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学生国际视野

时间:2019-05-14 16:17: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开拓学生国际视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开拓学生国际视野》。

第一篇:开拓学生国际视野

800字左右

对外交流频繁 开拓学生国际视野

金秋十月光明中学对外交流频繁,“光明链”(光明初高中)首次联合赴法友好学校交流,交流访问团一行共16人,访问了法国亚眠市罗贝尔德·吕萨斯中学和贝尔市乐利克斯中学等学校。10月20、21日,由我校与日本文化厅、日本全国高等学校文化联盟、NHK ENTERPRISE联合筹划的“2009年度中日高中生书法交流活动”在光明中学举行。本次活动是日本文化厅开展的众多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的一部分。它是日本在全国范围内选出20名有书法爱好和特长的高中生,由书法专家、老师的带领和我校书法社特长学生进行交流活动。

加强国际交流,国际交流课程化,已经成为光明中学开拓创新的亮点。

月初风和日丽,我校迎来了期盼已久的上海法国学校高一学生们,他们与我校高一法语班学生一起体验了一天“中国学校日”。

这是早在开学时,上海法国学校中文老师与我校校长、法语老师共同定下今年两校交流计划,希望两校学外语的学生能够结对,互助提高外语,更多了解异国文化。

当告诉法语班学生法国学生要来,三分之二的学生有法国伙伴,一对一交流时,他们都很兴奋,花了几天功夫:画海报、写欢迎词、设计各种漂亮的图画、文字来欢迎法国学生的到来。

在第一天的见面仪式中,我校穆晓炯校长为本次活动致欢迎辞。日本文化厅、日本全国高等学校文化联盟的领导就此次来访的目的和意义向全体同学和老师作了介绍并对我校的活动前期准备和接待工作表示了感谢。双方互赠了礼品,学生之间也互赠了小礼物。

在为期两天的交流活动中,中日双方学生被分为5组,每组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共同完成一件以“相逢”为主题的作品。同学们在各组翻译的帮助下扫除了语言障碍,集思广益、认真协调,将各自的拿手绝活一一展现出来。最后各组都高质量的完成了集体作品。其中有以表现中国广阔地域为主题的,以“遇见古典”、“与文化相遇”为主题,也有以“与艺术相遇”、“与人相逢”为主题的各种类型各种风格的作品。完成后进行了作品发布会。各组同学都表述了自己的创作想法和意图。此后,中日双方书法专家、老师对各组的作品进行了点评。

晚上,中日双方师生在上海老饭店举行了告别晚宴。在晚宴上,我校金怡书记和日本交流团团长、全日本高等学校书道教育研究会前理事长等老师都对此次意义丰富的活动进行了总结。同时为我校20位参加活动的同学颁发了纪念证书。我校吴丹妮同学也代表中方学生谈了感想,孙震来同学为大家表演了黑管《北国之春》。日本全体20位同学也为大家献上了极具日本特色的民歌与笛子演奏。

此次活动中,同学们以书会友,在不断地交流中加深了双方的友谊。同时在字里行间充分展现了中日双方高中生对中国传统经典艺术——书法的热爱之情。

“上海法国周”始于2002年,每年的10月,梧桐掩映的雁荡路将化身巴黎小巷,来自法国的艺术家、歌手、红酒商相聚于此,为人们打开一扇了解法国文化的窗户。

10月16日下午,高一(6)班和(8)班学法语的学生在外教和两位法语老师的带领下,共赴这一年一度的法兰西风情之约。对于刚刚学了一个月法语的高一学生来说,这也是一次难得的近距离接触法国文化的机会。

2009年“十一”长假,经过小半年的各项前期准备,光明初中带队教师校长杨翎,初三学生5人,随行初三年级组长、英语教师魏燕华、法语教师朱祎恒;光明高中带队教师副校长朱莹毅,高二学生6人,随行校办主任、高二政治教师孙瑛。本次赴法交流的主要任务是访问3所法国的友好学校,并参观法国主要的文化景点,感受欧洲文化和文明的发展。

“上海法国周”始于2002年,每年的10月,梧桐掩映的雁荡路将化身巴黎小巷,来自法国的艺术家、歌手、红酒商相聚于此,为人们打开一扇了解法国文化的窗户。

10月16日下午,高一(6)班和(8)班学法语的学生在外教和两位法语老师的带领下,共赴这一年一度的法兰西风情之约。对于刚刚学了一个月法语的高一学生来说,这也是一次难得的近距离接触法国文化的机会。

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能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国际通用型人才。国际通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学校发展良好的对外国际教育与交流关系,为学生提供具有国际视野的教育课程和营造一种表现国际文化的校园文化和活动。本文通过对国际交流处/港台事务办公室国际交流简讯网页近五年(2003年——2007年)来关于广外大国际交流活动记录的回顾,按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策略分类,从高校国际人员流动(学生与教师的流动)、课程国际化、科研合作与合作办学几方面,描述出近五年来广外大国际化教育交流策略的概况。

关键字: 国际化 教育交流近五年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1.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涵义与国际化的策略。

顾明远主编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指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各种高等教育在面向国内的基础上注意面向世界的一种发展趋势。主要表现:(l)加强外语教学,大量增设有关国际问题的课程、专业和系科,注意培养从事国际问题和国际事务研究的专门人才。(2)进行广泛的人员国际交流。如本国教师和学生出国留学、进修、讲学、研究或接受、邀请外国教师、学生从事类似的学术活动。(3)进行教育和学术跨国合作。如实行联合培养、合作研究,互相提供资料、信息、设备条件等。

威特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过程模式中,把定为国际化关键因素的许多不同的活动划分为两种主要类别即项目策略(计划策略)和组织策略。项目策略(计划策略)指那些把国际维度整合到其主要功能中的高等教育组织的学术活动与服务。组织策略包括那些通过发展恰当的政策和管理的体制,从而有助于确保一种国际维度或者说是己经论及的活动被组织化的创建活动。

本文在综合威特的分类基础上把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策略(手段)归纳为以下几类:人员流动(学生与教师的流动)、课程国际化、科研合作、跨国教育(合作办学)等。

2.近五年广外大人员的国际交流情况。

人员的交流包括学生、教师、学者的交流。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的高与低不仅体现在其教育输出的强势上,同时也体现在学生、学者的国际范围上的发展上。因此高校除了采取措施吸引国际教育人员的来访,同时还应采取措施,鼓励学生教师出国学习交流,以进一步增加对世界各地的人民、民族风情、文化、政治的了解与认识。2.1.学生的国际交流情况。

广外大国际交流简讯近五年来有记录的学生对外交流的活动为30多次,学生交流并不算很频繁。主要的形式是外国高校的友好参观访问,而我校学生走出校门到国外高校交流的次数并不多;其次的形式还有跟外国合作相互派遣学生体验外国生活,例如2004年9月7日,以谷祝子女士为团长的日本兵库县洋上大学137名师生来我校访问。这是洋上大学第11次访问我校。代表团参观了我校,并与我校学生进行了友好交流。随后19名日本学生分别入住我校学生家庭,进行为期1天的广州生活体验,并由我校学生陪同参观广州市区。学生对外交流的高校所属的国家主要是日本、美国和韩国,也有少数西欧的国家,如英国和德国。2.2.教师与访问学者的国际交流情况。

聘请世界著名学者任教或讲学已成为重点涉外型大学创新型发展的模式。许多世界著名高校之所以拥有一批世界公认的各种学术权威和知名学者,许多尖端科技之所以在著名高校出现,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与高校的国际人才引进措施有关。如二战初期欧洲大批科学家逃亡到美国,他们大多在美国高校任教或从事科研,从而大大加强了美国高校教科研的力量,这些人中最著名的包括科学家爱因斯坦。

相比起学生的国际交流,近五年广外大与外国高校教师学者的交流比较频繁,共有120多次的相互交流,每年就有20多次。主要以教师学者来访为主,且大部分都来自西方高等教育发达的地区和国家,而交流的主要的形式是开设讲座和国际学术交流会议。来访的教师学者开设的讲座的类型以语言类、经济管理类和人文科技类为主,尤其以语言和经济类的讲座为主;而由我校教师学者走出去讲学比较少,而是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进行交流为主,例如2007年8月1日至2日,徐真华出席了由智利圣托马斯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及台湾龄东科技大学共同举办的三方论坛。本次论坛由智利圣托马斯大学主办,主题是“国际合作与发展:构建远东与拉美文化、经济与技术交流的桥梁”。徐真华以“国际通用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为题作了主题演讲,受到了与会者的高度关注。由此可以看出,我校教师学者对外相互交流的形式比较单一,应该注重交流多样化的建设。特别是要加强国际教育优秀人才的引进工作,培养创新研发教育模式。教师与学者的国际交流也会促进高校、企业以及政府研究机构之间的科研合作,有利于扩展高校的相关课程的国际因素。

3.近五年广外大课程国际化、国际培训情况。

课程的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策略因素,也是当前最具有挑战性的课题。近年来,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不断做出调整,在设计、改造过程中不断增加国际性的科目,并不断拓展课程的国际内容。

美国德州大学阿灵顿分校为美国、及世界各国所认可之国际名校,其商学院在全美排在前八十名,MBA全美排名二十五并获得全美,2003年在北京、美国德州同时开课,在台湾地区则开设EMBA课程。

广外大在过去五年里国际化教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04年我校与兰开夏大学国际班结业;05年我校英文学院与英国利兹大学教育学院联合举办的首届英语教育硕士研究生班毕业;06年,我校与英国兰开夏大学国际班结业、第五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硕士班开学;07年,欧盟财税法律和政策培训班开班、我校与兰开夏大学国际班结业;我校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合作举办的高级翻译文凭班开学。国际化课程在我校的开始,不断开拓了我校国际性学科广度、提高了我校的国际知名度的同时也为本校学生提供了具有国际视野的课程。4.近五年广外大对外国际科研合作情况。

著名涉外型高校高校大都推崇与国外学术组织、科研机构以及国际企业合作进行项目研究与开发,既可以增加高校研究人员的国际经验,又可使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提高大学的知名度。

广外大过去五年里对外的科研合作项目主要有我校欧洲研究中心的项目,07年9月10日,中国——欧盟欧洲研究中心项目评估组成员莅临我校,对我校欧洲研究中心执行欧洲研究中心项目进行评估。而还有其它的合作项目尚处于商谈之中,包括美国加州州立大学佛莱士诺分校助理副校长托玛斯.麦克那汉博士希望在ACT等项目上与我校合作。

科研是广外大的薄弱环节,在对外国际科研合作中,广外大也处于一个不利的地位:对外科研项目少、对外科研成果不多等等都制约着广外大向研究型大学发展。5.近五年广外大国际办学情况。

国际化办学有几种情况,如建立直接建立海外分校,招收海外学生,但这样的费用较大;第二种是与国外学校合作办学,一方出师资和课程,一方出场地与教学设施;第三种是两所学校互相提供课程与师资,共同培养双方的学生,并提供两所学校的学位。一般第二、第三种合作方式较多。(图1)

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副组长王伟鸣同志作重要讲话,他对“黄浦教育办学生喜欢的学校”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并强调了:我们是教育的实践者,因此要去实践,才能达到目标;要看到“快乐、幸福”对学生成长的价值,看到“快乐、幸福”在教育过程中的价值。黄浦教育办好学生喜欢的学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了解学生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从内容、形式、方式上作一点改变,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一件一件加以落实,共同推进黄浦精品教育。

1.调研结论

学生层面:目前我院学生虽然具有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的观念和意识,但由于经济承受能力、外语水平等条件的限制,大多不能拥有足够的主动参与到实际出国出境学习活动中的能力。

学校层面:如需提高学生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主动性,学院需要结合重庆地区以及本校国际化现状和程度,制定学院国际化战略规划和组织落实实施,加大政策及资金投入支持力度,在创新国际合作与交流模式、外语培训、外国专家聘请、宣传推广等综合方面下大功夫。

2.主要应对措施

第一、创新国际合作与交流新模式,针对我院学生国际合作与交流参与能力层次现状,对症下药,分别寻找英语水平适中、学习费用较为低廉同时又能有效促进学生毕业后获得理想经济回报的合作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第二,创新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宣传策略,加大宣传力度,创造国际化的校园氛围,使学生跳出基于特定经济社会条件、思想开放程度不够而形成的较为保守、狭隘学习成长模式,通过积极组织宣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英语夏令营、中外学生文化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逐渐开拓视野,逐渐融入到实际的国际化浪潮中来并积极寻求自己的发展定位。

第三,加大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学生参与力度,结合学院外籍专家聘请、外国专家讲座、外国专家来访等活动的开展,组织学生外事干事来开展学生工作的组织与宣传,加强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学生典型的介绍和宣传,学生与学生之间更善于交流和沟通,更有利于国际合作与交流内容的宣传、组织和推广。

第四,加强学生英语学习热情和强化外语培训,组织成立学院英语培训中心,充分利用学院硬件设施和英语教师资源,主要针对在校生开展英语四级、出国雅思培训,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参与到英语自主学习的道路上来。

第五,创新工作思路,构建有效促进学生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宣传组织体系,形成以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为龙头、以学生组织自我宣传为主体、以各二级院系和辅导员为依托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学生参与推广体系。

2002年,我校被评为第一批北京市级示范高中校,这在我校的发展中是个大事。而如何利用这一契机,使我校进一步发展成为国家级示范高中,成为国际上的一个知名教育品牌,是需要全方位筹划设计的。加强国际文化教育交流,为师生创造开拓眼界、培养国际型人才的条件,应成为我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校开展的国际文化教育交流活动

我校多年来一直注重国际文化教育交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目前,我校开展的定期和不定期的国际文化教育交流活动主要有如下一些:

每年聘请一至两位英语国家的外教,这使文化教育的交流深入到课堂中去。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学生在课堂环境中真真切切地感受英语文化,接受纯正的英语知识,这种方式的熏陶也能有助于学生消除一些与外国人交往的隔阂; 每年暑期举办“中华营”活动,学生在全封闭的英语环境中生活、学习、活动,全方位地掌握英语,使用英语,与外国人全面交流。尽管每期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但学生的收获是高效的,对学生的后期影响是长效的;

每年举办短期汉语及中国文化学习班,为澳大利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的中小学生培训,同时安排他们与中国学生开展多种交流活动。特别是安排他们周末住家,做到了“互惠互利”,中外学生都有极大的收获;

每年派出英语教师到英语国家学习交流一年。教师学成归来后,他(她)的收获就不仅仅对个人有利,他(她)的学生也是最大的受益者;

每年派出学生赴欧美国家学习一年。学生回来后,他们的生活学习的体验与感受在学生中有很大的辐射作用,为周围的同学打开了一个了解世界的窗口; 从2002年开始,我校还开始了一个接待住家的项目。外国学生在中国学生的家里居住一年,并进入到正常的班中和中国学生一样地学习。中外学生从最初的新奇,到最后的习以为常,并很自然地进行交流的变化,说明了交流的成功; 另外,我校还经常接待来访的各国师生,他们来自泰国、日本、以色列、美国等国,交流是短暂的,但对于中国学生的影响是长久的。

国际文化教育交流活动对学生的作用

学校中的国际文化教育交流活动,对于年轻学生是有巨大作用的。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外开放的程度越来越大,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后,对于新型国际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这种新型国际型人才不仅是有出色的外语基础,更重要的是,要具备与带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沟通理解能力,合作能力。这种综合素质的培养,必须要有适当的环境。我校频繁的对外交流活动,正是为学生们创造了这一环境。由于高中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的可塑性、接纳性是很强的,这种环境对于他们的成长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因此,我校的国际文化教育交流活动实际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

国际文化教育交流的双赢效果

国际文化教育交流的结果也是双赢的。由于我校频繁开展国际文化教育交流活动,使得我校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引起了国外不少教育机构的注意,他们纷纷向我校表示合作交流的意向。这就为我校将来把教育作为产业发展,把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与国外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展现了广阔前景。更好的资源整合将会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而更多的优秀学生进入到一流大学深造,会成为我国各方面发展所需的人才,同时也会扩大我校的知名度,会吸引更多的教育资源,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这也有助于我校的可持续发展。

国际文化教育交流活动的形式 在今后的国际文化教育交流活动中,我校可以采用更加丰富的形式。除前面涉及到的几种形式外,我们还可以:

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外文化小组活动,聘请中外有关人士为学生们传播不同的文化,为他们播下多文化沟通、理解的种子,为他们培养高境界的人文品位、拥有开阔的国际视野打下基础;

增加师生的出访,扩大他们的视野。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制约,目前我校更多的是请进来。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可以利用各种资源、途径,为师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走出去,让他们去亲身感受各种文化,并将我们的文化传播出去; 对师生的英语语言培训形式可以更加多样化,以提高他们外语的实际应用能力为目的。有了语言这个工具,才能有交流的基础。对教师而言,国际文化交流不仅仅是外语教师的事情,而目前,国际文化交流更多地局限在外语教师这个范围内,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来说,英语不只是学习的科目,而也应该是真正进行多文化交流、沟通的工具;

鼓励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对中外文化比较方面有所重视。学生的全面素质,不仅仅是知识、能力方面,还应具有良好的人文修养、多文化融通的宽阔思维。这样的素质对个人、对社会都大有裨益;

开展非英语学科教师的外语培训,创造条件进行双语教学。由于我校要培养的是能进入高水平大学的学生,目前,这些大学很多科目都使用英语教学,因此,如果我校培养的学生能够在这方面尽早适应,会增强学生的竞争力;另外,我校可以聘请英语国家的非英语学科教师,直接用英语教授某些学科,同时也可以增加中外同学科教师的交流机会,互通有无,拓展视野。

国际文化教育交流中应注意的问题

我国在对外交流方面有相关的政策法规,我们应该严格遵守。在国际文化教育交流活动中还需要注意的以下一些问题:

鼓励交流,但需要有原则。特别对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的心理特点,他们有时会对其它国家的文化盲目崇拜,并妄自菲薄。要让学生首先对中国的文化深入了解和理解,然后才有对外国文化的理智比较,真正做到不卑不亢。

礼仪在国际交流中的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交流中要以尊重对方为原则,不能一味地强求对方入乡随俗。只有做到这一点,交流与沟通才能真正有基础。处理好交流中的矛盾冲突。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思维方式的不同、信息渠道的不同,交流中会产生一些尴尬的局面。比如,对中国的国情方面、对国际事务的看法等,中外常有较大的差异。我们要实事求是,不回避这种矛盾,可以求同存异,用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把自己的想法阐述清楚。交流中要体现人文关怀和理解。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会造成交流中的障碍。交流前要多了解对方的各方面情况,小到饮食服饰习惯,大到民族传统,有了解,才能有理解,才会真正做到尊重。只有这样,交流才能真正进行下去。

我校作为示范高中,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开展国际文化教育交流,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的有效手段;加强国际文化教育交流也是大势所趋,会有助于我校的持续发展。

国际部2008年

第二篇:感受多元文化 开拓国际视野

感受多元文化 开拓国际视野

【摘要】英语教育和国际化文化氛围营造是高职院校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高职特色的具体体现。英语书吧的建设是这其中的实践体现,能突显“语言+技能”的办学特色,使学生在实际中应用营销专业技能。

【关键词】英语教育

国际化文化氛围营造

文化品牌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113-01

一、在高职院校内设立英语书吧的意义

结合新通国际学院目前教学环境,对一楼中厅实施“英语书吧”改建,以学生发挥营销专业优势和英语口语能力为目标,实现英语书吧自身发展与提高新通国际学院学生文化素质和生活品位的双赢。营造具有国际化特色的,兼具“书吧”和“英语角”功能,在“英语书吧”范围内形成学生自主进行英语交流及了解国内外最新信息的学习场所,营造具有浓郁人文气息和“国际化”特点的氛围,突显“语言+技能”的办学特色。

在新通国际学院现有的教学条件基础之上,能更进一步突显新通国际学院的国际化氛围和市场营销理念,丰富新通国际学院“语言+技能”的办学特色。形成一种在教学楼内的阅读文化,同时在长期效果下形成“英语角”,感染师生,力求师生交流和谐,加强氛围营造。同时让运营英语书吧的学生能实际使用营销专业技能,在英语书吧范围内自我管理,以一个小型书吧或咖啡吧作为锻炼自己门店管理的经验积累。同时提升英语口语能力。

二、英语书吧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英语书吧是新通国际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也是高校英语教学手段的重要补充,是高校第二第三课堂的一种延伸形式。英语书吧的作用在承担英语教学中发挥如下:

(1)为英语爱好者、英语教师等人都提供了一个用英语思维、用英语交流的语言学习环境。学习英语的话,国际化环境营造尤为重要,英语书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英语期刊翻阅,同时宽松、自如说英语的平台,培养学生开口说英语的勇气和胆量,增强他们的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逐步提高其英语口语水平。

(2)英语书吧可丰富学习者的英语知识。课堂教学是专业系统的,但课堂时间和空间有限,因此要获取更多英语方面的知识需要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交流。英语书吧的话题随意性使得习得者能够获取更多中西方文化差异、社会背景的知识。

三、当前英语书吧氛围营造的建议和对策

事实上,英语书吧能在很大程度上营造英语氛围。新通国际学院英语书吧服务人员全程英语对话,来参与点餐的教师、学生也都是英语点餐,与此同时也学习到了常用英语口语,外国留学生和教师的参与,也使得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互动得到了加强,丰富了课余生活。英语书吧希望从以下方法中能提升学生口语能力,营造语言氛围。

(1)组织英语协会提前收集“每日常用语句”的资料,确定话题,在书吧范围内张贴宣传海报,宣传近期讨论主题,同时与参与同学及时联系,收集建议,使英语书吧从无组织性变为有常态有组织性。

(2)丰富活动形式,提高参与者兴趣,改变英语协会活动形式较为单一的现状。可以在英语咖啡书吧的范围内开展一些小型英语活动如小型英语歌曲大赛,英语口语预赛,并给予一定奖励,将其作为丰富活动形式的方法之一。

(3)教师明确自身在英语书吧中的角色定位。教师的参与和协助对英语书吧的持续发展密不可分。根据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我们知道,师生间的交流有利于学习动机、态度、自信等情感因素的培养。然在课堂有限时间内学生较难有机会与教师沟通。在英语书吧的活动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可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建议;教师作为参与者,参与话题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教师作为鼓励者,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教师作为资源提供者,提供语言和信息咨询,指导学生语言技能的恰当运用。因此,教师的参与是维持和发展英语角的必要因素之一。

英语书吧作为一种语言的新尝试,对课堂外的英语模式探索是一种补充,英语学习是一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能分阶段、有系统、成规模地进行英语活动,从基础做起,加深英语书吧的广度和深度,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将有更大飞跃。

参考文献:

[1] 课题组.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J].人大复印资料职业技术教育,2000,(4).[2] 马早民.亚洲“四小龙”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6.145-147.[3]王守仁(2002)关于全面加强中国英语教育的思考[Reflections on strengthening English education in China].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23(2),89-91.[4]徐龙.新课程背景下应加强高中英语语法教学[J].教育探索,2007,2:48-49.[5]牛征.国际市场经济国家顺应经济发展改革职业教育的特征与趋势[J].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00,(6).[6]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7]陈艳华.高中英语语法教学设计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1,3:132-133.[8]李建忠.国际职业教育若干发展趋势[J].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00,(6).

第三篇:国际视野下的作文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改革较多是在教学层面进行的,比如我们研究作文教学的目标序列,作文指导的方法,作文的批改与评讲,小学生应该掌握的写作技能等等,而我认为我国作文教学有教学层面的问题,但主要问题却是存在于课程层面,作文教学问题与我国语文课程形态设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仅从作文教学层面进行改革,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作文过关的问题。

一、作文在语文课程中的位置

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形态就是“以阅读为核心”组织教学。首先,语文课本主要呈现的是阅读文选,课文构成教材的基本内容,“听、说、写”等语文课程目标附着于阅读教学,且不成体系,与其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 地位很不相称;其次,语文课堂教学是以课文阅读为中心组织的,阅读是主线,听、说、写教学须见缝插针,其轻重取舍须服从阅读主线的需要,在超强势的阅读教学面前,听说写教学很容易遭边缘化,很难按照本身规律施教;第三,从教学时间看,阅读课时数一般要占四分之三甚至以上;最后从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看,语文课除了两周一次作文课,学生主要就是读课文,或者是听教师讲课文,每学期法定写的作文只有6~8次。以“阅读为核心”的语文课程形态,使得作文教学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位置一直未能真正得以体现。

事实上,大多数发达国家的语文课程是以“表达”为重点建构的。比如日本“国语课”非常明确地认定其性质是“从言语教育立场出发的国语教育”,其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美、英等国也将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母语课程首要任务。美国、英国、俄罗斯等国的母语教材将“语言”和“阅读(文学)”分开编写,母语课程主要教材是“语言”,而不是“阅读”;美国、澳大利亚的有些学校,阅读课甚至没有教材,就是到阅览室读书。

再从语文课时分配看,许多国家小学阶段阅读课时数在语文课中的比例一般不到500/0,表达课时间超过阅读课时间。日本发行量最大的光村版《国语》第2册教材共9个单元,有4个单元侧重于阅读,每单元一篇课文,全册教材编选课文仅4篇,而偏重于写作的单元有3个,偏重于语言知识学习和综合表达活动的单元各1个,写作和听说领域学习时间远远超过阅读领域。

当下语文课程非常强调学生人文精神培养,“以阅读为中心”的课程形态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教化功能,其优势是毋庸置疑的。但这样的课程形态有着与生俱来的缺陷:就是难以保证“表达”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地位。其实“表达能力”是学习语文的难点,也是评价学生语文程度的 主要标志,但在我们语文课程中过于强势的阅读活动挤压了“说”“写”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严重影响了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现代社会对学生的批评是“话说不好”,“文章写不通”,这些批评击中了语文课程在表达能力培养方面的软肋,然而,我们却始终如一地坚持“阅读为重点”的课程取向,没有将“表达”提升到相应的位置,这是非常不明智的。语文课程的重点取向如果不能加以调整,那么学生作文表达能力的过关也许永远只能是一个美丽的幻想。

二、关于习作文体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以记叙文为重点展开,“小学以写记叙文为重点”多次被写进语文教学大纲。直至2001年颁发的课程标准,才将小学习作文体修改为写“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其实,把文章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论说文和应用文四类,并非各国中小学作文教学通行的分类方法。日本的野村芳兵卫将作文分为三类:文学文章、实用文章、学问文章。前苏联聂恰耶娃把小学生作文分为记叙文,看图作文、听音乐作文,以及读书笔记等三类。英国尼尔森小学英语教材将习作文体分为“写实作文”和“非写实作文”两大类,写实文包括说明文、信息文、信件等写实文章,非写实文多为童话、故事、诗歌等可以虚构的文体。

日本《小学国语学习指导要领》规定了每个年段写作的文体,主要有见闻、书信、调查报告、记叙文、报道、课题报告、记录报告等等。美国小学习作文体分类更是呈多元化态势,各州制定的课程标准所规定的习作文体各异,比如纽约州奥尔巴尼市《小学英语语言艺术课程说明》中列出的习作文体有17种之多,包括个人记事、日志记载、事件报告、友好书信、对作品的回答、诗体文、自传、用法说明、现实小说、邀请信、寓言、民间故事、书籍报告、说明文、劝说信、写人的文章、商务信函,基本涵盖了学生生活中可能用到的主要文体。

世界各国五花八门的文体分类,反映出作文教学的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偏重于文学写作的取向和偏重于实用文写作的取向。英国尼尔森教材习作分类和苏联聂恰耶娃的习作分类体现出对文学作品的崇拜,在作文训练的起始就把与文学创作最接近的记叙文体写作和观察力、想象力的培养放在作文训练的重要位置,其写作心理经历与作家创作心路历程十分接近;而美国和日本的文体分类凸现的是实用文写作的取向,完全是按照生活中对各种文体的不同需求划分,其主要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社会交际能力,增强其生存能力和竞争力。我国小学习作文体分类的取向基本倾向于前者。

作文写什么内容,一直是我国小学生作文最头疼的问题之一。学生也知道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但是到了作文课上看作文命题,不少学生往往无从下手,其实这个问题的产生与记叙文写作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以记叙生活经历和情境为主要内容的记叙文体,其习作内容大多为回忆性的生活事件,因而对写作者的生活积累以及对生活敏锐的感悟力和观察力要求很高。多数学生因为生活经验缺乏和对生活缺少感悟而造成习作材料的困难,所以教师不得不把作文教学重点转移到作文内容的指导上。其实这些问题的产生归因于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并不是通过教师的指导就能解决的。苏霍姆林斯基曾明确表示“小学生不能从写记忆性的命题作文开始,而是写观察作文,进行实物写生”。日本“生活作文”的写作理念给我们的启示也是,不写回忆性的记叙文,而写观察作文,写调查报告,要求教师事先让学生进行观察、进行调查,为写作文准备好充分的材料,这样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写作内容的问题。按照这样的思路写作文,学生写出的文章质量可能有高有低,但是绝对不会产生无米下锅的现象,避免了学生作文无内容可写的尴尬。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生以写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为主,改变了长期以来小学以写记叙文为重点的提法,这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和小学生认知规律的。近年来,语文教学中强调个性发展的呼声日益高涨,如何协调个性发展与实际需要的关系成为语文课程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无疑这反映着人文精神和现代物质文明的冲突,也必然涉及语文教育的人文内涵和实用功能之间的矛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下,二者失衡的方向是不同的,当在某一方向严重失衡时,就要向相反的方向平衡,这是必然的。平衡是相对的,失衡是绝对的。从人的未来发展来看,二者不可偏废。

三、关于作文练习的方式

许多国家以表达为重点的语文课程取向,不仅体现在语

文课程教学时间的分配上,还渗透在语言课、阅读课教学内容的设计上。通过考察各国习作教学方面的资料,可以发现许多国家母语课程中习作练习并不限于作文课范围,在其语言课、阅读课里也安排大量时间进行作文练习。

1.语言课上的写作练习。

美、英、法、俄等**语教材中专门安排有语言知识教学,包括语音、词汇、句子、标点等教学内容。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的语言知识教学不是单纯地讲解知识概念,而是结合语言知识的运用设计大量写话练习。

美国米弗林公司出版的二年级英语课本安排有五个单元语言知识教学。每单元均围绕所学的语言知识细分为15课,每课都结合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写作练习,称为“写作热身”,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写几句话或一篇短文。比如第一单元第1课是“认识句子”,第3课是“认识谓语部分”,写作热身题目分别是:

第1课写作热身:写句子

先为你的玩具画一幅画。

写一些关于玩具的句子。

大声朗读你的句子。

指定你的同学来说说这件玩具有什么作用或是你可以用它来做什么。

第3课写作热身:写一张清单

写三句话。列出你的学校或班级同学所做的工作。

朗读你所写的句子。

指定你的同学说出句子的谓语部分。

讨论你们是否喜欢这些工作。

如果按照一册教材五个单元,每单元15课统计,学生一年仅小练笔次数就达到75次。

2.结合阅读的习作指导。

日本国语教材有侧重阅读的单元,也有侧重写作的单元。但即便是侧重阅读的单元,一般也不完全是阅读训练,日本阅读课教学中每篇都要让学生写读后感。除此之外,阅读单元常常还结合课文设计若干听说和写作练习。比如光村《国语》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文题目是《三个愿望》,课后安排了以下听说和写作练习:

听说练习:根据以下话题,选择一个进行发言。

自己经历的因为小事与好朋友发生争吵的事情。

和争吵的人成为好朋友,自己觉得很开心的经历。

自己想要实现的愿望。

写作练习:将自己刚刚发表过的谈话内容写成信,寄给课文中的人物“比克塔”或“诺比”。

互相扮演“比克塔”或“诺比”,给好朋友回信。写信方法:(略)

日本国语课本中侧重阅读的单元不多,但是每个阅读单元(即一篇课文)安排的教学时间少则6课时、8课时,多的有15课时。这么多课时,其中很多是用于听说练习和写作练习。每项写作活动大约都有2—3课时教学时间保证,这也是日本国语教学一篇阅读课文(即一单元)动辄需要上十来课时的原因。

英国、美国的语文教材,除了前面介绍的语言和阅读分开编写的教材,也有综合型的语文教材课,比如美国《开放阅读》教材,就是听说读写综合教

材,教材呈现方式也是阅读课文+课后练习。表面看与我国的语文教材接近,但在课后表达练习题目设计方面与我们有很大区别,其练习题所占篇幅大大超过课文篇幅,而且练习目标和内容都非常具体。用这样的教材上语文课,用于表达训 练的时间一般会超过用于阅读的时间。

据了解,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英国本土的英式母语教学大多是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先阅读课文,然后再根据课文设计情境,进行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这样的课不是写作课,更不是单纯的阅读课,它囊括了听说读写综合训练,应该 说是完整意义上的语文课。这样的课渗透着一种理念,就是在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中获得言语能力。

结合阅读进行习作练习,将听、说、读、写语文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是许多国家母语课的基本教学模式。我国的许多语文教师也赞同这样的做法,提倡读写结合,在阅读中适时地安排写作练习,这是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只不过我国阅读教学安排写作练习,往往是教师个人行为,属于课堂教学中的自选动作,而不是教材的规定,因而在教学时间上往往得不到保证,因为课时计划中没有这样的安排。教师要在阅读课上安排习作练习,必须想方设法挤出时间,而这又会影响到课文阅读的质量。

在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情况下,大部分教师就会很自然地放弃自选动作的选择,而完成教材的规定动作。因此,尽管广大教师都知道结合阅读的写作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十分有效,但受制于现行的语文课程形态和教材内容,同时缺少教学课时的支持,能够另外设计表达练习并挤出时间在课堂内实施,只有少数教师能够做到。

四、关于作文指导过程

以上介绍的是外国语文知识教学和阅读教学中的作文练习,那么国外的作文课指导过程是怎样的呢?从收集的资料分析,国外作文课指导往往不像我们这样用两节课指导写一篇作文,而是围绕写作设计一个个综合性的作文活动,围绕作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观察、收集材料、起草修改、发表展示等一系列活动。

美国麦克劳希尔《语言艺术》五年级课本有六个写作单元,每单元的作文都安排有“读范文、预写、收集资料、草稿、修改、发表”等六个步骤,每个步骤都有详细的指导意见和明确的练习要求,每一步任务完成以后还有一个自我评价的清单和提示各种作业的小贴士,所占篇幅有20多页。每单元教学时间可能会1个月甚至更多,这和我们2节课写一篇作文完全是两个概念。

除了课时上的差别,美国学生写一篇作文经历的过程和我们习惯了的作文指导过程也有相当大的差异。下厩我们分析其中的几个环节。

预写,即作文构思。首先要求学生明确写作目的和阅读对象,要胸中有读者,要换位思考读者的喜好,这样就使学生从社会交际这一层面来理解写作目的,从读者的角度去确定文章的主题和思路的组织。不为老师而写,为社会交际而写,其写作态度也由被动转为主动。

收集材料。这一步是解决学生作文材料问题的关键。美国学生作文材料一般不要求当场回忆,而是安排充分的时间到图书馆查阅或者上网检索,完全是开放式的。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准备材料,不仅可以让学生从容面对写作,而且能提高收集资料的能力。

.作文修改。修改步骤要求十分具体,先是对照清单自我修改,然后是同伴互改,换个视角审视作文,最后还要根据清单校对自己的作文。其实我们的作文课也强调学生修改作文,也许因为缺少明确的修改步骤和可供操作的修改要求,因此效果并不理想。当然其间还有时间安排上的原因。

发表。美国综合性作文课都安排“发表”环节。不同的作文有不同的发表形式。比如写一篇自述文,可以采用演讲的方法来发表;如果写故事,可以用表演的形式来发表。每篇作文如何发表,教材都有具体指导。这样的发表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演讲能力,表达能力,而且能够让学生体验成功,从而激发起写作兴趣,更加投入地写好每一篇作文。

五、关于我国作文教学改 革的几点思考

思考之一: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工具学科,学习语文旨在掌握一种社会交际工具,而工具的掌握重在运用,不在理解

许多国家小学语文课程取向不约而同地指向“表达”,而“表达”是评价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指标,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难点。然而我国语文课程重点取向于阅读,语文课程与基础均呈现出以“阅读为核心”的构建形态。当下语文课教师面对的是一篇篇课文,因而解读文本内容往往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主要活动。单元主题的显性呈现,使得文本的人文教化任务进一步强化,而语文知识、技能教学的不确定性,使得原本教学目标就不清晰的语文课堂教学更加虚浮飘渺。每篇课文的人文教学目标是确定的,而语文教学目标,包括教学哪些知识,学习哪些表达方法,进行哪些表达训练,往往需要教师自己去揣摩,去选择,去添加,这就给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平添诸多障碍。

教师如果能够深刻认识我国语文课程形态的特点,增强语文课表达训练的意识,那么就能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行之有效的表达训练方法,这对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将会产生积极的效果。长期难以解决的中小学生“语文不过关”瓶颈问题或许 就能迎刃而解了。

思考之二:改变小学生以写记叙文为重点的观念,努力降低学生习作材料的难度

小学生写作文,首先要有写作的内容,然后才是书面表达。“写什么”和“怎么写”,历来是指导学生作文的两个重点,其他国家也不例外。由于我国小学作文是当场命题,而且以写回忆性的记叙文为主,因而“写什么”的矛盾特别突出。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小学生写记实作文、想象作文和实用文,为我们改变以记叙文为重点的写作观念提供了理论依据。

如何化解学生作文材料的矛盾,国外同行的一些做法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前苏联提倡小学生写观察作文;新加坡小学华语课程目标规定学生看图作文和材料作文,或者是“改写、扩写短文”;日本小学写生活作文,作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结合,而且题目事先布置,材料事先收集,作文时材料就不会成为大问题;美国小学作文虽然没有“生活作文”的概念,但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访问调查,收集材料,也化解了学生作文内容困难的矛盾。国外同行的这些做法能为我们解决小学生作文材料问题提供新的思路或借鉴,很值得我们作进一步研究。

思考之三:重视写作方法 的指导

在上世纪80年代,写作方法的指导一度成为我国小学作文教学研究的热点。当时人教社出版的小学语文课本,编写了读写例话和习作例文,提示了中高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习作方法。广东的丁有宽、东北的常青等不少教师,对写作方法 教学作了深入的研究,使我国的作文教学在走向科学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当下语文课程改革高扬人文性大旗,作文教学改革重视对内容的研究,对学生习作兴趣的研究,这当然不错,但忽视了对习作方法指导的研究,使得上世纪的这些研究成果没能得以继续,这是非常遗憾的。其实学校教育的价值就在于策略性知识的教学。许多国家的写作教学除了重视学生的文体经验,非常重视写作方法技巧的指导。

思考之四:培养读者意识,增强写作的社会功能

许多国家的写作教学很重视“读者意识”的培养,认为写作者心中要有读者,明确读者对象,如写旅游,若写给父母看,就要以汇报为目的;写给兄弟看,主要以介绍为目的;写给游客看,则要以愉悦为目的了。对象不同,目的不同,表达方式自然就不一样。

其次是引导学生关注写作目的。文章的主要功能是进行社会交际,学生学习写作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交际当然有所区别,但如果能在学生写作时赋予社会交际方面的功能,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写作的动机。许多国家的作文训练十分强调体现写作的“交际功能”,引导学生写“学以致用”的作文,为参与交际而写作文。让学生置身于一种非写不可的情境中,例如本地召开体育大会,便要求学生为外地运动员、参观者、记者等写本地导游书,而且要写出个性、特点。假如本地发生水荒,组织学生调查,写出调查报告,然后发出节约用水的呼吁书等。

如果作文单纯是写给老师看的,为写作而写作,学生很可能缺乏动力,而作文一旦有了实际的社会效用,就容易真正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内驱力。

第四篇:网络安全宣传的国际视野

网络安全宣传的国际视野

从世界范围看,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维护网络安全,同步推进安全和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各国纷纷加强战略谋划,出台新的网络安全战略。截至2015年底,共有44个国家和地区发布或更新了网络安全战略,遍布美洲、欧洲、亚洲、大洋洲和非洲,其中美洲4个国家、欧洲25个国家、大洋洲2个国家、亚洲9个国家、非洲4个国家,共计出台69份网络安全战略级文件。另有多个国家正在准备出台国家网络安全战略,网络安全战略地位获得进一步提升。

不仅如此,为提高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和网络安全技能,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类似我国“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的活动。比如美国、欧洲、日本就专门设置了网络安全月或者国家网络安全意识月;英国有国家防身份欺诈周;澳大利亚有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此外,新加坡、加拿大、新西兰、斯里兰卡、挪威等国家也都有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那么,这些国外的网络安全宣传活动具体是怎样开展的呢?

美国

美国在2003年颁布的《保护网络空间国家战略》中明确要求,“开展全国性的增强安全意识活动。由国土安全部负责领导国家网络安全意识行动,以提高家庭用户和中小企业、大型机构、高等教育机构、州和地方政府等关键用户的网络安全意识,其中包括制定高、中、小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计划等”,依照上述战略部署,自2004年起,美国国家网络安全意识月等相关活动逐步开展起来。

美国国家网络安全意识月活动由美国国土安全部国家网络安全局和国家网络安全联盟、跨州信息共享与分析中心共同开展。活动自2004年启动,每年设有特定主题,但自2009年起,一直沿用“我们共同的责任”为主题,活动期间的每一周也都设有特定的关键议题。

欧洲

欧盟委员会在《欧盟网络安全战略》(2013)中建议各成员国,“每年组织网络安全宣传月活动以提升用户意识,由欧洲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局负责协同,自2013年以来参与相关活动的私营部门予以共同支持,并从2014年开始举办欧盟和美国同步的网络安全宣传月。”

欧洲网络安全月是由ENISA与欧盟委员会组织、欧洲刑警组织、欧洲经济和社会委员会等机构共同主办。每年设有不同的主题,并在每周设有特定的主题。2015年欧洲网络安全月各周活动主题分别为:第一周――员工网络安全培训;第二周――网络安全文化创建;第三周――密码安全;第四周――认知云解决方案安全;第五周――数据市场安全。

日本

日本在《保护国民信息安全战略》(2010)中强调将“加强应对信息安全事件的能力,通过普及安全意识来加强国民针对个人电脑采取的信息安全措施”作为一项战略目标,提出自2010年2月起,将每年2月设立为“信息安全月”。2011年7月,日本发布《信息安全普及与启蒙计划》,进一步明确要持续开展并加强“信息安全月”活动。2013年6月,日本首次采用“网络空间安全”替代“信息安全”,并将“信息安全月”更名为“网络安全意识月”。

日本网络安全意识月由国家警察厅、防务省、经济产业省、内阁官房信息安全中心等部门共同主办。日本网络安全意识月每年均以“意识,安全,持续”为主题。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在2007-2008年财政预算中,配置8900万澳元开展为期四年的大范围计划,旨在提升家庭用户和小企业的防护措施,尽量避免电子攻击和欺诈,国家网络安全意识周由此正式成为活动。

澳大利亚国家网络安全意识周由澳大利亚宽带、通信和数字经济部主办,澳大利亚政府设立的Stay Smart Online 网站承办。澳大利亚国家网络安全意识周每年主题不同,2015年以“你的生意是你自己的”为主题。

加拿大

加拿大网络安全意识月由加拿大公共安全部于每年10月举办。加拿大网络安全意识月通过政府建立的Get Cyber Safe网站在线上为加拿大公民详细介绍僵尸网络、黑客攻击、恶意软件、域欺骗、网络钓鱼、木马和病毒、无线窃听等常见的网络威胁,提升公众对网络威胁的认知,警示用户注意防范网络风险。Get Cyber Safe网站同时还对电子邮件、网上金融、网络社交、网上购物、网络游戏等常见活动的网络安全风险点进行了揭示,并为用户提供基本的解决策略。此外,加拿大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活动特别注重加强与美国的合作,2012年加拿大公共安全部与美国国土安全部宣布启动《加拿大――美国网络安全行动计划》,从2013年加拿大举办首届网络安全意识月起,即加入由美国国土安全部指导开展的Stop.Think.Connect.活动,共享两国网络安全信息和资源。

新加坡

新加坡首届网络安全意识日活动于2011年4月13日举办,由新加坡通讯和信息部主办、新加坡网络安全意识联盟协办,目的在于提升网络安全意识,明确网络安全是一项共同的责任,强调必须将网络安全作为新加坡经济繁荣的供能器。通过首届网络安全意识日活动的开展,新加坡有超过三十万用户和部门承诺将采用更为安全强健的用户口令。

斯里兰卡

发展中国家斯里兰卡自2008年起,于每年10月第三周举办网络安全周活动,旨在对企业、公众等进行网络安全意识教育。该活动主要由斯里兰卡国家网络安全会议和技术讨论会组成,主要议题包括“网络安全的最新进展、趋势与技术进步”“虚拟化、云计算和下一代企业架构”以及“追踪僵尸网络”等。

第五篇:《教育的国际视野》读后感

《教育的国际视野》读后感

《教育的国际视野》通过对早期教育中外差异、学校教育中外差异、学生素质中外差异、中国教育现实问题四个方面的阐述,使我们开阔了教育视野,帮助我们对当前中外教育中的优劣有更清醒的认识,使我们的教育改革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此书站在一个比较高的角度分析问题,它所分析的正好是我们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面对、感到困惑的问题,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和思考: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这是两种常见的对立的指导思想。对于知识教学中的直接传授、满堂灌,已经是广受批判、不得人心的;体验式、启发式教学模式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但出于考试、升学的压力,我们的教育教学还经常不得不采用直接传授、满堂灌的方式。例如在英语语法的教学方面,我们的学生主要是依赖课堂上教师的讲授,通过大量的反复的练习来掌握语法知识。其实,我们知道都知道语言的工具性和交际性,我们也知道语法是要让学生自己在生活中去慢慢体会的。但是,我们中国现行的考试制度不可能让学生通过在生活中“慢慢体会”去获得外语或是母语的语法知识的。因此,我们老师也只好采用直接传授、满堂灌的方式。在我以后的英语教学中,我想我会努力让学生做到“四解放”:

1、解放学生的眼睛,让学生自己学会观察;

2、解放学生的大脑,让学生自己学会思考;

3、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自己学会动手操作;

4、解放学生的嘴巴,让学生自己学会表达。

我国的教育趋向于“熟能生巧”、“勤能补拙”,把培养学生的毅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当作是成功的指向标,而国外则非常注重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特性发展的道路。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外的成功教育有着更为宽阔的视角,更加地注重人性化教育。虽然我国现在的教育教学也在更多地注重培养学生听课、学习的动机与兴趣,但更多的是服务于升学考试的,还没有真正切实地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来考虑,我们经常把素质教育挂在嘴边,可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又有多少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做到激发学生兴趣,教给学生探究知识的方法,让他们自己去尝试并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育的国际视野》一书使我站在新的角度反思当前的教育和自己的工作,有不少先进的教育思想值得借鉴。我们以课本为世界,而人家是以世界为课本,发达国家的中小学教育不仅使学校面向社会,使学生了解社会,而且不断地把世界正在发生的事情和正在面临的问题变成学校的教学内容。我国基础教育亟需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课堂教学应加强“课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将学生从课本中解放出来,以便使学生的视野能从狭小的“课本世界”扩展至广阔“生活世界”。

读了这本书,深感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以高度的责任感从世界的角度思考教育的问题,从自身做起,真正为教育做一些探索。

下载开拓学生国际视野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开拓学生国际视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开拓视野求突破%20科学规划谋发展

    开拓视野求突破 科学规划谋发展 强力打造XX生态发展靓丽名片近日,县委县政府组织县党政考察团,对山XXXX、XXX沿海五县级市进行考察学习,通过这次学习考察,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了......

    《国际视野下的学前教育》读后感

    《国际视野下的学前教育》读后感李葱葱假期里,读了朱家雄教授主编的《国际视野下的学前教育》,这本书汇集了当今国际上居于与学前教育有关领域最前沿的专家学者的论述,这些专家......

    第 3节 模块三 国际视野下

    第3节模块三国际视野下“互联网+PBL”课程的意义、设计与实施章节介绍:模块三国际视野下“互联网+PBL”课程的意义、设计与实施 多选题】加德纳博士认为,21世纪的年轻一代的关键......

    《教育的国际视野》读书心得

    《教育的国际视野》读书心得 杨婷婷 今年四月,我读了上官子木博士的《教育的国际视野》一书,这本书以中外教育的差异为视角,对早期教育中外差异、学校教育中外差异、学生素质中......

    国际视野中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

    国际视野中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 摘要: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背景下政府管理的重要制度。文章阐述了国际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兴起的理论渊源和实践依据,概述了......

    大学生国际视野的调查实践报告

    今年10月到11月,我和小组成员一起,进行了对大学生国际视野现状的调查。通过这次社会调查,我不仅对当前大学生的国际视野现状有所了解,还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起初,我觉得,一个团......

    《国际市场开拓与国际代理商管理2

    《国际市场开拓与国际代理商管理2》销售前线精品内训系列 主讲:陈硕 第一讲 国际新兴市场 一、从国别看国际市场与国际新兴市场的开发与拓展 1. 国际社会认定的最具发展潜力......

    善于激励,开拓学生思维

    善于激励,开拓学生思维 陶行知曾说过:“”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身为一线的教师都有感悟,每节的数学课,班上总有那么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