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务员通用能力考试试题库
通用能力考试试题库(单项选择题)
一、政治鉴别能力
1.鉴别能力是一种具备()的观察力。A.高度觉悟B.敏锐特质C.专业知识D.方法技巧 2.当前公务员提高自身政治认识水平的最基本途径是()。
A.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做一个学习型公务员B.认真学习国外的公务员制度,做一个面向世界的公务员
C.认真学习社会、历史知识,做一个博学广见的公务员D.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做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3.一些公务员之所以渎职、失职、滥用职权、贪污腐败,其内在原因就是缺乏()A.较高文化水准B.应具业务能力C.公共道德素质D.政治鉴别能力
4.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是()。A.人民代表大会B.民主集中制C.政治协商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 5.政治鉴别能力是确保公务员()的根本。A.品质上过硬B.业务上精通C.政治上合格D.作风上优良 6.公务员在工作中决策时善于明辨是非、当机立断、及时合理地做出决定并坚决执行的意志品质是()A.坚韧性B.自觉性C.果断性D.自制力
7.我们党在一些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总是十分重视加强干部学习,及时用()武装党员干部,统一全党的认识,才能取得革命和建设的一个又一个的胜利。A.先进的理论B.革命的热情C.惨痛的教训D.丰富的经验
8.目前衡量公务员政治意志执行能力的要素有()指标。A.7项B.5项C.6项D.4项 9.公务员()是由政治道德本能、政治道德习惯和政治道德理性三个要素构成的。A.政治道德自觉B.政治道德理想C.政治道德人格D.政治道德信念
10.一个公务员的政治道德本能,体现在其日常行为中坚守()的行为。A.有所不为B.为所欲为C.当为则为D.有所作为
11.政治鉴别能力在公务员通用能力体系中处于()地位。A.关键和支柱性B.核心和决定性C.基础和起点性D.支撑和保障性
12.在我们国家,()是政治活动的主体。A.国际组织B.社会组织C.群众组织D.政治组织 13.公务员政治道德的提升是促进公务员将政治鉴别能力()为自觉道德意识的主要途径。
A.教育B.外部强制C.内化D.实践锻炼
14.公务员业务等其他素质好,但()差,仍然难当重任。A.政治鉴别能力B.组织纪律性C.奉献精神D.全局意识
15.公务员在遭受挫折、打击和失意时,依然“心有所恃,情有所依”,主要是()起了决定性作用。
A.性格B.意志C.认知D.信念
16.江泽民同志所要求的领导干部的“自警、自省、自励、自重”即是()的主要内容。
A.自我意识B.人格特质C.价值观D.理性认识
17.目前衡量公务员政治立场选择能力的要素有()指标。A.5项B.8项C.6项D.7项 18.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A.少数服从多数B.集体行使职权C.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D.平等原则
19.公务员在大是大非问题不糊涂、方向问题不动摇、原则问题不含糊的表现,说明他(她)善于()。
A.以职业习惯考察问题B.从全局角度考虑问题C.从政治上观察、分析、处理问题D.从人民根本利益看待问题
20.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公务员必须懂经济、懂科技,但首先是要()。
A.懂关系B.懂历史C.懂政治D.懂网络
21.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的基本政治制度。A.民主党派参政议政B.多党合作C.多党合作、政治协商D.政治协商
22.目前衡量公务员理论理解能力的要素有()指标。A.5 项B.7项C.4项D.6项 23.政治手段的核心是()。A.公共权力B.公共政策C.战略战术D.意识形态 24.我国政治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对()的维护和发展。
A.全体人民的整体、根本利益B.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全局利益
C.中国共产党、国家的利益D.中国共产党、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全局和长远的根本利益 25.公务员的鉴别能力首先是由公务员具有的()表现出来。
A.对错误言论的抑制能力B.改正不良行为的意志力C.正确的是非观念D.深厚的专业知识 26.当前公务员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源于()。
A.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B.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 C.对政治科学的真理的执着追求D.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向的认真研究
27.公务员政治鉴别能力形成和强化的标志,是()的提高,表现为能清醒地判断政治形势,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A.政治敏锐性B.政治认识力C.政治免疫力D.政治观察力 28.正确执行政策的能力属于公务员政治鉴别能力系统中的()要素。
A.长期性与一贯性B.实践性与关键性C.理论性与实践性D.艰巨性与复杂性 29.公务员要想(),就必须以提高政治鉴别能力为基础和前提。
A.全面提高政治素质B.全面提高业务素质C.全面提高自身素质D.全面提高道德素质 30.公务员过硬的政治素质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A.政治眼光 B.政治纪律观念C.政治理论水平D.政治鉴别能力 31.自觉提高政治鉴别能力具有多方面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首先有助于公务员()。
A.认真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与方针、政策B.结合工作实际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C.实现党和政府的政策目标D.正确理解和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32.从公务员掌握运用公共权力的角度上讲,不断提高政治鉴别能力,十分有利于()
A.正确把握权力边界B.正确行使公共权力C.正确理解公共权力D.正确认识公共权力 33.公务员政治道德素质的最低起点是()。A.忠诚意识B.礼义廉耻C.服务意识D.奉献精神
34.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做出表面是冠冕堂皇的“政绩”,实质是损害广大人民利益的错误行为。主观原因就是一些领导干部自身()。
A.政治鉴别能力低下B.政治觉悟偏低C.政治意志薄弱D.政治道德滑坡 35.公务员作为党和国家各级各类服务机关的工作人员,当前最主要的职能就是()。A.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B.坚决贯彻国家的行政法律C.忠实地执行党的政治意志D.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36.就公务员必须善于从政治上提出和认识问题的角度而言,政治鉴别能力是一个公务员()。
A.最起码的素质和业务要求B.最基本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C.最根本的思想与道德表现D.最关键的素质和技能要求
37.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的基本政治制度。A.民主党派参政议政B.政治协商C.多党合作D.多党合作、政治协商
38.作为公务员,在学习时不仅要不断改造和完善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更重要的是通过不断学习增强()的本领。A.为人民服务B.依法治国C.把握大局D.依法执政
39.当前我们党和政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着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时代使命决定了公务员扮演的只能是()的角色,为社会各阶层提供公共服务。A.发展经济为主B.确保公共安全C.维护公共利益D.实现社会公平
40.公务员政治鉴别能力的主导要素是()和政治意志的执行。
A.政治立场的选择B.政治制度的安排C.政治方向的确立D.政治目标的确定
41.现代社会体制的基本框架,在经济上是市场经济,在政治上则是()。A.文明政治B.专制政治C.人权政治D.民主政治
42.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是执政党建设的根本任务。
A.思想理论建设B.干部队伍建设C.制度建设D.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43.执政能力的本质是执政为民,一个公务员如果没有()能力,就不可能执政为民,就没有了执政能力。
A.公共服务B.学习C.创新D.政治鉴别
44.切实提高公务员政治鉴别能力,需多种途径并举。其中以()和政治信念培育为主,着力培养和提高公务员对人民的热爱和忠诚。
A.政治情感教育B.政治知识武装C.政治意识引导D.政治理想激励
二、依法行政能力
45.何某携带港币2万元出境,未向海关申报,海关认定何某构成走私,对其作出没收2万元港币、并罚款1000元人民币的处罚。海关的上述处罚()
A.是错误的,只能实施罚款1000元人民币的处罚B.是正确的,不违反《行政处罚法》所规定的一事不再罚的原则
C.是错误的,只能实施没收2万元港币的处罚D.是错误的,只能在没收与罚款中选择一种实施处罚 46.张某被人撞伤,其行使侵权行为之债的请求权,其诉讼时效期间自其知道侵害事实发生之日起是()
A.1年B.2年C.最长不超过20年D.6个月
47.行政机关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时,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财产损失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
A.给予赔偿B.追究责任C.给予补偿D.给予处罚
48.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A.八大B.十二大C.十三大D.十一届三中全会 49.公务员依法行政是指公务员必须依照()行使权力。A.道德B.纪律C.良心D.法律
50.赵六家住甲地,在乙地制作盗版光盘经过丙地运输到丁地进行销售。对赵六的违法行为要进行处罚,一般没有管辖权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51.中国共产党在()报告中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A.16大B.17大C.15大D.14大
52.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指一切行政权的授予、行使,均应以()的明确规定为依据,不得有任何违反法律的行为。
A.制度B.法规C.法律D.条例
53.列哪些不属于行政机关做出对行政相对人不利的行政行为()。
A.随意确定税额B.滥用行政检查权C.随意禁闭某人D.对违反交通规则的司机进行罚款 54.下列行为中,不可被提起行政诉讼的是()。A.罚款B.行政拘留C.国防行为D.没收非法所得
55.曹某生前有多份遗嘱,按时间先后顺序为自书、公证、代书、录音遗嘱,则曹某死后,应按()遗嘱执行。
A.代书遗嘱B.公证遗嘱C.录音遗嘱D.自书遗嘱
56.全国法制宣传日是每年的(),也就是现行宪法颁布施行纪念日。
A.12月20日B.12月4日C.12月1日D.12月10日
57.《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是()年提出的。A.2008B.2006C.2007D.2009 58.()的权威是法治国家的显著特征。A.法官和检察官B.法律至高无上C.政府D.律师 59.在我国,发明专利权的保护期限为()年。A.五B.十五C.二十D.十
60.对公务员在行政执法、处理行政事务时必须遵守的具体工作程序、办事规则及言行规范属于()
A.制度规范B.行为规范C.道德规范D.廉洁规范
61.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行使。A.人民法院B.国务院C.人大常委会D.公安机关 62.以判例作为正式意义上的法律渊源的是()。A.普通法系B.罗马法系和普通法系C.罗马法系D.社会主义法系
63.公民张三在乘车出差途中,因翻车而下落不明,其家属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他死亡的期限最早为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
A.2年B.4年C.1年D.3年
64.《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是()年提出的。A.2004B.2006C.2003D.2005 65.朱某有一栋可以眺望海景的别墅,当他得知有一栋大楼将要建设,从此别墅不能再眺望海景时,就将别墅卖给想得到一套可以眺望海景的房屋的李某,朱某的行为违背了民法()。
A.诚实信用原则B.公平原则C.自愿原则D.等价有偿原则
66.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对公民处以()以下罚款或警告的适用简易程序。A.2000元B.50元C.1000元D.500元
67.张某被人撞伤要求赔偿,其诉讼时效期间是()。A.1年B.2年C.6个月D.最长不超过20年 68.合肥市交警大队以张某违章停车为由,依有关规定,决定暂扣赵某1个月的驾驶证。这一行为属于()。
A.行政处罚B.行政强制措施C.行政监督检查D.行政强制执行
69.下列不属于行政处罚的是()。A.行政拘留B.罚款C.没收非法财物D.开除公职 70.对醉酒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
A.对醉酒的人在醉酒状态下,应当对其采取保护性措施约束至酒醒B.可以给予处罚 C.对醉酒的人在醉酒状态下,如对本人有危险,可以对其采取保护性措施约束至酒醒
D.对醉酒的人在醉酒状态下,如对他人的人身有威胁,应当对其采取保护性措施约束至酒醒。
71.下列行政处罚措施中,只能由法律设定的是()。A.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B.没收违法所得C.行政拘留D.罚款
72.个体户张某自筹资金开办了一家小型油漆厂,由于不具备污水处理设施,油漆厂污水随意外流,严重污染了附近的一条小河,对此,河两岸的群众反映强烈,纷纷要求乡政府采取措施,予以罚款或责令停产停业,对油漆厂的这种行为有权予以罚款的行政机关是()。
A.县工商行政管理局B.镇派出所C.乡人民政府D.县环保局 73.下列人员符合公务员条件的是()。
A.钱三,26周岁,研究生学历,患精神分裂症B.马四,17周岁,身体健康,具有良好品行 C.高六,22周岁,身体健康,大专毕业D.陈五为美籍华人,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74.行政处罚的管辖权行使确定按照()。A.政府所在地B.行政行为地C.规章制定机关所在地D.违法行为发生地
75.依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违法行为在()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A.1B.2C.3D.4 76.法律规定()周岁以下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A.10 B.18C.14D.16 77.某村村民张某生产假酒进行销售,致使村民多人喝其酒后中毒,对身体造成严重危害。受害人亲属向当地县工商局举报,县工商局前来调查处理,调查结果认为,张某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对此,县工商局应当()。
A.对胡某进行最严厉的行政处罚B.自行进行侦查,然后移送司法机关 C.自行定罪处罚D.移送司法机关,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胡某的刑事责任
78.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的重点是()。A.法律思维B.法律知识C.法治观念D.法律理论 79.下列事项中,行政机关在作出处罚决定前不必告知当事人的是()。
A.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B.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和理由C.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D.作出行政处罚的依据
80.某县卫生局委托该县卫生防疫站对非法制血的单位和个人行使行政处罚权,则县卫生防疫站应当以()的名义行使处罚权。
A.县卫生防疫站执法队B.县卫生局C.县卫生防疫站D.县人民政府
81.下列各项措施中属于行政处罚的是()。A.记过B.开除C.责令停产停业D.撤职
三、公共服务能力
82.公务员自我规范的最高境界是()。A.制度规范性B.道德规范性C.行为规范性D.廉洁状况
83.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的形式性要素是()A.沟通协调能力B.信息收集处理力C.联系群众能力D.高效行动能力
84.在公共服务提供的导向机制中,第一价值取向应为()A.公务员自身意愿B.领导意愿C.上级意愿D.公众意愿 85.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的实质性要素是()A.为民服务的务实精神B.良好的工作作风C.联系群众是能力D.对公共需求的把握能力 86.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的保障性要素是()
A.自我规范能力B.成本效益比较C.对公众需求的把握能力D.工作方法与技术的掌握状况和运用程度 87.能力的提升是()A.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B.一个刻苦钻研的过程C.一个行为的过程D.一个克服困难的过程
88.高效行动能力的基础性指标是()A.工作的胜任性B.沟通协调性C.工作方法与技术的掌握状况和运用程度D.对公众反应的回应性 89.公务员行为规范能力的基础是()A.行为规范性B.廉洁状况C.制度规范性D.道德规范性 90.对公共服务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是满足公众基本的直接需求的活动B.是满足公众直接社会需求的活动 C.是满足公众间接社会需求的活动D.是满足公众社会需求的活动
91.社会能力指标里不包括()A.接受观点的开放性B.宽容性C.强烈的责任感D.善于协调人际关系 92.服务具有差异性特征,对其理解正确的选项是()A.服务的组成要素及其服务质量受到环境、服务提供者和客户的影响,因此可以实行标准化生产B.人的主观因素对服务起着重要的影响
C.同一服务消费者在不同时间内面对同一服务其感受是无差异的D.同一服务人员在不同的情况下提供的服务质量也应是相同的
93.作为一种自律机制和软性约束的公务员自我规范能力指标是()A.对外在监督的回应性B.行为规范性C.道德规范性D.制度规范性 94.服务具有无形性特征,对其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A.服务具有感知性B.服务具有实体性,可以对服务过程和结果进行准确的描述和展示 C.服务的特质及组成元素往往是无形物质的 95.下列对“服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服务的生产与有形产品有着必然的联系B.服务不对所有权进行变动
C.服务是直接或通过商品的其他服务而提供满足感的无形产出D.服务是在销售中提供有价值的利益或满足感的行为
96.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行政成本的降低意味着减少行政浪费B.行政成本意味着财政支出C.我国的行政成本很低D.行政成本是必然发生的
97.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根本目标是()A.微笑服务B.效率C.公众满意D.公平
98.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的支撑性要素是()A.角色意识B.信息收集能力C.联系群众能力D.沟通协调能力 99.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的核心要素是()A.高效行动能力B.公共服务意识C.沟通协调能力D.自我规范能力 100.()能力关系到公众对公务员服务的直观评价,关系到政府与公众的关系是否融洽。
A.咨询接待B.业务服务C.信息服务D.管理服务 101.服务具有不可分离性意味着()。
A.对客户而言,他只有参与到服务的生产过程中才能最终消费到服务产品B.服务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C.服务的生产和消费与产品一样D.服务的生产和消费之间存在着时间上的间隔
102.安徽省省直机关在效能建设中实行的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等八项制度,实际上属于()的规范形式。
A.制度规范B.行为规范C.对外在监督的回应D.道德规范
103.公务员联系群众能力的核心指标是()。A.正确的群众观B.良好的工作作风C.方式方法的针对性与有效性D.角色意识
104.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及公务员的重要职责,下列正确的一选项是()。
A.经济调节不属于公共服务B.政府的职能就是提供公共服务
C.在服务型政府的条件下,公务员所从事的都是公共服务D.市场监管也是一种公共服务 105.公务员能力建设的重点应放在()。
A.内在精神要素的固化和强化上B.外在素质要素的训练和提高上C.公共服务内外环境的优化上D.工作技能的提高上
106.公务员服务意识体现了服务质量的()A.结构质量B.职能质量C.技术质量D.流程质量 107.在公共服务能力的核心要素中,对公务员一切行为具有内在导向作用的指标是()
A.正确的权力观B.牢固的宗旨C.责任心D.明确的角色意识
108.王三运省长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是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
A.加强和改善民生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C.发展生产力D.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09.公共精神的培育至少包括三个方面,它不包括()。A.民主精神B.牺牲精神C.公正精神D.法治精神 110.维护群众权益,首先要尊重民意,还要()。A.保障民权B.搞好服务C.降低行政成本D.以上都错 1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发文越多,开会越多,花钱越多,意味着公共服务越多,政绩越大
B.行政活动强调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合理统一,因此其成本效益不易界定和量化 C.对公共服务的要求应主要集中在”是否提供了”而不是”是否经济”上 D.为人民服务不应该讲成本,谁讲成本谁就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 112.对公共服务与政府之间关系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A.公共服务应由政府包办B.必须有政府介入,但实现形式与手段是多样的,政府承担最终责任 C.是政府的责任,必须由政府直接提供D.公共服务的直接对象是政府部门 113.公共服务具有无偿性特征,对其理解较为正确的选项是()
A.公共服务应是部分社会成员的独享品B.公共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公共服务应适当付费 C.公共服务作为供给品应免费提供D.公共服务的无偿性也意味着无限性,即可无节制的享用 114.高效行动能力关系到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它有多方面的要求,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质量上的要求B.人员数量的要求C.成本上的要求D.时间和速度的要求 115.广大的社会公众在公共服务中的不正确角色是()
A.公共服务意愿的表达者B.公共服务的被动享有者C.公共服务活动的参与者D.公共服务结果的评价者 116.政府的四大职能中,其他三项职能与公共服务的主要区别在于()
A.履行职能的方式差异较大B.满足的不是公众的直接需求C.涉及的面不同D.影响不同 117.下列属于公共服务范畴的是()
A.提供基础教育B.宏观调控C.维护市场秩序D.对酒后驾车者进行行政处罚
四、调查研究能力
118.整个调查的起步阶段是()
A.确定选题B.确定调查目的C.收集调查资料D.设计调查方案
119.便于对访谈结果进行统计和定量分析的访谈类型是()A.深度访谈B.个别访谈C.集中访谈D.结构式访谈
120.社会调查研究的一般程序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即:(1)确定研究课题、(2)整理与分析资料、(3)搜集资料、(4)撰写调查研究报告、(5)设计调查研究方案。合适的程序应为()
A.(3)—(1)—(5)—(2)—(4)B.(1)—(2)—(3)—(4)—(5)C.(1)—(3)—(5)—(2)—(4)D.(1)—(5)—(3)—(2)—(4)121.在调查研究中,理论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关系是()。A.相互联系B.相互制约C.相互对立D.互为因果 122.在各种调查方法中,最复杂、最高级的是()A.实验法B.问卷法C.观察法D.文献法
123.“百闻不如一见”可以直接感知客观事物的,它是利用()做调查的。A.文献法B.询问法C.试点法D.观察法
124.自填问卷通常适用于()A.民意调查B.问卷调查C.访问调查D.通讯调查
125.通过对事实材料的思维加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种认识活动是指()A.典型调查B.研究C.社会调查D.论证
126.不能对照事实重新审核的资料是()。A.文献资料B.问卷资料C.观察资料D.访问资料
127.在调查报告中提到作者时,一般应使用()。A.第三人称或非人称代词B.复数人称单词C.第二人称D.第一人称
128.根据长期实践经验,开座谈会的人数以()为宜。A.5~7人B.3~5人C.1~3人D.7~9人 129.对于调查报告来说,引起读者注意的关键因素是()A.标题B.讨论部分C.主体部分D.导言部分 130.当需要了解国情国力的基本情况时,最恰当的调查方法是()。A.抽样调查B.重点调查C.典型调查D.全面调查
131.下列做法中,符合问卷问题排列原则的是()。A.先问开放性问题B.要按逻辑顺序排列
C.先问背景材料问题,后问行为问题D.不太熟悉的问题放在前面 132.调查研究能力的最根本要素是()。
A.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B.探索事物发展规律,预测发展趋势C.坚持群众路线D.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133.问卷中“您经常开展调查吗”的问句设计与()不符。A.问题要具体、明确B.防止诱导性C.避免敏感性D.避免否定提问
134.调查的内容是通过()反映出来的。A.调查范围B.调查方法C.调查指标D.调查目的 135.调查是对客观事物进行考查,直接从调查对象那里了解情况,主要功能在于说明社会现象()
A.怎么办B.发展规律C.为什么D.是什么 136.座谈会的缺点是()
A.难以节约人力、时间B.获得的资料没有其他访谈方式获得的资料广泛 C.易产生一种“团体压力”D.获得的资料没有其他访谈方式获得的资料完整准确 137.您觉得您的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能否适应工作的需要?其错误是()A.问题提法不妥B.问题带有倾向性C.问题有双重含义D.问题含糊不清
138.不属于文字资料整理工作内容的是()A.资料分类B.资料审核C.资料分组D.资料汇编
139.开展调研工作,需要有拟定科学、完整的调查方案,它属于()A.总结阶段B.研究阶段C.调查的准备阶段D.调查阶段
140.调查资料的定量分析是指()。
A.对事物相关程度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B.确定研究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分析 C.运用数学知识对调查对象进行量化D.对事物本质的内在联系的系统化的认识
141.()规定了公务员调查研究根本方向。A.需要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C.创造性原则D.可行性原则 142.查找文献应尽可能主要采用()A.参考文献查找法B.检索工具查找法C.计算机查找法D.综合查找法 143.历史比较法()。A.是一种纵向比较法B.常用于微观社会研究C.是一种横向比较法D.是一种定量分析法
144.我国于2000年进行的全国人口调查属于()。A.典型调查B.普查C.抽样调查D.个案调查 145.通常情况下,一份调查问卷中问题的数量一般在()A.60—80B.40—60C.80—100D.20—40 146.综合分析研究的能力,就是把获得的材料进行综合加工分析,去粗取精,由表及里,进行加工改造,使之上升为()。
A.感性认识B.基本结论C.本质结论D.理性认识
147.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局部现象进行调查研究,从中得出一般性结论的调查方法叫做()。
A.普查B.重点调查C.典型调查D.抽样调查
五、学习能力
148.有的领导交办下属不曾做过也不会做过的事情,体现了知识经济背景下()
A.学习工作化B.学习社会化C.工作学习化D.学习终身化
149.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提高学习能力指标是公务员创新能力构成要素的()
A.知识积累能力B.人格养成能力C.智力开发能力D.操作应用 150.古代关于“习”字的正确说法是()
A。小鸟不断扇动翅膀B.勤学苦问C.小孩练习书法D.小孩观察世界
151.()是当今社会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思想理念,并发展成为一种21世纪新的学习观,21世纪的生存概念,成为人格陶冶的有效途径。A.大众学习B.终身学习C.专业学习D.精英学习
152.邓小平说:“学习好,才可能领导好高速度、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实践中学,从书本上学,从自己和人家的经验教训中学。要克服()。”
A.保守主义和本本主义B.保守主义和教条主义 C.冒险主义和教条主义D.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
153.据调查表明,学习障碍的学生中,至少有30%--60%伴随有()的障碍。A.想象力B.记忆力C.注意力D.思维力
154.()是整个学习活动的核心。A.观察力B.记忆力C.思维力D.想象力
155.近代科学家认为,人在自己的一生中,仅仅运用头脑能力的()A.1%B.50%C.30%D.10% 156.学风问题事关学习的成败,如果学风不正,唯书,唯上而不唯实,就会导致(),窒息理论的生命力。
A.机会主义B.实用主义C.形式主义D.教条主义
157.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强调的是()能力是影响学习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
A.口头表达B.思维C.调研D.文字表达
158.()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十六届四中全会B.十七大报告C.十六大报告D.十七届四中全会
159.毛泽东说:“读书是学习,运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这句话强调()
A.学习是知识的外化B.学习是知识的内化C.学习是知识内化和外化的结合D.学习就是读书 160.《第五项修炼》中最重要的修炼是()
A.自我超越B.共同愿景C.团队学习D.系统思考
16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对全体公务员进行知识更新、提高能力的培训,称之为()。
A.更新知识培训B.在职培训C.专门业务培训D.继续教育 162.被称为学习型社会宣言的文献是()
A.1996年联合国《学习:内在的宝藏》B.彼得·圣洁《第五项修炼》 C.1919年英国《成人教育委员会报告》D.1972年联合国《学会发展》
163.“学习,哪怕是远在中国”,出自()。A.《古兰经》B.《大般若经》C.《金刚经》D.《圣经》 164.学习活动本质上是一种主体转变客体的结构性动作,其目的在于取得主体对外部自然与社会环境的适应,从而达到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属于()的观点。(分值:1)A.建构主义B.格式塔学派C.行为主义学派D.认知学派
165.“微笑曲线”反映了知识经济的()
A.产品结构知识化B.个人财富知识化C.经济结构知识化D.企业财富知识化
166.学习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属于()的观点。A.认知学派B.建构主义C.格式塔学派D.行为主义学派
167.提倡“婴儿化学习”,是要求()A.养成良好习惯B.培养学习兴趣C.端正学习态度D.坚定学习信心 168.()提出建立“学习型政党”。
A.十六届三中全会B.十六届四中全会C.十七届三中全会D.十七届四中全会
169.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这句话与下列哪句话含义相同。()
A.子曰:“学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C.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D.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17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与下列哪句话含义相同。()
A.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B.“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C.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D.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171.学习的作用不仅仅在于解放思想,更重要的是提高竞争力,我们要更加注重把学习放在一个竞争力的位置上,坚决实施()战略。A.人才B.大开发战略C.和谐发展D.发展经济
172.公务员培训的需求导向包括宏观需求导向和()。A.生活需求导向B.政治需求导向C.精神需求导向D.微观需求导向
173.现代研究证明,成功是成功之母。强调学习要()A.坚定学习信心B.培养学习兴趣C.养成良好习惯D.端正学习态度
174.我们必须坚持()的原则,严格把好公务员队伍的入口关。A.任人唯贤B.按需进人C.凡进必考D.能力本位
六、创新能力
175.创新活动应遵循的根本原则是()A.求异性B.独立性C.跳跃性D.实践性 176.相互交流、心理认同的沟通能力指标是公务员创新能力构成要素的()
A.智力开发能力B.知识积累能力C.操作应用能力D.人格养成能力 177.公务员在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是属于创新能力构成要素的()
A.操作应用能力B.智力开发能力C.人格养成能力D.知识积累能力
178.将创造性思维成果运用于公共管理实践的能力指标是公务员创新能力构成要素的()
A.智力开发能力B.知识积累能力C.操作应用能力D.人格养成能力 179.训练、培养快速、准确、持久的记忆能力是提高公务员创新能力途径的()
A.拓展公务员知识积累能力B.提高公务员智力开发能力 C.完善人格养成能力D.增强操作应用能力
180.科学判断和果断抉择的决策能力指标是公务员创新能力构成要素的()
A.操作应用能力B.人格养成能力C.知识积累能力D.智力开发能力 181.公务员创新能力所必需的经验积累是()A.技能B.人格C.智力D.知识
182.在创新活动中,沿袭某些常规去分析问题,按事物发展的进程进行思考、推测的创新方法是()
A.放松法B.反向思维法C.转向思维法D.正向思维法
183.创新活动的起点是()。A.提出问题B.弄清问题C.寻找资料D.生成方案
184.美国陆军最早提出和使用的从7个方面获得创新方案方法是()A.5W2H 法B.联想法C.列举法D.反向思维法
185.做出新产品的能力是()A.人们普遍具有的创新潜能B.创新能力的实践表现C.创新能力的起点D.创新能力的基础
186.头脑风暴法的创始人是美国学者()A.奥思本B.泰罗C.熊比特D.德鲁克
187.提高对危机和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是提高公务员创新能力途径的()A.增强操作应用能力B.完善人格养成能力
C.拓展公务员知识积累能力D.提高公务员智力开发能力 188.()是智力的门户。A.想象力B.记忆力C.思维力D.观察力 189.情绪控制和心理平衡的情商能力指标是公务员创新能力构成要素的()
A.智力开发能力B.知识积累能力C.人格养成能力D.操作应用能力 190.养成良好的认知与行为习惯是属于公务员创新能力要素的()
A.人格养成能力B.操作应用能力C.智力开发能力D.知识积累能力 191.创新理论的奠基者是()A.泰罗B.熊彼特C.德鲁克D.彼得·圣吉
192.体现出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具有更高价值的方法论、价值观和新能力的创新活动特征是()
A.独创性B.新颖性C.综合性D.先进性
193.系统完整的整体创新意识指标是公务员创新能力构成要素的()
A.知识积累能力B.智力开发能力C.操作应用能力D.人格养成能力 194.养成良好的认知与行为习惯指标是公务员创新能力构成要素的()
A.操作应用能力B.知识积累能力C.人格养成能力D.智力开发能力
195.将“创新”概念引入管理领域的是()。A.彼得·圣吉B.熊彼特C.泰罗D.德鲁克 196.着力提高对客观事物进行主观判断的直觉能力是提高公务员创新能力途径的()
A.提高公务员智力开发能力B.增强操作应用能力 C.完善人格养成能力D.拓展公务员知识积累能力 197.创新能力的起点是()
A.做出新产品的能力B.产生新想法的能力C.人们普遍具有的潜能D.创造性思维 199.()是公务员创新能力开发的关键。A.提高认识B.不断学习C.科学态度D.创新思维
200.前无古人地提出创意和思想,经过一系列研究活动,最终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方法,并取得效益是()
A.原始创新B.理论创新C.集成创新D.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201.()是公务员创新能力开发的根本。A.不断学习B.科学态度C.创新思维D.提高认识
七、沟通能力
202.以下哪个选项属于非正式沟通的方式()
A.会议报告B.网上聊天C.张贴公告D.发布文件 203.在沟通障碍中,以下()选项不属于发送者的因素
A.胆怯B.准备不充分C.电脑死机D.口齿不清 204.下列表现中哪一项是在倾听?()
A.赞许性点头B.心不在焉地翻阅文件C.总是在看手表D.拿着笔乱写乱划 205.所有语言沟通形式中内容最丰富、最复杂,使用最频繁的是()。
A.网络语言B.书面语言C.口头语言D.身体语言 206.在沟通障碍中,以下()选项属于发送者的因素。
A.网络不通B.停电,扩音器不能工作C.字迹潦草D.没有翻译 207.“敬人者,人恒敬之”说明了人际交往中遵循的()A.接近律B.递进律C.对等律D.黄金定律 208.下列表现中哪一项不是在倾听?()
A.适当复述对方所说的内容B.心里想着其他事情 C.尽力了解对方的思想D.欣赏对方 209.以下()选项属于有效倾听。
A.听到了B.听清楚了C.多听少说D.听明白了
230.如果发现某个机关中小道消息很多,而正式渠道的消息较少,这说明该组织()
A.领导善于运用非正式沟通渠道传递信息B.需要通过正式渠道沟通的信息比较少 C.正式沟通渠道中信息传递存在问题,需要调整 D.其中有部分人特别喜欢在背后乱发议论,传递小道消息
231.按以下()选项划分,可将组织沟通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A.沟通的方向B.沟通的表现形式C.沟通的组织结构D.沟通对象 232.“简洁、合体,符合公文规范”是对公务员()的基本要求。
A.口头语言表达能力B.肢体语言表达能力C.书面语言表达能力D.手语表达能力 233.以下()选项指的是人和人之间信息和感情相互传递的过程。
A.社会关系B.组织沟通C.人际关系D.人际沟通 234.以下哪个选项属于正式沟通的方式()。
A.向上级汇报工作B.传播小道消息C.网上聊天D.朋友聚会 235.接通一个不熟悉的电话后,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A.提前想好谈话要点B.告诉对方需要发传真C.确认双方身份D.准备纸笔作记录 236.小张看到来上访的下岗女工手上戴着金戒指,说(),引起了对方的不满。
A.你的材料已经报上去了,还没有批下来B.有钱买金戒指戴,生活就不能算困难 C.你的要求研究过了,不符合政策规定D.先请坐,有什么话慢慢说 237.下列表现中()选项是在倾听
A.总是在看手表B.心不在焉地翻阅文件C.拿着笔乱写乱划D.赞许性点头 238.影响协调的最主要的障碍在于()
A.社会地位的差异B.经济利益的制约C.各算各的帐D.人际沟通不够 239.()选项属于口头沟通。
A.议程B.辩论会C.备忘录D.笔记
240.办公室小王引导三位客人去见局长,他们互相都不认识,小王应该先介绍()
A.局长B.客人1C.客人2D.客人3 241.在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的对比中,()选项属于单向沟通的特点。
A.需要随机应变B.执行命令,不讨论C.多次重复商议D.双方参与,速度较慢
242.张主任主持会议。会议议程第四项是“嘉宾讲话”,但嘉宾因故未能出席,张主任最不能做出的是()
A.临时替补嘉宾B.宣布:会议议程第四项嘉宾讲话,此项没有,过去 C.代替嘉宾宣读讲稿D.直接将议程第五项调整为第四项,依此类推 243.语言沟通又可划分为口头语言沟通和()。
A.Email沟通B.书面语言沟通C.电话沟通D.会议沟通 244.“防火、防盗、防媒体”所反映的是对媒体的()
A.恐惧B.关心C.无知D.憎恨
245.在书面沟通和口头沟通的对比中,()选项属于书面沟通的特点。A.口说无凭B.传递漏斗C.方便迅速D.有形展示
246.在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的对比中,()选项属于双向沟通的特点。
A.信息发送者心理压力小B.按计划进行,速度较快 C.执行命令,不讨论D.双方参与,速度较慢 247.信息沟通必须具备的三个关键要素是()
A.接收者、反馈、表达方式B.发送者、跟踪、信息内容 C.发送者、接收者、环境D.发送者、信息内容、接收者 248.通过互联网传递信息有很多优点,但也有不足,例如()
A.安全隐患B.容量大C.迅速D.省钱
249.按以下()选项划分,可将组织沟通分为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平行沟通等。
A.沟通的方向B.沟通组织的结构特征C.沟通对象D.沟通的表现形式
250.调查显示:省级机关公务员的口头表达能力占优势的比例不如乡镇公务员,是因为()
A.省级机关公务员只写不说B.工作需要
C.乡镇机关公务员只说不写D.长期的工作环境所造成的 251.小王早上来到办公室发现科长脸色不好,最不适合说的是()
A.科长,稿子赶出来了,请审阅B.科长,看样子是打了一夜麻将没睡觉吧? C.科长,哪里不舒服,要不要去医院?D.科长,办公室通知下午开会 252.在人际交往中,亲密关系的空间距离是()
A.0 ~ 0.5mB.0.5 ~ 1.2mC.3.6 m 以上D.1.2 ~ 3.6m 253.下列哪项不是公务员沟通协调能力的评价标准()。
A.发扬民主作风B.增加沟通的次数C.树立全局观念D.培养协作意识 254.以下哪种方法不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A.平等B.相容C.保持严肃D.注意仪表
八、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255.()应当无偿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
A.县级人民政府B.新闻媒体C.国有企业D.企业事业单位 256.处置突发事件的骨干力量是()
A.广大的城市平民B.各级政府应急办工作人员C.厂矿企业职工和农村社区群众 D.人民解放军、武警、公安部队和预备役民兵
25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最核心的工作原则是()。
A.处置与预防并重B.处置为主、预防为辅
C.预防为主、处置为辅D.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
258.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包括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类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A.预警级别B.救援队伍C.事件经过D.公共信息 259.《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于()开始实施
A.2007年12月31日B.2007年11月1日C.2008年1月1日D.2007年8月30日 260.突发事件的预警步骤分别为()、突发事件监测、突发事件预警和信息发布与媒体管理。
A.信息收集与分析B.恢复与重建C.信息报告D.隔离与控制
261.政府在危机沟通当中,第一要与利益相关者沟通;第二要做好发言人的角色;第三要()。这样才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危机。
A.启动问责程序B.引导媒体帮助政府做好信息发布工作 C.做出正确的决策D.引导群众帮助政府处理好突发事件
262.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通知》要求,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有关市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要立即报告,最迟不得超过()小时,并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和可能受事件影响的地区。
A.4B.2C.8D.6 26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新闻媒体擅自发布有关突发事件的真实信息,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有权对其做出何种处理决定()。
A.停止其业务活动B.警告C.罚款D.以上三项都错,无权对新闻媒体做出处理决定 264.《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主要目的是()。
A.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B.促进社会发展 C.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D.避免经济损失
265.《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预警级别划分标准的制定机关是()。
A.国务院B.国务院或者省级人民政府
C.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D.省级人民政府
266.应急响应是在事故发生后立即采取的应急与救援行动,其中包括()。
A.应急预案的演练B.应急队伍的建设 C.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D.事故损失评估
267.汶川地震中被网民誉为史上最牛的校长叶志平所在学校无一人伤亡,其主要原因是()
A.学校放假B.预案演练C.震级不大D.制定预案
268.增强组织指挥、化解矛盾的协调能力是提高公务员创新能力途径的()A.增强操作应用能力 B.提高公务员智力开发能力
C.完善人格养成能力D.拓展公务员知识积累能力
269.由于突发事件属于非常规状态,必须在短时间内迅速控制事态的发展,此时决策者的()能力表现得尤为突出。
A.调查研究能力B.组织协调能力C.决策创新能力D.心理调适能力 270.《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的分级制度适用的事件包括()
A.自然灾害、事故灾难B.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C.自然灾害D.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
271.()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采用调解处理的解决思路加以预防的。
A.社会安全事件B.自然灾害C.公共卫生事件D.事故灾难 272.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在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有关责任人,要依法依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
A.刑事责任B.民事责任C.经济责任D.行政责任 273.自然灾害指()。
A.人为原因造成的各类安全事故B.水旱灾害,台风、冰雹、雪、沙尘暴以及传染病疫情等事件 C.由于自然因素直接导致的公共突发事件D.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74.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应当立即组织制定恢复重建计划。
A.受突发事件影响地区的人民政府B.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 C.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有关主管部门D.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 275.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要坚持()
A.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 B.集体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中央管理为主的原则 C.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统一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 D.统一领导、综合协调、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
276.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组织处置工作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并由()针对事件的性质和特点,依照有关检察院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A.检察院B.法院C.安监局D.公安机关 277.安徽省应急预案体系总纲是()。
A.《安徽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B.《安徽省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C.《安徽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D.《安徽省防震减灾条例》
278.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登记的危险源、危险区域,应当()。
A.按照国家规定B.按照国家规定及时向社会公布
C.按照法律规定及时向国际公布D.按照法律规定及时向单位公布
279.恢复工作应在事故发生后立即进行,首先使事故()恢复到相对安全的基本状态,然后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
A.引发地区B.影响区域C.发生区域D.影响生产
280.有事实证明不可能发生突发事件或者危险已经解除的,发布警报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宣布()。
A.解除警报B.恢复重建C.停止应急措施D.调整预警级别 281.我国的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是依据()
A.人员伤亡数量和突发事件的性质、影响范围B.经济损失情况和突发事件的影响范围 C.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D.舆论关注度和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
282.()是本行政区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第一责任人。A.政府主要领导B.政府分管领导C.党委书记D.应急办主任
283.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都有征兆,因此,公务员要提高发现、捕捉、判断危机信息的能力,首先需要具有()意识。
A.以人为本B.为人民服务C.党的利益高于一切D.危机
284.“一案三制”指的是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A.体系B.法制C.法律D.法规 285.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为应对突发事件,可以征用()的财产。A.单位和个人B.集体C.国家D.企业 286.公务员在处理群体性事件过程中,要敢于面对当事群众,沟通时态度要()
A.居高临下、盛气凌人B.果断、掌握话语权C.乐观、自信D.耐心、诚恳,善于倾听,有同理心 28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分别是下列何种颜色标示()。
A.黄、红、蓝、橙B.红、黄、绿、蓝C.红、黄、橙、绿D.红、橙、黄、蓝 288.政府在危机沟通当中,第一要与当事人沟通;第二要做好发言人的角色;第三要()。
A.引导群众,帮助政府处理好突发事件B.做出正确的决策C.引导媒体,做好信息发布工作D.启动问责程序
289.我国第一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性法律是()。
A.《国家自然灾害救助预案》B.《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C.《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D.《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290.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
A.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B.重大、较大、一般三级C.特别重大、较大、一般三级D.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三级
291.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有关单位建立()。
A.专职或兼职信息报告员制度B.兼职信息报告员制度C.专业信息报告员制度D.专职信息报告员制度 292.为了使各级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应当采取的措施是()。A.提高全社会的危机意识B.加强监控C.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D.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93.突发事件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不能消除或者不能有效控制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的,应当()。
A.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B.及时向本级人大报告C.及时向国务院报告D.及时发布信息广而告之 294.()是危机管理的精髓。A.危机的解决B.应对危机的经验C.发现危机中的机遇D.应对危机的措施 295.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一旦发生,首先要做的就是()。
A.领导与群众直接对话B.动用武装力量C.主导舆论导向D.迅速控制事态 296.下列关于危机决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危机决策往往是在时间不充裕的情境下做出的B.危机决策往往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境下做出的 C.危机决策往往是在条件充分的情境下做出的D.危机决策往往是在后果不确定的情境下做出的 297.在公共危机管理沟通机制建设中应避免出现的情况是()。
A.保证正规信息发布渠道畅通B.保持沉默,少说为佳 C.保持信息口径一致D.保证公众的知情权 298.在突发事件的爆发期,应对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A.及时控制并防止其蔓延B.减低应急措施的强度,并尽快恢复正常秩序 C.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D.调查评估,从危机中学习
299.下列()是属于公共卫生事件。A.水旱灾害B.气象灾害C.禽流感D.地震灾害 300.政府在突发事件的应对中,要(),发挥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作用。
A.依靠政府B.依靠社会慈善机构C.依靠社会力量D.依靠学校
301.公共危机的恢复与重建第一步是()A.损失评估B.整理文件C.报告上级D.建立新机构
九、心理调适能力
302.“知之深,爱之切”说明()
A.认知先于感情B.认知与情感无关C.情感先于认知D.认知与情感同时
303.2002年诺贝尔奖得主卡里曼说过,“在可以计算的多数情况下,人们对所损失的东西价值估计要高出得到相同东西的价值()倍。
A.1B.2C.3D.4 304.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心理健康的十项标准,他认为只有少数精英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A.弗洛伊德B.沃尔朴C.罗杰斯D.马斯洛 305.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
A.和谐人际关系B.保持人格完整C.自我实现D.保持协调情绪
306.“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反应了因为()不同,导致同样的事物,由此产生的心理感受也是大相径庭的。
A.情绪B.认知方式C.归因方式D.思维方式
307.对态度对象认知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是态度的()
A.情感成分B.认知成分C.行为倾向D.行为表现
308.一个人所具有的各项比较重要的和相当持久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
A.智力B.知识C.人格D.技能 309.气质类型()。
A.无好坏之分B.有好有坏C.都是坏的D.都是好的
310.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在自身成长体验和临床心理治疗实践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情绪ABC理论。
A.埃里斯B.弗洛伊德C.荣格D.华生
311.个人在社会环境中有两大基本任务,适应和()。
A.顺应B.创新C.发展D.进化E.调整
312.在公务员的个性结构中最具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是()
A.情感B.气质C.性格D.能力
313.个体通过控制和改变自己的表情和行为来实现的调节是()A.生理调节B.认知调节C.人际调节D.行为调节 314.“忧者见之而忧,喜者见之而喜”是()的表现。
A.激情B.应激C.美感D.心境
315.按照咨询心理学的观点,大部分心理问题来源于:()
A.人际关系的处理B.家庭内部C.社会环境D.自身的内部冲突
316.公务员个人不能同时满足对其有意义的多种角色期望而履行不同的角色时所出现的矛盾是()
A.人格冲突B.职业冲突C.人际冲突D.角色冲突 317.人类最基础或最原始的情绪没有()
A.快乐B.愤怒C.激愤D.恐惧
318.“做人处世的法子,却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别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此话用在心理调适上,说明心理调适能力的提高主要取决于()。
A.自己B.他人C.组织D.朋友
319.适量的(),对积极的注意力提升,以及认知行为的发展有着关键性的助益。
A.β波B.α波C.δ波D.θ波 320.强迫观念指的是()
A.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B.头脑中反复出现,但又难以摆脱的固定观念 C.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信念D.外部强加于自己的错误观念 321.研究表明,()可以使人平静,易于消除大脑疲劳,使人精力充沛。
A.深紫、淡蓝B.淡绿、淡蓝C.深红、深紫D.深红,淡绿
322.“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这是中央在()提出的。
A.十七届三中全会B.十七届四中全会C.十六届四中全会D.十六届六中全会 323.心理健康的核心是()
A.智力成熟B.生理成熟C.情绪成熟D.人格成熟 324.压力是否存在,它是一种()。
A.主观感受B.情绪C.错觉D.客观存在
325.公务员个人不能同时满足对其有意义的多种角色期望而履行不同的角色时所出现的矛盾是()
A.人格冲突 B.职业冲突C.角色冲突 D.人际冲突 326.人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
A.知识B.智力C.人格D.技能
327.“任何现象的存在都不以研究者个人意志为转移”,这一表述所体现的是()
A.客观性原则B.经验主义原则C.主观性原则D.存在主义原则
328.科学家发现人体存在“智力周期”、“体力周期”和“情绪周期”,天数分别是()。
A.33、28、23B.23、33、28C.23、28、33D.33、23、28 329.一个人在社会环境中有两大基本任务,适应和()。
A.发展B.顺应C.进化D.创新E.调整
330.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调查结果显示,公务员级别越(),身心健康越差。
A.很难判断B.中C.高D.低
331.人在欢乐时手舞足蹈、捧腹大笑,悲痛时捶头顿足,这是()。
A.身段表情B.声调表情C.激情表情D.面部表情 332.一种较微弱而持续的情感状态叫()。
A.情绪B.激情C.应激D.心境
333.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是()
A.心理调节B.认知调节C.情绪调节D.意志调节 334.()是人的活动、行为的基本动力和个性积极性的源泉。
A.动机B.兴趣C.需要D.信念 335.下面哪项属于表情调试法()。
A.提高说话的声调B.以上三项都是C.使用内部微笑技术D.加快走路的速度 336.下面哪项不是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
A.智力发展正常B.具有顽强的意志C.少年老成D.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 337.公务员可以从哪方面提升自己的挫折承受力()
A.有效利用应对资源B.以上三项都是C.消除不合理信念D.正确归因
通用能力考试试题库(多项选择题)
注:多项选择中有3道题,尚不能确定答案,我已用红色字体标出,希望在模拟考试中做对的同志能够提供正确答案给我,以便与全厅同志共享,在此先表示感谢。
一、政治鉴别能力
1.所谓公务员的全局观念就是对我国()的战略问题的考虑和看法。
A.家庭生活B.政治生活C.经济生活D.文化生活
2.公务员的政治道德能力,通常是通过其()和持久性的政治行为表现出来。
A.科学性B.主动性C.稳定性D.自觉性
3.始终坚持正确的(),就是一个公务员高度的政治鉴别能力的日常表现。
A.政治方向B.政治信念C.政治理论D.政治立场 4.公务员站稳政治立场的能力是其()的内在统一体。
A.政治意志B.政治目标C.政治知识D.政治情感
5.以实践锻炼提升公务员政治鉴别能力的有效途径包括()以及内部使用等方法。
A.交流轮岗B.基层锻炼C.招商引资D.支援边疆E.上挂锻炼F.下派任职 6.公务员的政治立场决定其()以及忠诚的对象。
A.公务活动的正确方向B.公务活动价值观C.公务活动的目的D.公务活动的原则 7.测评一个公务员是否懂政治,就要看他(她)是否一贯地()。
A.认识、分析、处理问题都能从大局考虑B.考虑工作、反映情况能从政治上考虑 C.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从政治上考虑
D.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都能从政治上考量 8.公务员政治意志执行力强劲,日常表现为()等行为状态。
A.找准中央政策精神与实际工作的最佳结合点 B.采取有效方式确保政策目标的实现
C.吃透中央政策的精神实质D.仅善于看顶头上司的脸色行事
9.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采访沈浩事迹,让记者一次次感动的,不是什么轰动性的大事件,而是他把群众的点滴难处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解决到实处,用一片真心换来了与群众水乳交融、生死相依。让群众感到离不开,对干部 来说是最大褒奖、最高信任,是一名党员干部应当追求的最高境界、最难能可贵之处。基层干部与群众相处在一起,最有条件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能不能真正融入群众之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沈浩在小岗村挂职工作6年,做了多少在一些人眼里属于“鸡毛蒜皮”但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小事,没人记得清了,能讲出来的只是一个个生动的事例——老奶奶的拐杖坏了,他不声不响从外地带来送过去;智障村民天寒衣单,他二话不说脱下大衣为他披上;村里的五保户生病住院,他自己掏钱将其送到医院;村民住房出现危险,他连夜冒雨动员搬迁„„凡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无论大小,只要群众有反映,都真抓实干,及时处理。这是“沈浩精神”的一个深刻启示。基层干部处于生产生活第一线,接触最多的不是大项目、大工程,而是群众的家长里短、柴米油盐。这正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所在,群众也正是从干部对待这些事情的态度上看基层干部是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看党和政府是否真正代表人民利益。能不能做好事关群众利益的小事,是检验基层干部素质的“试金石”。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尽心竭力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是基层干部的职责所系。沈浩同志的事迹给我们的启示有()
A.为人民服务是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宗旨,要避免公务员的行为忠诚对象名实不符
B.责任心是公务员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的一种强烈的使命感、高度重视的精神状态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C.工作作风是公务员群众观的的外在体现
D.是否能以公众的需求和偏好为自己的行为选择导向,是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素质中的重要内容
10.各级各类公务员都要自觉提高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平,坚持不懈地按照公务员政治行为规范进行();从而指导自己正确认识、分析和处理问题。
A.自我教育B.自我批评C.自我提高D.自我改造 11.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的方式有()
A.责令公开道歉B.引咎辞职C.停职检查D.责令辞职、免职
12.公务员通过()等主要途径,从外部(组织环境)提升自己的政治鉴别能力。
A.健全社会监督B.加强教育培训C.加强实践锻炼D.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13.公务员政治洞察力的表现之一,就是善于积极思考、主动应对发展过程中的()的重大问题。
A.战略性B.理论性C.现实性D.前沿性 14.公务员在执行政策中必须坚决禁止()等行为。
A.忠实地执行政策,实现政策目标B.合意的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 C.不认真执行政策D.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15.公务员能自觉地以()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自己政治取向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其对党和人民有政治感情的具体表现。
A.人民喜欢不喜欢B.人民拥护不拥护C.人民赞成不赞成D.人民高兴不高兴 16.公务员政治理解能力建立在对政治理论的()上。
A.真理B.真学C.真信D.真干
17.开展好()和自我强化等实践途径,都能有效增强公务员对党和人民的情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
A.下派任职锻炼B.下基层调查研究C.组织文化建设D.参与信访工作 18.公务员政治信念坚定与否,要看其在日常执行党的政策中,能否对党的政策()用之求实。
A.信之求真B.学之求深C.论之求准D.悟之求透
19.以下的()以及对腐败现象态度暧昧等行为,都折射出一个公务员政治立场的模糊。
A.不自觉维护公共利益B.维护公平、兼顾效率 C.吃拿卡要、损公肥私D.不主动、热情为公众服务
20.公务员政治鉴别能力就是对党和国家、全体人民整体与全局根本利益的活动和现象的()能力。
A.认识、判断B.把握、维护C.引导、驾驭D.观察、分析 21.善于控制情绪的方法包括()
A.寻找情绪原因B.尊重情绪规律C.经常户外运动D.注意睡眠充足 22.公务员坚持政治学习,一般采用()等有效方法。
A.读懂理论,领会精神实质B.撰写文章,升华学习成果 C.讨论演讲,交流学习体会D.听取报告,拓展学习思路 23.公务员在政治上的最大危险在于(),最根本的动摇在于()。
A.政治信念动摇B.政治信仰迷失C.不学习不读书D.业务能力下降
24.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总书记反复强调各级公务员一定要站在服务人民的立场上,通过公平政策的制定和有效执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
A.最客观B.最关心C.最现实D.最直接 25.公务员能力建设的地位与作用是()A.加强公务员能力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要求。B.加强公务员能力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要 C.加强公务员能力建设是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的要求 D.加强公务员能力建设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26.树立宗旨观念,诚信行政,就是要求公务员:()A.牢记宗旨观念B.诚信行政C.依法行政D.树立服务意识
27.公务员的政治理论理解能力往往表现为其科学的()以及正确政绩观、利益观的确立。
A.世界观B.权力观C.价值观D.人生观
28.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不断提高()
A.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B.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C.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D.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E.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29.公务员通过()等主要途径,从内部提升自己的政治鉴别能力。
A.深化政治情感B.确立政治理想C.提高政治认知D.坚定政治信念 30.下列关于政治鉴别能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政治鉴别能力在公务员能力素质中居于统领地位
B.政治鉴别能力是公务员基本能力和素质的主要内容和集中体现 C.政治鉴别能力是公务员基本能力和素质的一般内容和要求 D.政治鉴别能力可以自然形成 31.最近发生的山西省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是一起典型的、不该发生的违规操作责任事故。当地政府的安全监督局局长在回答上级有关问题的调查询问时竟然“一问十不知”。这是典型的失职行为。说明其()以及政治形势洞察力不强、政治道德堕落的集中暴露。
A.政治理论素质低下B.政治立场不坚定C.政治意志薄弱D.政治纪律涣散(全选不对,AD不对,BCD不对)
二、依法行政能力
32.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实施行政处罚的条件包括()
A.对公民处5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B.相对人有异议 C.有法定的依据D.违法事实清楚 33.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有()。
A.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大B.经济特区市的人大 C.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D.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 34.依法行政的观念指标有()
A.诚实守信B.合法行政C.合理行政D.程序正当 35.依法行政能力的三要素是()
A.依法办事的行为B.依法行政的知识水平C.依法行政的思路D.依法行政的观念 36.行政规章包括()
A.行政法B.法律C.地方政府规章D.部门规章 37.有权实施行政处罚的机关是()。
A.法院B.检察院C.水利局D.卫生局
38.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下列()之一,依照本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
A.六十周岁以上的
B.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
C.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 D.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
39.下列哪些人员具有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但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
A.丁在17岁生日的当晚因吃酒过多欧打多人并造成三人轻微伤,在18岁生日的当晚因吃酒过多欧打多人并造成三人轻微伤
B.甲在16岁生日的当晚因吃酒过多欧打多人并造成三人轻微伤 C.丙在70岁生日的当晚因吃酒过多欧打多人并造成三人轻微伤 D.乙在18岁生日的当晚因吃酒过多欧打多人并造成三人轻微伤 40.程序正当包括()
A.行政公开原则B.公众参与原则C.说明理由原则D.回避原则 41.下列()属于行政处罚。A.拘役B.吊销驾驶证C.开除公职D.行政拘留 42.依法行政下的法治政府是()。
A.透明政府B.诚信政府C.责任政府D.有限政府 43.下列()人员不得录用为公务员。
A.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B.得过肝炎的 C.曾被开除公职的D.感染过H1NI的 44.犯罪的特征有()。
A.严重的社会危害性B.刑事违法性C.阶级性D.应受刑罚处罚性 45.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有()
A.法律优位原则B.法律保留原则C.依据法律原则D.职权法定原则 46.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分为()
A.行政拘留
B.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 C.警告 D.罚款
47.超越职权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A.甲地域行政机关行使了乙地域行政机关的职权 B.下级行政机关行使了上级行政机关的职权 C.内部管理机关行使了外部管理机关的职权 D.甲部门行政机关行使了乙部门行政机关的职权
48.根据《行政处罚法》第31条的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
A.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过程 B.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理由 C.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依据 D.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
49.下列行政处罚()属无效的行政处罚。
A.应当告知当事人可以要求听证的案件而没有告知的 B.超过法定的处罚种类和幅度给予的处罚 C.不具有行政处罚主体资格的单位实施的行政处罚 没有经执法机关负责人批准做出的行政处罚
三、公共服务能力
50.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的内涵包括()
A.是公务员的职业胜任特征
B.是公务员适应公共服务需要的专门素质 C.主要体现为公务员的一种技能 D.是公务员德能、体能、技能、智能的统一 51.服务的基本特征有()
A.不可分离性B.有形性C.差异性D.不可存储性 52.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的实质性要素指标包括()
A.信息是收集处理能力 B.为民服务的务实精神 C.对公众反应的回应性 D.正确的行为选择倾向
53.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的核心要素指标包括()。
A.明确的角色意识B.富有责任心 C.正确的权力观D.牢固的宗旨 54.协调公共事务需要()
A.妥善周密的计划安排 B.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 C.确定共同的目标 D.相互配合共同努力
55.对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基本特征的理解正确的有()
A.是一种实务能力 B.是一种应变能力 C.是一种政治能力 D.是一种责任能力
56.公共事物协调的要素指标包括()
A。灵活运用协调方法,不断创新 B.发扬民主作风,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C.树立全局观念,力求整体的和谐统一 D.坚持协调原则,妥善处理各种关系 57.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的支撑性要素指标有()A.良好的工作作风
B.诚信力 C. 正确的群众观 D.责任心
58.公共服务的权威性体现在()。
A.公共服务行为的严肃性 B.公共服务人员的权威性 C.公共服务行为的权威性 D.公共服务的公正性 59.公共服务的基本特征有()。A.法制性 B.有偿性 C.权威性 D.广泛性
60.《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出台后,某较大市人大常委会根据条例精神,制定了该市的《政府信息公开实施办法》,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市《政府信息公开实施办法》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相抵触的,国务院可以将其撤销 B.该市《政府信息公开实施办法》应当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和该省政府备案
C.如果该市是汕头市,则该市人大常委会根据全国人大授权制定的《政府信息公开实施办法》,可以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做出变通规定
D.该市《政府信息公开实施办法》应当经过该省人大常委会批准 61.行政机关对符合下列()要求之一的政府信息应当主动公开。
A.反映本行政机关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的 B.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
C.其他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 D.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 62.所谓公共服务,一般是指()
A.民间公共服务 B.政府的公共服务 C.社区公共服务 D.企业的公共服务
63.公共服务能力的构成要素包括:()A.体现途径 B.实践效果 C.指导理念
D.能力范围和能力水平
64.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途径包括()
A.内在驱动与外在强化结合 B.个人努力与组织培养互助 C.自我促进和制度保障并重 D.思想意识修炼与实际技能训练共存 65.抽象行政行为的种类包括()
A.行政法规 B.行政规章 C.行政伦理 D.行政纪律
66.从公共服务的产出来说,它有几方面的要求,包括:()A.成本上的要求 B.质量上的要求 C.时间与速度的要求 D.人员上的要求
67.现代公共行政所采用的行政技术主要有:()
A.系统方法 B.目标管理方法 C.网络规划技术
D.科学预测方法和行政程序优化法
68.增强成本意识,提高效能,就是要求公务员做到:()A.树立成本意识,减少行政浪费 B.掌握并运用公共行政方法和技能 C.精简行政机构 D.加快行政职能转变
69.形式性要素的指标之一是工作方法与技术的掌握状况和运用程度,它的具体内涵包括()
A.工作方法的丰富性 B.工作方法的适用性
C.综合运用各种工作技术的实际技能 D.工作方法的适应性状况
70.在实践中认定公务员的职务行为的标准有四条()A.职权标准 B.身份标准 C.目的标准 D.时空标准
71.公共服务能力的评价标准包括:()A.增强成本意识,提高效能 B.树立宗旨观念,诚信行政 C.接受群众监督,态度正确 D.强化责任意识,为民行政
72.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的保障性要素指标有()
A.道德规范性 B.制度规范性
C.对外在监督的回应性 D.行为规范性
73.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的形式性要素指标有()(A.责任心 B.廉政状况 C.沟通协调性 D.工作的胜任性
74.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的实质性要素指标有()
A.为民服务的务实精神 B.诚信力
C.对公众反应的回应性 D.正确的行为选择倾向
75.关于服务型政府建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B.要更加重视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 C.要努力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
D.要以转变职能为核心,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E.要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
76.下列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各种法律规范,有关其监督与适用的问题,说法不正确的是()A.上海市政府制定的《政府信息公开规定》与环境保护部制定的《环境信息公开规定》不一致的,由国务院裁决,对国务院裁决不服的,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
B.福州市人大认为其常委会制定的《福州市政务公开条例》确有错误的,可以将其撤销
C.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在审理某一行政诉讼案件的过程中,发现该市政府的《政府信息公开规定》与环境保护部的《环境信息公开规定》不一致的,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做出解释
D.福建省政府《政府信息公开规定》与福州市人大常委会制定的《福州市政务公开条例》相冲突的,应当适用福建省《政府信息公开规定》
四、调查研究能力
77.文献法的基本步骤包括()A.文献阅读B.文献整理C.文献分析D.文献搜集E.文献筛选F.摘录信息 78.研究是对调查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判断和做出结论,主要功能在于说明社会现象()
A.现状B.怎么办C.是什么D.为什么
79.适用于开展调查的方法有()。A.现场观察B.座谈会C.问卷法D.文献法
80.访谈的技巧首先是提问的技巧,提问的方式主要有()A.含有第三者意见式B.封闭式C.澄清式D.开放式
81.问卷调查法的主要优点有()
A.调查的内容具有标准化,便于进行定量分析B.调查具有间接性,可以避免主观偏见的干扰 C.匿名调查,有利于得到真实的回答D.调查的回收率和有效率容易控制
82.下列属于研究阶段的主要工作是()A.汇总调查资料B.收集调查资料C.整理调查资料D.审核调查资料
83.问卷调查中封闭式问题的主要特点是()
A.设计比较简单,便于资料的整理、分析B.容易得到较深层次的东西,会有意外收获 C.出现错答的问卷较少,回收率较高D.调查者完成问卷容易,所得的资料比较集中
84.调查资料理论分析常用的方法有()。A.因果分析法B.演绎法C.比较分析法D.辩证分析法E.归纳法 85.观察法的局限性主要是()A.易受到观察者主观因素的影响B.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C.难以进行定量分析D.获得合作有一定难度E.可靠性不高F.资料整理和分析难度大
86.下列属于研究阶段工作的是()A.进行统计分析B.开展理论研究C.确定调查指标D.审查整理资料 87.撰写调查报告的一般程序是()。A.撰写报告B.修改报告C.取舍资料D.拟定提纲E.研究调查报告的主题
88.组合法包括的类型有()A.纵向组合B.辐射组合C.形态分析组合D.成对组合
89.确定调查选题应遵循的原则有()A.创造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C.可行性原则D.需要性原则 90.访谈法的优点有:()。A.常受环境因素影响B.控制性较强C.灵活性强D.回复率高E.适用范围广 91.个别访谈法的正式访谈过程中主要活动有()A.提问B.追问C.引导D.进见 92.调查报告一般由()内容构成。A.前言B.后记C.主体D.标题E.结束语 9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调查是获得感性认识阶段,而研究是对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阶段,调查在先,研究在后 B.研究是调查的结果,没有研究的结论,调查也就失去意义
C.调查与研究只是逻辑上的先后,其实不能截然分开,往往是调查之中有研究,研究之中有调查 D.调查是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调查就无从研究 94.列举法主要有()
A.特性列举法B.缺点列举法C.希望点列举法D.情况列举法 95.现场观察法的主要特点在于()
A.重视对观察对象和环境的选择B.观察需要借助于人的感官或工具进行 C.不要干预被观察对象的正常活动D.调查活动是调查者单方面的行为 96.调查研究能力的构成要素包括:()A.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B.全面了解情况和搜集资料的能力C.综合分析研究的能力D.提出对策解决问题的能力
97.对数字资料进行分组的一般步骤是()
A.制作统计图表B.选择分组标志C.判断资料类别D.赋予各组数码E.编制变量数列F.确定分组界限 98.文献研究的优点有()。
A.文献包含着撰写者的倾向B.文件的不完全性会出现偏差
C.可以采用较多的样本D.避免研究者的任何影响E.所得的资料质量高费用低
五、学习能力
99.联合国1996年出版《学习:内在的宝藏》,提出每个人都要()
A.学会发展B.学会与人相处C.学会追求知识D.学会做事 100.学习能力包括()。
A.学习自觉力B.学习实施力C.学习控制力D.学习计划力 101.联合国重新定义的新世纪文盲标准为()
A.不善于与别人交流的人B.不能读书识字的人,这是传统意义上的老文盲
C.不能识别现代社会符号(即地图、曲线图等)的人D.不能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交流和管理的人 102.衡量记忆能力的指标包括
A.记忆持久性B.记忆精确性C.记忆准备性D.记忆敏捷性 103.终身学习的内涵包括()。
A.学习应该在各种情景下展开B.学习的本质是满足个人和人类总体的各种需要 C.学习伴随着个人一生的历程D.学习要树立危机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104.关于组织学习,正确的说法有()
A.组织成员拥有的知识质量与组织绩效存在联系B.环境是组织学习的重要因素 C.组织学习能够实现组织自我纠正D.组织学习的中心是共享和合作 105.公务员学习能力性质包括()
A.具有革新性B.具有接受性C.存在较大差异性D.具有创造性 106.提倡采用“行动学习法”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是因为()
A.领导亲自参加就能解决问题B.工作中发生的问题只能在工作中解决 C.学习可以发生在工作过程中D.既能解决问题又能提高公务员的能力 107.组织层面提升公务员学习能力的措施包括()
A.政府组织结构设计变革B.设计学习激励制度C.加强信息基础建设D.建立学习型组织文化 108.公务员学习内容的选择要遵循()
A.符合个性特点B.符合工作要求C.符合兴趣需要D.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109.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了学习型政党的具体要求,分别是()
A.具有世界眼光B.善于把握规律C.富有创新精神D.科学理论武装 110.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应当遵循的主要原则是:()。
A.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B.坚持领导干部作表率,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
C.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切实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D.坚持改革创新,鼓励大胆探索 111.培训是提高公务员能力的重要手段,要发挥好培训的功能,应做到()
A.注重培训内容的针对性B.注重培训方法的多样性 C.强化公务员激励竞争机制D.注重培训对象的差异性 112.所谓学习的能力是指理解并接受()的能力。
A.新观念B.新思想C.新事物D.新知识
113.据1927年至1957年美国教育投资对经济影响的定量研究分析表明:()
A.教育投资的收益率为零B.教育投资增长的收益率占劳动收入增长的比重为70%
C.各级教育投资的平均收益率为17%D.教育投资增长的收益率占国民收入增长的比重为33% 114.公务员要学会学习,做到()并要开拓学习视野,掌握多种学习手段。
A.学习必须明确范围,突出重点B.学习应寻求技巧
C.要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D.要加强思维训练,提高学习能力 115.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需要遵循()
A.比较优势原则B.尽善尽美原则C.机会成本原则D.授权原则 116.提高公务员学习能力的主要意义在于()
A.提升管理水平B.提升政治素养C.提升决策能力D.提升道德素质
六、创新能力
117.人的能力可分几个层次,包括()
A.与组织的功能相关联B.能够做某事C.由能力发挥的客观条件决定D.存在一个效度 118.培养创造人格的引导性训练方法是()
A.自由畅想B.返童情景C.催眠梦幻D.复合通感 119.公务员创新能力的知识积累能力要素的指标包括()
A.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提高学习能力B.及时发现、提出和阐述公共管理问题的能力 C.高效阅读、理解和收集、运用资料的能力D.训练、培养快速、准确、持久的记忆能力 120.提升公务员思维能力的方法包括()
A.创设问题情景B.发展思维的形式C.遵循思维规律D.合理使用左脑和右脑 121.我国《中国当代名人成功素质报告》中总结的创造性人格特质是()
A.自信B.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好奇心C.强烈的求知欲D.敏锐的洞察力 122.提高公务员想象力的途径包括()
A.提高文学修养B.扩展知识面C.学会模仿D.保持饱满的热情 123.创新能力的内涵包括()
A.起点是产生新的想法的能力B.是人们普遍具有的潜能C.实践表现是做出新产品的能力D.基础是创造性思维
124.公务员创新能力的智力开发能力要素包括的指标是()
A.积极探索和解决新事物的能力B.类比推导的联想能力 C.对客观事物进行主观判断的直觉能力D.较为丰富的想象能力 125.公务员创新能力的操作应用能力要素的指标包括()
A.对危机和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B.科学判断和果断抉择的决策能力
C.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公共管理问题的能力D.将创造性思维成果运用于公共管理实践的能力 126.联想法所依据的联想主要是()
A.相似联想B.类比联想C.强制联想 D.接近联想
127.兴趣培养的重要途径包括()。
A.遗传B.强化C.教育D.模仿
128.创造工程所遵循的原则是()
A.整体B.个体C.动态发展D.目的 129.激发公务员创造智能的途径是()
A.着眼整体,建立合理的智力结构B.解放思想,形成热烈的切磋气氛 C.倡导创新,鼓励异想天开的冒尖人物D.诱发想象,借助美妙的音乐畅想
130.下列句子中表现你具有创新能力的是()
A.有新改善时,你会感到满足B.你害怕会出错
C.你经常留意一些新的想法D.你一直沿用老方法做事,就会觉得枯燥 131.一般而言,智力因素包括()
A.思维力B.想象力C.记忆力D.注意力 132.创新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是()
A.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B.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力量之源 C.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D.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 133.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所遵循引进合同的原则是()
A.合作生产B.技术转让C.联合设计D.技贸结合 134.创新活动的非逻辑性特征的表现是()
A.理性B.直觉C.想象D.灵感 135.创造工程的理论依据是()
A.创造人格在“聚散”运动中产生B.已有知识经验的积累
C.人格是可以改变的,是可以转化、可以培养的D.创造教育是创造成果形成的决定因素 136.积极营造公务员创新的环境包括()
A.创新激励机制B.创新保护机制C.创新支撑机制D.创新发展机制 137.提高公务员创新能力的时代意义是()
A.是全面提高国家行政管理整体水平的要求B.是公务员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C.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需要D.是适应加入WTO的需要 138.创新能力能促进公务员(),是其智力开发的最高表现形式。
A.获得新政绩B.取得新成绩C.发现新事物D.解决新问题 139.下列属于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的是:()A.学习能力B.实践能力C.分析能力D.直觉能力 140.创新能力是新时期公务员必备的核心能力,这是因为:()A.公务员的创新能力开发将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公共行政能力和素质B.公务员只有树立创新意识,才能避免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C.创新能力开发有利于公务员的自身发展D.是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
141.下列句子中表现你不具有创新能力的是()
A.你喜欢恬静的自觉生活而不喜欢迎接挑战B.遇上困难时,你容易气馁 C.你重视使用传统的方法D.缺乏资源会使你的工作受到妨碍 142.公务员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是()
A.知识积累能力B.人格养成能力C.智力开发能力D.操作应用能力
七、沟通能力
143.演讲语言的表达技巧中除了学会用声,还要()
A.运用停顿B.变化语调C.掌握重音D.注意语速 144.公务员提高沟通协调能力的途径主要有()
A.学习沟通协调的理论知识B.善于总结经验C.工作中“行动学习”D.增强沟通协调的能力意识 145.沟通中信息表达的要素指标包括()
A.肢体语言表达准确、真实,善于控制语态B.书面语言表达简洁、合体,符合公文规范 C.工作联系网络安全、快捷,能够运用自如D.口头语言表达清晰、流畅,满足工作需要 146.语言沟通的类型有()
A.面部表情B.书面语言C.肢体语言D.口头语言 147.协调的基本原则包括()
A.民主原则B.目标一致原则C.相互配合,求同存异原则D.统筹兼顾原则 148.信息传递可以采用()方式。
A.图画B.电子邮件C.谈话D.视频 149.沟通在管理中的作用包括()。
A.有效地传递信息和知识B.减少和消除矛盾与冲突,避免恶性事故发生 C.优化管理环境D.具有激励功能,有助于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150.实行电话流程管理,不可或缺的环节是()
A.提前想好谈话要点,列出提纲B.记录通话内容C.备注D.拨打电话 151.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的方法()
A.关心他人B.保持自身人格完整C.学会沟通D.会赞美他人 E.乐观
152.下列属于沟通障碍的选项有()
A.心理障碍B.语言障碍C.习俗障碍D.环境障碍 153.沟通中信息的接受主要是()
A.阅读B.观察C.指示D.倾听
154.交谈是人们传递信息和感情、增进彼此了解和友谊的一种方式,但在交谈中想把话说好却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是因为()
A.交谈的话题难以确定B.交谈需要技巧C.交谈要讲究礼节D.时间不够 155.下列选项中属于现代沟通意识的包括()
A.真情沟通B.双向沟通C.换位思考D.“酒香不怕巷子深” 156.倾听能力欠佳的人,表现在()
A.只注意内容而忽视说话者感觉的人B.只喜欢讲而不耐烦听C.听不懂D.时常把别人的意思领会错 157.沟通的构成要素包括()
A.信息内容B.沟通者C.传递方式D.环境 158.如何面对媒体”的培训对象应包括()(A.所有工勤人员B.所有副主任科员以上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C.所有科级以上领导干部D.所有机关工作人员
159.“媒体是发布信息的平台”,以下()项是媒体。
A.“闲人免进”字牌B.门牌号码C.《大众医学》杂志D.合肥晚报 160.衡量公务员社会能力的主要指标是()
A.自信心B.宽容性C.沟通力D.开放性E.坚持性
八、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161.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宗旨,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A.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B.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C.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D.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62.突发事件的特点是()。
A.危害性和破坏性B.聚众性和连锁性C.突发性和紧急性D.短缺性和不确定性 163.加强应急管理,是政府履行()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
A.公共服务B.社会管理C.市场监管D.经济调节
164.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
A.自然灾害B.公共卫生事件C.事故灾难D.社会安全事件
165.受到自然灾害危害或者发生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的单位,应当立即()并采取其他防止危害扩大的必要措施,同时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报告。
A.控制危险源B.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
C.组织本单位应急救援队伍和工作人员营救受害人员D.疏散、撤离、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 166.洪水到来时,以下做法中正确的有()。
A.利用船只、木板、木床等漂浮物转移B.转移时先人后财物,先老幼病残后其他人员 C.尽量向屋顶、大树、高墙等高处转移D.设法发出求救信号
167.突发事件从生成到化解一般分为四个阶段()、持续期和解决善后期。
A.爆发期B.预防期C.潜伏期D.恢复期
168.发布三级、四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下列措施:()
A.组织专业性评估,定时发布预测和评估信息B.启动应急预案C.强化监测和预报D.公布咨询电话,宣传避害手段
169.突发事件发生后,要加强对()的防范保护,维持现场秩序,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必要时,依法采取有效管制措施,控制事态,维护社会秩序。(分值:2)A.重点人群B.重要物资设备C.重点地区D.重点场所
170.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制定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A.本地区的实际情况B.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C.有关司法部门条例D.有关法律、法规、规章
171.监测与预警阶段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信息发布和媒体管理,其目的是()
A.为决策者提供信息B.建立权威的信息传播渠道C.保障公民的知情权D.树立政府形象 172.公务员面对突发事件时,应该()。
A.密切掌握事件发展动态B.敏锐把握事件潜在影响C.头脑清醒D.细致分析 173.《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适用于()。
A.预防与应急准备B.监测与预警C.事后恢复与重建D.应急处置与救援
174.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
A.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并向当地驻军和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邻或者相关地区的人民政府通报 B.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C.发布相应级别的警报D.决定并宣布有关地区进入预警期
175.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其他组织应当按照当地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进行()。
A.组织群众开展自救和互救B.协助维护社会秩序C.开展国防动员D.宣传动员 176.《突发事件应对法》蕴含的现代理念()。
A.服务政府理念B.责任政府理念C.人权理念D.以人为本理念 177.下列情形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有()。
A.汶川大地震前的预警B.飓风后的海堤加固C.地震废墟中的人员搜救D.蝗灾中的粮食调拨 178.梯度信息发布就是根据()有计划、分步骤地发布信息。
A.公众的心理承受程度B.公众对事件的信息需求程度C.事件对公众的影响程度D.事件发展的不同阶段 179.公务员捕捉带有倾向性、潜在性问题的能力主要体现在()
A.敏锐的观察与发现问题的能力B.社会动员能力C.信息管理能力D.预见力和判断力 180.事故灾难包括()
A.交通运输事故B.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C.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D.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 181.公务员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A.勤于学习,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B.培养责任感,增强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 C.积极参与,锻炼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技能D.用心总结,学习成功经验汲取失败教训
182.全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包括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突发公共事件部门应急预案和()。
A.大型会展和文化体育等重大活动预案B.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 C.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D.突发公共事件地方应急预案 183.在突发事件的解决善后期,公务员的主要工作是()
A.奖励与问责B.稳定秩序、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C.对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D.做好救助、补偿、安置等工作以及社会心理的恢复 18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单位应当为单位内部的专业应急救援人员()。
A.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B.配备必要的器材C.购买人身意外保险D.解决子女就业和生活问题 185.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形式主要包括()等。
A.电视直播B.组织报道C.举行新闻发布会D.授权发布、散发新闻稿
186.以汶川抗震救灾的成功经验为例,公务员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要实施好三个策略()
A.快速反应策略B.清除腐败的策略C.媒体沟通策略D.社会动员策略
187.某公民参与应急救援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有权享有以下哪些权利()。
A.可以获得政府的奖励B.在本单位的工资待遇不变C.可以获得政府的表彰D.可以对其他公民发布命令
188.突发事件发生后,要做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确保灾区群众()、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
A.有饭吃B.有住处C.有钱花D.有水喝
189.当发生事故灾难时,向上级单位报告应当包括下列()A.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B.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现场情况以及事故的简要经过 C.已经采取的措施D.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190.制订灾后重建计划的基础是建立信息库,具体包括()A.灾后的评估报告、为灾区所收集的资料、信息的储存、数据参考B.国际救援机构提供的报告 C.历史上有关灾情的报告、文字记载、相关资料D.在救援阶段的资料、信息、报告 191.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方法主要包括()A.直接对话,解决、解释有关问题B.采取强制措施,果断平息事态 C.了解事件发生原因,进行处置决策D.管制现场,控制局势 192.下列属于公务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技能标准是:()A.宣传发动技能 B.调查研究技能 C.良好的语言表达技能 D.分析预测技能
193.某区某单位未及时消除已发现的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隐患,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某区政府有权对其做出哪些决定()。
A.吊销其营业执照B.责令其停产停业C.强行划拨其银行帐户资金D.暂扣其许可证 194.科学技术是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的依靠,这就要求()A.必须配备必要的装备、设备、器材、工具 B.需要得到各方面专家的智力支持 C.要有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 D.要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防灾救灾知识水平195.从突发事件影响的范围来划分,突发事件可以分为:()A.地区性突发事件B.局部性突发事件C.全球化突发事件D.全国性突发事件
196.为解决灾后应急住房需求,学校、社区、()等为不能回家的灾民提供临时避灾安置场所。
A.红十字会 B.敬老院 C.公园 D.志愿者机构 197.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应采取下列应急处置措施()
A.直接拘留参与冲突的当事人 B.加强对易受冲击的核心机关和单位的警卫 C.封锁有关场所和道路 D.强制隔离使用器械相互对抗的当事人
九、心理调适能力
198.提高公务员心理调适能力的原则是()。
A.个体身心统一的原则 B.积极乐观的原则C.人与环境协调的原则D.内部与外部统一原则E.知、情、行相对平衡的原则
199.个体管理压力的方法有()。
A.支持群体B.放松C.锻炼D.时间管理E.角色管理 200.衡量情绪控制能力的指标有()
A.保持中等程度的焦虑 B.对环境适度反应 C.能多角度考虑问题 D.思维和行为统一 E.积极乐
观的心境
201.公务员需要提高情绪商,一般而言,情商包括()
A.与人相处的能力B.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C.自我情绪控制能力D.认识自己情绪的能力 202.态度是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一般包括()
A.情感 B.志向 C.认知D.行为倾向 203.学会困境时自我调节的方法有()
A.强化成功经验的体验B.借助心理咨询C.养成良好的习惯D.利用组织制度E.提高自我沟通能力 204.按照严重程度的不同,心理异常可分为:()
A.重度的心理异常B.常见的不良心理问题C.中度的心理异常D.轻度的心理异常E.严重的心理异常 205.公务员心理调适能力构成的要素:()
A.沟通能力B.情绪控制能力C.社会能力D.意志力E.认知能力 206.公务员改变态度,可以选择的方法()
A.体育运动B.行为训练C.改变认知D.改变情绪(感)E.拓展训练 207.公务员必须具备的“心理调适能力”是:()
A.公务员应事业心强,有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爱岗敬业的热情 B.自信心强,意志坚定,能正确对待和处理顺境与逆境、成功与失败 C.团队意识强
D.良好的心理适应性,心胸开阔,容人让人,不嫉贤妒能
E.根据形势和环境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保持良好的心态、情绪 208.心理健康的标志是:()
A.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B.有效率C.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D.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E.有幸福感 209.PAC模型包括的心理状态有:()
A.儿童心理状态B.学生心理状态C.教师心理状态D.父母心理状态E.成人心理状态 210.公务员心理健康的意义()
A.个人幸福生活的基础B.个人素质的体现C.政治信仰的体现D.家庭和社会安全稳定的基础E.国家素质的具体体现
211.影响人的能力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A.环境与教育B.主观能动性C.先天素质D.实践活动 212.职业倦怠症状表现()
A.工作过程中极易产生疲累感,对工作的新异事物敏感度降低B.害怕或者故意避免参与竞争,没有竞争热情
C.对工作任务产生本能的厌倦,对业务指标缺乏动力D.长期处于挫折、焦虑、沮丧状态,情绪波动很大,逆境下容易焦躁
E.逐渐失去工作乐趣,对办公场所有强烈排斥感甚至恐惧感 213.公务员群体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心理问题有:()
A.心理压力大B.人际关系紧张C.执拗D.公权意识淡薄E.自我意识有偏差
214.公务员的角色冲突形式主要有()
A.角色混淆B.角色模糊C.角色内的冲突D.人格与角色的冲突E.角色间冲突 215.公务员心理调适的主要内容是()
A.价值观B.期望值C.个性D.认知方式E.情绪 216.培养公务员健全的情绪反应,可以在这些方面培养()。
A.情绪适当表现B.多角度看问题C.持之以恒D.幽默E.学会积极思维 217.衡量公务员意志力的主要指标是()
A.信心B.目的C.决断力D.行动力E.毅力 218.个性特征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包括()
A.气质B.动机C.性格D.能力E.兴趣
通用能力考试试题库
(判断题)
1.缺乏管理时间技能导致公务员有压力。(√)
2.在访谈过程中,被访问者具有主导地位,公务员难以控制和调整。(×)
3.公务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涉及到公务员政治鉴别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等方面。(√)
4.心理变量与生理变量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5.基层应急管理应以“五个早”的工作机制为重点,信息早报告、苗头早预防、隐患早排查、矛盾早化解、事件早处置。(√)
6.制度规范性是公务员自我规范的最高境界。(×)7.《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为公务员划定了政治道德底线——16条纪律,也是每一个公务员绝对不得逾越的政治行为底线。(√)
8.上级对下级发指示、下命令不属于沟通。(×)9.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
10.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11.问卷的卷首语是在问卷卷面上的简明短信,通常包括调查说明和填写说明两项内容。(√)12.为人民服务不应该讲成本,谁讲成本谁就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13.衡量是否创新的标准是实践。(√)
14.谈判过程中沟通没有问题,但还是没达成共识,肯定是话没说清楚。(×)15.记忆的精确性是指能将接受的各种信息资料在需要的时间很快回忆起来,以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16.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公务员主要依赖个人心理调适为主。(√)
17.在提升公务员政治鉴别能力的各种方法(途径)中,最为关键和基本的还是公务员自练内功。(√)18.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是其他各项能力的落脚点。(√)19.问卷调查法的关键是设计问卷的问题。(×)20.实现从创造、发明向创新转变的关键是人格养成。(×)
2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作出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命令,应当报本级党委备案。(×)22.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救助百姓,是突发事件应对管理的第一要务。(√)23.反馈只能通过书面形式加以体现。(×)24.从我国公务员队伍的实际情况和公共服务的内在要求来看,对公共服务需求的把握能力应是公务员能力建设的重点。(√)
25.召开座谈会就是听取参会者的意见,访问者认真倾听并记录,只听不说,以免干扰被访者。(×)26.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27.公共服务不是高高在上的抽象目标,因此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是一种实务能力(√)
28.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干群关系紧张(微妙)、群体事件多发频发,反映了一个事实:当地公务员的整体政治鉴别能力不强,政府服务效能不高。(√)
29.学习能力的核心在于学习的实施力。(√)
30.就工作年限而言,一般刚走上公务员队伍(1-5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31.对乡(镇、街道)党政领导成员实行问责,适用《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32.凡能够引起适应性的心理变化即为学习活动。(×)33.钓鱼式行政执法是非法的。(√)34.任何一项新发明和新创造都是创新。(×)
35.政治鉴别能力与其他鉴别能力的本质区别在于其 政治性。(√)36.利用观察法进行调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37.在健全严密的组织管理活动中,公务员的沟通一般表现为工作意见、政策、指令、通知、方案等的上传下达和横向沟通。(√)
38.加强公务员能力建设是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的基础和前提。(√)39.文献调查法的最大特点是把调查对象间接方式转变为直接方式。(×)40.沟通过程中的噪音就是指说话时环境很嘈杂。(×)
41.能否针对群众面临的实际问题,找到解决的有效办法,成为公务员是否具备公共服务能力的试金石。(√)42.只要准备充分沟通中就不会出现问题。(×)43.在心理学中,发展是适应的对立面。(×)
44.人的智力是可以改变的,人的智力发挥是有差异的。(√)
45.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作出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命令,可以不予公布。(×)
46.胡锦涛总书记反复强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三句话,主要是教育、提醒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而不是教训老百姓的。(√)
47.提高公务员的沟通协调能力,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还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48.公务员在处理群体性事件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善于协调不同利益关系。(√)49.问卷调查中开放式问题的所得的资料比较集中,便于分析和处理。(×)
50.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是公务员履行义务的具体能力体现,实质上是一种责任能力。(√)
51.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是指公务员依据依法行政的原则和观念,按照法定职责和权限实施行政行为并承担相应行政责任的能力。(√)
52.预警级别的划分标准由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53.非语言沟通的地位不及语言沟通重要。(×)
54.能否及时发现和捕捉带有倾向性、潜在性问题,是公务员预防、应对突发事件必须具备的主要能力之一。(√)55.有人说:“我作为一个公务员,只要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任务就行了;至于老百姓是啥看法,我管不着!”(×)56.心理调适能力高低决定了心理健康的状况好坏。(√)57.知识是公务员创新能力产生的前提条件。(×)58.调查报告的标题不能使用问句。(×)
59.为了获得更好的倾听效果,不仅要认真听对方说的话,还要观察对方的身体语言。(√)
60.突发事件的预警步骤是信息收集与分析、突发事件监测、突发事件警报、信息发布与媒体管理。(√)61.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规定及时、准确地向国务院报告,并向有关地方、部门和应急管理机构通报。(√)
62.公共服务具有无偿性,即公共服务的提供应该无限制。(×)
63.公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64.图书资料可以通过检索工具和参考文献查找。(√)
65.公务员沟通协调能力是公务员对各种思潮侵蚀和利益诱惑进行自我控制的阀门和调节器。(×)66.影响有效沟通的障碍都是来自外部环境。(×)
67.对公众反应的回应本身就是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68.调查和研究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两个不同阶段,调查在先,研究在后。(×)
69.适当的情绪紧张是健康生活所必需的。紧张不仅能使人们的生活富于节奏和情趣,而且能发挥潜能使身心达到最高效率状态。(√)
70.公务员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掌国家之命运,系天下之安危。(×)
71.合法行政中的“法”的范围不仅包括具体的法律规范,也包括抽象的 和法律基本原则和法律精神。(√)72.所谓科学的公务员培训理念就是说对公务员培训的途径与方法要有正确的理解。(×)
73.公务员要从宏观上把握民众的需求和愿望,作为党和国家制定政策的根据,更要从微观上做到对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74.创新(研究)学习,就是在理解基础上的深入思考、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它是公务员学会学习的根本性标志。(√)
75.挫折是人的需要和动机的实现受到阻碍时而产生的情绪反应,因而伴随挫折产生的情绪多是消极的。(√)76.在公务员需要树立的十大政治观点中,世界观是基础,人生观是核心,价值观是导向。(√)
77.一般来说,先调查,后研究。在实际工作中也应等到调查工作告一段落,再进行研究,不应交错进行。(×)78.“权为民所用”是权力机制运作的首要法则。(√)
79.公务员要提高工作效率,争创一流业绩,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才是治本之策。(×)
80.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才能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调查研究的能力也才可能提高。(√)
81.能力建设是公务员队伍建设的永恒主题。(√)
82.学习培训和工作实践是提高公务员能力的基本途径。(√)
83.做领导工作需要调查研究,搞社会科学研究也需要调查研究,搞自然科学研究同样需要调查研究。(√)84.个人自身是能力的载体,一个人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他的主观努力和主观能动性。(√)
85.突发事件是由自然因素造成的一切突然发生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直接给社会造成严重后果和影响的事件。(×)
86.只有从一个人所从事的活动中,才能看出他所具有的某种能力。(√)87.不断学习是公务员创新能力开发的前提。(×)
88.公共服务的无偿性包含了共享性,即应面对全体社会成员和整体社会需求。(√)
第二篇:公务员法律知识考试试题库
公务员法律知识考试试题库
《邓小平法制理论与依法治国》部分
一、判断题
1.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
2.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法治是我们的目标”。╳
3.我们的民主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4.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5.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7.民主法制代替个人专断行政是现代化在政治领域的界碑。√8.人民政协是国家立法组织。╳
9.邓小平提出了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并举的战略。√
10.维护宪法、的法律尊严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1.立法工作要坚持把调整政治活动的法律作为立法的重点。╳12.改革最终能否成功决定于经济体制改革。╳13.遏制腐败,监督是关键。√
14.坚持依法治国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15.依法治国作为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伴随农业文明的兴起而出现的。╳16.社会主义法治的最基本价值原则是发展。╳17.法律是具有内在联系、的协调统一的有机体。╳18.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发展生产力。╳19.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20.我国有权制定法律的是中共中央。╳
21.配套法律是指有一个法律颁布以后,还需要一个或一些与之相关的法律的颁布,才能具体实施。√
22.实施细则是指一个法律颁布以后,为了便于实施和具体操作,由国家行政机关和地方权力机关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对此作出详细规定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23.我国数量最大的法律渊源是法律。╳
24.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首先应当考虑的因素是立法权统一。╳
25.体现和维护人民民主就必须树立法律的权威。√26.党的政策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和社会矛盾的调节器。╳27.法治的特征植根于民主政治的一般原则。√
28.法治的核心部分是针对国家权力本身,要求权利监督与制约。╳29.程序公正是指法院正确地依据法律规定的具体次序、的方式和手续来处理案件。√
30.市场经济是自主性的经济,即承认和尊重市场主体的意志自主性。√
31.市场经济要求统一开放的国内市场,也要求市场国际化。√32.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精髓。╳
33.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办事的统一。√34.精神文明分为思想道德方面和教育科学文化方面。√
35.精神文明是指为了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在精神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文明成果。√
36.社会主义法制的唯一要求是:违法必究。╳
二、选择题
1.社会主义本质规定和必然要求是(A)。
A.民主法制 B.无产阶级专政 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政治协商制度2.发展民主政治,健全(C)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历史命运与前途。
A.政策 B.习惯 C.法制 D.伦理
3.社会主义法制的根本出发点是确认和保障(C)
A.中国共产党领导 B.公民义务履行 C.人民的民主权利 D.改革开放4.社会主义法制要求的核心是(D)。
A.制定法律 B.公正审判 C.强化仲裁的作用 D.严格依法办事5.加强法制重点是进行(C)。A.制裁 B.挽救 C.教育 D.改造
6.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以(A)为突破口。
A.精简机构 B.高薪养廉 C.强化监督 D.重视服务
7.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于它的经济秩序是通过(B)来形成和维持的。
A.法制 B.法治 C.民主 D.道德
8.只有在(C)条件下,才产生了对法治的社会需求。A.商品经济 B.自然经济 C.市场经济 D.计划经济
9.在法治国家中,法律要实现其社会功能就要首先形成独立合理的(B)。
A.主体设计 B.运行机制 C.社会保障 D.宏观调控10.军事法规的制定机关是(C)。
A.全国人大 B.国务院 C.中央军委 D.国防部
11.树立法律的权威就必须首先树立(A)的权威。A.宪法 B.法律 C.行政法规 D.部门规章12.法治的功能在于(D)。
A.强化统治基础 B.发展国民经济 C.建设精神文明 D.保障公民的自由权利
13.我国国家的权力属于(B)。
A.公民 B.人民 C.国家主席 D.全国人大14.市场的法律原型是(B)。A.物权凭证 B.契约 C.侵权 D.亲权 15.市场经济的命脉是(D)。
A.政治统一 B.市场统一 C.社会保障完善 D.竞争16.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A)
A.中国共产党 B.政治协商会议 C.全国人大 D.人民17.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是(B)。
A.社会主义法制 B.社会主义民主 C.人民民主专政 D.无产阶级专政18.党的政策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C)A.守法上 B.执法上 C.立法上 D.法律监督上
19.社会主义制度是(ABCD)等方面构成的统一体。A.经济 B.政治 C.法律 D.文化
20.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应当有(ABC)
A.高度的民主 B.完备的法制 C.安定的社会环境 D.不断增长的经济2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ABCD)
A.解放生产力 B.发展生产力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2.法律队伍建设要求法律工作者有较高的(CD)。A.经济素质 B.道德素质 C.政治素质 D.法律业务素质23.按照国家权力运作形态,国家可以分为(AB)。A.人治国家 B.法治国家 C.民主国家 D.独裁国家
24.自治法规分为(CD)。
A.法律 B.行政规章 C.自治条例 D.单行条例25.司法公正包括(AB)。
A.实体公正 B.程序公正 C.证据公正 D.立法公正26.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是(BD)。
A.公民委员会 B.居民委员会 C.乡民委员会 D.村民委员会27.法律对市场经济的保障作用体现在(AB)。A.利益保障 B.秩序保障 C.义务保障 D.社会保障
28.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要以培育(ABCD)的公民为目标。
A.有理想 B.有道德 C.有文化 D.有纪律29.我国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分为(CD)。
A.资产阶级道德 B.地主阶级道德 C.社会主义道德 D.共产主义道德30.我国要发展面向(ABC)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A.现代化 B.世界 C.未来 D.传统31.法律与党的政策的区别在于:(ABCD)。
A.制定的机关和程序 B.实施的方式和手段 C.表现形式与基本要求D.调整社会关系的范围和对人的效力32.法律是(ABC)的党的政策。
A.定型化 B.规范化 C.条文化 D.教条化33.党的政策可以分为:(ABD)。
A.总政策 B.基本政策 C.分政策 D.具体政策34.党的领导包括:(ABC)。
A.政治领导 B.思想领导 C.组织领导 D.经济领导
35.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处理上坚持(ABCD)的方针。A.长期共存 B.互相监督 C.肝胆相照 D.荣辱与共36.法律权威的特征包括:(ABCD)。
A.法律的至高无上性 B.普遍实施性 C.本源性 D.崇高威望性37.建立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要考虑的因素有:(ABCD)A.层次分明 B.体系完整 C.结构合理 D.规范协调
《中国刑事法律制度》部分
一、判断题
1.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和故意杀人、的强奸、的放火、的爆炸、的抢劫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2.没收财产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一次或分期缴纳,期满不缴纳的,分期缴纳。╳3.判处死缓的,在二年的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且有立功表现的,二年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4.在执行期间,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至二天,参加劳动的,应当酌量发给报酬。√5.对于犯罪分子减刑,由执行机关向中级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人民法院应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
6.死缓是我国刑罚中主刑的一种。╳
7.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如果未犯新罪× 8.对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和累犯不适用缓刑。√9.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比照共同犯罪论处。╳
10.犯罪既遂和犯罪未遂的区别在于行为人实施的行为是否发生了预期的犯罪结果。╳
11.首要分子肯定是主犯,主犯不一定是首要分子。√
12.在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的集体企业和人民团体管理、的使用、的运输中的私人财产,以公共财产论。√13.犯罪的追溯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14.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是自首。对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15.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
16.假释考验期内没有犯罪,就认为原判刑罚已执行完毕。√
17.民族自治地方不能全部适用刑法的规定的,可以由自治区、的自治州、的自治县等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当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及刑法的基本原则制定变通或补充的规定。╳18.我国现行刑法是在1997年修订的。√
19.减轻处罚是由司法机关根据刑法的规定,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20.犯罪后自首又有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21.刑法是有关犯罪和刑事责任的法律。╳
22.只有犯罪结果发生在我国领域内才适用我国刑法。╳
23.刑法的属人管辖是指外国人在外国对中国国家或中国公民犯罪,中国刑法有权管辖。√
24.刑法的保护管辖是指中国人在中国领域外犯刑法规定之罪,适用中国刑法。╳
25.我国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采用从旧原则。╳
26.我国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采用从新兼从轻原则。╳27.我国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采用从新原则。╳28.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
29.应受刑罚惩罚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
30.犯罪的客体是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具体人和物。╳
31.危害行为、的危害结果、的犯罪方法、的时间、的地点是所有犯罪必备的构成要件。╳
32.犯罪构成的四个要件是犯罪主体、的犯罪对象、的犯罪客观方面和犯罪主观方面。╳
33.犯罪的直接客体是一切犯罪共同侵害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34.犯罪主体只包括实施危害行为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不包括单位。╳
35.犯罪的对象在犯罪中必然会受到损害。╳36.犯罪对象决定着犯罪的性质。╳
37.刑事责任能力是行为人构成犯罪并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需的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38.单位可以成为所有犯罪的主体。╳
39.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共同点为都预见到了危害结果发生的必然性。√
40.正当防卫在限度上不能超过必要限度且造成重大损害。√41.紧急避险在限度上不能超过必要限度且造成重大损害。╳
42.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43.刑事责任能力中控制能力是基础,辨认能力是关键。√44.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年满18周岁。╳
45.故意分为疏忽大意的故意和过于自信的故意。╳46.犯罪的着手前和着手后都可能发生未遂。╳47.犯罪的预备只能发生在着手以后。╳
48.对于预备犯应当比照既遂犯从轻、的减轻或免除处罚。√49.对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的减轻或免除处罚。╳50.共同犯罪既包括故意也包括过失。╳
51.刑法的三个原则是罪刑法定原则、的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和罪责自负反对株连原则。╳
52.审判时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53.犯罪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54.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是影响行为人刑事责任的特定资格地位和状态,刑法中对自然人和单位都有特殊身份规定。╳
55.正当防卫过当的,应当从轻、的减轻或免除处罚。√56.紧急避险过当的,应当从轻、的减轻或免除处罚。√
57.犯罪的停止形态,既存在于直接故意也存在于间接故意犯罪中。╳58.犯罪的停止形态既存在于故意也存在于过失犯罪之中。╳59.对从犯应当比照主犯从轻、的减轻或免除处罚。√60.对胁从犯应当比照从犯减轻或免除处罚。╳
61.主刑包括管制、的拘役、的有期徒刑、的无期徒刑、的死缓和死刑。╳
62.附加刑包括罚款、的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63.管制判决前先期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64.拘役判决前先期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二日。√
65.管制是剥夺犯罪分子短期自由,就近关押并实行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
二、选择题
1.我国刑法规定,对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A)。
A.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B.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C.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D.可以从轻或免除处罚
2.我国刑法对效力范围的规定以(A)为基础。A.属地原则 B.属人原则 C.保护原则 D.普遍原则3.犯罪未得逞是指(ACD)。
A.未完成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B.未发生任何结果 C.未发生行为追求的结果 D.未达到犯罪目的4.管制适用于那些(BD)的犯罪分子。
A.罪行不必关押 B.罪行较轻不需要关押 C.罪行不重,需要惩办D.罪行较轻,但需要判处刑罚
5.我国刑法规定的时效是指(B)。
A.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期限 B.司法机关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
C.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期限 D.人民法院审判案件的期限
6.犯罪行为有连续或继续状态的,追溯时效的计算从(B)计算。A.犯罪行为停止之日 B.犯罪终了之日 C.犯罪完成之日 D.危害结果产生之日
7.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同时被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B)。A.免于执行 B.仍须执行 C.暂缓执行 D.可以执行8.依照刑法的规定,故意犯罪(B)。
A.可以负刑事责任 B.应当负刑事责任 C.刑法分则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D.必然负刑事责任
9.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经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B)。A.20年 B.10年 C.15年 D.15年以上20年以下10.对预备犯比照既遂犯(B)。
A.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B.可以从轻、的减轻或免除处罚C.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D.应当从轻、的减轻或免除处罚11.拘役的期限为(C)。
A.6个月以上1年以下 B.3个月以上2年以下 C.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 D.3个月以上1年以下
12.我国刑法第13条的“但书”中规定的“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应理解为(B)。
A.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 B.不构成犯罪 C.是犯罪不判处刑罚D.是缩小打击面的特殊刑罚策略
13.一切犯罪都必须具备的犯罪构成的客观要件是(B)。A.犯罪工具 B.危害行为 C.危害结果 D.犯罪手段
14.刑法规定,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的,对教唆犯(B)。A.不以犯罪论 B.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C.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D.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15.我国现行刑法是(D)。
A.79年刑法 B.79年刑法以及以后制定的单行刑法
C.79年刑法以及以后的附属刑事法规 D.97年修订后的刑法16.犯罪分子被法院判处剥夺政治权利3年,执行机关是(B)。A.人民法院 B.公安机关 C.人民检察院 D.劳改机关17.下列罪犯,依法应被剥夺政治权利的是(C)。A.故意犯罪的罪犯 B.故意犯罪的主犯
C.危害国家安全及被判处死刑、的无期徒刑的罪犯 D.严重的经济犯罪的罪犯
18.教唆不满(C)的人犯罪,应当从重处罚。A.14周岁 B.16周岁 C.18周岁 D.20周岁19.数罪并罚中的“限制加重”是指(D)。
A.重刑吸收轻刑 B.将所犯数罪分别宣告的刑罚合并执行
C.以数罪中最重的刑罚为基础,再加重一定的刑罚作为执行的刑罚 D.一行为触犯数个罪名在总和刑以下处罚20.拘役的缓刑考验期为(B)。
A.原判刑期以上,3年以下不得少于1个月 B.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不得少于2个月
C.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不得少于2个月 D.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不得少于6个月
21.不属于犯罪客体种类的是(C)。
A.直接客体 B.同类客体 C.间接客体 D.一般客体22.刑法规定,下列人员不适用死刑(CD)。
A.审判时已满16岁不满18岁的人 B.犯罪时怀孕的妇女
C.审判时怀孕的妇女 D.羁押期间怀孕而审判时自然流产的妇女23.刑法上的减刑指(C)。
A.减轻处罚 B.对原判刑罚改判 C.减轻原判刑罚 D.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24.(C)人犯罪,可以从轻、的减轻或免除处罚。A.聋人 B.哑巴 C.盲人 D.14-18岁的人25.我国刑法在时间效力上,采用的是(D)。
A.从旧原则 B.从新原则 C.从新兼从轻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26.犯罪行为最本质特征是(ABC)。
A.刑事违法性 B.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C.应受刑罚惩罚性 D.行为人的主观恶性
27.犯罪客体体现的是一种(D)。A.物质关系 B.思想关系 C.人际关系 D.社会关系
28.一切犯罪构成在客观方面的必备要件是(A)。
A.危害行为 B.危害结果 C.犯罪的时间、的地点、的方法、的手段 D.犯罪的因果关系
29.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B)。A.14周岁 B.16周岁 C.18周岁 D.20周岁
30.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外侵害中国国家或者中国公民利益,仍然可以依照中国法律追究,但在外国已受过刑罚处罚的(A)。A.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 B.应当免除或减轻处罚
C.可以从轻、的减轻或免除处罚 D.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31.不是犯罪构成要件的是(A)。
A.犯罪对象 B.犯罪客观方面 C.犯罪主体 D.犯罪主观方面32.犯罪的罪过包括(A)。
A.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 B.犯罪动机 C.犯罪目的 D.犯罪意识33.一切犯罪共同侵犯的客体是(A)。
A.一般客体 B.同类客体 C.直接客体 D.复杂客体34.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A)。
A.不满14周岁 B.已满14周岁不满 16周岁C.已满18周岁 D.已满20周岁
35.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A)。
A.应当负刑事责任 B.可以负刑事责任 C.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D.由直接责任人负刑事责任
36.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放任结果发生是(B)。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37.犯罪集团必须在(B)以上。A.10人 B.3人 C.15人 D.20人38.犯罪的未遂可能发生在(B)。
A.犯罪着手以前 B.犯罪着手以后 C.犯罪预备阶段 D.犯罪中止以后39.下列人员不适用死刑(A)。
A.犯罪时不满18周岁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 B.审判时不满18周岁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
C.审判时不满18周岁和犯罪时怀孕的妇女 D.犯罪时不满18周岁和犯罪时怀孕的妇女
40.拘役的期限是(A)。
A.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 B.15日以上6个月以下B.C.1个月以上3个月以下 D.6个月以上1年以下41.管制的期限是(A)。
A.3个月以上2年以下 B.3个月以上1年以下 C.6个月以上2年以下D.1个月以上1年以下42.有期徒刑的期限是(A)。
A.6个月以上15年以下 B.6个月以上20年以下 C.1年以上15年以下D.1年以上20年以下
43.犯罪的主观方面的必备要件包括(ABC)。
A.罪过 B.犯罪动机 C.犯罪目的 D.犯罪意识和犯罪意志
44.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在缓期执行期间,有重大立功表现的,2年期满后减为(A)。
A.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 B.15年以上18年以下有期徒刑C.13年以上18年以下有期徒刑 D.13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45.独立适用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为(A)。
A.1年以上5年以下 B.3年以上10年以下 C.1年以上15年以下 D.6个月以上5年以下
46.死缓、的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减为(A)。
A.3年以上10年以下 B.1年以上5年以下 C.3年以上15年以下 D.1年以上3年以下
47.驱逐出境适用于(A)。
A.外国人 B.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
C.有中国籍的但在外国有居住权的中国人 D.与外国人有婚姻关系的中国人
48.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包括(A)。
A.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 B.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C.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 D.已满10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49.对未遂犯,比照既遂犯(A)。
A.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B.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C.可以从轻、的减轻或免除处罚 D.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50.犯罪的已完成形态包括(A)。
A.犯罪既遂 B.犯罪预备 C.犯罪未遂 D.犯罪中止51.共同犯罪不包括(A)共同实施的犯罪。
A.有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和一个无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B.两个以上有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C.两个以上单位 D.有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和单位52.对从犯的处罚是(A)。
A.应当从轻、的减轻或免除处罚 B.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C.应当比照主犯从轻、的减轻或免除处罚 D.可以从轻、的减轻或免除处罚
53.对胁从犯的处罚是根据犯罪情节(A)。
A.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B.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C.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D.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54.管制数罪并罚最高不能超过(A)。A.3年 B.2年 C.1年 D.5年55.拘役数罪并罚不能超过(A)。A.1年 B.2年 C.3年 D.5年
56.有期徒刑数罪并罚不能超过(A)。A.20年 B.15年 C.18年 D.16年
57.死缓执行的期间应当从(A)起计算。
A.判决确定之日 B.判决执行之日 C.判决决定之日 D.判决核准之日58.一般累犯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后(B)内再犯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犯罪分子。A.3年 B.5年 C.2年 D.8年59.对自首的犯罪分子(B)。
A.可以从轻、的减轻或免除处罚 B.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C.应当从轻、的减轻或免除处罚 D.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60.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B)。A.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B.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C.应当从轻、的减轻或免除处罚 D.可以从轻、的减轻或免除处罚61.剥夺政治权利的执行机关是(B)。
A.人民法院 B.公安机关 C.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 D.基层组织62.刑罚的适用机关是(B)。
A.人民检察院 B.人民法院 C.公安机关 D.所有政法机关
63.管制的执行机关是(B)。
A.人民法院 B.公安机关 C.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 D.基层组织64.缓刑由(B)负责考察。
A.基层组织 B.公安机关 C.所在单位 D.基层组织或所在单位65.刑法78条所称的减刑不包括(B)。A.管制 B.死缓 C.有期徒刑 D.无期徒刑66.根据刑法81条和有关司法解释,对死缓犯减刑后假释的实际执行的刑期不得少于(B)年。
A.10年 B.12年 C.15年 D.20年67.被判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B)以上,才可以假释。A.15年 B.10年 C.12年 D.20年
68.减刑由执行机关向(A)提出减刑建议书。
A.中级以上人民法院 B.中级人民法院 C.执行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 D.原审人民法院
69.无期徒刑假释后的考验期是(A)。A.10年 B.12年 C.15年 D.20年70.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是(A)
A.人民检察院 B.纪律检查委员会 C.监察部门 D.纪检、的监察部门71.不属于审判管辖的有(A)。
A.职能管辖 B.级别管辖 C.地区管辖 D.专门管辖72.逮捕的决定权在(AB)。
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公安机关 D.国家安全机关73.在刑事诉讼中,不服判决的上诉期是(A)。A.10日 B.3日 C.15日 D.7日74.逮捕的执行权在(C)。
A.人民检察院 B.人民法院 C.公安机关 D.所有政法机关75.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A)。
A.12个月 B.6个月 C.18个月 D.3个月76.传唤、的拘传的时间最长不能超过(A)。
A.12个小时 B.8个小时 C.24个小时 D.48个小时77.无刑事管辖权的是(A)
A.海事法院 B.军事法院 C.铁路运输法院 D.基层法院78.犯罪既遂包括的类型有(ABCD)A.结果犯 B.举动犯 C.行为犯 D.危险犯79.共同犯罪人分为(ABCD)。A.主犯 B.从犯 C.胁从犯 D.教唆犯80.假释适用于(AB)的犯罪分子。A.有期徒刑 B.无期徒刑 C.管制 D.拘役
81.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具备(ABCD)的情况下,可以有条件地提前释放。
A.有期徒刑执行1/2以上刑期 B.有悔改表现 C.遵守监规 D.不致危害社会82.对(ABC)等暴力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A.累犯 B.爆炸 C.抢劫 D.抢夺
83.根据刑法78条的规定,被判处(ABC)的犯罪分子可以被减刑。A.拘役 B.有期徒刑 C.无期徒刑 D.死缓84.量刑时常见的酌定情节有(AB)。
A.犯罪时的动机和手段 B.一贯表现和认罪态度B.C.犯罪造成的损害后果 D.犯罪时的环境和条件85.被剥夺政治权利期间的下列行为非法(ABD)。A.选举居民楼内楼长 B.在国家机关担任局长的秘书
C.在广场跳集体舞 D.与他人合著一本股票方面的书籍并出版
86.对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下列行为需经执行机关批准(ABC)。A.北京一日游 B.参加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并演讲
C.接受记者采访声讨美英入侵伊拉克 D.对自己的发明申请专利87.附加刑包括(ABCD)。
A.罚金 B.剥夺政治权利 C.没收财产 D.驱逐出境88.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ABC)。
A.罪刑法定原则 B.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C.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D.罪责自负反对株连原则89.自由刑包括(ABCD)。
A.无期徒刑 B.有期徒刑 C.管制 D.拘役90.我国不适用死刑的是(AB)。
A.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 B.审判时怀孕的妇女C.审判时不满18周岁的人 D.犯罪时怀孕的妇女91.根据刑法规定,下列情节属于酌定情节(AB)。
A.犯罪的时间地点 B.犯罪分子的一贯表现 C.犯罪后自首 D.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
92.缓刑的适用条件是(ABC)。
A.适用对象只能是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B.不是累犯 C.根据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 D.主观上只能是过失93.对于(ABCD)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A.累犯 B.绑架 C.爆炸 D.抢劫
94.犯罪故意表现为行为人明知其行为有引起某种危害结果的(BC)。A.现实性 B.必然性 C.可能性 D.偶然性95.减轻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包括(ABCD)。
A.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 B.又聋又哑的人
C.盲人 D.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96.正当行为包括(AB)。
A.正当防卫 B.紧急避险 C.正当业务行为 D.正当职务行为97.事实认识错误包括(ABC)。
A.对象错误 B.行为认识错误 C.因果关系错误 D.法律认识错误
《中国行政法律制度》部分
一、判断题
1.行政法的重心是控制和规范行政权,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2.行政主体必须是行政职权的享有者。╳3.我国已制定出统一完整的实体行政法典。╳
4.作为行政法律关系调节器的行政法律规范具有很强的稳定性。╳5.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具有同等效力。╳6.部门规章只能由国务院各组成部门制定。╳
7.依法行政原则和合理行政原则是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8.有关犯罪和刑罚的事项也可以由法律授权行政机关作出规定。╳9.行政法律关系是指经过行政法规所调整,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政关系。╳
10.行政主体必须是行政责任的承担者。╳11.所有的行政机关都能成为行政主体。√
12.行政机关在所有场合都以行政主体的身份出现。╳13.并非所有成为行政主体的组织都是行政机关。√14.行政主体就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15.国务院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由国务院根据工作需要和精简的原则设立,并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批准。╳
16.公务员在上班期间的行为是公务行为。√
17.公安干警在下班期间制止犯罪的行为是公务行为。√
18.内部行政行为可以适用行政复议,但不得提起行政诉讼。╳19.并非所有的行政行为都有强制执行的效力。√
20.行政立法是国家机关制定有关行政管理方面规范性文件的行为。╳21.听证由行政机关指定的本案调查人员主持。╳22.法律可以设定各种处罚。√
23.公民、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所给予的行政处罚,享有陈述权、的申辩权。√
24.行为人具有责任能力是行政处罚的法定条件之一。√
25.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有权撤销同级人民政府的抽象行政行为。√
26.行政机关无权撤销自己作出的行政行为。╳
27.罚款主要适用于以牟取非法经济利益为目的的行政违法行为。√28.刑事拘留是公安机关限制违反治安管理秩序的行为人短期人身自由的一种处罚。╳
29.除法律、的行政法规外,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处罚。╳30.法律、的法规授权的组织必须具有管理公共事务的职能。√31.行为人违反规章以下的其他规范性文件规定的行为不应属于违法行为。√
32.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
33.违法行为在三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34.如当事人有申辩行为,行政机关可因其认错态度而加重处罚。╳35.行政处罚适用简易程序时可对违法行为当场进行处罚。√
36.在行政处罚的调查阶段,调查或检查时的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
37.对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
38.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当场收缴罚款的,必须向当事人出具县级以上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
39.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40.执行罚在程序上必须预先告诫。√
41.行政机关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必须有法律、的法规的明确授权,并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实施。√
42.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目的在于预防、的制止或控制危害社会的行为产生。√
43.即时强制一般都是在紧急情况下采取的。√
44.行政复议既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又审查行政行为的合理性。√45.凡是侵犯公民、的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均属于行政复议的受理范围。√
46.行政相对人对规章以下的规定不服,可就该规定单独申请行政复议。√
47.对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不服,不可以申请行政复议。√48.公民、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起行政复议申请。╳49.对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复议。√
50.对政府工作部门的派出机构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只能向设立该机构的部门申请复议。√
51.具体行政行为发生地的县级地方政府应当将不属自己管辖的复议申请,转送有关行政复议机关,并告知当事人。√52.行政复议机关接到复议申请后,应当在5日内进行受理与否的审查。√
53.在行政复议期间,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具体行政行为可以停止执行。╳
54.行政复议申请人已就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向人民法院起诉并且已被受理的,复议机关不予受理。√ 55.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书面审理。√
56.申请人在申请行政复议时不可以同时提起行政赔偿请求。╳
二、选择题
1.国家职务关系的保障,意味着国家对公务员违反职业纪律和职务要求的行为的惩戒。以下不属于国家职务关系保护的选项有哪些?(C)A.行政机关对公务员记大过的行政处分 B.行政机关要求公务员承担部分赔偿费用
C.公务员因退休而与行政机关解除职务关系
D.公务员因在执行职务中暴力殴打致人伤害而被判处刑罚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规定,工程设施建设严重影响防洪,逾期不拆除的,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强行拆除,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行政机关的这种做法属于下列哪个选项的行为?(C)A.行政处罚 B.行政收费 C.代执行 D.直接强制
3.税务机关依法强制行政相对方缴纳滞纳金的行为是(B)A.行政处罚 B.执行罚 C.行政处分 D.行政裁定
4.行政处罚是针对公民、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何种行为的处理?(B)A.违反民事法律规范 B.违反行政法律规范 C.违反刑事法律规范 D.违反一切法律规范
5.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B)A.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的行政拘留 B.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的罚款
C.不得给予一次行政拘留,一次罚款 D.不得给予一次警告,同时吊销许可证
6.我国行政处罚法对当事人权利的保护表现在:(A)A.赋予相对人处罚决定过程中的陈述、的申辩权
B.没有规定相对人对处罚不服可以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C.规定相对人对违法的行政处罚决定可以不予执行
D.没有规定相对人对行政处罚给予造成的损害可以请求国家赔偿7.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额的罚款,罚款的限额如何确定:(C)
A.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规定 B.由国务院规定
C.由省、的自治区、的直辖市人大常委会规定 D.由省、的自治区、的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8.对偷、的漏关税尚未构成犯罪的,由何机关给予处罚:(A)A.海关 B.税务机关 C.财政机关 D.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9.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由于非生理缺陷的原因而违反治安管理的,(C)
A.可以处罚 B.不可处罚 C.应当处罚 D.不应处罚
10.下列关于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表述,正确的是哪项?(D)A.听证程序由行政机关决定是否启动,与当事人无关B.当事人承担行政机关举行听证的费用C.听证由行政机关指定的本案调查人员主持
D.可适用于吊销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11.法律、的法规未规定行政复议是提起行政诉讼的必经程序的,公民、的法人或其他组织既申请行政复议,又提起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如何处理?(C)
A.由复议机关先行处理,因为先复议后诉讼是复议与诉讼关系的一般原则
B.由法院处理,因为复议与诉讼之间的关系遵循的是司法最终裁决原则
C.按照管辖的先占原则处理,由最先收到诉状的机关管辖D.应当由复议机关与法院双方协商解决
12.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的法人或其他组织诉权或起诉期限的,应如何处理?(A)
A.起诉期限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2年
B.起诉期限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5年
C.起诉期限从具体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计算,但应延长至5年
D.如果已过3个月的诉讼时效,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不予受理,因为诉讼时效已过,将引起诉权丧失的后果
13.下列关于行政诉讼中的调解问题的表述中哪个是正确的:(B)A.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是指人民法院不得以调解的方式审理行政案件B.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是指人民法院不得以调解的方式结案C.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是指对诉讼中任何问题均不得进行调解D.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是指对涉及民事争议同样不可调解
14.关于被告在行政诉讼中改变所作具体行政行为问题,下列表述哪些是正确的?(B)
A.被告行政机关在诉讼期间不得改变其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
B.被告行政机关在行政诉讼中可以改变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但其改变要取得原告的同意
C.被告在一审期间可以改变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但在二审期间不得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
D.被告在诉讼中改变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已满足了原告的诉讼请求,原告不撤诉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终结诉讼15.行政法律关系中不可缺少的一方主体是(C)A.行政机关 B.行政相对方 C.行政主体 D.授权组织
16.下列各项中的何项不属于行政权相对于其他国家权而所具有的特点(B)
A.主动性 B.优益性 C.广泛性 D.自由裁量性17.行政职务关系(公务员法律关系)属于(B)
A.内部行政法律关系 B.外部行政法律关系 C.劳动法律关系 D.监督行政法律关系
18.行政行为的不可变更力是指行政行为具有(B)A.公定力 B.确定力 C.拘束力 D.执行力
19.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立法与其他抽象行政行为划分标准的是(C)A.以抽象行政行为的制定依据、的内容和目的为标准 B.以抽象行政行为的权力来源为标准
C.以抽象行政行为的规范程度和效力等级为标准 D.以抽象行政行为的制定主体为标准
20.行政复议机关在下列哪种情形下应当撤销或变更具体行政行为(D)A.具体行政行为程序不足 B.具体行政行为不当
B.C.具体行政行为不公正、的不合理 D.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21.根据《行政诉讼法》关于级别管辖的规定,其基本精神是要把大多数案件交由(D)
A.最高人民法院管辖 B.高级人民法院管辖 C.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D.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22.行政诉讼中由被告负举证责任,这一规定的理论基础是行政机关在做出具体行政行为时应当(B)
A.先裁决,后取证 B.先取证,后裁决 C.边裁决,边取证
D.裁决与取证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没有必然的联系,只是在行政诉讼过程中才有程序的价值
23.下列何种行为被认为从来就不具有法律效力(B)
A.被废止的行政行为 B.无效的行政行为 C.被撤销的行政行为 D.被解除的行政行为
24.经国务院批准、的由国务院主管部门发布的法律规范文件属于(A)A.行政法规 B.法律 C.部门规章 D.其他规范性文件25.下列人员中不属于国务院组成人员的是(D)
A.国务院秘书长 B.审计长 C.各部部长 D.各直属机构的正职行政首长2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的派出机关的是(D)A.行政公署 B.街道办事处 C.区公所 D.居民委员会27.行政法的核心是规范(C)
A.行政机关 B.行政相对方 C.行政权 D.行政行为28.行政程序就是(D)
A.司法机关审查行政行为时所遵循的程序
B.行政相对方在配合行政行为过程中所遵循的程序C.立法机关在制定行政法律文件过程中所遵循的程序D.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行为过程中所遵循的程序29.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行政机关的违法行政,由行政机关自身承担行政责任B.公务员的违法行政,由其所属行政机关承担行政责任C.被授权组织的违法行政,由该组织承担行政责任D.被委托组织的违法行政,由该组织承担行政责任30.行政复议的当事人不包括下列各项中的(D)A.申请人 B.被申请人 C.复议机关 D.第三人
31.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诉讼,而此处所谓“民”的正确理解是(D)A.公民 B.农民 C.老百姓 D.公民、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32.对于具有共同原告资格的人,法院在通知其参加诉讼后,其仍不愿参加诉讼,法院(B)
A.强行追加为共同原告 B.不能强行追加为共同原告
C.可以强行追加为共同原告 D.视情况不同而决定是否强行追加为共同原告
33.决定行政职权具有不可抛弃性的因素是(B)
A.行政主体享有自由裁量权 B.行政主体的职权与职责的双重性C.行政权的单方性与强制性 D.行政权的优益性34.下列何项不是行政处分(A)A.降职 B.降级 C.警告 D.撤职
35.下列何项属于行政行为效力自终止之日起向后失去法律效力,但不溯及行政行为已发生过的效力作用(C)
A.行政行为的无效 B.行政行为的撤销 C.行政行为的废止 D.行政行为的解除
36.行政立法的主体是(C)
A.国家机关 B.国家权力机关 C.国家行政机关 D.中央国家机关37.下列各项中不是行政法律行为的是(D)
A.行政立法 B.行政命令 C.行政裁决 D.行政指导38.下列各项中属于抽象行政行为程序的是(C)
A.行政机关为制定规章而进行的调查、的论证过程 B.行政机关处分其公务员的程序
C.行政机关发布关于加强本工商企业年检工作的若干规定的程序D.行政机关检查税收物价违法情况的行为程序
39.我国《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机关在调查或者进行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B)
A.一人 B.二人 C.三人 D.无限制
40.公务员承担行政追偿责任的法定情形为(D)
A.公务员无过错 B.公务员有过错C.公务员有故意违法 D.公务员有故意违法或重大过失
41.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二年时效,自下列何项之日起计算(D)A.行使职权行为做出之日 B.行使职权行为生效之日
C.行使职权行为侵害他人权益之日 D.行使职权行为被依法确定为违法之日
42.行政复议的被申请人不可能是(C)
A.人民政府 B.公安派出所 C.公务员 D.法律法规授权组织
43.在行政复议过程中,被申请人不得自行收集证据。此处所谓自行应当理解为(D)
A.未经被申请人机关负责人同意 B.未经申请人同意C.未经复议机关同意 D.未经法律授权44.属于行政复议范围的事项有(A)
A.行政处分 B.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的调解
C.行政机关对其工作人员做出的岗位轮换的决定 D.行政机关做出的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费的决定
45.下列表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D)
A.行政复议申请人对规章不明的,也可以在申请复议时一并提出对该规章的审查申请
B.公民、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乡、的镇人民政府的规定不服或认为违法的,也可以单独对该规定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C.所有经过了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申请人对此复议决定不服的,均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D.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具体办理行政复议事项46.根据《行政复议法》规定,下列做法正确的是(B)
A.除《复议法》规定以外,其他法律规定申请复议期限为5天的,应以5天为准
B.除《复议法》规定以外,其他法律规定申请复议期限为90天的,应以90天为准
C.复议申请期限全部以60天为准
D.《复议法》与其他法律对申请复议期限规定不一致的,以其他法律的规定为准
47.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C)
A.海关行政复议由上一级主管部门管辖 B.公安行政复议由上一级主管部门管辖
C.计生行政复议由上一级主管部门管辖 D.税务行政复议由上一级主管部门管辖
48.做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自己复议的情形是(B)A.国务院做出具体行政行为引起的行政复议
B.国务院各部、的委做出具体行政行为引起的行政复议
C.行政最终裁决行为引起的行政复议 D.专业性较强的行政行为引起的行政复议
49.《行政诉讼法》规定,有权提起诉讼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提起诉讼。此处所谓法人或其他组织终止,不包括(C)
A.被行政机关处罚停产停业整顿 B.企业的破产 C.企业的兼并 D.企业的撤销
50.行政诉讼的被告是行政主体,该行政主体不是(A)
A.人民法院 B.人民政府 C.法律法规授权的事业单位 D.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51.所谓法律法规授权组织有(D)
A.人民政府 B.人民政府职能部门 C.中国共产党的机构 D.卫生防疫站52.经复议维持了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被告应当是(B)A.复议机关 B.做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
A.复议机关和做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 D.复议机关和原具体行政行为机关的共同上级机关
53.下列有关我国公务员概念的正确表述是指(B)A.行使行政权、的执行国家公务的工作人员
B.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行使行政权、的执行国家公务的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C.通过公开考试择优录用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D.在各个国家机关中行使职权、的执行国家公务的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54.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关于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被总称为(B)
A.法律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行政规章55.下列行政法渊源中效力层级最高的是(A)
A.行政法规 B.地方性法规 C.部门规章 D.地方规章56.下列各项中有关行政法中的行政的正确认识是(A)
A.行政法领域的行政是指国家行政 B.我国行政法领域的行政仅指“动态”行政即行政活动
C.美国行政学家古德诺认为行政是指除立法、的司法以外的一切国家职能
D.只有国家行政机关的活动才是行政法领域的行政57.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A)
A.行政法律关系 B.社会关系 C.行政法律规范 D.行政关系与监督行政关系
5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行政法律关系构成要素的是(D)
A.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 B.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C.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D.行政法律关系的变动
中国宪法制度
判断题
1.公民和人民都是法律概念。╳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全体公民。╳3.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从性质上属于司法行政机关。╳4.在我国,成立非营利性社会团体不必履行登记手续。╳5.在我国,人民检察院实行的领导体制是双重从属原则。╳6.人民法院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是指导关系。╳
7.在我国,行使司法权的国家机关是人民法院。╳
8.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
9.全国人大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不适当的法律。√10.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律解释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11.根据宪法和立法法的规定,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是全国人大。╳
12.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是我国最低的一级国家政权机构。╳13.在我国的中央国家机关中,中央军委不受连选连任的限制。╳14.全国人大的常设性委员会是独立行使职权的国家机关。╳15.精神病患者不享有选举权。√
16.全国性的法律亦适用于特别行政区。√
17.民族自治地方的国家机关都是自治机关。╳
1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类似于西方国家的议会,是行使立法权的国家机关。╳
19.《共同纲领》是建国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一部宪法性文件。√20.人大代表在各种会议上的发言不受法律追究。╳
21.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不得侵入、的搜查、的查封公民的住宅。╳22.受教育权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23.劳动权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24.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25.自治州、的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的自治区、的直辖市的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
26.居民委员会主任是由政府指派的。╳
27.在中国,宪法一词只是到了近代才出现。√28.依法治国就是依宪治国。√
29.在我国,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
30.公民在年老、的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31.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都是针对年老、的疾病和丧失劳动能力的公民的。╳
32.在我国,任何公民都享有通讯自由和通讯秘密。╳33.宗教信仰自由属于精神自由的范畴。╳
34.设立特别行政区的法律依据是宪法序言。╳35.各国宪法一般对政治性结社都有严格的限制。√
36.公民通过言论自由表达的内容受法律的保护,不受非法干预,所以公民享有的言论自由是绝对的。╳37.公民的范畴大于人民。╳38.人民检察院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是监督关系。╳39.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免。╳
40.公民认为行政法规、的地方性法规、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同宪法相抵触的,可以向全国人大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建议。╳
41.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有监督宪法的权力。√42.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决定省、的自治区、的直辖市范围内部分地区的戒严。╳
43.中央军委每届任期与全国人大相同,但不受连选连任的限制。√44.解释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机关是全国人大常委会。╳45.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人大、的人民政府和行使司法权的机关。╳
46.以美国为例,在联邦制国家中,联邦有联邦宪法,各州又有自己的宪法。√
47.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采取的是一院制。╳
48.联邦制国家中的最高立法机关通常采用两院制。√49.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50.现阶段的爱国统一战线是政治联盟。√51.现行宪法的指导思想是四项基本原则。╳
52.私营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补充。╳ 53.我国实行的是市场经济。√
54.宅基地、的自留地、的自留山属于公民个人所有。╳55.宪法的修改应由到会人大代表的2/3以上多数通过。╳
56.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改变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57.居民委员会是我国的最低一级国家政权机关的派出机关。╳58.我国是个人元首制,国家主席行使国家元首的职权。╳
59.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设立派出机关,区公所就是自治区设立的派出机构。╳60.在国务院的任职人员中,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的是总理和副总理。╳
61.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62.现行宪法规定,全国人大的选举如果遇到不能选举的非常情况,经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2以上多数通过,可以推迟选举。╳63.根据宪法的规定,全国人大有权解释宪法。╳
64.我国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原因是历史和地理的原因。╳65.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所以特别行政区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
66.特别行政区法院有终审权。√
67.代表候选人的名单应该在选举日的20日以前公布。╳
68.在选民直接选举人大代表时,选区全体选民过半数参加投票,选举有效。√
69.选举法规定,代表候选人获得参加选举的选民过半数的选票,始得当选。√
70.国家机构与社会团体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组织功能方面的差异。╳71.我国国家机构遵循的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72.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全权性国家机关。╳73.有权制定和修改宪法的主体是全体人民。╳74.在我国,人大代表都是专职的。╳
75.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之间的关系是领导、的监督关系。╳76.总理负责制实际上就是总理对其主管的工作有完全决定权。╳77.现行宪法规定的,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的财政收支进行监督的专门机关是监察机关。╳
78.民族自治地方,即自治区、的自治州、的自治县的人民政府的主席、的州长、的县长应当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79.在我国中央国家机关中,实行个人负责制的是国务院。╳
80.各级人民政府派出机关的职责是领导、的督促、的检查下级人民政府的工作。╳
81.根据法律规定,各级人民法院院长、的副院长、的庭长、的副庭长、的审判员和助理审判员必须是具有政治权利,年满25周岁的中国公民。╳
82.我国实行的审级制度是四级两审终审制。╳83.中央军委实行集体负责制。╳
84.言论自由在公民的各项自由权利中居于首要地位。╳
85.宗教、的慈善、的文化艺术等团体属于非政治性的、的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
86.批评权和建议权的区别是前者针对的是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缺点和错误,后者针对的是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工作。√
87.到目前为止,我国对现行宪法采用宪法修正案的方式进行了3次修改。√
88.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决定,或者非经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89.对人大代表的逮捕程序和普通公民适用的程序相同。╳90.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形成了27条宪法修正案。╳
91.人格权主要是指姓名、的名誉、的肖像和人身等权利。√
92.根据宪法,任何国家机关、的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或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93.华侨是居住在外国的中国公民,国家保护华侨的正当的权利和利益。√
94.社会主义国家的政体基本上都是共和政体。√
95.人民代表大会制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形式。√
96.在民族自治地方,对于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的决定、的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可以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不予执行。╳
97.地方各级人大由代表组成,省、的自治区、的直辖市、的自治州、的设区的市的人大代表,由下一级人大选举产生。√
第三篇:公务员考试:公务员法律知识考试试题库(一)(含答案)
第一章 邓小平法制理论与依法治国
一、单项选择题
1、当代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
A、工人阶级领导的全国人民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体现
B、工人阶级领导的全体劳动人民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体现
C、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农民、公务员、解放军、知识分子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体现
D、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体现
2、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其核心是()。
A、有法可依,建立完整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B、有法必依,法律面前
C、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农民、公务员、解放军、知识分子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体现
D、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体现
3、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目标是()。
A、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B、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建设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国家 D、建设人民民主专政的法制国家
4、目前,我这法治建设上的一个突出问题是()。
A、我国的法律体系尚不建全不能基本做到有法可依
B、很多人不知法、不懂法、缺乏守法、执法意识
C、法律不权威,甚至某些法律的权威性丧失
D、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
5、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基础、灵魂是()。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社会主义民主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确保法律的权威性
二、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法制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
A、确立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战略地位,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本质特征的认识
B、阐明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辩证关系
C、揭示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与我国现代化的内在联系
D、全面阐述了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
2、法治不仅体现为权力依法运行的一种国家形态,而且是一种现代化的法律制度形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根据法治原则,实行法律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主要表现为法治原则的()。
A、法治的普遍性原则
B、法治的价值原则
C、法治的权威性和目的性原则
D、法治的形式合理性原则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渊源可以归结为()的法律渊源。
A、以宪法为核心
B、以行政法为核心
C、以经济法为主要内容
D、以制定法为主
4、法律权威的牲包括()。
A、法律的本源性
B、法律的普遍实施性
C、法律的崇高威望性
D、法律的至高无上性
5、我们是在一个法治基础薄弱的国家中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度建设。现有的法律制度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因此,必须改革,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合理的法律运行机制。在现行的法律制度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要改革法律制度关键是建立()。A、法律运行机制的独立性差
B、法律运行过程中的执行性差
C、独立的法律运行机制
D、强有力的法律执行机制
6、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我国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调控机制,又是紧密结合的有机整体。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二者紧密联系是()。
A、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发展将为依法治国提供坚实的道德基础,促进社会主义法律的实施
B、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也会不断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C、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高度,高度重视法治与德治建设,使二者互相配合,协调发展
D、法治与德治既互相协调,又相互促进,在做法上,既可轮流突出,也可整体推进,德治与法治的任何一方面搞好了都可以保证或促进另一方面发挥应有作用
三、判断题
1、邓小平法制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民主法制理论的新发展,是中国一百多年来民主法治的科学总结,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新经验、新创造的总结和升华,是当代中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指导思想。()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健全全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制度总是更带有根本性、全部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没有法制,社会主义民主就无法制度化,民主就只能是一种理想,或者演变为社会**。法制必须以民主为基础。社会主义法制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确认、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法治和人治的根本区别在于法律是否体现民主的精神和原则。法制离开了民主,法制就可能演变成为依法实施的专制或者以法律的名义而实施的人治。()
3、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和完整内容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是毛泽东、董必武、邓小平等领导人,在总结社会主义国家民主法制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4、“以党治国”,党权高于一切。()
5、遏制腐败,立法是前提,监督是关键,必须从制度上构建遏制腐败蔓延的堤防,建立市高效、完备、公开、严密的权力法律体系。()
6、法治国家要求,法律在社会生活国家生活的一切重要领域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即法律享有崇高的威望,得到普遍的遵守和广泛的认同,法律在调控社会生活方面发挥基础和主导的作用。法律的至高无上的权威是法治国家的显著特征。()
四、简答题
简述八二宪法是建国以来最好的一部宪法。
五、论述题
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分析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和要求。
第二章 中国宪法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
A、“三个代表”思想 B、四项基本原则 C、宪法 D、邓小平理论
2、我国现行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第()部宪法。
A、4 B、1 C、3 D、2
3、我国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体制实行()负责制。
A、委员会
B、政府全体会议
C、政府常务会议与行政首长
D、行政首长
4、在我国,行政立法权是指制定()的权力。
A、行政法规和部分规章
B、行政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
C、行政法规和规章
D、部分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全体()。
A、公民 B、人民 C、劳动者 D、爱国者
二、多项选择题
1、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主要表现是()。
A、宪法是立国之本与治国之策
B、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行为准则
C、宪法是普通法律制定的基础和依据
D、与宪法相抵触的一切法律、法规无效
2、全国人大用“宪法修正案”的方法对现行宪法进行过三次局部修改的具体时间是()。A、1988、1998 B、1988、1993 C、1993、1990 D、1993、1999
3、法律规范冲突解决机制遵循的原则是()。
A、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B、特别法优于一般法,新法优于旧法或后法优于先法
C、根据各种不同的法律规范冲突,分别由全国人大或国务院等各有关机关裁决
D、全部由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4、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活动的权利。根据宪法规定我国公民的监督权包括()。
A、申诉权
B、批评、建议权
C、检举权
D、控告权
三、判断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4月12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公布实施的。()
2、宪法作为一个国家的法的表现形式之一,与其他法根本不同,它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最高法,是母法,在一国的法律体系中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3、宪法修正案,是指不修改宪法的原来文本,在宪法文本之后按照个性的年代另起序号,以前法优于后法的原则,判断实际有效的宪法规定。到1999年全国人大对现行宪法进行了三次局部修改,共通过了18条宪法修正案。()
4、直接选举是指以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为单位选举产生出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方式。间接选举是指按一定原则将选民划分为选区,以选区为单位选举人民代表的选举方式。根据选举法规定,在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方式上,采取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
5、地方人民政府的性质和地位是地方各级人大的执行机关,是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级人大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报告工作,在本级人大闭会期间对本级人大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因此,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实行双重负责制,既对同级人大及常委会负责,又要向上级人民政府负责,并受国务院统一领导。()
6、宪法考虑到地方的实际需要,规定一定级别以上的地方人大及人在大常委会有权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因此,我省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主体有:省人大及常委会,杭州、宁波、温州等较大的讪的人大及常委会。()
7、宪法第五条的内容是: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如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8、宪法第十一条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权益和利益,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9、我国宪法有关条款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四、简答题
1、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原则。
2、简述依法治国与党的政策的关系。
3、简述公正执法与司法公正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五、论述题:如何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宪法实施?
六、案例分析题
案情:
上一世纪70年代末,北方某省A市的赵志强凭自己的技术能力,带领20多名知识青年创办了卫健药厂。该厂属赵志强个人兴办,建厂批准程序佥生产运转正常。但由于多种原因该厂多次变更主管挂靠关系,经历了好几个“婆婆”。1997年,党的十五大以后,厂长赵志强向主管部门提出对工厂的产权进行界定。该厂工人得知这一消息后,召开职工代表大会罢免了赵志强的厂长职务,发生了当地著名的“争夺工厂事件”。被罢免的厂长赵志强四处奔走,到处喊冤。不久,该市香坊区检察院以涉嫌经济犯罪为由,于1998年6月将赵志强拘审,产权界定从此搁浅。界定不了产权,就界定不了药厂财产权的性质,也就无法确定赵志强是否贪污。赵志强被拘押100天后取保候审。1999年8月,74岁的赵志强因病去世。临终时,他的取保候审也未解除。据了解,某法院人认为:此案不归法院审理,应当由资产管理部门处理。
问:此案引发宪法中什么问题,你认为应当怎样处理或解释?
第三章 中国行政法律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以行政机关是否具有自由裁量权为标准,行政行为可分为自由裁量行政行为和()。
A、抽象行政行为 B、内部行政行为 C、作为行政行为 D、羁束行政行为
2、行政处罚法规定,除非法律有特别规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处罚机关可以()。
A、自己执行 B、自己执行,但应当由上级机关批准
C、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D、向上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
3、行政复议法规定,提出行政复议申请的一般期限为()天。
A、15 B、10 C、30 D、60
4、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处于相对应的一方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称为()。
A、行政人 B、行政相对人 C、行政主体 D、行政客体
5、强制执行机关请人代替法定义务人发行义务,再由法定义务人负担费用的执行方法称为()。
A、代履行 B、代执行 C、直接强制 D、即时强制
6、治安处罚条例规定,警告、()元以下罚款,可由公安派出所裁决。
A、50 B、100 C、200 D、500
7、以行政相对人是否特定为标准,行政行为可分为()。
A、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B、实体行政行为和程序行政行为
C、内部行政行为和外部行政行为
D、羁束行政行为和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8、行政处罚法对行政处罚的时效作出了明确规定,违法行为在()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A、1 B、2 C、3 D、4
9、行政机关应当在宣告行政处罚决定书后将其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行政机关应当在()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A、5 B、7 C、10 D、15
10、公民陈某被公安机关错误拘留,欲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特向张律师咨询。下列有关行政诉讼的咨询意见中,不正确的是()。
A、行政诉讼中对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举证责任应由被告承担
B、对行政诉讼中涉及的所有问题,不得适用调解
C、行政诉讼中不得适用调解原则是行政诉讼在程序上区别于民事诉讼的一个显著标志
D、行政诉讼的法定撤消方式有自愿申请撤诉和视为撤诉两种
11、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对下列事项提起的行政诉讼。()
A、不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行政强制措施的行政案件
B、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或者许可证和执照,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者不予答复的行政案件
C、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行政行为
D、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不服行政机关的奖惩、任免等决定的行政案件
12、国家征收教育附加费的行为属于()。
A、行政许可 B、行政奖励 C、行政征收 D、行政处罚
13、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原告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个月提出,但法律规定的除外。A、2 B、3 C、6 D、12
14、国家赔偿法规定,国家机关造成公民身体伤害的,应当支付医疗费,以及赔偿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减少的收每日的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半职工的日平均工资计算,最高额为国家上半职工年平均工资的()倍。
A、2 B、5 C、10 D、15
15、赔偿义务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个月内给予赔偿。
A、1 B、2 C、3 D、6
16、国家赔偿法规定,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年,自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的行为被依法确认为违法之日起计算,但被羁押期限不计算在内。
A、1 B、2 C、3 D、4
17、行政诉讼不同于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的证据种类有:()
A、书证 B、物证 C、视听资料 D、现场笔录
18、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
A、调解 B、民族语言文字 C、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D、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19、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可以参照的()规范性文件依据认为不一致的,可以由最高人民法院送国务院解释或裁决。
A、地方规章之间 B、中央部委规章之间
C、地方规章之间与中央部委规章之间 D、地方性法规之间
20、经复议的行政案件,复议机关改变了原具体行政行为,可能成为被告的是()。
A、原行政机关是被告 B、改变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C、原行政机关与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 D、改变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是被告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哪些属于诉讼参加人()。
A、原告和被告 B、第三人C、诉讼代理人 D、证人 E、鉴定人
2、行政处罚主要种类可分为()。
A、警告 B、罚款 C、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 D、责令停产停业E、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 F、行政拘留
3、就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而言,其效力表现为具体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就具有()。
A、公定力 B、确定力 C、拘束力 D、执行力
4、在我国,行政职务产生的主要方式()。
A、选任 B、委任 C、调任 D、聘任
5、行政诉讼二审判决的情形有()。
A、维持原判 B、改判判决 C、撤销原判,发回重审 D、撤消判决
6、在行政强制中,直接强制可分为()。
A、代执行 B、执行罚 C、人身强制 D、行为强制E、财产强制
三、判断题
1、行政法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之间发生的各种法律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行政法已有统一完整的实体行政法典。()
3、由于社会生活和行政关系复杂多变,因而作为行政关系调节器的行政法律规范也具有较强的变动性,需要经常废、改、立。()
4、行政法与刑法、民法一样,是现代法律体系中的三大基本法律部门之一,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法律地位。()
5、在行政实体法律关系中主体双方的权力义务不对等,行政机关具有更多的优越地位。()
6、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7、行政法律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主体之间能约定权利(职权)、义务(职责),能自由选择权利(职权)义务(职责);这与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可以相互约定,共同选择权利、义务完全相同。()
8、国家公务员主要特征之一是指依法行使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所以,国家公务员不包括国家行政机关中的工勤人员。()
9、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变更仅限于显失公正的行政处罚。()
10、行政处罚法明确规定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的行政机关管辖。()
11、根据行政复议法的有关规定,所有抽象行政行为都不能申请复议。()
12、对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或者其他人事处理决定申请复议。()
13、税务机关强制吊销了不依法纳税者的营业执照,属行政机关之间的横向越权行为。()
14、国家赔偿法规定,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的赔偿金按照国家前三年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
15、行政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诉、判决、裁定停止执行。()
四、简答题
1、简述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
2、行政复议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3、行政诉讼的特有原则有哪些?
4、简述国家公务员的概念及特征。
五、论述题
1、试论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
2、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的范围是什么?
六、案例分析题 1、2001年3月至4月间,A市大桥药店承包人陈某在该市大地镇集市个体店中,购得印有“中超”牌商标的养胃丸一批,运往B市后,由大桥药店批销给B市六家商场及医药公司。上述单位购入“中超”牌养胃丸后,随即进行了调运、批发与零售,致使B市20家药店经销了这批养胃丸。在销售过程中,B市医药生产供应总公司获悉消费者反映该养胃丸药味不浓,于同年6月派出质检员进行检查,证实该“中超”牌养胃丸质量确实欠佳,便通知所属部门停止销售,并抓紧退货。
该养胃丸注册商标专用人某中药制药一厂于2001处9月6日,分别向A市工商局与市卫生局投诉,请求对市场信息医药单位销售冒牌养胃丸案依法查处。市工商局于2001年10月10日根据《药品管理法》对此案作出如下自理决定:(1)对现已封存于大桥药店的430盒冒牌养胃丸予以全部销毁;(2)对消费者的退货全部销毁;(3)对大桥药店及其他20家药店的非法利润予以没收,并分别处以2000元罚款。
现问:
① 这起处罚案件哪些机关有管辖权?
② 工商局作出的处罚决定是否合法?为什么? ③ 如果市卫生局亦根据《药品管理法》对此案进行处罚,是否违背了“一事不再罚”之原则?为什么?
④经查,市工商局是以简易程序作出上述处罚决定的;在作出处罚决定时,本拟处以罚款1500元,因大桥药店不断提出申辩,后决定罚款2000元。从程序上看,市工商局的以上做法是否合法?为什么?
2、吴某在经过A 地海关时被A地海关以违反海关法有关规定,有走私嫌疑扣留人身24小时。吴某被解除海关人身扣留,回住所B市,吴某不服A地海关的人身扣留欲向人民法院起诉。问:
①吴某想先就海关一行为申请复议,其应当向哪个机关提出复议申请?
②如果经复议机关维持了原具体行政行为,其决定提起诉讼,如何确定本案的地域管辖?
③如果经复议机关维持了原具体行政行为,而经人民法院审理,确认行为违法,其是否可以就该行为提起国家赔偿请求?赔偿义务机关是谁?
第四章 中国刑事法律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是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其含义是()。
A、刑罚应与犯罪行为相适应
B、刑罚应与犯罪个人情况(主观恶性与人身危险性)相适应
C、刑罚应与犯罪客观危害相适应
D、刑罚要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2、我国刑法在时间上,采取()。
A、从旧原则 B、从旧兼从轻原则 C、从新原则 D、从新兼从轻原则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违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按我国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不予追究。
A、5年 B、10年
C、3年 D、1年
4、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是指()。
A、14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 B、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
C、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 D、不满14周岁
5、醉酒的人犯罪()。
A、从重处罚 B、应负刑事责任 C、不负刑事责任 D、减轻处罚
6、甲盗窃同宿舍李某的1000元钱后,受到良心谴责,把钱放回原处,甲的行为是()。
A、犯罪中止 B、犯罪未遂 C、犯罪既遂 D、不负刑事责任
7、缓刑制度适用对象是()。
A、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 B、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C、被判管制的犯罪分子 D、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8、甲(30岁)以买东西相引诱,使某女(15岁)多次与其发生性关系,甲的行为()。
A、不构成犯罪 B、构成奸淫幼女罪 C、构成强奸罪
9、医疗事故罪的主体()。A、只能是医生 B、只能是医生或药剂师 C、除医生、药剂师 之外,还包括护士、一些技术人员D、只能是医生、药剂师、护士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刑相适应原则
C、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D、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2、中国()在我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不论罪行轻重,法定刑高低,都适用本法。
A、公民 B、国家工作人员 C、军人 D、因公出国的人
3、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来适用本法。这里的领域包括()。
A、领陆、领水、领空 B、我国的船舶、航空器
C、我国驻外使、领馆 D、外国驻我国的使、领馆
4、犯罪的基本特征有()
A、犯罪的阶级性 B、社会危害性
C、刑事违法性 D、应受惩罚性
5、李某1980年10月1日出生,1994年10月2日去张家盗窃价值3000元的物品,李某()。
A、处于相对刑事现任年龄阶段 B、负刑事责任 C、不负刑事责任 D、减轻刑事责任
6、以下情况可适用假释的有()。
A、甲被捕拘役,执行中确有悔改表现 B、乙被判有期徒刑,执行中确有悔改表现 C、丙被判无期徒刑,执行中确有悔改表现D、丁被判有期徒刑,执行中身患重病,需住院治疗
7、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主体有()。
A、生产工人 B、科技人员 C、生产指挥人员 D、党政工作人员
8、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减轻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有()。
A、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
B、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
C、又聋又哑的人 D、盲人
9、下列行为中,构成强奸罪的有()。
A、某公司经理以提升为诱饵,与其发生性关系 B、以揭发隐私相要挟,与发生性关系
C、乘妇女熟睡时,与其发生性关系 D、深夜冒充妇女的丈夫,与其发生性关系
10、下列行为中,构成抢劫罪的有()。
A、用药物麻醉,使人不知抗拒,当场抢走其财物
B、以将要实施暴力相威胁,逼被害人2日内交出财物
C、乙欠甲1000元钱不还,甲到乙家暴力抢回
D、盗窃时,被人发现,为抗拒逮捕而当场使用暴力
11、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是指与案件事实和诉讼结果有切身利害关系,在诉讼中处于控告或被控告地位并享有较大诉讼权利的诉讼参与人。包括()。
A、被害人 B、自诉人 C、犯罪嫌疑人 D、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人
12、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包括()。
A、拘传 B、取保候审 C、监视居住 D、拘役 E、逮捕
13、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案件即自诉案件包括()。
A、告诉才自理的案件 B、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的刑事案件
B、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权利的行为应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法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C、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
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14、人民法院应当为下列哪些被告人指定辩护人?()
A、有法定代理人但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未成年人 B、没有委托辩护人的聋哑人
C、不通晓我国语言文字的外国人、无国籍人,且没有委托辩护人
D、公诉人出庭公诉的案件,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
三、判断题
1、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我国领域外犯罪,按我国刑法规定,其犯之罪法定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3、醉酒的人犯罪,可以减轻刑事责任。()
4、甲持刀追杀乙,后来,甲的刀被群众夺下,乙见状返身用木棍猛击甲,将甲打成重伤,乙的行为应属防卫过当。()5 甲拦路劫持下夜班的女乙,欲强奸乙,乙掏出防身用的刀子,扎死了甲,乙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应减轻处罚。()
6、对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可判处死缓。()
7、犯罪分子向所在单位的领导主动交代罪行的,也是自首。()
8、罪犯在服刑期间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
9、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放火罪的,不负刑事责任。()
10、我国刑法规定对单位犯罪一律实行双罚制,即同时处罚犯罪的单位和该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判处刑罚。()
11、我国刑法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12、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的主体是国有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
13、偷税罪的主体是负有纳税义务和代扣代缴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14、持捡到的存折去银行取款,构成诈骗罪。()
15、刑事诉讼中的诉讼参与人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享有一定权利、负有一定义务的人,包括国家专门机关工作人员、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
16、在刑事侦查阶段,对犯罪嫌疑人住处进行搜查时,应当有被搜查人或者他的家属、邻居或其他见证人在场。()
17、不服一审判决的上诉期限为10日,不服一审裁定的上诉期为5日,从接到判决书、裁定书之日起计算。()
四、简答题
1、犯罪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成立正当防卫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3、简述渎职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4、简述刑事诉讼的概念及任务。
5、简述二审程序中的上诉不加刑原则。
五、论述题
1、试述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与区别。
2、试述侵占罪的概念和特征。
3、试述刑事诉讼代理的概念及特征。
六、案例分析题
1、被告人,李某,男,25岁,农民。被告人,王某,男,22岁,农民。
被告人李某和王某是同乡,二人约好一同外出,但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只好返乡。途中在株洲转车,二人身上所带钱已经所剩无几,看到车站附近有一杂货店,顿生邪念,商量去抢杂货店,就用剩余的钱买了二把匕首。深夜,二人手持匕首去敲杂货店的门,店主开门后,二人见店内有数人在打牌,犯罪行为难以得逞,转身逃跑,但均被抓获。
试问:李某、王某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还是犯罪未遂?请说明理由。
4、被告人,陈某,男,26岁,工人。被告人陈某因多次受到车间主任常某的批评,对其
怀恨在心,蓄意报复。一天夜里,常某在单位值班,陈某乘其熟睡之机,放火将值班室点燃,大火燃起后,陈某又怕造成严重后果,难逃罪责,就用石头将值班室窗户玻璃砸碎,惊醒常某后,陈某逃走。常某冲出屋子后,与起来的群众一起灭火,虽然及时将大火扑灭,但造成了部分财产的损失。
试问:陈某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请说明理由。
5、张某,男,30岁,是某县人民银行的出纳员,他利用工作之便,采取伪造、涂改单据
等手段,贪污现金35782元。案发后,由该县司法机关查处。在提起公诉时,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某某主动提出回避此案,因为张某是他的儿子。本案在人民法院受理后,组成了以审判长宋某为首的合议庭。但是后来发现宋某是张某的表哥,于是上级领导便决定宋某回避。请根据以上案情,回答下列问题:
①张某的贪污案应由哪个机关立案?
②张某某的回避属于何种回避?
③审判长宋某的回避由谁决定?
第二部份:《干部法律知识读本》练习题目参考答案(上册)1-4章章
第一章 邓小平法制理论与依法治国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B
4、D
5、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BD
3、AD
4、ABCD
5、AC
6、ABC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四、简答题
.(1)新宪法体现和确立了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既总结了历史经验,又借鉴了各国的制定经验;较充分体现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精神。(2)简述宪法的基本结构及其内在关系。(3)新宪法与前三部宪法相比有很大进步,是一部好的宪法。(4)宪法内容的完善是个过程。我们近10年己三次修宪,我国的宪政制度将逐步完善和不断进步。(详见《读本》上58页)
五、论述题
1.(1)依法治国的涵义(《读本》19页)(2)分析依法治国内涵中诸要义(或要点):主体,客体,关键点和要求。(3)依法治国方略提出的必然性。(4)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大意义。(详见《读本》19页)第二章 中国宪法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D 4.C
5、B
二、多项选择题
1.C.D 2.B.D . 3.A.B 4.B.C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
四、简答题
1.(1)法律价值要求法律制度构建在尊重人的人格尊严、自由、合理愿望和财产权利的基础上,从而形成新的法律价值取向原则和精神。(2)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原则包括第一生存,第二安全,第三民主,第四自由,第五平等(并略解其简单含义)。(3)法律价值原则是我国“法治原则”的基本要求,是我国法律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它明确揭示了人治与法治的区别,并不是有没有法律或法律完备不完备,而是在于有什么样的法律和法律是不是得到普遍遵守,法治国家的法律制度是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是自由与人权的法律保障,它体现了一种新的法律价值取向。(详见《读本》上册第21-22页)2.(1)党的政策和法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有很多相同之处,二者互相联系,互相作用。(2)党的政策是党为完成一定时期的任务而规定的活动准则。党的政策直接影响甚至指导法律的制定和实施;甚至成为某一个具体法律的基本内容;在依法治国的各个环节上,党的政策具有指导作用。(3)法是体现人民群众意志和根本利益、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以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是实现党的领导,党的政策和党的使命的重要形式和手段,是定型化、规范化、条文化的党的政策。(4)法律的制定一般地讲必须以党的政策为依据,社会主义法律的适用,也应以党的政策为指导,才能更好地发挥法律的作用。(详见《读本》45—46页)3.(1)公正执法和司法公正都是讲要更好地执法和司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基本是一致的,即二者有共同的要求与共同的基本原则。(2)公正执法和司法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个方面(简单说明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含义和要求)。(3)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执法与司法独立和公开,当事人有权申诉。(4)还要解决执法、司法过程中的人事、财政、监督、法律等体制上存在的一些不利于公正执法和司法的问题。(5)特别是要解决执法或司法中的腐败问题。(详见《读本》上35-36页,103页、105页)
五、论述题
1.(1)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54页)(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55—56页)(3)宪法权威特点和要求。(29。30页)(4)只有树立宪法权威,才能保证宪法实施。(31-33页)
六、案例题
1.本案情涉及到公民的私人财产权和国有资产的法律界定与保护问题。产权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宪法问题,是宪法的一个核心问题。1978年开始的改革,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中国面临着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即私有财产和私有财产权的保护问题。因此,宪法对私有财产的关系问题被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保护私有财产和私有财产权,是修宪的中心议题。
2.八二宪法和九十年代的三次修宪都是以财产为中心内容进行的,充分反映了宪法的发展与财产权之间的内在互动关系。82宪法规定了“保护个体经济的合法权利”,特别是宪法第十三条的规定表明:宪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已有明确规定;88年修宪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有偿出租、转让。第一次部分承认土地方面的私有财产权;99年修宪明确规定了“非公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定“国家保护个体私营经济的合法权益和利益”。宪法对保护私有财产的上述规定,不仅是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包括本案例反映出来的现实存在的产权问题。宪法对产权关系问题的规定,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宪法的发展过程。
3、本案并非是涉嫌经济犯罪,而是产权关系问题,本应通过产权归属来解决问题,但由于当时没有法律方面规定,法院难以受理,产权管理机关也难依法行政,加上检察机关某些人的错误,造成了赵志强蒙受的冤屈,甚至死时也未能纠正。其教训是较为深刻的。
4、从宪法及有关法律规定看,赵应是药厂财产的所有人,这应是处理此案的法律关系的前提。其次,赵与20多个知识青年的关系和赵或工厂与主管挂靠单位(即“婆婆”)的关系。这 两种关系无论如何都不能判定赵对工厂的财产所有权,更不能把规范产权关系与经济犯罪混为一谈。今日分析此案重在平反冤案,吸取教训,完善产权法制度,切切实实承认,保护个体私营经济主的财产权与财产所有权,以适应促进市场经济发展,保护人权(包括财产权)与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
第三章 中国行政法律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1.D,2.C 3.D 4.B 5.B 6.A.
7、A 8.B 9.B 10.B
11、D 12.C 13.B
14、B 15.B 16.B 17.D
18、A 19.C 20.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BCDEF 3.ABCD 4.ABCD 5.ABC 6.CDE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四、简答题
1、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是指合法行政行为所必须具备的法定条件。(1)行为主体合法;(2)行为权限合法;(3)所行为内容合法;
(4)抒为程序合法;(5)行为形式合法。
2、行政复议主要具有以下特征:(1)行政复议主要解决的是行政争议;(2)行政复议的审理和决定机关是行政机关;(3)行政复议必须由不服行政行为的利害关系人依法提出申请才能启动,非利害关人不能申请行政复议;(4)行政复议既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又审查行政行为的合理性;既审查具体行政行为,又审查规章以下的抽象行政行为;(5)行政复议必须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必须保证整个复议活动合法、公开、公平、公正。
3.行政诉讼的特有原则:(1)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则;(2)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原则;(3)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举证责任原则;(4)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执行原则;(5)不适用调解原则;(6)有限司法变更原则;(7)解决行政争议的选择原则。
4.国家公务员,是指国家依法定方式任用的,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任职的依法行使行政权力和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它具有以下3个特征:(1)国家公务员是经法定方式和法定程序任用的人员;(2)国家公务员是在各级回期行政机关任职的人员,不包括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干部,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的工作人员人;(3)国家公务员是指依法行使行政权力、执行画家公务的人员。国家公务员不包括国家行政机关的工勤人员。
五、论述题
1.行政法律关系包括行政实体法律关系、行政程序法律关系、行政裁决法律关系、行政复议法律关系和行政诉讼法律关系,它主要有以下特点:(1)行政主体是行政法律关系的一方。行政主体是行政职能的承担者,这决定了行政法律关系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2)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是指在行政实体法律关系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不对等,行政机关具有更多的优越地位。(3)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由有关法律规范事先加以规定。行政法律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主体之间不能相互约定权利(职权)、义务(职责),不能自由选择权利(职权)、义务(职责),而必须依据法律规范取得权利并承担义务。(4)行政主体实体上的权利(职权)或义务(职责)经常具有重合性。这种重合性意味着其权利(职权)或义务(职责)的双重性。(5)行政法律关系引起的争议,大多由行政机关或行政裁判机关依照行政程序或准司法程序解决。
2.我国行政诉讼法第11条明确规定了人民法院受理下列行政案件:(1)不服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合停产停业、没收财产等行政处罚的案件,(2)不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行政强制措施的行政案件。(3)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行政案件。(4)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和执照,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者不予答复的行政案件。(5)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行政案件。(6)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或最低生活费用的行政案件。(7)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行政案件。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如果要求相对人负担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义务,即属行政机关违法要求相对人履行义务。(8)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的行政案件。所谓其他人身权、财产权,是指前七类中没有涉及到的人身权和财产权。(9)单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可以提起诉讼的其他行政案件。
六、案例
1.(1)市卫生局有管辖权。(2)不合法。因为市工商局超越了决定职权,该处罚决定属于越权行为。(3)违背了“一事不再罚”原则。因为针对同一违法行为,不同行政机关不得依据同一法律根据予以重复处罚。(4)有两处不合法:①不应适用简易程序: ②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
2。(1)向A地海关的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复议。(2)A地海关所在地、吴某户籍所在地、吴某住所地B市、被限制人生自由地人民法院均有管辖权(3)助吴某有权要求国家赔偿,赔偿义务机关应当是A地海关。
第四章 中国刑事法律制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C 4.C 5.B 6.C 7.A 8.A 9.C
二、多项选择题
1、ACD
2、BC 3.ABC 4.BCD 5.AC
6、BC 7.ABC 8.ABCD
9、BCD
10、AD
11、ABCD 12.ABCE 13.ABCD 14.AB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我国刑法中的犯罪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1)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犯罪是具有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这是犯罪最基本的特征。(2)刑事违法性。犯罪是触犯刑事法律的行为。(3)应受刑罚惩罚性。犯罪是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犯罪的以上三个基本特征紧密结合,缺一不可。
2.答案要点:成立正当防卫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起因条件。即存在着违反法律并具有社会危害性的不法侵害行为。(2)时间条件。不法侵害必须处于已经开始并且尚未结束的进行状态。(3)对象条件。防卫行为必须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实行。(4)主观条件。防卫人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实施防卫行为。(5)限度条件。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且造成重大损害。
3.答案要点:渎职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或者拘私舞弊,妨害国家机关正常活动,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其构成特征包括以下几方面:(1)犯罪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各种严重的渎职行为。(3)犯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只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4)在主观方面,有的是故意,有的是故失。’
4.答案要点:我国的刑事诉讼是公安机关(含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查证、核实被告人是否实施了犯罪,是否应当受到邢罚处罚,应当受到何种刑事处罚并依法作出处理的活动。我国刑诉法有以下三方面基本任务:(1)保证难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2)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3)教育公用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5.答案要点:上诉不加刑原则是二审程序中的两大原则之一,是指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仅有被告人一方提出上诉的案件时,不得以任何理由改判重于原判决所判罚的审判原则。该原则是为了保障被告人充分行使上诉权,维护其合法权益而设置的,它只适用于只有被告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近亲属提出上诉的案件。如果是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或自诉人提出上诉的案件,或者在被告人一方提出上诉的同时,人民检察院或自诉人也提出抗诉、上诉的,则不受上诉不加刑原则的限制。
五、论述题
1。答案要点:(1)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犯罪窃体恩招为构成犯罪的必备条件之一。(2)犯罪对象是指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具体的人或物。(3)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联系密切,作为犯罪对象的具体人是作为犯罪客体的社会关系的承担者,作为犯罪对象的具体物是作为犯罪客体的社会关系的物质表现形式,一般而言,犯罪客体总是通过一定的犯罪对象表现它的存在。
两者的区别在于:(1)犯罪客体决定犯罪的性质,而犯罪对象则未必。(2)所有犯罪都有犯罪客体,但不是所有的犯罪都有犯罪对象。(3)犯罪对象并非在任何犯罪中都受到损害,而任何犯罪都危害客体。‘
2.答案要点: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自己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拒不退换;或者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行为。
侵占罪的构成特征:(1)本罪的客体是他人的财产所有权。(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将自己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将他人的的遗忘物或埋藏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行为。所谓代为保管,是指接受他人委托或根据事实上的管理而成立的对他人财物的持有、管理;所谓温筋物批僵指由财物所有入、待有人不慎而暂时失去占有;控制肋财物批所谓埋藏物,是指埋藏于地下的、所有人不明的财物。(3)(4)本罪的主体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非法占有的目的。
3;答案要点:刑事诉讼的代理是指优理人接受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入及其法定代理人的委托,以被代理入名义参加诉讼活动,由被代理人承担代理行为法律后果的一项法律制度。
刑事诉讼代理有以下特征:(1)被代理人只能是公诉案件的被害人、自诉案件的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当事人:(2)诉讼代理人必须以被代理人名义进行诉讼活动;(3)诉讼代理人只能在代理权限内从事话动,诉讼代理人活动的依据是被代理人的授权行为,代理人超越代理权限以及代理权终止后进行的行为如没有得到被代理人的追认,被代理人不承担该行为的法律后果;(4)诉讼代理人进行代理活动产生的法律后果由
被代理人承担。
六、案例
1.答案要点:李某、王某的行为属于3巴罪预备阶段。因为李某、王某敲们的行为属于抢劫的准备阶段,并没有”着手”实施抢劫的犯罪构成要件中的行为,即没有采用暴力胁迫或其它方法,让店主立即交出财物,因此属于抢劫罪的预备阶段。
2.答案要点:陈某的行为己构成放火罪。在本案中(1)在客观
方面,陈某己实施了放火的行为。在主观方面,被告人明知点燃有人睡觉的房子会造成人亡财毁的严重后果,但出于报复动机,仍故意地实施放火行为。其行为符合放火罪的构成要件。(2)陈某实施放火行为后,由于害怕罪行败露,被追究责任,而主动采取措施,有效地防止常某死亡的后果发生,这是符合邢法有关犯罪中止规定的。(3)陈某虽然在主观上想以放火为手段,杀伤特定的人,但其放火行为可能造成火灾危害公
共安全,因而以放火罪论处。
3、答案要点:(1)张某的贪污案应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根据邢诉法第18条规定:贪污贿赂犯罪„„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2)张某某的回避属于自行回避。根据刑诉法第28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①是本案的当事人或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②本人或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②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④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回避可分为申请回避、自行回避、指令回避,本案中张某某发现自己具有法定应当回避的情况,自己主张回避,属于自行回避。(3)审判长宋某的回避应当由本院院长决定。根据刑诉法第30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据此,宋某的回避由本院院长决定。
第四篇:公务员通用能力考试测试题
公务员通用能力考试测试题(单项选择题)
一、政治鉴别能力
1.鉴别能力是一种具备()的观察力。A.高度觉悟B.敏锐特质C.专业知识D.方法技巧 2.当前公务员提高自身政治认识水平的最基本途径是()。
A.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做一个学习型公务员B.认真学习国外的公务员制度,做一个面向世界的公务员
C.认真学习社会、历史知识,做一个博学广见的公务员D.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做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3.一些公务员之所以渎职、失职、滥用职权、贪污腐败,其内在原因就是缺乏()A.较高文化水准B.应具业务能力C.公共道德素质D.政治鉴别能力
4.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是()。A.人民代表大会B.民主集中制C.政治协商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 5.政治鉴别能力是确保公务员()的根本。A.品:质上过硬B.业务上精通C.政治上合格D.作风上优良
6.公务员在工作中决策时善于明辨是非、当机立断、及时合理地做出决定并坚决执行的意志品质是()A.坚韧性B.自觉性C.果断性D.自制力
7.我们党在一些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总是十分重视加强干部学习,及时用()武装党员干部,统一全党的认识,才能取得革命和建设的一个又一个的胜利。A.先进的理论B.革命的热情C.惨痛的教训D.丰富的经验
8.目前衡量公务员政治意志执行能力的要素有()指标。A.7项B.5项C.6项D.4项 9.公务员()是由政治道德本能、政治道德习惯和政治道德理性三个要素构成的。A.政治道德自觉B.政治道德理想C.政治道德人格D.政治道德信念
10.一个公务员的政治道德本能,体现在其日常行为中坚守()的行为。A.有所不为B.为所欲为C.当为则为D.有所作为
11.政治鉴别能力在公务员通用能力体系中处于()地位。A.关键和支柱性B.核心和决定性C.基础和起点性D.支撑和保障性
12.在我们国家,()是政治活动的主体。A.国际组织B.社会组织C.群众组织D.政治组织
13.公务员政治道德的提升是促进公务员将政治鉴别能力()为自觉道德意识的主要途径。A.教育B.外部强制C.内化D.实践锻炼
14.公务员业务等其他素质好,但()差,仍然难当重任。A.政治鉴别能力B.组织纪律性C.奉献精神D.全局意识
15.公务员在遭受挫折、打击和失意时,依然“心有所恃,情有所依”,主要是()起了决定性作用。A.性格B.意志C.认知D.信念
16.江泽民同志所要求的领导干部的“自警、自省、自励、自重”即是()的主要内容。A.自我意识B.人格特质C.价值观D.理性认识
17.目前衡量公务员政治立场选择能力的要素有()指标。A.5项B.8项C.6项D.7项 18.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
A.少数服从多数B.集体行使职权C.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D.平等原则
19.公务员在大是大非问题不糊涂、方向问题不动摇、原则问题不含糊的表现,说明他(她)善于()。A.以职业习惯考察问题B.从全局角度考虑问题C.从政治上观察、分析、处理问题D.从人民根本利益看待问题
20.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公务员必须懂经济、懂科技,但首先是要()。A.懂关系B.懂历史C.懂政治D.懂网络
21.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的基本政治制度。A.民主党派参政议政B.多党合作C.多党合作、政治协商D.政治协商
22.目前衡量公务员理论理解能力的要素有()指标。A.5 项B.7项C.4项D.6项 23.政治手段的核心是()。A.公共权力B.公共政策C.战略战术D.意识形态 24.我国政治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对()的维护和发展。A.全体人民的整体、根本利益B.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全局利益
C.中国共产党、国家的利益D.中国共产党、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全局和长远的根本利益 25.公务员的鉴别能力首先是由公务员具有的()表现出来。
A.对错误言论的抑制能力B.改正不良行为的意志力C.正确的是非观念D.深厚的专业知识
26.当前公务员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源于()。
A.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B.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 C.对政治科学的真理的执着追求D.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向的认真研究
27.公务员政治鉴别能力形成和强化的标志,是()的提高,表现为能清醒地判断政治形势,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A.政治敏锐性B.政治认识力C.政治免疫力D.政治观察力
28.正确执行政策的能力属于公务员政治鉴别能力系统中的()要素。A.长期性与一贯性B.实践性与关键性C.理论性与实践性D.艰巨性与复杂性 29.公务员要想(),就必须以提高政治鉴别能力为基础和前提。
A.全面提高政治素质B.全面提高业务素质C.全面提高自身素质D.全面提高道德素质 30.公务员过硬的政治素质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A.政治眼光 B.政治纪律观念C.政治理论水平D.政治鉴别能力
31.自觉提高政治鉴别能力具有多方面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首先有助于公务员()。A.认真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与方针、政策B.结合工作实际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C.实现党和政府的政策目标D.正确理解和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32.从公务员掌握运用公共权力的角度上讲,不断提高政治鉴别能力,十分有利于()A.正确把握权力边界B.正确行使公共权力C.正确理解公共权力D.正确认识公共权力
33.公务员政治道德素质的最低起点是()。A.忠诚意识B.礼义廉耻C.服务意识D.奉献精神 34.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做出表面是冠冕堂皇的“政绩”,实质是损害广大人民利益的错误行为。主观原因就是一些领导干部自身()。
A.政治鉴别能力低下B.政治觉悟偏低C.政治意志薄弱D.政治道德滑坡
35.公务员作为党和国家各级各类服务机关的工作人员,当前最主要的职能就是()。
A.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B.坚决贯彻国家的行政法律C.忠实地执行党的政治意志D.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36.就公务员必须善于从政治上提出和认识问题的角度而言,政治鉴别能力是一个公务员()。
A.最起码的素质和业务要求B.最基本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C.最根本的思想与道德表现D.最关键的素质和技能要求
37.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的基本政治制度。A.民主党派参政议政B.政治协商C.多党合作D.多党合作、政治协商
38.作为公务员,在学习时不仅要不断改造和完善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更重要的是通过不断学习增强()的本领。A.为人民服务B.依法治国C.把握大局D.依法执政
39.当前我们党和政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着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时代使命决定了公务员扮演的只能是()的角色,为社会各阶层提供公共服务。A.发展经济为主 B.确保公共安全C.维护公共利益D.实现社会公平
40.公务员政治鉴别能力的主导要素是()和政治意志的执行。
A.政治立场的选择B.政治制度的安排C.政治方向的确立D.政治目标的确定
41.现代社会体制的基本框架,在经济上是市场经济,在政治上则是()。A.文明政治B.专制政治C.人权政治D.民主政治
42.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是执政党建设的根本任务。
A.思想理论建设B.干部队伍建设C.制度建设D.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43.执政能力的本质是执政为民,一个公务员如果没有()能力,就不可能执政为民,就没有了执政能力。A.公共服务B.学习C.创新D.政治鉴别
44.切实提高公务员政治鉴别能力,需多种途径并举。其中以()和政治信念培育为主,着力培养和提高公务员对人民的热爱和忠诚。
A.政治情感教育B.政治知识武装C.政治意识引导D.政治理想激励
二、依法行政能力
45.何某携带港币2万元出境,未向海关申报,海关认定何某构成走私,对其作出没收2万元港币、并罚款1000元人民币的处罚。海关的上述处罚()
A.是错误的,只能实施罚款1000元人民币的处罚B.是正确的,不违反《行政处罚法》所规定的一事不再罚的原则
C.是错误的,只能实施没收2万元港币的处罚D.是错误的,只能在没收与罚款中选择一种实施处罚 46.张某被人撞伤,其行使侵权行为之债的请求权,其诉讼时效期间自其知道侵害事实发生之日起是()
A.1年B.2年C.最长不超过20年D.6个月
47.行政机关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时,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财产损失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
A.给予赔偿B.追究责任C.给予补偿D.给予处罚
48.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A.八大B.十二大C.十三大D.十一届三中全会
49.公务员依法行政是指公务员必须依照()行使权力。A.道德B.纪律C.良心D.法律 50.赵六家住甲地,在乙地制作盗版光盘经过丙地运输到丁地进行销售。对赵六的违法行为 要进行处罚,一般没有管辖权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51.中国共产党在()报告中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A.16大B.17大C.15大D.14大
52.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指一切行政权的授予、行使,均应以()的明确规定为依据,不得有任何违反法律的行为。
A.制度B.法规C.法律D.条例
53.列哪些不属于行政机关做出对行政相对人不利的行政行为()。
A.随意确定税额B.滥用行政检查权C.随意禁闭某人D.对违反交通规则的司机进行罚款
54.下列行为中,不可被提起行政诉讼的是()。A.罚款B.行政拘留C.国防行为D.没收非法所得 55.曹某生前有多份遗嘱,按时间先后顺序为自书、公证、代书、录音遗嘱,则曹某死后,应按()遗嘱执行。
A.代书遗嘱B.公证遗嘱C.录音遗嘱D.自书遗嘱
56.全国法制宣传日是每年的(),也就是现行宪法颁布施行纪念日。A.12月20日B.12月4日C.12月1日D.12月10日
57.《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是()年提出的。A.2008B.2006C.2007D.2009 58.()的权威是法治国家的显著特征。A.法官和检察官B.法律至高无上C.政府D.律师 59.在我国,发明专利权的保护期限为()年。A.五B.十五C.二十D.十
60.对公务员在行政执法、处理行政事务时必须遵守的具体工作程序、办事规则及言行规范属于()A.制度规范B.行为规范C.道德规范D.廉洁规范
61.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行使。A.人民法院B.国务院C.人大常委会 D.公安机关
62.以判例作为正式意义上的法律渊源的是()。A.普通法系B.罗马法系和普通法系C.罗马法系D.社会主义法系
63.公民张三在乘车出差途中,因翻车而下落不明,其家属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他死亡的期限最早为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A.2年B.4年C.1年D.3年
64.《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是()年提出的。A.2004B.2006C.2003D.2005 65.朱某有一栋可以眺望海景的别墅,当他得知有一栋大楼将要建设,从此别墅不能再眺望海景时,就将别墅卖给想得到一套可以眺望海景的房屋的李某,朱某的行为违背了民法()。A.诚实信用原则B.公平原则C.自愿原则D.等价有偿原则
66.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对公民处以()以下罚款或警告的适用简易程序。A.2000元B.50元C.1000元D.500元
67.张某被人撞伤要求赔偿,其诉讼时效期间是()。A.1年B.2年C.6个月D.最长不超过20年 68.合肥市交警大队以张某违章停车为由,依有关规定,决定暂扣赵某1个月的驾驶证。这一行为属于()。A.行政处罚B.行政强制措施C.行政监督检查D.行政强制执行
69.下列不属于行政处罚的是()。A.行政拘留B.罚款C.没收非法财物D.开除公职 70.对醉酒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
A.对醉酒的人在醉酒状态下,应当对其采取保护性措施约束至酒醒B.可以给予处罚 C.对醉酒的人在醉酒状态下,如对本人有危险,可以对其采取保护性措施约束至酒醒
D.对醉酒的人在醉酒状态下,如对他人的人身有威胁,应当对其采取保护性措施约束至酒醒。
71.下列行政处罚措施中,只能由法律设定的是()。A.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B.没收违法所得C.行政拘留D.罚款
72.个体户张某自筹资金开办了一家小型油漆厂,由于不具备污水处理设施,油漆厂污水随意外流,严重污染了附近的一条小河,对此,河两岸的群众反映强烈,纷纷要求乡政府采取措施,予以罚款或 责令停产停业,对油漆厂的这种行为有权予以罚款的行政机关是()。A.县工商行政管理局B.镇派出所C.乡人民政府D.县环保局 73.下列人员符合公务员条件的是()。
A.钱三,26周岁,研究生学历,患精神分裂症B.马四,17周岁,身体健康,具有良好品行 C.高六,22周岁,身体健康,大专毕业D.陈五为美籍华人,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74.行政处罚的管辖权行使确定按照()。A.政府所在地B.行政行为地C.规章制定机关所在地D.违法行为发生地
75.依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违法行为在()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A.1B.2C.3D.4 76.法律规定()周岁以下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A.10 B.18C.14D.16 77.某村村民张某生产假酒进行销售,致使村民多人喝其酒后中毒,对身体造成严重危害。受害人亲属向当地县工商局举报,县工商局前来调查处理,调查结果认为,张某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对此,县工商局应当()。
A.对胡某进行最严厉的行政处罚B.自行进行侦查,然后移送司法机关 C.自行定罪处罚D.移送司法机关,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胡某的刑事责任
78.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的重点是()。A.法律思维B.法律知识C.法治观念D.法律理论 79.下列事项中,行政机关在作出处罚决定前不必告知当事人的是()。
A.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B.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和理由C.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D.作出行政处罚的依据
80.某县卫生局委托该县卫生防疫站对非法制血的单位和个人行使行政处罚权,则县卫生防疫站应当以()的名义行使处罚权。
A.县卫生防疫站执法队B.县卫生局C.县卫生防疫站D.县人民政府
81.下列各项措施中属于行政处罚的是()。A.记过B.开除C.责令停产停业D.撤职
三、公共服务能力
82.公务员自我规范的最高境界是()。A.制度规范性B.道德规范性C.行为规范性D.廉洁状况 83.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的形式性要素是()A.沟通协调能力B.信息收集处理力C.联系群众能力D.高效行动能力
84.在公共服务提供的导向机制中,第一价值取向应为()A.公务员自身意愿B.领导意愿C.上级意愿D.公众意愿
85.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的实质性要素是()A.为民服务的务实精神B.良好的工作作风C.联系群众是能力D.对公 86.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的保障性要素是()
A.自我规范能力B.成本效益比较C.对公众需求的把握能力D.工作方法与技术的掌握状况和运用程度 87.能力的提升是()A.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B.一个刻苦钻研的过程C.一个行为的过程 D.一个克服困难的过程
88.高效行动能力的基础性指标是()A.工作的胜任性B.沟通协调性C.工作方法与技术的掌握状况和运用程度D.对公众反应的回应性 89.公务员行为规范能力的基础是()A.行为规范性B.廉洁状况C.制度规范性D.道德规范性 90.对公共服务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是满足公众基本的直接需求的活动B.是满足公众直接社会需求的活动 C.是满足公众间接社会需求的活动D.是满足公众社会需求的活动
91.社会能力指标里不包括()A.接受观点的开放性B.宽容性C.强烈的责任感D.善于协调人际关系 92.服务具有差异性特征,对其理解正确的选项是()A.服务的组成要素及其服务质量受到环境、服务提供者和客户的影响,因此可以实行标准化生产B.人的主观因素对服务起着重要的影响
C.同一服务消费者在不同时间内面对同一服务其感受是无差异的D.同一服务人员在不同的情况下提供的服务质量也应是相同的
93.作为一种自律机制和软性约束的公务员自我规范能力指标是()A.对外在监督的回应性B.行为规范性C.道德规范性D.制度规范性 94.服务具有无形性特征,对其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A.服务具有感知性B.服务具有实体性,可以对服务过程和结果进行准确的描述和展示 C.服务的特质及组成元素往往是无形物质的 95.下列对“服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服务的生产与有形产品有着必然的联系B.服务不对所有权进行变动
C.服务是直接或通过商品的其他服务而提供满足感的无形产出D.服务是在销售中提供有价值的利益或满足感的行为
96.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行政成本的降低意味着减少行政浪费B.行政成本意味着财政支出C.我国的行政成本很低D.行政成本是必然发生的
97.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根本目标是()A.微笑服务B.效率C.公众满意D.公平
98.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的支撑性要素是()A.角色意识B.信息收集能力C.联系群众能力D.沟通协调能力
99.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的核心要素是()A.高效行动能力B.公共服务意识C.沟通协调能力D.自我规范能力
100.()能力关系到公众对公务员服务的直观评价,关系到政府与公众的关系是否融洽。A.咨询接待B.业务服务C.信息服务D.管理服务 101.服务具有不可分离性意味着()。
A.对客户而言,他只有参与到服务的生产过程中才能最终消费到服务产品B.服务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C.服务的生产和消费与产品一样D.服务的生产和消费之间存在着时间上的间隔 102.安徽省省直机关在效能建设中实行的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等八项制度,实际上属 于()的规范形式。
A.制度规范B.行为规范C.对外在监督的回应D.道德规范
103.公务员联系群众能力的核心指标是()。A.正确的群众观B.良好的工作作风C.方式方法的针对性与有效性D.角色意识
104.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及公务员的重要职责,下列正确的一选项是()。A.经济调节不属于公共服务B.政府的职能就是提供公共服务
C.在服务型政府的条件下,公务员所从事的都是公共服务D.市场监管也是一种公共服务 105.公务员能力建设的重点应放在()。
A.内在精神要素的固化和强化上B.外在素质要素的训练和提高上C.公共服务内外环境的优化上D.工作技能的提高上
106.公务员服务意识体现了服务质量的()A.结构质量B.职能质量C.技术质量D.流程质量 107.在公共服务能力的核心要素中,对公务员一切行为具有内在导向作用的指标是()A.正确的权力观B.牢固的宗旨C.责任心D.明确的角色意识
108.王三运省长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是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
A.加强和改善民生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C.发展生产力D.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09.公共精神的培育至少包括三个方面,它不包括()。A.民主精神B.牺牲精神C.公正精神D.法治精神 110.维护群众权益,首先要尊重民意,还要()。A.保障民权B.搞好服务C.降低行政成本D.以上都错
1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发文越多,开会越多,花钱越多,意味着公共服务越多,政绩越大
B.行政活动强调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合理统一,因此其成本效益不易界定和量化 C.对公共服务的要求应主要集中在”是否提供了”而不是”是否经济”上 D.为人民服务不应该讲成本,谁讲成本谁就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 112.对公共服务与政府之间关系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A.公共服务应由政府包办B.必须有政府介入,但实现形式与手段是多样的,政府承担最终责任 C.是政府的责任,必须由政府直接提供D.公共服务的直接对象是政府部门 113.公共服务具有无偿性特征,对其理解较为正确的选项是()
A.公共服务应是部分社会成员的独享品B.公共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公共服务应适当付费 C.公共服务作为供给品应免费提供D.公共服务的无偿性也意味着无限性,即可无节制的享用 114.高效行动能力关系到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它有多方面的要求,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A.质量上的要求B.人员数量的要求C.成本上的要求D.时间和速度的要求 115.广大的社会公众在公共服务中的不正确角色是()
A.公共服务意愿的表达者B.公共服务的被动享有者C.公共服务活动的参与者D.公共服务结果的评价者
116.政府的四大职能中,其他三项职能与公共服务的主要区别在于()
A.履行职能的方式差异较大B.满足的不是公众的直接需求C.涉及的面不同D.影响不同 117.下列属于公共服务范畴的是()
A.提供基础教育B.宏观调控C.维护市场秩序D.对酒后驾车者进行行政处罚
四、调查研究能力
118.整个调查的起步阶段是()
A.确定选题B.确定调查目的C.收集调查资料D.设计调查方案
119.便于对访谈结果进行统计和定量分析的访谈类型是()A.深度访谈B.个别访谈C.集中访谈D.结构式访谈
120.社会调查研究的一般程序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即:(1)确定研究课题、(2)整理与分析资料、(3)搜集资料、(4)撰写调查研究报告、(5)设计调查研究方案。合适的程序应为()
A.(3)—(1)—(5)—(2)—(4)B.(1)—(2)—(3)—(4)—(5)C.(1)—(3)—(5)—(2)—(4)D.(1)—(5)—(3)—(2)—(4)121.在调查研究中,理论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关系是()。A.相互联系B.相互制约C.相互对立D.互为因果
122.在各种调查方法中,最复杂、最高级的是()A.实验法B.问卷法C.观察法D.文献法 123.“百闻不如一见”可以直接感知客观事物的,它是利用()做调查的。A.文献法B.询问法C.试点法D.观察法
124.自填问卷通常适用于()A.民意调查B.问卷调查C.访问调查D.通讯调查
125.通过对事实材料的思维加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种认识活动是指()A.典型调查B.研究C.社会调查D.论证
126.不能对照事实重新审核的资料是()。A.文献资料B.问卷资料C.观察资料D.访问资料 127.在调查报告中提到作者时,一般应使用()。A.第三人称或非人称代词B.复数人称单词C.第二人称D.第一人称
128.根据长期实践经验,开座谈会的人数以()为宜。A.5~7人B.3~5人C.1~3人D.7~9人 129.对于调查报告来说,引起读者注意的关键因素是()A.标题B.讨论部分C.主体部分D.导言部分
130.当需要了解国情国力的基本情况时,最恰当的调查方法是()。A.抽样调查B.重点调查C.典型调查D.全面调查
131.下列做法中,符合问卷问题排列原则的是()。A.先问开放性问题B.要按逻辑顺序排列 C.先问背景材料问题,后问行为问题D.不太熟悉的问题放在前面 132.调查研究能力的最根本要素是()。
A.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B.探索事物发展规律,预测发展趋势C.坚持群众路线D.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133.问卷中“您经常开展调查吗”的问句设计与()不符。A.问题要具体、明确B.防止诱导性C.避免敏感性D.避免否定提问
134.调查的内容是通过()反映出来的。A.调查范围B.调查方法C.调查指标D.调查目的 135.调查是对客观事物进行考查,直接从调查对象那里了解情况,主要功能在于说明社会现象()A.怎么办B.发展规律C.为什么D.是什么 136.座谈会的缺点是()
A.难以节约人力、时间B.获得的资料没有其他访谈方式获得的资料广泛 C.易产生一种“团体压力”D.获得的资料没有其他访谈方式获得的资料完整准确 137.您觉得您的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能否适应工作的需要?其错误是()A.问题提法不妥B.问题带有倾向性C.问题有双重含义D.问题含糊不清
138.不属于文字资料整理工作内容的是()A.资料分类B.资料审核C.资料分组D.资料汇编 139.开展调研工作,需要有拟定科学、完整的调查方案,它属于()A.总结阶段B.研究阶段C.调查的准备阶段D.调查阶段
140.调查资料的定量分析是指()。
A.对事物相关程度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B.确定研究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分析 C.运用数学知识对调查对象进行量化D.对事物本质的内在联系的系统化的认识
141.()规定了公务员调查研究根本方向。A.需要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C.创造性原则 D.可行性原则
142.查找文献应尽可能主要采用()A.参考文献查找法B.检索工具查找法C.计算机查找法D.综合查找法
143.历史比较法()。A.是一种纵向比较法B.常用于微观社会研究C.是一种横向比较法D.是一种定量分析法
144.我国于2000年进行的全国人口调查属于()。A.典型调查B.普查C.抽样调查D.个案调查 145.通常情况下,一份调查问卷中问题的数量一般在()A.60—80B.40—60C.80—100D.20—40 146.综合分析研究的能力,就是把获得的材料进行综合加工分析,去粗取精,由表及里,进行加工改造,使之上升为()。
A.感性认识B.基本结论C.本质结论D.理性认识
147.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局部现象进行调查研究,从中得出一般性结论的调查方法叫做()。A.普查B.重点调查C.典型调查D.抽样调查
五、学习能力
148.有的领导交办下属不曾做过也不会做过的事情,体现了知识经济背景下()A.学习工作化B.学习社会化C.工作学习化D.学习终身化
149.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提高学习能力指标是公务员创新能力构成要素的()A.知识积累能力B.人格养成能力C.智力开发能力D.操作应用 150.古代关于“习”字的正确说法是()
A。小鸟不断扇动翅膀B.勤学苦问C.小孩练习书法D.小孩观察世界
151.()是当今社会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思想理念,并发展成为一种21世纪新的学习观,21世纪的生存概念,成为人格陶冶的有效途径。A.大众学习B.终身学习C.专业学习D.精英学习
152.邓小平说:“学习好,才可能领导好高速度、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实践中学,从书本上学,从自己和人家的经验教训中学。要克服()。” A.保守主义和本本主义B.保守主义和教条主义 C.冒险主义和教条主义D.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
153.据调查表明,学习障碍的学生中,至少有30%--60%伴随有()的障碍。A.想象力B.记忆力C.注意力D.思维力
154.()是整个学习活动的核心。A.观察力B.记忆力C.思维力D.想象力
155.近代科学家认为,人在自己的一生中,仅仅运用头脑能力的()A.1%B.50%C.30%D.10% 156.学风问题事关学习的成败,如果学风不正,唯书,唯上而不唯实,就会导致(),窒息理论的生命力。
A.机会主义B.实用主义C.形式主义D.教条主义
157.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强调的是()能力是影响学习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A.口头表达B.思维C.调研D.文字表达
158.()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十六届四中全会B.十七大报告C.十六大报告D.十七届四中全会
159.毛泽东说:“读书是学习,运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这句话强调()A.学习是知识的外化B.学习是知识的内化C.学习是知识内化和外化的结合D.学习就是读书 160.《第五项修炼》中最重要的修炼是()A.自我超越B.共同愿景C.团队学习D.系统思考
16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对全体公务员进行知识更新、提高能力的培训,称之为()。A.更新知识培训B.在职培训C.专门业务培训D.继续教育 162.被称为学习型社会宣言的文献是()
A.1996年联合国《学习:内在的宝藏》B.彼得·圣洁《第五项修炼》 C.1919年英国《成人教育委员会报告》D.1972年联合国《学会发展》
163.“学习,哪怕是远在中国”,出自()。A.《古兰经》B.《大般若经》C.《金刚经》D.《圣经》 164.学习活动本质上是一种主体转变客体的结构性动作,其目的在于取得主体对外部自然与社会环境的适应,从而达到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属于()的观点。(分值:1)A.建构主义B.格式塔学派C.行为主义学派D.认知学派 165.“微笑曲线”反映了知识经济的()
A.产品结构知识化B.个人财富知识化C.经济结构知识化D.企业财富知识化
166.学习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属于()的观点。A.认知学派B.建构主义C.格式塔学派D.行为主义学派
167.提倡“婴儿化学习”,是要求()A.养成良好习惯B.培养学习兴趣C.端正学习态度D.坚定学习信心
168.()提出建立“学习型政党”。
A.十六届三中全会B.十六届四中全会C.十七届三中全会D.十七届四中全会
169.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这句话与下列哪句话含义相同。()
A.子曰:“学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C.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D.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17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与下列哪句话含义相同。()
A.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B.“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C.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D.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171.学习的作用不仅仅在于解放思想,更重要的是提高竞争力,我们要更加注重把学习放在一个竞争力的位置上,坚决实施()战略。
A.人才B.大开发战略C.和谐发展D.发展经济
172.公务员培训的需求导向包括宏观需求导向和()。A.生活需求导向B.政治需求导向 C.精神需求导向D.微观需求导向
173.现代研究证明,成功是成功之母。强调学习要()A.坚定学习信心B.培养学习兴趣 C.养成良好习惯D.端正学习态度
174.我们必须坚持()的原则,严格把好公务员队伍的入口关。A.任人唯贤B.按需进人C.凡进必考D.能力本位
六、创新能力
175.创新活动应遵循的根本原则是()A.求异性B.独立性C.跳跃性D.实践性 176.相互交流、心理认同的沟通能力指标是公务员创新能力构成要素的()
A.智力开发能力B.知识积累能力C.操作应用能力D.人格养成能力 177.公务员在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是属于创新能力构成要素的()A.操作应用能力B.智力开发能力C.人格养成能力D.知识积累能力
178.将创造性思维成果运用于公共管理实践的能力指标是公务员创新能力构成要素的()A.智力开发能力B.知识积累能力C.操作应用能力D.人格养成能力
179.训练、培养快速、准确、持久的记忆能力是提高公务员创新能力途径的()A.拓展公务员知识积累能力B.提高公务员智力开发能力 C.完善人格养成能力D.增强操作应用能力
180.科学判断和果断抉择的决策能力指标是公务员创新能力构成要素的()A.操作应用能力B.人格养成能力C.知识积累能力D.智力开发能力
181.公务员创新能力所必需的经验积累是()A.技能B.人格C.智力D.知识
182.在创新活动中,沿袭某些常规去分析问题,按事物发展的进程进行思考、推测的创新方法是()A.放松法B.反向思维法C.转向思维法D.正向思维法
183.创新活动的起点是()。A.提出问题B.弄清问题C.寻找资料D.生成方案
184.美国陆军最早提出和使用的从7个方面获得创新方案方法是()A.5W2H 法B.联想法C.列举法D.反向思维法
185.做出新产品的能力是()A.人们普遍具有的创新潜能B.创新能力的实践表现C.创新能力的起点D.创新能力的基础
186.头脑风暴法的创始人是美国学者()A.奥思本B.泰罗C.熊比特D.德鲁克
187.提高对危机和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是提高公务员创新能力途径的()A.增强操作应用能力B.完善人格养成能力
C.拓展公务员知识积累能力D.提高公务员智力开发能力
188.()是智力的门户。A.想象力B.记忆力C.思维力D.观察力 189.情绪控制和心理平衡的情商能力指标是公务员创新能力构成要素的()
A.智力开发能力B.知识积累能力C.人格养成能力D.操作应用能力 190.养成良好的认知与行为习惯是属于公务员创新能力要素的()A.人格养成能力B.操作应用能力C.智力开发能力D.知识积累能力 191.创新理论的奠基者是()A.泰罗B.熊彼特C.德鲁克D.彼得·圣吉
192.体现出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具有更高价值的方法论、价值观和新能力的创新活动特征是()
A.独创性B.新颖性C.综合性D.先进性
193.系统完整的整体创新意识指标是公务员创新能力构成要素的()A.知识积累能力B.智力开发能力C.操作应用能力D.人格养成能力 194.养成良好的认知与行为习惯指标是公务员创新能力构成要素的()A.操作应用能力B.知识积累能力C.人格养成能力D.智力开发能力
195.将“创新”概念引入管理领域的是()。A.彼得·圣吉B.熊彼特C.泰罗D.德鲁克 196.着力提高对客观事物进行主观判断的直觉能力是提高公务员创新能力途径的()A.提高公务员智力开发能力B.增强操作应用能力 C.完善人格养成能力D.拓展公务员知识积累能力 197.创新能力的起点是()
A.做出新产品的能力B.产生新想法的能力C.人们普遍具有的潜能D.创造性思维 199.()是公务员创新能力开发的关键。A.提高认识B.不断学习C.科学态度D.创新思维
200.前无古人地提出创意和思想,经过一系列研究活动,最终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方法,并取得效益是()
A.原始创新B.理论创新C.集成创新D.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201.()是公务员创新能力开发的根本。A.不断学习B.科学态度C.创新思维D.提高认识
七、沟通能力
202.以下哪个选项属于非正式沟通的方式()A.会议报告B.网上聊天C.张贴公告D.发布文件
203.在沟通障碍中,以下()选项不属于发送者的因素 A.胆怯B.准备不充分C.电脑死机D.口齿不清 204.下列表现中哪一项是在倾听?()
A.赞许性点头B.心不在焉地翻阅文件C.总是在看手表D.拿着笔乱写乱划 205.所有语言沟通形式中内容最丰富、最复杂,使用最频繁的是()。A.网络语言B.书面语言C.口头语言D.身体语言 206.在沟通障碍中,以下()选项属于发送者的因素。
A.网络不通B.停电,扩音器不能工作C.字迹潦草D.没有翻译 207.“敬人者,人恒敬之”说明了人际交往中遵循的()A.接近律B.递进律C.对等律D.黄金定律 208.下列表现中哪一项不是在倾听?()A.适当复述对方所说的内容B.心里想着其他事情 C.尽力了解对方的思想D.欣赏对方 209.以下()选项属于有效倾听。
A.听到了B.听清楚了C.多听少说D.听明白了
230.如果发现某个机关中小道消息很多,而正式渠道的消息较少,这说明该组织()A.领导善于运用非正式沟通渠道传递信息B.需要通过正式渠道沟通的信息比较少 C.正式沟通渠道中信息传递存在问题,需要调整
D.其中有部分人特别喜欢在背后乱发议论,传递小道消息
231.按以下()选项划分,可将组织沟通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A.沟通的方向B.沟通的表现形式C.沟通的组织结构D.沟通对象 232.“简洁、合体,符合公文规范”是对公务员()的基本要求。
A.口头语言表达能力B.肢体语言表达能力C.书面语言表达能力D.手语表达能力 233.以下()选项指的是人和人之间信息和感情相互传递的过程。
A.社会关系B.组织沟通C.人际关系D.人际沟通 234.以下哪个选项属于正式沟通的方式()。
A.向上级汇报工作B.传播小道消息C.网上聊天D.朋友聚会 235.接通一个不熟悉的电话后,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A.提前想好谈话要点B.告诉对方需要发传真C.确认双方身份D.准备纸笔作记录 236.小张看到来上访的下岗女工手上戴着金戒指,说(),引起了对方的不满。
A.你的材料已经报上去了,还没有批下来B.有钱买金戒指戴,生活就不能算困难 C.你的要求研究过了,不符合政策规定D.先请坐,有什么话慢慢说 237.下列表现中()选项是在倾听
A.总是在看手表B.心不在焉地翻阅文件C.拿着笔乱写乱划D.赞许性点头 238.影响协调的最主要的障碍在于()
A.社会地位的差异B.经济利益的制约C.各算各的帐D.人际沟通不够 239.()选项属于口头沟通。A.议程B.辩论会C.备忘录D.笔记
240.办公室小王引导三位客人去见局长,他们互相都不认识,小王应该先介绍()A.局长B.客人1C.客人2D.客人3 241.在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的对比中,()选项属于单向沟通的特点。
A.需要随机应变B.执行命令,不讨论C.多次重复商议D.双方参与,速度较慢
242.张主任主持会议。会议议程第四项是“嘉宾讲话”,但嘉宾因故未能出席,张主任最不能做出的是()A.临时替补嘉宾B.宣布:会议议程第四项嘉宾讲话,此项没有,过去 C.代替嘉宾宣读讲稿D.直接将议程第五项调整为第四项,依此类推 243.语言沟通又可划分为口头语言沟通和()。
A.Email沟通B.书面语言沟通C.电话沟通D.会议沟通 244.“防火、防盗、防媒体”所反映的是对媒体的()
A.恐惧B.关心C.无知D.憎恨
245.在书面沟通和口头沟通的对比中,()选项属于书面沟通的特点。A.口说无凭B.传递漏斗C.方便迅速D.有形展示
246.在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的对比中,()选项属于双向沟通的特点。A.信息发送者心理压力小B.按计划进行,速度较快 C.执行命令,不讨论D.双方参与,速度较慢 247.信息沟通必须具备的三个关键要素是()
A.接收者、反馈、表达方式B.发送者、跟踪、信息内容 C.发送者、接收者、环境D.发送者、信息内容、接收者 248.通过互联网传递信息有很多优点,但也有不足,例如()A.安全隐患B.容量大C.迅速D.省钱
249.按以下()选项划分,可将组织沟通分为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平行沟通等。A.沟通的方向B.沟通组织的结构特征C.沟通对象D.沟通的表现形式
250.调查显示:省级机关公务员的口头表达能力占优势的比例不如乡镇公务员,是因为()A.省级机关公务员只写不说B.工作需要
C.乡镇机关公务员只说不写D.长期的工作环境所造成的
251.小王早上来到办公室发现科长脸色不好,最不适合说的是()
A.科长,稿子赶出来了,请审阅B.科长,看样子是打了一夜麻将没睡觉吧? C.科长,哪里不舒服,要不要去医院?D.科长,办公室通知下午开会 252.在人际交往中,亲密关系的空间距离是()
A.0 ~ 0.5mB.0.5 ~ 1.2mC.3.6 m 以上D.1.2 ~ 3.6m 253.下列哪项不是公务员沟通协调能力的评价标准()。
A.发扬民主作风B.增加沟通的次数C.树立全局观念D.培养协作意识 254.以下哪种方法不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A.平等B.相容C.保持严肃D.注意仪表
八、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255.()应当无偿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A.县级人民政府B.新闻媒体C.国有企业D.企业事业单位 256.处置突发事件的骨干力量是()
A.广大的城市平民B.各级政府应急办工作人员C.厂矿企业职工和农村社区群众 D.人民解放军、武警、公安部队和预备役民兵
25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最核心的工作原则是()。A.处置与预防并重B.处置为主、预防为辅
C.预防为主、处置为辅D.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
258.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包括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类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A.预警级别B.救援队伍C.事件经过D.公共信息 259.《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于()开始实施
A.2007年12月31日B.2007年11月1日C.2008年1月1日D.2007年8月30日 260.突发事件的预警步骤分别为()、突发事件监测、突发事件预警和信息发布与媒体管理。A.信息收集与分析B.恢复与重建C.信息报告D.隔离与控制
261.政府在危机沟通当中,第一要与利益相关者沟通;第二要做好发言人的角色;第三要()。这样才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危机。
A.启动问责程序B.引导媒体帮助政府做好信息发布工作 C.做出正确的决策D.引导群众帮助政府处理好突发事件
262.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通知》要求,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有关市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要立即报告,最迟不得超过()小时,并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和可能受事件影响的地区。A.4B.2C.8D.6
26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新闻媒体擅自发布有关突发事件的真实信息,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有权对其做出何种处理决定()。
A.停止其业务活动B.警告C.罚款D.以上三项都错,无权对新闻媒体做出处理决定 264.《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主要目的是()。A.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B.促进社会发展 C.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D.避免经济损失
265.《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预警级别划分标准的制定机关是()。A.国务院B.国务院或者省级人民政府
C.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D.省级人民政府
266.应急响应是在事故发生后立即采取的应急与救援行动,其中包括()。A.应急预案的演练B.应急队伍的建设 C.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D.事故损失评估
267.汶川地震中被网民誉为史上最牛的校长叶志平所在学校无一人伤亡,其主要原因是()A.学校放假B.预案演练C.震级不大D.制定预案
268.增强组织指挥、化解矛盾的协调能力是提高公务员创新能力途径的()A.增强操作应用能力 B.提高公务员智力开发能力 C.完善人格养成能力D.拓展公务员知识积累能力
269.由于突发事件属于非常规状态,必须在短时间内迅速控制事态的发展,此时决策者的()能力表现得尤为突出。
A.调查研究能力B.组织协调能力C.决策创新能力D.心理调适能力 270.《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的分级制度适用的事件包括()A.自然灾害、事故灾难B.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C.自然灾害D.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
271.()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采用调解处理的解决思路加以预防的。A.社会安全事件B.自然灾害C.公共卫生事件D.事故灾难
272.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在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有关责任人,要依法依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A.刑事责任B.民事责任C.经济责任D.行政责任 273.自然灾害指()。
A.人为原因造成的各类安全事故B.水旱灾害,台风、冰雹、雪、沙尘暴以及传染病疫情等事件 C.由于自然因素直接导致的公共突发事件D.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74.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应当立即组织制定恢复重建计划。A.受突发事件影响地区的人民政府B.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 C.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有关主管部门D.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 275.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要坚持()
A.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 B.集体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中央管理为主的原则 C.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统一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 D.统一领导、综合协调、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
276.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组织处置工作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并由()针对事件的性质和特点,依照有关检察院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采取应急处置措施。A.检察院B.法院C.安监局D.公安机关 277.安徽省应急预案体系总纲是()。
A.《安徽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B.《安徽省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C.《安徽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D.《安徽省防震减灾条例》
278.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登记的危险源、危险区域,应当()。
A.按照国家规定B.按照国家规定及时向社会公布
C.按照法律规定及时向国际公布D.按照法律规定及时向单位公布
279.恢复工作应在事故发生后立即进行,首先使事故()恢复到相对安全的基本状态,然
后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
A.引发地区B.影响区域C.发生区域D.影响生产
280.有事实证明不可能发生突发事件或者危险已经解除的,发布警报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宣布()。A.解除警报B.恢复重建C.停止应急措施D.调整预警级别 281.我国的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是依据()
A.人员伤亡数量和突发事件的性质、影响范围B.经济损失情况和突发事件的影响范围 C.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D.舆论关注度和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
282.()是本行政区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第一责任人。A.政府主要领导B.政府分管领导C.党委书记D.应急办主任
283.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都有征兆,因此,公务员要提高发现、捕捉、判断危机信息的能力,首先需要具有()意识。
A.以人为本B.为人民服务C.党的利益高于一切D.危机
284.“一案三制”指的是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A.体系B.法制C.法律 D.法规
285.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为应对突发事件,可以征用()的财产。A.单位和个人B.集体C.国家D.企业
286.公务员在处理群体性事件过程中,要敢于面对当事群众,沟通时态度要()
A.居高临下、盛气凌人B.果断、掌握话语权C.乐观、自信D.耐心、诚恳,善于倾听,有同理心 28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分别是下列何种颜色标示()。
A.黄、红、蓝、橙B.红、黄、绿、蓝C.红、黄、橙、绿D.红、橙、黄、蓝
288.政府在危机沟通当中,第一要与当事人沟通;第二要做好发言人的角色;第三要()。
A.引导群众,帮助政府处理好突发事件B.做出正确的决策C.引导媒体,做好信息发布工作D.启动问责程序
289.我国第一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性法律是()。
A.《国家自然灾害救助预案》B.《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C.《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D.《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290.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
A.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B.重大、较大、一般三级C.特别重大、较大、一般三级D.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三级
291.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有关单位建立()。
A.专职或兼职信息报告员制度B.兼职信息报告员制度C.专业信息报告员制度D.专职信息报告员制度 292.为了使各级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应当采取的措施是()。
A.提高全社会的危机意识B.加强监控C.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D.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93.突发事件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不能消除或者不能有效控制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的,应当()。A.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B.及时向本级人大报告C.及时向国务院报告D.及时发布信息广而告之 294.()是危机管理的精髓。A.危机的解决B.应对危机的经验C.发现危机中的机遇D.应 对危机的措施
295.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一旦发生,首先要做的就是()。
A.领导与群众直接对话B.动用武装力量C.主导舆论导向D.迅速控制事态 296.下列关于危机决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危机决策往往是在时间不充裕的情境下做出的B.危机决策往往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境下做出的 C.危机决策往往是在条件充分的情境下做出的D.危机决策往往是在后果不确定的情境下做出的 297.在公共危机管理沟通机制建设中应避免出现的情况是()。A.保证正规信息发布渠道畅通B.保持沉默,少说为佳 C.保持信息口径一致D.保证公众的知情权
298.在突发事件的爆发期,应对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A.及时控制并防止其蔓延B.减低应急措施的强度,并尽快恢复正常秩序 C.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D.调查评估,从危机中学习
299.下列()是属于公共卫生事件。A.水旱灾害B.气象灾害C.禽流感D.地震灾害 300.政府在突发事件的应对中,要(),发挥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作用。
A.依靠政府B.依靠社会慈善机构C.依靠社会力量D.依靠学校
301.公共危机的恢复与重建第一步是()A.损失评估B.整理文件C.报告上级D.建立新机构
九、心理调适能力
302.“知之深,爱之切”说明()
A.认知先于感情B.认知与情感无关C.情感先于认知D.认知与情感同时
303.2002年诺贝尔奖得主卡里曼说过,“在可以计算的多数情况下,人们对所损失的东西价值估计要高出得到相同东西的价值()倍。A.1B.2C.3D.4 304.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心理健康的十项标准,他认为只有少数精英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A.弗洛伊德B.沃尔朴C.罗杰斯D.马斯洛 305.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
A.和谐人际关系B.保持人格完整C.自我实现D.保持协调情绪
306.“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反应了因为()不同,导致同样的事物,由此产生的心理感受也是大相径庭的。
A.情绪B.认知方式C.归因方式D.思维方式
307.对态度对象认知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是态度的()A.情感成分B.认知成分C.行为倾向D.行为表现
308.一个人所具有的各项比较重要的和相当持久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A.智力B.知识C.人格D.技能 309.气质类型()。
A.无好坏之分B.有好有坏C.都是坏的D.都是好的
310.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在自身成长体验和临床心理治疗实践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情绪ABC理论。A.埃里斯B.弗洛伊德C.荣格D.华生
311.个人在社会环境中有两大基本任务,适应和()。A.顺应B.创新C.发展D.进化E.调整
312.在公务员的个性结构中最具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是()A.情感B.气质C.性格D.能力
313.个体通过控制和改变自己的表情和行为来实现的调节是()A.生理调节B.认知调节C.人际调节D.行为调节 314.“忧者见之而忧,喜者见之而喜”是()的表现。A.激情B.应激C.美感D.心境
315.按照咨询心理学的观点,大部分心理问题来源于:()A.人际关系的处理B.家庭内部C.社会环境D.自身的内部冲突
316.公务员个人不能同时满足对其有意义的多种角色期望而履行不同的角色时所出现的矛盾是()A.人格冲突B.职业冲突C.人际冲突D.角色冲突 317.人类最基础或最原始的情绪没有()A.快乐B.愤怒C.激愤D.恐惧
318.“做人处世的法子,却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别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此话用在心理调适上,说明心理调适能力的提高主要取决于()。A.自己B.他人C.组织D.朋友
319.适量的(),对积极的注意力提升,以及认知行为的发展有着关键性的助益。A.β波B.α波C.δ波D.θ波 320.强迫观念指的是()
A.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B.头脑中反复出现,但又难以摆脱的固定观念 C.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信念D.外部强加于自己的错误观念
321.研究表明,()可以使人平静,易于消除大脑疲劳,使人精力充沛。A.深紫、淡蓝B.淡绿、淡蓝C.深红、深紫D.深红,淡绿
322.“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这是中央在()提出的。A.十七届三中全会B.十七届四中全会C.十六届四中全会D.十六届六中全会 323.心理健康的核心是()
A.智力成熟B.生理成熟C.情绪成熟D.人格成熟 324.压力是否存在,它是一种()。A.主观感受B.情绪C.错觉D.客观存在
325.公务员个人不能同时满足对其有意义的多种角色期望而履行不同的角色时所出现的矛盾是()A.人格冲突 B.职业冲突C.角色冲突 D.人际冲突 326.人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A.知识B.智力C.人格D.技能
327.“任何现象的存在都不以研究者个人意志为转移”,这一表述所体现的是()A.客观性原则B.经验主义原则C.主观性原则D.存在主义原则
328.科学家发现人体存在“智力周期”、“体力周期”和“情绪周期”,天数分别是()。A.33、28、23B.23、33、28C.23、28、33D.33、23、28 329.一个人在社会环境中有两大基本任务,适应和()。A.发展B.顺应C.进化D.创新E.调整
330.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调查结果显示,公务员级别越(),身心健康越差。A.很难判断B.中C.高D.低
331.人在欢乐时手舞足蹈、捧腹大笑,悲痛时捶头顿足,这是()。A.身段表情B.声调表情C.激情表情D.面部表情 332.一种较微弱而持续的情感状态叫()。A.情绪B.激情C.应激D.心境
333.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是()A.心理调节B.认知调节C.情绪调节D.意志调节
334.()是人的活动、行为的基本动力和个性积极性的源泉。A.动机B.兴趣C.需要D.信念 335.下面哪项属于表情调试法()。
A.提高说话的声调B.以上三项都是C.使用内部微笑技术D.加快走路的速度 336.下面哪项不是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
A.智力发展正常B.具有顽强的意志C.少年老成D.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 337.公务员可以从哪方面提升自己的挫折承受力()
A.有效利用应对资源B.以上三项都是C.消除不合理信念D.正确归因 通用能力考试试题(多项选择题)
注:多项选择中有3道题,尚不能确定答案,我已用红色字体标出,希望在模拟考试中做对的同志能够提供正确答案给我,以便与全厅同志共享,在此先表示感谢。
一、政治鉴别能力
1.所谓公务员的全局观念就是对我国()的战略问题的考虑和看法。A.家庭生活B.政治生活C.经济生活D.文化生活
2.公务员的政治道德能力,通常是通过其()和持久性的政治行为表现出来。A.科学性B.主动性C.稳定性D.自觉性
3.始终坚持正确的(),就是一个公务员高度的政治鉴别能力的日常表现。A.政治方向B.政治信念C.政治理论D.政治立场 4.公务员站稳政治立场的能力是其()的内在统一体。A.政治意志B.政治目标C.政治知识D.政治情感
5.以实践锻炼提升公务员政治鉴别能力的有效途径包括()以及内部使用等方法。A.交流轮岗B.基层锻炼C.招商引资D.支援边疆E.上挂锻炼F.下派任职 6.公务员的政治立场决定其()以及忠诚的对象。
A.公务活动的正确方向B.公务活动价值观C.公务活动的目的D.公务活动的原则
7.测评一个公务员是否懂政治,就要看他(她)是否一贯地()。
A.认识、分析、处理问题都能从大局考虑B.考虑工作、反映情况能从政治上考虑 C.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从政治上考虑
D.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都能从政治上考量 8.公务员政治意志执行力强劲,日常表现为()等行为状态。A.找准中央政策精神与实际工作的最佳结合点 B.采取有效方式确保政策目标的实现
C.吃透中央政策的精神实质D.仅善于看顶头上司的脸色行事
9.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采访沈浩事迹,让记者一次次感动的,不是什么轰动性的大事件,而是他把群众的点滴难处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解决到实处,用一片真心换来了与群众水乳交融、生死相依。让群众感到离不开,对干部来说是最大褒奖、最高信任,是一名党员干部应当追求的最高境界、最难能可贵之处。基层干部与群众相处在一起,最有条件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能不能真正融入群众之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沈浩在小岗村挂职工作6年,做了多少在一些人眼里属于“鸡毛蒜皮”但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小事,没人记得清了,能讲出来的只是一个个生动的事例——老奶奶的拐杖坏了,他不声不响从外地带来送过去;智障村民天寒衣单,他二话不说脱下大衣为他披上;村里的五保户生病住院,他自己掏钱将其送到医院;村民住房出现危险,他连夜冒雨动员搬迁„„凡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无论大小,只要群众有反映,都真抓实干,及时处理。这是“沈浩精神”的一个深刻启示。基层干部处于生产生活第一线,接触最多的不是大项目、大工程,而是群众的家长里短、柴米油盐。这正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所在,群众也正是从干部对待这些事情的态度上看基层干部是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看党和政府是否真正代表人民利益。能不能做好事关群众利益的小事,是检验基层干部素质的“试金石”。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尽心竭力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是基层干部的职责所系。沈浩同志的事迹给我们的启示有()
A.为人民服务是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宗旨,要避免公务员的行为忠诚对象名实不符
B.责任心是公务员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的一种强烈的使命感、高度重视的精神状态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C.工作作风是公务员群众观的的外在体现
D.是否能以公众的需求和偏好为自己的行为选择导向,是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素质中的重要内容 10.各级各类公务员都要自觉提高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平,坚持不懈地按照公务员政治行为规范进行();从而指导自己正确认识、分析和处理问题。
A.自我教育B.自我批评C.自我提高D.自我改造
11.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的方式有()
A.责令公开道歉B.引咎辞职C.停职检查D.责令辞职、免职
12.公务员通过()等主要途径,从外部(组织环境)提升自己的政治鉴别能力。A.健全社会监督B.加强教育培训C.加强实践锻炼D.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13.公务员政治洞察力的表现之一,就是善于积极思考、主动应对发展过程中的()的重大问题。A.战略性B.理论性C.现实性D.前沿性
14.公务员在执行政策中必须坚决禁止()等行为。
A.忠实地执行政策,实现政策目标B.合意的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 C.不认真执行政策D.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15.公务员能自觉地以()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自己政治取向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其对党和人民有政治感情的具体表现。
A.人民喜欢不喜欢B.人民拥护不拥护C.人民赞成不赞成D.人民高兴不高兴 16.公务员政治理解能力建立在对政治理论的()上。A.真理B.真学C.真信D.真干
17.开展好()和自我强化等实践途径,都能有效增强公务员对党和人民的情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
A.政治理论素质低下B.政治立场不坚定C.政治意志薄弱D.政治纪律涣散(全选不对,AD不对,BCD不对)
二、依法行政能力
32.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实施行政处罚的条件包括()A.对公民处5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B.相对人有异议 C.有法定的依据D.违法事实清楚 33.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有()。
A.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大B.经济特区市的人大 C.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D.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 34.依法行政的观念指标有()
A.诚实守信B.合法行政C.合理行政D.程序正当 35.依法行政能力的三要素是()
A.依法办事的行为B.依法行政的知识水平C.依法行政的思路D.依法行政的观念 36.行政规章包括()
A.行政法B.法律C.地方政府规章D.部门规章 37.有权实施行政处罚的机关是()。A.法院B.检察院C.水利局D.卫生局
38.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下列()之一,依照本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A.六十周岁以上的
B.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
C.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 D.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
39.下列哪些人员具有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但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A.丁在17岁生日的当晚因吃酒过多欧打多人并造成三人轻微伤,在18岁生日的当晚因吃酒过多欧打多人并造成三人轻微伤
B.甲在16岁生日的当晚因吃酒过多欧打多人并造成三人轻微伤 C.丙在70岁生日的当晚因吃酒过多欧打多人并造成三人轻微伤 D.乙在18岁生日的当晚因吃酒过多欧打多人并造成三人轻微伤 40.程序正当包括()
A.行政公开原则B.公众参与原则C.说明理由原则D.回避原则 41.下列()属于行政处罚。
A.拘役B.吊销驾驶证C.开除公职D.行政拘留 42.依法行政下的法治政府是()。
A.透明政府B.诚信政府C.责任政府D.有限政府 43.下列()人员不得录用为公务员。A.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B.得过肝炎的 C.曾被开除公职的D.感染过H1NI的 44.犯罪的特征有()。
A.严重的社会危害性B.刑事违法性C.阶级性D.应受刑罚处罚性
预览:
::
C.你经常留意一些新的想法D.你一直沿用老方法做事,就会觉得枯燥
131.一般而言,智力因素包括()A.思维力B.想象力C.记忆力D.注意力 132.创新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是()
A.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B.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力量之源 C.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D.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 133.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所遵循引进合同的原则是()A.合作生产B.技术转让C.联合设计D.技贸结合 134.创新活动的非逻辑性特征的表现是()A.理性B.直觉C.想象D.灵感 135.创造工程的理论依据是()
A.创造人格在“聚散”运动中产生B.已有知识经验的积累
C.人格是可以改变的,是可以转化、可以培养的D.创造教育是创造成果形成的决定因素 136.积极营造公务员创新的环境包括()
A.创新激励机制B.创新保护机制C.创新支撑机制D.创新发展机制 137.提高公务员创新能力的时代意义是()
A.是全面提高国家行政管理整体水平的要求B.是公务员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C.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需要D.是适应加入WTO的需要 138.创新能力能促进公务员(),是其智力开发的最高表现形式。A.获得新政绩B.取得新成绩C.发现新事物D.解决新问题 139.下列属于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的是:()A.学习能力B.实践能力C.分析能力D.直觉能力
140.创新能力是新时期公务员必备的核心能力,这是因为:()A.公务员的创新能力开发将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公共行政能力和素质B.公务员只有树立创新意识,才能避免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C.创新能力开发有利于公务员的自身发展D.是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
141.下列句子中表现你不具有创新能力的是()
A.你喜欢恬静的自觉生活而不喜欢迎接挑战B.遇上困难时,你容易气馁 C.你重视使用传统的方法D.缺乏资源会使你的工作受到妨碍 142.公务员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是()
A.知识积累能力B.人格养成能力C.智力开发能力D.操作应用能力
七、沟通能力
143.演讲语言的表达技巧中除了学会用声,还要()A.运用停顿B.变化语调C.掌握重音D.注意语速 144.公务员提高沟通协调能力的途径主要有()
A.学习沟通协调的理论知识B.善于总结经验C.工作中“行动学习”D.增强沟通协调的能力意识 145.沟通中信息表达的要素指标包括()
A.肢体语言表达准确、真实,善于控制语态B.书面语言表达简洁、合体,符合公文规范
C.工作联系网络安全、快捷,能够运用自如D.口头语言表达清晰、流畅,满足工作需要 146.语言沟通的类型有()
公务员绝对不得逾越的政治行为底线。(√)8.上级对下级发指示、下命令不属于沟通。(×)9.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
10.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11.问卷的卷首语是在问卷卷面上的简明短信,通常包括调查说明和填写说明两项内容。(√)12.为人民服务不应该讲成本,谁讲成本谁就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13.衡量是否创新的标准是实践。(√)
14.谈判过程中沟通没有问题,但还是没达成共识,肯定是话没说清楚。(×)15.记忆的精确性是指能将接受的各种信息资料在需要的时间很快回忆起来,以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16.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公务员主要依赖个人心理调适为主。(√)
17.在提升公务员政治鉴别能力的各种方法(途径)中,最为关键和基本的还是公务员自练内功。(√)18.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是其他各项能力的落脚点。(√)19.问卷调查法的关键是设计问卷的问题。(×)20.实现从创造、发明向创新转变的关键是人格养成。(×)2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作出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命令,应当报本级党委备案。(×)22.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救助百姓,是突发事件应对管理的第一要务。(√)23.反馈只能通过书面形式加以体现。(×)24.从我国公务员队伍的实际情况和公共服务的内在要求来看,对公共服务需求的把握能力应是公务员能力建设的重点。(√)
25.召开座谈会就是听取参会者的意见,访问者认真倾听并记录,只听不说,以免干扰被访者。(×)26.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27.公共服务不是高高在上的抽象目标,因此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是一种实务能力(√)
28.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干群关系紧张(微妙)、群体事件多发频发,反映了一个事实:当地公务员的整体政治鉴别能力不强,政府服务效能不高。(√)29.学习能力的核心在于学习的实施力。(√)
30.就工作年限而言,一般刚走上公务员队伍(1-5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31.对乡(镇、街道)党政领导成员实行问责,适用《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32.凡能够引起适应性的心理变化即为学习活动。(×)33.钓鱼式行政执法是非法的。(√)
34.任何一项新发明和新创造都是创新。(×)
35.政治鉴别能力与其他鉴别能力的本质区别在于其政治性。(√)36.利用观察法进行调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37.在健全严密的组织管理活动中,公务员的沟通一般表现为工作意见、政策、指令、通知、方案等的上传下达和横向沟通。(√)
38.加强公务员能力建设是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的基础和前提。(√)39.文献调查法的最大特点是把调查对象间接方式转变为直接方式。(×)40.沟通过程中的噪音就是指说话时环境很嘈杂。(×)
41.能否针对群众面临的实际问题,找到解决的有效办法,成为公务员是否具备公共服务能力的试金石。(√)
42.只要准备充分沟通中就不会出现问题。(×)43.在心理学中,发展是适应的对立面。(×)
44.人的智力是可以改变的,人的智力发挥是有差异的。(√)
45.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作出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命令,可以不予公布。(×)
46.胡锦涛总书记反复强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三句话,主要是教育、提醒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而不是教训老百姓的。(√)
47.提高公务员的沟通协调能力,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还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48.公务员在处理群体性事件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善于协调不同利益关系。(√)49.问卷调查中开放 式问题的所得的资料比较集中,便于分析和处理。(×)
50.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是公务员履行义务的具体能力体现,实质上是一种责任能力。(√)
51.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是指公务员依据依法行政的原则和观念,按照法定职责和权限实施行政行为并承担相应行政责任的能力。(√)
第五篇:2013西藏自治区公务员考试复习资料最新考试试题库(完整版)
1、在Windows种,下面选项中____不是控制面板中默认的项目。A、删除/添加程序 B、日期/时间 C、打印机 D、Word2000
2、你可以通过____发布信息、了解信息,也可以即时与他人聊天。它就象一块巨大的公共广告栏,你可以随便张贴,也可看他人的广告,它就像一个公共的聊天室,你可以与大家同时聊天,也可以找一个人单独交谈。
A、WEB B、BBS C、FTP D、IP地址
3、因特网中某主机的二级域名为gov,表示该主机属于____ A、赢利性的商业机构 B、军事机构
C、网络机构 D、非军事性政府组织机构
4、在使用Word文本编辑软件时,可在标尺上直接进行的是____操作。A、嵌入图片 B、对文章分栏 C、段落首行缩进 D、建立表格
5、____可使计算机从外部获取信息。
A、存储器 B、运算器 C、输入设备 D、输出设备
6、在Word的编辑状态,进行“替换”操作时,应当使用____菜单中的命令。A、“工具”菜单中的命令B、“视图”菜单中的命令
C、“格式”莱单中的命令 D、“编辑”菜单中的命令
7、能够被网页浏览器解释的超文本标记语言是指____ A、WORD B、HTML C、BASIC D、PASCAL
8、在微型计算机中,内存储器,通常采用____。
A、光存储器 B、磁表面存储器 C、半导体存储器 D、磁芯存储器
9、Windows窗口右上角的×按钮是____。A、最小化按钮 B、最大化按钮 C、关闭按钮 D、选择按钮
10、在Word 2000中文版中,对【页面设置】窗口的____选项框可以设置纸张大小。A、页边距 B、纸型 C、版式 D、纸张来源
1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使用数据库来处理许多事情,许多的管理系统都是建立在数据库的基础上的,请你从下列关于数据库管理优势的描述中,指出描述不正确的一种。____ A、数据库管理操作方便、快捷,数据维护简单、安全。
B、数据共享应用好,对于数据可以进行集中管理,可以通过网络等各种技术,使数据能够共享,提高数据的使用效率。
C、检索统计准确,效率高,速度快。
D、能够存储大量的数据,不但可以存储文字,还可以存储图像、声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但耗费空间。
12、计算机用于解决科学研究与工程计算中的数学问题,称为____。A、数值计算 B、数学建模 C、数据处理 D、自动控制
13、当前活动窗口是文档d.doc的窗口,单击该窗口的“最小化”按钮后____。A、不显示d.doc文档内容,但d.doc文档并未关闭 B、该窗口和d.doc文档都被关闭
C、d.doc文档未关闭,且继续显示其内容 D、关闭了d.doc文档,但该窗口并未关闭
14、设置段落的缩进的正确操作是____。
A、在“工具”菜单中选择“选项”,再选择“视图”并作相应的选择。B、在“编辑”菜单中选择“定位”,再选择“定位目标”并作相应的选择。C、在“格式”菜单中选择“段落”,再选择“缩进与间距”并作相应的选择。D、在“格式”菜单中选择“字体”,再在其对话框中作相应的选择。
15、在选定文件或文件夹后,将其彻底删除的操作是____。A、用Delete键删除
B、用Shift+Delete键删除
C、用鼠标直接将文件或文件夹拖放到回收站中
D、用窗口中文件菜单中的删除命令
16、计算机能直接识别的是____的代码
A、二进制 B、八进制 C、十进制 D、十六进制
17、在地址栏中输入ftp://zjedu。.net、cn后,URL所采用的Internet协议是____ A、FTP B、WWW C、NEWS D、MAILTO
18、用Excel可以创建各类图表,如条形图、柱形图等。为了描述特定时间内,各个项之间的差别情况,用于对各项进行比较应该选择哪一种图表___。
A、条形图 B、折线图 C、饼图 D、面积图
19、因特网是属于____所有。
A、中国政府 B、微软公司 C、各接入单位共同 D、美国政府 20、21、在Word 窗口中,按住____键的同时键入字母F即可打开“文件”菜单。A、Ctrl B、Alt C、Shift D、Tab
22、个人计算机的英文缩写是____。
A、IBM B、PC C、dell D、CPU
23、将二进制数101101转换成十进制数是____。A、45 B、90 C、49 D、91
24、一般所说的拨号入网,是指通过____与因特网服务器连接。A、微波 B、公用电话系统 C、专用电缆 D、电视线路
25、以下文件类型是属于网页文件的是____ A、Doc B、Html D、ppt C、Xls
26、在Word的编辑状态,执行“文件”菜单中的“保存”命令后____。A、将所有打开的文档存盘
B、只能将当前文档存储在原文件夹内 C、可以将当前文档存储在原文件夹内
D、可以先建立一个新文件夹,再将文档存储在该文件夹内
27、在Word2000中,不能选取全部文档的操作是____。A、执行编辑菜单中的全选命令 B、按Ctrl+A C、在文档任意处双击鼠标
D、先在文档开头用拖运操作选取一段文字,然后在文档尾按住Shift键再单击左键
28、域名服务器上存放着INTERNET主机的_____。A、域名 B、IP地址
C、电子邮件地址 D、域名和IP地址的对照表
29、图像数据压缩的目的是____。A、为了符合ISO标准
B、为了符合各国的电视制式
C、为了减少数据存储量,利于传输 D、为了图像编辑的方便
30、计算机网络的主要作用有集中管理和分布处理、远程通信以及____。A、信息交流 B、辅助教学 C、资源共享 D、自动控制
31、在计算机网络上必须做到____ A、在Internet上要随意发表各种言论,言无不尽
B、要学会寻找和进入人家的资料档案库
C、要学会如何利用有价值的信息源来学习和发展自己
D、要帮助其他同学,让自己买来的软件安装到朋友的机器上用
32、系统软件的核心是____。
A、操作系统、诊断程序 C、软件工具 D、语言处理程序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