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方政府平台相关问题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相关问题
所有地方国有融资平台公司皆是由“投融资”、“地方”和“平台”三个关键词组成。基本可以确定地方政府国有融资平台公司的基本内涵即和地方政府有着联系紧密,从事投融资业务的经济实体。
1、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定义
一般而言,国有融资平台公司主要是指“地方投融资平台”,除非特别说明,均指地方各级政府专门设立的投融资平台公司。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指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承担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功能,并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根据国发〔2010〕19号文件定义)
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银监会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相关事项的通知(财预〔2010〕412号)进一步明确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概念,表述如下: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所属事业单位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具有政府公益性项目投融资功能,并拥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包括各类综合性投资公司,如建设投资公司、建设开发公司、投资开发公司、投资控股公司、投资发展公司、投资集团公司、国有资产运营公司、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等,以及行业性投资公司,如交通投资公司等。
2、公司形式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主要表现形式为地方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简称“城投公司”)。其名称可以是某城建开发公司、城建资产经营公司等。
3、公司处理
2010年5月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会议指出,多年来,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等设立的融资平台公司,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筹集资金,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规模增长过快、运作不够规范等问题。为有效防范财政金融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必须加强对融资平台公司的管理。
一要抓紧清理核实并妥善处理融资平台公司债务。按照分类管理、区别对待的原则,妥善处理债务偿还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
二要分类清理规范地方政府已设立的融资平台公司,划清职能,规范运作。三要加强对融资平台公司的融资管理和银行业金融机构等的放贷管理。四要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规担保承诺行为。
会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和指导监督,抓紧制定实施方案,认真抓好落实。对清理规范后仍然违反规定的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4、平台的分类
2013年,中国银监会关于加强2013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13]10号)出台,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遵循“总量控制、分类管理、区别对待、逐步化解”的总体原则,以控制总量、优化结构、隔离风险、明晰职责为重点,继续推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简称“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管控。
意见要求,要完善“名单制”管理。各银行要继续完善融资平台“名单制”管理信息系统,及时更新客户信息,并按季报送监管机构。
另外,对平台进行了相关分类:
(1)动态调整风险定性。各银行要继续按照融资平台自身现金流覆盖债务本息的情况,将融资平台分为“全覆盖”、“基本覆盖”、“半覆盖”、“无覆盖”。“全覆盖”是指借款人自有现金流量占其全部应还债务本息的比例为100%(含)以上;“基本覆盖”是指借款人自有现金流占其全部应还债务本息的比例为70%(含)至100%之间;“半覆盖”是指借款人自有现金流占其全部应还债务本息的比例为30%(含)至70%之间;“无覆盖”是指借款人自有现金流占其全部应还债务本息的比例为30%以下。
各银行应审慎合理测算融资平台自身现金流,并对分类结果进行动态调整,及时报牵头行汇总形成一致性意见,并按季上报监管机构。
(2)坚持退出分类制度。各银行要继续将融资平台划分为“仍按平台管理类”和“退出为一般公司类”(以下简称“退出类”。如无特殊说明,本指导意见所称融资平台均含这两类),加强对两类融资平台的统一监测和分类管理。
“退出类”,是指经核查评估和整改后,已具备商业化贷款条件,自身具有充足稳定的经营性现金流,能够全额偿还贷款本息,整体转化为一般公司类客户管理的融资平台。
凡不符合退出条件以及未完成退出流程的融资平台,均作为“仍按平台管理类”管理。
5、名单报表报送流程
《关于开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台账调查统计的通知》(银监办发(2010)338号)规定,监管机构要按季度对平台贷款台账情况进行调查统计,自2010年第3季度开始实施。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数据报送的通知》(银监办发[2011]190号)指出,在全口径填报平台贷款台账调查表的基础上,凡确定退出平台按照一般公司类贷款管理的,银监局要逐户加注“调出平台时间”,并规范填报平台基本情况各项指标。为保证相关贷款情况的全口径、持续监测,无论平台退出与否,各银监局及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均要按照报表要求全面、如实填列平台名单及贷款信息。
每季度末,由各银监局确定平台统计名单,填报平台基本情况和风险定性结果,报送银监会统计部;统计部统一汇总后,将名单分发给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和会内机构监管部门;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在季后8个工作日内完成数据填报,统一填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台账调查统计表》并及时上报;对口监管部门收报后审查核准数据.并在季后l0个工作日内完成入库;银监会统计部从季后第11个工作日起进行数据汇总、编制分析报表及数据拆分,并将辖内平台数据返还给相应的银监局,依各部门监管职责将数据按被监营对象返还给各监管部。银监会统计部将辖内平台数据返还给相应的银监局,由各银监局协助分析漏报、错报平台贷款等情况.及时报告银监会对口监营部门。
附录
广东银监局辖内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退出操作规程(试行)
根据《中国银监会关于切实做好2011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工作的通知》(银监发〔2011〕34号)、《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数据报送的通知》(银监办发〔2011〕190号)及《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印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监管有关问题说明的通知》(银监办发〔2011〕191号)等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为进一步做好辖内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整改为一般公司类贷款(以下简称“平台退出”)工作,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一、退出条件
平台退出,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一)主体合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指由地方政府出资设立并承担连带还款责任的机关、事业、企业三类法人。其中可退出平台的须为企业法人,并已按要求进行公司治理、抵押担保、贷款期限、还款方式和贷款利率等方面整改。
(二)现金流“全覆盖”。即各债权银行对借款人的风险定性均为现金流“全覆盖”。现金流“全覆盖”是指借款人自身现金流占其全部应还债务本息的比例达100%(含)以上。借款人自身现金流主要包括借款人自身经营性收入、已明确归属于借款人的专项规费收入、借款人拥有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自有资产可变现价值。其中,已明确归属于借款人的合法专项规费收入,除车辆通行费外,还可以包括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差额补足协议所形成的补差收入,具有质押权的取暖费、排污费、垃圾处理费等稳定有效的收入。地方政府提供的信用承诺、没有合法土地使用权证的土地预期出让收入(专业土地储备机构除外)、一般预算资金、政府性资金预算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算外收入等财政性资金承诺,均不得计入借款人自有现金流。
(三)定性一致。即各债权银行对同一平台的风险定性均为全覆盖,且均同意将该平台贷款整改为一般公司类贷款。
(四)三方签字。即各债权银行均已就平台风险定性和整改措施与融资平台及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达成一致意见,并通过三方法定代表人签字(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融资平台以及各债权银行)确认。
二、退出程序和各方职责
平台退出应遵循“由牵头行发起、所有贷款人共同参与,银行同业公会组织协调”的原则,按照以下工作程序进行。
(一)牵头行负责发起。平台贷款牵头行协调各债权银行提出符合条件拟退出的平台名单,报广东银监局。
(二)广东银监局协调广东银行同业公会组织召开联席会议进行审议。牵头行根据前述退出条件要求准备相应资料,提交广东银行同业公会做会议准备。牵头行报送的资料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整改为一般公司类贷款申请; 2.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3.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各债权行银行贷款明细表;
4.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各债权行现金流覆盖情况说明及现金流测算的依据; 5.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各债权行风险处置分类结果表;
6.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各债权行对该平台的风险定性为全覆盖,且同意整改为一般公司类贷款的声明,该声明须由主要负责人签字并加盖机构公章。
以上报送的资料1-5,平台贷款牵头行应加盖机构公章。
(三)广东银行同业公会组织联席会议进行确认。广东银行同业公会在收到牵头行报来的材料后,组织召开由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融资平台、各债权行及银监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进行集体会商。对于达成一致意见同意退出平台名单的,形成联席会议纪要并由参会各方签字确认。
(四)完成三方签字四方备案。联席会议达成一致意见后,牵头行协调各债权行完成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平台的三方签字手续,并报广东银监局备案。
(五)广东银监局在收到牵头行报来的整改资料、确认退出平台的联席会议纪要、三方签字备案材料后,向债权银行牵头行作出书面反馈,并同时将书面反馈意见抄送广东银行同业公会,确认平台贷款整改为一般公司类贷款并在上报的统计报表中加注调出平台时间。
各银监分局按照属地原则负责辖内平台退出工作,可参照省局做法,由分局或当地银行公会(协会)组织协调各债权行对符合整改条件的平台召开联席会议并作出联席会议纪要,切实做好辖内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退出工作。
第二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问题探究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问题探究
摘要:自2010年审计署开始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审计以来,我国巨大的地方政府债务开始浮出水面。其中,又以融资平台为代表的隐性债务难以计量,所以处理的难度也相对较大。文章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过程进行探讨,指出了目前融资平台存在的问题,最后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平台;治理
一、政府融资平台发展过程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萌芽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至1993年)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最早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各地的城市化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为了弥补资金缺口,一些地方政府成立了一些诸如“城建公司”等法人机构,其目的是以市场经济手段代替传统的行政手段和财政手段。
(二)起步阶段(1994年至1997年)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开始了真正的发展。分税制以后,地方政府从经营城市的角度出发纷纷建立了一些专门的部门以对辖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统一的计划和管理。在这一阶段,融资平台吸引市场资金参与基础设施的职能还没有发挥出来。其功能更多的体现在简化审批环节和明确领导责任单位等方面。但是,此时的融资平台在转变政府的职能和角色方面却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为日后融资平台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稳步发展阶段(1998年至2008年)
1997年的东南亚经济危机进一步促进了融资平台的发展,为减轻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我国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而基础设施建设更是其重点内容,但是,由于预算平衡以及有关法规不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务的相关规定,地方政府面临了巨大的资金缺口。为弥补这一缺口,地方政府大量建立了各种公司,借助政府的信用向银行进行融资以弥补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缺口。这一时期融资平台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对之前分散于各有关部门的公共资源和企业的经营权进行了重新的调整,极大程度上解决了基础设施开发建设环节中审批程序繁琐的问题。提高了基础建设项目的开发速度。
(四)快速扩张阶段(2009年至今)
在2009年后地方融资平台进入了快速扩张阶段。2008年末,为减轻金融危机对中国的负面影响,我国政府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达到刺激经济的目的。此时地方政府加大力度建设地方融资平台,不断强化融资平台的功能。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将国有土地、学校,公用地等都纳入融资平台资本金之中以进一步扩大融资平台可支配资源。
在这种情况下,融资平台的数量和贷款的规模取得了较大的增长。与此同时,商业银行也开始大规模的进入地方融资平台。但由于融资平台的特殊性,大多数商业银行并不能够对融资平台的信用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这就导致了对融资平台的贷款审核的无序化,导致地方政府的违规担保现象频繁发生。
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的问题
(一)债务规模仍将继续增长。
尽管社会各界已经对地方融资平台给予了较大的关注。但是由于投融资平台的特殊性,地方政府无法摆脱对其的依赖,仍然需要融资平台为保障房建设等基建项目筹措资金。所以,融资平台带来的隐性债务的规模仍将进一步扩大。
(二)债务结构不合理
1.债务来源以银行借款为主。
目前我国地方融资平台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发行城投债;二是从银行取得贷款;三是采取资本市场融资,如融资租赁等。银行贷款所占的比例在这几种融资方式中是最高的。到2011年6月30日,中国银行平台贷款余额为5315亿元 民生银行平台贷款余额为1721亿元 而中国建设银行的平台贷款余额达到5800亿。
2.借债主体结构中市级县级融资平台增多
在2007年之前,发债主体主要为省一级投融资平台。自2007年起,市县级融资平台开始增加。除直辖市以外,2008年共发债14只。其中,县级融资平台仅有一个,而从数量上来看县级融资平台占到了当年融资平台发行债券总量的45.5%;而截止到2010年,这一比例提升到了70.3%。县级融资平台的发行数量也达到了5只。但是在我国目前的财政体制下,县级政府的自有收入十分有限,非常依赖中央的转移支付,这也表示那些县级的融资平台具有更大的风险。
3.债务期限结构的集中到期率高
在已发行的城投债中,还款期的年限为3-20年,其平均年限为8.5年,不难看出这些债券是以中短期债券为主的。由此推算,2015-2017年将进入到还债的高峰期,其中2016年到期的债券有97支,金额将达到1330亿元。而另一些机构则认为还款的高发期将会在2012年到来。
三、解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问题的政策建议
(一)逐步摆脱对土地出让金的依赖,建立稳定的地方税体系。
在现有的财政分权体制下,若要使地方政府摆脱对于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进而降低融资平台隐性债务的风险,则必须为地方提供稳定且金额足够的收入来源。其中,房产税是目前世界各国较为通用的一个选择,而目前我国的房产税不重视对保有环节征税,仅在流转环节课征。这样不利于将土地的增值收益进行公平的再分配。所以,应该将房产税同世界主要国家接轨,在保有环节进行课征,且与房产价值直接挂钩。
(二)加强土地管理,规范政府行为
由于我国相对特殊的土地制度,政府垄断了土地使用权市场,低价从农民手中获得土地,然后在作为商业用地或工业用地进行出让。由此赚取差价已获得资金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但由于地方政府的垄断地位,这些土地在作为融资平台抵押担保物的时候其价值通常会被高估。而一旦融资平台出现违约等现象,土地是否会真正被抵押出去也是不确定的。所以,必须改革现有土地制度,让土地价格市场化、透明化。同时对地方政府的行为进行规范,防止其利用权力影响土地价格。
(三)赋予地方政府一定的发债权
目前地方政府之所以非常依靠城投公司等融资平台,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在如今的预算法下,地方政府不能合法的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便只能通过其他手段取得收入。所以,解决隐性债务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允许地方政府进行发债,同时建立相应的债务规模控制机制和风险预警体制。对债务地方政府债务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基金项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创新教育计划”资助项目(2013S0304)
参考文献
[1]贾康,决地方举债的治本之策,中国改革,2009年第12期
[2]梅建明,关于地方融资平台运行的若干问题,财政研究2011年第5期
[3]时红秀,地方政府债务出路问题再讨论,银行家 2010年第3期。
第三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是指地方政府为了融资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所组建的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城建开发公司、城建资产经营公司等各种不同类型的公司,这些公司通过地方政府所划拨的土地等资产组建一个资产和现金流大致可以达到融资标准的公司,必要时再辅之以财政补贴等作为还款承诺,重点将融入的资金投入市政建设、公用事业等项目之中。地方政府组建投融资平台进行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方面的融资由来已久,但是投融资平台发挥主导作用则是2008年来在应对金融危机时期的事情。2009年初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组建投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等融资工具,拓宽中央政府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融资渠道”,这被地方政府视为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肯定和鼓励。
从2008年底以来,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数量和融资规模呈现飞速发展的趋势,据初步统计,截至2009年8月,全国共有3000家以上的各级政府投融资平台,其中70%以上为县区级平台公司。2008年初,全国各级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的负债总计1万多亿元,到2009年中,则迅速上升到5万亿元以上,其中绝大部分来自于银行贷款。
随着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数量和融资规模呈现飞速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专家质疑,由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责任主体不清晰,操作程序不规范,同时,地方政府往往通过多个融资平台公司从多家银行获得信贷资金,形成多头举债,而银行对地方政府的总体负债和担保承诺情况根本不清楚,甚至地方政府对自己的融资平台的负债情况都不清楚,一旦投融资平台的项目投资收益不能覆盖成本,这些“隐性债务”就必然显性化,给地方政府的财政造成巨大压力,甚至最后不得不由中央财政和商业银行买单。
第四篇:地方政府平台贷款
融资平台贷款再掀清理风暴
根据国家审计署的统计,11-13年将有超过 35%的地方性债务到期,其中 2012、2013 年到期的额度分别约为 1.8 万亿 元和 1.2 万亿元,合计占 2010 年底债务余额 28%左右。银监会副主席周慕冰认为,近两年是平台贷款集中到期的时段,加上地方政府换届,平台贷款“降旧控新”的任务十分艰巨。“现在看来,虽然今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总体可控,但一些市、县级的部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项目的确也面临着较大还款压力。
一、湖南省政府投融资平台基本情况
(一)湖南省政府投融资平台构成。目前湖南省各级政府投融资平台主要有五种类型:一是公益性投融资平台,负责公益性项目融资、建设、运营及还本付息,还贷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收入。二是经营性投融资平台,负责基础性项目融资、建设、营运及还本付息,还贷资金主要来源于土地升值和项目未来收益等。三是综合性投融资平台,兼具公益性和经营性平台特点,其公益性项目还贷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回购,而经营性项目主要源于土地开发。四是财政性融资平台,没有具体项目,主要是通过向银行借款弥补财政收入暂时缺口。五是“转贷”融资平台,负责将贷款转贷给项目,不参与项目建设、运营和还贷,平台仅承诺担保还款责任。
(二)湖南省政府投融资平台特点
1.平台特点。据统计,湖南省共有政府投融资平台385家,其中省级13家、市级101家、县级271家。其平均资产负债率为58.2%,资产利润率为1.03%,撬动信贷资金的杠杆比例达到4.9倍。主要特点包括:
从平台形式看,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占42.1%,开发区(园区)占13.5%,工资税务中心占11.7%,土地储备中心占7%,交通运输类公司占6.8%;
从出资方式看,划拨土地和财政资金出资分别占43.2%和33.6%,路桥管网等公益性股权、经营性股权出资分别占17.6%、2.3%;
从筹资渠道看,银行贷款占89.7%,发行企业债券占5.2%; 从资金投向看,74.6%投向政府公益性项目,9%投向政府经营性项目,其余16.4%为非政府项目。
2.贷款特点。2008年末以来,湖南省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呈现投放多、增长快的态势。截至2009年末,湖南省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呈现以下特点:
从投放对象看,主要投向城市建设投资类平台和交通运输类平台,分别占38.3%和19.8%; 从贷款品种看,72.9%为项目贷款,27.1%为流动资金贷款;
从贷款投向看,主要投向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交通运输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业,上述3大行业贷款占77.1%;
从贷款期限看,中长期贷款占93.4%,短期贷款仅占6.6%;
从贷款方式看,抵质押类贷款占50.4%,保证类和信用类贷款分别占16.9%和29.9%。
二、湖南省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分析
案例——湖南高速10亿资金负债1600亿 政府如何还账成忧
尽管监管部门反复申明10万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可控,然而,平台公司流动性饥渴却是不争事实。
7月12日,接近湖南省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总公司(以下简称湖南高速)的人士透露,在短短1个月后,湖南高速又开始谋划发行新一期的短期融资券发行事宜,额度超过此前的9亿元。
一名银监系统中层人士称,湖南高速在去年末被整改为一般性公司,退出平台类公司管理,但仍属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
这家以10亿元资本金撬动1600亿资产规模的公司,在中国高速公路发展史上正在谱写“奇迹”。以其为主体的湖南高速系统,在建里程4064公里,全国排名第一;在建和通车总里程达6450公里,从2007年全国排名第17位一跃至全国前三。
然而,作为湖南高速大债主的国开行、建行、工行、中行、交行等10家债权银行对该公司应该绷紧神经。多名债权银行人士称,今年对融资平台贷款控制严格,不会再对湖南高速等此类融资平台公司放款,平台贷款如到期,银行会及时收回不予续贷。
“发短期融资券是为了解决流动性问题,申请了多笔短期贷款也是这一目的。”湖南高速一位内部人士张明(应对方要求,不透露对方姓名,文中用化名)透露。该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3月31日,公司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分别为410.12亿元、6.57亿元。一名商业银行投行人士直言,湖南高速在建项目太多,短期难以产生足够现金流,还款压力极大,短贷长用的风险隐患不容小觑。
此外,湖南高速还拥有对外担保9.25亿元,对内担保302.6亿元的或有债务。借贷额加上担保额,湖南高速的负债共1625亿元,几乎与总资产相当。
160倍杠杆
仅以10亿的资本金,撬动1600亿元的天量资产规模,比较罕见。湖南高速1993年3月19日成立,初始注册资本金1亿元,后陆续增资至9.96亿元。
财报显示,从国家四万亿投资计划公开伊始,湖南高速资产规模飞速膨胀,2008年-2010年分别为588.03亿元、1061.80亿元和1515.44亿元,截至2011年3月末,公司总资产1633.75亿元。负债方面,2008-2010年及2011年3月末,湖南高速负债分别为417.31亿元、808.64亿元、1211.19亿元和1322.47亿元。
3月末,该公司资产负债率高达81%。截至2010年末的负债中,银行贷款占比高达89.32%至1181亿元,融资结构单一风险较高,涉及到的银行主要包括国开行、招行、建行、邮政储蓄银行、工行、中行、交行、华融湘江银行、民生、中信等10家。其中,国开行以近300亿元规模为最大,建行贷款量79亿元居第二位。
某股份制银行当地公司部人士说,暂时未发现有湖南高速重大经营变更或债务恶化,但出于对平台公司的谨慎,其会密切关注其财务和还款状况。
张明对记者称,银行中长期贷款审批及用款流程较为复杂,而公司在建工程较多,为解决资金周转问题,同时降低融资成本,所以大量借入流动资金贷款。在他看来,经过与银行沟通,这些短期贷款一般都会滚动放贷,但记者询问其是否得到确定承诺时,其不置可否。
该公司短贷长用早有征兆。财报显示,2008年-2010年湖南高速短期贷款分别为114.28亿元、191.74亿元和365.97亿元,2010年末公司短期借款比2009年末增加90.87%。
短融券救急
湖南高速缺钱当地银行界共知。
资料显示,湖南高速近年来新建项目较多,每年资本支出较大,对公司资产负债率和还本付息产生较大压力。2010年,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开工高速公路5条,目前以公司为建设开发主体的在建高速公路项目共34个,其中收费还贷性的政府项目22个,经营性项目12个,总里程达到2594.99公里,总投资为2150.59亿元。
从2007年开始,湖南高速新建项目较多,经营性现金流入较少,在贷款本息支付上存在巨大压力。2009年、2010年,该公司财务费用分别达到24.54亿元、21.46亿元,营业成本为39.05亿元、51.94亿元。
2009年-2010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56.28亿元、77.28亿元,以通行费为主的,各收入39.64亿元、47.92亿元。
10亿撬1600亿湖南高速遭遇资金烦恼
“目前盈亏勉强平衡,但明后年多条高速公路竣工后,银行贷款还本期到来,公司将面临巨大的压力。”一名接近湖南高速的人士指出。
张明自称,2007、2008年开工建设的多个项目将在2012年、2013年集中建成通车,届时除了归还当年利息外,还进入每年还本期。根据内部测算,湖南高速未来现金流能覆盖贷款本息。
此所谓“现金流”包含了湖南省政府对湖南高速的补贴。财报显示,2009-2010年,公司补贴收入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200.41%和90.17%,补贴金额分别为13.73亿元、45.16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按照2010年12月3日“银监发(2010)103号文”《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中长期贷款还款方式的通知》,各机构要本着风险早期暴露、审慎经营、科学负担三大原则,对包括平台贷款在内的中长期贷款进行统一规范,不得集中在贷款到期时偿还;要合理确定还款方式,实行分期偿还,做到半年一次还本付息。以此来看,湖南高速以往采取的先还息不还本的做法在今年不再可行,其偿还本息的压力陡增。
商业银行人士透露,截至2011年6月末,湖南高速对外借款余额约891亿元,与去年末接近1200亿元的余额相比,缩减了300亿元左右,意即湖南高速上半年净还款300亿元,充分彰显了银行的催逼之力。
一名评级公司人士提示风险称,湖南高速在建工程较多,多条新建成高速公路目前正处于车流量培育期,整体盈利规模较小,盈利能力偏弱。
如何还账:政府之忧
银监会对政府融资平台类新增贷款监管日益严厉,给湖南高速带来空前高压。
一名地方银监局中层人士解析,要将一家平台贷公司贷款整改为一般公司贷款,需要满足3个原则,一是现金流能全覆盖贷款本息,二是银行、地方政府、平台公司签订了三方还款协议,三是所有债券银行定性一致,同意按非平台公司贷款对待。
“现金流全覆盖是指在每一个还款时点上,收入都能覆盖贷款本息,不过此处所指的现金流可以包括政府补贴收入。”
张明说,湖南财力紧张,政府欠了湖南高速20多亿元的资本金一直未给,公司在建项目多,政府缓发资本金影响项目建设,也增加了融资困难。
吴盛光表示,平台还贷资金中,39.31%来源于企业自身盈利或项目收益,26.13%来源于政府回购,其他主要来源于财政收入、质押物偿还和担保人偿还等。“一旦财政收入状况恶化,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县市,就可能出现信用风险,而银行也难以监管该类贷款资金去向,存在资金挪用风险。”
“与其他多数平台公司一样,湖南高速单靠自身偿还贷款很有难度,并且,从2010年开始,湖南高速开始12个经营性项目建设,规模很大,这些项目原则上政府是不兜底的,目前其融资困难,通车后车流量还处于培育期,还款风险突出。”
记者通过湖南高速6月份发布的短期融资券募集说明书发现,该公司运营的部分高速公路,车流量呈下降趋势,带来未来现金流压力。比如,常张高速2010年车流量为7965辆/日(标准小车),今年一季度降为2210辆/日。衡枣高速2010年车流量为21370辆/日,今年一季度降为5342辆/日。
业内人士介绍,一般而言,一条高速公路日车流量超过1万辆,才可盈利,但记者发现,至2011年一季度,湖南高速正运营的11条高速公路,仅耒宜高速、临长高速的车流量超过1万辆。
信贷融资成为湖南高速暂时缓解资金紧张的通道。然而,在银行贷款收紧之后,基建信托如果随之收紧,湖南高速又将面临新的融资难题。
但,为了避免出现坏账,某银行公司部总经理坦言,如果在某个时间段高速公路项目现金流显露危机,商业银行一般都会调整一次负债期限。
“长远来看,真正令人担心的是,未来中国的高速公路收费政策问题,是否大部分甚至全部的高速公路都要成为公益性公路?转为公益性后,公路的使用是否是最有效率的,政府能否经营好?”上述人士认为,一旦大部分高速公益化,政府很难承担如此巨大的还款压力。
解决资金困境的通途是否就是高速公路民营化?上述人士提出,融资平台公司可把股权卖掉,引入国内外投资者,归还银行贷款。然而,另有银行业界人士反驳,数年前,刘根山等“公路大王”经济案件频发,致使政府对民营资本进入高速公路产生质疑和反思,高速公路“国进民退”,为防范风险,目前各地方政府的主导思路还是以政府投资为主。宏观紧缩持续,高速公路投融资终将陷入两难,道阻且长。
一、湖南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目前,湖南各级平台非理性发展过程中,不仅表现为平台多、融资渠道单
一、债务风险巨大等,还折射其存在的内在深层次问题,具体表现在:
1、平台过多、过滥,折射出平台组建过程中的随意性
据相关部门统计显示,截至2009年末,湖南各级平台共计385家,其中省级13家、市级101家、县级271家。全省14个地州市、86个县(市),近70%的县市拥有多家平台,平均每个地州市就有多达7.21家,平均每个县(市)亦有3.15家;有的县市最多拥有9家平台,而有的平台下又设有多个子平台。
各级平台过多、过滥,折射出地方政府组建平台的随意性。一是先有项目后设平台等问题严重。平台组建时往往定位模糊,职能交叉重复。调研中曾发现,某市存在7家投融资平台,其中5家都定位于服务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有的地方甚至存在上马一个项目,即组建一家平台现象。二是政企关系交织、职责权限模糊等问题严重。平台“董事长”大多是各级政府指定或委派兼职人员,政府官员即是决策制定者,也是平台经营者,政企关系交织,职责权限模糊,“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现象突出。
2、平台普遍亏本经营,折射出平台投资过程中的低效性
目前,我省各级平台普遍经营状况不佳,多达22.4%的平台资产负债率在80%以上,平均资产负债率为58.2%;而长期处于亏损状态的平台比例高达21.1%,资产利润率处于0-5%之间的投融资平台占47.2%,资产利润率在5%以上的平台不到1/5,为占16.1%,全省平均资产利润率仅为1.03%。
平台普遍亏本经营、资不抵债,一方面源于平台出资不实、债务太重等因素;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平台经营的低效性。一是平台实际参与项目程度不高。目前,省内大多数平台仍然是单纯作为政府借款机构,项目建成后,要么直接移交相关政府部门,要么仅仅作为资产登记单位,实际参与项目程度极低,极易造成资金违规挪用等现象。二是项目管理体制不健全。平台普遍未建立起动态的、精细化的管理体制,对项目前期的科学论证、建设中的质量监督、建成后的运行管理缺乏科学有效地管理体制,导致平台的效率低下,投入产出效率过低。
3、平台“钟情”于银行贷款,折射出平台融资过程中的不规范性
银行贷款一直是地方平台中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据央行长沙中心支行统计显示,湖南各级平台在融资过程中,银行贷款占全部资金来源的89.7%,发行企业债券筹集资金的仅占5.2%。而从银行贷款期限来看,中长期贷款占贷款总额的93.4%,短期贷款仅占6.6%;从银行贷款方式来看,抵押质押类贷款占50.4%,政府信用、保证类贷款方式分别占29.9%和16.9%。
平台资金来源中银行贷款占比过高、融资结构过于单一,一方面源于平台直接融资渠道不畅、政府发债功能限制等体制机制问题;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平台融资过程中的不规范性。一是贷款违规、变相担保等现象严重。调研发现,全省243家平台中,21.3%的被担保金额来自政府部门担保或出具承诺函;且贷款中多数为中长期贷款,往往纵跨几届政府,一旦政府换届,容易引发信贷风险。二是银行风险意识薄弱。全省多达32.5%的政府平台存在多家银行授信问题,最多的达9家。有的银行对平台的贷款金额远超期资产总额,有的银行甚至降低贷款门槛,放松对资本金的管理等,风险意识薄弱。
4、平台债务巨大且难以评估,折射出平台管理过程中的无序性和偿债过程失责性 目前,平台的债务情况已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的热点。从公开资料看,平台债务规模到底有多大,各有关部门尚缺乏准确的数据信息。据央行统计显示,至2009年5月末,全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负债规模为5.26万亿元;银监会数据显示,至2009年末,平台贷款余额高达7.38万亿元;财政部相关人士介绍,至2010年初,平台债务总规模估算将达8万亿甚至更高。
平台债务情况的难以评估,一方面折射出平台管理的无序性。财务信息不透明。公司财务制度普遍不健全,尤其是一些县(市)平台财务报表不完整、不真实的现象突出,政府债务信息难以把握和核实。调研发现,全省243家平台公司中,有82家没有财务报表数据,占总数的33.74%。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平台偿债过程中的失责性。目前,各部门对投融资平台的定义模糊,债务责任主体的划分、债务种类的区别及其相关管理,无法明确进行界定,进而造成部分政府领导为追逐政绩工程或某些个人利益,对于债务偿还随着官职的调任而转移至下届领导,“新官不管旧账”的现象十分严重,这无疑增大了地方政府无限制的融资冲动。
二、湖南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发展面临的主要难点
目前,各级政府普遍认识到暗藏在地方投融资平台中的巨大风险,且国务院也开始出“重拳”加以整治。但在对湖南地方投融资平台的治理过程中又陷入两难局面,不整顿不行,整顿又怕“投鼠忌器”。从湖南实际出发,当前平台发展过程中主要面临三个难点:
1、难点一:资金缺口的矛盾
随着平台债务风险的日益加大,根据近日国务院出台《通知》,目前,我省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特别是市县平台普遍存在职能交叉重复、经营状况不佳、债务偿还对地方财政过度依赖等现象,市县级政府投融资平台将成为此次清理规范的重点。但目前,湖南县域发展,特别是农村偏远地区,由于自身财力的严重不足,以及在公共产品配置上负担过重,基础设施十分落后。而单纯对各级财政的“等、靠、要”,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等问题,城乡差距进一步加大。随着平台清查力度的加大,未来如何解决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中所存在的巨大资金矛盾?这将是各级政府必须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2、难点二:风险防范的矛盾近年来,在湖南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各级政府投融资平台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以政府投资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不仅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湖南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产生、成长和发展,有其客观必然性和内在合理性。但是地方平台的非理性发展却造成了巨大的风险隐患。虽然目前湖南地方投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尚属可控范围之内,但部分平台自身资本金不实、贷款违规操作等行为亦较为突出,且随着国家对地方投融资平台清查力度的逐步加大,各项政策收紧使得项目资金难以为继,极有可能造成政府隐形债务的集中爆发,如何在防控平台债务风险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实现平衡状态,对加快地方平台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深刻意义。
3、难点三:实现社会效益和追求经济效益的矛盾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职能主要是承担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项目投融资功能,因此,地方投融资平台具有明显的政策性和公益性特征。“十二五”期间,是湖南加快发展、实现科学跨越的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随着湖南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能源、交通、水利、环保、文化教育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社会建设将进一步加大。
各级平台在承担政府公益性投资项目过程中,大部分项目往往是周期长、投资大、收益低,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但地方投融资平台作为企业,在加大社会公共事业投入的同时,还要追求经济效益,如何让平台在追求社会效益中创造经济效益,实现平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是当前转变湖南平台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五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梳理
一、银监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由地方政府出资设立并承担连带还款责任的机关、事业、企业三类法人。监管部门和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按包含退出类和仍按平台贷款处理两大类的全口径统计平台贷款。退出平台整改为一般公司类贷款的,银行可按照商业化原则自主放贷、自担风险责任;仍按平台管理的,如符合条件可以新增贷款。
(一)、事件发展
2008年年底,中央出台四万亿应对金融危机的方案,地方政府面临大量的资金配套的任务,地方融资平台成为主要的融资工具。
2009年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达到约6万亿至7万亿元,此后还将进一步上升,直到2011年达到峰值,为9.8万亿。
2010年6月银监会为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划定三红线,即严禁发放打捆贷款;不得与地方政府签署无特定项目的大额授信合作协议;对出资不实,治理架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资金管理运用制度不健全的融资平台,要严格限制贷款,并立即协商风险防范具体措施。要求银行要借助当前地方政府对自身债务进行清理的契机,对原有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逐笔打开梳理,按项目开展重新评审和严密的风险排查。
2010年6月10日,国务院颁发《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地方各级政府要对融资平台公司债务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并按照分类管理、区别对待的原则,妥善处理债务偿还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
2010年7月30号,财政部、发改委、央行和银监会四部委联合下发《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相关事项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通知》中规定“向银行业金融机构申请贷款须落实到项目,以项目法人公司作为承贷主体”,是指贷款资金应用于项目本身,承贷主体应为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市场主体。《通知》中“凡没有稳定现金流作为还款来源的,不得发放贷款”,是指对于自身没有稳定经营性现金流或者没有可靠偿债资金来源的融资平台公司,银行业金融机构等不得发放贷款。
2010年9月29号,财政部、发改委、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共同签发《融资平台债务清理核实情况表的通知》,要求填写包括地方融资平台成立时间、主管部门、级别以及2009-2010年6月间的所有负债、资产负债率债务余额等详细数据说明。
8月19日财政部等四部委发布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清理的实施细则,要求各地财政部门在10月31日前上报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债务清理核实情况。11月10日,银监会正式签发《关于开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台账调查统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并下发到各商业银行。2011年开始,除了原有存量平台贷款陆续到期外,银行新发放给平台公司的贷款将与公司类贷款一视同仁,按照公司类贷款的审批条件和程序发放。银监会已要求商业银行明确平台贷款名单、贷款金额和还款来源,纳入银监会调查统计的平台贷款调查名单由各地银监局确定,同一平台公司旗下跨多种主营类型的贷款都要统计。
2011年8月,平台贷实施交叉监控,一项违约所有银行贷款连坐。
2012年2月21日,银监会下发《关于加强2012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要求各银行原则上不得新增融资平台贷款。
(二)、主要文件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12年2月21日下发《关于加强2012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12】12号),以下简称12号文件,是当前地方融资平台监管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三)、主要内容
1、关于对存量贷款的“五分法”处置措施。
对于融资平台的存量贷款,12号文件要求在“分类管理、区别对待、逐步化解”的原则下,根据现金流覆盖与项目本身的情况,按照以下五种情形分别处理。
一是对于自身现金流100%覆盖贷款本息,且项目已建成达产、形成了经营性现金流的融资平台,要以现金流来源为基础,制定均衡的分期还贷计划,并专户集并、封闭现金流收入,按照原来约定及时清收贷款;
二是对于现金流100%覆盖,项目已建成但尚未达产形成经营性现金流的融资平台,在借款人的抵押担保、还款方式等方面整改合格的情况下,经各银行总行审批,可在原有贷款额度内进行再融资,也即“收回再贷”;
三是对于现金流100%覆盖,贷款到期而项目尚未建成的融资平台,在借款人的抵押担保、还款方式等方面整改合格的前提下,经各银行总行审批后,可按照工程建设实际周期合理确定贷款期限,一次性修订贷款合同,使贷款期限符合项目建成要求;
四是对于自身现金流不能100%覆盖贷款本息,但项目能够吸引社会资金投资的融资平台,在现有贷款余额不增加的前提下,通过资产重组、合并、转让或引入新投资者、项目出售等市场化处置方案,引进资金用于还贷。
五是对于自身现金流不能100%覆盖贷款本息,且工程项目不宜吸引社会资金投资的融资平台,银行只收不贷,并要求地方政府将贷款纳入财政预算,分期清收贷款,不得展期。
2、严控新增融资平台贷款。
实行信贷分类制度。各银行应在平台贷款原有的“名单制”管理基础上,对融资平台按照“支持类”、“维持类”和“压缩类”三种情况进行信贷分类。将从“压缩类”平台中减少的贷款额度用于投向“支持类”平台,以在融资平台总量不增加的情况下实现贷款结构调整。支持类:指符合融资平台贷款的新增条件和银行信贷政策的风险偏好,可以新增贷款的融资平台;维持类:指不完全满足融资平台贷款的新增条件,但未超越银行风险容忍度,可以为保项目完工进行再融资但贷款余额不得超过年初水平的融资平台;压缩类:指既不符合融资平台贷款的新增条件和银行信贷政策,又超越银行风险容忍度,贷款余额不得增加且不得以任何形式新发贷款的融资平台。
新增贷款投向及要求。融资平台新增贷款应优先保证重点在建项目需求,既要避免重点项目出现“半拉子”工程,又要防范融资平台假借“保续建”之名套取贷款。仍按平台管理类的新增贷款的投向主要为五个方面:一是符合《公路法》的收费公路项目;二是经国务院审批或核准的且资本金已到位的重大项目;三是土地储备和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四是农发行支持且符合中央政策要求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五是工程进度达到60%以上且现金流达到全覆盖的在建项目。
12号文件规定新增平台贷款要满足5个前提条件:一是公司治理完善;二是现金流全覆盖;三是抵押担保符合现行规定且存量贷款已在抵押担保、贷款期限、还款方式等方面整改合格;四是借款人资产负债率低于80%;五是平台存量贷款中需要财政偿还的部分已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管理并已落实预算资金来源。
强化授信审批制度。各银行应按照“统一授信、总量控制、逐笔审批、监督支付”的原则,加强总行对仍按平台管理类贷款的集中审批和管理,对于新增贷款,由总行统一授信、逐笔审批,加强支付监督,防止贷款挪用。
严控新发放融资平台贷款。对于存在以下情形的融资平台,各银行一律不得新发放任何形式的贷款:一是信贷分类结果为“压缩类”的;二是借款人为异地平台的;三是所在地区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达到或超出限额的;四是地方政府以直接或间接形式提供担保承诺的;五是以学校、医院、公园等公益性资产作为抵质押品的;六是以无合法土地使用权证的土地预期出让收入承诺作为质押的;七是存量贷款担保抵押、贷款合同等方面整改不到位的;八是资产负债率和现金流覆盖率不符合规定要求的。
3、严格平台退出程序。12号文件要求,融资平台退出必须严格遵循“牵头行发起—贷款行(总行)审批—三方签字—退出承诺—监管(局)备案”五项程序;与此同时,必须符合公司治理健全、资产负债率在70%以下、现金流100%覆盖贷款本息、存量贷款已整改合格、无违约记录等5项条件。对于退出类平台贷款实施动态监测,对五项条件之一低于监管要求和违背退出承诺的,要重新纳入平台管理。退出类新增贷款应严格遵循产业政策、信贷政策和一般公司贷款条件,实行“谁贷款,谁承担风险”的责任追究机制。不得向退出类平台发放保障性住房和其他公益性项目贷款。
二、发改委关于企业债的规定
12年4月,发改委有关部门以口头通知的名义传达,按照银监会《关于加强2012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12】12号)有关融资平台监测类和监管类两分法,原则上不再批准监管类平台的发债申请,而被列为退出类平台的,则可继续发债。针对发行人已退出平台,而下属子公司尚未退出平台的,交易商协会允许其申请注册,但募集资金不能用于尚未退出平台子公司的项目。
交易商协会也向各主承销银行发布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企业注册要点”,明确申请企业须在2011年底前退出银监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名单;且同时必须具备真公司、真资产、真项目、真支持、真偿债、真现金流等“六真”原则。
在12年7月,为落实“稳增长”的政策精神,进一步发挥债务融资工具市场对实体经济的作用,协会对相关企业发债的要求做出调整。如按照协会此前的要求,企业发债前须先退出银监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名单,现有望放宽该项要求。目前在银监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名单内的企业,有四类将可以直接公募发债,包括符合六真原则的产业类公司,如高速、铁路等;因全民所有制企业而进名单的;曾经退出银监会的名单,但因为承建地方保障房项目又进入的;国发19号文可以继续融资的,比如地铁、快速轨道等。”
三、政策解读
1、名录:各银行应建立符合自身经营实际情况的融资平台“名单制”管理系统。由银行法人总行(部)统一规划,合理确定融资平台客户名单,适时动态调整,并向监管部门备案。不得向该名单之外的融资平台发放贷款。
2、进入、退出平台的区别:退出平台的贷款按照一般公司贷款原则,但无法获得保障性住房和其他公益性项目贷款。平台类公司贷款的限制、要求更多,且必须在“名单”内。
3、平台已有贷款即存量贷款是否展期的处理方法——五分法,分类依据:现金流100%覆盖的项目是否建成投产以及现金流无法100%覆盖的能够引入社会资金;新增贷款处理方法——名单制基础上的信贷分类制度(支持类、维持类、压缩类),分类依据是否符合融资平台贷款的新增条件和银行信贷政策的风险偏好。
4、贷款审核主体——主评审行(如在两家及两家以上银行办理业务,采取主评审行制度,参与行及时准确向主评审行提供有关数据和信息)。
5、母公司未出融资平台,子公司能否贷款——按照一般公司贷款进行。
6、融资平台内的企业只有符合相关条件的才可以发债。
7、母公司退出融资平台,子公司未退出平台,母公司可作为发行人发行企业债,但所筹资金无法用于子公司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