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给我的启示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三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这次中央工作会议为随即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充分准备。邓小平同志的这个讲话实际上是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人民网)邓小平同志在这篇讲话中主要讲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为此他主要讲了四个方面: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处理遗留问题为的是向前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人民网)而对于“实事求是”的含义,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作了科学的解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因此,对于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我们只有客观地去遵循它的规律性,深入地去了解它的本质,才能够更加透彻地去研究它,全面地去掌握它。
可是在现实中,有些人对其理解和把握仍停留于简单化、庸俗化的旧式思维模式。他们把“实事求是”简单化,认为“实事”与“实例”相等同,也或把它看成若干个实例的简单总和。某些人随意抓取个别事实材料,论证某一观点的实用主义做法遍认为已经是“实事求是”了。而事实上,“实事”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多因素构成的系统,存在着主观与客观上的统一,历史与现实中的辩证统一,因此,我们在把握“实事”的过程中,不能满足于罗列几个生活中耳熟能详的例子,把“实事”与“实例”相等同,把而要对“实事”这一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丰富的总体“有一个全面的、完整的认识”。列宁曾尖锐地指出:“在社会现象方面,没有比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实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脚的办法了,„„如果不是从全部总和,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而是片断的随便挑出来的,那末事实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甚至连儿戏也不如。”列宁同志深刻地剖析“实事”与“实例”本质上的区别。
也有某些人以为掌握了“事实”就求得了“是”。实际上,“实事”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他并不等于“是”,但却又包含着“是”,它是现象与本质、外部联系与内部联系的统一;“是”隐藏于“实事”之中,“是”必须建立在“实事”的基础上才能够作到真正意义上的“是”,它也只有通过科学的抽象思维才能认识和把握。“求是”须先“求实”,然后还须对“实事”的各个侧面、层次、因素进行比较、区分,探求出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只有认真地把握他们之间的本质联系,清晰地认识“实事”,认识 “是”,才能真正地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上理解实事求是。42年的延安整顿;78年提出“解放思想”;92年南巡等都是实事求的具体的理论认识问题,实现思想的大解放。否则,离开从实际出发,不实事求是必然就是空想,胡思乱想,思想与实际就相脱离,就不可能得出和实际相符合的新思想,新方法。
但是,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在我们生活中却有着许多没有从实事求事中出发而单纯地根据主观意愿想问题的现像。如“大跃进”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56年中央领导实事求是的纠正经济工作中的急躁冒进偏向,即“反冒进”,一转为“大跃进”,58年5月通过“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忽视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实情,全党全民大办钢铁,大办万猪场,大办万鸡山等,直到61年开始才纠正。还有1958年钢铁放卫星,亩产放卫星,你放一颗,我放两颗,他再放三颗。语言也跟着加码,有了豪言和壮语。58年9月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诗,讴歌安徽县亩产卫星:“不见早稻三万六,又传中稻四万三。繁昌不愧是繁昌,紧紧追赶麻城县。”9月9日《人民日报》又发表这位科学院院长兼诗人的《笔和现实》一文,文章要求将诗更改为:“麻城中稻五万二,超过四万三,长江后浪推前浪,惊人产量次第传。”郭院长惊叹: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这确实证明,我们的笔赶不上生产的速度。果然,几天之后,四川陴县亩产达到82525斤。同日,广西环江亩产达到130434斤。如此惊人的脱离实事求是的现象不仅仅是个别的,它也不能不让我们对我们自己行为进行反省。
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也都没有正确地实事求是地定位自己,对职业期望值过高、脱离现实的现象普遍存在。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谋求到一份称心如意的职业,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几乎是每个大学毕业生的希望,这种心理需求是正当的、合理的,也是无可厚非的。但在大学生择业实践中,在过高期望值的心理作用下,大学生往往容易按照自己的理想一相情愿地选择职业,没有考虑到自己处于社会中的坐标位置,因此由于确立的目标不切实际,导致择业屡屡失败。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上的各种竞争异常激烈,大学生择业也不例外。大学生择业时好高骛远、盲目地攀高是不行的,是要碰壁的。近年来,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出现了要求“起点高、职位高、薪水高”的“三高”现象,具体表现为要求“单位好一点、牌子亮一点、效益高一点、工作轻一点、离家近一点、管理松一点”,很明显,这“三高”现象带有明显的功利思想、求富动机、出名倾向,严重地脱离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择业的失败是在所难免的了。
对实事求是的意义,我们要从思想路线的高度来认识。邓小平同志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可见,实事求是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它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凝结,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的思想基础邓小平在继承毛泽东提出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基础上,又加了四个字:“解放思想”。
那什么叫解放思想呢?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决不能够偏离四项基本原则的轨道,不能损害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1941年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也指出:“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就是要求我们的思想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改变因循守旧、不接受新事物的精神状态。”这些论述说明“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就其本质而言两者是完全一致的。
那为什么要解放思想呢?因为只有思想解放,才能正确地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
在邓小平同志的讲话中可以看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少同志的思想是处在僵化或半僵化的状态”。“思想不解放,思想僵化,很多怪现象就产生了:思想一僵化,条条、框框就多起来了;思想一僵化,随风倒的现象就多起来了;思想一僵化,不从实际出发的本本主义也就严重起来了”。“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也是毛泽东同志在整风运动中反复讲过的。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现在还有的同志在报告或文章中说:“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这种说法在五六十年代本也无可厚非,但在邓小平同志已经给解放思想作了明确界定,邓小平理论已被确立为全党指导思想的今天,再说“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则是不妥的,至少表明这部分同志还不了解“解放思想”的真正含义.改革和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永无止境。如今,在我们党进入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刻,在新世纪一步步向我们走来的历史关头,我们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严峻挑战,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和大好机遇。一方面,我国加入WTO后,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而我国在经济、科技上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我们自身还有很多困难,还有很多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艰巨课题亟待解决,如果全面能够真正地解放我们的思想,把握着有利时机,全方位地发展我们的政治经济,促进我们的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高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期,我们就能够在世界之林里找到我们的一席之地;但如果我们还是禁锢着我们的思想,墨守成规,陶醉在我们的“成就”中,我们将会被社会淘汰;另一方面,我们处在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环境中,改革开放为现代化建设创造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体制条件,我们党确立了已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世纪之交,希望和压力共生,机遇和挑战并存,如果不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走不出一条好路、新路,就创不出新的事业。新的形势、新的实践要求我们必须增强和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真正做到“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全面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无论我们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到什么阶段,我们都要遵循这放之四海皆准的指导思想。我们解放思想就是为了更好地实事求是,也就是只有真正地解放了思想,我们才可能作到实事求是;追求实事求是也是为了更好地解放我们的思想,作到主观与客观的相统一。因此,解放思想不是抽象的,空洞的,它只有与实事求是结合起来,以客观实际为依据,才能解决实际工作存在的具体问题,达到实事求是的目的。
第二篇:如何解放思想
如何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是一个认识转变的过程,也是破旧立新的过程,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邓小平同志曾说过: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大到一个国家,小到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解放思想。实际上,解放思想的过程,就是总结经验的过程,就是不断修正错误的过程,就是思想创新和开拓新局面的过程,说到底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过程。回顾党的奋斗历程,我们在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工作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都离不开解放思想。解放思想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个人一生通过学习来解放思想的过程。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发展。没有新的观念,就不可能有新的思路;没有新的思路,就不可能有新的举措;没有新举措,就不可能有新的成效。那么,我们究竟要解放什么思想呢?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在学习党的十七大文件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基础上,联系学校工作实际,全面准确领会精神实质。通过学习讨论,进一步领会党的十七大的主题,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学校工作的政治方向;进一步领会新世纪新阶段工作的职责和使命,进一步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进一步领会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不断增强坚持和接受党的领导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根据、实践基础和科学内涵,特别是对基本要求、根本方法作了深刻论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转变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已经成为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所以说“解放什么思想”就是以促进科学发展为根本,切实改变、更新和破除那些不适应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做法,包括人们的认识能力、工作方法、思想方法、观念意识等等
二、改进方法和存在的问题
解放思想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先导,改革创新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工作中,我们必须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脚踏实地,立足本职,努力在精神状态、思维方式、工作方法等方面有新变化,树立新形象。只有坚持解放思想,转变与时代要求不适应的思想观念,革除与科学发展观不符合的体制机制,改变与人民群众要求不合拍的作风,才能使我们的工作符合科学发展。在精神状态上要有新气象。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工作的重要前提。良好精神状态,来自于对所从事工作的正确态度和真挚感情,体现在对事业的高度负责、对工作的精益求精、对困难的不屈不挠、对创新的永不满足。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与时俱进,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始终保持对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接受新思想、树立新观念的热情,始终保持对开拓创新、做好工作、推进事业、永立潮头的激情。
解放思想是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过程
思想认识的逻辑过程是和客观现实发展的历史过程相统一的,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新时期解放思想作为主体精神状态、思想认识发生变革和转换的过程,是我们坚持实践标准,逐渐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的过程,是自我反思、自我解放,从破除外层思想障碍到摈弃深层的思想束缚,按其内在逻辑发生“内化”的过程。这一“思想进程”是和新时期全面拨乱反正,全面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进程相统一的。它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首先是从假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谬论的迷雾中解放出来。新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酝酿于我们党针对林彪、“四人帮”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肆意颠倒和歪曲及其所造成的严重的思想混乱和理论混乱,在全国开展的声势浩大的肃清林彪、“四人帮”流毒运动。否则思想的天空就无法迎纳真理的光辉,区分不清真与假、善与恶,最终将葬送马克思主义,窒息社会主义。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这确实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但这个任务的完成并非朝夕之功。
其次是从毛泽东晚年的错误理论及实践和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中解放出来,从“两个凡是”的藩篱中解放出来。随着对林彪、“四人帮”批判的深入,毛泽东晚年的错误理论、“文化大革命”错误实践,以及如何区分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等深层次问题引起人们的深刻反思。可是,由于当时“两个凡是”错误方针的严重阻挠,加之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又有着相当广泛的习惯势力基础,刚刚萌发的思想解放运动举步维艰。在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支持和领导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新时期思想解放运动由此“飞流直下三千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着力进行全面拨乱反正,花费大量精力,把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区别开来,正确评价毛泽东功过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引导人们从教条主义及个人崇拜的迷惘中解脱出来。
再次是从僵化的前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和误区中解放出来。新时期思想解放运动深化于社会主义模式的科学选择与实践创新过程之中。这个时期,思想解放的幅度与力度伴随着全面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大,以十二大提出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确立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原则为发端,到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最终成果是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党的十五大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牢固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明确提出了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进一步阐明了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内涵及其地位和作用。新的思想大解放导致改革开放的洪流更加汹涌澎湃。
解放思想的上述三个层次是相互联结、循序递进的过程,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在第二次历史性巨变中思想飞跃的脉络。第二次历史性巨变的思想飞跃所产生的伟大的邓小平理论,是20年来全党和广大人民群众解放思想的最高成果和集中体现。
解放思想是破立统一的过程
解放思想既不是单纯的破,也不是单纯的立,而是既破又立、破立统一的过程。
——当社会亟需拨乱反正,而人们思想的主导方面还被假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所左右的情形下,解放思想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主要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破”。它要求人们必须澄清思想是非、路线是非、理论是非,划清重大原则问题上的基本界限,破除主观偏见及习惯势力的枷锁。我们肃清林彪、“四人帮”的流毒,批判“两个凡是”,否定“文革”等,都充分体现一个“破”字。当然这个阶段也在“立”,如重新确立实践权威,重新恢复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进行工作重点转移等。
——当社会急剧变革,各种思潮相互激荡,人们思想状态从僵化状态“裂变”出来,呈现异常活跃而又良莠混杂时,邓小平则更多地强调解放思想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既反“左”又反右,有“左”反“左”,有右反右;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对“左”对右,都要做具体分析,不要随意上纲,人人过关。这一阶段解放思想的特点,是“破” “立”结合,全面把握。
——当坚冰已经打破,改革巨舰亟待远航,人们思想基本解放或主导方面已经解放,并且步入正确轨道时,邓小平则是更多地鼓励我们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抓住机遇,迎着风险上;主张对待那些思想还不解放或不甚解放的人们,不搞强迫,不搞运动,不争论,允许看,用事实来说话。这个阶段解放思想的特点无疑是以“立”为主,而且已不啻政治、政策领域的 “立”——解放思想愈益具有认识论的普遍意义和实践创造的张力。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并写进了党章,号召全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这是更高、更深、更大的“立”。
解放思想的破与立所坚持的原则即实事求是,一切依“三个有利于”和主体实践活动的需要及其思想态势的变化为转移;而实事求是的“破”与“立”,又是以解放思想,独立思考,推陈出新,去伪存真为前提的。二者都是建立在实践标准的同一基础上的。
解放思想是上下互动的过程
解放思想作为主体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改造主观世界,进而促进对客观世界改造的自觉活动,是群众和领袖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此,邓小平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贯彻落实中的整体性、全局性的高度,反复强调从中央到基层、从领导到群众都要解放思想,并希望各级党委和每个党支部,都来鼓励、支持党员和群众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都来做促进群众解放思想、开动脑筋的工作。新时期解放思想的历史,正是这样一个领袖与群众上下互动的过程。
一方面,解放思想作为主体认识变革与实践创新的体现,其初期内容及方式总是由群众萌发与自发、初创与试验、反映与提出的。20年来解放思想的一个又一个伟大创举一再表明,人民群众始终站在解放思想运动的最前列。群众的思想解放具有几个鲜明的特征:一是现实针对性。群众的解放思想总是针对社会现实生活中某些具体的事件、问题发起的,不是凭空产生的。二是朴素自发性。群众的解放思想是群众思想的自我解放,是他们要求改变现状的心声与愿望的自然流露。三是功利目的性。群众的解放思想总是与追求和实现切身利益紧密相联的。
群众的思想解放又总是由领袖支持与推动、引导与领导、总结与升华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正是我们党以对历史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及时体察人民群众解放思想的意愿和要求,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大力支持;正是我们党正确判断是非曲直,为思想解放运动端正航向;正是我们党善于将群众思想解放的创举与典型经验加以提炼、概括,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才使思想解放运动高潮迭起。真理标准大讨论这场影响深远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运动的发起、伸展和深化,离不开邓小平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支持和领导;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在反对个人崇拜的同时,顶住否定毛泽东历史地位的逆流,更显示出我们党的成熟与胆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报告,1997年江泽民“5·29”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五大报告,更是高屋建瓴地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群众的新要求、新创造和新经验进行了提炼概括,提出了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思想,推动了全党、全国人民解放思想的进程。
新时期解放思想运动就是这样在上下响应中前进着、发展着。毫无疑问,始终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自下而上的创造与自上而下的推动相结合,强化领导与群众两个方面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二者相互激活的整体效能,是推动思想解放进程的动力机制及科学抉择。
解放思想是义利统一的过程
这里的“利”是指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和国家全局利益,以及在此前提下的合法正当的个人利益。解放思想归根结底源于主体的利益需求,其过程也就是主体追求和获得利益的过程,正是利益驱动着主体不断地解放思想。这里的“义”是指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准则和取向。社会主义的“利”决不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的“利”。解放思想作为主体追求和获得利益的过程,必须正确处理好全局与局部、集体与个人、长远与眼前的利益关系。
解放思想从根本上讲是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重大问题认识的进步。这种进步,既取决于认识判断即对真理的追求,又取决于价值判断即对利益的需求。一般来说,人们的思想观念是进步还是落后,是趋于解放,还是趋于保守,终究是由人们的物质利益需求关系决定的:当主体即得利益受到威胁和损害时,主体就不会愿意接受新措施、新办法,不愿解放思想和更新观念,而宁愿墨守成规,囿于传统;与此相反,当新措施和新办法能够给主体带来物质利益时,主体就会乐于接受,乐于改弦易辙,解放思想。
我们党是彻底的唯物论者,党倡导解放思想的实质和目的,正是坚持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和义利观,引导人民群众认识自身的利益,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团结起来为自己的物质利益而共同奋斗。之所以在解放思想进程中毅然决然地坚持实践标准,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正是坚持真理标准与价值标准即人民利益标准的统一,坚持利与义的统一。正因为解放思想最终目的与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 是一致的,是以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基础的,所以才成为其自我解放的强大动力。但现实的主体是个体、集体、社会总体所组成的有机系统,其利益问题包括利益组成、利益关系、利益行为在实际生活中是异常繁杂难理的。利全局的不一定利局部,利集体的不一定利个体,利长远的不一定利眼前,利彼群体不一定利此群体。任何一项改革举措,均不可能顾全所有人所有方面始终受益。因此,这就要求人们必须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和处理利益问题,坚持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辩证统一。在主体解放思想问题上,首先应当充分利用利益的杠杆作用,同时做好思想引导工作。只有将利益驱动和 “义”的思想引导作为解放思想的“双翼”而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比如,我们当前正在实行的国有企业富余职工下岗的措施,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贯彻落实这一重要举措,一部分职工下岗,他们的眼前利益就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影响。面对这种情况,一方面,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坚决地贯彻落实这一举措,因为从根本上说,它有利于搞活搞好整个国有企业,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符合广大职工的长远的根本利益。但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实施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保障下岗职工的基本利益,把他们的眼前利益影响减少至最低限度。
第三篇:如何解放思想
如何全面解放思想大讨论发言稿
通过开展“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发作为、协同发展”大讨论活动使我在思想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此次活动目的是使我们的认识更加统一、行动更加迅速,积极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把各项事业搞上去。解放思想不是闭门造车,而是一场思维风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了正确的思想才能有正确的思路和行动。当前新农合与居民医保并轨,其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正当其时,使我意识到在工作中要敢于大胆创新,敢于创新思维,大胆尝试,为城乡居民医疗疗保险做出应有贡献。
一、正确理解解放思想与底线思维
解放思想并不是新提法,我们的几代国家领导人以及广大学者都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对此有过精辟的言论和概述。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邓小平同志也曾说过: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解放思想。实际上,解放思想的过程,就是总结经验的过程,就是不断修正错误的过程,就是思想创新和开拓新局面的过程,说到底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过程。结合具体的工作而言,根据事物发展的客观需要 来扎实有效、开拓创新的开展工作,就叫解放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底线思维是以底线为导向的一种思维方法和心态,要求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客观分析每个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妥善解决问题。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看待问题,既要看到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也要充分认识各种不利因素和薄弱环节,做好迎接更大困难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二、要解放什么思想
“解放什么思想”就是以促进科学发展为根本,切实改变、更新和破除那些不适应发展的思想、观念、做法,包括认识能力、工作方法、思想方法、观念意识等等如:不敢创新、眼界狭窄、观念陈旧、无所作为、自满自足。现在提倡解放思想,就是要遵照赵克志书记的要求,做到“八破八立”,即①破除畏难等靠的情绪,树立锐意进取的意识,②破除精力分散的倾向,树立加快发展的意识;③破除资源依赖的定势,树立转型发展的意识;④破除无所作为的状态,树立勇于担当的意识;⑤破除大而化之的习惯,树立精准发力的意识;⑥破除封闭保守的思想,树立开放创新的意识;⑦破除计划经济的思维,树立市场经济的意识;⑧破除急功近利的心态,树立久久为功的意识。
三、立足本职工作,全面解放思想 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脚踏实地,立足本职,努力在精神状态、思维方式、工作方法等方面有新变化,树立新形象,改变与人民群众要求不合拍的作风。结合本职工作,具体有以下三点看法。
(一)在精神状态上要有新气象。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工作的重要前提。良好精神状态,来自于对所从事工作的正确态度和真挚感情,体现在对事业的高度负责、对工作的精益求精、对困难的不屈不挠、对创新的永不满足。我是医保窗口工作人员,要达到每个办事的老百姓百分百满意这个目标,就要与时俱进,不断解放思想,转变服务观念,始终保持对业务新知识的学习、掌握新技能、接受新思想、树立新观念的热情,始终保持对开拓创新、做好工作、推进事业、永立潮头的激情。在工作中,时刻以一种昂扬向上、勇于探索的精神状态。
(二)在思维方式上要有新转变。思路决定出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仅需要魄力和热情,也需要不断创新的思维、灵活管用的方法,以及对工作经验、政策法规、实际情况的全面把握。当前,城乡居民医疗保险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很多,比如:如何改善医疗服务监督不到位的现状,医疗管理监督的好坏是能否取信于民、保障基金公平、安全的关键;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的现状,分级报销、转诊制度,再加上起付线、可报药品目录、分段补偿和不能报销的检查费用等,实际补偿比并不高,医保补偿水平仍不能满足参保者的补偿需求。在制订相 关工作目标中就要坚持底线思维,既要牢记“凡事从坏处准备”,又要牢记“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使“保底”与“争先”两不误、两促进。
(三)在工作上要有新起色。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最终要落实到行动上。按照“决战四季度,大干90天”要求推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工作,我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改革创新的思想作风及工作方法,借助新农合与居民医疗保险并轨这一新起点,转变角色,适应新的工作状态。在工作上强化业务水平的学习,提高服务效率;充分做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网络更换的准备;必须提早谋化2016年城乡居民个人征缴工作的前期筹备工作,圆满完成2015年工作目标任务。
第四篇:解放思想
坚持思想解放 促进中职学校可持续发展
通过参加党委组织的“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讨论”集中学习活动,使我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对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重要性有了新的提高。可以说,开展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大讨论是形式,解放思想是手段,破解难题、促进发展才是真正目的。我个人认为,只有思想的大解放,才能换来事业的大发展。下面是我的几点学习体会:
一、坚持职业教育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是实现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核心。以人为本,就是突出人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这既是职业教育的中心,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
(一)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育人为本是职业院校的根本任务,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全面实施素质和技能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每个学生都培养锻炼成适合市场要求需要的有用人才。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成人成材,一切着眼于调动和依靠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围绕学校的育人目标,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和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这是国家事业兴旺、社会发展的根本所在。应该看到,职业学校学生很大程度上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应试教育的不适应者,存在着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方法不好,学习目的不清以及心理上、行为上诸多问题。对这些学生,在教育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方面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教师要热爱学生,因材施教,学校党政部门要增强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意识,教育行政部门要增强为学校为基层服务的意识。学校要努力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
(二)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办学必须以教师为主体。职业教育质量的高低乃至职教事业的成败,从根本上讲都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人才是学校的第一资源,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集聚一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一项根本任务。要以提高教师素质为中心,高度重视教师的师德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依靠改革创新调动教师的内在积极性,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进一步明确教师的主体地位,完善用人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改革和完善教师培训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对教师提出的“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四点希望,以此做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要求,加快建设一支专兼结合、数量适当、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富有活力,能够适应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
二、坚持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观,统筹职教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
(一)坚持质量取胜,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质量是职业教育的立校之本、办校之基、强校之源。职业院校的质量要求比其他类型学校复杂,它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专业知识,还必须具有实践操作能力,并且要求学生能够取得双证书。为做好职业院校的质量工作,首先,培养“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关键所在。其次,科学、规范而严格的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障。再次,工学结合、半工半读、顶岗实习,增加实践环节教学安排,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是保证学生提高技能的必要途径。
(二)坚持结构合理,优化发展。职业院校的结构可分为专业结构、课程结构、年龄结构、学制结构等方面。而最关键、最直接的是专业结构。专业结构调整与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息息相关。一方面,职业教育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其专业结构必然受经济结构的制约,所以专业结构的调整必须以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需求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对于经济发展具有能动作用,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所以专业结构调整要有前瞻性和创造性。要根据各自的特点、优势和办学实力,不断调整专业结构,不能大而全,只能少而精。努力打造一些国家级、省级品牌专业,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坚持效益优先,力争效益最大化。职业教育做为第三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要讲求教育的根本属性,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又要追求产业属性,发挥其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效益。这里的效益主要是社会效益。职业院校在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为经济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同时,必然也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凸显出来,但仍然改变不了职业教育做为一种社会公益性事业的本质特征。职业院校的使命是传播知识文化,培养技能型人才和服务社会。因而不能从纯经济学眼光衡量职业教育的效益。要注重经济效益,更注重社会效益。
(四)坚持规模发展,首先是学校定位问题。“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是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总要求,其中科学发展上水平是核心。校园建设包括校园环境、校园文化和校园氛围,要努力建设品位幽雅、环境优美、特色鲜明、适于学生生活和成长、成才的现代化校园。当然四项规划必须建立在学校定位的基础上,只有先定好位,才能更加科学合理地制订好规划。我校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关头,校园规划.发展,解决发展定位问题迫在眉睫。定位问题不解决,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就不明朗,就会制约学校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目前学校的办学格局呈现多元化,中等职业教育、高职教育、技师培养、成人高等教育、技能培训等办学层次并举。时代在发展,市场千变万化,这就要求我们按照科学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思考,明确发展重点。学校现有的东西两个校区,只能满足当前的教育教学,但很难满足进一步发展的需要,直接影响学校上等级、上层次。学校的定位要集中全校的智慧,充分发扬民主,先在党内形成统一意见,再交全体教职员工讨论,集中大家的智慧确定学校发展定位。
三、坚持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
我校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本校工作实际结合起来,以推动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为此,学校开展广泛讨论,形成共识,进一步理清今后一个时期学校总体工作思路,即抓好一个重点:统筹安排安徽粮食经济技师学院和安徽科技贸易学校工作;实现两个转变:学校整体工作由规模效益向规模质量效益转变,进而逐步向质量品牌效益转变;突出两个强化:强化德育教育、强化技能教育;提升三个质量:教育教学质量、招生质量和就业质量;加强四个建设:干部职工队伍建设、专业建设、就业基地建设和校园建设;打造五个校园:卫生校园、平安校园、培训校园、文化校园和和谐校园。
四、坚持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观,正确把握职教发展的机遇
党中央明确指出,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做为职业教育必须要牢牢把握这一历史赋予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新一轮的发展。综观职业教育今后的形势,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着难得的发展黄金期、生源的高峰期,一批骨干学校处于上升期。做为职教工作者,要有清醒的头脑我们应该乘势而上,机遇是客观的,抓住机遇是主观的,抓住一次机遇,就会实现一次跨越,错过一次机遇,就会失去一个时代。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而且机遇往往是潜在的,只要应对得当,就能在挑战中抓住机遇,使事业得到较快的发展,反之就失去良机,机会不再,落后于时代。
当前职业教育要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我校领导班子、广大党员干部都必须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全过程,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一方面,要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每个同志主观世界的改造上,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和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联系本校的实际情况,省内外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联系粮食产业科学发展的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来思考、解决现实问题,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搞好专业建设,如何构建和谐校园,如何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如何提高学生就业质量等等,从而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职业院校要敢于实践,勇于改革,善于结合本校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总之,只有切实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真正内涵和要义,并把它运用于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中,才能有效地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才能更好地适应并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第五篇:解放思想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读后感
汤烨鑫 2009151431
9月27日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读后感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一篇总结报告。这次中央工作会议是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准备。
随后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根据这篇报告精神,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党的思想路线,它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地位,是“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一次重要体现。
讲话一开始就提出,“我主要讲一个问题,就是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围绕这个主题,全文分四个部分:(1)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2)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3)处理遗留问题为的是向前看;(4)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前两个部分阐述了“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和重要条件”,后两个部分是“解放思想”思想路线的运用,运用于处理老问题、研究新问题。
讲话首先肯定解放思想的重要性,指出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讲话指出:“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随后在分析不少同志思想僵化产生的四个历史条件的基础上,指出了思想僵化产生的怪现象。四个历史条件分别为:林彪、“四人帮”大搞禁区、禁令,制造迷信,把人们的思想封闭在他们假马克思主义的禁锢圈内;民主集中制受到破坏,党内确实存在权力过分集中的官僚主义;是非功过不清,赏罚不明,干和不干一个样;小生产的习惯势力的影响。这种条件下,就产生了“条条、框框多”、“随风倒”和“本本主义”严重的怪现象。接着把“解放思想”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联系起来,自然引出“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肯定了真理标准讨论的必要和重要意义。“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
讲话第二部分指出:“解放思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就是“要真正实行无产阶级的民主集中制”。“我们需要集中统一的领导,但是必须有充分的民主,才能做到正确的集中”。指出“当前这个时期,特别需要强调民主”。“因为在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民主集中制没有真正实行,离开民主讲集中,民主太少”。“现在敢出来说话的,还是少数先进分子”。“我们要创造民主的条件,要重申‘三不主义’: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文章还肯定了对“天安门事件”平反的重要意义。“党的领导就是要善于集中人民群众的正确意见,对不正确的意见给以适当解释”。“对于思想问题,要真正实行‘双百’方针”。讲话随后着重强调了经济民主,“现在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否则不利于充分发挥国家、地方、企业和劳动者个人四个方面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实行现代化的经济管理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应该让地方和企业、生产队有更多的经营管理的自主权”,可见邓小平同志对经济问题的重视,表现了一个政治家的卓越远见。“当前最迫切的是扩大厂矿企业和生产队的自主权,使每一个工厂和生产队能够千方百计地发挥主动创造精神”。“要切实保障工人农民个人的民主权利,包括民主选举、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还强调了“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句话在以后党的报告中得到了体现。“国要有国法,党要有党规党法”。强调“党章是最根本的党规党法”,并且指出“没有党规党法,国法就很难保障”。
讲话的第三部分作为中央工作会议的一个总结,指出处理遗留问题是“向前看”。“纠正了一批重大的冤案、错案、假案。这是解放思想的需要,也是安定团结的需要”。随后指出“安定团结十分重要”。“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首先要加强全党的团结,特别是要加强党的领导核心的团结”。“选拔干部要严格”。讲话还重点对毛泽东和对文化大革命的评价问题作了阐述。“毛泽东同志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立下的伟大功勋是永远不可磨灭的”。“毛泽东思想培育了我们整整一代人”。“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共产党”,“毛泽东思想永远是我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关于“文化大革命”,“毛泽东同志发动这样一次大革命,主要是从反修防修的要求出发的”。“文化大革命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阶段,总要总结,但是不必匆忙去做”
讲话第四部分在谈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时,邓小平提到“尤其要注意研究和解决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经济政策这三方面的问题”,“在管理方法上,当前要特别注意克服官僚主义”;“在管理制度上,当前要特别注意加强责任制”;“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官僚主义是小生产的产物,同社会化的大生产是根本不相容的”。“我们要学会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今后,政治路线已经解决了,看一个经济部门的党委善不善于领导,领导得好不好,应该主要看这个经济部门实行了先进的管理方法没有,技术革新进行得怎么样,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多少,利润增长了多少,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和集体福利增加了多少”。谈到加强责任制,“名日集体负责,实际上等于无人负责。
这篇讲话让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要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就是要使自己的思想认识,随不断发展的客观实际变化而变化,敢于实践、勇于探索,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作为一个大学生,我觉得解放思想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要勤于学习。应时刻不忘学习,不但要学习课本知识,还得向社会学习,向身边每一个人学习;其次要会学习,要有方法,学习要有针对性,更要有时效性,切实做到学以致用;最后要坚持学,持之以恒,不浮躁,在学习中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要深入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时关注国家新的政策方针,刻苦钻研
通过学习这篇讲话的精神,让我深刻认识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有了提高,同时进一步认识怎样与时俱进,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意义,继续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