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年全国群众安全感抽样调查报告
XX年全国群众安全感抽样调查报告
国家统计局继XX年首次开展全国群众安全感调查之后,已于XX年11月份组织开展了第二次全国群众安全感抽样调查工作。现将本次抽样调查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本次共抽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年满16周岁以上的101988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在被调查者中,男性59760人,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女性42228人,占%。
从被调查者的年龄来看,16岁至17岁的2192人,占%;18岁至25岁的10396人,占%;26岁至34岁的23674人,占%;35岁至49岁的38407人,占%;50岁至59岁的13694人,占%;60岁以上的13625人,占%。
从被调查者所居住的地区看,城区27426人,占%;城市郊区5084人,占5%;镇12320人,占%;乡村57158人,占56%。
二、群众对公共安全的基本感受
问题一:在目前的社会治安环境下,您感觉安全吗?
回答“很安全”的有7034人,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比XX年的调查结果提高个百分点;回答“安全”的有36254人,占%,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回答“基本安全”的有42473人,占%,同比降低2个百分点;回答“不太安全”的有12615人,占%,同比降低个百分点;回答“不安全”的有3612人,占%,同比降低个百分点。
问题二:您认为当前哪一类治安问题最影响您的安全感?
回答“刑事犯罪”的有28201人,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比XX年调查结果降低个百分点;回答“公共秩序混乱”的有26044人,占%,同比基本持平;回答“交通事故”的有21900人,占%,同比提高个百分点;回答“火灾”的有4384人,占%,同比提高个百分点;回答“没有”的有19806人,占%,同比提高个百分点;回答“其他”的有1653人,占%,同比降低个百分点。
问题三:夜间,您在所居住地区是否敢单独外出行走?
回答“敢走”的有72470人,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比XX年调查结果提高个百分点;回答“不敢走”的有29518人,占%,同比降低个百分点。
问题四:如果您和您的家人外出不在家,您是否担心家里财物被盗?
回答“不担心”的有40253人,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比XX年调查结果提高3个百分点;回答“担心”的有61735人,占%,同比降低3个百分点。
问题五:您最担心在哪一个地方受到不法侵害?
回答“繁华街区”的有6000人,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比XX年调查结果提高个百分点;回答“商场或集贸市场”的有16597人,占%,同比提高个百分点;回答“公共汽车或长途汽车”的有21840人,占%,同比持平;回答“住宅周围”的有17844人,占%,同比降低1个百分点;回答“野外公路”的有18679人,占%,同比降低个百分点;回答“娱乐场所”的有5972人,占%,同比持平;回答“没有可担心的地方”的有14243人,占14%,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回答“其他”的有813人,占%,同比基本持平。
问题六:当您受到不法侵害时,您认为别人会不会提供某种帮助?
回答“会”的有26157人,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比XX年调查结果提高个百分点;回答“可能会”的有68253人,占%,同比降低个百分点;回答“不会”的有7578人,占%,同比降低个百分点。
三、群众对社会治安状况的基本评价
问题七:您认为今年您所在区、县的社会治安状况如何?
回答“很好”的有8970人,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比XX年调查结果提高个百分点;回答“较好”的有35177人,占%,同比提高个百分点;回答“一般”的有50013人,占49%,同比降低个百分点;回答“较差”的有6292人,占%,同比降低个百分点;回答“很差”的有1536人,占%,同比降低个百分点。
问题八:您认为今年您所在区、县的社会治安状况与前两年相比怎么样?
回答“有明显好转”的有10425人,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比XX年调查结果降低个百分点;回答“有好转”的有47465人,占%,同比降低个百分点;回答“和以前一样”的有37479人,占%,同比提高个百分点;回答“比以前差”的有5246人,占%,同比降低个百分点;回答“比以前差很多”的有1373人,占%,同比降低个百分点。
问题九:您对明后两年的社会治安状况乐观吗?
回答“很乐观”的有9777人,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比XX年调查结果提高个百分点;回答“比较乐观”的有37714人,占37%,同比提高个百分点;回答“一般”的有40379人,占%,同比提高个百分点;回答“不太乐观”的有12214人,占12%,同比降低个百分点;回答“很不乐观”的有1904人,占%,同比降低个百分点。
问题十:您如何评价目前正在开展的“严打整治”斗争在当地取得的成效?
回答“成效很大”的有9494人,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回答“成效较大”的有42261人,占%;回答“成效不大”的有28882人,占%;回答“没有成效”的有4052人,占4%;回答“不了解”的有17299人,占17%。
第二篇:2002年全国群众安全感抽样调查报告
国家统计局继2001年首次开展全国群众安全感调查之后,已于2002年11月份组织开展了第二次全国群众安全感抽样调查工作。现将本次抽样调查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本次共抽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年满16周岁以上的101988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在被调查者中,男性59760人,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58.6%;女性42228人,占41.4%。从被调查者的年龄来看,16岁至17岁的2192人,占2.1%;18岁至25岁的10396人,占10.2%;26岁至34岁的23674人,占23.2%;35岁至49岁的38407人,占37.7%;50岁至59岁的13694人,占13.4%;60岁以上的13625人,占13.4%。从被调查者所居住的地区看,城区27426人,占26.9%;城市郊区5084人,占5%;镇12320人,占12.1%;乡村57158人,占56%。
二、群众对公共安全的基本感受问题一:在目前的社会治安环境下,您感觉安全吗?回答“很安全”的有7034人,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6.9%,比2001年的调查结果提高0.7个百分点;回答“安全”的有36254人,占35.6%,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回答“基本安全”的有42473人,占41.6%,同比降低2个百分点;回答“不太安全”的有12615人,占12.4%,同比降低2.1个百分点;回答“不安全”的有3612人,占3.5%,同比降低0.6个百分点。问题二:您认为当前哪一类治安问题最影响您的安全感?回答“刑事犯罪”的有28201人,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27.7%,比2001年调查结果降低2.8个百分点;回答“公共秩序混乱”的有26044人,占25.5%,同比基本持平;回答“交通事故”的有21900人,占21.5%,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回答“火灾”的有4384人,占4.3%,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回答“没有”的有19806人,占19.4%,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回答“其他”的有1653人,占1.6%,同比降低0.4个百分点。问题三:夜间,您在所居住地区是否敢单独外出行走?回答“敢走”的有72470人,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71.1%,比2001年调查结果提高0.5个百分点;回答“不敢走”的有29518人,占28.9%,同比降低0.5个百分点。问题四:如果您和您的家人外出不在家,您是否担心家里财物被盗?回答“不担心”的有40253人,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39.5%,比2001年调查结果提高3个百分点;回答“担心”的有61735人,占60.5%,同比降低3个百分点。问题五:您最担心在哪一个地方受到不法侵害?回答“繁华街区”的有6000人,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5.9%,比2001年调查结果提高0.3个百分点;回答“商场或集贸市场”的有16597人,占16.3%,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回答“公共汽车或长途汽车”的有21840人,占21.4%,同比持平;回答“住宅周围”的有17844人,占17.5%,同比降低1个百分点;回答“野外公路”的有18679人,占18.3%,同比降低0.7个百分点;回答“娱乐场所”的有5972人,占5.8%,同比持平;回答“没有可担心的地方”的有14243人,占14%,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回答“其他”的有813人,占0.8%,同比基本持平。问题六:当您受到不法侵害时,您认为别人会不会提供某种帮助?回答“会”的有26157人,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25.7%,比2001年调查结果提高0.5个百分点;回答“可能会”的有68253人,占66.9%,同比降低0.3个百分点;回答“不会”的有7578人,占7.4%,同比降低0.2个百分点。
三、群众对社会治安状况的基本评价问题七:您认为今年您所在区、县的社会治安状况如何?回答“很好”的有8970人,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8.8%,比2001年调查结果提高1.1个百分点;回答“较好”的有35177人,占34.5%,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回答“一般”的有50013人,占49%,同比降低1.7个百分点;回答“较差”的有6292人,占6.2%,同比降低0.7个百分点;回答“很差”的有1536人,占1.5%,同比降低0.3个百分点。问题八:您认为今年您所在区、县的社会治安状况与前两年相比怎么样?回答“有明显好转”的有10425人,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10.2%,比2001年调查结果降低1.2个百分点;回答“有好转”的有47465人,占46.5%,同比降低2.3个百分点;回答“和以前一样”的有37479人,占36.8%,同比提高5.4个百分点;回答“比以前差”的有5246人,占5.1%,同比降低1.5个百分点;回答“比以前差很多”的有1373人,占1.4%,同比降低0.4个百分点。问题九:您对明后两年的社会治安状况乐观吗?回答“很乐观”的有9777人,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9.6%,比2001年调查结果提高0.5个百分点;回答“比较乐观”的有37714人,占37%,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回答“一般”的有40379人,占39.6%,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回答“不太乐观”的有12214人,占12%,同比降低1.7个百分点;回答“很不乐观”的有1904人,占1.8%,同比降低0.4个百分点。问题十:您如何评价目前正在开展的“严打整治”斗争在当地取得的成效?回答“成效很大”的有9494人,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9.3%;回答“成效较大”的有42261人,占41.4%;回答“成效不大”的有28882人,占28.3%;回答“没有成效”的有4052人,占4%;回答“不了解”的有17299人,占17%。
[1]
第三篇:2002年全国群众安全感抽样调查报告
国家统计局继2001年首次开展全国群众安全感调查之后,已于2002年11月份组织开展了第二次全国群众安全感抽样调查工作。现将本次抽样调查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本次共抽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年满16周岁以上的101988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在被调查者中,男性59760人,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58.6%;女性42228人,占41.4%。
从被调查者的年龄来看,16岁至17岁的2192人,占2.1%;18岁至25岁的10396人,占10.2%;26岁至34岁的23674人,占23.2%;35岁至49岁的38407人,占37.7%;50岁至59岁的13694人,占13.4%;60岁以上的13625人,占13.4%。
从被调查者所居住的地区看,城区27426人,占26.9%;城市郊区5084人,占5%;镇12320人,占12.1%;乡村57158人,占56%。
二、群众对公共安全的基本感受
问题一:在目前的社会治安环境下,您感觉安全吗?
回答“很安全”的有7034人,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6.9%,比2001年的调查结果提高0.7个百分点;回答“安全”的有36254人,占35.6%,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回答“基本安全”的有42473人,占41.6%,同比降低2个百分点;回答“不太安全”的有12615人,占12.4%,同比降低2.1个百分点;回答“不安全”的有3612人,占3.5%,同比降低0.6个百分点。
问题二:您认为当前哪一类治安问题最影响您的安全感?
回答“刑事犯罪”的有28201人,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27.7%,比2001年调查结果降低2.8个百分点;回答“公共秩序混乱”的有26044人,占25.5%,同比基本持平;回答“交通事故”的有21900人,占21.5%,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回答“火灾”的有4384人,占4.3%,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回答“没有”的有19806人,占19.4%,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回答“其他”的有1653人,占1.6%,同比降低0.4个百分点。
问题三:夜间,您在所居住地区是否敢单独外出行走?
回答“敢走”的有72470人,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71.1%,比2001年调查结果提高0.5个百分点;回答“不敢走”的有29518人,占28.9%,同比降低0.5个百分点。
问题四:如果您和您的家人外出不在家,您是否担心家里财物被盗?
回答“不担心”的有40253人,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39.5%,比2001年调查结果提高3个百分点;回答“担心”的有61735人,占60.5%,同比降低3个百分点。
问题五:您最担心在哪一个地方受到不法侵害?
882人,占28.3%;回答“没有成效”的有4052人,占4%;回答“不了解”的有17299人,占17%。
第四篇:群众安全感
结论
从宝山区居民公众安全感影响因素模型发现了不同因素对公众安全感的不同影响,从模型路径系数我们可以看出居住地治安对居民公众安全感的影响是最大的,系数为1.15;其次是110警察工作评价和居住地警察工作评价,系数分别为-0.28和0.25;再次是居住地以外地区的治安,系数是-0.21;最后是居民的自我防范意识,系数为-0.10。下面我们从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顺序,来给出对提升公众安全感给出建议和对策。
1、对居住地治安提出的建议
从宝山区居民公众安全感影响因素模型可以看出,居住地治安对居民公众安全感的影响最大,呈正相关,搞好居住地治安是提升公众安全感的基础和根本。转变居住地治安管理理念
传统意义上的居住地治安主要是指居民在居住地范围内能得到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保障,其关注的主要方向是预防和处置犯罪,工作机制主要依靠公安部门。但在当今日益变化的新形势下,居住地治安还涉及居住社区冲突(主要是指居民因自身利益而与相关机构、群体发生的纷争)、居住社区灾害(主要是指自然灾害、疾病流行等影响居民正常工作生活秩序的事件)等矛盾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树立社区“大安全观”,我们要:①树立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居住地治安管理观念。居住地治安是关系到人民群众财产切身利益的大事,一旦发生治安事件,影响较大。因此,对影响社区安全的刑事治安事件以及违法行为要予以严厉查处。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强化社区对上述案件、事件的防范工作,加强日常巡视、检查,建立发现、报告和预防、处置等工作制度,确保防患于未然。②树立“动静”结合,以“动”为主的管理理念。传统的居住地社区管理对象相对固定的多,比如说户籍人口、常住居民等,但在人流、物流、信息流快速流动的社会新态势中,再以静态方式进行管理,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社会管理的需要,而必须向动态管理转化,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管理策略和有关规定,切实维护社区治安。
强化居住地治安管理措施
要认真分析居住地治安管理的现状,推进居住地社区管理体制创新,健全社区党工委领导、街道行政负责、社会组织协同、社区公众参与的社区管理格局。建立社区统一信息系统,建立可供社区管理部门使用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政府职能部门社会管理和服务信息的资源共享及工作协同,形成社区信息动态管理的长效机制。建立“居住人口”管理新机制,构建“房、户、人”三位一体的数据信息平台,逐步形成数据实时更新机制,实现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全覆盖。加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居民提供丰富便捷的服务,创造和谐的社区环境。加强社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知法守法意识,树立“社区平安,人人有责”的理念。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治安防范、灾害事故防范等知识、技能宣传,不断增强居民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深化居住地治安法规
居住地治安管理涉及面广,涉及问题深,涵盖了体制、机制和法规、制度建设等内容。在执行政府所下达的新政策同时,也需要加强和深化与之配套的法规、制度,从而为提高居住地治安管理水平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2、对110警察提出的建议
110警察的工作评价在5个因素中,影响程度位居第二。模型中,110警察工作的满意程度与公众安全感呈负相关,由于问卷中110工作评价部分的问题是感知
题目,FG访谈中也曾有很多居民表示“报110就是治安不好的一种体现”,因此,这可能与110在居民心目中是“不好的”感知有关。也有可能,受访者中存在的没有报过110的居民,这些居民可能对110印象不好,但是自己的总体安全感还是较高,也会出现这种负相关。而受访者中那些报过110的,尽管对110的工作比较满意,但是因为出现治安问题的事件才会报110,因此自己的总体安全感还是较低的。
公安机关的110系统,就像是企业中的客服部门,产品出了问题才会找客服,因此我们并不会因为客服服务态度好而对这个产品的印象变好,下次还买这个产品。提高公众安全感的根本还是需要居住地警察提高对违法犯罪案件的预防能力,从而降低公众打110的几率。
但这并不代表110警察可以不管自己的工作质量,不理会大众对自己的工作评价,110作为公安机关的快速反映机制,公安机关快速反映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的提高,对犯罪分子是能够产生一定震慑效应的。但是,在做FG访谈的时候,有很多居民反应对110的处理结果很不满意,有位居民就反映,“报了110,来得倒是很快,可是来了以后光问我问题和记录而不去抓小偷,那我报110干什么?!我还不如自己抓。”
因此,值得110警察注意和反思的是在保持快出警速度的同时还应该加强自己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处理能力,切实地为人民群众解决问题、排除险难,从而增加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信任。
3、对居住地警察提出的建议
居住地警察的工作评价在5个因素的影响程度中位居第三,与公众安全感呈负相关。我们知道公安机关是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直接与老百姓打交道,公安机关为老百姓服务的态度、质量和水平,不仅会直接影响群众度公安机关的满意度,也会影响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为了更好的服务大众,提高公众安全感,公安机关应该:
(1)全面推进服务型公安机关建设
一个地方如果警民关系比较融洽,即使在合理范围内发案数多一些、破案率低一点,群众也能够承受与理解,他们会把对公安机关的好感转移到对社会治安的感受上。因此,公安机关要增强为民服务、保民平安的意识,把打击与保护、管理与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在改善治安环境的过程中改善警民关系。主动向广大群众宣传介绍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等方面的工作情况,介绍公安民警为维护治安稳定作出的巨大牺牲以及涌现出来的杰出人物和先进事迹,弘扬社会正气,激发广大群众的见义勇为精神。公安民警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注意在日常工作中改善民警与群众、群众与群众的关系,增进警民之间的信任和理解,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和社会风气,促进公众安全感的改善。
(2)规范民警执法行为,深化警务公开,提高破案效率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新的法律、规章陆续出台,对民警执法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靠民警自身收集、整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显然是难以办到,因此,必须统一规范其执法行为。一是建立民警执法守则,明确不同警种的民警应该遵守的各自不同的专门执法守则,以提高民警公正执法意识。二是要将各种不同案件的规定、流程和细则细化分解。三是建立疑难案件的集体研究制度,有些敏感案件单靠行政领导负责制把关很难抵挡关系网的进攻,建立经常性的集体研究审查制度有利于缓解领导个人和办案民警的压力,更有益于对案件进行充分分析论证,提高执法裁决的准确性,式这一制度成为公正执法的有力保障。
另外,还要增加执法透明度,实行以公正促公正,做到持之以恒,落实到位,让人民群众知道真实的社会治安状况。同时,要提高破案效率,在进行问卷调查的过程中有很多民众反映,警察能够破案的概率很低,报案也就是给自己一个心理安慰,还有很多人担心遭到报复而不敢报案,这充分说明公安机关要想得到广大群众的信赖,还需要提高自己的破案效率,强化侦查破案部门工作。
(3)加强警风建设
警风是指警察个人或警察机关处理警务工作或对待人民群众的一种基本态度,是民警个人或公安机关的基本精神状态、基本工作态度或生活态度的外部表现,是警察队伍的思想、工作状态的综合反映。警风建设对于建设一只人民满意的警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加强对各级警员、干部的培训力度,来提高警务人员的人员素质、业务能力、执法规范性和工作责任感。
4、对居住地以外地区治安提出的建议
居住地以外地区主要是指单位/学校和公共场所,这些场所是居民可以自己选择的,这些场所治安状况的好坏直接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没有人愿意对治安状况不好的场所投资,也没有居民会选择去治安状况不好场所消费。因此,提高居住地以外地区的治安需要广大民众和相关政府机关的共同努力。
(1)坚持严打方针,提高刑事执法效能
从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组织开展了三次全国性集中严打整治斗争,公安部几乎每年都要组织开展旨在解决方面性突出治安问题的严打专项斗争,通过持续不断地集中打击整治,有效地维护了治安基本稳定的局面,收到了打击震慑犯罪、鼓舞安定民心的预期效果。但是,这种“运动式执法”的效果能否“长效”,公安机关的重拳出击、重典治乱能坚持多久,还需要相关机关的不懈努力,使居民的“有安全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2)构筑现代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降低群众遭受违法犯罪侵害的风险 “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指导方针,严密有效的治安防范工作,能大大降低刑事法案的数量,这是增加群众对社会治安信心的重要渠道。全国越来越多的地方已经在着手建立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提升公安机关对动态治安局势的控制能力。
(3)实施公安机关新闻发布会制度,提高广大群众对治安状况的参与权与知情权
新闻发布制度的施行,有利于广大群众及时了解和正确判断社会治安形势,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杜绝各种弯曲事实的不实报导,帮助群众培养和建立良好的安全感。但在新闻发布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坚持如实立案,群众要获得的安全感是应该建立在如实立案的基础上的真实安全感,而不是弄虚作假欺骗舆论的来的假印象。二是要及时客观地像社会公开现行发生的重特大刑事案件和交通、火灾事故。三是要加强群众自我防范的方法指导,增强广大群众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力。四是要建立公安机关与群众信息互动,充分听取各界人士对社会治安的意见与反映,努力提高广大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
5、对居民提出的建议
社会治安状况的根本改善和良性发展,不仅是相关机关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应该:
(1)积极参加社区、政府组织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个人的法律意识,大力弘扬见义勇为的正义行为,抨击不法行为,配合政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治安防范、灾害事故防范等知识、技能宣传活动,不断增强自己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3)增加对公安工作和公安民警的理解和支持。目前公安机关的警力、装备、经费不足与治安严峻形势形成反差,我们应该理解公安民警为此做出的艰辛努力和扎实工作,从而对社会治安状况采取比较宽容的态度。
(4)积极配合政府部门进行的各种民意调查活动,客观公正地回答各项问题,使相关部门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广大群众关注的社会治安热点问题,让他们的工作方向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同时还能客观的评估当地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维护治安的绩效,为更好的提高和改善当地治安治理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大为、张潘仕.关于安全感问题研究的综述和与构想[J].青少年犯罪与研究,1997(5)
[2] 公安部公共安全研究所编著.你感觉安全吗?[M].群众出版社,1991:22-18
[3] 罗文进、王小峰.安全感概念界定、形成过程和改善途径[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4(5)
[4] 陶传谱.安全在心理咨询中的意义[J].中国健康教育,2004(3)
[5] 丛中、安莉娟.安全感量表的初步编制及信度、效度检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2)
[6] Arion N.Pattakos, Do OPSC and Risk Management Mesh [M].November,1999
[7] 廖志恒.公众安全感的治安评价[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6,5(3):42
[8] 林荫茂.公众安全感及指标体系的构建[J].社会科学,2007(7)
[9] Bollen, K.A.(1989).Structural equations with latent variables.NY: John Wiley & Sons.[10] Joreskog, K.G., & Sorbom, D.(1993).LISREL 8 user’s reference guide.Chicago, IL: Scientific Software Internation.[11] 陈明亮.结构方程建模方法的改进及在CRM实证中的应用[J].科研管理, 2004(3):70-74
[12] Marsh, H.W., K.T., Bella, J.R., Grayson, D.(1998).Is more ever too much: The number of indictors per factor in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Multivariate Behavioural Research, 33(2): 181-220
[13] Marsh, H.W., Balla, J.R., & Hau, K.T.(1996).An evaluation of incremental fit indexes: A clarification of mathematical and empirical properties.In G.A.Marcoulides & R.E.Schumacker(Eds), Advance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techniques pp:315-353
[14] CLAES M, CASSEL P H, ANDERS H W.On measurement of intangible asset a study of partial least squares.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 Business Excellence, 2000, 11(7): 897-907
[15] 曾五一,黄炳艺.调查问卷的可信度和有效度分析.统计与信息论坛,2005,20(6):11-15
[16] 查金祥,王立生.网络购物顾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管理科学,2006,19(1):50-58
[17] Steiger J H, Lind J M.Statistically-based tests for the number of common factors.Paper presented at the Psychometrika Society Meeting, IowaCity, May, 1980
[18] Browne M W, Cudeck R.Alternative ways of assessing model fit.In:
Bollen K A, Long J S eds.Test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Newbury Park, CA: Sage,1993:136-162
[19] Bozodogan H.Model selection and Skaike’s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 The general theory and its analytical extension.Psychometrika,1987(52):345-370
[20] 温忠麟,候杰泰,马什赫伯特.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拟合指数与卡方准则.心理学报, 2004,36(2):186-194
第五篇:2008年西安市灞桥区群众安全感调查报告
2008年西安市灞桥区群众安全感调查报告
为了准确把握全区社会治安形势,客观、公正评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成效,广泛听取人民群众对维护社会治安的意见和建议,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现将2008年灞桥区群众安全感调查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根据《2008年灞桥区群众安全感调查方案》要求,区统计局于五月六日――二十三日对全区九个街道办事处五十五个居委会﹝村委会﹞1102户的1102人进行了调查。在被调查者中按性别分:男性占64%,女性占36%。按文化程度分:受过小学及以下教育的占6%,受过初中教育的占47%,受过高中教育的占35%,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占12%。按被调查者的职业分:其中,工人占43%,务农农民占24%,干部占3%,职员占2%,务工农民占6%,文教卫体人员占5%,离退休人员占3%,在校学生3%,服务人员3%,其他占8%。被调查者均为16周岁以上的常住本区的中国公民。
二、安全感总体评价情况
1、我区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较高
据对全区九个街道办事处的五十五个居委会﹝村委会﹞1102户的1102人的调查显示:在目前的社会治安环境下感觉很安全、安全、基本安全的,占调查人数的88%,其中:12%的调查对象认为目前社会治安环境很安全,40%的调查对象认为目前社会治安环境安全,36%的调查对象认为目前社会治安环境基本安全。与此同时,12%的调查对象认为目前社会治安环境不太安全或不安全。
我市提出创建“平安西安”活动,其中一项“硬指标”是,公众治安满意率要保持在85%以上。从今年的满意率看,全区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较高,这说明该项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得到了多数群众的认可和赞同。
但,值得注意地是,各街道办事处群众安全感满意率参差不齐,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尚须努力。列表如下:
各街办群众安全感满意率排序 略。。
2、我区社会治安状况有明显好转
调查表明,认为今年社会治安比去年“有明显好转”和“有好转”的人数占80%;认为今年社会治安状况较以前没有变化的占18%;仅有3%的人认为今年社会治安状况比以前差或比以前差很多。
3、社会风气问题 ,百姓最为关心
调查结果反映:在治安问题、教育问题、就业失业问题、工资待遇问题、征地搬迁问题、社会风气问题、住房问题、医疗问题等十三类社会问题中,公众目前最关心的是社会风气问题,比例达15%。百姓最为关心的其它社会问题依次为医疗问题、就业失业问题、教育问题、征地搬迁问题、社会治安问题、工资待遇问题、腐败问题、住房食品卫生问题等。
4、创建“平安西安”活动效果显著
社会公众对创建“平安西安”活动的知晓率较高,为84%。在所调查的居﹝村﹞委会中,均悬挂了横幅,贴了标语,有的还给住户散发了宣传单。
为了准确把握全区社会治安形势,客观、公正评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成效,广泛听取人民群众对维护社会治安的意见和建议,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现将2008年灞桥区群众安全感调查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根据《2008年灞桥区群众安全感调查方案》要求,区统计局于五月六日――二十三日对全区九个街道办事处五十五个居委会﹝村委会﹞1102户的1102人进行了调查。在被调查者中按性别分:男性占64%,女性占36%。按文化程度分:受过小学及以下教育的占6%,受过初中教育的占47%,受过高中教育的占35%,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占12%。按被调查者的职业分:其中,工人占43%,务农农民占24%,干部占3%,职员占2%,务工农民占6%,文教卫体人员占5%,离退休人员占3%,在校学生3%,服务人员3%,其他占8%。被调查者均为16周岁以上的常住本区的中国公民。
二、安全感总体评价情况
1、我区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较高
据对全区九个街道办事处的五十五个居委会﹝村委会﹞1102户的1102人的调查显示:在目前的社会治安环境下感觉很安全、安全、基本安全的,占调查人数的88%,其中:12%的调查对象认为目前社会治安环境很安全,40%的调查对象认为目前社会治安环境安全,36%的调查对象认为目前社会治安环境基本安全。与此同时,12%的调查对象认为目前社会治安环境不太安全或不安全。
我市提出创建“平安西安”活动,其中一项“硬指标”是,公众治安满意率要保持在85%以上。从今年的满意率看,全区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较高,这说明该项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得到了多数群众的认可和赞同。
但,值得注意地是,各街道办事处群众安全感满意率参差不齐,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尚须努力。列表如下:
各街办群众安全感满意率排序 略。。
2、我区社会治安状况有明显好转
调查表明,认为今年社会治安比去年“有明显好转”和“有好转”的人数占80%;认为今年社会治安状况较以前没有变化的占18%;仅有3%的人认为今年社会治安状况比以前差或比以前差很多。
3、社会风气问题 ,百姓最为关心
调查结果反映:在治安问题、教育问题、就业失业问题、工资待遇问题、征地搬迁问题、社会风气问题、住房问题、医疗问题等十三类社会问题中,公众目前最关心的是社会风气问题,比例达15%。百姓最为关心的其它社会问题依次为医疗问题、就业失业问题、教育问题、征地搬迁问题、社会治安问题、工资待遇问题、腐败问题、住房食品卫生问题等。
4、创建“平安西安”活动效果显著
社会公众对创建“平安西安”活动的知晓率较高,为84%。在所调查的居﹝村﹞委会中,均悬挂了横幅,贴了标语,有的还给住户散发了宣传单。
5、社会公众对政法队伍持肯定态度
在对全区1102人的调查中,由于受部分群众没有或没有全面了解公安机关(派出所)、人民法院(法庭)、人民检察院各自的工作职责(对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没有或没有全面了解的人数分别为121人、400人、478人,所占比例分别为10%、36%、43%),故对政法部门工作状况的评价应从正、反两方面来进行:从正面看,公众对公安机关(派出所)、人民法院(法庭)、人民检察院的满意(满意和基本满意)率分别是81%、60%、55%。从反面看,公众对公安机关(派出所)、人民法院(法庭)、人民检察院的不满意率分别是8.5%、4%、3%。
在调查对象中,有151人在法院打过民事官司。在对立案、审判、执行环节的评价中:65%的人对执行环节不满意,20%的人对审判环节不满意,15%的人对立案环节不满意。
对政法部门存在问题的反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办事效率不高(23%),第二位的是态度生硬(10%),其它依次为执法不公、以权谋私、耍特权、工作推诿、贪赃枉法。
群众认为政法部门在打击犯罪力度方面,54%的人认为政法部门打击犯罪有力。46%人认为政法部门打击犯罪不太有力或不力。
从总体上看,政法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打击犯罪的力度,持之以恒地坚持“严打”方针,始终保持对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
6、目前增强公众安全感急需解决的问题
社会治安与公安队伍的建设高度相关,四成多的公众认为增强公众安全感应“加强巡逻”和“增加街面警力”。
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公众对如何提升社会治安水平、增强公众安全感表现出很大关注,提出急需解决的问题:首先是加强青少年教育,占17%。其次是加强外来人口管理,占12%。第三是鼓励见义勇为,占9%。第四是公正执法与提高警察素质,分别占9%。
以上说明,人民群众对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极为关注,维护社会治安、增强群众安全感应从预防犯罪的思路出发,在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方面应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7、部分群众防范意识较差,不时遭受不法侵犯
在被调查的1102人中,有10%的人曾遭受过不法侵犯。不法侵犯集中表现为入室盗窃、自行车被盗、被扒窃等现象。
8、群众对社会治安要求和顾虑
调查中发现,居民 对社会治安的要求和顾虑尤存:一是一些治安问题影响了居民的安全感。在调查的1102人中, 排在第一位的,也就是说,有39%的人,认为公共场所﹝如集贸市场、公交车等﹞治安欠佳影响其安全感;排在第二位的,有26.4%的人,认为交通事故影响其安全感;排在第三位的,有25.6%的人,认为刑事犯罪影响其安全感;排在第四位的,有9%的人,认为火灾影响其安全感。二是个别犯罪现象较为严重,如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入室盗窃犯罪现象、赌博现象等有超过10%的人认为比较严重和很严重。三是有近12%的调查对象认为其住地没有设立治安岗亭﹝警务室﹞或门卫室和治安巡逻队。
三、结束语
1.准确性分析
影响本次调查数据准确性的因素: 一是本次调查与各街道办事处综合治理办公室对村﹝居﹞委会开展宣传创建﹝平安西安﹞活动基本同步进行。二是本次调查过程中,各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负责综治的干部全程协助,配合,使被调查对象增加了一定顾虑。三是调查结果是被调查对象的主观评价,受个人素质、环境、社会关系等方方面面的影响,可能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但上述因素,并不能影响调查结论。因为,统计调查是建立在大数法则、趋势分析之上。加之,本次调查,全体调查人员能严格按照《2008年灞桥区群众安全感调查方案》规定进行操作,抽取样本众多,问卷从不同角度对社会治安作出了评价,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经分析、讨论、测算、评估,上述所有数据置信度为95%,误差率为±1%,可信度较高。
2.建议
从这次调查可以看出,群众对目前社会治安环境感到满意,绝大多数被调查者没有受到不法侵害,社会治安大局保持了总体平稳的态势。但从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出,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因素仍然存在。因此,全区党政机关、尤其是政法部门要牢固树立“人民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把群众最关心的事情解决好、落实好,多为他们做好事,办实事,真正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及“平安西安”落到实处,让他们切身体会到有了政法部门的存在,他们的安全也就有了保障,这样他们也就会安居乐业了,社会也就和谐安定了。
XX区统计局
二〇〇八年五月二十三日
根据《2008年丰台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点》和《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高群众安全感的工作意见》要求,统计局、调查队对全区21个街乡镇的335个居村委会进行了第二季度群众安全感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基本情况
(一)调查内容
主要内容涉及本区群众对居住小区及周边地区治安状况感受、对治安状况基本评价、影响安全感的主要因素及对治安问题的建议。
(二)调查样本
全区样本量有效调查户为2300户。每个街乡镇调查样本量在100-150户之间。每个社区、村保证至少7个样本量。
(三)调查方法
以街乡镇居、村委会常住户为样本框,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覆盖21个街乡镇的被访户,利用计算机辅助电话系统进行调查。
(四)被访者基本情况
从调查对象居住地看:在街道居住的户占70%,在河西两镇居住的户占10%,河东三乡村居住的户占20%;
从调查对象性别看:男性占40.7%,女性占59.3%;
从调查对象年龄看:年龄在18-70岁之间。其中:18-25岁占12%,26-55岁占71%,56-70岁占17%。
二、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二季度被调查对象认为居住地社会治安状况“安全”的占93.4%,“不安全”的占5.4%,“说不清楚”的占1.2%。
与一季度相比,认为二季度社会治安状况“有明显好转”的占52.4%,“和以前一样”的占44.7%,“比以前更差”的占2.9%。具体情况如下:
(一)各街乡镇安全感及增减变化
调查结果显示:有13个街乡镇的群众安全感超过全区93.4%的平均值。其中4个街乡镇安全感均超过97%,依次是王佐镇、长辛店镇、宛平地区、云岗街道,满意度分别是99.1%、99%、98.4%、97.0%。安全感在全区平均值以下的有8个街乡。
根据对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群众安全感连续调查,发现第二季度,有10个街乡镇安全感上升,分别是长辛店镇、方庄地区、南苑乡、太平桥街道、卢沟桥乡、王佐镇、马家堡街道、长辛店街道、云岗街道和南苑街道;11个街乡镇安全感下降。具体变化情况如表所示:
(二)不同群体的安全感
1、男性安全感高于女性
男性安全感为94.5%,女性为92.8%,男性比女性高1.7个百分点。
2、青年人的安全感较高。18—25岁年龄段群众安全感为96%;56—70岁年龄段群众安全感最低,为87%。
3、受教育程度高的群体安全感高
受教育程度为大学本科及以上的群众安全感最高,为97.8%,大专、高中、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的安全感分别为96.2%、95.4%、93.1%、90%。具体情况如图所示:
三、群众对当地社会治安状况的基本评价
(一)过六成群众在居住周边能见到社区民警
在问及“在您居住的社区能否看到社区民警”时,有35.9%的群众回答“经常见到”;有29.1%的群众回答“偶尔见到”;有35.0%的群众回答“从未见过”。
(二)过九成的群众在近三个月没有遭受入室盗窃的侵害
在问及“近三个月,您及家人有没有遭受过入室盗窃的侵害”时,97.8%的群众选择“没有”;2.2%的群众选择“有”。
(三)九成的群众在近三个月没有遭受自行车、汽车被盗
在问及“近三个月,您及家人有没有发生过自行车、汽车被盗情况”时,90%的群众选择“没有”;10%的群众选择“有”。
(四)超八成群众受到不法侵害时会选择报案
当受到不法侵害时,选择“报案”的群众占87%;选择“看情况再说”的占12%;选择“不报案”的占1%。
四、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两大因素
(一)流动人口
在问到“影响我区社会治安的原因”时,63.6%的人选择了“流动人口太多”,居第一位;“贫富差距过大” 和“对犯罪打击力度不够”也是影响社会治安的重要因素,所占比重分别为16.6%和10.1%。
(二)盗窃抢劫和宠物伤害
在众多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因素中,“遭遇盗窃抢劫”所占比重为36.2%,居首位;“宠物伤害”次之,占21.1%。
五、群众对社会治理的建议
1、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
调查结果显示:63.6%的户认为流动人口太多严重影响了社会治安,“外来人口潜在危险”也是仅次于“盗窃抢劫”和“宠物伤害”的另一大因素。所以被访者建议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
2、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
调查结果显示:53.6%的户所在小区未实行封闭式管理或没有专人值班,主要集中在花乡、南苑乡、右安门街道、南苑街道及东铁营街道。不实行封闭式管理的小区,出入人员混杂,影响群众安全感。所以,被访者建议实行小区封闭式管理或者设有专人值班。
3、加强法治道德宣传教育
从调查结果看,宠物伤害是影响群众安全感的重要因素,损坏公共设施、遇到危险不能互相帮助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群众的安全感。所以,被访者建议通过各种形式的法治道德宣传,提高民众素质,自觉管好宠物,保护公共设施,维护社区环境。
4、增加执法部门警力
调查显示,三成多的被访者在社区内从未见过民警,1/3的人在社区内偶尔见到民警。调查中,被访者建议关部门应增加警力,增加巡逻次数,保证居民安全。
社会治安调查报告 县政协调查组
社会治安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和关注、反应较为强烈的一个热点问题。安化的社会治安形势如何?怎样才能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围绕以上问题,今年8—9月,县政协组织三个调查组,深入到10个乡镇与县直有关部门,进行了专题调研。发放调查问卷300多份,召开座谈会20多次,收集了一批较为翔实的一手资料。现将有关情况综合如下:
一、社会治安中尚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强了对综治工作的领导,综治工作的领导机制、工作机制、考核奖惩机制逐步完善,网络建设逐步加强,工作责任逐步落实,社会大局总体稳定,人民的生产生活基本有序,社会治安秩序较好,大部分群众对社会治安表示满意。据问卷调查,65%的群众认为当前社会有安全感,59%的群众认为社会治安形势在好转,60%的群众对当前的社会治安工作表示满意。但是,我县社会治安也还存在不少问题。
1、盗抢问题突出。盗抢是群众反响十分强烈、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问题。据对调查的7个乡镇统计,2005年1月至2006年8月,共立案的盗抢案件465起,平均每个乡镇立案68起。据县公安局反映,2006年1—8月,全县立案的盗抢案件723起,其中盗窃案674起,抢劫案49起,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53%、250%。东坪地区盗抢尤为严重。2006年1-7月,东坪城区立案的盗抢刑案366起,平均每天为1.7起。据东坪派出所保守估计,东坪城区至少有小偷500人左右。有的潜伏在郊区村,有的暗藏在城区出租房屋。这些人白天睡觉,晚上出来偷盗抢劫。盗抢在农村也呈高发态势。特别是年关、赶场,盗抢案件时有发生,令人防不胜防。保卫工作做得较好的学校、乡镇政府机关大院也有不少被盗。据梅城派出所反映,2005年以来,当地发生盗抢案件达298起。
2、赌博之风盛行。据统计,2005年1月至2006年8月,县公安局共破获涉赌案件757起,打击处理涉赌违法犯罪人员632人,逮捕首要分子214人,治安拘留涉赌人员755人。打击力度之大,可说前所未有。但当今所面临的局面是打不胜打,赌博气焰依然嚣张。一是地下“六合彩”泛滥成灾。由于受高额回报的诱惑,加上隐蔽性强,报单、收兑赌注方便,导致地下“六合彩”屡禁不止。据调查,农村农民参与过地下“六合彩”赌博的达51.3%。每逢博彩时段,手机打不通已成常事。一些人已陷入屡赌屡输、屡输屡赌的泥潭不能自拔。2005年3月,大福镇石门村有一位老人下了码注后,手拿农药等待结果,当知道没有中码时,便一服了之,还担心自己死不了,又操刀割断自己的颈动脉。二是聚众赌博活动日益猖獗。近几年来,我县先后出现了押二
八、扳砣子、斗牛、白板刹等赌博方式,且迅速蔓延到各地。以东坪、马路、江南、奎溪、小淹、平口、梅城、大福、长塘等地群众反响最为强烈。东坪记录在册的聚众赌博场子就有8处。一个赌博场所少则十几人,多的达数百人。奎溪镇柏杨塘居委支书反映,奎溪镇34个村都有参与赌博的人员,他见到的赌博场子至今仍有6处。据调查,一些地方大大小小的赌博场子与窝点此起彼伏、神出鬼没。如江南的沿河街、农贸场,东坪的算盘岩、绿豆巷、税务村、吴合村,马路的四居委、松柏台、桥边村,奎溪的柏杨居委,平口的农贸市场,小淹的高峰村等均成为了远近有名的赌场集中的地方。更有甚者,有的赌博场所竟然设在镇政府附近。三是组织更加严密。地下“六合彩”有一套投注、结算、兑注、收注的办法,下线与上线衔接紧密。聚众赌博有专门的“保安”人员,多的放有五、六道哨卡,有的将眼线放到了公安局或派出所的大门口。庄家与出租司机互相勾结,司机接送一个赌徒,庄家发红包100-200元。赌场有专门的后勤人员,免费为参赌人员供茶、供饭,由赢家“抽水”提供资金,多的一天“抽水”达到8万元。有的赌场还有人放高利贷。马路镇有一人一天放高利贷赌资达8万元。
3、毒情呈蔓延之势。我县记载在案的吸毒人员达658人,还有在县外被抓获的吸贩毒人员数百人。根据1名吸毒人员周围至少有8—10个吸毒人员的国际惯例,我县吸毒人员数量惊人。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县涉毒的只有羊角塘、仙溪、东坪等少数乡镇,现在毒情已在我县各地遍地开花。据调查反映,吸毒人员农村多于城镇,外出打工人员多于本地居住人员,且呈低龄发展趋势。我县吸毒贩毒交织,结伙吸食占总吸毒人员的比例超过80%。涉毒犯罪高发,今年1-8月,县公安局破获各类涉毒案件157起,抓获涉毒人员150余人,缴获海洛因400多克,追缴毒资30多万元。
毒品吞掉了吸毒者的钱财,不少吸毒者因此家徒四壁,负债累累。毒品在吸尽吸毒者钱财的同时,也不断地吞噬着吸毒者的家庭、身体和灵魂。我县因吸毒导致父子反目、亲友成仇、妻离子散,甚至家破人亡的事例屡见不鲜。吸毒还传染多种疾病。不少吸毒者因此染上了艾滋病,这是安化成为艾滋病高危区的重要原因。吸毒诱发各种违法犯罪。男吸毒者必导致“男盗”,女吸毒者必导致“女娼”,有的公开勒索甚至抢劫、绑架他人,掠夺毒资。仙溪镇方公村一位吸毒者,劫持自己几岁的小外甥做人质,用刀架在小外甥的脖子上,勒索姐姐家4000元现金作毒资。
4、恶势力有所抬头。据调查,我县不少乡镇集镇地都有恶势力存在。东坪有老城区、城埠、木子、杨林、东桥等几个流氓团伙,经常惹事生非、挑起事端、打架斗殴、横行大街小巷。田庄、马路等地有几股恶势力也常来东坪闹事,造成东坪地区天天发生打架斗殴。马路镇潺溪坪村有10个左右青少年结成一伙,手持钢管、砍刀经常在当地寻衅滋事,作恶多端,群众无不深恶痛绝。这伙不法分子还给赌场提供保安服务,充当黑保护伞,每人每天收取100元左右的保护费。
5、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随着改革的深入,各种利益格局的调整,利益分配方面的矛盾逐渐增多。群体访、集中访、重复访、越级访呈高发状态。据统计,仅在县党政机关大院发生的群访事件,2005年为74批次,参与人数达2265人,2006年1-9月已发生51批次,参予人员约2000人。主要涉及军转复退军人待遇问题,企业改制中的问题,或机构调整中利益受到冲击的群体。另外,各类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时有发生。据统计,2005年全县发生群体性事件11起,2006年1-9月已发生的群体性事件为6起。
二、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形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经过调研分析,认为其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1、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管理体制不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成分、就业方式、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各种各样的经济组织与社会组织不断涌现,给社会管理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而我县的社会管理体制没有相应发生大的变化,有的仍然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体制,管理滞后的问题较为突出。如流动人口管理问题,近几年来,我县外出务工人员达20多万人。同时也有大量的外地和农村人口进入我县集镇,造成集镇人口急剧膨胀。东坪城区常住人口仅5.5万,流动人口却达3万多人。同时,大量企业破产、改制,一大批“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由于我县对流动人口管理乏力,人口呈无序流动状态,盲流中不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据公安机关反映,平口镇近两年破获的 “两抢”案件,其作案者主要是新化的“烂仔”;奎溪镇的买码、扳砣子、押二八的庄家大多来自溆浦。随着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人们的思想观念、利益诉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对政治参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明显提高,各方面的诉求明显增多。一些人一旦自身利益被触及,他们不是采取合法的方式和途径来表达,而是动辄采取过激行为制造影响,给党和政府施压。有的抱着“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盲目心理,企图扩大事态,引起党政和社会的重视,并不达目的不止步。
我国法制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也不相协调。许多法律规定与基层实际相脱离,对某些犯罪行为的惩罚量刑不高,对犯罪行为与犯罪嫌疑人的震慑力不够。如我国法律对赌博犯罪规定的最高刑期为3年;对贩毒罪的惩处,从最高法院到各地的司法量刑依据不一;对死刑的适用要求越来越高,犯罪成本偏低,致使许多不法分子敢于铤而走险。
2、部分民众法律意识淡薄,道德滑坡。我县普法一直没有延伸到户,民众长期不是普法对象;一些农村普法措施流于形式,民众对法律法规知之甚少。据问卷调查,18%的民众从未学习过法律知识,不知道《治安处罚法》的达到21%。一些人法律观念淡薄,无所顾忌,为所欲为,在浑浑噩噩中不知自己犯了罪,犯了罪不知道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我县农村文化事业落后,缺乏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精神文明建设滞后,加之缺乏正确的引导,于是,有的不能正视腐败与工作失误,对党和政府产生信任危机;有的对贫富不均的现状产生不满;有的对各种社会丑恶现象缺乏正确的认识;各种消极腐朽思想乘虚而入;拜金主义、极端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沉渣泛起;不少人灵魂扭曲,道德滑坡,唯利是图,金钱至上,贪图享受,好逸恶劳,堕落犯罪。另外,我县农村文盲、半文盲及小学文化程度的人数占了全县总人数的50%,这些人科技文化素质低,辨别是非的能力弱,再加上一些人无所事事,精神空虚,就很容易染上恶习,甚至走向犯罪。
3、基层基础工作缺位。一是一些综治机构形同虚设。不少机关、单位虽然有综治领导小组、综治办,也明确了人员,但大多为摆设,为应付上级,为应付检查而设。不少厂矿企业综治机构及人员只有档案,没有安排专门的治保人员,有的甚至连门卫也没有。乡镇一些专门的综治机构也有名无实。如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室,其工作由司法所承担,不少司法所就是一个人,主要精力放在当律师、打官司创收上,常常是人去房空。在农村虽设有治保会、调解会,主任由村干部兼任,但不少人将此当成了副业,再加之其缺乏法律知识,在工作上仅凭威望、凭经验、凭个人关系,很难谈上依法依规办事,其工作粗糙,方法简单,往往三言两语了事,有的干脆能推则推,能躲则躲,发挥不了多少作用。
二是一些地方、单位综治工作乏力。由于综治工作注重检查验收、注重考核结果,因而一些地方和单位满足于不出问题,满足于检查过关。对于基础工作、日常工作常常是漠然置之,平时少有人管或无人管的现象普遍。也还有一部分领导认为社会治安是政法机关的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如县禁毒委员会,除主任在国际禁毒日发表过电视讲话外,平时基本没有开展过实质性的工作。还有的领导工作作风漂浮,热衷于做表面文章。群众反映,应付上级检查验收过关好似做游戏。如打码脱帽验收,省、市验收组还未到安化,就早早集合基层干部等待。验收抽到哪里,马上派人盯梢,前面挨家挨户打招呼,后面跟踪追查。不少群众讲,要不是村干部做工作,我们就要把实情反映上去。
三是群防群治有名无实。农村基本没有巡逻守护,赶场、过年、过节也没有什么治安保护。不少群众、不少单位安全意识淡薄,对自己的财产疏于防范,导致窃盗等犯罪分子易于得逞。公安机关对打击犯罪常感力不从心,无力开展经常性的治安巡逻,对治安复杂的重点地方、重点地段、重点区域及发案较高的重点时段无力进行守候、监控。有的派出所在8小时以外无人值班、无人接警。有的派出所对突发事件反应迟钝。马路镇发生“8·24”杀人案后,报案40多分钟后才有干警赶到。在这段时间,许多群众看着事态激化、升级。
4、惩治、打击乏力。公安机关的平均破案率不到50%,盗抢案的破案率与打击处理率更低。积案多,积案易变成死案,造成正义得不到伸张,邪恶得不到打击。据调查中反映,检察机关也尚存在该捕而未批捕的现象。梅城烟草站吴某夫妇参与买码做庄,涉案金额达300万元,完全符合批捕条件,但因其在检察院有熟人,一直没有批捕。今年7月,公安端掉了东坪安中村的聚众赌博窝点,有4名嫌疑人已达到批捕条件,可检察院一直不同意批捕。还有群众反映,法院也存在重罚轻判的现象。
打击乏力暴露了政法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一是警力不足。我县人口与公安干警比为3.8/万,比全国的15/万低11.2/万。拥有11万人口的大福镇,只有干警7人,其比例不足0.7/万。法院、检察的力量也同样不足,相当一部分派出所、法庭只有2-3人。如果有人外出,连日常工作都难以维持,怎谈及时有力打击违法犯罪。二是有的干警综合素质不高。近10年来,我县政法干警从政法院校进入的少,从教师或其他部门转入的多,相当一部分工作人员未经过系统的法律知识学习和业务培训,办案能力不强,执法水平不高。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是有的干警执法不公,办人情案、关系案;还有的干警从事二职业,或秘密充当歌厅、舞厅、按摩室、赌博场子的黑保护伞等等。据问卷调查,认为执法人员执法不公、办人情案的达36%,对执法不满意的,公安24%,检察13%,法院13%。据一知情人讲,有位女青年因盗窃被拘留,公安放人的条件是交罚款3000元,并请一次客。被公安有关人员所逼,委托讲情的先后花去4500多元,请了3次客才了难。三是专项经费不足。我县政法机关均因县财政统一专项安排的经费不足,还要靠创收保运转。2005年,县公安局总支出达2041万元,由县财政预算再加省里补助的经费为980万元,其他靠罚没、收费或拉赞助弥补。公安局所属二级机构经费更加困难,除了人员工资由县局统一安排外,其他的均要靠自己筹措。于是为钱办案的现象较为普遍。2006年3月,某乡政府院内发生盗窃案,当地派出所破案后,乡政府负担了1200元的办案经费,而赃款赃物去向何方,一直不得而知。同时“因钱止步”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如奎溪镇派出所,明知一名犯罪嫌疑人在浙江某地,由于没有旅差费而放弃追捕,致使其人长期逍遥法外。据调查反映,县检察院、县法院其经费也存在较大缺口。
三、打造平安安化应采取的措施
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持全县社会大局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没有社会大局的稳定,就不可能有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要打造平安安化,根据这次调研的情况,我们认为,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大教育与普法力度,着力提高全县人民综合素质
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强协调与配合,以建设新农村为契机,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积极开展送文化、送科技、送法律下乡活动,采取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倡导正确的荣辱观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见义勇为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形成一种祛邪扶正、匡扶正义的社会风尚。要广泛开展十星级农户、五星级居民户、科技示范户等创建活动,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崇尚文明、崇尚科学,走文明致富、科技致富之路。要加大普法力度,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介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在车站、码头、医院等人口密集的地方可设置法制宣传栏(窗)。建议适度开展现场审判、现场调解等工作,选择当地发生的一些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现场审理、现场调判,采取以案说法、现场说法等方法,向群众传授法律知识。各地每年要选择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如婚姻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合同法、森林法、土地经营权法等法律,由宣传、文化、司法等部门牵头,派出所、法庭等单位部门配合,利用农闲季节,举办法律讲座,或办班培训,逐步提高全县人民的法制意识和法律水平。
要突出抓好青少年教育。家庭、学校、社会要将法制教育、道德教育与文化教育摆在同等重要位置,同步进行。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把“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转化为自身行动的标准。家长、教师要言传身教,帮助青少年明辨是非、善恶、美丑,引导他们崇尚文明、遵纪守法。要加强文化市场的整顿与管理,坚持查处传播淫秽、色情、凶杀、暴力等出版物,严格执行《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依法整治传播不健康内容、吸收未成年人上网的网吧和电子游戏室,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2、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着力强化治安防控管理
⑴着力强化基层综治队伍建设。乡镇综治办要配备2-3名专干,人员可从行政干部中选配。村(居委)要健全治保、调解组织,并按照有关规定,做到组织、人员、工作、报酬四落实。医院、学校、企业等单位应安排专门的治保人员,单独的院落应安排专职门卫或楼栋看管员。县直各部门、单位,各企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综治工作领导小组,真正做到有领导负责、有专人办事。
⑵着力抓好群防群治工作。其一,要加快社区建设,建立社区治安防控体系。流动人口较多的城镇,可以相邻居住小区、院落等为单位成立社区,实行社区主任抓楼院长,楼院长抓单元长,单元长管居民户的社会治安管理体制。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社区应紧密配合公安、文化、工商等部门对公共娱乐场所、特种行业、危险物品的从业人员实行管理,并建立和健全好流动人员就业、婚育、健康、违法犯罪记录及出租房屋登记制度,落实用人单位治安责任制,按月对社区流动人员、暂住人口、出租房屋进行核查上报。有条件的社区,在做好居住户工作的条件下,可按照“谁受益,谁出钱”的原则成立保安公司。其二,要强化农村治安防范工作。农村可以自然村落、种植或养殖区域组织联防,在年关、收获等重要季节可开展临时巡逻守护。其三,要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司法所、派出所、法庭要加强协调配合,建立辖区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回访等环节的办事程序,完善调解制度、调解程序和调解纪律,加强村级调解的协调与指导,努力提高调解成功率,筑牢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其四,要积极推广科技防范。在重点单位(如银行)、重点部位(如财会室、车库)、治安复杂场所(如车站、市场、娱乐场所)等发案率较高的地方安装摄像头,实行“24小时”监控,并与110、120报警台联网。在居民区,可根据居民的需要和承受能力,安装简易红外线防盗装置,把治安防范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可能发生治安隐患的区域。公安机关要在群防群治中发挥中坚作用,加强重点地方、重点地段、重点时段的巡逻与守候,构建强有力的控制网,筑起维护稳定的铜墙铁壁。在此基础上,要大力开展平安社区、平安村镇、平安企业、平安校园、平安工地、平安家庭等创建活动,努力建设平安安化。
⑶着力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各级政府要大力发展经济,努力拓宽就业门路,增加就业机会,减少盲流。劳动部门要按照“信息导向、按需流动、凭证管理、全程服务”的要求,强化流动人口的劳动管理,整顿好劳动市场。公安要抓好流动人口的治安管理,建立流动人口档案及出租房屋登记、安全检查制度,加强流动人口违法犯罪人员的控制,加强对无合法证件、无固定场所、无正当生活来源“三无”人员的治安管理。⑷完善有关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领导机制、齐抓共管机制、考核奖惩机制,加强对各乡镇、各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评估与考核,加大责任查究力度,对责任心不强或履行职责不到位的责任人,要督促改正,对屡教不改造成损失或恶劣影响的要给予相应的处分;对目无法纪,侵犯群众利益,或因工作不力造成治安问题突出,安全事故多发的有关领导和责任人要依法依规处理,真正做到“谁主管,谁负责”,“一级抓一级,一级包一级”,把综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严厉打击违法犯罪,着力净化社会环境
公、检、法要集中优势兵力,加强协调与配合,增强打击合力,严厉打击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违法犯罪。建议县委政法委要督促公安机关对积案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对因工作不力,造成破案率低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其工作责任。要遵照“大案必破”的原则,明确任务,挂牌督办,集中精力破获一批大案要案。检察、法院每年应对已办案件进行1-2次回头看,对应诉未诉、应判未判、重罪轻判的应予以及时纠正,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要严厉打击赌博活动,坚持露头就打,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把矛头直指庄家、赌头。建议对各类庄家要进行一次排查,不够刑事处罚的要实行重点监控、重点管理。对提供赌博场所的,对多次收注、结算、交接赌资的,对发放高利贷赌资的,要依法处罚到位。对长期从事赌博活动,不够刑事处罚的,应落实劳教等处罚措施。对经常参与赌博的人员可集中举办培训班,帮助其提高法律意识和思想觉悟。要下决心铲除毒害,依法从重从快打击贩毒犯罪,消灭毒源;要加强戒毒工作,尽快摸清吸毒人员的底子,做好入网工作。要大力开展无毒社区,无毒村、组,无毒乡镇创建活动,争取在3-5年的时间内,把安化建成无毒县。
4、加强队伍建设,着力树立政法干警形象
要突出抓好政法干警的思想作风建设。从严治警,在干警队伍中真正树立立党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树立起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为民执法的形象。要突出解决好少数干警执法不公、群众观念淡薄的问题,解决好少数干警从事二职业、充当黑保护伞、打牌赌博等严重损害干警形象的问题。建议县委政法委、县纪委和公、检、法、司四家长年设立干警作风举报箱,加大社会与人民群众的监督力度,帮助干警端正作风。要充实政法干警力量,建议适当压缩行政编制,增加政法队伍编制。可向益阳市及有关县市学习,采取用行政编制招收公安巡警的办法。人事部门在招收政法干警时,应适当放宽条件限制,要优化配置警力资源,充实基层干警力量,确保基层工作需要。派出所、法庭要加大干警的内部交流力度,以减少办案的人情干扰。
5、建立保障机制,适度增加政法经费投入
鉴于目前对公、检、法、司四家工作经费县财政预算还未完全打足,近几年县财政状况已逐年好转的情况,建议县政府对政法几家的工作经费要予适度的增加,以利政法几家能一心一意谋工作,不必为解决其经费缺口去瞎折腾,这也有利于政法几家形象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