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平台贷款

时间:2019-05-14 22:49: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方政府平台贷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方政府平台贷款》。

第一篇:地方政府平台贷款

融资平台贷款再掀清理风暴

根据国家审计署的统计,11-13年将有超过 35%的地方性债务到期,其中 2012、2013 年到期的额度分别约为 1.8 万亿 元和 1.2 万亿元,合计占 2010 年底债务余额 28%左右。银监会副主席周慕冰认为,近两年是平台贷款集中到期的时段,加上地方政府换届,平台贷款“降旧控新”的任务十分艰巨。“现在看来,虽然今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总体可控,但一些市、县级的部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项目的确也面临着较大还款压力。

一、湖南省政府投融资平台基本情况

(一)湖南省政府投融资平台构成。目前湖南省各级政府投融资平台主要有五种类型:一是公益性投融资平台,负责公益性项目融资、建设、运营及还本付息,还贷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收入。二是经营性投融资平台,负责基础性项目融资、建设、营运及还本付息,还贷资金主要来源于土地升值和项目未来收益等。三是综合性投融资平台,兼具公益性和经营性平台特点,其公益性项目还贷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回购,而经营性项目主要源于土地开发。四是财政性融资平台,没有具体项目,主要是通过向银行借款弥补财政收入暂时缺口。五是“转贷”融资平台,负责将贷款转贷给项目,不参与项目建设、运营和还贷,平台仅承诺担保还款责任。

(二)湖南省政府投融资平台特点

1.平台特点。据统计,湖南省共有政府投融资平台385家,其中省级13家、市级101家、县级271家。其平均资产负债率为58.2%,资产利润率为1.03%,撬动信贷资金的杠杆比例达到4.9倍。主要特点包括:

从平台形式看,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占42.1%,开发区(园区)占13.5%,工资税务中心占11.7%,土地储备中心占7%,交通运输类公司占6.8%;

从出资方式看,划拨土地和财政资金出资分别占43.2%和33.6%,路桥管网等公益性股权、经营性股权出资分别占17.6%、2.3%;

从筹资渠道看,银行贷款占89.7%,发行企业债券占5.2%; 从资金投向看,74.6%投向政府公益性项目,9%投向政府经营性项目,其余16.4%为非政府项目。

2.贷款特点。2008年末以来,湖南省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呈现投放多、增长快的态势。截至2009年末,湖南省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呈现以下特点:

从投放对象看,主要投向城市建设投资类平台和交通运输类平台,分别占38.3%和19.8%; 从贷款品种看,72.9%为项目贷款,27.1%为流动资金贷款;

从贷款投向看,主要投向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交通运输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业,上述3大行业贷款占77.1%;

从贷款期限看,中长期贷款占93.4%,短期贷款仅占6.6%;

从贷款方式看,抵质押类贷款占50.4%,保证类和信用类贷款分别占16.9%和29.9%。

二、湖南省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分析

案例——湖南高速10亿资金负债1600亿 政府如何还账成忧

尽管监管部门反复申明10万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可控,然而,平台公司流动性饥渴却是不争事实。

7月12日,接近湖南省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总公司(以下简称湖南高速)的人士透露,在短短1个月后,湖南高速又开始谋划发行新一期的短期融资券发行事宜,额度超过此前的9亿元。

一名银监系统中层人士称,湖南高速在去年末被整改为一般性公司,退出平台类公司管理,但仍属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

这家以10亿元资本金撬动1600亿资产规模的公司,在中国高速公路发展史上正在谱写“奇迹”。以其为主体的湖南高速系统,在建里程4064公里,全国排名第一;在建和通车总里程达6450公里,从2007年全国排名第17位一跃至全国前三。

然而,作为湖南高速大债主的国开行、建行、工行、中行、交行等10家债权银行对该公司应该绷紧神经。多名债权银行人士称,今年对融资平台贷款控制严格,不会再对湖南高速等此类融资平台公司放款,平台贷款如到期,银行会及时收回不予续贷。

“发短期融资券是为了解决流动性问题,申请了多笔短期贷款也是这一目的。”湖南高速一位内部人士张明(应对方要求,不透露对方姓名,文中用化名)透露。该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3月31日,公司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分别为410.12亿元、6.57亿元。一名商业银行投行人士直言,湖南高速在建项目太多,短期难以产生足够现金流,还款压力极大,短贷长用的风险隐患不容小觑。

此外,湖南高速还拥有对外担保9.25亿元,对内担保302.6亿元的或有债务。借贷额加上担保额,湖南高速的负债共1625亿元,几乎与总资产相当。

160倍杠杆

仅以10亿的资本金,撬动1600亿元的天量资产规模,比较罕见。湖南高速1993年3月19日成立,初始注册资本金1亿元,后陆续增资至9.96亿元。

财报显示,从国家四万亿投资计划公开伊始,湖南高速资产规模飞速膨胀,2008年-2010年分别为588.03亿元、1061.80亿元和1515.44亿元,截至2011年3月末,公司总资产1633.75亿元。负债方面,2008-2010年及2011年3月末,湖南高速负债分别为417.31亿元、808.64亿元、1211.19亿元和1322.47亿元。

3月末,该公司资产负债率高达81%。截至2010年末的负债中,银行贷款占比高达89.32%至1181亿元,融资结构单一风险较高,涉及到的银行主要包括国开行、招行、建行、邮政储蓄银行、工行、中行、交行、华融湘江银行、民生、中信等10家。其中,国开行以近300亿元规模为最大,建行贷款量79亿元居第二位。

某股份制银行当地公司部人士说,暂时未发现有湖南高速重大经营变更或债务恶化,但出于对平台公司的谨慎,其会密切关注其财务和还款状况。

张明对记者称,银行中长期贷款审批及用款流程较为复杂,而公司在建工程较多,为解决资金周转问题,同时降低融资成本,所以大量借入流动资金贷款。在他看来,经过与银行沟通,这些短期贷款一般都会滚动放贷,但记者询问其是否得到确定承诺时,其不置可否。

该公司短贷长用早有征兆。财报显示,2008年-2010年湖南高速短期贷款分别为114.28亿元、191.74亿元和365.97亿元,2010年末公司短期借款比2009年末增加90.87%。

短融券救急

湖南高速缺钱当地银行界共知。

资料显示,湖南高速近年来新建项目较多,每年资本支出较大,对公司资产负债率和还本付息产生较大压力。2010年,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开工高速公路5条,目前以公司为建设开发主体的在建高速公路项目共34个,其中收费还贷性的政府项目22个,经营性项目12个,总里程达到2594.99公里,总投资为2150.59亿元。

从2007年开始,湖南高速新建项目较多,经营性现金流入较少,在贷款本息支付上存在巨大压力。2009年、2010年,该公司财务费用分别达到24.54亿元、21.46亿元,营业成本为39.05亿元、51.94亿元。

2009年-2010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56.28亿元、77.28亿元,以通行费为主的,各收入39.64亿元、47.92亿元。

10亿撬1600亿湖南高速遭遇资金烦恼

“目前盈亏勉强平衡,但明后年多条高速公路竣工后,银行贷款还本期到来,公司将面临巨大的压力。”一名接近湖南高速的人士指出。

张明自称,2007、2008年开工建设的多个项目将在2012年、2013年集中建成通车,届时除了归还当年利息外,还进入每年还本期。根据内部测算,湖南高速未来现金流能覆盖贷款本息。

此所谓“现金流”包含了湖南省政府对湖南高速的补贴。财报显示,2009-2010年,公司补贴收入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200.41%和90.17%,补贴金额分别为13.73亿元、45.16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按照2010年12月3日“银监发(2010)103号文”《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中长期贷款还款方式的通知》,各机构要本着风险早期暴露、审慎经营、科学负担三大原则,对包括平台贷款在内的中长期贷款进行统一规范,不得集中在贷款到期时偿还;要合理确定还款方式,实行分期偿还,做到半年一次还本付息。以此来看,湖南高速以往采取的先还息不还本的做法在今年不再可行,其偿还本息的压力陡增。

商业银行人士透露,截至2011年6月末,湖南高速对外借款余额约891亿元,与去年末接近1200亿元的余额相比,缩减了300亿元左右,意即湖南高速上半年净还款300亿元,充分彰显了银行的催逼之力。

一名评级公司人士提示风险称,湖南高速在建工程较多,多条新建成高速公路目前正处于车流量培育期,整体盈利规模较小,盈利能力偏弱。

如何还账:政府之忧

银监会对政府融资平台类新增贷款监管日益严厉,给湖南高速带来空前高压。

一名地方银监局中层人士解析,要将一家平台贷公司贷款整改为一般公司贷款,需要满足3个原则,一是现金流能全覆盖贷款本息,二是银行、地方政府、平台公司签订了三方还款协议,三是所有债券银行定性一致,同意按非平台公司贷款对待。

“现金流全覆盖是指在每一个还款时点上,收入都能覆盖贷款本息,不过此处所指的现金流可以包括政府补贴收入。”

张明说,湖南财力紧张,政府欠了湖南高速20多亿元的资本金一直未给,公司在建项目多,政府缓发资本金影响项目建设,也增加了融资困难。

吴盛光表示,平台还贷资金中,39.31%来源于企业自身盈利或项目收益,26.13%来源于政府回购,其他主要来源于财政收入、质押物偿还和担保人偿还等。“一旦财政收入状况恶化,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县市,就可能出现信用风险,而银行也难以监管该类贷款资金去向,存在资金挪用风险。”

“与其他多数平台公司一样,湖南高速单靠自身偿还贷款很有难度,并且,从2010年开始,湖南高速开始12个经营性项目建设,规模很大,这些项目原则上政府是不兜底的,目前其融资困难,通车后车流量还处于培育期,还款风险突出。”

记者通过湖南高速6月份发布的短期融资券募集说明书发现,该公司运营的部分高速公路,车流量呈下降趋势,带来未来现金流压力。比如,常张高速2010年车流量为7965辆/日(标准小车),今年一季度降为2210辆/日。衡枣高速2010年车流量为21370辆/日,今年一季度降为5342辆/日。

业内人士介绍,一般而言,一条高速公路日车流量超过1万辆,才可盈利,但记者发现,至2011年一季度,湖南高速正运营的11条高速公路,仅耒宜高速、临长高速的车流量超过1万辆。

信贷融资成为湖南高速暂时缓解资金紧张的通道。然而,在银行贷款收紧之后,基建信托如果随之收紧,湖南高速又将面临新的融资难题。

但,为了避免出现坏账,某银行公司部总经理坦言,如果在某个时间段高速公路项目现金流显露危机,商业银行一般都会调整一次负债期限。

“长远来看,真正令人担心的是,未来中国的高速公路收费政策问题,是否大部分甚至全部的高速公路都要成为公益性公路?转为公益性后,公路的使用是否是最有效率的,政府能否经营好?”上述人士认为,一旦大部分高速公益化,政府很难承担如此巨大的还款压力。

解决资金困境的通途是否就是高速公路民营化?上述人士提出,融资平台公司可把股权卖掉,引入国内外投资者,归还银行贷款。然而,另有银行业界人士反驳,数年前,刘根山等“公路大王”经济案件频发,致使政府对民营资本进入高速公路产生质疑和反思,高速公路“国进民退”,为防范风险,目前各地方政府的主导思路还是以政府投资为主。宏观紧缩持续,高速公路投融资终将陷入两难,道阻且长。

一、湖南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目前,湖南各级平台非理性发展过程中,不仅表现为平台多、融资渠道单

一、债务风险巨大等,还折射其存在的内在深层次问题,具体表现在:

1、平台过多、过滥,折射出平台组建过程中的随意性

据相关部门统计显示,截至2009年末,湖南各级平台共计385家,其中省级13家、市级101家、县级271家。全省14个地州市、86个县(市),近70%的县市拥有多家平台,平均每个地州市就有多达7.21家,平均每个县(市)亦有3.15家;有的县市最多拥有9家平台,而有的平台下又设有多个子平台。

各级平台过多、过滥,折射出地方政府组建平台的随意性。一是先有项目后设平台等问题严重。平台组建时往往定位模糊,职能交叉重复。调研中曾发现,某市存在7家投融资平台,其中5家都定位于服务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有的地方甚至存在上马一个项目,即组建一家平台现象。二是政企关系交织、职责权限模糊等问题严重。平台“董事长”大多是各级政府指定或委派兼职人员,政府官员即是决策制定者,也是平台经营者,政企关系交织,职责权限模糊,“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现象突出。

2、平台普遍亏本经营,折射出平台投资过程中的低效性

目前,我省各级平台普遍经营状况不佳,多达22.4%的平台资产负债率在80%以上,平均资产负债率为58.2%;而长期处于亏损状态的平台比例高达21.1%,资产利润率处于0-5%之间的投融资平台占47.2%,资产利润率在5%以上的平台不到1/5,为占16.1%,全省平均资产利润率仅为1.03%。

平台普遍亏本经营、资不抵债,一方面源于平台出资不实、债务太重等因素;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平台经营的低效性。一是平台实际参与项目程度不高。目前,省内大多数平台仍然是单纯作为政府借款机构,项目建成后,要么直接移交相关政府部门,要么仅仅作为资产登记单位,实际参与项目程度极低,极易造成资金违规挪用等现象。二是项目管理体制不健全。平台普遍未建立起动态的、精细化的管理体制,对项目前期的科学论证、建设中的质量监督、建成后的运行管理缺乏科学有效地管理体制,导致平台的效率低下,投入产出效率过低。

3、平台“钟情”于银行贷款,折射出平台融资过程中的不规范性

银行贷款一直是地方平台中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据央行长沙中心支行统计显示,湖南各级平台在融资过程中,银行贷款占全部资金来源的89.7%,发行企业债券筹集资金的仅占5.2%。而从银行贷款期限来看,中长期贷款占贷款总额的93.4%,短期贷款仅占6.6%;从银行贷款方式来看,抵押质押类贷款占50.4%,政府信用、保证类贷款方式分别占29.9%和16.9%。

平台资金来源中银行贷款占比过高、融资结构过于单一,一方面源于平台直接融资渠道不畅、政府发债功能限制等体制机制问题;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平台融资过程中的不规范性。一是贷款违规、变相担保等现象严重。调研发现,全省243家平台中,21.3%的被担保金额来自政府部门担保或出具承诺函;且贷款中多数为中长期贷款,往往纵跨几届政府,一旦政府换届,容易引发信贷风险。二是银行风险意识薄弱。全省多达32.5%的政府平台存在多家银行授信问题,最多的达9家。有的银行对平台的贷款金额远超期资产总额,有的银行甚至降低贷款门槛,放松对资本金的管理等,风险意识薄弱。

4、平台债务巨大且难以评估,折射出平台管理过程中的无序性和偿债过程失责性 目前,平台的债务情况已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的热点。从公开资料看,平台债务规模到底有多大,各有关部门尚缺乏准确的数据信息。据央行统计显示,至2009年5月末,全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负债规模为5.26万亿元;银监会数据显示,至2009年末,平台贷款余额高达7.38万亿元;财政部相关人士介绍,至2010年初,平台债务总规模估算将达8万亿甚至更高。

平台债务情况的难以评估,一方面折射出平台管理的无序性。财务信息不透明。公司财务制度普遍不健全,尤其是一些县(市)平台财务报表不完整、不真实的现象突出,政府债务信息难以把握和核实。调研发现,全省243家平台公司中,有82家没有财务报表数据,占总数的33.74%。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平台偿债过程中的失责性。目前,各部门对投融资平台的定义模糊,债务责任主体的划分、债务种类的区别及其相关管理,无法明确进行界定,进而造成部分政府领导为追逐政绩工程或某些个人利益,对于债务偿还随着官职的调任而转移至下届领导,“新官不管旧账”的现象十分严重,这无疑增大了地方政府无限制的融资冲动。

二、湖南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发展面临的主要难点

目前,各级政府普遍认识到暗藏在地方投融资平台中的巨大风险,且国务院也开始出“重拳”加以整治。但在对湖南地方投融资平台的治理过程中又陷入两难局面,不整顿不行,整顿又怕“投鼠忌器”。从湖南实际出发,当前平台发展过程中主要面临三个难点:

1、难点一:资金缺口的矛盾

随着平台债务风险的日益加大,根据近日国务院出台《通知》,目前,我省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特别是市县平台普遍存在职能交叉重复、经营状况不佳、债务偿还对地方财政过度依赖等现象,市县级政府投融资平台将成为此次清理规范的重点。但目前,湖南县域发展,特别是农村偏远地区,由于自身财力的严重不足,以及在公共产品配置上负担过重,基础设施十分落后。而单纯对各级财政的“等、靠、要”,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等问题,城乡差距进一步加大。随着平台清查力度的加大,未来如何解决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中所存在的巨大资金矛盾?这将是各级政府必须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2、难点二:风险防范的矛盾近年来,在湖南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各级政府投融资平台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以政府投资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不仅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湖南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产生、成长和发展,有其客观必然性和内在合理性。但是地方平台的非理性发展却造成了巨大的风险隐患。虽然目前湖南地方投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尚属可控范围之内,但部分平台自身资本金不实、贷款违规操作等行为亦较为突出,且随着国家对地方投融资平台清查力度的逐步加大,各项政策收紧使得项目资金难以为继,极有可能造成政府隐形债务的集中爆发,如何在防控平台债务风险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实现平衡状态,对加快地方平台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深刻意义。

3、难点三:实现社会效益和追求经济效益的矛盾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职能主要是承担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项目投融资功能,因此,地方投融资平台具有明显的政策性和公益性特征。“十二五”期间,是湖南加快发展、实现科学跨越的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随着湖南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能源、交通、水利、环保、文化教育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社会建设将进一步加大。

各级平台在承担政府公益性投资项目过程中,大部分项目往往是周期长、投资大、收益低,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但地方投融资平台作为企业,在加大社会公共事业投入的同时,还要追求经济效益,如何让平台在追求社会效益中创造经济效益,实现平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是当前转变湖南平台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二篇:关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深层思考

关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深层思考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地方政府为了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通过划拨土地等资产,组建一个或多个资产和现金流可以达到融资标准的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城建开发公司、城建资产经营公司等各种不同类型的公司,以政府的名义担保进行融资,并在必要时以财政补贴等作为还款承诺的载体。虽然各级政府融资渠道各不相同但最终都将融入的资金投入市政建设、公用事业等项目之中。在投入市政和公共事业的资金中地方政府以财政拨款、土地划拨、股权划拨等形式出资,其余筹资则主要来自于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

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必须引起高度关注的经济现象

(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数量大,增长速度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数量很多,统计资料显示,全国共有各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8000多家。其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数量大,2009年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9.59万亿元;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7.14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38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万亿元;由于地方政府融资途径主要靠银行贷款,这里的中长期贷款多数投向地方融资平台,其贷款总量近3.8万亿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占银行贷款比例上升,占新增贷款总量比约40%。地方政府融资贷款中项目贷款占多数,占全部融资平台贷款比例已超过80%,即项目贷款余额近5万亿元。

(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逐步凸显。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对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融资规模的扩大,贷款总量的急剧增长,风险逐步凸显。

一是政府信用风险。由政府建立的融资平台主要的经济活动是以政府或相关部门为负责人以政府信用为基础进行融资贷款,随之而来的也就是由政府财政承担的还债责任。但此类融资平台累积的巨大融资规模使得政府隐性债务负担过重,甚至完全脱离了财政的实际承受能力,资金链断裂的问题随时都可能出现。基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数量和融资规模暴涨,地方政府债务负担加重,就县乡级投融资平台而言其2009年造成的新债务增加了5万亿元,历年累计债务合计达到了11万亿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已占地方政府收入的240%,地方财政赤字率高升。

只要政府负担的这部分债务得不到及时偿还就会打破政府融资平台的正常运转,影响政府信用度,损害政府形象,使得政府信用面临巨大风险。

二是资金信贷风险。银行在与这些平台合作过程中,即便面对的是财务不透明、信息不对称的融资平台公司,但因为其是政府背景贷款也会提高对此类融资平台偿债能力的信任度,导致出现了重复抵押、虚拟抵押等问题,使银行资金面临较大的风险。地方政府无论是依靠财政偿还还是依靠土地运作都根本不能满足偿债的需要,即便通过转期等手段违规操作也只是暂时缓解,风险并不能消除。

三是社会稳定风险。大量的贷款资金涌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挤出了经营性企业的贷款资金需求;土地运作贯穿于地方政府融资的全过程,耕地保护风险加大,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将面临极大的挑战。在后危机的经济不稳定时期,宏观经济一旦反复必然冲击政府财政,严重影响居民消费水平和就业率,无节制扩张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隐藏着巨大的社会稳定风险。

(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已引起监管层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隐藏着多方风险,已引起监管层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2009年7月国家银监会就正式发布《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与《项目融资业务指引》,确保固定资产贷款资金真正用于实体经济需要,防止贷款被挪用,并严格防范项目融资风险,此外还严格规定贷款资金凡单笔金额超过项目总投资5%或超过500万元的,必须采用贷款受托人支付的方式,规范了信托、银行、政府三方的大部分政信合作项目。2010年1月19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第四次全体会议,会议提出要更好地发挥财政政策在扩大内需中的作用,尽快制定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措施,防范潜在的财政风险。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央行2010年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合理评估和有效防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用风险。社会各界也通过不同形式,表达了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的担忧。

二、关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经济现象的争论

(一)关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合法性。认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合法并有法可依的根据是:2009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组建投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等融资工具,拓宽中央政府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融资渠道”。从商业银行角度来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地方政府筹组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投资公司、开发公司作为融资载体的一种形式,满足了向银行借款必须要有一个能独立行使民事责任的法人的要求,所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具有法人基础的,合法的独立法人,可以从银行贷款。

认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法律依据不充分,贷款债权难以主张,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实质是区域之间利益的一种再分配,法律基础不足。从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担保模式看:一种是以“打捆贷款”为代表,这是政府承诺、财政兜底的财政承诺模式。按照法律规定“打捆贷款”这一财政承诺方式的实质就是一种特殊的“保证担保”,而我国《担保法》第二章第八条明确规定,“国家机关不得为保证人,但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的除外”,可见“打捆贷款”不符合国家机关可以成为保证人的范畴,地方政府以财政承诺的方式还款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是国务院严禁办理的,银行也无从根据协议通过法律维护自身的利益。另一种是以“土地转让收益权质押”为主要方式的权利抵押担保模式。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通过质押具有财产性和可转让性的土地转让收益权向银行贷款。虽然作为债权但质押标的没有特定化,是不具有很大的确定性的可能债权,按照现行法律,不符合《担保法》关于担保标的确定性的规定,也是国务院所禁止的,因为质押标的一旦缺失,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就不能按期还款,银行贷款无担保可言,而且也无法通过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收回贷款。

(二)关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性分析。认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较大的依据主要有五点:

1、投融资模式趋于多元化

2008年以前,绝大多数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主体为政府的一个或两个部门,政府资源分散在各投资公司,运作主体分散,存在从本部门利益出发争项目现象,造成资源使用效率低下,而且当债务到期还不起债时,只能由财政部门归还。之后,地方政府在创立投融资平台时,普遍强调从体制和机制上来保证“借得来”、“用得好”、“还得起”。不少地方政府已开始对各部门的投资、融资、项目管理、监督等职能进行整合、协调和重新分工,重塑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目前,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越来越多地采用PPP(Public(政府)——Private(私人)——Partnership(合作))模式,这种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模式是基于地方政府掌控大量公共资源与市场力量有效结合的一种方式。除此之外还有BT(Build(建设)——Transfer(转让))、BOT(Build(建设)——Operate(经营)——Transfer(转让))、IOT(Invest(投资)——Operate(经营)——Transfer(转让))、BLT(Build(建设)——Lease(租赁)——Transfer(移交))等模式,这使大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运营,提高了国有资本的带动作用及运营收益,最终建立起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与社会资本有机结合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2、资产规模差异化

2009年5月末,全国共有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3 800多家,其中70%以上为县区级平台,资产规模小,注册资金少。小规模的投融资公司经营实力有限,难以承接大型项目的投资建设,所发挥的投融资能力和经营实力都有限。针对这种状况,各地政府纷纷出谋划策,扩大公司规模,增强其融资能力。如,河南省整合政府资源,搭建投融资大平台,成立河南省投资集团,经营省政府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产,成为省政府的投融资主体。公司注册资本120亿元,集团本部总资产220亿元,合并报表总资产504亿元,集团作为大型投融资平台,有效壮大了政府的投融资能力。而小规模的投融资公司也可通过联合的方式,壮大公司规模,寻求更好的发展。如,河北省邯郸市采用“决策(委员会)+监管(委员会办公室)+平台(5家投资公司)”的模式,决策委员会独立于各部门之上,实现资源统一调配、项目统一谋划、风险统一控制;监管委员会实施监督;5大平台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虽然投融资公司的规模不大,但通过这5大平台统一管理的投融资体制改革,使邯郸市投融资平台的经营能力和融资能力得到较大提升,通过投融资平台投资的石(家庄)武(汉)铁路客运专线,已从银行获得3亿元贷款,并得到贷款利率下浮10个百分点的优惠。

3、我国现阶段缺乏财政收入与债务的关联性制度安排,缺失债务风险评估及债务偿还机制,管理难度较大。当地方政府严重资不抵债、不能有效清偿的情况下,按照现行的地方政府财政破产制度,一旦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破产,所有的贷款将因为没有偿还主体而成为银行的坏账。

可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与金融风险息息相关,财政出资担保与银行信贷密切相连,一定程度上放大了风险倍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具有隐蔽性和长期化的趋势。

认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相对较小是因为其贷款的实质主体与一般的中小企业不同,政府作为其贷款真正主体比一般的企业法人更具有特殊性,其依据也有五点: 1.从政府不会倒的前提看,在金融危机时期经济面临下行的预期下,无论何种投资都充满风险,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由政府背书,增加了还贷的信用额度。由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以政府作为第三方担保,只要政府不倒就有还款的可能性。

2.从风险爆发的集中度看,为了满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数量增加,大多贷款都是中长期贷款,而且是按照惯例分期还款,并非一次性还款,风险被逐年分散,并不会发生风险集中爆发的现象,从这一层面看,商业银行把贷款给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一种理性行为。

3.从贷款的偿还责任主体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作为一种政府行为,实际工作中很少追究个人责任;更何况融资规模大,贷款金额多,没有人能承担得起如此重大的责任,所以商业银行内部追究责任是不可落实到个人的。当前经济保持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实力均有大幅提高,政府偿付能力不断增强,贷款风险短期内爆发的可能性不高,所以,对政府财政支付能力是否能担当起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的担忧可以在短期内消除。

4.从贷款风险的监管看,目前由财政部门设立的政府投融资决策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及办公室提前介入,负责对政府的投资需求、融资方向和方式、风险测控等进行分析、研究,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地方政府投融资风险。

5.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比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小。中小企业受其资产规模的限制,抗风险能力较弱,经营效益不稳定,一旦社会经济出现波动或行业政策进行调整,极易影响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退出市场的概率较高,缺乏还贷保证,即便中小企业实体找到担保方也不可能比政府的信用额度和资金实力还高,所以,地方政府融资贷款的风险相对于中小企业较小,是商业银行信贷对象区间内的择优选择。

(三)关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效用的评价争论 1.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具有积极正面效果,利多弊少。第一,在新一轮的经济建设中全国各地积极投资项目建设,各级政府不断设立融资平台扩大融资规模,将更多资金投入到铁路、公路、航空、电信、电力、城市供水等各个公共设施行业以及国家重点投资项目。通过投融资平台的建设,可以有效地将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国有企业资产、自然资源整合起来,提高公共资源使用效率。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尤其是涉及民生领域的投资明显加快,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846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增速比上年加快4.6个百分点,全年基础设施(扣除电力)投资41913亿元,增长44.3%。实际上当前大规模的投资和迅速增多的基础设施,扩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了短缺产业的投入,加快了公共环境的改善,一定程度上惠及百姓生活,为下一步经济的转型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消费增长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第二,通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推进内需结构调整。政府投资在建的项目持续的资金投入,要求资金渠道突破银行信贷,扩展到资本市场、信托计划等融资方式,减少了大量在建项目的融资需求与实体经济的挤出效应,带动民间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复苏。市场驱动的民间投资增长是经济趋势性复苏的关键。

第三,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通过创新协调政府的建设职能,可以现实政府建设职能在投融资平台的基础上进行整合,使投资、融资、项目规划、项目管理、项目维护等在统一的政府投融资体制机制下协调运行。

2.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具有消极负面作用,弊多利少。第一,当前地方政府融资贷款责任制度并不明确,由此导致投资超过财政能力的增长,而且债务的增长缺乏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贷款的偿还期限可能与政府任期不相一致,现任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远远超出其当前的财力,债务水平与偿还能力不相匹配,地方政府担保行为的有效力值得质疑。再加上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贷款的信息披露严重不透明,进而形成隐性负债而非合规的显性负债。高居不下的地方债务会对地方政府的信用造成负面影响,由于传导和贯通机制存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用问题也会对中央政府产生影响。

第二,对其它贷款主体的挤出效应。银行为了防止已经发放的贷款成为不良贷款,集中把经过严厉控制之后的贷款投放到已经开工的基础设施项目,其他经营性企业遭到信贷的打击,新增贷款中,其它类贷款占比相对下降。

第三,地方政府主要依靠土地收入来偿还地方投融资平台的负债,因此在客观上推高土地价格,从而显著推动了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对社会经济产生严重影响。一旦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破产,负债膨胀迫使地方政府选择加税,将会造成挤出民间资本、企业利润下降、失业增加、社会不稳定等负面影响。

第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属于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目前GDP在我国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指标中仍然占有重大的比重,地方政府官员在政绩观等的驱动下,通过进行基础设施及其它投资创造GDP政绩。进而地方政府官员在任期内通过各种形式的大规模举债筹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形成了与财政偿还能力不匹配的债务。由于官员任期制度缺少对债务的负责机制,缺失债务偿还机制,各任期官员只管以贷款方式获得所需的巨大资金,盲目举债,对于前任债务偿还问题不重视,导致债务的增长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债务蔓延积累成为政府重负。

第五,从当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现状看,银行信贷资金已经脱离信用的基本规则和属性,充当财政资金职能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开发。信贷资金财政化的现象严重,一方面扩大了财政赤字规模,财政入不敷出,若再继续下去将会引起财政危机和政府信用的丧失;另一方面影响信贷规模的控制,赤字财政导致货币需求总量增加,在收紧货币政策条件下货币供给量却不增加,使经济产生一种通货膨胀缺口,引起价格水平提高,不利于宏观经济发展

(四)关于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的路径 1.利用资产证券化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针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如何化解,一种观点主张资产证券化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可以保持或者提高核心资本充足率又将表内的部分风险资产移到表外。对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带来的风险,对于“增量”首先要规范,即在制度安排、产品设计上“开正门”,允许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对于“存量”由于各部门在定义上有差异,对统计也有差异,但“存量规模极其巨大”。通过使其进入债券市场来解决巨大的存量问题,使得存量巨大的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与债券市场对接起来,进行资产证券化。即将现有大量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进行证券化,增加债券市场的流动性,由市场发现价格,从而促进债券市场的发展。对利用资产证券化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的现实性问题也有专家提出质疑,每一个国家的财政所能承受的赤字规模都有客观的界限,主要取决于发债规模、用途以及在运行中的管理和风险控制的问题。如果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行证券化,存在着导致经济震荡和货币危机的风险性。对于证券的认购,认购人的还债能力认证和风险的控制主体等问题,我国目前的证券市场成熟度还不能保障。最终可能新债压旧债,影响地方的长治久安和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2.主张运用财力消化负债还贷还息。加快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努力拓展财政增收空间,积累财政实力用于消化贷款欠款,树立新增财力首先用于消化赤字债务的意识。实行规范的部门预算和综合预算,并严格按预算执行。结合地方政府财政资金状况,区分轻重缓急,合理安排预算支出,适当安排财政专项还贷资金,制定新旧贷款本息还款计划,每年在预算内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偿债,并根据财政情况和还债需要逐年增加,逐步偿还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本息。

对于地方政府是否有财力消化这个巨大的债务否定者也提出质疑,仅2009年上半年,地方融资平台的总资产达8万亿元,负债已经高达5.26万亿元,而这其中只有20%是地方政府以财政拨款、土地划拨、股权划拨等形式出资,其余筹资则主要依靠银行贷款,面临严重财政赤字的地方政府其财力不足以偿还融资平台欠下的银行贷款。

3.控制地方融资平台的新增银行贷款规模。将信用等级评价引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限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作用的领域和范围,控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银行贷款规模。对于新增的项目,央行和银监会将对商业银行给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新增贷款进行严格控制,以控制风险,保障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入。银行应当审慎的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纳入风险管理体系。严格监控项目资本金,深入分析实体企业贷款偿还能力,实时跟踪不同地方政府的负债状况和偿债能力,综合把握融资平台的还款能力和贷款风险。对于巨大的债务存量问题可以通过债务重组的方式进行化解,重点明晰债务责任,分期偿还,分期调减,地方政府可根据具体情况酌情负责担保或划拨应急专款。

4.中央财政解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负债。财政始终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基础,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财政支出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直接和有力的手段,确保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尽快落实到位。当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已上升为影响经济金融的重大威胁力量。财政支出应当把握重点,探索创新,推进财税重点改革,完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偿还机制,更好地发挥财政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作用。但也应看到我国财政的现状,据财政部公布:2009年1-12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统计数为68477亿元,同比增长19.5%;全国财政支出为75874亿元,同比增长25.4%;财政赤字约为7397亿元,较2008年我国财政赤字1110亿元而言我国财政赤字存量在增加。中央财政更应作用于拉动经济增长,例如加大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着力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毕竟经济力是综合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

三、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存在的问题

(一)地方政府新增债务以投融资平台为主。债务风险急剧扩大

截止2009年5月,全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负债已达到5万亿元以上,这组数据只是估算。实际上,地方投融资平台的融资状况很不透明,地方政府往往通过多个融资平台从多家银行获得贷款,债务管理也分布于不同的部门,造成地方政府不清楚不同层次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负债和担保状况。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绝大部分项目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金额大、投资回收期长、收益率低、见效慢,一旦投融资平台不能偿还贷款,便转化为地方政府的负债。当地方财政出现偿还困难时,或将转嫁为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或最终将由中央财政偿还。

(二)投融资风险高度集中于银行等金融机构 尽管地方投融资平台可以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等方式,拓宽中央政府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融资渠道,但从实际情况看,大多数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财务状况不佳,资产负债率极高,不具备发行债券的资格。能达到上市融资条件的投融资公司也只有极少数,绝大多数投融资公司只有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解决资金短缺问题。据测算,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负债中80%都是通过银行信贷获得的资金。2009年8月。国家审计、银行监管等多部门密集调研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授信总额、已发放贷款、贷款利率、贷款期限、资产负债情况及该级地方财政收入、当地GDP等信息。政府投融资平台之所以成为审查对象,与其在2009年上半年新增贷款中占比较大及其潜在的风险密切相关。

(三)地方政府对投融资平台的管理混乱

近年来,地方政府设立的各类投融资平台行政色彩普遍较浓,各投融资平台往往由不同的行政部门组建管理,条块分割严重。虽然各地方政府都强调构建“借、用、管、还”一体化、安全、高效的投融资平台,但在实际操作时,常常出现借、用、管、还分离的问题。通常发改委规划哪些项目需要举债;财政厅(局)、人民银行负责贷款项目的审核;发改委和国资委负责监督、管理资金的使用情况;而举债的资金几乎都由财政部门偿还。各投融资平台不负责向财政部门报送财务报表,最终导致财政部门不了解各投融资平台的负债情况,各地投融资平台管理混乱的现象非常普遍。

四、促进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健康发展的对策 目前,全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运行情况要求我们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法律规范和管理机制,以使地方投融资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2010年1月19日,在国务院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把“尽快制定规范地方融资平台的措施,防范潜在财政风险”列入今年宏观政策方面重点抓好的工作之一。针对我国地方投融资平台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制定投融资法律

随着投融资平台的不断发展,各地方政府都在积极探索、创新投融资模式,纷纷出台相关文件,规范本地区的投融资业务,但还没有制定统一的法律法规。目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尽快出台投融资法律法规,为加强地方政府投融资工作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使投融资业务的开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具体内容应包括对投融资主体、投资范围、运作模式、基本运作内容、债务管理、地方发行债券规模、资金监管、投资决策权归属等方面的规范。

(二)健全投融资平台管理体制,规范运作机构 投融资平台的运作效率如何,很重要的一点是管理体制是否健全,运作机构是否规范。鉴于投融资平台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应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投融资管理体制,中央政府应成立中央投融资管理部门,负责全国性投融资业务,确定资金投放的方向和重点,指导和协调地方投融资工作,监督资金的使用和债务管理;地方政府设立专门机构统一管理各平台的投融资和债务问题,接受中央投融资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负责向中央报送财务报表,便于中央掌握全国投融资动向及债务规模,及时根据经济发展需要调整我国的投融资政策。

(三)理顺投融资平台的债务管理体制

对投融资平台债务必须统一管理,扭转多头举债、分散使用、财政兜底的被动局面。在目前未成立中央投融资管理机构前,可由财政部门统一管理,成立专门投融资管理机构后,由中央投融资管理机构负责,各投融资公司定期向中央投融资管理机构提交财务报告,中央投融资管理机构向财政部报告,并接受审计部门的检查。针对目前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负债规模过大的情况,商业银行可对投融资平台的贷款进行贷款证券化,通过使其进入债券市场来解决巨大的存量问题。对未来地方投融资平台的筹资渠道,可采用发行地方债券、上市融资等方式。政府在发行债券时应首先考虑自身偿债能力,国际上一般认为,一个国家的外债余额不应超过当年出口收入的20%。据此,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也应限制在当年税收收入的20%以内。对规模较小的平台可通过兼并重组或控股等方式,扩大规模、创造上市或发债条件,并实现规模效益。此外,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应尽可能采取多种方式使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基础设施投资运营 参考文献:

[1]政府融资平台面临机遇和挑战对话南开大学教授刘晓欣[N].金融时报,2009.[2]人民论坛编辑部.专家称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应尽快规范[J].人民论坛,2010.[3]湖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河南省搭建投融资大平台的做法与启示[J].今日财富,2008.[4]霄汉发.河北邯郸营造“绿色”投融资平台[N].经济日报,2009.[5]巴曙松.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发展及其风险评估[J].西南金融,2009.[6]黄全样.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运行方式与问题——以四川省绵阳市为例[J].西南金融,2009.

第三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是指地方政府为了融资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所组建的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城建开发公司、城建资产经营公司等各种不同类型的公司,这些公司通过地方政府所划拨的土地等资产组建一个资产和现金流大致可以达到融资标准的公司,必要时再辅之以财政补贴等作为还款承诺,重点将融入的资金投入市政建设、公用事业等项目之中。地方政府组建投融资平台进行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方面的融资由来已久,但是投融资平台发挥主导作用则是2008年来在应对金融危机时期的事情。2009年初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组建投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等融资工具,拓宽中央政府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融资渠道”,这被地方政府视为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肯定和鼓励。

从2008年底以来,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数量和融资规模呈现飞速发展的趋势,据初步统计,截至2009年8月,全国共有3000家以上的各级政府投融资平台,其中70%以上为县区级平台公司。2008年初,全国各级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的负债总计1万多亿元,到2009年中,则迅速上升到5万亿元以上,其中绝大部分来自于银行贷款。

随着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数量和融资规模呈现飞速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专家质疑,由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责任主体不清晰,操作程序不规范,同时,地方政府往往通过多个融资平台公司从多家银行获得信贷资金,形成多头举债,而银行对地方政府的总体负债和担保承诺情况根本不清楚,甚至地方政府对自己的融资平台的负债情况都不清楚,一旦投融资平台的项目投资收益不能覆盖成本,这些“隐性债务”就必然显性化,给地方政府的财政造成巨大压力,甚至最后不得不由中央财政和商业银行买单。

第四篇:银监会研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有条件展期

银监会研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有条件展期

据媒体报道,国内银行获准对地方政府贷款进行滚转,将到期日延后四年。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目前银监会研究有条件允许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延期偿还,但期限并不确定。

监管人士透露,对于无法还款的借款人,应要求其半年或一年内向债权银行和地方政府报告偿债缺口,提前安排还款资金。

主力资金流入个股(02/14)机构资金流向已发现巨变 免费的Level-2高速行情 收费软件强大功能限时免费

去年10月,银监会副主席周慕冰表示,高度关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整改增信,对原有期限安排不合理的贷款,在其满足担保抵押落实、合同补正到位等条件后,根据现金流与还本付息的实际匹配情况,经批准可适当延长还款期限或展期一次。

银行人士表示,目前部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项目确实面临较大还款压力,未来三年内将有35%的贷款集中到期。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将面临偿债高峰。

近七成平台贷款安全 银监会紧防违规增长

记者从相关部门获得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9月末,全国共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超过10000家,平台贷款余额9.1万亿元。其中,已退出平台、纳入一般公司类贷款管理贷款余额近3万亿元;其余仍按平台贷款管理的余额约6万亿元。另据介绍,平台贷款的抵质押担保整改率已达65%,这意味着至少有超过65%的平台贷款是安全的。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指出,目前融资平台公司融资规模膨胀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对融资平台公司的信贷管理加强,机关事业单位违规担保承诺行为基本得到制止。

据了解,针对平台贷款可能带来的风险,银监会一直按照“分类管理、区别对待、逐步化解”原则进行处置,坚持“保在建、压重建、控新建”的基本思路,扎实推进平台贷款的退出管理、合同补正、追加抵质押物、加强贷后管理、增提拨备和提高资本占用成本等重点工作。

由于近三年到期的平台贷款较多,监管部门尤为重视。银监会要求银行将平台贷款按照到期日进行排队,组织开展偿债风险专项排查,督促提前做好还本付息计划。如借款人无法履约还款,应要求其提前半年到一年向债权银行报告偿债缺口,并由债权银行积极做好与借款人和地方政府的协商工作,促请统筹安排偿债资金,提前做出应对。

“降旧控新”是处置平台贷款的基本要求。为此,银监会要求严把新增平台贷款的投向和流向关口,防止平台贷款假借“保续建”之名违规增长。

银监会副主席周慕冰去年10月份在参加一个论坛时曾表示,对原有期限安排不合理的平台贷款,在其满足担保抵押落实、合同补正到位等条件后,根据现金流与还本付息的实际匹配情况,经批准可适当延长还款期限或展期一次。这意味着符合条件的、还款没有问题的平台贷款可能获得展期。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此举将有助于使平台贷款的还款期获得一定喘息,有助于贷款的回收及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

业内人士同时表示,平台贷款风险的化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涉及地方政府和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多方面主体,因此,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既能把融资平台风险控制住,又能把实体经济支持好。(上海证券报)

1.84万亿地方债清算高峰将到 机构银行不敢怠慢

2011年中旬爆发的云南省公路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滇公路”)千亿贷款“违约**”已风平浪静。然而,这仍难掩债务沉疴的暗流涌动,面对2012年全年高达1.84万亿地方政府性债务偿债高峰期的到来,无论是监管机构还是银行,都不敢有丝毫怠慢。

进入2012年,一家名为云南城投集团的平台公司引发了银行间市场人士的关注。这家在2011年云南省多家城投公司爆出债务“违约”、资产重组风潮时,表现低调的省属城投公司,曾在2010年底发行过一只总额8亿元的城投债(“10云城投债”),仅仅过了2年,债券抵押物——旗下上市公司股票价格至少缩水了七成。

“尽管在2011年下半年追加过一次抵押物,以目前股价测算,公司还得追加抵押物。”2月10日,一位评级行业资深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10云城投债”发行时,云南城投集团以其持有的上市公司云南城投置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云南城投”,600239.SH)6842万股股票作为质押资产,对债券进行担保;然而过去一年中,云南城投股价从最高时的21.3元/股,一路下行,跌至目前7元/股左右的水平,股价下跌必然导致抵押物价值大缩水,也引发市场对于云南城投集团是否有能力追加抵押物产生种种猜测。

云南城投集团并非个案。

与震荡的股价相比,房地产市场的下行趋势给全国各地各类地方融资平台带来的挑战,或许更令人担忧。

“目前有近50%的平台贷款直接或间接依赖于土地出让收入及相关抵质押变现。”今年1月上旬召开的大型银行监管会议上,银监会一位高层强调,在当前地方政府地块流拍增多和土地出让金收入减少的趋势下,平台贷款和房地产贷款风险必然因相互交织而同步升高。

此前,国家审计署披露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底的10.7万亿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2012年到期偿还的占到17.17%,即2012年偿付金额在1.84万亿,低于2011年2.6万亿的水平。

“我们现在比较担心的是今年上半年,上半年是一个关口,过去了就OK了,如果过不去,会有很多不良资产涌现。”2月10日,一位从业长达30年的股份制高管向记者坦言。

2012年城投债的风险到底有多大?中诚信一位资深评级人士的总结思路是,“先看一看2011年,城投公司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能否延续到2012年;跟2011年比,2012年的偿还债务有多大,2012年的新上项目规模有多大?这都需要摸清楚。”

抵押物缩水危机

2月10日,云南城投董事会办公室一位人士向记者回复,截至目前,上市公司还没有收到大股东层面的相关通知。

云南城投集团成立于2005年4月,为云南省国资委直管的省属一级企业,注册资本金为11.4亿元,总资产逾300亿元,拥有10多个控股子公司,旗下业务板块主要为两大类,一类是城市开发,一类是水务、燃气等城市经营性配套设施。

本报记者获得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尽管云南省政府陆续向云南城投集团注入了水务等经营性资产,但其资产负债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到2011年末时已接近70%,且受城市开发业务收入减少影响,仅2010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减幅就高达53.72%。

2010年底“10云城投债”发行时,云南城投集团以其持有的上市公司云南城投6842万股股票作为质押资产,占其持有全部有限售条件流通股的34.99%。债券募集说明书显示,按2010年4月30日的60日均价23.13/股进行估算,该期债券股权质押总价值约为15.8亿元,为债券发行额的1.98倍。

然而,仅仅过了半年,由于股市下行,质押资产市价持续下跌,作为债券受托管理人的东方证券不得不在2011年6月份督促云南城投集团追加抵押物。

公告显示,云南城投2011年5月31日前60个交易日股票均价为16.20元/股,以此计算,质押资产变动为11.08亿元,低于该只债券未偿还本金及当期利息之和8.45亿元的155%(13.1亿元),差额为2.02亿元。

2011年6月底,云南城投集团以其拥有的一块位于腾冲北海乡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和其拥有的一处商业用房产权做抵押,两者总计价值2.13亿元,追加为债券担保物。

这是云南城投集团唯一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追加抵押物,此后上市公司股价依旧一路向下。按2012年2月10日的前60个交易日股票均价6.59元/股计算,考虑到除权因素,云南城投集团质押资产变动为5.86亿元,已低于该只债券未偿还本金及利息之和的100%,追加抵押已属必然。

对于全国近万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而言,云南城投集团以上市公司股票为债券担保物的案例并非典型。2011年以来,股市、楼市等资产价格的波动,已经深刻影响到抵押物的价值。

“我觉得土地抵押价值的下降更恐怖,包括还款来源是土地出让金的。”2月10日,某大型银行江苏分行人士向记者表示。

正如前述银监会高层所言,截至目前,仍有近50%的平台贷款直接或间接依赖于土地出让收入及相关抵质押变现,“一旦平台贷款和房地产贷款风险加大,平台公司和房地产企业资金链就会更加紧张。”

早在2010年三季度,银监会内部就曾意识到这个问题,当时数据显示,平台贷款抵押估值占全部平台贷款余额的49.4%;且“抵押品大部分为土地抵押,未来抵押品变现价值受土地价格波动影响极大,而且部分土地抵押贷款尚未取得规划许可证、土地使用权证等相关权证,存在重大合规风险。”

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信息中心监测显示,2011年全国130个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为19052.3亿元,同比减少11%,上海和北京尽管土地出让金仍然超过千亿,但降幅也高达二到三成。

“2012年,平台贷款整改工作是遇到了一些挑战。”一位地方银监局人士告诉记者,2011年底,银监会主席尚福林上任之初就曾在内部会议上指出,还款方式合同补正和补充合法有效抵押物两个关键环节的进展较慢。

“今明两年是平台贷款集中到期的时段,加上地方政府换届,平台贷款‘降旧控新’的任务非常艰巨,而且越到后期,整改难度越大。”银监会副主席周慕冰坦言。

甩卖包袱无果

2011年下半年以来,湖南省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总公司(下称“湖南高速”)为代表的高速公路平台一系列融资尝试,则正折射出平台公司依旧脆弱的资金链条。

去年12月底,评级公司中诚信国际发出一份调级报告,将湖南高速评级展望由稳定下调为“负面”。下调原因是2011年以来湖南高速正在急剧恶化的现金流状况,以及持续增大的债务规模。

中诚信分析,2011年1-9月湖南高速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71.94亿元,其他应收款也大幅增长,由2010年底的34.07亿元增长为2011年9月底的156.81亿元;而货币资金则由2010年底的138.77亿元大幅降至去年9月底的53.94亿元,流动性趋紧。

更为令人担忧的是,这家号称在建项目位居全国第一的省级高速平台,截至2011年9月底公司债务已高达1334.30亿元,负债率75%。

但如此高的负债率并未能阻挡湖南高速扩张的步伐。资料显示,湖南高速目前有35个在建项目,投资概算约为2254亿元,至去年三季末已完成投资1041亿元左右,未来三年内仍需投资约1212亿元。

目前湖南高速迫在眉睫的,恰是未来两年即将到期的约1181亿元债务。一步险招,是将手伸向旗下的上市子公司——现代投资.2011年12月底,现代投资公布重大资产购买公告,拟收购大股东湖南高速持有的“长湘高速”和“醴茶高速”100%股权。此中玄机在于,若重组成行,现代投资将不得不背负这两条高速公路所有债务,且未来仍得追加140亿元投资。而仅每年产生的9亿元利息费用,就足以吞噬其一年的净利润——数据显示,现代投资2010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不到8亿元。

“这一过程中,湖南高速甚至没有经过现代投资董事会同意,就先行要求现代投资将款项打到了湖南高速。”一位接近湖南高速的人士告诉记者。这一说法并未得到湖南高速的证实。

因此,投资者普遍认为,这一重组方案是湖南高速借道上市公司甩卖包袱之举。一个月后,上述方案被否决,湖南高速也不得不暂时抑制要钱冲动。

缺钱的省级高速平台不止湖南高速一家。2011年12月底,安徽省交通投资集团(下称“安徽交投”)发行了5亿元的中期票据,其所募资金也将全部用于偿还公司银行贷款。这家规模中等的省级交投集团,最近三年资产负债率一直维持在83%以上,目前该指标为84.84%。

安徽交投财务数据还显示,仅2012年底,到期的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就分别高达21亿和11.6亿元,债务到期量是2011年下半年的三倍。

中金公司投资策略报告显示,作为目前高速公路投资建设的主体,各省交通投资集团2009 年资产负债率平均达68%,部分中西部省份甚至超过80%。

同时,由于公路投资主要由地方政府和企业主导,筹资难度较大,银行贷款和地方自筹金额占公路建设额的80%,仅2010年公路投资建设的资金缺口就达到了1320亿。

在有限的融资渠道背景下,湖南高速尝试借道上市公司的做法,在国开行某南方分行一位资深人士看来,不过是目前城投公司喜欢的玩法,“资产资本化与资本证券化,双剑合璧。都在过去几年平台公司高速扩张中立下”汗马功劳。

另一个生动案例,则是重庆高速对旗下一段高速公路地段无疾而终的股权融资尝试。2月10日,一位接近交易的人士透露,2011年下半年,渣打银行曾与重庆市交通委员会接触,愿以收购股权的形式承接重庆高速与中铁二局共有的一条高速公路段。

合作模式是,重庆高速拟将旗下路段所在的项目公司30%左右的股权出售给渣打,藉此获得债权、股权双重融资支持,渣打派驻一位财务总监参与项目公司管理。同时,高速路段建成后,渣打可分享公路收费带来的固定收益。

“最后没谈成。”上述知情人士说,除政策原因外,定价分歧是最重要的原因,“外资行一般以车流量和未来收费增长为基准分析,但地方政府还希望加进财务成本和一定的盈利,定价方式有很大分歧。”

此外,地方政府迟迟不同意出售平台公司高速公路股权的一个潜在担忧,还在于一旦售出将带来管理难题,“外方只收钱而不愿做公路维护,怎么办?”

中诚信国际一位资深评级业人员认为,正如湖南高速案例就可以看出,一般平台公司并不愿意出售股权,“因为目前能转让的公路股权项目往往资质并不好,溢价不高。”

上述接近渣打银行的人士也认为,目前只有一二线城市间的高速公路才有投资价值,但地方政府往往要求苛刻,以重庆为例,当地政府提出了12%-15%的交易溢价。

审计署公告显示,截至2010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用于高速公路建设的债务余额为1.17万亿元,部分地区的高速公路处于建设期和运营初期,其收费收入不足以偿还债务本息,主要依靠举借新债偿还。尽管借新还旧是被明令禁止的,2010年全国高速公路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和其他相关债务借新还旧率也高达54.64%。

巨额还债压力下,上述国开行人士透露,2012年以来,即便高速公路这类曾经的优质平台公司,也开始接受贷款利率上浮11%和12%的现实了。不过他坦言,相比房地产领域,借道信托等融资工具的现象仍不常见。

究其原因,中诚信托一位负责人提到,基础设施类信托目前收益率普遍不高,相比房地产信托对信托公司吸引力不大;此外,这类信托管制也较严格。不过他认为,2012年房地产信托受阻情况下,不排除基础设施类信托趋热的可能。

资产证券化重启

按银监会主席尚福林的说法,未来三年内将有35%的平台贷款到期,地方平台即将面临第一个偿债高峰;而一些平台项目的贷款条件和偿债能力先天不足,已出现在建项目后续建设资金和还贷资金无着落的局面。

监管层的担忧可见一斑。

不过,在上述中诚信人士看来,2012年尽管有1.84万亿地方债务到期,但现实“并没有那么糟糕”。他给出了四点理由:第一,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长,投入力度在加大;第二,2011年卖地情况比2010年有所变差,但不至于差到哪里,也就是削减了20%-30%;第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也采取了一些资产处置的方式,如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处置;第四,采取了一些其他方式融资手段,比如信托融资、BT融资等。

据他观察,目前城投债发行趋势之一,便是出现了一些伪装成经营性资产的平台,“看起来像经营性产业公司,实际上是城投公司,比如最近一家名为淮南市产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发行的公司债,上述痕迹明显。”

对上述国开行人士而言,2012年最好的消息是资产证券化的开闸。

近期的监管会议上,银监会副主席周慕冰强调,要研究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大型银行资产证券化应选择质量较好、收益比较稳定的贷款作为基础资产。”

“资产证券化已经重新启动了,我们最近在做一些项目。”上述国开行人士告诉记者,在城投公司中,有稳定收入来源的比如水务等平台,很适合做成资产证券化产品,“可以暂时缓解现金压力。”(21世纪经济报道)

2011年底,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曾在内部会议上警告称,未来三年内有35%的平台贷款到期,地方平台即将面临一个偿债高峰。

据审计署报告,2011年、2012年,分别有约2.6万亿元和约1.8万亿元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到期,合计占2010年底债务余额的 41.66%。

根据审计署公布的数据,截至2010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10.7万亿元,占2010年GDP的四分之一。从偿债看,2012年、2013年、2014年分别有17.17%、11.37%和9.28%到期,也即是说,未来三年将有4万亿的平台贷款到期。

第五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潜在风险及对策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潜在风险及对策

摘要:本文分析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现状及其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

关键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

风险

对策

在国际金融危机不断冲击的大环境之下,自2008年来,我国中央政府便进行了大规模的刺激经济政策的出台,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放宽了地方政府的融资政策也使得各地方政府快速发展了其融资平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现状

为和那时积极的财政政策进行配合,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由上世纪90年代应运而生,于是,地方政府便经由各种各样的平台公司来为地方政府的城建、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以及公共事业项目进行融资。2010年之后,国家便对银行流动性还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清理规范进行了缩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数量以及融资规模都有所下降。可知河北省内的现今的大多商业银行对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采用“降旧控新”的政策,严格控制新增投放,大多实行总行审批,主要是保证在建项目的资金需求。银监会在2012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化整改,缓释风险,进一步推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清理规范工作。依照可靠数据,截至到2012年3月末,河北省内的融资平台共有361家,贷款余额是3684.55亿元,这个数据与年初相比来看增加了2.35亿元,占据到了所有贷款的16.5%。

目前,随着河北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地方经济的不断回升,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基础设施项目的资金需求也随之加大,导致政府融资平台快速增长,贷款投放呈现出积极变化。

1.1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数量众多,形式多样

现今的地方政府融资的特点是:平台数量众多,形式多样,其运作模式的差异也较大。事业法人是现在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性质的主要形式,且其中大多是公益性融资平台,地方市级融资平台是借款主体。还款来源是财政补贴资金的无覆盖贷款还贷压力较大(2012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到期应还款项中),而这当中的一些机构表示为部分贷款还贷困难,并对银行提出借新还旧和办理展期一起重新约期等等。除此之外,在到期贷款当中,土地抵押贷款以及土地收益权质押贷款所占据的比重也是相对来说比较大的,下游地产市场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到土地交易的价格,并且处于国家大力地调控房地产这样的形势下,单纯是以土地抵押作为依靠的的平台贷款的风险也会越来越明显。最后,对交通类平台贷款,由于交通局财务实行统收统支,也存在还款资金不能及时到位的风险,而且有的银行前两年发放的贷款至今尚没有办理公路收费权质押手续,对到期贷款清收还需采取积极的措施。

1.2 贷款发放集中度高,政府偿还压力大

河北省内的各级金融机构自2011年以来便与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将稳健的货币政策进行了积极的贯彻实施,并且逐步把工作重点放在了信贷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上面,不仅仅如此金融机构还逐步的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投放力度进行不断地加大,为了促进地方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提供了持续的信贷支持。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和工商银行河北省分行是平台贷款存款占比最大的两家金融机构,两家在2013年前到期的平台贷款分别占存量平台贷款的16.2%和27.8%。2010年至2015年,地方政府偿债率基本保持在了25%的警戒线之内,2011年至2013年是偿债的高峰期,地方政府偿债率最高已经达到area(30.03%,36.03),具体数据详见下表:

地方政府偿债覆盖率预测简表

(单位:万亿元)

1.3 贷款投向重点突出

国家规范并且清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是现在的一个发展趋势,新增融资平台的风险基本被覆盖。各金融机构对现金流充足的交通,土地储备类平台予以支持,对无现金流入,单纯依靠财政的予以压缩。截至2012年一季度末,河北省融资平台贷款不良总额和不良率较2010年末实现了持续双降。现金流充足的公路类平台贷款存量占比60%左右,关注类贷款占比为10%,较去年同期上涨了1.1个百分点。河北省银行业对全省融资平台新发放贷款95.89亿元,其中高速公路建设领域41.98亿元,占比43.78%,土地储备中心13.89亿元,占比14.49%;市政基础设施领域11.10亿元,占比11.58%;园区10.01亿元,占比10.44%,有力保障了地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信贷需求。

2011年河北省银行业对全省平台贷款分布

1.4 贷款以中长期贷款为主,抵质押贷款占比大

河北省地方政府平台贷自2010年来主要都是长期贷款。可靠数据表明,河北省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至2011年末),1年内(含1年)的到期贷款已经占据了全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4.82%,余额是165.79亿元;1至5年(含5年)所占据的比重为20.81%,到期贷款余额是715.81亿元;5年以上所占据的比重是74.37%,到期贷款余额是2557.53亿元。从担保方式上看,抵质押贷款占比较大,河北省政府融资平台抵质押贷款余额到了2011年末所占据的比重是42.04%,是1445.75亿元,;信用贷款余额占据了29.07%的比重,是999.87亿元;其他贷款余额占据了28.89%的比重,为993.51亿元。据对唐山地区的调查,在2011年末的存量贷款中,地方政府及其部门、机构以直接或间接形似提供担保的不合规保证贷款占18.3%,担保和抵质押品需要整改的贷款占21.8%。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

2.1 政府融资平台和地方财政偿债能力不匹配

这首先就表现为过度负债符合争夺资源份额最大化。资源的有限性使得对资源份额争夺已经逐渐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对资源份额的争取便日益成为地方政府间经济增长的竞争本质,但是我们都知道,地方经济的持续高速的发展对资金有着有强大的需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便有了过度负债的冲动。

其次便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本能追求扩大贷款规模以及银行出于自身经营还有发展的压力向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等等。

2.2 政府有效担保的缺乏,债务违约风险逐步加大

处于对贷款安全性的保障,银行大多会要求融资平台借款有政府的财政担保,承诺将还本付息支出做出预算支出,但是地方政府所出具的担保函以及还款承诺函是没有法律效力的。依照可靠的统计数据可以知道,实际上的平台贷款的抵押担保烦人相当部分贷款缺乏实物亦或是实力机构担保,缺乏贷款第二还款来源。以土地、股权、房地产这样的担保品担保的在河北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中所占据的比例是比较小的,而占比重相对比较重的是政府组建的担保公司等政府信用类担保,实际上贷款处于担保不实还有无担保状态的比例是很高的。这便很大程度上对银行贷款及利息的偿还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2.3 融资责任主体较为模糊,风险控制机制匮乏

大多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主体都是国有独资公司。融资平台的话语权是相对来说较弱的。平台主要只是负责融资这个方面,关于管理具体的项目这个方面是由法人来进行负责的,责任主体相对模糊在很大的程度上会致使其之间产生较高的协调成本,从而会导致较大的政策风险性,融资平台之间所取得的的银行贷款也相对比较不易统计,这样财政负债能力便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威胁。许多的融资平台缺乏相应灵活以及切合自身实际的风险管理控制制度,所以一些项目上的管理规定等一系列的问题便层出不穷,时有发生。

2.4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信用风险

在一般情况下,政府是不会为银行提供详细的财政收支变化还有政府融资平台总贷款额等这些情况的,这样便会造成银行没有办法实时和整体了解当地的财政收支这些极为重要的信息的。本级政府的财力直接决定了银行对政府融资平台的信用评价,所以银行是必须要对政府财政收支还有财政偿还能力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把握的,但是,遗憾的是,银行在很多情况之下也仅仅是借助片面的和残缺的资料来进行评价。信息的极大不对称造成了银行做不到对政府融资平台跨银行的资金流向的监控,也就不必说对融资平台的资本金的源头的全面把握了,甚至在一些情况对于了解本行贷款的实际用途都是一件“难于上青天”的事情。每个银行也只能了解和它存在借贷关系的公司的融资情况还有那些在本行的资金流向。实际上按照理论来说,银行可以控制自身对于地方政府融资的总量,即经由设定一个总授信额度来对政府融资平台的过度融资进行把控,但是,实际上,这样却是很难实现的。

2.5 不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

不管是企业法人抑或是机关法人,财政注入还有次能量公共资产拼凑注入是其资本的最主要来源;公司的董事会还有监事会的组织运作方式缺乏规范性,并且没有相对完善的投资决策机制等等;政府有关部门指派的人员抑或是政府有关人员相对来说是没有系统的或者成熟的市场经营理念的,他们的投融资能力很大情况下或造成一旦出现政策性破产,银行便会很难追索的窘况。还有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政府财政收支较大波动的出现都和国家政策的改变息息相关,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金融机构贷款的正常偿还。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的管理对策

3.1 政府层面

3.1.1 合理控制融资规模,完善偿债保障机制

各级政府应当要量力而行和规模适度的准则来建立债务动态监测机制,将融资规模以及数量等等都控制在其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同时,可以进行作为平台贷款的辅助还款来源的政府偿债专项资金的设立。

3.1.2 规范平台自身投资行为,建立债务总量控制机制

政策性的市场投融资主体是平台的的主要定位点,平台公司要对种子资金效应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并以此来对社会资金投资创业企业进行积极引导,并且做到基于该定位以及职能来分类管理各个项目,从而进行流畅的运行的经营模式的建立。打个比方说,在对发行市政债券、中央资金、国有企业分红以及国有资产转让这些途径进行争取之外,一些非营利性的公共服务项目还有基础设施还可以更大程度上对政府配套的土地资源的整体开发经营一祸首特许经营权进行利用;对一些相对来说较为重大的产业化项目而言,平台企业应在自己投入之后继续来对项目的建设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控,之后可以采取资产证券化和逐年分红以及产权转让这样的一些方式来进行资金的回收等等。

3.1.3 拓宽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发展多元化融资方式

银行贷款是现在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一条最为主要的融资渠道,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地方政府要做到对债务的规模以及可支配的财政收入的合理的预测,将发展的眼光置于多元化政府融资市场的推进。首先,其应当更大程度上加强和金融机构合作,除此之外,还应当鼓励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经由资本市场来对其融资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改善。

3.1.4 提高融资平台信息披露透明度

应当以地方政府部门作为领头者,来建立健全相关的部门以及银行一起都参与的融资平台贷款监测制度,并对加强监测的办法以及措施进行细致的研究,并且做到在第一时间将地方财政的举债能力以及来源还有用途等诸如此类的情况进行公布,这样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方便各方对地方政府融资风险进行防范以及判断工作。一些相关的部门还要做到对在其管辖的范围内的融资平台信息发布的及时督促,一定要确保这一点――相关信息的及时公开和全面披露,这样做会对有利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隐形负债向着合规的显性负债的积极转变的推动。

3.2 银行层面

3.2.1 加强财政金融监管层之前的沟通协调

现在,政府融资平台企业的融资渠道就是银行贷款,基于这一点便要求了商业银行要尽快实施相对之前而言愈加审慎的风险管理框架,对贷前审查还有贷后跟踪进行加强,不同的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及其负债状况也要做到及时的密切的跟踪。还需注意的一点是,金融监管部门以及财政部和地方财政部彼此还应当加强沟通,只有这样才可以建立起更加完善的一套共享机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针对未来货币政策趋向紧缩这一大的形势之下,地方政府的融资制度都应当向着市场化以及阳光化的路径发展。

3.2.2 积极掌握平台公司财务信息有效监控信贷风险

作为银行,是一定不可以仅仅因为利润而将贷款投向政府融资平台并降低本应从严的一系列审查的标准,且银行也不可以仅仅是出于对风险的恐惧而迟迟不肯向前迈步。银行要做的是基于政府融资平台项目贷款模式的贷款主体等等的一些列特性,将自身融入项目的评审中,并对贷款的方式进行深入的分析以及理论研究,这样才可以最终做到将贷款风险进行有效的避免。不仅仅如此,其还应当循序渐进地进行较为完备的政府背景类贷款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和健全,从而达到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预测以及分析能力的的加强,并且针对其发放的贷款项目未来现金流量的具体变化情况展开实时的评估还有追踪,做到严密监控以及全程紧密跟踪和贷款的实际使用情况,还要做到对私自将贷款挪作它用的平台公司进行信贷制裁等等。

3.2.3 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监测和研究

协调机制的建立以及健全是需要银监部门还有人民银行的带动的,需要做到把地方政府债务负担的实际情况及时摸清楚,除此之外,还应当把当地政府债务链以及债务的规模的现实情况进行全面的把握。不仅如此,还要关注银行放贷冲动下的风险隐患集聚,要第一时间指导金融机构坚守风险管理底线,要防止金融机构过盲目参与抑或是过度竞争,要将可能因为信贷资产的异常集中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进行及时避免。以对金融系统安全的保障作为其出发点,并且利用金融媒体言论以及联席会议这样诸如此类的方式来达到及时加大宣传力度的目的,从而形成对政府投融资平台理性发展的良性制衡。

3.2.4 实行资产证券化,化解银行信贷风险

银行系统可以在一切与之息息相关的环境成熟的时候把部分中长期贷款进行资产证券化,银行系统完全可以借助债券市场进行巨大的存量的分解。从一定程度上讲,这样做可以使得商业银行经由资产证券化来把其表面的部分风险资产转移到表外,从而达到了化解自身的贷款风险的目的;不仅仅如此,要想提高核心资本充足率,其中的及其重要的一项措施便是使当前资产证券化,因为当前资产证券化不仅仅对全面提升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水平是极为有利的,而且又可以从全面地化解因为中长期贷款而导致的引流动性风险。结论

本文是以河北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存在的潜在风险为研究对象的。其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在地方公益性基础建设项目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河北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现状入手,点面结合的介绍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情况,通过分析,指出平台贷款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这些风险引来了全社会对融资平台的关注,如果不采取措施防范,会阻碍其未来的发展。针对融资平台存在的风险,从银行和政府两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对加强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管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只是提出了一些浅显的看法,敬请老师指正。

参考文献:

[1]巴曙松.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及其风险评估[J].西南金融,2009(9).[2]詹向阳.辩证看待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展[J].中国金融,2010(7).[3]张立勇.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展[J].中国金融,2012(4).[4]肖耿,等.采取组合措施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J].中国金融,2009(20).[5]贾银萍.关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J].银行家,2009(7).[6]唐洋军.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J].上海金融,2011(3).[7]梅建明,詹亭.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与阳光融资制度之构建[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7).[8]王庆安,贺辉.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及规范建议[J].中国财政,2011(6).[9]李侠.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风险成因与规范建设[J].经济问题探索,2010(2).[10]江凯.国际经济视角下地方政府融资模式探讨[J].每日经济新闻,2011(7).[11]杨燕英,刘栓虎.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有序发展的路径探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1).[12]王修华,刘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测算与规范发展研究[J].财政研究,2010(6).作者简介:孔凯(1964-),男,江苏兴化人,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下载地方政府平台贷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方政府平台贷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与防范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与防范 广州银行董事长 姚建军近年来,地方政府借助于融资平台,实施了大量基础设施项目,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 推动作用;银行通过支持城市基......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梳理

    一、 银监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由地方政府出资设立并承担连带还款责任的机关、事业、企业三类法人。监管部门和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按包含退出类和仍按平台贷......

    地方政府平台相关问题5篇范文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相关问题 所有地方国有融资平台公司皆是由“投融资” 、“地方”和“平台”三个关键词组成。基本可以确定地方政府国有融资平台公司的基本内涵即和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最新政策法规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最新政策法规汇编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10〕19号文)的定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指由地方政府或其部门、机构......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清查工作的通知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清查工作的通知 (银监办发〔2010〕244号 2010年8月2日) 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邮......

    思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大全]

    思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 交通银行河南省分行行长 梁玉珍 发布时间:2011-06-27 2009年以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融资规模也不断增大,已成为地方经济......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问题探究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问题探究 摘要:自2010年审计署开始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审计以来,我国巨大的地方政府债务开始浮出水面。其中,又以融资平台为代表的隐性债务难以计量,所以处理的......

    河北省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管理办法

    河北省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健全和完善全省政府投融资体系,形成有效的投融资运作管理机制,加强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管理,实行统借统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