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攀比心理的咨询报告

时间:2019-05-15 02:14: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大学生攀比心理的咨询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大学生攀比心理的咨询报告》。

第一篇:关于大学生攀比心理的咨询报告

一例关于大学生攀比心理的咨询报告

摘要:本文咨询者为一位女生,目前正在上大学,因为所接触周围同学家庭,等较为富有,衣食住行生活条件较高,喜欢购买各种新产品,超前消费,而父母只是一名普通的工人,不能满足于女儿的超高消费而产生的家庭矛盾。通过女生的对话,咨询师的倾听,收集对话信息,心理反应等信息,做出诊断,确定这位女生因为“家庭满足不了她的超前消费,自己在外打工的钱也跟不上自己的消费节奏,感觉不能融入同学圈子,会被同学所看不起。”等不良心理情绪,确定问题为一般心理问题,在与女生进行沟通后,决定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循序渐进帮助,改变女生的认知模式,改变其不良情绪,经过三次咨询,女生改变了的态度,决定改变其不良心理因素,重新开始新的生活态度。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女生的态度

一、背景资料: 家庭资料:

孙小姐,女,23岁,未婚,本科学历,身体状况良好,无重大疾病史,身体无残疾现象,就读于某重点大学,即将进入实习阶段,有较多空余时间,有时会外出打工赚取生活费,家庭经济情况较为困难,独生子女,母亲下岗在家,父亲从事看门人工作。家庭成长史:

女生家庭出生于城市家庭,家庭经济条件较为困难,在国企改制中父母双双下岗,母亲因为身体不太好,所以一直没有正常工作,仅偶尔打零工,父亲因为早年在工厂上班出过工伤,腿部有轻微残疾,所以仅能从事轻体力工作。女生从小因为家庭条件较为不好,所以性格要强,处处争第一,努力使自己摆脱这种生活环境。人际及周围环境特征: 行为特征:

目前精神状况良好,说话清晰条理清楚,但是提到家庭时候显得有些不耐烦,显得急躁,单手手托下巴,不停的变换坐姿。身体近期无重大异常,睡眠状况:有失眠情况发生。双方人际交往情况

日常在校情况较为正常,与同学及好友皆能和睦相处,无反应有不良异常发生。咨询前的心里测验结果: 焦虑自评量表显示轻度焦虑。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

(一)主诉:近一个月来,经常感到紧张、担心、烦躁。

(二)个人陈述:

最近一个月以来,因为XX手机上市了新品,舍友与好几位同学都在第一时间购买了最新款的手机,有几个还是男朋友送的,然后每天都把手机挂在脖子上,没事就拿出来晃,没事就在我面前炫耀,说新的手机功能很好,很漂亮,每天都在讨论今天购买了什么新东西,购买了新衣服等,她们也因为这个手机而聚集在一起,逐渐的我就被排斥,其实我也非常喜欢这个,很想买,但是我也知道我家里的实际情况,不允许我这样,我平常也在拼命打工,给自己赚取生活费,但是打工的钱太少了,根本支持不了我的花费,不光是这个手机,我为了使自己融入她们,不被排斥,我努力的是使自己的衣食住行都像她们看齐包括她们一般穿衣的品牌,化妆品品牌,用的品牌,我都在买,因为我不想让她们看不起我,我也不想被人看不起,我这么努力考上了大学就是为了出人头地,我从没输过,再任何方便我也不会输给别人,我自己这么努力了,但是我的家庭却拖我后腿,我每个月要把打工的一半工资寄给家里,我凭什么因为家庭而失去我自己的生活品质的追求,我从小靠自己考上了重点大学,现在想要对自己进行提升,却发现后面的尾巴太重,拖不动,我觉得很烦恼。咨询师观察女孩的反应:

咨询师观察经过观察发现求助者孙小姐穿衣打扮新潮,身上佩戴首饰佩戴手表皆为大牌,举手言谈得体,讲话思维清晰,在谈论家庭时,语态放缓,求助者叹了口气,语调变低,并且进行了多次喝水等动作,伴有强烈的失落感,后谈论周围所接触人群时,语调变高,眉头紧锁,并且交谈中进行了多次补妆十分在意自己的形象。

三、评估与诊断: 评估:

根据求助者在与咨询师谈话中的实际表现,以及收集到的求助者各项资料以及心理测验结果,该求助者目前的状况如下:

1、精神状态:情绪失落、焦虑等。

2、生理状态:晚上睡眠状况欠佳,偶伴有失眠情况发生。

3、社会功能:社会功能基本正常。

4、引发心理问题的关键点:该来访者性格上不够自信,对于不能跟上周围所接触人群消费层次,存在不合理信念。

咨询师对求助者孙小姐心理问题的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诊断依据:

1、求助者无器质性病变。

2、该求助者主、客观世界对于外界事物的知青性统一性一致,无对社会偏激行为与语言,个性稳定,有自知力,主动求医,可排除精神病。

3、该求助者的内心世界冲突与现实学习生活处境相符,属于常形冲突,可排除神经症性问题。

4、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符合一般心理问题条件:(1):求助者是由于现实生活环境改变而产生心理的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情绪紧张、失落、焦虑等不良情绪;

(2):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一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3):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4):求助者仅因为此事不良情绪并没有发生扩散而影响基本正常生活、学习;

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与精神病的典型症状,该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无与周围环境不协调,无出现人格改变,无过度暴躁、无暴力倾向、无情绪有较大不协调,无身体与智力障碍,无生活不能自理,邋遢现象发生,且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举手言谈得体,有自知力,主动求医,因此可排除精神病。

2、与神经症相鉴别:根据神经症特点,有持久的内心冲突,而且内心冲突已经变形,冲突无现实和道德意义,由生活中琐碎的小事引起,而且影响了社会功能。而求助者是因为没有购买手机问题产生的内心冲突,具有现实意义属于常形冲突,因此可排除神经症。

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该求助者虽然有紧张、担心、烦躁等焦虑情绪,但程度较轻,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且未出现泛化,不良情绪持续时间不长。求助者的心理冲突与现实现实所发生事件直接相联系,为常形心理冲突。而非焦虑性神经症。

4、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根据严重心理问题的特点,求助者心里波动病程持续2-6个月,而且内容出现扩大化,社会功能部分受损。该求助者不良情绪间断持续一个月,且仅限于购买手机这件事,尚未出现扩大化,社会生活、学习正常。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原因分析

1、生物原因:女,23周岁,无身体疾病,躯体残疾情况。

2、社会原因:

A:社会支持——因与周围所交际人群因为消费问题出现了交际界限。

B:生活事件——因为XX新款手机上市,而求助者却因为每月要给家里寄钱而无力购买。

C:家庭事件——因为家庭因素,无法给予在消费上的支持。

3、心理原因:

A:认知——因为这款手机无力购买,从而导致交际圈发生改变,被排斥在外。B:性格——求助者性格中有不自信、过于要强、敏感的特性。

四、咨询目标

根据上述对求助者的评估以及诊断,在求助者知情同意情况下,针对求助者现实情况,确定以下咨询目标:

目标:帮助求助者改变其影响情绪以及心理状态的认知,改变其心理看法。

结果:使得来访者确立自己的生活目标,激发对人际交往新的认知态度,促进良性健康的发展。

五、制定咨询方案: 主要咨询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咨询原理与理论:

1、合理情绪疗法原理: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A.Eills)创造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通过进行纯理论分析和逻辑思维辨别与解读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不合理观念,解决心里困惑与情绪上的问题。其主要理论是ABC理论。A是诱发导致心里问题的事件,B当事人对此事件的信念,C当事人对此事件的是情绪反应与行为结果。其中A、B、C的关系:A不是导致C结果的的直接原因;而当事人信念B是不合理的、不现实的信念导致情绪困扰和神经症;治疗主要过程是通过对当事人心里改变不合理的信念从而来改变当事人对此事件的情绪反应及行为结果。本案例中的A、B、C理论为:A诱发原因:XX新款手机上市,求助者因为每个月要给家里寄钱而没有经济条件购买; B信念:因为没有购买此款手机导致被所在交际圈排斥;C情绪反应:情绪失落,焦躁,伴随失眠。明确咨询权利、义务 求助者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责任

求助者需要向咨询师提供与与其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并且主动的与咨询师一起探讨、发现、研究、解决问题的途径与办法;求助者还需完与咨询师一起商定的作业,并且在下次的咨询中及时对咨询师进行反馈。

权利

求助者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培训历史与职业技能证书是否有效,且有权让咨询师给出正确的咨询程序,方法及所要达成的目标与原则,在咨询师多次咨询后达不到求助者所要求的目的,求助者有权提出中止咨询或更换咨询师,且求助者在咨询过程中对于咨询师的咨询内容,有知情权与选择权。

义务

求助者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并且不违反国家的任何法律法规,在咨询师如求助者需要更改原定求助时间需提前告知咨询师,双方重新确定新的咨询时间,如需延长咨询时间,则需在每次咨询前提前与咨询师协商,待咨询师同意后方可进行咨询时间的延长。2.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咨询师需遵守咨询的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不得作出对求助者身体、心理上的侵犯,不得泄露求助者的个人隐私,不得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及执业范围的事,不得利用自己的职业便利作出伤害求助者身体以及心理的事情。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应有豁达的胸怀,尊重与对求助者包括其年龄、性别、信仰、宗教、国籍以及求助者身体,心理、性取向等隐私问题进行保密,再有保密例外情况时,应提前告知求助者。权利

咨询师有权利在咨询过程中对于求助者的心里问题以及一些对于解决心里问题相关的个人资料进行了解与记录,咨询师有权在求助者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在遇见拒不配合的求助者时咨询师有权对求助者提出中止咨询或者转介咨询来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义务

咨询师在咨询开始前有义务向求助者展示与介绍其培训背景、咨询经历并且出具相关合法的职业技能证书,在咨询过程中应遵守咨询规定,按正式咨询前商定的咨询目标与方法进行咨询,应恪守守时原则,对于商定好的时间进行遵守,如需改变时间,需提前告知求助者并且征得求助者的同意后方可更改时间。咨询时间:

每周1次,每次60分钟。咨询过程:

心理评估及故事叙述阶段

六、心里咨询阶段

第一次:心里评估及故事叙述阶段

心里评估目的: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了解求助者基本情况,如身体、心里,家庭以及一些过去的事迹,必要时包括恋爱史等资料,并且进行资料收集,初步诊断。

咨询过程:

1、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在进入正式会谈之前,对孙小姐一些家庭基本情况进行了了解,并且进行了记录,且对孙小姐进行心理评估,告知其最近失眠症状就是其心理问题所造成的的身体反应,是心里对身体行为的干预,需要及时调整自身心态。

2、将合理情绪疗法告知孙小姐,为其讲解其咨询疗法中的ABC理论,造成这一困扰并不是因为要往家里寄钱导致XX手机没有购买,而是因为她错误的认知态度,害怕因为此而造成交际圈的隔离,失去对交际的信心以造成身体躯体化反应。

3、对于咨询后的总结作业,思考自己对于时间起因的思考,挖掘思维深处想法,并且做出记录。

第二次咨询:信念改造阶段

针对孙小姐不合理的信念做出改变,使其认知到造成失眠等情绪反应的并不是因为XX手机上市而却需要往家里寄钱买不起,而是因为她不合理的信念所造成,应当对此信念造成改善,同时反馈作业,对于深层次的原因做出思考。咨询内容节选如下:

咨询师:在上一次的会谈中,我们一起了解了,造成现在不合理的困扰包括失眠症状等结果并不是因为要寄钱给家里而造成XX手机没有购买,而其实是有一个会认为因此而造成交际圈的变化的认知。孙小姐:好像有一点这个意思。(身体前倾)

咨询师: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优秀的的交际圈,有良好的人脉,这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但是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想法,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改变其不合理的想法就能是之回到正轨上来。孙小姐:那您需要我要怎么做呢?

咨询师:具体做法不是我需要您来做,苏格拉底曾经说过:“认识你自己。”每个人自己是自己问题的专家,我举个例子:你某一天穿了一件新衣服,然后你的朋友回来后没有赞美,你会因为她没有买而不理她们吗? 孙小姐:当然会,我穿的这么美丽不就是想得到赞美吗? 咨询师:嗯,那如果是她刚刚考试失利呢?

孙小姐:哦,那我还得去安慰她,不要灰心,然后在帮助她一起补课。咨询师:那还会因为她没有赞美你而不开心吗? 孙小姐:不可能啦(微笑摆手,神情放松),每个人都有暂时失利的时候。咨询师:完全正确,你看,在同一个结果上,因为您有不同的看法,造成对结果有着非常大的不同,这就是信念的影响。孙小姐:有道理。

咨询总结:在同一事件中,因为不同的观念,信念,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这就是ABC理论的概念,改变不合理的认知B,而改变躯体反应C。第三次咨询:心里修通阶段 针对孙小姐不合理的信念B,再其有一些认知改变的情况下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进行加深巩固,帮助孙小姐认知到自己过于绝对化等不合理的信念,从而做出改变。咨询内容节选如下:

咨询师:您从小特别要强,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成绩都是名列前茅,您家里父母一定以你为荣吧。

孙小姐:是的,我从小家庭条件不是很好,我就发誓一定要改变这个状况,使得这个家庭经济有所改变,所以我非常要强,在我眼里没有第二名,只有第一,得不到第一我就非常难受,然后我就拼命学习,奖状多的数不清,每个人都非常的喜欢我,老师们喜欢我,家长们都喜欢拿我做例子,说你看看孙XX怎么样,你在看看你自己,跟别人比差远了(表情喜悦)。我一直被包围在这个荣誉感之中,我也非常感谢我的父母,在十分困难的时候仍然对我进行支持与鼓励(此处有点哽咽)。考入这个大学我是拿了全额奖学金的,当时有不少大学要我,因为这个大学给我有全额奖学金,所以选择了它,而且离家也不是非常远。

咨询师:嗯,听到您的童年经历,这是非常优秀的,刚才听到一句,在家庭非常困难的时候,您的父母也是非常支持您的,能具体说说嘛,哪些方面支持。孙小姐:(思考一会)我妈身体不是很好,但是我以前学习的时候经常陪着我熬夜,晚上为我准备夜宵,家里条件不好,但是对于我喜欢吃的,从来没有省过,他们自己舍不得吃,都留给我,至今还有2句映像非常深刻的话时刻浮现,就是:你吃吧,妈不饿和你吃吧,妈不喜欢吃。小时候的我真的以为妈妈是吃过了或者不喜欢,直到长大,才了解,这个是舍不得。爸爸,因为腿脚不好,受过伤,不能干重活,但是每次我住校需要扛东西的时候都是他一个人扛,嘴里都说,爸没事,早就好了。(抽搐…停顿…)咨询师:耐心等待….孙小姐:我现在想想,我的那些想法真的很对不起他们(哭泣)。

咨询师:每个人生来都不是完美的,承认自己的缺陷,承认不完美,心灵才会自由。

孙小姐:嗯….还有,我的朋友们都来找我了。咨询师:这是好事,是什么原因呢?

孙小姐:我的朋友们,前几天因为这款手机刚上市确实比较新奇,因为以前没见过,所以团在一起研究新手机,而我那几天因为我这个性格,已经习惯被簇拥,一下子没有适应,导致我心里发生不好的想法,其实她们并没有冷落我,是我性格过于要强,产生了不好的想法,而造成看事物角度发生了改变,经过几次咨询我改变了我的想法,发现他们并没有冷落我,然后这几天我睡眠也好了很多。咨询师:对,正是因为您这样有着绝对化的想法,导致您担心自己的交际圈子发生改变,改变这样的思想,一切也都会改变。孙小姐:嗯,我明白了,谢谢您!(舒心微笑)

七、咨询总结:

经过3次咨询,求助者对于害怕因为没有购买XX新款手机而被同学看不起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紧张,忧虑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且孙小姐咨询后心里测验结果相对于咨询前,有了很大的提升也咨询基本达到了目标。咨询师总结:

每个人都有不良情绪,有些人可以正确的引导自己,而有些不能,这就需要咨询师进行引导,在引导过程中,运用一定的方法,使来访者知道自己才是解决其心理问题的专家,懂得用合理的方法,手段,以及一些恰当的释放方法,来取代现有的不良心里因素,而不是一味的只靠咨询师。

经过一定的咨询治疗,求助者睡眠情况也得到了改善,能够直面问题,咨询目前基本实现。

参考文献:《当代大学生攀比心理分析及对策》冯程超,《合理情绪疗法对家庭矛盾中女人情绪的作用_百度文库》

第二篇:大学生攀比问题漫谈

大学生攀比问题漫谈

摘 要 当前,部分高校学生消费文化主导,非理性消费突显,其中攀比消费是一个重要方面。分析高校攀比消费文化的成因,探索对策,结合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力量,帮助大学生树立适度、合理、科学的消费观,有助于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关键词 高校 攀比消费 心理问题

后出生在改革开放迅速发展时期,无论是生活环境,还是物质条件、精神文化等方面都比前几代人优越。他们生活在“4+2+1”家庭环境中,从小不缺乏长辈们的关爱。他们想要什么,长辈们就给什么,几乎是有求必应。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与家庭环境下长大的90后,他们有着独自鲜明的特点,个性张扬,思想独立开放,追求非主流的时尚,追捧“火星文”,推崇民主平等。他们带着独自的特点进入大学学习生活,他们的个性特点影响着他们的言行举止。他们热衷于消费,除了基本的学习生活消费,他们越来越注重娱乐消费、时尚消费,以此满足他们的精神生活需求。但也因此形成了很多不良的消费习惯。

一、直面学生攀比现象

从理论上讲,攀比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一种心理、一种行为。然而,生活中人们对攀比的理解常常局限在负面,汉语对攀比的权威解释是:“不顾自己的具体情况和条件,盲目与高标准相比”。11]从字面学解释看,以上界定是合理的,但从文化、心理和行为上解释,对学生攀比现象的理解则应该更宽广、更全面。这里所理解的攀比,一方面是指那些盲目与别人比较,而不顾自己实际、不求长远目标、不合教育要求的现象;另一方面也包括那些有明确的进取目标,有意识的、积极的、善意的、科学的与他人比较的现象。

二、攀比心理在大学生群体里得以产生与发展的原因

攀比心理严重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影响了大学生未来的发展。那么攀比心理是怎么形成的呢导致大学生攀比心理的产生有多方面原因,主要来源于社会、家庭和学校。家庭错误的引导大家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影响着孩子的一生,但是现在的父母对孩子都是疼爱有加,有的父母甚至是溺爱。首先,对于父母来说孩子就是他们的一切,孩子想要的父母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满足,无论父母是有条件还是没条件都会想办法去满足孩子的要求,这也就导致了孩子们对新鲜事物的无尽追求,因为他们知道只要是自己喜欢的父母都会满足。其次,每位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无论在任何方面都不比别孩子差,所以别的孩子有的自己的孩子也必须有,其实父母之间也是在攀比,这也就导致了孩子攀比心理的产生,所以攀比心理的产生与家庭的引导也是分不开的。大学生攀比心理的“群体效应”大学生攀比心理的产生的主要平台就是学校,学校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地方,同时也是人们心理成长必不可少的平台,大学生攀比心理的产生和学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现在很多大学生自以为迈入大学的校门就可以不用学习了,对

原因影响大学生消费模式发生变化的原因既有内在大学生的动机、学习、认知、自我概念个人因素,但主要是外在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第一,西方消费文化影响。费瑟斯通认为,伴随着消费文化的发展,人们已经从宣扬自己的美德转为宣扬自己的个性、人格。国家社会生活物质化,市场经济繁荣,“高尚”“节俭”“自助”等美德被“个性”“自我”“享乐”等代替。受这种西方消费思潮的影响,中国目前的消费观逐步西化,商品被赋予身份、地位、品味、荣耀等抽象标签,许多人通过消费商品来彰显势力。第二,家庭教育缺失。由于现在大部分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对孩子呵护备至,愿意倾其所有、竭尽全力为孩子创造各种学习条件,但是缺乏对性格、生活理念和技能的培训,这种环境里的孩子缺乏实践锻炼,理财理念匮乏,不能体恤生活不易,因此很难形成合理消费观念和储蓄观念。问卷统计数据和笔者了解显示,大学生入校第一学期,大多数消费思路都比较模糊和混乱,而最后一学期又面临毕业,各种离别聚餐、娱乐的费用远超以往的经济支出;学期初是“富翁”,学期末变“乞丐”。这些都是消费理念缺失的表现。第三,学校教育缺失。除了用于专业教学,高校鲜有指导大学生树立消费观的课程或指导,也无明确引导举措或建议。从整体来看,高校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研究和引导几乎为零。第四,校园周边环境给大学生带来的消费刺激。庞大的在校师生巨大的消费能力吸引各路商家逐鹿校园。高校或大学城的周围形成了集购物、休闲为一体的商业中心。网吧、餐饮、娱乐、服装店、KTV、美容院、出租屋等无时无刻不在刺激这大学生的消费。加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较以往身心发育提早,极易仿效成人的消费模式,从而造成了不合理消费、过度消费、超额消费等。

学生的攀比主要有如下特点: 其一,频发性与广延性。学生之间的攀比几乎是无时不有,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是在比的过程中成长;攀比的内容与形式也极其多样,涉及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有纵向攀比和横向攀,有外在攀比和内在攀比,有物质攀比和精神攀比,有积极攀比和消极攀比等。其二,自我炫耀性。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处在自我意识的快速发展时期,与别人比的过程也是张扬自我的过程,对许多学生来说,在攀比中能够炫耀自己的知识、能力、人品乃至外貌特征、物质财富和人缘关系等。其三,从众与受暗示性。许多学生,尤其是年幼的学生难以理解攀比的真谛,在与他人攀比的过程中具有较大的从众性,同时,由于缺乏明确的目标导向,攀比行为常常受外力左右,顺应他人的意志。

其四,情境性与互动性。青少年学生的攀比行为常常受情境左右,一种竞争的情境可能快速激起他们攀比的欲望,当然攀比的行为也可能事过境迁。由于受情境的影响较大,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攀比中也就凸显出来,在人际互动中攀比。

有如下几种心理直接影响攀比行为:

一是自信心理。充满自信的学生最喜欢与他人竞争,学习上喜欢与高于自己的人比,德行上喜欢与先进比,比的过程自然会促进自己进步。

二是自卑心理。有自卑心理的学生也喜欢与他人比,由于自己的表现在同学中处于不利位置,通常他们不愿与学业好的学生、德行先进的学生比,而喜欢与落后的学生比,以求得心理平衡。学生进行攀比消费主要是一种“群体效应”,大学生受到群体压力而被动攀比,他们害怕被群体孤立、瞧不起。所以,在大学教育中,我们很有必要开展消费道德教育,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消费舆论氛围,帮助大学生合理、适度消费,形成科学正确的消费观。我们要教育学生:一个人的自信不是靠外表的装束,而是内才的表露。身为贫困生,生活上次于别人并不可耻,没有必要抬不起头来。其实,消费高与低本身都无可厚非,关键在于群体中个人要调整好心理状态。

三是补偿心理。有的学生与人攀比,其直接动机是求得心理的补偿。一个家庭经济不宽裕的学生,不一定能理解父母的疾苦,反而与人比物质享受;一个学业不良的学生.不在学业上提高自己,而与人比阔气、比文友、比网恋。这些都出于补偿心理。

四是虚荣心理。在学生的盲目攀比中,有相当大的部分是虚荣心在作祟,在学习生活中,他们特别爱面子,为了维护自己的所谓“面子”,常常不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与人比不该比的东西,与人比自己无法胜任的东西。

第二,炫耀性消费。炫耀性消费出现在富裕的上层阶级通过对物品的超出实用和生存的消费向他人炫耀和展示自己的金钱财力和社会地位,以及这种地位所带来的荣耀、声望和名誉。在人际交往方面有些同学喜欢一掷千金,显示大方,而这种消费会对其他同学而言会出现“死要面子活受罪”,“打肿脸充胖子”的消费,甚至会出现频繁伸手向家里要钱的情况。

五是功利心理。有的学生斤斤计较于物质上的攀比,是由于他们只考虑功利化需求,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功利关系,而精神的追求是虚幻的。

第三,奢侈性消费。在谈到奢侈性消费,校园小资情调屡见不鲜。很多同学表示对LANCOME、DIOR、CK、D&G、LV、“苹果”手机等产品普遍认为价格还能承受得起,可以买下。而且学校附近西餐厅、酒吧等频繁出现大学生的身影,甚至校内咖啡厅等消费场所生意也风生水起。对拥有“苹果”手机的问卷调查显示,有 14% 和 28% 的学生认为“符合”和“比较符合”,这说明奢侈品消费尽管没在大学校园形成,但是已经有部分人开始进行奢侈性消费。

六是模仿心理。对于年龄幼小的学生来说,攀比常常缘于模仿,别人有的,自己一定要有,别人没有的,自己也要设法拥有。在这种合理的直接支配下,学生的攀比行为也愈演愈烈。

第五,人际交往消费,个人形象消费并行增长。现代大学生除了学习以外,广泛参加各种活动,与外界环境频繁接触,消费呈明显社会化特征。各种名目的人情消费让人应接不暇。生日,奖学金评选,班干部评选,入党等以及恋爱等都需要庆祝、买礼物等女学生正处在人生中最美好的阶段,注意个人形象,喜欢购买时尚服饰和高级化妆品,这些社交消费,恋爱消费以及服装化妆品等会占生活费的一半。攀比消费文化对策初探攀比消费是一个相对普遍的现象,其外因与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相关,而内因则与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虚荣心和自尊心、自控力等心理因素有关,因此除了结合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更需要依据攀比消费的心理成因,从学生个体本身探讨解决对策。(1)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高校需高度重视学生消费观教育引导,走出漠视消费观教育的认知误区,通过学生参与度广的网络微博、论坛和校刊等宣传途径,将合理消费理念融入日常教育管理中,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的不良消费理念;家庭是大学生消费的主要来源,也是基本的消费单位,其行为和观念对孩子有着很深的影响,家长自身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合理引导孩子,注重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习惯;社会要完善各项政策法规,将消费教育纳入高等教育教学当中;加大对舆论媒体监管,向学生传播正确的消费观念、行为和方式。(2)将攀比文化向竞争意识提升。攀比是正常的心理活动,攀比的正确与否取决于人生观是否科学。一个追求卓越的人经常会把最优秀的人作为比较对象,用与他人的差距来激励自己,从而起到提高自身成就动机的作用。反之,比安逸享乐、排场阔绰,最终导致攀比消费。应改变传统的“说教——听从”教育模式,辅助科学的心理辅导,引导学生将攀比消费科学合理转移到“攀比”学业、能力等其它积极方面上来,学会理智“攀比”。(3)加强个人及团体心理辅导。攀比消费文化是因认知上存在误区,导致极端行为结果,依据心理学理论,结合科学的心理治疗手段,改变个体不合理情绪和错误认知,能够纠正错误行为。因此可加大心理咨询机构建设,积极建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改变学生不健康心理。通过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方式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教育。另外,应积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培养一批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高素质辅导员队伍。其次,大学生攀比消费群体特征明显,存在极大的相似性,可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健康讲座、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等途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群体辅导

对策在倡导生态环境的时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应遵循着低碳经济和生态消费的模式。这需要全社会包括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合力来给予支持,构建大学生生态消费的支持体系。

1、社会应加强规范和引领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因此社会应该倡导文明消费,积极向上的精神文明。社会风气应宣扬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引导商家也由关注噱头转到关注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上来。同时优化校园周边环境,政府也应该整治高校、大学城周边的消费环境。商家应该采取积极的手段服务学生,为大学生进行文明适度消费营造良好氛围。除此之外,新闻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力也比较突出。传媒中成功形象日益简单化为金钱的代表,潜移默化中大学生的消费观也收到很大影响。例如传媒树立的美丽动人的女性形象,很大程度上为女生注重外表、注重化妆品消费而忽略内在修养提供了标准。同时,类似“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无处不在广告轰炸对大学生的消费无疑起到了导向作用。因此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通过优化大学生的消费社会环境来帮助他们梳理健康的消费观念。

2、家长也应该加强教育和引导家庭教育也有特殊的地位。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本位是中国社会特色之一,他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家长对子女的消费倾向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氛围、正确的教育理念、父母的表率作用以及消费基本理念的培养都有利于子女养成良好的消费行为习惯。同时父母应该重视对子女进行勤俭节约的教育,帮助他们克服购物的攀比、炫耀心理,并且根据家庭实际状况分配孩子的学习生活费用,根据孩子专业、未来职业与未来预期收入帮助孩子合理规划消费支出。

3、高校应加强教育和研究高校应该教育学生正确看待物质消费,注重提高精神品位和审美追求,拒绝盲目跟风。例如从美育角度对大学生加强道德教育;注重信念教育和理财观念,注重理财素质与技巧。鼓励大学生进行“绿色消费”,崇尚自然、简静,在追求生活品质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注重社会和谐。高校应加大对大学生消费观的转向研究,注重加强课题的实践性,积极探索大学生合理消费理念的方式、途径。除了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维护,还需要学生主体配合三方的教育,增强自控力,自我约束,汲取正确的消费观,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不断提升自己,追求全面素质和精神内涵的提高,努力为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1] 倪

科.基于当代大学生消费观视角下的高校美育实施创新研究 [J].中国电力研究, 2012(26).[2] 田

芯.消费主义影响下的大学生消费教育探析 [J].高校管理 , 2012(12).[3] 陈

莉.黑龙江省大学生消费现状及生态消费观的引导[J].中国校外教育, 2012(11).[4] 张

妍.太原市在校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 [D].山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 2012.

第三篇:大学生攀比心理

浅谈大学生攀比消费心理

目前,我国校园贷套牢大学生变得越来越严重,在前一段时间河南郑州某大学的一名在校大学生欠债百万跳楼事件更是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谁又能想到还在大学阶段的学生债务居然能高达百万元。一起接着一起因为网络贷款导致大学生走向极端的案例接连发生。很多人把矛头都指向了乱象丛生的“校园网贷”。可是,没有市场,就没有买卖!使这个怪诞的网贷市场“蓬勃发展”的动力——大学生的攀比心理!

大学生消费攀比在高校中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攀比之风现象风起云涌,好像不争个上下死不休的架势。物质的攀比,无节制的消费,这主要体现在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比如很多大学生买东西并不是基于要用而是要跟人家比、赶潮流;买名牌的东西并不是基于其品质而选却是由于它的名气可以显摆自己的地位,比阔气、比有钱。在他们的眼里攀比视乎成为了他们买东西的主要动机,于是乎在他们的观念里就形成了“穿的一定要有名牌,多不多放一边”,崇尚潮流、名牌的潜规则等等一些不健康的消费。消费白领化是现今很大一部分大学生消费的最生动描述。

促进经济健康的、良性的循环发展,我们鼓励人们消费,拉动内需,本是无可厚非。但如果没有正确引导,以不正确的消费观念为主导,不量力而行、不节制、不理智的超前消费导致盲目、泛滥消费,其造成的一连串后果也是不可低估的。特别是现今很多大学生被盲目攀比的不健康消费心理引导,对大学生、家人及社会造成了莫大的影响。

我们深知大学生盲目攀比消费的危害性,但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的呢,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办法来拯救深陷其中的大学生,预防深陷盲目攀比消费的泥潭中更显的重要。

首当其冲的一个原因就是具有咱们中国特色的“中国家庭式溺爱教育管教模式”,家庭溺爱成为大学生消费攀比的助推器。其次商家为了争夺市场广泛地利用负面的宣传,误导大学生消费,为自己创利,也是致使大学生盲目攀比消费的诱因之一。最后大学生不同消费层次群体的不良导向作用,也是导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形成盲目攀比消费心理的诱因。

总而言之,大学生攀比消费心理所造成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必须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再者也应该看到造成大学生攀比消费的原因也是复杂的、综合的,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才能提出客观的、符合实际需要的建议,对最终解决大学生攀比消费心理起到有益的帮助。

第四篇:心理咨询工作大学生实习报告

我在红枫心理咨询中心开始了心理咨询实习。我的实习目标是通过实践提高自己的咨询技能和水平。

在一个月的实习过程中,主要回复咨询邮件,网络QQ咨询;每个星期二,实习小组进行案例讨论,角色扮演以及共情训练。

这一个月的心理咨询实习,我得到了不少的收获:

一、通过网络咨询实践,学习进行摄入性谈话,搜集咨询者的基本资料,对咨询者的问题有一个大概了解,进而梳理问题脉络;咨询中最关键的是对咨询者的共情,这是建立有效、良好的咨询关系的基础,将对咨询者情绪、情感的理解,以自己的语言反馈给咨询者,以使对方感受到被关注和尊重;

二、通过案例讨论,大家表达各自的见解。不同的咨询员对咨询者的问题会有不同的理解,大家共同分析和讨论,集思广益,寻找咨询者问题的关键点;我从中发现自己看法的偏狭,开阔自己的思路,提升了咨询知识水平:咨询的焦点要转入咨询者身上,引导其进行思考;咨询员要有精神分析的眼光,人文主义的心态,认知行为的方式,家庭治疗的形式;

三、通过角色扮演,我以咨询者的身份,讲述了自己在情感之中的困惑,以及成长过程中与家庭成员的情感纷纷问题;一方面,通过“空椅”对话,我宣泄了积压在心中许久的负性情感;另一方面,督导与咨询成员们给予我很多鼓励的话语,令我认识到自己存在的思维、行为模式,探寻自己身上的长处,挖掘自身潜能。

案例讨论、角色扮演的方式,让我们对咨询员的坐姿,表情,询问的语气,共情的态度等方面得到了实际训练。

一个月的实习期很短暂,我在一些方面上存在着不足:在网络咨询中,与咨询者的共情不足,过早的加入自己的价值观判断,没有以一个中立态度对待咨询的问题;自信心不足,角色扮演中不敢担当咨询员的角色,总是担心自己的能力无法胜任;在共情训练中,自己表露的是焦虑,担忧的情感,没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实习期间,由于自己还忙于其它事务,无法静下来认真于心理咨询,没有自己的个案与大家共同讨论。

在红枫的实习,可以说是既有收获也有遗憾,但总的来说,收获是较多的。

此次实习中,有幸得到刘凤琴老师的督导,每当在咨询中遇到困惑时,刘老师总能耐心地指导我们,给予我们启发;刘老师有多年丰富的心理咨询经验,对心理咨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她用通俗的语言讲述心理咨询方法,直观明白,不是僵化的理论,更令人易于理解和消化。刘老师开朗、乐观个性,亲热、包容的态度,敢于挑战困难的作风,令人留下深化印象。

咨询室里直爽的芦老师,温顺的夏老师,一直在认真、辛苦地工作,她们那种强烈的工作责任感,积极进取的精神,值得我学习。

在实习中,我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稳重的王芳,有潜力的瑶瑶、平和的牛牛、阳光的张爱、热心肠的贾选红、强势能干的慧娟、斯文的竹子等。通过与她们交流对心理咨询的观念、看法,分享心得体会,使我得到很多的启发,从中我能感受到咨询员团队的温馨和快乐。她们身上都散发着一种光芒,无论是显露的,还是含蓄的,都是一种助人自助的力量。

第五篇:大学生攀比消费

杜绝盲目攀比 树立健康消费观

摘要:当前大学生消费行为整体趋于合理,但是在小范围内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这是需要各界人士正视的,例如盲目攀比的现象在某些大学生中十分常见,这是关于大学生消费行为当中亟待纠正的误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杜绝盲目攀比,树立健康消费观,确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十分重要。本文从大学生消费行为现状入手,重点关注了大学生盲目攀比消费的问题,希望对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念起到一些促进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行为 消费观念 攀比消费 健康消费

一、大学生消费基本现状

大学生的消费内容主要可以归纳为包括基本生活费用,学习费用,娱乐消费和人际交往消费四个方面。据统计,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大学生作为一个高素质群体,大部分人能够做到合理消费,收支平衡,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来自家庭的支持,远离故乡家人,他们的行为有更多自主的余地,但是他们大部分还是没有因为缺乏监督指导而放任消费。

然而,少数一些大学生在花钱消费方面也是存在一些问题的。诸如从众消费、盲目消费、情绪化消费、超前消费、负债消费和攀比消费等等。众多不合理的消费行为给少部分大学生造成了“财政赤字”,这是大学生消费现状不容乐观的方面。笔者认为,这些不合理消费行为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些大学生意志不够坚定,攀比心理过重所造成的,来自相对纯洁的中学校园里的大学生们,在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中由于自制力不足,看到身边一些同学吃好喝好玩好的,心理不平衡,虚荣心作祟,遂倾其所有与之攀比,使自己陷入了“财政赤字”的泥潭。

二、盲目攀比消费

每个大学生的出身不同,背景各异,所以在校的消费要量力而行,最好能以节俭为重,但是有一部分大学生却没有这个理念,他们的想法是“你有,我也得有”。这种攀比心理使大学生中出现了高消费的现象,在消费的过程中往往喜欢追求前卫新潮,攀比心理严重,出现了消费负担过重,消费水平超出了实际需求或家庭的支付能力。

化妆品和衣服是女生最爱攀比的,强烈的爱美之心无可厚非,通过时尚的穿着和精致的化妆提升自己的形象是合理的做法,但是很多大学生盲目追求名牌,不惜代价购买高级化妆品和服装,这些东西少则几百多则上千。别的同学都有,我要是没有就丢人。钱不够就问家长要,相互摆阔,养成花钱大手大脚的毛病,影响极其恶劣。

而男生攀比消费的方向很多时候是在“人际交往消费”上。互相请吃饭,我请你吃的一定要比你请我的高档,第二次去吃的一定要比第一次的要贵,盲目攀比的心理让这种交际陷入了恶性循环,而学生口袋里的钱,就这么如流水般减少。男生还有一个方面的支出会给自己增加财政负担,那就是恋爱支出,攀比心理偶尔也会在这个方面让男生失去理智,“我送给你的礼物一定是世界上最好的”观念使男生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诚然,经过三十余年的改革和发展,我们的消费水平已经得到了很大提高,我们有能力去获得更好的物质生活,而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人们积极、合理消费,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随意开展自己的消费行为,不合理消费危害甚大,对当代大学生更有着极其不良的影响。这会加重家庭开支,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不受委屈,所以他们会尽量满足我们的要求,而你无上限的攀比会使你光鲜亮丽外表背后的父母必须付出更多辛劳。而你从此养成的不良消费习惯,也许会在很长时间内带给你麻烦,毕业后理财陷入混乱,经济独立后经常入不敷出,这些将来可能会出现的困境在此刻已埋下隐患。

大学生必须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念,合理消费,无论从现实还是从长远来看,消除盲目攀比消费现象意义都十分重大。我们必须从自身做起,做到科学健康消费。

三、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念

首先,必须克服攀比情绪,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们都需要争,生活上次于别人,并不可耻,没有必要抬不起头来。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切不可不考虑自身的经济实力,而一味的追求新异,推崇时尚。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作一个清醒而理智的消费者是第一步。

第二,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科学规划安排,使个人消费标准与家情相适应。大学生大多没有自己创造的收入,没有尝过赚钱的辛苦,却享受着金钱带来的满足感,但这种满足感来自家庭的支撑,我们要时刻记住我们在学校的消费行为都是家庭在支撑着,不论多少钱,容不容易挣,总之那都是父母亲给的,勤俭节约,不仅仅因为我们爱我们的父母且珍惜他们的劳动,尽量做到给家里减轻负担,也是为了将来独立生活做好积极准备。

第三,学会理财,正确认识和运用金钱和金钱规律,以管钱为中心,通过攒钱,管钱,护钱,管好现在和未来的现金流。控制好自己的经济状况,合理消费,让自己的生活过的有规律,理好财不仅对大学生当下的校园生活起到积极作用,而且这个良好的意识一旦扎根,会在今后数十年给我们得生活带来诸多益处。

下载关于大学生攀比心理的咨询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大学生攀比心理的咨询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三章 大学生心理咨询

    大学生心理健康讲稿 第三章 大学生心理咨询 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讲了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惑及异常心理,当我们出现了心理问题,通过自身的力量无法应对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去寻求......

    “攀比”演讲词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要演讲的主题是“攀比” 人们常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在这个日新月异,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里,人们往往都向往发展,追求高级,"往高处......

    学生攀比

    论学生攀比心理 - 1学生攀比的特点是复制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括: (一)在相互攀比的学生中,低龄阶段的学生的攀比意识要弱于高龄阶段的学生。原因在于,低龄阶段的学生由于......

    学生攀比

    社会生活迅猛发展,物质世界日益丰富,各种竞争不可避免,许多学生特别是即将成人的高中学生,由于幼稚和虚荣,一味地追求绝对的完美与盲目向上的愿望,总是想方设法让自己比别人好,比别......

    攀比心理

    攀比心理 有人说,攀比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攀比能激发个人奋斗的潜力,给人带来向上的动力;另一方面,攀比也让个人活的很累,让自己的心理失去平衡。因为后者的攀比只是拿自己的缺......

    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案例简介:小A与小B是某艺术院校大三的学生,同在一个宿舍生活。入学不久,两个人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A活泼开朗,小B性格内项,沉默寡言,小B逐渐觉得自己......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案例分析报告 文章题目:一例初中生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姓名:XXX 身份证号:XXXX 所在省市:XXXXXXX......

    学习心理咨询报告

    学习心理咨询报告 这次部里为前几次的团体辅导班办了个提高班,有信我在这个提高班接受了八天的强化学习。这次培训司法行政学院请了四位名校心理专家为我们授课:张平老师讲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