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北保康党史人物简介
湖北保康党史人物简介
党的创立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1年7月-----1927年7月)
001.吴德峰(1896--1976年)又名吴士崇,化名吴铁铮、戚元道,湖北省保康县百峰乡石磐岭人。1901年在家读私塾。1909年到湖北官立两等小学堂读书。1911年弃学当学生兵,任湖北省学生军班长。1914年在湖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1919底任湖北省长公署第一科机要股科员。1921年秋任共产党主办的湖北人民通讯社社长。1922年夏任湖北省第一师范附属小学校校监,当选为湖北省教育会执行委员兼义务教育股主任。1924年2月经董必武、陈潭秋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武汉地区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委员兼军事委员会书记。1925年2月在自己创办的崇实中学任校长。同年夏经我党决定加入国民党,在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省党部执行委员兼工人部长、军事部长,1926年11月,在中国共产党湖北区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委员兼军委常委,同年冬任武汉市政府常委兼公安局长。1927年9月任中国共产党鄂南特委书记、湖北省革命委员会主席、湖北省工农革命军总司令。1927年底调任中共赣西南特委书记。1928年1月任中共赣北特委书记,8月任中共河南省委常委兼军委书记。1929年1月调上海任中共中央交通局局长。1932年1月任中华苏维埃国家保卫局江西省分局局长、江西省苏维埃主席团委员,中共江西省委委员。1933年6月任国家政治保卫局湘赣省分局局长、湘赣省苏维埃主席团委员、中共湘赣省委委员。1934年7月参加长征,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6军团政治保卫局局长,同年12月任中共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政治保卫局局长,湘鄂川黔革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兼肃反委员会主席。1936年5月,调任中共西北局白军工作部长,同年11月任中共中央外交部对外联络局局长。1936年底调西安做秘密情报工作。1940年6月任中共中央交通局局长。1944年当选为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46年2月任北平军事调解处执行部秘书,武汉执行组顾问,童年7月任中共晋察冀中央局白军工作部部长,土改时兼任阜平县县委书记。1948年11月任中共郑州市委书记,河南省委常委。1949年5月任武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委员、中共武汉市委常委、武汉市市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1952年四月任中南军政委员会政法委员会秘书长,1954年5月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任,同年6月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0月任国务院第一办公室副主任。1956年9月当选为中共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1959年4月当选为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常务委员。1960年底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1962年当选为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1976年12月11日病故于北京。
002.黄绍谷:(1897~1933),字晓峰,号素皇,保康歇马河人。性情豪爽磊落。1914年就读于武昌中华大学附中,其间加入进步组织仁社。1918年秋入北京大学英文学系,结识李大钊。“五四”运动中,因在天安门广场发表演讲,被当局逮捕,后经营救获释。1920年3月,同邓仲夏、罗章龙、刘仁静等19人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任总干事、书记,筹措经费购买书籍,翻译、整理、搜集资料。同年9月,首批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支部书记。192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5年于北京大学毕业,先后任《北平日报》编辑、保定军官学校教员、国民党湖北省党务干部学校教员。汪精卫叛变革命,黄被迫离开武汉。次年春到上海同济大学任教,后又回湖北襄阳任省立第五中学教员。
1929年初任《鄂北日报》主编。蒋桂战争爆发,在报上发表《蒋介石其将死乎》一文,受通缉,再去上海,任《中央日报》编辑。1932年8月,受聘为沈相冯庸大学(此时已迁北平)英文秘书。是年冬,因痛心国难,投笔从戎,参加东北抗日义勇军,任第七军秘书兼执法处长,奔赴抗日前线。1933年3月2日凌晨,在热河省凌源县(今属辽宁省)三十家子镇南门口战斗牺牲。时《北平日报》、《实报》等报纸曾分别发表《殉国英雄黄绍谷》、《黄绍谷在抗日前线》等文章以表悼念。
003.刘昌群(1902-1947)曾用名刘仕衡、刘仲云、刘仲雯。湖北省保康县歇马镇人。青年时期到武昌求学,1921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负责团的工作,1922年4月参加了武汉社会主义青年团举行的第七次代表大会,被选为书记兼会计,并兼劳工运动委员会委员长。1922年11月任武昌地委经济委员(先后任《全民通讯》和《反响》旬刊编辑),1932年任武昌地委宣传委员,11月任湖北区临时执行委员会会计兼教宣。1924年四月,董必武主持筹建国民党湖北临时党部,刘昌群被选为执行委员,9月武昌地委改组,刘昌群任地委常委。1925年1月26日至30日,刘昌群代表武昌地委出席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3月任武昌地委宣传部主任兼编辑,8月,任武汉学联团组书记。1927年5月被推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6月任湖北省团委书记。1928年3月主持青年团中央工作并出席中央常委会议。第二次国共合作时,刘昌群任广西省党部书记长,系广西核心同志会员主要成员。后在香港为李济琛办报。1947年病故于香港。
004.刘昌绪(?-?)湖北保康县歇马镇人。青年时期在武昌求学。1922年7月23日参加社会注意青年团。1923年4月任武汉青年学会事务员,7月任武昌团地委第一支部第五小组长,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4月任团武昌地委第九支部(师大)书记。7月15日至20日,刘昌绪出席了国民党湖北省临时党部主持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会上当选为省党部候补执行委员,29日任团武昌地委委员,8月26日任教宣委员、学生委员,10月任青年团湖北执行委员,学生运动委员会书记。1926年2月继续作为候补执委担任了省党部青年部长,3月团武汉地委进行组织调整,刘昌绪担任学委书记,5月22日,团武汉地委继中共武汉地委召开党的地方改选代表会之后,召开了团地方改选代表大会,刘被选为候补委员(仍参加党团合组的妇委工作)。7月13日至15日,国民党湖北省党部主持召开国民党湖北省第三次代表大会,刘被列席参加并当选为候补监察委员,大革命后脱党。
005、刘光国(1900-1924)曾用名刘宽之、刘白依、刘墩。湖北省保康县歇马镇人。幼时在歇马第二高等小学念书,1914年到武昌去求学,曾在中华大学中学部读书,是辅仁社、利群书社成员。1921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4月参加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举行的第七次代表大会被选为团学委员,8月14日,中共武汉区委决定,武汉地区党团暂不分化,党员仍留团内进行活动,年龄大的为“特别团员”,刘光国继续为“正式团员”。12月根据上级团组织的指示,在武昌建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湖北区执行委员会,刘光国任委员长,后任武汉区委员长兼徐家棚地委委员长。1924年4月,董必武主持筹建国民党湖北省临时党部,刘光国被选为执行委员,经常活动于沪、汉之间。同年7月病故于上海。
006、尚宗海(1904-1927)字容物,湖北省保康县歇马镇人。幼年在本地高等小学堂念书,1918年就读于本县县立小学,1922年到武昌求学,考入武汉中学。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学毕业后在汉口桥口区组织开展工人运动,经常深入工厂,始终站在革命斗争最前列。此间,曾任汉口后补街党支部书记。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背叛革命,尚宗海被捕,8月在汉口济生三马路英勇就义,时年23岁。
007、杨晓晖(1900-1960)曾用名杨永惠,又名杨铭恩,湖北省保康县马良区重阳乡人。1908年在本地读私塾,1913年在重阳高小念书,1917年就读于武昌湖北省立第一中学,1922年考入北京朝阳大学法律系。1925年12月经李世乐、聂东卿介绍参加共青团,次年转为中国共产党。1926年大广州法官政治党务训练班学习,毕业后任事务员。1927年任武昌法官政治党务训练班主任,事务员,同年五月,调往安陆任中共安陆县特别支部书记兼国民党安陆县党部特派员。1927年9月任中共鄂北特委会宣传干事。后一直在国民党政府法院工作,担任审判处长、推事、检查官等职。1950年参加“西南革大”学习,后参加土改和从事法院工作。1956年至1959年元月任济南市政协学委学习组长,后被捕。1960年病故于保康监狱。
008、宋昭昺(1902--1926年)字哓峰,湖北省保康县马良镇宋家湾(原属南漳县)人。幼年在家读私塾,聪明好学、执笔为文。1922年去武汉求学,就读于武汉中学,在校期间除苦攻校课知识外,积极参加社会革命运动,在董必武的亲自培养下,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夏,南漳留省学会在汉成立,宋任总干事职务。1925年秋毕业于武汉中学,后考入北京“平民大学”。他勤学自勉,品学兼优,杂志刊物,恒见论文。各种团体,多资臂助,而每次爱国运动,更无不见其屹立于群众中者。1926年3月18日,同“平民”队众赴天安门反对八国通牒国民大会,举行大规模游行示威活动,要求驳回通牒,抵抗列强。宋昭昺身为前驱,旋即同往国务院请愿,乃段祺瑞等竟令府卫队开枪轰击,宋昭昺饮弹以殁,时年仅24岁。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27年8月--1937年7月)009、柳德彰(1893-1931)本名柳兴著,又名柳星奎,号德彰,童名五七,家族排号十二,湖北省保康县寺坪镇人。幼年在家攻读私塾,一九一六年考入湖北省第二师范,1921年毕业。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中共襄阳县薛集区区委书记,襄阳县委委员。1928年秋被鄂北特委派回保康,任县委书记,以县立第二高等小学校长公开身份进行革命活动。1931年初春因患肺病逝世,终年38岁。
010、王莘逸(1906—1948年)字福德,号愚农,湖北省保康县龙坪区人。幼年在家读私塾。1928年春参加了以张道南为领导的“荆山农民暴动。”1931年4月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春,柳直荀率领留在房县的红三军二十师东下洪湖时,王莘逸因身体负伤,双目残疾,被派回家乡搞地下工作,公开身份教书,暗中组织“后方抗日游击队”。1946年3月,他带领游击队员砸毁南漳县马良乡十三保办公处,保长姜怀亭逃跑。1946年秋,中原突围部队到保康龙坪时,他随马良爱国民主乡长胡恒山一起做地方工作,为部队征收粮款,搜查地方官吏、恶霸地主枪支。1947年3月,曾救护身得重病的“南宜保”中心县委书记李蔺田同志。1948年3月,当王莘逸与我“南远指挥部”联系时,遭敌人暗探跟踪,被国民党“清乡队”杀害于南漳县的龙王冲学校.011、夏九畴(1885-1928)字范兴,湖北省保康县龙坪区人。自幼读书,后教书。1927年冬,在酝酿荆山农民起义过程中参加中国共产党,被选为农民协会委员。1928年春,被选为起义军政治指导员。起义失败后,在国民党清乡时被捕,房屋被焚毁,夏九畴被敌杀害于南漳县三景管理区梨子坪王家台子。
012、朱家霖(1916-2002)湖北省保康县城关镇人。1930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8年8月1日在新疆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伍后历任红三军七师师部勤务员,红四方面军补充营排长,中央局电台见习报务员,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关中分区警备一旅电台报务员,电台队长,冀热辽军区司令部电台队长,冀北分区司令部电台队长,冀热辽军区骑兵五师通信科科长,东北军区司令部通信处四科科长,东北军区通信六团政治委员,志愿军司令部通信处军邮局局长,东北军区文化速成中学班学员,志愿军司令部通信兵处副主任,宣化通信兵学校校务部部长,通信兵器材部副部长,通信兵后勤部副部长、部长,总参通信部后勤部部长,总参通信部司令部顾问等职。(正军职)
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三次,第四次反“围剿”,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红四方面军长征和西路军在甘肃省临泽县倪家营子的坚守和突围战。
1955年9月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2年3月离职休养。于2002年11月3日7时35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逝世,享年86岁。
013、冯开化(1906-1950)湖北省龙坪朱砂人。1920年高小毕业,1924年考入南漳县凤山中学。1926年在地下党员杨轶欧的培养下,加入党的外围组织“公益促进会。”1927年经周运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春,中共南漳县委书记李协一在南漳薛坪建立苏维埃政府,他积极参与革命活动。在 “荆山农民暴动”中四处串联发动群众。同年4月底起义失败,冯开化逃跑回家,自行脱党。1929年至1936年在家经商、种地。1937年考取湖北省乡政人员训练所(时间四个月)。1938年2月任联保主任。1939年3月到湖北省第五区自卫工作人员训练班受训一月,同年10月任襄阳师管区第一团二营八连特务长。1940年考入中央军校第八分校,1941年10月毕业,任河南陆军独立15旅第四连副连长。1942年3月调参谋处任干事,同年7月离开部队回保康马良任伪乡长。1950年被人民政府镇压。
014、周官华(1905-1931)保康县城关镇王湾人。7岁给地主放牛,12岁给一家商人当勤杂工。1931年春,贺龙率领红三军转战鄂西北来保康,周参加苏维埃政府,任赤卫队长,随军进入房县。8月中旬,在同国民党五十一师范石生部作战中,周观华率领120余名先锋队员英勇战斗,消灭敌人一个营,被群众誉为“神兵”。以作战机智勇敢,战功卓著,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9月中旬,红军主力向洪湖转移,周观华受组织派遣,回保康打探军情,至寺坪区境内被当地土匪跟踪于二堂沱峪沟被俘并被押至倒座庙。匪徒将周捆在桐树上,用火铳对周连放16铳,周的衣服燃烧,皮肤熏黑,但周仍旧怒门而视,痛斥敌人。匪徒又将火铳灌进铁钎,连发两铳,周观华胁下中钎,壮烈牺牲。
015、刘介丞(1904--1951年)本名刘茂藩,字介丞,湖北省保康县歇马镇人。1921年考入襄阳二师,受肖楚女之教育,因参加**被校方开除。由于社会进步势力声援与支持,迫使校方收回成命。1926年冬考入国民党湖北省党务干部学校,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4月毕业后,被省党部派往保康,任县党部筹备员。大革命失败后与我党失去联系,留在保康县任教育股员兼教员。1938年,当中共鄂北特委派骆何民等人在保康合作办事处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时他是党的统一战线对象,曾发动师生亲自配合合作办事处搞抗日救国宣传。1940年后曾任教员、督学、合作指导室主任、社会科长、县参议员等职。1947年,国民党保康县长黄天煜残酷搜剿新四军,刘介丞联合他人上书国民党湖北省政府,控告黄天煜贪污虐民,黄被省政府以“剿匪伟令”而撤职。1949年至1950年教书。1951年因匪特恶霸一案被人民政府镇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县法院审查呈报,上级批准,对刘介丞撤销原判,宣告无罪。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1945年8月)
016、王天杰(-----1974)湖北省保康县寺坪区台口乡人,1943年9月在重庆警校正科(十一期)毕业后,留校任区队副,队长等职。1946年7月到南京由同学朱正南介绍到江苏省江浦县任督察和浦镇警察分局局长等职。其间与南京进步学生来往频繁,于1946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进行了地下组织活动。王因秘密放走我地下党员,被国民党撤职回籍。1948年秋天,王从保康到上海和地下党组织接上联系,后赴苏州做策反工作。1949年5月上海解放,王任上海市新成公安分局政治股长,后一直在公安部门工作。1957年任警察学校行政科长,教师。在整风反右时被错划为右派,送安徽劳教,后辗转到新疆。1974年释放,回到湖北保康老家,因病去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上海市公安局甄别,给予平反。
第二篇:党史人物简介
毛泽东
1923年6月,出席中共“三大”,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参加中央领导工作。1924年1月国共合作后,在国民党第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都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在1927年8月中共中央紧急会议上,他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接着率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发动土地革命,创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国民党政权统治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展武装斗争,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的道路。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被选为主席。1942年2月,领导全党开展整风运动,1943年3月,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他从七届一中全会起至1976年9月9日逝世为止,一直担任中共中央主席。
1966年5月,由于对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作出了极端的估计,他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运动,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刘少奇
1920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在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上当选为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此后在上海、广州、武汉参加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和武汉工人群众收回汉口英租界的斗争。
1939年至1941年作了《论共产党的修养》等著名演讲,丰富了党的建设的理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少奇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他在制定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等方针政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50年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作了《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1959年4月,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他受到错误的批判,并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政治陷害和人身摧残,于1969年11月12日病逝。1980年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为恢复他的名誉作了专门的决定。
周恩来
1913年进天津南开中学学习。1917年留学日本。1919年回国。在天津参加五四运动,组织觉悟社,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192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由张申府等人介绍),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总支部书记,并参加中共旅欧总支部的领导工作,对早期的建党、建团工作起了重大的作用。
1927年8月领导了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1936年12月任中共全权代表去西安同被逮捕的蒋介石进行谈判,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1954年,倡导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4月,率中国代表团出席第一次亚非会议,使会议通过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万隆会议十项原则。
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代表党提出: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的宏伟规划。
1972年患病以后,一直坚持工作。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
邓小平
1919年秋考入重庆勤工俭学留法预备学校。1920年夏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改名邓小平1928~1929年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49年9月,他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参加了开国大典。随后和刘伯承率部向西南进军,参加领导了进军西藏和西藏和平解放的工作,实现中国大陆的完全解放。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失去一切领导职务。1973年3月恢复国务院副总理职务。由于“四人帮”的诬陷,1976年4月又被撤销一切职务。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恢复了他原来担任的党政军领导职务。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中国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经过这次全会,形成了以他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立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根据他的思想,中共十三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他指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全党要一心一意地搞现代化建设。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1992年视察中国南方的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谈话,以这次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997年2月19日,在北京逝世。
陈云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1932年,担任过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兼农委书记,上海闸北区委书记、法南区委书记,江苏省委书记,中央特科书记,上海临时中央成员、常委,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等职。其间,在1930年的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上被补选为中央候补委员,1931年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
1935年9月,抵达莫斯科,参加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工作。1937年4月回国,担任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他利用当时国共合作抗日的有利时机,接应西路军余部400余人进入迪化(今乌鲁木齐),组织他们学习文化知识和军事技术,并组建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航空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担任过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等职,长期主持全国财政经济工作。
在1978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重新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副主席,同时被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
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向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顺利过渡、保证党和国家稳定的重大决策中,陈云同志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995年4月10日14时04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朱德
1922年8月赴德国,在柏林结识周恩来和其他共产党人,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7月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参加领导八一南昌起义,起义军南下广东后,他率领余部转至湖南南部,发动农民起义,建立苏维埃政权。1928年4月率部万余人上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合。
1934年1月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不久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在解放战争中,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在长期的军事生涯特别是革命战争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并逐步形成一整套适合人民军队建设和作战需要的关于带兵、练兵、养兵、用兵等重大军事问题的理性认识。在中国红军初创时期,他同毛泽东共同总结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成为红军游击战争的基本指导原则。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1955年9月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1976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
陈毅
1922年秋经蔡和森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春到重庆,任《新蜀报》文艺副刊主笔。10月赴北京入中法大学学习,11月经颜昌颐等介绍,转为中国共产党员,并担任中法大学中共支部书记。
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副书记、新四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山东野战军司令员。
新中国成立后,继续担任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司令员。1955年9月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6年9月在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58年以后兼任外交部部长,以主要精力从事新中国外交工作。
“文化大革命”中,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被诬陷为“二月逆流”成员,遭到严重迫害,被下放到工厂劳动。
1972年1月6日因患肠癌,在北京逝世
刘伯承
1911年,当辛亥革命的风暴席卷神州大地之际,毅然选择了从军之路。当时,亲朋好友多不赞成此举,他却慨然作答:“大丈夫当仗剑拯民于水火,岂顾自己一身之富贵?”他剪掉辫子,怀着富国强兵的强烈信念,投入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1912年2月考入重庆蜀军政府开办的将校学堂,学习各门近代军事课程,同时熟读中国古代兵书,《孙子》、《吴子》等经典名著的许多章节出口能诵。在将校学堂10个月,他不但学业出众,而且以举止端正、操守有持、恶习不沾闻名全校,被同学们称为军中“菩萨”。
1924年10月起,随吴玉章到上海、北京、广州等地考察国民革命形势和中国社会现状,途中所见所闻,使他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1926年5月经杨闇公、吴玉章介绍,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9师师长,和政治委员邓小平一起,率部奋战在太行山上。面对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军,他经常用“勇是男儿头上的桂冠”、“无角绵羊受欺压,有蛰的黄蜂不可侮”等话语来激发将士们的对敌斗争信心。1949年4月参与指挥渡江战役,实施京沪杭会战,并亲自指挥第二野战军主力分三路直出浙赣铁路,解放了皖南、浙西、赣东北、闽北广大地区。南京解放后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兼市长、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
1950年11月建议并受命在南京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任院长兼政治委员。1955年9月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7年9月调任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
1982年后,由于年龄和健康原因辞去党政军领导职务。1986年10月7日在北京逝世。贺龙
1914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1916年3月率领乡邻21人捣毁芭茅溪盐局,缴枪12支,后任湘西护国军左翼第1梯团第2营营长。失败后前往长沙,改名贺龙。12月因受上级猜忌被解除武装。返乡途中在石门、慈利交界的两水井,与吴玉霖用两把菜刀袭击慈利县长卫兵,夺枪两支,重新拉起队伍。这就是广为流传的“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的故事。
1927年,参与领导“八一”南昌起义。9月在江西瑞金,由周逸群、谭平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9年1月率部袭占鹤峰县城,成立苏维埃政府,开展土地革命,创建了湘鄂边苏区。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0师师长。1950年2月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三书记、西南军区司令员。1954年6月起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9月被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3年9月起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加强军队党的建设和政治思想工作;重视战备训练和民兵工作,大力倡导群众性练兵活动;关心和指导军工生产、军队屯垦和军事院校等工作,对人民解放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从1952年起兼任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是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奠基人。在他的亲自关怀下,乒乓球、举重、登山、游泳、田径等项目先后产生了一批世界冠军和世界记录,篮球、足球、排球水平也有很大提高。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诬陷迫害。1973年2月,毛泽东就贺龙的问题作了自我批评,指示为其平反。
1969年6月8日在糖尿病恶化的情况下被注射葡萄糖,9日即因糖尿病酸中毒而含恨去世。
彭德怀
1916年3月入湘军当兵,1926年5月任营长,在进攻武昌时结识共产党员段德昌,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1928年4月在大革命失败后的革命低潮时期,经段德昌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中央军委前方分会副书记、国民革命军第8路军副总指挥,协助朱德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取得平型关等战役战斗的胜利。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
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西北军区司令员、新疆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54年9月起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9月被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9年7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庐山会议)期间,因写信给毛泽东,对1958年“大跃进”开始后“浮夸风”、“小资产阶级狂热性”等问题提出批评,被错误地认为是“向党进攻”和右倾机会主义。8月在中共八届八中全会上,又被错定为“反党集团”的首要人物。9月被免去国防部部长职务,“文化大革命”中又遭林彪、江青严重迫害。他坚贞不屈,于1974年11月29日在北京含冤病逝。1978年11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他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第三篇:党史人物
党史人物
【字体:大中小】
更新时间:2011-01-26
邓止戈(1096年12月~1991年11月),又名邓国忠,别名余泽平,出身于四川省筠连县手工业家庭,高小毕业。
1927年8月加入共产党参加革命,曾任中共贵州省第一届省工委委员、贵州抗日救国军参谋长、红六军团参谋、红军十八师新兵团参谋长、陕北公学大队长兼军事科主任、贵州省工委第二届书记、华南局群众工作委员会委员、研究室研究员、华东土改工作团委委员、华南革命大学三部副主任、西南服务团四支队政策、西南革大教育长、西南局党校副校长、中央第七中级党校副校长、中科院四川分院副院长、四川省社科院顾问、省政协常委,副省级干部离休。
1924年止戈在四川筠连高小毕业,就到叙府(宜宾)进陆军第九师刘文辉的军事干部养成所。1925年进刘文辉办的军官讲习所学习。1926年随军驻雅安。1927年8月,经驻邛崃县的二十四军第六混成旅张志和部秘书官百中(地下党员)介绍入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冒着生命危险在国民党军中策划武装起义。1928年春被派到潼南参加邝继勋组织的武装起义,后在涪陵、丰都、江津、合川等地国民党军中组织策划了4次起义。1930年参加忠、丰、涪边区的武装斗争。1931年春去重庆,组织上派去邻水清理组织,在邻水被叛徒杨大明出卖,抓入重庆监狱。1933年春军阀刘湘办“国难大赦案”,经狱中地下党支部吴谊介绍,出狱找到了组织。组织上又派去江北九龙场二十一军暂编师余安民部作兵运工作,7月被叛徒、特务张嘉珞发现告密,师长余安民率手枪排抓他,事前他已感不妙跑脱,刘湘严励通缉捉拿。止戈逃走后重庆组织已遭破坏,盲目奔波来到了泸州,幸运遇着一个李老师,就介绍止戈去袁品文部,这时的袁部因起义失败,投奔贵州省长兼二十五军军长王家烈,进驻湄潭县,编为第三师任副师长(无师长)。止戈离开四川泸州,到袁部任参谋,黄大陆是该师的参谋长,他们二人的思想比较一致。止戈同黄大陆商量帮助袁,为革命打下基础。他们先从建设好湄潭着手,不久湄潭出现了新气象。这时王家烈不放心袁部的第三师,便调到贵阳进行了整编。黄大陆、邓止戈也随军调到贵阳。
邓止戈在贵阳,同在上海参加“左联”回到贵阳搞革命活动的谷友庄取得联系,也同从毕节到贵阳的缪正元有结识。1934年夏,林青、缪正元、秦天真从毕节等地转移到贵阳进行地下工作。这时又有赵促成、王石安(织金人)从上海来到贵阳活动,通过谷友庄的关系同这4位地下党员取得联系,当时在贵阳的高言志、李逸生同秦天真他们有交往,4位共产党员和搞地下活动的这5人结合在一起。经过大家商议,建立了一个群众性的革命组织——九人工作委员会,叫“九人工委”,作为当时领导贵州革命活动的临时组织形式(不是党的一级组织机构)。“九人工委”是以党员为核心,林青为领导,邓止戈是军事干部出身搞军运。
邓止戈在贵阳,因黄大陆参谋长的关系,到尤禹九旅任参谋,尤旅调毕节驻防,止戈随军到毕节。根据“九人工委”的分工,邓止戈的任务是搞军运。1934年夏来毕节时,止戈找到毕节搞军事工作的王冠兰、杨一民,王、杨告诉止戈他们已同毕节专区有武装的安岳阶、邓广乾、周质夫、席大明等有了联系,邓止戈告诉他们要加深对地方武装的工作,同时了解尤禹九部在毕地的情况。止戈留在部队接交人员、宣传抗日、进行地下活动和联系武装的工作。随后建立了党支部,邓止戈任书记、杨杰任组织委员、邱在先任宣传委员,这是毕节又建起来的第二个党支部。
1935年初,尤禹九旅调驻安顺、水城一带,止戈随军离开了毕节。到了安顺,又会见了黄大陆,两人商量武装斗争,因黄在部队任师的参谋长,不便同“九人工委”开会商谈,是以单线联系。1935年1月中央确认了林青们发展的党组织及开展的工作,批准建立“中共贵州省工作委员会”,林青任省工委书记兼遵义县委书记,邓止戈、秦天真为省工委委员。省工委的建立,是贵州省第一次建立地方党组织的领导机构,从此,在中央的领导下进行工作。
1935年1月贵州省工委建立,这时止戈是省工委委员,分管武装工作,为策应后面来的红军,派止戈于8月第二次来毕节,积极开展毕节的地下工作,开办读书会,建立学习小组阅读进步书籍,培养积极分子,开展反蒋抗日活动,毕节的进步活动又活跃起来了。邓止戈两次到毕节,在川滇黔边区已联系了几支武装,有席大明、周质夫、阮俊臣部,在毕节也了解不少的敌情。当红军二、六军团向毕节进军,止戈在城策应粮草、住地、组织群众迎接红军。止戈组织了群众在城外夹道欢迎红军入城。
邓止戈两次到毕节联系的武装,席大明、周质夫的队伍同红军入城,阮俊臣的部队在川黔边活动。1936年2月14日,军团领导在毕节建立了贵州抗日救国军,邓止戈任参谋长。2月下旬形势发生变化,二•六军团接到中央命令转移北上,继续长征,抗日救国军带领留城的二支队随红军长征,编入二军团五师领导的十四团和六军团十八师的新兵团等部。邓止戈任六军团参谋、新兵团参谋长,在长征中作战负伤,随军北上直到延安。1938年2月,根据贵州工作的需要,中组部副部长李富春找邓止戈、秦天真谈话后,派回贵州工作,贵州省工委由邓止戈、秦天真、黄大陆、李策4人组成,邓止戈任书记,3人为委员。邓止戈由延安派回贵阳领导贵州的工作。
1938年3月至1940年4月,邓止戈、秦天真从延安来到贵阳后,省工委继续巩固和发展党的组织,进一步壮大抗日进步势力,明确党委和支部的领导和成员。1939年的4月、9月,在晴隆县和贵阳近郊分别办了党员训练班,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员的水平。
1940年3月邓止戈去重庆找中央南方局汇报请示,4月回到贵阳后成立邓止戈任书记的贵州临时省工委,陈于丹、张述成、肖次瞻、杜守敦为委员。邓止戈把工作安排好后,撤回延安。
1949年,邓止戈随军南下,解放大西南,任西南服务团四支队政委,四支队人员参加四川的解放,大多留在当地工作,止戈留在了四川。
邓止戈于1991年11月3日在成都病逝,享年85岁。
林青(1911~1935),原名李远方,字肃如,号矛戈,毕节县人。出身于城镇贫民家庭,小学毕业后在百货店当学徒,因不堪老板虐待,出走重庆当演员。在剧团受到进步思潮的影响,进步很快。1927年四川军阀镇压群众支持北伐军的集会,制造重庆“三•三一”惨案时,林青因参加而被捕,经营救出狱后,考入西南美术专科学校学习。1929年,在重庆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被中共组织派往上海,在沪东共青团区委工作,不久转为中共党员。“九•一八”事变后,与在上海的毕节人缪正元(共青团员)等组织“朝阳音乐社”,在工人中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2年在组织工人罢工时,被英租界巡捕房逮捕,以共产党嫌疑罪判刑两年。1933年出狱后,因找不到组织关系,与缪正元同回家乡。
1933年冬,林、缪二人回到毕节后,与在毕节中学任教并领导抗日救亡活动的老同学秦天真一起,组织建立“毕节草原艺术研究社”,以思想进步的教师和学生为基础,广泛联系劳苦大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1934年1月,由林青介绍、缪正元监誓吸收秦天真加入中国共产党。三名党员组成了毕节党支部,林青任支部书记。党支部讨论通过林青提出的四条行动纲领:
一、发动武装斗争,创造条件建立苏维埃政权;
二、加强党对“草原艺术研究社”的组织领导,推动群众性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三、加强党的建设,发展党的组织;
四、继续设法与党的上级机关取得联系。在党支部的领导下,草原社成员发展到200多人,并把活动范围扩展到农村。
党支部的活动引起了毕节县国民党当局的注意,并准备对支部成员下毒手。为了保存实力,1934年夏,林青等支部成员和部分骨干离开毕节,转移到安顺、贵阳等地进行革命活动。林青等在贵阳利用各种社会关系,以学校为主开展活动。组织“社会科学研究会”、“文学艺术研究会”等,通过宣传抗日,开展文艺活动和组织阅读革命书刊,把进步青年和爱国志士吸引到党支部的周围。林青始终把党的组织建设放在首要地位,通过各种活动,考察和培养了徐健生、李策等一批骨干分子,逐步把他们吸收到党组织中来。根据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支部决定,成立一个以党员为核心,有革命进步人士参加的九人工作委员会,以贵阳为中心,面向全省开展革命活动,发展党的组织,并派党员邓止戈、黄大陆等在国民党部队搞兵运工作。1934年底,全省建立党支部和党小组10多个,党员已发展到40多人。
1935年1月,中央红军长征进入贵州后,林青为寻找红军与党取得联系,从贵阳到榕江、思南等地辗转到遵义,在红军召开群众大会上,巧遇在上海同狱的难友吴亮平(时吴在红军中担任红一军团地方工作部长、中央纵队秘书长),他带林青去见中央组织部长、红军总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长罗迈(李维汉)。林青向李维汉详细汇报贵州的工作,随后李维汉代表中央承认贵州地下党,并批准成立中共贵州省工作委员会,任命林青为省工委书记兼遵义县委书记,邓止戈、秦天真为工委委员。李维汉还向林青传达了遵义会议精神,鼓励全体党员要在白色恐怖下英勇顽强地坚持斗争。林青回到贵阳,商讨执行中央对贵州工作指示的意见。商量建立以林青为首的军事小组,由秦天真具体负责,深入各地发动武装斗争,吸引国民党军,掩护红军。在人民群众中,采取印发传单,利用各种场合,宣传共产党员和红军北上抗日的主张,传播红军胜利的消息,揭露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围剿红军的阴谋,发动群众反对国民党的倒行逆施。在斗争中积极培养和发展党员,壮大党的组织。到1935年4月,全省已有11个县和贵阳地区10多所学校建立了县委、支部或小组,形成以省工委为核心的党的体系,领导全省各族人民开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由于叛徒出卖,1935年7月19日,地下党机关设在贵阳万宝街的联络点被破坏,刘雪苇和林青先后被捕。失去组织联系的中共党员董亮清在狱中当看守,决定帮助他们越狱逃走。但一次只能押解一人,越狱的机会也只有一次。董亮清和他们商量时,林青告诉刘雪苇,自己被打成重伤,不能恢复,出去对革命事业也不能再作贡献。并以工委书记的名义,决定刘雪苇越狱。预定越狱时间来到时,林青竭尽全力摇响狱窗,大声喊叫,把监狱看守吸引到自己身旁,帮助刘雪苇越狱。
刘雪苇越狱成功后,国民党特务对林青下了毒手。1935年9月11日,林青带着脚镣手铐被押上刑车。刑车通过贵阳市区时,被折磨得伤痕累累的林青,昂首挺胸,高唱《国际歌》,高呼“打倒出卖国家民族的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国民党军警为了封住林青的口,便惨无人道地用刺刀戳穿他的双腮卡住他的牙关,使他鲜血直流不能说话。林青大义凛然,壮烈牺牲,时年仅24岁。
秦天真,又名鼎钟,在贵阳省立一中求学期间任“贵州学生抗日救国团”主席团主席,高中毕业回到毕节任中小学教员。
1933年冬,缪正元、林青从上海回到毕节,同秦天真一起组织了上百人的“草原艺术研究社”进行进步活动,宣传抗日,团结进步师生反帝反封建,传播马列主义。1934年1月,林青、缪正元根据秦天真的要求和表现介绍其加入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贵州地下党毕节第一个支部,林青任支书,缪、秦为成员。
1934年夏,缪正元、秦天真到贵阳后,以林青为主成立了“九人工作委员会”。秦天真在贵阳情况较熟,分管组织,积极培养反蒋抗日斗争的进步青年。1935年1月初,中央红军到达遵义,批准建立“中共贵州省工作委员会”,省工委由3人组成,林青任书记,邓止戈、秦天真为委员。1935年春季,秦天真发展了一批在革命工作中合乎条件的人员入党,党的地方工作、军事工作向深度、广度推进。
1935年7月19日、20日两天,敌方抓捕了党员林青、刘茂隆(又名刘雪苇)等9人及党的外围组织的10余人,8月底省工委决定停止发展党员,整顿巩固组织,单线联系,隐蔽斗争,向农村转移,由秦天真暂时主持省工委的工作。
1936年5月秦天真去到都匀高言志那里,通过在贵阳抗日运动中有交往的龚泽霖在桂系中供职的关系,把秦天真(化名余汉生)介绍给贵州抗日救国军总司令阎崇阶,阎爱才,委秦天真任“贵州抗日救国军”第四纵队政治部主任。在该部干了半年,秦天真为找党组织离开了六寨到上海,找到八路军办事处会见了中组部长博古(秦邦宪),向博古汇报贵州地下党的情况后,博古又介绍他们去延安向中央汇报,到延安的第二天,中央常委张闻天接见了秦天真,中组部决定秦天真到中央党校学习。
1938年2月中旬,根据贵州工作的需要,派秦天真回贵州工作,贵州省工委由邓止戈任书记,秦天真为委员。1938年3月至1940年4月,秦天真回到贵阳期间,经省工委决定,先后发展了党员,恢复建立了贵州的党组织,具体由秦天真办理,首先恢复了贵阳县委,秦天真兼贵阳县委书记。1939年4月省工委为培训党员骨干,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分别在晴隆、贵阳滥田坝、木头寨办了党员训练班。此外,在党的领导下,以党员为核心的文化工作开展得有起色。
1940年4月,根据南方局的决定,叫秦天真到南方局报到,7月秦天真到中央党校学习。1944年秦天真调中央党校任第5支部书记。
抗战胜利后,1946年4月中央组织部决定调秦天真等去山东工作,6月国民党发动向解放区进攻的鲁南战役,秦天真被派去组织战区群众,接待部队,支援前线,为部队筹集粮食,发动群众做煎饼、腾房子、送茶水、补衣等。鲁南战役打了10多天取得了胜利,秦天真的后勤工作完成较好。鲁南战役胜利后,开展土改工作。秦天真接受任务后带领一批干部到曲阜工作。土改中有的农民想分“三孔”,秦天真作了动员说服工作,土地分给了农民,农民通情达理不分“三孔”了。秦天真得到了上级的通报表扬。
1948年11月6日,中央军委发起了淮海战役,张国华部队作战的几个县,由秦天真参加支前的领导工作,他深入发动群众,带领当地群众保证了部队的粮食供给以及运送伤病员等工作,受到野战军总部的表扬,随后调任十八军张国华部的民运部长。秦天真组织民运部的全体人员,超在部队之前征粮,他们发动群众查找大地主私藏的粮食,又经群众加工成米,摆在部队过的路边,由战士装入米袋前行,一地粮食解决后,又超部队之前在另一地筹粮,保证了部队的供给,促进十八军乘胜前进。
1949年11月15日贵阳解放后,22日成立贵阳市军管会,苏振华省委书记任主任,秦天真为委员兼市政接管部长,经二野军令、周总理签署,政务院任命秦天真任贵阳市长。1950年2月6日,贵阳市召开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秦天真当选为主席。1951年5月在第三次人民代表会上秦天真当选为贵阳市长。在省委的领导下,秦天真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坚决彻底消灭反动势力,巩固新生的政权,对贵阳市的这段工作打开了局面,奠下了工作基础。
1950年秋,秦天真担任禁毒委员会主任委员,布置清缴,收缴了鸦片、吗啡5万多两和大批烟具进行烧毁,对2名烟犯头目枪决。市政府还采取措施,取缔妓院,处理抗拒的鸨母,对妓女进行改造、医治,引导劳动就业。
贵阳市解放时仅20多万人,不到5千户,粮食产量不足,工业落后,失业工人1万多,闲散居民5万多,秦天真感到担子重,竭尽全力抓恢复生产,重建国民经济。在农村抓农业生产、进行五大任务、土地改革的工作。到1952年国营商业、私营工商业均增长较快,五大任务、土地改革完成,农业生产显著增长,国民经济有效恢复和发展。改革了中华路干线,治理贯城河、兴建黔灵湖,建设延安路,开通了公共汽车。
秦天真在任贵阳市委书记、市长6年多的期间,为开展贵阳市的革命和建设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为贵阳市后来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56年6月,因受刘雪苇案的牵连,秦天真被免去贵阳市委书记、市长的职务。后来调任省建委主任、省交通办公室主任、省铁路筑路委员会主任。秦天真为工作出发含冤中承担了贵州的铁路建设、施工等工作。1958年3月19日调秦天真任筹建工学院筹委会主任,以贵医旧址为临时校址,同时在蔡家关建设新校址,师资等学校人员在筹建中备齐,保证了按时开学上课,这时秦天真又经省人委任命为工学院院长,11月省委批准秦天真任中共工学院委员会书记。1960年省委决定秦天真任院长。1964年底,秦天真调职,任命为省文献办公室主任。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省委决定对秦天真隔离审查。1980年9月,中央批转公安部、最高人民检查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案件的复查报告》从政治上平反,使因这一错案而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同志包括刘雪苇得到了平反恢复了名誉,受刘雪苇而牵连的秦天真同时也平了反,长达24年之冤总算澄清了。
1973年3月,省委决定秦天真任省科教办公室副主任,党组副书记,主持日常工作,11月省政协召开第四届委员会,秦天真当选为省政协常务副主席。1979年5月经中央批准秦天真增补为省革委副主任。1980年1月在省第五届人代会第二次会议上秦天真当选为副省长。1983年8月中共贵州省第五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一届省顾问委员会,秦天真当选常委、副主任。在这段任职期间,秦天真尽职敬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指示落实政策平反冤假错案。对贵州地下党、游击队政策的落实,秦天真是当事人、领导人,为此他实事求是站出来说话出证,如贵州地下党第一支武装的领导人范敬章的党籍、活动,他写了证明得以落实。到1984年,恢复地下党员党籍的有几百人,认定几千人为游击队员的革命身份,追认300多人为革命烈士。
1981年初省委根据中央关于征集、整理党史资料,研究党史的指示,委托徐健生、秦天真牵头,8月省委正式行文决定,党史研究委员会徐健生任主任、秦天真等3人为副主任,秦天真主持日常工作,后来又任领导小组顾问。全省各级的党史工作,在建立组织机构,安排好人员的基础上很快就开展起来,并作出了很大的成绩。在开展党史工作的同时,省政府又建立了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秦天真被任命为编委会第一任主任,在秦天真的领导下,全省的新方志工作很快就展开,经几年的时间各级新方志纷纷出版,修志工作日新月异地向前推进。他在1985年4月离休,离休后仍关心党史和地方志的工作。
秦天真于1998年9月在贵阳病逝。
AAAa
第四篇:党史人物
张家口人物
李泰棻,字革痴,号痴庵。男,1896年出生于河北省阳原县揣骨疃一书香人家。18岁考入北京大学专攻史地,但因学杂费高昂,遂转入北京师范大学就读。三年级时,在时任北京师大校长陈宝庄的支持、鼓励下,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史著《西洋大历史》,全书80余万言,受到李大钊、陈独秀等名教授的推崇,皆为其作序,一时轰动了京城各高等学府。引起了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高度重视,22岁时,被破格聘为北大教授。
李泰棻先生青年得志,声望日高,教学尽心尽力,全国各大学争相聘请,仅见习期间,就兼任北京私立国民大学教授、朝阳大学教授。1917年毕业于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科,1918年任国立山西大学教授,第二年又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1919年任武昌高等师院文史地理部主任。1924年任察哈尔省教育厅长,受冯玉祥将军委托常去北京协和医院看望问候孙中山先生的病情。1925年5月27日,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发生反对校长杨荫榆的**,鲁迅联合七位教授发表《对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宣言》,对学生予以声援,七教授中最年轻的一位就是时任北京大学教授和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史学系主任的李泰棻。1926年执政的段祺瑞让其以副部长之职代管教育部。1927年,李大钊就义,无人敢出面料理后事,作为同事兼及挚友的李泰棻毅然为其收尸入殓,买棺治丧(见《关于李泰棻》,载《文汇读书周报》2004年6月28日)。1928年任北平特别市教育局长、北京市立师范大学校长。1924-1930年应冯玉祥将军之邀讲解《孙子兵法》,并被任命为中将秘书长。1931年后协助冯玉祥组织**同盟军。1937年前,致力于史学研究,著作颇丰,主要有80万字的《中国史纲》、50万字的《西周史征》、30万字的《国民军史稿》、50万字的《方志学》。1931年-1934年出任《绥远省通志》总纂,还著有《鲁迅遗事》。1938年冬任伪天津市教育局长,是受汪伪政府胁迫。1939年-1948年应北京师大校长之邀任文学院院长。1950年应察哈尔省副主席吕复之邀,由省政府教育厅长李舜琴赴北京接其回察任教。先后在宣化中学、宣化师范、张家口市教师进修学校任语文、历史教师。
1956-1962年任张家口速成师专、张家口师院语文教师,讲授古典文学深入浅出,对字、词讲解深透,乐于提携青年,常以“功夫凭苦练,学问靠勤奋”的话激励人们,告诉青年要多读书、多积累、多动笔,帮助张家口地区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师资。
新中国成立后,李泰棻回到家乡张家口,先后在宣化中学、宣化师范、张家口师专任教,12年间,为家乡培养了大批师资。1962年,应河北省委宣传部长朱子强举荐李先生到天津历史研究所工作,之后中央文史研究馆邀请其赴京编写《中国近百年史》。1964年调长春东北文史研究所任研究员。1972年,李泰棻在北京病逝,享年75岁。
在之后的岁月里,虽然他也曾从过政、从过戎,担任过绥远省、北京市、天津市教育厅长以及冯玉祥将军的中将秘书长,但是他主要从事的还是教育工作,专门研究中外历史,成为著作等身的历史学家。
李泰棻的史学著作有十几种,他19岁时写的《西洋大历史》一版再版,出四版时,章士钊、李大钊、陈独秀、刘半农等为之写序,称此书为中国编著西洋历史开一新纪元。《国民军史稿》,洋洋30余万言,由于李泰棻曾在冯玉祥身边工作六年,又给冯玉祥的部下多次讲史,所以,这部著作,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西周史证》,是极见功力的一部史书,李泰棻以十年之力荟萃秦汉以前全部古籍,下至《通志堂经解》、《皇清正续经解》,凡是有关西周史料或经解新说,无不广征博引,为先秦史学的研究开辟了道路。《方志学》对方志的选辑、整理、鉴定作了系统论述,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方志思想,这部著作的出版,标志着方志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为了写好这部书,李泰棻还在20世纪30年代先后担任《绥远省通志》总编辑和《阳原县志》总纂,这两部志书成为方志界公认的一代名志。另外,他还著有《中国史纲》、《中国近百年史》等,也在学术界产生过很大影响。1932年,王森然著《近代二十家评传》,将李氏与康有为、章炳麟、王国维、陈独秀、胡适、郭沫若等并列,足见其影响之巨。
与党史的联系:1925年5月27日,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发生反对校长杨荫榆的**,鲁迅联合七位教授发表《对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宣言》,对学生予以声援,七教授中最年轻的一位就是时任北京大学教授和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史学系主任的李泰棻。杨荫榆维护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受到北洋政府的赏识。她在管理上施行封建家长的粗暴方式,限制学生思想和行动的自由。在五卅运动后杨荫榆又率领军警入校,强迫学生搬出学校,宣布女师大解散,责令关闭伙房,锁住校门,坚守女师大的学生骨干刘和珍、许广平等13人被打伤。李泰棻坚决谴责这种行为,支持学生运动,支持共产党领导的反帝爱国运动。
1927年,李大钊就义,无人敢出面料理后事,作为同事兼及挚友的李泰棻毅然为其收尸入殓,买棺治丧。李泰棻作为李大钊的好友,二人纵情文史,交谊甚笃,赞扬李大钊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的贡献。
李泰棻1931年后与方振武、吉鸿昌等协助冯玉祥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1933年4、5月,日军越过长城,进逼平津,并侵占察哈尔省(今分属内蒙古自治区和河北省)多伦、沽源等地。蒋介石坚持不抵抗政策,准备与日军签订停战协定。冯玉祥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建议和帮助,于5月26日在张家口通电成立民众抗日同盟军,自任总司令,先后响应加入者七八万人。
1950年应察哈尔省副主席吕复之邀,由省政府教育厅长李舜琴赴北京接其回察任教。李泰棻先生响应党的教育方针,回到察哈尔省教书育人,为家乡和国家培养建设人才。
闫献磊
第五篇:湖北感动人物[定稿]
陈玉蓉——母爱齐天
今年55岁的陈玉蓉,是湖北武汉一位平凡的母亲,她的儿子叶海滨13岁那年被确诊为一种先天性疾病——肝豆状核病变,这种肝病无法医治,最终可能导致死亡。前不久,叶海滨的病情恶化住进医院,生命危在旦夕。为了挽救儿子的生命,陈玉蓉请求医生手术将自己的肝移植给儿子。
然而,就在手术前常规检查中,叶海斌被查出丙肝,必须全部切除,需要母亲切1/2甚至更多的肝脏给儿子。可是,母亲患有重度脂肪肝,1/2的肝脏不足以支撑其自身的代谢。无奈,捐肝救子的手术被取消。
陈玉蓉从医院出院后,当天晚上就开始了自己的减肥计划——每天走十公里。在随后的7个多月里,她每餐只吃半个拳头大的饭团,有时夹块肉送到嘴边,又塞回碗里去。
陈玉蓉说自己有时太饿了,控制不住吃两块饼干,吃完了就会很自责。7个多月来,她的鞋子走破了四双,脚上的老茧长了就刮,刮了又长,而几条裤子的腰围紧了又紧。
当她再次去医院检查时,奇迹出现了。脂肪肝细胞所占小于1%,脂肪肝没有了。就连医生都感叹:从医几十年,还没有见过一个病人能在短短7个月内消除脂肪肝,更何况还是重度。医生说“没有坚定的信念和非凡的毅力,肯定做不到!”2009年11月3日这对母子在武汉同济医院顺利地进行了肝脏移植手术
最美新娘:郭倩
当她身披洁白的婚纱,让病房成为婚姻神圣的殿堂,我们看到了世界上最美丽的新娘。她的美丽之所以光彩照人,是因为闪耀着爱情的坚贞与高贵,使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人生的温暖,并品味着“爱人”永恒的含义:生死相守,不离不弃!
人物简介:武汉市儿童医院妇产科护士主要事迹:郭倩是武汉市儿童医院的一名护士。从寒窗苦读、步入工作岗位,到认识男友娄斌坠入爱河,再到谈婚论嫁,她和很多人一样过着最普通的生活,感受着平凡的幸福。2010年7月3日,是郭倩和娄斌喜结连理的日子。然而,就在婚前一个月,娄斌被诊断出患有白血病,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将组建中的家庭推向崩溃的边缘。身为护士的郭倩深谙白血病病情,它将带来精神、物质的双重沉重压力,并使病人陷入病入膏肓的死亡境地。当亲友们都劝告郭倩趁早放弃,娄斌也消极躲避的时候,看似柔弱的郭倩毅然做出坚定决定:我要救他,要与他不离不弃,相守相伴直到永远。她身披白色婚纱,在病房里举行婚礼,用惊喜鼓励爱人重新点燃生命的希望。为给丈夫治病,郭倩倾尽积蓄,咬牙卖掉婚房,一边努力工作一边照料重病的丈夫,每天睡眠不足6小时,日复一日地坚守着承诺,使身边的人都深为感动。郭倩说:“纵使天荒地老,我也会陪在娄斌的身边。”郭倩用她的行动坚守对爱人的忠诚,用她瘦小、柔弱的身躯诠释着爱情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