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急诊胃出血患者抢救中优质护理的临床价值研究

时间:2019-05-13 17:51: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急诊胃出血患者抢救中优质护理的临床价值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急诊胃出血患者抢救中优质护理的临床价值研究》。

第一篇:对急诊胃出血患者抢救中优质护理的临床价值研究

对急诊胃出血患者抢救中优质护理的临床价值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对急诊胃出血患者抢救中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抽选我院收治的120例急诊胃出血患者,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的平均止血时间显著长于观察组的对应值;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67%,两组数据间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胃出血患者实施优质护理不仅能缩短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急诊胃出血抢救优质护理

急性胃出血是消化内科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为胃疼、呕吐、消化道功能紊乱等,暴饮暴食、长期使用刺激性食物、饮食过冷过热或饮食不规律等不良饮食习惯都会引发该病症[1]。对胃出血患者实施适宜的护理手段于患者的健康恢复有重要影响,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优质护理能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为其制定不同的护理方法,具有个性化、专业化的特点,是一整套科学的护理方案[2]。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急诊科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急诊胃出血患者120例,按照对其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对照组中,患者男女比例为31:29;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51.24±3.64)岁;其中,7例胃癌、19例消化性溃疡、34例食管胃底部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观察组中,患者男女比例为32:28;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51.38±3.17)岁;其中,8例胃癌、20例消化性溃疡、32例食管胃底部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综合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病况等一般资料,发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案

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常规护理,其方法主要包括为患者止血、抑制患者胃酸分泌、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止血护理:为患者止血时,帮助患者采取平卧体位,抬高下肢,使患者头部偏向一侧,避免由大量呕血导致患者窒息。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为其迅速止血,采用粗大血管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进行补液处理,以恢复患者的血容量。在止血过程中,若患者出现腹痛、恶心等情况,要及时给予患者针对性处理,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2)监测生命体征: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血压、心率、尿量等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并观察患者有无再次出血的现象。若患者出现精神状态萎靡、意识不清、嗜睡等症状时,说明患者的病情较危险,护理人员要立即通知主治医师对其进行治疗。

(3)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先向患者宣教胃病的相关常识以及疾病治疗的方法,提高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稳定其情绪。多与患者沟通交流,用激励的语言增加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另外,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家属保持患者愉悦、乐观精神状态的方法,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并比较两组数据间的差异。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评分调查表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情况,调查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护理技巧、护理舒适度等。85分以下为不满意;85~95分为基本满意;95~100分为非常满意,0~100分范围内,分数越高则表明满意程度越高。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 数据处理分析方法

将所有统计数据录入SPSS20.0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进行卡方x2检验,采用率(%)表示,若检验结果为P<0.05,表名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对比

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止血时间为(17.59±5.21)h,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止血时间为(26.47±6.32)h,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止血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两组数据间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对比

护理干预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71.67%,两组数据间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x2=14.07,P<0.05)。详见表1。

讨论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与习惯的转变,急性胃出血疾病的发生概率呈逐年上升趋势[3]。在治疗急性胃出血患者的过程中,有效的护理模式成为了医护人员及患者共同关注的热点,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制造舒心的治疗氛围不仅能为实现早日康复的目标,还能促进护患之间和谐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止血时间为(17.59±5.21)h,显著长于观察组患者的(26.47±6.32)h;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67%,两组数据间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参考文献

[1]陈雪英,吴晶晶.优质护理在急诊胃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与体会[J].当代临床医刊,2016,1(29):1931-1932.[2]李旭梅.优质护理在急诊胃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1(08):246-247.[3]陈涵.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胃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医学工程,2015,8(23):119.[4]杨楠.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胃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60(15):247.[5]覃闽桂.优质护理对急诊胃出血患者抢救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15(05):1-2.

第二篇:标准化急救护理用于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临床效果

标准化急救护理用于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临床效果

DOI:10.16662/j.cnki.1674-0742.2017.09.023

[摘要] 目的 了解ICU临床抢救急诊危重症患者时配合展开标准化急救护理专业技术的意义。方法 随机筛选95例因患急危重症于2014年12月―2016年11月进入该院ICU救治的患者,其中46例A组危重症病例行常规干预,同时49例B组患者则加以展开标准化急救护理专业技术,给予两组抢救质量以及满意度指标展开比对。结果 急救、干预工作完成后,46例A组中有38例(82.61%)抢救成功,49例B组中有48例(97.96%)(P0.05)。

1.2 方法

46例A组危重症病例行常规干预:在对其病情展开综合评估的基础上,针对性处理原发病,并加强用药指导。同时,49例B组患者则加以展开标准化急救护理专业技术:(1)做好专业急救准备工作。当获取到急诊救助信息后,护理人员就要立即进行抢救准备,待急救车进入至现场后,要加强吸氧干预,同时予以创建静脉通路,如果患者存在明显的外伤,除了要予以止血操作外,还需对其伤口展开无菌包扎,同时加强转运流程中的监护,将患者疾病状况、病情程度以及临床表现等信息及时反馈至ICU,通知ICU医护人员准备各种抢救设备,在为患者抢救工作创造更多时间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抢救工作实践流程[2]。

(2)做好病情专业评估工作。转运环节,需对患者病情状况展开专业评估,再客观判断机体病情程度,并结合评估结果展开院前急救工作,有助于提升抢救工作质量与效率[3]。

(3)展开护理分工模式。组建急救护理团队,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规定各岗位人员具体工作职责,通过各司其职,以实现对急救护理工作的进一步优化[4]。①护理组长。护理组长承担着整个护理工作,不仅要协助医师对患者病情展开专项检查与判断,还要组织协调展开专业检查工作,并为监护护理人员、静脉组织管理护理人员提供帮助,以充分缩短其操作时长,避免危急情况发生[5]。②静脉管理者。静脉管理者要及时创建静脉通道,提升急救药品的用药质量,通过对患者病情状况展开监测,再结合测定结果对患者给药速度以及用药剂量合理调整,同时及时准备急救专用药品以及车辆,并采集机体血常规标本、生化标本以及凝血标本等,如果患者有肾衰竭现象、肺水肿现象或者是心衰现象发生,还需对其给药速率进行合理控制,以提升用药有效性[6]。③监护工作者。监护工作者要在最短时间内做好急救设备的准备工作,成功连接心电监护设备后,还要对机体呼吸道进行开放,并对其口腔组织中的异物成分及时清除,予以面罩吸氧,并配合展开气管擦管工作,同时配合医师对机体创口部位进行包扎与固定,再对其生命体征展开监测,将测定结果上报至急救医师处,便于急救工作的有序进行[7]。

1.3 疗效标准

当急救、干预工作均已结束后,对患者家属的满意状况展开调查、评估,而评估指标则涉及到“十分满意” “相对满意”以及“不满意”等方面[8-9]。

1.4 观察指标

对95例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工作质量及其抢救时长等指标展开统计、比对。

1.5 统计方法

以SPSS 20.0统计学软件展开该次统计工作,95例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例数、家属的满意度指标等计数资料由[n(%)]表示,进行χ2检验,同时其抢救时长等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t检验,P

[4] 田红玉.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18):2355-2356.[5] 袁春丽.分析可预见性护理在急诊抢救室危重症患者护理中应用的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12):2269-2270.[6] 陈倩,王秀玲,李春霞,等.全程护理在降低急诊危重患者医疗护理风险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4):761-762.[7] 常颖.急诊留观室危重症患者护理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23):213.[8] 陈锦秀,曹慧,陈云凤.急诊留观室危重症患者护理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医学信息,2015,28(40):297-298.[9] Ichimaru S,Fujiwara H,Amagai T,et al.Low energy intake during the first week in an 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 i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dura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critically ill,underweight patients: A single-center retrospective chart review[J].Nutri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2014,29(3):368-379.[10] ?O朝霞,孙贝贝,刘秀秀,等.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应用于急诊危重症护理的效果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7):149-150.[11] 谭有莲,徐艺文,段丽?Z,等.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在急诊危重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信息,2015,28(z):179.[12] 李蓉,官昕,王曼,等.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5,24(5):576-577.[13] 夏志春,梁云海,罗添云,等.护士标准化病人在自缢与噎食急救护理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7):781-785.[14] 王惠峰,郭红,刘宇,等.标准化病人在急救护理学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9):2763-2765,2766.[15] 欧阳金秀.标准化急救护理程序在群体性创伤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学,2014,38(6):731-732.[16] Grintescu,Ioana Marina,Vasiliu,et al.The influence of parenteral glutamine supplementation on glucose homeostasis in critically ill polytrauma patients-A randomized-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J].Clinical nutrition,2015,34(3):377-382.[17] 史冬雷,张红梅,高健,等.分级转运模式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实施的效果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5):639-642.(收稿日期:2016-12-25)

第三篇:急诊手术患者应用手术室优质护理的价值分析

急诊手术患者应用手术室优质护理的价值分析

摘要:目的 剖析急诊手术中运用手术室优质护理的价值,供临床借鉴。方法 将我院2014年5月~2015年11月接收的急诊手术患者共76例随机等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行手术室优质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分析两组的SAS与SDS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2.5%,对照组为84.21%。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SAS以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急诊手术患者手术室优质护理措施,可帮助其缓解焦虑等不良情绪,提升护理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

关键词:应用价值;急诊手术;满意度;手术室优质护理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6例急诊手术者,收录时间:2014年5月~2015年11月。按照随机分组原理,将76例患者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实验组男性23例,女性15例;年龄23~76岁,平均(45.2±7.6)岁。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13例;年龄25~78岁,平均(45.8±7.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实验组 手术室优质护理:①查看患者病例,评估其病情。待接到相应的急诊手术通知后,立即安排责任护士去探望患者。积极与患者交流,向其简单介绍自己,以取得其信任。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手术及麻醉的相关知识向患者作出详细的解释,比如:麻醉方法;注意事项;手术安全性。若患者表现出焦虑等负面情绪,需给予其心理辅导。②了解患者对手术的接受以及配合度。若患者不能接受手术,需与其交流知晓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劝导患者接受手术。③按要求严格执行手术准备工作,包括:合理调整手术室温、湿度;将手术所需的液体进行适当加温;为患者准备好体位枕;置备抢救药物。④入室后,核对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禁食情况。查看患者的导尿管是否发生折叠、弯曲等不良情况。做好输血准备。⑤手术过程中,监测患者基础体征,维持静脉通道的畅通度,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帮助其疏解不良情绪。及时、准确的将手术用具递交到主刀医师手中,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麻醉后,对患者暴露在外的皮肤进行遮盖保暖。手术期间,严禁大声喧哗,避免闲谈与碰撞医疗器械。⑥术后,利用温生理盐水擦净患者创口周围的血迹,同时为其盖好被单。待将患者安全送回病房后,和管床护理人员进行交接工作。搬运患者时,严禁拽、托与过度震动。监测患者基础体征,若有异常,需给予对症处理。患者苏醒后,询问其主观感受,了解其疼痛情况。若患者疼痛较剧烈,需及时和麻醉及手术医师沟通,以采取措施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将术后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同时指导其做一些适当的运动,以促进其病情的恢复。

1.2.2对照组 常规护理:心理教育;病情观察;常规宣教

1.3临床观察指标 采取SAS以及SDS量表,对两组术前/后的焦虑以及抑郁情况进行评分。注:得分越高,提示焦虑或抑郁情况越严重。利用院制满意度调查表,了解患者对本研究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调查的所有数据均以SPSS 20.0软件,对其进行分析与研究,比较以t作为检验标准;计数资料的比较经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1 SAS与SDS比较 实验组护理后的SAS以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2.5%,对照组为84.21%。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2.5%,明显高于对照组84.21%。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

综上所述,对于手术患者而言,术中的每一个操作都极易使其产生应激反应,再加之大部分患者对手术都不是特别的了解,使得其容易在术前产生忧虑、紧张与恐惧等不良情绪,进而提高了手术风险。另外,术后并发症的出现,还会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导致手术创口难以良好愈合。

优质护理的核心为“以人为本”,即:尊重、理解患者,给予其人文关怀,并结合手术要求及患者自身情况,为其提供最佳的手术室护理服务,以降低手术风险,促进患者病情的痊愈。本研究证实,实验组护理后的SAS与SD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总之,手术室优质护理能帮助患者舒解不良情绪,维持其基础体征的稳定,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娜.手术室优质护理在老年患者急诊手术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16):2487-2488.[2]徐金粉,沈国娣.优质护理在重创患者急诊手术中的开展及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9):59-61.[3]杨雪艳,王敏.手术室优质护理对急诊手术患者生理、心理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26(9):1143-1144.[4]范应鲁.优质护理对手术室急诊手术患者不良情绪和生理应激状态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4,(35):227-228.编辑/罗茗柯

第四篇:手术室优质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的研究

手术室优质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的研究

【摘 要】目的:通过临床病例对比研究,证明优质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优势,以便大力推广。方法:随机选取两组具有统计学可比性病例,分别记作实验组(100例,采取优质护理模式)和对照组(100例,采取传统的基础护理模式),最终对两组进行病人和经治医师的满意率比较。结果:将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临床所得数据输入SPSS 17.0 系统进行处理,在a=0.05时,得出P<0.05,差距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模式在手术室临床护理工作中是一种更优于传统的基础护理模式的现代护理方案,我们应该大力推广,并充分发挥其临床优势。

【关键词】手术室;优质护理;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121-01

随着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飞速发展,患者及家属对医护服务享有权认知的提高,传统护理模式略显滞后,医护服务纠纷事件发生率也逐渐上升。卫生部于2010年为全国医护服务系统制定了“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活动[1],为广大医护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令我广大医护人员认识到,及早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势在必行,是我们提高护理质量的必然条件[2]。为了尽早达到这个目标,适应当前医疗服务的需求,我院手术室也积极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的护理模式,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手术室2013年间接治100例手术病人(采用的传统护理模式)作为对照组,另随机选取同年间手术室接治病人100例(给予优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作为实验组。入选条件:两组选取病人均有正常的认知能力和沟通能力。其中对照组:男53例,女47例,年龄12岁-65岁,平均年龄(38±8.9)岁,受教育程度:大学(包括大专以上学历)5人,高中(包括高中及中专学历)22人,初中63人,小学以下学历10人;实验组:男51例,女49例,年龄13岁-64岁,平均年龄(38±8.8)岁,受教育程度:大学(包括大专以上学历)6人,高中(包括高中及中专学历)21人,初中62人,小学以下学历11人。经对比,对照组和实验组在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上无明显差异(P>0.05),病例具有可比性。方法

2.1 护理方法

所谓优质护理模式是指以患者为中心,以基础的护理程序为框架,以现代护理观念为指导,把基本的传统的护理程序更人性化、规范化。主要包括:⑴术前护理:在传统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加强术前访视,①以便更精确的掌握患者的系统情况和制定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计划;②通过专业的心理护理和有关手术情况的一定程度上的告知和交流,最大程度上缓解病人的术前焦虑,并增加其对手术的信心和争取最大程度的配合。⑵手术室内患者的护理包括:热情专业的接待患者以减少患者进入手术室内的陌生感和无助感;严格执行各项查对制度;娴熟的技术操作,手术过程中,各项护理操作均要求准、稳、轻、快;采用舒适护理和人性化护理;加强术中巡视,及时发现异常情况;⑶术后患者的护理:加强术后随访,及时的为病人做出康复指导,并密切思考以求及时发现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弱点、漏点,及时进一步完善优质护理模式;了解患者精神、饮食及伤口愈合情况;向患者提供健康教育知识,较好的配合患者的康复工作。

2.2比较方法 对实验组病例采取全程优质护理服务,而对照组采取的是传统的基础护理模式,然后分别对两组从病人满意率和经治医师满意率两方面进行比较。如果实验组所得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率(即具有统计学差异),就可推出:优质护理是一种明显优于传统基础护理的现代护理模式。

2.3 统计学方法

首先,在保证样本的独立性的基础上,用样本统计量反应总体参数的方法,将调查所得所有数据用SPSS 17.0 进行处理,并使用-检验,在a=0.05时,≤0.05,说明两组数据通过计算存在统计学承认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3],即可支持我们的推断。结果及分析

对照组调查结果:病人及家属满意61人,不满意39人,满意率61%,经治医师满意78人,不满意22人,满意率78%;实验组调查结果:病人满意98人,不满意2人,满意率98%,经治医师满意99人,不满意1人,满意率99%。对两组病人满意率进行比较,=5.81,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经治医师满意率进行比较,=5.75,P<0.05,有统计学意义.依据以上结果结合2.2及2.3所述即可得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明显优于传统的基础护理模式。讨论

优质护理模式是基于传统的基础护理模式的一种更适合现代临床护理的先进护理方法。它首先要求护理人员要有过硬的护理操作技术为基础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所以本研究是建立在将护士专业能力和操作技能的进一步深化培训作为核心内容的基础上的。所以执行优质护理模式不仅有利于医护人员护理工作全面的升级和医护人员知识的全面深化和进步更有利于手术患者的康复,更符合医护服务理念。达到医患双赢互利、促进医疗进步的效果,也可以在协调近年来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上起到一定的缓和作用。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模式是更适合现代护理环境的人性化护理模式。我们实行优质护理势在必行,应该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关于印发《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的通知.2010.[2] 陈谷霖,李才平.全程优质亲情护理实施[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7):52.[3] 贾俊平,何晓群,金勇进.统计学[M].4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第五篇: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就优质护理在急诊中的应用情况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此类护理方式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所收治的100例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病房巡视、给药指导、服务态度、就诊环境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护理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结论: 在对急诊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优质护理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出现感染的几率,因此,在对急诊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可以对本研究所提到的优质护理方式进行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关键词:急诊; 优质护理; 临床应用; 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489-02

随着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临床医学模式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改变,护理模式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传统的护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于护理服务日渐提高的要求,因此医院在开展日常工作时,必须对传统的护理模式进行改革[2]。优质护理作为以人为本的全新护理理念,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变得越来越广,为了对此类护理模式进行全面了解,本研究将对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所收治的100例急诊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所收治的100例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32例女性,68例男性,所有患者的年龄为18-87岁,其平均年龄为38.9岁。根据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可比性,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优质护理方法

1.2.1提高认识,强化整体护理观念:医院管理人员在对急诊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进行管理时,必须让患者对相关知识进行全面学习。同时还必须让护理人员意识到,急诊患者的病情一般都较为严重,且发病较急,在对此类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必须从整体着手,为患者提供主动帮助,对患者本身及其疾病进行全面护理。此外,在对此类患者进行护理时,还必须做好相应的沟通交流工作,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安抚。

1.2.2明确岗位职责:急诊科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一定要严格执行相关护理安全管理的相关安全管理制度,避免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跌倒、坠床、压疮等情况,对于转科以及手术患者必须做好相应的交接工作。根据急诊科的具体情况,明确各个护理岗位的相关指责,对各班工作流程进行细化,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以及责任心,以此来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

1.2.3强化人员培训:定期对急诊科的相关护理人员进行全面培训,在培训一段时间后对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的护理人员方可参与到急诊护理工作中,同时,还必须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体能训练,以此来提高护理人员的身体素质,使其能够更好的为急诊护理工作出力[3]。此外,还必须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急诊演练,提高护理人员之间的配合度,强化其团队协作能力,以此来确保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

下载对急诊胃出血患者抢救中优质护理的临床价值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急诊胃出血患者抢救中优质护理的临床价值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