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厦门大学2010年工作计划要点(最终版)
厦门大学2010年工作计划要点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编制“十二五”规划、为“十二五”奠定基础的关键一年。今年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贯彻第十八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以夯实基础、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提升内涵为重点,全面完成学校“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增强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快推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2010年主要工作如下:
一、巩固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进一步推动学校科学发展
1.认真贯彻好《厦门大学关于推动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抓好各项任务措施的分解落实,加强督促检查,切实把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进一步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
2.按照中央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做好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后续工作的通知》精神,扎实抓好整改项目的落实工作,在广泛征求意见、深入论证完善的基础上,认真制定并组织实施有关文件。
3.认真组织学习实践活动“回头看”工作,各单位要根据整改落实方案提出的目标任务、时间进度、责任人,认真组织
自查,各检查组要认真进行督查,确保整改落实方案各项承诺的兑现。
4.认真组织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学习贯彻工作。及时进行传达学习,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学习宣传培训活动;认真开展对策研究,以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为重点,提出改革措施,科学谋划未来,力争学校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5.认真检查“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完成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立足新起点,结合新形势,深入调研,精心谋划,认真开展“十二五”学校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同时,制定人才培养、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科研与社会服务、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以及校区发展等专项规划。
二、深入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1.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第十八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作为重要任务,努力用科学理论武装党员干部、教育师生员工。充分发挥党委党校主阵地和党委中心组的表率作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员干部学习活动。加强党校建设,不断提高党校开放办学水平和培训实效。切实加强理论报告员队伍建设,出台《关于加强理论报告员队伍建设的意见》,广泛开展理论宣传普及。依托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与培训基地”,发挥我校学科优势,积极承担中宣部、教育部、福建省委宣传部等部门
的重点课题,产出一批有份量、有影响的理论成果。制定《厦门大学2009-2013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切实加强党员教育培训。
2.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坚持和完善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实施意见》,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办学治校能力。编制《厦门大学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10-2020年)》,进一步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大力推动干部轮岗交流和挂职锻炼,不断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更好地适应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要求。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做好部分处级岗位和科级干部的选任调配工作,完成处级后备干部队伍选拔调整工作。坚持党管人才,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3.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适时召开全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制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支部工作的若干意见》,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加强发展党员工作,重点做好在学科带头人、青年教师和优秀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
4.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贯彻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会议精神,加强廉政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校园廉政文化活动;创新反腐倡廉有关制度,扎实抓好落实,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强化对重要部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督,规范权力运行;不断拓展工作领域,进一步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强化干部作风建设,严明党的纪律,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领
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深化校务院务公开工作;建立“校检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信访举报工作网络,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
5.全面开展巡视工作。按照既定工作方案,基本完成对各学院的巡视,深入检查各单位领导班子工作情况,发现存在问题,督促及时整改,推动科学发展。
6.加强统战群团和离退休工作。支持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统战团体加强自身建设;做好党外后备干部的推荐、培养和选拔工作;继续发挥优势,开展统战理论研究。加强工会、共青团、妇委会和校院两级教代会建设,做好离退休工作。
三、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1.切实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深入贯彻学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各项举措,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
2.认真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总结我校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的工作情况,认真查找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确立新目标、新任务,重点抓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毕业生就业教育,推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迈向深入。全面贯彻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理念,让每位教职员工都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做贡献。
3.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加强舆情分析研判,切实抓好舆论引导和宣传工作,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强对课堂、讲座、论坛等的管理,针对新情况、新问题,认真研究,强化管理,制订出台《厦门大学举办形势报告会和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4 研讨会、讲座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制度。
4.大力推进和谐校园建设。认真落实《厦门大学“十一五”和谐校园建设规划》,努力完成各项建设任务;继续推进“和谐校园、青春先行”活动,开展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办好“学生德育讲坛”,推进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内涵,提高实效,扩大实践教育覆盖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重点扶持一批有影响的学业学术竞赛项目,努力打造大学生创新活动平台;推进 “绿色大学”建设,开展绿色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5.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学风建设。召开全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会议,出台相关文件,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教书育人能力。广泛开展学风建设调研和学风建设专项教育,以抓考风为重点,努力建设优良的学风。
6.切实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完善工作方案,强化工作措施,建设平安、文明、绿色、和谐校园。建立健全我校维护稳定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围绕热点、难点和敏感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动态,及时化解矛盾。加大排查工作力度,防止敌对势力、非法宗教势力等的渗透破坏活动,切实维护校园政治稳定。完善校园安全监控体系,进一步加强学生宿舍管理和校园周边综合治理,确保校园良好秩序。加强学校保密工作,重点做好网络安全和保密宣传教育工作。
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调整优
化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开好全校教学工作会议,着力解决部分教师对教学投入特别是本科教学投入不足、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本科生导师制和三学期制需要进一步完善等问题。
2.深入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大力推进教学改革,选择若干专业,启动本科生英语教学项目;加强课程标准化建设,加大课程开放力度,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建立自主选课、个性化学业指导及学业评价机制,保障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加强教学实习和实践训练,实施本科教学实验室改造工程,积极推进实习实践资源共享;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健全本科教学管理制度。
3.全面推进研究生教育质量与创新工程。继续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促进研究生教育与科研紧密结合;大力推行导师组制度,加强校内跨学科培养,加强校外联合培养;进一步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推动研究生分类培养,积极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加强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建设;扎实推进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工程,力争取得重大突破;做好公派研究生出国留学选派工作。
五、强化学科主流特色,提升学科整体实力
1.启动“985工程”三期建设。认真做好“985工程”三期项目申报和启动建设有关工作;积极争取“985工程”三期中央专项经费和省市配套经费。
2.继续推进“211工程”三期建设。完善“211工程”重点建设管理办法,按照“额度+进度”的原则,全力推进“211工程”项目建设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项目建设效益。
3.加强学科发展的分类指导、分层次建设。按照“入主流、上水平、创特色”的原则,对各学科的发展水平和状况进行认真梳理,完善学科建设规划,进一步明确重点建设的学科和各学科发展的重点,进一步理清学科发展的思路,采取有力的举措,整体提升学科建设水平。重点建设好国家重点学科,大力扶持发展前景好的学科,积极培育新兴交叉学科。筹备建设厦门大学微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院。
4.按照国务院学位办的部署,认真组织做好增列授权学科点工作。
六、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1.积极构建科技创新大平台。围绕面向国家和区域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需求,集中力量,精心组织,重点建设好厦门国家南方海洋中心、应激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核能工程研究中心、高性能陶瓷纤维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等4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大平台。
2.加强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建设。认真落实新一轮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进一步凝炼学科方向,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开展决策咨询和文化传播,切实把人文社科基地建设成思想库和人才库。
3.积极承接大项目、培育大成果。紧紧围绕国家和地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求,创新机制,组织团队,主动走出去,争取承接重大科研项目。重点扶持和争取若干重大科研项目,积极培育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4.认真筹备召开本年度全校科研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本年度科研工作。本年度力争科研经费超过6亿元,其中理工医
科5亿元,人文社科1亿元。
5.承办好2010年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中国留美经济学年会等大型学术会议。
七、积极融入发展大局,提升社会服务实效
1.深化拓展战略合作。完善战略合作的对接落实机制,抓好已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的落实。继续抓紧推进与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和国家大型企业的战略合作。
2.扎实推进服务海西工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精神,深入实施《厦门大学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行动计划》和《厦门大学服务厦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0-2015年)》。认真组织、精心筹备,开好第二次市校战略合作联席会议。办好海峡两岸发展研究院,积极推动厦门肿瘤治疗与研究中心建设。
3.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参加“6·18”成果交易会等各类科技项目对接会;深入开展校地、校企科技合作,加强项目成果推广。
4.加强决策咨询服务。紧密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厦门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深入开展调研,提出对策建议,有针对性地做好决策咨询服务。
八、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1.完善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和学科建设的重点,加强人才工作调研,认真梳理人才队伍现状,明确各类人才的数量、结构和要求,完善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努力改善一些学科师资缺编严重的状况。
2.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按照学科领域,建立国内外高层次人才信息库,扩大选才范围。制定计划,主动跟踪,多种方式、途径引进学科带头人等一流拔尖人才,继续做好“千人计划”人选的招聘工作。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依托国家重大人才培养计划、重点学科和重大科研平台,抓好学术领军人物和中青年学术骨干的培养;做好各类各层次人才计划推荐人选的遴选工作。
3.完善人才评价体系。根据教学科研、专业技术、党政管理三支队伍的工作特点和发展规律,完善并出台有利于各类人才发挥各自才能与作用的综合评价体系。
4.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绩效工资改革。
九、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努力提升国际竞争力
1.积极拓展国际化平台。以欧盟伊拉斯莫斯项目、全球八校联盟、孔子学院合作院校等平台为依托,充分挖掘国际交流与合作资源。
2.增强国际科研合作能力。利用教育部、国家外专局各项引智计划,邀请世界知名学者来校工作或任教,建立科研合作团队,打造若干国际合作工程;积极加入比尔·盖茨基金会、欧盟框架计划等国际性科研组织,推动联合办学、联合研究院、联合实验室等项目的开展;充分发挥优势,推动非洲研究院等研究机构的建设。
3.积极推进汉语国际推广。坚持质量为本,促进孔子学院健康发展;加强我校各孔子学院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扩展合作领域;加强汉语国际推广南方基地建设,继续为各国孔子学院提供师资培训和条件保障。
4.做好学生对外交流工作。进一步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争取更多海外留学生的生源;完善已有的国际硕士项目,积极推动国际硕士项目向本科延伸;继续做好国家公派学生和校际交流学生的派出工作。
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入开展对台交流合作 1.加强与台湾高校的科技交流与合作。推动工科、医学、基础研究学科等领域与台湾知名高校开展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双方共同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
2.提升涉台教育与交流合作层次。积极选派学生赴台湾高校进行交流学习;加强对台招生宣传工作,扩大高层次学历教育的台生规模,积极为台湾学生来校学习和生活创造便利条件。
3.加强对台湾地区的人才交流工作。制定学校对台人才发展战略,吸引台湾高层次人才来校进行交流合作或工作,完善互派学者讲学项目。
4.加强对台研究。进一步整合学校相关的研究力量,扩大研究的层面和领域,加强台情调研,积极服务国家对台工作大局。
十一、坚持关注民生,改善办学条件,提高管理服务水平1.努力解决师生实际问题。继续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通过引进人才和公务人员保障性商品房、周转房、发放住房货币化补贴等方式有效解决教职工的住房困难,努力实现教职工“住有所居”的目标。继续想方设法多渠道争取资金,千方百计挤出财力,稳步提高教职工工资待遇。继续下大力气做
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努力使学生有业就、就好业;坚持资助与育人相结合,进一步做好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
2.加快推进翔安校区建设。今年校庆期间翔安校区一期工程奠基并动工建设,做好翔安校区专项规划和单体建筑设计建设工作;争取上半年完成翔安校区二期、三期全部征地工作。
3.扎实推进校本部基本建设任务。完成科学艺术中心、曾厝垵学生公寓运动场建设,完成群贤楼、集美楼、同安楼等文物保护建筑的修缮工程,争取海韵二期教学科研楼、法学图书馆大楼开工建设。
4.加强对党政管理干部、机关工作人员和后勤管理人员的考核工作,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5.加强国有资产和后勤管理。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提高资产尤其是经营性资产使用效率。深化后勤服务体制改革,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改造节能减排设施,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
6.加强财务管理。想方设法,多渠道筹措资金,同时要开源节流,完善有关财务制度和管理办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完善校院两级财务预算管理,推行绩效预算管理;继续完善二级报账制度和会计委派制度;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完善《厦门大学经济责任制暂行条例》,加强对经费项目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制的考核。
7.加强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信息化一期二阶段建设;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及高性能计算系统运维保障体系;实施行政办公网络设施集成管理,逐步向全校推行集成服务与管理。
十二、积极谋划,认真筹备建校90周年庆祝活动
1.以“弘扬嘉庚精神,展示办学成就,凝聚各方力量,推动科学发展”为宗旨,积极筹备建校90周年庆祝活动,充分展示成就、树立良好形象、扩大对外影响、筹集办学资源,更好地推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
2.加强宣传和联络工作,及时通报有关情况,广泛征求海内外校友、社会各界和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群策群力,办好校庆活动。通过校庆,进一步激发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投身学校建设的热情,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推动学校发展的强大合力。
第二篇:厦门大学2010年学生工作计划要点
厦门大学2010年学生工作计划要点
2010年学生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16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为根本出发点,深入研究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大力推进全员育人工作,以改革创新精神努力实现我校学生工作新的发展。
一、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1.科学谋划新一轮学生工作发展。以全国召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为契机,召开‚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总结大会‛,全面总结我校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以来的工作经验,认真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确立新目标、新任务,全面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新型学生工作体系。
2.深入开展各类主题教育。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紧密结合时事热点、节日、重大纪念日开展灵活多样、富有实效的教育活动,重点开展理想信念、爱国主义、诚信廉洁和形势政策教育等;继续办好‚学生德育讲坛‛,深入挖掘校园人物的感人事迹,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组织开展‚‘青春在基层闪光’—基层就业创业先进事迹报告会‛等5场先进事迹报告会。
3.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真总结我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验,探讨研究新问题、新矛盾,努力拓展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推动建立研究生导师育人的工作机制,明确和强化导师对研究生思想教育的职责要求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坚持以学术科技活动为主体,带动思想政治教育,带动校园文化活动,完善‚博士生沙龙‛、‚研究生论坛‛等研究生学术活动平台,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加强研
究生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工作,完善研究生支教团、博士生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团等实践团队建设,鼓励研究生结合个人专业知识和研究成果为社会服务;加强研究生骨干培养,为研究生主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搭建平台,着力加强对研究生党支部、研究生会、社团等的建设和指导,继续推进按照实验室、课题组、学科方向设立研究生党支部工作,充分发挥党支部在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4.积极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真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加强网络工作能力培训,提高学生工作队伍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的能力;积极鼓励辅导员以博客、QQ工作群等阵地,根据网络互动交流的特点,在核心价值观、生活社会、就业指导、专业学习等方面与学生开展更密切的交流,加强正面教育和引导,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完善就业、资助、心理等专题网站建设,以丰富的内容、生动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服务,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机地渗透其中,使校园网络成为学生获得信息、学习知识和交流思想的主流网络平台,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组建网络评论员队伍,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收集、分析网络信息,并在第一时间进行正确的引导、疏通;在学生中开展网络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引导学生自觉抵制网络垃圾和网络信息污染;加强管理,严防各种有害信息侵袭。
5.深入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继续深入传播志愿服务理念,倡导志愿服务成为校园的普遍生活方式,通过树立同学身边的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分享志愿服务心得等多种活动,大力营造崇尚志愿服务的校园氛围;深入挖掘资源,突破工作瓶颈,精心设计志愿服务项目,重点开发设计校内服务项目,引导学生从自己、从身边做起;继续推进‚校园公益日‛活动,组织开展校园不文明行为劝导和绿色校园志愿服务行动,启动‚团支部书记到社区居委会、村委会挂职服务‛和‚社区爱心课堂‛等项目;进一步加强志愿服务项目的管理,完善志
愿者注册制度,建设更加开放的服务平台,方便学生参与项目;深入调研,适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厦门大学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
6.推动全员育人工作的深入。启动校长早餐会活动,继续做好‚名师下午茶‛等品牌活动,发挥校、院领导和名师在育人中的特殊作用;注重主动征求和反馈学生意见,建立学生工作职能部门负责人接待日工作制度;推动建设学生与其他职能部门负责人面对面沟通的平台,努力做好各项服务、育人工作;推进学生工作干部、专任教师和其他管理人员之间的工作交流,促进学院领导班子、专任教师和学生的交流,让每位教职员工都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做贡献,形成全员育人工作氛围。
二、建立健全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努力推进学风建设
1.开展学风建设活动。着眼学生发展,重视和加强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指导;积极开展各类以学风建设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读书节、辩论赛、话剧小品、学习沙龙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力推进校院两级‚学长辅助计划‛广泛实施,重点开展针对一、二年级本科生的学长辅助活动;实行教育管理联动机制,进一步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和导师在学风建设中的教育引导作用,建立与任课教师联系制度,认真落实辅导员听课制度、下宿舍制度,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帮助。
2.开展学风建设专项教育活动。开展‚拒绝沉溺不良网络,创建优良学风考风‛专项活动,加大对沉迷于网络和游戏学生的教育、引导和管理力度;加强考风建设,严格考试纪律,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预防和制止考试作弊行为。
3.完善学风建设相关制度。深入开展学风建设专项调研,完善学生奖励、学术科技创新等专项制度,建立优良学风评价机制;推进先进班集体创建和先进典型的评选活动,营造学风建设的良好氛围;
设立有关学风建设的科研课题,加强对当前学风建设问题的深层研究和对策研究。
三、推进学生创新实践,提升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1.营造校园科创氛围。办好每年一届的校‚学生科技学术节‛,邀请成功企业家开办‚企业家进校园‛系列活动;挖掘、选树一批学生科创明星,开设‚南强新苗—学生创新论坛‛,举办‚学生科创之星‛创新成果展示、学生创新团队组建交流沙龙等活动,营造学生想参与、能参与的科技创新校园氛围。
2.推动学生创新实践。构建‚挑战杯‛系列竞赛和学业学术品牌竞赛两大平台,举办‚挑战杯‛厦门大学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学生科技发明制作竞赛,选拔优秀作品参加全省、全国竞赛;重点遴选一批在全国、甚至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学业学术竞赛项目,给予重点扶持。
3.实施青年创业就业行动。充分利用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YBC)厦门大学服务站,进一步推广青年卡等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整合校企资源,为学生创业团队争取资金支持和导师培训指导,促进学生创业项目的成熟和孵化。加大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建设,培养学生创业创新意识,提升学生创业创新能力。
四、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1.精心组织文艺体育活动。弘扬主旋律,注重普及性,办好各类文艺演出、艺术讲座、展览、比赛等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继续做好‚厦门大学十大歌手‛、‚元旦青春舞会‛等传统文艺活动;加强学生艺术团建设;主动联系,做好‚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开展优秀地方文化调研与研究,主动服务地方文化弘扬与传承;在学生中广泛开展闽台文化艺术作品的创作与交流,发挥对台文化交流中的桥头堡作用。
2.推动学生积极参与‚绿色校园‛建设。广泛开展绿色教育,依托绿乐会、绿野协会、环保协会等绿色环保类社团,开展环境保护、节能减碳知识普及与教育,传播绿色理念;试点开展绿色科技活动,在挑战杯课外科技竞赛与创业计划竞赛、大学生科技节中开设绿色环保专项,鼓励我校学生积极参与绿色科技创新与探索;全力参与绿色环境建设,组织开展‚减袋行动‛、‚绿色寝室‛、‚节水节电‛等主题活动,把我校学生绿色环保的先进理念切实转化为绿色校园建设的实际行动。
3.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围绕‚爱国‛、‚基层‛、‚海西‛三个关键词,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以时代主题为引导,紧密结合学校学科优势、地方发展需求和学生成长需要,精心设计、周密安排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五、完善学生服务体系,帮助学生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1.切实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调研工作,制定出台《厦门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意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设,定期分析通报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继续做好专职心理教师下学院、‚5.25心理素质拓展月‛、‚迎新生心理活动月‛等活动;继续做好心理咨询服务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2.采取措施,保证毕业生‚有业就、就好业‛。运用好各级政府部门政策和项目,拓宽就业空间;加强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引导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利用好各类资源,拓展就业途径;全力做好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提高学生求职成功率;采取激励措施,支持自主创业;重点帮扶,努力做好就业援助工作。
3.深化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认真落实各项资助政策,继续做好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不断提高资助水平;重点做好经济困难学生的励志教育;加强助学项目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开展‚学生助学效
益‛的专题调研和评估,不断提高资助成效。
六、狠抓落实,全力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
1.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分类培养。启动就业、心理等辅导员分类培养计划,组建形势与政策课、就业指导课、心理辅导课等课程教师团队,组织开展上岗指导、专业课程进修、集体备课、教学方法研讨、课程素材编写等教学工作相关活动,为辅导员开展第一课堂教学工作做好充足准备;继续做好符合条件的辅导员参加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评议工作,继续鼓励和资助辅导员取得与学生工作有关的专业资格证书。
2.狠抓辅导员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提升。继续做好辅导员培训工作,开设公共管理、经济管理、人文、法学等职业相关课程的培训,提升辅导员职业技能;重点组织‚学生法律事务‛和‚就业工作‛两场专题的实务培训,组织一期‚理论政策‛的专题培训;推进学生工作课题研究的跟踪检查工作,适时召开‚学生工作理论研讨暨课题中期汇报会‛;认真组织每月一次的‚辅导员沙龙‛。
3.抓好辅导员各项工作制度的落实和推进。全面启动辅导员考核工作,评选我校首届‚优秀辅导员‛,设置‚辅导员工作风采奖‛,评选在党团建设、学生成才指导、凝聚力建设、心理辅导等各领域工作有特色、经验可推广的优秀辅导员,推出一批先进典型,进一步展现我校辅导员的风采;大力加强兼职辅导员队伍建设,开展兼职辅导员工作的专项调研;继续深入推进辅导员工作例会制度,完善‚辅导员之家‛网站和辅导员工作平台建设,大力推进周记制等六大工作制度建设。
七、健全学生安全稳定工作机制,切实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1.加强维稳防范工作。认真做好假期返校思想状况、敏感时期学生思想动态等专项调研工作,加强网络舆情分析,注重防范各类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对学生的渗透;坚决抵制宗教渗透和非法宗教
等活动;杜绝校际或校内学生重大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着力抓好公益学生社团和公益活动的管理。
2.加强学生安全管理。积极开展学生治安、消防、交通等方面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加强学生宿舍管理,定期发布学生宿舍资源信息,方便学生住宿申请;定期分析门禁系统信息,针对性开展专项工作;推进学生宿舍管理联动机制,继续完善宿舍安防系统,确保学生宿舍安全。
3.健全和完善学生突发应急处置预案。制定《厦门大学学生突发事件处置预案》,提高各类突发事件预警、防范和处置能力;在敏感及重要时期落实值班制度,妥善处理突发事件,提高处置学生重特大事故的能力和水平。
八、围绕90周年校庆筹备工作,大力弘扬校园精神
1.营造迎90周年校庆的浓厚氛围。利用校史、校园历史建筑、纪念堂馆等载体在学生中广泛开展校园精神教育;在师生、校友中开展‚我的厦大故事‛、‚心中的大师‛主题征文,并依托暑期寻访校友社会实践,开展‚南强往事‛专题采写,鼓励同学以征文和专题为脚本内容进行不同形式的文艺创作,推出‚厦大故事‛等原创艺术展演,展现不同时期厦大人的精神风貌;开展各类以迎接90周年校庆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氛围。
2.组织学生积极参与90周年校庆筹备工作。引导学生以主人翁精神投入90周年校庆的筹备工作,开展‚我为90周年校庆献一策‛主题活动和90周校庆‚我最想对母校说的一句话‛征集活动;开展‚争当志愿者,喜迎校庆90年‛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激发学生投身建设校园的热情,重点开展‚迎校庆、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和加强校园义务导游志愿服务队建设。
第三篇:厦门大学就业指导工作计划
厦 门 大 学 文 件
厦大学〔2004〕37号
关于做好2005年厦门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
2005年我校有毕业生5821人,其中研究生1870人(博士生353人,硕士生1517人),本科生3780人,专科生171人,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19号)等文件精神,参照福建省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现对2005年我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就业的方针和原则
(一)根据国家现行规定,2005年毕业生就业工作继续贯彻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加强重点、兼顾一般和面向基层,充实生产、科研、教学第一线的方针。在保证国家需要的前提下,贯彻学以致用、人尽其才的原则。
(二)2005年的毕业生原则上仍在国家就业政策指导下,通过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的办法落实就业方案。
(三)毕业生有执行国家就业方针、政策和为国家服务的义务。必要时,国家采取行政手段安置毕业生就业。
二、有关政策和具体规定
毕业生就业工作程序分为就业指导、双向选择、编制就业方案、毕业生派遣等四个阶段。
(一)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活动
1、严格把好推荐关和审核关。各单位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应按以下要求进行:
(1)毕业生应持学校统一印制的《厦门大学2005届毕业生推荐表》(以下简 1
称《推荐表》)的复印件参加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活动。《推荐表》是学校证明毕业生具有就业资格和用人单位到人事部门办理毕业生审批入户手续的凭证,毕业生应认真、如实填写。每个毕业生只有一份《推荐表》原件。
(2)各级组织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时应全面、准确、如实地反映毕业生的情况,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优生优荐。
(3)定向生原则上不予推荐。若确因特殊情况需要推荐的,应持有本人的改派申请(详细阐明改派原因),原定向单位(地区)出具的同意调整改派的公函(研究生还须经校招生办公室签署意见),并按原国家计委、教育部的有关政策,向培养学校缴纳相应培养费后,方能办理有关手续。
(4)已被确定免试读研的毕业生,不向用人单位推荐。
(5)每个毕业生只能与一个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双方解除协议并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与其它单位签订协议。
2、毕业生经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落实工作单位后,学校、用人单位、毕业生三方要签订由教育部统一印制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以维护国家就业方案的严肃性,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三方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协议书》经学校审核签字后,即成为制定就业方案和毕业生派遣的依据。每个毕业生只有一套《协议书》(一式三份),复印、复制、涂改、转借、挪用无效。
3、《协议书》一经签订,即具有法律约束力,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否则,应承担违约责任。要求解除协议的毕业生,须经本人提出书面申请(阐明解约理由),原就业协议签订单位书面同意解除协议,毕业生所在学院(研究院)签署意见,学生工作处审核同意,方可办理其它就业相关手续。
4、毕业生如需申请补办《推荐表》、《协议书》,应经本人申请,所在学院(研究院)签署意见,学生工作处审核,公示后如无异议方予以补办。毕业生如谎报遗失《协议书》,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校规校纪处分。
5、各学院(研究院)要按照教育部关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要求和就业工作程序指导毕业生进行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活动,以维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保证学生的学习及就业工作不受干扰。用人单位不得以试用、实习为借口,拒签或缓签协议;毕业生不得以试用、实习为借口,影响参加学校正常教学活动。
(二)就业方案的制定与调整
l、国家计划招收的学生毕业后,在国家就业政策指导下,通过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的方式落实就业单位。
2、来源于边远省区的毕业生就业,按边远省区的相关政策执行。优秀毕业生可不受生源地限制,优生优荐。按教育部有关规定,边远省区指黑龙江、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贵州、广西、云南、西藏。
3、为了鼓励应届毕业生自愿服务西部地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开拓创业、锻炼成长,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以下配套奖励办法:
①毕业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正式成为志愿者,除可享受国家规定的高校毕业生志愿服务西部优惠政策外,学校给予以下配套奖励办法:已获得校内贷款的本、专科特困生免还在校期间全部贷学金;一次性奖励人民币2000元。参加该项目的毕业生可申请将户口和档案在学校保留两年,学校免收服务费,也可申请将户口和档案转回生源所在地。
②学校支持和鼓励应届毕业生到新疆、西藏、甘肃、陕西、宁夏、青海、四川、贵州、重庆、广西、云南、内蒙等十二个西部省市就业。学校对正式到西部省市就业的毕业生给予以下配套奖励办法:已获得校内贷款的本、专科特困生免还在校期间全部贷学金;非西部生源自愿到西部省市就业的应届毕业生一次性奖励人民币4000元。西部生源自愿到西部省市就业的应届毕业生一次性奖励人民币1500元。
4、学校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对毕业生自主创业学校给予指导和帮助。毕业一年内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提交工商行政管理局发给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和工商行政管理局备案的《公司章程》或其它有效证明材料,学校根据其所创企业的性质和规模给予1000元或3000元的奖励。
5、师范类毕业生按当年福建省教育厅的有关文件执行。
6、已被录取为研究生、或进入博士后流动站或专升本的毕业生,提出不再攻读的,应取得录取单位同意后,方可办理有关就业手续。
7、凡经学校统一组织择优推荐,且事先征得毕业生本人同意到国家政府机构和军队就业,被用人单位录用后违约的毕业生,学校将其派回生源所在地。
8、为保证国家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毕业生如就读高学历(含进入博士后流动站),在向用人单位呈交录取通知书复印件(加盖院公章)后,已签定的就业协议自动解除,毕业生无须承担违约责任。
9、毕业生应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参加体检,因病不能坚持正常工作者,让其回家休养。一年内治愈的(须经学校指定的县级以上医院证明能坚持正常工作的),可随下一届毕业生就业;一年后仍未治愈或无用人单位接收的,学校将其户口和档案转回生源所在地。不进行体检而造成用人单位拒收的,其责任由毕业生本人承担。
10、结业生由学校向用人单位推荐或自荐,找到工作单位的,可以派遣,但需在《报到证》上注明“结业生”字样;在规定时间内无接收单位的,学校将其档案、户口转回生源所在地,自谋职业。
11、凡属肄业的学生,学校不负责其就业,毕业生派遣工作开始时,学校将其户口、档案转回生源所在地,自谋职业。
12、毕业生就业方案经教育部审核下达后,学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必须严格执行。在派遣过程中确因特殊情况,毕业生要求调整改派的,在规定时间内,征得原用人单位和接收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的书面同意,持新接收单位和单位主管部门或人事代理机构的接收函,学校签署意见,报上级主管毕业生调配部门审核批准后,方能办理有关手续。在福建省内调整的,直接由地、市之间审批和办理改派手续。跨省区调整的,由学校将有关材料在教育部规定的时间内报送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审批。逾期不予办理。
13、福建省外生源未就业应届毕业生可申请将档案和户口寄存在学校两年,两年内免收户口档案管理服务费。两年后若仍未落实用人单位,将户口、档案转入入学前户籍所在地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或人才交流机构。对于将档案和户口寄存在学校的福建省外生源未就业应届毕业生,学校只负责为其提供与就业有关的服务,并只为其办理与就业有关的手续,若需办理与就业无关的手续时一律将寄存档案和户口转回生源所在地办理。
14、我校研究生的毕业时间分为春季(每年的三月)和夏季(每年的七月),其学制按校招生办和研究生院的有关规定执行。按教育部的要求,春季就业方案一般在3月1日以前上报,夏季就业方案一般在6月15日以前上报,各单位在报送就业方案时需将延期毕业的研究生加以注明。
三、就业工作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
(一)学校成立由分管校领导任组长的厦门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制定本校毕业生就业的工作意见,组织、领导、检
查就业工作及就业方案的执行。
学生工作处主要负责组织校内供需见面会、收集发布需求信息、开展就业指导讲座、制订就业方案、组织派遣并处理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协调学校、用人单位、毕业生的关系,做好就业服务、指导和管理工作。
各学院(研究院)成立毕业生就业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本单位毕业生就业各项工作的实施。
(二)各级组织要注重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和就业宣传工作,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毕业生准确把握社会就业形势,了解国家方针政策,增强基层意识和创业意识,确立符合实际的就业期望,积极鼓励并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学校将利用校园网、宣传橱窗、广播电台、校刊等宣传媒介,开辟毕业生就业指导专栏,结合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进展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办专题讲座及就业指导服务,帮助毕业生了解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保证毕业生顺利就业。
(三)各级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人员,应本着对国家、学校和毕业生高度负责的态度,按有关就业方针、政策和规定办事,满腔热情地做好毕业生就业的各项工作。在工作中应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杜绝不正之风对就业工作的影响和干扰。毕业生就业工作人员不得接受毕业生及家长馈赠的礼金礼品和吃请。对不按政策规定办事或有违纪行为的工作人员,对扰乱学校毕业生就业秩序、威胁工作人员安全者,将由纪检、监察或司法部门视其情节给予严肃处理。本意见由校毕业生就业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二○○四年十一月八日
附件:
厦门大学2005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日程安排
2004年9月:
编制2004届毕业生就业方案(截至9月1日),上报教育部2004届各类毕业生就业率、待就业率、灵活就业比例情况
各学院(研究院)填报2005届毕业生基本情况及专业介绍
撰写厦门大学2004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并上报教育部
2004年10月:
各单位报送2005届毕业生生源信息,学校制作完成毕业生信息资源库编制完成《厦门大学2005年毕业生专业介绍》
向各部委、省市及有关单位寄发毕业生基本情况表及专业介绍、邀请函 2004年10月始:
制作、审核毕业生推荐表
制作、审核毕业生就业协议书
收集、发布需求信息
开设就业指导系列讲座、咨询
评选厦门大学2004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
2004年11月:
参加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
制定我校2005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
开始定期发布就业工作通报
完成《厦门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手册》
开始组织校园招聘会,进行供需见面会和双向选择活动,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
开始组织相关学院参加部分地区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并走访用人单位 2004年12月:
编制2004届毕业生就业方案(截至12月30日),上报教育部2004届各类毕业生就业率、待就业率、灵活就业比例情况
2005年3-6月:
编制、上报2005届毕业生就业方案
4月1日向教育部上报200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展情况
做好毕业生派遣准备工作、毕业鉴定与教育(6月份)
办理报到证
派遣毕业生、寄发档案
2005年7月:
7月1日向教育部上报200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展情况
处理毕业生派遣工作中的遗留问题,报送毕业生建议调整改派计划
[注:向教育部报送毕业生就业方案、调整改派计划的具体时间以教育部高校学生司通知的时间为准]
第四篇:厦门大学2004
招生专业:环境科学 水生生物学
考试科目及代码:生物学概论 345 352
注意:答案必须表明题号,按序写在专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或草稿纸上者一律不给分。
一,辨别下列各题的是非,正确者以√表示, 错误者以×表示,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每题 1分,共42分。
1,病毒一般由核酸芯子和蛋白质组成,不能独立生活;
2,真菌都是多细胞生物,营异养生活;
3,介核生物(mesokaryote)兼具自养和异养代谢的特征;
4,地衣是蓝藻和真菌的共生体;
5,裸子植物都是单性花,不具子房,种子裸露;
6,鸟类具发育良好的肺以及9个气囊;
7,直链淀粉中葡萄糖分子基本上都以α-1,4糖苷键连接;
8,磷脂是两性分子,一端亲水,另一端是非极性的脂肪酸;
9,DNA的三级结构指的是Watson&Crick的DNA双螺旋模型;
10,溶酶体中含有多种酸性和碱性的水解酶;
11,有些酶蛋白刚合成时并没有活性,需经一定的剪切加工才能成为具活性的酶;
12,根冠中心细胞含有可移动的淀粉体,它们是细胞中的重力传感器;
13,单子叶植物叶肉中一般可以区分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
14,结肠前接盲肠,后接直肠,是大肠的主体;
15,血小板富含血纤维蛋白原,在封堵破损血管时发挥关键作用;
16,CO2在人体内主要靠血浆运输;
17,多数鱼类和两栖类的排泄器官为中肾;
18,胰岛中的α细胞能分泌胰岛素;
19,成年男子睾丸中的曲细精管是生成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睾酮的场所;
20,基因可发生突变,也可能再回复突变;
21,地球上最早诞生的生命形式应该是原核厌氧的多细胞生物;
22,元古代生物大爆发,进化产生了多细胞的大型藻类;
23,自然选择是推动生物进化的主要动力;
24,分支进化是生物进化的主要方式;
25,早期智人已经学会了钻木取火,并能猎获较大型动物;
26,硅藻属绿藻门,它们的主要储存物为油类;
27,鱼类的血液循环具有一心房两心室;
28,维管植物包括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29,血红蛋白是由2条α多肽链和2条β多肽链组成的四聚体;
30,着丝粒不分裂是减数分裂中期Ⅰ与有丝分裂中期的最本质区别;
31,99℅的中国汉族人为Rh-血型;
32,光滑型内质网主要功能是合成各种脂类;
33,人类的胚后发育是在子宫中完成的;
34,细胞色素C是光合作用电子传递链上的重要成分;
35,索食行为和求生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36,鸡和鸭是早熟型动物;
37,北极是氟利昂造成臭氧层空洞最严重的地区;
38,真核基因和原核基因都包括启动子,转录区和终止子三个区段; 39,海洋生态系统可以大致分为海岸区,近海区和远洋区三个大区;
40,一种生物的绝种对生物圈的影响十分有限;
41,节肢动物的呼吸器官只有鳃和气管两种;
42,从环节动物开始动物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心脏;
(切记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二,解释下列名词,每词4分,共20分。
1,有限花序 2,植物的假果 3,共显性 4,生殖隔离 5,厄尔尼诺现象
三,说明下列现象发生的原因,每题7分,共28分。
1,在温带,入秋后,阔叶林纷纷落叶。
2,从明亮的室外走进光线较弱的房间往往要过一阵子才能看清东西。
3,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与黑猩猩没有差别,和家兔相差9个氨基酸,和龟相差15个氨基酸。
4,动物误食了含有有机磷杀虫剂的食物后出现痉挛并死亡。
四,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2分,共60分。
1,森林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试加以阐述;
2,如果你将一接种环的E.coli移入4ml已灭菌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于37℃培养24小时,试述这些菌已经经历了哪些生长状态,此时可能正处于哪个阶段?为什么?
3,某人在他养的鸡群中发现一只短腿鸡。让短腿鸡与正常鸡交配,其后代一半短腿,一半正常。让短腿鸡相互交配,后代2/3短腿,1/3正常。试分析它们的基因型并对本结果给予说明。
4,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在生物研究中有模式动物之称,它有什么生物学特点?目前科学家主要研究它哪方面内容?有何重要意义?
5,试述动物神经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过程,举例说明人体哪些神经结构既有神经传导功能又有内分泌功能。
第五篇: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是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的,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我国唯一地处经济特区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
90年来,学校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居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的综合性大学。建校迄今,已先后为国家培养了20多万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厦大学习、工作过的两院院士达60多人。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24个学院(含63个系)和11个研究院,拥有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0个专业可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225个专业可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83个专业可招收本科生;拥有5个一级学科和9个二级学科的国家级重点学科(涵盖38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15个博士后流动站,9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47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522人,占全职教师总数的61.5%(下同);拥有博士学位的1572人,占63.5%;45岁以下青年教师为1738人,占71.4%。学校共有两院院士22人(其中双聘院士13人),中央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入选者16人,国家“973”、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6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0人,列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5人,列入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9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6人、讲座教授13人;全国高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6人;国家创新研究群体5个、教育部创新团队5个。
现有在校生38000多人,其中本科生20575人,硕士生15590人(其中专业硕士6014人),博士生2483人,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2022人。学校获第四、五、六届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6项、二等奖14项,名列全国高校前茅;31门课程入选全国“精品课程”。学校推行通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多次在中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各类比赛中获奖。2005年底,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评估。厦大毕业生是最受社会欢迎的群体之一,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学校设有150多个研究机构,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重点科研机构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个,教育部工程技术中心3个,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福建省重点实验室、中心24个,厦门市重点实验室、中心10个。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福建省内唯一经科技部、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自然科学研究水平不断提升,2006年以来,共承担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课题700多项,在Science和Nature(含子刊)以及Cancer Cell、The Lancet等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6篇,2项科研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人文社会学科研究实力雄厚,南洋研究、台湾研究、高教研究、经济研究、会计研究等领域居国内领先地位。2006年以来,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1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研究项目157项,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4项,立项数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在教育部第四届和第五届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分别有19项和14项成果获奖。
学校已与英、美、日、法、俄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17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学校积极参与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已与北美洲、欧洲、亚洲、非洲等地区的大学合作建立了13所孔子学院。在对台交流方面,学校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难以替代的人文优势,已成为台湾研究的重镇和两岸学术交流的重要高校。
学校拥有完善的教学、科研设备和公共服务体系。目前学校占地近9000亩,其中校本部位于厦门岛南端,占地2500多亩,漳州校区占地2568亩,翔安校区规划建设用地3645亩。校舍建筑总面积140多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图书总量377万册(另有电子图书7000GB),固定资产总值32.8亿元,仪器设备总值超过11亿元。校园高速信息网络建设的规模、水平居全国高校前列并成为CERNET2的核心节点之一。厦大校园依山傍海、风光秀丽,已成为公认的环境最优美的中国大学校园之一。
目前,厦门大学正昂首阔步朝着“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迈进。
“自强不息”语出《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指自觉地积极向上、奋发图强、永不懈怠。“止于至善”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
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指通过不懈的努力,达到尽善尽美。
徽标圆环上方为繁体字“厦门大学”,下方为拉丁语“厦门大学”;盾形上的三颗五角星图案代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三才”,即所谓天然中精神的、宇宙的、人类的三大元素;盾形中心的城及城门图案象征着广纳贤才、开放办学;绶带上的“止于至善”四字为建校初期校训。
厦门大学校歌(歌词)作曲 赵元任 作词 郑贞文
自强!自强!学海何洋洋!谁欤操钥发其藏? 鹭江深且长,致吾知于无央。
吁嗟乎!南方之强!吁嗟乎!南方之强!
自强!自强!人生何茫茫!谁欤普渡驾慈航? 鹭江深且长,充吾爱于无疆。吁嗟乎!南方之强!
研究生院简介
厦门大学研究生院于1986年9月成立,经过十年试办,1996年3月由原国家教委批准正式建院。研究生院是校长领导下具有相对独立职能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机构,现任研究生院院长为孙世刚副校长。
厦门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始于1926年。全国解放后,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于1950年重新开始招收研究生,并于1952年成立研究部。从1950年至1965年全校有22个专业招收研究生110名,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杰出人才。十年“文革”,研究生教育受阻。1978年全国恢复招收研究生,1981年实行学位制度,我校研究生教育出现新的局面,尤其是研究生院的成立,大大促进了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
目前全校有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0个专业可以招收博士生,225个专业可以招收硕士生。学位授予专业分布在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 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和管理学等10个学科门类。除培养学术型研究生外,我校拥有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权授予教育博士专业学位、工商管理、法律、公共管理、翻译、建筑、艺术、社会工作、教育、会计、汉语国际教育和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大力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全校在学研究生18290多人,其中博士生2460多人。
厦门大学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开展国际学术合作和交流,先后与美、日、英、法、德、加拿大,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的20多所高校建立校际合作关系,每年接受了亚、非、欧、北美的留学生数百名,其中包括研究生。目前在校的港澳台研究生人数正在不断增加。
厦门大学拥有较好的办学条件,荟萃着众多的学者名流,师资力量雄厚。我校现有全职专任教师 2330人,非全职教师689人。全职教师中,教授628人,副教授691人,具有高级职务的教师占全职教师总数的55%。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有185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有1101人;45岁以下的为1727人,全职教师的平均年龄为39岁;具有外校某一级学历、学位的教师1427人。
我校共有两院院士19人(其中双聘院士10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7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2人;列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8人,列入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的有2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8人、讲座教授13人,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34人、讲座教授20人,校级特聘教授36人、讲座教授17人(已聘任的各层次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共138人);有3个国家创新研究群体、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6个福建省创新团队和22个校级创新团队;列入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和“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的有80人,列入福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05人,列入校级“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的有64人。
经过遴选和聘任,现有583人担任博士生指导教师(含兼职博导),1553人担任硕士生指导教师。
学科建设是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基础。我校的5个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化学、海洋科学、工商管理,被评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二级学科:国际法学、高等教育学、专门史、基础数学、凝聚态物理、动物学、水生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环境科学,被评为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此外,凝聚态物理和环境科学等65个学科被确定为省重点学科。
经过校内体制改革,研究生院下设综合办、培养与管理办和学位与学科建设办,负责学位和研究生教育的规划和管理,全校学科建设方面的管理工作。
厦门大学的奋斗目标是:把厦门大学建成为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以上统计数据截止2010年4月)
厦门大学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素有“南方之强”之称,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也是目前中国经济特区中唯一的一所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学校座落于“国际花园城市”——厦门的东南端,依山傍海,风光旖旎,建筑独具一格,气侯宜人,整洁优美的校园堪称全国一流。现拥有校本部和漳...查看详细>>
厦门大学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素有“南方之强”之称,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也是目前中国经济特区中唯一的一所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学校座落于“国际花园城市”——厦门的东南端,依山傍海,风光旖旎,建筑独具一格,气侯宜人,整洁优美的校园堪称全国一流。现拥有校本部和漳州校区。
厦门大学学科齐全,结构合理,人才培养系列相当完备,是一所包括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艺术教育科学和医学科学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有18个学院,43个系,71个本科专业,有10个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5个专业可招收培养博士生,158个专业可招收培养硕士生(其中包括5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政治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会计学、统计学、高等教育学、专门史、国际法学、分析化学、海洋生物、海洋化学、物理化学、动物学等13个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化学、生物学、应用经济学、海洋科学、工商管理、理论经济学、物理学、数学、高等教育学、国际经济法、历史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等12个一级学科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化学、生物学(含海洋生物学)、历史学、经济学专业为“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生物技术专业为“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8个学科项目列入国家“九五”“211工程”建设学科,11个学科项目列入国家“十五”“211工程”建设学科。全校有80多个研究院、中心、所、室。其中,有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和肿瘤细胞工程(该实验室同时也是国家专业实验室)、现代分析科学、海洋环境科学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青年研究群体为全国化学学科首批两个创新研究群体之一。还有东南亚研究中心、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会计发展研究中心、台湾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等5个国家文科重点研究基地和教育部文科文献信息中心;我校的台湾研究、南洋研究、海洋研究、特区研究、经济研究、会计研究等颇具特色,堪称独树一帜。在对外交流方面,厦门大学已与国(境)外的8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与台湾24所高校、63个研究所和34家新闻媒体建立联系,成为祖国大陆对台教育、科技、文化交流最为活跃的高校之一。
厦门大学师资力量雄厚,队伍结构合理。学校荟萃着众多的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聚集着一批造诣精深的老、中、青学术带头人。专任教师1897人,其中:副教授以上职务的1123人,占59.6%。现有两院院士17人(中国科学院院士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8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7人,博士生导师337人。中青年教师中有11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8人获国家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8人被列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6人被列入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1人获得教育部高校教学名师奖。此外还有8个学科设立“长江学者” 特聘教授岗位、4个学科设立“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同时还聘请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等一批国际一流学者为名誉教授。
厦门大学的教学、科研设备和公共服务体系近年来得到了大力改善。校舍建筑面积近118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310多万册,计算机流通、光盘检索和电子文献信息设备齐全,仪器设备总值50000万元。校园高速信息网络建设的规模、水平居全国高校前列,并成为CERNET2的主接点之一。
厦门大学教育传统深厚,建校迄今八十多年,为国家培养了12万多名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造就了大批的栋梁之才,不少人成为蜚声中外的专家、学者和国家重要部门的骨干人物,在我校学习、工作过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达50多人。1963年厦门大学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大学。1995年6月和1997年4月,厦门大学“211工程”建设分别通过了部门预审和专家立项、审核,被确认为是一所“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办学特色鲜明,基础研究力量和师资队伍较强,在国际上有影响的高水平的国家重点大学”;2001年7月厦门大学“211工程”建设项目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验收;2002年10月,厦门大学“十五”“211工程”建设通过教育部专家组立项审核。目前在校学生有29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7847人,硕士生8785人,博士生1501人,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1200余人,另有海外函授生6000多人,毕业生深受社会的广泛欢迎。
您正在查看 厦门大学 整体就业情况及薪酬水平
厦门大学所有专业--整体就业状况
本科 ¥3084 ¥1575 88% 50
77%以上的水平
专科 ¥2802 ¥1825 95% 42
62%以上的水平
毕业生月平均工资(元/月): 毕业生平均求职成本(元): 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 毕业生平均能力得分: 大学就业能力排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