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强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质量控制治理的通知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强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
桩质量控制治理的通知
(鄂建文[2010]103号)
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以下简称管桩)自2002年进进我省以来。因其具有单桩承载力高、抗弯抗裂性能好、施工便捷、造价经济等特点,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建设工程项目。预应力管桩施工方案2008年8月。为规范管桩的设计、施工、检测等工作,省质量技术监视局与省建设厅联合颁布了湖北省地方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42/489-2008(以下简称《规程》),但近些年来因管桩生产质量良莠不齐、建设与设计单位盲目选用、施工与监理单位控制不严、桩基检测不规范等原因导致桩基质量事故时有发生。给工程质量安全留下重大隐患。预应力管桩接桩为了加强管桩的生产、设计、施工和检测等治理,确保工程质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加强管桩生产质量控制
管桩生产企业应具备相应资质,并应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13476-2009和《规程》的有关规定,建立符合要求的专项实验试冬严格按照有关标准、规范进行治理。预应力管桩规范管桩生产企业要建立健全原材料使用治理制度。用于混凝土强度检验的试件应按照相应产品标准的要求进行留样、制作、养护和检验,并建立混凝土试块留置台帐,管桩生产企业应按照相应的产品标准要求对管桩产品进行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禁止分歧格产品出厂。预应力管桩试桩出厂检验合格的应在管桩端部设置合格标识,管桩标识内容应清楚、完整,管桩生产企业在管桩进进施工现场时应提供《预应力管桩产品合格证》、《产品说明书》及相应批次管桩的出厂检验报告及型式检验报告。预应力管桩施工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禁止生产、使用不符合《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13476-2009及《规程》规定的管桩,对库存的按原标准生产的管桩,各管桩生产企业应对库存管桩数目及型号立即进行清查并将情况上报当地建设主管部分。各市、州建设主管部分可组织有关专家制定相关措施后降级使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二、加强管桩基础勘察及设计质量控制
建设、勘察、设计单位应按《规程》及本通知的要求公道选用管桩,30层及以上或高度超过100m高层建筑不得采用管桩基础。预应力管桩高度超过50m且承台周边及底部存在淤泥、淤泥质土的高层建筑不应采用管桩基础,如必须采用管桩基础。应对淤泥、淤泥质土进行加固处理,承台下及承台四周不少于1m宽度范围的软土应予加固。加固深度至承台下不少于2m,加固可采用水土壤搅拌或换填砂石等方法,50m以上的高层建筑采用管桩基础时应设置地下室。预应力管桩价格
高度超过75m的高层建筑必须经论证后方可采用管桩基础,论证单位应为经省、市建设主管部分批准的专家委员会(专家组)。论证单位应出具签证齐全的技术论证报告。预应力管桩图集施工图审查机构应根据论证报告及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图审查,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选用中南地区标准设计《预应力混凝土管桩》(04zg207)时。应按新标准有效版本做相应的验算调整。先张法预应力管桩
三、加强管桩施工、监理及检测质量控制
管桩施工前,建设(监理)单位应组织设计单位、管桩生产企业、施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并做好交底记录,施工单位应制定施工方案,报建设(监理)单位审核确认后。严格按照施工方案组织施工。监理单位应组织对进场管桩外观质量及出厂合格证等有关资料进行验收,并形成记录。对管桩定位、接桩等重要工序进行平行检验或旁站监理,确保施工过程受控;对密集群桩的成桩偏位、土方施工中土体侧压力及施工影响造成的桩偏位。应提请设计单位提出处理措施,进进施工场地的管桩,建设单位应按《规程》要求。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管桩外观尺寸、钢筋配置、主筋抗拉强度及延伸率、桩身混凝土均匀性、端板厚度等项目的检测。同时,为进一步控制管桩质量。各地建设主管部分应要求管桩使用单位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对桩身混凝土强度进行钻芯检测,对进进工地的不同类型的管桩各随机抽取一节管桩在不同部位钻取6个芯样进行混凝土抗压试验;必要时应同时进行桩身抗弯试验,钻芯及抗弯试验的方法及评定标准应遵循《钻芯检测离心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方法》gb/t-19496-2004及《规程》的有关规定。桩身混凝土强度检测不足c60的。应按有关规定对该批次管桩进行复检,复检分歧格的。该批次管桩应判定为废桩,禁止在工程上使用,上述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管桩试桩及工程桩的施工。管桩基础施工后应按《规程》要求开展相关检测工作,对出具虚假桩基检测报告的。按照有关规定的上限实施处罚,造成质量事故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四、加强管桩质量监视治理
各地建设主管部分要迅速将通知有关要求传达到辖区内工程各参建单位,自通知发布之日起新建使用管桩基础的每项工程应严格执行通知规定,对不符合通知要求但已使用管桩基础的在建工程。要督促建设单位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加强施工过程中和竣工验收后的沉降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各地要加强对管桩的日常监视治理。定期或不定期对管桩生产企业进行监视检查,对实验室能力达不到要求、检测过程存在弄虚作假、使用分歧格原材料、生产过程缺乏有效控制及生产过程抽检发现不符合相应标准要求的。必须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或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应责令停产,直至吊销企业资质。各级工程质量监视机构要督促各方责任主体严格执行本通知的有关规定。对违反国家、省有关技术标准及本通知要求的,一律责令停工;要加强对管桩施工过程的监视抽查。发现题目及时责令有关单位进行整改,同时,要加强对管桩基础工程验收的监视。对不符合验收程序或质量验收标准的,责令整改合格后重新组织验收。
各地要于近期对在建使用管桩基础的工程组织一次专项检查。检查重点是层数超过18层以上(含)的高层建筑,并请将检查情况于6月25日以前报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视总站,二○一○年六月七日
发布部分:湖北省其他机构 发布日期:2010年06月07日 实施日期:2010年06月07日(地方法规)
一、加强管桩生产质量控制
管桩生产企业应具备相应资质。并应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13476-2009和《规程》的有关规定。建立符合要求的专项实验试冬严格按照有关标准、规范进行治理。管桩生产企业要建立健全原材料使用治理制度,用于混凝土强度检验的试件应按照相应产品标准的要求进行留样、制作、养护和检验。并建立混凝土试块留置台帐,管桩生产企业应按照相应的产品标准要求对管桩产品进行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禁止分歧格产品出厂。出厂检验合格的应在管桩端部设置合格标识。管桩标识内容应清楚、完整,管桩生产企业在管桩进进施工现场时应提供《预应力管桩产品合格证》、《产品说明书》及相应批次管桩的出厂检验报告及型式检验报告。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禁止生产、使用不符合《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13476-2009及《规程》规定的管桩,对库存的按原标准生产的管桩。各管桩生产企业应对库存管桩数目及型号立即进行清查并将情况上报当地建设主管部分,各市、州建设主管部分可组织有关专家制定相关措施后降级使用。
二、加强管桩基础勘察及设计质量控制
建设、勘察、设计单位应按《规程》及本通知的要求公道选用管桩,30层及以上或高度超过100m高层建筑不得采用管桩基础。高度超过50m且承台周边及底部存在淤泥、淤泥质土的高层建筑不应采用管桩基础。如必须采用管桩基础,应对淤泥、淤泥质土进行加固处理。承台下及承台四周不少于1m宽度范围的软土应予加固,加固深度至承台下不少于2m。加固可采用水土壤搅拌或换填砂石等方法,50m以上的高层建筑采用管桩基础时应设置地下室。
高度超过75m的高层建筑必须经论证后方可采用管桩基础,论证单位应为经省、市建设主管部分批准的专家委员会(专家组),论证单位应出具签证齐全的技术论证报告。施工图审查机构应根据论证报告及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图审查,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选用中南地区标准设计《预应力混凝土管桩》(04zg207)时,应按新标准有效版本做相应的验算调整。
三、加强管桩施工、监理及检测质量控制
管桩施工前。建设(监理)单位应组织设计单位、管桩生产企业、施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并做好交底记录,施工单位应制定施工方案。报建设(监理)单位审核确认后,严格按照施工方案组织施工。监理单位应组织对进场管桩外观质量及出厂合格证等有关资料进行验收。并形成记录,对管桩定位、接桩等重要工序进行平行检验或旁站监理。确保施工过程受控;对密集群桩的成桩偏位、土方施工中土体侧压力及机械施工影响造成的桩偏位,应提请设计单位提出处理措施,进进施工场地的管桩。建设单位应按《规程》要求,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管桩外观尺寸、钢筋配置、主筋抗拉强度及延伸率、桩身混凝土均匀性、端板厚度等项目的检测。同时。为进一步控制管桩质量,各地建设主管部分应要求管桩使用单位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对桩身混凝土强度进行钻芯检测。对进进工地的不同类型的管桩各随机抽取一节管桩在不同部位钻取6个芯样进行混凝土抗压试验;必要时应同时进行桩身抗弯试验,钻芯及抗弯试验的方法及评定标准应遵循《钻芯检测离心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方法》gb/t-19496-2004及《规程》的有关规定。桩身混凝土强度检测不足c60的,应按有关规定对该批次管桩进行复检。复检分歧格的,该批次管桩应判定为废桩。禁止在工程上使用,上述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管桩试桩及工程桩的施工。管桩基础施工后应按《规程》要求开展相关检测工作,对出具虚假桩基检测报告的,按照有关规定的上限实施处罚。造成质量事故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四、加强管桩质量监视治理
各地建设主管部分要迅速将通知有关要求传达到辖区内工程各参建单位。自通知发布之日起新建使用管桩基础的每项工程应严格执行通知规定,对不符合通知要求但已使用管桩基础的在建工程,要督促建设单位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加强施工过程中和竣工验收后的沉降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各地要加强对管桩的日常监视治理,定期或不定期对管桩生产企业进行监视检查。对实验室能力达不到要求、检测过程存在弄虚作假、使用分歧格原材料、生产过程缺乏有效控制及生产过程抽检发现不符合相应标准要求的,必须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或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应责令停产。直至吊销企业资质。各级工程质量监视机构要督促各方责任主体严格执行本通知的有关规定,对违反国家、省有关技术标准及本通知要求的。一律责令停工;要加强对管桩施工过程的监视抽查,发现题目及时责令有关单位进行整改,同时。要加强对管桩基础工程验收的监视,对不符合验收程序或质量验收标准的。责令整改合格后重新组织验收。各地要于近期对在建使用管桩基础的工程组织一次专项检查,检查重点是层数超过18层以上(含)的高层建筑。并请将检查情况于6月25日以前报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视总站,二○一○年六月七日
发布部分:湖北省其他机构 发布日期:2010年06月07日 实施日期:2010年06月07日(地方法规)
第二篇:加强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质量控制管理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质量管理的通知
武建质字〔2011〕20号
市、区质监机构,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对进入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以下简称管桩)的质量管理,规范参建各方质量行为,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在我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建筑工程,禁止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13476-2009)和湖北省地方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42/489-2008,以下简称《规程》)及配套的图集生产的管桩。
二、工程建设、勘察、设计单位应严格执行国标GB13476-2009和《规程》,按照有关规定选用管桩。
三、工程监理、施工单位应严格按《规程》和省住建厅《关于加强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质量控制管理的通知》(鄂建文[2010]103号)的要求加强管桩的质量控制管理。
四、进入施工场地的管桩,建设单位应按《规程》要求,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管桩外观尺寸、预应力主筋的数量及直径、箍筋的直径及螺距、箍筋加密区位置及长度、预应力主筋抗拉强度及延伸率、桩身混凝土均匀性、桩身混凝土强度、端板厚度等项目的检测。各检测单位必须按新标准的规定作出明确的检测结论,判定为不合格的管桩,严禁在工程中使用。
五、各质监机构要督促各方责任主体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有关技术标准及本通知有关规定,加强对管桩施工过程的监督抽查,发现违反相关规定的,一律责令停工,将不合格产品清退出场;已使用了不符合要求的管桩的工程,应组织专家论证,同时对相关责任主体依法进行处罚。
二〇一一年七月十五日 鄂建文[2010]103号 关于加强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质量控制管理的通知、直管市、神农架林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以下简称管桩)自2002年进入我省以来,因其具有单桩承载力高、抗能好、施工便捷、造价经济等特点,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建设工程项目。2008年8月,为规范计、施工、检测等工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与省建设厅联合颁布了湖北省地方标准《预应力桩基础技术规程》DB42/489-2008(以下简称《规程》)。但近些年来因管桩生产质量良莠设与设计单位盲目选用、施工与监理单位控制不严、桩基检测不规范等原因导致桩基质量事生,给工程质量安全留下重大隐患。为了加强管桩的生产、设计、施工和检测等管理,确保,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加强管桩生产质量控制 生产企业应具备相应资质,并应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先张法预应力桩》GB13476-2009和《规程》的有关规定,建立符合要求的专项实验室,严格按照有关标准、管理。管桩生产企业要建立健全原材料使用管理制度,用于混凝土强度检验的试件应按照相准的要求进行留样、制作、养护和检验,并建立混凝土试块留置台帐。生产企业应按照相应的产品标准要求对管桩产品进行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禁止不合格产品厂检验合格的应在管桩端部设置合格标识,管桩标识内容应清晰、完整。管桩生产企业在管工现场时应提供《预应力管桩产品合格证》、《产品说明书》及相应批次管桩的出厂检验报检验报告。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禁止生产、使用不符合《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2009及《规程》规定的管桩。对库存的按原标准生产的管桩,各管桩生产企业应对库存管桩号立即进行清查并将情况上报当地建设主管部门,各市、州建设主管部门可组织有关专家制施后降级使用。加强管桩基础勘察及设计质量控制、勘察、设计单位应按《规程》及本通知的要求合理选用管桩。30层及以上或高度超过100m不得采用管桩基础。高度超过50m且承台周边及底部存在淤泥、淤泥质土的高层建筑不应采础,如必须采用管桩基础,应对淤泥、淤泥质土进行加固处理,承台下及承台周围不少于1m的软土应予加固,加固深度至承台下不少于2m,加固可采用水泥土搅拌或换填砂石等方法。的高层建筑采用管桩基础时应设置地下室。超过75m的高层建筑必须经论证后方可采用管桩基础。论证单位应为经省、市建设主管部门家委员会(专家组),论证单位应出具签证齐全的技术论证报告。施工图审查机构应根据论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图审查。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选用中南地区标准设计《预应力混凝土04ZG207)时,应按新标准有效版本做相应的验算调整。加强管桩施工、监理及检测质量控制 施工前,建设(监理)单位应组织设计单位、管桩生产企业、施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并做录。施工单位应制定施工方案,报建设(监理)单位审核确认后,严格按照施工方案组织施单位应组织对进场管桩外观质量及出厂合格证等有关资料进行验收,并形成记录,对管桩定等重要工序进行平行检验或旁站监理,确保施工过程受控;对密集群桩的成桩偏位、土方施侧压力及机械施工影响造成的桩偏位,应提请设计单位提出处理措施。市城建委转发省住建厅关于加强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质量控制管理的通知
武城建〔2010〕166号
各区建设局、建管站,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站,工程建设(开发)、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单位:
现将省住建厅《关于加强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质量控制管理的通知》(鄂建文[2010]103号)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各部门、单位要严格按文件要求履行相应职责,加强管桩施工质量控制管理。各区建设局要于近期组织一次辖区内使用管桩工程的专项自查,检查重点是层数超过18层以上(含)的高层建筑,并将自查情况于7月15日以前报市建管办。
二〇一〇年七月五日
关于加强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质量控制管理的通知 鄂建文[2010]103号 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以下简称管桩)自2002年进入我省以来,因其具有单桩承载力高、抗弯抗裂性能好、施工便捷、造价经济等特点,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建设工程项目。2008年8月,为规范管桩的设计、施工、检测等工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与省建设厅联合颁布了湖北省地方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42/489-2008(以下简称《规程》)。但近些年来因管桩生产质量良莠不齐、建设与设计单位盲目选用、施工与监理单位控制不严、桩基检测不规范等原因导致桩基质量事故时有发生,给工程质量安全留下重大隐患。为了加强管桩的生产、设计、施工和检测等管理,确保工程质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管桩生产质量控制
管桩生产企业应具备相应资质,并应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13476-2009和《规程》的有关规定,建立符合要求的专项实验室,严格按照有关标准、规范进行管理。管桩生产企业要建立健全原材料使用管理制度,用于混凝土强度检验的试件应按照相应产品标准的要求进行留样、制作、养护和检验,并建立混凝土试块留置台帐。
管桩生产企业应按照相应的产品标准要求对管桩产品进行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禁止不合格产品出厂。出厂检验合格的应在管桩端部设置合格标识,管桩标识内容应清晰、完整。管桩生产企业在管桩进入施工现场时应提供《预应力管桩产品合格证》、《产品说明书》及相应批次管桩的出厂检验报告及型式检验报告。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禁止生产、使用不符合《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13476-2009及《规程》规定的管桩。对库存的按原标准生产的管桩,各管桩生产企业应对库存管桩数量及型号立即进行清查并将情况上报当地建设主管部门,各市、州建设主管部门可组织有关专家制定相关措施后降级使用。
二、加强管桩基础勘察及设计质量控制
建设、勘察、设计单位应按《规程》及本通知的要求合理选用管桩。30层及以上或高度超过100m高层建筑不得采用管桩基础。高度超过50m且承台周边及底部存在淤泥、淤泥质土的高层建筑不应采用管桩基础,如必须采用管桩基础,应对淤泥、淤泥质土进行加固处理,承台下及承台周围不少于1m宽度范围的软土应予加固,加固深度至承台下不少于2m,加固可采用水泥土搅拌或换填砂石等方法。50m以上的高层建筑采用管桩基础时应设置地下室。
高度超过75m的高层建筑必须经论证后方可采用管桩基础。论证单位应为经省、市建设主管部门批准的专家委员会(专家组),论证单位应出具签证齐全的技术论证报告。施工图审查机构应根据论证报告及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图审查。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选用中南地区标准设计《预应力混凝土管桩》(04ZG207)时,应按新标准有效版本做相应的验算调整。
三、加强管桩施工、监理及检测质量控制 管桩施工前,建设(监理)单位应组织设计单位、管桩生产企业、施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并做好交底记录。施工单位应制定施工方案,报建设(监理)单位审核确认后,严格按照施工方案组织施工。监理单位应组织对进场管桩外观质量及出厂合格证等有关资料进行验收,并形成记录,对管桩定位、接桩等重要工序进行平行检验或旁站监理,确保施工过程受控;对密集群桩的成桩偏位、土方施工中土体侧压力及机械施工影响造成的桩偏位,应提请设计单位提出处理措施。
进入施工场地的管桩,建设单位应按《规程》要求,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管桩外观尺寸、钢筋配置、主筋抗拉强度及延伸率、桩身混凝土均匀性、端板厚度等项目的检测。同时,为进一步控制管桩质量,各地建设主管部门应要求管桩使用单位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对桩身混凝土强度进行钻芯检测,对进入工地的不同类型的管桩各随机抽取一节管桩在不同部位钻取6个芯样进行混凝土抗压试验;必要时应同时进行桩身抗弯试验。钻芯及抗弯试验的方法及评定标准应遵循《钻芯检测离心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方法》GB/T-19496-2004及《规程》的有关规定。桩身混凝土强度检测不足C60的,应按有关规定对该批次管桩进行复检,复检不合格的,该批次管桩应判定为废桩,禁止在工程上使用。上述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管桩试桩及工程桩的施工。管桩基础施工后应按《规程》要求开展相关检测工作。对出具虚假桩基检测报告的,按照有关规定的上限实施处罚,造成质量事故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四、加强管桩质量监督管理 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要迅速将通知有关要求传达到辖区内工程各参建单位,自通知发布之日起新建使用管桩基础的每项工程应严格执行通知规定。对不符合通知要求但已使用管桩基础的在建工程,要督促建设单位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加强施工过程中和竣工验收后的沉降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各地要加强对管桩的日常监督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对管桩生产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对实验室能力达不到要求、检测过程存在弄虚作假、使用不合格原材料、生产过程缺乏有效控制及生产过程抽检发现不符合相应标准要求的,必须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或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应责令停产,直至吊销企业资质。各级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要督促各方责任主体严格执行本通知的有关规定,对违反国家、省有关技术标准及本通知要求的,一律责令停工;要加强对管桩施工过程的监督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责令有关单位进行整改。同时,要加强对管桩基础工程验收的监督,对不符合验收程序或质量验收标准的,责令整改合格后重新组织验收。
各地要于近期对在建使用管桩基础的工程组织一次专项检查,检查重点是层数超过18层以上(含)的高层建筑,并请将检查情况于6月25日以前报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
第三篇:关于加强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质量控制管理的通知 鄂建文
关于加强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质量控制管理的通知
鄂建文[2010]103号
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以下简称管桩)自2002年进入我省以来,因其具有单桩承载力高、抗弯抗裂性能好、施工便捷、造价经济等特点,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建设工程项目。2008年8月,为规范管桩的设计、施工、检测等工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与省建设厅联合颁布了湖北省地方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42/489-2008(以下简称《规程》)。但近些年来因管桩生产质量良莠不齐、建设与设计单位盲目选用、施工与监理单位控制不严、桩基检测不规范等原因导致桩基质量事故时有发生,给工程质量安全留下重大隐患。为了加强管桩的生产、设计、施工和检测等管理,确保工程质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管桩生产质量控制
管桩生产企业应具备相应资质,并应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13476-2009和《规程》的有关规定,建立符合要求的专项实验室,严格按照有关标准、规范进行管理。管桩生产企业要建立健全原材料使用管理制度,用于混凝土强度检验的试件应按照相应产品标准的要求进行留样、制作、养护和检验,并建立混凝土试块留置台帐。
管桩生产企业应按照相应的产品标准要求对管桩产品进行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禁止不合格产品出厂。出厂检验合格的应在管桩端部设置合格标识,管桩标识内容应清晰、完整。管桩生产企业在管桩进入施工现场时应提供《预应力管桩产品合格证》、《产品说明书》及相应批次管桩的出厂检验报告及型式检验报告。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禁止生产、使用不符合《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13476-2009及《规程》规定的管桩。对库存的按原标准生产的管桩,各管桩生产企业应对库存管桩数量及型号立即进行清查并将情况上报当地建设主管部门,各市、州建设主管部门可组织有关专家制定相关措施后降级使用。
二、加强管桩基础勘察及设计质量控制
建设、勘察、设计单位应按《规程》及本通知的要求合理选用管桩。30层及以上或高度超过100m高层建筑不得采用管桩基础。高度超过50m且承台周边及底部存在淤泥、淤泥质土的高层建筑不应采用管桩基础,如必须采用管桩基础,应对淤泥、淤泥质土进行加固处理,承台下及承台周围不少于1m宽度范围的软土应予加固,加固深度至承台下不少于2m,加固可采用水泥土搅拌或换填砂石等方法。50m以上的高层建筑采用管桩基础时应设置地下室。
高度超过75m的高层建筑必须经论证后方可采用管桩基础。论证单位应为经省、市建设主管部门批准的专家委员会(专家组),论证单位应出具签证齐全的技术论证报告。施工图审查机构应根据论证报告及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图审查。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选用中南地区标准设计《预应力混凝土管桩》(04ZG207)时,应按新标准有效版本做相应的验算调整。
三、加强管桩施工、监理及检测质量控制
管桩施工前,建设(监理)单位应组织设计单位、管桩生产企业、施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并做好交底记录。施工单位应制定施工方案,报建设(监理)单位审核确认后,严格按照施工方案组织施工。监理单位应组织对进场管桩外观质量及出厂合格证等有关资料进行验收,并形成记录,对管桩定位、接桩等重要工序进行平行检验或旁站监理,确保施工过程受控;对密集群桩的成桩偏位、土方施工中土体侧压力及机械施工影响造成的桩偏位,应提请设计单位提出处理措施。
进入施工场地的管桩,建设单位应按《规程》要求,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管桩外观尺寸、钢筋配置、主筋抗拉强度及延伸率、桩身混凝土均匀性、端板厚度等项目的检测。同时,为进一步控制管桩质量,各地建设主管部门应要求管桩使用单位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对桩身混凝土强度进行钻芯检测,对进入工地的不同类型的管桩各随机抽取一节管桩在不同部位钻取6个芯样进行混凝土抗压试验;必要时应同时进行桩身抗弯试验。钻芯及抗弯试验的方法及评定标准应遵循《钻芯检测离心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方法》GB/T-19496-2004及《规程》的有关规定。桩身混凝土强度检测不足C60的,应按有关规定对该批次管桩进行复检,复检不合格的,该批次管桩应判定为废桩,禁止在工程上使用。上述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管桩试桩及工程桩的施工。管桩基础施工后应按《规程》要求开展相关检测工作。对出具虚假桩基检测报告的,按照有关规定的上限实施处罚,造成质量事故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四、加强管桩质量监督管理
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要迅速将通知有关要求传达到辖区内工程各参建单位,自通知发布之日起新建使用管桩基础的每项工程应严格执行通知规定。对不符合通知要求但已使用管桩基础的在建工程,要督促建设单位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加强施工过程中和竣工验收后的沉降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各地要加强对管桩的日常监督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对管桩生产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对实验室能力达不到要求、检测过程存在弄虚作假、使用不合格原材料、生产过程缺乏有效控制及生产过程抽检发现不符合相应标准要求的,必须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或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应责令停产,直至吊销企业资质。各级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要督促各方责任主体严格执行本通知的有关规定,对违反国家、省有关技术标准及本通知要求的,一律责令停工;要加强对管桩施工过程的监督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责令有关单位进行整改。同时,要加强对管桩基础工程验收的监督,对不符合验收程序或质量验收标准的,责令整改合格后重新组织验收。
各地要于近期对在建使用管桩基础的工程组织一次专项检查,检查重点是层数超过18层以上(含)的高层建筑,并请将检查情况于6月25日以前报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
二○一○年六月七日
第四篇:静压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施工流程(实际)
静压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施工流程
操作流程:
一、挖土方。考虑送桩深度一般不宜超过2m及地基承载力问题(第二层粉质粘土)。决定,第一层大土方开挖绝对标高,主楼为20.700(主楼送桩2米左右,电梯集水坑送桩4.7米左右和电梯井送桩3.5左右),地下车库为22.200(送桩2.5~3米)。车库大面积筏板垫层底标高20.200米。土方开挖的同时,据现场具体情况,护坡队伍配合施工。(原始地貌约为24.800,第一层取土车库约2.6米,主楼约4.1米。)
二、桩机进场
场地完成三通一平、排水畅通,并满足打桩所需的地面承载力。按图纸、规范和现场要求进行参考,选择2台静压桩机ZYC400-600。进出场路线和压桩顺序(见下图),并经监理、甲方及设计院同意。桩机应经国家法定单位近期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打桩作业。静压桩机的机械性能要求:
1、机身总重量加配重要求达到设计要求;(压桩控制力:4200KN≤Qu≤4300KN)
2、桩机机架应加固、稳定,并有足够刚度,沉桩时不产生颤动位移;
3.夹具应有足够的刚度和硬度,夹片内的圆弧与桩径应严格匹配,夹具在工作时,夹片内侧与桩周应完整贴合,呈面接触状态,且应保证对称向心施力,严防点接触和不均匀受力;
4、桩机行走要灵活,底盘要能承受机械自重和配重的基本要求,底盘的面积要足够大,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根据先开挖一层土方,再压桩。开挖土方标高在第(二)层粉质黏土上,根据地质勘探报告,本层土方地基承载力约为250kpa。
三、控制点交接
1、应具有拟建场地的工程水文资料、周边环境的有关资料、已审查批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可供参考的类似桩基工程的经验资料、管桩的产品合格证及说明书等。
2、编制完成并经监理审查通过的施工组织设计或管桩施工专项方案。
3、施工图纸会审工作已经完成,形成图纸会审记录。
4、已处理好场内影响管桩施工的高空、地面及地下障碍物。
5、移交坐标点和高程。
四、定位放样
施工人员质量安全技术交底完成的条件下。根据桩位平面图、总平面图及建设方提供的坐标控制点,按照测量程序实施放样、复核工作,桩位放样的偏差:单排桩不大于10mm,群桩不大于20mm。高程控制点和轴线定位已设置完毕,并已经复查和验收完毕。
五、试桩
工程桩正式施工前应先在有代表性的地段对不同桩径、不同类型(含抗压和抗拔桩)的桩进行成桩试验,桩试验根数大于总桩数的1%,且试验根数≥3根,以此调整单桩承载力及桩长并校验打桩设备、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是否符合要求;桩基工程压桩记录和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表格,并安排好记录。打桩机应经国家法定单位近期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打桩作业。
六、桩机就位
桩机移动到压桩位置,调好桩机平整度,并使夹具中心对准桩位中心。
七、吊桩(见下图)
按施工平面布置图堆放合格的管桩,堆放时分好规格。本工程采用外径500mm的管桩,按规范堆放不宜超过2层,不合格的管桩另堆放。在吊桩符合规范、购入管桩桩身质量检查合格的情况下,吊桩到机器上,准备压桩。
八、压桩
对于可能影响附近建(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正常使用和安全的,应有相应的保护措施,并设置观测点进行专业监测。
1、压第一节桩要在端头加十字钢桩尖(见下图)。压桩时应严格控制其定位和垂
直度,他对整根桩的质量至关重要。在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用两台经纬仪控制垂直度,偏差不宜大于0.5%。若偏差过大,应拔出重新修正。在压桩过程中应全程监控垂直度和桩长。
2、单节桩长L≤12m,采用焊接接桩,单桩的接头数量不宜超过2个,接头应避免在软弱及液化土层处。桩分节数3~4节。
3、在压桩过程中应认真填写施工记录,随时检查压桩力、压入深度。当压力表读数突然上升或下降时,应停机对照地质资料进行分析,查明原因。
4、遇到下列特殊情况之一,应暂停压桩,通知项目部处理。A、按设计要求的桩长压桩,压桩力未达到设计值。B、单桩承载力已满足设计值,压桩长度未达到设计要求。C、地面明显隆起,邻桩上浮或位移过大。D、压力值突然下降,沉降量突然增大。E、桩身砼剥落、破碎。F桩身突然倾斜、跑位,桩周涌水。
5、沉桩顺序:
1、空旷场地沉桩应由中心向四周进行;
2、某一侧有需要保护的建筑物或地下管线时,应由该侧向远离该侧进行;
3、根据桩型、桩长和桩顶标高,宜先深后浅,先长后短,先大后小;
4、根据建筑物的设计主次,宜先主后次,先密集型,后稀疏型;
5、沉桩路线因经济合理,方便施工。
九、焊接接桩或机械接桩(见下图)
A、焊接管桩时必须严格遵守管桩焊接要求,焊接宜优先采用二氧化碳保护焊,6 按规定选用焊条,焊前做好端板的除污、除锈清理工作,焊接结束后应让其自然冷却5分钟以上方可继续施压。B、抗拔桩应采用机械连接。注意事项:
1、下节桩段的桩头宜高出地面0.5m;
2、下节桩的桩头处宜设导向箍。接桩时上下节桩段应保持顺直,错位偏差不宜大于2mm。接桩就位纠偏时,不得采用大锤横向敲打;
3、桩对接前,上下端板表面应用铁刷子清刷干净,坡口处应刷至露出金属光泽;
4、焊接宜在桩四周对称地进行,待上下桩节固定后拆除导向箍再分层施焊;焊接层数不得少于2 层,第一层焊完后必须把焊渣清理干净,方可进行第二层(的)施焊,焊缝应连续饱满;
5、焊好后的桩接头应自然冷却后方可继续锤击,自然冷却时间不宜少于5min;严禁采用水冷却或焊好即施打;
6、雨天焊接时,应采取可靠的防雨措施;
7、焊接接头的质量检查,对于同一工程探伤抽样检验不得少于3 个接头。
(此图为A桩焊接连接)(此图为AB桩抱箍式机械连接)(此图为参照图集10G409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图集机械连接。)
十、送桩
送桩前,应该计算好桩顶标高并复核。送桩时,应该用水准仪严格控制桩顶标高。送桩工具的中心线应与桩身吻合一致方能送桩;送桩深度一般不宜超过2m;送桩留下桩孔位立即防护好。
十一、终压
施工时应采用压桩力(4200≤Qu≤4300)和桩身进入持力层深度(桩端选用(6)层粉砂层作为桩端持力层;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1.0m,桩端以下持力层厚度≥3.0m)同时进行控制并以压桩力控制为主的原则,实际桩长根据地质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十二、复压
预应力管桩全部施工完毕后需全部复压,防止上浮。(土方塌陷,怎么负压)
十三、桩施工完毕
管桩,先做桩的低应变试验,桩基工程完成至少7天后做静载试验。桩施工完毕后,应采用静载试验对基桩承载力、低应变法对桩身完整性进行检测,检测方法及数量要求如下:(统计每栋楼)
8(1)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静载试验:静载试验根数为总桩数的1%且≥3根(当总桩数<50根时,不少于2根)。
(2)低应变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抽检数量为总桩数的30%且≥20根(三桩及三桩以下的承台为每承台≥1根)。
十四、全部工程桩施工检测完毕后
全部工程桩施工检测完毕后,应送一份完整的沉桩记录、检测报告及桩号平面图等有关资料给设计单位,待设计人员对全部资料进行全面研究,提出是否补桩等正式答复后,有关单位方可决定沉桩机械是否退场。
十五、开挖桩间土方
桩基完成至少7天后,基坑开挖。桩间土开挖之前,先确保基坑降水施工完成。当采用机械开挖基坑时,须保持坑底土体原状结构,根据土体情况和挖土机械类型,应保留200~300mm土层由人工挖除铲平,每班停班后机械应停在 1:2 坡度以外处–。
十六、截桩(见下图)
截桩应采用锯桩机截断,再割断主筋,严禁用大锤横向敲击、冲撞,截桩后的桩顶应作认真处理,桩顶修平,钢筋割齐,上面铺设高标号水泥砂浆或环氧砂浆。截桩完成后,灌桩孔。进行白蚁防治,基础验收后,浇筑垫层。
(桩基施工流程图)
第五篇:市城建委转发省住建厅关于加强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质量控制管理的通知
市城建委转发省住建厅关于加强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质量控制管理的通知
武城建〔2010〕166号
各区建设局、建管站,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站,工程建设(开发)、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单位:
现将省住建厅《关于加强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质量控制管理的通知》(鄂建文[2010]103号)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各部门、单位要严格按文件要求履行相应职责,加强管桩施工质量控制管理。各区建设局要于近期组织一次辖区内使用管桩工程的专项自查,检查重点是层数超过18层以上(含)的高层建筑,并将自查情况于7月15日以前报市建管办。
二〇一〇年七月五日
关于加强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质量控制管理的通知 鄂建文[2010]103号
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以下简称管桩)自2002年进入我省以来,因其具有单桩承载力高、抗弯抗裂性能好、施工便捷、造价经济等特点,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建设工程项目。2008年8月,为规范管桩的设计、施工、检测等工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与省建设厅联合颁布了湖北省地方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42/489-2008(以下简称《规程》)。但近些年来因管桩生产质量良莠不齐、建设与设计单位盲目选用、施工与监理单位控制不严、桩基检测不规范等原因导致桩基质量事故时有发生,给工程质量安全留下重大隐患。为了加强管桩的生产、设计、施工和检测等管理,确保工程质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管桩生产质量控制
管桩生产企业应具备相应资质,并应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13476-2009和《规程》的有关规定,建立符合要求的专项实验室,严格按照有关标准、规范进行管理。管桩生产企业要建立健全原材料使用管理制度,用于混凝土强度检验的试件应按照相应产品标准的要求进行留样、制作、养护和检验,并建立混凝土试块留置台帐。
管桩生产企业应按照相应的产品标准要求对管桩产品进行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禁止不合格产品出厂。出厂检验合格的应在管桩端
部设置合格标识,管桩标识内容应清晰、完整。管桩生产企业在管桩进入施工现场时应提供《预应力管桩产品合格证》、《产品说明书》及相应批次管桩的出厂检验报告及型式检验报告。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禁止生产、使用不符合《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13476-2009及《规程》规定的管桩。对库存的按原标准生产的管桩,各管桩生产企业应对库存管桩数量及型号立即进行清查并将情况上报当地建设主管部门,各市、州建设主管部门可组织有关专家制定相关措施后降级使用。
二、加强管桩基础勘察及设计质量控制
建设、勘察、设计单位应按《规程》及本通知的要求合理选用管桩。30层及以上或高度超过100m高层建筑不得采用管桩基础。高度超过50m且承台周边及底部存在淤泥、淤泥质土的高层建筑不应采用管桩基础,如必须采用管桩基础,应对淤泥、淤泥质土进行加固处理,承台下及承台周围不少于1m宽度范围的软土应予加固,加固深度至承台下不少于2m,加固可采用水泥土搅拌或换填砂石等方法。50m以上的高层建筑采用管桩基础时应设置地下室。
高度超过75m的高层建筑必须经论证后方可采用管桩基础。论证单位应为经省、市建设主管部门批准的专家委员会(专家组),论证单位应出具签证齐全的技术论证报告。施工图审查机构应根据论证报告及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图审查。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选用中南地
区标准设计《预应力混凝土管桩》(04ZG207)时,应按新标准有效版本做相应的验算调整。
三、加强管桩施工、监理及检测质量控制
管桩施工前,建设(监理)单位应组织设计单位、管桩生产企业、施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并做好交底记录。施工单位应制定施工方案,报建设(监理)单位审核确认后,严格按照施工方案组织施工。监理单位应组织对进场管桩外观质量及出厂合格证等有关资料进行验收,并形成记录,对管桩定位、接桩等重要工序进行平行检验或旁站监理,确保施工过程受控;对密集群桩的成桩偏位、土方施工中土体侧压力及机械施工影响造成的桩偏位,应提请设计单位提出处理措施。
进入施工场地的管桩,建设单位应按《规程》要求,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管桩外观尺寸、钢筋配置、主筋抗拉强度及延伸率、桩身混凝土均匀性、端板厚度等项目的检测。同时,为进一步控制管桩质量,各地建设主管部门应要求管桩使用单位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对桩身混凝土强度进行钻芯检测,对进入工地的不同类型的管桩各随机抽取一节管桩在不同部位钻取6个芯样进行混凝土抗压试验;必要时应同时进行桩身抗弯试验。钻芯及抗弯试验的方法及评定标准应遵循《钻芯检测离心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方法》GB/T-19496-2004及《规程》的有关规定。桩身混凝土强度检测不足C60的,应按有关规定对该批次管桩进行复检,复检不合格的,该批次管桩应判定为废桩,禁止在工程上使用。上述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
管桩试桩及工程桩的施工。管桩基础施工后应按《规程》要求开展相关检测工作。对出具虚假桩基检测报告的,按照有关规定的上限实施处罚,造成质量事故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四、加强管桩质量监督管理
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要迅速将通知有关要求传达到辖区内工程各参建单位,自通知发布之日起新建使用管桩基础的每项工程应严格执行通知规定。对不符合通知要求但已使用管桩基础的在建工程,要督促建设单位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加强施工过程中和竣工验收后的沉降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各地要加强对管桩的日常监督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对管桩生产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对实验室能力达不到要求、检测过程存在弄虚作假、使用不合格原材料、生产过程缺乏有效控制及生产过程抽检发现不符合相应标准要求的,必须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或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应责令停产,直至吊销企业资质。各级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要督促各方责任主体严格执行本通知的有关规定,对违反国家、省有关技术标准及本通知要求的,一律责令停工;要加强对管桩施工过程的监督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责令有关单位进行整改。同时,要加强对管桩基础工程验收的监督,对不符合验收程序或质量验收标准的,责令整改合格后重新组织验收。
各地要于近期对在建使用管桩基础的工程组织一次专项检查,检查重点是层数超过18层以上(含)的高层建筑,并请将检查情况于6月25日以前报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