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医疗纠纷原因及防范对策

时间:2019-05-14 23:49: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院前急救医疗纠纷原因及防范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院前急救医疗纠纷原因及防范对策》。

第一篇:院前急救医疗纠纷原因及防范对策

院前急救医疗纠纷原因及防范对策

百色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黄永义

【摘 要】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医疗纠纷防范措施。方法 建立健全院前急救有关规章制度,提高出诊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配备齐全院前急救所需的各种急救物品和急救药品。结果 出诊人员纠纷防范意识得以提高,医疗纠纷下降,院前急救成功率提高。结论 强化医务人员法律行为,加强岗位培训, 提高急救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院前急救整体水平是减少医疗纠纷的有效防范措施。

【关键词】 院前急救 纠纷 防范

院前急救是指患者从现场到医院之前就地抢救、监护、运送到医院的过程,包括现场抢救和运送途中的救治[1]。由于紧急、病种多样、涉及面广,病人病情伤情错综复杂,症状严重,发展迅速,意外情况发生多,产生医疗纠纷甚至医疗事故的可能性较大。医务人员如何在院前急救过程中,更好地体现知法、用法、并依法办事,以保护病人和自身的利益,已成为医护人员共同面对的问题。现将我院自成立120急救中心以来对院前急救容易产生医疗纠纷的原因与防范措施总结如下。1.院前急救医疗纠纷常见原因

1.1 服务态度:院前急救是卫生行业最前沿的服务窗口,代表着行业形象。急救中心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随时都可能成为纠纷的原因。院前急救服务对象大多是急、危、重病员,病人家属心情多较急躁。因此,对急救人员的服务质量、服务态度要求很高,如语言不文明、行动不迅速、表情不严肃等,就易引发纠纷。另外,目前因没有收费项目,广西所有急救中心均没有配有担架工,而由医务人员兼任搬运任务,由病家协助,甚至病家自行搬运时,常引起不满,而产生纠纷。

1.2 急救反应时间延长:反应时间是指从接到呼救至救护车到达现场所需要的时间。是衡量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快慢的指标,是患者能否获得及时救治的关键。影响急救反应时间延长的因素有:①接线员责任心不强,在接听120电话时,记录出诊地址不详或错误,联系电话记录不清或有错,以致造成寻找出诊地点时间延长;②出诊人员急救意识不强,接到出诊信息后未及时出诊;③出诊驾驶员对负责出诊地区的交通道路不熟;④急救物品准备不充分,出诊时临时准备; ⑤另外,道路拥挤堵塞,无专用救护车通道;很多病人在家发病是因为交通不便而呼“120”,但因道路狭窄车无法进入,造成医护人员行走较远而影响救治;⑥全民的急救意识差,路上行走的车辆几乎没有主动让路救护车。这些因素都会延长急救反应时间,严重者诱发医患纠纷。

1.3 抢救技术不熟练或设备不完善:主要是参加院前急救的医护人员技术参差不齐,经验和应急能力差,抢救时一旦出现失误,容易给病人、家属抓住把柄常引发医疗纠纷。另外,由于院前急救工作具有不可预见性,故在现场急救中难免出现药品器械的短缺或不足。院前急救中,由于急救药品及器材管理不当,不能做到100%的准确到位,如氧气瓶没有氧气,人工球囊漏气、吸引器吸引压力不足等,均能延误抢救时间造成纠纷。

1.4 医患沟通解释不到位:抢救时忽略了病人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权: 院前急救对象多是急危重症患者,病情复杂、凶险、变化快、急救人员在抢救时容易忽略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如病人病情严重抢救无法成功、病情有进一步发展的危险性、运输过程中的危险性等没有及时告知病人及家属,当病人死亡时,家属无法接受,导致纠纷的发生。

1.5 医护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如病人运送返院时有的医生没有守护在病人身边,病人病情变化时不能及时救治;有时医护人员在车上在病人家属面谈论与病人病情无关的事等,一旦病人病情变化便会引起纠纷。

1.6 不重视书写医疗文书:院前急救处理的伤病如车祸伤、中毒等各种各样的意外伤害常常与第3方有关联,因此,院前急救病历记录不仅是医疗教学科研重要资料,还是判明法律责任和进行伤残处理的依据,在法律上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性。记录不准确包括出诊时间;抢救记录不规范,语言描述不当;有时忙于抢救不能及时、客观、准确、规范、全面记录院前急救过程及病人病情变化,甚至对一些病情未加仔细观察,进行估计填写,为以后的医疗纠纷埋下隐患。另外,医护人员不重视特殊病人:如发病时病人身边无家人、无钱的病人、转运有危险等病人没有详细记录,一旦病人抢救失败亦容易引起纠纷。

1.7 其它原因:转运途中对患者未作妥善固定,途中颠簸造成继发伤、意外伤或输液中断影响治疗等而引发医疗纠纷。亦有因院前急救费用引起纠纷,主要有的病人以为“120”是免费的。

2.院前急救医疗纠纷防范对策

2.1 改善服务态度,提供优质服务:首先要加强急救人员的自身素质培养,强化服务意识;换位思考,倡导人文关怀;在病情急、家属急躁情况下,要理解家属和患者的心情,切忌急躁,避免因言语不当、表情不严肃等造成不必要的纠纷。

2.2 缩短急救反应时间:对急救出诊人员进行急救意识培训,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意识,随时处于应急待命状态。同时要有较为全面的医疗护理急救技能。尤其是必须要掌握的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电击除颤、环甲膜穿刺、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急救技术。出诊电话安排专人接听,要求记录电话来电时间,详细记录出诊地址和联系电话,对出诊电话的记录必须复诵一遍,避免电话记录错误。对120驾驶员进行岗前培训,熟悉出诊范围的交通要道。

2.3 救护车设备应随时处于功能状态,药品要齐全、充分、完好,要定位、定量、定时补充,定专人保管和专人检查维修,要班班交接,并有记录。万一现场发现抢救药品设备缺乏或不足时,一定要冷静,应当灵活机动,选用替代药品或其他方法来解决。如呼吸机可用人工简易呼吸器(皮球)暂时代替。

2.4 重视医患沟通,严格执行各项签字制度:在对病人实施院前急救过程中,也有必要给予心理护理,稳定家属情绪,调动在场人员积极性,保障院前急救处置有条不紊,对于不愿去医院就诊或者到达时病情好转而拒绝治疗者要求签字,防止病情出现反复而延误抢救时机而发生纠纷;对于危重患者及到达现场时已死亡者请家属签字,无家属时可请同事、现场民警或旁观者签字证明情况;对于无家属或三无人员病情危重者,必要时汇报领导以取得支持。2.5 强化医护人员法律行为的管理:随着社会的进步,患者对医院的要求越来越高,自我保护的意识也越来越强,而我们的医护人员有些是懂医不懂法,没有意识到从接到急救电话那一刻起致患者离开医院的前一分钟就与医院建立了无形的合同关系,患者向医院求救是一种消费行为,它将受到法律的保护。因此院前急救造成的过失而引起的医疗纠纷仍时有发生,应引起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2.6 加强患者转运途中监护:对患者转运途中病情有危险,但又必须转运者,履行告知义务,患者的知情权和同意权,患方同意后方可转运,保持吸氧通畅和供氧充足,保持静脉通道畅通;进行心电监护,医护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急救措施。2.7 重视人文关怀:院前急救病人多为急危重症,很多涉及自杀、工伤、交通事故、火灾等意外伤害,病人家属、同事们短时间内无法接受现实,有的表现出激动情绪,所以医护人员要特别注意语言表达艺术及工作态度[2]。

2.8 规范院前急救记录:对院前急救的所有记录, 要求具有实事求是,客观真实、及时性、完整性外。还特别强调要求准确记录出车时间、到达现场时间、回院时间,如有路途堵车现象,要记录堵车时间,对返空情况,及时联系急救电话,并注明返空原因;在急救过程中所做的一些检查要注意保存,如心电图纸等,各类签字单也要妥善保管,贴于病历上,防止丢失,防止发生医患纠纷。

2.9 加强新闻机构合作,让群众更多的了解120,增加对院前急救的理解,减少误会和纠纷,须向病人宣传和解释,院前急救是公益性事业,病员有义务按规定交费。对急救中碰到的“三无”患者,应树立“人的生命是第一位”的观点,同样应先给予积极救治,同时报告单位领导和相关部门查明病人身份及联系家属,并认真做好记录。3 讨论

管理人员要从根本上重视院前急救工作,无论从人员配备到急救器材、药品的配备,交通运输设备、通讯设备等应给予急诊科大力支持,这些是院前急救成功的必备条件。急诊科的学科建设,稳定的医护人员队伍,医护人员的身体条件,经济待遇均是院前急救成功的重要条件。管理人员应多关心急诊工作人员的生活工作,关心体贴感受他们艰辛的急诊工作,稳定的医护人员才能提高急救的水平。大多数院前急救患者病情复杂、症状严重、发展迅速,患者及家属的心态和求医心态复杂多样,患者视医护人员为救星,对医护人员言听计从,此刻医护人员的一言一行都会对患者和家属的情绪产生影响,然而院前急救过程分分秒秒,医护人员的一举一动都会处于患者家属的监督之中,稍有不慎,都会诱发医疗护理纠纷。因此工作态度严肃,急患者所急,帮患者所需,争分夺秒,克服场地、设备以及各种不利于抢救的困难,全力以赴,紧张有序的参加院前急救,真正为患者赢得分分秒秒的生存机会。必要时进行感情“抢救”,这是防范医疗纠纷的良药秘方[3]。

总之。院前急救过程中,细节的管理显得十分重要,从急救程序的每个环节,出诊人员制度职责的执行力度,以及出诊和沟通的及时性,急救技术的熟练性,急救处理技巧等,都需要及时的发现医疗护理缺陷和医患纠纷隐患,及时整改,进行持续改进,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医患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吕传柱,周才旺,张玉霞,等。院前急救在急救医学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主要作用。中国急救医学,2002,22(6):370.[2] 陈良珠,赖敏贞,吴 汪,等。当前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与防范措施.南方护理学报,2005(3): 84.[3] 魏红云,高钰琳,冯现刚。院前急救护理潜在的法律问题及对策.现代护理杂志,2005(1): 79.

第二篇:医疗纠纷的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

医疗纠纷的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

文章来源:2005-12-19 16:16:

31王建辉 2005-12-13 13:10:45 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2003年12月第1卷第4期近年来,随着《执业医师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医疗法规的颁布实施,以及公民对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和对医疗服务需求的逐渐提高,医患之间对医疗服务认识上的偏差和误解正在增大,使得医疗纠纷逐年上升,处理难度越来越大,医院为此给予的赔偿越来越多,成为困扰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的难题之一。因此,正确认识和分析纠纷发生的原因,对研究相应的防范措施有一定积极意义。医疗纠纷的原因

1.1 医方的原因

1.1.1 违反规章制度和操作常规 一些医务人员不认真执行医疗规章制度,对医疗技术操作常规不熟悉,医疗工作中不细心、不严谨、不虚心、不请示、基础不牢、粗糙蛮干,导致诊疗和护理中的差错,有的人对诊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估计不足,准备不充分,导致意外造成医疗纠纷。

1.1.2 与病人沟通缺少语言艺术 有一些医务人员缺乏与患者沟通的能力,说话缺少艺术和技巧,手术前谈话交待不清,正常治疗说明不详,对病人咨询的回答过于绝对,一旦不能达到病人或亲属所期望的,往往引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1.1.3 对危重病人和疑难患者预期过高 有的医师,对危重病人随时有可能发生呼吸、心跳停止或其它并发症导致生命危险缺乏预知,对疾病(包括一些手术病人)的复杂性或特异性估计不足,与病人或病人亲属交待不明,当发生意外或病情急剧变化时,病人或病人亲属不理解,酿成医疗纠纷。

1.1.4 医疗文书不规范 有的医务人员工作不尽心,病历书写不及时,病史采集不全面,不能按要求认真及时完成相关医疗文书,有的病历记录不完整,分析不清楚,交待不明晰,诊断不确切,语句不通顺,用词不妥当;做各种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和反复输血时,不严格履行签字手续。病人一旦对治疗效果有异议,容易引发医疗纠纷。

1.1.5 常规检查未按要求完成 手术病人术前检查不完善,漏项缺项,术后或出院不复查,事发后现行补救已为时太晚,引起医疗纠纷。

1.1.6 超越职能服务 一些科室为追求小团体经济利益,超越范围收治病人,超越技术能力诊

治,遇到疑难重危病人不请求会诊或转科,顾及个人面子,凭自己主观经验盲目施治导致不良后果。

1.1.7 医德医风存在问题 部分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端正,服务意识淡薄,有的人甚至向病人或及家属索要红包,接受吃请,为个人谋私利,贪图小便宜,在病人对诊疗效果不满意时,直接转化为医疗纠纷。

1.2 患方和其它原因

1.2.1 人们的法律意识增强 随着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完善,人们依法维权和自我保护意识普遍增强。

1.2.2 媒体报道推波助澜近些年,不少新闻媒介对医疗纠纷大加炒作,医疗服务市场导向一度失衡,导致医疗纠纷增加,赔偿额度上涨。

1.2.3 对医学未知性的不理解 因受科学发展的限制,医学还有相当的未知领域,还有许多无法解释的医学难题,同时,医学上的“双重性”是伴随着每一项医疗行为而存在的,从许多临床实例来看,医师的初衷是好的,但有的结果却是无法预料 [1]。然而,患者及其亲属对此不理解、不配合,自我认为是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无理取闹,纠缠不休。

1.2.4 提供病史不真实 病史采集需要患者及家属配合,但提供的是否真实,医疗单位无从把握。有的病人陈述不真实,或是无意识的提供了不正确的信息,如特殊药物过敏史,有的病人记不清楚或无意识的隐瞒,有的病人入院前或出院后曾在其它地方进行过治疗,也不能如实叙述等,造成医方的误诊、误治、漏诊。医疗纠纷的防范措施

2.1 加强医德医风教育 要教育广大医务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医患换位思考等服务活动,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德性休养,建立职业道德考核与考评制度,并纳入医疗质量检测范围,定期进行讲评和奖惩。

2.2 加强病历质量管理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九条明确指出:严禁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或者抢夺病历资料。患者可以复印或复制病历。病历虽由医院保管,实质是医院只拥有病历有形载体的所有权 [2],一旦医疗纠纷发生,病人随时可以要求复印,这就要求医护人员要及时、准确、科学、真实地完成所有病历记录(包括各种必要的协议签字),完成各种必要的检查,它既是医务人员在发生医疗纠纷时用来保护自己的重要依据,也是医师的工作和职责。

2.3 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要树立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特别是涉及医疗

纠纷,警惕医疗安全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执业医师法》、《病历书写规定》及医学问题用民事法规来处理的相关法律知识,不断增强侵权损害赔偿意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从而提高预防差错、事故的警觉性和责任感。

2.4 加强医疗操作常规制度的培训 医疗护理操作常规和医院管理工作制度是在总结以往医学科学和技术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理论和方法,是医疗过程的定义和所应用技术的规范和指南,在医疗活动中必须认真执行。广大医务人员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学习,熟练掌握其中的内容和要求,达到规范自己的医疗行为,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2.5 加强语言艺术修养 语言交流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种最基本的方式,医生与病人的谈话,对病人的病情、治疗有很大影响。首先在谈话之前要依据患者的病情或是要解决的问题来决定谈话的内容和方式;其次要分清谈话对 象,对不同文化水平和素质的人在语言、文字、词句上要有所不同;三是谈话中要注意礼貌。谈话时态度要和蔼,又不失严肃;反复解释,又要无懈可击;四是要加强自身学习,要通过阅读医学杂志,参加学术研讨和不断的研究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把自己掌握的医学知识传递给患者及家属,得到患者及家属认同,增加他们的信任感。

2.6 做好职业保险工作 医疗服务行业的高风险性,势必给医务人员带来一些担忧和畏缩,一些负面效应也会给医学事业的发展进步造成不利影响。及时做好医疗职业责任保险,对减轻医务人员心理承受力,使其轻松进行学术探索和研究是一种有益实践,对减轻医疗纠纷赔偿、当事人的负罪感是一种道义上的支持,是对医疗行业高风险的认可。

第三篇:老年病房医疗纠纷防范对策

老年病房医疗纠纷防范对策

由于人口结构的老龄化,住院老年患者也逐年增多,病变。为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在上海郊区的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老年病人的特点开设了规模不一的老年病房,大多收治一些慢性轻症患者,方便了老年病人的就医,减轻了家属和社会的负担。然而,老年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表现出老化的现象,身体功能退化和心理特征的变化,导致老年病房患者存在许多不可预知的风险。如果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稍有疏忽,医疗上可能造成过失,或未能达到患者及家属期望的治疗效果时,即可能发生医疗纠纷。

本文通过对老年患者的疾病及老年病房医疗工作特点的分析,提醒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病房医疗工作中,要注意服务对象的特殊性,采取有效防范医疗纠纷对策,规避医疗风险。老年病及老年病房医疗工作的特点

1.1 对老年病房认识有误区,医疗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多有完整的医疗规章制度,但是部分医务人员及管理者对老年病房的认识上有误区,将老年病房等同于老年护理院,在病房管理、医疗规章制度的落实上存在偏差。同时老年患者住院周期长,多数病人住院长达数月,患者病情多呈慢性稳定状态,加之医务人员数量不足,因而在病历书写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三级查房制度等方面常常执行不严格、落实不到位。

1.2 临床表现不典型,数病并存

老年人的一些生理性衰老症状(体力减退、易疲劳等)与一些疾病的表现十分相似,极易混淆。患者可能将生理现象误为病理改变而就诊,亦可能将病理改变误为生理现象而忽略,以致延误病情。同时老年人机体功能减退。对致病因子的正常反应减弱致使其临床表现往往偏于轻微,症状不典型,如无痛性心肌梗死,无热性感染,淡漠性甲亢等。老年人常常数病并存,可能患有涉及内科、外科等多个科室的慢性疾病,同一脏器也易发生多种病变。

1.3 疾病易突变,并发症、后遗症较多

由于老年患者体质弱、应激能力差,有时稍有有害因子刺激,即可导致原本稳定的病情突变,使原先尚能勉强保持平衡状态的某些脏器功能迅速衰竭,极易导致死亡。由于老年人的脏器多有普遍性的退行性变及功能衰退,旦患病,易引起连锁反应,发生种种并发症及后遗症。如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易发生坠积性肺炎、褥疮等并发症。

1.4 心理变化突出,常伴情绪低落倾向

随着老人在精神和形体上的衰老,疾病的折磨,加之住院时间长,家属与子女不能常来探视,这都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患者极易产生孤独感,心情变得沉闷,郁郁寡欢,情绪低落,甚至以消极的态度应付疾病,个别老年患者甚至产生悲观、绝望等心理反应。

1.5 医患交流困难,履行知情同意权难

老年患者思维缓慢、健忘、语言表达及听力障碍,许多患者不愿意说话或不主动交流,医务人员在询问病情、检查、治疗及预后观察上,不易与患者沟通。同时老年患者的认知能力下降或无完全民事能力,有的已经丧偶,有众多子女,但都不接受委托或对诊疗意见不一致,医务人员则无法取得患者及亲属的承诺。1.5 非医源性意外事件发生多

老年患者由于自身的心、脑血管病、骨关节肌肉疾病、平衡功能失调等容易跌倒。文献报道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约有1/3的人跌倒过1次或多次,并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坠床、烫伤、私自离院走失等情况也时有发生。这些非医源性意外事件,极易产生医疗纠纷。老年病房医疗纠纷防范对策

2.1 切实落实、严格执行医疗规章制度

老年病房虽然也承担着老年护理院的部分职能,但作为医疗机构的病房,更主要的是承担医疗服务的职能,不能将之简单等同于老年护理院。在临床工作中要按照住院病人的标准切实落实、严格执行各项医疗规章制度,遵守医疗技术操作规程,这也是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对于病情相对稳定、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的病情观察不能放松,对检查和治疗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应该及时进行检查核实,不能凭主观判断进行处理。认真落实三级查房制度,主治医师应每周对老年患者查房1—2次。对病情复杂、病情突变的老年患者应该及时向科主任汇报,请上级医生或专科医生会诊。医务人员严格执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病历书写应当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不能流于形式,一份完整详细的病历资料,既反映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诊疗经过、转归过程,也反映医生分析、判断的思维轨迹,在发生医疗纠纷时能起到有效地证据作用。同时要认真执行查对制度,明确各级各类人员工作职责,尤其是要严禁护工从事与医疗活动有关的护理工作。

2.2 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医务人员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医务人员应该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熟悉老年人生理、病理特点,并有机地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对老年患者出现的不典型症状要认真研究、仔细甄别,对数病并存患者要全面检查、认真分析,既要抓主要疾病,又不能忽略次要疾病。同时要拓宽知识面,对涉及的多科室疾病要有正确的认识,必要时请有关科室会诊。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人手紧张,很难脱产去大医院进修。可喜的是,近年来上海市采取多项措施着力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诊治水平,如逐步开展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项目,上级医院医生“下沉”社区等方式,在日常诊疗中帮助社区医生提升业务能力。目前在我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病房的医生大多已经持有全科医师证书。

2.3 密切观察病情,加强护理,防止并发症、后遗症

尽管老年患者病情易变,临床表现不典型,但是只要认真动态观察病情,往往可以及时发现那些不易觉察的或延迟出现的重要体征以及发生并发症的早期征兆。尤其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神态、食欲、血压、尿量、肢体活动状况、语言功能等。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往往可以大大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对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加强护理、定时翻身可以有效防止坠积性肺炎、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2.4 根据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给予其更多的关心、鼓励

建立与老年病人进行感情交流的渠道是消除孤独寂寞的最好方法。在工作中,要主动与患者接触、交流思想,引导患者参加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一般都盼望亲人来探望,对有比较渴求和依赖心理的患者除给予必要的合理照顾外,要有意识地提醒其家人多来探望。对丧偶或无子女的老人,应更加关心、格外尊重。对于悲观消极情绪严重的患者,要给予关心、支持、鼓励,告知主动配合治疗的意义。

应该注意的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老年病房应避免收治患有痴呆及精神疾病的老年患者,尽量动员患者去专业的精神卫生中心就诊。

2.5 注意接诊技巧、沟通方法,正确履行知情同意权

医生在接诊过程中要耐心询问,密切观察,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谈话方式。对于文化程度低、年龄大,认知能力差的患者,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沟通。对于交流困难的老年患者,可以请患者家属代为陈述,但医生需要仔细甄别其真实性。

认真履行知情同意权。老年患者亲属关系多,家庭背景复杂,医生应了解患者家庭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如患者意识清楚,判断力正常时,应首先选择患者或患者委托的代理人,若患者意识不清或障碍,无法委托他人时,应根据《民法》中所规定的近亲属关系顺序依次履行。在对患者进行诊疗的过程中,患者及近亲属不利于医疗的行为,如拒绝检查、治疗、私自外出等,医务人员应履行告知义务,并在病程记录中详细记录,让患方签字确认。

2.6 改善服务设施,保障老年患者就医安全 针对老年患者视听能力下降,行动不便的的特点,应在服务设施上充分考虑到老年患者的需求。如病区走廊宽敞明亮无障碍物;墙上安装供老人使用的扶手;地面铺设木地板或防滑地砖;在有危险的医疗设施及公共设施上明显标记限制老年人活动的警示;不能让认知能力低下的老年患者单独外出。跌倒是老年病房较为常见的意外事件,也是引起医疗纠纷的常见原因,有作者通过制定防范跌倒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或避免跌倒的发生。医疗机构应加强医疗设施和服务设施的维修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理,防止老年患者发生意外,保障就医安全,避免医疗纠纷。

第四篇: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医疗纠纷主要变现为患者或家属对医疗机构信任度减低,对医疗服务和治疗效果不满意而采取的一些措施,如投诉 索赔 上访诉讼甚至暴力冲突等

外部原因

2.1政策因素

一.财政投入不足

二.法律法规不完善

3.患者个体差异

患者机体既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不同治疗对于不同人有不同疗效

4.媒体娱论误导

目前新闻对医疗行业的正面宣传不足,全国的医疗纠纷案例,社会舆论,媒体几乎呈现患者一边倒的趋势。极少数的新闻媒体由于缺乏医疗知识,且对于医院工作不了解,无法对事件客观分析,其报道往往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主观偏向患者,医疗机构就成为了被批判的对象。更加甚者为了追求“卖点”,歪曲事实,误导群众,挑起了患者对医院的对抗情绪,加剧了医疗纠纷的升级,助长了高额索赔不良风气的形成.4.由于医学科学的局限性,社会媒体的舆论导向问题,患者缺乏医学知识,导致患者副i医疗服务的期望值过高,认为只要人进了医院就等于买了“健康保险”,5.医疗差错

由于医疗机构管理水平和医务人员人员的工作责任心的问题,个别医务人员未认真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出现如打错针,发错药,6.误诊

由于医院的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的差异,基层医院,医疗资源相对不足,诊疗技术较为落后,遇到一些少见病或复杂病例,容易误诊或漏诊,容易引起医疗纠纷

三.缺乏沟通技巧

事实上,大多数医疗纠纷为无医疗过失纠纷,是由于患者或家属对医院,医者的服务态度不满或医患交流障碍所引起的而目前我国医学院校的教育以临床技能为主,甚少涉及交流技能的培养.部分医护人员缺乏与患者沟通的基本技巧,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时语气生硬,言语表达不清,缺乏耐心,细心,没有基本礼貌等。难以获得患者的理解及信任。同事,由于医护人员对医患交流缺乏足够的经验和认识,往往在病人出现一些不良的时候,不经意地说出一些极易引发医疗纠纷的话 如“这个病人早来一点就好了”

对策

1.完善医疗相关法律法规

2.继续深开展医疗体制改革

3.正确引导媒体舆论

4.加强医疗机构内部管理 医院加强医护人员的医德医风建设

5.加强培训医护人员沟通技巧,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

6.加强医务人员自身专业知识和诊疗技术

第五篇:院前急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

院前急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

【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的护理风险都有哪些因素并制定防范防止对策。方法:通过对2007年到2010年我院120指挥中心反馈的意见表及相关的急诊护理管理资料进行预见性分析。结果:使我院前急救理质量得到提高,医疗纠纷明显下降。结论:护理人员通过专业的培训,降低了护理风险,确保院前急救工作快捷、准确和安全。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风险因素;防范对策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急救医学的首要环节。它是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护是从救护现场到达医院之前的紧急处理和转运途中监护的整个过程。其唯一目的是挽救患者生命、使院前患者的死亡率和伤残率降到最低。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病人在护理过程中某些不确定的有害因素直接或问接导致患者伤残或死亡结果的可能性[1]。作为一线的护理人员由于长期处于急救状态,工作涉及范围广,具有多病种、多学科、病情变化快等特点,护理风险贯穿于护理、处置、抢救等多个环节和过程中,它要求护理人员要利用有限资料在短时间内做出临床决策对患者进行救护[2]。由于救援任务具有艰巨性、复杂性和危险性,因此要对院前急救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现将院前急救护理风险和防范对策介绍如下。1直接护理风险

1.1急救药品、物品、器械准备不足或使用不当

由于现场救护的紧急性和复杂性,救护车上的物品、药品准备不充分,或者由于使用后没有及时补充和检查不及时,导致物品失效、仪器不能正常使用,导致无法及时给予正确救治,延误抢救时机[3]。院前急救环境往往比较乱,护士在抢救时拿错药给病人注射,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

1.2急救护理技术不熟练

院前急救场所大多在家里或马路边,要求准确、迅速但由于人手有限、环境复杂再加上精神紧张等因素,都可能造成护士在静脉注射时不能一针见血或气管插管不顺利等都会延误抢救时间。由于家属或路人目睹抢救过程,如果急救技术不熟练或不及时或采取了错误的治疗手段就会致护患关系矛盾激化[4]。另外护士使用抢救仪器不熟练专业知识不全面、抢救流程不熟悉、应急抢救配合能力差等,都易引发延误抢救时间,对患者造成伤害。1.3急救医疗仪器设备管理不善

由于当班护士未及时检查或使用不当造成的风险,仪器本身的潜在事故造成的风险,对于急救仪器必须保证百分之百的完好,要有专人保管、固定地点放置、按时清点、按时消毒、定期检查保证在外出使用中不出故障[5]。1.4未实行告知,知情同意

在院前急救中,医护人员为了挽救患者,容易忽略患者和家属的知情同意权或者忘记告诉患者或家属,以致意外发生如在使用急救仪器或紧急抢救技术如气管插管、除颤等未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一旦患者抢救不成功,容易引起纠纷[6]。曾有人报道[7]在院前急救护理操作时,遇到给一名危重病人吸痰时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而发生纠纷的事例。1.5缺乏相关的法律知识,风险意识淡薄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法律观念、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患者对自己就医权利的保护意识逐渐增强,院前护理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护理人员不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不明确自己在护理工作中的法律责任、义务,对患者可能出现的风险不能及时告知或较少告知[8]。常见的风险包括:未严格按照预案流程,病情变化进行抢救,没有及时书写护理记录,涂改或遗漏,对执行口头医嘱的记录不完整等,尤其在涉及多学科的疾病时更容易发生。如果风险意识淡薄,没有及时准确的书写护理记录,不仅无助于护理经验总结和提高,院前急救护理水平,还可能导致不必要的医疗纠纷[9]。

2间接护理风险 2.1出诊不及时

由于个别护士急救意识不强,时间观念淡薄或者由于司机、担架出车速度慢,或是路上交通阻塞等原因致医护人员到达现场时间拖延,延误了患者的抢救时间,从而导致纠纷。2.2 医生未进行详细体查

院前急救时,有些患者拒绝入院,医生未进行详细体查及未告之病人预后,结果第二天病人猝死而引发医疗纠纷等。2.3转送途中问题 转送途中,医生未向患者或家属交代途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如脊椎外伤患者在搬运或固定时不当,输液、输氧管道脱落,气管导管脱出等 或由于观察病情不到位,未提前评估路况,是患者输液速度改变引起患者病情恶化[10]。3预防对策

3.1 提高法律意识加强风险管理

通过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防范意识使护士充分认识学习法律的重要性,让管理者要结合法律和实践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11]。由于院前急救有很强的技术性、服务性、复杂性,容易发生医疗纠纷,因此提高在岗人员的法律意识,增强工作的责任心,强化职业风险防范意识,让医护人员懂得如何在工作中应用法律保护患者和自己,提高遵照法律程序处理护患矛盾的能力。

3.2 加强急救技能的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院前急救护理中,患者大部分为危重患者,护士素质的提高对抢救急、危患者的生命起着重要作用[12]。因此要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业务学习,通过对护士进行急救技术的培训和考核,使其熟练掌握心脑肺复苏技术、静脉注射技术、止血、包扎、固定等常用技术,确保护士能在复杂的情况中冷静工作[13]。要必须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时应当戴手套预防感染。

3.3规范接听120电话

接听120电话时要做到仔细询问、详细记录、正确评估病情,并且根据病情准备相应的急救物品。对于接听电话的技巧要在科内组织共同学习,要求人人熟练掌握接听电话的技巧,建立内容详细的电话登记本,并逐一做好记录[14]。出车途中也要及时与呼救人取得联系,以便更好的了解病人情况并做好临时急救指导,来稳定呼救方的焦急情绪。

3.4 制定转运风险预案,重视患者病情观察

转运途中,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确保患者的安全转运是抢救患者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15]。医务人员必须守在患者旁边,不能坐副驾驶座,随时注意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病情变化和家属的心理需求,发生变化时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保证患者得到不间断的治疗和护理。

3.5 尊重患者及家属知情权

医务人员在对病人急救前必须向清醒的患者及家属解释操作时可能发生的风险、存在的利弊关系以及失败的可能性,征得同意签字后方可执行[16]。医护人员接诊患者后应及时了解病情,对于病人潜在风险向患者或家属进行详细交代,使家属在患者病情变化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避免纠纷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1]张颖,高秀芬,史忠兰.急诊护理风险管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22(1):53.[2]Morrow DA, Antman EM, Sayah A, et al.Evaluation of the time saved by prehospital initiation of reteplase for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Results of The Early Retavase-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ER-TIMI)19 trial.J Am Coll Cardiol.2002;40:71.[3]刘桂华.浅谈院前急救中潜在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2009,7(3):94.[4]琪琪格,陈艳.院前急救风险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J].地方病通报,2008,23(5):98-99.[5]林晶.院前急救的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l7):210-211.[6]李红平.院前急救中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天津护理,2008,16(6)344-345.[7]黄斌英.院前急救护理风险的探讨及干预[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1):19-20.[8]黄万英.院前急救护理风险管理[J].临床护理,2010,19(6):102-103.[9]李明凤.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及防范措施[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7):187.

[10]吴振会.风险管理在院前急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08,8(9):115-116.[11]周丽萍.院前急救护理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8):2819-2820.[12]Welsh RC, Chang W, Goldstein P, et al.ASSENT-3 PLUS Investigators.Time to treatment and the impact of a physician on prehospital management of acute 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sights from the ASSENT-3 PLUS trial.Heart.2005;91:1400.[13]谢弘.院前急救护理风险与防范对策[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5):3370-3371 [14]王淳德,郑思炳,王渠江.医疗风险浅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19(7):398.

[15]徐龙,娄婷.浅议医院如何适应医疗纠纷举证的新形势[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8):469.

[16]吕传柱.中国院前急救的标准化问题[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8):571—572.[17]孙玫,杨翠芳. 护理风险管理概述[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6,13(1):28-30.

下载院前急救医疗纠纷原因及防范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院前急救医疗纠纷原因及防范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基层医院急诊医疗纠纷原因及防范

    关于 基层医院急诊医疗纠纷 原因及防范 管理学院 14级会计学10班 李越 3114011021 关于基层医院急诊医疗纠纷原因及防范 【摘要】急诊急救医疗纠纷的隐患和苗头较多,常见原因......

    妇产科常见医疗纠纷原因及防范对1大全

    妇产科常见医疗纠纷原因及防范对策妇产科尤其是产科的医疗纠纷与其他科室的医疗纠纷有很大的不同,一是产妇的医疗和处理都涉及到胎儿安全,甚至关系到胎儿的生命,责任重大。二是......

    公职人员犯罪原因及防范对策

    公职人员犯罪原因及防范对策 近年来,我国公职人员犯罪现象日趋严重,贪污、贿赂、渎职等国家公职人员职务犯罪案件有所增加,严重影响了国家机关公正、廉洁、高效的信誉。为此,认......

    (医疗纠纷防范自查)

    ***卫生院2017年医疗纠纷防范自查报告 2017年,本院按照县卫计局相关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医疗安全风险防范,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防止出现医疗差错和纠纷,本院认真......

    医疗纠纷防范学习体会

    医疗纠纷防范学习体会**县妇幼保健院**为增强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纠纷防范意识,确保医疗安全,我院组织了由妇产科***副主任主讲,全体医务人员参加的医疗......

    如何防范医疗纠纷心得体会

    如何防范医疗纠纷心得体会 医疗纠纷是由患者及医务人员多方面愿意产生的,作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也应该持有正常的心态,多做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医疗活动中要积极创造良好文化......

    防范医疗纠纷体会

    学习“防范医疗纠纷及医疗治疗”心得体会 张兆坤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市场经济意识、用法律保护自我合法权益的意识以及大众医学知识的不断普及与提高。近年来,医疗纠纷呈......

    医疗纠纷防范心得

    医疗纠纷防范心得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于2010年7月1日开始施行。通过学习,我对该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任何的医疗行为,都是由许多个细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