不少于2人。必要时可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社会专业机构实施评价。

第十条 绩效评价指标设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相关性原则。设定的绩效评价指标与被评价部门或项目的绩效目标要有直接的关系。

(二)可比性原则。对具有相似目的的工作要设定共同的绩效评价指标,以保证评价结果可以相互比较。

(三)重要性原则。对绩效评价指标在整个评价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筛选,选择设定具有代表性、能反映评价目的及要求的绩效评价指标。

(四)经济性原则。绩效评价指标的设定要考虑现实工作条件和实施评价的可操作性,要在合理成本的基础上进行评价。

第十一条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程序一般分为准备阶段和评价实施阶段。

(一)准备阶段

1.明确绩效目标。项目实施单位在编制预算时,应明确提出项目支出的绩效目标,绩效目标主要应包括:项目概况、项目的必要性、预期的经济社会效益、资金需求及构成、计划进度等。

2.下达评价通知。对于确定的评价对象,项目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应按工作顺序和时序下达评价通知,主要内容应包括:评价目的、内容、任务、依据、评价时间、评价组成员和需提供的相关资料等。

3.拟定工作方案。评价组负责制定具体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方案,确定本项目绩效评价目的、依据、所参照的标准、评价方法、组织分工、实施步骤、应提供的相关资料、评价地点等。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方案经评价组所在单位批准后实施。

(二)评价实施阶段

1.收集基础资料。评价组根据评价工作方案,收集与项目相关的各项基础资料。

2.整理、核实评价基础数据。评价组对收集到的基础资料,进行全面核查,确定其相关性、真实性、重要性、完整性。

3.分析评价。对整理、核实的基础数据,根据确定的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分析计算出评价对象的初步评价结果,并辅之以

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等形式进行定性分析。

4.提交报告。初步评价结果形成后,评价组应征求项目实施单位和主管部门意见,意见有分歧的,评价组应会同项目实施单位再次核实分析调查取得的各种信息。评价分析报告应内容完整、数据精确、分析入理、逻辑清晰、用语准确。重大项目的绩效评价情况和结果须向市政府报告。

第十二条 评价组成员和其它参与评价人员,应严格遵守各项纪律规定和职业道德规范,不得对评价工作施加倾向性影响,不得干预和影响项目单位的正常工作秩序,不得谋取与之相关的不正当利益,确保评价结果的独立、客观和公正。评价机构对项目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业务文件等负有保密责任。

第十三条 财政支出绩效评估结果应用。

(一)财政部门可根据评价结果,对后续资金安排拨付提出意见,经批准后调整支出预算。

(二)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下安排部门预算的重要依据。对资金使用合理、绩效好的项目,在下安排预算时给予优先考虑;对资金使用不规范、绩效差的项目,督促实施单位加强和改进管理,在下安排预算时从紧掌握,甚至取消安排。

(三)财政部门应根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及时分析诊断财政支出管理中的漏洞和问题,完善财政资金分配、拨付、使用等各个环节的控制措施,加强财政资金的监控,提高支出管理水平。

(四)以适当方式公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接受公众评判,以

加强部门财政资金运用和部门行为监督,体现公共支出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第十四条 各镇(街道)应参照本试行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订相应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开展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各镇(街道)财政所负责具体项目的绩效评价工作,并于每年2月15日前将本项目评价计划和上项目评价开展情况汇总后报市财政局。开发区财政局可参照本试行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相应实施方案。

第十五条 本试行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十六条 本试行办法由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主题词:财政 资金 绩效△ 办法

抄送:市委各部门,市人大办、政协办,市人武部,市法院、检察院,各人民团体、民主党派;开发区管委会。慈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07年11月8日印发

第四篇: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

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

发布部门: 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文号: 杭政办函[2007]276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杭州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试行)》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实施。

二○○七年九月二十七日

杭州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试行)

为加强财政资金管理,规范财政支出行为,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财政部、省财政厅有关绩效评价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本办法所称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以下简称绩效评价)是指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设置、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按照统一的评价标准和原则,对各部门(单位)的财政支出运行过程及其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判的管理行为。

二、本办法所称各部门(单位)是指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三、绩效评价的范围为纳入政府财政管理的资金。

四、绩效评价的原则

(一)统一领导原则。绩效评价工作由各级政府统一领导,财政部门统一组织,主管部门和单位具体组织实施。

(二)分类管理原则。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单位可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制定分类的绩效评价实施办法。

(三)客观公正原则。绩效评价工作应从评价对象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公平合理地评价财政支出的绩效情况。

(四)科学规范原则。绩效评价应以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为出发点,按照规范的程序,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科学、准确地确定评价结果。

五、绩效评价的基本依据

(一)国家和省、市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规章制度;

(二)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单位制定的绩效评价工作规范;

(三)政府、财政部门制定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四)主管部门和单位的职能、职责及绩效目标和工作计划与中长期发展规划;

(五)主管部门和单位预算申报的相关材料(包括项目预算申报论证材料等)和财政部门的预算批复;

(六)主管部门和单位预算执行的决算报告(包括项目验收报告)、审计报告及有关财务会计资料;

(七)其他相关资料。

六、绩效评价可对部门(单位)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在内的所有财政性支出实施整体绩效评价,也可对基本支出或项目支出单独实施绩效评价。

项目支出主要为政府各类专项资金,市本级包括基本建设专项、城市维护建设专项、科技三项费用专项、工业发展资金专项、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绿化建设专项、环保及生态保护与补偿专项、水利建设专项、教育费附加专项、人才战略专项、社会保障专项和城市住房专项等。

七、绩效评价的基本内容

(一)绩效目标的设定情况;

(二)为完成绩效目标安排的财政性资金使用情况、财务管理状况和资产配置与使用情况;

(三)为完成绩效目标制订并实施的管理制度、措施等;

(四)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及财政支出所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等;

(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其他评价内容。

八、绩效评价一般以预算为周期实施评价,对于跨的项目支出则可根据完成情况实施阶段性评价。

九、绩效评价的主要方法:目标比较法、成本效益法、综合指数法、因素分析法、历史比较法、横向比较法、专家评议法、问卷调查法、询问查证法,以及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单位确定的其它评价方法。

十、绩效评价应采取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实施绩效评价时,可以采用一种评价方法或多种评价方法并用。

十一、绩效评价指标是衡量和评价财政支出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的载体。绩效评价指标设置应以评价内容为基础,并考虑以下因素:

(一)系统性。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应注意指标体系的逻辑关系,将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系统反映财政支出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等内容。

(二)重要性。根据绩效评价指标在整个评价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设置最具有代表性和最能反映评价要求的评价指标。

(三)相关性。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应与被评价对象的绩效目标密切相关。

(四)可行性。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既要考虑经济性和实用性,又要考虑现实条件与可操作性。

(五)可比性。对相同或类似的评价对象设置共同的绩效评价指标,便于评价结果的相互比较与运用。

十二、根据评价内容和设置要求,绩效评价指标可分为基本指标和具体指标。

(一)基本指标是对绩效评价基本内容的概括性指标,适用于所有被评价对象,主要分为业务指标和财务指标两大类。

1、业务指标主要包括目标设定情况、目标完成程度、组织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可持续性影响等。

2、财务指标主要包括资金落实情况、实际支出情况、会计信息质量、财务管理状况和资产配置与使用情况等。

(二)具体指标是在评价对象确定后,针对评价对象的不同特点,对基本指标内容细化后的评价指标。

十三、基本指标由财政部门统一制定,并根据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情况逐步完善。具体指标由主管部门、单位商同财政部门研究确定。

十四、绩效评价标准依据评价指标设定,是衡量财政支出绩效的标尺和准绳,其基本类型有计划标准、行业标准、历史标准和经验标准等。

(一)计划标准。是以预先制定的目标、计划、预算、定额等数据作为评价的标准。

(二)行业标准。是以同行业的相关指标数据为样本,运用一定的统计方法计算和制定出的评价标准。

(三)历史标准。是以本地区、本部门、单位或同类部门、单位绩效评价指标的历史数据作为样本,运用一定的统计方法计算出的各类指标平均历史水平。

(四)经验标准。是由专家学者根据财政经济活动发展规律和实践经验,经过分析研究后得出的评价标准。

十五、在评价对象和具体指标确定后,应选择合适的绩效评价标准,并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十六、财政部门负责制定绩效评价制度、办法和操作规范,统一组织和规划绩效评价工作,指导、监督和检查主管部门和单位绩效评价工作,并可直接组织实施绩效评价。

十七、主管部门和单位负责拟订本部门、单位绩效评价具体实施办法,商同财政部门确定;负责组织实施本部门、单位的绩效评价工作。

十八、绩效评价由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单位的内部相关人员及专家组成评价组实施,也可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实施,必要时可邀请人大、政协专业委员会的委员参加。

十九、主管部门和单位应将本部门、单位的绩效评价结果于评价结束后20天内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财政部门可对绩效评价结果进行检查。

二十、实施绩效评价所需经费,应纳入同级财政部门预算。

十一、为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绩效评价工作应当遵循严格、规范的工作程序,一般分为准备、实施和报告三个阶段。

十二、准备阶段主要包括确定评价对象、成立评价工作组织(选择中介机构)、进行前期调查、制订实施方案和下达评价通知等。

十三、实施阶段主要包括资料审核、现场和非现场评价、综合评价等。被评价部门(单位)应当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二十四、报告阶段主要包括撰写报告、提交报告、结果反馈和总结归档等。组织实施评价的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应将评价结果通知被评价部门(单位)。

二十五、主管部门和单位应当根据绩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加以整改,及时调整和完善本部门、单位的工作计划和绩效目标,合理调整支出结构并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二十六、财政部门根据绩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和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措施或整改意见,并督促主管部门或单位予以落实,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十七、财政部门应逐步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以后安排财政支出(预算)的重要参考依据,并建立和完善财政支出绩效激励与约束机制。

二十八、财政部门应当逐步建立绩效评价信息公开发布制度,将绩效评价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布。

二十九、绩效评价中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应根据相应法律法规予以处理。

十、各区、县(市)可依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意见。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试行,由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五篇:嘉兴市南湖区人民政府文件

嘉兴市南湖区人民政府文件

南政发〔2007〕18号

嘉兴市南湖区人民政府

关于表彰区第二届教育教学科研优秀成果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

为进一步调动全区广大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落实科教兴区战略,推进全区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南湖区人民政府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励办法》(南政发[2005]43号)文件精神,区政府开展了区第二届教育教学科研研究优秀成果评选。本届评选共收到研究成果51项,经专家评审小组和区评审委员会评定,光明小学朱利俪主持研究的《新课程下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方法的探索和实践》等17项课题分别获得区人民政府第二届教科研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现予以表彰(获奖 — 1 —

名单见附件)。

希望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再接再厉,深入开展课题研究,积极推广研究成果,为全区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作出新的贡献。

附件:南湖区人民政府第二届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获奖名单

嘉兴市南湖区人民政府

二○○七年三月二十日

—2 —

附件:

南湖区人民政府第二届学科学研究

优秀成果获奖名单

一等奖(2名):

朱利俪光明小学

《新课程下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方法的探索和实践》 王芳文昌路小学

《小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二等奖(5名):

朱红梅余新镇中心小学

《小学生古诗词“读·唱·写·画”教学研究》

许波元培双语实验学校

《“学分币”评价的实践研究》

姜丽平大桥镇中心小学

《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提问习惯的研究》

许乐平宏兴幼儿园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与幼儿园课程整合性的研究》 俞洁烟雨幼儿园

《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三等奖(10名):

邵妍凤第一幼儿园

《“体验矛盾”提高幼儿自主生活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程小慧南湖国际实验学校

《小学英语教学过程发展性评价之研究》

唐燕迎第三幼儿园

《“对话教育”在幼儿科学活动中的运用研究》

陈芳华清河小学

《新课程下优化计算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吴珍珍解放路小学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研究》

徐洁东栅中心小学

《“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索与研究》 叶会斌三水湾小学

《“生活教育理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朱晔云行知小学

《“体验生活自主作文”的教学研究》

陆琦光明小学

《小学生同伴关系和谐发展的策略研究》

胡良珍凤桥镇中心小学

《创设特色班集体的探索和研究》

主题词:教育表彰通知

抄送:区委及各部门、区人大、区政协、区纪委、区人武部、区法院、区检察院。共印110份嘉兴市南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07年3月21日印发—4 —

下载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嘉兴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嘉兴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