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共场所预防控制传染性疾病传播与健康危害事故
公共场所预防控制传染性疾病传播与健康危害事故
应急处置工作预案
为了做好公共场所预防控制传染性疾病传播与健康危害事故应急处理,确保一旦发生传染性疾病传播与群体性公共场所健康危害事故时,能及时有效地控制公共场所传染病性疾病传播与健康危害事故,减轻公共场所传染病性疾病传播与健康危害事故造成的损害,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及其他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一、预案适用范围
公共场所范围内发生的传染性疾病传播与健康危害事故。
二、组织架构和工作职责
(一)组织架构
单位成立公共场所传染性疾病与健康危害事故应急处理小组: 组长:单位负责人任组长
组员:由卫生管理人员及各部门负责人组成
(二)应急处理小组的主要工作职责:
当发生公共场所传染性疾病与健康危害突发事故后,应急处理组成员必须立即到达现场进行调查处理。负责突发事件的简单应急救助,保护事件现场、做出紧急避险措施、控制现场局势及保证客人安全等工作,及时向上级负责人和当地卫生监督机构报告突发事件及现场情况。
三、事故处理
发生公共场所传染性疾病传播与健康危害事故时,管理人员及员工应镇静,不慌乱,及时了解包括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发病情况、死亡人数、可能发生原因、已采取措施和发展趋势等内容,并做好详细记录,同时协助卫生监督员和医疗抢救人员做好事故处理和伤员抢救工作。根据情况主要完成下列任务:
1、暂停导致公共场所传染性疾病传播和危害健康事故作业(点),控制现场,防止事态扩大,尽量把事故降低到最低限度。
2、协助医疗卫生机构救治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危害的人员。
3、协助卫生监督员对事故地点进行现场录相、照相、勘验,提取与事故有关的证据,并陈述当时现场情况,协助卫生监督员尽快查明公共场所传染性疾病传播与危害健康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发病伤亡情况和危害程度。
4、讨论分析事故责任,根据卫生监督机构提出的卫生监督意见书提出防范事故再次发生应采取的改进措施,对事故责任人追究责任。
5、以书面报告形式向卫生监督机构汇报该次公共场所事故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内部处理情况和整改措施等。
四、保障措施
l、在发生公共场所传染性疾病传播与危害健康事故后,要立即启动公共场所传染性疾病与危害健康事故应急处理预案,领导小组并马上投入运作,做好公共场所传染性疾病与危害健康事故的紧急处理工作。
2、落实卫生管理制度,加强各岗位的协调,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各岗位负责人必须熟悉本预案要求,上岗前做好每日卫生检查记录,了解员工健康状况。
第二篇:预防控制传染病传播应急预案与健康危害事故应急预案
预防控制传染病传播应急预案与健康危害事故应急预案
为及时调查、处理本部门的突发卫生安全事件,查清事件原因,减少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损害,制定突发卫生事件应急预防方案。
一、为防止危害健康的突发卫生事件的发生,建立本部门传染病防治组织和机构,明确组织分工和职责,健全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件的报告制度。
二、积极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卫生健康教育,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消除各种传染性疾病和其他有碍公共场所传染性疾病对人体的危害。
三、当公共场所发生以下突发公共场所卫生事件时,应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场所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单位负责人及卫生负责人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要求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生活饮用水遭受污染或饮水污染所致的传染病的流行和中毒;
2、公共用品用具和卫生设施遭受污染所致的传染性疾病和皮肤病;
3、意外事故所致的:氯气中毒、CO中毒(包括煤气中毒)、CO2中毒、红眼病(指游泳池引起的流行性结膜炎)等中毒事件。
4、室内空气不符合卫生标准所致的虚脱休克。
四、发生卫生突发事件时,应立即停止相应的经营活动,及时抢救中毒人员(事件病人),并负责保护好事故现场。
五、积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现场事故调查,控制事故蔓延。
六、卫生突发事件现场调查处理工作结束后,及时写本单位事件总结报告,并上报有关单位和存档备案。
、安康宾馆洗浴部 二00九年二月十九日
第三篇:预防与控制传染性疾病及突发性灾害事故应急预案
预防与控制传染性疾病及突发性灾害事故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安全防护常识教育,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及能力。
2.完善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及事故监测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防。
3.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确保不发生校园内的重大疫情及事故。
二.组织管理
1.学校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颜晨龙及法制副校长任副组长、其成员蒋朝林、颜澄然、汪亨顺、林谋宇、张帮群、各班主任。
2.主要职责:在市、区、局疾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及相关组织的统一领导下,指导和落实学校对疾病防治及综合治理等各项工作,及时分析、研究学校内防治工作形势,提出防治的措施和组织实施,做好学校内加强防治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校园秩序的稳定;配合相关部门宣传有关知识。
三.经常性预防和控制措施
1.宣传教育
在每学期开学初,集中开展一次预防非典等传染性疾病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师生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自我安全保护能力,并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宣传讲解预防非典等呼吸道传染病的知识和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要求,以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2.预防措施
(1)严格学校门卫管理制度,及时掌握学校内各类人员流动情况。
(2)改善学校卫生设施与条件和安全保卫措施,加强对教室、图书馆、食堂等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和校园内公共设施及公共用具的安全检查,定期检查学校防护设施的完好情况。
(3)坚持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做好缺课学生情况统计分析工作,一旦发现异常增多,按规定及时报告。
(4)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时间,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户外运动,督促学生课间到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的空气,增强体质。
四.预警与应急
(一)疫情及险情分级
D级预警:我国其他地区特别是周边地区已有疫情发生,或本市已发现传染病疑似病例,相关部门发出安全预警。
C级预警:其它地区,特别是周边地区疫情剧增,呈爆发性流行趋势,或本市已检出输入性临床诊断病例。学校附近发生危及学生安全的险情。
B级预警:本市已出现继发性感染的散发病例或5例以上(含5例)一类传染病临床诊断病例。学校内部发现危及学生安全的险情。
A级预警:本市发生30例以上(含30例)一类传染病临床诊断病例。校内发现在半小时内可能出现的危及学生安全的险情。
(二)应急措施
1.加强宣传工作与舆论引导,尊重和满足师生的知情权。
2.建立一类传染病疫情每日“零报告”制度。C级疫情出现后,启动“零报告”制度,学校要把各班出现的一类传染病病例、疑似病例,在病例诊断改变,病人治愈出院或死亡时,疫情报告给上级有关部门,并密切与接触者保持联系,并进行追踪管理。
3.建立学校校级领导早晚巡视校园制度,发现险情及时排除并通报校长室,校长室要依据情况及时发出预警和报告上级。
4.避免人群不必要的聚集和流动,加强对外出活动的管理,末经报批一律不得组织学生外出。加强学校人员出入的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三)应急反应
1.D级预警的反应: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在师生员工中做好防病的宣传,提高防病的意识和能力,由领导小组严格监视疫情和险情的发展。
2.C级预警的反应:在D级预警反应的基础上,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组织专门人员指导与督促各班落实各项防护措施,启动一类传染病疫情“零报告”制度。取消一切校内外大型群体性活动,对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
3.B级预警的反应:在C级响应的基础上,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落实各项防控的应急措施,控制校园人员的流动,由学校在场的领导人统一指挥防控行动,各年级组、各处室主要负责人立即到场,立即进入岗位,管理好本年级组,管理好本处室的人员,并由学校办公室在第一时间内通报教育局和向110、112、119报警。
4.A级预警的反应:在B级响应的基础上,各年级的负责人、各任课教师根据疫情和灾情立即采取相应的救治和防护措施,并迅速向校长室请示,根据校长室的指示对教育教学进行调整,采取紧急措施。
五.保障措施
1.将本预案发至全体教师及家长,并组织演练。
2.学校请卫生院或疾控中心医生负责对全校各位老师进行防治知识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学校伤害事故处理条例》等知识。
3.学校安排必要的经费预算,备好必要的防护用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设施。
紫湖初级中学
第四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计划
文章标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计划
市200*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计划
一、背景
最近几年年,我国积极调整疾病控制策略,将一直以临床问题看待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作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加以控制。全国各示范点均通过社区诊断确定了本社区最主要的慢性病问题及其危险因素,并据此进行了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规则,展开健康教育与危险因素干预,开展了大量健康促进活动。
为了启动我市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的开展,探索适合我市的社区慢性病防治模式,市疾控中心根据卫生部及省疾控中心的要求精神,计划在200*逐步开展以家庭为中心,以居民健康促进为目标的社区卫生服务与慢性病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工作。
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也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1991年对15岁以上94万人群抽样普查,高血压标化患病率为11.26,与1979-1980年相比,10年间患病率增加25。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至2020年,非传染性疾病将占我国死亡原因的79,其中心血管病将占首位。我市于1993年对**市城区抽样调查显示,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广东省一类地区水平。为此,我市将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行本)》,切实加强高血压调查工作,从而为我市高血压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目的掌握我市高血压病流行现状及变化趋势,从而为进一步订综合防治措施和评价干预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三、内容
内容:调查人群的人口学特征、健康状况和医疗服务,吸烟、饮酒、膳食、体育活动、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和健康意识等。[本文出自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
四、方法
调研方法:多阶段随机抽样、入户询问的方式,对调查对象均事先进行了宣传和组织,调查表格由市疾病控制中心统一发放。调查人员均事先集中培训,采用逐户面访、查体及实验室检查的方法进行调查,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电话调查等方式。
调查对象:血压测量采用经计量校正过的台式水银血压计,并且采用WHO的最新诊断标准:即以收缩压(SBP)≥18.6kPa及或舒张压(DBP)≥12kPa(或者近两周内服用降压药),确诊为高血压。慢性病的诊断以患者曾就诊医院的诊断及患者自述为主
质量控制:开展正式调查前必须进行预调查,评估调查方案,在调查中实行全面质量控制。
全人群健康教育:利用“世界无烟日”、“世界糖尿病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全国高血压日”等,使用健康教育课、宣传巡回展、健康教育专栏、分发健康教育资料等多种形式开展持续的健康教育咨询活动。
五、调研工作进度和目标
200*年1月-200*年2月,进行各项准备工作,深入社区进行宣传发动和卫生教育工作;
200*年3-200*年5月,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完成15岁以上人群约2万人的高血压基线调查;
200*年6月-200*年8月,对高血压高危人群和患者进行建档、随访和健康行为指导;
200*年8月-200*年10月,完成调查项目评价工作,包括过程评价和效果评价
六、调研工作要求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要负责如下几项工作:
⑴全市高血压调查的技术指导;
⑵对各生理实测和生化实验数据进行核实;
⑶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及反馈等工作。
七、经费预算
市疾控中心自筹一部分资金,同时申请市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经费估算总额为15万元。
八、检查评估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不定期对有关工作及进度进行监测、质量检查和评估。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计划》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计划。
第五篇: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应急预案
公共场所危害健康应急预案
为了做好本单位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应急处理,确保发生一旦发生群体性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时,能及时有效地控制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减轻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造成的损害,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及其它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一、预案适用范围
本单位范围内发生的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
二、组织架构和工作职责
(一)组织架构
单位成立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应急处理小组 组长:王孟 组员:各部门负责人
(二)应急处理小组的主要工作职责:
当发生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后,应急处理组成员应立即到达现场进行调查处理。负责突发事故的简单应急救助,保护事故现场、做出紧急避险措施、控制现场局势及保护客人等工作,及时向上级负责人和当地卫生监督机构报告突发事件和现场情况。
三、事故处理
发生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时,管理人员及员工应镇静、不慌乱、及时了解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发病情况、死亡人数、可能发生原因、已采取措施和发展趋势等内容,并做好详细记录,同时协助卫生监督员和医疗抢救人员做好事故处理和伤员抢救工作。根据情况主要完成下例任务:
1、暂停导致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作业(点),控制事故现场,防止事态扩大,尽量把事故降低到最低限度。
2、协助医疗卫生机构救助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危害的人员。
3、协助卫生监督员对事故地点进行现场录像、照相、勘验、提取与事故相关的证据,并陈述当时现场情况,协助卫生监督员尽快查明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和危害程度。
4、讨论分析事故责任,根据卫生监督机构提出的卫生监督意见书提出防范事故再次发生应采取的改进措施,对事故责任人追究责任。
5、以书面报告形式向卫生监督机构汇报该次公共场所事故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内部处理情况和整改措施等。
四、保障措施
1、在发生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后,要立即启动公共场所危害健康应急处理预案、领导小组并马上投入工作,做好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的紧急处理工作。
2、落实卫生管理制度,加强各岗位的协调,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各岗位负责人必须熟悉本预案要求,上岗前做好每日卫生检查记录,了解员工的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