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镇(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心更名为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的通知
关于镇(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心 更名为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的通知
各镇党委、政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区直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决策部署,着力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体系,根据上级要求,经区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将镇(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心统一更名为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并对中心设置、职责、功能、机制等作相应调整,构建由镇(街道)党(工)委、政府(办事处)领导,综治办牵头协调,各有关部门(组织)协作联动,集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维护稳定、平安建设为一体的工作平台。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规范中心设置
(一)标识设置:根据省市综治委要求,统一设置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名称标牌。
(二)力量组成: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心原有组成部门综治、信访、司法、调解、警务、禁毒、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安全生产等8个部门的基础上,本着“群众急需的优先整合”原则,进一步整合党建、计生、劳保、民政、城管等部门资源,适当吸收环保、工商、税征等部门力量参与,将党员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社区公共服务中心、计生服务中心、城管服务中心的窗口统一纳入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设置服务大厅,1 建起一站式办理的窗口。
(三)工作保障。镇(街道)应落实社会服务管理中心的集中办公场所,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交通工具及必要的办公经费,开通运行基层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尽可能创造条件,设立社会服务管理大厅,与镇(街道)党员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计生服务中心、城管服务中心建立统一窗口,为群众提供综合性、一站式服务。
二、完善中心功能
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主要功能是协助党(工)委、政府(办事处)组织、协调、督促、指导辖区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广大群众开展基层社会管理、维护稳定和平安创建等工作。具体承担以下任务:
(一)贯彻落实执行上级有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和平安建设的决策部署,认真分析形势,及时报告工作情况,提出工作建议;
(二)组织开展社会不安定因素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统一受理、调解、处理各类矛盾纠纷和群众来信来访,协调处置各类突发性和群体性事件;
(三)积极参与配合专项斗争,组织排查、协调整治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突出问题;
(四)协调推进“两网合一”工作,指导、督促基层合理划分网格、建好网格力量,发挥积极作用;
(五)指导、督促本辖区社会治安防控措施的落实,组织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归正人员安置帮教、“两新组织”服务管理、护路护线联防、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和反邪教等工作;
(六)组织指导辖区内村、社区、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
(七)组织开展社会管理、法制、平安建设等宣传活动,做好基层综治干部和群防群治队伍的教育、管理和培训等工作;
(八)督促检查社会服务管理措施落实情况,总结成功经验和做法;
(九)管理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内各窗口日常工作,指导社会服务管理机制延伸;
(十)完成党(工)委、政府(办事处)和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三、加强组织建设
成立由党(工)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主任)、分管政法、党群的副书记任副组长的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政法副书记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社会服务管理中心主任,综治办专职副主任兼任中心副主任,主持中心日常工作,参照镇(街道)工青妇享受相关副处级待遇。同时,为有利于工作,由党群办、党政办一名领导兼任中心副主任,共同负责中心窗口日常运作和社会服务管理事项的协调处理。
四、健全工作机制
在原有综治工作中心“六联六统一”工作机制和十四项工作制度(议事制度、例会制度、考核制度、记实制度、大事记制度、首问责任制、领导包案制、信息反馈制度、督查督办制、培训考核制、责任追究制、一次性告知制度、限时办结制度、工作台帐制度等)的基础上,加强与“两网合一”工作有效对接,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确保中心高效、有序开展工作。
(一)健全工作流转机制。依托“两网合一”和基层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完善信息采集、汇总、研判和工作分流、督办、处置、反馈等制度。民情联系员负责收集信息,能解决的就地解决,不能解决的逐级上报。村、镇两级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对信息统一汇总、统一研判、统一协调、统一分流、统一督办、统一反馈,实现信息共享、工作联动。镇(街道)层面解决不了的,及时上报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
(二)健全协调联动机制。建立重大事项联席会议制度和“片组一周一次、网格(村、社区)半月一次、镇(街道)一月一次”的定期例会制度,定期召开网格例会或片长例会、片组碰头会,汇总问题,反馈解决情况。对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和社会服务管理的薄弱环节,实行矛盾联调、治安联防、问题联治、平安联创、事件联处、管理联抓、服务联推(办)、信息联通、民生联帮、实绩联考,落实长效管理。
(三)建立主题走访机制。在民情联系“十必访”、“十必报” 4 基础上,每月确定一批走访主题,民情联系员带着主题走访群众,结合“走村入企”、“两排查一促进”等活动,使联系走访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健全考核培训机制。建立网格工作绩效与个人考评考核挂钩机制,按照“指导力量、基础力量综合考核、专职力量绩效考核、辅助力量一事一奖”原则,实施分类考核,落实领导责任,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发生问题的倒查追究。建立窗口工作人员绩效考评制度,考评结果作为年终考评的主要依据。完善分层培训工作机制,加强对网格力量和中心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管理能力。
(五)试行中心领导带班值班制。实行镇(街道)班子领导带班制,主要任务是主持当天中心工作,及时处理当天服务管理事项。实行镇(街道)中层干部轮流值班制,负责中心当天来电来访,对受理的问题,能解释答复的当场解释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提出处理意见,由工作协调室分流,归口办理。
(六)完善网络延伸机制。以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为主平台,承上启下,左右衔接。向上,与区救助服务平台和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进行对接,对事权不在本级的社会管理问题和群众诉求,统一上报到区级层面,跟踪进度并及时向群众反馈。向下,做好与村(社区)社会服务管理分中心的联动对接,以村(社区)综治工作站为基础,整合警务室、消防工作站、新居民服务管理站、司法行政工作室、劳动保障、计生服 5 务站、信访工作室、居家养老等力量建立村(社区)社会服务管理分中心,开展联系服务。继续将工作机制向规模企业和医院、学校、物业、商场、景点、建筑工地等社会服务管理的重点领域延伸,继续向“两新组织”延伸,探索自主管理机制,搭建公众参与网格内公共事务的新载体,促进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服务管理大格局。
五、工作要求
(一)狠抓落实。各地要切实把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建设摆上重要位置,认真落实各项保障措施,4月底前完成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更名的各项工作。要结合“进村入企”大走访、“两排查一促进”专项活动,协调解决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建设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区里将把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建设情况列入平安和综治考核,增加考核权重和分值。
(二)讲求实效。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合理确定中心规模和标准,把重点放在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协作联动、发挥功能作用上,放在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实际问题上,处理好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重在拓展中心功能,增强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实效。
(三)总结提高。区里将本着分类指导原则,在不同类型镇(街道)开展社会服务管理中心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各地要积极探索实践,及时总结经验,提供示范,不断提升我区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中心规范化建设水平。
2012年3月
日
第二篇:关于xx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心更名为
关于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心更名为
镇社会服务管理中心的通知
各村党组织、村委会,驻镇各单位,机关各科办:
为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县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决策部署,着力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体系,根据上级要求,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将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心更名为镇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并对中心设置、职责、功能、机制等作相应调整,构建由镇党委、政府领导,综治办牵头协调,各有关部门协作联动,集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维护稳定、平安建设为一体的工作平台。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规范中心设置
(一)中心更名:根据省市县综治委要求,统一设置镇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名称标牌。
(二)力量组成: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心原有组成部门综治、信访、司法、调解、警务、禁毒、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安全生产等8个部门的基础上,本着“群众急需的优先整合”原则,进一步整合党建、计生、劳保、民政、城建等部门资源。将党员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计生服务中心从组织架构统一到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办公地点不变,待硬件条件成熟时统一纳入大厅,这些部门业务按照各线管理不变。
二、加强领导组织
三、完善中心功能
镇社会服务管理中心,主要功能是协助镇党委、政府组织、协调、督促、指导辖区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广大群众开展基层社会管理、维护稳定和平安创建等工作。具体承担以下任务:
(一)贯彻落实执行上级有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和平安建设的决策部署,认真分析形势,及时报告工作情况,提出工作建议;
(二)组织开展社会不安定因素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统一受理、调解、处理各类矛盾纠纷和群众来信来访,协调处置各类突发性和群体性事件;
(三)积极参与配合专项斗争,组织排查、协调整治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突出问题;
(四)协调推进“网、组、片”工作,指导、督促基层合力划分网格、建好网格力量,发挥积极作用;
(五)指导、督促本辖区社会治安防控措施的落实,组织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归正人员安置帮教、护路护线联防、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和反邪教等工作;
(六)组织指导辖区内村、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
(七)组织开展社会管理、法制、平安建设等宣传活动,做好基层综治干部和群防群治队伍的教育、管理和培训等工作;
(八)督促检查社会服务管理措施落实情况,总结成功经验和做法;
(九)管理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内各窗口日常工作,指导社会服务管理机制延伸;
(十)完成镇党委、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四、健全工作机制
在原有综治工作中心工作机制和工作制度(议事制度、例会制度、考核制度、首问责任制、领导包案制、信息反馈制度、督查督办制、培训考核制、责任追究制、限时办结制度、工作台帐制度等)的基础上,加强与“网、组、片”工作有效对接,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确保中心高效、有序开展工作。
(一)健全工作流转机制。依托“网、组、片”和基层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完善信息采集、汇总、研判和工作分流、督办、处置、反馈等制度。镇、村两级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对信息统一汇总、统一研判、统一协调、统一分流、统一督办、统一反馈,实现信息共享、工作
联动。
(二)健全协调联动机制。建立重大事项联席会议制度和“片组一周一次、网格(村)半月一次、镇一月一次”的定期例会制度,定期召开网格例会或片长例会、片组碰头会,汇总问题,反馈解决情况。
(三)建立主题走访机制。在民情联系“十必访”、“十必报”基础上,每月确定一批走访主题,民情联系员带着主题走访群众,结合“走村入企”、“两排查一促进”等活动,使联系走访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健全考核培训机制。建立网格工作绩效与个人考评考核挂钩机制,按照“指导(基础)力量综合考核、专职力量绩效考核、辅助力量一事一奖”原则,实施分类考核,落实领导责任,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发生问题的倒查追究。建立窗口工作人员绩效考评制度,考评结果作为年终考评的主要依据。完善分层培训工作机制,加强对网格力量和中心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管理能力。
五、工作要求
(一)狠抓落实。各单位、各部门要切实把村社会服务管理站建设摆上重要位置,认真落实各项保障措施,8月底前完成村综治工作站更名为村社会服务管理站的各项工作。要结合“进村入企”大走访、“两排查一促进”专项活动,协调解决社会服务管理站建设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镇将把村社会服务管理站建设情况列入平安和综治考核,增加考核权重和分值。
(二)讲求实效。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合理确定社会服务管理站规模和标准,把重点放在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协作联动、发挥功能作用上,放在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实际问题上,处理好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增强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实效。
中共梓桐镇委员会
梓桐镇人民政府
2012年8月10日
关于庵东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心更名为庵东镇社会服务管理中心的通知
http://andong.cixi.gov.cn/ 2012年06月27日
各行政村、企事业单位,机关各办(所、中心):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决策部署,着力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镇党委、政府决定,庵东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心更名为庵东镇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并对中心设置、功能、机制等作相应调整。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完善设置
镇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在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心组成部门的基础上,根据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的需要,吸收其他有关部门力量和资源,开展集中办公,提供相关服务。镇综治办在社会服务管理中心承担牵头协调、检查督办等作用,综治办第一主任兼任社会服务管理中心主任,综治办主任任社会服务管理中心专职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完善集中办公场所,配备必要的硬件设施,设立相应的服务窗口,开通运行基层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
二、强化功能
镇社会服务管理中心主要功能是协助党委、政府,组织、协调、督促、指导辖区部门、单位和广大群众开展基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维护稳定、平安创建和公共服务等工作。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镇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要切实把镇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各项保障措施,结合“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两排查一促进”专项活动,协调解决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建设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加强督促指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健全机制。建立健全工作例会、首问首办责任、信息报送、督查督办、培训调研、联片指导、工作台账等制度,不断完善以矛盾联调、治安联防、问题联治、事件联处、平安联创、管理联抓为主要内容的工作机制,保证社会服务管理中心高效、有序地开展工作。推动社会服务管理网络和机制向村和网格延伸,把各项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措施落实到基层和社会末端。村、规模企业综治工作室(站)分别更名为“庵东镇XX村社会服务管理室”、“ XX企业服务管理站”。
(三)讲求实效。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合理确定中心室(站)建设规模和标准,防止脱离实际,不搞“形象工程”。积极开展社会服务管理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探索实践,总结经验,不断完善。
中共庵东镇委
庵东镇人民政府
2012年6月20日
第三篇:关于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更名为镇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的通知
x x x 党 委
关于xx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更名为 xx镇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的通知
xx、xx办事处、各村、社区、机关各部门、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苏州市委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决策部署以及中共xx市委2012年8号文件,经镇党委研究决定,xx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更名为xx镇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并对职责任务和成员单位进行调整,同时进一步充实工作力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职责任务
镇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是镇党委镇政府的协调机构,负责协调、指导全镇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三、工作机构
镇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简称镇综治办),作为常设办事机构,与镇党委政法委机关合署办公。
镇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下设9个领导小组,各领导小组分别由镇综治委主任或副主任负责联系,领导小组组长由组长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副组长由镇综治办负责人和相关单位负责人担任,办公室设在组长单位。部分领导小组下设专项工作组。
(一)社会矛盾化解工作领导小组。镇综治办为组长单位,主要负责研究部署和协调推动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组成单位为:镇纪委、镇法庭、派出所、镇民政办、镇司法所、镇国土资源分局、镇环保办、镇人口和计生站、镇信访办、镇总工会、镇团委、镇妇联、xx工商分局。下设3个专项工作组,即由镇司法所牵头的人民调解专项工作组,由镇法庭牵头的司法调解专项工作组,由镇政府法制办牵头的行政调解专项工作组。
(二)实有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镇派出所为组长单位,主要负责研究部署和协调推动建立全镇人口基础信息库,建立覆盖全镇实有人口的动态管理体系。组成单位为:镇民政办、镇司法所、镇人口和计生站、xx工商分局。下设3个专项工作组,均由派出所牵头,即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专项工作组、人口基础信息库建设专项工作组、境外来xx员服务管理专项工作组。
(三)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镇司法所为组长单位,主要负责研究部署和协调推动刑释解教人员、社区服刑人员、综治办牵头的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排查整治专项工作组,由派出所牵头的扫黑除恶专项工作组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专项工作组。
(六)社会管理政策措施工作领导小组。市人大常委会内司委为组长单位,主要负责研究部署和协调推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法规和政策措施的落实。组成单位为:镇党政办公室、镇政府办公室、镇法庭、镇委政法委(镇综治办)、派出所、镇民政办、镇司法所。
(七)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镇团委为组长单位,主要负责研究部署和协调推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组成单位为:镇法庭、镇宣传办、派出所、镇民政办、镇司法所、镇财政分局、镇妇联、镇关工委。下设2个专项工作组,即由镇团委牵头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工作组,由镇民政办牵头的流浪未成年人教育帮扶专项工作组。
(八)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镇文卫办组长单位,主要负责研究部署和协调推动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组成单位为:镇派出所、镇司法所、镇团委、xx工商分局、xx镇消防中队、电信分局、中国移动xx分公司xx办事处。
(九)护路护线联防工作领导小组。镇综治办为组长单位,主要负责研究部署和协调推动铁路、公路、民航、输油气管道和电力、电信、广播电视设施安全联防工作。组成单位为:镇派出所、镇司法所、xx工商分局、xx供电所、镇电信分局、中国移动xx
第四篇:关于八力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更名为八力乡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的通知
关于八力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更名为八力乡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的通知
各行政村、乡直各单位:
为了贯彻县委关于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的决策部署,经乡党委、乡政府研究决定,将“八力乡社会治安综合委员会”更名为“八力乡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并对职责任务和委员单位进行相应调整。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乡综治委职责任务
八力乡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简称“乡综治委”)是乡党委、乡政府的协调机构,负责协调、指导各行政村、乡直各单位贯彻落实市、县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决策部署,重点协调、推动涉及多个部门的社会管理主要事项的解决;对各行政村、乡直各单位开展社会管理工作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总结推广各行政村、乡直各单位开展社会管理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加强对社会管理有重大问题的研究,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政策措施建议;协调、指导社会管理制度建设;办理乡党委、乡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乡综治委成员单位
乡社会综合治理委员会成员单位为:八力乡政府、八力-1-
司法所、八力派出所、八力学区、八力畜牧站、八力计生站。
三、组成人员名单
主任:景金荣乡党委书记
副主任:蒲新强乡长
史育新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委员:张刘平派出所所长
白田海司法所所长
张永平计生办主任
韩永勤综治专干
董黎明八力学区校长
乔伟强武装部部长
张玉文综治办专职副主任
冉想军综治专干
四、乡综治委工作机构
乡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
乡综治委下设办公室(简称“乡综治办”)作为常设办事机构。
主任:史育新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副主任:张玉文综治办专职副主任
成员:韩永勤综治专干
冉想军综治专干
2012年4月5日
主题词:机构更名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通知 抄送:市委政法委、市综治办,县人大办、县政协办 中共八力乡党委办公室2012年4月5日印发(共印12份)
第五篇:乡(镇)201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责任书
2012年*****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
责 任 书
为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领导责任制,使各级党政组织切实承担起“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为***乡(镇)的生产建设和持续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特制订本责任书。
一、责任目标
1、认真组织开展不稳定因素排查调处工作,从源头上减少社会矛盾,确保“六个不发生”和“四个坚决防止”目标的实现。
2、积极开展“四无”(无重大刑事案件、无内部人员犯罪、无民事转刑事案件、无治安灾害事故)活动,深入排查重点领域,重点人群的矛盾纠纷,充分运用各村调解组织,千方百计就地化解矛盾纠纷,切实做到小事不出社,一般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杜绝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
3、积极开展平安建设,深入排查整治突出治安问题,加强对人口聚集、社会复杂、矛盾多发生等重点地区、重点工程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就近、就地、就快化解矛盾纠纷。确保辖区治安状况良好,群众安全感增强。
4、通过教育、普法、调解等手段、不断提高职工法制观念,减少违法犯罪。内部人员犯罪率不超过单位总人数(包括全民合同工、集体工、内聘工、企业员工、家属、学生、待业青年)的万分之六。
5、认真落实“六五”普法规划,突出领导干部的**用法、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做到依法建制、依法管理。
6、抓好三德教育。在职工群众中开展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在本单位形式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
7、对刑释解教人员、轻微违法人员、后进青少年的帮教面达到100%,刑释解教人员的重新犯罪率分别不超过5%和3%,要建立帮教档案,并查有记录。
8、加强对外来人员、流动人员的管理教育,减少其违法犯罪,对外来人员审查登记率达100%。
9、建立健全全乡、村、社参与的联动调处机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分析、评估、化解、责任追究等制度。
10、对一些深层次,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易发群体性事件的不稳定因素,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化解、早处置,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社会矛盾。减少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不发生有重大影响的群体性事件。
11、加强对群防队伍的教育培训管理。巩固完善乡、村、社院四级治安防范网络,落实片区警务制度,广泛开展边际联防,建立充分发动群众整合治保会、整联巡逻队、治安信息员、山湾联防员、守楼护院员、商业店铺从业人员等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的治安防范工作机制。
12、对本辖区严重暴力犯罪、黑恶势力犯罪、有组织犯罪、“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打击有力,毒品犯罪得到有效遏制,严厉打击“法论功”邪教组织的各种犯罪活动。
13、定期排查整治治安混乱地方和突出治安问题,重点解决好学校周边、旅游景点的治安问题,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加大“打黄打非”力度,保护通信线路安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好各项安保工作,确保重大节庆活动安全稳定。
14、以巩固“平安乡镇”为重点,进一步深入“无毒无邪”村社和平安村社创建活动,并取得实效。
15、在各村建立综治机构,在各社各单位建立综治信息员,扩大综治工作的社会覆盖面。
16、工作制度健全落实,层层落实,综治目标责任制,各综治成员单位在维护稳定工作中责任明确,充分发挥良好作用。
17、各村委、乡级各单位认真贯彻县、乡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成效显著。
18、认真完成乡综治办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奖惩规定
1、本责任书所规定的职责任务,列入各单位责任人的任期目标。作为考核政绩和评优依据之一。
2、责任目标完成,经综合考核,成绩突出的,由乡党委政府给予该村目标考核实行加分奖励。
3、各村治安秩序长期混乱或发生有严重危害社会稳定,造
成恶劣影响的重大刑事案件,治安灾害事故,安全事故和重大群体性事件,经乡党委、政府将对其实行一票否决。同时,对因其失职造成重大事件发生的领导干部,依据其应承担的责任,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
三、组织要求
1、对本责任书执行情况的考评,由乡综治办组织实施。
2、本责任书责任由单位负责人履行。
目标管理单位:中共***乡(镇)委员会 **乡(镇)人民政府
目标责任单位(盖章): 责任人(签字):
二0一二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