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复习重难点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复习重难点
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与硬件选购
知识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微型计算机的分类;微机组装流程;硬件设备搭配;硬件设备选购。重点问题:
1、计算机硬件系统主要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2、目前常见的硬盘接口有IDE(并口)和SATA(串口)。
3、主板上的一个IDE接口可以接2个IDE硬盘,一个主硬盘,另一个从硬盘
4、主板上两个重要的芯片南桥、北桥。
5、CPU是决定计算机性能最关键的部件。
6、USB:Universal Serial Bus 通用串行总线
7、常见的显示接口:VGA、DVI、HDMI
8、一台多媒体计算机主要包括哪些常用的硬件:
CPU、主板、内存、硬盘、机箱电源、显示器、鼠标键盘光驱、显卡、网卡、声卡等。
9、组装一台台式电脑的详细步骤:
第一 准备好组装电脑的配件和一把螺丝刀,一定要记得消除身上的静电;
第二 将CPU和内存安装到主板上; 第三 将机箱打开; 第四 安装电源;
第五 安装硬盘、软驱、光驱; 第六 安装主板;
第七 安装显示卡、声卡等; 第八 连接电源线; 第九 连接数据线; 第十 装挡板;
最后盖上机箱盖,连接键盘和鼠标,把主机和显示器连接起来。
10、主频是中央处理器一个很重要的性能指标,其值为外频与倍频的乘积
11、RAM Read Access Memory 随机存储器
12、LC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液晶显示器
13、ROM
Read Only Memory 只读存储器
14、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中央处理器
15、CPU内一级、二级缓存的意义:
CPU进行处理的数据信息多是从内存中调取的,但CPU的运算速度要比内存快得多,为此在此传输过程中放置一存储器,这样可以提高数据传输速度。一级缓存
即L1 Cache,集成在CPU内部中,用于CPU在处理数据过程中数据的暂时保存。由于缓存指令和数据与CPU同频工作,L1级高速缓存缓存的容量越大,存储信息越多,可减少CPU与内存之间的数据交换次数,提高CPU的运算效率。但因高速缓冲存储器均由静态RAM组成,结构较复杂,在有限的CPU芯片面积上,L1级高速缓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
二级缓存
即L2 Cache。由于L1级高速缓存容量的限制,为了再次提高CPU的运算速度,在CPU外部放置一高速存储器,即二级缓存。CPU在读取数据时,先在L1中寻找,再从L2寻找,然后是内存,在后是外存储器。
16、计算机主板(Main Board)的基本组成部分:
主要有:I/O控制芯片、键盘接口、面板控制开关接口、指示灯插件、扩充插槽、主板即插卡的直流电源供电插座,南桥、北桥芯片组、内存插槽等。
第二章 BIOS设置、硬盘分区及安装操作系统
知识点:BOIS设置与升级;DOS命令;硬盘分区及格式化;安装操作系统 重点问题:
1、设置计算机自USB设备启动,应该在bois中进行设置。
2、BIOS: Basic Input-Output System 基本输入输出系统
3、HDD:Hard Disk Driver 硬盘驱动器
4、计算机硬盘的转速主要有5400转/分和7200转/分
5、硬盘分区的定义及目前常见的硬盘分区格式
定义:硬盘分区就是将一个物理硬盘通过软件划分为多个区域。
分区格式:FAT32、NTFS、EXT2。
6、硬盘分区主要分为主磁盘分区、扩展磁盘分区、逻辑磁盘分区三种
第三章 多操作系统的安装、计算机性能测试及优化 知识点:多操作系统安装方法、整机测试软件、各组成部件测试软件、系统优化方法 重点问题:
1、设置计算机自USB设备启动,应该在bois中进行设置。
2、需优化启动时所开启项目时,应该在“运行”中输入的命令为:MSCONFIG
3、需要对服务项目进行优化时,应该在“运行”中输入的命令为:Services.msc
4、常用的测试软件:3D MARK、HDTUNE、CPU-Z、鲁大师等
5、WINDOWS系统集成的硬盘工具分别为:磁盘清理工具、磁盘管理器、磁盘碎片整理工具。
第四章 系统备份、还原和注册表维护
知识点:系统优化以及备份、还原;windows注册表维护; 重点问题:
1、注册表的定义与作用
2、注册表主要有那些根键
3、常用的系统还原工具:GHOST 第五章 网络组建、维护与基本维修
知识点:局域网的组建与维护、基本维修预备知识;启动盘、windows pe; 重点问题:
1、计算机网络按照覆盖面积分为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三类。
2、AP:Wireless Access Point 无线接入点
3、LAN:Local Area Network
局域网
4、常见的网络设备:路由器、集线器、交换机、MODEM等。
5、RJ-45接头俗称水晶头,不同的接线顺序构成不同的网线:直连线与交叉线。
6、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基本要求:
1、首先是对温度的要求,计算机在温度过高和过低的情况下都不能正常工作,所以要确保温度的适中。
2、其次是要避免震荡,计算机的各个部件都是比较精密的电子元件,所以应尽量避免。
3、最后就是灰尘的影响,灰尘可以导致计算机的线路板短路,从而使计算机损坏。
4、另外也要避免计算机进水
7、双绞线制作过程中直通法和交叉法的绞线顺序,以及这两类网线的主要使用场合1、直通法: 两端用相同的绞线顺序,对应为: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率、棕白、棕;主要使用在:交换机(或集线器)和电脑普通端口的连接;
2、交叉线缆:一端的绞线顺序为::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率、棕白、棕; 另一端的绞线顺序为:绿白、绿、橙白、蓝、蓝白、橙、棕白、棕;
主要使用在:交换机(或集线器)和交换机(或集线)互连和电脑普通端口与电脑普通端口连接。
第六章 计算机软硬件、网络常见故障分析与维修
知识点:计算机系统故障、应用软件故障;计算机主要部件硬件故障;网络故障; 重点问题:
1、当CPU出现散热故障时:
1、检测CPU散热风扇是否正常
2、检测CPU风扇是否安装到位
3、检测散热片是否与CPU接触良好
2、个人计算机常见的硬件故障现象及故障排除方法
硬件故障常见现象:
如主机无电源显示、显示器无显示、主机喇叭鸣响并无法使用、显示器提示出错信息但无法进入系统。
对故障的操作方法:
1、先静后动:先分析考虑问题可能在哪,然后动手操作;
2、先外后内:首先检查计算机外部电源、设备、线路,后再开机箱;
3、先软后硬:先从软件判断入手,然后再从硬件着手。
对故障的具体操作:
1、计算机主机或显示器无电源显示:检查计算机外部电源线及显示器电源插头;
2、显示器无显示或音响无声音:可检查显卡或声卡有无松动或插头是否插紧;
3、判断内存条是否插好,若重新插入以后,仍发现同样的问题,通过替换法更换内存,判断问题是否是内存条;
4、根据开机的错误提示判断问题是否出在硬盘上;
3、维修计算机的一般思路:
1、一般计算机故障主要是软件问题,硬件的比较少,所以首先从软件排除。
2、对于些软件问题可以根据出错的提示进行修复。
3、对于硬件问题,首先确定问题的源头,可以在开机到时候留下听,看是否有开机自检通过的“滴”的一声,要是没有就确定是硬件问题,具体的方法有很多,如果手头用“硬件检测卡”的话,可以用它查找需要修理的硬件,或者是用“替换法”寻找错误的部件。
对故障的具体操作:
1、显示器无电源显示:检查计算机外部电源线及显示器电源插头;
2、显示器无显示或音响无声音:可检查显卡或声卡有无松动或插头是否插紧;
3、判断内存条是否插好,若重新插入以后,仍发现同样的问题,通过替换法更换内存,判断问题是否是内存条;
4、根据开机的错误提示判断问题是否出在硬盘上;
4、打开计算机POWER键到进入操作系统的整个过程:
1、首先在接通后开始进行硬件系统的自检,若自检通过则会有“滴”的一声。
2、如果没有就说明自检没有通过,或则有长短不一的“滴”声,则说明有硬件有问题。
3、接着在自检过后,开始对硬盘上的信息开始读取,读取相关的分区信息等。
4、开始运行系统文件。
5、加载相关外部设备驱动。
6、然后进入系统,也就是操作界面。
第二篇: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心得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学习心得
首先,我要说老师讲课真的是太幽默了。然后我在说说我学习后的感受。经过连续几个星期对计算机维护这门课程的学习,计算机方面的知识突飞猛进。填补我的计算机方面的许多空白。人类所使用的计算工具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计算工具相继出现了如算盘、计算尺、手摇机械计算机、电动机械计算机等。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在美国诞生。电子计算机在短短的50多年里经过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IC)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四个阶段的发展,使计算机的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价格越来越低,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正朝智能化(第五代)计算机方向发展。
1、回顾过去
了解的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史。CPU的发展非常迅速,个人电脑从8088(XT)时代发展到现在的酷睿双核时代,只经过了不到二十年的时间。从第一个显卡、硬盘、光驱的诞生,老师一直为我们讲解到今天的主流配置。
2、当代主流
让我们了解计算机的发展是不够的。我们大学生现在都拥有自己的电脑。无论是为自己选购机器还是帮同学参考。于是了解当代电脑的主流配置是有必要的。老师用ppt讲述了每一种硬件的主流配置,来帮我们进一步了解计算机。
3、展望未来
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 和智能化是计算机的未来发展方向。老师为我们描述了一些硬件的未来方向。未来的计算机像什么样子真的很难想象。但有一点,肯定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大的帮助。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计算机维修与维护课程最有意义的一节课,就是在20分钟内装备完一个可以正常使用的计算机。使我们的动手能力大大增强。让我们零距离接触这个高科技。计算机的硬件就像人的身体。各种硬件组成人的器官一样。而软件就像人的思想。除了认识了操作系统以外,我们还学习了常用的一些软件。比如Googleearth windows优化大师这类的。
从这次学习之中感到要从整体上较好理解很把握应用软件,不是仅仅靠买几本专业书就能知道的,我们平时不仅要多做练习,记笔记,还要实际应用。
要多了解相关知识,读思考,多提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学以致用,计算机网络使学习、生活、工作的资源消耗大为降低。我们是新一代的人用的都是高科技,也随着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高科技的,需要老师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才能更好的帮助我们。不过有时也要动我们的脑子,要个人亲身去体会,去实践,把各项命令的位置,功能,用法记熟,做熟。提高我们整体的知识,打好基础
最初,我了解了计算机的硬件与系统软件的安装,维护知识.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授课老师深入浅出,让我们自己积极动手操作,结合实践来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使每个学员得到了一次锻炼的机会.其次,学习了常用的办公软件,主要有windows优化大师和Googleearth等一些优秀软件,以及常用的几种软件的应用技巧,同时也学习了一些解决实际应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的方法,相信这次学习,会让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运用电脑时能够得心应手.为了提高大家的认识,老师不仅采用实物演示的办法,而且还为我们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来为大家讲解有关组建局域网以及网络维护方面的知识,介绍了一些平时我们很少用到的网络检测命令,对我们今后维护自己的局域网络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在方远电脑学校的学习中我们不仅学到很多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增进了和其他学员之间的交流.同学们坐在一起畅所欲言,互相讨论,交流,把自己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让老师来帮助解决,这样使得相互之间都得到了学习,巩固知识的机会,提高了学习的效率.通过这次学习我真正体会到了计算机知识的更新是很快的,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何接受新的教育理念,转变我们传统的教育观念,来充实我们的专业技能,已经成为我们每一个人必须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掌握最新的知识,才能在以后把工作做得更好.我们也渴望能够多学关于计算机方面的知识.自从老师的指点,我将自己的电脑上装了优化大师,使用的效果非常好具有全面的系统优化选项 向用户提供简便的自动优化向,项目均提供恢复功能,详尽准确的系统检测功能,提供详细准确的硬件、软件信息 提供系统性能进一步提高的建议,强大的清理功能 快速安全清理注册表,清理选中的硬盘分区或指定目录,有效的系统维护模块,检测和修复磁盘问题,文件加密与恢复工具。我相信在更多的学习机会中,我们懂的也会越来越多。
我想说的是,未来计算机一定会蓬勃发展,但并不是象以前一样单纯地吸收。十年在漫长的人类科技史上,只不过是短暂一瞬,但对于个人电脑十年来的发展,恐怕用任何夸张的语言来形容也不过分。未来十年,将会有哪些新技术应用于个人电脑?十年后的个人电脑将是什么样子?也许只有时间能带给我们确切的答案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以及大众对计算机进行商务、学习、工作等需求的增长,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学习不可缺少的高科技产品之一。现在,计算机已经进入实用阶段,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自己的计算机,同时希望掌握计算机组装和维修技术。
通过这个学期的学习后,我觉得受益颇多,每次上完课后,我都要回来实践一把。下面来谈谈我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方面的认识。
第一次课老师给我们详细的介绍了世界计算机的品牌,使我们对世界几大计算机生产厂商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我们以后选择计算机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然后老师开始教我们认识计算机,认识计算机的硬件。
硬件系统是指构成计算机系统的实体和装置(即用手能摸得着的计算机实物),如机箱、主板、内存。
1.CPU:
CPU(中央处理器)是微机的大脑,进行各种信息处理、指挥整个系统运行。当前的CPU产品主要有奔腾系列、赛扬系列、凌动系列及当前主流的酷睿系列(Core i2/i3/i5/i7)等几种类型。历经了从4位到8位、16位、32位到64位的发展过程,2.主板:
(1)插槽
2.Cpu插槽有插卡式的Slot类型和针脚式的Socket类型。
(2)软、硬盘接口 :软盘驱动器接口、硬盘(光驱)接口、SATA(串行ATA)硬盘接口
(3)主板电源插座
(4)跳线、跳线开关、排线插针
跳线是电流小开关,改变跳线位置,使主板支持不同的CPU、CPU的工作电压、CPU的频率,清除CMOS口令等。
(5)外设接口插座:键盘接口、鼠标接口插座、串行接口插座、并行接口插座、USB接口插座、机箱开关按钮及指示灯插针。
(6)主板芯片组。芯片组是主板的核心。复杂电路和元件最大限度的集成。一般2-4片集成电路组成。如果把CPU比喻系统心脏,那么主板芯片组就是整个身体的躯干。有Intel系列芯片组、VIA芯片组、AMD芯片组、SIS(矽统科技)芯片组、nForce芯片组。
(7)南北桥芯片
北桥芯片:存储器控制;连接CPU、存储器、显卡、南桥芯片的枢纽
南桥芯片:多种I/O设备的控制;I/O总线(PCI总线);提供了各种I/O接口
3.内存条:
内存条是用来存放计算机正在使用的(即执行中)数据或程序。我们平常据说的动态内存(即DRAM),指的是当我们将数据写入DRAM后,经过一段时间,数据会丢失,因此需要额外设一个电路进行内存刷新操作。也就是说它只是一个临时储存器,掉电后数据会消失。目前主流内存容量为1-2G,工作频率为800MHZ以上。内存条的印刷电路板(PCB)最好是6层。另外,好的内存条表面有比较强的金属光洁度,部件焊接也比较整齐。
4.硬盘:
硬盘是计算机的数据存储中心,我们所使用的应用程序和文档数据几乎都是存储在硬盘上,或从硬盘上读取的。它包括存储盘片及驱动器。特点是储存量大。硬盘是计算机中不可缺少的存储设备。目前硬盘的容量一般为250-320G,缓存一般为2-16M。
5.显卡:
显卡也叫显示卡、图形加速卡等。主要作用是对图形函数进行加速处理。显示卡通过系统总线连接CPU和显示器,是CPU和显示器之间的控制设备。实际上是用来存储要处理的图形的数据信息。目前主流显卡的显存为512MB以上,接口一般为PCI-EX16型。显卡生产厂商主要有华硕、技嘉、昂达等。
7.声卡:
声卡的主要功能是处理声音信号并把信号传输给音箱或耳机,使后者发出声音来的硬件。声卡的选购同网卡、显卡的选购有些相似,都要选大厂家及售后服务好的产品,还要注意接口类型是否与自己的主板相匹配。显卡的音质是判定一块显
卡好坏的标准,其中包括信噪比、采样位数、采样频率、总谐波失真等指标。目前声卡的信噪比大多达到了96db,采样位数为16bit以上,采样频率为44.1kHZ以上(值越高越好)。理论上44.1kHZ就可达到CD音质。
在教我们认识完硬件以后,老师又给我们介绍了一些软件,又延伸到了手机。学习总结
虽然这门选修课跟专业课几乎没关系,并且学习的内容也是浅尝辄止,但总的来说,对计算机组装相关的学习对我还是有很大用处,这些知识将对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篇: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心得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学习心得
首先,我要说老师讲课真的是太幽默了。然后我在说说我学习后的感受。经过连续几个星期对计算机维护这门课程的学习,计算机方面的知识突飞猛进。填补我的计算机方面的许多空白。人类所使用的计算工具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计算工具相继出现了如算盘、计算尺、手摇机械计算机、电动机械计算机等。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在美国诞生。电子计算机在短短的50多年里经过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IC)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四个阶段的发展,使计算机的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价格越来越低,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正朝智能化(第五代)计算机方向发展。
1、回顾过去
了解的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史。CPU的发展非常迅速,个人电脑从8088(XT)时代发展到现在的酷睿双核时代,只经过了不到二十年的时间。从第一个显卡、硬盘、光驱的诞生,老师一直为我们讲解到今天的主流配置。
2、当代主流
让我们了解计算机的发展是不够的。我们大学生现在都拥有自己的电脑。无论是为自己选购机器还是帮同学参考。于是了解当代电脑的主流配置是有必要的。老师用ppt讲述了每一种硬件的主流配置,来帮我们进一步了解计算机。
3、展望未来
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 和智能化是计算机的未来发展方向。老师为我们描述了一些硬件的未来方向。未来的计算机像什么样子真的很难想象。但有一点,肯定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大的帮助。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计算机维修与维护课程最有意义的一节课,就是在20分钟内装备完一个可以正常使用的计算机。使我们的动手能力大大增强。让我们零距离接触这个高科技。计算机的硬件就像人的身体。各种硬件组成人的器官一样。而软件就像人的思想。除了认识了操作系统以外,我们还学习了常用的一些软件。比如Googleearth windows优化大师这类的。
从这次学习之中感到要从整体上较好理解很把握应用软件,不是仅仅靠买几本专业书就能知道的,我们平时不仅要多做练习,记笔记,还要实际应用。要多了解相关知识,读思考,多提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学以致用,计算机网络使学习、生活、工作的资源消耗大为降低。我们是新一代的人用的都是高科技,也随着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高科技的,需要老师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才能更好的帮助我们。不过有时也要动我们的脑子,要个人亲身去体会,去实践,把各项命令的位置,功能,用法记熟,做熟。提高我们整体的知识,打好基础 最初,我了解了计算机的硬件与系统软件的安装,维护知识.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授课老师深入浅出,让我们自己积极动手操作,结合实践来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使每个学员得到了一次锻炼的机会.其次,学习了常用的办公软件,主要有windows优化大师和Googleearth等一些优秀软件,以及常用的几种软件的应用技巧,同时也学习了一些解决实际应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的方法,相信这次学习,会让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运用电脑时能够得心应手.为了提高大家的认识,老师不仅采用实物演示的办法,而且还为我们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来为大家讲解有关组建局域网以及网络维护方面的知识,介绍了一些平时我们很少用到的网络检测命令,对我们今后维护自己的局域网络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在方远电脑学校的学习中我们不仅学到很多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增进了和其他学员之间的交流.同学们坐在一起畅所欲言,互相讨论,交流,把自己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让老师来帮助解决,这样使得相互之间都得到了学习,巩固知识的机会,提高了学习的效率.通过这次学习我真正体会到了计算机知识的更新是很快的,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何接受新的教育理念,转变我们传统的教育观念,来充实我们的专业技能,已经成为我们每一个人必须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掌握最新的知识,才能在以后把工作做得更好.我们也渴望能够多学关于计算机方面的知识.自从老师的指点,我将自己的电脑上装了优化大师,使用的效果非常好具有全面的系统优化选项 向用户提供简便的自动优化向,项目均提供恢复功能,详尽准确的系统检测功能,提供详细准确的硬件、软件信息 提供系统性能进一步提高的建议,强大的清理功能 快速安全清理注册表,清理选中的硬盘分区或指定目录,有效的系统维护模块,检测和修复磁盘问题,文件加密与恢复工具。我相信在更多的学习机会中,我们懂的也会越来越多。我想说的是,未来计算机一定会蓬勃发展,但并不是象以前一样单纯地吸收。十年在漫长的人类科技史上,只不过是短暂一瞬,但对于个人电脑十年来的发展,恐怕用任何夸张的语言来形容也不过分。未来十年,将会有哪些新技术应用于个人电脑?十年后的个人电脑将是什么样子?也许只有时间能带给我们确切的答案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以及大众对计算机进行商务、学习、工作等需求的增长,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学习不可缺少的高科技产品之一。现在,计算机已经进入实用阶段,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自己的计算机,同时希望掌握计算机组装和维修技术。
通过这个学期的学习后,我觉得受益颇多,每次上完课后,我都要回来实践一把。下面来谈谈我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方面的认识。
第一次课老师给我们详细的介绍了世界计算机的品牌,使我们对世界几大计算机生产厂商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我们以后选择计算机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然后老师开始教我们认识计算机,认识计算机的硬件。
硬件系统是指构成计算机系统的实体和装置(即用手能摸得着的计算机实物),如机箱、主板、内存。1.CPU:
CPU(中央处理器)是微机的大脑,进行各种信息处理、指挥整个系统运行。当前的CPU产品主要有奔腾系列、赛扬系列、凌动系列及当前主流的酷睿系列(Core i2/i3/i5/i7)等几种类型。历经了从4位到8位、16位、32位到64位的发展过程,2.主板:(1)插槽
2.Cpu插槽有插卡式的Slot类型和针脚式的Socket类型。
(2)软、硬盘接口 :软盘驱动器接口、硬盘(光驱)接口、SATA(串行ATA)硬盘接口
(3)主板电源插座
(4)跳线、跳线开关、排线插针
跳线是电流小开关,改变跳线位置,使主板支持不同的CPU、CPU的工作电压、CPU的频率,清除CMOS口令等。
(5)外设接口插座:键盘接口、鼠标接口插座、串行接口插座、并行接口插座、USB接口插座、机箱开关按钮及指示灯插针。
(6)主板芯片组。芯片组是主板的核心。复杂电路和元件最大限度的集成。一般2-4片集成电路组成。如果把CPU比喻系统心脏,那么主板芯片组就是整个身体的躯干。有Intel系列芯片组、VIA芯片组、AMD芯片组、SIS(矽统科技)芯片组、nForce芯片组。(7)南北桥芯片
北桥芯片:存储器控制;连接CPU、存储器、显卡、南桥芯片的枢纽
南桥芯片:多种I/O设备的控制;I/O总线(PCI总线);提供了各种I/O接口 3.内存条:
内存条是用来存放计算机正在使用的(即执行中)数据或程序。我们平常据说的动态内存(即DRAM),指的是当我们将数据写入DRAM后,经过一段时间,数据会丢失,因此需要额外设一个电路进行内存刷新操作。也就是说它只是一个临时储存器,掉电后数据会消失。目前主流内存容量为1-2G,工作频率为800MHZ以上。内存条的印刷电路板(PCB)最好是6层。另外,好的内存条表面有比较强的金属光洁度,部件焊接也比较整齐。4.硬盘:
硬盘是计算机的数据存储中心,我们所使用的应用程序和文档数据几乎都是存储在硬盘上,或从硬盘上读取的。它包括存储盘片及驱动器。特点是储存量大。硬盘是计算机中不可缺少的存储设备。目前硬盘的容量一般为250-320G,缓存一般为2-16M。5.显卡:
显卡也叫显示卡、图形加速卡等。主要作用是对图形函数进行加速处理。显示卡通过系统总线连接CPU和显示器,是CPU和显示器之间的控制设备。实际上是用来存储要处理的图形的数据信息。目前主流显卡的显存为512MB以上,接口一般为PCI-EX16型。显卡生产厂商主要有华硕、技嘉、昂达等。7.声卡:
声卡的主要功能是处理声音信号并把信号传输给音箱或耳机,使后者发出声音来的硬件。声卡的选购同网卡、显卡的选购有些相似,都要选大厂家及售后服务好的产品,还要注意接口类型是否与自己的主板相匹配。显卡的音质是判定一块显卡好坏的标准,其中包括信噪比、采样位数、采样频率、总谐波失真等指标。目前声卡的信噪比大多达到了96db,采样位数为16bit以上,采样频率为44.1kHZ以上(值越高越好)。理论上44.1kHZ就可达到CD音质。
在教我们认识完硬件以后,老师又给我们介绍了一些软件,又延伸到了手机。学习总结
虽然这门选修课跟专业课几乎没关系,并且学习的内容也是浅尝辄止,但总的来说,对计算机组装相关的学习对我还是有很大用处,这些知识将对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有很大的帮助。
第四篇: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学习心得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学习心得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以及大众对计算机进行商务、学习、工作等需求的增长,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学习不可缺少的高科技产品之一。现在,计算机已经进入实用阶段,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自己的计算机,同时希望掌握计算机组装和维修技术。
通过这个学期的学习后,我觉得受益颇多,每次上完课后,我都要回来实践一把。下面来谈谈我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方面的认识。
第一次课老师给我们详细的介绍了世界计算机的品牌,使我们对世界几大计算机生产厂商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我们以后选择计算机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然后老师开始教我们认识计算机,认识计算机的硬件。
硬件系统是指构成计算机系统的实体和装置(即用手能摸得着的计算机实物),如机箱、主板、内存。1.CPU:
CPU(中央处理器)是微机的大脑,进行各种信息处理、指挥整个系统运行。当前的CPU产品主要有奔腾系列、赛扬系列、凌动系列及当前主流的酷睿系列(Core i2/i3/i5/i7)等几种类型。历经了从4位到8位、16位、32位到64位的发展过程,2.主板:(1)插槽
2.Cpu插槽有插卡式的Slot类型和针脚式的Socket类型。
(2)软、硬盘接口 :软盘驱动器接口、硬盘(光驱)接口、SATA(串行ATA)硬盘接口(3)主板电源插座
(4)跳线、跳线开关、排线插针
跳线是电流小开关,改变跳线位置,使主板支持不同的CPU、CPU的工作电压、CPU的频率,清除CMOS口令等。
(5)外设接口插座:键盘接口、鼠标接口插座、串行接口插座、并行接口插座、USB接口插座、机箱开关按钮及指示灯插针。
(6)主板芯片组。芯片组是主板的核心。复杂电路和元件最大限度的集成。一般2-4片集成电路组成。如果把CPU比喻系统心脏,那么主板芯片组就是整个身体的躯干。有Intel系列芯片组、VIA芯片组、AMD芯片组、SIS(矽统科技)芯片组、nForce芯片组。(7)南北桥芯片
北桥芯片:存储器控制;连接CPU、存储器、显卡、南桥芯片的枢纽
南桥芯片:多种I/O设备的控制;I/O总线(PCI总线);提供了各种I/O接口 3.内存条:
内存条是用来存放计算机正在使用的(即执行中)数据或程序。我们平常据说的动态内存(即DRAM),指的是当我们将数据写入DRAM后,经过一段时间,数据会丢失,因此需要额外设一个电路进行内存刷新操作。也就是说它只是一个临时储存器,掉电后数据会消失。目前主流内存容量为1-2G,工作频率为800MHZ以上。内存条的印刷电路板(PCB)最好是6层。另外,好的内存条表面有比较强的金属光洁度,部件焊接也比较整齐。4.硬盘:
硬盘是计算机的数据存储中心,我们所使用的应用程序和文档数据几乎都是存储在硬盘上,或从硬盘上读取的。它包括存储盘片及驱动器。特点是储存量大。硬盘是计算机中不可缺少的存储设备。目前硬盘的容量一般为250-320G,缓存一般为2-16M。5.显卡:
显卡也叫显示卡、图形加速卡等。主要作用是对图形函数进行加速处理。显示卡通过系统总线连接CPU和显示器,是CPU和显示器之间的控制设备。实际上是用来存储要处理的图形的数据信息。目前主流显卡的显存为512MB以上,接口一般为PCI-EX16型。显卡生产厂商主要有华硕、技嘉、昂达等。7.声卡:
声卡的主要功能是处理声音信号并把信号传输给音箱或耳机,使后者发出声音来的硬件。声卡的选购同网卡、显卡的选购有些相似,都要选大厂家及售后服务好的产品,还要注意接口类型是否与自己的主板相匹配。显卡的音质是判定一块显卡好坏的标准,其中包括信噪比、采样位数、采样频率、总谐波失真等指标。目前声卡的信噪比大多达到了96db,采样位数为16bit以上,采样频率为44.1kHZ以上(值越高越好)。理论上44.1kHZ就可达到CD音质。
在教我们认识完硬件以后,老师又给我们介绍了一些软件,又延伸到了手机。
学习总结
虽然这门选修课跟专业课几乎没关系,并且学习的内容也是浅尝辄止,但总的来说,对计算机组装相关的学习对我还是有很大用处,这些知识将对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有很大的帮助。本文若有不足之处还望老师谅解,指正。
第五篇:计算机维修与组装心得
.认识计算机的各部件。计算机中的CPU、内存、主板、显卡等是计算机的基础组件,初步了解它们的性能、指标,以及在主机箱的安装位置。
2.机器组装。计算机整机的组装(包括主板、CPU、内存、插卡、电源的正确安装等)、拆卸过程并不复杂,但是却需要足够的细心与耐心。无论是CPU还是内存等都是高科技产物,一个不小心,一点小损伤便可能丢失大量的数据,甚至导致这个部件的损坏。因此需要我们大胆而细心的去做。
3.计算机系统管理与优化。计算机系统的管理BIOS 的设置方法、CMOS 参数设置、硬盘的分区格式化。计算机系统的优化是一门很实用的技术,可以提高计算机的运行速度。
4.操作系统、驱动程序及常用软件的安装与维护。先安装WindowsXP操作系统,然后安装各板卡的驱动程序和需要用到的各种应用软件。然后是对系统的维护。
5.工具软件的使用。学习一个很有用的分区软件,可以改变硬盘分区的大小。
6.故障的检测定位与排除。根据故障的特点判断故障的类型,然后排除故障。
7.市场调研。通过互联网进行市场调研,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市场行情为自己制定一套配置方案。
实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选修课学习心得 学习内容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以及大众对计算机进行商务、学习、工作等需求的 增长,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学习不可缺少的高科技产品之一。现在,计算机已经进入实用阶段,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自己的计算机,同时希望 掌握计算机组装和维修技术。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个课程学了8周了,通过这个学期的学习后,我觉得受益颇多。下面来谈谈我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方面的认识 理论课:
一、计算机硬件基础
计算机发展史:主要从大小、速度、内存、使用的元器件等方面简单学习了第一代到第四代计算机的发展及各自的特点。
计算机系统组成: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物理实体)和软件系统(程序 和数据资料)组成。硬件系统又由主机和外部设备(输入输出设备和外存 储器设备)组成。
(一)计算机硬件系统
硬件系统是指构成计算机系统的实体和装置(即用手能摸得着的计算机实 物)
CPU(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接口设备五个部分组成。30pin和72针,单面接触。采用斜插式来安装)、双面存储模块插槽(DIMM)(这种插槽两面都有数据接口触片,用于586以上的主板)、存储器总线式存储模块(RIMM)槽(数据传输方式为串行,中间部分有两个靠的很近的卡口,价格较高,市场少见)、双倍数据速率DDR插槽(大小和DIMM一样,但DIMM接口的SDRAM 有2个小缺口,而DDR DIMM只有1个小缺口)以及DDR2内存插槽(有两倍于DDR内存预读取能力,有良好的电气性能与散热性能)等几种插槽。
(2)软、硬盘接口:软盘驱动器接口、硬盘(光驱)接口、SATA(串行ATA)硬盘接口
(3)主板电源插座
(4)跳线、跳线开关、排线插针 跳线是电流小开关,改变跳线位置,使主板支持不同的CPU、CPU的工作电压、CPU的频率,清除CMOS口令等。
(5)外设接口插座:键盘接口、鼠标接口插座、串行接口插座、并行接口 插座、USB 接口插座、机箱开关按钮及指示灯插针。
(6)主板芯片组。
芯片组是主板的核心。复杂电路和元件最大限度的集成。一般2-4片集成电路组成。如果把CPU比喻系统心脏,那么主板芯片组就是整个身体的躯干。有Intel系列芯片组、VIA芯片组、AMD芯片组、SIS(矽统科技)芯片组、nForce芯片组。(7)南北桥芯片
北桥芯片:存储器控制;连接CPU、存储器、显卡、南桥芯片的枢纽 南桥芯片:多种I/O设备的控制;I/O总线(PCI总线)提供了各种I/O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