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必读:是谁教会孩子“攀比”?

时间:2019-05-14 23:47: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家长必读:是谁教会孩子“攀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家长必读:是谁教会孩子“攀比”?》。

第一篇:家长必读:是谁教会孩子“攀比”?

家长必读:是谁教会孩子“攀比”?

攀比、斗富现象在一些幼儿园时常发生,孩子们有时候会比谁穿的衣服好看,有时候会比谁的玩具好玩,有时候会比谁的爸爸更有钱。潜在的“阶层意识”,让他们多少失去了这个年龄应有的童真;一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不知苦了多少穷家长[微博]。

最近一段时间,玲玲从幼儿园回家之后,总是不开心,问她为什么,玲玲总是摇摇头。2月28日,幼儿园放学前,妈妈照例开着宝来轿车去接玲玲。玲玲坐上车,嘴噘得很高,突然对妈妈说:“妈妈,您能换一辆奔驰轿车来接我吗?那样我会很有‘面子’的。我同学爸爸、妈妈都开着好车,您开的这个车,在我班里是最破的。”

玲玲妈妈沉默了。

记者日前走访北京市多家幼儿园,与前去接小朋友放学的家长攀谈,不少家长表示孩子都会在幼儿园里互相攀比,回家后,为满足虚荣心向家长提出各种要求:“我班里有家长买辆奥迪车,爸爸,您什么时候买一辆呢?”、“我班有几个小朋友的爸爸好有钱,家都住特别高档的楼盘”、“妈妈,我班有同学去过海南了,放假我也想去海南”„„

现象:“斗富”在幼儿园普遍存在

26岁的张郝在北京市朝阳区颇具实力的凯博智能全纳幼儿园担任幼儿教师,据她介绍,该园每月学费、伙食费共计在5000元左右,“在这上幼儿园的孩子,家里条件都是十分优越的。”张郝总结说。

张郝所带班级的孩子都是四五岁,上班两年来,她经常听到孩子之间攀比的话题:家住哪个城区;多大房;假期去哪里玩;玩具在哪里买的;父母做什么生意的,赚多少钱;父母开什么车来接;妈妈用什么化妆品,都是他们比较的事情。

在北京市金色摇篮潜能开发婴幼儿园门外,记者听到这样一段对话:

小朋友A:最近我爸爸车里有一股味道。

小朋友B:那就换一辆车呗,我老爸新买辆Q5。

小朋友A:你真傻,这个味道就是新车的味道,我老爸买的是S600,车里的味道一定比你爸车里的味道好闻。

小朋友B:为什么啊?

小朋友A:因为我爸的车比你爸的车贵,所以车里面的味道就比你爸车里的味道好闻。

此种攀比不仅仅在高档幼儿园里出现,在一般中档幼儿园里也比比皆是。

记者在东城区的和平里一区幼儿园门口碰到了一位前来接孩子放学的家长,谈到现在的孩子之间经常互相攀比的情况时,王女士的脸上写满了忧愁,她给记者讲述一件辛酸的往事。

由于自己跟丈夫工作比较忙,接送儿子磊磊在幼儿园的上学、放学的事情就交给了孩子的爷爷。一天,磊磊跟同班的小朋友比玩具,看谁的最好。放学后,磊磊同学的家长开车来接,而磊磊爷爷却骑着自行车来接。磊磊同学爬上车后,拿出一个跑车模型,对磊磊大喊道:“你看,这都是从日本带回来的,你有吗?穷光蛋。”

这个得意的孩子虽被家长呵斥“不要欺负别人”,但他仍洋洋得意,还做起鬼脸。

磊磊当场大哭不止,并死活不上爷爷的自行车。回家后,磊磊闷闷不乐,说什么也不上幼儿园了,为此还生了场病。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攀比、斗富现象并不仅仅存在于个别孩子身上,而是十分普遍,只不过攀比的对象不同罢了。

东城区一名幼儿园的老师告诉记者:这种攀比现象在一些幼儿园时常发生,作为一名老师,当她不经意听到孩子们在互相攀比的时候,心里真不是滋味,感觉现在的小孩子已经失去了这个年龄原有的童真。

无奈:穷家长们“打肿脸充胖子”

一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知道苦了多少穷家长。

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不输在“起跑线上”,宋先生把大部分积蓄都花在他女儿朵朵身上。他不仅咬牙把朵朵送进一所每月收费5000元的双语幼儿园,还给孩子报了钢琴班、形体班等。

付出总是有回报的,这句话,宋先生半年后得到了印证。上了半个学期的幼儿园,宋先生感觉到孩子的明显进步,说话间有时夹杂英语单词,不用说,双语教育起了作用。

经过半年多的钢琴培训,朵朵也能磕磕绊绊地弹出比较简单的乐曲,“爸爸,今天我在班上给同学弹了首曲子,大家可羡慕我了。”朵朵兴奋地告诉爸爸。

喜悦之余,宋先生也感到很无奈。

为了给女儿交高昂的学费,宋先生一个月近8000元的工资几乎全投进去了。夫妻俩只能靠着宋先生妻子一个月近6000元的工资生活。

最近一个月,宋先生明显感觉到跟女儿谈话的时候,朵朵经常会说到别的小朋友家里情况:谁家有两个保姆、谁家有两辆汽车、哪个小朋友给灾区捐款一千元、哪个小朋友跟父母出国玩了„„

宋先生虽然心里很不是滋味,但也只能很勉强地笑笑,把话题岔过去。

由于朵朵练琴的地方离家比较远,每次去练琴宋先生只能骑电动自行车送朵朵去。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朵朵进步飞快,老师也夸朵朵很有天赋,宋先生夫妻俩很欣慰。

但是朵朵明显感觉到其他小朋友有意疏远她。一天,练琴的一位小朋友悄悄地问朵朵,为什么不让你爸爸开车送你呢?来琴行练琴的小朋友都是父母开车来的,父母不开车接送,小朋友看不起的。

朵朵回家后不再要求去练琴了,除非宋先生买辆车,自己才去练琴。

为了孩子,宋先生跟妻子东拼西凑,凑足10万元,买了一辆日本某品牌省油的车。“平时不开,只是送孩子时才开。”宋先生无奈地说。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如今穷孩子和富孩子从穿的衣物、玩的玩具到交通工具、居住环境,都有很大差别,孩子从小就开始有了潜在的“阶层意识”。况且孩子从三四岁起彼此就有相当的交流,议论起各自家里的情况口无遮拦。

宋先生是众多穷爸爸的代表之一,他和很多家长都担心: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孩子从小就知道自己穷,会不会丧失对未来的自信心?

反思:谁教会了孩子们“攀比”?

记者通过近期的采访,发现孩子斗富的内容大至家中住所环境、汽车品牌,小至衣服、玩具,无所不包。然而核心只有一个,那就是“比”。那么是谁教会了他们比呢?

家长往往对孩子之间的攀比感到既无奈又不解。一位幼儿园园长指出,其实家长恰恰是孩子攀比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在孩子面前肆无忌惮地说贫比富时,不能分辨是非的孩子很快就学会了,如“妈妈说这样最漂亮”,“爸爸说有钱人开奔驰”等。孩子们就学会简单地重复成人的话,模仿成人的语气去评价自我和他人。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十分巨大,可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是孩子最亲密无间的伙伴。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可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对孩子性格的塑造和品质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这位园长建议,作为教育孩子的父母,必须小心检视自己的行为。“如果父母在家中经常有类似和同事、朋友攀比的倾向,那么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也会在无形中养成这种攀比心理。”

此外,目前有些幼儿园老师的师德存在问题,作风不端正,对一些家境比较好的孩子特别关注,对他们百般照顾,而对一些家境不好的孩子比较冷淡,不理不睬。作为老师,同样要注意言行,不能作一些不恰当的比较,促进孩子的攀比心理。

另外,记者发现,一个引人深思的现象是,在一些学费比较贵、门槛比较高的幼儿园中,这种现象的发生几率要远远大于一些普通幼儿园,家庭经济收入上的差距成了这种现象发生的主要导火索。

声音:“拼爹”折射出人生理想的错位

天真的孩子在校园里应该接受文化知识的浇灌,接受真理正义的熏陶,接受心灵的洗礼,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为自己走上社会干事创业打好基础。

爹是当官的、有钱的,不能不说是一种幸运。但把自己一生都交给爹,都靠钱,实在让人有些担心。

学生应该比学习、比成绩、比体魄、比德行。这样比的结果是大家都争先恐后勤奋努力学习,学到真本事,拿到好成绩,才是安生立命之根本。拿爹说事,靠钱买未来,折射出下一代人生理想的错位,是把当权和钱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本来当官也没错,当官能用手中掌握的权力为社会造福,为老百姓办更多的事情,但毕竟能当官的人不多,社会也不需要那么多当官的。再说,当官不容易,当个好官更难,需要多方面的能力,不是谁都能当的。学生羡慕当官,比爹官位,说明内心深处已经播下了要当官的理想种子。无疑,这是人生理想的错位。

第二篇:幼儿园攀比现象 谁教会孩子-拼爹--斗富--

幼儿园攀比现象 谁教会孩子“拼爹”“斗富”? 推荐阅读

更多

日本多所大学涉嫌入学考试网上作弊谁教会孩子们“拼爹”“斗富”?内地高校联招华侨港澳台学生北京市教委:民办校招生禁承诺就业

资料图片:工人日报

攀比、斗富现象在一些幼儿园时常发生,孩子们有时候会比谁穿的衣服好看,有时候会比谁的玩具好玩,有时候会比谁的爸爸更有钱。潜在的“阶层意识”,让他们多少失去了这个年龄应有的童真;一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不知苦了多少穷家长

最近一段时间,玲玲从幼儿园回家之后,总是不开心,问她为什么,玲玲总是摇摇头。

2月28日,幼儿园放学前,妈妈照例开着宝来轿车去接玲玲。玲玲坐上车,嘴噘得很高,突然对妈妈说:“妈妈,您能换一辆奔驰轿车来接我吗?那样我会很有“面子”的。我同学爸爸、妈妈都开着好车,您开的这个车,在我班里是最破的。”

玲玲妈妈沉默了。

记者日前走访北京市多家幼儿园,与前去接小朋友放学的家长攀谈,不少家长表示孩子都会在幼儿园里互相攀比,回家后,为满足虚荣心向家长提出各种要求:“我班里有家长买辆奥迪车,爸爸,您什么时候买一辆呢?”、“我班有几个小朋友的爸爸好有钱,家都住特别高档的楼盘”、“妈妈,我班有同学去过海南了,放假我也想去海南”„„

“攀比”“斗富”在幼儿园普遍存在

26岁的张郝在北京市朝阳区颇具实力的凯博智能全纳幼儿园担任幼儿教师,据她介绍,该园每月学费、伙食费共计在5000元左右,“在这上幼儿园的孩子,家里条件都是十分优越的。”张郝总结说。

张郝所带班级的孩子都是四五岁,上班两年来,她经常听到孩子之间攀比的话题:家住哪个城区;多大房;假期去哪里玩;玩具在哪里买的;父母做什么生意的,赚多少钱;父母开什么车来接;妈妈用什么化妆品,都是他们比较的事情。

在北京市金色摇篮潜能开发婴幼儿园门外,记者听到这样一段对话:

小朋友A:最近我爸爸车里有一股味道。

小朋友B:那就换一辆车呗,我老爸新买辆Q5。

小朋友A:你真傻,这个味道就是新车的味道,我老爸买的是S600,车里的味道一定比你爸车里的味道好闻。

小朋友B:为什么啊?

小朋友A:因为我爸的车比你爸的车贵,所以车里面的味道就比你爸车里的味道好闻。

此种攀比不仅仅在高档幼儿园里出现,在一般中档幼儿园里也比比皆是。

记者在东城区的和平里一区幼儿园门口碰到了一位前来接孩子放学的家长,谈到现在的孩子之间经常互相攀比的情况时,王女士的脸上写满了忧愁,她给记者讲述一件辛酸的往事。

由于自己跟丈夫工作比较忙,接儿子磊磊在幼儿园的上学、放学的事情就交给了孩子的爷爷。一天,磊磊跟同班的小朋友比玩具,看谁的最好。放学后,磊磊同学的家长开车来接,而磊磊爷爷却骑着自行车来接。磊磊同学爬上车后,拿出一个跑车模型,对磊磊大喊道:“你看,这都是从日本带回来的,你有吗?穷光蛋。”

这个得意的孩子虽被家长呵斥“不要欺负别人”,但他仍洋洋得意,还做起鬼脸。

磊磊当场大哭不止,并死活不上爷爷的自行车。回家后,磊磊闷闷不乐,说什么也不上幼儿园了,为此还生了场病。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攀比、斗富现象并不仅仅存在于个别孩子身上,而是十分普遍,只不过攀比的对象不同罢了。

东城区一名幼儿园的老师告诉记者:这种攀比现象在一些幼儿园时常发生,作为一名老师,当她不经意听到孩子们在互相攀比的时候,心里真不是滋味,感觉现在的小孩子已经失去了这个年龄原有的童真。

穷家长们“打肿脸充胖子”

不知道一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苦了多少穷家长。

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不输在“起跑线上”,宋先生把大部分积蓄都花在他女儿朵朵身上。他不仅咬牙把朵朵送进一所每月收费5000元的双语幼儿园,还给孩子报了钢琴班、形体班等。

付出总是有回报的,这句话,宋先生半年后得到了印证。上了半个学期的幼儿园,宋先生感觉到孩子的明显进步,说话间有时夹杂英语单词,不用说,双语教育起了作用。

经过半年多的钢琴培训,朵朵也能磕磕绊绊地弹出比较简单的乐曲,“爸爸,今天我在班上给同学弹了首曲子,大家可羡慕我了。”朵朵兴奋地告诉爸爸。

喜悦之余,宋先生也感到很无奈。

为了给女儿交高昂的学费,宋先生一个月近8000元的工资几乎全投进去了。夫妻俩只能靠着宋先生妻子一个月近6000元的工资生活。

最近一个月,宋先生明显感觉到跟女儿谈话的时候,朵朵经常会说到别的小朋友家里情况:谁家有两个保姆、谁家有两辆汽车、哪个小朋友给灾区捐款一千元、哪个小朋友跟父母出国玩了„„

宋先生虽然心里很不是滋味,但也只能很勉强地笑笑,把话题岔过去。

由于朵朵练琴的地方离家比较远,每次去练琴宋先生只能骑电动自行车送朵朵去。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朵朵进步飞快,老师也夸朵朵很有天赋,宋先生夫妻俩很欣慰。

但是朵朵明显感觉到其他小朋友有意疏远她。一天,练琴的一位小朋友悄悄地问朵朵,为什么不让你爸爸开车送你呢?来琴行练琴的小朋友都是父母开车来的,父母不开车接送,小朋友看不起的。

朵朵回家后不再要求去练琴了,除非宋先生买辆车,自己才去练琴。

为了孩子,宋先生跟妻子东拼西凑,凑足10万元,买了一辆日本某品牌省油的车。“平时不开,只是送孩子时才开。”宋先生无奈地说。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如今穷孩子和富孩子从穿的衣物、玩的玩具到交通工具、居住环境,都有很大差别,孩子从小就开始有了潜在的“阶层意识”。况且孩子从三四岁起彼此就有相当的交流,议论起各自家里的情况口无遮拦。

宋先生是众多穷爸爸的代表之一,他和很多家长都担心: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孩子从小就知道自己穷,会不会丧失对未来的自信心?

是谁教会了孩子们 “ 攀比 ” ?

记者通过近期的采访,发现孩子斗富的内容大至家中住所环境、汽车品牌,小至衣服、玩具,无所不包。然而核心只有一个,那就是“比”。那么是谁教会了他们比呢?

家长往往对孩子之间的攀比感到既无奈又不解。一位幼儿园园长指出,其实家长恰恰是孩子攀比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在孩子面前肆无忌惮地说贫比富时,不能分辨是非的孩子很快就学会了,如“妈妈说这样最漂亮”,“爸爸说有钱人开奔驰”等。孩子们就学会简单地重复成人的话,模仿成人的语气去评价自我和他人。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十分巨大,可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是孩子最亲密无间的伙伴。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可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对孩子性格的塑造和品质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这位园长建议,作为教育孩子的父母,必须小心检视自己的行为。“如果父母在家中经常有类似和同事、朋友攀比的倾向,那么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也会在无形中养成这种攀比心理。”

此外,目前有些幼儿园老师的师德存在问题,作风不端正,对一些家境比较好的孩子特别关注,对他们百般照顾,而对一些家境不好的孩子比较冷淡,不理不睬。作为老师,同样要注意言行,不能作一些不恰当的比较,促进孩子的攀比心理。

另外,记者发现,一个引人深思的现象是,在一些学费比较贵、门槛比较高的幼儿园中,这种现象的发生几率要远远大于一些普通幼儿园,家庭经济收入上的差距成了这种现象发生的主要导火索。

本文来源 任你博: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教会家长如何爱孩子(定稿)

教会家长如何爱孩子

内容提要: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出生后所面临的第一环境,也是儿童和青少年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既担负着生养哺育的义务,也担负着教育孩子健康成长的责任,天下的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成栋梁?但很多家庭并不真的知道怎样做才能使孩子成才,有的家庭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就是尽了家长的责任,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有的家长奉行树大自直的信条,对孩子放任自流,不管不问,有的家长则一味要求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而孩子却越来越不爱学习,当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做家长的盼望孩子快快长大,可是,当孩子真的长大了的时候,我们做家长的却往往束手无策,尤其是面对着现在的孩子,问题尤为突出,面对孩子的成长,我们该如何处理好跟孩子的关系呢?

关键词:父母、家庭教育、爱孩子

影响一个人成长的因素是很多,其中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尤为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同家长朝夕相处,家长的言行天天在反复强化,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出生后所面临的第一环境,也是儿童和青少年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既担负着生养哺育的义务,也担负着教育孩子健康成长的责任,天下的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成栋梁?但很多家庭并不真的知道怎样做才能使孩子成才,有的家庭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就是尽了家长的责任,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有的家长奉行树大自直的信条,对孩子放任自流,不管不问,有的家长则一味要求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而孩子却越来越不爱学习,当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做家长的盼望孩子快快长大,可是,当孩子真的长大了的时候,我们做家长的却往往束手无策,尤其是面对着现在的孩子,问题尤为突出,面对孩子的成长,我们该如何处理好跟孩子的关系呢? 班主任作为一位管理者,是联接学生、家长、任课教师、学校的桥梁。一位优秀的班主任,既要带好学生,服务于任课教师,管理好班集体,还要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班主任老师有义务也很有必要指导家长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科学知识。班主任只有与家庭密切配合,有意识地形成积极向上的教育合力,才能发挥出富有成效的学校与家庭教育的作用,教育的成功性才能大大提升。我结合本班的情况和我的个人学习后心得简单谈一谈

我所带的这个班级有54个孩子,班级中除了有十位本地学生,其他四十多位孩子都是外地务工的子女,我班的学生家长有以下几种教育误区;其一是不少父母关注的焦点仅限于孩子的衣食住行,他们很少关注孩子内心,忽视孩子的精神需求。很多人都以自己忙为借口,太多的忽视造成孩子个性缺陷。有的家长外出打工,只把两个孩子单独放在家中,剥夺了孩子对人生的正常体验,孩子失去了家长的监管,过重的精神压力,过重的精神负担,孩子的压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沉重;还要自己管理、照顾自己,这种要求本身就是不合理,缺乏科学性。

其二是把孩子当作私有财产。家长不是把孩子作为独自的人来尊重,而是把孩子作为自己的私有财产:“我生的孩子,要打要骂别人管不着”;把孩子当作自己的资本,认为孩子学习不好,丢自己的面子。其三是缺乏学习,缺乏家庭教育的氛围。家长不注意学习教育知识和教育方法,不注意借签他人经验,用打骂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要么自我,要么充满暴力倾向。家庭教育气氛紧张,少有温情,缺乏正确的教育方式。家长与孩子缺乏正常的交流。针对家庭教育的现状,作为班主任在工作中应怎样指导家庭教育呢?

我很荣幸地参加了2011年12月昌吉市教育局举办的班主任“家庭教育指导师专业化课程”学习班。本次的远程课程学习,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市教育局为我们搭建了一个高层次的学习的平台。借助这个平台,我们能与一些优秀教师、专家们有了零距离接触。非常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在这次培训中,我认真学习,进呱呱房间听视频课,完成《家庭教育指导师专业化课程》远程课程等等,使我的思想受到了强烈冲击,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首先我在不断学习家庭教育专业化课程过程中,能够与家庭教育专家、家庭教育指导师们可以面对面交流,交流班主任在育人方面的困惑,解决当前家庭教育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学生入学后,他们的全部生活仍然与家长保持着联系,家庭教育具有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主动与家长勾通,取得家长的支持,各项工作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明智的班主任应该放低姿态,放平心态,经常主动地与家长一同分享孩子点滴进步的喜悦,交换教育的意见,听取家长的建议。因为家长都是爱孩子的,无论学历高低,只是缺少家庭教育科学知识。

首先告诉家长家庭教育从尊重孩子开始。

有许多家长,可能是出于对老师的绝对信任,经常对老师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把孩子交给您了,要罚要打您做主”。这话暴露了家长基本观念上的问题,这就是没有把孩子视为独立的人,不懂得孩子有依法受保护,得到尊重的权利。不仅是口头上不尊重孩子,许多家长更是在行动上无视孩子的相对独立的家庭地位和人格,事事替孩子做主,要求孩子绝对服从成年人的意志,只强调孩子听话,而很少倾听孩子的心声,只约束孩子却很少约束自己。要告诉家长孩子是独立的人、成长中的人,终将走向社会的人,尊重孩子对于孩子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我班上有一位家长,有三个孩子,大的是两个女儿,小的是儿子,由于从小对儿子娇生惯养,孩子比较顽皮,相比两个女儿来说操心的多,让家长更觉得为儿子付出的多,恨铁不成钢,就经常责骂孩子,更有甚者,当着同学们的面将孩子骂得一文不值,而孩子性格内向,在日记、作文中对母亲有很多怨言。据调查显示,受尊重的孩子与未受到尊重的孩子相比较,前者易于沟通、责任心强、做事主动积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未来社会发展要求人才要有责任心、主动性、创造性,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功、成人、成才,那就从尊重孩子开始吧。

其次是告诉家长家庭教育的学习方法

我校学生大多来自附近的农民家庭。家长们的文化水平偏低,虽然有些家长表现出强烈的参教意识,但也只凭自己的生活经验管教孩子,不大懂得家教规律。比如,有一位家长反映孩子固执、任性,听不进去家长为他“好”的话,不明白自己的“道理”。“管教”不了自己的孩子,家长束手无策。就比如天气冷,孩子不愿意再添衣服这样的小事,家长特意来校请教班主任。实际上这就是所谓的“代沟”现象。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发展时期。在这个阶段,孩子往往表现出“双架情感”,也就是说,孩子既有独立自主,摆脱依赖父母的一面,又有未成熟而离不开父母的一面。他们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往往开始有自己的见解,与父母的意见产生分歧也是正常的。家长与子女的代沟现象并不可怕,既不要如临大敌而恼怒,也不要漠不经心而回避。只要面对现实,诚心处理,代沟可以得到弥合。于是,我向家长说明,其实最根本的是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尤其是行为的发展缺乏了解。因此,不知道要有效地使孩子接受并执行家长的“好意”该怎么做。利用这个机会,我给家长推荐一本《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主要内容是家长要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家长真正了解孩子,废除“家长制”的管教法,以民主态度对待。几天后,家长打来电话说,文章对他很有启发,表示今后一定要尽力按照家教规律教育孩子。因此,我认为,有些家长并不是不想管好自己的孩子,知识缺乏一定的方法,教师把握机会,刺激家长的“学习动机”,调动家长学习教育理论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学习的需要,是帮助家庭教育步入正轨的基础。

其三是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

新的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但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并不是所有家长能理解,甚至还会遭到家长的反对。因此,教师在指导家庭教育中,应该与时俱进,体现现代的教育理念。

例如,我班上有学生想参加航模、速滑、军乐等小社团,要求学生回家与家长配合,共同完成。有许多家长就不理解,面对这种情况,我总不能干巴巴地向家长说此项活动的意义,这样家长也不会理解的。于是,我聘请几位家长做一回“老师”,让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倾听学生谈这项活动开展以来的感受。让家长认识到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还了解到。这次活动,使家长们开始对新的课程改革有了正确的认识。一位家长说:“过去我一直认为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行了,其实让孩子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能够通过探索,独立的进行有效学习,才是重要的。因为孩子终究要走向社会,如果没有得到锻炼,又怎么能成长为独立的人呢”。

现在家庭教育中最大的问题是家长对孩子期望值太高,望子成龙、盼女成凤过于心切,不能以平常心对待孩子。很多家长注重孩子学业成绩提高,而忽视身心健康和生存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在对待孩子的生活问题和成才问题上,有些家长推行的几乎是完全对立的做法,在生活上,他们尽可能满足子女提出的物质要求,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受到百般呵护、溺爱乃至惯纵的环境中;但在子女成才问题上,家长们提出的则是苛刻的要求,要子女在学习上达到完美无缺的地步,考试成绩要在班上排在前几之内,而且下次只能前进不能后退,远没有真正体现精神关怀。由此看来,如果没有正确的家教思想,教育方法就是再好,效果也是很差的,甚至会产生很坏的后果。我班上还有这样一位家长,她以自己忙,不识字为由,天天去棋牌室搓麻将,对孩子学习不管不问,班主任更要对这样的家长进行指导和帮助,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不间断地与家长交流和沟通思想,努力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向家长提出创建学习性家庭的几点倡议:一是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家长带头读书,为孩子做出学习的表率,和孩子一起读书,家长可以看看报,一个好的学习伙伴很重要。孩子在家学习,家长切莫搞一些娱乐活动,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很重要。不要逼孩子学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因为孩子的成绩而责骂孩子。不要因为孩子试卷上的低分而认为孩子没有出息。不要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表示太大的关注,那样会造成孩子学习紧张,压力增大。不要把孩子的成绩与其他孩子相比,要分析一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反思一下有没有自己的责任。二是合理安排每天一定的休闲时间,使它成为全家共同讨论、交流、分享学习成果的时间;三是建立家庭成员之间民主平等、相互尊重,共同进步的亲子关系,家长应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四是从自己孩子的实际出发,在家庭生活中创造出适合的教育方法;五是尊重孩子的天性,并为孩子创造适合发展的环境,让孩子有自己的发展空间、思考空间,顺应孩子的个性进行引导教育。

再者,我班上有这样一位学生,不写家庭作业,家长打骂都不起作用,我在学习中看到这样一个案例对我很有启发,我指导家长先了解孩子不做作业的原因。不爱做作业的孩子,通常都不是故意不做,一定是在某个环节遇到了困难。比如,有的地方不会,或者写字很慢,或者自控能力差,贪玩。这时候,最需要家长有针对性地帮孩子跨过难关。通过和家长沟通,发现这个孩子写字写字很慢,再加上自控能力差,一个小螺丝钉都能引起他的注意,不能静下心来,针对这种现象,我让家长有约在先。如果孩子有不做作业的倾向,就要提前约定他作业要做多少,什么时间完成,要达到什么质量等等,然后就告诉他,如果做不完,有什么惩罚,做得好有什么奖励。当然,前提是了解孩子的爱与怕。比如,做不完作业,接下来的动画片就泡汤了等,这些措施一定是可以执行的。再者不重复惩罚。很多人大概没有意识到,批评指责本身就是一种惩罚,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语言暴力,要谨慎使用。批评了一通,又不让孩子看电视,就是重复惩罚了。批评指责不是什么高明的惩罚措施,且副作用明显,建议不用。不做作业的事情发生了,再说“你怎么又不做作业”已经没意义了,着眼点就要放在弥补这一次、预防下一次上面。

第三、从孩子的利益出发。让他认识到,认认真真地做作业,是对他最有利的事情,不但没人打他,还有人夸他,做的过程还可以收获很多成就感,这样他就会为了自己的利益主动去做。第四.这时就需要老师 温和而坚决的强制。这个孩子并不是不会做,就是很难克服心中那说不清的感觉和逃避的情绪,如果有个严厉的老师在后面推一把,也就过去了。坚决不要给孩子逃避的可能。我每天第一个要检查他的作业,这样他天天完成作业,忽然发现原来做完作业,是这样坦然,不再被矛盾和自责折磨,这个感觉就成了继续完成作业的动力。

最后,让孩子参与一些家务事。家长一直是只让孩子回家后就写作业,家里什么事都不让干,所以我极力主张孩子做家务,孩子从中学习做事的方法,学会统筹安排,学会坚持,学习承担自己的责任。甚至家里的一些事情也请孩子参与意见,这样他就觉得自己是“重要的人”,这种经验会迁移到学习中去

班主任在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时都应当对学生的家庭及家长进行调查分析,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指导家教。调查包括:文化水平、职业状况、家长年龄、家教思想、家庭关系等内容,然后按照不同层次,进行分组辅导。如,对有一定文化知识,有较强家教意识的家长,班主任向他们推荐或提供一些家教文章书籍,让他们自学,学习后向其他家长交流介绍。

总之,班主任在指导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应该调动各个层次和不同类型家长的积极性,激发家长学习家教理论的兴趣和热情,端正家教指导思想,改进家教方法,体现现代的教育理念,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取长补短,拾遗补缺,协调统一,促进每一个孩子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结尾的注释

对于我们每一位教师来说,教育,从来不是一条捷径,那是树的生长,是根的纵横,是年轮的蔓延,是逐渐的枝繁叶茂,是未来的花与果。这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日子,让我们知道,教师工作是神圣的,班主任的工作更是具体、琐碎、辛苦而平凡的,但是平凡的工作决不平庸!因为工作着是美丽的,好的教育,好的老师是我们可以感受到的孩子因而进步,因而转变,因而获得成长的开端与力量。

参考材料

《班主任之友》、《德育报》、《不输在家庭教育上》

第四篇:家长怎样教会孩子理财

家长怎样教会孩子理财

我们是应该从小培养孩子节约的习惯,但并不代表我们不能让孩子接触到钱,事实上,我们应该从小时候教会他们怎样合理地花钱。‚如果你在花钱方面能够给孩子提供明确而实用的指导原则,你就更有可能培养出将来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商品社会中站住脚跟的孩子。‛(参见,《小鬼当家一书》)

让孩子学会理财,应尽早为孩子提供与金钱打交道的机会,让孩子从小明白生活的一个基本规则:没有收入就没有支出。

那么,收入是怎么来的呢?父母可以在方便的时候带孩子去自己的工作单位参观一下,告诉孩子自己是怎样工作的。顺利与否,有什么乐趣,有什么困难,经济状况如何,这些都应该让孩子有所了解。

怎样支出呢?首先父母在给孩子发零花钱时,就应该考虑到孩子可能用它来买些什么。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需求,因此,花钱的地方可能不仅仅是学习用品这一块,也应包括点心、玩具、衣服、去娱乐场所的门票等。

在孩子用钱的过程中教会他们节俭、储蓄,让孩子既不会挥金如土,又不至于一毛不拔。

永远不要用金钱来贿赂和惩罚孩子。

有些父母试图用钱来刺激孩子的学习。这种做法更糟糕,会让孩子养成为了获得奖赏才去努力学习的习惯,这样的孩子不可能成为对自己、对他人负责的人,也体会不到出色完成一样工作之后的激动与兴奋。

‚给孩子鱼吃,不如教会孩子钓鱼。‛毕竟再多的钱,都有被花光的一天,可是懂得理财,就可以使有限的资产不断累积,而正确的理财观念必须从小养成,对于孩子来说,这才是给他们最有价值的财产。同时也表明,理财教育的重要性。理财教育的六个秘诀

1、尽早训练孩子学会理财让他对数字有敏感度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一定让他知道父母挣的钱不容易,让孩子知道家庭的一部分收

入与支出。让他知道孩子一年能消费多少。必须让他感受到数字的多与少到底有什么不同,才能建立金钱观。

2、让孩子陪你去购物,在采购中,教孩子看价钱,并且清楚的让他们知道,这个东西的价钱过于昂贵所以你不买;怎样买比较划算;告诉孩子,货比三家不吃亏;以及要有购物预算等概念。另外,在付款的时候,可以把钱交给孩子请他支付,甚至对于较大的孩子,不妨在需要到便利超商买酱油、盐的时候,请孩子帮忙跑腿,偶尔把找回来的零钱给孩子当奖励,并教孩子将钱投到扑满里,开始建立储蓄的观念,不过次数别太频繁,如果养成孩子一定在有奖赏才肯帮忙习惯就不好了。

3、教孩子具体设定理财目标当孩子开始有零用钱的时候,就可以教他们定期审视自己存了多少钱,父母可以陪着孩子一起计算,并记录下来,而当孩子会写数字,并且具有基本的加减概念后,可以给孩子一本帐簿,让他们学习如何记帐。

4、让孩子记帐,导正消费观而就算是在同一个环境下长大的孩子,理财消费观念也可能差距很大,有些孩子天生个性慷慨、不拘小节,长大后往往容易成为入不敷出的人,但有些孩子则对钱有相当大的不安全感,进而成了一毛不拔的铁公鸡,但这些都是不健康的理财行为,父母必须从旁协助导正。

5、为孩子开立银行帐户教孩子储蓄,可以把过年的压岁钱让孩子存起来,一般先从存扑满开始,但当扑满已经有不少的存款时,不妨带孩子一起到银行去开设一个属于他的存款帐户,且最好让孩子保管自己的存款簿,如果不放心,也清楚的让孩子知道你将簿子放在哪边。有了这个帐户后,不管存钱或是领钱,最好都让孩子全程参与,藉此使其明白银行的功能,并教孩子看懂存款帐簿。

6、借钱给孩子,培养贷款观念,可以适度的‘借钱’给孩子,让他有借钱、还钱、并支付利息的观念。这时最好请第三者当仲裁人,让其约定如何还款、何时还清等,最好可以借据形式记录下来,使孩子了解到借、还钱的重要性,培养其责任感。

理财教育要遵守三大原则,避免教育效果适得其反:

1、让孩子真正拥有钱。在许多人的成长记忆中,父母都会支应零用钱,逢年过节也会从长辈手中拿到不少的红包,可是父母通常都会将孩子好不容易存下的零用钱或是长辈送的红包,用‘爸妈替你存下来’的借口,全数收回去,这反而会造成孩子一拿到钱就赶快花掉的坏习惯,因为他们会认为存下来只会被大人‘没收’。

2、给建议但支配权交给孩子。大卫.欧文在其《我家老爸是银行》一书中点出,多数父母即使让孩子拥有存款,却完全不给他们支配权,往往孩子要买什么,父母认为不必要,便极力阻止,徒然留下不好的沟通经验,倒不如给意见由孩子自行评估。他以儿子想换新脚踏车为例,他们不赞同但也不阻止,只是分析原本的脚踏车仍新且堪用,而想购新脚踏车除外型炫之外,并没有特别好用的功能,但价格高出很多,可能花掉他所有的存款,分析后决定权还是在孩子,终于让儿子不再坚持。大卫.欧文认为,毕竟孩子未来还是要自己决定如何支配金钱,现在做错决定也许只是损失几十元,最多几千元,可是却能换取一个教训,以免长大后一赔可能就上万元,或甚至倾家荡产。

3、让孩子花自己的钱。孩子开始有零用钱之后,就要让他学习如何花自己的钱,这样才会懂得珍惜金钱。可以和孩子协商,如果是学费、教材费用或是全家一起的花费,就由父母出钱,但如果是自己想买的玩具、出游时的纪念品、朋友的生日礼物等,则要让他们自己付钱,因为人性都是一样,一旦是别人付帐,就容易流于滥花、浪费的情况。

只要父母给予孩子正确的理财观,引导他们采用合理的理财方式,加上秉持上述这些原则,不要以自己的立场去干涉孩子的理财细节,那么孩子便可以从中学习一辈子受用的金钱价值观,轻易藉由理财就能致富。

美国少儿理财教育目标

3岁:能辨认硬币和纸币。

4岁:知道每枚硬币是多少美分。

5岁:知道硬币的等价物,知道钱是怎么来的。

6岁:能够找数目不大的钱,能够数大量的硬币。7岁:能看价格标签。

8岁:知道可以通过做额外工作赚钱,知道把钱存在储蓄账户里。

9岁:能够制定简单的一周开销计划,购物时知道比较价格。10岁:懂得每周节约一点钱,留着大笔开销时使用。11岁:知道从电视广告中发现理财事实。

12岁:能制定并执行两周开销计划,懂得正确使用银行业务中的术语。

13岁至高中毕业:进行股票、债券等投资活动的尝试,以及商务、打工等赚钱实践。

第五篇:孩子是谁的故事

李家庄有个李二,头脑有时不大灵光,村里人都叫他二痴子。二痴子长大后,他爹托人给他娶了房媳妇。媳妇进了门才知道丈夫的底细,心中有些懊悔,但也没办法。

她担心丈夫在外面吃亏,就一再嘱咐:“出门别人说什么你甭随着说,就当没长耳朵。”二痴子嘻嘻一笑,根本没听进去。一来二去的,媳妇也就不管他了。

媳妇进门两年,竟也生了个男娃。这天二痴子出门,村里的几个年轻人拦住他,笑嘻嘻地对他说:“听说你有儿子了,恭喜啊。”

二痴子撇了撇嘴说:“这孩子又不是我生的,有什么可恭喜的?”

这几个年轻人听了,知道二痴子的痴劲儿又上来了,想调笑调笑他,就问:“孩子不是你生的,那又是谁生的?”二痴子说:“管他是谁生的,反正不是我生的。”

这几个年轻人想,莫不是二痴子的媳妇儿跟谁不正经被他撞见了吧?这种事情如果能从二痴子嘴里掏出来,一定有趣,于是就说:“要是你告诉我们,我们就凑个份子,请你喝一回酒。”

二痴子想了想,说:“你们得先请我喝了酒,等我喝醉了再告诉你们。不喝醉了我不好意思说出口。”

这些小青年心想,这下可有故事好听了,于是就你三个铜板我五个铜板地凑了一笔钱,到村口的小酒铺买了一瓶酒,叫了两个菜,请二痴子喝酒。二痴子美美地喝了一通,把嘴一抹,笑嘻嘻地说:“这孩子嘛,当然是我媳妇生的呗。你们也不好好想想,我一个大男人,就是想生也生不出来呀,是不是?”

下载家长必读:是谁教会孩子“攀比”?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家长必读:是谁教会孩子“攀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会孩子如何记笔记

    1,保证充足的睡眠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孩子写作业写到直接睡着,怎么能学好! 要保证白天高效,其实最重要的还是保证晚上的休息,把精神养好,第二天才能活力满满,全力以赴地去做自己的工......

    教会孩子感恩[大全]

    浅谈如何让孩子学会感恩 【摘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孩子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学会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学会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学会尊重每一份平凡的普通的劳......

    家长应教会孩子的礼仪常识

    家长应教会孩子的礼仪常识礼仪是人际交往的通行证。讲礼仪能够使我们在接人待物和交往中尊重他人和赢得尊重,同时也是个人素质和修养的体现。家长应该教会孩子那些礼仪哪?一、......

    家长如何教会孩子防拐骗(共五篇)

    家长如何教会孩子防拐骗 不少家长认为,孩子被拐骗这样的事情离自己太遥远,不可能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所以不在意,也缺乏这方面的教育。还有些家长过于紧张,对孩子诸多限制,时刻严......

    家长必读-孩子专注力培养大全

    家长必读-孩子专注力培养大全(2013-04-10 21:38:43)转载▼标签:分类: 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转载原文地址:家长必读-孩子专注力培养大全作者:广大教育案例篇不要破坏孩子的专注力当......

    是鼓励还是攀比?

    是鼓励还是攀比? 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有着虚荣心,攀比心,和骄傲之心。 这些似乎就这样根深蒂固的在我们的每一个人心中扎根了一样,无法剔除,就像我们的很多思想一样,无法改变。 人......

    是谁在攀比5则范文

    是谁在攀比 武汉的卢女士介绍,上三年级的女儿其实成绩挺不错,去参加家长会原本没啥压力,但如今的孩子们啥都爱攀比,给家长带来无形的心理负担。“之前我开家长会都很随意,但女儿......

    家长必读

    怪兽家长变形记 记者 从玉华 陈倩儿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2月15日) 编者按: 不客气地说,华人世界的家庭教育,有时让人觉得像是进了动物园。前有虎妈、狼爸,最新又出了鹰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