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酸雨的实验改进
酸雨生成及危害的模拟实验
怀化市辰溪县第二中学 明远会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酸雨对环境的危害。
2、使学生认识实验探究的创新之处,激励学生寻求创新方法。
3、让学生展开讨论,然后总结出预防酸雨的措施。
二、设计理念:
1、把抽象的酸雨概念变成有形有色的事实。
2、巧妙地展开实验,使学生懂得客观事实是认识事物的基础。
三、教学流程:
[知识准备]
1、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正成人们十分关注的焦点。所谓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对人类生活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食品污染等,而环境保护是指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技术的等措施,防止污染、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障人类社会持续发展。
我国由环境污染导致的损失每年高达3000亿元左右。
2、酸雨是大气污染的结果之一。它危害面广,是全球性的。危害大致有五个方面: ①对人体健康的损害;②引起水体酸化;③破坏植被、土壤、森林; ④腐蚀建筑、金属、生活用品;
⑤渗入地下,使水中的重金属离子的含量增加。
3、形成酸雨的主要原理:
点燃 催化剂 S+O2 ——→SO2;SO2+H2O—→H2SO3; H2SO3+O2——→H2SO4
4、防治酸雨的污染,最根本的途径是减少人为排放的污染物,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主要是由于燃烧高硫煤造成的,因此,研究煤碳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是防治酸雨的有效途径。具体做法是①大力进行煤碳洗选加工,综合开发煤、硫资源;②对于高硫煤和低硫煤实行分产分运;③在煤碳燃烧时,采取排烟脱硫技术。
5、铜离子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技能准备 ]
1、在A瓶中收集好氧气。
2、做硫燃烧实验时要用燃烧匙。
3、喷雾操作稍慢。
4、开始前开关a、d处于关闭状态。
5、直筒过滤器中预先放入CuO粉末。
[该实验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该课题选自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上册P140。在教学中它不是重点,但有非同寻常的现实意义,关注了“环保”这一世界性主题。[创新之外]
1、不直接点燃硫粉,采用火柴棍引燃,避免了硫在敞口状态下燃烧产生有毒气体对空气造成污染。
2、把大场景浓缩为一个小平面,直观、大方,且原创。
3、为化学实验引入几种新仪器,如喷雾器,五通玻璃导管,打气筒。[创新仪器展示]
五通玻璃导管
喷雾器
打气筒
第二篇:实验改进
一、分子运动──氨分子的扩散
在此实验中,用大烧杯罩住两只分别装有酚酞试液和浓氨水的小烧杯。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时,教师可以发现最大的问题在于:氨水挥发出来的刺激性气味很大,而且氨水的用量也较大。对于这个实验的改进方法是:用小烧杯代替大烧杯、用小贝壳代替小烧杯,分别在贝壳内滴入酚酞试液和浓氨水,把实验微型化,这样既节省了药品,现象明显且又不会有很大的刺激性气味。(小贝壳也可以用干奶片的空塑料面板代替。)二、二氧化碳的制取
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是以大理石或石灰石为原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的,那么为什么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为什么不能用碳酸钠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呢?为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部分知识,可补充下面的实验:(1)用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观察实验现象:刚开始时反应进行很快,但反应一段时间以后,由于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不断生成,附着在大理石的表面,使大理石无法接触到稀硫酸,反应就逐渐停止,没有气泡产生。(2)用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观察实验现象:反应速度过快,反应物一会儿就反应完了,产生的气体来不及收集。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观察现象并讨论反思,找出最佳的方法,可以有助于学生更容易地记住结论,巩固所学的知识。三、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实验
由于一氧化炭有毒,故在课堂演示可燃性时有一定的危险。可以在实验前,用充气玩具收集一氧化碳,然后在出气口接橡皮管(配止水夹和一个尖嘴导管),演示时,教师打开水止夹,轻轻挤压充气玩具将一氧化碳匀速挤出,由学生配合将玻璃尖嘴置于酒精灯火焰上点燃。此方法安全性高、火焰颜色明显、易于操作。
四、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
白磷在热水下面通入氧气燃烧的趣味实验,在提供给学生的操作设计中,我认为可以做两个改进:1.氧气的储存同样可以采用装入充气玩具的方法,出气口接橡皮管(配止水夹),需要时挤出便可,简单方便;2.由于白磷燃烧时,表面的水会沸腾,部分白磷会浮上水面燃烧,带来安全隐患,故可将一个小漏斗与橡胶管连接,倒放入水中将白磷罩住,通入氧气或空气时,漏斗内的水被排出,白磷可以在水下的漏斗内安全燃烧。
五、金属活动性的探究实验
对于这个实验的改进方法是:在生物实验用的玻璃培养皿中放入两个垂直交叉的塑料片,形成四个格子,分别放入镁条、锌粒、铁钉和铜片,倒入稀硫酸或稀盐酸,使四种金属同时接触酸液,实验现象更具有说服力,而且操作更加简单。
六、溶解过程吸热或放热现象的补充探究实验 对于本探究实验做了如下补充。
首先布置探究课题:如果没有温度计,你将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究物质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变化?你最多能设计出几种方案?提供几种药品:NaCl、NaOH、器或者药品)、浓硫酸。(还可以选用其他一些仪
要求学生画出设计装置图,小组讨论方案的可行性后,进行实验再探究。补充本开放性探究实验,可增强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实验设计能力及动手能力。
(一)分子运动──氨分子的扩散
1、改进的原因:直观有趣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课本实验需要时间长,氨水挥发出来的刺激性气味很大,而且氨水的用量也较大。
2、改进方法:
方法一:将细铁丝做成小树状插在橡胶塞上再置于玻璃板上,再将一些浸有酚酞试液的脱脂棉团固定在细铁丝上,在旁边放一只盛有浓氨水小烧杯,用大烧杯将二者罩住。过一段时间后脱脂棉团变为红色。就像开了一树的桃花,学生们一片哗然,不由自主讨论开始了,浓氨水和棉团没有接触怎么会变红呢?这也正是我需要的效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积极性。这一实验就验证了分子的运动。
方法二:对于这个实验的改进方法是:用小烧杯代替大烧杯、用小贝壳代替小烧杯,分别在贝壳内滴入酚酞试液和浓氨水,把实验微型化,这样既节省了药品,现象明显且又不会有很大的刺激性气味。(小贝壳也可以用干奶片的空塑料面板代替。)
3、改进的意义: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现象明显,耗时短。节约药品,对环境污染小。只要我们肯动脑筋,认真挖掘,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就能找到更科学的、更有效更简便的实验方法。通过实验改进,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完成实验,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托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很有意义的。
(二)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实验
1.改进的原因:实验按照课本上的操作方法,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时,现象不很明显,观察不到,对知识的理解印象不深。
2.改进方法:将试管注入少量水,加热至沸腾,移开火焰,水停止沸腾,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少量,发现溶液又重新沸腾,说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水又沸腾了。3.优点:现象明显
(二)蜡烛燃烧产物的鉴定
存在的问题:课本实验方法是将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时间过短烧杯内水珠不明显;时间过长会因为烧杯内温度过高,水以水蒸气的形式存在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且烫手而使实验失败。
改进方法;用试管夹加持试管倒扣在火焰上方。
优点: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温度高、密度小,正好进入试管,遇到试管底部的冷壁冷凝成水珠,再用胶头滴管滴入石灰水,现象很明显,成功率百分之百。
在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时四个实验可以用一个装置完成,方法是,取一个三通管,在它的上部和下部各放一张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然后,将它与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连接。不一会,可观察到下部的试纸变红,而上部的试纸不变色,证明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再将一燃着的木条放在三通管的上方,观察到火焰无变化,再把燃着的木条放在下口处,观察到木条立即熄灭,由此证明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同时还证明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最后将三通管取下来,把试纸变红的那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很快看到试纸由红色重新变成蓝色,说明碳酸不稳定。
一、研究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新课标中第27页[实验2-1],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其装置图如右图,操作: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的
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实验现象以及水面的变化情况,发现瓶内从烧杯中倒流到瓶中的水上升约1/5。
实验时,发现有如下不足:
(1)红磷在空气中点燃后伸入集气瓶中,伸入过程中易增大实验误差;(2)在集气瓶底预先加入少量的水,对测量氧气是否为1/5的读数不够准确。
为了简化实验,提高实验准确率,我进行了多次的实验改进,最后发现如下的方法较好:
1、实验装置
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图如下图所示:
2、操作方法:
(1)向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中加入白磷适量,用橡皮塞塞紧两端(2)在酒精灯上均匀微热至白磷燃烧
(3)待白磷熄灭冷却后,将玻璃管的一端浸入水中,并在液面去掉橡皮塞(4)测量液体高度占玻璃管长度的几分之几(除去橡皮塞部分)
3、注意事项:
(1)受热要均匀(也可在白磷下方垫一小片金属片)(2)塞子要塞紧
(3)为使氧气全部反应完毕,白磷要足量,燃烧时可以左右倾斜一下,玻璃管规格:内径3cm,长30cm最好
4、优点:
(1)精确度高(因为没有气体逸出或进入密闭容器)结果非常接近21%(2)便于测量,可以用刻度尺直接测量
(3)时间短,燃烧结束1分钟就可立即伸入水中,现象明显(4)携带方便,操作简单
二、引燃铁丝方法的改进: 教材中第35页[实验2-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操作如下:把光亮的细铁丝盘成螺旋状,下端系一把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瓶内预先放少量的水)观察现象,但由于学生经验不足,实际操作过程中,常会伸入过早或过晚而导致实验失败,我在多次的实验尝试中,将引燃铁丝的方法进行了如下的改进:
1、铁丝绕成螺旋状,最下端两环距离略近
2、铁丝最下端滴两滴熔化的蜡烛(或在熔化的蜡烛中浸一下,粘些蜡烛)
3、点燃铁丝下端的石蜡,伸入集气瓶即可将铁丝引燃。
改进后的优点:
(1)用石蜡代替火柴,可避免火柴燃烧后产生的黑色木梗条掉进瓶里,跟生成的黑色四氧化三铁固体接近,容易误导学生
(2)简单方便、快捷,效果明显。
三、质量守恒定律中白磷燃烧实验的改进
1、新课标中,用白磷燃烧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改进如下:
操作方法:找一小块铜片,四周翘起形成凹槽,然后取一粒绿豆大小的白磷,放入铜片凹槽中,用镊子将它们放入250ml的锥形瓶中,再找一个与锥形瓶相适应的带气球的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如右图所示),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然后将锥形瓶放在铁架台上,垫上石棉网,用酒精灯稍稍加热,不久就冒出白烟,立即停止加热,待其冷却后,再次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两次称量的结果相同。
2、说明:(1)用铜片盛着白磷代替沙,既因为铜片有良好的传热性能,又不让白磷直接与瓶底接触(2)因为锥形瓶是可加热的仪器,同时有铜片盛着小粒白磷燃烧,所以不会使瓶底因高温而炸裂。
3、优点:(1)装置简单,操作方法容易,成功率100%(2)第一次称量与第二次称量,瓶内外空气没有流通,瓶内气体没有流失,保证了称量的准确性。(3)白磷燃烧前后,始终在密闭容器中进行,防止燃烧产物污染环境。
四、探究分子不断运动的实验
1、在多年的化学教学中,讲授分子运动这一实验时,我都会补充这样的实验:(如右图所示)
操作说明:(1)将滤纸按试管规格剪好,滴入4滴酚酞(间隔性滴)(2)在试管口放一团醺有浓氨水的棉花(棉花与滤纸不接触)
2、现象:由试管口至内,滴有酚酞的滤纸由少至多出现红色的小圆粒。
3、优点:(1)现象明显,分子运动的说服力很强(2)操作简便,快捷。
五、在演示点燃纯净的氢气时,因为玻璃中钠离子的影响,所以往往燃烧时我们所看到的火焰的颜色是黄色的,教师又跟学生解释说是因为钠离子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我在多次尝试时,作了少少的改进,就是在尖嘴导管口加一个小小的铁管,这样,点燃纯净的氢气时,就会很明显的看到蓝色的火焰。
一、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1、在《绪言》中,我在第一节课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桌上摆着五个烧杯,里边盛着无色液体(五个烧杯都事先标上号,其实这里有先后顺序,依次为酚酞、氢氧化钠溶液、硫酸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我不动声色地把第一个烧杯中的液体倒入第二个烧杯,溶液立刻变红,学生也兴奋起来。我稍做铺垫:“第一次见到大家很高兴,我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杯红酒„„喝酒有害健康!”我把第二个烧杯里的液体都倒入了第三个烧杯里,溶液立刻变成无色,学生又哇的一声,“一杯矿泉水送给大家喜欢吗?„„”接着把第三个烧杯内的液体倒入第四个烧杯,立刻有大量气泡冒出来,“是什么?但喝雪碧过量会造成体内钙元素的流失。”第四个烧杯中的液体倒入最后一个烧杯,马上变成白色液体,学生欢呼起来:“露露,牛奶„„”通过一系列的实验现象,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在接下来的课堂中我又增加了“烧不坏的手帕”的实验,跟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产生了矛盾冲突,适时插进实验,又一次激起了学生渴求学习化学的欲望,同时也给后边的教学打下了埋伏。
2、《燃烧与灭火》课题。在传统教学中,我们总是按部就班地先讲燃烧的条件,再讲灭火原理。该过程也有实验,有图片,学生也能顺理成章地把结论推出来。但我总觉着还是没把学生调动起来,学生身边与燃烧有关的常识还是挖得不到位。后来我发觉学生对灭火很感兴趣,也掌握了一定的灭火方法,索性我把教材的顺序进行了调整:先讲灭火原理,再推出燃烧条件。点燃七、八根蜡烛,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熄灭,学生立刻兴奋起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迅速用很多种方法熄灭了火。然后再加以引导:刚才所用的各种方法之所以能灭火,原理是什么?学生很快总结出灭火的原理,教师加以概括,进而推导出燃烧条件。增加的这组实验,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他们很乐意参与这样的活动,增加了学生动手的机会。在活动中思考,知识怎么可能学不会呢?
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改进。在这个实验中我做了如下改进:在集满CO的集气瓶中,先加入少量石灰水,用橡皮塞塞紧,再备一个橡皮塞,下面插入一根较粗的呈螺旋状的铜丝。实验时,先将铜丝在酒精灯上灼烧一会儿,使其表面生成黑色氧化铜。迅速将表面生成黑色氧化铜的铜丝趁热插入集气瓶中,塞紧塞子,此时会看到铜丝表面黑色氧化铜立即变为光亮的紫红色铜。轻轻振荡集气瓶,澄清石灰水立即浑浊。这样改进此实验有以下优点:CO不易扩散,CO用量少且可在学生中传视,时间短,现象明显;尾气直接点燃,容易处理,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并且说明石灰水不与CO反应,由此可启发学生CO中混有少量CO2杂质时,可用石灰水除去CO2,为学生完成课后习题提供了生动的实验基础。
二.对实验进行改进,增加实验的严密性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的改进:(1)红磷因为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缓慢氧化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又具有吸水性,使红磷越来越湿。解决的办法是:把红磷放入水中搅拌,等沉淀后过滤,再把过滤出的红磷倒入水中再搅拌,反复两三次,把过滤出的红磷放在托盘上晾干后放入磨口瓶中保存。(2)把以上干燥的红磷放在燃烧匙中,把玻璃棒在酒精灯上加热后触碰红磷,红磷就会燃烧,接着把燃烧的红磷放入集气瓶中即可。(3)弹簧夹夹的位置离集气瓶端近些,并事前把乳胶管内加入水,减小误差。通过以上改进,就会避免因为装置不足产生的误差。
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在测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时,我们通常的方法是把用石灰水润湿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看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或者把烧杯在火焰上罩一段时间后再倒转过来,向烧杯内倾倒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实际操作过程中浑浊不明显,所以缺乏说服力。该问题我是这样解决的:出现这种实验现象的原因是石灰水浓度不够,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些氯化钠,就可增加氢氧化钙的溶解量,进而使实验明显。
3、“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探究。对这个实验的改进方法是:用生物实验的玻璃培养皿,在培养皿中放入两个垂直交叉的塑料片,形成四个格子,分别放入镁条、锌粒、铁钉和铜片,倒入稀盐酸,使四种金属同时接触酸液,实验现象更具有说服力,而且操作更加简单。
4、“分子和原子”性质的探究。在教材中证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这一性质时,所用的实验是:用一只大烧杯罩住两只分别装有酚酞试液和浓氨水的小烧杯,烧杯外再放一个装有酚酞的烧杯,观察实验现象。在这个实验中存在一个环境污染和药品浪费问题:浓氨水挥发出来的刺激性气味很大,而且浓氨水和酚酞试液的用量也较大。我认为可以这样设计实验:先在一张滤纸上用无色酚酞试液画上一只小动物(如:小猫、小狗、蝴蝶等),再用细线系在铁架台上,然后在滤纸的正下方放开口的盛有浓氨水的试剂瓶,这时会看到滤纸上逐渐出现一只清晰的、红色的小动物。这样改进解决了药品浪费、环境污染的问题,还满足了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培养了对化学的良好感情,又可以激起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探究欲望,还可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5、“氢氧化钠溶水放热”实验。“氢氧化钠溶水放热”这一知识点是中学要求掌握的,教材上是把氢氧化钠溶于水,用手触摸试管外壁。但这样做引不起学生足够的认识,所以我对此实验进行了这样的改进:
用试管从饮水机中接开水,滴加几滴红墨水,不振荡,紧接着再向试管中加一药匙氢氧化钠固体,就会通过红墨水的颜色扩散速度发现水沸腾起来。这样做在学生的视觉冲突上能引起他们的强烈关注,记忆深刻。
第三篇:酸雨是什么教案
新民幼儿园2015-2016学第二学期
大六班教师听评课活动教案 科学活动《酸雨是什么》
设计意图:
近年来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条件带来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人类的生活生产垃圾破坏了自然环境,引起了一系列不同程度的危害,其中酸雨就对我们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为了让幼儿了解酸雨是什么,知道酸雨形成的原因以及它对人类及动植物造成了极大地危害,通过视频、图片和实验等方式,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活动目标:
1、知道正常的雨对动植物有帮助,而酸雨对人类、动植物有危害。
2、初步了解酸雨是因为人类的生活生产破坏了自然而引起的,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3、能看懂视频及图片,用连贯完整的语言讲述故事。活动准备:
1、教具的准备:课件、有关酸雨危害的视频资料;粉笔、分别装有水、醋和柠檬汁的瓶子。
2、知识经验准备:幼儿事先知道正常的雨对动植物有帮助。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谜底:雨)
二、讨论:雨对人类有哪些好处?
4、讨论:怎样做才能避免酸雨的形成?
5、依次出示图片,教师进一步讲解避免酸雨形成的措施。
6、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酸雨是什么,也知道了它给人类生活以及动植物的生长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为了避免这些危害的发生,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要尽量少使用煤炭、少开车、减少工厂废气的排放,多植树造林,爱护环境,从每一个人做起,那么也请小朋友们把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告诉更多的人吧!效果分析:
第四篇:实验改进总结
微生物实验改进总结
微生物学课程组负责人
王丽丽
2007.6.3 我们的实验内容及实验方法年年有改进,2006-2007学年的第一学期,我们从设备更新、内容改进,以及研究生助课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7-2008年第一学期,我们将继续发扬。
一、设备更新
2007年6月,微生物实验室新购制了大型两台摇瓶机、两台75L灭菌锅、生化培养箱等为微生物的实验教学的改进奠定了基础。
二、综合性实验内容更新
2007年,微生物学课题组,申报《微生物综合大实验实验内容和方法的改进》课题获得校级立项,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内容及方法:
1、将土壤微生物的分离筛选,变为α-淀粉酶产生菌的分离筛选,由原来的不定向微生物菌株的分离,变为定向分离特定微生物,增加了实验的难度
2、从实验方法上,由于实验的班次较多,共12个班,我们采用分组合作的方法,将实验的大量准备时间缩短
3、从实验材料上,不仅采用土壤,多方收集样本,例如,面粉、大米、小米、豆类,等
三、教学方法的更新
2007年6月,微生物学教学组的“微生物实验课程多媒体课件制作”经过了一年的制作,已经结题,为我们下一年的实验教学增添了丰富的内容,使教学更直观、准确。
我们将微生物学教学实验与微生物学的开放实验结合起来。让感兴趣的学生继续深入。
四、继续施行研究生助课的辅导方式
由于实验班次比较多,每次两个班同时上课,实验老师有些不够,采用研究生辅助教学,效果很好。研究生助课负责:
辅助教师,指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协助老师批改实验报告。
第五篇:改进创新实验
改进创新实验:
1.制备Fe(OH)2实验改进
实验用品:试管2支、酒精灯只、长滴管两支、FeSO4溶液、NaOH溶液
2.电解质导电性实验:
实验用品:学生电源一个、导线6根、电解槽一个、烧杯一个(100ml)、石墨电极一对;
食盐、蒸馏水
3.浓硫酸脱水实验环保改进法
实验用品:500ml烧杯一个、250ml烧杯一个、50ml烧杯一个
NaOH溶液、蔗糖、浓硫酸
4.H2S与SO2反应的实验改进
实验用品:50ml烧杯一个、试管2支、滴管与一只;
Na2S溶液、Na2SO3溶液、盐酸溶液
5.焰色实验改进
实验用品:蒸发皿一个、酒精灯、火柴
NaCl、无水乙醇、量筒。
改进创新实验:
6.制备Fe(OH)2实验改进
实验用品:试管2支、酒精灯只、长滴管两支、FeSO4溶液、NaOH溶液
7.电解质导电性实验:
实验用品:学生电源一个、导线6根、电解槽一个、烧杯一个(100ml)、石墨电极一对;
食盐、蒸馏水
8.浓硫酸脱水实验环保改进法
实验用品:500ml烧杯一个、250ml烧杯一个、50ml烧杯一个
NaOH溶液、蔗糖、浓硫酸
9.H2S与SO2反应的实验改进
实验用品:50ml烧杯一个、试管2支、滴管与一只;
Na2S溶液、Na2SO3溶液、盐酸溶液
10.焰色实验改进
实验用品:蒸发皿一个、酒精灯、火柴
NaCl、无水乙醇、量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