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碍脑梗塞患者实施睡眠分级护理的临床康复效果研究

时间:2019-05-14 23:59: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睡眠障碍脑梗塞患者实施睡眠分级护理的临床康复效果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睡眠障碍脑梗塞患者实施睡眠分级护理的临床康复效果研究》。

第一篇:睡眠障碍脑梗塞患者实施睡眠分级护理的临床康复效果研究

睡眠障碍脑梗塞患者实施睡眠分级护理的临床康复效果研

【摘要】目的 对睡眠障碍脑梗塞患者实施睡眠分级护理的临床康复效果展开对比分析。方法 对80例睡眠障碍脑梗塞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探讨,并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40例,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后住院时间为(12.51±3.26)天同对照组患者的(14.21±3.29)天相比,治疗组患者治疗护理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施睡眠分级护理措施对睡眠障碍脑梗塞患者临床康复具有显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关键词】睡眠障碍脑梗塞患者;睡眠分级护理;临床康复效果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B

睡眠障碍为脑梗塞患者常见并发症,给患者病情康复带来直接影响。通过临床研究,78%脑梗塞患者伴有睡眠障碍,导致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主要因素为药物、疾病、住院环境和社会心理等。临床上,改善患者作息制度,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促使患者早日康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1]。为进一步了解睡眠障碍脑梗塞患者实施睡眠分级护理的临床康复效果展开对比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80例睡眠障碍脑梗塞患者,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其中,治疗组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龄54~73岁,平均年龄(63.58±8.02)岁;对照组40例,男30例,女10例;年龄55~74岁,平均年龄(64.07±9.71)岁。对本次研究选取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展开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不分白昼睡眠护理措施,护理人员根据患者住院期间睡眠习惯对其进行护理,患者分散在普通病房中,不对其睡眠习惯进行干预。

治疗组:睡眠分级护理措施,护理人员按照医院统一睡眠作息制度对患者进行护理,患者集中在同一病房中,统一其睡眠时间。①心理护理,多数患者失眠同负面心理之间具有一定关系,因此,护理人员应在适当时间同其交流沟通,疏导不良情绪,促使患者睡眠。②为患者创造良好睡眠环境,减少光、噪声和气温等外界环境给患者带来的干扰,尽可能不干扰患者睡眠周期自然过程,保障患者睡眠质量。③制定合理计划,白天让患者做适度运动,进而增加疲劳感,使得夜间获得最佳睡眠。并为患者制定就餐、作息和活动表,督促患者严格执行,有规律的作息,提高夜间睡眠质量。④诱导睡眠,部分患者在夜间因条件反射变得激动和紧张,出现失眠,因此,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引导,使其心情舒畅,便于睡眠,或是指引患者睡前热水洗澡、喝一杯热牛奶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后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选取的80例睡眠障碍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 果

治疗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后,其住院时间为(12.51±3.26)天,对照组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护理后,其住院时间为(14.21±3.29)天。对两组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护理后住院时间展开对比分析,治疗组患者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 论

神经生物学因素、病变解剖部位和社会心理学因素等因素为导致脑梗塞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睡眠障碍不仅给患者住院期间生活质量带来一定影响,降低其生活活动能力,同时,还给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带来一定影响[3]。睡眠环境为一个重要因素,本次研究选取患者住院期间进行分级管理,对其实施统一作息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同患者睡眠障碍产生的相互影响,提高患者睡眠质量。药物方法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患者睡眠状况,但会给患者带来不良反应,产生身体不适等[4]。睡眠分级护理措施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其对住院期间患者睡眠障碍具有显著改善作用,促使患者恢复躯体功能,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该种治疗护理措施主要是对患者睡眠习惯和不良睡眠观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和患者出现的睡眠问题为其制定富含规律性的睡眠时间,限制患者睡眠时间,促使患者睡眠生物节律恢复正常,改善患者睡眠障碍[5]。因此,睡眠分级护理措施可显著改善睡眠障碍脑梗塞患者睡眠质量,本次研究选取患者中,通过睡眠分级护理措施护理患者护理后住院时间为(12.51±3.26)天,通过不分白昼睡眠护理措施护理患者护理后住院时间为(14.21±3.29)天。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岑晓婷等学者研究中,通过睡眠分级护理措施护理患者护理后住院时间为(12.5±3.6)天,通过不分白昼睡眠护理措施护理患者护理后住院时间为(14.2±3.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本次研究结果较为相似[6],证明,睡眠分级护理措施对睡眠障碍脑梗塞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良好改善作用。

综上所述,睡眠分级护理措施为一种经济、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崔海琴,樊秀琴.综合护理干预促进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的效果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3,01(11):520.[2] 曾明梅,李瑞英,马 玲,等.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05(16):83-85.[3] 辛芳芳,郑 涛,王扣英,等.行为护理干预对恢复期脑梗塞患者康复效果的研究[J].中外医疗,2013,02(24):

167-168.[4] 王嘉麟,郭蓉娟,邢 佳,等.脑梗塞伴发焦虑障碍相关因素研究[J].环球中医药,2009,02(01):35-39.[5] 荣福红.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方法以及效果分析[J].现代养生,2014,02(18):181.[6] 岑晓婷,陈晓君,吴美芳,等.脑梗塞患者睡眠障碍分级护理管理与病情康复[J].内蒙古中医药,2014,01(04):

169-170.

第二篇: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调查及护理对策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调查及护理对策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并提供护理对策。方法共纳入12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睡眠质量,按PSQI总分≥5或PSQl总分<5分为A、B两组。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2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有20例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影响,睡眠障碍发生率为16.7%;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发生睡眠障碍与年龄≥60岁、情绪障碍、咳嗽、呃逆、心衰病史、头痛、对疾病的担忧存在相关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情绪障碍、咳嗽、呃逆、心衰病史及头痛均是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发生睡眠障碍与情绪障碍的存在,咳嗽、呃逆、头痛症状的发生,心衰病史的影响有密切的相关性,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对上述可干预因素进行必要的干预有重要的意义,可能改善该类患者的睡眠质量。

关键词:神经内科;睡眠质量;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睡眠障碍是指睡眠量不正常以及睡眠中出现异常行为的表现,也是睡眠和觉醒正常节律性交替紊乱的表现,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常与躯体疾病有关。睡眠是维持人体生命的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对人体必不可少,因此,睡眠障碍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长期失眠会导致大脑功能紊乱,对身体造成多种危害,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神经内科的患者中,多数是由于急性脑血管病住院,充足良好的睡眠是患者恢复的重要保证之一。本研究即探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1月~2013年3月人住我院神经内科的患者共120例,其中脑梗塞64例,脑出血 36例,其他20例,其中男73例,女47例,年龄48~70岁,平均(58.6±8.5)岁,所有患者均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睡眠质量,按PSQI总分≥5或PSQi总分0.05)。所有患者均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急性感染、免疫系统疾病等。

1.2方法 所有观察对象均详细记录相关信息,并使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调查,且均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睡眠质量。PSQI用于评定被试最近1个月的睡眠质量,由19个自评和5个他评条目构成,其巾第19个自评条目和5个他评条目不参与计分,在此仅介绍参与计分的18个自评条目,18个条目组成7个成分,每个成份按0~3等级计分,累积各成份得分为PSQI总分,总分范围为0~21,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被试者完成试问需要5~10 min。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ll.5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经Kolmogorov.Smimov Normality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用Z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睡眠障碍发生率分析 12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有20例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影响,睡眠障碍发生率为16.7%,平均PSQI评分(9.9±1.7)分。

2.2睡眠障碍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发生睡眠障碍与年龄≥60岁、情绪障碍、咳嗽、呃逆、心衰病史、头痛、对疾病的担忧存在相关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睡眠障碍影响因素独立危险因素分析:情绪障碍、咳嗽、呃逆、心衰病史及头痛均是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独立危险凶素(P<0.05)。

3讨论

本研究探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发生睡眠障碍与年龄≥60岁、情绪障碍、咳嗽、呃逆、心衰病史、头痛、对疾病的担忧存在相关性;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发现,情绪障碍、咳嗽、呃逆、心衰病史及头痛均是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发现,呼吸系统疾病的存在,尤其是咳嗽症状的影响可以明显影响患者夜间的睡眠,由于咳嗽非自主的影响不仅使得患者自己不能保证很好的睡眠,甚至可以影响到同一病房其他患者的睡眠。呃逆又叫膈肌痉挛,是由于膈肌、膈神经、迷走神经或中枢神经等受到刺激后引起一侧或双侧膈肌的阵发性痉挛,伴有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发出短促响亮的特别声音。如果持续痉挛超过48 h未停止者,称顽固性呃逆(intractablehiccup,IH)。如果顽固性呃逆发作持续不断则可严重影响正常的休息和夜间的睡眠。由于心衰病史的影响,左心功能不全引起患者夜间发生阵发性呼吸困难及端坐呼吸,亦明显影响了患者的夜间睡眠质量。对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而言,多数患者为脑梗死或脑出血患者,由于颅内压的升高、及脑组织的损伤可以引起头痛的发生,特别是当患者处于急性期时,头痛的发生率更高,且多为持续性,对患者睡眠有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发生睡眠障碍与情绪障碍的存在,咳嗽、呃逆、头痛症状的发生,心衰病史的影响有密切的相关性,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冈素,在临床工作中,对上述可干预因素进行必要的干预有重要的意义,可能改善该类患者的睡眠质量。

参考文献:

[1]许燕,王俊平,赵淑静.脑卒中后唾眠障碍相关因素分析[J].河北医药,2011,33(19):2975-2976.[2]Rittman M,Hinojosa MS,Findley K.Subjective sleep,burden,depres?sion,and general health among ca/'egivers of veteranspoststroke[J].JNeuroseiNuts,2009,41(1):39-52.[3]Rockwood K,Wentzel C,Hachinski V,et al.Prevalence and outcomes of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Investigators of the Canadian Study of Health and Aging[J].Neurology,2000,54(2):447-451.[4]Van F, Rolan PE, Brennan N, et al.Diferential effects of levoand racemic bupivacaine on the EEG in volunteers[J].Region Anesth Pain Med,1998,23:48-49.[5]孙阳,董文翊,刘芳,等.脑卒中患者的睡眠障碍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7,33:744.[6]洪音.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十预[J].全科护理,2009,7(2):290-292.编辑/肖慧

第三篇:康复住院患者分级护理要点与基础护理服务项目

住院患者分级护理要点与基础护理服务项目 一.特级护理

(一)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特级护理:

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2、重症监护患者;

3、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

4、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5、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

6、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7、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二)护理要点

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6、实施床旁交接班。

(三)基础护理服务项目

1.晨间护理:整理床单位、面部清洁和梳头、口腔护理,1次/日。2.晚间护理:整理床单位、面部清洁、口腔护理、会阴护理、足部清洁,1次/日。3.对非禁食患者协助进食/水。

4.卧位护理:协助患者翻身及有效咳嗽(1次/2小时),协助床上移动、压疮预防及护理(需要时)

5.排泄护理:失禁护理、床上使用便器、留置尿管护理(2次/日),需要时。

6.床上温水擦浴:1次/2-3日7.其他护理:协助更衣、床上洗头(1次/周)、指/趾甲护理,需要时。二.一级护理

(一)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

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2、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4、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二)护理要点

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三)基础护理服务项目 患者生活不能自理 1.晨间护理:整理床单位、面部清洁和梳头、口腔护理,1次/日。

2.晚间护理:整理床单位、面部清洁、口腔护理、会阴护理、足部清洁,1次/日。3.对非禁食患者协助进食/水。

4.卧位护理:协助患者翻身及有效咳嗽(1次/2小时),协助床上移动、压疮预防及护理,,需要时。

5.排泄护理:失禁护理、床上使用便器、留置尿管护理(2次/日),需要时。6.床上温水擦浴:1次/2-3日

7.其他护理:协助更衣、床上洗头(1次/周)、指/趾甲护理,需要时。患者生活部分自理

1.晨间护理:整理床单位、协助面部清洁和梳头(1次/日)2.晚间护理:协助面部清洁、会阴护理、足部清洁(1次/日)3.对非禁食患者协助进食/水

4.卧位护理:协助患者翻身及有效咳嗽(1次/2小时),协助床上移动、压疮预防及护理(需要时)

5.排泄护理:失禁护理、床上使用便器、留置尿管护理(2次/日需要时)6.床上温水擦浴:1次/2-3日

7.其他护理:协助更衣、协助洗头、协助指/趾甲护理(需要时)三.二级护理

(一)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二级护理:

1、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

2、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二)护理要点

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三)基础护理服务项目

1.晨间护理:整理床单位、协助面部清洁和梳头,1次/日,需要时。2.晚间护理:协助面部清洁、协助会阴护理、协助足部清洁,1次/日,需要时。3.对非禁食患者协助进食/水,需要时。

4.卧位护理:协助患者翻身及有效咳嗽(1次/2小时),协助床上移动、压疮预防及护理,需要时。

5.排泄护理:失禁护理、协助床上使用便器、留置尿管护理(2次/日),需要时。6.床上温水擦浴:1次/2-3日,需要时。

7.其他护理:协助更衣、协助洗头、协助指/趾甲护理,需要时。四.三级护理

(一)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三级护理

1、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2、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二)护理要点:

1、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三)基础护理服务项目 1.整理床单位:1次/日 2.患者安全管理

康复医学科 苑亚军

第四篇:综合性社区护理在脑梗塞康复中实施的体会

综合性社区护理在脑梗塞康复中实施的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625-02

综合性社区护理是由地段或社区护理人员负责该地段与健康有关的一切问题。包括应用护理程序对社区进行护理需要或潜在和现存的健康问题的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实行诊断、计划、实施及评价。其服务对象包括各年龄阶层及各社会阶层的人口群体。脑梗塞是中老年人易发的病症,死亡率较高。约有60-70%的脑梗塞病人经抢救治疗后神志可恢复,但后期的康复过程较长。如果长期住院,会给患者和家庭在经济、体力、心理上造成很大负担。所以患者急性发病期在医院得到有效控制后,应回到社区接受综合性护理,它能有效地、方便地为患者提供便捷的家庭护理服务,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死亡率。临床资料

本社区2011年1月至2011年8月共护理脑梗塞患者10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60-82岁,平均70岁。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不同程度肢体偏瘫、语言障碍等。综合性社区护理

2.1 脑梗塞患者急性发病期在所属康复集团的上级医院,经住院治疗病情得到有效缓解,可在家接受社区护理服务。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双向转诊”制度接到上级医院通知,及时派出家庭医生和家庭护士上门随访。

2.2 实施综合性护理措施。首先为患者建立家庭护理健康档案,记录患者每日用药种类、剂量、名称、方法、时间、途径,包括口服、静脉与皮下,记录患者用药后的反应,生命体征、排泄情况以及某些特殊事项,如心理、基础疾病、伴随症状等。其次,与家属沟通共同制定出院后的康复计划,并在康复训练中不断修改完善,保证康复质量。最后,做好各项临床护理工作。急性期住患者多卧床休息,保持情绪稳定,减少不良刺激。观察有无恶心、呕吐,若症状严重应遵医嘱予对症处理,增加患者舒适度。饮食上应指导患者进食富有营养、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盐、易消化食物,多食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防止便秘。大多数脑梗塞患者神志清楚,但由于不了解疾病的漫长性,又发觉自己偏瘫,往往会产生消极情绪[1],不愿配合治疗护理。所以社区护士在临床护理中应态度和蔼、积极主动,用自己的热情与精湛的技术赢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3 对脑梗塞患者最重要的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长期卧床者,护士应严格执行制定的康复锻炼计划,循序渐进,力争将患者的伤残降至最低水平。

2.3.1 床上活动:患者的瘫痪肢体平时应保持在功能位置,肩下、髋下、足下垫软枕,以防关节脱位,与家属共同协助并鼓励患者做被动和主动运动,如抬臂、屈肘、伸肘、握拳、抬腿、屈膝、伸膝等动作;根据患者情况确定活动量,循序渐进[2]。对上肢患侧可用健身球放入手掌中握拳锻炼,促进手指功能恢复;在患者床头装一个滑轮,用绳子通过滑轮的作用,使患者用健侧上肢来帮助患侧上肢做伸举运动,下肢桥式运动。

2.3.2 下床活动:患者20-30天后可进行下床活动。家属可带患者到中心康复室由医务人员指导其训练和使用康复器械训练。如起坐站立,下蹲站立,迈步行走,日常生活动作训练,精细动作训练,肢体的肢力训练等。通过医务人员指导,患者和家属掌握动作要领后,在家里可扶持床边或椅子做下蹲站立等动作,家属要帮助其在室内慢步锻炼行走,在行走时要先迈患侧腿;在家里鼓励患者用健手或健手带动患手洗脸、刷牙、吃饭、穿衣等;当肌力逐渐恢复时,鼓励患者进行主动训练,如转核桃、玩积木等,训练患者手指快速指鼻子或互相对指、翻纸牌等;以加强手的精细协调能力训练。

2.3.3 配合针灸、推拿等物理治疗。护理效果

对从医院转诊到社区的脑梗塞患者,实施精心的综合性护理后,其中9名患者生活能够全部自理或半自理,1名患者需转院继续治疗,大大减轻了患者家庭经济、体力、心理上的负担,减轻了致残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讨论

目前我国卫生事业改革已处于最为重要的时刻,针对目前病人在门诊就诊?D住院护理?D院外康复的全程中缺少系统的、相互连续的护理服务的现状提供综合性社区护理,结合我市卫生事业集团化管理和“3+x”家庭医生模式的开展,让出院的病人及时得到专业人员的护理指导,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宗旨。综合性社区护理工作模式,以护理计划为依据,为出院病人提供不间断护理服务,形成骑跨于医院与社区、家庭之间的护理服务新模式,是将护理从医院延伸至社区,形成一条不间断的护理环形链。

脑梗塞患者在患病1年内若能进行积极有效的康复锻炼,大多数预后良好,最大限度地减少后遗症的发生,预防复发。通过综合性社区护理,可使脑梗塞患者在社区康复中,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用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为病人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护理理念。

参考文献:

[1] 陆研.脑梗塞患者综合性社区护理的临床分析[J].健康必读.2011,(7):120-121.[2] 李红文,朱晓梅,姜晓云.社区康复训练队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4,(10):1865-1866.

第五篇:标准化急救护理用于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临床效果

标准化急救护理用于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临床效果

DOI:10.16662/j.cnki.1674-0742.2017.09.023

[摘要] 目的 了解ICU临床抢救急诊危重症患者时配合展开标准化急救护理专业技术的意义。方法 随机筛选95例因患急危重症于2014年12月―2016年11月进入该院ICU救治的患者,其中46例A组危重症病例行常规干预,同时49例B组患者则加以展开标准化急救护理专业技术,给予两组抢救质量以及满意度指标展开比对。结果 急救、干预工作完成后,46例A组中有38例(82.61%)抢救成功,49例B组中有48例(97.96%)(P0.05)。

1.2 方法

46例A组危重症病例行常规干预:在对其病情展开综合评估的基础上,针对性处理原发病,并加强用药指导。同时,49例B组患者则加以展开标准化急救护理专业技术:(1)做好专业急救准备工作。当获取到急诊救助信息后,护理人员就要立即进行抢救准备,待急救车进入至现场后,要加强吸氧干预,同时予以创建静脉通路,如果患者存在明显的外伤,除了要予以止血操作外,还需对其伤口展开无菌包扎,同时加强转运流程中的监护,将患者疾病状况、病情程度以及临床表现等信息及时反馈至ICU,通知ICU医护人员准备各种抢救设备,在为患者抢救工作创造更多时间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抢救工作实践流程[2]。

(2)做好病情专业评估工作。转运环节,需对患者病情状况展开专业评估,再客观判断机体病情程度,并结合评估结果展开院前急救工作,有助于提升抢救工作质量与效率[3]。

(3)展开护理分工模式。组建急救护理团队,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规定各岗位人员具体工作职责,通过各司其职,以实现对急救护理工作的进一步优化[4]。①护理组长。护理组长承担着整个护理工作,不仅要协助医师对患者病情展开专项检查与判断,还要组织协调展开专业检查工作,并为监护护理人员、静脉组织管理护理人员提供帮助,以充分缩短其操作时长,避免危急情况发生[5]。②静脉管理者。静脉管理者要及时创建静脉通道,提升急救药品的用药质量,通过对患者病情状况展开监测,再结合测定结果对患者给药速度以及用药剂量合理调整,同时及时准备急救专用药品以及车辆,并采集机体血常规标本、生化标本以及凝血标本等,如果患者有肾衰竭现象、肺水肿现象或者是心衰现象发生,还需对其给药速率进行合理控制,以提升用药有效性[6]。③监护工作者。监护工作者要在最短时间内做好急救设备的准备工作,成功连接心电监护设备后,还要对机体呼吸道进行开放,并对其口腔组织中的异物成分及时清除,予以面罩吸氧,并配合展开气管擦管工作,同时配合医师对机体创口部位进行包扎与固定,再对其生命体征展开监测,将测定结果上报至急救医师处,便于急救工作的有序进行[7]。

1.3 疗效标准

当急救、干预工作均已结束后,对患者家属的满意状况展开调查、评估,而评估指标则涉及到“十分满意” “相对满意”以及“不满意”等方面[8-9]。

1.4 观察指标

对95例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工作质量及其抢救时长等指标展开统计、比对。

1.5 统计方法

以SPSS 20.0统计学软件展开该次统计工作,95例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例数、家属的满意度指标等计数资料由[n(%)]表示,进行χ2检验,同时其抢救时长等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t检验,P

[4] 田红玉.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18):2355-2356.[5] 袁春丽.分析可预见性护理在急诊抢救室危重症患者护理中应用的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12):2269-2270.[6] 陈倩,王秀玲,李春霞,等.全程护理在降低急诊危重患者医疗护理风险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4):761-762.[7] 常颖.急诊留观室危重症患者护理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23):213.[8] 陈锦秀,曹慧,陈云凤.急诊留观室危重症患者护理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医学信息,2015,28(40):297-298.[9] Ichimaru S,Fujiwara H,Amagai T,et al.Low energy intake during the first week in an 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 i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dura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critically ill,underweight patients: A single-center retrospective chart review[J].Nutri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2014,29(3):368-379.[10] ?O朝霞,孙贝贝,刘秀秀,等.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应用于急诊危重症护理的效果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7):149-150.[11] 谭有莲,徐艺文,段丽?Z,等.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在急诊危重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信息,2015,28(z):179.[12] 李蓉,官昕,王曼,等.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5,24(5):576-577.[13] 夏志春,梁云海,罗添云,等.护士标准化病人在自缢与噎食急救护理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7):781-785.[14] 王惠峰,郭红,刘宇,等.标准化病人在急救护理学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9):2763-2765,2766.[15] 欧阳金秀.标准化急救护理程序在群体性创伤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学,2014,38(6):731-732.[16] Grintescu,Ioana Marina,Vasiliu,et al.The influence of parenteral glutamine supplementation on glucose homeostasis in critically ill polytrauma patients-A randomized-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J].Clinical nutrition,2015,34(3):377-382.[17] 史冬雷,张红梅,高健,等.分级转运模式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实施的效果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5):639-642.(收稿日期:2016-12-25)

下载睡眠障碍脑梗塞患者实施睡眠分级护理的临床康复效果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睡眠障碍脑梗塞患者实施睡眠分级护理的临床康复效果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