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时间:2019-05-14 22:49: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细则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第一篇: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事故隐

患排查治理实施细则的通知(黔建施通〔2009〕351号)

各市(州、地)建设局,各有关单位:

为了建立健全我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强化建筑施工企业和监管部门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贵州省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贵州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我厅制定了《贵州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细则》,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1.贵州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细则

2.贵州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报表(略)

二○○九年八月五日

贵州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

排查治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建立健全我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强化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监管部门监管责任,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贵州省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贵州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在我省从事建筑活动以及实施监督管理的,应当遵守本实施细则。

法律、法规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排查治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因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建设工程施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工,并经过一

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建筑施工企业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第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事故隐患,均有权向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接到事故隐患报告后,应当按照职责分工立即组织有关人员核实和处置;发现所报告事故隐患应当由其他有关部门处理的,应当立即移送有关部门并记录备查。

第二章 建筑施工企业职责

第五条 建筑施工企业是建设工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

第六条 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等制度,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

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建设工程项目负责人是本在建项目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第一责任人。

第七条 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资金使用专项制度,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资金。

第八条 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定期排查事故隐患。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台帐,并实施监控治理。

事故隐患登记台帐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事故隐患发现时间、发现人;

(二)事故隐患的种类、部位等现状描述;

(三)事故隐患产生的原因;

(四)事故隐患整改责任人;

(五)事故隐患整改时限;

(六)事故隐患整改措施;

(七)事故隐患复查结果及复查人员;

(八)其他内容。

第九条 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报告、举报和奖励制度,鼓励职工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对发现、排除和举报事故隐患的有功人员,应当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表彰。

第十条 建设工程实行施工总承包的,总承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总责。

建筑施工企业将工程项目依法分包的,应当与分包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的管理职责。建筑施工企业对分包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负有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的职责。

施工现场有多家施工企业同时施工的,建筑施工企业应当明确分包单位在交叉施工、工序交接、配合协调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隐患排查和监控职责。

第十一条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事故隐患监督检查职责时,建筑施工企业应当积极配合,不得拒绝和阻挠。

第十二条 建筑施工企业应当每季度、每年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于下一季度第一个月5日前和下一年度1月31日前向企业工商注册所在地县级以上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报送书面统计分析表。统计分析表应当由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建筑施工企业除依照前款规定报送外,应当在发现后12小时内向工程监理单位、直接监管该工程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报送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并随后补报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事故隐患治理实施情况等。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事故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事故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等。

第十三条 一般事故隐患由建筑施工企业项目部负责人立即组织人员实施整改。

第十四条 重大事故隐患由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治理的目标和任务;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的落实方案;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治理的时限和要求;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验收和评估方案等。

第十五条 达到规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建筑施工企业应当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下列人员应当参加专家论证会:

(一)专家组成员;

(二)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

(三)工程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

(四)建筑施工总承包单位和相关分包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分管安全负责人、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专项方案编制人员、项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五)勘察、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和相关人员。

其中专家组成员应当从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和公布的专家库中抽取。本项目参建各方的人员不得以专家身份参加论证会。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和规模划分执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建质〔2009〕87号)。

第十六条 参与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论证的专家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有15年以上的设计、施工、勘察、监理、项目管理工作经历;

(二)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或相应专业一级注册执业资格(不分级别的除外);

(三)诚实守信、作风正派、学术严谨。

建筑施工企业专家还应当持有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

第十七条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论证专家组在对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的内容、计算书和验算依据是否符合有关强制性标准和规范,是否完整、齐全,以及是否有可操作性等进行论证后,应当提出书面论证审查报告。每名专家应当在书面论证审查报告上签字,并加盖执业章或附具职称证书复印件。

建筑施工企业应当根据论证审查报告完善治理方案,并经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加盖单位公章、执业印章后,方可实施。专家组书面论证审查报告应当作为治理方案附件,在实施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应当严格按照通过论证的方案组织施工,不得随意变更。

第十八条 建筑施工企业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制定应急预案,防止事故发生。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工或者停止使用,防止事故发生。

第十九条 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防。对于因自然灾害可能导致事故灾难的隐患,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本实施细则的要求排查治理,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在接到有关自然灾害预报时,应当及时向下属单位和项目部发出预警通知;自然灾害可能危及人员安全时,应当采取撤离人员、停止作业、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加强监测等安全措施,并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

第二十条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挂牌督办并责令全部或者局部停工整改的重大事故隐患,整改工作结束后,建筑施工企业应当组织本单位的技术人员、有关专家和工程监理单位对重大事故隐患整改情况进行现场复查;经复查合格后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向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有关部门提出复工书面申请和整改合格报告,经其现场复查并审查同意后,方可恢复施工。

申请材料包括:

(一)复工申请;

(二)整改合格报告(建筑施工企业分管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

(三)重大事故隐患整改实施情况复查报告(专家现场检查意见和检查人员签字);

(四)工程监理单位复查意见;

(五)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有关部门要求的其他材料。

第三章 其他单位职责

第二十一条 工程监理单位在实施监理过程中,发现存在事故隐患的,应当要求建筑施工企业整改;情况严重的,应当要求建筑施工

企业暂时停止施工,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建筑施工企业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及时向工程所在地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第二十二条 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审查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经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同意,加盖执业章和单位公章后,才能实施。

第二十三条 工程监理单位对发现或告知的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过程应当进行旁站监理,并建立相应重大事故隐患登记台帐。

第二十四条 建设工程各方责任主体应当积极配合重大事故隐患治理。

建设单位应当依据合同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时足额拨付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费用。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五条 建设工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监督管理实行分级管理。

省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我省建筑工程施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监督、协调和指导。省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省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总站具体实施我省建筑工程施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市(州、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在本行政区域内建筑施工企业和所管项目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以及对县(市、特区、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层级监督、指导工作。

县(市、特区、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在本行政区域内建筑施工企业和所管项目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第二十六条 建设工程事故隐患治理和整改实行属地管理,即建设工程事故隐患治理和整改由直接监管该工程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受其委托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负责检查、督促、落实、复查、销号等。

第二十七条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指导、监督建筑施工企业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的要求,建立健全和实施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等各项制度。

第二十八条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监督检查制度。检查重点是近两年来发生过生产安全事故、有安全不良行为记录或被挂牌督办的企业或项目和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较多的地区。

县(市、区、特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每月至少要组织一次对在本行政区域内从事建筑施工活动的建筑施工企业和在建项目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监督检查,检查数量每次分别不少于本行政区域内在建项目和建筑施工企业总数的20%。

市(州、地)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每季度至少要组织一次对在本行政区域内从事建筑施工活动的建筑施工企业、在建项目以及县(市、区、特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检查数量每次不少于3个县(市、区、特区),年覆盖率应达到100%,并不少于本行政区域内在建项目和建筑施工

企业总数的10%。

省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每季度至少要组织一次对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检查数量每次不少于3个市(州、地),每个地区至少抽查1个县(市、区、特区)、5家企业和5个在建项目。

第二十九条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发现或告知的重大事故隐患,应当按管理权限下达限期整改或停工整改通知书,并书面督促有关责任主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第三十条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发现或告知的重大事故隐患,应当建立建设工程重大事故隐患管理台账。重大事故隐患台帐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事故隐患单位、发现时间、发现人员或报告时间、报告单位和人员;

(二)事故隐患的种类、部位等现状描述;

(三)事故隐患产生的原因;

(四)事故隐患的整改责任人;

(五)事故隐患整改时限;

(六)事故隐患整改措施;

(七)事故隐患复查结果及复查人员;

(八)其他内容。

第三十一条 实行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制度。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24小时内将发现或告知 的重大事故隐患逐级上报至省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总站,并在每季度第一个月15日前将本行政区域内重大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情况和统计分析逐级上报至省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省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总站。

第三十二条 建设工程重大事故隐患实行挂牌督办制度。各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按照项目管理权限对本行政区域内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项目下达督办通知书,实行督办制度。并在在建项目的醒目位置悬挂“重大事故隐患项目”警示牌,警示牌标明存在重大事故隐患场所、隐患内容、整改期限和整改责任人。

第三十三条 被挂牌单位不得以任何方式人为遮挡、隐蔽、转移、破坏重大事故隐患单位警示牌。

第三十四条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挂牌督办的建筑施工企业的监督检查,并及时按照《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动态监管暂行办法》(建质〔2008〕121号)和《贵州省建设厅关于建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不良行为记录制度的通知》(黔建施通〔2007〕588号)的要求,提请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机关依法暂扣其安全生产许可证和作不良行为记录。

第三十五条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收到重大隐患整改合格报告等复工申请材料后,应当在3日内对重大隐患整改情况进行现场核查。核查合格的,对事故隐患进行核销,同意复工;核查不合格的,依法责令改正或者下达停工整改通知书,对在规定时限内达不到整改要求或者拒不整改的,应当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第三十六条 建立重大隐患公告制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每季度在公共媒体上对重大事故隐患和整改销号情况进行公告,以接受全社会监督。

第三十七条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实施建设工程事故隐患行政处罚制度。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不落实,并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应当依法予以处罚。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本实施细则所称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是指负有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机构,包括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受其委托实施施工现场安全监督检查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等。

第三十九条 水利、电力、公路等专业建设工程和从事专业建设工程施工活动的建筑施工企业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参照本实施细则执行。

第四十条 本实施细则由省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四十一条 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贵州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

贵州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

排查治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了建立健全我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强化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监管部门监管责任,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贵州省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贵州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在我省从事建筑活动以及实施监督管理的,应当遵守本实施细则。

法律、法规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排查治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因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建设工程施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工,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建筑施工企业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第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事故隐患,均有权向建设工程安全生产

— 1 — 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接到事故隐患报告后,应当按照职责分工立即组织有关人员核实和处臵;发现所报告事故隐患应当由其他有关部门处理的,应当立即移送有关部门并记录备查。

第二章 建筑施工企业职责

第五条 建筑施工企业是建设工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

第六条

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等制度,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

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建设工程项目负责人是本在建项目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第一责任人。

第七条 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资金使用专项制度,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资金。

第八条 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定期排查事故隐患。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台帐,并实施监控治理。

事故隐患登记台帐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事故隐患发现时间、发现人;

(二)事故隐患的种类、部位等现状描述;

(三)事故隐患产生的原因;

(四)事故隐患整改责任人;

(五)事故隐患整改时限;

(六)事故隐患整改措施;

(七)事故隐患复查结果及复查人员;

(八)其他内容。

第九条 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报告、举报和奖励制度,鼓励职工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对发现、排除和举报事故隐患的有功人员,应当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表彰。

第十条 建设工程实行施工总承包的,总承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总责。

建筑施工企业将工程项目依法分包的,应当与分包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的管理职责。建筑施工企业对分包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负有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的职责。

施工现场有多家施工企业同时施工的,建筑施工企业应当明确分包单位在交叉施工、工序交接、配合协调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隐患排查和监控职责。

第十一条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事故隐患监督检查职责时,建筑施工企业应当积极配合,不得拒绝和阻挠。

第十二条 建筑施工企业应当每季度、每年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于下一季度第一个月5日前和下一1月31日前向企业工商注册所在地县级以上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报送书面统计分析表。统计分析表应当由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建筑施工企业除依照前款规定报送外,应当在发现后12小时内向工程监理单位、直接监管该工程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报送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并随后补报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事故隐患治理实施情况等。

— 3 —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事故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事故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等。

第十三条 一般事故隐患由建筑施工企业项目部负责人立即组织人员实施整改。

第十四条

重大事故隐患由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治理的目标和任务;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的落实方案;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治理的时限和要求;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验收和评估方案等。

第十五条

达到规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建筑施工企业应当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下列人员应当参加专家论证会:

(一)专家组成员;

(二)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

(三)工程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

(四)建筑施工总承包单位和相关分包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分管安全负责人、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专项方案编制人员、项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五)勘察、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和相关人员。

其中专家组成员应当从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和公布的专家库中抽取。本项目参建各方的人员不得以专家身份参加论证会。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和规模划分执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建质〔2009〕87号)。

— 4 — 第十六条

参与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论证的专家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有15年以上的设计、施工、勘察、监理、项目管理工作经历;

(二)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或相应专业一级注册执业资格(不分级别的除外);

(三)诚实守信、作风正派、学术严谨。

建筑施工企业专家还应当持有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

第十七条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论证专家组在对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的内容、计算书和验算依据是否符合有关强制性标准和规范,是否完整、齐全,以及是否有可操作性等进行论证后,应当提出书面论证审查报告。每名专家应当在书面论证审查报告上签字,并加盖执业章或附具职称证书复印件。

建筑施工企业应当根据论证审查报告完善治理方案,并经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加盖单位公章、执业印章后,方可实施。专家组书面论证审查报告应当作为治理方案附件,在实施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应当严格按照通过论证的方案组织施工,不得随意变更。

第十八条 建筑施工企业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制定应急预案,防止事故发生。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臵警戒标志,暂时停工或者停止使用,防止事故发生。

第十九条 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防。对于因自然灾害可能导致事故灾难的隐患,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本实施细则的要求排查治理,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在接到有关自然灾害预报时,应当及时向下属单位和项目部发出预警通知;自然灾害可

— 5 — 能危及人员安全时,应当采取撤离人员、停止作业、设臵安全警示标志、加强监测等安全措施,并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

第二十条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挂牌督办并责令全部或者局部停工整改的重大事故隐患,整改工作结束后,建筑施工企业应当组织本单位的技术人员、有关专家和工程监理单位对重大事故隐患整改情况进行现场复查;经复查合格后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向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有关部门提出复工书面申请和整改合格报告,经其现场复查并审查同意后,方可恢复施工。

申请材料包括:

(一)复工申请;

(二)整改合格报告(建筑施工企业分管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

(三)重大事故隐患整改实施情况复查报告(专家现场检查意见和检查人员签字);

(四)工程监理单位复查意见;

(五)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有关部门要求的其他材料。

第三章

其他单位职责

第二十一条

工程监理单位在实施监理过程中,发现存在事故隐患的,应当要求建筑施工企业整改;情况严重的,应当要求建筑施工企业暂时停止施工,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建筑施工企业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及时向工程所在地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第二十二条 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审查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经总监— 6 — 理工程师签字同意,加盖执业章和单位公章后,才能实施。

第二十三条

工程监理单位对发现或告知的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过程应当进行旁站监理,并建立相应重大事故隐患登记台帐。

第二十四条 建设工程各方责任主体应当积极配合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建设单位应当依据合同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时足额拨付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费用。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五条 建设工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监督管理实行分级管理。

省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我省建筑工程施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监督、协调和指导。省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省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总站具体实施我省建筑工程施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市(州、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在本行政区域内建筑施工企业和所管项目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以及对县(市、特区、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层级监督、指导工作。

县(市、特区、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在本行政区域内建筑施工企业和所管项目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第二十六条

建设工程事故隐患治理和整改实行属地管理,即建设工程事故隐患治理和整改由直接监管该工程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受其委托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负责检查、督促、落实、复查、销号等。

第二十七条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指导、监督建筑施工企业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的要求,建立健全和实施

— 7 —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等各项制度。

第二十八条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监督检查制度。检查重点是近两年来发生过生产安全事故、有安全不良行为记录或被挂牌督办的企业或项目和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较多的地区。

县(市、区、特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每月至少要组织一次对在本行政区域内从事建筑施工活动的建筑施工企业和在建项目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监督检查,检查数量每次分别不少于本行政区域内在建项目和建筑施工企业总数的20%。

市(州、地)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每季度至少要组织一次对在本行政区域内从事建筑施工活动的建筑施工企业、在建项目以及县(市、区、特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检查数量每次不少于3个县(市、区、特区),年覆盖率应达到100%,并不少于本行政区域内在建项目和建筑施工企业总数的10%。

省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每季度至少要组织一次对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检查数量每次不少于3个市(州、地),每个地区至少抽查1个县(市、区、特区)、5家企业和5个在建项目。

第二十九条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发现或告知的重大事故隐患,应当按管理权限下达限期整改或停工整改通知书,并书面督促有关责任主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第三十条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发现或告知的重大事故隐患,应当建立建设工程重大事故隐患管理台账。重大事故隐患台帐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事故隐患单位、发现时间、发现人员或报告时间、报告单位和人员;

(二)事故隐患的种类、部位等现状描述;

(三)事故隐患产生的原因;

(四)事故隐患的整改责任人;

(五)事故隐患整改时限;

(六)事故隐患整改措施;

(七)事故隐患复查结果及复查人员;

(八)其他内容。

第三十一条 实行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制度。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24小时内将发现或告知的重大事故隐患逐级上报至省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总站,并在每季度第一个月15日前将本行政区域内重大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情况和统计分析逐级上报至省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省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总站。

第三十二条

建设工程重大事故隐患实行挂牌督办制度。各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按照项目管理权限对本行政区域内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项目下达督办通知书,实行督办制度。并在在建项目的醒目位臵悬挂“重大事故隐患项目”警示牌,警示牌标明存在重大事故隐患场所、隐患内容、整改期限和整改责任人。

第三十三条

被挂牌单位不得以任何方式人为遮挡、隐蔽、转移、破坏重大事故隐患单位警示牌。

第三十四条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挂牌督办的建筑施工企业的监督检查,并及时按照〘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动态监管暂行办法〙(建质〔2008〕121号)和〘贵州省建设厅关于建立

— 9 —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不良行为记录制度的通知〙(黔建施通〔2007〕588号)的要求,提请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机关依法暂扣其安全生产许可证和作不良行为记录。

第三十五条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收到重大隐患整改合格报告等复工申请材料后,应当在3日内对重大隐患整改情况进行现场核查。核查合格的,对事故隐患进行核销,同意复工;核查不合格的,依法责令改正或者下达停工整改通知书,对在规定时限内达不到整改要求或者拒不整改的,应当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第三十六条

建立重大隐患公告制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每季度在公共媒体上对重大事故隐患和整改销号情况进行公告,以接受全社会监督。

第三十七条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实施建设工程事故隐患行政处罚制度。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不落实,并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应当依法予以处罚。

第五章 附

第三十八条

本实施细则所称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是指负有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机构,包括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受其委托实施施工现场安全监督检查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等。

第三十九条 水利、电力、公路等专业建设工程和从事专业建设工程施工活动的建筑施工企业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参照本实施细则执行。

第四十条

本实施细则由省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第四十一条

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贵州省建设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建设工程

贵州省建设厅文件

黔建施通[2007]551号

贵州省建设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建设工程担保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市(州、地)建设局,省直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保障我省从事建筑活动各方主体的合法权益,降低工程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贵州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我厅制定了《贵州省建设工程担保实施办法(试行)》,请遵照执行。

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报告我厅。

联系电话:085l--5360291。

附件:贵州省建设工程担保实施办法(试行)

贵州省建设厅

二00七年十二月十八日

附件:

贵州省建设工程担保实施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障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工程建设的各方主体的合法权益,降低建设工程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和《贵州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建设工程新建、改建、扩建、拆除等建筑活动和建设工程担保活动,实施建设工程担保监督管理,应遵守本实施办法。

第三条省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金省建设工程担保活动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设工程担保活动的监督管理。

交通、水利等专业建设工程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专业建设工程担保活动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建设工程担保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五条具有代为清偿债务能力的银行、保险公司或专业担保公司等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作为建设工程担保的保证人。

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职能部门不得为保证人。但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有法人书面授权的,可以在授权范围内提拱保证。

第六条建设工程招标人要求投标人提交投标担保的,投标人应当提交。

建设工程发包人应当向承包人提交工程款支付担保,承包人应当向发包人提交履约担保。未实行双向等额担保的建设工程,视为建设资金尚未落实。

提倡开展承包商付款担保、低价风险担保、预付款担保、分包人履约担保和质量保修金担保等建设工程担保活动。

第七条提倡建设工程担保采用保证方式。

第八条保证人提供的保证方式为连带责任保证。当事人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依法按照连带责任保证承担保证责任。

第九条担保人可以依法要求被担保人提供反担保,作为提供担保的前提条件。

第十条建设工程担保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

担保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无效。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建设工程担保合同提倡采用建设部制定的《工程担保合同示范文本》。

建设工程担保合同中应明确约定解决争议的方法和工程担保的有效期限。

第十一条建设工程担保合同应当与主合同一并报建设(交通、水利)和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备案。

第二章 投标担保 第十二条投标人应当在招标人确定的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前向招标人提交投标担保。

投标人组成联合体投标的,应当以联合体的名义提交投标担保。

第十三条建设工程投标担保的保证金金额一般不超过投标总报价的百分之二,施工投标保证金最高不得超过80万元,勘察、设计、监理投标保证金最高不得超过10万元。法律、法规和规章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四条建设工程投标担保合同约定的有效期应超出投标有效期30天至180天。投标有效期延长的,其担保有效期的延长应经双方书面认可。

第十五条除因法定事由外,中标人在截标后的投标有效期内撤回投标文件,或者中标后因自身原因不按规定或约定与招标人签订工程建设合同的,保证人应依法承担保证责任。

除因法定事由外,招标人终止投标活动的,应当双倍返还投标人的投标保证金。

第十六条 投标人采用提交保证金方式提供担保的,招标人应当在发出中标通知书之日起5日内退回未中标的投标人的投标保证金。

投标人采用提交保证金方式提供担保的,招标人应当在与中标人签订合同之日起5日内退还中标人投标保证金。

第三章 工程款支付担保

第十七条 发包人在与承包人签订工程建设合同的同时,应当向承包人提交工程款支付担保。

财政投融资建设工程,原则上将政府投资主管部门的安排计划资金额度视同工程款支付担保资金额度;建设单位自筹经费部分应当提供相应的工程款支付担保。

第十八条工程款支付担保金额应与承包人履约担保金额相等。

第十九条 工程款支付担保有效期截止时间应为发包人支付全部工程结算款(质量保修金除外)之日起90天至180天。合同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第二十条承包人依据发包人工程款支付担保向保证人提出索赔前,应当书面通知发包人和保证人,说明索赔原因。发包人应当在14日内向保证人提供能够证明工程款已按约定支付或者工程款不应支付的有关证据,否则保证人应在合同约定担保额度内予以代偿。

第四章 承包人履约担保

第二十一条承包人在与发包人签订工程建设合同的同时,应当向发包人提交承包人履约担保。承包人以联合体的方式中标或者以联合体的方式承揽工程的,应当以联合体的名义提交履约担保。

第二十二条承包人履约担保金额应在担保合同中约定,并不得低于以下标准:

(一)一般招标或者交易的建设工程,工程合同价格(中标价格)低于l亿元(含1亿元)的,应当不低于工程合同价格(中标价格)的10%;工程合同造价1亿元以上的,应当不低于1000万元。(二)采用经评审最低价中标法的招标建设工程,工程合同价格(中标价格)低于1亿元(含1亿元)的,应当不低于工程合同价格(中标价格)的15%;工程合同价格(中标价格)1亿元以上的,应当不低于1500万元。

(三)财政全额投融资的建设工程,应当不低于工程合同价格的10%。

第二十三条履约担保合同约定的有效期截止时间为自建设工程合同约定的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90天至180天。

第二十四条发包人向保证人提出索赔之前,应当书面通知承包人,并按规定提供相关资料。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一节 保证人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五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建设工程担保业务的保证人,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省有关规定。

严禁保证人与被保证人串通,出具虚假保证。

第二十六条 专业担保公司应当具有与承担建设工程担保相适应的清偿能力和管理能力。

专业担保公司的担保余额不得超过该公司上一末净资产的10倍,且不得超过银行授信额度的一定比例。

第二十七条 从事建设工程担保业务的专业担保公司应当在每年5月份定期向省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送下列材料,办理登记备案手续:(一)登记备案申请表一式二份;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应含建设工程担保,注册资本应不少于3000万元,且注册资本中以现金形式注册的资本应当占70%以上);

(三)企业章程、上一审计报告和会计师事务所验资报告等;

(四)企业主要负责人和主要管理人员的任命文件和身份、职称、养老保险证明等;(五)在本省行政区域内有固定经营场所的证明资料;

(六)与本省行政区域内银行签订的合作协议和银行5000万元以上的授信证明资料;(七)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信息资料;

(八)开展建设工程担保及融资等担保业务情况;(九)建设工程担保业务的代偿情况;(十)法律、法规等规定的其他资料。

专业担保公司登记备案有效期为一年。

第二十八条省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建立专业担保公司建设工程担保余额台账,出具建设工程担保备案登记表,并予以公布。

第二十九条保证人可依据被保证人在财务、经营、安全、质量方面的管理能力和建筑市场行为诚信记录,实行担保费率差别化制度,实现市场奖优罚劣的功能。

第三十条保证人应当建立健全工程担保的保前评审制度,完善评价机制和信用档案;加强保后服务和风险监控工作,参加建设工程重要监理会议,定期出具保后跟踪调查报告。

第三十一条保证人要求被保证人提供第三方反担保的,该反担保人不得为受益人或受益人的利害关系人。

第三十二条 同一银行的同一支行、分行或同一专业担保公司、保险公司不得为同一工程建设合同提供业主工程款支付担保和承包商履约担保。

第二节 保函的监督管理

第三十三条建设工程担保保函为不可撤销保函。在保函约定的有效期届满之前,除因主合同终止执行外,保证人、被保证人和受益人都不得以任何理由撤保。

第三十四条在保函有效期截止前30日内,被保证人合同义务尚未履行完毕的,保证人应当向被保证人作出续保的提示,被保证人应当及时提交续保保函。被保证人在保函有效期截止日前未提交续保保函的,主管部门将该行为记入建设行业信用信息系统,并可以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第三十五条建立工程款支付担保保函和履约担保保函集中保管制度。发包人在申办施工许可证时,应当将工程款支付担保保函和施工单位提供的履约保函原件提交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有关部门保管。

第三十六条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在每季度结束前10日内,将各专业担保公司在本行政区域内开展建设工程担保情况(含建设工程担保余额台账),及时上报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第三节 信用体系建设

第三十七条 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建立建设工程担保统计分析系统和信用体系,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提供保函查询、统计和管理服务;建立健全专业担保公司信用、担保能力、风险管理能力的评价体系,加强对专业担保公司市场行为的监督管理。

第三十八条发包人、承包人有提供虚假担保资料或虚假保函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将该行为记入建筑市场信用信息系统,并根据相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三十九条保证人在建设工程担保业务活动中存在以下情况之一的,应记入建筑市场信用信息系统,作为不良行为记录予以公布,并根据相关规定给予处罚:(一)超出担保能力从事建设工程担保业务的;(二)虚假注册、虚增注册资本金或抽逃资本金的;(三)擅自挪用被保证人保证金的;

(四)违反合同约定,拖延或拒绝承担保证责任的;(五)在保函备案时制造虚假资料或提供虚假信息的;(六)保证有效期届满前撤保或变相撤保的;(七)安排受益人和被保证人互保的;

(八)恶意压低担保收费,进行不正当竞争的;(九)不进行风险预控和保后风险监控的;(十)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第四十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合理的担保费率,避免出现恶性竞争。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一条本实施办法有关名词解释。

(一)工程担保,是指在工程建设活动中,由保证人向合同一方当事人(受益人)提供的,保证合同另一方当事人(被保证人)履行合同义务的担保行为,在被保证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时,由保证人代为履行或承担代偿责任。

(二)投标担保,是指由担保人为投标人向招标人提供的,保证投标人按照招标文件的规定参加招标活动的担保。

(三)工程款支付担保,是指为保证发包人履行工程合同约定的工程款支付义务,由担保人为发包人向承包商提供的,保证业主支付工程款的担保。

(四)承包人履约担保,是指由保证人为承包人向发包人提供的,保证承包人履行工程建设合同约定义务的担保。

(五)保函,是指由专业保证人出具的担保合同文书。

第四十二条本实施办法由省建设厅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四十三条本实施办法自2008年2月1日起施行。2003年8月8日省建设厅印发的《关于印发<贵州省建设工程担保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黔建市通[2003]79号)同时废止。

第四篇:关于再次印发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进一步落实全省交通运输行业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范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机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和《贵州省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及《贵州省安全生产检查制度》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省交通运输行业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其行业管理机构实施监管督查。

第三条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必须坚持 “实事求是、科学认定、分级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

各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或单位应根据本办法要求,结合实际,制订具体实施细则。

第五条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第六条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事故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事故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事故隐患。

第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岗位责任制度、档案台帐制度、监控和应急管理制度、挂牌制度、限期整改销号制度、专项资金使用制度、统计分析制度、定期报告和举报奖励等制度。组织事故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排除从业人员存在的各类违章行为和带病运行的设备、设施及生产场所的各类事故隐患。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

第八条

各市(州、地)交通运输行业管理机构负责辖区内行业生产经营单位上报的事故隐患的审核工作,确定本级挂牌督办治理事故隐患;负责辖区内交通运输行业生产经营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查工作。

第九条

各市(州、地)交通运输行业管理机构在向当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申报挂牌督办事故隐患治理的同时,还应向上级交通运输行业管理机构报告备案。

第十条

各市(州、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各交

通运输行业管理机构上报的事故隐患的审核工作,确定本级挂牌督办治理的事故隐患;负责向属地政府相关部门申报挂牌督办治理事故隐患;负责辖区内各交通运输行业管理机构重大事故隐患和挂牌督办事故隐患治理的指导、协调和督查工作。

第十一条

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对省级交通运输行业管理机构上报的重大事故隐患的审核工作,确定本级挂牌督办治理的事故隐患。

第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建立事故隐患排查制度。

生产经营单位要建立班组排查、项目排查、综合管理部门排查和群众性排查等分级分类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制度,并对各类事故隐患认真进行登记,积极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生产经营单位每月至少排查一次事故隐患。在每月5日前,向上级交通运输行业管理机构上报《贵州省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表》(附表一)和《贵州省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排查登记表》(附表二)。

生产经营单位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进行分析、认定,制定事故隐患整改治理方案,落实事故隐患整改的措施、资金、期限、责任人和应急预案。

第十三条

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生产经营单位,要成立以生产经营单位第一责任人为组长及技术人员、专家参加的重大事故

隐患治理小组,组织技术人员、专家评估,制订整改方案。整治方案主要内容:

1、重大事故隐患的基本情况;

2、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3、治理的方法和具体措施;

4、治理经费和物资保障;

5、负责治理的机构、人员和职责分工;

6、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7、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8、其他有关事项。

第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资金,建立资金使用专项制度。

第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发现重大事故隐患,应及时填报《贵州省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排查登记表》(附表二)报当地交通行业管理机构。

第十六条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省级交通运输行业管理机构对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检查或督查。

第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在完成挂牌督办的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作后,应组织本单位技术人员、专家或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情况进行评估。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及时向挂牌督办单位提交验收销号申请并填报《贵州

省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治理验收报告表》(附表三)。经挂牌督办单位审核验收合格后予以销号。

第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未履行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职责的,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行业管理机构应按照《贵州省安全生产约谈制度》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因事故隐患导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应的责任。

第十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过程中违反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规定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应的责任。

第二十条

承担检测检验、安全评价的中介机构,出具虚假评价证明的,依照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一条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其行业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未依法履行职责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均有权向各级交通运输行业主管部门举报。

重大事故隐患可逐级举报,也可越级举报。对举报人身份信息应严格保密。

第二十三条 本制度所涉管理内容如法律、法规和规章已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0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

(讨论稿)

(一)隐患定义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定义中对事故隐患分为两类,一类是“违反”型隐患,所有违法、违标、违规等行为和状态均视为事故隐患,这是我国第一次将各种“违反”的概念规定为事故隐患,为我国在安全生产管理领域加强对遵守各种规定的“执行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类是由于某些因素而引起的三种现实表现: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这就对事故隐患的起因给予了重视,对于“违反”之外的原因列为其他因素,也就从理论上对事故隐患的原因分析和管理有了相应依据。三种表现中的物是指生产过程或生产区域内的物质条件(如材料、工具、机器设备、成品、半成品),行为是指人在工作过程中的操作、指示或其他具体行为,管理是指各种生产活动的开展所必须的各种组织、协调等行动。这里也是第一次将管理方面的缺陷列入事故隐患的范围,充分说明当前我国安全生产工作更加重视对管理的要求和控制。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可以简称为“事故隐患”,有时也简称“安全隐患”。为方便起见,本书叙述过程中通常采用“隐患”一词。

(二)隐患分级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事故隐患的分级是以隐患的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影响范围为标准的。根据这个分级标准,在企业中通常将隐患分为班组级、车间级、分厂级直至厂(公司)级,其含义是在相应级别的组织(单位)中能够整改、治理和排除。其中的厂(公司)级隐患中的某些隐患如果属于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企业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应当列为重大事故隐患。

下载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细则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细则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