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人物

时间:2019-05-14 23:36: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党史人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党史人物》。

第一篇:党史人物

党史人物

【字体:大中小】

更新时间:2011-01-26

邓止戈(1096年12月~1991年11月),又名邓国忠,别名余泽平,出身于四川省筠连县手工业家庭,高小毕业。

1927年8月加入共产党参加革命,曾任中共贵州省第一届省工委委员、贵州抗日救国军参谋长、红六军团参谋、红军十八师新兵团参谋长、陕北公学大队长兼军事科主任、贵州省工委第二届书记、华南局群众工作委员会委员、研究室研究员、华东土改工作团委委员、华南革命大学三部副主任、西南服务团四支队政策、西南革大教育长、西南局党校副校长、中央第七中级党校副校长、中科院四川分院副院长、四川省社科院顾问、省政协常委,副省级干部离休。

1924年止戈在四川筠连高小毕业,就到叙府(宜宾)进陆军第九师刘文辉的军事干部养成所。1925年进刘文辉办的军官讲习所学习。1926年随军驻雅安。1927年8月,经驻邛崃县的二十四军第六混成旅张志和部秘书官百中(地下党员)介绍入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冒着生命危险在国民党军中策划武装起义。1928年春被派到潼南参加邝继勋组织的武装起义,后在涪陵、丰都、江津、合川等地国民党军中组织策划了4次起义。1930年参加忠、丰、涪边区的武装斗争。1931年春去重庆,组织上派去邻水清理组织,在邻水被叛徒杨大明出卖,抓入重庆监狱。1933年春军阀刘湘办“国难大赦案”,经狱中地下党支部吴谊介绍,出狱找到了组织。组织上又派去江北九龙场二十一军暂编师余安民部作兵运工作,7月被叛徒、特务张嘉珞发现告密,师长余安民率手枪排抓他,事前他已感不妙跑脱,刘湘严励通缉捉拿。止戈逃走后重庆组织已遭破坏,盲目奔波来到了泸州,幸运遇着一个李老师,就介绍止戈去袁品文部,这时的袁部因起义失败,投奔贵州省长兼二十五军军长王家烈,进驻湄潭县,编为第三师任副师长(无师长)。止戈离开四川泸州,到袁部任参谋,黄大陆是该师的参谋长,他们二人的思想比较一致。止戈同黄大陆商量帮助袁,为革命打下基础。他们先从建设好湄潭着手,不久湄潭出现了新气象。这时王家烈不放心袁部的第三师,便调到贵阳进行了整编。黄大陆、邓止戈也随军调到贵阳。

邓止戈在贵阳,同在上海参加“左联”回到贵阳搞革命活动的谷友庄取得联系,也同从毕节到贵阳的缪正元有结识。1934年夏,林青、缪正元、秦天真从毕节等地转移到贵阳进行地下工作。这时又有赵促成、王石安(织金人)从上海来到贵阳活动,通过谷友庄的关系同这4位地下党员取得联系,当时在贵阳的高言志、李逸生同秦天真他们有交往,4位共产党员和搞地下活动的这5人结合在一起。经过大家商议,建立了一个群众性的革命组织——九人工作委员会,叫“九人工委”,作为当时领导贵州革命活动的临时组织形式(不是党的一级组织机构)。“九人工委”是以党员为核心,林青为领导,邓止戈是军事干部出身搞军运。

邓止戈在贵阳,因黄大陆参谋长的关系,到尤禹九旅任参谋,尤旅调毕节驻防,止戈随军到毕节。根据“九人工委”的分工,邓止戈的任务是搞军运。1934年夏来毕节时,止戈找到毕节搞军事工作的王冠兰、杨一民,王、杨告诉止戈他们已同毕节专区有武装的安岳阶、邓广乾、周质夫、席大明等有了联系,邓止戈告诉他们要加深对地方武装的工作,同时了解尤禹九部在毕地的情况。止戈留在部队接交人员、宣传抗日、进行地下活动和联系武装的工作。随后建立了党支部,邓止戈任书记、杨杰任组织委员、邱在先任宣传委员,这是毕节又建起来的第二个党支部。

1935年初,尤禹九旅调驻安顺、水城一带,止戈随军离开了毕节。到了安顺,又会见了黄大陆,两人商量武装斗争,因黄在部队任师的参谋长,不便同“九人工委”开会商谈,是以单线联系。1935年1月中央确认了林青们发展的党组织及开展的工作,批准建立“中共贵州省工作委员会”,林青任省工委书记兼遵义县委书记,邓止戈、秦天真为省工委委员。省工委的建立,是贵州省第一次建立地方党组织的领导机构,从此,在中央的领导下进行工作。

1935年1月贵州省工委建立,这时止戈是省工委委员,分管武装工作,为策应后面来的红军,派止戈于8月第二次来毕节,积极开展毕节的地下工作,开办读书会,建立学习小组阅读进步书籍,培养积极分子,开展反蒋抗日活动,毕节的进步活动又活跃起来了。邓止戈两次到毕节,在川滇黔边区已联系了几支武装,有席大明、周质夫、阮俊臣部,在毕节也了解不少的敌情。当红军二、六军团向毕节进军,止戈在城策应粮草、住地、组织群众迎接红军。止戈组织了群众在城外夹道欢迎红军入城。

邓止戈两次到毕节联系的武装,席大明、周质夫的队伍同红军入城,阮俊臣的部队在川黔边活动。1936年2月14日,军团领导在毕节建立了贵州抗日救国军,邓止戈任参谋长。2月下旬形势发生变化,二•六军团接到中央命令转移北上,继续长征,抗日救国军带领留城的二支队随红军长征,编入二军团五师领导的十四团和六军团十八师的新兵团等部。邓止戈任六军团参谋、新兵团参谋长,在长征中作战负伤,随军北上直到延安。1938年2月,根据贵州工作的需要,中组部副部长李富春找邓止戈、秦天真谈话后,派回贵州工作,贵州省工委由邓止戈、秦天真、黄大陆、李策4人组成,邓止戈任书记,3人为委员。邓止戈由延安派回贵阳领导贵州的工作。

1938年3月至1940年4月,邓止戈、秦天真从延安来到贵阳后,省工委继续巩固和发展党的组织,进一步壮大抗日进步势力,明确党委和支部的领导和成员。1939年的4月、9月,在晴隆县和贵阳近郊分别办了党员训练班,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员的水平。

1940年3月邓止戈去重庆找中央南方局汇报请示,4月回到贵阳后成立邓止戈任书记的贵州临时省工委,陈于丹、张述成、肖次瞻、杜守敦为委员。邓止戈把工作安排好后,撤回延安。

1949年,邓止戈随军南下,解放大西南,任西南服务团四支队政委,四支队人员参加四川的解放,大多留在当地工作,止戈留在了四川。

邓止戈于1991年11月3日在成都病逝,享年85岁。

林青(1911~1935),原名李远方,字肃如,号矛戈,毕节县人。出身于城镇贫民家庭,小学毕业后在百货店当学徒,因不堪老板虐待,出走重庆当演员。在剧团受到进步思潮的影响,进步很快。1927年四川军阀镇压群众支持北伐军的集会,制造重庆“三•三一”惨案时,林青因参加而被捕,经营救出狱后,考入西南美术专科学校学习。1929年,在重庆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被中共组织派往上海,在沪东共青团区委工作,不久转为中共党员。“九•一八”事变后,与在上海的毕节人缪正元(共青团员)等组织“朝阳音乐社”,在工人中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2年在组织工人罢工时,被英租界巡捕房逮捕,以共产党嫌疑罪判刑两年。1933年出狱后,因找不到组织关系,与缪正元同回家乡。

1933年冬,林、缪二人回到毕节后,与在毕节中学任教并领导抗日救亡活动的老同学秦天真一起,组织建立“毕节草原艺术研究社”,以思想进步的教师和学生为基础,广泛联系劳苦大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1934年1月,由林青介绍、缪正元监誓吸收秦天真加入中国共产党。三名党员组成了毕节党支部,林青任支部书记。党支部讨论通过林青提出的四条行动纲领:

一、发动武装斗争,创造条件建立苏维埃政权;

二、加强党对“草原艺术研究社”的组织领导,推动群众性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三、加强党的建设,发展党的组织;

四、继续设法与党的上级机关取得联系。在党支部的领导下,草原社成员发展到200多人,并把活动范围扩展到农村。

党支部的活动引起了毕节县国民党当局的注意,并准备对支部成员下毒手。为了保存实力,1934年夏,林青等支部成员和部分骨干离开毕节,转移到安顺、贵阳等地进行革命活动。林青等在贵阳利用各种社会关系,以学校为主开展活动。组织“社会科学研究会”、“文学艺术研究会”等,通过宣传抗日,开展文艺活动和组织阅读革命书刊,把进步青年和爱国志士吸引到党支部的周围。林青始终把党的组织建设放在首要地位,通过各种活动,考察和培养了徐健生、李策等一批骨干分子,逐步把他们吸收到党组织中来。根据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支部决定,成立一个以党员为核心,有革命进步人士参加的九人工作委员会,以贵阳为中心,面向全省开展革命活动,发展党的组织,并派党员邓止戈、黄大陆等在国民党部队搞兵运工作。1934年底,全省建立党支部和党小组10多个,党员已发展到40多人。

1935年1月,中央红军长征进入贵州后,林青为寻找红军与党取得联系,从贵阳到榕江、思南等地辗转到遵义,在红军召开群众大会上,巧遇在上海同狱的难友吴亮平(时吴在红军中担任红一军团地方工作部长、中央纵队秘书长),他带林青去见中央组织部长、红军总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长罗迈(李维汉)。林青向李维汉详细汇报贵州的工作,随后李维汉代表中央承认贵州地下党,并批准成立中共贵州省工作委员会,任命林青为省工委书记兼遵义县委书记,邓止戈、秦天真为工委委员。李维汉还向林青传达了遵义会议精神,鼓励全体党员要在白色恐怖下英勇顽强地坚持斗争。林青回到贵阳,商讨执行中央对贵州工作指示的意见。商量建立以林青为首的军事小组,由秦天真具体负责,深入各地发动武装斗争,吸引国民党军,掩护红军。在人民群众中,采取印发传单,利用各种场合,宣传共产党员和红军北上抗日的主张,传播红军胜利的消息,揭露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围剿红军的阴谋,发动群众反对国民党的倒行逆施。在斗争中积极培养和发展党员,壮大党的组织。到1935年4月,全省已有11个县和贵阳地区10多所学校建立了县委、支部或小组,形成以省工委为核心的党的体系,领导全省各族人民开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由于叛徒出卖,1935年7月19日,地下党机关设在贵阳万宝街的联络点被破坏,刘雪苇和林青先后被捕。失去组织联系的中共党员董亮清在狱中当看守,决定帮助他们越狱逃走。但一次只能押解一人,越狱的机会也只有一次。董亮清和他们商量时,林青告诉刘雪苇,自己被打成重伤,不能恢复,出去对革命事业也不能再作贡献。并以工委书记的名义,决定刘雪苇越狱。预定越狱时间来到时,林青竭尽全力摇响狱窗,大声喊叫,把监狱看守吸引到自己身旁,帮助刘雪苇越狱。

刘雪苇越狱成功后,国民党特务对林青下了毒手。1935年9月11日,林青带着脚镣手铐被押上刑车。刑车通过贵阳市区时,被折磨得伤痕累累的林青,昂首挺胸,高唱《国际歌》,高呼“打倒出卖国家民族的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国民党军警为了封住林青的口,便惨无人道地用刺刀戳穿他的双腮卡住他的牙关,使他鲜血直流不能说话。林青大义凛然,壮烈牺牲,时年仅24岁。

秦天真,又名鼎钟,在贵阳省立一中求学期间任“贵州学生抗日救国团”主席团主席,高中毕业回到毕节任中小学教员。

1933年冬,缪正元、林青从上海回到毕节,同秦天真一起组织了上百人的“草原艺术研究社”进行进步活动,宣传抗日,团结进步师生反帝反封建,传播马列主义。1934年1月,林青、缪正元根据秦天真的要求和表现介绍其加入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贵州地下党毕节第一个支部,林青任支书,缪、秦为成员。

1934年夏,缪正元、秦天真到贵阳后,以林青为主成立了“九人工作委员会”。秦天真在贵阳情况较熟,分管组织,积极培养反蒋抗日斗争的进步青年。1935年1月初,中央红军到达遵义,批准建立“中共贵州省工作委员会”,省工委由3人组成,林青任书记,邓止戈、秦天真为委员。1935年春季,秦天真发展了一批在革命工作中合乎条件的人员入党,党的地方工作、军事工作向深度、广度推进。

1935年7月19日、20日两天,敌方抓捕了党员林青、刘茂隆(又名刘雪苇)等9人及党的外围组织的10余人,8月底省工委决定停止发展党员,整顿巩固组织,单线联系,隐蔽斗争,向农村转移,由秦天真暂时主持省工委的工作。

1936年5月秦天真去到都匀高言志那里,通过在贵阳抗日运动中有交往的龚泽霖在桂系中供职的关系,把秦天真(化名余汉生)介绍给贵州抗日救国军总司令阎崇阶,阎爱才,委秦天真任“贵州抗日救国军”第四纵队政治部主任。在该部干了半年,秦天真为找党组织离开了六寨到上海,找到八路军办事处会见了中组部长博古(秦邦宪),向博古汇报贵州地下党的情况后,博古又介绍他们去延安向中央汇报,到延安的第二天,中央常委张闻天接见了秦天真,中组部决定秦天真到中央党校学习。

1938年2月中旬,根据贵州工作的需要,派秦天真回贵州工作,贵州省工委由邓止戈任书记,秦天真为委员。1938年3月至1940年4月,秦天真回到贵阳期间,经省工委决定,先后发展了党员,恢复建立了贵州的党组织,具体由秦天真办理,首先恢复了贵阳县委,秦天真兼贵阳县委书记。1939年4月省工委为培训党员骨干,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分别在晴隆、贵阳滥田坝、木头寨办了党员训练班。此外,在党的领导下,以党员为核心的文化工作开展得有起色。

1940年4月,根据南方局的决定,叫秦天真到南方局报到,7月秦天真到中央党校学习。1944年秦天真调中央党校任第5支部书记。

抗战胜利后,1946年4月中央组织部决定调秦天真等去山东工作,6月国民党发动向解放区进攻的鲁南战役,秦天真被派去组织战区群众,接待部队,支援前线,为部队筹集粮食,发动群众做煎饼、腾房子、送茶水、补衣等。鲁南战役打了10多天取得了胜利,秦天真的后勤工作完成较好。鲁南战役胜利后,开展土改工作。秦天真接受任务后带领一批干部到曲阜工作。土改中有的农民想分“三孔”,秦天真作了动员说服工作,土地分给了农民,农民通情达理不分“三孔”了。秦天真得到了上级的通报表扬。

1948年11月6日,中央军委发起了淮海战役,张国华部队作战的几个县,由秦天真参加支前的领导工作,他深入发动群众,带领当地群众保证了部队的粮食供给以及运送伤病员等工作,受到野战军总部的表扬,随后调任十八军张国华部的民运部长。秦天真组织民运部的全体人员,超在部队之前征粮,他们发动群众查找大地主私藏的粮食,又经群众加工成米,摆在部队过的路边,由战士装入米袋前行,一地粮食解决后,又超部队之前在另一地筹粮,保证了部队的供给,促进十八军乘胜前进。

1949年11月15日贵阳解放后,22日成立贵阳市军管会,苏振华省委书记任主任,秦天真为委员兼市政接管部长,经二野军令、周总理签署,政务院任命秦天真任贵阳市长。1950年2月6日,贵阳市召开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秦天真当选为主席。1951年5月在第三次人民代表会上秦天真当选为贵阳市长。在省委的领导下,秦天真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坚决彻底消灭反动势力,巩固新生的政权,对贵阳市的这段工作打开了局面,奠下了工作基础。

1950年秋,秦天真担任禁毒委员会主任委员,布置清缴,收缴了鸦片、吗啡5万多两和大批烟具进行烧毁,对2名烟犯头目枪决。市政府还采取措施,取缔妓院,处理抗拒的鸨母,对妓女进行改造、医治,引导劳动就业。

贵阳市解放时仅20多万人,不到5千户,粮食产量不足,工业落后,失业工人1万多,闲散居民5万多,秦天真感到担子重,竭尽全力抓恢复生产,重建国民经济。在农村抓农业生产、进行五大任务、土地改革的工作。到1952年国营商业、私营工商业均增长较快,五大任务、土地改革完成,农业生产显著增长,国民经济有效恢复和发展。改革了中华路干线,治理贯城河、兴建黔灵湖,建设延安路,开通了公共汽车。

秦天真在任贵阳市委书记、市长6年多的期间,为开展贵阳市的革命和建设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为贵阳市后来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56年6月,因受刘雪苇案的牵连,秦天真被免去贵阳市委书记、市长的职务。后来调任省建委主任、省交通办公室主任、省铁路筑路委员会主任。秦天真为工作出发含冤中承担了贵州的铁路建设、施工等工作。1958年3月19日调秦天真任筹建工学院筹委会主任,以贵医旧址为临时校址,同时在蔡家关建设新校址,师资等学校人员在筹建中备齐,保证了按时开学上课,这时秦天真又经省人委任命为工学院院长,11月省委批准秦天真任中共工学院委员会书记。1960年省委决定秦天真任院长。1964年底,秦天真调职,任命为省文献办公室主任。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省委决定对秦天真隔离审查。1980年9月,中央批转公安部、最高人民检查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案件的复查报告》从政治上平反,使因这一错案而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同志包括刘雪苇得到了平反恢复了名誉,受刘雪苇而牵连的秦天真同时也平了反,长达24年之冤总算澄清了。

1973年3月,省委决定秦天真任省科教办公室副主任,党组副书记,主持日常工作,11月省政协召开第四届委员会,秦天真当选为省政协常务副主席。1979年5月经中央批准秦天真增补为省革委副主任。1980年1月在省第五届人代会第二次会议上秦天真当选为副省长。1983年8月中共贵州省第五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一届省顾问委员会,秦天真当选常委、副主任。在这段任职期间,秦天真尽职敬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指示落实政策平反冤假错案。对贵州地下党、游击队政策的落实,秦天真是当事人、领导人,为此他实事求是站出来说话出证,如贵州地下党第一支武装的领导人范敬章的党籍、活动,他写了证明得以落实。到1984年,恢复地下党员党籍的有几百人,认定几千人为游击队员的革命身份,追认300多人为革命烈士。

1981年初省委根据中央关于征集、整理党史资料,研究党史的指示,委托徐健生、秦天真牵头,8月省委正式行文决定,党史研究委员会徐健生任主任、秦天真等3人为副主任,秦天真主持日常工作,后来又任领导小组顾问。全省各级的党史工作,在建立组织机构,安排好人员的基础上很快就开展起来,并作出了很大的成绩。在开展党史工作的同时,省政府又建立了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秦天真被任命为编委会第一任主任,在秦天真的领导下,全省的新方志工作很快就展开,经几年的时间各级新方志纷纷出版,修志工作日新月异地向前推进。他在1985年4月离休,离休后仍关心党史和地方志的工作。

秦天真于1998年9月在贵阳病逝。

AAAa

第二篇:党史人物

张家口人物

李泰棻,字革痴,号痴庵。男,1896年出生于河北省阳原县揣骨疃一书香人家。18岁考入北京大学专攻史地,但因学杂费高昂,遂转入北京师范大学就读。三年级时,在时任北京师大校长陈宝庄的支持、鼓励下,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史著《西洋大历史》,全书80余万言,受到李大钊、陈独秀等名教授的推崇,皆为其作序,一时轰动了京城各高等学府。引起了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高度重视,22岁时,被破格聘为北大教授。

李泰棻先生青年得志,声望日高,教学尽心尽力,全国各大学争相聘请,仅见习期间,就兼任北京私立国民大学教授、朝阳大学教授。1917年毕业于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科,1918年任国立山西大学教授,第二年又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1919年任武昌高等师院文史地理部主任。1924年任察哈尔省教育厅长,受冯玉祥将军委托常去北京协和医院看望问候孙中山先生的病情。1925年5月27日,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发生反对校长杨荫榆的**,鲁迅联合七位教授发表《对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宣言》,对学生予以声援,七教授中最年轻的一位就是时任北京大学教授和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史学系主任的李泰棻。1926年执政的段祺瑞让其以副部长之职代管教育部。1927年,李大钊就义,无人敢出面料理后事,作为同事兼及挚友的李泰棻毅然为其收尸入殓,买棺治丧(见《关于李泰棻》,载《文汇读书周报》2004年6月28日)。1928年任北平特别市教育局长、北京市立师范大学校长。1924-1930年应冯玉祥将军之邀讲解《孙子兵法》,并被任命为中将秘书长。1931年后协助冯玉祥组织**同盟军。1937年前,致力于史学研究,著作颇丰,主要有80万字的《中国史纲》、50万字的《西周史征》、30万字的《国民军史稿》、50万字的《方志学》。1931年-1934年出任《绥远省通志》总纂,还著有《鲁迅遗事》。1938年冬任伪天津市教育局长,是受汪伪政府胁迫。1939年-1948年应北京师大校长之邀任文学院院长。1950年应察哈尔省副主席吕复之邀,由省政府教育厅长李舜琴赴北京接其回察任教。先后在宣化中学、宣化师范、张家口市教师进修学校任语文、历史教师。

1956-1962年任张家口速成师专、张家口师院语文教师,讲授古典文学深入浅出,对字、词讲解深透,乐于提携青年,常以“功夫凭苦练,学问靠勤奋”的话激励人们,告诉青年要多读书、多积累、多动笔,帮助张家口地区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师资。

新中国成立后,李泰棻回到家乡张家口,先后在宣化中学、宣化师范、张家口师专任教,12年间,为家乡培养了大批师资。1962年,应河北省委宣传部长朱子强举荐李先生到天津历史研究所工作,之后中央文史研究馆邀请其赴京编写《中国近百年史》。1964年调长春东北文史研究所任研究员。1972年,李泰棻在北京病逝,享年75岁。

在之后的岁月里,虽然他也曾从过政、从过戎,担任过绥远省、北京市、天津市教育厅长以及冯玉祥将军的中将秘书长,但是他主要从事的还是教育工作,专门研究中外历史,成为著作等身的历史学家。

李泰棻的史学著作有十几种,他19岁时写的《西洋大历史》一版再版,出四版时,章士钊、李大钊、陈独秀、刘半农等为之写序,称此书为中国编著西洋历史开一新纪元。《国民军史稿》,洋洋30余万言,由于李泰棻曾在冯玉祥身边工作六年,又给冯玉祥的部下多次讲史,所以,这部著作,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西周史证》,是极见功力的一部史书,李泰棻以十年之力荟萃秦汉以前全部古籍,下至《通志堂经解》、《皇清正续经解》,凡是有关西周史料或经解新说,无不广征博引,为先秦史学的研究开辟了道路。《方志学》对方志的选辑、整理、鉴定作了系统论述,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方志思想,这部著作的出版,标志着方志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为了写好这部书,李泰棻还在20世纪30年代先后担任《绥远省通志》总编辑和《阳原县志》总纂,这两部志书成为方志界公认的一代名志。另外,他还著有《中国史纲》、《中国近百年史》等,也在学术界产生过很大影响。1932年,王森然著《近代二十家评传》,将李氏与康有为、章炳麟、王国维、陈独秀、胡适、郭沫若等并列,足见其影响之巨。

与党史的联系:1925年5月27日,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发生反对校长杨荫榆的**,鲁迅联合七位教授发表《对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宣言》,对学生予以声援,七教授中最年轻的一位就是时任北京大学教授和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史学系主任的李泰棻。杨荫榆维护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受到北洋政府的赏识。她在管理上施行封建家长的粗暴方式,限制学生思想和行动的自由。在五卅运动后杨荫榆又率领军警入校,强迫学生搬出学校,宣布女师大解散,责令关闭伙房,锁住校门,坚守女师大的学生骨干刘和珍、许广平等13人被打伤。李泰棻坚决谴责这种行为,支持学生运动,支持共产党领导的反帝爱国运动。

1927年,李大钊就义,无人敢出面料理后事,作为同事兼及挚友的李泰棻毅然为其收尸入殓,买棺治丧。李泰棻作为李大钊的好友,二人纵情文史,交谊甚笃,赞扬李大钊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的贡献。

李泰棻1931年后与方振武、吉鸿昌等协助冯玉祥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1933年4、5月,日军越过长城,进逼平津,并侵占察哈尔省(今分属内蒙古自治区和河北省)多伦、沽源等地。蒋介石坚持不抵抗政策,准备与日军签订停战协定。冯玉祥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建议和帮助,于5月26日在张家口通电成立民众抗日同盟军,自任总司令,先后响应加入者七八万人。

1950年应察哈尔省副主席吕复之邀,由省政府教育厅长李舜琴赴北京接其回察任教。李泰棻先生响应党的教育方针,回到察哈尔省教书育人,为家乡和国家培养建设人才。

闫献磊

第三篇:安徽党史人物

安徽党史人物

1.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庆同,字仲甫。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15年9月15日,创办《新青年》杂志,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曾当选为中央局书记,中共第二、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第四、第五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等。1922年11月5日,中共代表参加共产国际大会,陈独秀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1927年7月12日,中共中央改组,陈独秀停职。1932年10月15日,陈独秀被捕。1942年5月27日在贫病交加中逝世,享年63岁。

2.孙立人,字抚民,号仲能,汉族,安徽舒城三河镇(今属肥西)人,生于安徽庐江金牛镇。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军衔,第一次缅战时任38师师长,在孟关杰布山隘,孟拱河谷等地击败日军。第二次入缅作战时任新一军军长,是抗日战争中军级单位将领中歼灭日军最多的将领。有“丛林之狐”、“东方隆美尔”之誉。内战时曾于四平、公主岭等地击败林彪。

孙立人致力于国军现代化,整编撤退来台之国军,建立完善之兵役制度与预备军官制度。1955年遭蒋介石认定叛变被软禁,随着孙案的爆发,孙立人的一切事迹,遭到国民党政府的历史删除。

1988年台监察院认定孙立人无叛乱意图,2014年7月,台湾监察机构承认1955年郭廷亮“假藉长官名义为匪工作”间接为其平反。

3.王稼祥(1906年8月15日-1974年1月25日),安徽宣城泾县厚岸村人。原名嘉祥,又名稼啬。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对外工作的开拓者之一。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主任、苏区外交人民委员会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央三人军事小组成员、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八路军总政治部主任、八路军军政学院院长、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解放后历任中国驻苏联大使、外交部副部长、中联部部长。1943年7月5日,王稼祥首次提出“毛泽东思想”。1974年1月25日在北京逝世。

4.王雪琴(1889-1938),原名庆鹤,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区丁庄村人。1921年考入北京平民大学。毕业后出任江苏省赣榆县0行政科长。后来在江苏省立第七师范学校任教员。尔后又担任萧县县0第一科长,主管行政事宜。

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华。上海、太原失守以后,淮北局势逆转。12月王雪琴接任萧县县长,受命于危难之际。王雪琴主持成立萧县民众抗日动员委员会,举办抗日训练班,军民抗日热情高昂。1938年5月15日,日寇占领濉溪口以后连夜向萧县境内进犯。在向祖庄东北望城冈方向突围时,被日军发现。敌人集中火力追击,王雪琴与耿继贤等遇难。这次战斗共有二三千抗日官兵为国捐躯。新中国成立后,王雪琴等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5.冯玉祥(1882年11月6日-1948年8月22日),谱名基善,表字焕章,安徽巢县(今巢湖市夏阁镇竹柯村)人,生长于直隶省保定府(今河北省保定市),民国军阀,国民革命军陆军元帅,西北军领袖。曾任陆军第十六混成旅旅长,第十一师师长,陆军检阅使。1924年10月23日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发动“北京政变”,将其所部改组为国民军,任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后任国民军联军总司令,参加北伐,1926年9月17日冯在绥远五原誓师,任国民革命军联军(后改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司令,1927年5月5日,冯玉祥率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出师潼关,进入河南,策应武汉方面北伐的国民革命军,协同作战。1927年7月7日,冯玉祥礼送共产党出境。1933年8月3日,冯玉祥辞去同盟军总司令职。后因与蒋介石集团发生利害冲突,举兵反蒋,自美回国乘船途经黑海时,因轮船失火于1948年8月22日遇难。

6.卫立煌(1897~1960),国军名将,中华民国高级将领,爱国人士。字俊如,又字辉珊,安徽省合肥县东乡卫杨村人(今安徽省合肥市淝河镇卫乡村)。国军陆军二级上将军衔。取得了中原大战中击败石友三解除南京之围、鄂豫皖“围剿”、镇压“闽变”分路暨主功、击败冈村宁次收复郑州、缅北滇西反攻战役(含强渡怒江战役)等一系列战役的胜利。忻口会战亦破坏了日军的作战计划。建国后曾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二届人大代表,民革第三、四届中央委员会常委等职。1960年1月1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4岁,安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是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中的“虎将”。

7.戴安澜(1904年11月25日-1942年5月26日),原名戴炳阳,字衍功,自号海鸥,安徽省无为县人,国民革命军第五军第200师师长,著名抗日将领,以远征缅甸闻名。1904年出生,1924年加入北伐军,1925年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翌年参加北伐。1939年12月在广西昆仑关与日军第5师团激烈鏖战,戴安澜指挥有方,重伤不下火线,击毙日军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赢得著名的昆仑关大捷。1942年3月戴安澜率200师西出云南,打退了日军20多次冲锋,歼灭敌军4000多人,5月16日戴安澜于指挥所部撤退途中,不慎中弹负伤,至5月26日逝世,享年38岁。

8.程恩普(1882-1943),字稚周,清长江水师提督程文炳第六子。20岁入安徽武备陆军学堂学习,光绪三十一年(1905)东渡日本,入同文书院,结识孙中山,参加同盟会。孙中山见他才智超人,十分器重,委他与孙毓筠(少侯)同主安徽革命事宜。不久,派他与吕荫南等回国,组建国内革命组织。他回国后,利用父亲长江水师提督之便,在官兵中发展安仁会会员,进行革命鼓动工作,翌年回东京复命。辛亥革命的烈火在阜阳燃起后,他又为讨袁用尽家产。许多老同盟会员得知他的窘状,相帮助他,他谢绝道:“牺牲乃革命党人之本分,若计较得失,与术工投机者何异?”“9.18”事变后,国难日深,恩普忧愤交加,疾病日重,于民国33年(1944年)7月25日呕血逝世,时年61岁。

9.潘善斋(1877—1951年)新华区潘寨人,黄埔军校毕业后,历任北伐时期国民革命军连、营、团长,4.12政变后,被提升为三十三军教导师师长,民国16年驻阜阳,与驻防阜阳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秦庆霖发生摩擦,他密告秦“暗藏北洋军阀五色旗,心怀异端,强令农民种鸦片,毒害地方”。秦庆霖师被解决后,他关心地方水利建设,捐资兴建永安闸,抗日战争时期,调升为国民革命军骑兵第二军副军长,参与指挥保卫阜阳的战斗。民33年,解甲归里,被任为导准委员会主任,莅任后,常冒雨监督修提,1951年病逝。

10.张炳恒(1925--1980)安徽省阜南县方集镇王庄人,抗美援朝志愿军特等功臣。

1951年参加革命,志愿军第十五军第四十五师第一三五团第二营机炮连班长。在上甘岭战役的第二天,他为了压制敌坦克对前沿阵地的威胁,用自己肩膀代替炮架,施行近距离射击,连续击毁敌坦克3辆,有力地配合步兵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在这次战役中,他这门炮共歼敌105名,毁敌火力点31个,击毁敌轻重机枪38挺、高射机枪12挺、战防炮1门、无后座力炮5门,毁伤敌坦克7辆(毁4辆),击毁弹药库1座。立特等功。

张炳恒1953年回国,1960年入信阳步兵学校深造,同年12月毕业。1980年5月12日,张炳恒不幸身亡,终年55岁。

11.杜枫,1921年出生于安徽省萧县杜集(现属淮北市),1939年6月加入朔里抗日宣传队。1940年任杜集乡青救会主任、代理乡长。同年7月组织上送他到豫皖苏边区联合中学读书,11月调到地方武装教导队学习。1941年1月加入中国0。后分配到怀远县大队二中队任文化教员,参加三个月反顽斗争。转移津浦路东后曾任泗南县峰山区中队政治指导员、泗南总队教导队政治指导员、泗南县独立团三营副教导员。日本投降后调任军分区骑兵中队指导员。解放战争开始后,被分配到淮北独立三团三营任副政委。后任淮北挺进支队三团三营教导员。1948年11月在碾庄圩战斗中负重伤。出院后曾任团政治处组织股长、代理营教导员,参加渡江战役。

建国后,杜枫先后担任八十五师政治部-科长、组织科长、船营大队政治委员、水兵师团政治处主任、副政委、政委。1957年入北京政治学院学习,1959年回到福州军区先后任团政委、师政治部副主任、南昌步校政治部副主任,1965年10月调任福州军区工程兵政治部副主任。-中,杜枫受到严重-。后来又到上饶、赣州等军分区任副政委、顾问等。1982年得到彻底平反,1984年离休,享受副军级待遇,1991年病逝。

第四篇:党史人物讲稿

王博昌、萧锡明、马道远 ——咱家乡的英雄

(注: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开头的背景音乐为引子,引出此次讲课

内容)同学们,大家上(下)午好!

今天,我们来上一堂特殊的课,由我来和大家一起聊聊咱家乡的英雄人物——投笔从戎的抗日英烈王博昌、人民的好区长萧锡明和全国民兵英雄马道远的故事。

同学们知道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多少周年吗?对,是70周年,为了纪念这一伟大胜利,我们县委党史研究室和关工委组织了这次党史教育进校园活动,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并能从中有所收获,受到教育和启迪。

我们经常在电影、电视剧中看到抗日战争的各种场面,哪位同学能说出几个这样的场面?(引导学生发言,并给予肯定的评价)。八路军战士打鬼子、抓汉奸,民工、民兵抬着担架从战火纷飞的战场上救伤员,地方党员干部被日伪军抓去杀害,等等,这些我们在电视或电影中见到的、看似很遥远的事情,其实就曾经发生在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上,今天我就跟大家讲讲咱们家乡的三位英雄人物王博昌、萧锡明烈士和民兵英雄马道远。

投笔从戎的抗日英烈----王博昌

大家可能不知道王博昌是谁?如果时光倒流八九十年,如果你生活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博兴,你就会知道王博昌是我们县赫赫有名的 风云人物。他是博兴县早期共产党员,博兴县抗日爱国学生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抗日战争爆发后第一任中共博兴县委书记,为博兴县党组织的创立、发展及博兴县抗日武装的建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大家先听一首词,“云霞散彩,雾漫横空,整好坚甲砺刀兵。收拾些残枝败叶,准备着抗秋风!”这首词名为《奎山晚照》,是王博昌为激发学生的抗日救国热情而写,告诉人们,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作为一个中华儿女必须起来与敌人进行斗争!从这一首词,就可以看出王博昌的杰出文才和忧国忧民的抗日爱国情怀。

上世纪初,王博昌出生在博兴县博昌街道王楼村一个中等农民家庭,他勤奋好学、成绩优良,尤其善长诗赋,深得同学们的赞誉和老师的赏识。后来他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当时中国最优秀的法律学校——北京朝阳大学。这一时期,我们博兴有刘顺元、王绍堂、王博昌相继考取北京名牌大学,人们褒称他们为“博兴三才子”。在读大学时,王博昌一边学习法学等专业知识,一边阅读各种进步书刊、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思想上受到新文化运动、新三民主义和马列主义的影响。1928年暑假,王博昌回到博兴,参加了博兴的农民运动。通过参与领导博兴农民运动,王博昌看到了群众的力量,更加赞同国民政府提出的“打倒土豪劣绅”“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口号。在博兴农民运动如火如荼的大好形势下,王博昌经刘顺元介绍加入中国国民党。

大学毕业时,王博昌已阅读了大量马列主义书籍,对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的反动政治主张表示失望和反对,向往苏联式的社会革命。在得知刘顺元已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当即表示愿意加入共产党。建党10周年之际,也就是1931年,王博昌和马千里经刘顺元介绍加入 了中国共产党。7月,中共博兴特支成立,王博昌是全县12名党员之一。当时,王博昌还是国民党县党部委员,此后,他就以国民党县党部委员的公开身份作掩护开展革命活动。

王博昌利用国民政府兴办学校的机会,督促国民党县政府恢复成立了博兴县立师范讲习所,并出任所长。在王博昌领导下的师范讲习所,一成立就成了博兴县宣传马列主义、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九一八事变后,全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极为高涨。经过王博昌等人的努力,博兴学生的爱国热情很快被激发起来。1931年10月,济南中等学校联合发出的《告全国父老书》和《告山东学生书》传送到博兴,师范讲习所的学生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博兴党组织看到时机已经成熟,决定领导师范讲习所的学生开展抗日救国运动。王博昌作为所长不便公开出面,就暗中支持学生开展革命活动。他在当众批评因故请假超期的学生张恩成(共产党员)时故意说:“学生要按时到校,就是死了老人也得来上课!”这句话成为学生闹**的导火索。学生们先向身为一所之长的王博昌“发难”,随后便把怒火转向国民党县政府。全校40多名学生划分成宣传组、联络组、生活组,大张旗鼓地开出县城,从小清河乘船顺流而下,先后到达利城、店子、兴福等地,他们声讨日军侵占中国领土、杀害同胞的滔天罪行,揭露国民党政府卑躬屈膝、拱手把东北让给日本帝国主义的卖国行径,呼吁人们团结起来一致抗日、收复东北失地。游行学生所到之处,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和支持,革命怒潮席卷全县。国民党县政府怕惹出乱子,派人下乡劝说学生回校。王博昌见时机已到,便指示学生提出几项复课条件:一要武装学生,实行军训;二不准开除学生;三要增加学生生活津贴。县长被迫答复了学生提出的要求,学生 运动取得了胜利。当学生队伍胜利返校时,王博昌激动得泪流满面,对学生们说:“你们辛苦了!宣传抗日救国人人有责,我坚决支持!我愿做摇旗呐喊的无名小卒,和同学们心连心,共患难!”

根据中共山东省委的指示,博兴县委组织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暴动,但暴动在国民党军队的震压下失败了,王博昌被迫离开博兴,先后到北京、济南等地寻找党组织。后来,他在潍县找到了党组织,正当王博昌计划重新开展革命的时候,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在狱中,王博昌受尽酷型,什么老虎凳、辣椒水等刑具都受过了,但他始终没有屈服,并和广大狱友与敌人斗智斗勇。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共建立抗日统一战线。从济南国民党监狱获释的王博昌,受省委派遣,响应党中央“脱下长衫到农村去”领导组织抗日武装,开展抗日武装斗争的号召,回到博兴,投入到抗日斗争中。他回到博兴,即当选为中共博兴县委书记。在他的领导下,博兴恢复建立了各级党组织,创建了博兴抗日人民志愿军,积极与国民党地方武装开展统战工作,共同打击以人民抗日武装为敌的国民党顽派周胜芳,为开展抗日武装斗争作准备。然而,国民党顽固派周胜芳(后投降日寇当了汉奸)出于扩大势力的目的,处处以人民抗日武装为敌,致使博兴形势趋于恶化。为保存博兴抗日人民志愿军这支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王博昌决定率部队离开博兴,加入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八支队。王博昌被任命为八支队十三大队政委,并奉命率部向鲁南抗日前线进军。当王博昌带一个连队到达临淄六天雾村时,看到村内没有什么情况,便向南急速进发。不料,出村2公里就与从张店开来的大股日军遭遇。王博昌带领部队奋勇冲杀,但终因寡不敌众,被敌人包围。王博昌当即决定自己带领 5名战士负责掩护,其他人员突围转移。结果大部分战士安全转移,而王博昌和5名战士在激战中壮烈牺牲。

1991年6月,在庆祝建党70周年之际,咱们县委、县政府在王楼村修建了王博昌烈士墓,社会各界上千人参加了祭墓仪式。

王博昌的英雄故事咱们讲完了,接下来我们缅怀另一位英雄人物: 人民的好区长----萧锡明

萧锡明,是咱们店子镇大萧村人,1911年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因为家里开着药铺,生活条件比较好,萧锡明读了几年私塾,成为村里的“文化人”。

日本鬼子发动卢沟桥事变后,没多长时间,山东也沦为日占区。咱们博兴也没能幸免。在离大萧村只有三里远的刘家圈(今大刘村)就有一个日伪军据点。鬼子汉奸们经常到大萧村“扫荡”,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萧锡明家赖以生存的中药铺也让日伪军烧毁了。深怀国仇家恨的萧锡明参加到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中,并很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于他工作积极,对敌斗争积极勇敢,于1942年3月被任命为博兴五区副区长。

这时候,因为我们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力量的发展壮大,日伪军的日子也不好过,时常受到游击队的骚扰,忙得焦头烂额。所以,敌人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加紧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蚕食”。公开投降日本人的国民党周胜芳部进入博兴,控制了博兴南部的大部地区,安设了刘家圈、沙旺、店子等多处据点。1943年7月,萧锡明升任五区区长兼区武装工作队队长。他带领武工队多次袭击小股日伪“扫荡”队伍,也多次被大股日伪军追赶、包围,但他凭自己的机智勇敢,均顺利脱险。日伪军对他既恨又怕,多次到他家中搜查,致使他的家人也不能 在家中居住,只好离家住到亲戚朋友家。

1944秋的一天,萧锡明带几个武工队战士到大萧村活动。驻刘家圈据点的伪军头目得到消息后,带人把大萧村团团转住,把村内的老百姓全部赶到村边的场园里跪在地上,用两挺机枪对准人群,声称:如果不交出萧锡明就向人群开枪扫射。在村内搜查的伪军士兵发现萧锡明藏在一处地窖内,伪军头目知道萧锡明身上有枪,不敢靠近,只好在远处喊话:“只要你缴械投降,就放了全村老少,也不伤害你,否则全部处死!”躲在地窖内的萧锡明深知,自己凭借有利地形开枪打死几个伪军也有逃生的可能,但全村老少就会遭殃。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萧锡明决定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全村人的平安。在得到不杀害群众的保证后,他主动把随身带的枪支扔出洞外,从容不迫地走出地窖,来到被困的群众面前。他首先要求伪军放过全村群众,然后站到一张方桌上,面向全村父老说:我已得到了他们的保证,用我来换取父老乡亲的生命安全,大家安全回家吧!随后,他和妻子、儿女却被敌人押解到刘家圈据点里。伪军头目知道萧锡明是区长,且深得群众拥护,怕处死他会引来八路军的报复,因此一时也不敢加害于他。

萧锡明在据点内,利用敌人看管不十分严格的机会,开展兵运工作,说服教育敌人为共产党工作。很快就做通了刚组建的伪军新三连的工作,然后,设法托人送信给博兴县独立营,准备带三连的人马作内应,与县独立营里应外合一举拔除刘家圈据点。令人遗憾的是,传递情报的人在路上被伪军抓住,情报落入博兴头号大汉奸周胜芳手中。周胜芳就下令把萧锡明押到其老窠安家庄(今安柴村)。

在周胜芳的营地内,萧锡明大骂周芳胜是认贼作父、甘心当日军走 狗的狗汉奸。被骂得恼羞成怒的周胜芳,先是命手下打掉萧锡明的门牙,又用铁丝勒住他的口舌。萧锡明虽不能说话,但仍怒目圆睁直视着周胜芳。面对大义凛然的萧锡明,阴险毒辣的的周胜芳命手下残无人道地用铡刀把他的头颅铡下,再把他的身体截成两段,抛尸野外。萧锡明壮烈牺牲,年仅35岁。

听完了这两位革命先烈的故事,大家有什么感想?有没有想要说的话?(通过提问调动积极性,活跃气氛。只要学生的回答能体现对敌人的憎恨,能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就给予表扬)

我们今天能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能在学习之余去各地看看祖国的秀丽山川,这是旧中国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许多革命先烈没有等到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没能过上一天好日子就牺牲了。也正是他们的抛头颅、洒热血,才使我们有了幸福的今天。下面我们来讲一位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到1994年才过世的英雄人物:

全国民兵英雄---马道远

马道远,是咱们博兴县吕艺镇马家村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马道远带领当地民兵武装,同日伪军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经历了几十次大小战斗,荣获“一等模范”“一等功臣”“特等功臣”“锄奸模范”称号和“英雄战胜困难”的锦旗。他带领的民兵连在解放战争支援前线工作中,荣获“支前模范连”“钢铁连”“模范小分队”等三次集体荣誉奖;马道远本人被授予“支前英雄”称号。他还被评为山东军区、渤海军区“民兵英雄”。1960年,他被评为“全国民兵英雄”,出席了全国民兵代表大会,受到了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马道远家境贫寒,从小跟父亲靠讨饭度日,终年过着饥寒交迫的贫苦生活。七七事变后,日军占领博兴县城,不久又在离马家村不远的石村(属广饶县)和小清河南的刘家圈(店子镇大刘村)安上了据点。据点周围村庄经常受到日伪军的“扫荡”。马道远和村里的几个青年组织了自卫队,拿起了武器,与敌人展开武装斗争。不久,马道远就担任了联防队长,并于194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联防队长后,他带领队伍不断寻找战机,配合主力部队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不仅维护了村民的秋麦二季的收成,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而且有力地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

1944年秋,一天夜里,当时六区区长马俊怡率区中队20多人,到龙河村召集伪军家属开会。马道远受命带领联防队30多人前来保卫。由于村里坏分子的通风报信,日伪军得到了这一消息,从博兴县城集合了四个连的兵力,近700人,配有各种轻重武器,把龙河村围了个水泄不通,叫嚣“要活捉共产党的区长”。日伪军在炮火的掩护下,很快就攻入村内,战斗转入巷战。经与区长商量后,马道远率队伍从村西南方向突围。他双手端着机关枪,身背锃亮锋利的铡刀,冲在突围队伍的最前面,日伪军吓得纷纷退却。冲出去以后,马道远一看,区长还被日伪军围困在村里。马道远又带6名民兵返回村里。当时,情况十分危急,区中队被日伪军的火力压在一户小院内。几挺重机枪,朝着院内密集地射击,区中队无法还击,眼看被歼。马道远奋不顾身,扔出一排手榴弹,冒着烟雾,跳进院内,带领区中队全体队员,又一下冲出村外,护送到了安全地带。这次战斗,区中队和联防队无一伤亡,得到村民的高度称赞。1945年7月,广饶县石村的日伪军,不断派特务潜入到根据地边沿地区进行破坏。一天,西范村的自卫团长、农救会长、妇救会长被日伪人员抓走。马道远得到消息后,立即请示六区党委批准带领6名民兵奔向西范村。西范村离石村据点仅半里,住有敌特机关,一有风吹草动,石村守军即来支援,要解救这3名村干部,非常困难。马道远反复权衡各种情况,迅速作出决定:命3名骨干民兵到村外担任警戒,自己带3名民兵悄悄摸进村里,冲进日伪军占据的小院。未响一枪,活捉了特务头子范安仁,解除了特务武装,救出了3名被捕的村干部,并缴获了短枪5只,长枪4枝,子弹数百发。

抗日战争胜利后,马道远又积极投身于解放战争中,率领民兵支援前线,先后参加了著名的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和淮海战役等多次战役。1948年春天,马道远带领民兵连参加了昌潍战役。昌潍战役(又称潍县战役或胶济线中段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山东战场上解放军发起的以攻克潍县为中心,而开展的一次重要战役。在这次战役中,解放军与国民党守军的“敢死队”展开了肉搏战。马道远冲在最前面,与国民党军队士兵拚刺刀。刺死3名,刺伤1名,俘虏15名,缴获步枪19支,子弹数百发,受到昌潍战役总指挥许世友司令员的表扬。

4月,马道远参加昌乐战役,这是华东野战军一部对昌乐地区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攻城打援作战。在攻城作战发起之际,马道远奉命带领19名民兵埋伏在城外,准备伏击突围之敌。战斗打响不久,一股国民党士兵正欲突围,马道远指挥民兵一阵猛打,活捉了国民党将领张天佐的秘书等3人,并缴获匣枪3支。

新中国成立后,马道远积极参加并领导了本村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农业合作化时期,他曾经担任农业社社长,村党支部书记。1978年,马道远被选为博兴县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博兴县委员会委员。

马道远晚年享受离休干部待遇。博兴县人民武装部给他安排了住房,生活过得愉快幸福。

1994年10月,马道远因病逝世,享年76岁。

同学们,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我们生活在和平建设年代,能坐在教室里学习。但是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前辈用热血,甚至生命换来的,从刚才我们家乡的三个英雄人物的事迹中大家也能体会到。因此,我们一定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相互之间应该比学习、比进步,不能比吃、比穿、比享受。

现在,我们的国家是富强了,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全球90%以上的核心技术掌握在欧美发达国家,而我国许多高端技术还依赖进口,有的甚至受到限制。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应该时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会受制于人。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好好学习,打好基础,将来为祖国的繁荣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最后,我想用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的一段话来结束这场报告,熟悉这段话的同学可以和我一起读: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谢谢大家!10

第五篇:党史人物--瞿秋白先进事迹

许多人都熟悉作为中国共产党党歌的《国际歌》,而最早将它翻译成中文并附上简谱的,就是瞿秋白。他从一介书生成长为革命领袖,并曾主持“八七”会议,实现了党的历史上的重大转折。在中国30年代的左翼文化运动中,也留下了他的英名。瞿秋白,原号雄魄,1899年1月29日出生在常州城一个破落的士绅之家。自己改名为瞿爽、瞿霜,后由“霜”引申为“秋白”。他自幼多病,读书却非常用功。9岁入常州冠英小学,尚未毕业就考入常州府中学堂,喜欢议论时政。辛亥革命周年纪念日,他在宗祠门上悬挂一只白灯笼,上面书“国丧”两字,表示了对革命结果的失望和不满。1916年底,瞿秋白到北京考进外交部办的俄文专修馆,学习俄语、英语、法语,研究文学、哲学、佛学,并去北京大学旁听陈独秀等人的课。“五四”运动爆发后,他担任北京学联评议部负责人,带领俄文专修馆的同学参加了游行示威和火烧赵家楼的行动。1920年3月,他参加了李大钊倡导成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翌年初,他以特约记者的身份到达莫斯科,取俄文名字“维克多尔·斯特拉霍夫”,译成汉语即“战胜恐惧、克服困难”之意。当时,他撰写了《饿乡纪程》(后人改为《俄乡纪行》)、《赤都心史》等文,并在北京《晨报》等刊物发表文章,歌颂十月革命。1921年,他经赴俄的张太雷介绍加入俄共(布)党组织,翌年转为中共党员。他当时兼任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中国班俄文教习和政治理论课的翻译,此间曾经两次荣幸地觐见革命导师列宁。1922年11月,瞿秋白作为陈独秀的翻译出席了在彼得格勒举行的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数月后回国,起草了中共“三大”的纲领草案,并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随后,他任苏联顾问鲍罗廷的助手和翻译,赴广州参加国民党“一大”宣言的起草,又到上海大学任教。在党内,他是第一个尝试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研究中国革命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的人,也首次把辩证法与唯物论、把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整体来宣传。1927年秋大革命失败时,瞿秋白成为中央临时政治局的主持人,在陈独秀离职、党内处于危急之际确定了展开武装斗争的方针和策略。翌年,他赴苏出席了莫斯科中共“六大”,会后留任驻共产国际的中共代表团团长。1930年夏,党内出现李立三的“左”倾盲动错误时,他回国主持纠正。1931年初,共产国际代表米夫及其支持的王明等人批评瞿秋白采取“调和主义”,将他排挤出中央领导层。此后他在上海从事文艺工作,1933年进入中央苏区。1934年秋红军长征时,瞿秋白被留下负责中央分局的宣传工作。1935年2月,他在突围时被俘,同年6月18日慷慨就义。

下载党史人物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党史人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党史人物--陈独秀先进事迹

    一代宗师,仲甫先生;科学民主,二旗高擎。南陈北李,建党丰功;晚年颓唐,浩叹由衷。昔毛主席“七大”评价,功过分明。“五四运动总司令”、“创造了党”,两语千钧,可为墓铭。在中国共产......

    党史人物--任弼时先进事迹

    中国共产党创建几个月后,就有一位不满十七岁的青年成为党员。此后他以钢铁般的意志和刻苦耐劳的精神奋斗三十年,并在四十年代与毛、刘、周、朱并列,成为领导全党的“五大书记......

    党史人物--李达先进事迹

    在参加中国共产党“一大”的代表中,有位典型的学者型人物,他就是后来成为著名哲学家的李达。虽然后来他一度脱党,却经毛亲自批准再度回到组织里来,并成为一个没有预备期的“特......

    党史事迹人物故事[大全5篇]

    党史事迹人物故事 党史中有很多著名的英雄人物事迹,一直激励着们。下面是我给大家分享的一些,欢迎大家阅读。 :周恩来的故事1963 年岁末,周恩来、陈毅一行对阿尔巴尼亚进行为期......

    湖北保康党史人物简介

    湖北保康党史人物简介 党的创立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21年7月-----1927年7月) 001 .吴德峰(1896--1976年)又名吴士崇,化名吴铁铮、戚元道,湖北省保康县百峰乡石磐岭人。......

    党史人物简介[精选多篇]

    毛泽东 1923年6月,出席中共“三大”,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参加中央领导工作。1924年1月国共合作后,在国民党第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都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在1927年8月中......

    党史人物--王稼祥先进事迹[共5篇]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岁月中,党内有一位颇具独立见解的杰出领导人——王稼祥。战争年代中,他带着危及生命的重伤长期坚持工作;和平时期,他又为党的国际交......

    党史

    尊敬的大队首长,各位领导,很高兴今天有这个机会和大家共同学习我们党的历史, 建国前的党史。可分为五个阶段: ①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及早年革命活动时期(1919.5—1923.12)②第一次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