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善于激励,开拓学生思维
善于激励,开拓学生思维
陶行知曾说过:“”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身为一线的教师都有感悟,每节的数学课,班上总有那么几个独到见解的学生,语出惊人,或质疑、或推理,都令人啧啧称赞。这说明了学生有创新思维,若教师善于激励,在照顾到其他大部分学生亲历活动经验的前提下,让这些学生展示,无疑会起到辐射和带动作用。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这一单元时,有一道练习题:100以内6的倍数的两位数,再逐一数出。由于平时我比较注重在常规想法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一位女生举手表示有不同看法,她说:”从10-99共有90个两位数,每6个数中就有一个是6的倍数,用90除以6=15,求出共有15个两位数是6的倍数“多么严密的推理,多么精炼的思路,该生对6的倍数的特点了如指掌,没六个相邻自然数中必定有一个是6的倍数,那么在90个两位数中,可以分为15组的六个数,就有15个6的倍数。学生也深受启发,在遇到此类问题时,他们就会考虑是否有更简洁的途径,注重推理的严密和精炼。
因此,数学作为思维的体操,有了”静思的过程,学生的基本的活动经验将得到更好的建构,从感性向理性提升。
第二篇:班主任应善于激励学生-班主任工作反思
班主任应善于激励学生
文/赵彬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艺术的顶峰—师生间心灵交往的和谐境界。”与学生交往,要讲究艺术,要学会倾听,与学生在一起活动,以倾听为前提,与学生的谈话更加有利于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听了讲座后,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赏识教育对于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数子一过,不如奖其一功。”
林格也曾说:“人的根本在心灵,教育应回归心灵的深处。”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最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所以我们要贯彻奖励为主,惩罚为辅的正面教育原则,如果一个班级受到表扬多,则这个班级学生思想品德、纪律、成绩就会越来越好,因为表扬使学生扬长避短,促使他们不断进步,相反如果一个班级经常受到批评,便会失去信心,就会使他们自暴自弃,很难进步。有句话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因此,在教育学生中少批评、惩罚,多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鼓励。另外,集体性的奖励要多应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都希望自己能置身在一个优秀组织,并且希望成为这个组织的优秀分子。集体性奖励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而且能教育和影响每一位学生。有位教育家讲过:“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够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所以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就能激励学生,使他们不断争取一个又一个的成功。
学生最关心的是教师对他的看法,最大的愿望是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尤其是面对问题学生时,如果能尽量发现他们的优点,然后真诚地去赞赏他们、鼓励他们,那么你会发现,学生个个都是那么可爱、那么优秀。教育学生首先要学会“生活上知足常乐,同学之间助人为乐,学习上自得其乐,身体健康快乐”,从而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第三篇:物理教学中如何引发开拓学生的思维(定稿)
物理教学中如何引发开拓学生的思维
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指出,物理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我们知道,学生素质中的各种能力是以思维能力为核心发展起来的。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既要科学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要善于引发开拓学生的思维,以提高他们学习方面的素质。因此,在教学中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质疑——引发思维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能引发学生探究反思,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消除学生思维的惰性和封闭性。我在“物体的浮沉”一节教学中,先列举了学生熟悉的实例提问学生:为什么木块放入水中能浮在水面上,而铁块放入水中会沉入水底?(学生常回答:因铁比木头重)这时,我明明知道学生的思维出现了歧路,但不忙给他下结论。再进一步提问:用钢铁制成的万吨巨轮为什么可以浮在水面上?这一问使学生对“因铁重而下沉”的结论产生了疑问,趁此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争议、辨析,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在知识上相互补充,思维方法上互相启发,情绪上互相感染。让学生变单向思维为多向思维从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去认识,终于知道物体的浮沉是由物体受到的浮力和它的重力大小决定的。由此可见,质疑能引发学生的思维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知识的欲望,可以打破教师的“一言堂”、“一猜就中”、“一选就准”、“一用就灵”的传统的教学老框框。
二、引疑——活跃思维
富有趣味的东西,特别能引发活跃学生的思维,可以打破传统教学中学生思维的保守、呆滞、被动局面,变静态思维为动态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态思维能力,就是要让学生用运动变化、联系的观点思考问题,进行由表及里的联想。我在“热传导”的教学中,在装水的大试管底部放一条活的小金鱼,用酒精灯对试管上部的水加热,当试管里上部的水沸腾了,底部水中的小金鱼却仍在自由自在地游动。这时提问学生:水中的小金鱼为什么煮不死?于是学生的兴趣很高,思维进入活跃状态。他们从多方面去思考求解,趁此指导学生去探究、深化、归纳,使他们明白了,不流动的水是热的不良导体。由此联想到自己家里要给冷水加热须将热源放在水的下方,夏天要冷却食物须把冷却剂放在食物的上方,冬天穿上皮袄暖和等现象的物理原理。象“煮金鱼”、“温水喷泉”、“纸盒烧开水”这类生动有趣的实验,容易引起学生的新异感,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三、攻难——开拓思维
无难,用不着开动思维机器;畏难,有碍于思维的发展;攻难,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物理教学中,在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同时,还要注重引发开拓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推导液体的压强公式”教学时,教材中引用了第一个理想模型——“液往”,这从初中生的思维能力来看,飞跃的台阶和难度都较大。于是,我用透明的薄胶片粘成截面积为S、高为h的柱形容器装满色水,放在盛有清水的烧杯中使之漂浮不动,并启发学生把我所制的容器想象成更薄,更轻进而抽象为截面积为S,高为h的“液柱”,把学生的思维推向深度:“液柱”的体积怎样计算?(V=Sh)“液柱”的重力等于什么?(G=mg=ρgSh)作用在“液柱”底面S上的压力等于什么?(F=G=ρgSh),液体在这一深度向下的压强如何计算?(P=F/S=G/S=ρgSh/S=ρgh)紧接着又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广度:刚才我们计算的是液体在h深度竖直方向上的压强、液体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关系怎样?(相等),在计算同一深度h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用什么公式?(P=ρgh)这样来推导液体内部的压强公式,帮助学生攻克了直接考虑时思维上的难关,引发和开拓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运用抽象思维方式来领会、研究物理问题,能更好地让学生把握住事物的本质使他们遇到类似的问题感到形难实不难。同时,对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才能也起重要作用。
四、求变——综合思维
从“一题多问”、“一题多变”、到“一题多思”可以打破传统教学中造成的学生那种单调、陈旧而保守的思维方式,以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养成综合思维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物理知识的解题能力。物理课本中的多数习题,一般只要求回答单方面的问题,我在布置作业时,对有些问题适当作了扩充和演变,变单问为多问,变顺运算为逆运算,再让学生去练习。例如,我利用课本上测定小灯泡的功率的示意图编了这样一道题:
如图所示为测定小灯泡功率的电路图。小灯泡L上标有“6V3W”字样,滑动变阻器上标有“50Ω 1.5A”字样,电源电压为8V。试分析:(1)实验中连接电路时应注意什么?(2)为了使小灯泡正常发光,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该向哪边移动?(3)小灯泡正常发光时,伏特表和安培表上的读数各是多少?(4)小灯泡正常发光时,连入电路的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丝两端电压多大?电阻是多少?(5)小灯泡正常发光时,整个电路消耗的功率多大?小灯泡在10秒内消耗多少电能?以上五点从不同角度入手,对同一物理现象进行分析思考,其知识的层次也不一样。这类题目既没有超出大纲范围,又没有违背课本中习题的原意。用这类题目来开拓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让他们不循常规,寻求变异,寻找多种途径来解答问题,不仅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加深知识的理解,扩大知识面,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全面地、准确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应用——强化思维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条基本原则。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也是重要的教学原则之
一、在物理教学中运用这一原则,能正确处理好书本知识与实际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学生自然会遇到大量的物理现象,碰到一些需要解决的物理问题。在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释一些物理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强化学生的思维。例如,讲到摩擦的应用时,让学生广开思路,列举一些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实例,并说出其中的道理。有同学举例说:“我随妈妈到粮食加工厂去碾米,看到加工厂的师傅为了防止碾米机的皮带打滑,张紧皮带是为了增大皮带对轮的压力来增大摩擦;在皮带表面涂上“皮带蜡”是为了使接触面更粗糙些,来增大摩擦。我妈妈在缝衣服时,把针放在头上擦几下,等于在针表面上了润滑油,是为了减小摩擦。”在理论联系实际时,要注意三点:一是明确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强化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联系实际的内容应根据大纲规定的要求而定,既要注重联系工农业生产,也要注重联系包括物理实验和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物理问题,还可适当联系物理学近代发展的情况及在现代科学领域中的应用;三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要起到强化学生思维的作用,突出其中的物理原理,尽量避免追究技术中的细节。
总的来说,引发和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可以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能培养学生优秀的思维品质。
第四篇:开拓思维 凝聚力量
开拓思维 凝聚力量
用爱心推动残疾人事业深入开展
——铁锋区站前街道办事处助残工作事迹材料
站前街道共有922名残疾人,能否做好残疾人工作关系到广大残疾人的切身利益,长期以来,我们在区残联的大力支持下,用创新精神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各项工作平稳推进,残疾人康复、就业等各项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精心组织,积极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
站前街道残联今年自从成立助残工作站以来,把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作为突破口,以康复站的成立为契机,围绕残疾人的实际康复需求,开展各类康复服务和训练,对前来康复训练的人员,在技能上给予指导,在思想上给予抚慰,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得到了前来康复训练人员的好评和认可。到目前为止,来康复站训练和咨询人数百余人,我们还自己制作一些简易的康复器材和社会上爱心人士捐赠的康复器材,免费借给残疾朋友。唐聪俐是一名脑血栓患者,在康复站站工作人员正确耐心的帮助下,经过坚持不懈的康复锻炼,已初见成效,如今,她购买了一台电动三轮车并且能够操作自如,实现了她多年“走出去”的梦想,也更加坚定了她康复训练的决心。
二、积极谋划,努力开拓残疾人就业渠道。长期以来,街道残联千方百计为残疾人就业寻求突破口,随时提供适合残疾人自身特点的用工信息。在与有关方面的联系和努力下,争取到了坐落在和平家园小区内的40多平方米的房屋,在这里,开办了由残疾人组成的“亮心”小型的服装加工店,先后安排10人次的残疾人就业。还在南树园社区的开设了手工编织和手工缝制工作,为残疾人提供了一个就业的平台,她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但改善了生活,同时也实现了自身价值。
三、务求实效,热心为残疾人排忧解难
为了方便残疾人沟通,街道残联先后成立了“爱心接待室”和“脑瘫儿童康复之家”。通过“爱心接待室”了解到,南虹社区七岁的男孩董子昂,患有先天性脑瘫,生活不能自理,在市、区残联和街道民政的关怀下,于2008年的8月,在市中医院得到了两次免费手术治疗,术后效果很好。常琳,这个12岁可爱的小女孩天真烂漫,但由于脑瘫,使这个美丽的女孩陷于囤顿。在我们爱心接待室的努力下,免费争取到了手术的机会,实现了这个家庭中最大的希望。去年冬季的一个大雪天,我们接到了辖区新木社区一位残疾人庄先生的电话,他说自己的轮椅在火车站附近坏了,回不了家,我们就派人及时赶到了车站,并找到了那位残疾人朋友,把他安全地送回了家中。社区居民李达,本人是重度残疾,家里就一口人,生活不能自理,助残员经常去他家给打扫卫生,每逢过年过节,我们还会买上猪肉和白面及一些生活用品送去,并为他包饺子。由于李达行动不方便,需要安装大腿支架,在太平社区也有一个孤寡老人也希望能安装大腿支架,因家庭生活都十分困难又无能为力为他们花钱安装,由于俩人的特殊原因,我们知道这件事后,及时根市里假肢长厂长沟通后,厂长马上答应给免费给安装上了大腿支架。至今为止,我们爱心接待室共接待残疾人咨询近百余次。
一年来,街道残联成立助残工作站以来,共为残疾人办理医保、社保、低保的人数达到189人,为困难残疾人家庭办理热费补贴124人,为困难残疾人家庭捐款达到2000余元,免费发放康复器具70多件,白内障复明手术2人、帮助残疾人子女就学3人,帮助安装矫形器72人,介绍残疾人就业8人,免费发放康复光碟6人,为残疾人孩子免费做脑瘫手术两次,还有助残服务员及康复协调员进家庭,宣传康复知识,康复指导百余次,从而使一个个残疾家庭走出了困境,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得到了改善,使他们的心灵得到了升华。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街道残联将以围绕残疾人康复、医疗、就业等项工作为重点,不断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美良好的环境。
第五篇:善于评价学生
善于评价学生,构建和谐课堂
单位:僧楼镇人民学校 地址:河津市人民中学 姓名:李改娟 联系电话:***
邮编:043300 电子邮箱:420324251@qq.com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摘要:学生需要教师的激励。激励性的语言犹如扬帆的劲风,是学生前进的动力。激励能激发人的潜能,能使人心智开启,灵感涌动。学生在宽松、和谐、民主的自由空间里与老师、学生进行心灵的碰撞、生命的融合,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在成功中走向成功。那么如何激励就要讲究方法了,我觉得评价就是一种很好的实施的方法之一,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点理解。
关键词:激励 唤醒 鼓舞 责任 爱心 评价 尊重
作为教师,不能居高临下,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去体验和理解学生的各种具体感受。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就明白------老师亲切的目光、热情鼓励的语言都会促使学生轻松愉快主动地去学习。因此,教师随时要调控好自己的情绪,争取用饱满的激情、热情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位学生,转变角色身份,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
一、学生需要的是教师的信任、尊重和理解。
在这次课程改革中,一个基本的立足点就是要让教育充满更多的人文色彩。现在的学生,他们的信息量会越来越大,知识面愈来愈广,主体意识也更加强烈。他们对于学校、社会的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总喜欢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得出结论。如果我们还固守着传统认识和方法,以权利和威严镇服学生,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的疏远甚至紧张,使学生产生防范心理,不愿意乃至抵制教师的教育。因此,要想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就必须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互相倾诉和言说,彼此尊重阅历、尊重观点,共享知识和经验,让他们感受到一种热爱一种被尊重的感觉。只有有了这样一种愉快的气氛,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多表扬少批评,批评时也要委婉一些。当他们在学习中遇到挫折时,应当对他们多加鼓励。其实只要教师能充分肯定学生的劳动,给他们以成功的喜悦,学生自然会对学习产生兴趣。现代教育家魏书生曾教过这样一位学生,不喜欢写作。第一次交上来的作文只写了一句话。但魏书生并没有批评他,只是对此文予以肯定,文章简捷没有空话。这位学生受到极大的鼓舞,从此便对写作产生兴趣,一年以后也能写出一篇流畅的文章。这说明任何人都对成功充满兴趣,所以教师要多方面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尽可能多的尝试成功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二、学生需要的是一位有爱心,有责任心的老师。
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可能都希望和和蔼、慈祥、乐于助人的人交朋友。其实学生也是一样的。我在教学中发现,学校中就有这样的事例,不是说哪个老师交的的不认真,业务知识不过关,恰恰相反,可为什 2 么成绩总是上不去呢?为什么学生每次提到这样的老师总是没有好的词语来形容呢?难道是我们的学生连说句好听的话也不会吗?我觉得不是,学生还没有接触社会,不会说社会上的阿谀奉承的话,他们有什么就说什么,这就暴露了我们作为教师在方法上的问题。是我们自身出现了问题,我们的方法让学生们对我们失去了信心。因此我们要给孩子一份他们认同的爱,一种有别于家长的爱,那就是爱心和责任。
三、学生需要的是新鲜的、好奇的事物。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生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标要求把学生从被动的、苦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而成为学习的主体,最终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叶圣陶曾经说过:“受教育不是张开了个空袋子,等人家把东西倒进来,装满它。受教育含有个重要意义,那就是 学习”。达尔文曾经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的主动参与,自行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学生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式才能最终形成自己的学习努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己学、自己动手、自己动脑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学习的主人;学生现在的好奇心是很强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东西形象化,融 3 入到生活当中去,让学生能感觉到是他们经常接触的东西,这样学生学起来也容易掌握。比如学生也可以是老师讲字词讲课文;小说课文可以让学生改编成小话剧;议论文可以让他们进行辩论会;作文课可以搞成人物专访或者演讲比赛等等。这些活动往往都是学生自己设计安排,以自我活动为主,都会让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也会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四、学生需要的是感情上的共鸣。
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协调是以情感为纽带的,教师以丰富的情感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学生会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启迪并有所感悟,潜能和创造性才能得以充分发挥。教师的情感包括对学生的热爱和尊重,对教学倾注的热情,体验教学内容的确切及教师心情的激动、愉快等。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生在课堂上就会呆若木鸡,必然会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在语文课堂中,就需要渲染课堂气氛,营造一种与文章内容相一致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仿佛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景、形成一定的情感基调,从而更好的理解和体会文章内容,甚至不自觉的进入到文章的角色之中。教师丰富的表情动作、富有感情的语言、积极良好的情绪,驾驭课堂的轻松自如,都可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好学、充满快乐的在知识的殿堂中留连忘返。
五、学生需要的是鼓励与赞扬。
虚荣心人人都有,而孩子的虚荣心很容易得到满足。满足了以后便会激发他们更大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多表扬少批评,批评时也要委婉一些。当他们在学习中遇到挫折时,应当对他们多加鼓励。其实只要教师能充分肯定学生的劳动,给他们以成功的喜悦,学生自然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同样在交流过程中也需要鼓励学生,在交流中,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在快速运转,注意力高度集中,他们既要倾听别人的意见,又要与自己的想法相比较,还要将自己的想法组织好语言快速地表达出来。于是,在思维的碰撞中各自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就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但获取了新知识,还培养了一定的合作意识与创新能力。
六、学生需要的是自信和成功的感受。
老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一般来说,常受老师表扬的学生,成绩会越来越好。所以我们在评价学生、包括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要注意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性,要注意答案的开放性,不要只重结果,更要重视过程,只要他经过努力、认真地思考或是尝试,我们就应该充分地肯定地,哪怕他平时非常地调皮,但只要他有一件事情是正确的,那么我们就要及时的、适当地肯定和表扬。这样,每个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都能体验成功,得到老师的肯定,又能受到同学的羡慕;他们能不主动吗?我们都知道,学生的某一学科学得怎么样,和他对该科老师的好恶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他很喜欢这位老师,那么他这一学科的成绩肯定会不错,或者慢慢 5 地好起来。学生如果能在你的课堂上得到自信和成动的感受,我相信以后的教育教学会芝麻开花节节高的。
以上谈到的,只是一些我个人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感受,我们还可以尝试一些更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只要肯动脑筋,是能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的,这样才能够进一步进行我们的理想教学模式,才可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达到我们课改真正的工作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