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超市生鲜经营暴露难题 大食品产业体系下的生鲜经营
超市生鲜经营暴露难题 大食品产业体系下的生鲜经营
------------------
中国食品产业网(2004-2-24)
近几年,超市生鲜经营暴露出了一些难题,生鲜供应链上游的农业与食品加工发展水平对生鲜经营的制约日渐突出,这只有从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考察才能找到客观的解答。
农产品深加工、食品工业是农业和工业、商业的连接点,也是农业生产价值的再延续,是实现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飞跃的重要环节。在整体产业链上它们之间存在着上、下游的关系,属于“原料生产”和“产品加工”的关系,都是满足和丰
富城乡居民生活的重要产业。
在国际自由贸易的体制下,部分企业很早就开始按照食品产业体系或者农业产业体系来分析并推动其发展。在这个大的产业链条中包括了种植业、养殖业、饲料工业、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和饮料业)、餐饮服务业,另外还有零售业、进出口贸易以及其他相关产业,如食品机械、商品包装、食品添加剂和教育、科研、检测等,由此组成了一个十分庞大的“大食品产业体系”。
从零售端的超市生鲜经营来看,生鲜经营的业绩固然受到内部管理体系和规范的很大影响,但外围产业发展的制约作用也十分明显。例如水果、蔬菜、肉禽和水产品的标准化问题,生鲜食品安全性问题,食品加工相关辅料生产的产业化问题等。正是由于这些影响,使得目前超市生鲜经营具有特殊的复杂性。这使我们开始认识到,超市生鲜经营的发展是不可能脱离于大的食品产业体系而独立存在和运作的,就现状而论,在这种产业关联之中既存在困难,也同样蕴含着巨大的市场发展机会,那就是开拓生鲜供应链与产业联动新模式。
鉴于中国农业小生产面对国际化大市场的矛盾现状,目前的突破模式定位于:“公司+农户”的基本结构,希望农产品加工企业和食品工业企业发挥龙头作用和市场拉动作用。但是目前国际产业结构变化中一些新的发展动向使我们应该看到,中国农业最终出路还在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而“公司+农户”只是顺应中国农业现状的过渡模式,最终模式将是“农业———工业———
零售业”的结构,而直接面对消费者的零售业在“农业———工业 ———零售业”发展互动中将发挥
更为重要的主导作用。
消费者正在成为市场的主导。有关调查发现,随着零售业中食品经营规模的扩大,未来市场中消费者的影响力将越来越大,超市生鲜食品经营方式的变化能够反映出这种变化。
在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超市,主要的服务手段是适当延长营业时间,努力提供尽可能多的食物品种,以此方便消费者购买食品。但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光有上述服务已远远
不够,于是超市开始在熟食加工上做了改进,向顾客售卖加工好的生鲜制成品,以此得到顾客的响应。但之后由于消费者反映这类食品不够新鲜,而且口感不好,促使超市又推出了适应消费者口味特点的加工半成品。顾客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加工程度的半成品,以便节省顾客的加工准备和制作时间,同时顾客也可以经过简单加工施展厨艺,最大限度地保持食品的新鲜感和个性。由此可见,顾客的消费习惯对超市食品、生鲜品的经营方式和制作方式有着深刻的影响,中国的食品经营和超市生鲜经营模式也在这种影响之下,并因消费需求而发生着改变。
生鲜食品市场上零售品牌的价值日趋突出。在大食品产业体系中,由于食品与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无论是农业生产、食品加工和零售流通,对于任何一个产业环节来说,建立和维护与消费者之间的互信关系将成为保持企业长盛不衰的关键之一。而另一方面,顾客也在不断用自己的钱包来给各个企业品牌投票和打分,消费者正是以其不可预知的力量和消费支出支撑着一个个有市场号召力的品牌。
在这个产业链条上,零售企业由于其占有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天然优势以及灵活的角色转换,使得零售品牌正在成为这种互信关系的集中体现。零售企业一方面调整商品经营范围,选择适宜的开店位置、信息和数据共享等,来为食品生产企业提供更为有效的销售渠道;另一方面又极力争取顾客的信任,努力将自己塑造成为顾客有效消费和有价值消费的 “代言人”。这种角色调整使得零售品牌对消费和生产两端的影响力逐步延伸和增加,并逐步影响着消费者餐桌的未来。
食品制造商与零售商之间产业一体化的联动作用将得到强化。在产业结合不断深入的过程中,食品产销之间产业一体化和联动作用会进一步强化,跨国食品生产企业为了以多种方式更快捷、方便地向世界各地市场销售其商品和服务,也在国际市场上不断调整经营策略,一方面通过农业生产组合的方式来强化对生产原料资源的控制,以便强化食品产供销一体化程度和市场快速反应能力;另一方面与产业链下游的零售企业密切合作,及时有效地把握未来消费需求的动向。
为了通过多种途径寻求变化以迎合消费者的口味,食品加工产业中的大众快速消费品生产企业会在不断整合并购中争取扩大规模优势;而全球知名零售品牌将通过深入的消费需求分析引导整个食品产业链的发展走向,从而逐步取得食品开发和生产的主导地位。入世后,随着中国进一步融入国际市场,国际企业的进入将促使中国的农业、食品加工业和零售商共同发展,新型产业联动形式将会逐步显现出来。
文章编辑:yff
文章来源:
第二篇:超市生鲜经营现状分析
毋容质疑,生鲜经营是超市功能配置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的学者甚至提出,“生鲜食品”是驱动整体卖场的灵魂,是超市经营的命脉,是商场集客力的重要来源,是门店吸引来客数的重要因素,社区型超级市场的成败完全取决于生鲜商品销售营运的好坏。同时,蔬菜、水果在整 个生鲜部是个极其重要的部门,蔬菜、水果、五谷杂粮,都是人们每日必须消费的食品,因此蔬菜、水果等的质量和价格,成为生鲜经营商品质量、价格以及形象最 敏感的温度计。商业上有句名言:蔬果带动肉类、海鲜;肉类、海鲜带动面包和熟食。可见蔬果经营在整个生鲜经营中的龙头带动作用。
生鲜部门是超市中最具特色的部门,同时营运的特点也是难度最大、跨度最广、专业性最强,而在生鲜品经营中难度最大的恐怕就是蔬菜了。由于蔬菜 本身的物化性能,怕磕碰,水分易丧失,保鲜不好易影响卖相与鲜食的效果,甚至腐烂变质,以及现阶段蔬菜储存、运输、加工条件的落后与流通方式的不配套,使 得现在超市蔬菜经营存在着很大的困境。
问题与困境分析首先要确定主要竞争对手,确立参考系,找出不可避免的损失因素与可以避免的人为因素。单纯从蔬菜经营的角度来讲,超市 蔬菜经营最直接、最根本主要竞争对手是农贸市场、早市以及马路商贩。果蔬产品不同于服装、家电等其他耐消费品,顾客会多跑几家超市,好货比三家。每个生鲜 超市都有自己的服务半径,为了采购的便利性,顾客一般都会就近购买。因此,由于服务半径的影响,同行不是主要竞争对手,其他超市并构不成太大竞争。
可以说,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超市蔬菜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困境是:鲜度控制不好与过大的物损。“新鲜度”是鲜销蔬菜的生命和价值所 在,消费者在购买蔬菜时,质量判断主要还停留在形状、色泽、新鲜程度等为主的感官判断上,在同样的采购成本条件下,鲜度最终可以影响到销售的价格。但由于 蔬菜的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怕磕碰,难储存,极易腐烂变质。因此,在销售过程中会有不同程度的水分散失与货物损失,这些是产品的物化性能带来的必然损失。但是,由于管理水平、流通销售方式的不同,即人为因素带来的损失差别却很大,这些因素是改进经营状况中需要控制的重点,需要认真分析出现这些问题与产生差 距的原因。根据笔者的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下面几点:
1、管理上的原因。由于蔬菜类商品的产品化程度低,以及其本身怕磕碰、易变质、不易保鲜的物化特征,在配送、摆放、销售、指标核算等 各个环节,对管理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同的管理方式与不同的管理流程细化程度,会对蔬菜的鲜度保持与物耗控制产生很大的差异。其中的重点是责任心管理,不可能要求蔬菜经营各个环节的人员做到小商贩那样的责任程度,关键是如何最大可能的用指标核算、物质奖惩、规范流程来提高各个环节所有人员的责任心与积极 性。
2、销售方式。销售方式涉及到蔬菜商品的设施、灯光、摆放、保鲜,以及供应商合作方式、定价原则、折扣等各个方面。
3、采购。货物采购的方式与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销售。现在超市蔬菜绝大部分的货物来源还是批发市场,不管是超市的自采还是供应商 供货。不同于工业产品,蔬菜类商品的分级质量标准,描述起来非常模糊,难以明确,蔬菜本身在生长过程也不可能大小规格统一,所以采购与销售各个环节的质量 对接,性价比的核算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上几点,往往是超市蔬菜经营管理者注意最多的因素,但笔者认为却不是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也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鲜度与物损问题的 最有效途径。因为单纯从竞争对手的角度考虑,上述几个方面无论超市管理做的多么好,不可能超越小商贩,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鲜度与物损,还需要从下述几个方面 认真应对:
4、二次包装与配送。为了便于管理与降低成本,现在规模较大的连锁超市一般都建立了自己的生鲜品配送中 心。生鲜配送中心的主要职能有(针对蔬菜类):统一采购,依靠规模采购降低采购成本与堵塞采购漏洞;对采购的蔬菜进行初步分级与加工;蔬菜的临时保鲜储 存;根据各个门店的需求将蔬菜配送到各个门店等。可以说,生鲜配送中心的设立是非常必要的,其作用也是非常显著的。但是,在分装与二次配送的时候,却不可 避免的出现了没有引起管理者足够注意的物损的问题。在二次包装的过程中,对蔬菜进行初加工,剔除残次果、烂叶是必须的,但是笔者认为对大部分蔬菜分包,包 裹保鲜膜的工序是没有必要的无奈之举、多此一举。
包裹保鲜膜的主要目的是蔬菜的保鲜与防止顾客随意挑选带来物损。其实蔬菜本身就是鲜销产品,依靠保鲜膜来保鲜,根本就不是一个好办 法,还没有加湿的效果好,保鲜的最好方式就是及时把蔬菜销售出去。虽然没有包保鲜膜,小商贩的菜比超市的新鲜,就是一个明证。另外,消费者在采购产品的时 候,都有一种主动挑拣的欲望,你把产品都给他捆好了,让他被动去消费,缺少了一种挑拣的乐趣,岂不让他非常的不爽。有过超市促销经验的人都知道,对于大堆 头的随意挑拣促销产品,场面非常的火暴,价格是一个方面,随意挑拣的心理因素也是一个原因。归根结底,采取这种包装方式主要的原因还是对自己的产品质量与 管理水平没有信心,产品如果比较统一、标准,看上去都很新鲜,销售人员的责任心再强一点,象小商贩那样,难道还怕顾客挑选?
同时,二次包装对蔬菜的损害是很大的。大家都知道,蔬菜非常怕摩擦与磕碰。在运输过程中,些须的摩擦与磕碰是难免的,但是,在二次包 装的过程中,又会出现二次的磨损,甚至更大的磨损。就拿黄瓜来说,在第一次运输过程中,瓜与瓜之间的接触面会有轻微的压痕,这是必然的,当在第二次包装 时,瓜与瓜之间的接触面必然发生了变化,不可避免的又会出现第二次压痕。更糟糕的是,当进行了二次包装后,重新装箱配送,装箱一定不会紧密,会比较蓬松,而蔬菜运输时最怕的就是装箱不紧实,这样在运输过程的颠簸中,给蔬菜带来的磨损是致命的。大家可以观察农贸市场商贩的蔬菜,怕磨损的蔬菜一般都是原箱,象 呵护婴儿那样的保护蔬菜,这也是黄瓜可以保持“顶花带刺”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另外一个方面,二次包裹保鲜膜必然会增加成本,从这个角度来讲,二次包装是得不偿失。
5、偏重设施建设,忽略了与上游蔬菜供应环节的紧密联系与协作。连锁超市的蔬菜经营管理,一般都会比较关注面对顾客销售的蔬菜经营形 式,包括经营品种项目、卖场布局、设备配置等。在蔬菜经营管理流程设计时也会更多考虑蔬菜加工和经营过程本身,而对蔬菜供应上游的采购环节、来源和物流配 送的影响却疏于认真考察与应对,实际上蔬菜流通渠道及采购配送现状等外部因素对超市蔬菜经营的影响非常之大。
对于生鲜产品来讲,商品的产品化程度越高,管理的难度越小,例如面食、分割冷冻肉等。如果蔬菜产品在进入流通与销售之前已经最大限度 地标准化和产品化了,超市蔬菜经营者就会大大减少为蔬菜产品加工核算,以及损耗控制之类的问题所困扰。这就需要现在的超市经营管理者,要重视与加强与上游 的蔬菜供应商的协作,借鉴供应链管理思想与“零库存”思想,把蔬菜的产品化程度尽量前移,向基地化采购、加工方向发展,真正的与供应商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 系,而非单纯的竞价打压政策。传统的购买运作与现代采购战略在观点上的差异可以集中归纳为致力于所有权总成本最低而不是购买价格。尽管生鲜商品的购买价格 仍然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但是这仅仅是蔬菜总成本公式中的一小部分,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该考虑蔬菜的二次配送、成本核算等服务成本和产品寿命周期成本。产 品周期寿命成本对生鲜商品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例如,如果从批发市场进货,和竞争对手处于同样的起跑线上,如果能够从蔬菜种植基地直接进货,就可以节省 1-2天的货物周转期,这1-2天的时间对蔬菜的保鲜是非常关键的,这样,就具备了比竞争对手更大的优势。
6、价格虚高,依靠高价格弥补管理与供应链的弊端,牺牲了大批顾客群体。超市明亮、干净、卫生的整体形象是传统农贸市场无法比拟的,这本来是超市经营很大的优势所在,但几乎所有的超市都没有好好利用这一优势,在经营上基本走入了一个“怪圈”。由于场地设施分摊成本与管理成本的影响,在 还没有把顾客群体从农贸市场争取过来,销量还没有上去的前提下,可以说,超市蔬菜的平均销售成本是很高的,因此,几乎大部分超市的价格定位都在高端上:超 市的环境好,干净卫生,所以蔬菜的价格理应就高一点,挣的就是有钱人的钱。殊不知,这样会赶走大部分的顾客,从而造成销量不能在一个阶段内有一个明显的上 升,销量上不去,蔬菜不能够及时的销售出去,必然会不新鲜,越不新鲜越没人买。同时,销量小,平均销售成本必然会居高不下,更需要用高菜价来维持成本,甚 至更加逼着去走高端,出现了天价的无公害与绿色、有机蔬菜,试问:无公害与绿色、有机蔬菜的生产种植成本真有那么高吗?这样,必然会造成恶性循环,把好的 经营项目变成了“鸡肋”。其实,大家都应该知道,只要降低了流通配送成本,提高必要的管理水平,把物损降下来,把销售数量做上去,即使价格和农贸市场持平,蔬菜经营的利润率也是非常客观的。同时,蔬菜经营的销量如果有一个明显的上升,对其他生鲜品的销售,会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会提升超市的综合经营效 益。
如果想彻底弄清楚现阶段生鲜超市蔬菜经营存在困境的原因,从根本上改善生鲜超市蔬菜经营的现状,就必须了解蔬菜类农产品的流通渠道。现有的果蔬类农产品基本上以下面的渠道流通:
通过图中可以看出,现阶段,终端市场中蔬菜类农产品销售的主要产品来源是批发市场,即使通过连锁超市或者农产品配送企业配送产品,其来源也主要是批发市场。上述流通方式的形成与存在有其必然性。其他深层次的历史原因我们暂且不论,仅从物流成本方面来分析。由于农产品不同于工业产品,在保鲜期上有严格的要求,可以把相当长的时间段内销售的产品集中起来运输,所以,在流通中需要有一个基本运输量的要求,否则,分摊运输成本会很高。所以,便形成了现在依托于批发市 场的传统流通渠道,即通过产地小运输户把农产品集中到产地批发市场,然后由大的运销户运输到销地大的批发市场,再由销售地大的批发市场分散到小的二级市 场、农贸市场或者小商贩、超市。远距离运输通过大的交通工具,短距离运输借助小的运输工具,以此来实现运输成本的较合理化。但是,这样,容易出现以下弊 端:
首先,产品的加工、分级存在很大的困难。大家都知道,批发市场批发的果蔬类生鲜产品,都是“通货”,产品没有经过严格的分级。而对于超市生鲜的零售来讲,没有经过严格分级的产品,在销售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浪费。因为,在开放式的货架销售中,没有那个顾客会去选择品质、级别不好的产品,如果货物不严格分级,不仅会影响到货物的整体美观度,而且品性不好的产品,总归会被“拣剩”下来,耽误了处理的最佳时机,造成巨大的浪费。如果把产品的严格分级由连锁企业的自 己的配送中心来完成,或者转嫁给供应商、配送商,一样会增加成本。另外,从批发市场来的货物,由于环节的增加,其新鲜度会大打折扣,也增加了成本。
其次,流通过程中的质量承诺机制无法建立,批发市场来的货物,由于其产品来源的不确定性与流通的随意性,其无公害、绿色品质很难保障。现在依托批发市场的 松散型、不定向型流通方式,同时形成采购方式随意性,无品牌、无包装,法人不明确,责任就不明确,生产环节造成的污染在无控制地进入流通环节后仍然会面临 二次污染的威胁,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质量判断基本上停留在形状、色泽、新鲜程度等为主的感官判断上,质量追溯机制无从谈起。消费者对超市销售的产品质量有信心,从根本上讲是如果采购的货物出了问题,可以找到销售的主体——超市,可是蔬菜出了质量问题,如果超市或者配送企业是从批发市场上随机采购的,又去找谁来承担责任呢? 第三、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价格形成机制,无序流通使得供求关系成为价格形成的主要因素,尽管在长期的传统流通过程中,市场价格的调节从总体上看供求基本平衡,价格也基本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但在局部范围内的价格,过多的体现在供求平衡因素,偏离商品价值。这种无规律的价格波动,不仅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还加大了超市与配送企业采购环节的管理难度,容易产生财务漏洞。第四、容易产生城市垃圾与无效物流。没有经过严格分级与标准包装的农产品,特别是蔬菜,许多没有使用价值的菜叶与残次果,不仅会占用运输的吨位,增加物流 费用,在销售、食用过程中扔掉后,还会造成大量的垃圾。一般每个城市的批发市场与农贸市场往往是垃圾成堆、卫生条件比较差的区域。
因此,作为超市与农产品配送企业来讲,仅从物流运输成本的角度考虑,这种方式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优的方式。在一个固定消费区域内,农产品的销售主要是 由分散的、无组织的小商贩主导时,上述传统的运输、流通方式是必然的。但当超市、物流企业等销售农产品的企业达到一定的规模后,其某些品种的销量可以满足 运输的基本要求后,上述流通渠道就会变的不合理,这些企业必然会绕开批发市场等环节,转向种植基地定向采购货源,在减少流通环节与运输时间,降低成本与提 高新鲜度的同时,定向采购也可以确保农产品品质。这种方式代表着农产品流通的未来趋势。
所以,无论是超市还是农产品配送企业,其根本的竞争力在于产品资源的产地化,即在产地经过严格分级、包装的农产品直接进入超市或终端销售环节,而不经过中 间任何的流通环节。而这种方式,在允许的最小保鲜期内,如果达不到一定的运输、销售量,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在生鲜产品的经营中,如何建立与优化自己的 供应链,是每个企业要面对的首要问题,对于依托于批发市场的超市与配送企业来说,在与传统商贩的竞争中,根本无法确立竞争优势,甚至是死路一条。
第三篇:【生鲜】超市生鲜经营管理知识测试(附答案)
【生鲜】超市生鲜经营管理知识测试(附答案)
生鲜经营是个技术活,有很强的策略性,同时也包含非常系统性操作规范,事实上,在实际的操作中,很多超市员工因缺乏这种技巧常识而导致失误频发,不能形成统一完善的操作流程,从而影响整体销售。现在小编精心挑选了一份小试卷,测试一下你对生鲜经营的技巧常识到底知道多少。一 填空题:(每题1分)
1、生鲜产品的()加快,产生'天天低价,样样新鲜'的诉求,进而降低损耗、加大利润,树立本超市的卖场形象。
2、()要朝向顾客来的动线使顾客易于辨别购买,呈现出气势动人感觉。
3、依商品的()陈列,使顾客易于辨别购买,呈现出气势动人感觉。
4、依据()大量陈列,呈现出丰富感,使消费者感觉'物美价廉'。
5、为保持商品新鲜,务必采取()的原则,但必须注意质量及保质期。
6、有效利用(),以商品照明呈现产品的特性。善用()以维持商品的整齐干净。
7、()等农产品对有效吸引客流有很大作用,也是生鲜区中最难经营管理的部门。
8、通常蔬菜的保鲜温度在(),同时也要适宜的湿度,通常宜有90~95%的湿度,特别是()。
9、针对大部分蔬果需要(),适宜温度来保鲜。
10、刚进货蔬菜尽早():要尽快入冷藏库保鲜,不需入冷藏库的要打开包装().11、冰水处理:将水槽盛满()冰水,将产生热量较大的玉米、()全部浸入,使其降温到(),然后沥干水份入冷藏库保存。
12、复活处理法:将失水()放入一般水温水槽中,吸收水分,根部也要浸入,使其复活。30已陈列的蔬菜经常喷水,增加湿度:在陈列架上的蔬菜特别是()、(),在室温下会加快变质、枯萎,需要经常喷冷水降温及保持湿度。
13、生鲜商品()不佳会招致顾客的抱怨,影响销售,因此做好()是蔬果部员工的重要工作。
14、上货补货时全数检查质量。进货时一般是(),上架时则要(),将()挑捡出来。
15、营业前也要检查前一天剩余的蔬果的(),检查当日上货架蔬果()。
答案
1、周转速度;
2、陈列面;
3、类别分类;
4、季节性产品;
5、先进先出;
6、照明设备 隔物板;
7、蔬果;
8、5-8℃ 叶菜类;
9、低温;
10、降温 散热;
11、0℃ 玉米、毛豆类 7~8℃;
12、叶菜 叶菜 花果类;
13、鲜度 鲜度检查;
14、抽验 全数检查 不良品;
15、品质状况 质量二 选择题(不定项,每题1分)
1、蔬果保持鲜度的现场处理方法有哪些()A保鲜袋包装
B预冷降温
C复活处理
D增加湿度
2、下面哪些属于生鲜耗材()A托盘
B卷帘袋
C秤纸
D封口钉
E扎口胶带
3、生鲜日配商品有哪些近似特点()A保存条件B条码C称重售卖D保鲜E保质期短
4、生鲜靠的是()来带动整个卖场的销售A鲜度
B人气
C分拣
D减价
5、生鲜区域必须具备下面哪些要求()A干净
B清洁
C美观
D舒适
6、()是生鲜商品的生命。A蔬菜
B水果
C质量
D实惠
7、完成生鲜商品陈列后而不加整理,将缩短生鲜品的货架周期,增加()。A排面
B销售
C人气
D损耗
8、(),能够引起消费者的选购,提高顾客的购买欲,并且创造人潮、抢夺人潮,进而树立“生鲜”的形象。A价廉的意境
B新鲜的商品
C舒适的环境
D真诚的服务
9、()是我们生鲜区保持着形象策略,以低廉合理的市场价格、强有力的促销来增加来客数是我们生鲜经营的基本思路.A及时分拣
B营造氛围
C丰满陈列
D天天低价
10、()是生鲜商品的生命线,若生命线无法延续,则消费者便无心购买,让顾客失去信心是超市“最致命的杀伤力”.A分拣
B 低价
C损耗
D鲜度
11、超市吸引顾客的关键有哪些()A卫生干净
B新鲜品质
C商品陈列
D商品定价
E鲜度管理
12、下面哪些属于叶菜的范畴()。A大白菜
B小白菜 C油麦菜
D小葱E莴笋
13、下面哪些不属于蔬菜的分类()A根茎
B果实
C瓜类
D叶菜E菌类
14、生鲜商品的市调,以下哪些地方不适宜去()A生活广场
B生鲜超市
C百货商场
D农贸市场
15、下面那个不属于水产的分类()A鱼
B贝壳
C水阀
D丸子
16、生鲜冷冻食品最佳的温度是()A-20
B-15
C-18
D-1017、精肉课分为()A家畜类
B家禽类
C冷藏类
D加工类
18、冷鲜肉加工主要指().A配菜
B冷冻
C腌腊
D冷藏
19、陈列的三要素()A醒目的价格
B丰满的陈列
C鲜艳的颜色
D温馨的氛围20、蔬果保持鲜度的现场处理方法有哪些()A保鲜袋包装
B预冷降温
C复活处理
D增加湿度
答案
1、ABCD;
2、ABCDE;
3、ABCE;
4、B;
5、ABCD;
6、C;
7、D;
8、A;
9、D;
10、D;
11、ABCDE;
12、ABC;
13、C;
14、C;
15、C;
16、C;
17、ABD;
18、AC;
19、ABC;20、ABCD 三
判断题(每题1分)
1、在陈列商品时要根据商品的大小,性质,售出频率将其摆放着顾客较容易看到的位置。()
2、关店后要将需要上货的商品补满方可下班。()
3、待补货商品必须堆放整齐,保持通道畅通,商品可以直接放在地上。()
4、盘点是为了掌握电脑库存和实际库存的差异。()
5、理货员在陈列商品前必须做好商品和陈列道具的清洁工作。()
6、理货员在做商品展示时,一定要尽量吸引顾客的感官,通过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吸引顾客的购买欲望。()
7、做堆头陈列时可以将商品直接放置于地板上陈列。()
8、防盗的原则是不能干扰顾客购物,更不能将顾客当成小偷来防。()
9、超过商品三分之二保质期的商品是不允许上货的。()
10、收款机不属于生鲜的设备范畴()
11、顾客购物较多时,如果自己太忙,可以不予理睬。()
12、当顾客购物有特殊要求时,如果自己解决不了,需上报主管。()
13、商品订货要根据销售情况做出调整。()
14、补货时未补完的商品要依分类整理入库。()
15、员工下班要给主管发平安短信。()
16、蔬果属于初级生鲜商品。()
17、冷藏商品要在0度以下保存。()18、生鲜靠的是人气来拉动整个卖场的销售。()
19、哈密瓜为了保鲜必须放置冷库保存。()20、生鲜品项(尤其是蔬菜、水果、现流水产、自制熟食及甜面包)每日至少能回转1-3次以上,方可保持商品鲜度()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20、√ 四 简答题(10分)
简述生鲜原料内部转货的规范操作流程?
参考答案
1、生鲜部门的转货价格只能用成本价。
2、生鲜商品的转货必须符合一定的质量价格标准,不符合标准,如不能进行再加工或影响再加工质量的商品只能赠送,不能转货。
3、盘点日的内部商品转移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专业的超市管理实操干货分享平台,搜索“零售动力”进行关注。
4、所有的内部转货必须在当日完成生鲜领用柜组商品审批表的填写,交由财务进行调帐处理。转货单据与转移的商品、自用品同时进行交接,坚决不允许空转移。五 问答题(15分)简述导致商品或原料无法收货的十条原因?
参考答案(1)无商品订单。(2)交货商品与订单品项不符。(3)商品订单重复送货。(4)商品交货日期超出规定。(5)商品条码不符规定,未贴商品条码标签。(6)商品包装、规格、型号与订单不符合。(7)商品破损或品质不良。(8)商品保存期限未达标准。(9)商品未标示制造日期或保存日期及中文说明、成分说明、重量说明和制造商地址、电话。(10)进口家电品未贴完税标签。(11)商品交货总数量未达该订单70%。(12)标签规格、印刷、位置不符合规定或无法扫描。(标签位置一律贴于商品面右上方)(13)生鲜畜禽品无动物检疫证。
六 成本核算题(15分)
我公司五花肉含税进价30元/公斤,出料率60% 调料成本为2.5元,成品按公司要求需达到12%的毛利率,请问虎皮扣肉每公斤售价是多少钱?(原料的税率和商品的税率一致)参考答案成本=(原料成本/出料率)+调料成本(30÷60%)+2.5=50+2.5=52.5元商品售价=成本/(1-毛利率)52.5÷(1-12%)=52.5÷0.88=59.65元虎皮扣肉成品每公斤的售价应为59.7元。
第四篇:生鲜超市蔬菜经营现状分析
生鲜超市蔬菜经营现状分析
毋容质疑,生鲜经营是超市功能配置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的学者甚至提出,“生鲜食品”是驱动整体卖场的灵魂,是超市经营的命脉,是商场集客力的重要来源,是门店吸引来客数的重要因素,社区型超级市场的成败完全取决于生鲜商品销售营运的好坏。同时,蔬菜、水果在整个生鲜部是个极其重要的部门,蔬菜、水果、五谷杂粮,都是人们每日必须消费的食品,因此蔬菜、水果等的质量和价格,成为生鲜经营商品质量、价格以及形象最敏感的温度计。商业上有句名言:蔬果带动肉类、海鲜;肉类、海鲜带动面包和熟食。可见蔬果经营在整个生鲜经营中的龙头带动作用。
生鲜部门是超市中最具特色的部门,同时营运的特点也是难度最大、跨度最广、专业性最强,而在生鲜品经营中难度最大的恐怕就是蔬菜了。由于蔬菜本身的物化性能,怕磕碰,水分易丧失,保鲜不好易影响卖相与鲜食的效果,甚至腐烂变质,以及现阶段蔬菜储存、运输、加工条件的落后与流通方式的不配套,使得现在超市蔬菜经营存在着很大的困境。
问题与困境分析首先要确定主要竞争对手,确立参考系,找出不可避免的损失因素与可以避免的人为因素。单纯从蔬菜经营的角度来讲,超市蔬菜经营最直接、最根本主要竞争对手是农贸市场、早市以及马路商贩。果蔬产品不同于服装、家电等其他耐消费品,顾客会多跑几家超市,好货比三家。每个生鲜超市都有自己的服务半径,为了采购的便利性,顾客一般都会就近购买。因此,由于服务半径的影响,同行不是主要竞争对手,其他超市并构不成太大竞争。
可以说,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超市蔬菜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困境是:鲜度控制不好与过大的物损。“新鲜度”是鲜销蔬菜的生命和价值所在,消费者在购买蔬菜时,质量判断主要还停留在形状、色泽、新鲜程度等为主的感官判断上,在同样的采购成本条件下,鲜度最终可以影响到销售的价格。但由于蔬菜的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怕磕碰,难储存,极易腐烂变质。因此,在销售过程中会有不同程度的水分散失与货物损失,这些是产品的物化性能带来的必然损失。但是,由于管理水平、流通销售方式的不同,即人为因素带来的损失差别却很大,这些因素是改进经营状况中需要控制的重点,需要认真分析出现这些问题与产生差距的原因。根据笔者的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下面几点:
1、管理上的原因。由于蔬菜类商品的产品化程度低,以及其本身怕磕碰、易变质、不易保鲜的物化特征,在配送、摆放、销售、指标核算等各个环节,对管理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同的管理方式与不同的管理流程细化程度,会对蔬菜的鲜度保持与物耗控制产生很大的差异。其中的重点是责任心管理,不可能要求蔬菜经营各个环节的人员做到小商贩那样的责任程度,关键是如何最大可能的用指标核算、物质奖惩、规范流程来提高各个环节所有人员的责任心与积极性。
2、销售方式。销售方式涉及到蔬菜商品的设施、灯光、摆放、保鲜,以及供应商合作方式、定价原则、折扣等各个方面。
3、采购。货物采购的方式与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销售。现在超市蔬菜绝大部分的货物来源还是批发市场,不管是超市的自采还是供应商供货。不同于工业产品,蔬菜类商品的分级质量标准,描述起来非常模糊,难以明确,蔬菜本身在生长过程也不可能大小规格统一,所以采购与销售各个环节的质量对接,性价比的核算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上几点,往往是超市蔬菜经营管理者注意最多的因素,但笔者认为却不是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也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鲜度与物损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因为单纯从竞争对手的角度考虑,上述几个方面无论超市管理做的多么好,不可能超越小商贩,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鲜度与物损,还需要从下述几个方面认真应对:
4、二次包装与配送。为了便于管理与降低成本,现在规模较大的连锁超市一般都建立了自己的生鲜品配送中心。生鲜配送中心的主要职能有(针对蔬菜类):统一采购,依靠规模采购降低采购成本与堵塞采购漏洞;对采购的蔬菜进行初步分级与加工;蔬菜的临时保鲜储存;根据各个门店的需求将蔬菜配送到各个门店等。可以说,生鲜配送中心的设立是非常必要的,其作用也是非常显著的。但是,在分装与二次配送的时候,却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没有引起管理者足够注意的物损的问题。在二次包装的过程中,对蔬菜进行初加工,剔除残次果、烂叶是必须的,但是笔者认为对大部分蔬菜分包,包裹保鲜膜的工序是没有必要的无奈之举、多此一举。
包裹保鲜膜的主要目的是蔬菜的保鲜与防止顾客随意挑选带来物损。其实蔬菜本身就是鲜销产品,依靠保鲜膜来保鲜,根本就不是一个好办法,还没有加湿的效果好,保鲜的最好方式就是及时把蔬菜销售出去。虽然没有包保鲜膜,小商 2 贩的菜比超市的新鲜,就是一个明证。另外,消费者在采购产品的时候,都有一种主动挑拣的欲望,你把产品都给他捆好了,让他被动去消费,缺少了一种挑拣的乐趣,岂不让他非常的不爽。有过超市促销经验的人都知道,对于大堆头的随意挑拣促销产品,场面非常的火暴,价格是一个方面,随意挑拣的心理因素也是一个原因。归根结底,采取这种包装方式主要的原因还是对自己的产品质量与管理水平没有信心,产品如果比较统一、标准,看上去都很新鲜,销售人员的责任心再强一点,象小商贩那样,难道还怕顾客挑选?
同时,二次包装对蔬菜的损害是很大的。大家都知道,蔬菜非常怕摩擦与磕碰。在运输过程中,些须的摩擦与磕碰是难免的,但是,在二次包装的过程中,又会出现二次的磨损,甚至更大的磨损。就拿黄瓜来说,在第一次运输过程中,瓜与瓜之间的接触面会有轻微的压痕,这是必然的,当在第二次包装时,瓜与瓜之间的接触面必然发生了变化,不可避免的又会出现第二次压痕。更糟糕的是,当进行了二次包装后,重新装箱配送,装箱一定不会紧密,会比较蓬松,而蔬菜运输时最怕的就是装箱不紧实,这样在运输过程的颠簸中,给蔬菜带来的磨损是致命的。大家可以观察农贸市场商贩的蔬菜,怕磨损的蔬菜一般都是原箱,象呵护婴儿那样的保护蔬菜,这也是黄瓜可以保持“顶花带刺”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二次包裹保鲜膜必然会增加成本,从这个角度来讲,二次包装是得不偿失。
5、偏重设施建设,忽略了与上游蔬菜供应环节的紧密联系与协作。连锁超市的蔬菜经营管理,一般都会比较关注面对顾客销售的蔬菜经营形式,包括经营品种项目、卖场布局、设备配置等。在蔬菜经营管理流程设计时也会更多考虑蔬菜加工和经营过程本身,而对蔬菜供应上游的采购环节、来源和物流配送的影响却疏于认真考察与应对,实际上蔬菜流通渠道及采购配送现状等外部因素对超市蔬菜经营的影响非常之大。
对于生鲜产品来讲,商品的产品化程度越高,管理的难度越小,例如面食、分割冷冻肉等。如果蔬菜产品在进入流通与销售之前已经最大限度地标准化和产品化了,超市蔬菜经营者就会大大减少为蔬菜产品加工核算,以及损耗控制之类的问题所困扰。这就需要现在的超市经营管理者,要重视与加强与上游的蔬菜供应商的协作,借鉴供应链管理思想与“零库存”思想,把蔬菜的产品化程度尽量 3 前移,向基地化采购、加工方向发展,真正的与供应商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非单纯的竞价打压政策。传统的购买运作与现代采购战略在观点上的差异可以集中归纳为致力于所有权总成本最低而不是购买价格。尽管生鲜商品的购买价格仍然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但是这仅仅是蔬菜总成本公式中的一小部分,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该考虑蔬菜的二次配送、成本核算等服务成本和产品寿命周期成本。产品周期寿命成本对生鲜商品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例如,如果从批发市场进货,和竞争对手处于同样的起跑线上,如果能够从蔬菜种植基地直接进货,就可以节省1-2天的货物周转期,这1-2天的时间对蔬菜的保鲜是非常关键的,这样,就具备了比竞争对手更大的优势。
6、价格虚高,依靠高价格弥补管理与供应链的弊端,牺牲了大批顾客群体。超市明亮、干净、卫生的整体形象是传统农贸市场无法比拟的,这本来是超市经营很大的优势所在,但几乎所有的超市都没有好好利用这一优势,在经营上基本走入了一个“怪圈”。由于场地设施分摊成本与管理成本的影响,在还没有把顾客群体从农贸市场争取过来,销量还没有上去的前提下,可以说,超市蔬菜的平均销售成本是很高的,因此,几乎大部分超市的价格定位都在高端上:超市的环境好,干净卫生,所以蔬菜的价格理应就高一点,挣的就是有钱人的钱。殊不知,这样会赶走大部分的顾客,从而造成销量不能在一个阶段内有一个明显的上升,销量上不去,蔬菜不能够及时的销售出去,必然会不新鲜,越不新鲜越没人买。同时,销量小,平均销售成本必然会居高不下,更需要用高菜价来维持成本,甚至更加逼着去走高端,出现了天价的无公害与绿色、有机蔬菜,试问:无公害与绿色、有机蔬菜的生产种植成本真有那么高吗?这样,必然会造成恶性循环,把好的经营项目变成了“鸡肋”。其实,大家都应该知道,只要降低了流通配送成本,提高必要的管理水平,把物损降下来,把销售数量做上去,即使价格和农贸市场持平,蔬菜经营的利润率也是非常客观的。同时,蔬菜经营的销量如果有一个明显的上升,对其他生鲜品的销售,会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会提升超市的综合经营效益 农产品超市化经营模式决定成败
农产品进超市还是进农贸市场,表面上是农产品进入哪个销售渠道的问题,更深入地看,它涉及到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建立、整合与完善的问题。我们既要把握住发展趋势,同时也不能超越国情和国人现阶段的消费水平与消费习惯。而以什么样的经营模式来实施农产品的超市化,则是亟需业内人士关注与研究的课题,同时也是关乎城乡人民生活和农产品销售的大问题。
经营模式面面观
我国农产品的超市化经营虽然也借鉴了国外超市的相关经验,但因为国情和市场均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没有固定的成功模式可以借鉴,因此基本上是在摸索中前进。具体来看,农产品超市化目前主要有三种经营模式。
“农改超”模式 这是我国各地纷纷推广的农产品超市化的一种重要模式,也是国家改善“菜篮子”工程的一项重要政策。“农改超”是将传统的农贸市场进行改造后,建立在农贸市场基础之上的农副产品超市。它与农贸市场的根本区别在于:产品有质量标准、包装标准,有商标并标明产地,但因为“农改超”后农副产品的价格居高不下及其他多方面的原因,这种曾欲向全国推广的模式并没有在我国取得预期的成功。目前似乎正走到一个十字路口,亟需新的更有生命力的模式加以创新和发展。
“超市+生鲜区”模式 几乎所有的超市都设有专门的生鲜区,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日常生活需要。目前超市生鲜区大部分采取的是与供应商联营的方式,超市并不靠生鲜区来赚取利润,甚至亏本经营,而是靠生鲜区来带动其他商品的销售,以其他商品的利润来弥补和维持生鲜区的经营。应该说,在农产品超市化的问题上,目前这种情况更普遍。
“农加超”模式 所谓的“农加超”就是在目前一些农贸市场的基础上进行改建,采取农贸市场加超市的模式,在现有农贸市场中或旁边辟出一块超市,保留一块农贸市场,在适当的时候,用超市慢慢取代农贸市场。这样做的好处是,农改超的建设成本可以降低不少,同时在经营上也是商家和厂家有分有合。目前已经有企业开始对这种新型的农产品超市化模式进行实践和探索。
上述的几种模式,除了“农加超”这种新型的模式目前正处于摸索和实践中,其他两种模式在我国已经有了几年的发展历程,总的来说都经营状态都不太理 想。与国外超市的农产品经营大部分都具备良好盈利能力相比,我国农产品超市化的这种经营状况是不正常的,经营方式也存在问题。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模式才是更适合中国现阶段农产品超市化的模式呢?
优化供应链是关键
连锁超市比较关注面对顾客销售的生鲜经营形式,包括经营项目、卖场布局和设备配置等,却往往疏乎了生鲜供应链上游的生鲜商品供应和物流配送,而这些对超市生鲜经营的影响非常大,在某些方面还形成了制约作用。超市的生鲜经营不可能离开生鲜上游供应链尤其是农产品生产环节而独立存在。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胡定寰博士认为,要把超市经营好,首先就是办好生鲜农产品,尤其是蔬菜和水果经营。目前超市应该做好两点工作:一是优化农产品的供应链,大量地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减低成本和零售价格,把消费者吸引过来;二是在生鲜农产品中取非常少的,或者不取利润,从超市经营的其他产品中的盈利来补贴生鲜农产品。
国内生鲜专家、深思顾问机构首席顾问方昕认为,虽然供应链上游农业产业化和标准化对农产品超市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中国的农业产业化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它给“农改超”带来的困扰也不会是短时期的问题。而生鲜超市差异化经营是其优势和活力所在,所以农产品供应链上的资源优势和自有品牌开发是未来生鲜超市的两个基本支撑点,它是“农改超”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生鲜超市寻求局部细分市场上经营优势的基本手段。
探寻合适经营模式
尽管生鲜超市在目前的情况下很难盈利,但仍积极应推进生鲜超市建设,用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取代低层次的农贸市场。
农副产品有两个特点,一是生产周期长,另一是销售周期短。这两点要求它必须有迅速、有效、快捷的加工基地。前不久在北京开了第一家生鲜超市的家乐福冠军超市,其经营秘诀就是靠低价和降低采购成本。而冠军超市在一个城市内至少要达到35家的规模,才有可能建立起统一的配送中心来实现规模供应,降低采购成本。要将配送中心的作用最大化,冠军超市的目标是在2008年能在北京开40家以上。因此,如果这个目标无法达到,冠军进入中国也会失败。
或许国外零售巨头的经验让国内企业有所借鉴,冠军超市在全球拥有近6 2300家店,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
方昕认为,生鲜经营只要能有效地建立生鲜经营管理体系、商品结构和销售策略定位和控制损耗,将可以达到20%左右的综合毛利。这比超市目前整体的毛利要高出数倍。而随着连锁超市的快速发展,超市生鲜经营已经普及化,满足消费者农产品消费需求的零售方式也趋多元化,任何一种终端经营方式都不可能独占生鲜消费市场,谁管理经营得好,谁的商品结构和销售方式更贴近消费者,谁就可能占据更大市场份额,“农改超”也好,“农加超”也罢,抑或是更普遍的生鲜占很大比例的超市,都不例外。
在超市中,生鲜经营商品结构中品种数一般在千余种左右,近年生鲜区经营的品种数在不断扩大,有的超市生鲜区品种甚至已超过2000种,但无论品种数量多少,生鲜经营似乎更应该关注20/80法则下重点商品和辅助商品的构成比例,如果商品构成比不合理,单品数增加只会加大生鲜经营管理上的难度和损耗,未必能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通过联营方式扩充的生鲜品数量,其销售能力和获利能力也同样令人怀疑。
生鲜超市取代农贸市场是必然趋势,但这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将有一个较为漫长的过渡阶段。有关专家认为,这个阶段里,“农加超”模式或许更适合中国目前农产品超市化的发展。在这方面,苏果超市走在了实践“农加超”模式的前列。据了解,今年苏果将对20个农贸市场进行超市化改造,其中一些可能将实行“农加超”模式。而整合供应链资源,降低成本和农产品价格是其重要步骤之一。目前苏果正在实践的这种模式,是否能为正在摸索中前进的农产品超市化找到一条新路,我们且拭目以待。
开家小型水果蔬菜超市有利可图
果蔬菜小超市赚钱不难
作为开办在居民区眼前的小超市,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巩固住一定的消费群体,经营中的根本途径有两条,一是商品品类齐全,货真价实能给居民带来实惠;另一条便是在经营上有附加的特色服务。特色是吸引顾客的惟一的鲜招,在一定程度上讲,附加经营特色是商家提高竞争优势的惟一手段。如今,许多大、中型超市都设有蔬菜、水果、熟食之类的专卖区,作为距离与居民最近的小型超市为什么不附加经营这类项目呢?世人皆知,蔬菜、水果、粮油、熟食之类是居民一 日三餐必需的生活消费品,人们下班后就近购买,既方便又新鲜,现买现吃,虽然多花块儿八毛也觉得花的痛快,因此附加这种项目会吸引一定的消费群体。
一般的住宅小区住有200户左右的居民,约7000人左右,小区附近如果办有两家小超市,那么每家超市一天就会得到许多人的支持,照此计算,每人每天用在蔬菜方面的消费按几元计算,一家小超市每天仅销售蔬菜这一项即可收入近万元。而且这种收入比较稳定,附加这种项目,超市只需增加三四名专营人员,每月除去费用,老板仍可净赚。住宅区附近的小超市有其独特的销售优势和固定的消费对象,与乱哄哄的农贸市场相比,其信誉、质量和环境较好,居民就近购买既放心又节省时间,更不会担心像在农贸市场买来的食品发现质量问题或短斤少两时,去找卖主讨公道费窝火生气,有时甚至难觅卖主踪影。
由此可见,居民区小超市经营蔬菜是一项便利居民为自己增加收入的可办项目,从“便民”这一点上来说,不但优于繁华闹市区的大、中型超市,而且胜过农贸市场;从经济效益方面来看,每天的获利要比经营其他商品赚得多,并且资金周转很快。因此,商家附加蔬菜经营项目,会取得较好的经济回报。
第五篇:生鲜事业部经营业绩考核方案
生鲜经营事业部业绩考核方案(讨论稿)
一、目的:
为了创建企业内部竞争机制,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奖勤罚懒,优胜劣汰,达到工作业绩和工作能力的提升,确保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特制定本方案。
二、考核对象:
公司将对生鲜的肉类部(猪肉、冻鸡鸭副产品)、蔬果部、水产部(冰鲜、活鲜)、加工类(面条、水饺)面包、农副土特产类(干货、酱菜、鸡蛋、杂粮)、联营类、生鲜配送部等部门进行业绩考核,内部员工可通过竞聘成为被考核责任人。
三、考核周期:
1、每月对生鲜各部门的业绩进行考核。
2、考核试行期为三个月。三个月后考核方案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四、考核负责部门:
公司拟由财务部负责生鲜经营业绩考核工作的执行。
五、考核原则:
1、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①考核内容和流程向考核对象公开,以过程的公开性确保结果的公正性;
②当面考核和逐项解释。
2、客观原则:以数字和事实为依据,以电脑入库、销售、盘点结果为凭据的原则。
3、业绩改善原则:绩效考核是一个管理手段而非最终目的,绩考工作人员通过谈话沟通,帮助考核对象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到改进方向,从而达到公司或个人提高业绩水平之目的。
六、考核时间:
1、每月的16日~20日对上月生鲜各部门进行业绩考核。
2、拟从2012年6月16日起进行该考核方案。
七、生鲜各部门人员定编及薪资确定:
1、生鲜各部门人员由公司根据现行实际情况核定编制人数。
2、生鲜各部门普通员工的工资由公司负责发放。
3、被考核责任人享有本部门人事管理权,凡不适合本部门工作的可将人员退还给门店店长或人力资源部,另行安排其他工作岗位;如有缺岗,被考核责任人可要求店长或人力资源部另行安排人员。
八、考核指标及结算方式:
1、公司与生鲜业绩考核责任人签订业绩考核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与权利。
2、在协议生效前对实行绩效考核的部门商品进行盘点,盘点结束时公司将商品正式移交给责任人,由责任人全权负责本部门商品的销售、订货、收验货、整理、保管、报损等日常管理。
3、肉类部(鲜肉、冷鲜肉、冻鸡、鸭、猪、牛、羊副产品):
每月商品盘点后,提取商品毛利额超出部分的20%和商品销售额千分之五为业绩考核责任人的销售奖励,由考核责任人将奖励分配给后勤人员(配送分割技师);考核责任人给门店制定销售任务及考核指标,按销售千分之五、毛利额超10%部分奖励给门店员工及技师,所有奖励原则上70%按均分配给分割技师,30%按均分配给销售人员;
4、蔬菜:
5、水果:
6、水产部(活鲜、冰鲜、水产干货)
7、加工部(水饺、面条类):
8、农副土特产(干货、酱菜、花茶、杂粮、禽蛋?);
9、生鲜配送部:
九、权利与责任:
1、公司确保每月考核奖励执行到位,不得克扣;
2、责任人对现有人员有人事调配权,对于减员增效的要给予奖励;
3、对于责任人连续3月未完成指标的公司有权换人;
4、责任人对所有商品质量承担全部责任(不可预料的除外);
5、公司协调好各种外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