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薪酬改革破局(全文5篇)

时间:2019-05-14 23:39: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务员薪酬改革破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务员薪酬改革破局》。

第一篇:公务员薪酬改革破局

公务员薪酬改革破局

近日,与机关公务员紧密相关的两项改革,却引发了截然不同的社会反应:“养老金并轨”改革,共识大于质疑;而“公务员工资”改革,收获的争议和质疑明显多于理解和认同。

1月24日,在人社部2014年四季度新闻发布会上,对于有媒体报道说这次公务员涨薪幅度能够达到60%,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回应称,按全国平均水平计算,这次改革月人均实际增加300元左右。

这一轮调整很有必要,而且时机合适:一是“八项规定”和反腐行动为公务员工资改革创造了有利的大环境;二是动议多年的“养老金并轨”方案已经确定,作为其配套改革,公务员工资改革也要顺水推舟提上日程;三是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决定》和国务院批转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已就公务员工资改革做出部署,需要贯彻落实。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认为社会情绪的着眼点其实并不在于“涨”或者“降”,而在于“不透明”,回应社会关切的最好办法,仍然是要通过改革将公务员薪酬置于阳光下。

实际涨幅有限

关于公务员涨薪,最初发布消息的是香港《文汇报》,报道中称“加薪方案涉及范围从办事员到正国级领导,调整时间从2014年10月开始……调整方案显示,最高级别正国级官员基本工资(职务工资加级别工资),从7020元增至11385元;最低级别的办事员基本工资,由630元增至1320元。”而真正引发关注和争议的是报道的标题,“内地公务员今年加薪超六成”.关于此次调整的具体方案也在社交网络中流传。在流传的版本中,既包括基本工资的增长,也包括“将部分规范津贴补贴纳入基本工资后,规范津贴补贴标准相应减少”;从办事员到省部级正职,减少额度从220元至650元不等。

对于流传的各种消息,在1月19日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回应称,并没有对网上流传的文件进行对照,因此“无从评价网上传的是否真实”.不过,他也没有否认其真实性。

而对公务员涨薪幅度达到六成的说法,他直言“这肯定是一个误解”.不过,他确认“三份相关的待遇调整方案已经发到各单位”,分别包括公务员基本工资的调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的调整,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待遇的调整。

此次调整,“工资待遇向基层倾斜”的意图比较明显。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在1月2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解释,“我国机关事业单位近4000万在职人员,有近800万在乡镇工作,他们长期工作在一线,条件相对艰苦,工资水平普遍偏低。”

如果按照上述方案,公务员的基本工资,尤其是基层和非领导职务公务员的上涨幅度确实较大。比如,县处级副职非领导职务,职务工资从原来的590元上调到1010元,上涨幅度为71.2%.而国家级正职,职务工资从原来的4000元调整为5250元,提高比例为三成。

不过,不少公务员在经过一番计算后,并没有把这次调整作为真正的“利好消息”.“基本工资原本就很低,即使上涨以后,扣除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再扣除取消的津贴补贴,加加减减以后还有可能少了呢”,一位公务员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单位里的同事对这个消息没太大反响,不过,有养老保险以后,辞职倒是没后顾之忧了。”

以这位工龄近20年的科员为例,改革前,其职务工资为380元,级别工资为791元,各项津、补贴2627元,应发总额为3798元。假设按照上述方案,改革后,职务工资增加到600元,级别工资增加到1766元,津贴、补贴减少250元后为2377元。扣除8%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和4%的职业年金,最后应发工资为4174元。总体比改革前实际增长375元左右。

这样的增长幅度,基本符合人社部改革设计的初衷。“从政策设计上考虑,显然我们希望改革后大家的待遇水平不降低,而且能随着经济发展有所提升,这是政策考虑的基点。”胡晓义说,“从这个基点出发,至少我有这样的信心,对绝大多数人来讲,如果不是极特殊情况,待遇水平都会有所增加,至少是不降低。”

不过,新闻发言人李忠也坦言,“对于工资收入水平较高地区的部分人员,这次增加的工资可能不足以完全弥补个人缴费,当期收入还会有所下降。”

据《中国新闻周刊》根据沿海省份公务员收入水平测算,以深圳市某市直机关一位副科级公务员为例,目前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加起来900元左右,各类津贴、补贴总额8000元左右,扣除所得税、住房公积金等项目,不算车补和房补,实际所得工资8000多元。

调整后,职务工资720元,级别工资1164元,规范津贴补贴减少290元,再结合养老金并轨方案,需要交纳个人工资8%的养老保险和4%的职业年金,一共是12%.改革后的工资收入为7900元左右,比改革前减少100元,实际收入不增反降。

津补贴失序有待清理

这次的改革内容,被一些人形容为“两增一减”,即增加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减少规范性津贴补贴。

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解释,按照现行工资制度,公务员工资分为三部分,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这次改革,将部分津贴补贴或绩效工资纳入基本工资,适当提高基本工资的比重,同时冻结规范津贴补贴工资增长,各地各部门不能自行提高津贴补贴水平和调整津贴补贴标准。

事实上,长期以来,各地名目不一的津贴补贴是造成外界对公务员收入存在“想象空间”的主要原因之一。

苏海南介绍说,据统计,公务员基本工资大约只占公务员全部工资的30%左右,其余70%为各种津补贴,这种结构很不合理。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一方面是国家安排的基本工资标准偏低,又多年没有提高,另一方面,“2006年公务员工资改革清理整顿津补贴时,因条件不成熟没有把名目繁多的津补贴全部纳入整顿范围,不少地方还保留了所谓改革性津补贴以及某些其他津补贴,且近些年来一些地方又自行安排提高了津补贴”.“地区津贴制度”始于1993年公务员薪资制度改革,为使收入分配适应各个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国家层面提出建立“地区津贴制度”,各地可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水平、财力状况,按国家规定制定本地区的“津补贴”.之后,由于国家未出台统一政策,在此背景下,地方发放公务员津贴补贴的名目逐渐失序。苏海南介绍,当时专门就“地区津贴补贴”现象进行过课题研究,发现各地擅自发放的津贴补贴名目达到300多项。

2006年7月,新一轮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开始推进,国家明确提出了建立地区附加津贴等制度,也着手对中央机关、各省市津贴补贴发放进行清理规范,计划用3年时间,将地区差控制在合理范围。一些地方陆续开始清理合并公务员收入中的各类津贴补贴,原先“不上台面”的收入被取消或变成“明补”,这也被称为“阳光工资”改革。

不过,执行情况并不理想,而且一些地方和部门不仅没有收敛,情况反而更为严重。

“按国家规定,公务员津补贴应该是由地区附加津贴、艰苦地区津贴、特殊岗位津贴这几项组成,但是2006年只改了基本工资,在2008年之后开始陆续发放了艰苦地区津贴和特殊岗位津贴,而地区附加津贴制度一直没有建立健全,缺乏一个地区之间津贴补贴标准的合理区间,仍然是各地财政自行发放,造成津补贴比重过高,且地区之间很不平衡,引发多方面不满。”苏海南介绍说。

各地津补贴的无序和滥发,导致地区之间公务员收入不平衡加剧。以深圳一名刚入职不久的科员为例,工资结构中一般包含5部分津补贴:特区津贴1015元、工作津贴2350元、生活补贴2910元、改革性津贴1040元、基层工作补贴1000元,此外还有1200元左右的车补和2300元左右的房补,所有的津补贴超过万元。

而在中西部地区的陕西西安,一名公检法系统普通科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的月收入中,生活补贴1380元,行业补贴224.5元。“每月有饭补200元,警衔补贴每月175元,住房公积金每月扣除165元,再无其他福利了”,即使加上职务工资380元,级别工资446元,月工资总额不超过4000元。

“2006年以前差距很大,通过2006年改革,不同地方公务员工资差距稍微有所缩小。”苏海南说,但2009年之后的几年,一些地方随意发放津补贴又有重新扩大的势头。

据当时媒体报道,审计署2009年度抽查56个中央部门,发现5170张为假发票,列支金额为1.42亿元。其中,利用虚假发票套取资金9784.14万元,主要用于发放职工福利补贴等。

2010年3月,中纪委等六部委派出检查组,分赴广州、武汉、成都、青岛、宁波、南宁等6地,对公安、工商、城建、房管、教育、地税、卫生、房产等八家市直机关公务员津补贴情况进行检查。

以武汉市直行政单位为例,检查发现,2007年至2009年间超发的各种津补贴,保守估计总额有数千万元。当时媒体报道,武汉市一市直部门被要求清退的津补贴共有:考核优秀奖5.67万元,年度考核奖72万元,社保考核奖299.72万元,征管考核奖326.36万元,财政征收奖22.1万元,残保征收奖10.95万元,社保压欠奖10.95万元,组织收入奖33.43万元,“五一劳动奖状”称号奖40.5万元,绿化奖 60.5万元,征管系统上线奖11.2万元,两型机关先进奖6.9万元,综合治理奖8.95万元。

“这一次的改革将部分津贴补贴纳入基本工资,降低了津补贴比重,同时对现有津补贴发放水平进行冻结,但这还不算实质性的全面规范。”苏海南表示,“改革的下一步应该是用地区附加津贴取代各地随意设立、名目不一的各种津贴,并设置地区津贴标准的上限和下限,对地区差距进行平衡,实行„削峰填谷‟。”

调结构重于涨工资

当前对公务员收入的想象空间除了来自不透明的津贴补贴,还来自多个层面:一方面,基层以及低级别公务员在过去十年工资确实偏低,但一部分人的现实消费水平却远超出其工资收入水平,二者之间的差距令人浮想联翩。

另一方面,随着反腐持续发力,公众一次次看到一些公职人员滥用职权大肆敛财,其灰色收入更是超乎想象。一些灰色收入或是违规兼职所得,或是违规经商的收入,支撑了一些公务员在低工资时代的高消费。

在养老金并轨前,公众对公务员的退休待遇高也一直多有不满。社会普遍认为,公务员收入稳定,不参加社保,不缴社保费,退休后还能拿原工资的90%甚至95%,大大优越于企业普通职工和一般城镇居民。

多重因素叠加下,公务员工资的话题变得越来越敏感,改革也更是难上加难。

在苏海南看来,这次启动改革已是经过多方面、慎重的考量。尤其是养老金并轨,为工资改革提供了契机。在并轨之前,工资结构无法调整,“因为基本工资一旦调整上去,退休的公务员就得比照基本工资相应提高其退休金,而这种安排又会进一步拉大退休公务员和企业退休人员之间的养老待遇差。养老金并轨后,就为调整工资结构、加大基本工资比重提供了很好的必要条件。”

“不是涨工资,而是重在调结构。”苏海南强调,这次改革,主要是针对当前公务员工资的结构失衡问题,同时作为养老金并轨的配套改革,减少后者的改革压力,“也适当考虑了一些社会物价、消费水平上涨的因素,使公务员在缴纳个人养老保险费后,大多数人工资能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在他看来,调结构是改革的第一步,后续改革还有很多,如进一步清理整顿津补贴、规范分配秩序,建立健全地区附加津贴制度,“要开前门、正门,同时必须关后门、侧门”.此外,还包括配合建立职务与职级并行的制度,相应建立与之相匹配的工资待遇标准。

按照现行公务员法,公务员实行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职务、职级、工资三者相对应、相挂钩。在实际情况中,职务工资比例虽然不高,但由于津补贴基本按照职务发放,与职务工资因素挂钩的收入整体所占比例接近七成。职务对工资水平具有决定性作用,职级的功能被明显弱化。

尤其在县级层面,只有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县长、县政协主席这四套班子的一把手等少数人为县处级,县级各委办局则为乡科级。此外绝大多数公务员是在科员、办事员两个级别之间,晋升空间极为有限。

竹立家坦言,“有些乡镇的基层公务员,一辈子可能连科长都当不上,当不上领导的话,基本的薪酬也就上不去,极大影响了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据了解,截止目前,安徽、山东、江苏、河北、辽宁等5省份已经推行了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2014年1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将在全国县以下机关实施这项改革。

“职务与职级的分离并行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竹立家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应该让那些认真工作、当不上领导的公务员也能享受同等待遇。”

第二篇:海通证券:央企薪酬改革推进 股权激励制度破局

海通证券:央企薪酬改革推进 股权激励制度破局

网易财经 2014-09-04 10:33:14 来源: 网易财经9月4日讯 央企薪酬改革正衔枚急进。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意见》。此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于8月29日通过了《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

综合媒体近期报道,央企薪酬改革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央企、国有金融企业主要负责人将降薪:薪酬将削减到现有薪酬的30%左右,削减后不能超过年薪60万元。其二,“薪酬改革应与中央企业负责人选任方式相匹配”,也就是说,薪酬的确定与所处行业的行业属性(垄断或竞争行业),是否运用职业经理人的选任方式有直接密切相关的关系。

海通证券分析认为,如果真如此,将产生两个重要影响:其一,低基本薪金使得企业管理岗在政企人员交流中吸引力下降,从而使得企业更有效的采取职业经理人制度,摆脱行政干扰。其二,倒逼竞争行业企业进行大力度的股权激励,加大浮动薪金的部分。否则无法吸引有能力的核心管理人员,从而倒逼目前股权激励限制红线的放开。

海通证券指出,考察05年以来的国企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案例,虽然市场表现均正面:股权激励公告后的股价表现超越行业指数大概率超过60%,而且相对涨幅均值随着时间延长而上升。但是,如果考察公司的业绩提升,业绩增长或ROE改善相对于行业基准并不占优:股权激励实施后,业绩增长(净利润增速)超越行业的公司占比逐年下降。

海通证券将以往实施股权激励激励效果不明显的原因归结为两方面:其一,股权激励设立的目标上,往往采取绝对指标。其二,激励力度限制较大。根据相关法律规范,上市公司中境内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收益不能超过薪酬30%,H股、红筹上市公司激励不得薪酬40%和50%。此外,高管个人累积获得的股权激励累积不得超过股权的1%。另外,激励力度的限制也是导致股权激励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

不过,海通证券也预测,随着央企薪酬改革的推进,以及今年6月《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发布前后,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的陆续出台,再加上上港集团股权激励创新案例额度带动,国企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有望破冰。因此。对于国企改革未来改革的方向,海通证券认为,国企高管任免权下放董事会、明确竞争性行业的高管考核以业绩为唯一导向、逐步放开竞争性行业中激励力度限制是未来国企改革的方向。

以下为研报全文:

【荀玉根等*海通】动薪酬奶酪,破制度僵局——国企改革系列(5)

2014-09-03海通策略荀玉根-策略研究

核心结论:①央企负责人薪酬改革方案获通过,将倒逼职业经理人和股权激励制度改革深化。②国企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核心在于任免考核权,目前国企的核心管理人员考核任免权仍在国资监管部门,职业经理人不能专注于市场。③05年来国企股权激励改革未能有效提升业绩源于激励目标不合理及限制力度大,各方均积极尝试不同激励形式。④国企高管任免权下放董事会、明确竞争性行业的高管考核以业绩为唯一导向、逐步放开竞争性行业中激励力度限制是未来国企改革的方向。

1、国企改革重视“人”的因素

(1)如何理解习近平在深改第4次会议上的讲话

习近平在深改第4次会议上指出:“逐步规范国有企业收入分配秩序,实现薪酬水平适当、结构合理、管理规范、监督有效,对不合理的偏高、过高收入进行调整。”我们认为这并不妨碍改革的进程,也不会造成股权激励推行的阻力。首先,习近平提到,是要对不合理的偏高、过高收入进行调整。如果没有业绩指标,公司经营一塌糊涂,还给与高管高薪,自然是不合理的。但是如果引入的职业经理人切实提高了公司的经营业绩,带来了实际的效益,如果不能给与相应的薪酬,则反而是不合理的,也容易造成人才的流失。

权责不对等,没有业绩而给予高薪是不合理。从绝对水平看,国企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水平并未超过平均水平。国企不合理的薪酬存在于两个方面,其一,垄断行业或企业,利用国企的特殊背景获取了垄断利润,虽然业绩不错,但高管并未为之付出相应的努力,不应获得高薪酬;其二,处于竞争性行业的公司,业绩并不理想,即使行业的平均薪酬高,这家国企的高管也不应比照行业水平获取高薪。

(2)薪酬改革有望倒逼职业经理人和股权激励实施

媒体报道央企薪酬改革的重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央企、国有金融企业主要负责人将降薪:薪酬将削减到现有薪酬的30%左右,削减后不能超过年薪60万元。其二,“薪酬改革应与中央企业负责人选任方式相匹配”,薪酬的确定与所处行业的行业属性(垄断或竞争行业),是否运用职业经理人的选任方式有直接密切相关的关系。

如果真如此,将产生两个重要影响:其一,低基本薪金使得企业管理岗在政企人员交流中吸引力下降,从而使得企业更有效的采取职业经理人制度,摆脱行政干扰。其二,倒逼竞争行业企业进行大力度的股权激励,加大浮动薪金的部分。否则无法吸引有能力的核心管理人员,从而倒逼目前股权激励限制红线的放开

2、解析国企职业经理人

(1)目前高管委任体制存弊端

当前企业核心高管仍由行政任命,考核体制仍是政企合一,非业绩因素占比高。根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国有独资企业和国有独资公司的核心管理人员仍是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或政府部门负责任免。以中央企业的考核为例,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中与业绩不相关的指标合计权重占到50%。表现形式上,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向上负责制,不对市场和企业负责。2)董事会、股东大会形同虚设。3)政企不分遗留管理问题。(2)改革持续进行中,质变源于量变

国企经营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也早为管理层所关注。自2001年以来,中组部、国资委已组织了7次公开招聘,有92家央企从8946名应聘人员中招聘到了108名高管。其中有65人来自企业外部,一部分来自外企或有较长时间海外学习工作经历。2010年8月30日,中组部、国资委通过国资委网站和华文媒体向海内外公开招聘央企高管20名,希望通过全球招聘高管引进的是全球化的管理理念。

3、股权激励如何破冰

(1)过去股权激励效率提升业绩效力不强源于两方面原因

股权激励对提高上市公司绩效作用有限。考察05年以来的国企股权激励案例,市场表现均正面:股权激励公告后的股价表现超越行业指数大概率超过60%,而且相对涨幅均值随着时间延长而上升。但是,如果考察公司的业绩提升,我们可以看到,业绩增长或ROE改善相对于行业基准并不占优:股权激励实施后,业绩增长(净利润增速)超越行业的公司占比逐年下降。

激励效果不明显,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其一,股权激励设立的目标上,往往采取绝对指标。其二,激励力度限制较大。根据相关法律规范,上市公司中境内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收益不能超过薪酬30%,H股、红筹上市公司激励不得薪酬40%和50%。此外,高管个人累积获得的股权激励累积不得超过股权的1%。激励力度的限制也是导致股权激励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

(2)股权激励新尝试

上港集团尝试常规激励结合公司发展,获得市场认可。上港集团股权激励分为两个部分:(1)2012年3月28日,上港集团披露《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长期激励计划》,对党政领导班子成员、高级管理人员、对公司整体业绩和持续发展有直接影响的重要管理人员实施股权激励。(2)13年8月14日公告称,长江养老保险公司为其量身定制了一款养老保障产品,该产品下设专门投资账户,其中80%资金配置于公司股票,另20%资金配置于公司相关债券、衍生品等固定收益类资产。通过借道长江养老,上港集团成功的将高管激励成果与公司持久发展捆绑起来。证券市场上,我们可以看到,市场给予上港集团这种将激励与公司经营结合的行为很好的市场评价,股权激励计划公布后,上港集团的二级市场表现非常突出。

员工持股再现,助力公司经营提升。今年6月《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发布前后,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陆续出台,一般操作是通过金融机构(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集合理财计划购入股份,公司员工作为该理财计划的受益人。

4、小结

真正给予董事会任免考核权,引导职业经理人以经营为唯一目标是改革导向。对于国企管理上存在的这些问题,各级国资监管机构也在积极突破。央企多次进行公开招聘和全球高管招募。国资委、上海、广州等地方都曾进行提升董事会权限的积极尝试。未来,真正将任免权赋予董事会,将经营权作为高管工作的唯一目标是改革的方向。

各方积极尝试股权激励,多种激励形式均需关注。股权激励是本次改革的关注焦点,各地国企也积极进行股权激励不同实现形式的尝试。上港集团将对高管的激励和公司的持久发展联系起来,曲线实现高管股权激励,在业绩和市场表现上均有较好反馈。以公司定增机会实施股权激励,拓展股权激励至员工持股等多种激励方式都在积极尝试当中。

未来国企改革关注制度改革破冰点。8月29日《中央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审议通过是本轮国企改革在顶层设计上的首个指导性文件,标志国企改革提速。如果出现较为明确的国企改革高管任免权利下放董事会的规定,明确竞争性行业的高管考核以业绩和经营为唯一目标导向,将对国企改革形成重大利好。在股权激励方面,如若能在激励标准上有更为明确的指导意见,放开激励力度限制,也会对市场形成正面影响。

第三篇:论我国公务员薪酬制度的改革

简论我国公务员薪酬制度的改革

内容提要:

薪酬制度是公务员制度体系中最为敏感的一个环节,也是实施公务员管理过程中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公务员薪酬制度设计得是否合理,不但直接影响公务员队伍的稳定性和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而且关系到公共行政管理的效率和公正性,甚至会影响社会公众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公务员薪酬制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原因, 对公务员薪酬制度的演变及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公务员薪酬制度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公务员薪酬制度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公务员;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

公务员的薪酬是指在国家或地区政府部门工作、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以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在一定时间内为政府和人民服务所获得的劳动报酬。公务员薪酬制度是国家收入分配制度的标杆,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目前的公务员薪酬制度是2006年7月1日施行的薪酬制度。

一、公务员薪酬制度的沿革

(一)工资制度的发展时期

我国公职人员的工资制度,是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供给制、职务等级工资制、结构工资制等阶段,直至现行的职务级别工资制。在供给制时期,是我国在新民主主义困难时期,实行战时共产主义的供给制,即对部队和大部分工作人员的生活必需品实行免费供给。供给的必需品包括伙食、服装、津贴三部分。这时的福利制度就是典型的救济式福利,只是为调节和补充生活温饱问题。建国后直到1956年3月,是以供给制为主,供给制和工资制并存时期。

(二)工资制度的四次改革

我国公务员薪酬制度演变从建国初期到现在共经历了1956、1985、1993、2006年四次大的工资制度改革。四次工资制度改革的基本情况如下:

(一)1956年第一次工资改革实行职务等级工资制度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分为30个等级,330个工资标准;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分为18个等级,198个工资标准;工人分10个等级,110个工资标准。随着时间的发展,职务等级工资制度逐步演变成了属人工资制度,出现了管理高度集中、职级不符、劳酬脱节、功能单

一、机制僵化的弊端。导致机关效率低下,人才流失严重。

(二)1985年第二次工资改革实行以职务工资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工资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把标准工资加上副食补贴及行政费节支奖,按工资的不同职能分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工龄津贴和奖励工资四个组成部分。基础工资按工作人员本人生活费确定,从领导干部到一般工作人员均执行相同的基础工资标准。每人按担任的实际职务及级别领取职务工资。工龄工资按工作年限每年以0.5元计算,最高限额为20元;奖励工资用以奖励有显著成绩的公务员,奖励工资没有拉开差距。以职务工资为主的结构工资制度较过去单一的等级工资制,突出了岗位因素,更好地反映了工资的多种功能,对于公务员的激励性更强,并且实现了与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的分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1993年第三次工资制度改革实行职级工资制度。1993年工资制度改革动作比较大。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实行职级工资制,按工资不同职能设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和工龄工资四个部分。并决定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增加工资的途径有三:一是定 3 期考核晋升工资档次;二是随职务、级别晋升相应增加工资;三是根据物价波动指数和企业同类人员工资水平增长情况相应调整。这次改革,工资增长幅度较大,逐步理顺了一些工资关系,较好地调动了公务员的积极性。

(四)2006年第四次工资改革实行了公务员职级工资制。2006年工资改革将基本工资构成中的基础工资和工龄工资简并,只保留职务工资、级别工资两项。一个职务对应一个职务工资标准。同时,公务员根据所任职务、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资历确定级别工资档次。增设了级别并调整了职务与级别之问的对应关系。将级别数由15个增加到27个,各职务对应的级别数量相应增加。同时,适当加大了不同职务对应级别的交叉幅度。这样,就给低职务公务员提供了充分的级别晋升空间。合理设计了工资标准。既保证低职务人员适当的工资标准,又适当加大不同职务、级别的工资差距,形成合理的工资关系。完善了正常增资办法。公务员晋升了职务,相应提高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累计两年或五年考核合格,可以晋升一个级别工资档次或级别工资等级。按照公务员法规定,还将建立工资调查制度,定期进行公务员与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的调查比较,作为适时调整公务员工资标准的重要参考依据。

(三)激励功能不足

公务员的薪酬除了具有保障功能外,还应具有激励功能。首先,工资是公务员本人及其家庭生活的基本保障;其次,工资是人们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诸多激励因素之一。所以一个良好的薪酬制度应该具有激发公务员工作积极性的作用。公务员薪酬激励功能的发挥首先取决于良好的增资机制。但是,我国公务员的工资都要看财政状况好坏,而1997 年以来的每次加薪都带着“刺激内需”的背景。增资机制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和非制度化的缺点。纵观历次加薪,凡同等级别的公务员不论政绩、工龄等因素,均可获得同等加薪,而且各级别的增资差距很小,这种实际上的“平均主义”,大大弱化了加薪的内部激励作用。其次,公务员薪酬激励功能的发挥还取决于工资级差的设计上。但是,现行工资标准中基础工资太低、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之间的级差也太小,缺乏激励性,即对高能力者的报酬不足,而对低能力者的报酬过高。

二、我国公务员薪酬制度存在的不足

虽然近年来我国公务员的薪酬水平得到了提高,薪酬制度也在不断的完善,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迅速深化和行政部门机构改革步伐的加快,国家公务员的薪酬制度与其它领域的改革相比,显露出一些不适应新情况和新形势的地方。

(一)公务员管理的法制建设不健全:法制是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特征,健全法制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重要内容。在世界范围内,实行公务员制度的国家都很重视法制化建设,除了制定《国家公务员法》外,还制定相应的《工资法》以保障公务员获得报酬的权利。比如美国《联邦政府工资改革法》、《联邦工资比较法》、日本的《国家公务员法》、法国的《公务员总章程》、德国的《联邦工资法》等。相比之下,我国现行的公务员薪酬制度还处于法制化水平较低的层面上。自从1993年《国家公务员员暂行条例》颁布以来,有关公务员的各种管理问题都遵循这个《条例》,但随着形势的变化,公务员管理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新问题,有些问题在颁布《条例》时根本没有涉及到。2006年,《国家公务员法》正式颁布实施,但对于公务员薪酬制度来说,这一法律显然力度不够,缺少一部有关公务员薪酬的法律法规出台,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当公务员的薪酬在受到部门利益和政策影响的时候,由于缺乏法律和制度的保障,会受到政策的很大影响。所以,颁布和实施《国家公务员薪酬法》以来解决公务员何时应该加(降)薪、什么样的公务员应该加(降)薪问题是当前公务员管理方面的当务之急。

(二)公务员薪酬分配不均衡 :全国来说,各省市区的公务员工资极不均衡,东部地区、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公务员的工资差距也在拉大。就是同一个省不同县市、不同部门之间的薪酬也不均衡,存在着较大的“行业差”,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就目前公务员的工资水平来看,由于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水平不同,工资水平之间存在差距是必然的。而对于如何保证公务员工资水平与该地区的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具体实施细则却没有出台。

(三)公务员薪酬制度激励不足:公务员的薪酬除了具有保障功能外,还应具有激励功能。一个良好的薪酬制度应该具有激发公务员工作积极性的作用。公务员薪酬激励功能的发挥首先取决于良好的增资机制。但是,我国公务员的工资增长机制并未体现这一要求。每次调整公务员的工资都要看财政状况好坏,而1997年以来的每次加薪都带着“刺激内需”的背景。增资机制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和非制度化的缺点。公务员薪酬激励功能的发挥还取决于工资级差的设计上。现行工资标准中基础工资太低,各种津补贴太高,职务工资、级别工资之间的级差也太小,缺乏激励性,即对高能力者的报酬不足,而对低能力者的报酬过高。另外,公务员酬薪水平对其他行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不足。公务员的酬薪水平应对各行各业产生示范效应。给公务员加薪可以说是政府给他的雇员长工资,这种行为应形成一种辐射作用:水涨船高,其他行业、其他单位也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跟着给其雇员长工资,从而使得公务员加薪引起连锁反应,使长工资的实际人数远远超过国家公务员的实际人数,带动工薪阶层工资的整体上扬和整个社会工资水平的提高。只有从公务员波及其他阶层都纷纷受益,达到一定水平,这样的连锁反应才能使居民生活普遍提高,人们才会用更多的钱投入消费,拉动需求和经济增长。

(四)津贴、补贴运用不规范:津贴的作用主要是用来调节公务员工资分配收入中的特殊矛盾,分为特殊生活津贴、特殊工作津贴、职务技能津贴、累积贡献津贴和福利性津贴五种类型。由于我国津贴制度的不完善,主要弊端有:一是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收入水平差距不能通过津贴制度予以调节。地区附加津贴制定的初衷是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弥补工资制度不能调节的公务员等质生活水平地区成本差异问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物价指数问题。但实际执行过程中, 各地着重解决的是当地公务员的生活性补贴问题。二是津贴内容项目众多,不同地区各不相同,难以进行横向比较和科学管理。三是津贴标准的设定也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津贴水平缺乏合理性分析。津贴、补贴制度的不规范造成工资制度调空能力不强, 权力寻租行为严重, 损害了我国务员队伍的形象和办事效率。

三、建立公务员薪酬制度的探讨

(一)制定公务员薪酬制度的基本原则

通过借鉴其他国家、地区的宝贵经验,结合我国公务员薪酬制度的实际情况。在如实承认公务员个人的物质利益的基础上,根据“合理、规范、透明”的方向,设计公务员薪酬制度应具备以下5个原则:

1、公务员工资水平和标准应该有明确的法律或政策作为指引,并通过科学、合理、公开的评估机制来确定,使公务员工资水平保持相对的稳定性,既不会因为经济周期的波动而引起实际工资水平的下降,也不能脱离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

2、公务员的薪酬制度应该是一个统一的体系,这并非指公务员的工资标准或收入水平的绝对统一,而是指公务员薪酬制度应该在统一的目标、原则、依据、方法的指导下运行,体现国家对公务员薪酬制度的统一指导,承认和允许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所引起的合理的收入差距。

3、公务员的薪酬制度不但能够充分满足基本生活需要,而且能够通过合理的级差体现职务贡献、资历贡献、学历贡献、绩效贡献,在公务员队伍中形成一种不断提高工作绩效、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良性激励机制,打造公务员的精英团体地位。

4、公务员的津贴制度是公务员工资制度的重要补充,其作用主要是解决无法在工资层面上处理的各种特殊的、需要区别对待的劳动报酬问题,地方政府应该在调查当地企业的薪酬水平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当地公务员的津贴标准。

5、公务员的福利制度应该能够通过适当的形式为公务员提供一种公平的生活保障和生活质量,满足公务员在共同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方面的需要。

(二)进一步完善公务员薪酬制度的建议

1、公务员薪酬结构的探讨:公务员薪酬结构主要包括工资、津贴和福利三个组成部分,在公务员薪酬制度中各自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如果把三部分的内容简单地混在一起,将难以区分薪酬制度中各自所发挥的调节个人收入的作用。因此,首先在此提出的薪酬构成的建议是:第一,清晰界定工资、津贴和福利在公务员薪酬结构中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目前,我国公务员薪酬制度中工资、津贴、福利三部分的含义和作用是相互交叉的:在工资收入中包含各种津贴的内容,而津贴项目的设计,又将应由福利制度解决的问题掺合进来,使得工资、津贴和福利各自在调节公务员个人收入分配上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也就使薪酬制度不能有效地解决地区差别、生活成本不同等各种差别因素问题。第二,赋予有独立财政的地方政府制定地方津贴的权力。由于我国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行政管理和财政管理体制,所以只有地方政府最了解当地的经济状况,如何在财力范围内解决公务员生活成本差异,保证公务员维持与当地企业相当层次人员的相近生活素质等问题,也只有地方政府最有发言权。因此,在中央政府统一制定的地方津贴测定方法和运行机制的大框架下,赋予地方政府制定地方津贴的权力,既可以维持薪酬制度的统一性,也可以保持津贴的灵活性,并充分发挥其调节作用,有效解决生活水平成本差异和维持公务员生活素质的问题。同等职务的公务员因工作调动,从经济发达地区调往经济欠发达地区而引起的工资收入下降也就找到了合情合理的解释依据——收入降低不是因为劳动报酬的减少,而是由于享受同等质量的生活水平所付出的货币成本减少等原因所造成的。同时,也为大刀阔斧地取消各单位自行制定的补贴津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为地方附加津贴实际上已经解决了包括物价差、生活性支出等各种因素造成公务员实际收入比名义收入低的问题,各地也就没有必要再制定各种“土政策”来弥补公务员生活需求的不足。第三,增加公务员薪酬的实质所得,实现福利货币化、显现化。由于我国公务员货币工资总体水平偏低,违背了薪酬分配的公平原则,难以做到合理分配、有效激励,特别是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今天,由于公共管理部门总体工资水平偏低,极容易使公务员产生不平衡心理,从而滋生腐败现象。因此在提高公务员工资总体水平上,应当将大部分福利补贴纳入工资,实现货币化,使公务员货币化工资与薪酬总值大体相当。改变传统的“低工资、多补贴、泛福利”的薪酬制度模式,以达到“以薪养廉”之目的。

2、公务员薪酬标准的探讨:第一,建立公务员薪酬标准评估和确定机制。建立公务员薪酬标准评估和确定机制是落实公务员薪酬的平衡比较原则的必要要求。《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第六十六、六十七条明确规定:“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生活费用价格指数的变动,有计划地提高国家公务员的工资标准,使国家公务员的实际工资水平不断提高”,“国家公务员工资水平与国有企业相当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大体持平”,《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也提出“建议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工资与经济发展、物价水平联系的动态增长”。要使公务员薪酬制度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就必须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来完成,没有深入调查和比较分析的薪酬标准和调整决定都是草率和缺乏依据的。第二,逐步引入绩效工资。绩效工资是将公务员的工作表现与工资紧密挂钩,工作成效越显著,工资收入越多,充分发挥工资的激励作用,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现阶段,绩效工资越来越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重视:日本政府《一般职员报酬法》规定,公务员工作优良者12个月提薪一次,工作成绩格外优秀者提前提薪或越级提薪;加拿大对公务员的增资主要看表现,成绩突出的可以一次升几级,直至本职位的工资最高限度,或者在最高工资额之外另加奖金。绩效工资的量化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只有在政府公共管理的各项工作能够被合理地分解成具体的项目或可以量化的任务的前提下,才能通过项目评估或者各种数量指标考核来科学评定公务员的绩效。但是,绩效工资在挖掘人才、充分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此,绩效工资可以在一些职能比较简单的部门首先试行,待条件成熟后再在其它政府部门逐步推开。

四、完善我国公务员薪酬制度的对策研究

(一)加快工资立法,确保工资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我国应该鉴美国、英 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公务员工资制度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和改革发展的实际,构建公务员工资体系,将公务员的工资标准、增资方式和调整程序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使公务员的工资法制化,实现依法管理.。

(二)加快推进薪酬分类管理。分类管理不同职位公务员薪酬,合理的职位分类是制定完善的薪酬制度的基础,公务员所属的职位分类是其取得合理报酬的根本依据。尽管我国公务员法将公务员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但薪酬制度中还是依托领导和非领导职务类,按照级别核算工资,导致很多专业人员与管理人员无法区分计算。因此应在公务员薪酬制度设计中引入职位分类管理。

(三)统一并简化工资标准。工资是薪酬的核心部分,其内容和标准应该由中央政府进行统一规定。各地区公务员工作所付出劳动是基本相同的,理应同工同酬。经过公务员职位分类后。规范津贴、补贴、福 利、职务消费,我国公务员薪酬呈现出“低工资、高补贴、滥福利”特征, 甚至于出现“灰色收入”。因此,必须实现公务员津贴、福利、补贴发放 由“暗”到“明”的转变,在职位分类的基础上使之成为社会公平的杠杆。

(四)建立薪酬标准评估和确定机制,合理制定薪酬级差,完善和加强薪酬增长机制的激励效力。

(五)薪酬标准评估和确定机制。《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国 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生活费用价格指数的变动,有计划地提高国家公务员的工资标准,使国家公务员的实际工资水平不断提高”,“国家公务员工资水平与国有企业相应人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大体持平”。因此必须通过科学的评估和确定机制来完成标准制定,确保工资标准设立的科学化、制度化。

(六)合理制定薪酬级差。薪酬制度中职位内的档次工资必须具有激励作用。级差的设计应解决责任贡献和风险补偿、教育机会成本补偿。可根据社会实际以及公务员的职位等级、工作能力、绩效表现、工 作经验等确定公务员的薪酬,合理拉开差距。

(七)引入绩效工资,加强加强薪酬增长机制的激励效力。绩效工资 可以发挥薪酬制度的激励作用,因此得到了国外政府的重视,比如日本 《一般职员报酬法》规定,公务员工作优良者12个月提薪一次,工作成绩格外优秀者提前提薪。我国公务员层面绩效工资仍是空白,因此可以在一些部门试行,待条件成熟后再在其他部门逐步推开。

五、结语

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公务员薪酬制度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公务员的薪酬政策,既关系到公务员个人的经济利益,更会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也是吸引优秀人才,稳定公务员队伍,遏制腐败,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重要保证。因此,应该通过进一步探讨公务员薪酬体制改革的方向,逐步建立具有灵活性、内部公平性、外部竞争性、激励性的公务员薪酬体制,以促使公务员努力工作,进而保证政府职能的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 奚玉芹,金永红:企业薪酬与绩效管理体系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2004:113-130.[2] 李家明,戴刚书:国家公务员薪酬制度的研究述评。中国科技信息.2006(22).[3] 王纷辉:我国公务员薪酬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7(3).[4] 莫莉:对我国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今日南国.2008.[5] 浅谈我国公务员四次工资制度改革。南昌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网站.2012.1 [6] 黄达强:各国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 376.[7] 李扬:公务员薪酬制度的标杆作用。2007-08-11.[8] 刘俊祥:公务员制度的法治双重性。中国宪法行政法法网.2007(4).

第四篇:“异地接续”推动社保改革破局

当前的制度设计,不利于人口流动和全国大市场的形成,“异地接续”之后,“低费率、广覆盖、可转移”的社保改革才有望正式破局

社保制度酝酿突破: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将采取“大账户、低缴费”的制度设计,最大限度地保护参保农民工利益不受损害;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则采取双转移的模式――全部个人账户及12%的社会统筹随参保者转移。

2月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称“人保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摘要),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同时公布的还有备受关注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摘要)。两个《办法》的共同核心是,异地接续。

自1997年建立全国统一社会保险至今,人才流动的背后,养老保险的接续难题一直如影随形,异地接续之后,如何协调突破各省的利益难题或将成为社保改革的下一个壁垒。

退保的尴尬

“异地接续”或将成为解决农民工退保潮的一剂良方

农民工陈永久来自湖北潜江,两年前在东莞一家服装厂打工,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回忆,2006年底离开东莞时,他排了3个多小时队,把自己的社会保险退了。

“当时领了3千多块钱,够买一辆摩托车了。”陈永久说,不退?这笔钱就没了。

陈永久算了一笔账,按东莞地方规定,外地农民工累计缴费15年,达到退休年龄后才能拿到养老金。即使他十七八岁就出来打工,也要等到50岁后才能领到保险金,这社保金对于他来说无疑太遥远了。

陈永久比喻自己的打工就像“打游击”,往往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遇到好老板,好点的企业或许呆的时间长一些,遇到不称心的老板,待遇低的企业,立马卷铺盖走人。”

“保了也不能转,谁能担保自己一辈子都在一个地方打工?”陈永久说,退保的主要原因是“转移难”,而固定在一个地方遥远的未来预期收益,对于他来说几乎没有意义。

实际上,表面上看起来农民工只要自己想退,都能分文不少地退回,但几年甚至十多年的缴费年限将作废,个人账户将不复存在,今后如重新缴纳,计算年限相应减少,计发水平却降低,损失不可谓不大。

不仅陈永久,2002年,国家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第5个年头,珠三角地区首次出现了农民工 “退保”现象,此后规模逐步扩大,2006年“退保”潮达到高峰。据有关资料,仅广东省2002至2007年间,办理退保人数近千万人。

大规模的退保,养老保险无法异地转移无疑是重要原因。按现行办法,一名参保人要转移养老保险关系,能带走的只是不多的“个人账户”,单位缴的统筹部分是带不走的,这部分养老统筹金不能随人进入转入地,使得不少转入地担心转入的资金量不能满足将来发放养老金的需要,不愿接收劳动者,造成“转移难”。

令陈永久预想不到的是,这样的情况开始改变。

2月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正式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两个办法中,农民工与城镇职工一样,不仅养老保险可以异地转移接续,而且是全部个人账户及12%的社会统筹随参保者转移。

人保部养老保险司负责人在6日的答记者问时表示,新办法制定的主要原则是低费率、广覆盖、可转移,并能够与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农民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只要履行了同样的参保缴费义务,就与城镇职工享有同等的养老保险权益。并且与城镇职工一样,工作变动时养老保险可以转移接续。

公平与效率之争

实际上,相关部门对实现异地接续一直在努力,但在一个大的体制结构中,单一的突破并不现实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建立“全覆盖、多层次”的新社会保障体系。2006年初,国务院提出应“抓紧研究低费率、广覆盖、可转移,并能够与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可是十几年过去了,这项极其重要的社会基础设施至今还没有建立。

在这样理想化的制度描述中,即使是“可转移”这样的核心政策目标也迟迟没有实现。

政府部门也曾对转移接续问题展开讨论,社保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郑秉文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早在2007年2月初,劳动保障部门便开始组织学者和部分地方官员对农民工养老保险接续办法初稿展开讨论,这次讨论非常激烈,多数专家认为从技术层面上不好操作。讨论不了了之。

“关键是理念不清,就是社会保障到底是要社会公平还是要效率。”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90年代中期中国确立了市场经济的取向,市场经济无疑讲效率优先,这个原则也被不恰当地体现在社会保障政策上,从而在社会保障改革中很难去谈公平、普惠这样的问题。“在公平与效率没有理清之前,异地接续显然不现实。”

这样的讨论此后进行过多次。人保部养老保险司的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透露,2008年11月,包括异地转移接续政策的新农民工养老保险方案在地方政府、企业界开始广泛征求意见,12月7日又召集了有关专家征求意见。

郑功成认为,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及不同群体之间,社会保障待遇的差距还偏大,就算在城市内部,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待遇和企业职工的退休养老金差异也很大,这种差距需要逐渐缩小,并向公平和普惠迈进。

“首先是要普惠,但是是有差别的普惠,再到公平的普惠,只有这个路径才是可行的。”郑功成说。

普惠的前提通常被解读为全国统筹的提出,2008年底,《社会保险法草案》开始进入二审,这部酝酿十余年的社保大法中,明确提出社保将逐步实行全国统筹。此前,国务院也将这一时间表确定在2012年之前。

全国统筹的机遇与难关

异地接续办法终于距正式出台只有一步之遥,但缺少全国统筹的前提,使得“可转移”的施行依然处于不确定之中

对于《办法》的突破之举,社保专家郑秉文著文指出,此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无疑是百年不遇的挑战,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只要我们统一认识,凝聚全国力量,协调行动,形成合力,就能趁势建立起一个既“保和谐”又“保增长”的“双赢”社保制度。

郑秉文认为,当前的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与明显的二元结构之间存在冲突,制约全国统筹,不利于人口流动。

一个现实是,在目前的财税体制下,中央和地方“分灶吃饭”,各省利益相对独立,造成养老保险基金跨省调剂困难,实行全国统筹难度较大。在中央和地方的责任分配上,基本上是中央为主,地方为辅,中央的负担很重,地方的热情不足。

缺少全国统筹,异地接续仍然负重前行。

对此,郑功成认为,首先要把社会保障责任划分清楚,然后才配套财权,比如基本养老保险,中央政府作为担保人当然责任更大,但地方政府也应该改变社保基金投入的路径依赖,依法足额投入。

显然,下一步的改革深水区便是更为具体的“全国统筹”。

第五篇:《破局》观后感

《破局》观后感

《破局》,一部新时代的反腐电影,我从中看到很多,也想到了很多。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党风廉政建设、反腐倡廉是加强党风建设的重中之重。新形势、新任务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在这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时期,广大干部应该认真自觉地学习、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政策方针,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工作,树立良好的行业作风,切实履行好监督职能。

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与自己对客观事物的思维趋向和对客观事物的反应密切相关。因此,作为一名预备共产党员的我,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必须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而作为年轻的检察干警,我们更应立足岗位、踏实工作、爱岗敬业,把做好本职工作作为我们实现理想的实际行动,让理想和信念在岗位上闪光。

我觉得我们还应该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必修课,也是我们储备知识最好的方式。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不学习思想就无法进步,能力就无法提高,就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有的时候我们在学习上总是静不下心来,总是以工作忙为借口,推三阻四,走形势主义,结果是“只闻学习口号响,不见学习水平涨”。许多东西只有静心研读,才能有所思,有所获。活生生的事实还告诉我们,不学习,思想就得不到改造,心就不静,心不静,欲望就容易膨胀,就拒绝不了诱惑,一遇到诱惑就容易乱了方寸,就容易被诱惑的绳索绊倒。因此,我们必须要经常认真学习,从书本上学,从实践中学,学到真本领,努力做一个新时期优秀的党员。

此外,我们还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近年来,有一部分党员干部,淡忘了艰苦奋斗作风,贪图享受,热衷于追求个人和小家庭的安乐,抛弃党纪法规,贪污腐化,走上犯罪的道路。我们一定要引以为戒,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恪守党的宗旨,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我们应该向优秀的党员学习,如: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我们要把奉献在岗位,看作是自己天经地义的事情,勤勤恳恳地做好本职工作。在工作中做到正确地认识自己,真诚地对待他人,表现出做人的人格魅力,以此来激励自己,影响他人,共同进取。

下载公务员薪酬改革破局(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务员薪酬改革破局(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破局观后感

    用忠诚筑起反腐的长城 审讯室里的物理隔离、同步录音录像;办案时的顺藤摸瓜、穷追不舍;生活中的侠骨柔情、有血有肉,电影《破局》为我们讲述了一群奋战在反贪一线的人,他们怀着......

    (《破局》观后感

    执着信仰 坚定信念 做公正廉洁的社区矫正工作者 ---电影《破局》观后感 4月29日,在中心统一安排下,我们到天津大礼堂观看了2014年度反腐大片——《破局》。看后深受教育。 没......

    薪酬改革实施方案

    薪酬改革实施方案 公司为了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管理技能、富于开拓创新精神的专业地产团队,构建专业化的管理团队;同时,激发中、基层管理人员和一般管理人员积极进取的精神,促进管......

    国企薪酬改革

    国资委: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2014年着力做好四项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12月26日,国务院国......

    薪酬改革要

    薪酬改革要“前门开后门关” 央企的薪酬制度改革必须坚持“前门开”、“后门关”两个原则。“前门开”是指,该发的钱一定要发。首先,中央企业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面临各类......

    薪酬改革实施方案

    薪酬改革实施方案 公司为了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管理技能、富于开拓创新精神的专业地产团队,构建专业化的管理团队;同时,激发中、基层管理人员和一般管理人员积极进取的精神,促进管......

    破局电影观后感

    破局电影观后感 破局电影>观后感(一) 《破局》根据真实案例改编,以还原当代检察官真实生活为主题。在剧中,顾检察官作为案件的负责人,为了阻止他对案件的调查,>房地产董事长用金钱......

    电影《破局》观后感

    电影《破局》观后感 电影《破局》>观后感(一):信念与执着 徐威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择了另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