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海省康乐医院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青海省康乐医院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为了更好地保障医疗安全,减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确保患者安全,根据卫生部“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方案文件精神,结合中国医院协会《2009-2010年患者安全目标》,特制定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具体如下: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
本制度所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类别
根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所属类别不同,我院划分为7类:
1、病房诊治问题:包括错误诊断、严重漏诊、错误治疗、治疗不及时、院内感染等。
2、不良治疗:包括错用药、多用药、漏用药、药物不良反应、输液反应、输血反应等。
3、意外事件:包括跌倒、坠床、烫伤、自残、自杀、失踪、猝死等。
4、辅助诊查问题:包括报告错误、标本丢失、标本错误、检查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等。
5、手术相关问题:如手术患者、部位和术式选择错误、患者术中死亡、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手术器械遗留在体内、住院期间同一手术的再次手术、麻醉相关事件等。
6、医患沟通:包括医患沟通不良、医患语言冲突、医患行为冲突等。
7、其他非上列导致医疗不良后果的事件。
三、接收报告部门
1、医疗不良事件尚未发生纠纷的上报医务科,已有纠纷苗头的上报安全医疗办。
2、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3、感染相关不良事件上报院感科。
4、药品不良事件上报药剂科。
5、器械不良事件上报设备科。
6、设施不良事件上报总务后勤科。
7、服务及行风不良事件上报纪检办。
8、安全不良事件上报保卫科。
四、报告形式
(一)书面报告。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按护理部规定执行。
(二)紧急电话报告,仅限于在不良事件可能迅速引发严重后果的(如意外坠楼、术中死亡、住院期间意外死亡等)紧急情况使用。
五、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处理流程(略)说明:
1、当发生不良事件后,当事人填写书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具体见附件),记录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过程、采取的措施等内容,一般不良事件要求24~48h内报告,重大事件、情况紧急者应在处理的同时口头或电话上报告职能科,由其核实结果后再上报分管院领导。
2、职能科室接到报告后立即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制定对策及整改措施,督促相关科室限期整改,及时消除不良事件造成的影响,尽量将医疗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
3、涉及药物不良反应、院内感染、输血反应的实行双重填报。
4、以上处理结果(《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最后统一报医患关系协调办备案。
六、奖罚机制
1、鼓励自愿报告,对主动报告且积极整改者,视情节轻重可减轻或免于处罚。对阻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报告者予以200~500元现金奖励。
2、隐瞒不报经查实,视情节轻重给予50-2000元的处罚;由此引发纠纷或事故的另按本院医疗纠纷处置办法处罚。
3、医患关系协调办每季度对收集到的不良事件报告进行分析,公示处理结果及有关的好建议,跟踪处理、整改意见的落实情况。
4、每年由院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对不良事件报告中的突出个人和集体提出奖励建议并报请院务会通过。
七、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处理流程
第二篇:医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1、护理不良事件包括跌倒、皮肤压疮、输液(输血)反应、导管滑脱、意外伤害、护理差错。
2、各科建立不良事件登记本,登记不良事件的发生经过、原因、后果等及时上报。
3、发生不良事件后,要采取积极补救措施,以减少或消除由于不良事件造成的后果,护士长应及时进行调查,组织科室有关人员进行讨论,进行原因的分析和定性,并进行详细的记录。
4、护理部鼓励上报,对发生不良事件的单位和个人,有意隐瞒不报者,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理。
5、护理部定期组织护士长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
给药制度
1、护士必须严格根据医嘱给药,不得擅自更改,对有疑问的医嘱,应了解清楚后方可给药,避免盲目执行。
2、了解患者病情及治疗目的,熟悉各种常用药物的性能、用法、用量及副作用,向患者进行药物知识的介绍。
3、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4、做治疗前,护士要洗手、戴帽子、口罩、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5、给药前要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需要时作过敏试验)并向患者解释取得合作。用药后要注意观察药物反应及治疗效果,如有不良反应要及时报告医师,并记录护理记录单,填写药物不良反应登记本。
6、用药时要检查药物有效期及有无变质,静脉输液时要检查瓶盖有无松动,瓶口有无裂缝,液体有无沉淀及絮状物等。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7、安全正确用药,合理掌握给药时间、方法、药物要做到现配现用,避免久置引起药物污染或药效降低。
8、治疗后所用的各种物品进行初步清理后,由中心供应室回收处理,口服药杯定期清洗消毒备用。
9、如发现给药错误,应及时报告,处理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
1、护理质量实行护理部、科室、病区三级控制和管理。
2、病区护理质理控制组(Ⅰ级):由2-3人组成,病区护士长参加并负责按照质量标准对护理质量实施全面控制,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出现的质量缺陷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检查有登记,记录并及时反馈,每月填写检查登记表及护理质量月报表报上一级质控组。
3、主管护士及时向新住院患者介绍住院规则,医院规章制度,及时进行安全教育,签署住院患者告知书,教育患者共同参与病房管理。
4、保持病房整洁、舒适、安静、安全、避免噪音、做到走路轻、操作轻、说话轻。
5、科及病区压于每月30日以前报护理部(质控)。
6、工作人员应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工作时间内必须按规定着装,病房内不准吸烟、工作时间不聊天、不闲坐、不做私事、治疗室、护士站不得存放私人物品,原则上,工作时间不接私人电话。
7、保持病房清洁卫生,注意通风,每日至少清扫两次,病房卫生间清洁、无味。
8、每日核对抢救物品,班班交接,做到账物相符,各种急救药品,器材及物品应做到“五定”。定数量品种、定点放置、定专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抢救物品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必须处于应急状态。无菌物品需注明灭菌日期,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
9、严格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在抢救患者过程中,正确执行医嘱,口头医嘱要求准备清楚,护士执行前必须复述一遍,确认无误后再执行。保留安瓿以备事后查对,及时记录护理记录单,来不及记录的于抢救结束后6H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
10、除每天集体交接班外,各班均需按时交接。接班者应提前10-15min到科室,清点应接物品,阅读交接班报告和护理记录单。交班者交清患者病情,并对危重、手术、小儿患者以及新入院患者进行床头交接。未交接清楚前,交班者不得离开岗位,凡因交接不清所出现的问题由接班者负责。
11、值班者在交班前除完成本班各项工作外,需整理好所用物品,保持治疗室、护士部清洁,并为下一班做好必要的准备。
12、患者的心理情况,病情变化,当天或次日手术患者及特殊检查患者的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当天患者的总数新入院,出院、手术、分娩、病危、死亡、转科(院)等及急救药品器械,特殊治疗和特殊标本的留取等。
13、交班方法:文字交接、床头交接、口头交接。
14、医嘱要班班查对,每天总查对,每周大查对一次。护士长参加并签名,每次查对后进行登记,参与查对者签名。
15、执行医嘱及各项处置时要做到“三查七对”三查:操作前、中、后查对。七对:床号、姓名、药名、剂理、时间、用法、浓度。
16、一般情况下不执行口头医嘱,抢救时医师可下达口头医嘱,护士执行时必须复诵一遍,确定无误后执行,并暂保留用过的空安瓿,抢救结束后及时补开医嘱(不超过6H)。
17、健康教育方式:个体指导,集体讲解,交字宣传。
18、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坚持医嘱班班查对,每天总查对,护士长每周总查对一次,并登记签名。
19、各种抢救器材保持清洁,性能良好,急救药品符合规定,用后及时补充,专人管理,每周清点两次并登记,无菌物品标识清晰,保存符合要求,确保在有效期内。
20、对于有异常心理状况的患者要加强监护及交接班,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21、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三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不得仅以床号做为识别依据)。
22、标明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区、床号、住院号、诊断、过敏史等信息。
23、完善并落实关键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如我院的MECT室与病房经颅磁与病房之间。
24、病房内收住患者应按感染与非感染性疾病分别收治,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在患者一览表卡上做标记。
25、一般情况下,病房应定时开窗通风,每日2次,地面湿式清扫,必要时进行空气清毒,发现明确污染时,应立即清毒,患者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均要进行终未消毒。
26、各种诊疗护理用品用后按医院感染管理要求进行处理,特殊感染的患者采用一次性用品,用后装入黄色塑料袋内,并粘贴标识,专人负责回收。
第三篇:医院不良事件上报制度
医院不良事件上报制度
一、医院不良事件是指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损害,包括诊断治疗的失误及相关的设施、设备引起的损害等。
二、医院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的原则: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坚持非处罚性和分开性的特性。
三、医院不良事件的分类:
根据医院不良事件内容涵盖医疗、护理、医技、行政后勤四大部门。
1、病人误判事件:诊疗过程中的病人或具体部位错误。
2、治疗、检查造成或手术后异物留置体内。
3、手术事件:麻醉、手术过程中的不良事件。
4、呼吸机事件:呼吸机使用相关不良事件。
5、药物事件:医嘱、处方、调剂、流药、药物不良反应等相关的不良事件。
6、烧烫伤事件:治疗或手术后发生烧烫伤。
7、跌打事件:固定外跌倒、摔伤。
8、管漏事件:管路滑脱,自拔事件。
9、院内感染相关事件:可疑特殊感染事件。
10、医疗沟通事件:在治疗活动中因医疗信息沟通、告之不当导致的不良事件,包括检验、检查结果判断错误。
11、医疗处置事件: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等引起的不良事件。
12、输血事件:医嘱开具,备血,传送及输血相关不良事件。
13、公共设施事件:医院建筑设施,有害物质外泄等相关事件。
14、医疗设备事件:设备故障导致的不良事件
15、医疗器械事件:内固定断裂、松动。
16、其它医疗不良事件。
四、行政职能科室职责
1、对于发生在门诊科室的医疗事件,归属门诊部处理。
2、对于住院患者的诊疗过程中出具的医疗不良事件归属医务部处理;
3、护理方面的医疗不良事件:包括输液、护理操作、坠床、压疮归属护理部处理;
4、药物不良反应引发的不良反应归属相关临床科室与药剂科处置;
5、医疗器械所产生的不良事件归属设备科与相关临床科室处理。
6、患者就诊或住院期间摔伤,医院建筑设施,停电引起的不良事件等,由总务科处理。
五、医院不良事件报告程序
1、当发生不良事件后,当事人详细填写《医院不良事件报告单》,据实报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过程、病人情况、采取的措施、可能的预后、家属反应等内容。
2、一般医疗不良事件要求24-48小时内上报,事件重大,情况紧急者应在处理的同时电话上报相关职能科室,职能科室接到报告后立即上报分管院长,并开始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并制定改进措施。
3、休息日、节假日上报总值班,总值班通知相关职能科室处理。
第四篇:医院不良事件上报制度
咸阳彩虹医院不良事件上报制度
一、医院不良事件是指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损害,包括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包括诊断治疗的失误及相关的设施、设备引起的损害等。
二、医院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的原则: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坚持非处罚性和分开性的特性。
三、不良事件等级划分: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4个等级。
Ⅰ级事件(警讯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危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要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Ⅳ级事件(临界错误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在对患者实施之前被发现并得到纠正,患者最终没有得到错误的医疗护理服务。
四、医院不良事件的分类:
根据医院不良事件内容涵盖医疗、护理、医技、行政后勤四大部门。
1、病人误判事件:诊疗过程中的病人或具体部位错误。
2、治疗、检查造成或手术后异物留置体内。
3、手术事件:麻醉、手术过程中的不良事件。
4、呼吸机事件:呼吸机使用相关不良事件。
5、药物事件:医嘱、处方、调剂、流药、药物不良反应等相关的不良事件。
6、烧烫伤事件:治疗或手术后发生烧烫伤。
7、跌打事件:固定外跌倒、摔伤。
8、管漏事件:管路滑脱,自拔事件。
9、院内感染相关事件:可疑特殊感染事件。
10、医疗沟通事件:在治疗活动中因医疗信息沟通、告之不当导致的不良事件,包括检验、检查结果判断错误。
11、医疗处置事件: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等引起的不良事件。
12、输血事件:医嘱开具,备血,传送及输血相关不良事件。
13、公共设施事件:医院建筑设施,有害物质外泄等相关事件。
14、医疗设备事件:设备故障导致的不良事件
15、医疗器械事件:内固定断裂、松动。
16、其它医疗不良事件。
五、行政职能科室职责
1、对于发生在门诊科室的医疗事件,归属门诊部处理。
2、对于住院患者的诊疗过程中出具的医疗不良事件归属医务科处理;
3、护理方面的医疗不良事件:包括输液、护理操作、坠床、压疮归 属护理部处理;
4、药物不良反应引发的不良反应归属相关临床科室与药剂科处置;
5、医疗器械所产生的不良事件归属设备科与相关临床科室处理。
6、患者就诊或住院期间摔伤,医院建筑设施,停电引起的不良事件等,由总务科处理。
六、医院不良事件报告程序
1、当发生不良事件后,当事人详细填写《医院不良事件报告单》,据实报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过程、病人情况、采取的措施、可能的预后、家属反应等内容。
2、一般医疗不良事件要求24小时内上报,事件重大,情况紧急者应在处理的同时电话上报相关职能科室,职能科室接到报告后立即上报分管院长,并立即开始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并制定改进措施。
3、休息日、节假日上报总值班,总值班通知相关职能科室处理。
咸阳彩虹医院 2015.12.18 3
第五篇: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培训试题
一、填空题。每题5分,共50分。
1.由医疗行为自然转归患者造成损害,或两者皆有。
2.临床诊疗工作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痛苦和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3.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鼓励自愿、主动上报全院范围内适用,全院员工知晓率100%,医务人员充分理解。
4.医院鼓励职工主动
5不良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二、名词解释。10分。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临床诊疗工作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三、简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
1.不良事件报告原则是什么?
Ⅰ级和Ⅱ级事件属于强制性报告范畴,报告原则应遵照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国发
[1987]63号)、卫生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卫医发[2002]206)以及医院内相关规定执行。Ⅲ、Ⅳ级事件属于自愿报告系统范围,是强制报告系统的补充,具有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和公开性的特点。
2.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制度意义?
及时发现问题,避免纠纷发生
有利医院进行医疗质量缺陷管理,完善工作流程,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有利于卫生行政部门监督,制定相应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