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快乐考研人:且学且玩 劳逸结合重点

时间:2019-05-14 23:43: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做一个快乐考研人:且学且玩 劳逸结合重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做一个快乐考研人:且学且玩 劳逸结合重点》。

第一篇:做一个快乐考研人:且学且玩 劳逸结合重点

做一个快乐考研人:且学且玩 劳逸结合 万学海文

随着天气变得越来越炎热,考研复习也马上要进入“白热化”的程度。复习强度的加大加之天气的缘故,万学海文首先提醒各位同学们复习时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复习期间,由于学习人物的繁重和压力的存在,心情较低沉、压抑,如果长期得不到释放,必然影响复习效果,甚至导致心理的疾病。而娱乐可以使人愉快,对于心情有一种润滑剂的作用,正好可以对不加心情进行调节和释放。

不同的人有不用的娱乐方式,有人喜欢打球,有人喜欢看电影,有人喜欢上网打游戏,有人喜欢玩乐器„„但是有的人却完全没有娱乐,或许是不敢,怕浪费时间,或许是根本找不到任何自己喜欢的娱乐。前一种人要改变自己的认识,后一种人一定要想办法找到自己喜欢的娱乐方式。

对于复习之外的娱乐活动,大家要注意以下几点:(1)娱乐的时间

次数不能太多,每次时间不能太长。如果次数太多,占用太多的复习时间久本末倒置了;如果时间太长,有可能长时间收不回你那颗无法平静的心。因此,正规的娱乐最好每周一次,每次2-3个小时。另外,娱乐时间最好选在晚上,晚上放松一下,睡一个好觉之后的第二天你应该能很快恢复到复习状态中去。

(2)要注意规律

一方面娱乐规律一些,可以很好滴适应作息时间的安排,因为考研的作息时间总是很有规律的。另一方面,娱乐规律一些,可以加强娱乐的效果,比如,娱乐时间一旦固定下来,就成了一种“法定”的娱乐时间,在此之前你会充满了期待,在娱乐时间就会更加心安理得,更加尽兴,娱乐完了之后也没有什么后顾之忧,而且你的内的心在期待——兴奋——平静中经历一个一个循环,平稳而自然。而且把长时间的复习分成一个个单元(通常以一周为一个单元),就不会觉得考

研复习时间的漫长,而只会觉得充实而有意义。(3)娱乐的内容也很重要

最好选择效果比较强的娱乐,因为人在压力大的时候,通常需要的娱乐强度就会越大,比如有的考研者只有在激烈的冒险或者暴力游戏中才能发泄内心的郁闷,有的人则需要每周一场激烈的球赛,有的人则需要看一场或惊心动魄或感人至深的电影。当然要注意强烈的娱乐绝对不能是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的娱乐,否则就不是娱乐了。

另外,如果娱乐能够与学习结合或者能启发人的内心,激发考研的斗志就更好了,如选择一些英雄主义的电影来看是很好的。最后,如果能以艺术来娱乐那就更好了。因为艺术不仅能娱乐,还能娱人心志。比如有人喜欢弹吉他,有人喜欢画卡通,这样的娱乐不仅是很好的享受,而且能培养人细心、耐性和毅力。

(4)尽量多层次

娱乐可以是多层次的,有专门的激烈的娱乐,也可以由零碎的轻松的娱乐,比如每天回到寝室可以看看闲书,与室友聊聊天,都可以起到娱乐的作用。

另外,娱乐的条件和设施也是一个实际的问题。考研的人往往没有足够的娱乐条件和设施。因此而不娱乐是不明智的。实际上,学校和社会有很多娱乐设施,是可以充分利用的,如学校有足够的球场可以打球,有些学校也会有各种电影的播放等等。

总之,万学海文希望的是:大家要尽一切可能让自己做一个快乐、轻松的考研人!```

第二篇:二建复习:且学且珍惜

二建复习:且学且珍惜

作为一名已经年过三十,且有家有子有工作的女人,参加去年的二级建造师考试是下了很大的决心的。有时候,一些事情和一些决定,并不是不正确也并不是不想做,只是考虑的太多,总想面面俱到,从而使自己瞻前顾后罢了,这时,只要有人推你一把,你会发现接下来的路并不是那样难走。从二建报考开始到成功拿到执业资格证书,这一路上只想说一句“且学且珍惜”。

仔细回想,当初到底是怎样萌发了报考二建考试的想法的呢?也只是朋友的几句话罢了。朋友和自己的情况相差无几,记得当时她报考二建时说了这样一句话“正因为有家有子才更要努力奋斗,既然符合二建报名条件,那么为什么不试一试呢?”,就因为这些话,我和她一起参加了去年的二建报名。

因为家庭和工作的原因,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进行学习和复习安排,既然已经决定要做,那么就应该珍惜这次机会,于是我们报名了当地103网校的二建VIP保过课程,有了老师的培训和辅导,我能够更好地对学习内容进行记忆和了解,知道了哪些是难点和重点,通过对我实际工作和家庭情况的了解,老师为我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就这样,在103网校老师的陪伴下我磕磕绊绊的走完了备考之路,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成绩。现如今,看着手里的二建执业资格证书,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第三篇:且学且前行,且思且前进——培训总结

且学且前行,且思且前进

——“面对学生的问题”班主任成长工作坊培训感悟

长兴技师学院:李晶

犹太人有句谚语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或许更多的中国人知道这句谚语,是通过米兰昆德拉的书——《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人类一思考,上帝为什么发发笑呢?年轻的我总是纠结让上帝发笑的原因,在原因这个问题上踟蹰不前。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又有了这样的疑问:人类怎样做,上帝不会发笑呢?希望人类达到一个期望值,这样上帝便不会发笑了。三天的培训,这一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一个秋天,一个收获。

公元2014年的秋天,我参与了“面对学生的问题”班主任成长工作坊为期三天的学习。不学不知道,一学吓一跳。原来自己懂得的东西太少太少,尤其是对心理学的一些知识,仍旧停留在大学阶段。总以为了解了荣格,知道了弗洛伊德就已经是心理学的全部了,其实不然,他们也只是心理学这一领域的冰山一角,潜藏在水平面下面的高手大有人在。这次培训我接触了一些更与时俱进的心理学概念和理论,譬如皮革马利翁效应,窗口理论,SFBT基本框架。这些都是在我以往的生活经验中所没有经历过的。一次本次培训,不仅收获了

24学分,更重要的是收获部分心理学最新的信息,这无疑为我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理论的雏形。

一次体验,一次成长。

本次培训,有幸请来了沈宣元和施秋奕两位老师,这两位老师在对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小有成绩。两位老师的课,妙趣横生,引经据典,劳逸结合,寓教于乐,在轻松和紧张的气氛中,度过了愉快的三天。

针对本班部分学员对心理学的理解和领悟能力,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设置了众多的活动体验环节,使理论的东西通俗化,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譬如:活动体验《找领袖》,让我们学会如何去关注;活动体验《拉纸练习》,让我知道什么叫适度;活动体验《十个是的》,让我们体验什么是奇迹发问;活动体验《卖梳子》,增强了我们的好奇心;活动体验《我说你画》,让我意识到双向双赢的沟通,才是真正有效的沟通。

李嘉诚曾说,一只鸡蛋,从外向里剥,是食物;从里向外剥,是成长。这三天的培训,对我来说就是一种成长。如果把一把尺子作为对心理学的了解的话,1到10代表着对心理学认识的由浅到深,那么现在我处在5的位置上,希望以后的学习能够使这个分值更上一层楼。

一次培训,一种期望。

本次培训只是今年众多的培训之一,然而我能在众多的教师中脱颖而出,被本次培训所认可,有幸成为其中一名学员,可见,缘分 的确是妙不可言的东西。一次培训,让我结交了长兴中小学的众多教师;一次培训让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的了解;一次培训,让我接触了专业以外新的东西——心理学;一次培训,让我对生活坚定了信念,让我对学生有了新的认识。

俗语说“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现在看来是有一定道理的。沈宣元和施秋奕两位老师对心理学知识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们找到了一把钥匙,这把钥匙不仅可以开启师生交流的大门,还教会了我们如何处理亲子、夫妻关系,更指导我们在生活中如何看待和处理人际关系。“听君一席话,胜读三年书。”这样说并不为过。

教育是一方辽阔的土地,但总有一块土地适合自己。春天播下种子,秋天便会期待收获。本次培训,我便种下了期望的种子,期望在教育的大地上越走越远。

古希腊有一位雕刻师,他雕刻出一位美如天仙的少女,并深深的爱上了她。他在神的面前日夜祈求,希望将雕像变成真正的少女,和他成为终生的伴侣。最后神被雕刻师痴情所感动,于是将雕像变成了真正的少女,二人终成眷属。

或许,你不会相信,但我有信念,信念是自兑现的预言,任何事都会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人类虽然是一个渺小的存在,尤其是在无所不能的上帝面前,但我们要谨记:一切的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问题,可以解决的问题都不叫问题。

学然后知不足,思然后知困。因此,要在教育这方净土上越走

越远,便要不断的学习,与时俱进,还要不断的思考,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才会不断前行,不断前进。

第四篇:且学且行且思且乐

且学且行且行且思

——90学时语文培训个人总结

2012年1月15日至今,参加了由秀洲区90学时小学语文的培训班,从理论学习到实践研讨,历时三个多月。一路上,我学习着,实践着,思索着,并快乐着。

一.理论学习阶段

1.集中学习——聆听讲座与报告。

理论学习,屈指算来,先先后后,断断续续,共计5天。那一次次声情并茂的报告,那一次次理论结合实例的讲座,给了我莫大的精神享受。还清楚地记得,市教育研究院的陶李刚老师与我们一起探讨教育的真谛。陶老师以他那幽默风趣的语言,通过一个个真实的例子,把他的教育理念渗透其中,让我们有种春风拂面的感觉,从中明白教学的本质就是一系列的沟通,教育就是爱他,帮助他,成全他。谢国良老师的《优化过程设计与理答建议》,让我们的阅读教学课从优化解读、优化导入、优化初读等角度去思考,去设计,给了我们莫大的启发。让人印象至深的是平湖研训中心的王爱民老师,他的讲座《深入解读教材,有效实施教学》,语言质朴、亲切、自然,给人以“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感觉,让我们明白要把握教材,就要从课程标准入手去整体把握,从文本研读入手去深刻把握,让我们学到了文本研读的一般方法和文本解读的九个关注点,受益匪浅。金剑辉老师的《小学作文有效性研究》,给我们的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有效性。何方芳老师让我们清楚阅读教学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刘晶老师引领着我们一起明确年段目标,实施有效教学。聆听着,思考着,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作文教学,“有效性”是我们关注的焦点。我们的语文课,就应该时时刻刻都讲求“有效”。

2.分散学习——读《语文课如何是好》有感。

有效的语文课要怎么讲,该教给学生那些知识,采用哪些方法传授给他们?怎么教语文才能真正有效?这些问题一直困惑着我们一线语文教师。拿到王晓春老师的《语文课如何是好》后,我希望从中寻找答案,语文课到底怎么上。从书中读到:“语文味”,搞不清什么味。我们先来分析程少堂老师的观点,他主张语文课要讲出“语文味”,此论在语文界有一定的影响。首先,提出

“语文味”的口号,本身就是一种悲哀。中小学这么多学科,为什么别的学科没有提出“味”的问题?您听说过“数学味”“物理味”“化学味”“历史味”“品德味”“体育味”“音乐味”“美术味”这样的口号吗?我没听说过。这是不是说明其他学科的教师水平低、科研意识差,提不出有深度的概念呢?恐怕不是这样。愚以为合理的解释恐怕是:人家不认为有此必要。也就是说,人家都清楚自己的专业是什么,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知道自己什么“味”,无须多此一举。语文课之所以提出“语文味”,正是搞不清自己的专业、搞不清自己是谁、搞不清自己味道的表现。打个比方说,平常人不会轻易问“我是谁”,因为他很清楚自己是谁,只有那些因为某种原因失去记忆的人,才会问“我是谁”。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提出“活出我自己的味道来”,那一定是他尚未找到自我。所以,“语文味”的口号虽然由程老师提出,却有明显的时代特点,它表明我们的语文学科确实迷乱了,连自己都不认识了„„

语文不是别的,它就是一门科目。有的事情他不能做,比如伦理家的工作,作家的工作,语言学家的工作,甚至社会风气的好坏,这些也轮不上语文老师来负责。那么该做什么?

语文的核心职责就是教授“语文知识”,这个概念和我们平时所说的语文知识不一样。平时多是静态的字词句段篇章或者文学常识等等,而这里所指的多是动态的策略和技能,诸如“懂得文章有详略主次,训练逻辑思维能力”“能从不同角度合乎逻辑的叙述事情”“根据对象的变化变换说话的内容和形式”„„那么这些真正的“语文知识”才是我们该去努力的方向。

可我们的学生阅读量实在很少。主要教材——语文书,仅此而已。阅读能力差,自然影响到了写作。不管学生日后从事什么工作,写作多是其一生成功的基础。而阅读和写作时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希望我的学生,一定明白语文学习的意义,考试时,千万别因为过分追求考分而忘了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更不要不把语文当回事,那样会后患无穷的。我非常认同王老师的观点,那就是:语文就是培养专门听说读写的能力的一门课程,虽然它还有传承文化的功能,就像英语课堂还有介绍西方民俗、制度、风情的功能一样的,这就是语文的真正目标,语文课就要有语文课的专业性,就要有浓厚的语文味道,语文不是大杂烩,语文老师要有语文老师的专业尊严。

二.实践学习阶段

1.实践阶段。

按谢老师的分配,我们三年级实践内容为《她是我的朋友》。三年级共有9位成员,需要5位老师上课,我幸运地成为了其中的一员。3月16日,接到上课任务。3月22 日,是正式上课的日子。由于时间仓促,再加上教材又难以把握,我前后共磨课2次。第一次,是上到第10自然段,重点研究阮恒在献血的过程中的神情、动作,感悟其内心活动。但试教下来,发现时间根本不够。初读环节半生不熟,细读也不到家,结果两头空。这与我们本次培训活动所提倡的“关注发展,落实语言习得”是不相吻合的。而后,我彻底地推翻了初稿,舍去了献血过程这一板块的教学,把重点转移到课文的初读上。我试图在课堂中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血的读音,词不离句。

在试教时,我发现孩子们对于“血”这个多音字的读音把握是一大难点。孩子都习惯性把血误读成“雪”。为了更正孩子们这种错误的读法,通过多音字组词的方式呈现给孩子。孩子们借助于拼音能正确地读准这些词语,但这些词语回到课文中,孩子们又开始犯糊涂,“xie”与“xue”又分辨不清。为了进一步强化孩子这些词语的读音,我把这些句子再呈现,再读,再巩固。

(2)一组词语:啜泣、呜咽、哭泣、抽泣和一个词语:迫在眉睫

这一组词语,要读准它们,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课堂上我先请了几个孩子读,首先确保读准。与此同时,我注意到了中间的“咽”是多音字,三个读音,随机性地组词,并作简单地讲解,让孩子们对于这个多音字的读音有初步地辨别能力。而后,孩子们通过找这四个词的相同之处,初步理解这四个词。而要想进一步理解,还需要细读课文。

“迫在眉睫”一词,关注教给孩子们理解词语的方法。结合文中的泡泡提醒,初步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与此同时,还教给孩子们通过理解每个字的意思来理解词语这种基本的方法。

(3)关注语言表达形式:研究人物动作与内心活动

“一阵沉默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第五自然段的教学,为了让孩子感悟阮恒在献血前内心的害怕,矛盾。从研究“颤

抖”着手,感悟阮恒的害怕。让孩子们补白:阮恒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展开想象,体悟当时阮恒内心的矛盾。为了让孩子们能习得这种语言表达形式,安排了拓展说话练习。最后,通过结合板书,教给孩子读书方法:通过研究人物的动作,可以走进人物内心世界,以此结束课堂。

总体而言,我所关注的三个方面,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基本上都能得以落实。这当然与基地学校——阳光小学孩子们的出色表现是密不可分的。值得反思的是,“迫在眉睫”一词的教学不够到位。在教学时,主要是以教给孩子理解词语方法为根本目的,而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所忽视。在让孩子们联系上下文理解的时候,当孩子们理解到“输血迫在眉睫”的时候,追问“为什么输血迫在眉睫?”让孩子们联系上下文用上“因为„„所以„„”说话。这样,一方面孩子们关注了课文内容前后的联系,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2、学习阶段。

3月22日,在阳光小学听了两节四年级的《触摸春天》。3月28日,在王江泾实验学校听了三节《她是我的朋友》和一节《触摸春天》。同是《她是我的朋友》,三位执教老师都不约而同地关注了以下方面:(1)课文的初读,把读准多音字“血”作为初读课文的重点。(2)新词“迫在眉睫”的理解,理解字面意思,联系上下文理解,将这个词语的意思理解到深处。(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从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等方面去引导孩子。(4)通过研究人物动作和表情,读懂人物心里。在献血前,“一阵沉默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通过动作“举、放、举”,揣摩人物的内心。而四年级的《触摸春天》,老师关注的是通过品味文章的语言,填补文本空白,感受盲童安静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美好心灵。

90学时的培训时间是有限的,我们聆听的讲座与报告是有限的,但它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是无限的。我将把自己的所学所想,付诸于实际行动,并不断思索,不断追求,让自己的语文教学之路越走宽。

第五篇:且学且思且行 助力教育圆梦

且学且思且行 助力教育圆梦

作者:老河口市… 文章来源:老河口市教学研究室

2016-6-12 且学且思且行

助力教育圆梦

——重庆成都中小学高效课堂建设学习观摩报告

怀着对川渝教育超前发展、跨越发展的仰慕,带着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的诚意,2016年4月11日至14日,由市教育局副局长范正玉带队组织教研室小学组全体成员及部分小学校长,参加了“全国中小学高效课堂构建与教学质量提升现场学习班暨走进重庆、成都著名中小学现场观摩活动”。通过观摩学习、实地察看、聆听报告,近距离感受了川渝学校优越的办学条件、独特的办学特色、灵动的校园文化、丰富的课程资源和高效的课堂教学。

川渝大地文化底蕴深厚,教育意识强烈,人文环境优越,教育改革的发展创新也走在全国前列,不愧为人杰地灵的天府之国。几天的观摩学习,开阔了视野,启迪了思维,探讨了问题,提升了理念,振奋了精神,可以说收获颇丰。匆匆一瞥,难窥全貌,下面将此次学习观摩的总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重庆成都学校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

(一)先进的办学理念

重庆市巴蜀小学创建于1933年,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任学校国文教员,现占地30余亩,是国家教育部全国基础教育定点联系的四所小学之一,重庆市首批示范小学。学校以“公正诚朴”为校训,倡导“与学生脉搏一起律动,让每个家庭拥有幸福”的教育理念,提出了“创思想型百年老校”的办学愿景。“以先进的思想立校,以创新的实践强师,以厚重的文化育人”是巴蜀小学的鲜明特色,通过对学校课程体系、结构、管理、评价等方面的整体改革,构建起了“创造与个性共生”的律动课程体系,打造了“走进巴蜀园,走进快乐园;走进巴蜀园,走进创造园;走进巴蜀园,走进成功园”的学校魅力。

重庆市谢家湾小学以“六年影响一生”为办学理念,以“面向世界,立足重庆,辐射西南,影响全国”为办学目标,用文化经营学校,用发展提升品牌,实施“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主题型学校文化,关注学生全体、全面、全过程的发展。全校使用自主开发的5大类校本课程,创新地探索了素质教育的途径和策略,促进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形成了鲜明的文化育人办学特色,在全国范围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二)浓厚的校园文化

重庆、成都是两个文化氛围十分浓厚的都市,我们参观的几所学校无论是有八十多年历史的巴蜀小学,还是建校五十多年的谢家湾小学,处处洋溢着芬芳的文化气息,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这里是一个文化校园、书香校园。他们的基本做法是这样的:

1.学校教学楼、办公室、教室、走廊、功能室等,乃至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到处体现主题文化元素,彰显学校文化内涵。

2.设置文化景观。如巴蜀小学的校史馆、众多校友照片、历任校长照片,谢家湾小学的巨幅“红梅朵朵开”笑脸墙等,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景观。同时,学校的校徽、校歌、校旗、栏杆、功能室,无不浸透着学校办学理念与主题文化,时刻引发师生去思考、参与和互动,就连每一颗螺丝钉都印有梅花图案。

3.格言警句散落在校园的每个角落,甚至垃圾筒。4.师生创作励志语句,配以师生的大幅照片展示。5.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体育、社会实践活动。6.创造和抓住一切机会塑造学校的良好形象,彰显办学正能量。走进谢家湾小学质朴的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优美的校园环境:苍翠蓊郁的大树环抱操场周围,五颜六色的鲜花争奇斗艳,巨大的学生笑脸墙与来客快乐相迎,教学楼、办公楼顶上醒目的“六年影响一生”、“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的主题标语昭示着这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理想。综艺楼里的陶艺厅、画室、墙上学生的作品、图书室、音乐室、心理沟通室、电脑设计室、朵朵电视台、报告厅乃至楼道的墙壁都作了精心设计,渗透出办学者的“环境育人”思想。教学楼里教室内外的布置整洁有序,环境优雅,处处体现了“梅花”文化的内涵。

(三)真正的课程整合 整合,百度词典上解释为把零散的东西彼此衔接,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课程整合,狭义讲就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融合在一堂课中进行教学。整合首先意味着对原有教材体系的重组和融合,相应课堂教学方式、管理方式、备课方式等必须发生一系列转变,这是一次由内到外的改革探索,形成了教育改革“新冲击波”。

四川师范大学游永恒教授在《教师的课程资源与开发路径》报告中指出,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一是尊重教科书,在教科书中梳理出基本的课程资源。二是挖掘课程的历史资源,挖掘学科知识背后的历史素材,使知识具有适当的纵深感,这是教师的专业素养。三是发掘学生经验中的课程资源,关注学生的经验,创设学生的经验,尊重和引领学生的经验,让学生的经验成为课程最生动的要素,这是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四是从社会生活中寻找课程资源,结合学科特点让教学与社会生活发生关联,让学生感受到课程学习的“生活意义”。五是运用网络教学资源。六是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也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学识、经验与阅历、思考问题的胸怀与视野等,是教师内在的课程资源。课程永远“在教师心中”,优秀的课就看教师运用课程资源的能力。他介绍,校内课程资源包括教科书、学习资料、教师同伴的经验、学生的经验、学习方式等;校外课程资源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乡土资源、家庭资源等。其中,家长是学校最重要的一个资源,国外很多学校经常请学生家长到校讲课,比如税收、社区、犯罪,家长讲得专业水准非常高。

我们观摩的几所学校都有一个共识:只抓考试,不抓素质的教师不是合格的教师;只抓升学,不抓素质的学校不是成功的学校。他们在遵循国家课程标准,保证课程内容不减少、课程标准不降低的前提下,针对6-12岁的学生以基础性、综合性学习为主的特点,从课程内容重构、教学时间重置、人与课程相融三个维度进行大刀阔斧的课程整合。开设的校本课程主要门类齐全、实践性强,学生多才多艺、兴趣广泛。

巴蜀小学在律动课程的实践中,注重课程综合化的研究,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状,弱化学科教学界限,开发学科间相互交叉、融合、互动互补的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年段、不同特点学生发展的需求,实现学科发展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该校的律动课堂明确提出了精减两个“1/5”的要求。其一,优化课堂结构,减少课堂教师讲授的1/5,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其二,整合教材内容,采用比较学习法、单元主题教学法等教学方式,精简全期授课时数的1/5,让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在巴蜀小学,为了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学校研制了“巴蜀儿童七礼”课程——问好礼、集会礼、课间礼、两操礼、用餐礼、课堂礼、放学礼。以“问好礼”为例,孩子“出门做到三件事(背书包、戴领巾、挥手说再见),挥手、微笑、说再见!”这样朗朗上口的儿童化口令,将好习惯分解为具体的行为要求,并反复训练促成,最后内化为个人素养。巴蜀小学的律动课堂特点鲜明。语文学科确立了培养学生“爱读书、善思考、会表达”的九字核心要求,实践了“自疑导学”式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研究,包括“预习生疑、选疑定教、因疑导学、释疑强技、拓展延伸”5个流程。课外推行《我是快乐小书虫》全校学生的阅读工程。数学学科用“课例呈现——个案研究——共识推广”的课堂研究方式,提炼了“以生定教、以教活学、以用励学”的课堂教学策略,推行小组合作学习。开发了“故事数学课堂”“神算手”“魔方”“数独”等课程辅助活动,深受学生喜爱。英语学科进行“交互式”的英语律动课堂研究,创立了“单词、对话、阅读”分课型的重难点教学模式。巴蜀小学的整个课程体系中,根据学生的需求开设了78个课程辅助活动供学生自主选择,学生每周都会有两次参与课程辅助活动的时间,充分发展其个性特长,开发释放出其独特的个体潜能。每期学生家长都会在课程开放日上欣赏到孩子的成果展示。

“让每一个孩子按照自己的优势去发展”是谢家湾小学的培养目标。该校尝试跨学科教学、取消教室讲台、小组合作学习、对话课堂建设等,构建起别具特色的“小梅花”课程体系。十几门国家、地方课程被阅读与生活、数学与实践、科学与技术、艺术与审美、运动与健康五类课程取而代之,从以教材为中心走向以学生为中心,推动课程形态、课程内容、课程与人的全面整合,考试由学校自主命题,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只是作年龄段的检测。学校还开设了人人必修的《生活与礼仪》课、《综合实践》课和选修的兴趣课和特长课,其内容包含了声乐、绘画、雕刻、攀岩、体操、陶艺、书法、器乐、舞蹈、演讲、主持、表演、手工编织、金工、木工等40多个方面,完全可以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变化的不只是课程表,还有时间。这五类课程,全在上午教学,下午全校学生则参加自由选修的社团活动——烹饪、剪纸、二胡、跆拳道、拉丁舞、航模……更令人惊讶的是,音乐教室里可以上古诗词,体育教师可以教数学,孩子们可以进入厨房般的教室里学烹饪……

除了整合后的五大类学科课程和丰富多彩的社团选修课程以外,学校还着力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四大系列环境课程,一是校园物理环境,这是硬件建设上的,参观的两所学校均拥有优裕的办学条件,具有完善的现代化教学设备,投入相当可观;二是学校人文环境,从校长、教师到后勤工作人员,热爱教育工作,热爱学校,热爱学生,在收费教补课成风、师生关系严重功利化的今天,谢家湾小学全体教师自觉遵守绝不收费为学生补课的准则,坚持从师德高度约束自己行为,没有发生一例有偿家教或乱办班收费的行为;三是社区实践环境,大胆走出校门,与社区及社会机构共建学生实践环境,培养学生的劳动者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天才梦工场”里,孩子们在虚拟的环境中尝试与真实世界一样的消防员、考古学家、记者、医生、主播、潜艇舰长、银行职员、飞行员等角色扮演,既培养了孩子们的兴趣和职业理想,又能够更好的规划自己的成长之路;四是家庭生活环境,学校制定了“家长教育行动计划”“对话型家长会”“家校小课题”“家庭生活课程”“亲子活动”“朵朵讲坛”“家长讲师团”……不少家长走上学校讲台为孩子们讲税收课、保健课、消防课、理财课、交通安全课等等,既丰富了课堂形式,又拓宽了教育资源,加强了家校合作。

(四)完善的德育体系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点,也是难点。但德育工作又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被业内外讥讽为“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检查起来无效”。我们观摩的几所学校,校园秩序井然,学生彬彬有礼,德育工作确实很有成效。有几点值得借鉴:

1.建立系统的德育工作体系。

2.牢固树立每一个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强化班主任、辅导员培训,建立一支敬业、乐业的德育工作队伍,营造全员育人的德育氛围。

3.分期分项突破重点,德育工作有载体。

4.以实践活动促口头说教,探索并建设回归生活的德育课程体系。

5.培育特色班级,培养榜样学生,生动彰显办学特色,最终实现“一班一特色,班班有亮点”。

巴蜀小学追求“让学生过真善美的生活”,以“巴蜀形象,向我看齐;巴蜀榜样,我最闪亮”为口号,在个人生活上进行“信仰与修为”的教育,在社会生活上进行“智慧与能力”的教育,在家庭生活上进行“归属与责任”的教育。巴蜀小学的律动教育一直奉行“做”的哲学,“化”的真谛,平心静气、安静务实、一点一滴地努力,让每一个生命美美与共,让每一个学科各美其美。该校周老师主讲的一节数学课,时刻不忘德育的点拨,不忘数学文化的渗透,真正体现了润物无声。在谢家湾小学,德育不仅是课程,更是一种全程全员参与的教育。整合后的“小梅花”课程中已不见品德这门课的身影,而是将品德课程内容整合到各学科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让德育像呼吸一样自然存在。《语文漫道》教材编排了“爱国从小事做起的演讲比赛”“有趣的重庆地名调查研究”“春节习俗讲坛”“时事新闻大家议”等专题活动。《体育世界》教材专门设置“健康教育”版块,涵盖“文明上网、青春期变化、预防踩踏事件、文明如厕、吸烟的危害”等教学内容。各学科都结合本学科教学特点,联系生活实际,将平常不容易落地生根的德育要求有机融入教材,将德育目标渗透进各门学科。

(五)人性化的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从根本上说是对教师的管理。对教师的管理又应立足于成就教师的责任感、成就感、归属感,要让教师有培训的机会,有升迁的机会,有独挡一面、施展抱负的机会。在重庆、成都的观摩中,我们看到,教师的骄傲写在脸上,教师的自信洋溢在眉间,教师的满足挂在嘴角,全身焕发出的是无穷的创造力和喷涌的热情。巴蜀小学倡导“优秀做人、成功做事、幸福生活”的教师专业成长观,强调“过有境界的教育生活”。在教师境界生活中,学校推出公共服务岗位,让教师在不同岗位上展示自己的优秀,体验不同岗位的价值,增强对学校岗位的认同感,让每一位教师都在其中能感受到自己“很重要”、“很有尊严”、“很有成功感”,提升岗位工作的幸福指数。在教师教育生活中,学校推出班级经营联盟机制,让多位教师组成工作团队共商教育策略,更深层次引导教师修炼内心,去除烦恼和浮躁,提升生命的质量和幸福度。

谢家湾小学的课程整合不仅得到了学生的喜欢,而且也倒逼着教师不断成长。为充分保障学校教研及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谢家湾小学对科室设置进行了改革:把学校教学、科研管理部门叫作红梅研究室,学校德育、少先队管理部门叫作朵朵工作站,而学校行政后勤管理部门叫作阳光服务站。红梅研究室经常以教研组或校区为单位,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以教研组的常规教研为基础,以研究带动成长为目标,人人参与,开展五门学科、六个年级的全面课程整合研究活动。“读好书,共分享”青年教师读书交流活动引领教师们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新技能。以“我们的教育生活”为主题的朵朵讲坛上,老师们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学习收获和教育生活;以“学习因对话而生动”为主题的教师面对面对话交流活动提高了理论学习的质量,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积极竞争。老师们用积极向上的状态、开放合作的心态主动参与、享受对话的快乐、共享成长的喜悦,成为学校共建“对话校园”的一个重要载体。谢家湾小学的教育改革让老师们走上了一条由传统教书匠到课程专家的良性发展之路,他们找到了为师者的尊严与自信,找回了从事教育工作的职业幸福!

(六)个性化的课堂教学

我们听了几节课,应该说各具特色,极富个性。他们都没有预先安排,可以说是原汁原味的课堂教学。

我们说,评价一堂课的好坏,从根本上说,就看教师有没有自己的教学思想、有无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从授课老师的身上十分生动地体现了这一点。巴蜀小学的一节数学课,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一堂五年级《打电话》数学课,整个过程全是在学生“玩”中完成的。教师从生活的事情着手:下雨了,要通知所有五年级的学生取消第二天的春游活动你会采取什么方法,最短需要多长时间?教师的问题抛出后学生兴趣非常高,都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整节课形成了个个参与,人人尝试,争先恐后积极主动参与的局面,真正实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据数学特级教师姜锡春介绍,该校已经编写了《“玩”数学》系列校本特色教材,将扑克、魔方、九连环等带入数学课堂,教研组专门研究“数学故事”,让学生们学得更快、更灵活、更有趣。

重庆市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龚雄飞院长所作的《学本教学:打造新课程卓越课堂的“升级版”》报告,结合一个个教学实例分析了邱学华尝试教学模式、杜郎口模式、洋思模式、昌乐二中“271”模式等各种教学模式的共同之处,即:提炼教学要素,设计教学模式,这也就是“学本教学”变革的一个教学模式,即:学为中心、学为主线;各种教学模式的三个要素,即:先学后教——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合作展示,展示提升——展评学习,这也就是“学本教学”变革的三种学习方式,即:自学、互学、展学。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要注意两个方面问题:一是真合作与假合作,主要由合作的问题决定,问题的质量决定合作学习的智能含量;二是浅合作与深合作,看小组内成员是否全员参与、有序交流,深层分享、深度对话。小组合作学习要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那种一讲合作学习、互动交流就是课桌的移动、学生的走动要不得,课堂看起来“热热闹闹”一团和气,实际上“花里胡哨”学生收效甚微,学生静静的“心动”——大脑的思考、心理的活动、思维的碰撞同样重要。要以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为前提,变以教师为中心、讲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学习为中心,教师变导师,教学变导学,教案变导案,教师不是备教案而是备学案。合作的基本原则是组长主持定顺序,有序交流真合作,小组内坚持弱者先讲、中者补充、优者总结,确保全员参与,不要让有的学生成为合作学习的边缘人。对于每个学生来讲,遗传起决定作用,教育起重要作用,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因材施教,教育不是扬长避短而是扬长补短,全面发展即是着眼于补短,个性发展即是着眼于扬长,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发展即是因材施教。我们感到,这些理念很新、很实、很受用。

二、观摩之后的感悟

通过几天的观摩学习,我们感到,重庆成都这些名校各具特色但又具有相同的名校品质,那就是:学校对教育本真的深刻理解、对教育趋势的准确把握、对教育追求的良知坚持和对教育对象的高度重视。具体感悟有以下几方面:

1.对教育本真的追求是教育工作者的崇高使命。教育是一项灵魂工程,学校是培养国家优秀建设人才的摇篮。因此,从事教育的每一个人都必须有对教育本真的理解与追求。教育的本真是什么?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在当前教育体制下,很多学校盲目追求分数,忽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而我们参观的几所名校,一个明显的共性就是不仅仅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同样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每所学校都开设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课程。如谢家湾小学共有60多个学生社团,这些社团的选修活动也分为多种类别。艺术表演类:朵朵合唱团、朵朵语言社、朵朵舞蹈队、朵朵管乐团、朵朵书画社等;体育运动类:田径、攀岩、跳踢、篮球排球等;生活实践类:十字绣、插花、家政、茶艺、烹饪、心理剧等……一朵朵极具个性的“小小梅花”在春天的阳光下自由绽放。在参与这些活动中,谢家湾小学的孩子们逐步形成了“文明大方、阳光自信、多才多艺”的群体特质,体现了学校以学生为本位的思想和挖掘核心素养的培育方略,让教育回归本真。2.对教育理想的坚守可以成就一所学校。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高素质的校长必须用先进的思想、文化引领师生。校长自身修养好,人格魅力强,学校才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团队才能上下一心;校长业务精良,率先垂范,才能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教学质量才能有保障;校长管理能力强,学校发展才有保障;校长思想深邃、勇于创新,才能办出特色学校。名校的发展需要名校长的治理,名校长打造的管理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要有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巴蜀小学在马宏校长及学校领导班子的统筹规划下,各学科开展了横向跨学科项目课程的学习,依据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围绕主题进行了纵向序列化课程的重组开发,逐渐形成了“教室小课堂、学校中课堂、社会大课堂、网络新课堂”的一体化育人模式。3.对校园文化环境的创设可以提升一所学校。名校的硬件建设我们有差距,但环境的创设、文化的提升我们可以复制模仿。环境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是学校的隐形课堂。干净整洁有序的校园,让人赏心悦目,势必影响学生一生,清新典雅向上的校园文化能陶冶人情操,让学生每天阳光满怀。也许是浓厚的川渝地方文化,孕育了川渝名校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学校要建设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就必须要对地方文化、中外文化、传统与现代文化进行深入挖掘,打造独属于自己的文化特色,并通过不同的形式把学校的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巴蜀小学的“律动”文化、谢家湾小学的“红梅”文化,氛围浓,效果好,有形无形中提升了学校的品位。学校不能没有文化,校园文化就是学校教育的灵魂,“魂”在,“灵”才在,灵魂在,则传承远。

4.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改变一所学校。其实,课程整合并不是什么新概念,早在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就指出,“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课程开发至关重要。学校在按照国家规定开齐、开足相关课程之外,还需要整合教材,结合本地、本校实际编制自己的校本课程。但很少有人去尝试,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课程处于中小学教育的核心位置,牵一发动全身,兹事体大,草率不得。2009年,谢家湾小学开始摸着石头过河,在全国各地广泛调研后悄悄对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的外语等科目做了整合、取消单元测试、开设半日活动……在积累了足够的经验,有了一定把握后,才开始对语文、数学、英语这些主课进行跨学科整合,成功开发了属于自己的校本课程,实现了“转型”发展。以阅读与生活为例,整合了原来语文、英语、品德、班队会等课程的内容;而运动与健康,则把原来的体育教育、心理教育、健康教育整合在一起。把原来10多门课整合成现在的5门学科课程,无疑是节约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做了一个大大的“减法”。

5.关注学生、教师的发展是学校的起点和归宿。现代化学校,应该是学生喜欢、教师幸福、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学校。名校的发展必定要注重“人”的发展,学生也好,教师也好,都需要发展。因此,对学生人生道路进行规划,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培养,都是学校工作的重点。怎样培养教师?谢家湾小学建立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制度体系,真正做到“培训是教师最大的福利,研究是教师最大的乐趣”。巴蜀小学致力打造“学科有特色,教师有梯队,团队有魅力,个个有风采”的全员参与活动,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巴蜀榜样”,每周学校都要随机发放100个“巴蜀榜样”标贴给学校教职员工,包括保安、清洁工。名校之名在于师,一批又一批优秀教师的成长,为名校发展增添持续不断的活力。

在关注学生发展中,他们做到课堂活动中关注人人,让老师视线从优等生身上拓展开来;班级建设中关注人人,在各班的教室文化墙上人人有专栏,为学生寻找足够空间来展示自我;竞技项目中关注人人,运动会不再是择优选拔,教师要围绕小学生体质健康系统,鼓励每个学生参赛争金牌;期末评价中关注人人,一张理由各异的表扬奖状,上面概括了孩子们的在校表现,“文明”、“爱心”、“诚实”、“快乐”……每一张奖状上的获奖理由都不相同。教师们坚信:学校这个平台是属于每一个孩子的,就是要让人人参与共赢共生,让人人受关注,人人得发展。只有孩子们喜欢的,理解的,接纳的教育理念和策略,才能够真正影响孩子的一生。

值得一提的是,在听取专家报告时,游永恒教授还特别讲到了“暴力文化的反思与批判”。他说,欺负会给人留下终身的阴影,如不加以制止会强化孩子的暴力倾向和反社会意识,教师要对欺负行为保持敏感性,经常教育学生“你无权伤害别人的身体”,“学校不是你表达仇恨的地方”,“谁欺负你,大声说出来”,把关心他人,尊重他人,注意安全,保障人权纳入反暴力教育的重要内涵,谨防校园大欺小、起绰号、打群架、语言暴力等行为。这些,与国务院最近印发的《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精神不谋而合。他还举例说,美国学校普遍开展有校园反暴力教育,法律规定“旁观者同谋”,教科书封面会印上如下文字:

Are you being bullied today?(今天你被欺负了吗?)Talk to me,I willlisten.(告诉我,我会倾听的。)I will stand up for you.(我是你的坚强后盾。)You are not alone!(你不孤独!)这些,我们都是可以学习借鉴的。

三、借他校东风谋课改之实

2014年1月,老河口市启动了“535”高效课堂实践研究并被确定为省教科规划重点课题,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准备结题。作为区域推进“535”的子课题,当前,老河口市实验小学的“四段式”、老河口市第八小学的“生本课堂”、老河口市第三中学的“导学练稿”、老河口市张集小学的“赏识教育”、老河口市仙人渡小学的“乐学课堂”、老河口市洪山嘴中学的“和雅课堂”、老河口市张集中学的“小组合作”等课改模式已初见成效。但从整体来看,全市“535”课改实验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和问题,诸如重视程度不高、推进不够均衡、工作热情回潮、实施路径不准,有的学校甚至至今还没“破题”,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关注,想方设法,进行克服和解决。

学习观摩之余,我们不禁开始思考,如何做到借他校之风,行高效之实,办特色学校呢?为此,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切实转变观念,牢固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意识。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高效是课堂的主旋律。川渝学校,同样追求高效课堂,但他们通过精心设计,巧妙地组织和科学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做到高质量,轻负担。他们注意各学科均衡发展,注重抓活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当前,教育理念层出不穷,教育思想不拘一格,受其影响,学校教师对诸多教学现象认识模糊,无所适从。要切实加强素质教育理论和新课改理论的学习,掌握精神实质和准确内涵,澄清陈旧思想和模糊认识,坚定不移地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来完成。在“535”高效课堂打造上,要切实提高认识,理清思路,矫正方向。一是认真落实每一位学生的高效。办学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提升、发展,课堂要落实两个关注,即关注每一个有问题的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问题。二是落实每一分钟的高效。课堂要打假,打教师教的假,学生学的假,特别是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力避假合作、浅合作,体现真合作、深合作,没有面向全体学生、没有让学生参与、没有指导学生自学、没有围绕“三维目标”展开是假教,教学就是要教学生不会的,学生会的不教,照本宣科也是假教。学生没有用脑独立思考、东张西望、看热闹是假学,课堂放手但不放任,让学生自主却不自流,小组长“独占风头”、组员充当“看客”的做法一定要纠正,让每一个学生都紧张地学习,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全心投入、全面达标。通过相互学习、合作学习、共享学习,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二)实施课程改革,牢固树立提高学校课程品质的意识。有人说,“过去的课程是盒饭,好不好吃都一样。新课程就像自助餐,各取所需。”这话不无道理。以前,一提到课程改革,我们就认为是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高层的事,显得有点“高大上”,基层学校搞课程改革未免有点力不从心,出力不讨好。从重庆巴蜀小学、谢家湾小学的实践看,不课改就要落后,就要被淘汰,学校完全可以把课程改革做得风生水起。

学校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创造性实施,也包括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课程改革,必须以落实国家课程为前提,认真钻研学习新课标,认真结合本校实际。脱离了课程标准就失去了目标方向,脱离了学校实际就失去了根基土壤。课改不是空中楼阁,要打好根基。一定要学好课程标准,一定要吃透教材,每一学段每一年级训练什么,具体要求是什么,什么要掌握,什么只要求理解,什么只要求认识,学生要达到什么程度,具备什么能力,学校、老师一定要心中有数,这样教学方能有的放矢,循序渐进,一个一个目标去实现。同时新课改不是闭门造车,要走出去,多听别人的课,多向别人学习借鉴,多变别人的经验成自己的东西,但也不能盲目照搬,一味模仿,一定要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变成自己的东西,找到各自的特质、资源和长项,这样我们搞课改才会出实效与成绩。

具体我市而言,“535”虽然是一种模式,但不是固定模式,要模式但不要模式化,每所学校、每个教师要有自己的特色,要在学习借鉴别人的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联系自己教学实际创出自己的东西。比如,实验小学的《诗海拾贝》,比如,其他学校的校园文化校本教材,以及一些活动课程等等,都是尝试中迈出的可喜步伐,要广泛、深入、规范地开展下去,完善课程的基本元素(包括课程名称、课程定位、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资源、课时安排、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这样方能使课程成其为课程。不同脚码量世界,一方天地显精彩。各中小学校从自身实际出发,要沉下心来认真研究校情、教情和学情,走自己有特色之路,浇灌百花齐放的课改大家园。目前可行的是大力开发活动课程,促进学生素质提升。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表面上看占用了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时间,实际上活动课程与文化课程并不矛盾。此次参观的川渝学校,没有一个学校是只注重文化课学习而忽视活动课开展的。相反,每所名校都开设了多种多样的活动课程,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用他们的话说就是:素质好,不怕考。

(三)坚持文化立校,用充满正能量的校园文化塑造学校灵魂。借国家、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的东风,我市中小学办学条件大为改善,校园文化建设上了一个档次。目前,教育局正在大力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工程。但是,校园文化中也存在口号盛行,缺乏操作性;相互割裂,缺乏系统性;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等问题。文化是学校提升的灵魂,是引领一个学校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学校的品位、个性差异不在于建筑、教学设备,不在于升学率,在于精神气质的差异。建筑可以模仿,校风可以照抄,口号可以照搬,只有精气神无法复制。”学校要体现个性和精气神,就应该提炼核心理念,像巴蜀小学的“与学生脉搏一起律动”、谢家湾小学的“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一样,用一句话喊亮学校。

学校要“以格调高雅的环境熏陶人,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教育人,以蓬勃向上的精神激励人,以规范的制度约束人”,把中国传统文化同现代文化相结合,把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相结合,精心雕刻校园的每一寸土地,使其烙上特有的、独有的文化印记,让学生在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学习、生活。

(四)加强德育工作,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落细、落小、落实重点工作,把德育工作重点放在中小学生的家国情怀、文明教养、公民责任和理想志向上,由浅入深、循循善诱,努力打造学校德育升级版。具体工作中,一是突出传统文化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暨“春蕾十美”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时代精神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之中;二是突出公民意识教育。引导学生从课上走到课下,从校内走向校外,从思想认知到亲身体验,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三是突出生态文明教育。倡导每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实际行动。四是突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关注自身心理健康,正确认识和了解自我,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五是突出网络育人功能。用好网络“双刃剑”,教育学生学会利用网络,正确处理好个人和网络的关系,扩大网络正能量。要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构建横向沟通、纵向衔接、全面育人的立体化德育体系,注重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创新德育方式方法,把核心价值观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心坎上,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孩子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直到今后人生,一步步成长为身心健康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班主任是学生一生中最重要的教师,负责全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方面的工作。德高而望重,学高而为师。要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力军、关键性作用,把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列为学校教师培训工作的重点,提高班主任的组织协调能力,激发班主任用心、用情、用力抓好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开展“班主任论坛”,共同探讨班级管理和德育工作的新形势、新途径,每年选树一批“优秀班主任”。通过加强班主任工作牵一发而动德育全身,真正把德育从学校工作中可硬可软、可紧可松甚至可有可无的位置上“硬”起来,让德育的阳光照耀每一所校园。

(五)促进深度融合,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此次观摩学习,虽然没有细致了解到重庆成都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情况,但却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数字化、游戏化学习之风,可以说是处处皆平台,无网不课堂。

未来社会是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未来学校也将是信息化发达的现代化学校。总书记提出要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为此,我们必须抢先机,下先手,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紧密结合、深度融合,高度重视并认真落实“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依靠大数据分析、“互联网+”实施精准化的教学。以信息技术推动中小学教学方式的变革与创新,促进“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具备网络教学环境的学校,每位教师每个学期至少利用班班通设备上好一堂课;每一个知识点、每一节课遴选出最好的课,通过筛选形成和汇聚优质资源,促进共建共享。将教育信息化工作摆上重要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从组织领导、经费保障、设施配置、师资培训、资源建设、融合应用、创新提高等方面,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有效落实。在为期不远的将来,力争把我市教育搭建在“云梯之上”,广大师生都能在“云端追梦”,最终实现教育的“云中漫步”。

一次观摩,理念盛宴;一次学习,思想升华;一次反思,深刻启示。川渝之行,是一次名副其实的学习之旅。如何借势“攻玉”,如何使我们的学校步入特色发展轨道,如何实现重振我市教育辉煌的共同愿景,任重而道远!需要全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敢于担当,给出答案。

下载做一个快乐考研人:且学且玩 劳逸结合重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做一个快乐考研人:且学且玩 劳逸结合重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