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

时间:2019-05-13 18:22: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

第一篇: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

黔教师发〔2011〕220号

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市(州、地)、县(市、区、特区)教育局: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根据《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2011]1号)、《贵州省中

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加强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扎实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特制定《贵州省“十二五”(2011-2015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并下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十二五”期间,我省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进入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新的时期。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是促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认清形势,紧紧围绕“强化能力、提升素质、决战课堂、提高质量”的总体 1

目标,全力推进我省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实施意见》要求,统筹规划,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和细则。在实施过程中要努力探索,勇于创新,及时总结,提炼经验,推广成果,把我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附件:贵州省“十二五”(2011-2015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

二Ο一一年七月二十五日

附件:

贵州省“十二五”(2011-2015年)中小学教师

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按照打造骨干、倾斜农村、推动校本、覆盖全员、整体提升的工作思路,统筹城乡教师培训,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和专业发展,为推进城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我省基础教育水平,促进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目标要求

围绕“强化能力、提升素质、决战课堂、提高质量”的总体目标,以提高中小学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渗透“一德四新”(即师德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的学科培训为主要内容,以农村教师为重点,以“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为引领,以“中小学教师省级培训计划”(简称“省培计划”)和地级培训为抓手,以县级培训为基础,以校为本,积极探索并创建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新模式。加强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创新教师培训支持服务体系,大力推动县、校两级培训,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三、实施原则

(一)坚持以教师为本、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按需施训的原则。完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模式,优化培训内容,改进 3

培训方式,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坚持全员培训和骨干研修相结合,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脱产研修和校本研修相结合,非学历培训和学历提升相结合的原则。

(三)坚持以校为本,强化校本研修,鼓励创新,围绕“提质减负、高效课堂”,提高校本研修和课堂教学质量的原则。

四、培训对象

全省在职中小学教师(含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民办学校、企业自办学校教师)。

五、任务及内容

培训分全员培训、专项培训和学历提高培训。

(一)全员培训

拟用五年时间对全省中小学教师进行每人不少于360总学时的培训,原则上年均不低于72学时。其中,师德教育不少于60学时,按照分类、分层、分岗、分科组织实施的培训(含“四新”)不少于300学时。培训学时的具体安排,由各县(市、区)在市(州、地)指导下,结合本地实际和培训需求确定。在总学时中,县级及其以上集中培训不得少于240学时。

全员培训以学科为基础,并将“一德四新”与各学科培训有机结合。

1.师德教育

加强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依法执教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使广大中小学教师爱岗敬业,做到以生为本、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人师表,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

导者和引路人。

2.新理念

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3.新知识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教育教学实践成果,拓宽知识视野,增强知识储备,深化学科专业知识,更新知识结构。通过培训,使中小学教师了解学科专业发展动态,提高知识素养和学科知识水平,促进教育教学综合能力的提高。

4.新方法

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努力探索、创新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通过培训,能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加强团队合作研究,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新技能

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强化和创新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议课、课后反思、学情分析、考核评价及课题研究等基本技能;提高教师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技能,具备引导学生课堂上倾听、思考、提问、交流等能力;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专项培训

专项培训以打造骨干、倾斜农村为重点,努力构建一支师

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省、地、县、校四级骨干教师梯队,推动农村学校校本研修有效开展。

1.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计划。

中小学骨干教师“百千万”培训计划。五年内,选拔、培训100名中小学“省级教学名师”,1000名中小学省级骨干教师,10000名中小学地、县级骨干教师。各市(州、地)、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本地教师总数的3.5%培训本地区骨干教师,使全省地、县两级骨干教师总数逾万人。其中市(州、地)级骨干教师数应不低于本地地、县两级骨干教师总数的30%。要使各级骨干教师覆盖所有的乡(镇)学校和课程计划规定的全部学科。要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中小学省级骨干教师能力提升计划。对我省已认定的省级骨干教师进行能力提升培训,对已认定的省级教育名师进行高级研修。通过培训,使省级骨干教师逐步成长为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名师”,使省级教育名师逐步成长为教育专家,使他们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方面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2.农村教师素质提升计划。

通过省、地、县三级集中培训,培训机构“送教下乡”,组织特级教师、省级教育名师、省级骨干教师等巡回讲课和指导,对农村学校校长、教导主任、学科骨干教师进行学科培训,尤其加大对农村学校紧缺薄弱学科教师的培训力度,为乡(镇)学校构建一支校本研修骨干团队,扎实推进校本研修。加强对特岗教师、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和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

3.幼儿园教师培训计划。

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实施意见》提出的“实施学前教育教师培训计划”,省、地、县各级共同实施幼儿园园长和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

4.班主任远程培训计划。

通过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全省所有班主任进行每五年不少于30学时的培训,不断提高班主任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教书育人的能力。

5.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远程培训计划。

在普及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中级培训,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到2015年,中小学教师接受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并取得合格的比例应达到80%以上。

6.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培训计划。

按照《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和黔教法发„2011‟152号文件要求实施培训。

7.新任教师岗前培训计划。

对新任教师进行不少于120学时的集中培训,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此项培训学时不计入继教工程培训360总学时中,实行单独登记。高中新教师培训主要由市(州、地)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初中、小学和幼儿园新教师培训主要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

8.教师培训团队提升计划。

教师培训团队系指实施教师培训的管理者团队和培训者团队。通过省、地、县各级开展教师培训团队提升培训,使管理者准确把握我省继教工程的总体规划、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增强培训组织策划能力和管理能力;使培训者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课堂教育教学能力的要求,增强对培训课程和内容的策划设计能力,改进教师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者的培训能力和指导校本研修的能力。

(三)学历提高培训

在职为主、脱产为辅。按照专业对口、学用一致、按需培训、对口提升的要求,推进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培训。到2015年,小学教师学历基本达到专科以上;初中教师学历达到大学本科以上的不低于80%;高中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的比例在现有基础上明显提高,达到2%左右。

六、完善继续教育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制度。各市(州、地)要结合本地实际拟定学科考试或考核制度。积极推进教师资格再认证试点工作,把教师资格再认证制度与教师继续教育结合起来。将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作为教师年度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评聘、骨干教师选拔、特级教师评审、评优评模等的依据。对继续教育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或个人要给予表彰或奖励,对继续教育工作组织不力的单位要给予批评,对无故不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或擅自中断参训,或考试考核不合格者,当年年度考核视为不合格。

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质量监督管理、考核评估机制。加强教师培训项目的过程评价和绩效考评。把教师培训纳入各级政府教育督导工作。

实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登记管理制度。按照《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管理办法(试行)》(另文下发),对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情况进行登记。五年内,按规定参加培训、完成培训学时并考试考核合格的,取得“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合格证(2011-2015年)”。

完善培训档案制度,加强培训档案建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设立专人管理培训档案,及时记录、收集、整理培训资料并分类归档,做到各类文件、培训资料、图片音像资料齐全。积极探索创新培训档案制度,建立和完善培训档案管理

信息化体系,实行电子档案管理。

七、加强教师培训能力建设,创新教师培训支持服务体系

按照全国教师教育网联计划的发展规划,结合我省实际,努力构建以高等师范院校和省、地、县各级教师培训机构为主,其他综合性大学积极参与,整合各方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建立与全国教师教育网联相衔接,覆盖城乡、资源共享、开放高效的教师教育网络平台和学习资源库,更好地满足教师多样化学习需求。

充分发挥高等师范院校在教师培训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综合大学培训中小学教师。支持建设一批省、地级项目培训基地,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效益。

积极推进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改革建设,促进资源整合,形成上联高校、下联中小学的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发挥县级教师培训基地在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和校本研修中组织协调、专业支持和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构建省、地、县、乡(校)四级联动的教师培训支持服务体系;探索和创建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示范校,加强校本网络研修资源平台和实践平台建设。至2015年,全省各县均应建立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争创国家和省级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各县均应创建3所以上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县级示范校,各市(州、地)要在此基础上创建校本研修地级示范校,地级示范校应不低于县级示范校的30%,省从中评选30所校本研修省级示范校。县级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和各级校本研修示范校的创建将纳入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评估范围。

加强教师培训团队及制度建设。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培训者队伍。建立和完善省、地、县三

级教师培训师资专家库。建立送教下乡、巡回指导等制度。

加强培训课程资源建设,积极开发本土培训教材,形成多样化的优质培训课程资源。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分级负责

我省继教工程实行省、市(州、地)、县(市、区)、乡(镇)、校五级管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高度重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要建立和健全继教工程领导和管理机构,明确工作职责,落实专人负责。要协调各方,形成工作合力,统筹推进继教工程。

省教育厅继教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将加强对继教工程的领导,具体工作由省继教工程办公室组织实施。省一级负责制定实施意见、管理办法、评估标准;组织实施省培计划;对各地工作进行检查、指导、评估。

市(州、地)一级要规划、实施、管理好本地区继续教育工作;大力实施中小学教师市(州、地)级培训计划;加强对县一级工作的领导、指导和监督检查。

县一级要切实抓好继教工程的具体实施和县、乡、校的三级管理;大力实施中小学教师县级培训计划;对乡(镇)、校工作开展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检查。

乡(镇)、校要切实加强管理和认真组织培训。校长是教师继续教育的管理者、组织者和第一责任人。校长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教师培训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要有效组织实施校本研修并加强管理和指导,确保培训任务顺利完成。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教师培训工作开展情况作为校长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教师要更新培训观念,要把完成培训任务作为自己应尽的

责任和义务。

(二)加大投入,建立教师培训经费保障机制

各级要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投入,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将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列入各级政府预算”和财政部、教育部《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6‟5号)“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的规定,确保经费足额专项用于教师培训,特别要确保农村学校教师的培训。建立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个人出资相结合等多渠道筹措教师培训经费的机制。完善教师培训经费管理制度。

九、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11年8月底前为启动阶段。在启动阶段,各级要认真做好有关文件精神的学习与宣传,提高认识,搞好调研,制定规划、实施细则和管理措施,并对管理者和培训者进行培训。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4年底为全面实施阶段。在实施阶段,各地应从实际出发分期分批逐步展开培训活动。培训中要注重过程、讲求实效、保证质量,切忌搞形式主义和走过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机构要深入基层和学校,加强对培训特别是农村校本培训的指导和检查。各市(州、地)每年应对本地继教工程作一次专项检查。省将于2013年组织全省继教工程中期检查。

(三)评估验收阶段:2015年为评估验收阶段。其中,6月底前,各县(市、区)完成对乡(镇)的检查验收;7-9月底前,各市(州、地)完成对县(市、区)一级的检查验收。10-12月,省教育厅组织对各市(州、地)的评估验收。

省评估验收结束后,将对实施继教工程的先进单位和个人

进行表彰。

第二篇: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贵州省教育厅文件

黔教师发〔2011〕263号

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市(州、地)、县(市、区、特区)教育局:

根据《贵州省“十二五”(2011-2015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要求,为使教师培训管理规范有序,我省“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行登记管理制度。现制定《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管理办法(试行)》(简称登记办法)下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我省实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管理制度,是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范管理,确保教师培训质量的重要措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此项工作要高度重视、严肃对待,加强管理。要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和掌握登记办法的具体要求,并结合本地实际拟定切实可行的操作细则。在实施过程中要不断探索,努力创新,不断改进和完善登记管理办法,推进教师培训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附件: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管理办法(试行)

二○一一年七月二十六日 附件:

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管理办法

(试 行)

一、登记对象

全省在职中小学教师(含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民办学校、企业自办学校教师)。

二、登记范围

按照《实施意见》要求,我省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且符合以下规定的培训,取得合格证或学时证明的,其培训学时实行登记。

(一)集中培训

1.县级及其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集中培训; 2.经县级及其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或委托的县级及其以上教师培训机构、高等院校、教育科研部门举办的集中培训;

3.学校选派参加县级及其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或教研机构组织的教科研培训活动。

(二)远程培训

由县级及其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由教育部推荐的具有教师远程教育培训资质的机构承办的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

(三)校本培训

1.经本地教育主管部门同意,中小学校与县级及其以上培训机构或高等院校合作,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等方式组织的集中培训;

2.由学校集中组织的各类继续教育培训、教科研活动,校际间联片教研活动等。

三、登记办法

(一)学时登记

学时登记采用由省统一印制的“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登记证”(简称“登记证”)。

学时登记由学校负责。学校设继续教育学时登记员和审核员。登记员和审核员对登记结果负责。教师参加符合登记范围的培训后,登记员根据培训的有关文件、通知、学习记录和培训单位颁发的结业证、合格证或学时证明等进行相应的学时登记并签字(盖章),经审核员审核后签字(盖章)认可。

(二)学时计算

登记的学时含“集中培训”学时和“校本培训”学时两类。1.集中培训:

县级及其以上集中培训计为“集中培训”学时。按实际培训天数计算。全天计8学时,半天计4学时。五年累计集中培训登记学时数不得低于240学时,其中学科培训登记不低于200学时,师德培训(含法制教育)不低于40学时。

2.远程培训:

完成学习内容,取得合格证,按培训模块规定学时数的50%计算为“集中培训”学时。五年累计登记学时数不高于50学时。

3.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按1课时为1学时计算为“校本培训”学时。五年累计校本培训登记学时数不高于120学时,其中学科培训登记不高于100学时,师德培训(含法制教育)不高于20学时。

4.其他培训

(1)学历提高培训:五年内,教师参加学历提高培训,在取得与其任教学科同专业的学历或学位证的当年,一次性记入“集中培训”学时。其中,小学教师取得大专学历、初中教师取得本科学历、高中教师取得硕士学位的按60学时计;小(2)脱产学习:经组织安排教师参加离岗脱产学习,取得合格证后,按实际培训天数计算“集中培训”学时,但学时数最多按20天计为160学时。超过的培训时间不再计算学时。

(3)主讲教师:中小学教师担任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组织的集中培训、校本培训的主讲教师,凭承办单位证明、课程表(加盖公章)及讲稿等资料计算相应学时。担任县级及其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集中培训、送教下乡、巡回讲学等授课的,按其实际授课时数3倍计算“集中培训”学时,其登记学时数累计不超过150学时;担任校本培训授课的,按其实际授课时数2倍计算“校本培训”学时。

(4)新教师培训:新入职教师参加岗位培训的120学时实行单独登记,不记入集中培训360总学时。

四、组织管理

我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登记按照分级负责的办法进行审查、审核和备案。

(一)实行培训备案制度。各市(州、地)、县(市、区)、乡(镇)、校组织符合登记范围的中小学教师培训,须将培训文件和方案(含培训时间、培训学时、培训内容、课程安排、师资配备、食宿安排、经费预算等)等至少提前15日报上一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办公室(简称“工程办”)备案。

(二)学校对登记结果进行审查。各级各类学校要及时、如实地登记和审查教师培训学时,做到内容翔实、资料完备、学教师取得本科学历、初中教师取得硕士学位的按80学时计。数据准确。

每学期末,学校对学时登记情况进行一次校内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加盖学校公章。学校每学年对学时登记情况进行一次汇总并填写汇总表,将汇总情况报县一级工程办审核。

(三)县一级对登记结果进行审核。县一级工程办根据培训备案资料对学校学时登记汇总情况及汇总表进行一年一次审核,同时对“登记证”登记情况进行随机抽查,然后签署意见和盖章。

每五年,县一级对经审核认定完成规定培训学时的教师进行统计汇总,将汇总情况及汇总表上报市(州、地)进行审核,然后报省工程办备案,并作为颁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合格证的依据。

(四)各级使用的汇总表格由省统一制作。各县要建立和完善登记管理信息化体系,实行电子档案管理。

(五)各级工程办要加强继续教育培训登记的监督管理。通过查看资料、召开座谈会、填写问卷、实地检查等方式对培训登记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指导和抽查,使继续教育培训登记管理程序规范、结果真实。杜绝弄虚作假现象,对违规者要视其情节予以严肃处理。

(六)考核评估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登记是我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省工程办将定期或不定期对各地培训登记管理情况进行检查或抽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对“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评价。

五、各市(州、地)、县(市、区)要根据以上管理办法,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并认真执行。

第三篇:贵州省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

贵州省“十二五”(2011-2015年)中小学

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

(征求意见稿)

根据《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2011]1号)、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和《贵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精神,为扎实推进我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以下简称“继教工程”),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坚持“打造骨干、倾斜农村、推动校本、覆盖全员”的发展思路,不断加大继续教育工作力度,优化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增强培训效益,全面提高我省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为巩固提高我省义务教育水平,促进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目标要求

围绕“强化能力,提升素质,聚焦课堂,提高质量”的总体目标,以提高中小学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一德四新”(即师德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为主要内容,以农村教师为重点,以“国培计划”为引领,以“贵州省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为抓手,以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支撑下的校本研修为平台,扎实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

三、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为全体在职中小学教师(含高中、幼儿园教师和民办学校教师)。

四、主要任务 “十二五”“继教工程”从2011年起至2015年止,用五年时间,对全省中小学教师进行每人不少于360学时的继续教育培训(其中县级以上集中培训不少于240学时)。

“十二五”“继教工程”培训坚持分类、分层、分岗、分科原则,以学科培训为基础,将“一德四新”有机地融入各个学科培训。其中,师德教育不得少于60学时,“四新”的培训学时分配,在市(州、地)的指导下,由各县(市、区)制定具体分配方案后执行。

全省“继教工程”培训分全员培训和专项培训。全员培训要以校本研修为主,聚焦课堂,要注重校本研修的自主创新和培训质量的提高。专项培训要以“打造骨干、倾斜农村”为主导,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骨干教师队伍,构建省、地、县、校四级骨干教师梯队。

(一)全员培训

1、师德教育

采取综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认真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公平公正对待学生,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新理念

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目标,以先进教育思想和理念为主要内容,树立新的价值观、质量观、教师观和学生观。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鼓励个性发展,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3、新知识

认真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及实践成果,更新学科专业知识,使中小学教师了解学科专业发展动态,提高教师在课堂上实现学科育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维发展等的综合素质,注重教育内涵发展。

4、新方法

要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努力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如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参与式,任务驱动式,体验式等适合学生学习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考力、知识建构力及学习实践力,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增强课堂教学的执行力、创造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5、新技能

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强化教师备课、研课、上课、观课、说课及议课的能力,增强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倾听、思考、交流、提问和应对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和应用水平。

(二)专项培训

1、继续实施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百千万”计划。五年内,遴选、培训、认定100名省级中小学教学名师,1000名省级中小学骨干教师,10000名地县级中小学骨干教师。各市(州、地)、县(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本地教师总数的3.5%选拔并培训本地区骨干教师,使全省地县两级骨干教师总数逾万人。其中市(州、地)级骨干教师数不低于本地教师总数的1.5%。实施计划时,要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使骨干教师覆盖所有的乡(镇)学校和课程计划规定的全部学科。

2、实施省级骨干教师能力提升计划。对我省认定的省级骨干教师进行提升培训,增强其教育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和示范带动能力,使其成为当地基础教育的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名师。对我省认定的省级教育名师进行高级研修,帮助其总结教育教学成功经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教科研能力、培训和指导青年教师的能力,使其逐步成长为我省中小学教育教学专家。

3、深化“贵州省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在“十一五”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实施范围,创新培训模式,增强培训效益。通过省、地、县三级培训,培训机构“送教下乡”,省级教育名师、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巡回讲演和中小学优质课、示范课展示等活动,对农村学校校长、教导主任、学科骨干教师进行培训,为乡(镇)学校打造一支校本研修骨干团队,扎实推进校本研修。

4、实施农村学校紧缺学科教师培训项目。结合“国培计划”,通过省、地、县三级培训,对农村学校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实验教学等紧缺学科教师,以及幼儿教师和特殊教育师资开展专项培训,提高其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

5、实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五年内,通过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所有班主任进行不少于30学时的专题培训。班主任培训要针对班主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加强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班级管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专题培训,不断增强班主任的专业素养和教书育人的本领。

6、实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远程培训计划。根据教育部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在普及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中级培训,提高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能能力和水平。到2015年,力争50%的中小学教师接受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并取得合格证。

7、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对所有新任教师进行岗前适应性培训,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培训时间不少于120学时。培训内容应包含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法律法规、所任教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班主任工作等。高中新教师培训主要由市(州、地)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初中和小学新教师培训主要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

(三)学历提高培训

坚持以在职攻读为主、脱产学习为辅、学用一致、学以致用的原则,稳步推进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工作,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到2015年,小学教师学历逐步达到专科以上水平,初中教师基本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高中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有明显提高。

(四)实施中小学教师培训团队提升计划

中小学教师培训团队包括管理者团队和培训者团队。管理者团队和培训者团队是我省顺利实施“十二五”“继教工程”,有效提高继续教育培训质量的重要保障。各级要通过多样化的培训,使管理者准确把握我省“继教工程”的总体规划、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增强教师培训的组织策划和管理能力,使培训者熟悉并热爱教师继续教育,增强教师培训能力和校本研修指导能力,切实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五、措施保障

(一)加强领导,分级负责

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是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来认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切实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领导,把此项工作纳入本地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同步考虑,统筹安排,并提供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

我省“十二五”“继教工程”实行省、市(州、地)、县(市、区)、乡(镇)、校五级管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和健全教师教育领导和管理机构,落实专人负责,并认真做好教师培训机构与人事、计财、基教、教研和电教等部门和单位的协调工作,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形成合力,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省教育厅成立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领导小组,由厅长任组长,分管厅长任副组长,相关处室和单位为成员。具体工作由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办公室组织实施。省一级负责制定实施意见、管理办法,组织实施省级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开展管理者、培训者、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对各地工作进行检查、指导、评估。各市(州、地)、县(市、区)应相应成立继教工程领导机构,明确工作职责,进一步加强领导和管理,特别是县一级要抓好县、乡、校的三级管理,切实把“继教工程”抓落实。学校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阵地,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各校长要高度重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要将教师继续教育作为学校提高教师素质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进行统一部署,认真实施。各地要将校长抓教师培训工作的情况作为考核校长的重要依据。

(二)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制度,加强制度化管理

我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行五年一个周期的管理制度和继续教育培训登记制度。中小学教师每五年须接受不低于360学时的培训(其中县级以上集中培训不低于240学时)。(以前面重复)教师参加符合规定的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其培训学时根据《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管理办法》(另文下发)的规定,计入《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证》。五年内,教师完成规定学时的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取得“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合格证”。

各地要建立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及评价制度,逐步形成促进教师积极参加继续教育、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要将教师继续教育证书制度与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与教师资格证书再认证相结合,将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作为教师考核、评优评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骨干教师选拔、特级教师评审等的依据。对继续教育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或个人要给予表彰或奖励,对继续教育工作组织不力的单位要给予批评,对不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或擅自中断培训,或考核不合格者,当年考核视为不合格。

各地要强化教师培训质量监管。建立教师培训质量评估机制,完善教师培训质量评估体系。加强教师培训项目的过程评价和绩效评估。将教师培训工作纳入教育督导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各地教师培训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全省逐步实行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证制度,进一步规范培训机构管理,确保培训质量。今后,教师参加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定的培训机构所实施的教师培训项目,其培训学时可记入继续教育登记证。

(三)加强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完善教师支持服务体系 发挥师范院校在教师培训方面的重要作用。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综合大学特别是高水平大学培训中小学教师。支持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教师培训基地。

充分发挥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服务与支撑作用。积极推进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改革建设,促进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与相关机构的整合和联合,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基础能力建设,促进资源整合,形成上联高校、下联中小学的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发挥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在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和校本研修中组织协调、服务支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省将继续加强对省级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扶持,促进其健康发展。至2015年,力争县县建立教师学习培训与资源中心。

要按照全国教师网联计划的发展规划,结合我省实际,努力构建以师范院校和省、市、县各级教师培训机构为主,其它综合性大学积极参与,整合各方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与全国教师网联相衔接,覆盖城乡、开放高效的教师教育网络体系。各地要按照专兼结合的原则,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师培训者队伍,进一步完善教师培训师资专家库建设。要按照《贵州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团队提升计划》的安排,切实加强管理者团队和培训者团队建设,不断提升培训团队的管理能力和培训水平。建立巡回指导、送教下乡制度,加强校本培训的指导,促进教师培训质量的提高。加强培训课程资源建设,采取购买、组织开发、引进等方式,形成多样化的优质培训课程资源。

(四)加大投入,保证教师培训经费

各级要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投入,建立教师培训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将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列入各级政府预算”的规定,确保教师培训计划的实施。落实财政部、教育部《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6〕5号)“按照学校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的规定,足额专款用于农村学校教师培训。建立健全财政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和个人出资相结合的教师培训经费投入机制。建立健全教师培训经费管理制度,提高教师培训经费使用效益。鼓励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奖励基金”,用以表彰先进,树立典型。

六、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11年6月底前为启动阶段。在启动阶段,各级要认真做好有关文件精神的学习与宣传,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思想认识,要搞好调查研究,制定本地培训规划、实施细则和管理措施,并对管理者和培训者进行培训。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1年7月-2014年为全面实施阶段。在实施阶段,各地应根据当地实际分期分批地逐步展开继续教育活动,不搞“一刀切”和“齐步走”。各地要注重过程、讲求实效,保证培训质量,切忌搞形式主义和走过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机构要经常深入基层和学校,加强对培训特别是农村校本培训的业务指导和检查。各市(州、地)每年应对“继教工程”作一次专项检查。2013年省将对全省“继教工程”进行中期检查。

(三)评估验收阶段:2015年1-12月为评估验收阶段。其中,2015年6月底前,各县(市、区)完成对乡(镇)的检查验收;2015年9月底前,各市(州、地)完成对县(市、区)一级的检查验收。10-12月,省教育厅组织对各市(州、地)的评估验收。

省评估验收结束后,省教育厅将对“继教工程”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第四篇: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贵州省中小学

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贵州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学成果奖励办法

(试行)的通知

黔教科发〔2012〕19号

各市(州)教育局: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任务要求,建立多元化的课程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激励机制,调动广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实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根据国务院颁发的《教学成果奖励条例》,省教育厅决定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学成果奖励制度。现将《贵州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学成果奖励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转发到学校并进行广泛宣传。

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市(州)、县(区、市、特区)两级教学成果奖励制度,健全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教学改革与质量提高激励机制,进一步发挥好教学成果奖励制度在推动改革、提高质量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附件:贵州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学成果奖励办法(试行)

二〇一二年一月十八日 附件:

贵州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学成果奖励办法(试行)

总 则

第一条 为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调动广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实践,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根据国务院颁发的《教学成果奖励条例》,按照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印发的《贵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教学成果奖授予在中小学(幼儿园)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中做出突出贡献,取得显著教学业绩的集体和个人。本办法所指中小学(幼儿园)包括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学前班),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

第三条 贵州省行政区域内的各级各类学校、学术团体、其他教育机构、社会组织的集体、教师及其他个人,均可依照本办法的规定申请贵州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学成果奖。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的教学成果,是指反映中小学生、幼儿和残疾儿童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具有创新性、实践性、实用性和实效性,经实践检验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己产生明显效果的教育教学思想、方案、措施、模式和经验等。

第五条 教学成果主要包括:

(一)在改革和完善课程体系、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教学内容,开发建设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及其教材资源,推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业绩突出,取得具有创新性和推广价值的成果。

(二)在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改革和完善培养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开发学生潜能和缺陷补偿,培养优秀特长学生,探索创新学习困难学生培养方法和培养模式,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培养良好品行,提高实践能力,训练特殊技能,促进个性发展等方面业绩突出,取得具有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的成果。

(三)在改进教学管理、推动教学改革,开展质量保障与监控工作,改革教育质量、教育教学和学业考试评价,建立自我改进、自我发展的机制,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现代化等方面业绩突出,取得具有创新性和推广价值的成果。

(四)申报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成果能够彰显“做中学,做中教”的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特点,在特色优势专业、重点学科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在职业能力培养、专业与职业技能训练、职业资格证书获得、专业兴趣培育和就业创业能力提高等方面业绩突出,取得具有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的教学成果。

(五)申报学前教育教学成果要符合学前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在幼儿活动设计与实施、幼儿园保育教育改革、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和幼儿教育评价改革等方面业绩突出,取得具有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的教学成果。

第六条 贵州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学成果奖每2年评选1次。2012年组织首届评奖活动。

每届评审前贵州省教育厅将在预定的受理时间提前三个月以上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

申报与奖励

第七条 申请贵州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学成果奖,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先进性或者属省内首创,思想、方法、措施、模式、经验或技术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

(二)经过两年(含两年)以上的教育教学实践检验并取得明显效果(教材一轮以上)。

(三)教育教学成果显著,教育教学业绩在同级同类学校中比较突出,在本地或省内外有一定的影响。

第八条 贵州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学成果奖由成果持有单位或个人按照下列程序申请:

(一)高等学校取得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学成果项目,由所在学校择优向省教育行政部门推荐;

(二)普通中、小学校(含幼儿园)取得的教学成果项目,由所在地县(区、市、特区)教育行政部门择优向市(州)教育行政部门推荐;

(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其他教育机构和学术团体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取得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学成果项目,由所在地县(区、市、特区)教育行政部门择优向市(州)教育行政部门推荐,或者由主管部门向省教育行政部门推荐。

(四)分属不同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的两个以上单位、个人共同完成并联合申请省级教学成果奖的,由牵头单位或者主持人向所在地市(州)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由该教育行政部门向省教育行政部门申报。

第九条 申请贵州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学成果奖,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贵州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学成果奖申报书;

(二)贵州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学成果奖申报登记汇总表;

(三)反映教学成果的教育教学方案、教学改革设计、工作(学术)总结材料以及教材、教案、教具、专著、论文、课件、软件等文字资料和其它材料;

(四)反映教学成果取得实际效果的有效佐证材料。

第十条 贵州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学成果奖实行限额推荐的办法。受理申请贵州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学成果奖的教育行政部门或教育机构须在贵州省教育厅下达的限额范围内择优推荐。在推荐中要统筹兼顾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成果。

已经获得过省厅级及以上教育科研成果奖,省级及以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奖等成果,不再受理评审。第十一条 贵州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学成果奖分为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对获奖成果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颁发证书和奖金。奖金从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的教育资金中支付。

成果的主要完成人,是指直接参加成果的方案设计、论证、研究和实施全过程,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集体。集体申请的人数不超过10人。

成果的主要完成单位,是指成果主要完成人所在的基层单位,并在成果的方案设计、论证、研究和实施过程中做出主要贡献的单位。

第十二条 教学成果奖的奖金,归获奖者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

组织评审与异议处理

第十三条 省教育厅成立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负责聘请有关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进行中小学(幼儿园)教学成果奖的评审。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贵州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学成果奖的评选方案、评选标准,申报受理、资格审查、提交评审、结果公示和办理成果报批等具体事项。

贵州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学成果奖由贵州省教育厅批准和授予。第十四条 经评审拟授奖的教学成果实行公示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公示的教学成果持有异议的,须在公示之日起30日内以书面形式(包括单位名称、联系人姓名、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和必要的证明材料)向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提出异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保密。

第十五条 对弄虚作假或剽窃他人教学成果的获奖者,经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撤消奖励,收回证书、奖金,并予以公布。

附 则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贵州省教育厅解释。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贵阳市“十二五”(2011-2015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

贵阳市“十二五”(2011-2015年)中小学教师

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

根据《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2011]1号)、《贵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贵州省“十二五”(2011-2015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和全省继续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为扎实推进我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以下简称“继教工程”),在总结我市2006-2010年实施“继教工程”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当前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目的,坚持“面向全员、突出重点、开放创新”的方针,整合培训资源,拓宽培训渠道,优化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充分调动各级各类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促使教师队伍师德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统筹城乡教师培训,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充分利用全国、省、市各级培训机构以及高校资源,建立开放的培训体系,分层次、有秩序、高质量地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为我市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二、目标要求

总体目标是“强化能力、提升素质、决战课堂、提高质量”,核心是提高中小学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主要内容是渗透“一德四新一心理”(即师德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培训。

大力开展以师德为首、师能为主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全体教师的职业道德得以升华、专业知识得以拓展、教学科研能力得以提高,切实提高 1 教师队伍的素质。

依托“国培计划”及“省培计划”,大力推动县、校两级培训,以校为本,积极探索构建教师继续教育现代远程培训体系。充分利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整合全国的教师继续教育资源,构建服务全市中小学教师的一体化继续教育体系,面向全市教师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优质、高效地开展教师培训。

大力支持和推动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改革发展,促进资源整合,形成上联高校、下联中小学的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探索和创新有效的教师培训支持服务体系。至2015年,各区县必须有1所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

三、实施原则

(一)坚持以教师为本、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按需施训的原则。完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模式,优化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坚持全员培训和骨干研修相结合,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脱产研修和校本研修相结合,非学历培训和学历提升相结合的原则。

(三)坚持以校为本,强化校本研修,鼓励创新,围绕“提质减负、高效课堂”,提高校本研修和课堂教学质量的原则。

四、培训对象

全市在职中小学教师,包括普通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民办学校、企业自办学校专任教师及学校图书馆管理员、实验员系列的教辅人员,以及教研部门、电教部门、少年宫和教师培训机构中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教育系统内的非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教职员工可参照执行。

五、任务及内容

培训分全员培训、专项培训和学历提高培训。

(一)全员培训

拟用五年时间对全市中小学教师进行每人不少于360总学时的培训,原则上年均不低于72学时。其中,师德教育不少于60学时,按照分类、分层、分岗、分科组织实施的培训(含“四新-心理”)不少于300学时。培训学时的具体安排,由各县(市、区)在市教育局的指导下,结合本地实际和培训需求确定。在总学时中,县级及其以上集中培训不得少于240学时。

全员培训以学科为基础,并将“一德四新一心理”与各学科培训有机结合。

1.师德教育

在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重视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和完善新教师上岗培训的师德教育制度、中小学德育工作者培训制度,对班主任、思教主任及分管德育的校长进行师德教育专题培训。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使广大中小学教师爱岗敬业,做到以生为本、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人师表,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新理念

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3.新知识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教育教学实践成果,拓宽知识视野,增强知识储备,深化学科专业知识,更新知识结构。通过培训,使中小学教师了解学科专业发展动态,提高知识素养和学科知识水平,促进教育教学综合能力的提高。

4.新方法

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努力探索、创新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通过培训,能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加强团队合作研究,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新技能

以新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强化和创新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议课、课后反思、学情分析、考核评价及课题研究等基本技能;提高教师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技能,具备引导学生课堂上倾听、思考、提问、交流等能力;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6.心理健康教育

全面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升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及心理咨询工作水平。有计划组织教师参加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工作培训和“国家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及考级,切实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水平,身心健康、道德高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好学校心理咨询室,并充分发挥其作用,为教师及学生提供适当的心理健康普及知识和心理健康辅导服务。

(二)专项培训

专项培训以打造骨干、倾斜农村为重点,努力构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省、市、县、校四级骨干教师梯队,推动农村学校校 4 本研修有效开展。

1.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计划

在立足教师整体优化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和完善我市骨干教师专业发展梯队建设,按照“分层培养、逐级提升”的原则,探索骨干教师的多种培养模式。五年内,按照省的统一安排,要选拔、培训100名中小学“省级教学名师”,1000名中小学省级骨干教师,10000名中小学地、县级骨干教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本地教师总数的3.5%培训本地的骨干教师。要使各级骨干教师覆盖所有的乡(镇)学校和课程计划规定的全部学科,努力构建一支能适应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教师培训方面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特别是要发挥“国培计划”培训的一大批“种子”教师的带动作用,有效推动全市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

实施“中小学市级骨干教师能力提升计划”。对我市已认定的市级骨干教师进行能力提升培训,有计划地安排骨干教师参加带教、支教,承担培训任务,在指导别人的过程中加速其专业成长。通过培训,使市级骨干教师逐步成长为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名师”,使省级教育名师逐步成长为教育专家,进一步发挥他们在教育科研、课堂教学改革中的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以此带动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2.农村教师素质提升计划

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尤其是加大对农村紧缺薄弱学科教师的培养力度,以促进全市教育的均衡发展,为实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教育发展目标提供师资保证。加强对农村校长、教师的专业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教学水平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水平。特别要以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和学历层次为重点,着力加强农村学校、民办学校校长和教师的培训。对农村学校、民办学校紧缺学科教师实行“菜单式”的定向培养和培训。

通过市、县两级集中培训,培训机构“送教下乡”,组织特级教师、省、市级教育名师等专家团队等巡回讲课和指导,确保每位农村教师5年内完成240学时县级以上的集中培训,为乡(镇)学校构建一支校本研修骨干团队,扎实推进校本研修。加强对特岗教师、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和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

3.幼儿园教师培训计划

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实施意见》提出的“实施学前教育教师培训计划”,市、县各级共同实施幼儿园园长和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特别注重倾斜农村,将农村幼儿园园长及骨干教师培训计划纳入幼儿园教师培训计划。

4.特殊教育培训计划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鼓励和支持各级各类学校接受残疾人入学,不断扩大随班就读和普通学校特教班规模。全面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加快发展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重视职业教育。”和“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在“十二五”期间要力争开展特殊教育随班就读教师培训、特殊教育教师职业教育培训和特教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培训等三项培训工作。

5.班主任远程培训计划

通过远程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所有班主任进行每五年不少于30学时的培训,不断提高班主任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教书育人的能力。

6.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远程培训计划

在普及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中级培训,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到2015年,中小学教师接受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并取得合格的比例应达到80% 6 以上。

7.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培训计划

按照《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和黔教法发〔2011〕152号文件要求实施培训。

8.新任教师岗前培训计划

对新任教师进行不少于120学时的集中培训,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此项培训学时不计入继教工程培训360总学时中,实行单独登记。高中新教师培训主要由市教育局统一负责,初中、小学和幼儿园新教师培训主要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

9.教师培训团队提升计划

教师培训团队系指实施教师培训的管理者团队和培训者团队。在全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者队伍建设上,通过“外引内强”(即对外引进各种优质的培训研究力量;对内强化、提升自身培训者的专业能力),着力打造一个“市、区(市、县)、校”三级教师培训研修团队,形成教师培训的专业支持服务体系。加强对管理者团队和培训者团队的培训,使管理者准确把握我市继教工程的总体规划、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增强培训组织策划能力和管理能力;使培训者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课堂教育教学能力的要求,增强对培训课程和内容的策划设计能力,改进教师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者的培训能力和指导校本研修的能力。

(三)学历提高培训

开展多途径的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培训工作,加大学历提升与非学历培训相协调的工作力度,整体提升我市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实施在职优秀教师攻读教育硕士、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攻读工程硕士、小学、幼儿园教师进修本科学历的相关要求和奖励政策,不断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到2015年,小学教师学历基本达到专科以上;初中教师学历达到大学本科 7 以上的不低于80%;高中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的比例在现有基础上明显提高,达到4%左右;职业类学校教师双师型教师比例有大幅提升。在培养更高层次人才上进行新探索。

六、创新教师培训支持服务体系

按照全国教师教育网联计划的发展规划,结合我市实际,努力构建以高等师范院校和市、县各级教师培训机构为主,其他综合性大学积极参与,整合各方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建立与全国教师教育网联相衔接,覆盖城乡、资源共享、开放高效的教师教育网络平台和学习资源库,更好地满足教师多样化学习需求。

积极推进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改革建设,促进资源整合,形成上联高校、下联中小学的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发挥县级教师培训基地在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和校本研修中组织协调、专业支持和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构建省、地、县、乡(校)四级联动的教师培训支持服务体系;探索和创建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示范校,加强校本网络研修资源平台和实践平台建设。至2015年,全市各县均应建立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争创国家和省级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各县均应创建3所以上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县级示范校,在此基础上要创建校本研修市级示范校,市级示范校数量要高于县级示范校的30%,争创校本研修省级示范校。县级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和各级校本研修示范校的创建将纳入全省及全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评估范围。

加强教师培训团队、培训课程资源及制度建设。通过“外引内强”(即对外引进各种优质的培训研究力量;对内强化、提升自身培训者的专业能力),着力打造一个“市、区(市、县)、校”三级教师培训研修团队,形成教师培训的专业支持服务体系。加强培训课程资源建设、整合和共享,积极开发本土培训教材,形成多样化的优质培训课程资源。建立送教下乡、8 巡回指导等制度。

七、完善继续教育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制度。各区(县、市)要结合本地实际拟定学科考试或考核制度。建立有效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把教师培训与实施人事制度改革、教师资格再认证试点工作和教师考核制度相结合,强化培训与教师资格认证、聘任、考核、晋升、奖励之间的联系。将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作为教师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评聘、骨干教师选拔、特级教师评审、评优评模等的依据。对继续教育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或个人要给予表彰或奖励,对继续教育工作组织不力的单位要给予批评,对无故不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或擅自中断参训,或考试考核不合格者,当年考核视为不合格。

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质量监督管理、考核评估机制。加强教师培训项目的过程评价和绩效考评。把教师培训纳入各级政府教育督导工作。

实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登记管理制度。按照《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管理办法(试行)》,对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情况进行登记。五年内,按规定参加培训、完成培训学时并考试考核合格的,取得“贵州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合格证(2011-2015年)”。

完善培训档案制度,加强培训档案建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设立专人管理培训档案,及时记录、收集、整理培训资料并分类归档,做到各类文件、培训资料、图片音像资料齐全。积极探索创新培训档案制度,建立和完善培训档案管理信息化体系,实行电子档案管理。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分级负责

我市继教工程实行分级管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高度重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要建立和健全继教工程领导和管理机构,明确工作职 9 责,落实专人负责。要协调各方,形成工作合力,统筹推进继教工程。

市教育局继教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将加强对继教工程的领导,具体工作由市继教工程办公室组织实施。市一级负责制定实施意见、管理办法、评估标准;组织实施市级培训计划;对各县(区、市)工作进行检查、指导、评估。

市一级要规划、实施、管理好本地区继续教育工作;大力实施中小学教师市级培训计划;加强对各县(区、市)工作的领导、指导和监督检查。

县一级要切实抓好继教工程的具体实施和县、乡、校的三级管理;大力实施中小学教师县级培训计划;对乡(镇)、校工作开展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检查。

乡(镇)、校要切实加强管理和认真组织培训。校长是教师继续教育的管理者、组织者和第一责任人。校长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教师培训五年规划和计划;要有效组织实施校本研修并加强管理和指导,确保培训任务顺利完成。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教师培训工作开展情况作为校长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教师要更新培训观念,要把完成培训任务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加大投入,建立教师培训经费保障机制

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将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列入各级政府预算”和财政部、教育部《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6〕5号)“按照学校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的规定,加大教师培训投入,确保经费足额专项用于教师培训,纳入财政预算,并加强对专项经费的使用管理,并向农村教师、民办教师培训经费倾斜。建立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个人出资相结合等多渠道筹措教师培训经费的机制。把保证教师继续 10 教育经费投入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主要内容。

九、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11年8月底前为启动阶段

在启动阶段,各级要认真做好有关文件精神的学习与宣传,提高认识,搞好调研,制定规划、实施细则和管理措施,并对管理者和培训者进行培训。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4年底为全面实施阶段 在实施阶段,各地应从实际出发分期分批逐步展开培训活动。培训中要注重过程、讲求实效、保证质量,切忌搞形式主义和走过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机构要深入基层和学校,加强对培训特别是农村校本培训的指导和检查。市教育局将每年对各区(县、市)继教工程作一次专项检查。省教育厅将于2013年组织全省继教工程中期检查。

(三)评估验收阶段:2015年为评估验收阶段

其中,6月底前,各县(市、区)完成对乡(镇)的检查验收;7-9月底前,完成对各县(市、区)的市级检查验收。10-12月,迎接省教育厅的评估验收。省评估验收结束后,将对实施继教工程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下载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试行)

    习水县2009-2010学年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 (试行) 为确保我县“十一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顺利实施,按时保质完成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各项工作任务,迎接省教......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意见(大全)

    赵固堆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意见为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市、县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际,现制定《赵固堆乡中小学......

    十二五继续教育实施意见

    遵义县泮水小学“十二五”(2011-2015年) 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按照打造骨......

    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

    大营乡小学“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 实 施 方 案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的精神,为扎实推进我乡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以下简称“继教工程”),切实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促进城乡学校教育均衡发......

    “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5篇范文)

    迤那镇中心校“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 根据《贵州省“十二五”(2011-2015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贵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

    册亨县教育局关于印发《册亨县“十二五”(2011—2015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5则范文

    册亨县教育局文件 册教师字[2011]9号 册亨县教育局关于印发《册亨县“十二五”(2011—2015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中小学、幼儿园: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

    贵州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意见

    贵 州 省 教 育 厅 文件黔教基发„2011‟335号 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意见的通知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

    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

    仁怀市“十二五”(2011-2015年)中小学教师 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按照“打造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