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消除孩子攀比心理

时间:2019-05-14 23:47: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怎样消除孩子攀比心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怎样消除孩子攀比心理》。

第一篇:怎样消除孩子攀比心理

怎样消除孩子攀比心理

有人从吃、穿、用、玩四个方面诠释了现代中学生的攀比和奢侈,出手阔绰,动辄上千元。在现实生活中,这绝非夸张。

有一次坐地铁,看见两个孩子,每人手里拿着一款诺基亚的高端手机,正在那里对比,看看谁的手机功能多、谁的耗电时间长,还把自己的电池卸下来看是否能装到对方的手机上。有一个电池可以同时装在两款手机上,而另一个却不行,于是那个同学就露出了胜利的微笑。

看到这里我不禁感慨万分。我能认出其中那款较高档的手机,还是因为同事刚刚托人在深圳买了一个,而他不在北京买却托人在深圳买的原因就是嫌这款手机在北京买太贵,这样他可以省掉将近两千块钱。一个差价都有两千块钱的手机,可想而知它有多贵,现在就这么成了孩子手中用来攀比的玩物。

有位家长和我沟通说,孩子最近开始偷家里的钱,还撒谎。后来被家长发现,问及原因,竟然是为了买名牌衣服,怕家长不给,所以只好偷。

追求名牌、追求前卫是当代学生的“半成熟心理”的表象,是其缘于对社会、对外界的模仿。再加上潜滋暗长的虚荣心,为了吸引周围人注意,就会在衣着、新潮电子用品方面与同学PK,你玩酷的,我超酷,我酷毙!

孩子之所以这么喜欢攀比手机、攀比衣服、攀比吃喝,其实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因为不自信,所以更在意外在的东西。

孩子既可以通过这些外在的条件“证明”自己,又不需要自己付出多少努力,因为这些东西都有父母为他们准备好了。

一些在年轻时吃过苦的家长现在发财了,于是“再也不想让孩子像自己那样受苦了”,所以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尤其是金钱物质上的要求。

还有一些家长虽然自己很简朴,省吃俭用,却倾尽全力满足孩子。我就曾经亲眼看见一个母亲,自己穿得不说寒酸至少也可以说是过于朴素吧,领着孩子买鞋,进了阿迪达斯店。孩子看上一双一千多块钱的鞋,售货员介绍说这款鞋功能怎么怎么多,孩子就喜欢上了。我以为妈妈不会同意,没想到她连犹豫的意思都没有,很平淡地说:“那就买这双吧。”从她的态度和孩子的神情来看,这样的鞋应该不止买过一双了。

家长自身的虚荣与攀比行为也在影响着孩子,再加上精神上的娇宠与物质上的保障,无形中助长了孩子攀比的行为。可见始作俑者的家长自然难辞其咎了。

我们经常抱怨孩子不懂得节约、好攀比,那孩子要“面子”的心理到底是从哪来的呢?是不是家长一点一点培养起来的呢?要想让孩子不爱慕虚荣,不跟同学比吃比穿,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也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就是要多肯定和鼓励孩子,从各个方面入手,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孩子自信了,攀比的内容就会从外在转向内在。

第二,必要时跟孩子讲一讲家长的工作是怎样的、如何赚到每个月的收入、每月的收入有多少。让孩子清楚家里的经济状况,学会体谅父母、懂得珍惜父母的劳动,从而在自己的花销上量力而行。

第三,也可以让孩子帮忙做家庭理财,安排每个月的家庭支出,这样既培养了孩子做事的条理性,又可以让孩子约束自己。

第四,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孩子把关注点放在学习上,多跟同学比较物质以外的东西。

第五,培养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从而珍惜自己的所得。对于孩子的要求不要马上给予,而是让孩子体会到渴望的滋味后再提供给他。因为来之不易,孩子才会懂得珍惜。

最后,我还想提个小小的建议,也是我的一点见解。有时候,适当满足孩子小小的自尊心,为孩子保留一份面子也是必要的,因为这样可以保护孩子暂时不因为外在的东西不如别人而变得自卑,然后再引导孩子将注意力回归到内在上来也不迟。

第二篇:如何对待孩子的攀比心理

如何对待孩子的攀比心理

昨天,小木凳在临睡的时候对妈妈和爸爸说:妈妈,其实我都有点嫉妒了。小家伙絮絮叨叨的接着说:她的好朋友雅琪,有自己的一间漂亮的卧室,墙上面全都画满了美丽的贝尔公主、白雪公主、灰姑娘、美人鱼公主等等,一个公主一面墙。她的卧室外面,还有一个好大好舒服的阳台,还有一个大箱子,里面全部装满了美丽的芭比娃娃。她们家的房子是上下两层楼的......为什么我们不能住上下两层楼的房子呢?爸爸妈妈在解释若干以后,嘴干舌燥,终于耐心全无。想着单位同事孩子的攀比之心,终于狰狞之态毕露。小家伙也终于在泪花纷纷中进入迷惑的梦乡。

小人梦了,大人可睡不着了。问题出来了,足球出了底线,要怎么才进把球拿回来,继续开始比赛呢?

今天学习了一下,发现,其实,这是人正常的心态。大家都想过好日子,这没什么不对呀!关键是家长要怎么引导的问题。以下是学习的内容。

其实孩子有攀比心理很常见,不要认为孩子有攀比心理就要对其制止。在心理专家看来,家长应抱以平常心看待,而且说不定还能变“坏事”为“好事”,借此培养孩子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孩子的沟通、与人交往能力。对于孩子来说,攀比不一定都是坏事,问题在于父母向哪个方向引导。

当孩子提出要求,家长不要大惊小怪,家长不应武断制止,应先耐心听听他们到底想什么。

孩子天真幼稚的天性为攀比提供心理基础。由于不太了解人的需要和满足是要受一定条件制约的,充满好奇心的孩子往往借助学习模仿对象提出各种要求,比如别人有了漂亮的书包、笔盒、衣服、玩具,他(她)也想要,通常在大人看来孩子这样提要求无理取闹,几句“不行,不能买,要听话”就将孩子打回去了。

“武断地阻止孩子,会让他们因害怕被批评,而越来越不敢说实话,变得谨小慎微,家长从而丧失了一个了解孩子的好机会。”相反孩子如果没主动提要求,将心思藏起来,性格内向,未必是好事。

攀比心理或是源自家长

攀比的内容有各式各样,可能比谁有好吃的、玩具高级,也可能攀比成绩、攀比交际能力。“对于纯粹提出物质要求的孩子,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帮助其建立更强大的内心,”内心不够有力量的孩子,往往不自信,容易因一两件小事物而自卑,希望在攀比中获得自信。

有时候,孩子内心不够有力量很可能源于自己父母。有些家长本身很要强或是家中经济不太宽裕,怕自己的孩子受人欺侮,让人瞧不起,当孩子说某某有什么东西时,父母便迫不及待为自己的孩子买一份,哪怕自己再苦再累也在所不惜,这也是导致孩子产生攀比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攀比心理是很正常的。因为当一个个体需要从他人身上获得各种信息来定义自己的时候,他就会情不自禁地与周围的人相比较。攀比心理中,其实包含着一种竞争意识。至于怎样帮助孩子改掉攀比心理,而又不伤害其自尊心,可以试试以下几个方法:

一、反攀比。孩子在攀比时最典型的理论就是“别人都有,所以我也要有”。对付这样的孩子,快速生效的办法是反攀比。就是用孩子已有的玩具、物品或者特长来和没有的人比,让孩子知道自己有的东西别人没有,自己有的专长别人也没有。这样,孩子的心理会平衡一些。

当孩子说“自己的电脑不如别人”时,妈妈可以反问:“你们班每个同学都有电脑吗?”这样的问话促使女儿想到:有些同学还没有电脑呢。家长再给孩子讲些道理,告诉孩子每个人的条件是不同的,所获得的东西、具备的能力也不相同。有些东西可以比,但有些东西不能比。

比如:当孩子埋怨老师经常表扬某同学时,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研究,列出这个同学的优点,让孩子暗中努力和同学比一比,看能否超过他。

二、改变攀比兴奋点。孩子有攀比心理,说明他内心有竞争意识,想达到别人同样的水平或者超过别人。家长要抓住这种上进心理,改变孩子比吃、比穿的消费倾向,引导孩子在学习、才能、毅力、良好习惯等方面进行攀比。

家长要注意的是:改变攀比兴奋点不是一件容易事,要机智地想办法,避免生硬转移。例如,当孩子和同学比穿着的时候,有的父母生硬地说:“人家有钱,你家没钱,有本事你就和人家比学习,将来超过他,赚大钱了自己买新衣服。”这样的话只能让孩子感到不如他人,甚至产生自卑心理。

其三、把攀比变成动力。当孩子攀比时,父母可以告诉孩子不是不可以攀比,而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攀比的条件,从而巧妙地将攀比变成动力。如:孩子跟别人攀比四驱车的数量和档次,父母就可以鼓励孩子积攒零花钱自己购买四驱车,或者进一步引导孩子查找资料、购买四驱车零件进行组装,从而形成节约的意识,养成动手动脑、发明创造的良好行为习惯。

其四、纵向攀比。孩子在和他人的相处中,通常会拿自己和别人做比较,也常常会在比较中产生自卑感。此外,总和他人比较,孩子容易缺乏自主性和独特性。不妨多鼓励孩子自己和自己比。例如,让孩子今天和昨天比,这个月和上个月比,本学期和上一学期比。在特殊的攀比中,孩子会经常看到自己的进步,原来不会的拼音现在都会了,原来不认识的字现在都认识了,原来不懂的道理渐渐地懂了。这些比较可以让孩子获得自信,并在欣赏自己的过程中努力超越他人。如果家长找好结合点,可以引导孩子将攀比变成动力。比如,引导孩子自己动手将功能落后的电脑,改装成功能先进的电脑。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为孩子经常跟别的孩子攀比伤透了脑筋。教育专家表示,孩子攀比时,家长不能简单说“不”,要学会“借题发挥”。

谈到攀比,孩子们关注物质的、外在的东西比较多:谁的零花钱多出手大方、谁穿的衣服时髦、谁的学习用品新潮、谁的生日过得气派等,会成为一些孩子炫耀的资本和周围孩子们追逐的目标。家长为了顾及面子满足孩子在这些方面的要求,会助长孩子的高消费,应当避免,但也不能简单地说“不”。

父母当面对孩子盲目攀比的时候,可以“借题发挥”,引导孩子转移“兴奋点”,比如物质上的攀比是以“拥有”或“享受”为标准,还可以选择新的比较维度:谁的零花钱花得更有意义、谁穿的衣服美观大方又舒服、谁的学习用品更有利于学习、谁的生日过得简朴又与众不同;另外,在学习上比,谁进步的幅度大,谁勤于思考回答问题最积极;在人际关系上比,谁的朋友多,谁与同学的关系最好……使孩子从中建立正确的价值判断。

明智的父母应当鼓励孩子在自身可控的范围内做出努力,认识自己的潜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合理调整目标,寻找通过自己的努力超过别人的办法。

受“赏识教育”思潮的影响,家长和老师动不动就伸出大拇指说“你真棒”,这种泛滥的表扬也让孩子容易产生精神上的虚荣,尤其是一些个性好强的孩子,看见别人比自己强,就会受不了。我觉得,针对“攀比风”,最关键的还是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要帮助他找出优点,培养自信心,让孩子知道他也有让别人羡慕的地方,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平息他的攀比之心。

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对人生有了模糊的认识。大家对待的方法有很多:

方法一:告诉孩子挣钱的辛苦

1.那是人家爸爸挣的,有本事你自己长大买。

2.别人家富裕是别人家的事情,这都是靠自己努力才得到的。

3.要让孩子从小就知道爸爸妈妈挣钱的辛苦,不要让孩子得到太多的满足。

方法二:把注意力引到学习上

1.我会跟孩子说,读书好的小朋友要比穿得好看的小朋友得到的赞许更多。

2.现在把学习学好,长大了有本事,才能讲享受。

3.家长要引导孩子将物质上的攀比转化到学习上。

方法三:比别人没有的

1.有时我跟孩子聊天时会说到,你们班很多同学的家长比我们有钱,但他们的家长未必都像我们这样了解自己的孩子,也未必有精力像我们这样关注自己的孩子。

2.告诉孩子,很多东西是没办法用一个标准去衡量的,别人拥有的你没有,同样你拥有的也可能是别人所没有的。

3.我的孩子有时会跟我们说,某某某有新鞋,所以我也应该有。这时候,我就会说,某某虽然有新鞋,可是你有新外套啊。这个效果挺好,孩子一听就不吱声了。

4.孩子比来比去其实就是想要证明自己比别人强。所以我们家长要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有优点,都有比别人强的东西,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方法四:家长自己不要比

1.一些孩子爱攀比是平时受家长的影响,家长要自己注意自己的举止。如果家长经常对孩子说,你看那个小朋友比你乖,那个同学比你学习好等等,慢慢地,孩子就会经常跟别人比。但孩子往往不比学习,会比一些物质上的东西。所以,我认为家长在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2.我觉得家长特别不能把对孩子的夸奖与外表联系起来。对孩子的表扬应集中体现在品质上,比如平时谁最爱劳动,谁最爱干净,谁最爱帮助别人等,这样孩子无形中就有了良好的价值观。

第三篇:如何引导孩子的攀比心理

如何引导孩子的攀比心理

开学了,中小学校园里,不少同学正在叽叽喳喳地互“晒”出游成果,无形间也刮起了虚荣攀比之风。如今,很多孩子不比成绩好坏,而是比谁的爸爸厉害、谁的书包高档、谁家的车子豪华……这一现象引起了学校的注意,据了解不少中小学正尝试一些新举措,淡化校园虚荣攀比之风。

攀比之风刮进中小学

当读六年级的芊芊想和同学们说说寒假里全家去香港旅游的感受时,身边同学的出国游让她开不了口。“我爸妈带我去了日本看雪”、“我去了欧洲十国游”……芊芊说,班里很多同学寒假都会出国见世面,有的参加出国游学,有的和父母一起到国外游玩。“同学们都去国外旅游了,就我仅去了香港。”女儿的抱怨,让芊芊妈很苦恼。

丫丫就读于一知名民办初中,身边同学大多家境不错。有一次放学时,丫丫爸把车停在了学校正门旁边。见到爸爸的车后,丫丫迅速小跑起来,一下钻进车里就要求爸爸快点离开。丫丫爸一脸纳闷,“着什么急呢?”“你的QQ车档次太低,同学都笑我是QQ妹,下次停远一点。”丫丫很正式地跟爸爸说。

孩子爱攀比,父母有责任

“孩子本身物质概念不强,攀比习性大多受父母影响。”某小学班主任陆甜乐老师说,他观察过个别爱攀比的学生,其实背后多是受父母的影响。因为这些父母谈话比较物质化,喜欢在孩子面前谈论车子、房子、名牌衣服之类的。

某小学的洋洋妈认为,孩子就是我们的影子,说孩子物质,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经常有意无意间给孩子灌输物质概念,“你给我好好读书,长大了给我买好车别墅”、“你们班长的老爸是老板,家里有好几套房呢”、“张三今天一身名牌,得花好几千吧”……

学生从一张白纸到爱慕虚荣,该反思的是整个社会。网友“双宝爸”认为,如今从网络上的“炫富女”“高富帅”,到父母之间的虚荣攀比,虚荣心泛滥,一些“炫富”的反面典型,甚至成为未成年人争相模仿的“牛人”。

将虚荣心转换为进取心

虚荣心和攀比心,这个孩子成长中无法绕过的问题,老师们又会如何引导呢?一名中学老师介绍,攀比风气在中学校园里比较普遍,比如有的家长喜欢把好车开到学校校门旁,有些低端车就停得远远的;有些家境好的学生穿戴名牌,看不起家境普通的学生。

为此,一些学校在孩子吃、穿方面尽量标准化,比如,学校要求学生统一穿校服,每个住校生的伙食是一样的,学生不能带手机、MP3进学校,不提倡学生使用名牌书包、自行车等。出于安全和避免攀比的考虑,家长开车接送孩子的,不能将车开到学校正门旁。

广西南宁师范大学附小副校长曾东玲说,过去郊游时,她发现不少同学都喜欢带很多零食,一大包的零食开封后,吃不完就扔进垃圾桶。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他们学校主张学生郊游“带合适的零食”,把过去“看谁带的多”的比较,转换为现在的“看谁不浪费”。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把攀比转换为学习动力。”广西南宁天桃实验学校小学部副校长覃鸿认为,他们发现学生攀比时,一般会找学生交流,让孩子明白自己是一名学生,而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引导孩子在学习、劳动、品德方面与同学展开竞赛,而不是在物质上盲目攀比。

第四篇:如何克服孩子的攀比心理(本站推荐)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攀比心理

据报道称,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穿着打扮,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然而京翰认为,如果中小学生过于讲究穿着打扮,一味地追求名牌效应,则不是一件好事。

京翰教研院的心理教师李老师揭示称,热爱攀比至少会给中小学生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利影响:

①分散精力,影响学习; ②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

③养成并助长虚荣心及奢侈浪费的生活习惯;

④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走进误区,发展下去将容易导致违法犯罪行为。

因此,京翰教育认为,家长对孩子过于讲究穿着的现象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盲目迁就,而应该加强对孩子进行健康的审美教育,正确引导,帮助他们克服不良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

首先,家长要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端正消费行为,以身立教。孩子对美的认识往往受父母的影响,甚至将父母的穿着打扮作为效仿的对象。如果父母以新奇时髦、穿金戴银、穿名牌服饰为美,甚至以此炫耀自家的身份、地位或富有,满足自己的虚荣心,那么孩子当然就会无师自通,上行下效了。

其次,应教育孩子集中精力搞好学习。要通过教育,使孩子明白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引导孩子在学习、劳动、品德方面与同学展开竞赛,而不是在穿着上盲目攀比。即使家庭条件允许买名牌衣服,也要讲究穿着的环境,上学时以穿校服和其他朴素大方的服饰最为适宜,这样就不会让孩子在穿着上产生优越感,而能与其他同学平等相处。

京翰教育教研院的李老师称,其实攀比是很正常的心态。有时候这种心态的存在可以促使人去努力,关键是如何把握。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争取该争取的,没有什么可非议的。京翰教育李老师建议,家长要根据孩子不同的攀比原因进行不同的引导,不能一味打压,那样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如果他的要求不仅在家庭中没有得到满足,心理上还受到负面的刺激,也许他会寻求外界的“帮助”,这样很容易被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利用。

第五篇:攀比心理

攀比心理

有人说,攀比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攀比能激发个人奋斗的潜力,给人带来向上的动力;另一方面,攀比也让个人活的很累,让自己的心理失去平衡。因为后者的攀比只是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比,拿自己的弱项对抗别人的强项,那么结果自然可想而知。有位哲人说过,与他人比是懦夫的行为,与自己不才是真正的英雄。所以,把眼光放在自己的身心上,生活一定会多一份快乐与满足。

攀得高摔得重

生活的差别无处不在,于是人们在差别中情不自禁地产生了攀比的心理,而盲目攀比却让人们习惯性地将自己所做的贡献和所得的报酬与别人进行比较。如果这两者之间的比值大致相等,那么彼此就会有公平感;如果某一方的所得大于另一方,那么另一方就会产生心理失衡。某政府官员看到与自己同级别的其他官员用车比自己高级、住房比自己宽敞,自己甚至还不如一些级别和职务比自己低的人,心里就会感到很不平衡,于是换车建房也不足为奇了。其原因主要四心理上的诱惑导致的。

攀比心理与不满足心理犹如一胞姐妹,相伴而生。攀比是不满足的前提和诱因,在没有原则、没有节制地比安逸、比富有、比阔气中,致使心理失衡,越发不满足。有的人则为自己呢个在这些错误的攀比中出人头地、占据上风而无限度的追求个人名利,进而驱使自己不断走向腐化堕落的深渊。

某机关的公务员小季,过着安分守纪的平静生活。有一天,他接到一位高中国学的聚会电话,于是他带着久别重逢的喜悦前往赴会。昔日的老同学经商有道,住着豪宅,开着名车,一副成功者的派头。小李从返机关上班后,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整天唉声叹气,逢人便述说心中的烦恼。

“这小子,考试老不及格,凭什么有那么多钱?”他说。

“我们的薪水谁然无法和富豪相比,但不也够花了吗?”他的同事安慰说。“够花?我的薪水一辈子也买不起一辆奔驰跑车。小季心疼得跳了起来。“我们是坐办公室的,有钱我也犯不着买车。”他的同事看得很开。小季却终日郁郁寡欢,后来终于得了重病,卧床不起。

攀比是一把刺向自己心灵深处的利剑,对人对己毫无利益,伤害到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攀比是人性最普遍的一面。说到篇痹,人们自然会想到女人,因为女人对事物的敏感是更胜一筹的,她们对此的表现就是攀比。

巧姐在别人眼中是名副其实的“女强人”,做事干练果断,为人豪爽直率。团结在她周围的一些男同事无不称赞她办事干净利落,因而她也和他们一起称兄道弟。可是突然有一天,她无意间听到其中一位同事说:“巧姐什么都好,就是缺少了些女人味,你看人家阿美温柔婉静,一看就是个好老婆„„”巧姐的心里很难过。虽然她平时是别人口中的女强人,但她希望在别人眼中也是水一样的女人。于是在以后的日子里,她尽量让自己变得有“女人味”,走路时“婀娜多姿”,说话时“柔声柔气”。可是她这样矫揉造作反而在别人眼里显得不伦不类,让人感觉怪怪的。“女人味”变成“怪人味”,巧姐心里更加委屈,整日郁郁寡欢,工作业绩也一落千丈。

其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是“女强人”也罢,做一个原始的自己才是最好的。巧姐看不得别人的“女人味”强过自己,所以才会导致自己拥有“怪人味”,让人觉得虚假、做作和不真实。巧姐在听到同事说她没有女人味时心里很不舒服,当她把那种不舒服转化为行动时,就从潜意识发展为攀比。这种攀比往往会因为不被别人认同而给自己的心理带来一种不小的冲击。如果内心的承受力强,冲击不会侵入影响生活;如果内心承受力弱,冲击就会乘虚而入吗,影响个人生活。所以,生活中认清自己尤为重要,不要让盲目的攀比变成一把利剑刺痛自己。

为什么要“比”

有一首歌谣这样唱道:人家骑马咱骑驴,走路遇见个挑担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人活着就会经常跟别人比,跟比尔·盖茨比,跟乔丹、姚明比,条件能力相差太远,看着人家发财也不会眼红。人们一般还是跟周围那些觉得不如自己的,可现在过的比自己强的人比,这么一比,就来火了,郁闷了。

人往往就是这样,很多烦恼都是因觉得不知周围的人而徒生出来的。其实世上本无事,实事庸人自扰之。别人固然有不如你的地方,但不是处处不如你,每个人都有自己生存的空间。他在他熟知的领域里超过你,并不能说明你就是技不如人,只能代表你不了解某一方面的知识,说明他在某些方面还是比你强,想明白了这些后也就没有心结了。如果你还是想不开,那就跟那些不如你的人比比,不妨做一回鲁迅笔下的阿Q。

人世间没有永远的赢家,也没有绝对的输家。如自然界中,长青之树无花,艳丽之花无果。所谓梅须欠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寸香。人各有其长,各有其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要学会俯视,长往下比一比,生活必定会充满安逸。

化妆品行业里很少有人会不知道李箐和李礼这两个名字,这两朵姊妹花自1995年以来一直效力于法意公司,而这家公司先后作为纪梵希、范思哲、幽兰、安娜苏等国际知名化妆品品牌的中国地区总代理,曾在进口化妆品市场中独霸一方。李菁和李礼的名字也总是一起出现,一个是市场部总监,一个是销售部总监,她们曾为这些品牌在中国的推广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两个女孩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可任何美好事物的背后都不像表面那样光鲜。

刚出道时的李菁一身学生气,提着满满一箱化妆品的样品去拜访北京各大百货商场的化妆经理,曾不分青红皂白的骂出门去:“外语系毕业的大学生,不去外企大公司,跑到这儿来买什么化妆品?你不掉价儿„„”李礼的运气也好不到哪儿去,为了帮公司争取到优惠的合作条件,她曾在烈日炎炎下的马路上做了6个小时,才把主事的人——商场业务主管等回来。

李菁和李礼是幸运的,至少她们选择了一项自己热爱的职业并为之努力。“你不知道刚开始是有多苦。”李菁说,“我们根本没有休息日,白天盯销售,晚上盘库存。常常是商场一开门就冲进去,晚上关门后才出来。整日和销售员一起站着,做促销,搞活动。我们之说以和坚持下来,就是因为从来没有把自己摆的很高。只有努力从底层做起的人才能稳扎稳打,能上能下。”无法想象这些漂亮的女孩在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在没有空调、暖气,没有卫生间的简陋库房里工作,成箱的货品都是自己在一级级台阶搬上搬下的。那是她们真的很委屈,但还是咬牙坚持下来了。

其实,她们对成功的定义就是要“开心”,要“感觉好”。每当有不顺心的事,就安慰自己一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烦闷也就一笑而散了。有一个因为自己没有没有一双完整的漂亮的鞋子而苦恼的女孩,当她为自己有漏洞的鞋而闷闷不乐时,忽然有一天她看见了那个拄着拐杖要饭的没有脚的男孩,她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富有,又是多么的可悲。富有是因为她有一双脚,而可悲的则是因为他不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不懂得欣赏自己的拥有。

学会俯视吧,只有这样,你才能满足,才会懂得珍惜现有的幸福。

要比就和自己比

生活中有些人羡慕那些明星、名人,羡慕他们天天淹没在鲜花和掌声中,名利双收,以为世间苦痛皆与他们无缘。

其实走进明星、名人的生活,他们同样有着不为人知的辛酸。著名导演谢晋的儿子智力残疾;美国前任总统里根曾几度风光,晚年却备受不孝逆子的敲诈、虐待;戴安娜如果没有魂断天涯,又有几人知道她与查尔斯王子那场“经典爱情”竟是如此糟糕„„

俗话说,人生失意无南北,宫殿里也会悲恸,瓦屋里同样也会有笑声。只是,平时生活中无论是别人展示的,还是我们关注的,总是风光的一面、得意的一面,这就像女人的脸,出门的时候个个都描眉画眼、涂脂抹粉、光艳亮丽,这全都是给别人看的。回到家后,女人们一个个就都素面朝天了,这就难怪有的男人感叹:“老婆还是别人的好。”于是,站在城里,向往城外,而一旦走出围墙,就会发现生活其实都是一样的,有许多我们一直很在意的东西,在别人看来,可能就根本不值一提。

所以,不要把你的生命浪费在和别人对比上,应该跟自己的心灵赛跑。那些老拿自己和别人攀比的人,他们心灵的空间挤满了太多的负累,从而无法欣赏自己真正拥有的东西。

其实我们对自己不苛求,又怎么知道别人一定比自己好呢?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令人羡慕的东西,也有自己感到缺憾的东西,没有一个人能拥有世界的全部,重要的在于自己的内心感觉。那些心态平和的人也许生活中物质的享受并不比别人好,只是他能接受自己,觉得自己好而已。

所以,要懂得欣赏自己的生活,让自己活得随心所欲。你能改变什么让自己感到愉快,那就做一些改变,不过,如果改变了以后会让自己不愉快的话,那么不管有多少人要你去做,也不应该盲从去做。还有,即使你已经知道改变以后会很好,但自己却无力改变的话,也不应该勉强去做,原谅自己、欣赏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那些让自己觉得不满意的地方,就很容易的忽略过去了。毕竟,上帝使我们拥有不同的肤色、不同的个性,就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所以要接受自己所谓不完美的地方,没有必要勉强自己变得完美。

那些总是抱怨自己不幸的人,不要用沉重的欲望迷惑自己,不要总是看到你还不曾拥有的东西,而要静下心来,放下心灵的负担,仔细品味你已拥有的一切。学会欣赏自己的每一次成功、每一份拥有,你就不难发现,自己竟会有那么多值得别人羡慕的地方,幸福之神早已在向你频频招手了。

所以,我们要用“和自己赛跑,不要和别人比较”的生活态度来面对生活。如果我们愿意放下身价,观摩别人表现杰出的地方,虚心向他们请教,而不管他是谁,就能从他的表现看出成功的端倪,那么收获最多的其实是自己。

消除攀比

攀比使得一部分人的心里自始至终处于一种极度不安的焦躁、矛盾和激愤之中,使他们牢骚满腹、不思进取,工作中得过且过、心思不专。更有甚者会铤而走险、玩火烧身,走上了危险的钢丝绳。因此,我们必须要走出攀比的心理误区。对此,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会比较

攀比心理源于比较方式的不当,缘于比较“参照物”的选择失误。搞腐败的那些地方官员和企业领导,他们所选择“参照物”自然是那些风流倜傥的有钱人,自认为能力、才华不比他们差,而收获却比他们少,这是多么不公平啊!其实,只要我们多想一想那些普通劳动者,我们的心里又怎么会有这样多的焦灼、急躁与失落,甚至是愤愤不平呢?面对着众多普通人,我们的心灵必然会多一份平静、豁达,甚至多一份愧疚。还有什么不平衡可言呢?

2.心底无私

攀比心理导致人生创伤,而心底无私则是治愈攀比心理的良药。在当今社会种种诱惑特别是金钱诱惑面前,一些人目眩头晕,忘记了做人的起码标准和为人的基本守则,在心理平衡的过程中,向腐败、堕落的目标迈进。在他们身上缺少的是圣洁的信念、奋斗的理想,缺少的是世界观、人生观的持续刻苦的改造,不能够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能够达到一种高尚的人格的修炼。

3.倾诉

倾诉法也叫发泄法,即将自己的心理痛苦向他人倾诉。倾诉法是近年来医学心理比较提倡的一种治疗心理失衡的方法。受挫后如果把失望焦虑的情绪封锁在心里,会凝聚成一种失控力,它可能摧毁侧肌体的正常机能,导致体内毒素的滋生。适度倾诉,可以将失控力随着语言的倾诉逐步转化出去。倾诉作为一种健康防卫,既无副作用,效果也较好。如果倾诉对象具有较高的学识修养和实践经验,将会给失衡者的心理适当抚慰,使他们鼓起奋进的勇气,在一番倾谈之后轻松快乐许多。

4.目标法

攀比干扰了原有的生活,扰乱敢原有的目标。重新寻找一个方向,确立一个符合自己的新目标,这就是目标法。目标的确立,需要分析思考,这是一个将消极心理转向理智思索的过程。目标一旦确立,犹如在心中点亮了一盏明灯,人就会生出调节和支配自己新行动的信念和意志,去努力进行能达到目标的行动。目标的确立,标志着人已经开始了下一步争取新的成功的历程。目标法既可以抑制和阻止人们不符合目标的心理和行动,又可以激发和推动我们去从事达到目标所必需的行动,从而让我们鼓起迎头赶上的勇气。

因此,要想以健康的心态生活,首先要学会平衡你的心态,放弃无谓的攀比。

下载怎样消除孩子攀比心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怎样消除孩子攀比心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正确引导有攀比心理的孩子?

    如何正确引导有攀比心理的孩子? 现在家庭生活水平都好了起来,所以就有了攀比心理,父母要正确引导,要帮助他们克服不良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这样才会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

    浅谈幼儿攀比心理

    浅谈幼儿攀比心理 宁波中山艺术幼儿园 郑巧莲 一 、摘要:幼儿攀比心理是幼儿成长阶段教常见的一种不健康心理。其产生主要是社会环境影响,家长的过分溺爱以及家长之间的攀比,老......

    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攀比心理(五篇材料)

    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攀比心理 现在很多孩子都这样。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穿着打扮,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然而,作为小学 生......

    怎样消除演讲时的紧张心理?

    一、演讲时产生紧张心理的表现 演讲时产生怯场紧张的心理,是任何演讲者都有过的体验。世上没有一个成功的演讲者在演讲时一点都不紧张的,只是他们善于把紧张的程度控制在最小......

    怎样消除演讲时的紧张心理?

    一、演讲时产生紧张心理的表现演讲时产生怯场紧张的心理,是任何演讲者都有过的体验。世上没有一个成功的演讲者在演讲时一点都不紧张的,只是他们善于把紧张的程度控制在最小的......

    有攀比心理整改措施

    篇一:个人整改措施 个 人 整 改 措 施 *****中心小学校长 *** (2014年9月) 按照洪江市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体安排部署,通过广泛征求意见、认真学习讨论、全面开展......

    英语作文,攀比心理(本站推荐)

    Do not keep up with Joneses Recently, a record which is created by short for Credit Lyonnais Securities Asia shows that the growth of China’s luxury-goods mark......

    浅析罪犯的攀比心理

    浅析罪犯的攀比心理 攀比,在心理学上被界定为中性略偏阴性的心理特征,即个体发现自身与参照个体发生偏差时产生负面情绪的心理过程。通俗地讲,就是个体刻意将自己的智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